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思维能力的好处范文
时间:2023-11-14 17:54: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逻辑思维能力的好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小学数学 逻辑思维能力 重要性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c)-0092-01
逻辑思维是人们在认识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概念、推理、判断等思维形式所进行的思考活动,它是一种有条理、有步骤、有依据、循序渐进、综合分析的思维方式。逻辑思维能力的高低,主要看学生所掌握的推理判断等思维方法的程度和运用是否灵活。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具有核心价值的关键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小学数学的课堂学习内容相对而言较为简单,然而同样离不开判断推理分析归纳等思维方式,这些都是逻辑思维的范畴。由于逻辑思维属于思维的高级形式,小学阶段的学生很少具备这样的思维能力,而小学阶段恰恰又是最适合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学习,有助于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为以后高年级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1 逻辑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现如今,辅导教育机构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很多孩子在课堂学习之余,纷纷走进这些辅导机构。然而如此劳心劳力,并非所有孩子的成绩都能够有质的提升,尤其是数学。相当一部分升入中学的孩子,学习数学感到困难和吃力。固然可以说孩子学习不认真,不努力,追根溯源,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中,逻辑思维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可见,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是非常重要的,从长远来看,关系到学生以后的学习和思考。
2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直以来,众多一线教师纷纷反映,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数学教学中是一个薄弱的环节,尤其是小学。此种情况反映在学生身上,主要体现为解决问题时,不知道该如何下手,找不到突破口,做题容易卡壳,也缺乏一定的灵活性。那么,在教学过程中,该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呢?
2.1 以兴趣入手,让学生爱学爱思考
孩童的好奇心最盛,因此,要恰到好处的利用他们的好奇心。老师在讲课之前,可以根据本节课的课堂内容设置一个小悬念或者以一个带有开放式问题的小故事开始,这样就容易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得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去积极思考,集中精力听老师讲课。
老师首先要具备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意识。在日常教学中,切不可一味灌输,机械化的去讲课,这样对发展学生的思维没有任何好处,甚至适得其反。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尚小,所以教学环境的创设很关键,要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教学环境下通过积极主动的思考去养成这种能力。比如,老师在讲到数的整除问题时,老师可以以游戏胜负的方式告诉学生:“同学们,我们做一个游戏,只要你们能随意说出一个数,我就马上能说出这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看看我们谁是最后的胜利者。”这样学生就开始争先恐后的发言,老师当然说的又快又准确,学生的好奇心和不服输的劲头一下子就来了。屡次实验之后,肯定会追问老师为什么,这时候老师就趁热打铁,给学生讲解这个知识点。这样做,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一改沉闷沉默的封闭状态,调动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敢想、敢说、爱想、爱说,在快乐中学到知识,在思考中学会方法,寓教于乐,教学相长。
2.2 以方法助学,让学生学习更有效率
在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有很多方法可以借鉴。
2.2.1 重阅读
很多老师都会发现学生在做应用题时,经常出现的问题就是不读题。也许很多老师和学生觉得只有语文才需要阅读,其实应用题就是一个微型阅读。尤其是现在很多应用题的设置越来越生活化,有一些信息隐藏在字里行间,必须通过阅读才能准确识别关键信息。在阅读中,要弄准概念,区分已知和所求,分析有效信息,总结同类型题目的解答方法,在这个过程中,都会体现出阅读在培养逻辑思维中的重要性。
2.2.2 空间感
小学阶段涉及到的几何学习比较简单,但是如果学生缺乏对空间的认知想象建构能力的话,做题会有一定的困难。如在教学中涉及到行程问题、面积问题等,如果借助于线段图及图形图案,不光是解题会准确快速,更重要的在于这是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一个方面,学生会通过练习不断地加固脑子里的空间感,为今后高年级几何的深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2.3 生活化
小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一般比较差,需要借助一些直观材料以唤起学生的联想,这些材料最好来源于生活,学生熟悉且有亲切感。比如,学习多边形面积时,可以让学生通过折纸的方法,来体会出不同图形面积公式的演变过程。学习分数时,可以提倡学生回家使用苹果或者橡皮之类的小文具去练习。这些动手的过程同时也是动脑的过程,不仅帮助学生理解和消化新学的知识,更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养成。
在实际学习中,这些方法往往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综合使用。学校老师应根据不同的年级,按照教学计划,仔细思考,认真研究究竟哪些逻辑思维方法可以很好的应用到某个学习模块中,这样才能不断创新。
2.3 以重复固学,让学生做题更快更灵活
任何一种能力的培养都非一朝一夕练就。对孩子要多点耐心,反复讲解,逐渐让学生掌握逻辑思维能力。小学生学东西的速度比较快,由于种种原因,也会出现善忘或者不能运用自如的情况。这个时候老师就要注意,当学生的逻辑思维初步形成之后,要通过练习让学生加以巩固,使这种思维方式根深蒂固,自然的发挥。这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主动的、灵活的运用数学思维方法,通过多角度的思考和举一反三来引导学生,使学生真正的学会用逻辑思维思考问题,掌握这种思维的能力。
3 结语
古语有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与我们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目标是一致的,能力的培养需要方法,学会了方法能力便逐渐培养。总之,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非持之以恒不能达。如此,对老师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老师们要不断的努力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与方法,积极地钻研新问题,主动和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心理,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有的放矢,为教学研究和革新尽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罗淑艳.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尝试[J].吉林省教学学院学报,2012(28):105.
篇2
【关键词】初中数学 学生 推理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2.094
通过社会实践的调查以及相关的研究工作人员的分析,发现初中学生如果能够培养比较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会对提升他们自身的学习能力、综合专业素质以及全面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帮助作用或者推动作用。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初中数学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能够符合逻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学生在学习初中数学的过程中,假如数学教师能够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学习,那么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能够获得很大程度的提高。
初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或者提升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与此同时又将逻辑思维能力实际地运用到了数学课程的学习中,并且逻辑思维能力不仅仅对学生现在的学习以及生活有一定的帮助作用,同时它还能够对以后的各种学科的学习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鉴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对学生的学习以及工作产生如此重要的作用或者影响,所以初中数学教师需要在进行数学知识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时刻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之一。然而要想培养或者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这就使得数学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需要进行更多的努力或者探索。
一、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与精髓。在数学教学中,加强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教会学生不断实验,大胆猜想。它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手段,是联系各项知识的纽带,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它比知识更具有普遍实用性,抽象概括性,知识容易遗忘,而学生掌握了数学思想方法就能更快捷地获取知识,更透彻地理解知识,并能终身受益,对学生终身学习有很大作用。初中数学涉及到的思想方法大致分为:具体技巧型――消元法、换元法、配方法、待定系数法;逻辑型――分析与综合、演绎归纳与猜想、反证法、直接法、间接法;宏观型――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与整合思想、特殊与一般、化归与转化、数学模型等。数学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意具体的解题技能方法的指导,更应注意数学知识发生过程中思想方法的渗透,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优良数学品质。在知识增长的同时,不断提高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教材中许多概念的形成,公式、定理等的发现过程往往没有详细完整给出。教学中应重视知识的形成、发生和发现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引课策略,重新组织教学内容,介绍知识的背景,展示知识的发生过程,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教给学生发现、创造的方法,启发引导他们去思考、创造,让他们在创造中学习,在发现中获取。
二、激发学生思维
培养数学推理以演绎推理为基础,而数学结论的得出及其证明过程是靠合情推理才得以发现的。那么什么是合情推理呢?它是由一个或几个已知判断推出另一个未知判断的思维形式,合情推理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某种情境和过程中推出过能性结论的推理。合情推理就是一种合乎情理的推理,主要包括观察、比较、不完全归纳、类比、猜想、估算、联想、自觉、顿悟,灵感等思维形式。合理推理所得的结果是具有偶然性,但也不是完全凭空想象,它是根据一定的知识和方法,做出的探索性的判断。因而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要精心设计实验,来激发学生的思维。
当今教育改革正在全面推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大家公认的新教改的宗旨,合情推理是培养创新能力的一种手段和过程。人们认为数学是一门纯粹的演绎科学,这难免太偏见了,忽视了合情推理,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相辅互相成的,在证明一个定理之前,先得猜想。高斯曾提到过,他的许多定理都是靠实验、归纳法发现的,证明只是补充的手段。在数学教学中,正确地恰到好处地应用数学实验,也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著名的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曾指出:“数学有两个侧面,一方面是欧几里得式的严谨科学,从这方面看,数学像是一门系统的演绎科学;但是另一方面,在创造过程中的数学更像是一门实验性的归纳科学”,从这一点上讲,数学实验对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三、从数学知识的角度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比较的能力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的创造条件,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景来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还要鼓励学生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主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例如在抛物线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平时在跳绳中来感知开口方向及最高点和最低点;在路程、速度、时间的教学中,除用多媒体课件外,还可让学生从家到学校之间的这段路程来感知时间与速度的变化关系。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比较感受数学与生活中的联系,让数学知识生活化。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激情。
四、激发学生猜想
篇3
关键词:数学学习;两极分化;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0-230-01
在一线教课的老师都知道,如今的初中阶段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两极分化问题越来越呈现出比小学阶段更为严重的趋势,特别在初中二年级阶段表现得尤为突出明显,因此导致“学困生”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这种状况将直接影响着数学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对学生未来的学习提高以及九年义务教育政策的贯彻落实会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那么,造成初中生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现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认识,愿与大家共勉。
一、初中生数学学习出现两极分化的原因
1、学生内在的心理因素――缺乏学习兴趣和学习意志薄弱
实践证明,初中生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克服学习所遇困难的毅力。我通过对自己所教四个班级的抽样调查发现,被调查的140名学生当中,对学习数学有兴趣的占53%,其中直接有兴趣的28人,占16%;间接有兴趣的43人,占32%;以前对数学不感兴趣,因为老师等的原因而产生兴趣的9人,占7%。对数学不感兴趣或者兴趣不浓厚的占47%,其中不感兴趣的10人,占8%;原来有兴趣后来兴趣减退的57人,占43%。我调差中还发现,学习数学兴趣比较薄弱的学生,其数学学习成绩也比较差。
2、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不能适应学习的要求
大家都有这种体验,初二阶段是数学学习分化最明显的时期。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个阶段的数学课程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有了明显的提高。而这个时期的学生的思维方式恰好处在由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关键期。正是由于学生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抽象逻辑思维方式,而且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也比较大,有的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快一些,而有的则发展得慢一些,从而表现出对数学学习接受能力的差异。究其原因,除了学生的年龄特征因素外,更主要的是教师没有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教学的要求做到很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没能指导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影响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影响学生学习能力和适应性的提高。
3、知识和技能不系统,没有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未能为将来的学习提供必要的认知基础
与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相比,初中阶段数学教材结构的逻辑性和系统性相对较强。首先表现在教材当中知识与知识的衔接上。初中阶段的数学,往往前面所学的知识恰好就是后面所学知识的基础;其次还表现在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技能和技巧上。学生新的技能和技巧的形成都必须借助于已有的那些技能和技巧。因此,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也就是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和形成技能,就会造成持续学习过程中出现薄弱环节,导致有些学生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出现学习成绩的分化。
二、解决数学学习出现分化问题的对策
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能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就会形成较强的求知欲望,就能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的学习。培养学生学习数学浓厚兴趣的途径非常多,例如①教师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或者一个适度的学习竞赛环境;②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愉悦;⑶充分发挥趣味数学的强大吸引力;④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艺术水平和教师的人格魅力等等。
其次,要教会学生掌握和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有些学生,虽然在数学学科的学习上也费了好大工夫,但学习成绩一直停滞不前,总不理想,这是由于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对头,导致不适应数学学习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我们广大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一方面,我们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学习理念,从而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另一方面,教师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辅导,从而有力地促进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提高学习成绩。
第三,要加强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训练和培养。
针对学困生中普遍存在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较差、不能适应数学学习这一问题,我们应该从初一代数的教学开始,就要切实注重加强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训练和培养。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始终把教学的过程设计成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探求新知识的学习过程。如果我们能够做到这一点,我们的学生就不仅能够做到学会知识,还能学到数学的基本理念、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从而有力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学生下一步的学习奠定良好而坚定的基础。
第四,要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篇4
1.1教材内容枯燥,理论性强
很多中职学校的幼教专业都会开设“幼儿教育心理学”这门课,但是很多学生反映书本上的内容过于枯燥,他们很难真正理解。毕竟学生要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去把握幼儿的心理,并与教育联系起来。如果教师只顾一味地向学生去灌输这些理念、这些思想,学生根本理解不了,何谈将这些利用应用到以后的教学中去。况且书本理论性过强,比如在《学习与幼儿心理》一书中,对“条件刺激”等一系列的词语解释不详细,定义表达含糊不清,教育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反而会使得很多概念更加难懂。
1.2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不高
幼儿教育心理学大多考验的是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但是一般大多中职学校的学生多对舞蹈、美术等艺术方面感兴趣,缺乏理性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书本的内容缺乏充分的认识。因此对于幼儿心理教育这门课的学习丝毫不感兴趣,没有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这对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是个很不利的因素。
1.3教师教学模式单一
现在中职学校幼教专业的教师自身缺乏实际幼儿教育的经验,空有满腹的理论基础,因而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是一味地给学生传授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很少考虑到学生实际的专业学习能力。外加幼儿教育心理学这门课本身就难懂枯燥,学生不会应用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不懂如何应用到实际的教学中去。教师教学模式单一、教学经验不足都是目前这门课程所存在的问题,导致学生的吸收效果差。
2.提高幼儿心理教育教学质量的方法
2.1丰富课堂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应多注重课堂上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让原本枯燥的幼儿心理教育学这门课增加趣味性。作为老师,我们可以引入一些新的元素,让学生充分了解这些幼儿的思想,比如通过播放ppt,播放小视频等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寻找到能够让学生自己去思考的点。多给学生做一些有关心理学的小测试,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
2.2积极参加幼儿教育实践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这不仅是对于学生的要求,更是对于教师的要求。老师和学生双方都应多与幼儿打交道,从而充分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一方面对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很有帮助,另一方面对于幼教专业学生的专业水平的提高和专业能力的培养都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关中职学校可以在暑假开展义务的幼儿支教活动,让每一位幼教专业的学生充分融入到这样的活动中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锻炼自己与孩子交往和相处的能力,无形中对他们自身的专业水平都有很大的提升,多与孩子交流,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得恰到好处。
2.3转变思维模式,实现全面发展
通过前面的论述可以了解到,幼儿教学心理学这门课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要打破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思维方式,不能只顾生搬硬套,而是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去全方位、多层次地考虑问题,锻炼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幼教专业的学生,我们要热爱自己的专业,了解幼教这一专业的就业前景,做好自身的职业发展规划,要充分认识到自己如今对课程的掌握水平在自己今后的就业中都会体现出来,相信在自身全面发展的同时必定能对这门课有着更深层次的了解。
3.结语
篇5
1、数字魔方。是一种益智游戏。类似中国的九宫格游戏。不仅具有很强的趣味性,而且对大脑非常有好处。是一种对智慧和毅力的考验,有利于提高逻辑能力。
2、逆转裁判。在游戏中玩家扮演辩护律师,在假象规则的序审法庭上与检察官进行辩论,通过威慑和质疑嫌疑人和相关证人为委托人获得无罪判决为最终的胜利目的。也有利于提高思维逻辑能力。
3、机械迷城。是一款益智类冒险游戏。游戏中每个人都是机器人,包括游戏中的主角。游戏将采用传统点击式互动界面,采用2D背景和人物,没有文字对白,游戏画面全部由手工绘制,曾获视觉艺术奖,当然对于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也有很大帮助。
(来源:文章屋网 )
篇6
一、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走好立体几何学习的第一步——作图
学生从平面几何的相关概念过渡到立体几何的空间立体观念是一个质的飞跃.对高中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首先从作图上,要以平面线条的视觉感受构造立体图形是一个认识体系的构建过程.初中平面几何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习惯了一整套的解题、作图的思路,常常有先入为主的思维定式,对立体图形往往会不加分析地从平面几何的角度来进行理解.而且,平面的延伸、图形的对称性、图形的旋转、异面直线及其所成角的相关问题都是立体几何的难点.如果这些概念不能及时在学生认识中形成,很难说学生能够对立体几何的相关概念有感觉.因此,学习立体几何的第一步就是要尽快打破学生平面图形的定式思维,让学生逐步在作图中提高形象思维能力.通过对空间图形的作图想象出物体在空间中的真实形状,反过来作图又会将图形的三维立体线条更加形象直观地、有技巧地反映在平面图形之中.相信通过多媒体教学的良好辅助,学生一定可以过好立体几何学习的第一关,走好第一步.
二、适当使用多媒体,突出立体几何知识的重点和难点
立体几何的教学过程中,关键是要学生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多媒体的优势就在于能够将教学中所涉及的立体图形、知识概念、图形形成过程形象地再现在课堂上,而不必使用繁琐的教具,也不必让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为构造复杂的立体图形而过多地浪费时间,而且还能将学生难以观察的图形清晰形象地展现在学生感觉能力所及的范围之内.例如,对三垂线定理的理解.如果使用多媒体教学演示三垂线定理的证明过程,学生可以在多媒体形象生动的演示步骤中体会三垂线的构造和形成过程(如图1).这样,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进而突破三垂线这一立体几何的重点与难点.
图1三垂线定理的图形表示
三、使用多媒体进行阶段总结,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篇7
关键词:初中物理 研究性学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6.137
1 前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和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教学的侧重点逐渐由理论知识转变为全面的素质教育,由原来传统的教育转变成适合时展的新型教育模式,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与进程提供良好的基础。物理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仅仅通过讲述理论不能使得学生完全接受,因此要通过开设各种研究性活动进行巩固和练习,当代教学不断地注重学生的动手和创新思维能力,应该将学生的整体素质作为考核的主要项目。
2 初中物理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2.1 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吸收和掌握物理知识
物理教学如果仅仅局限于课堂理论教学,很难使学生吸收和消化知识,这就要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行研究性学习,通过教师的引导,逐渐培养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进行自主性研究学习,有利于真正掌握物理知识和技能,并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初中生在刚刚接触物理之际,会有很大的抵触心理,毕竟不是自己的母语,再加上初学生的分辨能力和理解能力还不够完善,难免会处处碰壁。所以,针对初中生学习物理的压力及其他种种因素,应提倡合作创新,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学习和巩固物理知识和能力。
2.2 通过物理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物理学科本身就是一门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科,不仅包括力学还有电力学,同时也有各种发明制作的原理,可谓是包罗万象。学生要想学好物理这一学科,就必须具有良好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研究性学习可以使得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学会物理知识理论的基础上,并通过实验活动进行知识巩固,在不断进行的实验活动中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和前提。
3 初中物理教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
3.1 结合实际生活,将抽象的物理知识理论生活化
研究性学习是通过对物理知识的深入探究,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物理知识,学生在探究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不断地完善自身的知识。比如老师讲到某个概念时,就要通过联系实际生活,使得学生更直观透彻地了解概念。以密度这一概念为例,仅仅讲述密度的字面含义是远远不够的,要通过讲述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北京的人口密度要远远大于呼和浩特等等,用过实际的例子来深化物理概念。
3.2 学生应该培养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查阅各种有关资料和期刊
作为祖国未来的花朵,初中生不能总是被动地学习,应该培养主动好学的精神,以拼搏进取的精神战胜别人。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外界的判断能力不强,这就需要学生不断地学习文化知识来武装自己,更好地面对世界上发生的种种事情。研究性学习并不是凭空地去钻研,没有一定的基础是不能够完成研究性学习的,因此查阅相关资料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相关知识的理解,研究性学习就是一纸空文。
3.3 开设各种科技和物理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初中生对于物理知识往往觉得很抽象,难以透彻地理解和吸收,因此学校在不影响其他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开设科技制作和手工课程来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学校为学生提供一些废弃的实验材料,鼓励学生大胆发散思维,制作出不同的科技制作成品,比如量筒,望远镜,天平等等。通过科技制作和手工活动,不仅可以发散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也会使学生对物理学科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对学生的物理学习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除此之外,学习物理难免会做一些实验,可以通过分组的方式,同桌一组或者三人一组再或者小团队一组进行讨论和突破,众人的力量是伟大的,不过人数过多反而不利,合理地进行小组分配,能更有效地是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各抒己见,由小组或团队来展示本组的成果和心得。
4 结束语
随着知识和科技的迅速发展,学校不仅要满足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还要为学生的身心发展提供充足的空间,这就要求对物理教学进行适当的改革创新,在物理教学的基本设施设立的前提下,聘任高素质、高能力的教师教学。在教师和学生的充分互动下,不仅提高了教师的业绩表现,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成绩,为学生的学习和工作打造良好的物质基础。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初中生升学甚至不如社会的良好保障,对学生以后的学业生涯以及工作都会有一定的好处。
参考文献:
[1]周忠武.初中物理探究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2]顾宝华.浅议初中物理课培养学生创新学习的有效途径[N].学知报,2011.
篇8
关键词 程序设计;学习方法;编程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28-0012-02
21世纪是信息时代,也是知识经济时代,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不懂计算机程序设计,就不能真正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进而无法充分有效地利用计算机这个工具解决学习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新生力量,绝不能落后于社会应用,而是应该高于社会的一般水平。大学生应该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学好程序设计是非常必要的。
1 学好程序设计的重要性
很多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没有重视程序设计课程的学习,主要还是没有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大家都知道办公软件是当今学习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应用软件,学生也能够认真对待,但是多数人仅限于基本操作和应用,没有研究其高级功能,所以很多人不知道办公软件也可以根据需要编程来实现更高层次的需要。另外,很多应用软件是非计算机专业的人员编写的,他们既掌握本专业知识,又懂得计算机应用,由他们来编写应用软件是非常有实际应用价值的。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更应该重视程序设计的学习和应用。
总的来说,学好程序设计还有多个优点:1)可以作为今后工作和学习的一个辅助工具;2)更加深入地理解计算机的工作过程;3)能够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和抽象的思维能力;4)能够培养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问题的能力。
2 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程序设计的困难因素
2.1 动手能力不强
程序设计是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基础必修课程,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严密逻辑思维能力,较深入地学习和理解计算机处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程序语言过程中不仅要学习计算机语法知识,还要学会运用这些知识去编程,学会利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的实际问题。其逻辑性和实践性都很强,要求学生有较好的数学基础和较强的动手能力。而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多数没有编程基础,同时计算机操作能力不强,所以学起来比较吃力。
2.2 缺乏主动性
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始学习程序设计时,感到新奇、好玩,听教师说明该课程的性质和用途后,都表示很有信心。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陆续出现的语法规则与程序代码,让很多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并产生畏惧心理,听课没有兴趣,缺乏主动性。
2.3 基础相对薄弱
学习程序设计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一定的数学、英语基础。有的学生基础差,在学习程序设计时显得力不从心,不能掌握应用计算机解题的基本思维方式。尤其是所学外语非英语的学生,甚至连英文字母都不认识,记忆程序语言指令很吃力,对计算机程序设计产生畏惧感。
3 学好程序设计的方法
3.1 努力提高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学好程序设计,必须对编程产生兴趣。只有喜欢上编程,才有兴趣去研究它。实在没有兴趣的学生也不要灰心,尽量做到下面几点。
1)做好预习、记笔记和复习工作。课前预习,将不懂的知识点做好标记;课堂上带着问题听课,尽量理解教师所讲的重点内容,并有针对性和侧重点地做好笔记;课后要认真复习消化所学内容,完成作业。
2)主动编程实践。程序设计是高强度的脑力劳动,仅靠听和看是学不好的,必须加强练习。只有自己动手编写一些程序,才能对所学知识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同时会产生成就感,从而对编程产生兴趣,学起来才比较容易。实践出真知,在编写大量程序之后,你会发现很多新的问题,这些问题会指引你重新审视和理解程序结构等知识点。当你一一解决了这些问题,就会感到运用自如。
3)编程实践养成几个好习惯。实践前应认真将程序写在纸上,包括窗体界面需要哪些控件以及事件代码等,便于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并节省上机调试时间;每次实践后要及时总结,把没有搞清楚的问题记录下来,请教老师或同学;多抽时间上机调试程序,遇到系统的提示信息,尽量独立思考加以解决,这一过程很重要。
3.2 以通过二级考试为目标
学习该课程后,可以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考试,拿到计算机资格证书,这样不但能够提高自身走向社会的市场竞争能力,同时也能极大限度地激发自己学习的积极性。
3.3 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有了编程的兴趣和目标,就有了动力,学习起来会事半功倍。同时还要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下面介绍一下具体的学习方法。
1)打好基础。首先学好编程要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这一点不难,有高中水平就差不多了。其次,学习程序设计要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需要长时间的锻炼,如果觉得自己在这方面有不足之处也没有关系,因为编写程序本身也是对逻辑思维的锻炼。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长时间的实践锻炼,需要反复的实践、观察、分析、比较以及总结,从而逐渐积累经验。在学习编程过程中,大家不必等所有知识都完全理解了才去实践,只要明白了大概,就可以动手去做。通过实践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2)重要概念要理解。程序设计书中介绍的最基本的常量、变量、表达式、函数、条件语句、循环语句等概念,需要反复推敲,深入理解。在此基础上学会应用,不能机械地记忆语法、结构,而要明白其实际含义,针对这些语法、结构应用的小程序,应做到举一反三。
3)注重实践和研究。编程思想必须在实际的编程实践中去体会。编程初始阶段要经常自己动手设计程序,具体设计时不要拘泥于固定的思维方式,遇到问题要多想几种解决方案。另外可以和其他同学多交流多研究,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不同、角度各异,通过交流可不断吸收别人的长处,有助于自己水平的提高。动手实践是创造性思维应用的体现,也是培养逻辑思维最有效的方法。
4)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编程入门相对容易,但入门后必须继续长时间地学习。在此期间要注意养成一些良好的编程习惯,编程风格的好坏很大程度会影响程序的质量。良好的编程风格可以使程序结构清晰合理,且使程序代码便于维护,如代码书写的缩进、变量命令的一致性、代码的注释等。
5)上网学习作为有益的补充。在网上可以学到很多不同的编程思想、方法、经验和技巧,有大量的工具和作品及相关的辅导材料供下载学习。很多网站提供的内容丰富而且实用,可以下载一些技巧性的文章、源代码等,课余时间慢慢研究,吸取经验,对于后续的学习是很有好处的。
6)学习应循序渐进。学习程序设计可采用“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方法,温故而知新,循序渐进地学习效果会更好。具有一定的程序设计基础知识后,就可以开始编程实践,从实践中发现问题,要及时加强计算机理论知识的再学习。再次研究之后,很多以前遇到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因此在学习编程的过程中不能急于求成,要不断地针对应用中的困惑和问题进行深入学习,每一步都要稳扎稳打。这样经过反复地学习和实践,编程水平就会有很大的提高。
篇9
关键词:小学;数学;训练
数学课上,随着年级的增高,学生回答问题的意识逐渐减弱,有的孩子明明想说话,却很少开口,即使碰到困难更是不张口,还有的孩子习惯于用摇头、点头来表达意思,很少直接开口回答问题。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增强学生的参与、交流、合作意识;加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发言环境,不让学生有心理压力,激发他们想说、敢说、有话可说,有机会可说,让学生学得有趣、有益、有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只在低年级,而且在中高年级教学中,要发明条件让学生说,加强对学生说的训练。
现在多数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题、几何图形的解题能力,这是对的,无可非议。但是用什么手段来实现教学要求呢?不少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教师讲得过多,越到高年级,学生说话的机会越少,到了毕业班,只能是教师“满堂灌”了。课堂里,教师讲,学生听,把课堂教学的“双边活 动”变成了“单相活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难调动起来。同时,学生的作业负担繁重,在课堂里做练习,放学后有时还得参与“基础班”、“补课班”或“智力班”等,无非也是完成各种练习。毕业班可能还要加码,参与课外的“提高班”,回家还要完成大量作业,“六。一”前夕我在区少年宫参与“五年级毕业咨询”,一位五年级学生离开家长,走到我的桌前诉苦:“老师,我们的作业负担太重了,每天作业都要做到很晚,有一次数学老师安排了一百零三道数学题,其中五十道是应用题!”这位教师“望生成龙”也够狠的!象这种不向“四十分钟”要质量,却“堤内损失,堤外补”,练习题不加选择,进行“题海战术”,学生对数学课只能 望而生畏!
这种现象一定要改变,从学校内部来说,一定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1993课程教材改革正在推行,我认为数学课的教学方法也要改革,除了采用电化教学、直观教学和实验动手等手段外,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说的训练,通过说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气氛,培养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有计划地对学生加强说话训练好处很多,主要归纳为以下四点: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目的和要求”中明确规定,要逐 步培养学生的“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感性资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从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这个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有利于和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缺陷,对全班学生也有指导意义。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组织学生讲。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只满足于学生说出是与非,或是多少,至于说话是否完整,说话的顺序如何,教师不太注意。这样无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师要鼓励、指导学生发表见解,并有顺序地讲述自身的思维过程,并让尽量多的学生能有讲的机会,教师不只要了解学生说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说的质量,这样坚持下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和公式的学习。在小学阶段,由于年龄特点,学生学习数学概念、性质、法则是个难点。在平时检验、考试中错误率较高。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实物、教具、电教演示或实际事例,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所学的概念、性质、法则含义的基础上,要让学生多读多讲,理解其意。我们要防止死记硬背,但并不是说不记不背,对有些概念、公式,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要求背出,朗朗上口,加深理解,学以至用。又通过设计的各种练习,学生便会切实掌握这局部基础知识。
3.有利于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当然语文学科对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不能说因为数学教学大纲中没有这个要求,而没有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责任。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我们各科教师都应从培养“三面向”人才的高度认识问题,有责任“教书育人”,培养学生社会所需的各种能力,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假如说语文学科,要求学生口头表达的内容更形象、生动的话,那么数学学科要求学生说话更准确、精练。数学语言是一种特殊语言,需要准确无误,并且逻辑性强,有时需当机立断的敏捷性,所以数学教师根据教材有计划地并严格训练学生说话,有利于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
篇10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说” 教学效果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在低年级,而且在中高年级教学中,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说,加强对学生说的训练。
现在,多数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题、几何图形的解题能力,这是对的,无可非议。但是用什么手段来实现教学要求呢?不少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教师讲得过多,越到高年级,学生说话的机会越少,到了毕业班,只能是教师“满堂灌”了。课堂里,教师讲,学生听,把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变成了“单相活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难调动起来。同时,学生的作业负担沉重,在课堂里做练习,放学后有时还得参加“基础班”、“补课班”或“智力班”等,无非也是完成各种练习。毕业班可能还要加码,参加课外的“提高班”,回家还要完成大量作业,“六•一”前夕我在区少年宫参加“五年级毕业咨询”,一位五年级学生离开家长,走到我的桌前诉苦:“老师,我们的作业负担太重了,每天作业都要做到很晚,有一次数学老师布置了一百零三道数学题,其中五十道是应用题!”这位教师“望生成龙”也够狠的!象这种不向“四十分钟”要质量,却“堤内损失,堤外补”,练习题不加选择,进行“题海战术”,学生对数学课只能望而生畏!
这种现象一定要改变,从学校内部来说,一定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1993课程教材改革正在推行,我认为数学课的教学方法也要改革,除了采用电化教学、直观教学及实验动手等手段外,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说的训练,通过说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气氛,培养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有计划地对学生加强说话训练好处很多,主要归纳为以下四点: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目的和要求”中明确规定,要逐步培养学生的“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从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这个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有利于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缺陷,对全班学生也有指导意义。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组织学生讲。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只满足于学生说出是与非,或是多少,至于说话是否完整,说话的顺序如何,教师不太注意。这样无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师要鼓励、指导学生发表见解,并有顺序地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并让尽量多的学生能有讲的机会,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说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说的质量,这样坚持下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及公式的学习。在小学阶段,由于年龄特点,学生学习数学概念、性质、法则是个难点。在平时测验、考试中错误率较高。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实物、教具、电教演示或实际事例,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所学的概念、性质、法则含义的基础上,要让学生多读多讲,理解其意。我们要防止死记硬背,但并不是说不记不背,对有些概念、公式,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要求背出,朗朗上口,加深理解,学以致用。又通过设计的各种练习,学生便会切实掌握这部分基础知识。
3.有利于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当然语文学科对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不能说因为数学教学大纲中没有这个要求,而没有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责任。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我们各科教师都应从培养“三面向”人才的高度认识问题,有责任“教书育人”,培养学生社会所需的各种能力,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如果说语文学科,要求学生口头表达的内容更形象、生动的话,那么数学学科要求学生说话更准确、精练。数学语言是一种特殊语言,需要准确无误,并且逻辑性强,有时需当机立断的敏捷性,所以数学教师根据教材有计划地并严格训练学生说话,有利于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
4.有利于优化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上好数学课应该尽量地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能把学生埋在越来越多的练习纸中。例如,10以内、20以内及后面的100以内(整数)加减法口算,现在已经名不副实,多数用笔算代替,学生动手不动口。其实,过去不少教师创造了很多口算的好方法,尤其在低年级教学中,寓教学于游戏、娱乐之中,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其它教材也可以这样做。我们不能把数学课变成枯燥无味、让学生学而生厌的课。在数学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既动手又动口,并辅以其它教学手段,这样有利于优化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必然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我在这里提出,要加强对学生说的训练,并不排斥笔算,需要的是要精选练习,不搞“题海战术”。教学中,要把学生的说及其它教学方法与笔算合理安排,达到最佳效果。那么,如何加强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说的训练呢?我认为至少要做好三方面工作:
1.要达成共识。已成为习惯了的东西,再去改变它是相当困难的。过去在数学课上只要让学生回答“怎么列式”、“是多少”的结果就可以了,现在不仅要让学生说出结果,还要让学生有顺序地说、说完整,并且要让大家一起说,说好,这是不容易的。学校领导,教学工作的组织者,一定要多宣传,一起研究,与教师达成共识,才能动员大家去做好这件工作。实施中,可以先选择一个班或一个年级试点,取得经验再逐步推开。
2.加强备课。不同教材,学生说的内容就不同,说什么?怎么说?在备课的时候,把这方面的内容也要备好,教师就能在课上训练学生说,而且说好,这项工作就落实了。
- 上一篇:生物医学工程培养方案
- 下一篇:关于预防医学的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