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范文

时间:2023-11-14 17:54: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篇1

关键词: 中职思想政治教育 现状分析 对策

中职学生相对来说,年龄比较小,人生观与价值观还处于初始阶段。对于这个年龄层的中职生来说,思想尚未成熟,做事较为冲动。虽然对自己的未来有很大期望,但是由于许多不良因素的影响,容易在处理过程中产生矛盾与问题。因此,改变中职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成为中职教育的当务之急。

一、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对于中职生来说,学生年龄较小。在这个年龄阶段,学生好奇心、学习兴趣、求知欲望及学习精力都处于较为旺盛的阶段。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中职生已经清楚地意识到了要在社会中得到发展,知识技能是基础。当然,其中也存在许多问题,中职学生较高中生的综合素质呈现出偏低现象。首先,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一些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对于中职课程存在听不懂的问题,从而形成了一些烦学情绪。其次,由于年龄较小,中职生心理尚未成熟,对于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还在初始化阶段,出了自控能力差的问题,从而出现一些不良的情况,比如:早恋、旷课、打架等,对于老师的教导也屡教不改。再次,面对当前市场需求,中职生也表现出了就业困惑的问题,无法对自己有一个清晰定位,产生迷茫情绪,失去奋斗信心。最后,在中职生当中,有一部分学生且留守儿童,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使这部分学生的人格发展扭曲,出现了道德意识不正确的情况。

二、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1.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清楚定位自身贡献。

在进行中职生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鼓励方式帮助学生树立信心,针对出现的问题要耐心进行引导,不要一味地进行批评与处罚。在整个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老师应该以自身为主导,针对问题严重的学生进行疏导与关怀。真正意义上把学生引导到健康发展的道路上。要让学生清楚地意识到职业教育在国家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形式同样都是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专业的技能型人才。让学生坚信职业教育对社会也有相当大的贡献,只要通过努力学习,必能在社会中有立足之地。

2.关怀与教育,培养出高素质人才。

对中职生的教育,要掌握他们的心理特征,以关怀式的教育进行。只有对学生进行关怀,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这也是中职老师的一种职业道德体现。由于中职生大多是住校,在学习生活中老师应该扮演好学生家长的角色,给予学生更多关爱,让学生在关爱与严格的教学环境中学习。不要过于放纵,只有关怀与严格二者相结合,才能培养出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3.增进老师与家长沟通,全力教育学生。

在教育孩子方面,学校不是单一的组成,也需要家长的配合。通过学校老师与家长的良好沟通,双方共同承担起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通过老师与家长的沟通,传递正确的教育方式,在发现问题时及时进行沟通与教育,才能真正意义上教育出合格的社会所需人才。这不单单是学校的事情,也是家庭教育的责任。只有在学校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才能造就合格人才。

4.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理想,为了理想而奋斗。

对于中职生来说,毕业后即将走向工作岗位,中职老师需要正确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职业道德。这是让学生面对社会及工作的首要前提,如果没有正确的职业道德,拥有再强的技能也无法得到较好的发展机会与空间。因此,老师应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强调职业道德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要“诚信待人,爱岗敬业”。对于中职学生的就业形式,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更好地与社会接轨,对于学生的职业规划也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老师的正确引导,让学生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奋斗,积极学习,早日成为一名能为社会作出巨大贡献的技术型人才。

5.尊重学生,给予激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每一届中职生当中,都会有一部分较为调皮的学生。但是,这些学生同样有一颗需要受到尊重的心灵。造成学生调皮的因素很多,老师需要从多个方面了解,对于一些屡教不改的学生,如果发现其某些方面的特长,则需要进行及时鼓励与表扬,而且可以适当地在公开场合给予特长方面的肯定。老师对于学生的激励,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是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的,甚至可以影响到学生的整个人生轨迹。老师需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对于某些顽皮的学生,应该给予更多关怀,帮助其树立自信心,引导其走向正确的发展轨道。

三、结语

目前,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状况较为复杂,虽然在整体上处于健康向上的局面,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针对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老师需要结合其心理及年龄特征进行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起更强的自信心与职业理想,为国家的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趋势;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加强中改进,在改进中加强,在加强和改革中不断落实和创新,主流、本质、基本面是好的,成绩很大,问题不少,前途光明。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进行前瞻性思考和探索性实践相结合,着力在创新机制、增强时代感和提高实效性上下功夫。高校是思想文化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同时又是它的出发点和基本任务。

首先,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指导思想。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高校作为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历来是意识形态领域比较敏感的地方。当前我国社会意识形态的多样化倾向不可避免地对青年大学生产生重要冲击和影响。因此,在坚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化学术研究的同时,必须要坚持和巩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坚持“学术无,讲台有纪律”,用科学的理论占领主阵地,从而发挥对青年大学生的正确理论导向作用,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因此,如何坚守我们的阵地,如何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坚持和巩固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并促进高校在推动中国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等等问题都是高校在今后的工作中予以高度重视并认真加以研究解决的首要问题。

其次,要大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新空间。

开拓网上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已经成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非常重要而又十分紧迫的课题。要按照同志提出的“要重视和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使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实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的要求,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新阵地。要着力建立一支既懂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又能熟练掌握网络技术,善于运用网络技术,开展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政工队伍。在网上建立思想政治工作网站,坚持和巩固在高校的指导地位。其一,在网上开设宣传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和工作方针的网站,对师生进行正面的灌输和教育。主动的正面灌输和教育是我们做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优势,在新形势下,仍然要依靠它来占领互联网这个阵地。其二,创建一些贴近校园、贴近师生的融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网站,在网上建立思想政治工作的平台,充分发挥“渗透式”隐形教育的功能。其三,运用校园新闻资源,整合校报、广播、电视台等媒体,搭建校园网络新闻立体平台,作好典型宣传、热点透视和舆论引导工作。其四,通过电子邮件、BBS等方式,充分发挥其交互作用,做好校园舆情的了解、应对和监控。其五,挖掘网上信息,丰富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内容。 要努力办出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特色,吸取学生参与网站的建设、管理和维护,扩大网站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网站的点击率。要建立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工作制度,加强对网站的监控、管理和引导,注意网上和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衔接,保证网站健康、规范地运行。

第三,积极探索思想政治工作进学生公寓的措施和机制。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深入发展,学生公寓将逐步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探索思想政治工作进学生公寓,是时展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要进一步探索党团组织、辅导员和学生自我管理组织进公寓的有效途径和机制。拓宽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渠道,及时了解学生在公寓里的思想、学习和表现情况,有针对性地把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与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学校应与负责学生公寓管理的企业共建育人机制,将严格的管理与优质服务结合起来,为学生成长和成才创造条件。

以往,因为忽视了学生公寓的思想政治教育,仅仅通过公寓管理机制来对学生实施管理。因此,学生在公寓接触到的都是商品化的物业服务。而在管理和提供服务的过程中,追求的是经济效益最大化,往往容易忽视社会效益与公寓育人的作用,对学生公寓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与自身服务的育人功能认识不足,对搞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缺乏热情。在学生违反物业管理规定时,缺乏足够的耐心去教育学生,所以往往采取以罚代教的措施。同时,学生对管理者的认同感不强,教导容易引发学生和管理者的冲突。

学生公寓学生工作办公室是为了弥补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公寓开展的薄弱而特地设立的专门学生工作机构。负责学生住宿区内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学生住宿的整体规划和调配工作;督导和处理学生住宿行为;开展学生住宿区内校园文化建设;协调有关职能部门和各学院在学生住宿区开展学生工作;督促各学院和物业管理部门在学生住宿区切实履行职责。办公室的工作者都是专职辅导员,研究生学历毕业,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与科研能力。公寓学生办公室的设立可以有力加强在公寓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力度;可以有效推动各学院和后勤物业管理部门在公寓开展学生工作和履行自己的职责。真正地做到“以人为本”和教育育人相结合。

第四,全员育人,打造专业化思政工作队伍。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键在人,建设一支高素质、优秀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是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坚持职业化发展、专业化培养,建设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辅导员队伍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骨干和主要组织者、承担者。为了适应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内涵不断深化和外延不断拓宽的挑战,同济大学确立了辅导员队伍建设职业化发展、专业化培养的发展方向,通过完善辅导员选拔机制,实行岗位准入制,选拔了一批政治合格、业务水平高、综合素质好、热爱学生工作的人才担任辅导员;提高辅导员队伍的综合素质和在不同领域内的专业技能,努力打造一批专业化、专家型的骨干队伍;规范管理,在学校人事改革过程中建立起一套与辅导员工作特点相适应的岗位设置、管理、考核、奖惩、流动等机制,通过科学的管理体系规范辅导员队伍的发展,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而思想又来源于环境的塑造。因此要把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放在了第一位。当代大学生的个性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教育目的就是增强思想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更多的体现学生个体的地位和价值,使学生得到尊重和重视。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由规模扩张走向以质量提升为主要任务的发展阶段。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遇到许多新的、难以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仅靠传统的思维方法、传统的运作模式、传统的应对举措是难以奏效的,这就必然要求我们在理论上、实践上做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理性思考、科学应对与正确决策。

【参考文献】

[1]刘胜湘.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04).

[2]董九菊.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思考[J].运城学院学报,1989(01).

篇3

【中图分类号】 G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05-084-1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新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对于思想政治课老师的要求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新的《课程标准》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注重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对学生的教育培养中,思想政治教育课担当着照明灯的重任,在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优秀的品质、高尚的情操,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因此,思想政治课的老师在授课中应注意及时更新观念,抛弃落后的教学方法,与时俱进,使思想政治教育课充分发挥作用,照亮学生成长的道路。

一、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方法僵硬

在今天中学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上,由于升学压力的影响,“应试教育”始终频繁出现在课堂上,教师授课的方式仍是“填鸭式”、“灌输式”。关注考试中出现的热点话题;教育关注的不是学生的身心健康,而是考试成绩的高低;教育的目的不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是获取较高的应试分数和较强的应试技能;教育的手段不是灵活、创新,而是固定、呆板。

(二)评价方式片面

在当前“唯分数论”的教育大环境下,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往往以“分数”作为评价杠杆,考试中得分较高者往往被视为思想品德优秀者,反之,则是思想品德低下者。这种落后的评价方式不仅忽视了学生真实的思想状况及变化,甚至会导致部分学生的思想状况畸形发展。

二、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课现状的原因分析

(一)教学、学校方面的原因

在当前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以追求考试高分为目标。由于思想政治教育课在中高考总分中所占分值比例较小,不够引起学校、教师的足够重视,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课成为了“副科”,在一些学校甚至出现了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师的现象,抹杀了思想政治教育课的专业性特点。教师在授课中只是机械地重复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忽视了将理论知识与当前社会热点问题、身边事件的联系,使得课堂枯燥、乏味,难以调动学生兴趣。

(二)学生个体方面的原因

由于每个学生都是作为个体而存在,他们每个人都有着属于自己的鲜明的个性。他们难以对思想政治教育课产生兴趣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他们的独特个性常常遭到教师的扼杀。由于思想政治教育课的一个学科特点是其较强的理论性,常常使学生觉得课本知识与其多姿多彩的想法、观点难以实现融合,再加上教师不注意对学生个性的培养,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激情,从而导致学生丧失了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兴趣。

(三)其它因素

在当前,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然而这三方面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各有不足。在家庭中,由于父母忙于上班而没有时间去关注、引导孩子的思想道德的健康发展。在学校,面对升学率的压力,学校常常以“学习成绩”的高低来片面的评价学生的思想道德,将大部分精力放在对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不重视对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的培养。就社会而言,有关部门、团体为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而开展的活动往往过于形式化、模式化,活动的作用见效甚微。

三、对于当前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课改革的建议

(一)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思想政治课的教育对象是学生,注重对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提升学生内在素质,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坚持关心、爱护、尊重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需要,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除了让学生理解知识、习得知识、运用知识外,还需要学生达到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发展,全面地培养学生,培养全面的学生。

(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要转变落后的“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采用“引导――启发”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要加强课堂互动,通过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表达自我观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关注外界环境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发展有直接影响。父母的优秀品质、良好的道德情操会潜移默化的对孩子品德的塑造产生积极影响。学校可以加强对校风校纪的建设,改善校园文化环境,塑造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和浓厚的学习氛围,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感染学生,规范其行为。在社会上,各级政府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政治校园周边环境;同时加快社会文明风气的形成,消灭不健康的社会毒瘤。社会成员也应该主动规范言行,共同打造一个文明、健康的社会环境。只有家庭、学校、社会的携手,才能更好地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李苗苗.浅谈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路[J].文学教育,2010,(7).

篇4

论文摘要: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战场跟随时代脚步向网络蔓延。因此,研究如何抢占网络文化舆论阵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当今辅导员如何有效开展工作意义重大。本文从国内学者对现今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成果入手,通过介绍SNS网站的涵义及当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提出关于开展网络思政教育的新思路。

当今,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已被不断深化,涵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实施者、校园文化生活的组织倡导者、学生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等,工作方式实现了从“保姆型”到“服务型”的过渡。随着现代科技的日新月异,互联网对人们的生活、学习、思维方式愈来愈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它逐步成为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与此同时,思想政治教育的战场已在不知不觉中转向网络。由此可见,研究和探索如何有效地抢占网络文化阵地对于当今的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意义重大。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一种基于P2P传输技术的新兴网站在21世纪以后得到飞速发展,这就是SNS网站。对于高校辅导员来说,SNS网站愈发成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阵地。

(一)SNS网站的涵义

SNS是“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的英文缩写,中文即社会化网络服务。它专指旨在帮助人们建立社会化网络的互联网应用服务。SNS的理论基础是社会学家斯坦利·米尔伦格(stanley Milgram)提}¨的六度分隔理论(six degrees ofseparation theory),即在人脉网络中,如果要结识任何一位陌生人,最多只用通过六人就能够达到目的。

(二)我国SNS网站现状

自从2003年第一家SNS网站Friendster在美国诞生至今,SNS网站以蓬勃之势席卷整个互联网,Facebook、Myspace等新型SNS网站早已风靡全球。我国SNS网站的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2003年8月,第一家中文SNS网站UUme.com由两位斯坦福毕业的海归精英刘健和饶磊模仿Friendster模式创立。此后,在Myspace模式的影响下,碰碰网(pengpeng,com)、si.com、uu地带(uuzone.com)、猫扑(hi.mop.com)、网友天下(wangyou.com)、豆瓣网(douban.com)、魔时网(mosh.cn)等SNS网站相继面世。在先后经历了Friendster模式与Myspace模式后,我国Facebook模式的SNS网站逐渐主流化,比如人人网、开心网、占座网、底片网、花名册、亿聚网、一起网,蚂蚁网等。其中,人人网是我国第三波SNS网站浪潮的佼佼者。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一)传统的教育模式有待创新

互联网早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青年学生们的关注点在网上且兴奋点同样也在网上。他们热衷于通过网络来展现自我、表达诉求、交流情感,是名副其实的“网络一代”。在这样的环境下,如果辅导员单纯地依靠传统工作方法与大学生沟通交流、疏导思想、开展教育明显不足,这就意味着之前的教育教学模式有待创新。在这种客观现状下,通过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逐步成为一种新的教育教学模式。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单一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尽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它的教育阵地仍旧比较单一。1994年,互联网全功能接入中国,高校BBS在90年代中后期率先发展。目前,只有部分高校建有校园BBS,甚至还有许多高校没有任何可供学生交流的网络平台。在全国范围内还没有高校或地区自建大规模的学生网络互动社区。这种客观现状也给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难题。

(三)社会上的SNS网站难当重任

这些年,以人人网、开心网为代表的娱乐社交SNS网站成为大学生网络应用娱乐的首选,曾经一度风靡大学校园的高校BBS人气逐渐下降,从而导致传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受到局限,难以达到教育部高教司2006第16号文件中指出的充分利用网络阵地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建设一批具有较强思想性、教育性、互动性的主题教育网站的要求。 转贴于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

(一)找准大学生的关注点

当今的大学生基本上每天都在使用网络,浏览新闻、登陆形形的网络社区成为他们每天必做的功课,也是他们的基本生活方式。他们在网络上有着自己的朋友圈,且和各自的同学分散在各种SNS网站上。大学生上人人网、开心网以娱乐和交友为主要目的,而最令大学生关注的,归根到底还是自己的学业、就业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紧紧围绕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和成长需求进行。

(二)找准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是割裂的,必须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覆盖到教学管理服务各环节,渗透到大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各方面。比如在之前将现实班级建立到网络中的基础上,让专业教师走进了一个个“网上班级”、开通推广辅导员老师和专业教师的网络博客、将课件上传到班级空间、为学生在线答疑等,将育人体现在教学服务中。把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内容有机融入网络生活,在看似漫不经心的网络聊天中,看似日记随想的博客中,看似无关痛痒的言谈和生活碎片中,开展思想教育。紧扣教育教学的主线,找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切入点是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篇5

大学生社团是指学生为了实现会员的共同意愿和满足个人兴趣爱好的需求、自愿组成的、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群众性学生组织。当前,大学生社团已成为我国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中国高校第二课堂的引领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校教书育人的环境和大学生自身的成长成才。因此,分析大学生社团的现状,以更好地指导大学生社团健康发展,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课题。

一、大学生社团建设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高校学生社团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社团活动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大学生社团对建设校园文化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大学生社团在发展中也存在很多现实问题,如管理体系不健全、思想建设不深入、活动开展缺乏内涵,这些都制约着社团的建设和活动正常发展,影响着社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

1.对主流思想引领不佳,思想高度有待提升

大学生社团作为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媒介,做好大学生的思想引领工作是社团一切活动的前提。纵观当前大学校园的社团,虽然大学生社团种类繁多,参加社团的人数较多,但社团活动多以文体活动为主,指导老师也很少投入精力去对社团成员进行经常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对社团成员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思想引领还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目的。

2.社团活动流于形式,内涵深度亟需挖掘

目前高校社团活动也五花八门,涵盖了学校各个专业领域。但由于整体上缺乏合理策划,重过程、轻结果的情况时有发生,有质量、高层次的活动不多,甚至有的社团为了追求场面上的效应而刻意举办一些活动,不注意与社团自身的性质相结合,这严重违背了社团活动的初衷,浪费了有限的活动资源。

3.社团活动目的不明确,功利性强

大部分学生参加社团的目的不明确,他们或是出于从众心理,或是出于功利目的而被动地参加社团,使得对社团价值认同感不强,有的人参加社团已经不再是为了锻炼自己,提高自己,而只是为了在求职的时候提升自己的砝码,功利性突出。

4.社团指导机制不健全,管理不规范

首先,从社团管理体制方面分析,许多高校对大学生社团的重视力度不够, 对成立社团的审核机制不健全,各类社团存在严重重复的现象,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重复使用。其次,学校对社团没有配备专职的指导教师,导致社团活动缺乏必要的指导,使社团活动缺乏深度,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即使部分社团有相关教师进行指导,但绝大多数都是兼职的,没有时间和精力全身心地投人到社团活动当中,制约着大学生社团的发展。

二、大学生社团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社团是大学生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载体,是大学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新形势下加强对大学生社团的构建,将极大地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

1.大学生社团为思想政治教育搭建了新的平台

当前,随着社会结构的调整,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领域也随之发生变化,深刻地改变着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思想政治教育因此面临着新的挑战。新时期下思想政治教育?c大学生社团有机相结合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借助大学生社团的平台,通过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有效激发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兴趣,寓教于乐,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2.大学生社团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手段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时展的需要,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必然要求,它贯穿于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社团规模的扩大,社团数量的增加,大学生参加社团的热情逐年增加。因此,通过大学生社团这种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让大学生将理论运用到实际,亲身体验思想政治教育对其人生观、价值观的积极影响。

3.大学生社团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模式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呈现出新的特点,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与时俱进,改变传统的模式,通过更加贴近学生、贴近实际的社团活动把握大学生日常的心理脉络,通过这种新的教育模式深人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新时期加强大学生社团对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举措

对大学生社团进行思想引导是必要的,以促使大学生社团对思想政治教育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具体的举措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拓渠道,保障大学生社团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正面影响

大学生社团作为学校重要的学生组织,是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平台,因此,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重视和利用好这个平台。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始终坚持课堂教育和课外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不仅需要通过课堂,还需要关注大学生课外活动的每一个具体细节,从他们所在的宿舍、班级、社团入手,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从一点一滴的小事着手,形成社团牵头、班级组织的多样教育模式。学校应充分认识并高度重视社团活动对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不仅要适时引导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相关教师更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带动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在实践中成长成熟。在舆论导向方面,学校应通过多种途径,如网络、、广播、宣讲等形式给予大学生社团高度肯定,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社团,积极参加社团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2.建平台,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团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推动作用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必然要求高校创新平台,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营造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环境。当前大学生社团正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平台,学生参加社团的热情高,主动性强,受社团文化的影响日渐加深,思想政治教育应该积极利用并完善大学生社团这一平台,通过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领,给予正能量,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3.扩形式,创新大学生社团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方式

很多大学生排斥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因源于它的枯燥乏味,形式单一化。鉴于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扩充其作用方式,坚持思想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的原则,让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社团活动中,让枯燥乏味的书本知识与思想教育融入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之中。这样一方面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另一方面可以消除学生的抵触情绪,调动其参与课外活动的积极性。

4.重培养,努力提升社团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篇6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现状和问题 原因和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3.091

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当前的大部分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不够重视,具体表现在学校的领导只重视办学的规模,以及博士点,考研项目师资队伍和就业等硬性的指标,而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够重视,因此导致了很多的先进的德育理念和科学思想不能有效的贯彻落实到大学生的脑海里。

1.2 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队伍不稳定

当前的现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辅导员队伍未全面实现专业化专职化,而半路出家和中途转行的现象突出,因此导致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难以很好的展开,人员流动性强等现象;另外还有因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够重视导致了在职教师在地位和待遇和发展前景上都没有切实的保证,从而导致了师资队伍的不稳定现象的时有发生。

1.3 教学上方式单一,枯燥无味,效果差

大多数高校的思想政治课,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思想概论等课程都是我说你听的传统教学模式,但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和发展,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明显是行不通的,学生的自主意识,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的明显增强,单项的传输的方法是很难和现在的学生相适应的,尤其是网络的发展,使得学生的认知度和辨识度都空前提升,教师传输的信息如果不是当前最新的、不是最新颖的、也不是最及时的话是很难符合学生的兴趣的,因此便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实效性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所在

2.1 实效性是检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得失的实践标准

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之首的和基本的观点,是从事各项工作、当然也是我们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始终重视和坚持的首要观点。他不仅有着普遍的意义,尤其是对我们的思想观念,不能凭我们的感觉去评判我们的目标和方法措施是否有效,唯一的办法便是在实践的过程中来检验和说明,从而发现错误纠正错误。

2.2 实效性是坚持“以人为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理念的内在要求

“以人为本”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其根本所在就是以人为尊、以人为重、以人为先。作为一种育人理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前提和基础。坚持这个科学理念,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上,就要从视学生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被动者转变为视学生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者,从视学生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转变为视学生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把提高学生的主体性作为一切教育管理活动的基本原则。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上,要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中有人”,把塑造完善人格,实现人的全面、和谐、自由发展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目标。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上,核心内容是“树魂立根”,“树魂”,就是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突出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之魂。“立根”,就是立民族精神之根,从国家意识、文化认同和公民人格三个层面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个方面进行富有针对性的教育,教育的成效则体现于并取决于大学生的认同和接受程度。

2.3 实效性是永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机活力的动力源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和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高等教育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培养什么人”是指我们应确立的培养目标;“如何培养人”即是按照所确定的培养目标,选择正确的指导思想、工作理念,确定主要任务、创新教育途径和方法,实现所确定的目标。

3 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第一,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高校一方面要善于争取来自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力量,并且有相应的部门负责组织和协调,这样才会形成强大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合力。另一方面,高校要通过各种形式与方法加强社会、家庭、学生三方面认识,从思想上争取工作的主动权。

第二,高校学生工作者要学会熟练运用QQ、MSN、飞信等现代高科技信息手段与学生保持联系,用这些学生常用的网络信息手段向学生传递正能量和健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与此同时,高校应当鼓励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开设微博、博客等,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另外,形成完备的学生工作队伍,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执行力和紧急情况处理能力。

第三,广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从思想上加强对学生的教育,鼓励他们树立理想,并为之终身努力。实现理想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所以要设立若干个小目标,当这些相对容易的小目标达成后,理想也就不远了,但无论如何不能放弃理想和目标。

第四,坚持理想信念教育,用先进的理论引导大学生端正思想,从此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加强感恩教育和诚信教育,使学生认识到自身承担的责任,刻苦学习各种文化知识和技能。

第五,不断的改进其教学的方式和运用先进的手段来增强其时效性和感染力,以提高其科学性和专业性。另外最重要的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师资队伍的素质和水平,形成强有力的教育骨干力量,以建设一支专业化,职业化和专家化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为目的,严格按照教育部门的相关要求来配备思想政治辅导员,以此来更好的满足日益增长的学生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王滨鹏.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一点思考[J].考试周刊,2008.

篇7

【关键词】多元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对策

当今社会早已不是一个文化单一的社会,不同文化和价值观交融碰撞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在社会大发展,文化大融合的社会环境下,青年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成为一个民族不断强大的思想动力和智力支持。多元的文化环境造就了青年学生活跃的思维和开阔的见识,让他们在接受新思想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受到新思想中消极成分的影响,只有在纷繁复杂的文化意识形态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的指导方针不动摇,多管齐下推进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弘扬对人生有进步意义的思想文化,才是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主流方向和最终归宿。因此,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通过改革思想政治教育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学生分辨思想文化中精华与糟粕的能力,就是本文接下来要探讨的内容。

一、多元文化背景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现状

作为当代世界文化的发展潮流,多元文化格局的出现有着积极的意义,它不但使世界文化进一步繁荣发展,也使各民族的文化生命力不断增强,在客观上促进了世界文化的融合,消除了文化霸权主义。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有了一定的空间和机遇。

多元文化背景使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更为开放,文化多元带来思维方式的转变,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方案也会更有创新色彩,同时,多元文化背景也拓展了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能进一步开阔学生视野,增强学生对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的理解能力。除此之外,多元文化背景还能进一步完善学生的个体精神,这些都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有利的条件。

但在看到机遇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多元文化背景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文化多元使高职学校的意识形态也更加多元,各种意识形态之间的斗争也更为复杂,多种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对高职学生的思想侵蚀很容易造成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背离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中西不同价值观的冲突使得更多的西方国家开始对发展中国家推行文化植入,从文化上对发展中国家进行侵略,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很容易造成高职学生的思维混淆,盲目崇拜西方的价值文化。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很多人开始多的意识形态产生动摇,开始否认作为社会主义指导思想来源的地位,削弱了的主流地位,如此混淆价值取向必将带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混乱。高职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起步阶段,心理尚不成熟,思想观念极易发生变化,西方文化的大量渗透,使得“强调绝对的自我,追求物质享受和感官刺激的非理性主义逐渐取代了理性主义成为文化的主流思潮” [1]。很多高职学生开始逐步接受这种享乐主义思潮,并且由单纯的欣赏变成了追求,背弃倡导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种现象使得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认同出现了极大的偏差。

二、多管齐下引导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新方向

1、坚持的主流地位不动摇

改革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的主流地位不动摇,继续把当作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来源。倡导学生认真学习的重要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科学的方法和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引导人生,教育学生用科学的态度分辨西方文化,去粗存精,去伪存真,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2、把握规律,加以引导

“要重视文化选择的引导与控制,从文化传播的层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文化选择是指按照择优汰劣的文化发展规律,通过过滤和筛选现实对某种文化的撷取或排斥” [2]。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规律,对改革方向加以引导,才能保证改革的有效性。

3、一元导向,多元渗透

一方面,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过程中要坚持等我国传统的思想文化的主流地位,同时不放松对传统文化的不断丰富;另一方面,对于非主流文化形态,要分清其积极的方面和消极的方面,对于积极的方面要适当的借鉴和引用,对消极的方面要坚决的予以抵制。一元导向是高职思想教育改革过程中必须坚持的基础,而多元渗透则是进行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承认的客观现实,只有将二者合理结合才能使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推向规范化。

4、创新方法,与时俱进

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不能一味的停留在旧的阶段,多元文化发展是当今社会不容扭转的历史方向,因此,必须确保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有足够的承受能力,能够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不断创新方法,迎合时代的潮流。“特别是在多元文化价值冲突的情况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切不可迷失自己,更不能以所谓尊重学生的自由选择任学生在多元、矛盾的价值观念中自发地沉浮,而应尽可能积极地去干预并引导他们,但是,这种干预不再是过去的训导” [3]。

三、总结

文化多元的社会现状使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有了更多的途径和更为丰富的内容,它带来了广阔的空间和巨大的机遇,也使高职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有其自身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改革的成败与否关系到祖国青年主力军的思想建设问题。虽然任务艰巨,但我们应该相信,前途是光明的,只有在纷繁复杂的文化意识形态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的指导方针不动摇,多管齐下推进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弘扬对人生有进步意义思想文化,才是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主流方向和最终归宿。

【参考文献】

[1]杨雪英.论文化的多元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中国高教研究,2009(6).

篇8

关键词:现实的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合力;能动性;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9-0284-02

一、哲学对“现实的人”的理解

哲学认为,若要对人进行考察和界定,首先必须与现实的物质生产相联系,因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哲学以实践为基点颠覆了以往传统哲学对人的形而上学的理解模式,充分说明了作为历史的真正主体的人是“现实的人”,现实的人不是孤立的、抽象的存在物,他是具体的、历史的,他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能动性和受动性、生成性。

(一)哲学认为,人的自然属性是人存在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而人的社会属性是人之为人的根本属性。人的自然属性主要源于实际物质生产活动对于人的必要性。在强调人的自然属性的同时,哲学认为,“现实的人”始终是处在一定社会发展阶段当中的从事实际活动的、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是具有社会属性的人,社会性是人所特有的属性。人从一生下来就处于各种关系中,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规定了他在社会坐标系中的位置,规定了他的理性、意识和行为方式等,并塑造了他的个性和气质。所以,哲学认为:人的本质从其现实性上来看,“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

(二)哲学认为,人具有能动性和受动性,能动性和受动性两个方面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而实践是人的能动性和受动性的具体体现。哲学认为,人的实践表现为双重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社会的关系,人所面临的社会条件和自然条件(包括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是其进行物质生产实践的既有条件,是一种人发挥自己的能动性继续进行创造的条件,也是一种约束条件,这是人自身无法选择的。人具体实践所面临的这种既定的客观历史前提是人的受动性的一个集中体现。就人所具有的能动性而言,主要指的是在物质生产实践中,人是有意识、有目的、有激情的实践者。

(三)哲学认为,人是一种历史生成物,其自身形成过程是客观的,人在创造客观环境的同时,客观环境也创造了人,人的实践活动的历史性、连续性和双向对象化的特点说明了人的生成性。也就是说,“人是由他们自己创造的现实的一部分。在此意义上,人是被他们自己创造的现实‘创造的’。” [2]所以,哲学认为,无论是人的内在本性、特征还是他所具有的能力都是以往实践活动的产物,人是这种自身实践创造物的创造品,人自身实践的创造物是人存在和发展的现实基础。可见,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存在物,他具有生成性,他在实践中产生、存在和发展,实践就是人本身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二、“现实的人”的视阈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病症

关于“现实的人”的科学论断为我们解读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思维路径。从“现实的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能动性和受动性以及生成性属性维度去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从现象到理念,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病症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忽视教育合力,违背了人的社会属性。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的科学论断,揭示了作为“社会关系的总和”人必然会受到社会关系的制约和影响。就教育而言,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就应该相互配合,相互沟通,形成时空交叉的德育优势力量。而且学校教育本身又是一个综合体系,而不仅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主体应该主要包括: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等。但是,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忽视家庭与社会的影响,片面强调学校的教育作用,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却往往被理所当然地寄托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上。在网络普及、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今天,作为社会个体的个人无法拒绝来自家庭和社会各种思潮和事实的冲击。这些冲击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教育对象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校的“应然”教育招致社会“实然”教育的强力消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阵地和主渠道,理应发挥其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但是,这种作用不能被无限放大。

(二)忽视受教育者的能动性。从内容上看,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关涉人的思想、品质、精神和价值世界的教育活动。 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却以知识和概念为中心,表现在教育内容上无视教育对象的内在精神需求。而当思想道德素质的知识和概念成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主要内容时,教师所能采用的教育方法只能是灌输了。灌输这种教育实质上是一种僵化的教育形式,它无视学生的兴趣需要和现实社会生活,禁锢了学生的思想。在相对封闭的社会环境中,强制性灌输尚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但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单一封闭的社会结构的解体以及大众传媒的勃然兴起,教育对象的能动作用不断加强,强制灌输的合理性和实效性受到冲击和挑战。

(三)实践环节的缺失,忽视人的生成性。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分强调理论性、系统性,社会实践环节严重缺乏,这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的实效性。哲学认为,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实践就是人本身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思想政治教育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而实践是人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因此,从本质上说,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应该是实践的。

篇9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各层面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深入的认识

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不仅影响着学生未来的发展,甚至也会影响整个学校乃至整个社会未来的走向。但与其他工作比如科研、教学相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多的还是一种隐形的成效。比如通过研究我物化出了一种成果,或者改进了一种技术,甚至完善了一种理论,这都是看得见的:教学也是.通过教授某一门课程.或者某一部分知识.学生能掌握或者不能掌握,甚至掌握到什么程度,是完全可以量化的。但思想政治教育不同,学生接受了思想政治教育,这种改变是在以后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逐步反映出来的,而且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说明这一定是由思想政治教育所起到的效果。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在这个快节奏、竞争压力大的社会中很容易被忽视,得不到学校应有的重视。造成这种结果主要是社会、学校及学生自身不能引起足够重视,而深挖这种不重视其实还是缺乏对思想教育的深入认识。

2.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发展缓慢,岗位流动性大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问题一直是困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环节,而且长时间一直未能获得有效的解决。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问题比较集中地反应在流动性比较大、专业背景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性较小、学历偏低几个方面。其中流动性较大主要体现在能够长时间坚持工作的人员比例较低,换岗率非常高,根据一项调查显示,专科学校中思想教育工作人员工作时间短于3年的占到38%,工作时间为4~8年的有29%,工作时间为9~15年的有22%,工作时间为在16年以上的仅有11%;本科学校中思想教育工作人员工作时间短于3年的占到24%,工作时间为4~8年的有31%,工作时间为9~15年的有24%,工作时间为在16年以上的仅有21%。相比较而言,本科学校的流动性稍小,专科学校流动性更大;再从思想教育工作人员的学历来看,专科学校中拥有研究生学历的仅为12%,本科学校为27%;专科学校中思想教育工作人员专科学校的占到45%,比例非常高;再从专业背景来看,专科学校中有88%的都不是思想教育专业,本科学校中也达61%。由此可见,高校中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问题非常突出,专科学校更为突出,因此,发展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迫在眉睫。

3.思想教育工作缺乏针对性,开展方式流于形式

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针对的是学生,既然针对的是学生,那就不是比工作开展的时间长,还是开展的场面大,而是要看学生接受了多少,吸收了多少。但目前我们高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基本上都是围绕就事论事,有问题说问题,采取的方式也是以大规模的、上场面的会议居多。不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认为,开会的规模越大效果就越好,其实这是一种典型的形式主义。实际上,现代大学生的思想非常丰富,想法也不乏个性,这种年龄、性别、认识、态度、脾气等各个方面的因素共同决定着思想工作方式必须要有所区分,因人而异,以人为本的开展才最有效。如果不分对象,一味求场面地去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结果只能是导致“上面大讲,下面小讲”、“台上热烈,台下沉闷”、“堂上唾沫横飞,堂下短信连连”、“台上激情昂扬,台下不以为然”等,更有甚者,台上做着思想工作,下面睡觉的、谈恋爱的现象屡见不鲜。

二、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1.创新思想教育工作方式,加强工作的针对性

新时期,教育环境在不断发展,教育方法必然也要与时俱进。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与社会大环境相接轨,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因此,高校必须与时俱进地丰富教育载体,创新教育方法,从学习、生活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全方位教育服务。其实,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有很多,比如依托新媒体搭建平台,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空间。具体来说可以通过QQ群、BBS、手机短信平台、个人主页等各种方式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到其中,学生学习和领会起来既方便,也容易接受。比如贵州省教育厅开展的“三进”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以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进学生公寓、进学生社团为主要内容的“三进”,让思想教育的途径真正的做到了形式多样化、平台丰富化,取得很好的效果;通过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做为平台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展开也是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有效创新。比如华中师范大学利用学生宿舍搭建社区思想教育工作平台就非常值得我们借鉴。该校通过把学生公寓中党员、优秀团员宿舍挂牌,建立党员、优秀团员联系宿舍,通过对党员进行定期的考核,是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达到“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的作用,在学生公寓中形成一种良好的风气。另外,增强师生沟通与交流,及时的掌握每个学生的思想发展动态,有针对性的选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也非常有效。

2.加强宣传工作力度,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社会认可度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是高校中的特殊群体,他们通过隐性额教育方式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坚定了学生的政治信仰,促进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思想道德、政治素质的提高。我们理应给于他们的工作以足够的认可,给于他们本人所付出的劳动予以足够的认可。而且,这种认可不仅是口头上的,还要包括物质上的,从生活、工作、继续教育等各方面给与足够的倾斜和支持,从直接和间接两个层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社会认可度。比如通过设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殊津贴,对那些长期坚持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岗位上,工作兢兢业业,甘于奉献的教师要给与肯定。或者也可以把思想政治工作同职称评聘挂钩,在思想政治工作人员评聘职称的时候,减少在教学和科研方面成绩的要求,把学生就业、思想方面工作的进步加进去。

3.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完善思想教育工作人才培养体系

篇10

关键词: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独立学院以新机制、新模式激活办学资源。近年来,其红红火火的发展势头成为高教战线一道亮丽的风景。如何使其长久不衰,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课题。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如何让每一位学生留得住、学得进,健康快乐地成长、成才,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迫切任务。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概念及作用

1.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概念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要以当代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为背景,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代特征,利用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手段和作用机制,通过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系统的理论灌输等形式来研究学生思想政治观念形成和发展变化的规律,并在这一规律的指导下,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导向,贯彻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

我们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在高校运作系统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是保证高校运作正常的必要条件,也是引导学生成才的重要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实现社会主义高校办学性质和目标的重要保证,也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前提条件,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的需要,还是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重要保证。因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只能改进和加强,不能削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地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二、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独立学院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公办院校也存在着差别,只有针对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殊性,才能提出合理的建设机制。

1. 队伍建设问题是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首要问题

队伍建设问题是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首要问题。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保证独立学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是高校教师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队伍建设问题在独立学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独立学院在人事管理上普遍采用的是聘用制,实行人事,教师、管理人员的稳定性相对较差,这就凸显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长期性、连续性与人员流动性之间的矛盾。

第二,独立学院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独立学院由于办学体制所限,加之办学历史较短,普遍存在着重硬件轻软件的现象,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不够。

2. 学生素质问题是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核心问题

独立学院大多都是三本院校,其录取的分数比较低,相对其他公办院校来说,学生的整体素质要低于公办院校,这种客观因素无疑加大了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因此,在独立学院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学生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第一,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由于独立学院收费的影响,学生中部分人认为花钱就可以什么都能买到,我花钱你服务,没有认识到自己也是受教育的对象,因而读书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学习缺乏明确的目的性。

第二,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强,缺乏动力。独立学院的学生,部分学生学习基础较差,自主学习能力不强,缺乏学习所应具备的各种能力。

三、加强和改进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针对目前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应加强和改进独立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长效机制,促成独立学院“以学生为本”的工作作风局面的形成。具体来说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 重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稳定师资队伍

独立学院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其经费来源主要是收取的学费,资金来源有限,因此在办学体制上独立学院比公办高校更加注重办学的效益。再加上独立学院由于办学时间较短,办学体制特殊,导致教师成分的多元化,总体上师资力量比较薄弱,稳定性差。又由于条件的限制,独立学院引进师资时主要是从经济因素考虑,大量聘用兼职教师或离退休教师,出现年龄、职称分布两极分化的现象。针对这一现实状况,独立学院要尽快建立自己的教师队伍,尽量减少对兼职教师的依赖。

2. 制定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细则

独立学院由于其生源、师资、机制、管理等方面有着与一般公办高校不同的特殊性,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

第一,针对性原则。独立学院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对象由于具有许多特殊的特征,因此,应侧重于以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为主渠道,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职业道德为核心内容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等方面的教育,通过运用包括理论教学、业务培训、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党团工作、日常管理等途径,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功效。

第二,层次性原则。要根据独立学院学生不同的思想情况和觉悟水平,将针对性与广泛性、先进性与多样性有机结合起来,注意教育对象的层次性、教育实施的层次性和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的层次性,同时综合考虑其他因素,正确选择教育内容和方式方法,必须坚决反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均主义或放弃导向、放任自流的倾向。

第三,长期性原则。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的解决,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期望学生经过一、两次教育就会发生质的飞跃。所以,独立学院的教育者要克服浮躁情绪,要通过不断地、反复地组织不同内容和形式的耐心细致的教育活动,经常性地对学生进行灌输、诱导、说服,才能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3. 优化措施,创新制度,进一步加强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牵涉到学校、家庭、社会的方方面面,应通过各种途径,采取多种方法,优势互补、各行其职、各尽其能,建立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格局,形成综合育人运行机制。

第一,提倡“爱心”教育。高校的灵魂是教师,教师的心态直接支配其教育行为,教育行为的优劣又同学校的兴衰直接相关。独立学院部分学生各方面素质普遍较低,有些学生在原学校受老师冷遇、同学轻视、缺乏关爱。因此,调整教师心态,提高教师的责任意识,弱化教师的“打工心理”,是独立学院教师管理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和关键的环节。

第二,充分认识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构筑全员共建的校园文化体系。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独立学院必须十分关注学校的凝聚力与团体精神,充分发挥师生员工敬业精神;要以学风建设为核心,加强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要以培育 “校魂”为目标,提升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内涵。

第三,加强对独立学院学生学习指导,发掘其自我潜能。独立学院不少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动力不足,缺乏自信。学校和教师在培养学生成才的理念实践上都必须有大的提升和跨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协作能力。要培养学生最擅长的技艺和张扬个性的才智及能力,使学生在现实生存发展中找准自己的位置,使学生始终能站在自己人生的制高点来审视自己。

第四,加强职业引导,明确职业定位。独立学院要始终给学生强烈而全面的职业人目标定向,即高超的技术能力、尽职敬业的精神、组织和个人生涯发展的理念,从把紧入学门坎、感受示范精神、重视职业人生的导向作用等各个环节上加强职业人目标定向培养和培育工作,培养学生的职业自主性和进取心。

最后,由于每所独立学院在办学标式、运行机制上都有不同,所处的发展阶段及发展规模也有所差距,独立学院本身的办学模式和办学思路是多样化的。因此,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也应与之相适应,根据自身所处的情况来寻求最适合的模式和思路。但都必须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意义和归宿价值为目标,把独立学院大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又具有专业技能的德才兼备的现代社会所需人才。

参考文献:

[1]张耀灿,郑永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2]程伟.时期的理论教育及其当代价值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3]高桂英.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思考[J].学生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