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化学污染范文

时间:2023-11-14 17:54: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活中的化学污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生活中的化学污染

篇1

从物理过程看人生

例1 质量为1 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物体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对物体施加一个大小变化、方向不变的水平拉力F,使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了3t0的时间.为使物体在3t0时间内发生的位移最大,力F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应该为下面(图1)四个图中的

分析 将F-t图转化为v-t图,“面积”最大即位移最大,答案为D.本题的结果耐人寻味,引发学生思考,学生顿悟:高中三年,高一阶段学习应该尽最大努力,从而打消了到高三再努力的偏见.还能联想,人生亦是如此,难怪古人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寻找不变量的思想

例2 如图2所示,物重30 N,用OC绳悬挂在O点,OC绳能承受最大拉力为20[KF(]3[KF)] N,再用一绳系OC绳的A点,BA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30 N,现用水平力拉BA,可以把OA绳拉到与竖直方向成多大角度?

分析 本题常见错误是:直接用OA绳和BA绳的最大拉力算角度得到θ=60°的结果.[LL]错误根源是:没有注意AC绳的拉力等于物体重力,是个不变量.物理过程常常伴随多个物理量,有些是部分物理量不变,有些是总量不变,寻找不变量或者守恒量应该成为学生的思想.建立这种思想,学生终生受益.

[TP5GW303A.TIF,Y#]

例3 如图3所示,物体A与斜面体B始终保持相对静止并一起沿水平面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加速度a从零逐渐增大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对A的弹力不变,B对A的摩擦力一直减小

B.B对A的弹力增大,B对A的摩擦力先减小后增大

C.B对A的弹力增大,B对A的摩擦力一直增大

D.B对A的弹力增大,B对A的摩擦力一直减小

分析 加速度增大,N1增大N增大N2增大;由竖直方向的平衡条件得,f2减小f减小直到零后反向.

本题有三方面的感悟:(1)求变量要先找不变量(重力不变);(2)如何应用力与加速度的对应关系将力正交分解;(3)弹力主动变化,静摩擦力被动变化(相当于“替补队员”).

统揽全局的思想

例4 如图5所示,一轻质弹簧竖直放置在水平面上,弹簧上端放着质量为2 kg的物体A,处于静止状态.现将一个质量为3 kg的物体B轻放在A上,释放瞬间,B对A的压力大小为(取g=10 m/s2)

A.0 N B.12 N C.20 N D.30 N

分析 释放物体B之前,物体A保持静止状态,重力和弹簧的弹力平衡,求出弹簧的弹力;释放B瞬间,先对AB整体研究,求出加速度,再隔离B研究,求出A对B的支持力,得到B对A的压力.本题学生常出现的错误是:认为释放物体B的瞬间,B对A的压力等于B的重力,错误的根源是,只将目光盯住了物体B,孰不知,释放物体B的瞬间,物体B和物体A这个整体已经处于向下加速的状态中,这种统揽全局的思想让学生震撼.

篇2

1 以人为本,注重拓展实验的趣味性

人的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心理动因,即以需要为核心,以兴趣、情感等为内容的心理动因。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研究、获得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它能推动人去寻求知识或从事某种活动,开阔眼界,使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由于兴趣不是与生俱来而是后天学来的,因此,增强化学实验的趣味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蜡烛燃烧的探究”过程中,引导同学们进行下列拓展性探究:

1.1 问题情境。点燃蜡烛,将短玻璃导管插入焰心,发现另一端也可以点燃,说明导管中一定有可燃性气体,气体的成分可能是什么呢?

1.2 作出大胆猜想与假设。学生们经过讨论,认为这种气体:①可能是蜡烛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一氧化碳;②可能是蜡烛受热后产生的蒸气;③可能上述两种情况都有。

1.3 设计实验方案。学生们设计出各种实验方案,经讨论后,认为下列这个方案既巧妙,又简单:换一根较长的玻璃管,用湿毛巾包住导管,然后一端插入焰心,在另一端点燃。若导管口有火焰,拿掉湿毛巾,导管内无冷凝固体,则证明它是一氧化碳;若导管口不能点燃,拿掉湿毛巾,有冷凝的固体,则证明它是石蜡蒸气;若气管口有火焰,火焰较小,拿掉毛巾,导管内有冷凝的固体,则证明气体中既有一氧化碳,又有石蜡蒸气。

1.4 观察与思考相结合,完成实验,给出合理的解释与结论。通过实验,学生得出第二种可能性成立,玻璃管中的可燃性气体是石蜡蒸气。而另两种可能性被排除了。

1.5 反思与评价,交流与分享。通过探究活动,部分学生发现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与上述实验方案相比,设计得不够合理、简单,存在着差距,认识到在今后的学习中,要不断培养自身的自主探究的能力。学生以各种方式将自己的收获、体会、感想表达出来,如写成小论文、写成实验报告、制作出PowerPoint、上传到网页上等等。

2 源于生活,注重拓展实验的生活性

化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非常密切,化学知识渗透在实际生活的各个方面。在中学阶段,接触社会的机会有限,通过实验来了解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可以说是一条很好的途径。

2.1 实验内容的生活化。结合生活情境,鼓励学生发现化学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猜想,并设计探究实验来验证猜想,对实验进行反思和评价。例如,在生活中,对真假红葡萄酒的鉴别,有一个巧妙、简单的方法:在两杯酒中分别加入适量食用的纯碱,如果酒的颜色加深,变成深蓝色了,则是真的葡萄酒,如果酒的颜色没有明显变化,就说明是假酒。这个实验,直观明了地体现出了指示剂在生活中的灵活运用。

2.2 实验用品的生活化。实验的生活化还体现在,在实验用品上使用一些生活中的物品。如家里厨房中的食醋、食盐、纯碱、鸡蛋壳等等都是实用的化学试剂,塑料吸管可代替胶头滴管、导管,家中的玻璃杯,可作为反应容器等。例如用蛋壳和白醋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用干电池中的金属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等。通过这些实验的开发、设计,能使学生利用现有的材料开展实验学习,也能启发学生随时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探索。学生体会到生活离不开化学,了解了化学对个人生活和对社会的重要作用,同时提高了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3 尊重自然,注重拓展实验的绿色性

近年来,人们提出了“绿色化学”这一新的概念。简单的说,绿色化学就是环境友好化学,它的核心内涵是在反应过程和化工生产中,尽量减少或彻底消除使用和产生有害物质。绿色化学的着眼点是使污染消灭在生产的源头,使整个生产过程对环境友好,这是从根本上消除污染的对策。

篇3

【关键词】化学教学;中学生;三部曲;三生教育;化学实验;化学与环境;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学习化学,需要实验,但是并不代表学化学就是每堂课都是实验课,很多同事和一些学生家长认为,化学就是做实验,其实化学也渗透了人社会,生活,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三生教育理念等知识。我们在实验教学的同时,也要注意化学与其他知识间的联系。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将初中的化学知识渗透到学生的三生教育之中呢?

一、在化学实验中渗透三生教育

化学教学的第一堂课一般都是先演示几个实验来引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随后要讲解实验中的一些注意事项,然后再介绍实验仪器的名称,性能。在教学中,我们自然会把学生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首先让学生明白生命的唯一性,独特性,脆弱性,重要性。其次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实验中的趣味性,科学性,危险性。

同时也认识到化学知识来源于实验,有科学性,学习化学知识要严谨,来不得半点马虎,在完成实验的同时要注意生命安全。

二、在化学与环境中渗透三生教育

化学与我们的生存环境息息相关,化学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幸福,同时也会产生负面影响。如原材料的合成,肥料的生产,药物的合成给人们解决了衣食住行的问题,使我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是由于工业的发展,使得空气受到了严重的污染。

汽车工业的发展方便了我们的生活,同时产生的尾气也大大地污染了环境,让学生认识到事物的两面性。在这方面教学内容中,让学生知道产生这些有害物质的根源是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还使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产生了温室效应使得全球气温上升,冰山融化,因此,教育学生不要随便乱烧垃圾。化学工业的发展除了污染空气,还会污染水源和土地,化学的发展虽然给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但是我们化学有能力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要解决上述污染问题,要从源头上解决能源问题,即开发新能源,也可以用化学反应将尾气转化为无害气体再排出。

水源的污染除了工业发展之外。还有农业,生活废水的排放和垃圾的随便丢弃。都使水资源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因此教育学生要保护水资源,具体做法是珍惜每一滴水,不要向水源中丢垃圾和倒废水。生活中的废水可以排到污水处理厂集中净化处理后再排放。

通过对环境方面的教学让学生知道,化学并不可怕,它是很有魅力的,化学给环境惹得祸,化学自己能解决。也启发学生遇到了问题要知道解决,学会生存。

三、在化学与生活中渗透三生教育

化学很神奇,能将生活中本身就存在的物质转变为不存在的物质,如,自然界本来没有塑料,但是通过化学就合成了各种塑料,而且塑料制品的使用范围很广。不过塑料废弃物会污染环境,也称为白色污染,这种污染的危害性最大,因为塑料不易腐烂,有些有毒,交给学生一些简单的辨别有毒塑料和无毒塑料的方法。告诉学生塑料制品的优缺点,在生活中少使用塑料袋。化学还会使一些物质美化,如,现在很多女学生都把头发尖烫卷了,这样他们觉得时尚美观,有些学生的头发为自然卷。他们又去把头发拉直了,无论烫还是拉,美发师都用了化学产品。这些产品都有一定的致癌性,我们在教学中也会渗透这些知识,让学生知道这样追求时尚和美观对健康的影响。现在的染色馒头,豆瓣酱中的苏丹红等都是美化物质的产品,各种化妆品,他们虽然让物质或者人变漂亮了,同时也使人向死亡多走了一小步。化学让人对生活充满诱惑,各类烧烤,油炸食品,烟熏食品,腌制食品让人越吃越想吃。但是这些食品中含有很多不同类型的致癌物,经常吃容易患食道癌,肠癌,胃癌等癌症,各种糕点中含有膨化剂,小孩食多了会早熟。向学生渗透这些相关的知识,也就是养让学生学会生活,那些东西该用,那些不该用,那些应该少用;那些食品该吃,那些不该吃,那些要少吃,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四、在化学与社会中渗透三生教育

1.化学还与社会相联系,煤,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是人类利用的重要能源,学生已经知道了这类燃料对环境的影响,而且这类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因此我们要合理开采自然资源,要保护好自然资源,另一方面要开发新能源。燃料的不完全燃烧还会浪费能源,产生更多的有毒气体,使环境遭到更大程度的污染,让学生知道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

2.让学生了解一些药物或者是保健品中含的钙,铁,锌,硒等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食物中各类维生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等。知道六大营养物质对人类生命活动的关系,做到合理膳食,改变过去偏食,挑食,没有好菜不吃饭的坏习惯。

3.从房屋的装修,向学生介绍甲醛,笨等有毒化学物质对人体的危害,从而引导培养学生在今后选择装饰材料中应该注意的一些基本问题。

4.从物质的酸性,碱性对人的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人体是酸性就会多病,应该多食碱性食物,如白菜,柿子,黄瓜,胡萝卜,板栗,生菜等,少食甜食。不同的农作物应该在不同的土壤中生长,柑橘要在酸性土壤中生长,大豆要在碱性土壤中生长,不同的土壤给农作物施的肥料也不一样。让学生知道当好一位农民也不容易,一要有丰富的知识。因而有些农民一年收入不够吃,有些农民很富裕。

篇4

关键词:开发和利用;生活化学;实验资源

1引言

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如果老师只是将知识告诉我们,那么我们很快就会忘记;如果将知识演示给我们看,那么我们就很容易记住;如果让我们参与到知识的讨论中,那么我们就可以很快理解。从实践的角度来说,我们可以很清楚的认识到,实验对于我们的学习是起着很大的帮助作用的。如果老师可以充分利用和挖掘我们生活中存在的化学学习资源,那么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可以很真切的感受化学与我们的生活离得很近,也能感知化学的变化,生活中的化学实例可以有效地促进我们学习化学,是学习化学的催化剂。如果我们开发和利用好生活中的实验资源,我们进行实验探究和进行实验操作的机会就会增加,因为我们可以在家进行家庭小实验,通过具体生动的化学变化现象,增加我们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也能够培养我们的实验探究能力,形成主动探索知识的意识以及形成绿色化学的理念。

2开发和利用好生活中的实验资源

2.1利用好我们身边的实验素材

我们做实验时,老师应该尽可能的让我们进行自主练习,老师可以给我们事先准备好铜丝,番茄,白醋,肥皂水,紫甘蓝,盐水等物品,让我们自己进行实验设计。老师需要给我们提供充足的时间,让我们可以经常进行自主练习,通过自己的实验操作,我们也许会遇到很多问题,随后我们可以进行自主探究,而老师只需要对我们进行指导即可,这样我们可以将化学与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比如2012年冬淄博下了大雪,地面由于没有及时清扫而出现大面积的腐蚀。我们作为高中生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实验知识进行探究。我们高中生已经有能力在网上如何查找一些实验的小窍门,实验药品以及仪器的代用品,改进的实验装置等。所以我们可以将这个现象照搬到实验室中,通过对雨水,雪水以及蒸馏水进行对地面的长时间的铺盖,经过一段时间看与地面相同的材料会不会腐蚀,答案是肯定的,这个实验可以让我们了解到水泥石腐蚀这个实验现象,常见的水泥石腐蚀有:软水侵蚀(溶出蚀)、酸类侵蚀(溶解蚀)等。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软水就有雨水、雪水、蒸馏水。这些类型的水可以将地板这样的水泥化产物中的氢氧化钙进行溶解从而出现我们所见到腐蚀现象。酸类的物质也会对水泥造成一定的损伤,损害的原因是酸类与水泥石中的氢氧化钙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物易溶于水,从而引起水泥石破坏。有些地区时常降下酸性的雪和雨。这也是我们实验的好素材,比如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些地方会降下酸雪和酸雨,我们对此进行探究。我们还以在实验室进行酸雪和酸雨的配置,对溶质成分进行严格的规定

2.2通过生活材料多动手操作

我们在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的时候,根据老师给我们提供的文献以及一些工具的获取,同时老师也需要给我们列举几种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然后由我们自己在家学会制取一袋二氧化碳。我们通过自己动手,然后再在课堂上学习最为基本的制取方法,这样我们可以带着思考进入我们的化学课堂,这对提升我们在化学实验课堂上的学习效率有很大的帮助,通过我们在课下阅读的化学资料,有助于提升我们对化学知识的认识思维,也能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作为中国的高中生,我们深刻的感觉我们的动手操作能力远远的不够,所以我们需要更多的动手机会,老师可以多与我们交流生活实验的好与坏。

2.3通过生活探究实验发生的条件

我们学习燃烧和灭火的时候,需要在家里或者课堂后进行反复的实验操作,对于每种材料进行实验来得出书本上的结论,在实验过程中要不断的进行思考,不能得过且过。我们学习空气这一章节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现在的各种天气软件每天记录当天的空气质量情况,污染指数,空气级别,污染物的主要成分,通过学会收集生活中唾手可得的素材进行实验探究,可以将这些数据引入到实验室中进行论证。要想把生活这个大环境作为我们学习化学的最大平台,我们需要学会将生活中所观察到的化学现象以及通过在大自然了得到的数据,通过书本网络等学习手段进行化学实验知识的积累,然后再进行家庭模拟化学实验。我们需要明白空气污染对于我们来说是很严重的事情。比如在学气污染的成分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的时候,我们除了要了解这两种物质的特性和危害之外,老师可以让我们探究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的产生条件,然后对应生活中的这些物质的来源,通过对他们来源的探究,我们可以知道产生这两种物质所需要的温度,压力以及催化剂,从而了解如何降低大气污染。

3结语

我们现在所生活的社会已经由化学支撑起来了,所以我们知道化学在我们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它的终极目标就是服务于我们的生活,如何让我们人类合理的开发出这些化学资源并且将它有效地利用,最后发展成绿色化学,这是我们高中生学习化学最为基本的思考。化学实验在我们的高中和初中的学习中都占有很大的比例,因为这是为我们学习提供生活化视野的重要载体,生活中的化学实验可以让我们将隐藏在生活后面的化学知识一一展现出来,我们可以通过化学实验这个媒介深刻的思考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积极主动的去探索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开发和利用生活中存在的化学素材,并将它转化为我们的学习的化学实验资源,在这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到探究精神和环保精神,这对于培养我们的化学科学素养有很大的帮助,利用生活来学习化学实验能让我们受益良多。

参考文献

[1]王海玉.开发和利用好生活中的化学实验资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01:133-134.

篇5

一、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思想的意义

绿色化学理念是指,在化工生产活动中和化学反应阶段,尽可能少地使用有害化学物质,并且最好不要或者尽量减少有害物质的生成的一种思想.近年来,绿色化学已经成为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在高考中也有绿色化学思想的体现.正确渗透绿色化学思想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每天呼吸的空气里有哪些气体,PM2.5中包含哪些物质,我们每天吃的食物里面添加了哪些化学成分,比如防腐剂、色素之类,我们生活的土地在被哪些化学物质污染,比如废旧电池里的重金属.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然而化学总是与环境污染联系在一起.高中化学教学的任务是,学生不仅要了解化学知识,还要树立绿色化学理念.绿色化学不仅是一种教学理念,还是我国化工技术发展的方向,在高中阶段对学生进行绿色化学思想的渗透,将会对我国未来化工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

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思想存在的问题

尽管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已经成为共识,但是具体实施时仍然存在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首先是有些教师的思想还未转变过来,对绿色化学的理解不够深入,只是肤浅地理解了字面意思,在教学中往往忽视渗透绿色化学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没有注意教授学生如何进行化学实验才更加科学、合理.学生为了完成实验任务,没有意识到实验过程中要遵循的绿色、安全、节省的理念,过量地使用化学试剂,对实验器材不爱惜.即使在理论上有了绿色化学概念,但是在实践中学生忘却了绿色化学思想.在实验过程中,常常使用有毒的化学物质,因为教师没有细致地演示实验过程,导致学生因为操作不当而进行反复实验,造成药品的浪费.在处理废弃药品时,因为操作不当,造成环境污染.这些都违背了绿色化学理念,给绿色化学思想的渗透带来了障碍.

三、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思想的策略

1.注重课堂渗透.化学教材中有很多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内容,教师应该结合化学教材,贴合生活实际,在化学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绿色化学思想渗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引起学生对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视,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化学污染造成的环境污染利用图片或者视频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敲响他们在环保意识方面的警钟.教师可以从化学层面解释污染的形成过程以及将会引发的严重后果,让学生对绿色化学的应用和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并且用有关环境保护的化学知识来渗透绿色化学思想.教师要正确认识绿色化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言传身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学生树立榜样.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因此教师在绿色化学教学中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构建合理的化学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能源的综合利用”时,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经常听到的能源危机来引入教学,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能源,使学生意识到能源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引起重视,从而使学生自愿参与学习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篇6

一、重视课堂的趣味性 

化学课堂涉及很多的实验,对于实验课,学生会充满好奇。例如在讲授高中必修1课本中《金属及其化合物》时,当把金属钠放在滴有酚酞的水溶液中,奇异现象激起学生们强烈的探究欲望,再结合钠保存在煤油中的知识点,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更安全的实验方案:把绿豆粒大的一块钠放在装有煤油和稀硫酸铜溶液的试管中,奇特的现象让同学们更加激动从而迸发出对化学学习的极大热情。此时老师的引导很关键,对于未知的事情,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决定学生会有强烈的好奇心去探索,老师要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活动,在教学中设计有趣的教学环节,并使之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例如在过氧化钠教学时,设计“滴水生火”实验和“吹气生火”实验,并与宇航员、潜水员的供氧相联系,使学生对化学产生极大的兴趣,这样学生的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趣味性的教学不仅使学生学会了课堂知识,又培养了学生探究性思维品质。 

二、挖掘生活素材,实现课本知识与生活的有机结合 

化学源于实践,没有实践就没有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当将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水污染到底有多严重?汽车尾气怎样污染空气?雾霾是怎样形成的?炒菜时加料酒和醋为啥菜更香?水油为什么不相溶等这些与生活相关联的问题,会激起学生和老师的共鸣,从而实现化学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有机结合。 

1.化学与健康 

化学与人类健康紧密相关,食品污染,药物的使用,装修材料中的甲醛,大理石中的放射性物质,防腐剂、保鲜剂、除草剂等等都是由化学成分构成的产品,因此建康问题是一个很严肃的话题。虽然化学物质给人提供了方便,但不当适用化学物质会导致人体体内发生病变,授课过程中可以把食品安全、居住安全等内容渗透到生活中,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正确地看待化学,并正确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2.化学与工业 

在讲授有机课程时,说乙烯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的标志,国家发展离不开石油;煤的干馏也可以提供很多基础材料;塑料制品充斥生活的各个角落,降解塑料等材料的研制是目前亟待解决的一个课题;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合成染料等无不为人们生活提供便利和美好。它们都与化学息息相關,让学生意识到学好化学责无旁贷。 

3.化学与农业 

“雷雨发庄稼”是化学课本中的一个好案例。雷雨天气可自然合成化肥。化肥的使用可以说是农业的一次重大变革,使农作物的产量大大提高。但对化肥的过度依赖,农药和除草剂的过度使用等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造成土壤、水污染,这都与化学物质息息相关。 

4.化学与环境 

水是万物之源,但目前水污染相当严重,课本在《环境保护》一节中提到赤潮、水华现象,就是典型的水污染,自然水中溶有2221种化学物质,有害物达756种,确定致癌物有20种.......我国有82%的河流被污染,甚至自来水也有被化学物质污染的报道,若不采取措施,人类终将因水污染而死亡。 

雾霾里有对人体不利的化学成分,它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人类生活、生产活动的结果,是化学物质的不恰当利用造成的。二氧化硫造成的酸雨,也是化学物质对环境的污染。化学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我们无法逃避,只有正确利用好化学物质,才能使人类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三、加强化学课堂的实验教学 

加强实验课的教学,有助于学生对化学结论的理解,有利于学生探究性学习方法的培养。而目前过度地考虑到实验安全问题而不能放开实验课的教学,不敢让学生进行具体操作、亲自体验探究的过程,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是很不利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设计实验,多做一些较安全的实验,如蛋清的盐析,油污的洗涤,锅炉水垢的清洗。 

总之,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要加强化学课堂教学与生活的联系,而进行化学实验的教学是化学联系生活的一条有效途径。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拥有的生活知识为契机,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理论与生活相结合,让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接轨,带学生走进生活教材,引发学生自觉运用化学知识于生活实践,寓教于乐,寓教于生活,既有利于知识的巩固、能力的培养,又能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实现化学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有机结合,让化学把生活变得越来越美好。 

参考文献: 

1.郝亚萍.新课程呼唤生活化的教学[J].北京教育,2003(6). 

篇7

[关键词]初中化学 环保教育 环保意识

环境污染及防治问题,是摆在全人类面前不容回避的、刻不容缓的现实问题,保护环境,保护地球,造福子孙后代,每个人都应做出自己的努力!面对严峻的现实环境问题,我们每个人都应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化学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为此,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化学教师,更应具有环保的忧患意识,站在时代的潮头,当好环保的排头兵,充分发挥教育的优势,在化学教学中对学生加强环保教育。那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进行环保教育呢?笔者认为应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结合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现行初中化学教材中,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很多,如空气、氧气、水、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塑料、金属的冶炼、煤、石油等。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挖掘这些内容并作适当补充,把它与环境保护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及时向学生传播环保知识,帮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如在学习“空气和氧气”的知识后可以重点介绍“空气质量报告”,让学生了解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空气污染指数和空气质量级别,认识到空气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我们的生存。介绍“臭氧层空洞”的形成、危害、以及预防措施等,让学生知道臭氧层的作用以及如何保护臭氧层;在学习“二氧化碳与二氧化硫”知识后,可以介绍“酸雨”“温室效应”的形成、危害、预防措施,让学生知道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减少含碳含硫燃料的燃烧,积极地开发利用无污染的新能源;在学习了“水”的知识后,向学生介绍水对我们人类的重要性,目前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平衡、水资源的短缺以及水资源的污染情况,使学生明白要养成节约水、爱惜水、保护水的好习惯;在学习了“煤和石油”的知识后,要让学生知道使用化石燃料对环境有何影响,目前可以开发和使用的新能源有那些?在学习“金属的冶炼”时,让学生知道在冶炼的过程中会产生一氧化碳等尾气污染空气,指导学生如何处理尾气,使金属的冶炼符合环保的要求;在学习了“合成材料―塑料”后,应向学生介绍“白色污染的形成及危害,使学生知道如何减少“白色污染”,了解我国实行的超市塑料袋有偿使用制度的意义。如此等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适时、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从而树立起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在化学实验中渗透环保教育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是对学生实施化学教育不可缺少的环节。化学实验总是伴随气体、液体或固体产物的生成,其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环境污染物。例如,“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时产生的尾气散失到空气中就会造成大气污染,制二氧化碳的实验中产生的废酸液既腐蚀下水管道又污染水体。因此,结合化学实验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也显得非常重要。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到有害物质就在自己的身边,它们随时随地会侵害人类的健康,从而提高学生接受环保教育的自觉性。在实验中教育学生要做到:(1)节约实验试剂,倡导进行微型实验,以达到减少污染的目的。(2)积极改进实验仪器装置,降低污染的产生,力求达到无污染的状态。如硫在氧气中燃烧时可以事先在集气瓶中装少许氢氧化钠溶液等。(3)妥善处理好化学实验的废弃物,尽力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实验完毕,废弃物要集中倒入废液缸,可回收的尽量回收,以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三、在课外活动中强化环保教育

课堂教学固然是进行环保教育的重要一环,但课外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丰富多彩,所以还应在课外活动中进行环保教育。在这些活动中,要十分注意提供人人参与的机会,创设一种人人参与的环境和气氛,让每位参与者真正动起来,不仅是动口动手,更重要的是动脑,使他们在活动中真正思考人的作用和责任。如组织学生参观化肥厂、造纸厂等,当学生观察到排放出来的废水,使周围的水变色,使池塘中、小河中的鱼虾死亡现象时,不仅感到污染就在自己身边,而且还认识到污染危害的严重性。同时引导学生寻找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一些污染,找出污染引起的原因及防治方法等。通过这一系列活动,使学生亲身体会到污染的危害性,从而增强消除污染的决心。事后,要求学生写出调查报告或事先设计表格让学生填写,这样在进行环保教育的同时也增强和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出专栏,办展览和小报,聘请环保部门的专家来校作讲座等多种形式、多种途径扩大环保教育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在日常生活中巩固环保教育的成果

篇8

关键词:环境工程水处理;超滤膜技术;应用分析

在日常生活或生产中,水资源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如果缺少水资源,将对人们产生巨大的影响。在这个阶段,由于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持续进步,超滤膜技术也已经在水处理的发展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在新时代,加强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合理应对水污染的现状,进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1超滤膜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特点

1.1超滤膜技术的基本原理

超滤主要在压力下进行,溶剂和一些低分子量的溶质通过膜上的微孔到达膜的另一侧。截留聚合物溶质和其他乳状液的原理主要是筛选,有时膜表面的化学性质也会在截留中起作用。在超滤分离过程中,由于膜表面和微孔的初次吸附以及膜表面的机械分离,聚合物和胶体物质被超滤膜阻挡。但是,不允许水,无机盐和低分子量物质通过膜。

1.2超滤膜技术的特点

超滤膜技术拥有下列三点技术优势:一是稳定性优势突出,特别是在高温处理环境下,能起到稳定的工艺处理作用,不会产生过多的化学物质,能减少水处理的二次污染。二是突出的安全性优势对于促进水质转化效率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对于悬浮物进行处理,可以完全清除水中的胶体、细菌、悬浮物等有害化学物质,去除效果可以达到99%。三是突出的经济优势,在技术应用过程中,可以降低资金成本,对不同领域的污水处理有着更好的适应度。

2应用分析

2.1日常水污染中的应用

在人们日常生活中采取超滤膜技术时,对于自来水进行了过滤,去除了水中的一些化学杂质和一些有毒物质,从而有效保证了人们日常生活中饮用水的安全卫生。现阶段由于生活环境的日益恶化,水污染也愈发严重甚至影响到了人们正常的生活用水。应用超滤膜技术可以过滤出水中的有毒物质,保证人们饮水安全以及放心生活用水。在饮用水中,水质对人们的健康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只有过滤或分离出水中有毒、有害物质才可保证水质的洁净。

2.2在海水淡化中的应用

超滤膜技术是海水净化过程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它能够有效地去除和处理海水中含有的无机盐和微生物。由于海水中各种无机盐在物理上的组成较复杂,它们既可以用超滤膜技术把海水中所有的无机盐都滤出,也可用于制造和工业生产。通过对海水进行淡化并把它转变成一种能够供人们利用的淡水,就能很好地缓解目前的缺乏性和资源问题。长期以来,海水污染问题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海洋生物是多样化的。海水污染对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损害,并将对生态平衡产生一定的影响。

2.3在工业水污染中的应用

在实际工业生产中,工业企业产生更多的废水。若是这些化学废物未经民用化学反应堆的处理而直接被人工排放国外进入自然环境,会给自然环境安全带来极大的安全威胁。由于这些工业废水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所需要排放生产出的工业废水大部分都可能是天然含有有害化学物质的,会对其中的土壤环境产生极大的环境危害,甚至可能会造成威胁波及到广大人们的身心健康与安全。例如,电镀废水对环境非常有害。电镀废水具有高腐蚀性,其重金属含量也很高。如果将其直接排入河中,将会对水域造成大范围的环境污染。

2.4在城市水污染中的应用

与传统的膜技术相比,采用超滤膜技术可以有效地处理人们生活中产生的废水,循环水的方式可以应用到城市规划建设的各个方面。例如,将超滤膜技术应用于污水处理厂,可以有效地处理城市生产和生活污水,一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篇9

学校教育是以课堂教育为主的教育,要在学生中进行环保理念教育,作为教师应该立足课堂,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平台的作用,在教学中结合课程内容适时、适量、适度地渗透环保教育。

(一)认识环境与资源的关系在学科教学中要使学生懂得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资源均取自于环境,环境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保护身边的环境就是保护资源,给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环境就是破坏资源,使之逐步确立可持续发展观。例如,在课程教学中讲到“自然界的水”、“燃料及其利用”、“金属和金属材料”等内容的时候,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查阅资料、小组探究等自主学习活动,认识到自然界中这些资源的储存量是不仅有限而且是不可再生的;引导学生讨论如果生活中没有水资源,我们的生活将会是怎么样的一幅情景,从而使学生强化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抓好主要章节,上好典型课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各主要学科中,化学与环境保护的联系最为密切。如“空气”知识中“空气污染的来源与防治”、“自然界的水”中“水污染”的相关问题、“燃料及其利用”等内容,无不紧密地渗透着环境保护的内容。作为教师在日常教学实践中,要认真分析教材,深入探讨课本知识与环境保护相关联的因素,从中找出初中化学课程内容里可进行环境保护渗透教育的章节和内容。例如以“水”这章内容的教学为例,在进行课本知识内容讲授的同时,也给学生指出:中国也是世界上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有近67%的城市供水不足,其中严重缺水的城市110个。我国不仅淡水资源总量不足,近年来,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更多的环境问题,工业三废、生活污水、农业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等均对环境特别是水造成了严重污染。据资料统计显示,我国污水排放约602亿吨,其中45%来源于城市污水,55%为工业废水,全国有436条河流受到不同程度污染,每年排入海洋的污水和固体废弃物已超过1000亿吨。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保护水源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虽然,生活中我们无意污染一片水域只是一小事,但汇聚起来则是大事,对被污染的水域的治理则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高昂的费用和更长的时间。教学中,通过把生活中的知识与化学课程知识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对化学知识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了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使“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内化成为他们自觉的行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结合知识点,充分利用化学实验渗透环保教育理念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例如:用SO2溶于水模拟酸雨危害实验、测定雨水PH、用鸡蛋清测定水体是否被重金属污染等,让学生通过实验亲身体验大气污染和水体污染的危害。另外,教师在做课堂演示实验时,要注意规范操作,尽量减少或避免污染物的产生与排放,特别是在教学生进行化学实验时,要尽量减少药品的使用量,只要反应能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就可以了。如在演示“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要事先在瓶底放些少量的水,待看到硫磺燃烧的现象后就用水熄灭火焰,以免产生更多的SO2污染空气。在实验过程中,要结合实验现象和结果给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思考探究,多提出几个为什么。改进实验装置。笔者在教学中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实验,对装置进行适当的改进,达到了减少污染的目的。例如:在“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将吸干水的白磷、红磷加到大试管中,塞上胶塞,然后将试管同时浸入热水中,让白磷在试管中安全燃烧,这样可减少生成物五氧化二磷的排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做CO还原CuO实验时,在装置中加上个尾气处理装置,可以有效减少有害气体CO2的排放等等。此外不管是课堂上的探究实验,还是在实验室内完成的分组实验,教师都要注意强调要求学生将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废物等倒入指定的容器,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减少污染范围,培养学生的保护环境意识,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多媒体教学内容容量大且生动、形象直观、图文并茂,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例如在进行“大气污染”、“水体污染”等内容教学的时候,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有关酸雨的形成及危害、汽车尾气的形成及危害、水体及土壤污染给环境和生活带来的影响等内容,生动、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其亲眼目睹所造成的严重影响,有利于促进环境保护意识的形成。另外,对于某些知识,老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教室中配置的白板多媒体以及网络,给出既定的网站,让学生上网去搜集、学习更多的相关知识。

二、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

化学教学中除了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环保教育渗透外,还要紧密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给学生介绍本地资源的特点、工业状况、环境现状以及本地区突出的环境问题。如柳州是个工业城市,曾经是SO2污染较严重的城市,但是近几年,政府在重视工业发展的同时也注意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学会了发展与保护的相互协调,特别是2006年同志来柳州视察后,要求柳州要继续加强环境保护,创建“蓝天碧水”工程,柳州的环境更是越来越美。整个柳州市区的居民是以柳江河水为生活饮用水,在上到“水资源保护”这一节内容时,强调我国水资源的分布不均匀,水资源缺乏严重制约经济发展;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肆意排放对人类生存产生的巨大威胁,然后再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说说水污染给生活带来的影响,他们的体会会更深。

身边的事例是非常多的,且化学是与生活联系最密切的学科。新课程强调化学教学要贯彻“由生活到化学,再由化学到生活”的理念,这也就要求我们老师要善于搜集生活中的事例,关注生活的化学,并溶入到课堂教学情境中去。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有利于老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开展化学专题的课外活动,在实践中收获

首先,需要开展一些长期可持续的活动,才能保证活动的有效性。例如,可以成立化学兴趣小组、环保志愿小组等小团体,指导他们组织开展一些与环境相关的活动。当然,活动的开展还可依托学校团委和学生会组织,并请相关负责人参与协调。办一份自己的小报,宣传中心组活动的各项事宜,并坚持定期出版;建一个化学知识专栏,给他们提供一个向全校师生宣传环境保护知识的固定窗口,扩大影响力,争取各方的支持。其次,开展有张有弛的周期性活动。根据初中化学课本教学要求,可采取如下方法。

举办专题讨论:就某一具体内容,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并收集相关资料来验证自己的答案,组织小组交流,使学生全方位多层次的了解相关内容。组织化学知识游戏晚会:即利用化学知识技能与其他知识技能的有机结合进行表演,形式多样,集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科学性于一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组织活动能力,还能接触更多与环境相关的知识,有利于他们形成环境保护意识。例如,利用3月22日世界水日等特殊的日子进行一些特殊意义的活动,如宣传水资源的用途、缺乏的原因及水缺乏给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对农田中的土壤成分进行分析,了解土壤受重金属污染程度及酸碱度;组织学生到附件的工厂进行参观访问考察等,通过系列的活动,不仅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的化学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了参与意识。

四、结束语

篇10

关键词:城市生态环境;化学物质;环境污染

化学物质涉及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使世界丰富多彩。据美国统计,约有4万余种化学物质在商品中流通,每年约有500—1000种物质投入使用。另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发展中国家每年约有50万人遭受化学物质危害,有近5000人死亡[1];而全世界每年约有75万人死于空气污染[2]。在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中,大量的化学物质经各种途径排放到环境中:印度博帕尔农药厂甲基异氰酸盐的泄露,深圳化学品仓库爆炸,吉林石化双苯厂爆炸等,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危害。随着社会进步,绿色、和谐和区域生态保护,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因此,减少化学物质的排放,保护环境,就显得极为重要。

1 城市生态环境中的化学问题

1.1 能量供给中的化学问题

目前,我国城市能源消费结构组成中70%为煤,而其中的80%用于工业生产,且利用率低于30%。2000年因燃煤排放的SO2为2000万吨[1]。供能过程中产生的SO2、烟尘(主要是颗粒物、飘尘)以及NOX等造成城区烟雾弥漫,环境污染严重。二十世纪30-70年代,引起世界重大的大气污染事件的主要污染物质,均为SO2和烟尘[3]。2006年,我国都市空气粉尘量为87.8ug/m3,位列亚洲倒数第三位[4]。SO2、NOX在环境中能进一步发生化学反应,行成危害更大的第二次污染:

SO2+O2=SO3 SO3+H2O=H2SO4(酸雾) NOX+H2OHNOX(酸雾)

1.2 车辆能源供给的化学污染

世界发达城市的车辆密度最高约为每平方公里近1万辆;我国大中城市的汽车保有量正在逐年增加,石油产品的消耗量与日剧增,随之而来的是城市生态环境中有害化学物质的增加。

汽油、柴油在发动机中反应的共同点是燃烧不完全,产生大量的含有NOX、CO、CO2和其他的含炭化合物。据河南日报报道,郑州市大气污染的主凶是机动车,尾气中CO的排放量日均近500T,年排放量约为22万T,占市区CO总量的70%;NOX年排放量约7000T,占总量的40%[5]。

在未来的若干年中,我国家庭轿车和农用机械车辆将有更大幅度的增加,燃油生成的NOX、CO、CO2、粉尘、颗粒物、含炭有机物及由此引发的光化学烟雾等有害物质必然会大量增加,生态环境被污染的程度必将加大。

1.3 金属污染物

城市金属污染物主要来自化石型燃料的不完全燃烧和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排放。原煤燃烧后的大气烟尘超过10%;油料约1%。矿石的加工、烧结;水泥的煅烧、运输、使用;各种矿物的开采、筛选、冶炼;有色金属加工;焦碳的烧制等都产生大量的粉尘和含有多种金属微粒的有害气体,如Pb、Hg、Gd、Ba、As、Se、Fe及其氧化物。粉尘吸附NOX、SO2、CO2,在金属及氧化物的催化下发生氧化反应,再与H2O形成含有H2SO4、HNOx的高毒性酸雾。

金属、金属氧化物的粉尘,使大气生态的成份发生改变,对生物群产生危害,尤以人和动物受害明显。甘肃徽县有色金属(铅、锌)冶炼公司周围居民血铅严重超标,近300人住院治疗。10年间,该公司周边的土壤、水体、植被均遭受Pb、Zn的严重污染。据专家预计:污染作用将持续近30年[8]。

1.4 生活中的污染

化学物质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也给我们的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隐患。家中用的灭蚊、蝇、蟑螂、臭虫的杀虫剂中含有机氯杀虫;多氯联苯用于电器制造;阻燃剂用于塑料、纺织、小家电生产;氟化物用于不粘锅、防水服、防水家;人造麝香广泛用于化妆品、清洁用品的芳香剂;三氯生用于肥皂、个人护理品生产;双酚A常用来制造食品容器(如奶瓶等)、饮料容器、CD、DVD、镜片及环氧树脂的添加剂,……事实上,现代家庭生活中使用的各种物质材料,都与化学物质紧密相联,并有致癌、致突变、致畸变的严重危害。

1.5 汽车装潢的化学污染

轿车装饰中的贴膜、胶合剂、装饰布、防虫剂等,,以甲醛、苯、甲苯、二甲苯、丙酮、氯仿、乙苯、苯乙烯、醋酸乙烯、芳香烃类为代表形成污染。甲醛,对中枢神经和视力有强烈作用,会诱发鼻咽癌,支气管炎;造成育龄妇女月经紊乱,甚至胎儿畸变。现代调查显示:甲醛超标地域,幼儿患白血病比例明显上升。苯进主要存留在骨髓和腹腔脂肪中,能抑制血细胞的制造和血机能,破坏白细胞,破坏人体免疫机制,危及生命。

1.6 塑胶运动场地

城市许多学校都建造的塑胶运动场地,材料都含有溶剂C6H6、C6H5-CH3、CH3COCH3等,主要基质是以二异氰酸甲苯酯(TDI)为主的软质泡沫材料。TDI它不溶于水,易溶于丙酮、醋酸乙酯、甲苯等有机溶剂,有特殊气味,挥发性大;具有明显的刺激和致敏作用;高浓度接触表现为咽喉干燥、剧咳、胸痛、呼吸困难,并能引起肺水肿、肺炎;长期低浓度接触,呼吸功能严重受损。据涂料协会统计, 97年涂料年产量为11万吨[7] ,而今更高。涂料的80%用于城市建设,家装也占大部分。

2 化学污染的危害作用

2.1 特点与途径

化学物质与环境体系中个体的作用有以下特点:a、低浓度;b、长期性;c、多因素;d、复合性。化学污染物与生物群落的循环(以人类为例)主要通过以下三种途径进行:1、以空气为媒介,由呼吸道吸入后经肺血液循环侵入人体。2、经空气、水、接触物(如衣物)为媒介,经皮肤、毛囊被皮脂腺吸收侵入人体,但不同种类的化学物质其溶解性不同,经人体皮肤吸收侵入的量亦不相同,如苯胺属水溶性物质,易于皮肤吸收,而苯经皮肤吸收的则较少。3、以各种食物为媒介,由消化道侵入人体,常见的有各种超标的食品添加剂及非法添加剂,如苏丹红、瘦肉精、亚硝酸盐、吊白块、水发食品中的甲醛等。

2.2 作用

各类化学物质侵入人体后,经血液、淋巴液输送到各器官(称为靶器官),以器官组织为底物结合并发挥作用,干扰受体的正常配体过程,影响细胞膜的正常功能,最终导致生物细胞中毒或引起肌体组织变异而受害,甚至死亡。化学物质作用的靶器官各不相同:如:Pb,90%沉积于骨骼中;DDT、六六六等有机氯化合物多积聚于脂肪中;Hg:沉积在脑组织和肾小管中,虽然量小但属蓄积性物质;TDI,主要作用于肺部。

众多证据表明,现代癌症发病率的上升,与生态环境中化学污染物的种类、剂量增加的关系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