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校园环境设计范文
时间:2023-11-14 17:54: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幼儿园校园环境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引导探究;科技墙;科技环境;有效性
自“九五”以来,我园参与了国家教育部和河南省教育厅“幼儿科技教育”的实验研究,十多年来,我们一直探索“科技活动的生活化 游戏化” 研究。为了活动的深入开展,我们也在积极探求科技环境创设的有效性,《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要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们遵循《纲要》中关于“环境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积极的相互作用”的精神,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凸显环境创设、利用多方资源进行,着力创设“保护童心、引导探究、开启智慧”的科技教育环境,不断提高科技环境创设的有效性,打造科技特色园所。
一、环境创设要结合幼儿年龄特点
纲要中说,教育活动目标的确定要以对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原有经验的了解为基础,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我园依据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的教育理论,选择幼儿在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感兴趣的科学教育内容,将它们蕴含在科学区、科技走廊、自然角等环境中,以满足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小班科学区角以孩子爱玩的材料准备,中班科学区有许多孩子自己收集的有弹性的物品、以及各种小工具。大班则在科技区角则以动手操作的材料为主,让幼儿在与操作材料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进行探究。
二、要让环境动起来
我们创设幼儿园的科技环境时,充分利用室内外的地面、墙面和空间,尽可能多为幼儿提供接受各种知识或信息刺激的机会和条件,以促进幼儿的无意识学习的能力,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不知不觉地接受熏陶,学习科学知识。
(1)让地面会说话。在室内外的地面画上各种图形、谜宫,涂鸭墙 。让幼儿在地面上欣赏中国地图,通过各种游戏形式,认识祖国辽阔的疆土的区域划分和分布,增减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感。又如“跳格子”帮助幼儿做辨色训练和巩固数字的认识。
(2)让吊饰多姿多彩。空间布置是通过在空中吊挂各种具教育性和装饰性的物品来实现,而且更换方便。如以节日、以班级科技课程内容、以科技图画知识为主题的吊饰等。
(3)让走廊充满科技色彩。墙面布置的作用除美化幼儿园外,我们还积极创设以操作材料为载体的科技走廊,让科技走廊“动”起来。作为科学区的扩展与延伸,我们巧用走廊墙立面,创造性地设计多层次的三维操作空间,供幼儿自主操作和探究。如一楼走廊有小班幼儿喜爱的一列触摸火车,每节车厢就是一组不同的触摸材料,如木块触摸、地毯触摸、布料触摸、石子类触摸、温觉触摸、刷子触摸、塑料、金属触摸等。儿童发展,触觉先行,我们通过触觉刺激做基础,培养幼儿园良好的科技探索能力。二楼走廊以视觉画廊为主,一幅幅精美的视觉画,引导幼儿走进神秘的色彩变化世界,幼儿从不同的角度远近、上下、左右或专注于某一点对画面进行观察,发现画面的神奇变化。“找不同”“ 走迷宫”“ 会变的大转盘”,又让幼儿发现更多的奥妙所在。三楼走廊我们结合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注重孩子的动手操作与探究,“火箭飞上天”“小猴摘桃”“好看的电影”“会翻跟头的小胶囊”“穿越弯管”“美妙的声音” “沙漏计时器”“神奇的沙摆” “生活中的镜子”“有趣的秤”“好玩的降落伞”操作材料,这些操作材料都是多功能的,可以有多种玩法,可以进行系列探究。
(4)让楼梯墙壁记忆活动瞬间。幼儿园科技活动多,我们把幼儿的活动瞬间拍下来,布置在楼梯的墙壁上,并加上文字说明,这里也成了幼儿分享、学习的天地。有的楼梯间我们布置孩子科技小制作,当孩子们看到自己的活动照片和作品摆放在哪里,真是自豪极了。
(5)创设户外探究区。我园在室外也注重与幼儿的科学教育相融合,开设沙水区、天气记录区、关爱动物区、积肥区、种植区等,充分发掘可操作性的布置,并根据教育需要灵活更换用途或内容。
三、注重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的创设
篇2
首先,幼儿园环境并不满足幼儿的需要。一部分幼儿园并不是一开始就按照幼儿建筑的标准跟需求来设计的,而是一些工厂、住宅直接转化为幼儿园而不经过改造。其次,幼儿园并没有发挥建筑本身的教育功能。这是幼儿园环境设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对幼儿主体漠视,仅仅依赖课堂上幼儿教师讲授这般传统教育模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日益增长的幼儿环境需求跟落后的幼儿园环境现状的矛盾,已经迫在眉睫了。而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可以解决此问题,即幼儿建筑情境教育模式。就是把对幼儿群体的关注放到幼儿建筑环境空间的建设中去;并利用系统的、精致的环境空间来培养幼儿群体的创造性能力和社会属性。
2色彩设计的重要性
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曾说过:“儿童认识客观世界是从感知觉开始的。”没错的,幼儿认识客观世界首先就是从感知觉开始的。通过对缤纷的客观世界有了一个认识,即知识的获取跟积累,为以后进行更高级的心理以及思考活动打下基础。(例子)在所有的感知觉活动中,视觉的作用远超其他感知觉活动,而色彩作为视觉最重要的一个因要素,对幼儿的教育和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慕尼黑一心理学家花费了3年时间研究环境颜色对儿童学习、智力的影响。他挑选了一些天花板较低的房间,把共墙壁分别漆成不同的颜色,然后让孩子们在不同颜色的环境中玩耍、游戏和学习。结果发现,在那些所谓颜色“好看”的房间里(如淡蓝色、黄色、黄绿色和橙色),孩子们的智商比平时高出12点之多;而在所谓“难看”的房间里(如白色、黑色、褐色的房间),孩子们智商比平时低。研究者们还发现在那些颜色“好看”的房间里,孩子们玩耍、做游戏时,会变得机敏和富有创造性;而在那些颜色“难看”的房间里,则变得迟钝。研究表明,那些“好看”的颜色会使人的身体感到舒适,使人的的情绪均衡,行动变得灵活的协调。上述的的心理学理论证明,色彩环境对孩子的情绪、智力、情商都有着重要影响。影响主要分成两类:首先是促使兴奋、活跃的暖色调,如橘色能产生活力,诱发食欲;红色具有较大刺激性,它给人以灼烧感和奔放感。另一类则是冷色调,比如蓝色是一种很平稳、冷静的颜色。根据研究表明,3到4岁的儿童已经可以识别色彩的明度和色相了,5岁以后就可以识别全部色相和绝大部分色彩明度。所以,能否给儿童提供一个科学的幼儿色彩环境,将影响着儿童未来的发展状况,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下一代国民综合素质的基本水平。
3色彩设计理论概述
幼儿建筑环境的色彩设计涉及到诸多理论,如心理学、教育学、建筑物理学、生态学等。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幼儿颜色心理特点,从幼儿园室内环境对幼儿的感知觉、情绪情感、注意、记忆、思维、想象、意志等方面影响,探讨幼儿能力、兴趣、性格、需求等方面的发展。此外,幼儿园的色彩设计对幼儿的心理、生理、生活秩序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在幼儿园室内环境设计里,要通过色彩风格的协调,哭显出色彩明快清新、活泼多样的人性化设计理念,培养幼儿感知人的存在、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人与自然的和平共处等生物性能力。通过对幼儿园色彩设计理论概述可知,在幼儿园的室内环境设计的色彩搭配中,通过合理的色彩搭配要体现出尊重幼儿的自然天赋、引导幼儿的本性释放、激发幼儿的创造力等设计理念,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家庭关系、社会关系环境,给幼儿创造出活泼积极的世界、无拘无束的生活、充满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幼儿园。
4幼儿建筑色彩设计原则
4.1健康性原则
经有关专家研究表明,儿童相对较易被丰富的色彩吸引,所以,大部分幼儿园建筑都采用丰富鲜艳的色彩搭配。众所周知,色彩的影响并不完全都是正面的、积极的,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决定了其对色彩感知的敏感性与多变性,若处理不当会引起诸多负面作用。所以,在作业幼儿园环境色彩设计创设中,坚决反对单方面强调色彩的多样性,不利于儿童心理健康成长及其长远发展。
4.1.1合理使用纯色
经过调研,在国内有一部分幼儿园建筑设计片面追求高纯度色、高明度色彩对学龄前儿童的刺激作用,在环境创设中往往采用简单地大面积高明度,高纯度色彩的环境设计方式,而这种方式不利于儿童的长远发展。说到如何科学而又合理使用纯色,就不得不提到色彩的纯度。纯度指色彩的鲜、浊程度。纯度用来表现色彩的鲜艳和深浅。因色彩纯度差别而形成的对比称纯度对比。根据不同纯度关系的色彩对比效果,可以将纯度对比划分为强、中、弱三种纯度阶段,定为十二个级别标准。纯度弱对比在三级以内,纯度的差别小,视觉效果和形象的清晰度也弱,统一计划中对比,是五级以内的色彩对比。纯度中对比具有统一而又有变化的特点。纯度强对比是十级左右的对比,对比效果十分强烈,色彩能显示也饱和、鲜明、生动的色彩特征。所以,合理的使用纯色是幼儿环境色彩设计体系中极其重要的元素。
4.1.2分功能区使用色彩
目前相当一部分国内的幼儿建筑色彩设计为了单方面追求色彩的变化而采用杂乱无章的色彩体系,造成诸如“色彩污染”此类严重的问题,对幼儿的心理健康以及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说到根据功能分区合理使用色彩,首先要提的就是纯度的三个基调。即以高纯度色彩在画面面积占70%左右时,构成高纯度基调——鲜调;以中纯度色彩在画面面积占70%左右时,构成中纯度基调——中调;以低纯度色彩在画面面积占70%左右时,构成低纯度基调,即灰调。高纯度基调给人的感觉积极、强烈而冲动,有膨胀,外向,快乐,热闹、生气、聪明、活泼的感觉,如运用不当也会产生残暴、恐怖、低俗、刺激等效果,一般运用于儿童活动室,幼儿锻炼场所以及户外活动场所。中纯度基调给人的感觉是中庸、文雅、可靠,如在画面中加入5%左右面积的点缀色就可取得理想的效果,一般运用于儿童教室,公共空间等场所。低纯度基调给人感觉为平淡、消极、无力、陈旧、但也有自然、简朴、耐用、超俗、安静、无争、随和的感觉。如应用不当时会引起脏、土气、悲观、伤神等感觉。如加入适当的点缀色,可使画面产生理想的效果,一般运用于休息室,过渡空间等。纯度对比越强,鲜色一方的色相感越鲜明,因而增强了配色的艳丽、生动、活泼及注目。纯度对比不足时,如鲜弱对比,中弱对比,灰弱对比,由于因纯度过于接近,而易使画面产生含混不清的毛病。所以,根据不同功能区域的需求,来选择与之对应的幼儿环境色彩体系。正确选择对应的色彩体系,不仅可是使原功能区域的效果得到延伸,而且对幼儿身心发展起到有益的效果。
4.2特殊性原则
4.2.1受众群体的特殊性
笔者认为,国内有一部分幼儿建筑并不能真正的称之为幼儿建筑,我觉得它们被称之为“幼儿教室集成体”更为合适。记得听过一个故事,故事的背景是其中一方特别喜欢吃苹果,我们把他称之为甲;另一方特别喜欢吃橙子,我们把她称只为乙。甲每天从家里能得到一个苹果,他自己没吃,而把它送给了乙;而乙虽然不是那么喜欢吃,但是不好意思拒绝,就收下了。日复一日,终于在有一天,乙方不在接受甲方送的苹果了,她告诉甲方苹果并不是她喜欢的吃的。而目前幼儿建筑所处的境地正是与小故事不谋而合。一部分设计师只是单纯按照某一时段的市场需求或者自身偏好来设计幼儿建筑色彩,并没有真正了解到幼儿的真正的需要,并没有站在幼儿的视角来做设计。儿童不同于成人,有其特殊的心理感受,因此,在色彩设计上,既要保证色彩心理学的普遍法则,又要保证儿童的特殊心理。除了在建筑设计中运用基本的色彩搭配规律以外,更要符合儿童心理,在满足幼儿思维活跃、富于想象的要求的同时,注意幼儿对色彩的敏感性,避免出现过度刺激。通过色彩运用传达关的享受,充分发挥色彩在儿童成长中的积极作用。
4.2.2建筑功能的特殊性
我们少年时代大都在校园里度过的,校园环境不仅仅为少年提供了认识世界、学习教育、互相交往的物质环境,还偷偷地行使着“隐性教育”的功能,即以教化为目的的精神与文化职能。在幼儿建筑色彩体系设计中,要注重幼儿园本身的教育功能的设计,正如美国教育社会学家Philip.W.Jackson于1968年在其著作中所说的,让幼儿在学校环境中可以无意识地接受某种教育。
4.3趣味性原则
儿童的注意力相对成人容易涣散,同时又易被丰富的色彩变化吸引,因此,通过合理而富裕寓趣味的建筑色彩设计,避免儿童心理发展的多变性和幼儿园单调色彩搭配的矛盾,有利于保持儿童对园区的新鲜感和好奇心,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充分借鉴当代艺术的设计理念和抽象艺术的表现方法,充分利用人们对色彩的心理感受与情感,通过色彩的纯度、色相、明度等变化构造有趣味的空间。作为一种价值教育的道德教育既需要直接的显性课程,同时更需要校园建筑等隐性课程的辅佐。因为道德教育与一般的知识技能的培养有一个明显的区别,就是它要求形成一个良好的道德教育环境系统,并依靠这种环境的暗示性、熏陶感染力对人们的行为和心理产生综合影响。因此,人文素质和道德品质的培养离不开作为校园文化重要载体的校园建筑的陶冶。
5结语
篇3
关键词 幼儿师范学校 结合幼儿园 课堂教学 课外活动
在幼师美术教学内容中一般包含有美术鉴赏、绘画、图案、手工四类,其中手工课占有很大的比例。学习手工制作可以提高人的想象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审美素质,培养人的创新意识。熟练地掌握手工制作方法是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的条件之一。因此,手工课在幼儿师范学校美术教学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下面笔者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幼师手工课教学要与幼儿园教学相结合
我们应根据幼儿园教学的需要来选择幼师手工课的教学内容,比如剪纸、折纸、立体构成、粘贴画、橡皮泥、编织、墙饰设计、教具设计、自然角综合设计、游戏区综合设计、校园综合设计等,这些手工制作内容在幼儿园的课堂教学和校园环境设计中都被广泛地运用。选择合适的手工制作内容是上好幼师手工课的首要条件。记得有一年,我担任毕业班的美术课程,考虑到他们面临毕业,我给他们安排了幼儿园环境设计、教具设计、橡皮泥设计的教学内容。由于和他们以后的工作有关,所以学生学习起来特别的用心,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二、扎实抓好课堂教学
手工课的教学任务,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形式来完成的,所以要切实抓好课堂教学这一中心环节。
1.教学内容要有针对性
幼师专业学生掌握的手工知识必须为以后的教学实际服务。选择教学内容要从趣味性强、儿童感知熟悉的、简明又易于制作的题材入手,并考虑造型手段和表现形式,符合儿童的制作能力和条件。如泥工、纸工、废品工、编织、剪贴等。
2.注重示范教学
在美术教学中许多技法问题仅用语言表达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注重操作的手工教学,必须加强示范。教师在课前一定要熟悉教材,熟练掌握制作技巧,以保证示范的规范性、熟练性,使讲解与示范配合自如。课前准备的范作或其他可视性的形象资料在课中适时演示,进行直观教学,可使教学更加生动,学生思维得以启发,构思得以驰骋。
3.注重启发教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挖掘潜在的创造力,不能让学生按图索骥。例如,在讲授《拉花彩球》一课时,我先让学生按书本要求制作,在制作过程中启发他们大胆创新,找出更加简单快捷的方法。果然,学生解决了制作难度大、翻拉困难、成功率低的问题,省去了画角度、开槽口等繁琐的工序。方法是在长方形纸上等距离交替划线抹糨糊、贴纸,当纸贴到一定数量后,按所构思好的形状裁剪即可。方法简单易掌握,且一个彩球能翻拉出多种优美的造型。我对这一创新给予充分肯定,并及时鼓励,增强了学生的创造欲望。
4.教学与各学科紧密结合
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可把手工教学与各学科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如地理学要求了解地形地貌知识,可在泥工中进行地形地貌图制作,还可利用泡沫塑料、纸板、有机胶板进行各种建筑模型制作;联系生物学,可利用海绵、泥巴制作松鼠、大象、熊、狐狸、骆驼等动物;联系物理学,可用纸板等材料制作船模、航模;联系数学多面体教学,可利用纸板进行多面体几何模型制作……通过这些手工制作活动,培养了学生勤于动手、敢于创造的精神。
5.优化教学内容、学习民间手工艺
民间手工美术有着十分雄厚的群众基础,又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在教学中可结合各地实际,学习民间手工制作和经验,并加以改进和提高,赋予崭新的形式和内容。如剪纸、泥塑、面塑、风筝、花灯、草编、竹编、中国结等。民间手工制作具有悠久而灿烂的文化艺术传统,平时教师要善于挖掘和利用这些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民间手工美术进行教学,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显著。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手工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它起着补充课内教学不足,增强整体教学效果的作用。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认真开展了如下手工课外活动。
1.组织开展手工兴趣小组活动
兴趣小组成员来自不同年级,活动的形式与内容比课堂教学复杂。兴趣小组定期开展手工制作活动,互相交流、共同促进。学生在互教互学中掌握了丰富的手工制作知识,锻炼了综合能力。另外,手工兴趣小组应积极参与学校开展的活动,充分展示手工活动的意义。如在充满喜庆气氛的日子里做些大红灯笼、五彩花、彩球;在国庆节、教师节做些以歌颂祖国、热爱教师为题材的剪纸、彩带;在青年志愿者活动中,举办雷锋同志人像剪纸、刺绣、纸版画、雕刻比赛等等。这些活动不仅活跃了气氛,又联系了实际,把学到的基本技能应用到学校和社会中,学生不仅得到了美的熏陶,还潜移默化地得到了思想教育,进一步提高了手工教学的意义。
2.定期举办手工作品成果展览
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按计划进行与教学紧密相关的手工教学,开展手工制作竞赛,并结合其他学科的手工制作举办手工成果展览,同时,组织师生观摩,学校统一进行评比,形成学习手工的风气,丰富学校的文化生活。
幼儿师范学校美术教学必须改变过去色彩、素描纯技法训练课时偏多的旧观念,增加适合幼师职前教育的手工教学,以适应今后的教学需要。根据毕业生反馈的信息和笔者带队见习、实习过程中的体会,手工教学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知识水平,手工活动寓教学于娱乐之中,效果明显。在幼儿师范学校美术教学中增加实用性强的手工课,是贯彻新课标、深化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 手工[m].人民教育出版社美术室.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转
篇4
专注于幼小衔接的启程课程
低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小学,开始小学生活,小学生活与幼儿园生活有很大的差别,因此我们设计了解决幼小衔接问题的启程课程。到了中年级,孩子们独立性渐渐增强,个性显露,这时需要修正自我,逐步形成优秀的品格,我们据此设立了知行课程;高年级孩子们即将升入中学,需要考虑小初衔接的问题,因此设立了修远课程。
学校的三幢教学楼也分别以启程、知行、修远命名,通过环境的营造,为孩子明确发展的方向。如图所示:
课程是学校办学目标的实施途径,启程课程目标是为儿童开启一段新的人生历程,不仅要体现趣味性,更要有严谨的课程体系。依托国家课程目标,我们设定了启程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
基于社会层面。社会层面的目标是指刚入学的小学生对学校的认知。这里包括对学校环境的适应、学校生活规则的了解以及在学校独立生活的能力等。
基于交往层面。延续幼儿园时的学习模式,以小组化学习模式为基础,建立伙伴式的学习群体。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感受同伴之间的关系,感受到为他人服务所带来的成功感与幸福感,从而建立班集体的概念。
基于认知层面。学会学习,养成较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如:听讲的习惯、书写的习惯以及阅读的习惯。能根据教学要求完成学习任务,并逐步形成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
三个目标维度,从不同的侧面落实学校对学生发展五大核心素养的要求,我们希望通过更细致的课程开发,将其细化到每一节课中。
打破各种壁垒的主题整合
9月份开学第一个星期是我校传统军训周,利用这一个星期的时间,一年级整体设计了开学“启程课程”。课程主题为“玩”转校园,设计绘本阅读、识图辨路、了解校园设施、简单数量关系等,既包括学科知识,又关注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活动以小组的形式展开,孩子们在活动中很快认识、熟悉彼此,并了解了学校生活中的一些规则。活动有趣而又充满挑战,从孩子们兴奋的表情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孩子们渐渐独立,尝试着在老师的“势力范围”之外开展活动,并体会着自己做主后成功的喜悦。
主题课程:“玩”转学校
一、课程目标
认知层面:
语文学科:通过绘本阅读,了解校园生活,懂得校园中的规则。
数学学科:将以往认识校园的活动课程化,让学生在认识校园的基础上,能建立一一对应的联系,将数学教材准备活动放置在实际校园中进行。使学生初步感知教材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学”中最基本的数学信息,如:认识生活中的数、用符号表示、有序地观察、数量关系比较、物体大小比较等。
科学学科:认识示意图与平面图,认识校园中的一些植物,比较两种植物叶子的大小等。
社会认知层面:
建立班级概念,初步了解学校里其他年级同学的情况,了解校园中卫生间、饮水间以及老师们的办公室。初步了解自己如何在校园中生活以及应该遵守的一些规章制度。
交往层面:
感受老师的关爱,感受与他人合作所带来的乐趣。通过活动参与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从而爱上学校生活。
二、学生在活动中要完成的目标
1~10数字的书写。
用符号表示地点。标出学校所有建筑物中卫生间的位置。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图中标注,并观察男卫生间和女卫生间的数量,初步懂得同样多的意义。
活动中教授学生应有的礼貌:轻声、慢步、协商。
养成教育:如何安全、有序地上卫生间。人多时要排队、用完后要冲水(演示冲水的方法)、一个蹲位不能同时进去两个人、卫生纸要节约使用、用过的卫生纸要投入到废纸筐中、上完厕所要洗手(演示洗手的方法以及使用洗手液的方法)。
通过图片观察老师饮水处和学生饮水处的异同点,教育学生老师饮水处的水是开水,水温有100摄氏度,这样的温度对皮肤有伤害,要远离。学生饮水处的水是温开水,水温大约在30摄氏度左右,直接饮用是安全的。
通过观察比较老师与学生饮水处的数量,能表达出:老师的饮水处比学生的饮水处少,学生的饮水处比老师的饮水处多。
学会用自己的水瓶接水。教育学生要爱惜水资源,每次接的水尽量都喝完。因为冬天天气冷,接好的水容易凉,所以可以喝多少就接多少。知道喝水对身体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了解每一节课课间即使不渴也要喝水的道理。保持水杯清洁。如果接水的同学很多,我们需要有耐心,排队接饮,避免弄湿衣服。
在老师的带领下阅读5本绘本,并学习唐诗《咏柳》。
三、主题课程实施策略
教学用时分“一大+一小”两个课时,学生两人一组进行。上课分为三个环节,前8~10分钟在教室内进行,说明任务,然后用20~30分钟进行实地观察。
明确任务后先让学生思考两个问题:一是如何做到观察不遗漏;二是如何让别人明白你的想法。在活动中老师要格外关注能力弱的学生,并在活动中适度帮助。
引导学生理解讨论的意义,培养学生反思能力以及择优处理问题的能力。
合理设计拓展任务,如:设计师为什么将学生的饮水处设计得多呢?
类似的课程还有很多,如走进清华美院体验艺术、期末评价“乐学嘉年华”等。这些课程的开发,让孩子们越来越了解学校,亲近学校,也提升了孩子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了幼小衔接的自然跨越。
形成教育合力,让儿童爱上学校
在实施层面上,我们不仅关注到课程内容的设计,还关注到学生学习、生活的环境设计。
我们走访了幼儿园,认为幼儿园的教室布置生活化大于学习化。教室中有孩子们生活的印记,其设计应该让进入到教室中的人感受到教室是孩子们的家。为此,开学前老师们给每个家长打电话,了解孩子们学前经历、个性特点,并要到了孩子的生活照。当孩子们第一次走进教室时,就会欣喜地发现墙壁上贴着自己的照片,心中会涌起亲切感和归属感。
新的环境容易让孩子产生焦虑,而这种焦虑会影响孩子们对校园生活的认同。为此,在孩子们入学阶段,我们设计了5次家长进校园的活动。
7月初,在家长们接到入学通知书的第一个周六、日,我们连续召开两天家长会,对新家长们宣讲学校的办学理念、课程特色,还邀请高年级的家长进行经验介绍,指导家长缓解孩子的入学焦虑。
一年级新生比其他年级的学生早到学校两天。第一天,我们邀请家长与孩子们一同进校,走进班级,了解校园环境,用照片记录第一次进入班级的情景。因为有父母的陪伴,孩子们对校园、班级很快熟悉起来,如果再有一两位认识的小朋友,那么孩子们就会很快融入校园环境中。第二天,当家长们送孩子到校门口时,孩子们就能愉快地与家长说再见了!
九月底是学校的运动会,我们安排家长第3次入校。经过一个月的学习生活,孩子们已经了解了校园生活,个性也显露出来。一年级的运动会是亲子运动会,在各种团队活动中,家长们会关注到孩子身上非智力因素的品格,对孩子有更全面的认识,与学校达成共同的教育诉求。
十月底的校园开放日,家长将陪伴孩子度过一天的校园生活。通过课上观察,家长们将了解到孩子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如是否专注、是否愉快等。通过这一天的活动,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爸爸妈妈对自己的关注,也进一步拉近了家长与老师之间的距离,形成友善的家校关系。
篇5
[关键词]高等学校 新校区建设 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 TU98文献标识码: A
[作者简介]陆龙坤(1973-),男,贵州独山人,重庆邮电大学南部校区建设指挥部,工程师,国家注册一级建造师、造价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工程项目管理(重庆400065)
1 背景
重庆邮电大学是国家布点设立并重点建设的几所邮电高校之一,在邮电通信行业、信息产业领域,在西部乃至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和地位的教学研究型大学。按照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要求,学校未来发展在校生培养规模将扩大并稳定在3万人左右,结合学校作为重庆市建设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高地和实现新型电子产品加工贸易模式所需的配套支撑而在我校设立的“重邮—惠普软件学院”、“重庆国际半导体学院”等基地建设需要,以及学校重大项目、高科技成果孵化及转化基地、研究生(博士生)培养基地等项目建设需要,决定从2010年起对现有老校区分两期扩展建设,并对整个校园优化布局。
2 规划需求分析
2.1满足教育部办学相关要求需
随着学校发展,在校生规模将达到约3万人,学校各项指标与教育部相关规定差距较大。尤其是占地面积(我校是重庆市同类型高校占地面积最少的高校)、实验用房、生均占地方面尤为突出。相关统计数据见表1-1.
表1-1 我校生均面积统计分析表 单位:平方米/生
序号 指标名称 指标要求 学校现状 差距
1 占地面积 59 32.99 26.07
2 教学及辅助用房 14.05 4.44 9.64
3 行政办公用房 2.04 1.41 0.63
4 生活用房 13.44 6.98 6.43
5 体育场地 10 4.33 5.71
2.1保证建设高水平大学人才队伍稳定及发展的需要
师资队伍建设一直是学校可持续发展前提和保证,但作为建设高水平大学相关配套设施之一的教职工住宅严重不足 ,随着学校发展,该矛盾将更加突出。学校自2004年来没有修建教职工住宅,住房矛盾异常突出,全校有近900户教职工在学校没有成套住房,教职工反响激烈,严重影响到学校人才引进和教职工队伍的稳定,不利于学校教育教学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鉴于学校住房矛盾异常突出的实际情况,重庆市教委会同市建委、市规划局、市土地房屋管理局,专门在学校召开现场调研会,并根据调研会的情况联合向市政府提交了《关于解决重庆邮电大学教职工住房建设的意见》。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同意学校参照经济适用房模式修建教职工住房。重庆市教委按照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批示意见,专门行文批复同意重庆邮电大学教职工经济适用住房占地面积不超过170亩。
2.3建设高水平大学需要校园的扩建和功能布局的调整
重庆邮电大学地处重庆市南山风景区,办学历史已逾60年。在此期间,伴随着学校逐年发展壮大,校园布局都是采用逐步扩建的方式完成的,由此形成了老校区教学区、生活区、学生区犬牙交错、相互混杂的整体布局。这种布局不合理、功能分区比较混乱的现状,已经凸显弊端。根据学校规划发展要求,“十二五”期间将是把学校建成在我国具有重要影响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关键时期,也是学校教学、科研发展的重要时期。按照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标准,学校依据《南岸区黄桷垭地区B标准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要求,结合重庆市建设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高地和实现新型电子产品加工贸易模式所需的配套支撑,而在我校设立的“重邮—惠普软件学院”、“重庆国际半导体学院”等基地、学校重大项目、高科技成果孵化及转化基地、研究生(博士生)培养基地等项目需要,决定从2010年起对现有老校区分两期建设,并结合学校长远发展,对该区域进行优化布局。第一期规划建设南部校区,主要完成教职工住宅和部分教学科研用房项目;第二期主要完成其余的教学科研用房项目。
南部校区所有项目建成后,由教职工生活区及学生生活区将校区分离为相对独立的南北两大功能分区,校区北部为本科生教学区,主要用于本科学生教学,校区南部为科研区,主要用于研究生(含博士生)教学,并承载“重邮—惠普软件学院”、“重庆国际半导体学院”、学校重大项目、高科技成果孵化及转化等任务。
校区规划建设完成后,整个校区由教师生活区分离为南北两个功能区,分区明确,布局合理。
图1规划前后对比图
3规划范围及用地现状分析
本项目规划用地包括友谊社、生物学院(原嘉顿公司)、原日化所办公区域和家属区、一小部分老校区及四块国有用地,共计376194.0平方米。用地北侧紧邻重庆邮电大学北校区,东侧接南山风景区,西侧靠近规划道路。整体用地东北高,西南低。用地东侧邻南山风景区一边,为山林保护禁建区域,地形高差变化多,坡度大,除部分体育活动场地外,禁止建设其他建筑物。所以本项目实际可建设用地为198923.5平方米。可建设用地内,有一条35KV的改迁高压线,高压走廊宽度为30米,由西向东贯穿而过,将用地分为南北两部分。北地块接老校区,地面高差变化较大,由最东侧接近510米高,向西侧渐渐变低至418米,高差接近100米。场地内不均匀分布着低层民居、山地及施工乱掘平台等。尤其东北侧用地,在不到400米的平面长度内,高差变化近60米。并且场地内还间有深沟及乱掘形成的高差突变的平台,地貌复杂,需进行场地平整,进行土方回填及开挖,以利于建设。
高压线南侧用地相对平缓,总体也呈东高西低的逐渐变化状态。东侧最高达450米,西侧最低415米,高差近35米。场地内现有民宅、国有地、及日化所办公楼、住宅楼等低层、多层砖混建筑和各种活动场地等。用地西侧有一条土路,沿道路两侧现存成排的高大香樟树,土路由北向南一直延伸,长度300多米,两侧成年树木需酌情考虑保留;日化所内有需保留古树,也需酌情保留;东南角有一池塘,拟作为水景处理,无需回填。
根据《重庆市南岸区黄桷垭地区B标准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标准,用地内建筑工程和一般设施均按抗震烈度6度设防。
4 规划指导思想
新校区规划设计以“背倚南山,回归自然”为设计理念,充分考虑和利用原有的地形和南山风景区的生态特点,以建设“现代化、网络化、园林化、生态化”的高等校园为基本原则。
结合校区历史传统、深化山水校园,充分结合老校区历史文化因素和规划风格,通过多种手段,充分凸显“人、建筑、自然”相融的主题,体现山水园林校园特色,完成了对重庆邮电大学南校区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规范化、前瞻性的校园塑造。
注重现有良好的用地生态环境,对古树、成排的香樟树进行保护,尽可能的减少砍伐和移植,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影响。
合理布局并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结合地形地貌特点,科学地安排新校区的功能分区。利用地块东高西低的特点,设计成多级台地,使得建筑能够依山就势合理布置。利用原地形中低洼区和鱼塘,结合地形高差,形成“背倚南山,回归自然”的意境,同时形成建筑天际线高低错落的建筑组群,建设出一组组与地形地貌自然结合的坡地建筑群。
5用地布局
新校区采用“两轴三带”的形式来组织整个南校区的规划设计。利用旧校园原有的南北向主轴,延伸至南校区,与各功能区内部的三条景观带有机结合。整个新校区沿途景观有收有放,高低错落,移步换景,形成宜人的山水园林式校园生态空间。
图2 两轴三带
5.1校园主轴线
建筑群体按功能区布局,相对独立的区域之间有利于教学、科研和实验活动;有利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联系和交流。规划结构通过贯通南北的13米宽主干道形成的校园主轴将各功能区串成一个整体,北侧直接与老校区主干道相连,在小南部校区自成体系的同时,又保证与老校区的有机联系。
5.2学习资源中心礼仪轴线
学习资源中心作为小南部校区最重要的教学建筑,坐落在教学区正西侧。东向的主入口前,设计了一条随地势标高逐渐上升的硬质铺地广场,穿过体育馆与实验楼之间,与校园主轴线相交,形成一个礼仪性的轴线,成为教学区的南北分界线。直至靠近南山风景区的尽端处,形成柔性的节点,融入二期教工生活区中。学习资源中心的西向入口,紧临原信科园区,将来的远期规划设计,可继续延续本教学礼仪轴线,并向西延伸至规划主路,形成整个小南部校区教学区域的统领轴线。
5.3教工生活景观带
在教工生活区的狭长用地内,一条贯穿东西的景观带,将东、西教工生活区及社区活动中心连接在一起,其余各住宅组团如珍珠般散落在景观带的两侧,形成一个整体的脉络。
5.4二期教工生活景观带
二期教工生活景观带位于校园主轴线东侧,紧邻南山风景区,环境优美,空气宜人,地形起伏相对平缓,有利于组织完整的绿化景观。二期教工住宅在景观带内,由北向南依次布置,并在东侧有步行道与南山风景区相连。景观带最南侧结合现有用地池塘,形成独特水景,作为绿化带的点睛之笔。与西侧的行政教学绿化带,遥相呼应,创造出宜学宜居的校园环境。
6空间组织和景观特色
大环境以结合用地内起伏的地形为主,在可能的条件下设置缓坡绿地,个别路段设置绿化挡土墙。建筑周边环境则以“园”为核心组织空间与景观。
方案充分利用原有的山地及绿化条件,根据“园”的尺度和层次借鉴经典园林空间的精华,以中央景观轴串起整个校园,并在各自的功能分区内形成不同的景观中心――借鉴西方园林尺度及中国皇家园林的尺度,体现大气、自然的山水景色。用地东北的教工住宅区生态山体上建筑物依山而建,形成独特的层叠交错、步移景异的建筑景观。
建筑之间的“园”――借鉴中国园林尺度。采用中国私家园林的造园手法,叠山造水,营造与建筑结合的诗意环境。其二,在西方园林理性规整、几何性的基础上融入自然景观,强调以人工环境为主调的特色景观。
建筑单体围合的“园”——借鉴中国园林尺度。要求:“小中见大,闹中求静”,营造成尽可能多近人尺度的灰空间,以亭廊等造园元素,园与建筑相互借景。
建筑物内部的“园”――它要求:“天人合一”,如中庭,天井,室内绿化,空中花园,交往平台等建筑内部的生态空间处理,达到建筑与园的完美融合。
另外,于生活区的环境设计中结合天然水面进行造园活动,叠石造水,植株砌亭,营造一副自然园林的意境。
在建筑造型上,着重突出地域特色。借鉴川东及重庆地区传统建筑风格的特点,结合重庆邮电大学本身的校园文化和气质,在建筑手法、建筑色彩上,都做了相应的呼应。
居住建筑采用坡屋顶的建筑形式,既是对传统建筑形式的回应,也是出于对当地气候的考虑,减少顶层楼板直接与夏季阳光的接触,并形成通风隔热通道,通过低技术的生态设计手法,减少夏季能耗;
在建筑色彩上,尽量少的采用过于鲜艳的颜色,将建筑的主体色彩控制在黑、白、灰中式风格,一方面与重庆邮电大学整体的建筑色彩相呼应;另外,干净朴实的颜色也自成体系,成为小南部校区的标识;最后因为小南部校区整体靠近山林风景区,灰白体系的建筑色彩不会对绿色山林景观造成过于跳跃性的破坏,相反,或白、或灰、或深的颜色掩映在万顷绿色中,既不过分张扬,也不显沉闷,正体现了重庆邮电大学的校训:修德 博学 求实 创新。
7道路和绿地系统规划
7.1道路系统规划
校园道路系统规划实行区域性人车分流。作为校园主轴线的主干道为12米宽,两侧均设绿化和乔木,使之形成林荫大道,以屏闭汽车噪声减少废气污染。一条主干道贯穿小南部校区南北,并和北侧老校区相连,实现新老校区有机联系;在主轴线两侧,分布教学、实验、体育区及教工住宅区等相对独立的功能分区,互不干扰;另外一条主干道紧邻规划35kv高压线,呈东西向设置,东侧与南北向主干道相连,西侧接现有校区道路,直至规划市政道路。这条东西向主干道是沟通小南部校区与城市道路的主要道路,可以大幅度减轻校园内南北向主干道的交通压力,并缩短小南部校区与城市干道的距离。 原有南北向香樟树所形成的土路,经景观化处理,在东侧形成一条全新的7米宽车行道路。保留原有珍贵树木的同时,7米宽的车行道大大减少了南北贯通的主干道交通压力。同时为将来教学区的远期规划,提供交通保障。
在各个功能分区内,校区非干道级路采用6米宽车行道,有限制的实行交通管制,尽量减少车行流量,根据道路情况,按需要不设、或设置单边人行道与自行车道,路旁设行道树。在各自的组团内间,为再次一级的4米宽生态路形成小环状系统,一般不通行机动车,以行人为主,必要时贵宾与消防车可以通行。
停车场不破坏校区景观,除教学楼、体育馆旁几个集中室外停车场外,其余停车场均放于建筑地下室和半地下室。教工住宅的停车位原则上按照1.0位/每户来考虑,并适当增加指标,为将来停车位需求增加的趋势提供保障。
图3 道路系统
7.2绿地系统规划
通过对地形地貌的分析,出于校区本身的生态性和对自然环境最小的破坏等几个方面的考虑,我们对自然山体进行最大限度的保留及利用,从而营造了一个绿肺式的校区。
在用地中部,现日化所西侧,由北至南,有一条近300米长,约5米宽的泥土路,道路两侧现存成排的高大香樟树,树木长势极好。出于保护生态和保护现有良好景观的角度,着重考虑了对这些大树的保留。根据现有道路的走势,将原有香樟树形成5米宽道路全部作为绿化景观处理,紧邻香樟树东侧,设置了7米宽的道路。可以在保证规划道路宽度在不影响车辆交通的同时,保护了现有的古树。因规划的竖向设计与原道路基本吻合,在施工过程中,可以不对树木进行移植、砍伐,最大限度的实现了现有景观的生态保护。
现日化所内也有一些成材的大树、古树。同样采取了以上的处理方法,设计中通过自然放坡的方式,基本维持了树木的现有生存环境。
建筑区域设园林绿化,沿道路设阔叶乔木,远期预留建筑物用地作为绿化带,滨水区设亲水草坡。沿城市道路校区内布置绿化隔离带,对来自城市路的噪音起到很好的隔绝作用。教学中心绿化带以草地、人工造景为主,建筑之间以尺度宜人的园林绿化过渡。用地范围内的南山风景区禁建保护区内,依山就势,设置一条贯穿南北的4米宽生态景观道路,同时有小路可以由校区直接进入风景区,形成风景区与校区绿化景观相互交融的局面,使得师生可以充分享受到城市绿肺带来的自然生态景观。
图4绿地系统
8竖向规划
用地原始状况为东北高西南低,地块最高点位于禁建区的山腰处,标高为523。可建设用地内最高点为510,在最东北角,与现有老校区相连。校园规划主轴线道路的标高为420至440高低起伏。新建建筑在两侧依次展开。除东北侧用地外,其他区域用地相对平缓,无陡峭需大面积回填、开挖地带。根据以上基本条件,竖向规划设计拟在可能的条件下,尽量保留原有用地形态,形成依山就势的整体形态,将建筑标高分为几个相对完整的平台依次跌落而设,同时结合具体道路标高变化情况,设计地下车库、半地下阳光车库,减少土方开挖和回填,保障建筑造型的完整、合理。营造层次丰富、环境优美的景观空间。
图5竖向规划
9 规划技术经济指标
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表
项目 单位 数值
规划总用地 ㎡ 376194.0
净用地 ㎡ 198923.5
其他(市政)用地 ㎡ 177270.5
湖面净面积 ㎡ 2618.0
总建筑面积(含地下室及架空) ㎡ 371641.0
总建筑面积(计算容积率) ㎡ 302398.0
其中 教学科研 教学楼 ㎡ 9822.0
实验楼 ㎡ 31388.0
学习资源中心 ㎡ 15840.0
综合楼 ㎡ 22768.0
体育活动 体育馆 ㎡ 8733.0
教工生活 教师公寓 ㎡ 25836.0
教工住宅 一期 ㎡ 126510.0
二期 ㎡ 40768.0
后勤服务 幼儿园 ㎡ 3399.0
社区服务中心 ㎡ 4686.0
学生生活 学生宿舍 ㎡ 12648.0
建筑占地面积 ㎡ 58617.8
不计容积率建筑总面积 ㎡ 69243.0
地下建筑面积 ㎡ 69243.0
综合容积率 1.52
总建筑密度 % 22.83
绿地率 % 38.65
绿地总面积 ㎡ 76886.6
机动车泊位数 个 1857
非机动车泊位数 个 204
参 考 文 献:
[ 1] .重庆邮电大学“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
[ 2] .高等教学办学相关指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