武术教学要求范文
时间:2023-11-14 17:54: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武术教学要求,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重点目标;基本原理;整合重组
一、明确课时目标,突出重点目标
我们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似乎想把课程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情感与价值观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等,在一节课中全部解决和体现,这样,一节课诸要点的教学不是蜻蜓点水,就是顾此失彼.其实,这些目标不必在一节课中全部体现.
我们在每节课教学前,对教材的体系与教材内容要深入钻研,对学生的知识基础,性格特点,兴趣爱好要仔细摸清,明确教学中哪些是重点目标,哪些是次要目标,必须有所侧重,不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明确本章、节主要目标,体现其突出地位,这样,我们才能围绕这一目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例如,八年级“镶嵌问题”的教学,我们教师既要体现情感目标,又要体现“合作交流,主动探索”目标.多媒体的演示,让学生耳目一新,好象各方面都体现了,然而,事后学生并没有感受到这一节教学的真正价值.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笔者认为是目标定位不清,本节的教学应定位在“让学生体验度量法、尺规法作图的必要性和学会用度量法、尺规法作一些基本的图形,初步建立图形美的情感”.笔者认为教学可以如下设计,更能体现数学的根本.
1.要求学生用自己学过的知识把一个圆二等分、四等分、六等分.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用度量法探究AOB的各个角的度数和各边的数量关系,学生可以通过度量、归纳、比较等,得到正AOB及OA=OB=AB、∠AOB=∠BAO=∠ABO=60..经过这样的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把圆等分的本质是把圆心角360°等分,为如何把圆六等分建立感性认识.
2.请学生尝试:直接用直尺和圆规把圆六等分.这样在学生原有的认识水平基础上更深地激发学生探索的动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感受到尺规作图的简洁性、方便性、必要性,情感的体验自然从中得到体会,而不需要教师去费口舌.学生在探究中去摸索作图过程,自然内化和调整自己的数学结构,体验图形美.
3.请学生把圆三等分,八等分,十二等分等,并画出三叶图和花瓣图,进一步引导学生去掌握尺规作图和图量法.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图形美,激发他们去探索图形的生成,感受直尺、圆规、量角器等数学工具的巨大功能.本节中有关图形对称及对称图形的面积,并非主要目标,也不是本节所能全面解决的.
综上举例说明,在教学中,目标定位直接指导教师的备课和教学过程,突出主要目标的重点地位,并围绕主要目标开展教学,才能使课堂教学不脱离数学的根本,不脱离学生实际.
二、把握数学基本原理,明确其与方法、技能的辩证关系
在新课程下的数学教材中,虽然各章、节的生活化问题很多,知识点也很多,好似零散的珍珠,但这些零散珍珠有一条线串起来,形成了新课程下的数学体系或原理,教师必须在教学中理出这一条线——数学基本原理.这样,我们的教学才不会脱离本质,才不会海阔天空,同时做到收放自如.
七年级第一章“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其基本原理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空间感受能力”,因而,在教学中要通过一定的实物模型,让学生去观察、想象,感受现实生活中的空间,脱离这一原理,而让学生去记忆其中的规律,如面、线的关系,三视图画法规律等,那就扼杀了学生感受空间现实的思维能力,违背了数学教学的本质.
七年级第四章“解方程”,其基本原理是“等式的基本性质”,它贯穿在解方程的始终,是解方程的“魂”,而“移项法”、“去分母法”、 “系数化为1”只是由此推导出的“技巧”,而教师往往认为学生会解方程就可以了,因而,加大“技巧”的训练,反复强调注意事项,而忽视基本原理理解、感悟,这样基本原理会在学生的思想中被谈化,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最终导致学生认为解方程就是“去分母,移项”,留下的纯粹是一种技巧.我们要注意,基本原理是学生把握数学方法,形成数学技能的基石,忽视它们的教学,从长远来看,必将扼制学生的应用数学的能力.
三、适时适度使用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为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提供了有效的手段,把多媒体技术融入数学课堂教学中,为学生理解知识,形成技能提供一条有效途径.但是,传统的教学优势手段在现行教学中仍存在很大的教学价值,甚至在某些地方是无可替代的,多媒体教学在现阶段还是一种辅助功能.
课堂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要对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概念和拥有数学经验有帮助;要对学生知识形成过程的探索,提升学习质量有帮助;要能给学生一个自己去发现知识、探索知识、寻找解决问题的实践机会.“多媒体”介入的“度”是什么?在何时介入?我们上课的教师应把握好.教师应在更有利于帮助学生知识形成的地方使用多媒体,如图形对称、平移、旋转等问题上用多媒体介入更直观、形象,更利于学生对问题的整体理解等.
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应求真务实,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关注学生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达成每堂课的教学目标,进而达成每阶段的教学目标,结果达成每学年的教学目标,以致最后达成培养合格人才的最高目标.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苏科版7、8.
[2]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篇2
在我国的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中,武术教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武术作为民族国粹在高校的教育教学中发挥着传承我国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并彰显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其博大精深的特点也是我国众多体育项目中非常突出的一项,但在当前高校武术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面临着改革创新发展的一些挑战。
一、对教学要求和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改革
在武术的教学过程中,其主要采用的教学手段是通过老师的讲解、动作示范以及带头引导做动作为主,然后学生跟随老师进行模仿、跟练学习,这种教学的展开主要是通过集体的教学方式来进行。在教学中,为了确保学生能够对相关武术动作有一个较为具体详细的掌握,但更加侧重于动作的准确度,并对学生的在练习中的错误动作予以纠正。但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发展和革新,青年的武术教学的目标更加注重实用性,所以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和要求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教学发展的需求。因此,教学者在最初让学生认识和学习武术套路之后,可采取两人一组的学习模式作为课堂的主要教学方式,在老师进行讲解时,要注重对动作攻防的重点教学,一攻一防,反复对练;而在教学要求上,单练套路的过程中,要侧重于对学生“演练水平”的重视;在进行对练时,要对学生在攻防时的灵活度予以重视。另外,为了更好的适应教育革新的发展,要改变过去的课堂设计,合理安排好教学内容,并权衡讲解与学生自主练习的时间。例如,在一节六十分钟的武术课堂中,基本功发的学习可控制在十五分钟以内,而擒拿术可安排二十分钟;青年长拳可安排二十分钟,最后五分钟则给予学生自己来进行情绪和身体的放松。只有这样才能让教学有针对性和合理性,并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一个更好的学习吸收。
二、加强对武术师资力量的专业技能的培养和优化
武术教师是高校武术教育工作开展的最直接执行者和组织者,所以武术教师是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武术认识和学习能力高低的教学引导者,作为高校必须重视对武术教师在专业技能水平以及教学方法和模式上的革新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高校的武术教学改革的教学质量和成效。因此建立一支强大而完善的武术教学的师资队伍,是当前普通高校重视并改革发展武术专业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也是当前高校武术教学工作进行改革与创新发展的需求。为此作为高校,首先要完善和扩建高校中存在的师资数量缺乏的问题,并积极做好对武术专业性人才的引进和培训工作,并在引进和录用时要对师资质量进行把关;同时,对当前在校教学的武术教师进行定期的专业知识技能的更新培训学习,并同时做好作为专业教师应该具备的教师职业道路和教学业务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和更新规范作为专业武术教师的教学水准和综合素质水平,加强对武术教师的教学工作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从而更好的适应当前高校武术教学改革发展的要求。
三、完善考核评价体系,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武术教学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对武术这门体育项目的相关武术基础理论和武术方法进行有效学习和掌握,同时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通过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灵活运用的技能。过去在高校的武术课程中更加侧重于对学生的武术学习进行终结性评价,也即是只是对学生的武术套路完成教学任务,并没有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体的评价和不同学生在学习中所具有的学习差异。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要求武术教学必须对这种武术教学考核评价的方式予以改变,在做好学生武术学习的技术要领掌握的同时,更好加强学生通过理论学习而实际的应用能力的掌握。在新课程改革发展深入实践的过程中,要求学校的体育教学要注重评价的多元化和综合性,这就要求武术教学的评价必须进行相对应的评价改革,逐步把评价的方式从单一化角度过渡发展为多元化的综合性标准。建立一整套符合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多元化科学评价体系,来加强和完善我国高校武术教学工作的教育改革力度,促进高校武术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篇3
摘 要 本文以普通高校武术俱乐部教学实践情况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访谈法、综合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武术段位制进入高校武术教学进行研究和分析。发现目前学生普遍对武术没有较为深刻的认识,了解的途径也主要是通过电视和网络。目前高校的教学内容相对比较陈旧、武术内涵的讲解较少、考评体系较为单一。本文旨在研究我校武术俱乐部教学的模式,通过段位制教学过程,为更好的发展普通高校武术教学提供一定的实践经验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 高校 武术俱乐部 段位制 教学
一、前言
武术项目作为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中占用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传统的体育项目,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是提升民族自尊性和自信心的重要载体,是塑造民族精神的重要保障。纵观历史它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立了不朽的功勋,直到今天依然影响着人们生活的众多方面。
目前我国高校的武术教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武术段位制教程,改变了以往单一的教育内容和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自由选择适合自身的武术段位制套路,同时武术段位制的注重武德和武术礼仪以及典型的教学内容,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因此在高校推广武术段位制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要求,有利于发展武术项目,可见武术段位进高校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沈阳城市学院武术俱乐部教学实践及段位制教学的运用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访谈相关专家和相关的体育教师,对所获得的内容进行综合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一)目前高校武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武术的认识不够深刻
学生对武术的认识处于较为肤浅的阶段,究其原因是学生对武术的了解途径有限,主要是通过武侠小说和电视剧等来了解,这也造成了岁武术了解的偏差。多传统的武术文化知之甚少,加之在武术教学过程中。这些因素造就了学生对武术的一知半解,喜欢武术但是不喜欢武术课,总觉得目前的武术课设置不是自己喜欢的内容。
2.武术内容和武术文化设置不够合理
目前普通高校武术课的主要内容是太极拳、三路长拳等,在武术文化设置方面则不够明确,基本上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简单的讲授武德和武术礼仪的相关内容,未能形成很好的武术文化教学体系。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的运用分层次教学教学模式,设定不同级别学生的武术教学内容,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武术教学考评体系不尽合理
目前武术教学主要的考评是对学生技术动作的单纯考核,而对武术技法的内涵考核非常少。在一定程度上考核未能体现武术的攻防技击本质。段位制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的目前高校武术教学的困境,从不同的方面来发展武术教学体系。
(二)段位制体系下高校武术教学发展策略研究
1.推行段位制教学的意义
在普通高校推行武术段位制教学,很好的解决了武术教学中,教学内容较为单一的主要问题。段位制建立了标准的教学和考评体系,建立规范化武术教学的模式,也为分级教学模式提供了可能。
2.注重武术教学的过程考评
高校武术教学不同于其它的运动项目,是注重过程的教学形式,武术讲求言传身教,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做人的道理,教授给学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教学过程。武术段位制教学,不仅为不同的学生制定了适应的练习套路,同时也有着严格的武德和武术礼仪要求。技术考核和武德考评都应该与教学过程紧密相连。
3.采用武术俱乐部教学模式
我校采用的是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武术俱乐部教学严格按照学校要求,采用会员制、分级教学、小组教学、过程考核、比赛考核的教学模式,打破了原有的武术课教学方式,实现了学生选课的“三自主”原则。同时也贯彻了国家推广武术段位制进校园的理念和模式,为更好的发展段位奠定了框架体系。
4.与学校相关社团联合组建段位制教学体系
武术俱乐部作为校级武术管理组织,联合学校的各个相关社团,作为分支的俱乐部,比如双节棍、太极社团、武术国学社等,共同组成武术俱乐部教学的组织。确立段位制考核与学分相结合的考评机制。同时,加强武术俱乐部技能培训和武德、礼仪的培养。
四、结语
武术教学是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段位制内容的引进,极大的适应了学校教学的要求。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武术教学内容单一、考评体系不够标准的弊端。为高校的武术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为武术标准化、普及化、规范化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持。同时武术俱乐部教学模式,是高校教学中较为灵活的教学模式,为武术段位制的推广提供了框架支持,武术俱乐部教学的优势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检验。
参考文献:
[1] 王岗,邱丕相.重构中国武术教育体系的理论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32(3).
[2] 康戈武,洪浩.《中国武术段位制教程》的学校教学指导方案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4.10.
篇4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武术教学
一、新课程理念中“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与传统教学思想的对比
新《体育课程标准》以 “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本,并在课程教学理念的更新、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应用、体育器材的配置、教学过程开展及学生学业评价等方面进行全新设计,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为此,教师要完善教学,学生要转变学习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健身兴趣,掌握科学的健身方法,提高体育素养和自我健身能力。
二、对武术课程教学内容选择的分析
国家对武术的教学要求是培养文武双全,德才兼备的综合型人才,武术教材的内容也应该包括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实践课可以让学生得到身体的锻炼和心理素质的磨练,而武术理论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更深层次的对武术技术的理解学习和武术文化底蕴的培养。武术之所以能传承至今,跟它的文化内涵是分不开的。学校的武术课只注重技术套路的传授而忽视武术理论的教育。根据表 1,有81.25%的同学都意识不到武术除了是一门体育课外还是一种文化,而有68.75%的同学认为老师上课根本没有涉及武术文化这方面的内容。在实践教学内容的调查中有多数体育教师按原有的大纲选择武术教学内容,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少有体育教师夹入自己擅长的武术内容。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应该是学校对学生的需要缺乏调查,还是一味的追求大纲要求,很难结合自己学生的状况和教师的特点做到三级课程管理中学校应该发挥的作用。
根据调查25%的学生认为教师的上课就是满堂灌,不顾学生的感受53.13%的学生直接觉得上武术课是件很无聊的事。而且经过访问得知:多数老师沿袭着传统的教法,只有极少数的教师采用比较新颖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单一,教法老化,缺乏现代体育教育的教学手段,也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表明武术课的教学方法还有待改进。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跟教师的惰性有一定关系,教师还是习惯于旧的教学方法,不愿意去尝试新方法,也是怕不成功了会影响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学校不去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对教师大胆尝试新教法的支持不够。
三、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学民主化”与传统教学的对比教学民主化首先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关系上。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处于高高在上的“师道尊严”的地位,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处境。教师从事的是不存在任何民主的强制或专制教学。在教学民主化的课堂,应该是在一个宽容、和谐、民主的氛围里,把学生看作是一个平等交流的对象。根据数据显示,有56.25%的学生认为他们跟老师达不到平等交流的程度。值得庆幸的是我们能看到师生的关系在慢慢的转变,还是有28.12%的学生认为老师还是能把自己当作平等的对象交流的。根据访谈,很多老师还是很愿意把学生当朋友来看待的!学生也很想跟老师作朋友。但由于几千年来老师们严师出高徒的心结和学生尊师如父的师承关系的传承,老师和学生都还是很难一下子把彼此当作自己的朋友看待。
四、影响武术课开展的因素分析
从表中可以看出,目前阻碍学校武术课开展因素很多。其中教学内容陈旧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方法单调不适应当前教学要求是影响学校武术开展的最主要因素。因为一般教学内容吸引人,才会有人愿意去学习它;教学方法应用的多样化应用的合理才能把教学内容比较有效的传递给学生。其次,教学的场地设施和教学内容的不贴近生活也对武术的教学的开展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因为很多学生选择选项课第一想法是有没有用,有没有好的器材场地,从场地和器材也可以看出这门选项课选报的情况。还有教师的配备,学校的重视程度和师生关系等也是影响武术课开展的关键因素。
篇5
摘要:本文通过对小学武术兴趣班教学活动中小学生武术兴趣的培养,教学内容和形式,教学方法和手段,武术教练员的培养及应注意的其他方面的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旨在提高小学武术兴趣班的教学水平,为培养更多的武术人才夯实基础,促进武术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武术;兴趣班;开展
0引言
当今,在全国各地有不少的小学开设了武术兴趣班,并且有了一定数量的学生参与了进来,选择武术作为自己的业余爱好。作为一名武术从业者,如何抓住小学生的特点,更好地开展武术兴趣班教学活动,改善和提高学生对武术的认识,促进其终身武术观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运用观察法、文献资料法并结合本人多年来对小学课外武术教学与训练的关注和参与,试就一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展开探讨。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本文以小学武术兴趣班为研究对象,分析探讨小学武术兴趣班的开展问题。
1.2 研究方法①文献资料法:在校图书馆、阅览室阅读和收集了多年来有关武术和与音乐相关的资料;并通过互联网浏览、整理与分析相关的信息。②专家访谈法:对部分武术专家、教授及音乐老师访问。③观察法。对小学武术兴趣课进行观察记录。
2结果与分析
2.1 小学生武术兴趣的培养、“教”与”玩”的结合
2.1.1 少儿的情趣特点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爱玩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在小学时期的学生,兴趣广泛,好奇心强,常常以直接兴趣为动力,这就要求体育教学应从少儿的情趣特点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寓教于玩,这样既能增强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又能在娱乐游戏中体现体育教学内容,达到体育教学目的。
2.1.2 少儿的身体素质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少儿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其骨骼硬度小,韧性大,易弯曲变形;肌肉力量小,耐力差;心率快,肺活量小,负氧能力差,易疲劳。这些都表明少年学生的运动负荷不能过大,运动时间不宜过长,否则,非但起不到通过上体育课来强身健体的作用,反而会给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把”教”与”玩”有机结合,使少年学生在上体育课过程中有张有弛,无疑是必要的。
2.1.3 少儿的接受能力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都比较差,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教师讲的头头是道,学生却似懂非懂的情况,这就说明体育教学只强调”教”是不够的,还必须同“玩”结合起来,通过做游戏等趣味活动来启发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做到潜移默化。
2.1.4 少儿的成才需求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体育教学的目的在于育人,即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人才,这就要求在体育教学中应体现出能够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个性、增强学生体质和培养学生思想品德,要达到这一目的,需要教师的精心教导和学生的自我锻炼,“教”,可以使学生明确体育课的目的、原则、方法。“玩”,则可以促进学生消化理解教学内容,增强实践能力,同时,通过有目的的“玩”,还可以发挥学生的潜能,发展其个性,增强其创造能力。“教”与“玩”的结合,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接触了更广阔的知识天地,促使学生在速度、力量、耐力、灵敏、协调等方面全面发展,促进了思维、判断、记忆等方面能力的增强,为学生智力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2.2 教学内容的科学选取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应多样化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我们在武术教学中应注意: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应多样化,避免单调的重复和静止性的活动。中国武术博大精深,形式多样,如何选择适当的内容在小学生群体中进行教学是开展武术兴趣班活动的重中之重。
在武术教学中音乐同样起着妙笔生花的作用。由于武术动作多而复杂,教师单调平淡的讲解、示范对学生大脑皮质产生不了强而有效的刺激,难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容易产生厌恶感和疲劳感,动作消忘的快。激发学生机体的潜能和学习运动技能的兴趣,有助于学生体会和感受各种动作的节奏、风格、速度和强度等特点及其变化,减少紧张情绪,使动作更加自然、舒展,同时提高学生的艺术感、创造性和想象力,并在运动中产生丰富的表现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3 教学与训练方法的科学选取有了一定的武术开展内容,必须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否则就不会达到适当的教学效果。
2.3.1 训练周期的划分由于基层武术训练的特殊性,其训练周期跨度为学前班至小学五年级,到了小学毕业班和初中学习阶段,家长已不太同意孩子继续进行武术系统训练了。而训练时间应以寒暑假、周六周日为主,其它时间为每天早晨或傍晚,总的原则是以不影响正常的上课学习时间。少儿训练的各个训练周期不是截然分开的,也不能硬性规定在该周期的训练年龄及训练年限,而应根据少儿训练的实际情况自然过渡,进人下一训练期的训练,不能随意超越,急于求成。
2.3.2 狠抓双基训练,注重动作的规范性基层少儿武术训练,处于打基础阶段,应着重抓好基本功与基本技术训练,它既是初学人门的基础功夫,又是保证体能和技能不断提高的有效手段,必须经过千万次的反复练习,要保证训练时间和训练量,根据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和训练周期适当安排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的训练比重。由于武术竞赛定性化评定的特点造成了武术运动对其动作规格有着严格的要求,根据少儿生长发展规律及运动自身的规律。
2.3.3 根据少儿生理特点,重视柔韧和速度力量训练少儿时期的神经兴奋性高,灵活性高,练习单个动作和组合动作,能迅速提高动作速度,以速度来弥补力量的不足,重点促进速度力量的增长。根据少儿神经系统易兴奋也易疲劳的特点,训练应采用小数量,快速度和多间歇的方法,以有氧训练为主。少儿时期肌肉含水分较多,蛋白质和无机物多,富于弹性,肌肉竣呈纵向发展,伸展性好,活动范围大,韧带易于拉长。因此,在启蒙和基础阶段可多加强柔韧素质训练,着重腰腿肩臂等基本功训练,提高踢腿和抡臂等开合幅度较大的柔韧性技能,并在训练中逐步加强与提高肌肉的力量和弹性。
2.3.4 加强“注意力”培养,提高武术意识在武术教学训练中,首先要求运动员把注意力集中在动作的具体形象上,感知动作中身体各部位的位置、起点、止点,定型姿态;其次要求运动员把注意力集中在用力的方向、路线和顺序上,感知用力的轻重、快慢、刚柔等方面,第三,要求运动员把注意力集中在动作的攻防目的和效果上,感受自己与人相搏的攻防效果,运用实战教学法来提高运动员的武术意识。
2.4 培养高素质的武术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是在于教师。由于武术技术教学以领做为主,注意示范、注重直观,而且强调动作规格,突出劲力充足和精神饱满,因此武术教师的示范动作是相当重要的。教师业务水平、组织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好坏。因而,这对教师的示范要求比较高,那么教师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必须过硬。此外,还应要求标准化、规范化的教案书写,这也是确保武术课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武术教师作为光荣的人民教师中的一员,良好的“师德”观念是必须具备的。尤其是对于年青教师,要大力提倡“吃苦耐劳、踏实勤垦”的工作作风,端正其工作态度,培养他们强烈的敬业精神,树立高尚的“师德”观念。武术教师很容易给学生一种比较严厉、难以接近的感觉,有些学生在第一印象上就认为武术教师都是那种特别厉害的人,不敢与教师近一步的进行沟通,更谈不上对技术的探讨,这对教学是非常不利的。因此,教师的教学不仅要注意方式方法,要生动有趣、形式多样,而且更应溶入浓厚的情感因素。因而,只有不断地涌现出更多更好的思想觉悟高、技术水平高的高素质教育人才,学校武术“发展一线”上的工作才能落到实处,才能有较大的进步与提高。这便要求我国体育高等院校将培养输送合格优秀的武术专业人才作为重点任务来抓,成为我国学校武术发展的坚强后盾。
2.5 小学武术兴趣班开展中应注意的其他问题
2.5.1 掌握好全面身体训练和专项身体训练的比例少儿武术全面身体训练和专项身体训练的比例,要有长远规划,合理搭配,力争科学地控制教学与训练全过程。在早期教学与训练阶段,以全面身体素质练习为主,以发展各种运动能力和机能能力为主。专项身体素质训练以武术基本功和基本技术为主,并结合简单的踢腿、冲拳、抡臂等,发展肌肉协调用力能力,提高掌握基本动作技术的能力,并注意专门发展柔韧、协调、灵活性等素质。
2.5.2 专项身体训练与基本技术训练有机结合在少儿武术的专项身体训练的早期,主要是通过专项训练手段如基本功训练,来发展他们的专门能力,在专项能力教学与训练的全过程,始终贯穿着对基本技术的规格和完成动作的完美程度的要求,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把身体训练与技术训练结合起来,相得益彰,使基本技术得到熟练、巩固与提高,把身体训练的成果通过专项技术训练转化到少儿武术运动员的技术水平上去。
2.5.3 注意少儿的训练恢复,控制其无谓的活动不懂得恢复,就不懂得训练。教师或教练员在教学与训练结束后要采取适当的恢复措施。放松活动与有效的按摩对少儿消除疲劳有相当作用,应引起重视。另外,还要与家长保持联系,控制少儿训练后仍去玩耍,如打游戏机等等,晚上要按时睡觉,减少无形的训练。
2.5.4 武术教学对少儿情感智商的培养最新的研究显示:一个人的成功,只有20%归诸IQ(智商)的高低,而80%取决于EQ(情商)。姑且不论其结果的正确与否,但从中我们起码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学生学习效果的优劣,其情感取向发挥着重要作用。武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智商显然有其重要的意义。自我认识是正确地评价自己是建立自信心,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基础。
3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与讨论,认为小学武术兴趣班爱开展过程中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①学生兴趣的调动与培养;②教学内容的科学选取;③教学与训练方法的科学选取;④培养高素质的武术教师;⑤小学武术兴趣班开展中应注意的其他问题。
只有通过对以上几个方面的加强和有意识的培养才能够在小学武术兴趣班的开展中去得优秀成果,推进武术在小学中的发展,进而促进整个武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凤梅.解析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阴.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11).
[2]岳春林等.关于小学武术兴趣班教学的几点思考[J].搏击.武术科学,2005(12).
[3]林小美武术启蒙训练年龄与儿童心理生理发展关系的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3):33-35.
[4]胡剑秋.少儿武术训练的理念和方法[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X),(3):94-96.
篇6
【Key words】Wushu elective course; College students;Interest; Teaching method
0 前言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武术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风格独特。它具有强身健体,防身自卫,锻炼意志,陶冶情操,竞技比赛,增进友谊的功能,是一项具有广泛社会价值和民族文化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近年来,武术在高校体育选项课中,广泛受到学生的欢迎,很多同学都希望在大学期间能够了解一下我们的国粹,纷纷加入到武术班来,但是大多数学生基本上是没有任何武术基础,锻炼的时间很是有限,往往是刚开始学的时候很有积极性,然后学了几次课后热情慢慢的冷却下来了……如何提高学生习武的兴趣,在我们武术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如何提高学生上武术课的积极性,提高对武术的兴趣进行探讨,使学生在武术课中真正地有所收获,培养他们自觉习武的习惯。
1 武术教材内容的安排
武术教材内容的安排和学生上课的兴趣是一种相互影响的关系,当选择的武术内容符合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学习情绪就会高涨,这时上课就会形成一种好的互动关系,大家都积极参与,这样教学效果好,相反,教学内容选择不当,内容对学生太难太专业,不太符合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不会主动积极的参与。由此可见,教学内容的选择就非常重要了。
1.1 教学内容在安排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教学内容的安排要有目的性和针对性。武术的内容丰富,种类繁多,要让学生在这短短的时间里学习太多的内容和掌握更多的运动技能往往是不可能的,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单纯地为完成教学内容,不考虑学生的兴趣特点,势必会使教学内容学起来很枯燥,单调无味,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没有兴趣,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浪费时间。针对大多少学生没有武术基础,身体素质不太强的现实情况,应该安排一些武术的基本功,简单的拳术套路,简单的器械套路和对练套路。让学生很容易掌握,学起来很轻松,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掌握,这对初学武术的同学来讲非常重要,让他们对武术产生兴趣。
1.2 教学内容的安排要符合兴趣性的要求
教学过程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学习的兴趣很高,那么学生上课注意力就非常集中,相反,注意力不集中,便不能很好掌握所学的内容,就会不可避免的出现错误动作,严重的还有可能导致学生运动受伤。武术作为体育项目,套路运动是他的基本形式,套路运动其实就是把势,它对动作的劲力协调,技击要点的把握,节奏时间的控制都有严格的要求,如果把这些套路完完全全的搬到课堂中来,不论是学生的基础和学生的学习时间,都难以到达武术的起码要求,如果一味的要求学生学习武术套路,教学过程就会枯燥无味,那就满足不了教学目标的要求。因此,武术选项课应该将武术套路进行适当的分解,简化动作,降低难度,便于学生好掌握,教学中必须认真研究学生的实际,精心编排教学内容,重点放在武术的基本功、基本动作、有代表性的套路,让学生容易接受。
2 武术选项课教学方法的选择
武术内容繁多,学生基础薄弱,水平参差不齐,大都对武术缺乏正确的认识 ,容易形成与教学目标不相一致的想法,有的还急于求成,希望在短期内达到不切实际的程度,因此,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武术价值观,科学合理的运用教学手段,在高校武术选项课中尤为重要。
2.1 采用攻防对练的方法,让学生体会武术的攻防运用
当学生学会了套路的架势后,必须深刻领会其中的运用,攻防的含义,遵循攻防应用的法则,才能使动作用力顺畅、方法正确,在实战中灵活自如地运用架势,最终达到一触即发,立决胜负的效果。如简化太极拳中白鹤亮翅攻防用法,甲方用左脚向前上一步,同时用右拳向乙方的腹部冲击。乙方右脚迅速向后退步,右脚微曲,重心后坐,左脚尖点地成虚部,同时用左手向下、向外格挡甲方右拳;甲方见右拳进攻失效,继续用左拳向己方方面部退出,乙方快速用右臂右上挑架开甲方左掌。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两人一组对练,并在对练的过程中提出动作的要领。这样,学生就能体会出武术动作的攻防转换,能让他们知道其中的招式运用,通过实践证明,对练的运动形式,学生会对武术产生浓厚兴趣。
2.2 体育游戏法的运用
大学生相对于中小学生,虽然要成熟一些,但是体育游戏依然是可以采用的,在武术教学中穿插游戏教学,不但是玩和娱乐,还要通过游戏来完成一定项目和内容,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品质,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学生练习马步站桩,如果叫学生一味的蹲在哪里,可能学生坚持一会,最多一分钟就没有力气了,就会松懈下来,再也没有兴趣。如果换一种形式练习,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教师将学生分成两人一组,对着练习马步推掌,游戏的规则是每位同学必须保持马步,同时和对手推掌,如果谁的马步移动了,谁就输掉这一局。通过游戏的方法,把枯燥的马步站桩变成了很有趣味的马步推手,学生兴趣就提上来了,课堂的氛围就很活跃了。需要注意的是,在游戏法的时候,教师一定提出马步的动作要领和要求,并要提醒大家注意安全,力度适中,点到为止,以免受伤。
2.3 成功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欢乐,便会激起进一步追求成功的积极因素。因此,教师在武术教学中及时地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功点,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对完成动作成功者及时准确的给予肯定和表扬,以满足成功者的喜悦的心理要求。利用进步反馈作用去激励学生,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自信心,正确对待自身不足,从而消除自卑心理。教师要作耐心细致的工作,多关心,主动和他们交朋友,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克服急躁心理,要循循善诱,始终把吸引学生的学习热情放在首位,提高教学效果,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2.4 对女生多一些关心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体育教学在力图固有模式,同时也在尝试建立更科学的教学过程。女生作为教学对象的一个重要部分,抓好女生的教学,可以说是推动学校体育发展的一大突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武术教学应该结合女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的变化进行教学。
3 教师自身对学生的吸引力
教师对学生所产生的影响在教学中不可忽视。教师仪表端庄,讲解生动,寓教于乐,有独到的教学风格,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通过熟练规范的武术动作和丰富的形体语言以及恰到好处的语言提示,让学生感受到武术的魅力,调动学生学习武术的积极性。热爱学生,要和学生交流思想和动作感受,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及时调节运动量,让学生在轻松融洽的教学环境中,在教师的标准规范的武术动作与语言的带动下,完成教学任务。
篇7
[关键词]武术 现状分析 传承 发展 措施
武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作为一种传承了几千年的体育项目,它不但具有独一的魁力和丰富的文化,而且还蕴藏着深奥的哲理。高校是现代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场所,理所当然武术传承也应在高校中开展。然而,国内高校武术开展情况并不乐观。
一、高校武术课现状分析
我国高校开设武术课到今已有几十个春秋了,在传承武术文化和增强国人体质方面所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的诸多影响,有待改革的地方还很多。依笔者研究来看,笔者认为教学方式、内容、评介等方面没有较好突破。
(1)我国的武术博大精深,流派众多,学生了解得比较肤浅,因此经过几节课的学习后,学生们的兴趣往往就会被学习武术的辛苦、乏味而击败。为此,如何把学生对武术的兴趣激发起来并保持住,就是高校武术教师的首要工作了。
(2)从高校的课时分配来看,武术课的课时是极其有限的,再有就是所开武术课的项目也很单一,很多高校的武术课都以太极拳为主,而对于朝气蓬勃的大学生显然是不被看好的,他们更看重的是时下媒体宣传的跆拳道等等的拳术。当然造成这样的局面也有武术本身的原因,那就是武术的主要内容是技术动作,它的主要运动形式是格斗和套路,所以就有部分学生只注重技术学习而对武术文化的传承就忽略了。久而久之,学生们就会主观地认为武术是一项力气活,也就会对武术就会有一种厌恶感。
(3)由于武术具有延伸性、系统性的特点,因此就要求学生要有必要的武术功底,再有就是对于大学生而言肌肉的柔韧性不强和骨格的成型也是重要的问题。所以这也给高校武术课的教学增加了不小的难度。还有就是我国现在的《体育教学大纲》中,武术并不是大学生体育达标的必需项目,也就造成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没有突破和创新了。
二、高校武术课有效处理的措施
高校武术课开课的目标是能使大学生掌握理解一些强身健体手段和方法,进一步培养他们的顽强进取的精神。能有效地完成目标和传承武术的宗旨,做为高校的武术教师,笔者经过研究认为要落实做好下面几方面工作。
(1)要明确高校武术课的特征
武术在未引入高校课堂以前是靠言传身教的学练模式来传承地,在引入课堂后,就采取了课堂教学的模式进行传授。然而,由于我国武术的流派很多,高校武术发展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基本上没有相对统一的武术教材,各校根据各校的师资等情况都编写了适合各自的教材,这对武术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中后期,教育部开始组织编了正规的武术教材,这使得高校武术课开始向公共体育课的方向发展了。
(2)刻苦钻研教材,精心编排武术套路
武术的最基本技术内容就是武术套路,它包括动作技术、技术要素、组合技术、分段技术、整套技术等。这就要求学生要通过刻苦地学习才能形成适合武术的运动规律的操作。动作整合是高校武术教学中的武术套路教学的重要阶段,这就要求武术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将难度较大的动作拆分、简化,再进行整合。
(3)以武术文化为载体,树立学生的正确认识
中国武术发展了上千年的历史,流派众多,如南拳北腿等等,五花八门。武术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武术理论、作用价值、发展历史时就要把武术的意义和目的等等讲透彻,再有就是要把武术的特征、强身健体、搏击原理以及比赛规则全面介绍给学生。这不仅能使学生对武术有了正确的认识,还能前由影视媒体所传递的那些虚幻的、和切实际的场景所产生的看法的摈弃,以此来树立学生正确的武术观,使学生对武术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4)注重提升武术教师的业务水平是高校推动武术教学的重点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承了千年的体育项目,对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效果好坏有着极其重要作用。因此,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重任承担者,就要义不容辞地承担起推动和发展武术的重任。为此,高校就应当在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体制研究等方面大力投入,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武术教师作为推动和发展武术这一重任的执行者,必须要提高自身的武术修养和武术能力以主武术课的教学能力。
武术的传承与发展,不仅有利于宝贵的民族文化在时代精英的大学生团队里传承,张显民族气节与精神,而且还能通过武术在高校中的普及来强化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为推动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姜娟,胡玲.传统武术发展战略构想[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82-85
[2]吴学勇,陈粮.对民族传统体育推广和普及的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
篇8
这就给我们提示,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下,对武术的教学训练要做出不同的选择。高校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场所,当然也是武术文化传播和发展的重要基地,应该更好的发挥高校这个大平台的作用。民族院校是多元文化交叉传播的主要阵地,也是武术文化传播与发展的主要场所,更要在民族院校优先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和武术文化。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地处甘南藏族自治州州府合作市,是甘肃省唯一的一所省属民族院校,也是合作市唯一的一所高等学府。所以甘肃民族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教学占据了重要位置,本文通过对甘肃民族师范学院体育系体育教育2008级、2009级学生武术教学的调查研究,提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作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为进一步提高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教学质量提供一定的参考。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2008级专科、2009级体育教育本科专业。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综述法
通过图书馆大量图书、网络资源等搜集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总结整理,获取相关文献资料。
1.2.2访谈法
主要利用晚上或节假日休息时间,深入学生宿舍和学生进行探讨,通过交谈了解学生对武术的学习情况,及时积累有关信息资料。
1.2.3调查法
以专题的形式分组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及时记录学生所发表的有关武术教学意见和建议,最后汇总相关信息。
2武术教学现状分析
2.1武术理论教材老化,技术教学单一
2.1.1武术理论教材老化
1954各地体育院校开始把武术列入正式课程,但50多年以来武术的理论教学一直只是在技术教学课上用很少的时间进行简单讲授而已,给武术理论课没有单独的课时安排,所用教材以介绍武术长拳技术为主。甘肃民族师范学院2008级专科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所用的武术教材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的《武术》教材,09级本科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所用的教材是2005年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武术》。虽然武术教材有所变化,但创新的程度不够,没有其它教材资源辅助教学,更没有涉及到多媒体教学软件。2007年8月31日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广大教师要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虽然不是专门修读武术专业,但要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武术理论知识,能进行中小学武术理论教学,这样才能促进中小学武术理论教学的普及和提高。
2.1.2技术教学缺乏全面性
通过对甘肃民族师范学院体育系08级体育教育专科和09级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学生调查发现,他们所上的武术普修主要是以初级三路长拳、初级刀、初级棍、二十四式太极拳为主要教学内容,没有进行全面的武术基本功、基本组合动作练习,这样就导致学生只学习武术套路,而不进行武术基本功练习的局面。
2.2武术课堂教学学时不足
通过对甘肃民族师范学院体育教学专业本专科教学大纲的查阅研究,发现08级体育教育专科,武术普修45学时,09级体育教育本科,武术普修60学时。这样就造成了教师上课主要以武术套路教学为主,没有时间进行武术基本功和基本组合动作练习。
2.3场地器材设施不足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体育系共有五个教学班,其中有三个班分成九个教学小组,在同一学期开设武术普修和武术专修课程,这样就需要足够的场地和器材。现在可供武术教学用的场地只有一个,武术器材还是十几年前所用过的,如果有两个组同时上课,器材就不够两个组学生使用。
2.4武术专业师资匮乏
在我国高校中开设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只有30多所,再加上部分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所选修武术项目和民族传统体育学硕士研究生也不足以普及高校武术教学的要求。而且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毕业的学生进高校任教的很少,甘肃民族师范学院体育系只有一名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毕业的学生任教。
2.5武术课堂教学模式陈旧
武术课教学以套路教学为主,没有结合武术技击和现代武术散打搏击技术教学,更没有体现出武术的主要内容“技击性。”
2.6学生武术基本功较差
通过对甘肃民族师范学院体育系08级和09级体育教育专业149名学生调查发现,其中132名学生在初中和高中体育课中就没有上过武术,也没有进行过武术基本功练习。17名学生在体育高考时考的是武术专项,可是他们在高中训练时只是为了应付高考练武术,根本没有进行武术基本功练习,更没有进行全面系统的进行武术技术训练。
3建议及对策
3.1及时更新和创编武术理论教材,全面进行武术技术教学“武术寓于体育,但高于体育”,其主要原因还在于它具有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高校武术教学更要体现武术文化教学和技术教学的协调发展,这样才能真正的传承和发展中国武学文化。所以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教学应有针对性的及时更新和创编武术理论教材,突出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哲学思想。在技术教学中要突出重点,淡化套路,注重武术基本功和基本组合动作练习,充分体现实战技击和套路演练相接合的教学思想。教学中一定要改变以教会学生套路动作为主,不进行或者进行很少量的武术基本功练习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就导致学生只会“划套路,不会练套路”的局面,这样的武术不要说实战,就连表演也不成。
3.2适当增加武术课堂教学课时
中国武术博大精深,体现了武术文化内涵深厚的同时还表现出了武术套路种类门派众多,百花齐放,各具特色的情况。高校应该是武术传承和推广的最好平台,我们应该紧抓机遇,更好的传承中国武术。这样就必须适当的增加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课堂教学时数。如:甘肃民族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08级专科,武术普修只开设一学期,总共45学时,教学内容是:武术理论、武术发展简史、传统文化与武术的关系、武术竞赛组织和裁判法、武术基本功和基本组合动作、长拳基本套路、初级三路长拳、24式简化太极拳和初级刀术。体育教育09级本科,武术普修也开设一学期,总共60学时,教学内容是:武术理论、武术发展简史、传统文化与武术的关系、武术技术分析、武术教学、武术竞赛组织和裁判法、武术基本功和基本组合动作、长拳基本套路、初级三路长拳、24式简化太极拳、初级刀术和初级棍术。这么短的学时,要想严格按照教学要求实施课堂教学,是不可能全部实现的。所以就只能在课堂上主要以技术教学为主,理论放在课后作业进行考查。如果要想更好、更全面在提高武术理论和技术教学水平,只有适当增加总学时量。
3.3增加场地器材设施
教学场地的质量保证与器材的充足是武术教学开展的基本条件。因此面对高校武术场地等存在的问题,若要使学生广泛选择武术学习形式,提高武术技能,必须增加对武术场地、器材建设的投资力度,所建设的场地必须满足武术教学要求,并且购置高质量的多种武术教学器材设备以供教学使用,同时提高场馆开放率,从而提高学生参加武术教学的积极性。
3.4大力加强武术专业师资的引进和培养
针对民族院校武术专业师资匮乏这一现状,民族院校要大力加强武术专业师资的引进力度,在武术教师引进时优先引进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毕业的学生,对引进的人才给予政策和待遇上的优惠条件,让这些武术专业人才安心从事武术专业教学工作,同时大力培养本校武术师资的继续教育工作,给一些自己有意向去其它高校进修武术专业的教师提供便利条件,积极鼓励本校教师外出进修学习,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民族院校武术师资缺乏现状,同时促进了民族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教学更好的向前发展。
3.5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对武术的学习兴趣
原有的武术课堂教学模式以武术套路教学为主,很少有基本功、基本组合动作、分解动作和分解实战动作教学。这样的武术课堂教学方式就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对武术的学习兴趣,从而阻碍了武术的发展。因此我们要改变原有的武术教学模式,在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教学中充分体现“淡化套路、突出方法、注重实战、强调应用”的指导思想,以武术基本功、基本组合动作和分解实战动作教学为主,兼顾典型武术套路的教学模式,这样就会更好地提高武术课堂教学效果和水平,同时调动学生对武术的学习兴趣。
3.6大力加强武术基本功、基本组合动作和身体素质练习
人们常说“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只要练好扎实的武术基本功、基本组合动作和身体素质,不管学、练任何项目的武术,就能迅速入门、快速提高。在武术技术教学中,加大基本功、基本组合动作和身体素质的练习力度,适当增加武术基本功、基本组合动作和身体素质练习的课时量,确保学生能有足够的练习时间,这样就从本质上提高武术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也避免了学生“划武术单个动作和整体套路”的局面,从而更好地提升武术技术教学质量。
篇9
中职武术教学的形式及内容比较丰富,可以是各种拳术、对练,或是散手、短兵等。武术动作可快可慢,刚柔并济,拳式也是难易不同,不同学生的情况可以选择不同的武术,并且运动量也适中。在武术教学中,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项目进行练习,男生及女生都可以选择进行练习。天气对体育教学的影响比较大,比如一些球类运动需要在室外进行,一旦下雨天就不能正常进行,而武术运动则不受天气的影响,雨天时,武术教学完全可以在室内进行。武术教学的限制比较少,仅需要一块空地就能开展练习。因此,对于那些体育器材比较缺乏的中职学校来说,武术教学是一项比较好的教学内容。
二、武术教学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作用
1.增强体质,内外兼修
武术对身体协调性要求比较高,并且锻炼的方法也不同,要求人能够“内”“外”兼修。“内”指的是人的心神意气,“外”则指的是手、眼、身等形体。大多拳术在学习时都强调能够形神兼备、内外合一,使人能够达到壮内强外的效果。武术教学注重呼吸配合及神情的专注,然后通过人体不同器官的协调参与,增强了身体器官及神经系统的功能,能够极大地锻炼人的反应、力量及耐力等,逐渐培养学生的兴趣。
2.武术运动具有格斗防身的作用
武术运动能够攻防进退,同时攻防的进击性也是武术的主要特点。其攻防技术主要体现在手法、腿法以及摔法等动作。在熟练地掌握各种格斗技巧后,面对各种突发事件时能够及时地做出反应,进而躲避危险克敌制胜。经常参加武术运动,能大大提升学生格斗防身的能力。
3.锻炼学生意志力
武术运动对学生意志力的培养有很大的作用。武术运动要求坚持不懈长期进行。对人的意志力要求比较高,并且在长期的锻炼中,能够渐渐培养人的刻苦耐劳、坚韧的性格。武术运动讲究礼仪道德,学艺先学礼、习武先习性,这也是武术育人的最基本准则。传统武术一直是我国人民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在几千年的武术锻炼中,要求人们能够重礼仪、讲道德,也是我国传统道德的最基本体现。
三、如何利用武术教学增强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武术教学的开展能够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终身体育指的是人从出生到去世的有生之年能够不间断进行体育运动,增强自身的体制。中学生开展体育课程也是为了能够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进而为学生奠定健康的身体基础。
1.培养学生武术技能
中职学校开展武术教学是为了增强学生体质,进而实现自我锻炼,但是,仅仅依靠课程教学很难实现自我锻炼,这也要求学校能够引导学生主动的参与到体育运动当中。在武术教学课程中,必须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将学生兴趣作为武术教学的一个重点,同时充分利用学生的主动性,将体育课程的教学贯彻到实处。中职学校的武术课程必须要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合理选择教学课程,促进学生参与武术运动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正确地进行体育锻炼,真正体会到体育活动的乐趣,逐渐形成锻炼习惯。
2.体育意识的培养
我国的体育教学大多侧重于身体方面,对精神层面的关注较低,导致体育观念比较淡薄。因此,体育课程的开展必须要与体育知识及实践性等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掌握体育知识及人体构造,逐渐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及锻炼习惯,进而养成主动参与的习惯。武术教学主要是为了养成学生自觉参与的意识,通过体育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通过武术教学能够渐渐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深入地了解体育知识及运动的方法,让学生形成积极的体育意识,形成一个终身锻炼的习惯,将体育运动融入学生未来的生活当中,并且在走进社会后可以自我进行调整,实现终身体育的目的。只有学生能够真正认识到体育锻炼的作用,将体育锻炼融入自己的学习生活当中,不间断地进行武术练习,实现全民健身。
3.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需要学校的教育来培养积累。体育习惯的培养建立在体育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当具备扎实的体育能力后,才能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终身体育习惯是将运动技能形成自动化行为的一种方式,因此,中职学习必须将锻炼身体及习惯培养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大量教学经验也表明,掌握一定运动技能的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也比较高,体育习惯也比较容易形成。所以,可以利用武术指导来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这比先培养习惯效果更佳。武术锻炼是习惯形成的一个条件,在学习过程中必须坚持锻炼,才能养成习惯。
四、总结
篇10
【关键词】武术教学 语言 艺术 作用 措施
近年来武术项目教学是中、小学和高等院系教学的主要内容。在武术教学中,武术教师更多的将精力放在武术技术教学的示范和示范面,而对语言艺术的运用则重视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根据武术套路运动特点和武术教学过程的要求,我们对武术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艺术进行分析探讨,为提高武术教师语言素养和自身素质提供理论参考,以期提高教学质量,更好的开展武术教学。
一、语言艺术在武术教学中的作用
(一)教师的语言艺术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
武术教师运用语言艺术认识、分析事物,得出结论的过程,不但把思维和知识传授给了学生,同时也把运用语言的技巧、技能和认识、分析事物的方法传授给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学习做出及时、正确的评价,使学生了解练习的效果,及时纠正动作中的错误,教师可用“很好”表示动作漂亮,可用“好的”表示动作较好,可用“不错”表示动作一般,鼓励学生等。通过这样的评价,学生可以从肯定的语言中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会为一种动作的成功或微小的进步而喜悦充满成就感。
(二)教师的语言艺术能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在武术教学中,教师除了具备正确示范各种技术动作的能力之外,还应力求做到语言流畅、准确精炼、生动形象、使讲解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有声语言要具有通俗易懂的作用,而要实现武术课的精讲多练、快速提高学生成绩,就要注意语言的纯度,详略得当,善于归纳要领,熟练运用术语,适当使用口诀,做到言简意赅。
(三)教师的语言艺术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思维能力
武术教师的思维能力是指对教材、对学生的思想和对教学事件的认识、分析判断能力。而这种能力集中体现在教学语言的表达上。实践表明,思维能力是语言表达的坚实基础,而语言表达能力对思维能力有很强的反作用,也就是语言艺术越高越能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也越能提高事物分析判断的敏锐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和掌握武术教师语言的多种特性。融汇贯通,用自己良好的语言艺术感染学生、激励学生,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师在运用语言艺术认识、分析事物,得出结论的过程,不但把思维和知识传授给了学生,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武术教师的语言类型
(一)口语
教学口语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为完成教学任务而运用的口头语言。主要包括导入语、暗示语、小结语、提问语、诱导语、讲解语、评估语及术语性语言等。武术教学主要是技术学习和身体练习为主,在武术教学中常用的口语有以下3种。
(1)讲解性语言。讲解是套路教学中运用语言的一种最主要、最普遍的形式。它主要是指教师用语言向学生说明教学任务、动作名称及其作用,完成动作的要领、方法和要求以及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掌握动作技术、技能,同时,也通过语言使学生获得有关技术动作的文化内涵,并受到启发和教育。进行套路技术动作教学时,一般常用直陈法、概要法、侧重法、对比法、术语法、形象法、单字法、口诀法8种讲解法。
(2)术语性语言。武术术语是指对武术动作内容名称及要领、要求、特点等进行描述的一种专门性语言。武术术语最初来自生产斗争实践,取之于周围客观事物,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浓郁的中国文化特色。专用术语是限于各个项目中的专门性语言。任何拳种都有其专用术语,在武术术语中,专用术语内容最多,涉及的面也最广。在专用术语中主要的是武术动作术语。武术动作术语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较为传统的形象性动作名称术语,如“白鹤亮翅”、“野马分鬃”、“鲤鱼打挺”等,是用较为生动形象的语言,精炼地叙述其动作内涵的。另一类是使用较为现代的结构性动作名称术语。
(3)评价性语言。每个人都会有这种心理体验:听到赞许、鼓励的话,就会觉得情绪高涨,精神振奋。反之,一些贬损、指责的话会使人觉得情绪低沉,灰心丧气。而青年学生有着强烈的价值体现意识,周围的老师和学生的认同,无疑是最好的自我价值的体现方式。因此,在武术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充分利用人的这种心理活动,来达到我们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肢体语言
武术教学中,肢体语言的运用显得尤为突出,一般学生更看重直观效果。例如:练习马步站桩时教师可用手拍拍学生的背,示意其要挺胸;用手指指他的脚示意要内扣。练习提膝亮掌时,可用手指指他的左脚,示意其提膝,用手碰碰他的下腹,示意下腹要内收;用平静的目光扫视群体,面带微笑点点头,示意大家做的不错。拳谚曰:“先看一步走,再看一伸手,便知有没有”,充分强调套路练习对培养一个人的内在气质、风度、精神的作用。
(三)口哨语言
口哨语言在作为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在武术教学中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口哨是武术教师必背的教学用具。在某种情况下,口哨语言是声音语言和肢体语言无法取代的。比如,武术教学比赛中,武术教师通过不同的哨声发出不同的信号,传递不同的信息,既清晰又明亮、干脆。又如在大型整体练习时,由于声音的传播速度原因,所以在每个角落的学生不能同时听到口令作出一致的反应,此时一声急促的哨声,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兴奋点,而且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完成动作,从而达到整齐化一。如果教师喊声“走”或“1”效果显然不如哨声。
三、武术教师语言艺术的基本要求
武术教师在教学语言运用的要求,首先要正确,进一步要精炼。否则会影响学生的练习时间和情绪。因此,要把教学过程中的语言运用的好是无止境的。
(一)规范性
教师为人师表,他的一言一行都可使学生产生模仿意向。在武术教学中,他的言行更会被学生模仿。所以武术教师的言行必须规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范例“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武术教师语言的规范性包括三方面:一是武术教师必须使用普通话授课。推广普通话是国家一项重要的语言政策,教师应是这项政策的最佳执行者和传播者。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克服自己的习惯语和地方话;二是语言应流畅,无句法用词上的错误,同时还应做到语言美;三是专业术语口令的规范性。这是体现武术教师技术水平的一个主要方面,在教学中要使用规范的专业术语和口令,使学生接受真确的教育。
(二)科学性
教学语言不符合科学性,肯定会造成教学中的谬误。教师在备课时要在认真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反复思考教学中要讲的每一句话,要对每套教材甚至每个技术动作的要领、组织教法都进行认真思考,设计好每一句话,使教学语言有充分的依据,在科学性方面无懈可击。
(三)情感性
学生是有感情有思想的人,好胜、自尊、虚荣相互交织是他们的一个心理特征。要针对这一特点多鼓励少批评,即使批评也要体现激励性。武术教师在语言表达过程中,要满怀对学生的热情,做到以情激情。一位美国心理学家说过“喜欢别人的人,别人才会喜欢他。”武术教师如果对学生没有关心爱护之情,学生对教师也就不愿意接近,师生之间就会产生隔阂,这就不利于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语言是师生传递信息,交流感情的重要工具。因此,武术教师在日常教学语言的表达上,应该是和气、文雅、谦逊、温和有礼貌而富有感情。在武术教学中,尤其是在帮助学生纠正和改进错误动作时,教师的语气不仅要耐心,更要热情,不能冷若冰霜,甚至夹枪带棒,特别是在帮助后进生时,更要多给予鼓励、诱导,使他们调整好心态。
四、结语
武术教师的语言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教师引导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是架起师生间心灵的桥梁,更是教师履行职责,传授知识的主要载体和基本手段。在实际工作中,大多数武术教师在运动技能、运动能力方面都有较强的基础。但在语言艺术能力方面显得不足,甚至出现“一肚子墨水难吐出,急坏了自己苦了学生”的尴尬局面。因此加强教学语言运用能力和语言修养,不断充实自我,完善自我,应是我们武术教师不断进取的方向。
参考文献:
[1]侯介华.武术套路教学与训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
[2]王国凡,唐世林.武术基础教程[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
[3]徐培文,彭莉莉.武术教学语言的运用[J].浙江体育科学 2001,(3).
[4]刁丽雅.浅谈教师的语言艺术[J].教学札记,2005,(7).
[5]孙宏茹.体育教师的语言运用与教学[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4).
[6]彭国龙.体育教师课堂教学的口语修养[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3,(6).
[7]俞慧燕.语言艺术与体育教学关系的探讨[J].浙江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