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能力培养范文
时间:2023-11-14 17:54: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师教学能力培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教学能力;教育改革;音乐表演
前言
为了成功实现演奏者到钢琴教师的角色过渡,这都需要长期的专业训练和经验积累。一名优秀的钢琴教师必须要学会如何与学生沟通、建立师生之间的尊重和信任、有针对性的提高学生技术技能、制定系统有效的钢琴教学教学计划等能力,笔者通过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进行简要分析及论述,以便于能够找到切实有效常见教学问题解决办法,做好音乐教学改革,提高钢琴教师的艺术修养和教学水平。
1.教学互动措施
长期以来,钢琴教学都是采取一对一模式,该种教学模式针对性较强,有着一定的优势性。这都是由于钢琴演奏具有较高的技巧性要求和艺术性要求,学生钢琴技巧掌握情况因人而异,这种个别授课方法能够针对学生的切身实际问题,根据其自身特点及能力采取相应的钢琴教学指导方法。但好的教学方法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一对一教学也不是绝对没有问题的:就拿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钢琴教学而言,学生智能被动的接受,不能学生学习的方法和内容,学生常常陷入到教师固定的教学思维模式当中,这样的讲授方法十分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发现大多数学生的演奏方式极为相似,不具有真正的闪光点和个性化特点,音乐的美感难以得到真正的体现。因此,我们不能够止步不前,不断寻求其他有效的钢琴教学方式,采用个别授课方式的同时寻求一些其他辅助教学方式,做好钢琴教学补充,满足学生各种不同的钢琴学习需求,以便于学生能够全面、完善的掌握钢琴弹奏技术。笔者建议可以在一对一的教学模式的引导下,结合一对多的钢琴教学模式,组织学生事先进行指定曲目练习,开设集体钢琴教学课程,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沟通,使其能够清楚的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公开课教学优势,集思广益,邀请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课程旁听,集众之所长,征集其他人员意见和建议,不断提高学生钢琴演奏水平。
2.不同层面上的因材施教
我们长期以来一直在探讨因材施教的教学问题,钢琴教学同样如此。这都是由于学生在能力、天赋、生理条件和思想性格等自身差异的影响,这根本不是固有形式和统一对待的教学方式能够解决的,是难以达到预期教学目的的,难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实现钢琴学习目标。我们只有从实际钢琴教学出发,善于总结学生自身发展规律,打好钢琴学习基础,发挥学生个体优势。年龄差异。我们应当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发展特点开展因材施教。从学生幼年时期音乐细胞培养为目的,以极大的教学耐心、细心向孩子们展现音乐的魅力,激发学生钢琴学习积极性,养成良好的钢琴学习习惯。毕竟学生在幼年时期各方面经历和阅历较少、身心发育情况有限,培养钢琴教师教学能力,尽量利用学生能够听得懂的语言和解释阐述乐理知识,充分发挥学生周围环境优势,向学生提供更加生动、形象的描绘和比喻,帮助其理解钢琴这门知识。而随着学生年龄的不断增长,其相应的技术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只有以此为基础开展全面完善的钢琴教学指导,才能够实现对学生的钢琴教学的正确引导;而对于思想成熟的成年人来说,教师只有将自己与学生放在同等的地位上,才能够获得学生的认同,更好的调动学生的活动参与意识,同他们共同讨论、解决钢琴学习、演奏问题。性格差异。根据学生性格特点实施因材施教,有的学生性格内向,缺乏自信心和畏难心理,上课时表现的极为拘谨、胆怯,针对这部分学生,教师首先应帮助其树立学习自信心、克服情绪上的缺失,以高度的细心、耐心鼓励教导学生进行钢琴学习,并布置一些难度不大的钢琴曲目,使其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不断的提升,使其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满足感,树立学习自信心、自尊心;而对于那些性格外向的学生,本身极易产生骄傲情绪,因一点成绩就喜不自胜,教师可以利用一些看似简单的曲目而实际要求较高的钢琴曲目,使其能够正确认识到自身音乐技术水平的不足,不断努力、虚心学习。天赋、能力不同。每个班级学生学习成绩都有好坏之分,因此,学生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曲目训练,能力较突出的学生,教师可为其选择意境较深、技巧难度较高的曲目,辅助其进行曲目分析,进行更多的课外曲目浏览,扩大艺术视野、知识面;针对能力一般的学生,钢琴教师可以选择难度相宜的曲目,教师可以多加讲解,直至其能够掌握、了解,而能力欠佳的学生,可以选择简单、难度不大的钢琴曲目,耐心指点帮助学生了解曲目。此外,钢琴教师要了解学生自身的不足,从旁辅助学生加以练习,克服困难,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3.开展针对性教学
一个木桶能够盛多少水,最关键始终是桶壁上最短的木板,而不是最高的那块,而想要盛满水需要所有木板都同样高。钢琴教师可以根据这一原理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及时进行教学调整,提高教学针对性,实现学生的全面均衡发展。根据教师自身教学经验和知识结构特点,增加学生对钢琴曲目练习的广泛性,接触更多的风格的曲目,避免学生演奏风格片面和单一,教师不能只关注对学生演奏技巧的提高,忽略了对学生音乐想象力和表现力的启发,增加学生演奏的灵性。结束语综上所述,钢琴教师应当重视对自身教学能力的培养,针对学生发展特点,做好各项教学准备,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表现力及演奏技巧,实现教学内容的全面平衡发展,切实的钢琴教学问题。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中职院校;数学教师;教学研究能力
一、中职院校数学教师教学研究能力的内涵
教学研究能力是在教师基本素质和专业素质的基础上形成的较高层次的教学素质,又反作用于教师的基本素质和专业素质。教学研究的目的是为解决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它是面向教师教育教学情境,运用科学的研究理论和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开展的教学研究活动。教学研究的课题都是教师在实践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教学研究的过程也是解决教学实践问题、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过程。中职院校数学教师的教育对象不是数学专业的学生,而是各个其它专业的学生。因此,中职院校数学教师应是数学功底扎实和专业知识丰富的通才、全才,否则就难以完成非数学专业的数学课程教学工作。中职院校数学教师教学研究能力的培养和开发。
二、我国中职教育数学教师教学研究能力培养与开发面临的困境
1.教学研究重视程度不足
目前,多数中职院校是由普通高中逐渐变更、发展而来,大部分的数学教师都从事过初、高中的数学教学好多年。他们具备丰富的数学学科知识和能力,包括数学史、数学学科价值、数学解题能力及数学探究能力。多数数学教师在中职的数学课教学中,习惯性地把普教的那一套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带到中职的数学课教学中来了。他们认为中职的数学教学内容很简单,从而忽视了对数学教学的研究。数学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是在数学教师专业能力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高层次能力,由于中职院校数学教师大都对专业课知识缺乏系统的学习和研究,其教师专业能力与数学专业知识严重脱节,加上其对教学研究的意义和作用的认识不足,为教师教学研究能力的培养与开发造成了先天。
2.教学研究管理体系和研究制度缺失
我国中小学的教学研究制度和管理体制已经相当完善,形成了区、市、省教研部门结合、各学科教研专人负责,层层管理、责任到人的研究制度和管理体制。而中职院校对教学研究制度和管理体制理论上重视,行动不到位,致使教师教学研究能力培养与开发工作停滞不前。中职院校目前的教学研究方式单一,且流于形式。比如集体备课、观摩评课,在整个备课或评课的过程中只有活动、没有研究。集体备课只是教授某一门课的所有教师集合到一起,学内容,划一下重点和难点;观摩评课也只局限于听课、评课,并没有真正地进行研究,教学研究被迫“畸形”,这极大地影响了教师从事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很多教师根本不愿意从事教学研究。
三、培养与开发中职院校数学教师教学研究能力的有效措施
1.强化教学研究意识
中职院校的数学教师要充分意识到中职数学教学与普教数学教学的不同,更要了解中职数学知识与专业课之间的联系。要充分重视教师教学研究的重要意义,意识到教学研究对教师教学能力的作用。在思想上端正对教学研究能力培养的态度,在行动上主动投身教学研究活动中。同时,还要主动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研究技术和方法,如确定教学研究项目、学习数据处理技术、制作评价量表等,提高教学研究活动的信度和效度。
2.提高教师教学研究素养
任何一种能力的提升都要以个人的努力为前提。中职院校的数学教师要想获得专业发展,就必须以提高自身的教学研究能力为突破口,将学习、实践、研究同步进行,同步发展,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首先,每个中职院校的数学教师,尤其是毕业于非师范专业的青年教师要重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认真学习教育理论知识,掌握教学基本技能,弥补自身教师专业不足,提升自身教育素质。其次,要主动寻求教研合作伙伴,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中职院校通常没有专门的教研员,因而教师几乎没有获得专家引领的机会。中职院校教师不坐班又导致教师之间缺少接触和交流。自我教研并不是闭门造车,教师要自己创造机会,加强与同专业的教师的交流与合作,优势互补、共同进步。
四、结语
教学研究能力的培养与开发不仅是教学研究技术和方法的改进,也是教学研究意识的觉醒、教学研究文化的重建。中职院校要正确认识数学教师教学研究的重要作用和意义,积极组织、大力支持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活动,切实提高中职院校数学教师教学研究能力。知识经济时代的中职院校数学教师也要端正教学研究态度,摆脱“教书匠”的教师职业定位,逐步向“研究型学者”迈进,运用科学、有效的研究理念和方法进行教学研究活动,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反思,做到教学理念与时展同步,教学方法与学生特点结合,进而提高中职院校数学教学质量、推进中职院校教学改革的进程。
作者:徐为涛 单位:铜陵市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参考文献:
[1]张友,王书臣.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和考试改革[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2).
[2]喻平.走进新课改———数学教师必读[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篇3
关键词:地方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提高
从根本上来讲,一个区域国民素质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地方高校的教学质量。而地方高校的教学质量,又取决于教师的综合素质能力。近几年,我国各地方高校都加强了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以便提升自身的教学质量。但在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提高方面,地方高校的工作开展显然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有必要对地方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提高问题展开分析,以便提出相应的对策促进地方教育的发展。
一、地方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提高问题
就现阶段而言,地方高校在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提高方面显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首先,地方高校在青年教师的培养方面,没有系统完成教学理论与方法的培养,继而导致青年教师无法充分掌握教学规律。实际上,很多地方高校教师都是所学专业的高学历人才,但是普遍没有接受教师的岗前培训。而地方高校由于师资紧缺使这些教师直接走上了讲台,所以造成了这些教师始终缺乏基本技能的培养。而一些高校即使安排了培训,也会因为工作安排而导致培训时间、内容、体系等各方面不够统一,继而无法系统完成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其次,很多青年教师都是毕业就直接任教,所以没有真正的实践教学经历。同时,由于地方高校资源紧缺,往往无法给青年教师安排机会进行实践锻炼,继而导致了青年教师普遍缺乏实践能力。再者,地方高校没有建立完善的教学业绩评价体系,无法对教学业绩突出的教师给予足够的肯定,继而使教师提升自我教学水平的积极性遭到了削弱[1]。此外,地方高校中各学科与专业的发展程度并不相同,而学校为各专业青年教师提供的培训和进修机会也有较大的差异,继而无法全面进行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
二、地方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提高对策
1.提高培养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视度。为了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地方高校应该充分重视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工作。一方面,应该将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当作是学校重点工作,以便通过从各方面采取措施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具体来讲,就是在研究教师教学水平提升规律的基础上,对青年教师展开教学能力的多维训练。另一方面,需要加强相关宣传教育工作,以便使青年教师的责任意识和学习意识得到培养。而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将教师提升自我教学水平的思想转化成内在动力,还能够使青年教师完成对新的教学方法和技能的学习,继而更好地进行自我突破。
2.建立完善的青年教师培养体系。地方高校应该建立完善的青年教师培养体系,以便系统的完成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一方面,地方高校要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岗前培训工作。具体来讲,就是统一组织新进青年教师参加学校组织的集中培训,然后通过开展教学心理学、教育学和教育法规等各类课程系统完成青年教师的培养。另一方面,学校应该安排教学督导为青年教师的教学提供指导,以便通过反馈教学意见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此外,学校还要为青年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竞赛等活动,并鼓励青年教师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以便使教师通过比赛学习其他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方法,继而更好地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3.强化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想要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起来,还要加强对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一方面,学校需要为刚入校的教师安排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学导师,以便通过导师完成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计划的安排。而在导师的指导下,青年教师则可以更快的熟悉教学的各个环节,继而尽快胜任教学工作。另一方面,学校要开展名师报告活动,以便让青年教师及时了解教育传达的基本原理。而通过与名师沟通,青年教师则可以更好地领会名师课堂的魅力[2]。同时,学校也可以开展优秀课示范活动,然后通过安排青年教师现场观摩完成教学经验的学习,并通过探讨完成可行的教学方法和技巧的学习。
4.为青年教师提高自身教学能力提供平台。为了培养青年教师,地方高校还需要创建一个平成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比如,地方高校可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然后通过建立实习教学基地为青年教师的挂职锻炼提供平台。而通过加强与企业和行业的合作,还可以建立教学指导委员会,然后由委员会负责完成教学教材的编写。同时,学校也可以构建由校内外实践指导教师和技术人员组成的实践教学团队,继而为实践教学的开展提供便利。而结合具体的专业或课程,该团队则可以开展相应的教学帮扶活动。具体来讲,就是分享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好的做法,然后让青年教师在讲和议中实践,继而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提高自身教学能力。此外,学校要保证各学科专业的平衡发展,以便为各专业的青年教师提供进修和学习的机会,继而全面完成学校青年教师的培养。
5.建立完善的教学业绩评价体系。为了调动青年教师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积极性,地方高校需要建立完善的教学业绩评价体系。一方面,针对一味重视科研业绩的青年教师,可以要求教师开设一定学时的课程讲解自己的研究内容,然后让青年教师获得教学的成就感。另一方面,学校需要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完成教学业绩的衡量,并在职称评审中给教改项目或选修课开设一定的比重和分值,继而鼓励青年教师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总而言之,地方高校应该充分重视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工作,以便为促进地方教育发展培养出更多的人才。而为了达成这一目的,地方高校则需要建立完善的青年教师培养体系,并加强对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在此基础上,地方高校还应该为青年教师提供机会和平台来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并通过建立完善的教学业绩评价体系对青年教师的能力给予肯定,继而鼓励青年教师主动积极的进行自身教学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光辉,罗永超,肖玲等.地方高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J].凯里学院学报,2014,06:14-18.
篇4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管理类;教师;教学能力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我国对高校分类发展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近年来,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发展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要培养出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关键还在于教师的素质,尤其与教师教学能力密切相关。为此,对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展开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文献综述
目前国内学者就如何培养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主要从教师队伍建设、教师素养提升等方面展开研究。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陶秋燕通过对教师胜任特征及其培育途径的研究,指出胜任特征由个人特质、教学能力、研发能力和合作开拓能力四个维度构成,进而提出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注重应用型大学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三个方面的培养措施。[1]蔡敬民等基于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明确办学定位的立足点、加强教师职后培训和增强教学实践性等措施。[2]孙裕金通过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人才引进、完善培养和使用的机制、构建教师激励机制等培养途径。[3]在教师素养提升方面,杨艳梅在对美国新任教师素养提升的研究中,提出培训内容注重实践训练环节、评价体系兼顾教学能力、环境营造重视教育氛围等举措。[4]陈琳等通过对教师完成工作所必备的条件及其组合方式的分析,提出教师应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先进的教育理念、精湛的专业能力等素养。[5]从上述研究成果来看,研究者主要侧重于对存在的问题和培养路径的探讨,较少以定量化方法从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影响因素的角度展开研究。为此,本文以重庆科技学院为例,选取该校管理类教师作为样本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整理数据后,通过因子分析法确定该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而对其展开分析,以期为提升此类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提供有益借鉴。
二、研究设计
(一)方法选取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及因子分析法。首先查阅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相关研究;然后通过调查问卷从教学意愿、教学准备、教学知识、教学研究四个方面获取调查对象的样本信息;最后用因子分析法确定影响教师教学能力的主要因素。
(二)实证分析
1.调查问卷的设计、信度效度检验及数据汇总(1)调查问卷设计调查问卷主要由问卷指导语、教师基本信息及问卷内容三部分组成,从教学意愿、教学准备、教学知识及教学研究四个维度设计调查问卷的内容,采用李克特5级量表计分。(2)信度效度检验在信度方面,本文以重测法对随机抽取的20个样本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收回问卷各相关系数的信度系数为0.9132,表明本次调查问卷具有较高信度。在效度方面,本文以逻辑分析检验方法,通过5位专家对问卷逻辑有效性进行审核。结果显示,“可行”占比65.7%、“基本可行”占比34.3%,表明本次调查问卷的内容和结构设置与调查对象的特征具有一致性。(3)数据汇总本文以重庆科技学院管理类教师为调查对象。发放调查问卷75份,实际收回68份,回收率为90.7%。其中有效问卷66份,有效率为88%。2.因子分析为准确掌握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影响因素,本文从教学意愿、教学准备、教学知识和教学研究四个维度进行问卷调查。但由于收集变量较多,不仅增加了分析工作的复杂性,而且因变量间的相关性会导致信息重叠现象的发生。因子分析法通过对原始变量的重新组构,很好地实现了以较少相互独立因子变量代替原有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达到具有较强可解释性的目的。为此,本文将采用因子分析法分别对教学意愿、教学准备、教学知识和教学研究四个方面展开定量分析,确定公共因子并对其分析,最终确定各公共因子对应用型本科高校管理类教师教学能力影响程度的排序。(1)教学意愿、教学准备、教学知识和教学研究的因子分析在对调查问卷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的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因子分析,结果见表1。教学意愿指标的因子分析过程显示KMO统计量为0.741,大于0.7的可接受水平。同时球形检验的卡方值997.460,自由度为45,检验的显著性概率为0.000<0.05,表明数据有效性高,所选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依据特征值大于1的原则,选取2个变量作为公共因子,命名为“意愿因子”,用F1表示,其可解释原变量总方差的87.527%。教学准备指标的因子分析过程显示KMO统计量为0.720,大于0.7的可接受水平。同时球形检验的卡方值993.021,自由度为45,检验的显著性概率为0.000<0.05,表明数据有效性高,所选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依据特征值大于1的原则,选取2个变量作为公共因子,命名为“准备因子”,用F2表示,其可解释原变量总方差的85.311%。教学知识指标的因子分析过程显示KMO统计量为0.713,大于0.7的可接受水平。同时球形检验的卡方值991.020,自由度为45,检验的显著性概率为0.000<0.05,表明数据有效性高,所选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依据特征值大于1的原则,选取1个变量作为公共因子,命名为“知识因子”,用F3表示,其可解释原变量总方差的86.816%。教学研究指标的因子分析过程显示KMO统计量为0.711,大于0.7的可接受水平。同时球形检验的卡方值992.004,自由度为45,检验的显著性概率为0.000<0.05,表明数据有效性高,所选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依据特征值大于1的原则,选取1个变量作为公共因子,命名为“研究因子”,用F4表示,其可解释原变量总方差的88.071%。(2)公共因子分析基于上述结果,采用如下评价模型(对公因子计算并得出应用型本科高校管理类教师教学能力影响因素,具体排名见表2):Fi=ΣwiFj(i=1,2,3,4;j=1,2,…,7)其中,Fj为j指标的综合得分,Fi为i主因子的得分,wi为i主因子的权重。wi计算方法为:根据因子得分系数和原始变量的值可计算出每个观测值的各主因子的分数,然后对四个主因子的权重进行归一化处理,从而获得各主因子权重wi。
(三)结果及评价
根据表2可知,教学意愿对应用型本科高校管理类教师教学能力的影响最大,尤其是教师能否将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以及对实践教学能力提升的重视程度;教学研究对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影响次之,其中能否有效定期开展教学反思及经常开展教学研讨应予以重视;教学准备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有一定影响,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定期参加岗位培训;教学知识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影响相对较小,但对教师的教学过程及其客观评价仍要给予重视。
三、对策建议
(一)培养敬业精神,鼓励管理类教师争做重品行重实践的人
敬业精神是社会对人们工作态度的一种道德要求,其本质是奉献。作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践行者,管理类教师是否具有敬业精神,不仅关系到学生能否健康成长,而且关系到教育事业能否长远发展。为此,一是要引导管理类教师树立科学的职业价值观,增强职业情感,筑牢职业理想和信念。同时激发自我主体性,提高自我成就感。二是要完善教育机制,以“双师型教师”为导向,提升管理类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三是要健全奖罚和激励机制,从正反两面提升教师的敬业精神,增强管理类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完善考评体系,引导管理类教师重视提升实践教学能力
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考评体系不仅是对教职工工作实绩的考核,而且也是组织进行管理不可缺少的机制。完善考评体系已成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前提。为此,一要结合目标一致性原则,在对管理类教师思想品德、工作态度及教学能力进行考核的同时,对其专业技能、实践教学能力及其效果也要进行考核。二要注重考核工作信息反馈,通过跟踪考核过程、反馈考核效果,完善考核方案。三要坚持“三公开”原则,成立专门考评机构,以“双师型教师”为导向,细化目标开展考核工作。
(三)开展教学反思,通过效果分析完善自身教学行为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以自己的课堂情境和教学活动为认知对象,对教学行为及其过程进行有意识的、批判的分析与再认识的过程,它是一种有效提升教师教学行为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方法。[6]为此,校内学科教研组首先要定期组织学习和探讨本学科优秀期刊论文、教育名著以及资深教师的先进经验和方法;其次要定期组织管理类教师开设实践课来反思自身及他人的教学行为和教学理念,及时学结;再次要引导管理类教师通过现代教学手段再现教学过程的方法,以旁观者的身份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过程来明确教学改进方向和措施,提升教学能力。
(四)健全培训机制,提升培训工作的系统性和实效性
教师是高等教育构成的基本要素之一,改变教师才能改变高等教育的本质。教师培训作为提升教育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措施,其是否科学有效直接关系教师教学能力能否得以提高。为此,一要转变培训观念,淡化行政色彩,确立以提升管理类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观念;二要结合学校定位和管理类教师的岗位特点制订科学、系统的培训方案;三要健全职前职后培训体系,紧扣管理类教师教学过程,实现管理类教师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提高。
(五)构建教学督导和评价体系,通过过程跟踪和效果评价
实现教学能力提升教学督导及其评价是分析教师教学能力及其存在问题的重要手段。采用这一方法,不仅能通过教学过程评价教师教学水平,而且能发现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因此,一要构建“五位一体”的教学督导制度,即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实施过程、教学评估、信息反馈与处理,通过对教学过程的监督实现管理类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二要强化教学督导和评价工作的执行,严格按照督导制度和评价标准开展工作,确保落实到位;三要完善教学与科研并重的教学评价体系,通过对教学能力、教学质量、教研项目及其成果设定硬性规定,使应用性在管理类教师的教学工作中得到进一步凸显。
作者:江燕玲 单位:重庆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1]陶秋燕,张芸.应用型大学教师的胜任特征及培育途径[J].辽宁教育研究,2008(12):94-96.
[2]蔡敬民,余国江.关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32-34.
[3]孙裕金,束仁龙.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J].池州学院学报,2011(6):112-113.
[4]杨艳梅.美国新任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尝试———康涅狄格州“TEAM计划”评析[J].当代教育科学,2010(19):28-30.
篇5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
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学的中坚力量,他们承担着教书育人,为国家培养各行各业现代化建设专门人才的重担。具备较高的教学水平,是青年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基本前提,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因此,这个问题是非常值得我们去探讨和研究的。
一、高校青年教师的特点
(一)青年教师的优势
高校青年教师朝气蓬勃身心处于人生的最好的发展期,具有积极的进取精神。他们学历层次较高,基础理论扎实,思想活跃,干劲十足,更容易接受新思想;掌握学科前沿的知识和信息,能够熟练掌握和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在年龄上与大学生差距小,有共同语言,便于师生间的交流与合作。艺术教师更感性化,能够和学生打成一片。
(二)青年教师的不足
高校青年教师大多没有接受过专门的师范教育,对教学很生疏。他们虽然都是硕士、博士毕业,但是都没有接受过专门的师范教育,缺乏系统的教育理论、教学技能和教学方法的训练,不懂教学的艺术和教育的规律;生活压力大,高校青年教师刚刚参加工作,面临着成家立业,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压力常常使他们面临困境;青年教师任教时间短,教学经验不足,对于教学规范和教学方法知之甚少,是在摸索阶段,要有一个积累教学经验,提升教学技能,形成自己教学风格的过程;科研方面处于弱势,高校青年教师在读硕士、博士期间有过一定的研究经历,具备一定的科研基础,但由于踏入工作岗位时间短,科研经验不足,学术积累不够,参与重大课题研究和参加学术会议的机会也不多,很难形成明确的研究领域,研究出高质量有特色的科研成果。艺术教师由于文化课基础较差,更需要丰富人文历史方面的知识。
二、青年教师训练的内容及方法
(一)加强岗前培训,做好入职前的准备工作
高校艺术教师大多数来自音乐学院、美术学院或是从国外留学回来的,不是毕业于师范院校,缺少做教师方面的训练。因此,对刚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进行岗前培训,使他们接受基本的职业道德、教育理论和教学技能方面的训练,为尽快适应教学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实行导师制,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
教师职业生涯的头几年是决定其一生职业素养的关键,教师职业独特的教学专长往往是在这一阶段形成。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参加工作最初养成的良好教学技能和职业操守会对今后的教学生涯产生深远影响。因此,为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指定一位治学严谨、责任心强、教学科研经验丰富的教授担任其指导是非常及时和必要的。在编写教学大纲、撰写教案和讲稿等方面给予指导,听他们的试讲,提出修改意见。也要指导青年教师开展科学研究,撰写论文。总之,为青年教师定学习目标、勇于实践,使他们尽快成长。艺术教师由于比较突出专业技能,更重视绘画和唱歌以及演奏各种乐器,所以理论功底比较差,从事科研和撰写论文更是比较困难,所以更应加强这方面的指导。
(三)走出去请进来,采用不同的方式对青年教师进行培养
鼓励青年教师多参与社会音乐活动,参加教育部及所属各级学会组织的学术活动,如高级研讨班、访问学者等,多种渠道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术水平。例如,笔者所在学校每年都要选拔30至50名优秀青年教师到国外一流大学进行为期半年的访学活动,他们不仅跟随所在大学听课,而且还直接参与科研项目的研究,很多青年教师把国外的研究项目带回来进行研究。除此之外还会选拔一部分青年教师到国内一流大学进修学习。凡接受培训项目资助的青年教师,在项目结束后,必须在所在学院的全体教师大会上进行交流,使所掌握的信息和成果为全体教师所分享。这些活动使青年教师掌握了本学科一流的研究成果和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有效地提升了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开阔了学术视野。笔者所在的艺术学院这两年分别派一名青年教师去意大利学习美声唱法,派一人去奥地利学钢琴,派一人去英国学习建筑艺术,声乐教师回国后开了两场独唱音乐会,还定时给声乐教师上课,使成果服务于全体师生。除此之外,我们还经常请国内外大师来校讲学,开大师班,举办各种音乐会,使青年教师不出校门就能接受一流的指导。
(四)组织教学技能大赛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
笔者所在学校每年都要组织教学技能大赛,大赛先从教研室开始,每个教师进行半小时的教学汇报,选出一至两名教师代表所在系,参加学院的教学大赛。学院会组织全体教师进行观摩,比赛由教授委员会和学院教学督导进行现场打分,分出一、二、三等奖。在此基础上,选派一等奖获得者,参加学校的教学技能比赛,选出优胜者进行奖励,并通过有线电视组织青年教师进行观摩。同时会请专家对参赛教师所讲的课程从内容、板书、课堂语言、重点、难点、教案等多方面进行详细的点评,其目的不仅要使参赛选手获得提高,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活动,要在青年教师的头脑里明确什么样的课才是成功的课,知道应该努力达到的目标。这种活动参与面广,受益人群大,有效地提升了青年教师教学能力。
(五)针对不同专业的青年教师制定专项培养措施
前面论述的是关于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普遍方法。除此之外,还要根据不同的专业制定有针对性的专项培养措施。例如,笔者所在的单位是艺术学院,有艺术设计和音乐表演等专业。这两个专业都有自己特有的专业内容。所以在青年教师培养上除了应具备共同的能力外,还应具备专业特殊能力。
1.收集信息,勇于创新的能力
艺术设计专业包括景观设计、平面设计和室内装璜设计等专业方向,这些专业实用性强,能够直接应用于社会生活。这就需要青年教师不仅要了解市场需求和设计潮流,还要了解新的施工材料。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符合用户要求和市场需要的新作品。所以年轻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紧跟时尚潮流,使自己的创作能够保持领先地位。
2.组织实践活动的能力
作为表演专业的老师,组织课外活动的能力很重要。要组织一场音乐会,从创意到节目的设计和筛选都是对老师综合组织和协调能力很大的考验。所以作为表演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每学期都会有艺术实践的环节。要让青年教师参与其中,每个教师可以先组织自己专业方向的学生进行排练,然后把节目串到一起组成一场完整的音乐会。青年教师可以各有分工,有负责舞台监督的,有节目单定制的,有串联词撰稿的,有组织学生准备服装道具的,等等。要在实践中培养青年教师组织实践活动的能力。目前,每年教育部以及各类学会举办的艺术比赛类型很多,派青年教师组织学生参赛也是很好的展示和锻炼。例如,每年的哈尔滨冰雪节期间都会有冰雕比赛,我们都会组队参加,已经连续五年获得一、二等奖。青年教师指导学生参加绘画、设计比赛累计获奖20多项。通过参加这些活动,开阔视野,增加积累,增强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使青年教师更了解学生,师生关系更加紧密,教育教学更能事半功倍。
3.表演专业教师专业技能的培养
音乐教师除了具备课堂上授课的能力外,还要能拉,能唱,具有在舞台上展示的能力。既是演员,又是教师,这就需要有过硬的基本功,我们的青年教师都毕业于专业音乐院校,但是表演这个专业是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几天不练就会生疏,所以为了督促青年教师练功,每个学期都要安排音乐专业青年教师的业务汇报。同时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各种专业比赛。
三、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以上是目前国内各高校普遍采用的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方法,在此基础上,各高校还会根据本单位的不同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如:教学督导跟踪听课和意见反馈;青年教师助教制度;首次开课试讲,等等,以监督、培养和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限于篇幅,这里就不再逐一陈述。然而,上述措施在施行过程中还存在着问题。如:有些学校没有建立科学合理、系统的岗前培训、入职和在职培训制度;虽有责任人员但未成立专门师资培训部门进行规划和管理;保障和激励机制不建全;实施制度分散在各个学院,执行起来随意性大等。另外,导师制的执行情况也不容乐观。制度不健全、各个参与方面职权和义务不明确、指导教师和青年教师对传帮带的认识不深入、监督执行力度不够等原因都会导致导师制流于形式,难以发挥作用。再加上青年教师正处于成家立业的阶段,较低的工资使得很多教师在社会上兼职或者跳槽,不能安心于本职工作,这些现象严重制约了对教师的培养工作。
四、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完善教师培训过程,提高培训质量
教师培训是由三个方面组成的,即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评价方式[2]。现在,普遍反映高校青年教师培训效果不好,就是因为在培训过程中有些地方没有做到位,要加强培训工作的实效,就要完善培训中的各个方面。首先,培训内容要多元化,既包括教育理论,也要包括先进的教育理念以及教学文件的撰写、板书设计、多媒体技术等教学技巧。其次,授课方法随教学内容的变化也应有不同,系统的理论讲授和具体的案例教学缺一不可。特别是艺术教师的培训,一定要加强实践环节的培训,例如,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汲取养分,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培养构图和对色彩的感悟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每年暑假让青年教师带领学生去宏村进行写生实习,活动期间,青年教师和学生同吃同住,不仅教学生绘画,还要组织学生参观民俗,吃住行都由青年教师来带领协调,对青年教师的综合素质提高大有裨益。
(二)导师制应该成为学校制度,使之落到实处
青年教师导师制应该作为学校制度,成为年度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职称评聘时,被选为青年教师导师的老教师,应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同时,应在津贴方面有所体现。每学期,导师对青年教师的教学评语和听课记录,应列入青年教师考核内容并作为重要依据,并在权责方面有明确规定,使之落到实处。
(三)提高青年教师物质待遇,解决教师后顾之忧
高校教师这个职业在我国存在着严重的付出与收获不平衡的问题。教师的经济地位不高,对人的吸引力远小于其他很多职业。切实解决这个问题,对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我国教师教育,有重要意义。经济收入在某种意义上代表了社会价值,较高的经济收入有利于教师在公众中树立较好的职业形象,从而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从教,教师的整体水平就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经济待遇的提高,从实际上为高校青年教师解决了后顾之忧,让他们能安心于本职工作,这个问题政府的决策是关键,下定决心着力解决,就一定能够使高校教师队伍不断优化和提高。
(四)完善法律法规,走依法治教之路
要保证各项规定落到实处,必须以法律的形式进行规范。具体的法律法规应涵盖高校青年教师职前、入职、在职的教学能力培养的各个方面和阶段。对于现行法规条款中的不足部分,提出一些修改意见,例如,建议对现有的《教师资格条例》进行补充和完善。现有的《教师资格条例》在相当一段时间里,对教师资格认定和管理起到了规范作用,但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具有博士学位的人员可以不做任何考核就可以直接申请高等学校教师资格,更不需要进行岗前培训就可以直接走上教师岗位,这导致了现在存在的很多弊端(已在前文阐明)。这说明对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在很多高校要求进入学校的基本学历要求必须是博士学位的今天,导致岗前培训的制度成为一纸空文,无法发挥其作用,导致青年教师在实践中逐渐暴露出问题。综上所述,培养青年教师是高等学校日常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是事业发展、科技进步过程中所面临的新课题。要使青年教师培养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实效性,各高校就应该采取积极措施,加大投入力度,在培养模式、培养机制、培养重点等方面形成自身特色,适应时展的要求,同时也为青年教师的发展、为学校自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作者:吕秀霞 韩世平 单位:东北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篇6
(1满洲里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哈尔滨师范大学俄语教育研究中心)
近些年来,我国很多地区在中学阶段已不再开设俄语,对俄的口岸城市中学阶段也很少开设或不再开没俄语,所以在这些口岸城市职业院校的俄语专业成了很特殊的一门专业。满市中职(满洲里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简称)的俄语专业近几年发展迅速,培养了许多俄语毕业生和留学生。如何把我校的俄语专业打造成乃至全国的精品专业是摆在我校每位俄语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我们今后奋斗和努力的方向。基于这个目标我们就要不断地完善自我,不断地学习、实践,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培养出更多更出色的俄语专业毕业生,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这也符合我国职业教育的特色,就是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服务。因此,满市中职从本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及教师日常的教学情况出发,制定了符合本校教学情况的培养教师教学能力的方法。
一 与俄罗斯学校交流,提高言语技能
满市中职与俄罗斯几所高校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包括伊尔库斯克市旅游职业学校、红石市工业生产学校、乌兰乌德国立农学院、布里亚特国立大学、赤塔国立师范大学等,我校还与上述学校共同举办了“中俄蒙青年名师论坛”“中俄蒙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大讨论”校际联盟、建立健全了长效会晤机制,校际联盟旨在推动中俄蒙三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和谐、共同发展,通过互派俄汉双语师资和对口专业学生往来交流等多种形式实现经验的交换与优势的互补。最初与俄高校合作形式主要是我校学生到俄留学,从2010年开始我校就先后派出3名教师分别到乌兰乌德国立农学院、赤塔国立师范大学任教和学习,其中还有一位在赤塔国立师范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俄高校每学期派来的留学生都有教师带队,这些教师也都在满洲里学习汉语。这样的交流合作不但促进了中俄两国师生的友谊,而且使我校教师的俄语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深厚的语言功底是外语教师最基本的能力。
二 组织集体备课,共同探讨教学
集体备课可以体现教师集体的智慧,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共同来探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共同进步。满市中职俄语教师共分3个备课组:高年级精读、语法备课组;低年级精读、语法备课组;商贸、旅游服务俄语备课组。商贸、旅游服务俄语备课组在2013年被评选为满洲里市“优秀集体备课组”。每次备课都有一个主备课人,主备课人要把下两周的教学情况向组内成员陈述其主要内容,不是背教案,而是将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呈现给大家,提出教学中可预见的困难,大家一起讨论解决。每个主备课人参加集体备课后,组内其他的教师要去听该教师的这节课,课后大家再坐到一起评课,真正地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
三 开展教学基本功大赛,以赛促教
为提高俄语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水平,引导俄语教师更多地关注业务素质的提高,让更多的俄语教师脱颖而出,为教师搭建一个锻炼自己、展示自己的平台,为我校教育教学质量迈上新台阶打下坚实的基础,根据我校“俄语教学节”的整体要求,我校俄语教师每个学期都开展教学基本功大赛。俄语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的目的是以赛代训,促使广大教师尽快转变教学思想,更新观念,适应课改的需要,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调动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学基本功大赛不仅是为俄语教师提供展现自我的平台,还将通过大赛评选出一批符合新课改要求、并具有较强业务能力的新型俄语专业教师,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通过这种大赛督促教师继续深入钻研教学,老教师为新教师做了很好的榜样。
四 完善教学培训体系,提高培训质量
(一)信息技术培训
信息技术培训包括办公软件操作和flash动画制作。对于新教师来说使用办公软件得心应手,但是对于40岁以上的教师来说却有一定的难度,因为他们上学时信息技术还未普及,这方面的知识也没有系统地学习过。而现在的教学离不开办公软件,比如出考试题就要用到Word,总结学生每次考试的成绩要用到Excel,制作一个简单的课件要用Powerpoint。年轻的教师都对flash动画制作感兴趣,因为学会了它教师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去创作教学多媒体素材了。这正适合我们教俄语的老师,因为现在普及的是英语,俄语是小语种,所以网络上大部分可以运用的视频材料多数适合英语教学。flash动画制作可以自己去设计,使自己的课堂更新颖、更能吸引学生的眼球。
(二)教学视频培训
教师通过观看相关教学视频材料来学习,如:杨玉东的教学视频《教师怎样做课例》让我们懂得研究和学习不如行动,“行动造成了人和人的差别”。的确,教学理论学得再多,但好的理论没有实践也等于零,将学来的理论运用于实践不但能提高教师的学习研究能力,也能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一举两得。刘德武的教学视频《创造性使用教材》说明,深入理解教材是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前提和基础,创造性使用教材是深入理解教材的有益补充和发展。教师要充分理解教材设计意图中的深层次内涵,要使教学目标成为学生自觉的学习需求,而不是来自教师自上而下的硬性指令,这个视频提高了教师研究教材的能力。张思明的教学视频《怎样让我们的教学更加有效》使我们反思:如何从“走近”到“走进”新课程;新课程教师应从哪儿突破;什么观念影响“有效的教学”?笔者认为,对于中职课堂教学最关键的四个词是:兴趣、习惯、问题意识、创新精神。有效的教学具体包含了有效果、有效率和有效益三重含义,在此基础上可以明确影响有效教学的观念,从而有针对性地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进行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给予适时的帮助和指导,释放他们的潜能,是我们做薪课程的着力点。
(三)教研科研培训 “科研兴校”、“科研兴教”这样的理念已成为我校教师的共识,我校教研课题的研究刚刚起步,教师对这方面的经验很欠缺,因此,我校邀请这方面的专家进行讲座。在专家的讲座中教师们学到了如何选题和课题资料的积累。
我校的教学培训都是基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来开展的,在每次培训后都要上交学习心得或作品,每次的培训都能让老师有收获。教研科研培训也让我们在科研的道路上少走了很多弯路,为我们的科学研究点亮了明灯。
五 俄语专业师徒帮带,互相学习借鉴
我校俄语专业为了能够尽快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每个学期都制定俄语专业教师师徒帮带计划,即老教师及骨干教师带新老师,通过帮带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互相学习借鉴,在帮带过程中师徒共同备课,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等,使俄语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共同得到提升。最后通过徒弟的汇报课来展示师徒这一学期共同努力的成果,也加快了教师进步的速度,师傅在指导徒弟、观看徒弟展示课的同时,自己也能有所收获。我校每个学期都在应用这种“学帮带”模式,师徒在不断的学习中都提高了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
六 校企结合,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
一般谈到职业类院校与企业合作多数是指学校的学生到企业实习工作,我校除学生与合作的企业合作外,专业课教师每年也要到企业挂职锻炼最少一个月的时间(利用假期时间)。因为职业院校要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只局限于书本的教学是不行的,教师只有走进实际生活去亲身体验才能了解情况,也为我们的教学指明了方向。我们进入挂职培训的单位和企业都是有针对性的。比如教授商贸俄语的教师就要去商场、商店、对俄的贸易公司,工作中可以了解到俄罗斯人来满洲里主要是购买什么、他们喜欢什么样的产品、他们的购物习惯是什么,在教学生时就会更有目标;教授旅游服务俄语的老师就要去旅行社、宾馆、西餐厅,接触这些业务了之后教起来会更加容易,可以把真实的情境为学生描述出来;教授精读的老师要去找一些口、笔译的工作。我校教师队伍中大多是从学校毕业后就进入教师这个岗位,这样的锻炼对于教师是非常有意义和重要的。在短短的工作时间内我们不但能了解到每个工作都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还能让自己得到实践机会。既为社会服务,又丰富了自己的生活。
由于满市中职的办学规模还不是很大,学校的俄语专业还在建设当中,要把本校的俄语专业学生培养成为技能型人才,适应市场需要,这和每一位教师的教学能力息息相关。我们会继续努力探索出更多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的方法,把学校建设得更好。
参考文献
[1]陈顺理.教学能力初探[J].课程.教材.教法,1988(9).
[2]陈永明.教师教育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崔士民.职业教育学概论[M].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4]郭妮.中等职业学校师资培训的思考卟职教与成教,2008(2).
[5]马连华.高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二十讲[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篇7
从横向来看,管理存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各个行业、各个企业和单位;从纵向来看,管理存在于生产、流通和消费各个领域;从地域来看,管理存在于国际、国内、全社会、各地区、各城镇、各乡村、各社区[1]。对于公共管理类青年教师而言,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由于当前学位专业划分的细密性所导致的青年教师对于公共管理一级学科所包含的各专业了解少、吃不透的问题。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包含行政管理、社会保障、教育经济与管理、土地资源管理、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从部分高校办学实际情况看,由于学校性质定位、师资力量限制和专业归口学院差异,导致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社会保障专业没有本科生;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归口农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归口教育学院。对部分高校而言,公共管理类青年教师的主要教学、研究方向仅局限于行政管理专业,而对同一学科门类的其他专业知之甚少,没有形成公共管理大学科门类概念。同样,公共管理类青年教师对同级别管理类其他学科的认知也有待加强。例如,对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农业经济管理、服务业管理等管理类学科的研究、认知,更有助于在教学、科研语境下划清公共管理类学科的内涵与外延边界,从而在破解公共管理困境时,给青年教师提供一个基于管理一级学科的更高层次、更大范围的思考域。从大管理平台的构建角度看,可首先在校内搭建管理类一级学科学术交流平台,助推管理类一级学科背景下的青年教师间的广泛交流、彼此学习借鉴;也可在校际间建立更为广泛的交流渠道,如文科院校和理工科院校青年教师间建立起交流关系,尝试探讨从管理科学与工程的角度如何解决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建构中面临的问题,也可尝试用公共管理类学科专业的理论思维引导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学科专业向前发展。只有如此,才能在共性的探讨中,透析出个性;才能在个性的发展中,找到共性的方向。这一过程必将加深公共管理类青年教师对管理边界的认知,从而在横向比较和纵向延展中不断完善思维触角,形成逻辑更加缜密的知识体系。只有具备了上述逻辑体系,才能在授课中把握住课程的灵魂,才能给学生搭建起公共管理类课程的框架和必备的学科体系。
二、大数据平台:实现对管理发展的准确预判
能力建设是任何探讨“全面发展的人”问题中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之一。能准确掌握管理理论和实践发展脉搏,预判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趋势,本身就是公共管理类青年教师学术能力的一种直接体现。面对国内、国外雨后春笋般生成的管理类著述以及管理实践中纷繁复杂的管理现实,如何才能预判管理理论和实践繁荣背后的发展趋势呢?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回答便是:要通过大数据平台的建构和使用,淬炼准确预判管理发展趋势的最核心、最关键资源。这既是国内外管理理论与实践发展现状的定性过程,更是拾级而登站在管理前沿的过程。具体教学实践中所讲授的理论前沿问题,也必将是较好的科研选题方向,从而通过教学的积累促进科研选题的生成。而科研成果的不断积累,也必将提高课堂教学含金量,激发学生学习、科研兴趣,从而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所以,如何帮助青年教师从繁重的生活压力、教学压力、评职定级的科研压力中走出来呢?回答是:必须将大数据平台很好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创新速度最快、通用性最广、渗透力最强的高技术之一,正在深刻影响着高等教育教学生态。”[2]因此,可由学校教务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计算机学院等主体牵头,开展青年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专项培训。这可敦促青年教师在认知大数据等新兴信息技术对教学能力提升重要性的同时,通过“外推式”培训和“内省式”消化相结合的培训学习方式,将大数据等新兴信息技术紧密地融入青年教师教学实践中。大数据分析带给课堂的直观性,将吸引同学们广泛参与到课堂实践中,活跃课堂学习气氛;大数据分析得出的课程结论,将作为授课的逻辑起点和课程教学验证的对象,必将极大地提升授课的逻辑性。可以说,“直观性”和“逻辑性”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赋予了一个课堂最为重要的意义。其中,逻辑性的内容通过直观性的形式得以完美呈现。在上述培训学习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还可通过教学评估工作的开展,监督检查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情况,从而推动虚拟教学技术、数字教学平台、精品教学资源在线学习平台、在线教学效果监测反馈技术等的广泛应用。从而为公共管理类青年教师洞察管理发展的动态、立足管理发展前沿,提供不可或缺的大数据资源和信息技术支撑。同时,通过大数据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也可系统地掌握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与规律,从而改变传统“漫灌式”教学内容转化为“精准式”教学资源推送,在完成课程教学任务和学习任务的同时,真正为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助力。
三、大教学平台:完成对管理课堂的时空延展
管理在书本上,更在实践中;管理课堂既在学校里,更在社会具体管理实践中和网络大平台上。因此,完成对管理课堂的时空延展,形成大教学平台,既是课程教学的基本需求,更是在根本上提升管理类人才培养质量的需求。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在其极具国际影响力的著作《大教学论》中,明确地指出《大教学论》中的“大”是“一种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们的全部艺术”[3]。按照上述教育目标指引来评价当前的大学课堂,其不论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都是有限的,且任何一门课程也只能完成其自身的人才培养目标贡献度。所以,为了实现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们的全部艺术的大教学目标,在时间和空间上延展大学教学平台,现实意义是重大的。公共管理类青年教师通过到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开展实践工作、挂职锻炼,可为管理知识、技能在理论和实践层面的衔接提供比较坚实的基础。从人力、财力、时间成本消费看,此法是最能节约成本的做法,也是“双师型”教师培育的重要手段。在公共管理类青年教师“走出去”拓展大教学平台的同时,也可通过培育校外兼职教师团队的形式,拓展公共管理学科实践教学平台。从兼职教师队伍的构成看,本学科专业的毕业生应是主力。通过校友会的沟通,结合学科专业课程建设的需要,邀请本学科专业的毕业生开展专题讲座。从身份认同看,一脉相承的学科专业基因必将拉近不同届学生的距离,从而为课程内容的有序展开提供情感平台。从讲授内容看,不论是个人的学习、工作阅历,还是发展规划的设计,都将为在校生提供“可复制”的学习平台。当然,在培育校外兼职教师团队过程中,若能通过横向课题合作、双向协同发展建设等途径,打开对外交流的平台,也必将给学科专业校外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更规范的工作平台。
四、大服务平台:加深对管理真谛的定位审视
从大服务平台建设思路看,主要指向服务主体、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效果等的整体建设。除了上述作为组织存在的服务主体外,也应该将青年教师纳入服务主体中,从而让其体会接纳服务的归属感和付出服务的荣誉感。从服务内容方面看,包括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的整体设计和规划,做到思考周全细密,起步稳妥扎实;也包括对青年教师职业压力、心理压力等的介入、干预,从而在思想、情绪上为青年教师减负,使其轻装上阵。从服务方式建设上看,可充分利用学院入职宣誓、荣休仪式、周年庆典等重要时机,积极引导青年教师参与其中,感受和谐氛围,体会集体力量,增强青年教师对集体的认同感和对组织的归属感。除此之外,可充分利用青蓝互帮、一对一指导等形式,为青年教师成长配备学术指导教师,使其尽快融入工作中,减少入门期的转型时间,从而增强青年教师对所从事职业的胜任感。在具体服务手段的选用上,可充分利用教研室、学院或学校公众号,增强教师间的沟通和交流,从而在沟通交流中给青年教师抒发自我的机会与平台,避免“积郁成疾”。教书育人事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育人”既包括育学生,也包括育老师。所以,只有给公共管理类青年教师以厚重而又不乏创新活力的学术传统沃土,坚守而又敢于直面方方面面问题的学术科研团队,才能使其有动力上讲台、有信心搞科研、有能力处理“家务事”。而这些良好夙愿的实现,既需要上述管理平台、数据平台、教学平台以及服务平台功能的有效发挥,也需要顶层制度设计做保障,更需要全体师生的协同努力。可以说,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合力而为。
作者:付传 林爽 单位:1.黑龙江大学 2.哈尔滨金融学院
参考文献:
[1]徐寿波,许立达.大管理科学论[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
篇8
关键词:高职会计;实践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7-0-01
一、高职会计教师现状分析
国家教育部对高职会计“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要达到70%,经调查很多学校达不到这一指标要求。这不仅影响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发展,而且影响到企事业单位很难招到满足自身需求的应用型高级会计人才。
从我国高职院校教育现状看,百分之八十的专业教师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经过教育教学方面的培训,教学技能水平也能达到一定的高度,但他们与现实的企事业单位接触的机会很少,所以专业技能实践教学上与社会发展的需求还有较大的差距。这其中主要是很多专业教师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去学校教书,缺少社会实践锻炼机会。导致高职会计专任教师实践教学水平欠佳。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事业单位对会计专业人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职院校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上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适应社会需求。此外,高职院校一些专业教师在取得高职称、高学历及注册会计师等职业资格后,不愿意继续从事职教事业,因为学校收入与一些企事业单位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再加上学校教学任务、科研任务也比较重,导致一些高水平专业教师的流失,也就不足为奇了。这些人才的流失直接降低了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二、下企业实践锻炼是高职会计教师提升的必经之路
1.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需求
高职会计专业主要为社会培养高级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能够面向企业第一线,这就要求培养学生过程中注重会计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时可以聘请企业专家,这样才能将企业实际需求与教学紧密联系,才能培养出真正满足企事业单位的高技能、创新人才。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的专业素养的培养,最终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素养有机融合在一起,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技能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其次,高职会计专业还应聘请企业会计专业人才担任兼职教师,并参加学校会计专业教研活动,让学校教师有更多的机会与企业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员接触。这样让最新的会计业务知识在学校教学层面得到体现。此外,高职会计专业教师利用假期主动下企业进行实践锻炼,这样回到学校后对会计专业课堂教学改革创新,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实践基地,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更好的融合在一起,边讲解、边实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切实提高会计专业课堂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会计人才。
2.要培养“双师型”教师,必须让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
随着社会的进步,企业对会计专业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也在提高。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尽快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制定相关的制度,为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搭建平台,创造机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保障。这样更加有利于提升教师的的实践能力,并在教学中提升实践教学能力。另一方面,校企加强合作后,不仅加强了教师与企业专业人员的交流,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建立了沟通的蛄海而且有利于学校教师为企业的财务管理运营方面提供更专业的支持。这是一个双赢的合作。教师只有经过下企业实践锻炼,专业实践能力才能有较大的提升,专业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才有希望。这样更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更具有竞争力的专业会计人才。
三、高职会计教师提升实践教学能力的措施
1.学校与企业可以深度合作,共同培养人才
建立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实践体系。低年级学生可以到企业进行见习,熟悉全真的会计环境,了解各类会计岗位。中年级学生可以在校内进行“全真”的会计业务实践实习,会计教师将自己在企业实践锻炼的知识、业务传授给学生。此时还可以聘请校外专家进行校内指导实践,与校内教师共同创建符合社会及学生学习的教学实践模式,还可以共同编制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教材,将企业真实的案例引入教材,尽量创造“全真”的实践锻炼环境。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很快就会适应企业岗位需求。高年级的学生可以安排到会计事务所、代账公司参与实践工作,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提升,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是校企合作的愿景。
2.学校与会计事务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众所周知,会计事务所是会计行业的权威机构,能够为教师提供很多实战机会,能够让教师了解到会计最前沿的业务知识。学校应创造机会给教师到会计事务所进行实践锻炼,每学期安排一名教师到会计事务所进行全职锻炼,真正深入企业锻炼,这对教师今后的实践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3.进一步拓宽会计教师继续教育内容的广度和深度
高职会计教师在继续教育非常重要,在学习中应把实践技能的提高作为培养的重点。第一,新会计制度及新会计准则的教育。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一些新的会计准则陆续出台和实施。学校应组织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及时掌握新准则的内容,更新会计知识,并将这些新知识尽快充实到自己的教学中去,让学生及时了解及掌握,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第二,将中小企业及小微企业会计知识纳入继续教育中去。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群体正在茁壮成长。很多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对象是这类企业,有必要让学生针对性了解这类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作为会计专业教师就更有必要去了解、学习中小企业及小微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了解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及时在教学实践中传授给学生,让学生紧跟社会经济的发展。第三,资本市场及金融方面的知识也应纳入继续教育。教师不能只教书不了解市场,要拓宽视野。况且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等课程都涉及到资本市场和金融方面的知识,就更应该去学习和掌握了。第四,加强会计专业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师德建设,是会计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是提高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
总之,要提高高职会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就必须建立一支师德高尚、责任心强、实践业务能力强的专业教师队伍,要为教师创造在企业实践锻炼的机会,这样才能培养出企业实际需要的会计人才。
篇9
一、引言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不断应用到各领域,人们生产、生活及学习方式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各行业信息化进程加速、信息化程度加深,特别是教育行业正面临着重大变革,将迎来重大历史发展机遇。全民学习、自主学习、线上学习、终身学习成为当前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建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
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在教育体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职业教育信息化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支撑,是教育信息化需要着重加强的薄弱环节”“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的提出都说明我国职业院校已进入教育内涵建设阶段。职业教育信息化体系建立离不开教师团体,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直接决定了职业院校教育信息化水平。因此,职业院校教师团队信息化教学能力至关重要。
二、传统教学与信息化教学
(一)传统教学
17世纪30年代捷克教育家Comenius(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提出“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长期以来传统教学是基于传递―接受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强调教师主体地位,即传道、授业、解惑。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组织、控制和管理,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学生一味被动接受,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不能很好地发展,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信息化教学
在现代先进教学思想指导下,在信息技术支撑下,信息化教学合理应用现代教学方法,在观念、组织、内容、模式、技术评价及环境等一系列教学因素中使用信息化手段。在信息化教学中教师起引导作用,学生为教学活动主体,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性学习的能力。信息化教学在信息技术支撑下,以信息资源为核心要求在新的教学观念指导下,在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技术、教学评价等一系列教学环节中进行改革和创新。
通过对传统教学与信息化教学进行比较,信息化教学中教学活动要素主体地位发生改变,从传统教学中的教师主导转变为信息化教学中的教师引导,从传统教学中的学生被动接受到为信息化教学中的学生主动探究,信息化教学各环节中都涉及信息化手段。从传统教学走向信息化教学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
三、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构成
作为教师教学的核心能力,在《教育大词典》中教学能力由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构成,教师从事具体教学活动的专门能力为特殊能力,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的认识能力为一般能力。信息化教学能力是指教师在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以促进学生学习、发展为目标,借助信息化手段,构建教学资源从事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能力。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出发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包括以下三方面:专业能力(指专业岗位职业技能)、教学能力、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专业能力是基础,教学能力是保障,信息技术是支撑。在专业能力基础上借助教学能力使用信息化手段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过程各环节,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是培养高技能、创新型人才的关键。
四、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
教育部在2012年5月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提出在职业院校教师资格认证和考核体系中将考察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明确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计划。从2010年开始教育部举办开展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2012年以后全国职业院校(包括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化教?W大赛,至今已经连续举办了7届比赛,各省、市,各职业院校都按要求各自开展了选拔赛,通过积极备赛,层层选拔,推动了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进程,促进了参赛教师及团队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
以湖南省为例,近年来根据教育部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组委会通知要求,积极举办信息化教育大赛。2014年湖南省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分高职组和中职组两个组别,其中高职组设信息化教学设计、基于空间的教学方式方法应用、信息化课堂教学、网络课程、教师个人网络学习空间设计与应用五个大赛项目,其中信息化教学设计共有语文、电子信息、文化教育、资源开发与测绘、轻纺食品专业大类组三个专业大类;中职组设信息化教学设计、基于空间的教学方式方法应用、信息化实训教学、信息化课堂教学、网络课程、教师个人网络学习空间设计与应用、微课程开发六个大赛项目,其中信息化教学设计共有语文、公共艺术课程组,石油化工、医药卫生、公共管理与服务专业类组两个专业大类,共有来自13个市州的180名中职选手和40所高职学院的239名选手分别参加了11个赛项的比赛。2015年湖南省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同样是分高职组和中职组两个组别,但是根据国赛比赛项目精神在比赛项目上有所减少,中职组和高职组比赛项目相同,均设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化课堂教学、信息化实训教学三个赛项。其中信息化教学设计高职组设英语组、农林牧渔专业大类组、交通运输专业大类组、财经专业大类组、旅游专业大类组、公共事业专业大类组,中职组设数学组、物理组、化学组、教育专业类组、休闲保健专业类组、体育与健身专业类组、文化艺术专业类组。大赛共有来自12个市州的161名中职选手和42所高职学院的259名高职选手分别参加了中、高职各3个赛项的比赛。2016年湖南省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比赛沿用了2015年比赛的组别和比赛项目,只是比赛的专业发生变化,全省共有936名参赛选手报送了521件参赛作品,其中14个市州94所学校467名参赛选手报送了294件参赛作品参加中职组三个赛项的比赛;46所院校469名参赛选手报送了227件参赛作品参加高职组三个赛项的比赛。从三年的数据来看,从2015年开始取消了网络课项目,增设信息化课堂教学和信息化实训教学项目,比赛项目的设置趋于科学化,倾向于考察教师课堂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应用。每年轮换设置比赛项目专业大类,参赛教师人数越来越多,以赛促教,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显得更为重要。
近年来国内许多专家和学者?对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 研究表明职业院校教师中大多数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不足,对信息化教师理解不透彻。一些教师没有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一些教师认为信息化教学就是使用Office或WPS等辅助教学软件制作教学课件并在教学中演示;一些教师虽然信息技术基础好,却不能根据教学内容合理使用;还有些教师未能建立正确的职业教育理念。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现状具体表现为:
一是由于主观或客观原因,部分教师还在使用传统的使用一支粉笔、一本教材的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各环节中没有使用信息技术;
二是一些教师没有参加过信息化教学相关的学习或培训,有些教师虽然参加过但学习时间较短,但缺乏系统性的学习;
三是大部分教师认可信息技术能使教学内容生动活泼,提高教学效果,但是认为前期备课工作量大,加重了教师教学负担,凭借教师个人力量很难建立起系统化的信息化教学资源;
四是部分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学习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时感觉自身能力欠缺;
五是教师对Office或WPS,QQ或微信等信息化教学常用工具普遍掌握较好,但是除了相应专业教师以外,绝大多数教师对音、视频处理软件、图像处理软件、PPT高级应用、虚拟仿真软件等方面软件不熟练,甚至有少数教师从来没有使用过这些软件;
六是部分教师存在惰性,缺乏提升自身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意识。
通过以上现状,分析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一是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有待提高;
二是职业院校没有建立合理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机制,在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途径和培训时间方面的力度有待加强;
三是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团队建设不足;
四是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学习主动性有待加强。
五、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途径探讨
(一)构建信息化教学环境
职业院校应当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完善信息化教学软件和硬件设施,构建信息化教学环境,推动教师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下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建立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体系
建立以学校、省市、国家三个层次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体系,各级培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培训内容。职业院校教师也可以根据自身信息化教学能力情况参加不同级别的培训和学习。如能力稍强的教师可以选择直接参加省级或国家级培训。通过立体化的三个层次的培训从信息化执教观念、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信息化资源开发能力、信息化教学交互能力、信息化教学测评能力、信息化教学协作能力、信息法律和信息安全意识等方面的培养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
(三)加强信息化教学团队建设
职业院校管理层面上要重视信息化教学团队培养,以专业、教研室为单位建立以“信息化教学骨干教师”为引领的信息化教学团队。“信息化教学骨干教师”包括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专家、名师,在全国信息化教学大赛、省市级信息化教学大赛获奖教师等。建立教师参与信息化教学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参与团队课程建设,开发以信息化教学为目的的课程资源,团队成员可根据自身情况完成团队课程中相应任务,集思广益,协同工作,相互学习,利用团队的力量来完成以教师个人难以高质量完成的任务,如制作以某门课程为基础的系列微课,既能使教师团队信息化教学能力得到提升又促进了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提升职业院校整体信息化教学水平。
(四)积极参加各类信息化教学活动
教师在经过各级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以后,要积极参加各类信息化教学活动。如信息化教学大赛,学校应定期开展信息化教学比赛,推荐优秀教师并积极指导教师参加省市级以至全国信息化教学比赛,以“以赛促教,以赛促改”。教研室定时开展听课、评课、公开课活动,在实践中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
(五)建立合理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考核评价标准
职业教育为适应时展从各方面对教师提出了不同要求并出台相应标准,如新进教师标准、教学名师标准、骨干教师标准、“双师”素质教师标准等。目前对于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考核或评价标准尚未成熟,各职业院校可以根据学院自身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情况从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出发研究、建立校级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考核评价标准并积极推行,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考核评价结果作为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依据,在这方面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隆平教授已经做了大量研究并已出台校极试行标准,该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很快,在全省、全国信息化教学大赛中屡次获得好成绩。
篇10
关键词:教学能力;培养阶段;培训课程
一、以澳、美、德为例进行介绍
1.培养阶段。澳大利亚对职业教育教师的培养可以分为入职前和入职后,即入职前的试用期培训、入职后的新教师培训、在职培训和企业培训等形式[1-2]。试用期教师培训开展的是上岗培训。入职后的新教师培训,有详尽的新教师培训计划。在职培训主要开展形式有教学研讨会、教学论坛、基于工作的学习、远程教育与培训、培训公司开展的培训课程等。企业培训主要是学习企业最新的技术实践知识、最新的生产工艺流程、学习和感受企业的生产环境和企业的文化[2]。美国职业教育教师培养是职前教育、新任教师培养和在职培训一体化的多阶段过程。职前阶段主要目标是取得职业教育教师资格证,有传统的四年制学士学位模式和非传统的可选择性教师资格证模式[3],还可以通过职业教育教师培养项目(Praxis系列考试)取得职业教师资格证书。新任教师培养阶段,主要通过新职业教师入职项目开展。在职培训阶段,主要通过企业实习获得专业工作经验。德国职业教育教师必须经过三个阶段的培养培训:第一阶段,在大学接受职业技术师范基础教育,主要内容为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论和普通教育教学论;第二阶段,进入教育学院,采取教学、实习、研讨相结合的方法,继续接受教师素质培养和职业实践训练,主要学习内容为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和专业教学法;第三阶段,在职进修,根据需要到相应的机构或企业接受继续教育阶段的培训,提高职业教师专业教学能力[4]。2.培训课程。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在教师能力培训课程上针对各个资格证书等级有不同的课程体系,而且澳方的各级职业技术资格证书课程,至少每2年要审查一次,内容包括资格证书名称、考核职业能力、证书所设课程、课程内容、关键职业能力等调整。澳大利亚资格证书课程安排缜密严谨,以证书四为例,至少修完10门课程,7门核心课程,3门选修(从14门中选),培训时间一般为脱产三个月,其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有:筹划考核活动和过程;考核关键能力;参加考核有效性认证;计划、组织和开展小组学习;计划、组织和帮助工作场所学习;计划和开发学习项目;用培训包和认证课程满足客户需求。美国职教教师必须学习包括职业技术教育课程开发、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论、职业技术教育理论与实践、教学方法、学生评价、综合课程的策略与技术、教学计划、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等至少12学分的必修课程,以及16学分的与专业方向相结合的选修课程和职业教育实习(包括教学实习);入职阶段的培养内容则为资格认定课程开发能力等内容[5]。德国职业教师在第一阶段,必须在综合性大学完成10个学期的学习,包括前6个学期的学士学位学习和后4个学期的硕士学位学习,学习内容包括专业类课程、教育类课程和实习类课程。在第二阶段,需要进入相关的培训学院进行为期18个月的教师职业资格培训。学院对教师学员采取“双元制”的培养方式,学院每周有2天在培训学院接受理论学习,另外3天去职业院校进行教学实习。这一阶段的学习的内容可分为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理论部分包括学习教育学、心理学、专业教学论等知识。实践部分由三个学期组成:(1)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完成每周6—8课时教学任务;(2)独立完成每周12—16课时的教学任务;(3)参加全国统一的教师资格证考试,考试形式有笔试、口试和实践教学三种.
二、我国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简介
1.培养阶段。我国对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可以分为职前培训和在职培训两个阶段。目前我国没有形成独立系统的高职教师资格体系,职前培训主要目标是获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书,对于申请人教学能力的评价主要通过试讲或说课来进行。在职培训主要采用的是高职院校自主开展或结合国家和地方教育部门开展学历提升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培训方式,主要有校内培训、进修更高学历、培养“双师型”教师、教师下企业、各类技能竞赛、外校参观学习、出国进修等。2.培训课程。我国高职教师培养没有系统连贯的职前职后培训课程体系,职前培训主要是《普通话》、《高等教育学》、《大学心理学》、《高等教育法规》、《大学教师伦理学》等获得教师资格证的必修课程,这一培训内容已开展了将近20年,基本保持不变。
三、中外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之比较与启示
本文比较分析了澳大利亚、美国、德国和我国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共同性和差异性,从中借鉴三国职业教育在教师培养上的先进理念和科学经验,探讨对我国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启示。1.中外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比较分析。(1)共同性分析。在培养阶段上,中外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均可分为职前职后两个阶段,都有新教师的入职培训、常规在职培训和企业培训三种形式。在培训课程上,中外高职教育在职前培训阶段都有类似的培训课程和明确的培训目标,在常规在职培训阶段也有相似内涵的培训要求。(2)差异性比较。①职前培训的侧重点不同:澳、美、德三国关注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我国则注重对教育理论和教育心理学理论的学习。②在职培训的要求不同:澳、美、德高职教师的在职培养项目有着明确的必修或选修课程以及相应的考核要求和培训时间要求。我国高职院校除了对新教师有明确的培训时间要求和培训项目外,常规的在职培训则由各高职学校自行安排,所参加的可能只是一部分教师,参与企业培训的教师则更少。③培训课程的内容不同:澳、美、德三国已形成了较为详尽的职业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培训体系以及相应的课程体系,有着严格的时效性审核机制。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师培训课程基本上都是各院校自行制定的培训项目,培训内容零散不成体系,更加没有课程审核机制。2.对我国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启示。(1)探索中国职业教育道路,建立高职教师资格认证体系。我国高职教育在现有的职称体系基础上,配套建立了新的高职教师资格认证体系。针对专家型教师、普通专职教师和新入职教师建立不同等级资格,并为每个等级设计对应的考核标准。此认证体系呈现阶梯式递进结构,对于每级别的资格证书标准进行细化,重点体现高职教师教学能力的内涵发展。(2)基于高技能人才培养需求建立高职教师教学能力模型。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一定要细致分析影响原因,深入解剖教学能力的构成,所以高职教育必须立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了解对技能人才的具体需求,明确高职教师的能力模块,构建人才培养的教师教学能力模型,将涉及的能力覆盖整个教学流程,可将其分为课程设计能力、教学方法实施能力、评价能力这三个维度,每个维度还应充分考虑教学影响因素,三个维度互相影响成持续发展的统一整体。(3)开发针对性较强的分层培训课程。基于构建的高职教师教学能力模型开发相应的培训课程体系,针对我国国情,结合我国高职教育的实际,对于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教师进行针对性的培养,采用多样化、多模块的培养方式,建立健全各方发展需求的培养体系。(4)加强课程审核机制。可以参照澳大利亚的课程考核标准,组成来自各行业精英、教育专家、优秀教师等为代表的审核小组,对课程内容和培训效果进行审核,审核应充分结合现实国情、经济发展现状、教育理论更新和行业发展情况。
参考文献:
[1]李永兰.高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探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7).
[2]黄日强,邓志军.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3,(1).
[3]陈祝林,徐朔.王建初职教师资培养的国际比较[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42.
[4]王姬.德国职业学校师资培养培训模式与特点[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3).
[5]何应林.典型国家职教教师课程开发能力培养的经验与借鉴[J].职教论坛,2013,(1).
- 上一篇:风俗的重要性
- 下一篇:运动生物力学研究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