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科学研究方法范文
时间:2023-11-14 17:54: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管理科学研究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科学研究方法在对管理的研究中十分重要。首先,科学方法具有客观性,是以事实为研究依据的,这使得我们的研究真实可靠;其次,科学方法具有实证性,依靠可以由实践检验的信息,使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地点和不同的时间运用同样的方法可得出一样的结论;再次,科学方法具有规范性,研究的程序和步骤都是有序、清晰和结构化的。最后,科学方法还具有概括性,因为科学方法研究的结果适用的范围更加广泛。所以,在我们日常的管理活动中除使用思辨的研究方法外,还应使用科学的研究方法使我们的研究更加系统、严谨更具有说服力。
管理科学的发展按照时间的划分可归为以下几个阶段:首先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泰勒、法约尔、韦伯为代表的古典管理阶段,核心内容就是科学管理思想,以及管理过程和职能分析、组织理论等;第二阶段就是20世纪的30到50年代以梅奥为代表的行为关系学说,后来发展到行为科学理论;随后,20世纪60年代管理科学进入现代管理科学阶段,也就是被孔茨所描述的“管理理论丛林”阶段,这其中包括了决策理论、系统理论、管理科学及权变理论等。
管理科学发展的过程反映了管理科学研究重心的转移,古典管理侧重于对物、财及管理组织过程的管理,研究方法是以工业工程研究方法及经济学方法为研究基础的;人际关系学说行为科学则是建立在心理学、社会学和人类科学研究的基础上的;而现代管理阶段则移植了数学、计算机技术学、统计学等诸多科学的方法论,形成了“管理丛林理论”,而在丛林理论中的各个学派都或多或少地运用了科学的方法。
综上所述,管理科学研究发展的特征就是管理理论的发展是和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生产组织方式的变化紧密相联。可以说是这些因素决定着管理理论的发展和变化。现代的管理科学是在实践中进步,在实践中发展,并阐释实践,引导实践的。
3管理科学研究方法的特征
谈到管理科学研究方法的特征,我们首先应该看到管理科学与其他科学的差异与联系,这就需要我们为管理科学进行学科定位,通过课程学习我们了解到管理科学属于社会科学范畴,所研究的是社会现象,但又同社会科学研究有所差异,其核心差异就是对人的研究方面。社会科学关心的是人类活动的功能和功效,而不涉及人类活动本身的意义。管理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有组织的活动及其形成的系统。它是对管理活动规律的提炼和概括,是关于对有组织活动的管理的系统化、专门化的理论知识体系。
管理科学是在对多种不同性质学科的理论兼容并蓄的基础上经过不断创新逐步发展起来的,是不同学科理论及方法系统集成的结果。一般地说,管理科学的成长要综合运用数学、系统科学、经济学、心理学。这四个学科构成管理科学研究的理论基础。近年来,迅猛发展的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极大地促进了组织结构的变革、管理手段的创新以及经营方法的革命。管理科学的未来发展仍要依赖多个不同学科的交叉综合运用,依靠相关学科的支撑。
由于管理科学是一门应用性科学,其研究必须紧紧围绕实际存在的一般性的管理问题,深入调查研究,由现象而本质,由具体而一般,抽象出科学问题并形成研究目标。凭空想象、闭门造车式的研究毫无科学价值。同时,在管理科学研究中还应注意规范研究方法,多运用实证的、实验的、定量的研究方法,而少使用科学性不强的思辨的、归纳的、定性的研究方法开展研究,有利于提高研究的价值。
4《理解现代经济学》对管理科学研究方法的影响
钱颖一教授的《理解现代经济学》中试图说明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分析框架,解释现代经济学中数学的工具性作用,并通过介绍现代经济学近年来的一些新发展来澄清常见的对现代经济学的一些误解。该文从中国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改革人手,引入了被当今社会认可为主流的并代表一种研究经济行为的方法框架——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框架。视角(perspective)、参照系(reference)、分析工具(analyticaltools)这三方面的理论就是分析框架的基本理论。首先是由从实际出发看问题的“视角”,这基于经济学家的三项基本假设即经济人的偏好、生产技术和制度约束和可供使用的资源禀赋;其次是运用多个理论作为“参照系”,使之能够成为人们能更好地理解现实的标尺;利用各种图像及数学模型作为“分析工具”帮助分析繁杂的经济行为。
而在管理学中也能找到这样的分析框架,首先是管理科学的“视角”,管理学的视角应该就是观察、理解或研究管理学理论问题的角度,钱教授在文章中指出通过经济学家的基本假设,不论是消费者、经营者还是工人、农民,在做经济决策时出发点基本上是自利的,即在所能支配的资源限度内和现有的技术和制度条件下,他们希望自身利益越大越好。用现代经济学的视角看问题,消费者想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企业家想赚取利润,都是很自然的。从这样的出发点开始,经济学的分析往往集中在各种间接机制对经济人行为的影响,并以“均衡”、“效率”作为分析的着眼点。经济学家探讨个人在自利动机的驱动下。人们如何在给定的机制下互相作用,达到某种均衡状态。并且评估在此状态下是否有可能在没有参与者受损的前提下让一部分人有改善(即是否可以提高效率)。以这种视角分析问题不仅具有方法的一致性,且常常会得出出人意料却合乎情理逻辑的结论。管理学不是没有视角,但是,迄今为止,管理学确实还没有象经济学这样的一种普遍为人接受的视角,所以当今的管理学还没有严密的理论体系。
接下来是“参照系”,管理学的参照系更多地体现了经济、社会、心理和工程学等相关学科在管理中应用之成果,故必须研究各准则之间的权衡问题。根据西蒙的观点,科学可以分为两类:实用科学与理论科学。实用科学采用的是“如果一则一”的科学命题;而理论科学采用的是纯描述性的与验证条件等价的伦理命题。科学命题关注能得到验证的事实而理论命题强调偏好的表述。管理欲成为一门科学,显然应加强实证研究的建设。形成以问题为导向,也即由假设检验、建模分析、实验模拟、对策建议等构成的体现科学命题的管理学研究方法。例如,西蒙提出了以“有限理性”和“满意的准则”这两个基本命题为前提的“管理人”决策模式。他指出,在实际中不存在“完全的理性”,因而“最佳的准则”是行不通的。实际上人们只能追求“有限度的合理性”,遵循“满意的准则”行事。西蒙还强调“刺激一反应”的行为模式和与此相关的决策程序化的重要意义。在运用经验加以慎重处理并使之合乎目的的条件下这种“刺激—反应”的行为模式能够显示出一定的合理性。钱教授在文章中提到他在美国时的教授问过他受过系统训练的经济学家和没受过这种训练的经济学家的区别是什么?在这一问题的回答上就谈到了。受过现代经济学系统训练的经济学家的头脑中总有几个参照系,他们在分析经济问题时具有一致性不会零敲碎打,就事论事。同样,受过管理学系统教育的人头脑中也应当有几个参照系,比如,在分析组织结构时我们就应当以韦伯的官僚行政理论作为参照系,在分析管理的职能时就应当拿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作为参照系,在分析决策问题时,就应当想到西蒙。只有这样,分析管理问题时才会有一致性。
最后我们来看“分析工具”。在理解现代经济学的文章中谈到的是经济学中强有力的分析工具,它们多是各种图像模型和数学模型。这种工具的力量在于用较为简明的图像和数学结构帮助我们深入分析纷繁错综的经济行为和现象。并被经济学家证明是极其有用的。同样,管理学也有许多研究工具,对于管理学来说管理学研究的是经济组织的管理如何使组织以更低的成本取得更大的效益,研究管理人价值的体现问题,这就需要对经济学的很多理论作为管理学的研究工具,因此,微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信息经济学本身就是管理学的研究工具。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许多决策支持系统,也都是研究和分析管理问题的有用工具。数学和统计学甚至包括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论、突变论等在研究管理学时确实有用,管理学前辈还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强有力的“分析工具”,比如市场附加值与经济附加值、平衡记分卡、SWOT分析法等等,它们也是研究管理学的有力工具。
在现代经济学研究中,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证研究借助数学模型分析会使推理更加严密精确,理论研究中运用数学可以减少争论,而实证研究中运用具有一般性系统性容易被学术界所认可。在管理中数学同样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泰勒管理学派的管理科学学派就认为所谓管理就是用数学符号和公式来表示计划、组织、控制、决策等合乎逻辑的程序,求解出最优的方案以实现企业的目标。管理者通过数学模型的应用使得本来难以辨别优劣的备选方案变得明晰“直观”了,诸方案因被量化而变得可比了。管理科学的研究恰恰需要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定性是认识的起点,定量是认识的深化。数学无疑会为管理科学的定量分析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作为一种抽象的工具,数学模型有助于人们对一个复杂过程的理解,可以帮助管理者合理的决策。但它毕竟不是现实本身,而是现实的简化与抽象,任何一种抽象都不得不舍弃对象本身的丰富性。在建立数学模型时,必须提出某些前提性假设,他们是理性思考的结果。模型的运用就是对某些假设的检验。检验的正面结果表明这些假设有道理;检验的负面结果却表明必须加以修改。有这种感性认识的逐步积累,我们就可以取得理性认识获得一定的科学知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管理学要成长为一门科学离不开数学这一有益的工具,在对待管理学与数学的关系时,我们必须明白,数学仅仅是管理学不断完善自身的工具。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明白,单凭数学是不够的,作为一门研究人们的管理行为的学科,它首先必须面对的是人,它需要那些关于人的学科的支持。
5结语
综上所述。管理科学研究方法是我们研究生阶段深化系统的学习与研究必须掌握的方法。为了使研究更客观更具体更具有说服力,我们就需要对我们日常的管理研究中所常用的思辨的研究方法加以完善,在定性研究的基础上多加以定量的分析及实证研究手法,使我们的研究结论更具客观性及规范性。同时还应注重,理论分析框架——“视角”“参照系”“分析工具”在研究中的运用,使我们运用科学的方法研究管理学问题,解释和理解管理学的行为和现象。
篇2
关键词:工商管理;教育实践;管理实践;探索教学;教学方式
一、关于工商管理学科实验教学方法的发展
由多个学科与多个领域理论、技术与方法,统一性的探究关于工商管理活动的一般规律与基本方法的应用学科这叫做工商管理,然而这个学科在其发展的历史当中,它的重要的方法是实验,因为实验的方法是这门学科发展和改革的重要方法,对其本身的创新是非常之重要的。在工商管理的发展史当中,实验方法的应用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性:第一时期,在19世纪末期至20世纪中期,属于初期阶段,同时进行的实验有研究和管理,这两个相互融合,慢慢积累,构成了这门学科的前身。初期阶段,一般是由统计,生理,心理等学科的理论知识构成的管理实验。主要研究人和工作之间的关系,并以此为主要方向,通过不断地分析,调查。最终找到了可以提升员工积极性及工作效率的高效方案,并从中获得一些关于可以提高员工积极性和凝聚力的方法。第二时期,在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在计算机模拟兴起的同时,管理实验也越来越得到更深入的开发和成熟。第三时期,在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期,在经济全球化的大前提影响下,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人们开始重视跨国的战略经营,管理实验,从最初的,人与工作的重心也开始正在转向流程和组织的发展。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相互结合,相互融合,这正是发达国家的工商管理学科的重要发展方向。
二、关于实验教学方法的重要性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利益驱使之下,人们对工商管理学科的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是极为重视的,这其中实验教学的培养,更是尤其重要。实验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的管理软件的操作能力与开发能力,以及就业竞争力的锻炼和遇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有着相同的重要性。1.大力发展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当中的工商管理学科的实验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素质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工商管理学科的实验教学方法重点是全方位的培养学生的“素质、能力、知识”,最尤其的是学生自身的知识收获、创新能力与应用操作。加工商管理的实验教学与实验室建设,这有助于学校面向社会的迅速发展,摒弃以前的“文科不需要实验教学”的落后教学模式,这更有利于体现实验教学的优势,在深巩固理论教学的同时也要看重实验教学,实现工商管理教学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转向全方位的素质教育。现已经有研究机构证实:人们看到的信息,能记住100。而人们听到的信息,只能记住50。为此,为了增强学生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协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提高能力,进一步加深记忆,加深学习成果,这需要我们要借助其他的先进技术手段与实验方法来完成。2.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工商管理学中的实验方法,对于提高现代学生高素质,高人才,高品质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门学科中的实验教学,这尤其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实际操作能力,它是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学生的能力,以及学生的知识。在当今的大环境下,加强工商管理,学科实验教学以及实验室的建立,这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加强这方面的发展,是有利于学校面向全社会的迅速发展。我们要摒弃一些不好的教学思想,以及落后的教学思想。我们将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相互结合,共同提升,实现工商管理学中单一知识的传授,致力于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反而现在的实验教学则使这样的实践变成现实。其通过应用与开展模拟动态现实公司管理的环境,让学生真真切切地体会到实验教学的乐趣以及获取知识的快捷,在最短的时间内,可以完全的发挥实验教学的机动性。并且综合现代的众多企业管理的理论以及基本方法。开展一些革命性的实践课程活动。3.学习使用各种管理软件的必要方法当今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与产生,对公司管理的变革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管理软件对工商管理科目具有很大的实施性。由此可以看出,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实验教学也是尤为重要的。在教学的方法当中,最忌讳的是教育的局限性以及传授知识的单一性,而忽视了实践的重要途径。恰好,实验教学就能填补这一方面的空缺。一个学校想要提升自己的办学优势,那就要让学生在校的时候,就要学会大量的企业管理软件的知识,例如投资决策分析软件,以及人力资源管理软件等等。
三、企业管理学科中实验教学的主要种类
而企业管理学科中的实验教学,主要是指在人为可以调控的特殊环境之下,有系统性的设置管理实验的条件。模拟真实的企业管理的过程,并在操作的过程中探寻真理,讲得到的实验结果进行剖析,对实验过程中的种种现象进行严谨的处理。并从当中探寻到一些企业管理的规律所在。在现如今,探寻型教学,情景模拟教学,案例教学,演示型教学,这四种教学方法是企业管理实验中最常用的四种方法。
1.探寻型的实验教学方法
在探究性的实验教学里面,每个人的一生,都是探寻未知世界的一生。人们现在将探寻未知世界的过程,也就是学习的过程,归纳为探究性实验教学,在这里每个人都是天生的探险家。而探究学习最注重的是学生的参与性和体验性,最看重的是过程,结果倒在其次;在老师的指导之下,开展一些严谨的学术性的活动,让学生自主创新,自主改革。经过参加探究性活动,使学生提升自己的能力,促进学生培养探究的意识,以及提高自身的素质。传统的理论教学主要是讲究理论知识的掌握,也是“填鸭式”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大大降低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创造力与思维没有任何的提升。探寻式教学当中,老师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一个有助于学生学习的条件与情境。在学习当中,学生可以像科学家一样去研究去探索,由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可以社会调查和实践性的模拟等。去探寻社会和科学当中的种种问题与现象。由实验来解决同学们的问题,这样可以开发同学们的好奇心,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2.模拟型的实验教学方法
科学家认为,实验教学最重要的就是实验情景的模拟,真实逼真的情景模拟,可以激发使用者的思维,记忆强化和情感强化。在学生被老师所设立的现实情境所感染时,实验自然就可以有很好的效果。实验环境的设立,不单单是历史的陈述,知识背景的叙述也是尤其重要的。当实验教学的模拟与学生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达到高度结合的时候,才是学生最能接受的时候,也能更容易地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技能技巧,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
3.案例型的实验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的方法是给学生一个具体的情景,来使学生对一些特殊的情景开展讨论的一种特殊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的方法是讨论式或主体性的教学模式,是想经过探究案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想出解决办法,达到提高能力、积累经验、开拓思路的效果。这在管理专业的教学当中有很多的教学案例,把工商公司经营的管理与背景的案例带到课堂,再结合经济理论与管理理论的讨论与分析,让学生们感受到不一样的管理情景,从而产生更多优秀的创意与设想,建立管理权的观念。而案例教学不单单是收获单一的知识和原理,而更看重的是学生的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案例教学和学生们所学习的理论知识相互结合,让学生们学会怎么样才能处理更多的问题,做到举一反三,高效的获取知识才是硬道理。案例教学与实际生活情景为基础,将案例作为现实世界和学习世界的沟通的枢纽,让学生们更迅速地适应社会的各种挑战。但是案例教学也有一定的弊端,例如不能明确公司的边界以及公司经营的范围,这使学生在案例教学当中学习扮演的角色不是很明确,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能得到实际的证实。这样,案例教学仍然局限于传统的理论教学,案例教学不能达到预期美好的效果,更不能满足现在竞争激烈的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管理人才。
4.演示型的实验教学方法
对所研究的对象是先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并作出了某种假设或已经形成的认识,为了证实这样的假说或者是认识而进行准确无误的实验叫做演示型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最看重的是理论结果,可以说是不注重探寻的过程,而注重探究的结果。这种实验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这种验证性的实验,在实验开始之前,老师就会让学生们回忆所需要证明的科学理论或概念,并且让学生们一起参与设计和讨论实验的过程。也会让学生提出实验所要注意的事情,根据学生们经常出现的错误实验操作做出规范正确的操作。
作者:刘旭颖 单位: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参考文献:
[1]胡永铨.工商管理学科实验教学方法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03:140-144.
篇3
关键词:中职学校;实践课堂;教学管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23-0058-01
目前,中职学校开设的计算机类的有关课程基本实现了在微机室进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统一。一方面让教师授课的内容清晰明了,另一方面也更容易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这是在微机室授课的最大优点。但是,有其利者必有其弊:教师在微机室授课时经常发现有个别学生利用U盘、手机等移动存储设备拷贝文件到计算机上,于是,玩游戏、听音乐、看电影等现象屡禁不止,这严重影响了计算机实践课堂的授课效果,随之而来的各种计算机病毒,也加重了机房管理员的维护难度。如何有效地管理好计算机实践课堂的教学秩序,是中职计算机教师们要解决的难题。近年来,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做了加强计算机实践课堂管理上的一些尝试,计算机实践课堂教学管理应采用如下几种方法。
一、强调课堂管理制度,确保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
有的中职生学习基础差,自制力差,不良的习惯多,一般有较大的厌学情绪。而在微机室上课,中职生在面对可以随意操作、有时甚至还可以上网的微机的时候,往往利用计算机做一些跟学习无关的事情。所以,实践课堂授课前,教师应让学生学习微机室课堂管理制度,要求学生遵守微机室规章制度,认真学习和进行实践练习,禁止从事与教学无关的事情,并适当限制学生的网络权限。教师应该在安排好学生学习任务的情况下才开放网络,让计算机网络成为学生实践学习的有益助手。学习任务结束后,即刻关闭网络服务。限制或禁止中职生在微机室内携带移动存储工具,如有发现,必须按照微机室管理制度进行处理。如学生需要学习资源,教师可以通过局域网传输给学生。
二、精心准备实践教学,科学规划教学步骤
计算机是一门对实践操作要求较高的学科,如果教学的准备不充分,教学环节不得当,会严重影响授课效果。教学过程要具有层次性,而又不失整体性。教师要按照教学大纲,将所学内容由浅入深地划分,并且注意教学内容的前后衔接,从而使计算机课堂教学层次清晰,节奏紧凑。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明确各个教学环节的小目标以及教学内容在整节课甚至是整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样才能胸有成竹地把握住课程教学的所有环节,达到教学的预期效果。
三、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德育
实践课堂练习是计算机教学中的必备环节,授课教师要给予学生适当的关心和鼓励,不能随意指责他们上课过程中的过错。批评要中肯,不能对学生进行品德、才智等人身方面的侮辱和谩骂。要对学生进行尊重他人的教育,让学生明白认真听别人讲话就是对别人最好的尊重,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良好习惯。要用鼓励和表扬来激发学生的热情,同时,要信任学生,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成绩,从而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亲其师方能信其教。
四、教师要熟练掌握电子教室等局域网管理软件的使用
在现阶段,有很多有益于计算机教师进行授课的课堂教学辅助软件,如红蜘蛛和E-classlearning等局域网管理软件,不仅能将教师机的操作画面传送给学生,让学生能更清楚地看清教师的操作步骤,还能对学生的客户机进行远程监控管理。计算机教师熟练掌握此类软件的使用有益于改正个别学生的不良学习行为。例如,可以给学生发送语音或文字,提醒学生不要上网或玩游戏,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五、让学生完成具体的实践项目,提高其学习动力
现在,在因特网上有很多人了许多实时任务,让网络上的人来帮助其完成,并给予相应的报酬。教师可以尝试搜寻一些适合学生的任务来让学生完成。这样,学习有用武之地,学生的成就感得到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会得到提高。同时也让他们明白计算机课程的博大精深,让他们知道自己前进的方向。
六、随机应变,正确运用课堂教学应变技巧
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的课堂管理方法,针对不同的情境采用多种管理方式。如提问法、信号暗示法、幽默法、有意忽视法、惩罚法、行为协议法、劝其暂离法、个别谈话法等等。而其他的一些建设性情境则需要教师以渊博的学识、高尚的师德、过硬的专业素质才能给予学生以满意的答案,从而让课堂生动有趣。
七、能一心二用
即教师有能力一边进行教学,一边处理个别学生的不当行为。比如,在教学过程中以眼神警告或移步走向打算捣乱的学生,使其专注学习。教学顺畅亦能激励学生,教师在教学前已做好充分准备,教学时步调明快,讲解清晰,既不拖泥带水,也不唆,这样做能够激励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综上所述,计算机实践课堂教学需要良好的环境,这个环境不仅需要严格的实践课堂操作制度,更需要教师的精心备课,还需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将计算机实践课堂的教学效果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姚利民.有效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
[2]吴闽波.高师学生课堂管理技能培养的实践与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10.
篇4
就目前来看,信息化时代的来临,给档案管理工作带了新的挑战,在档案管理观念以及管理方式等一系列方面提出了新的标准与要求。档案管理工作,在企业、政府机构以及学校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我国档案管理工作在信息化阶段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是档案工作者必须重视的一个事项。档案科学序列化管理方法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能够解决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3]。
2档案科学序列化管理的背景
档案管理,是我国档案事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各个具体单位在生产与工作以及整个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它也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事项。档案管理的主要对象是档案,主要的任务是将各个分散、量大、零乱的档案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与管理。随着信息化技术水平的提升,档案管理工作者必须加强自身的管理知识与管理水平,保证档案管理工作能够跟上信息化进程,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发挥档案管理工作在各个行业中的作用[3]。
档案管理工作向信息化方面发展是一种必然的趋势,而一些管理工作者在信息化管理档案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档案管理信息化之后,一些档案呈现一种零散的状况,很难对其建立相应完整的数据结构,特别是处理含有大量信息数据档案的时候,例如:某些企业的档案储备库中,很多档案在逻辑上处于紧密联系的状态,但是在物理上却分散存储在不同的位置中,这种档案库结构不利于档案的合理规划与管理。针对这一实际状况,一些档案管理工作者采取了档案科学序列化管理的方法,对档案进行一个序列化的管理,对各个不同类型的档案进行分类管理,将相同类型的档案划归为一类,简化了档案管理操作流程。
3档案科学序列化管理的方法分析
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它要对一些分散的档案进行规划,将所有的档案按照不同类型进行划分,分别存储在各自的位置中[1]。一些档案工作者,结合自身在档案管理工作的经验与档案管理的实际状况,在对档案科学序列化管理方法进行分析与研究的基础上,对档案科学序列化储存方案进行改进,主要是根据相关的特征值,将一条档案序列简化成一串简单的字符进行管理,字符串中处于不同位置的字符都有其独自的定义,通过对字符串进行扫描就能够便捷地看到档案每一个条目中所含有的内容,这种档案科学序列化管理方法主要体现在以下例子中[2]。
将一条档案中的前12个条目假设为一串数字,即135571409901。如果不对这一串数字进行说明,很难有人能够准确地理解这一串数字所蕴含的意思。这一串数字实际上指的就是姓名代码,我国高考中对于通用姓名的代码收集了很多人名中经常使用的汉字,每4位数字组成一个代码对其中一个汉字进行表示,然后不同的姓名就能够通过汉字向数字的转换,将姓名进行序列化之后形成一个相关的字符串,如果将每一条档案中的前12个条目设定为相关的姓名,那么每次需要对档案进行检索与管理的时候,就只需要对相应的数字串进行检索就能够找到档案。可以通过这一种方式对档案的内容进行规范,但是要严格规定每一条经过序列化处理后的档案记录,固定位置中必须设定固定的内容,对于一些不同类型的档案信息也可以对其设置相应的姓名代码来解决档案管理,可以通过一串简单的字符对大量的档案信息进行管理,这是档案科学序列化管理中的一种方法[2]。
档案科学序列化管理中还存在着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档案自身就具备难以规范的性质,各个地区不同类型的档案在序列长度的设置上难以保持相同的状态,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档案的检索;第二个方面,档案序列化的标准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划,也难以对标准进行合理的确定,档案工作者很难在全国范围内,运用同一种方式对档案进行序列化管理;第三个方面,我国在档案科学序列管理方面的检索工具还不够完善,导致档案工作者无法科学地对档案进行合理的序列化管理。
档案中含有大量的信息数据,具有非常高的信息数据分析价值,对于档案内含有的丰富信息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可以采用序列化管理方式,对其进行序列分类。经过序列化处理之后的档案信息,档案工作者能够直接对其进行特征分析与研究,然后通过传统的序列分析算法对其蕴含的意义进行深入的挖掘,获取它所存在的价值。
篇5
关键词:项目管理;教学改革;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1)04-0211-02
1、引 言
项目和项目管理实践的历史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埃及的金字塔、中国的古长城等都是早期成功项目的典范。项目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今天已成为推动人类生产与进步的主要动力。项目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是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应用领域的扩展和项目的复杂化而逐渐形成和发展的。
当前,国内各大院校相继在计算机专业、工程类专业和相关学科领域开设了项目管理课程。这门课程的特点是综合性强,理论和实践紧密相关、相辅相成。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效果不太理想。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工作实际,在项目管理课程教学的手段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和收获。
2、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2.1提倡案例教学
很多学校的项目管理课程教学都只局限于讲述基本的理论知识,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授课方式基本上是教师单向地传递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而项目管理作为一门实践性和灵活性很强的课程,教学中不能仅仅依靠课本进行照本宣科式的介绍,更应该基于学生自己的体验、理解,结合较多的项目管理案例,通过必要的教学手段表达出来。项目管理案例可以来源于教师自身的工作实践,也可以从网上或其它渠道收集。例如项目管理者联盟网(ht-tp://WWW.省略/),提供了许多非常好的项目管理案例和学习资料。
笔者通常对收集到的案例素材都要进行整理和提炼,把案例情况介绍控制在一页A4纸的篇幅,做到内容完整、简明扼要,并针对案例内容和相关知识点精心设计若干问题,以便在课堂上让学生展开讨论。我的感触是,一个好的案例,可以组织一场别开生面的讨论,学生在寓教于乐的融洽气氛中,既领会到了项目管理的理论知识要点,又能联系实际,加深理解。例如,在讲到项目团队建设的问题时,可以举一个优秀的项目团队――唐僧师徒为案例,以众所周知的西天取经为背景,概述项目团队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分析师徒四人的性格类型和各自的优缺点,及其对项目成败的影响,并就一些映射到现实中的问题展开深入讨论,等等。从教学实践来看,这样的案例分析及课堂讨论,学生是非常欢迎的,也能积极地参与其中。
2.2大胆尝试情景教学
项目管理的许多内容都是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东西,本身并没有深奥的理论,但又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例如项目沟通管理。项目管理实践中非常重视沟通管理,项目经理的一项重要软技能就是沟通能力。项目的沟通是全方位、多层次的,贯穿项目始终。良好而有效的沟通甚至能决定项目的成败。学习项目管理,要充分认识到沟通的重要性。但如何让学生理解和体会沟通在项目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如何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培养项目沟通技能,就不是仅凭教师的讲解就能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情景教学法是针对高校实践性、操作性强的专业课程而创造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以真实案例为背景,以角色扮演为手段,在特定的情景下模拟操作或表演,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将情景教学法应用到课程教学中,是一项有意义的尝试。笔者在项目管理的课程教学中,借助一些优秀案例,精心设计了若干场景,让学生在其中扮演各种角色,通过角色在特定场景的演绎和互动,在生动活泼、迭起的课堂氛围中,达到了传统教学方式难以获得的良好效果。
2.3积极倡导合作学习模式
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它的特点是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为目标。将合作学习引入课程教学当中,对改善教学效果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就是让项目管理学习者亲自去演习,把自己置身于一个项目团队中,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大家共同完成一个项目的策划、计划、分析和模拟实施。我的做法是,在每学期的第一次课堂上就让学生随机分组,每个小组就是一个项目团队,由学生推选“项目经理”。由各团队自主选择一个模拟项目,围绕项目管理的九大知识领域和五个过程组,以课程教学内容为主线,有序推进模拟项目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穿插许多项目管理的实战演练,例如制订项目计划和项目章程,召开项目启动大会,创建项目工作分解结构,绘制项目网络图并制订项目进度计划,制订项目成本管理计划,等等。在每周的课堂上,安排一个环节,让各个“项目经理”进行小结和汇报,以便及时了解和协调各模拟项目的进展情况,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让学生逐渐喜欢自主学习,提高了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同时也给他们提供了很好的锻炼机会,鼓励他们在大庭广众之下展示自己,锻炼了口才和胆量。
同时,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由过去占总评成绩的30%提高到60-70%。平时成绩占比增加,考核方式也可以灵活多样。项目管理课程的平时成绩,可以围绕课堂综合表现、平时作业、小组讨论、小组成绩及个人贡献、以及考勤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分,评分标准及各项权重应该事先公布。课程考核方式的转变,客观上也调动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使他们更注重平时成绩和综合表现,当然也就强化了课程的学习效果,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3、结 语
从实际教学效果特别是学生反馈情况来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一方面笔者通过教改提升了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另一方面学生也通过教改激发了学习热忱,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锻炼了表达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
参考文献:
[1]翟宁,项目管理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世纪桥,2008,(7):122,123
篇6
关键词:地方入伍研究生管理 科学发展观 面向对象双重管理
近年来,军校研究生分配到基层部队的比例逐年上升,从反馈的情况来看,人才培养质量与部队用人要求仍然不完全匹配,主要表现为军事素质不过硬、军人养成不合格、训练场上拿不出、战士管不住、服不了。而从地方大学考入军校的研究生由于缺乏本科四年的磨练和熏陶,这些缺点表现得更为突出。
鉴于这些问题,有必要采取面向对象的管理模式,根据地方入伍研究生的特点,运用科学发展观的精神,按照《军队基层建设纲要》,以人才培养为目标,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促进学员的全面发展,使他们更好的适应部队对新型军事人才的需求。
1、地方入伍研究生的特点
1.1入伍动机多样化
很多学员热爱军营,渴望军旅生涯,有的学员拒绝了地方企业的高薪聘请,坚定地投身军队;有的甚至因为来到军校,实现了携笔从戎的理想而几天几夜睡不着觉。但还有一部分是因为地方就业压力太大,部队待遇越来越好而选择军营。总体说来,军校研究生学习是为祖国和军队做贡献的动机较少,奉献意识较为淡泊。据调查,只有20%的军校研究生学习的动机是为祖国为军队做贡献,较多的是考虑个人的现实利益。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打牢思想基础,筑牢研究生献身军营、服从分配的意识值得深思。
1.2思想状况
地方入伍学员思想积极上进,很多在大学期间就已经入党,而且党员比例逐年上升,有的已经达到96%以上。这说明他们的思想基础很好,这是进行思想转变的有利条件。
但是由于他们在地方大学四年人生观世界观已经基本定型,习惯了自由的生活,思想比较活跃,纪律意识和服从观念较差,个人主义比较严重,不理解军队严格的制度,对严格的管理有逆反心理,不认同部队一些规章制度,如早集合、晚点名,带队上课,集体收看新闻联播等,认为“没必要”、“傻”、“浪费时间”。
1.3军事技能
新入伍的军校研究生在体能上底子比较差,读研阶段主要工作是学习和科研,锻炼的时间更少,总体上体能素质不及一般战士,难以胜任基层指挥官的要求;军事理论接触较少,对军事知识缺乏全面的了解;军队基层管理方法没有机会系统地学习,对政治工作的要领和意义缺乏必要的掌握;研究生生活“军味”较淡,不利于新入伍学员养成良好的军人作风和从骨子里透出来的军人意识。在一些方面不像个兵。
2、科学管理,在促进转变上下功夫
针对地方入伍研究生的这些特点,在对他们的管理上要加强思想队伍建设,注重思想意识的转变,突出军人作风的培养,筑牢军魂、打牢献身国防的信念。
2.1加强队风建设,注重环境影响
军队院校具有强制的管理特点,特别强调令行禁止,整齐划一,通过严格的日常制度来培养学员的优良作风,提高学员的管理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以适应军队工作的需要。地方入伍学员一开始对严格的管理不适应,这时要通过建立有章可循的制度,依照条令条例进行管理,形成团结上进、严肃守纪的队风。通过坚定的政治立场,威武雄壮的队列,严格的纪律,整齐的内务,端庄的举止,周全的礼节礼貌来影响和同化学员。尤其要利用非新入伍学员的影响、帮助和教育促进新入伍学员思想上的转变,使他们在严谨上进的队风中获得归属感,增强集体荣誉感,尽快适应部队的生活规律并融入其中。
2.2加强条令学习,注重作风养成
条令是我军几十年建军实践经验的总结,是我军的治军法宝,条令规范了我军各方面的工作,具有非常强的政治性、思想性和操作性。熟记条令条例的内容,将纪律要求融入思维方式里,转变为下意识的行动是良好的军人养成的保证。要在政治教育中贯穿条令的学习,联系工作生活实际阐述条令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结合实例讲解触碰纪律这根高压线的后果,避免政治学习流于空谈。更为迫切的是地方入伍学员之前接受的保密教育较少,保密意识不强,对便利的互联网已经习惯甚至依赖,研究生期间在教研室可能涉及机密内容,失泄密的可能性更大,必须着重加强保密教育,使保密意识溶入学员的血液里,转变为自觉的行动。
2.3加强柔性管理,注重示范引导
地方入伍研究生经历的人和事都比较多,不会被声色俱厉吓住也不会被虚情假意感动,在管理中要真情带兵,真正站在被管理者的角度想问题,用爱心、细心和责任心搭起官兵沟通的桥梁,充分考虑学员的心理需要和情感诉求,既要做他们的管理者,也要成为学员队良师益友。学员犯错误时,不能一味斥责而要耐心引导;学员遇到失败时,不能不闻不问而要真诚鼓励。管理中要突出以人为本的精神,摸清学员的个性差异和特点,由重共性、轻个性向共性、个性协调发展转变;发扬“端盘子”、“搭梯子”的功能,以身作则,勤奋工作,对学员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让学员感受到领导的人格魅力而心悦诚服,自觉进步。
3、以人为本,促进学员全面发展
人才培养是院校教育的中心工作,必须注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强学员队与教研室双重管理,促进学员全面发展。
3.1发挥学员特长,促进学员全面发展
地方入伍研究生本科时自由地发展了多方面的能力,擅长演讲、主持、舞蹈、音乐、绘画、书法的大有人在;参加过各类竞赛,获过各种大奖的也比比皆是,这些都为部队注入了新的活力。应当充分发挥学员们的特长,为学员们提供锻炼的机会和展示自己的舞台;鼓励学员参与科研项目,参加学科竞赛,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2 突出双重管理,学员队与教研室共同育人
双重管理教育工作是对现在的研究生管理教育形式的一种创新,固化了系所教研室、导师与学员大队的联系沟通,明确各级各部门职责,加强了管理教育力度,将管理教育延伸到研究生学习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提高了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有效地做到了“横向管理到边,纵向管理到底”。学员队管理中加强与教研室的沟通,发挥导师的思想引导作用,可以很好的实现学员队与教研室共同育人。
参考文献:
[1]赵琳.军校研究生心理管理研究,2005.
篇7
Abstract: The edu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vocational colleges determine the importance fo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carry out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teaching reform. This paper takes the role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education as a starting point to discuss the problems in current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methods of vocational colleges teaching, then proposes measures.
关键词: 高职院校;人力资源;教学方法;改革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s;human resources;teaching methods;reform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9-0276-02
1 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的作用
1.1 有助于高职院校教育的平态化发展 高职院校教育应该是以市场要求为导向,其主要是为企业培养各种它们需要的人才,让他们在高职院校接受的教育主要是根据企业的发展情况和社会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培养学生能够适应企业岗位要求的技能,因此相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育我们在给其定位时应该保证高职教育符合平态化的发展特点,而不能脱离市场,发展超出市场要求的所谓“学术研究知识”。
1.2 有助于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 学生就业的基本条件就是要具备使用工作岗位的基本技能,通过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学习可以增强学生对企业管理知识、薪酬制度以及处理人事关系等等问题进行深刻的学习与了解,进而帮助学生提高对社会工作岗位的正确认识,为他们以后的工作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学生在具备了一定的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后,企业在选择人才的时候就会倾向于他们,因此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机会。
1.3 有助于完善高职院校的教育体系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在高职院校开展的时间还不长,但是人力资源课程对于高职教育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人力资源课程的开设是目前高职院校教育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高职教育的目的也决定了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重要性,因此站在高职院校教育的整体利益上分析,人力资源课程是高职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 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2.1 重理论忽实践 在高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中教师采取的教学方法主要以书本的理论知识为重点,而忽视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实践应用性。在教师教学过程中,教师采取的方法是依靠在课堂中照着书本知识照本宣科的对学生进行讲解,对于一些具有实践性操作的知识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会采取理论演示的形式,而不会给学生提供具有实践操作性的机会。其教育的结果就是学生具有非常丰富的理论知识,而没有熟练的实践操作能力,但是这种理论知识又不能与高等院校的学生相比,因为高等院校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学术型的人才,这样就会为导致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就业市场中处于劣势。
2.2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的内容落后 高职教育的目的就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市场反应及时调整高职教育教学内容,以此为市场培养大量的实用型人才,人力资源课程是具有很强实践性的专业学科知识,它与市场需求有着密切的联系,它需要及时根据市场的变化调整相关的内容,但是高职院校在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其教学的内容并不是以市场的变化而变化的,而是采取相对固定的教学内容,有的院校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内容甚至一直沿用比较落后的书本,其的其培养的人才与市场相脱节。
2.3 对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的评价机制不完善 建立教学工作的评价机制的目的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二是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过程进行评价,帮助教师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并且在以后的教学中改正。但是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中高职院校对教学评价机制还不健全,尤其是对学生的实践学习效果评价还不重视,结果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
3 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措施
3.1 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理论学习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知识,其中理论知识是学生以后实践能力的基础,因此在学习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时一定要掌握最基本的概念性知识,而这些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有比较枯燥,而不愿意学习,但是此部分又是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基础,它对学生以后的实践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要充分认识到概念知识的重要性与枯燥性,根据不同的理论知识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工作,比如对于难点知识教师要侧重教师的讲授作用,通过教师的反复强调,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的印象,帮助学生理解其内容实质。具体的教学策略可以按照“合作法”教学策略进行,也就是将学生进行小组分工,教师提出相应问题,让每个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然后再让他们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探讨,最后根据探讨的结果在小组内部进行交流与沟通,这样的形式可以逐步的提高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而且这种掌握并不是机械式的掌握。
3.2 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实例,加深学生的理解 高职学生一般来说社会中的一些人力资源问题的认知不足,影响了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的开展,因此人力资源的实践性教学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本着提高学生的易懂性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较多的真实案例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并且将校园内的一些日产活动引入到人力资源管理学习中。例如班级干部的竞争上岗制度就是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真实体现,教师对学生干部的评价就是属于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绩效考核,班级干部的工作范围属于工作分析范畴。可见通过将与学生联系紧密的一些日产生活与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相结合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3 以情景模拟法,培养学生实战能力 通过情景模拟法可以锻炼学生的真实感受,有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在人力资源教学中教师可以按照现实的企业管理环境为学生营造一种学习的氛围,比如教师可以给学生设定一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氛围,让学生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让他们在情境中实现对人力资源理论知识的运用,这样的情景模拟教学法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人力资源课本内容的综合运用,而不是将知识简单细分化,这样可以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也为学生的实战能力提供了以此很好地锻炼机会,当然教师要对学生在情景模拟中的表现进行分析,及时调整学生运用人力资源知识的方向。
3.4 导入新的管理理念、模式及方法,弥补教材更新速度慢的不足 人力资源管理在实践中的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不断有新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产生,没有任何一本教材能够完全跟上这种时代性的变化。因此,在选用教材时只能在知识结构相对合理、理论知识点相对完整中选择最适用的。在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教师就必须站在时代的最前沿,不断充实自己,将必要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补充到教学中来,开阔学生的眼界。
3.5 打造“双师型”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 教师作为人力资源教学方法改革的推动者,教师的专业水平、实践能力、教学思想等直接影响着人力资源教学改革的成果,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尽可能的让自己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所以高职院校要给教师提供较多的学习机会,鼓励教师到实践第一线进行技能方面的学习或者到更高的院校接受再教育培训,并且教师也要讲教学方法进行不断地创新与发展,在教学中要将实践性的东西贯穿到教学中。
参考文献:
[1]李飞虹.高职学校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方法探讨[J].新课程学习・中,2012(6).
[2]李珂.高职文秘专业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科教导刊,2013(20).
篇8
关键词:《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管理;措施
1引言
在建筑工程以及企业的发展中工程招投标以及合同管理是最为重要的内容,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成熟,建筑行业也慢慢得到了强化。同时建筑项目也慢慢变得复杂、涉及的参与方以及建设方逐渐增多,各方都应用了投招标的形式而确定合同关系。因此就出现了其合同关系变得错综复杂,同时也要求合同管理和招投标的功能逐渐提升。建筑企业也从以前缺乏招投标和合同管理的意识到成立招投标和合同管理部门,同时引进人才。从这之中可以看出,在建筑企业对于投招标以及合同管理逐渐重视。而《工程招投标和合同管理》则是主要分析研究建筑工程领域中招投标以及合同管理问题,作为学生可以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掌握课程方法和原理,培养学生的项目招投标、投标以及合同管理等等能力。与此同时,作为学生要求对我国工程建设领域中程序以及重要性有所掌握,可以掌控建筑工程招投标以及合同管理的方法、实务以及方法。
2《建筑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性质以及知识体系分析
《建筑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该课程作为工程造价专业以及建筑工程管理中一个较强的专业技术课程。具有着一定的独立性,同时也同《建筑工程计量和计价》以及《建筑施工技术》等等组成一个专业课程群,可以形成建筑工程招投标整个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可以从教学要求以及知识体系的结构等等进行分析,在《建筑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中一般会工程技术、工程造价以及工程法律等等结构体系,其内容一般包括有招标、投标的基本程序以及投标报价措施、合同管理的基本概念、法律以及的合同订立的程序、索赔的程序等等。
3高职《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的教学方法和具体实践
3.1应用多媒体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教师可以制作多媒体可见,可以包括有图片、文字以及视频等等资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兴趣,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对理论知识更好的理解。与此同时在多媒体教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应用与之相关的网络信息,比如说使用网络来查询当前最为流行的合同法以及投标法等等内容,便于提升学生的信息量。进而便于弥补因为课程内容较为新颖而导致教材内容落后给学生带来的问题,导致学生的知识以及行业岗位的具体需求可以进行对接。
3.2应用工程案例教学方法
因为《建筑工程投标与合同管理》课该门课程具有着较强的实践性,其培养的目的可以是促使学生可以较为熟练应用理论知识到实际中。案例教学也是一种具有较强实践性的教学措施,注重培养学生对案例中问题而进行分析、判断。进而可以逐渐加深对招投标和合同法的理解。在进行教学中,注重应用一些比较典型工程案例而将其引入到课程中,可以积极调动起学生积极性。在对理论知识的传授之时,也应该给学生提供合适的招标与合同管理的案例,对学生进行分组,应用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进而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新性。在具体工程案例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3.3应用BIM教学方法
作为一种造价软件,其可以实现对此工程案例全过程造价管理进行模拟,可以从项目决策阶段、设计、招投标、施工以及竣工等等全过程来对工程造价进行控制。同时在《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则就可以应用BIM软件实现对招投标以及施工等等阶段进行模拟。可以在学习招投标时,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来模拟编制招投标文件、投标文件。在进行施工过程中,学生可以使用课本的理论知识拉来对出现的合同和索赔合理解决,如此就可以促使课程知识得到融会贯通,提升学生的操作能力,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升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3.4推动双师型的师资队伍建设
在高职教育中应该应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应用此模式则要求学校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如此才可以实现对专业进行整合,进而制定一个比较合理的课程体系,同时实施以及设计其教学内容。在对双师型的教学团队建设过程中,不仅仅要求可以吸引一些高素质以及高学历的人才,同时也可以企业中邀请一些有着分丰富工作经验的人才,来充实教师队伍,进而可以逐渐构成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人才队伍,进而推动学校教学和企业生产之间的结合,确保同目前最新的技术结合。
3.5注重应用问答式教学模式
通过应该用问答式教学模式,可以实现教学氛围活跃,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渐扩宽学生思维,使其可以积极思考课堂知识,提升教学的效果。作为教师在课堂上应该积极组织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对教材知识质疑,如果学生的具体认知同教师的观点存在的分歧,可以立即提出问题,主动同教师之间沟通,进而询问,便于教师可以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其中的难点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也是一个理论和实践不断循环和提升的过程,作为教师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对教材的知识点进行讲解,合理使用问答式的教学模式,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时效性。
4结束语
《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是工程管理的基础学科,在目前其重要性也在逐渐凸显,应用范围十分广泛,比如所在毕业论文以及课程设计中该方面的知识应用比较多。在参与到工作中很多有很多方面要求应用其中的知识。同时我国社会主义市场制度的逐渐完善,经济全球化的不断进步,其建筑市场的竞争也逐渐加剧,为了同目前的发展情况相适应,因此,《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同时展相适应,因此,对于《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进行改革以及创新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卉.“建筑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堂教学改革探讨[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6(3):29~30.
[2]任非.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教学[J].四川水泥,2016(6):323+256.
[3]陆婷,《建设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微课课程探究[J].江西建材,2016(24):295.
篇9
关键词:微博;学习策略;辅助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0-0257-02
自从2006埃文・威廉姆斯在美国旧金山推出Twitter社交服务开始,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的交流工具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推崇。它方便快捷、允许用户随时更新自己的状态,140字的限制也使微博发表的门槛大大降低。“我今天心情很不好,不想多说”、“今天天气真不错,难得看见太阳啊”等等诸如此类的一句话式微博随处可见。人们享受着微博带来的自由的个性化行为。而随着3G技术的成熟,华为、中兴等智能手机更以其低廉的价格占领3G终端市场,微博从此有了更加广泛的群众基础,人们可以随时使用手机登陆微博,更新微博,甚至很多人自称自己是“微博控”,一天不上微博看看就不舒服。而在微博的使用者中学习者群体也占据了用户群的一大部分,更有学习者几乎把微博当作日常的通信交流工具,学校通知的、班级的日常管理都使用微博进行,因此也使得利用微博辅助课堂教学的设想变得可行。
一、微博的功能
目前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很多,诸如新浪、腾讯等。纵观这些微博大致的功能有如下几项:
1.信息的、浏览和转发。微博允许注册用户信息,这些信息被限定在140字以内,可以包括图片和音乐等多媒体元素。微博的这种限定,使得微博的发表门槛大大降低,很多人可以用一句话来描述自己当时的状态或者心情,同时微博传播的信息也是碎片式的,没有长篇大论,只有即时消息。微博用户除了可以自己信息以外,还可以浏览其他用户的信息,比如新浪就提供随便看看和搜索特定微博等功能。转发是微博的一大特色,用户看到与自身相关或者感兴趣的信息和话题可以使用转发功能,这也使得信息的传播速度成几何式。“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通讯社”的自媒体模式是微博发展的一个现状。
2.实时聊天功能。实时聊天功能也是微博的一大特色。例如腾讯微博,互相收听的好友可以通过腾讯微博聊天模块直接进行聊天,只要在联系人当中找到你想要联系的人,单击好友就可以弹出类似QQ对话框的窗口,收发信息方便快捷不逊于专门的网络通讯工具。这种点对点的信息传播模式也为个性化的教学提供了技术支持。
3.私信功能。私信功能也就是俗称的悄悄话,只要对方是你所关注的对象,就可以给他发送私信。以新浪微博为例,当鼠标悬停在你的某位粉丝头像上时,就会出现“发私信”的选项,单击之后就可以了,信息的内容只有收信人才可以看到,所以可以放心的把想写的内容发送出去,而不用担心被别人看到。
4.评论功能。在浏览信息的同时也可以发表对此信息的看法,这也是微博的一个功能,类似于bbs的回帖,这使得信息的传递不再是单向化,而是双向的、互动的,有了这种功能,使微博在辅助教学中师生交互或者学习者与学习者的交互变得可能。
二、利用微博辅助课堂教学上的优势
基于微博的以上功能,笔者认为在利用微博辅助课堂教学上可以有如下几大优势:
1.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使学习变的随时随地,也就是所谓的移动学习。随着移动终端技术的日益成熟,3G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使得学习者们可以随时登陆微博,学习知识,交流心得体会,学习感悟等。学习不再受到课堂、课时的限制。这样的移动学习不需要大量集中的时间,可以利用时间的边角碎料来进行学习活动,而wifi网络的普及也为这样的学习状态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2.微博交流中的“距离美”可以消除师生交流的心理负担。微博的魅力在于适当的保持距离,它既不会像QQ等聊天工具一样距离感太近,接收到信息就要即时回复,也不像博客论坛之类的距离感较远,不真实,所以使用微博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可以帮助师生建立一种微妙的联系,既不会感觉生疏,又不会太过亲密,这种“背对脸”的交流方式可以让某些学习者避免面对教师时的紧张情绪,适当的距离更利于学习心得体会的交流。
3.有利于学习者自身知识体系的建构。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作为一种导向,学习者应该把教师的教学内容转化成跟自身经历相关的、重新构建过的信息,使得知识呈现出“平衡―不平衡―平衡”的过程。
综上所述,微博作为一种便捷的交流工具,能够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手段,微博的交互性和即时性,也可以加深教师和学习者之间的联系。
三、教学方法的设计
在利用微博辅助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组建一个师生微博团队,老师和每个学习者都拥有独立的微博,利用微博的关注功能,老师和学习者互相成为“粉丝”,这样就会成为一个整体,并且在此过程中要求学习者实名注册以便老师确认学习者身份。有了这样的师生微博团队,那么教学辅助活动可以就此展开。
根据心理学,学习策略的层次可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为了能够让微博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笔者根据心理学中关于学习策略的阐述设计了如下几种教学方法:
1.利用微博的信息功能进行课后复习。在这种教学方法中,首先可以由教师根据课堂内容的重点难点,提出一个相关的问题,学习者可以通过评论功能对该问题进行阐述,在阐述的过程中必然会涉及课堂已经讲授过的教学内容,这是一个可以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之一,也是心理学当中复述策略和精细加工策略的应用。除了学习者阐述问题之外,教师也可以针对学习者的阐述单独进行评论,对学习者知识上的盲点加以补充,学习者之间也可以通过回复功能互相讨论,以期在讨论中形成新的观点的碰撞和加深对某一问题的认识。
2.利用微博的私信功能进行一对一辅导。传统的课堂教学是“吃大锅饭”,由于课时的限制多是教师讲授,学习者倾听。这种方式不利于个性化的教学,微博的私信功能可以满足教师与学习者的单独交流,且交流的时间不受限制,又由于微博是基于互联网的,无需面对面交流,这种微妙的距离也使学习者可以更加畅所欲言,避免了个别学习者面对教师的紧张情绪。学习者可以针对某些教学内容的疑问处在微博上向教师提问,教师就可以针对性的对此问题进行回复,如果学习者不想将自己的问题公开,也可以利用私信功能。微博的实时聊天功能也可以提供这种一对一的交流模式以技术支持。
3.利用微博讨论群组功能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微博的群组讨论功能类似于腾讯的QQ群,它是一种方便快捷的多人交流方式。在课堂教学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建立一个微博讨论群组,针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多人讨论,讨论的内容可以不仅限于课堂教学内容,也可以是在学习生活中的一些感悟等,教师只有跟学习者成为朋友才能更好的发挥自身的作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信服度也就会更高。除了全体的讨论模式之外,教师也可以将学习者进行分组,分别建立讨论群组,每个讨论群组可以抛出某个问题,最后每个群组将讨论的结果传递给教师。虽然这种分组讨论可以在现实当中进行,但微博的讨论群组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在实现方法上也更为新鲜,符合当代大学学习者对新生事物的认知心理,这样的讨论过程往往更为有效。
4.利用微博进行学习的自我反思和评价。学习评价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习者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的总结。很多时候,在课堂教学中,学习者缺乏这样的自我评价过程,教师不妨让学习者将对学习的自我评价呈现到微博中来。由学习者微博,进行自我评价和总结。教师可以针对这些评价提供指导性意见,包括对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人格发展情况。这种评价和总结可以伴随在学习的过程中,随时随地进行,同时教师也可以在学习者的总结和评价中发现自身的不足,提高教学水平,改善教学方法等。
四、总结和思考
微博作为一种新型的辅助课堂教学手段,它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但是微博本身的特点也决定了这种辅助手段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微博的短小精悍也决定了其传递的信息是碎片化、片段式的,不适合复杂的系统性知识的学习,更适合某一具体知识点的深入讨论,所以教师在利用微博进行辅助教学的时候,应该尽量提出一些具体的内容,比如,对某一电视画面镜头技术特点的评价或者对某一概念的外延理解等。教师也可以应用大量的链接来提供更加深入的知识,以便学习者参考学习。其次,由于利用微博的学习随意性和休闲性比较大,非常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比如学习者可能是在嘈杂的大街上,公共汽车上或者咖啡馆等地方进行学习活动,周围环境存在着干扰因素,学习者就无法像在教室中一样全身心的沉浸在学习中,也很难保持长时间和较高的注意力。所以利用微博辅助学习的教学内容应该注重趣味性,如此一来,学习者的参与度就会提高,教学效果也会更好。最后,在学习者应用微博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也应该监督和引导学习者适度使用网络,正确利用微博来学习。
总之,微博作为一种新型的、便利的交流工具,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而将其应用到教学领域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改进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微博在学习过程中用于交流信息、收集资源、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都是很好的工具。基于的微博的教学辅助研究不仅需要我们在理论上高度重视,更要放到实践中去检验和探索。虽然微博在教育教学中的辅助研究才刚刚兴起,但我们应该预见到,随着理论和技术的成熟,微博在教育中的应用一定会越来越广泛,越来越高效。
参考文献:
[1]韩晓春,林春杰.微博与高校课堂教学的整合策略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9).
篇10
【关键词】学科教学 德育渗透 教学方法 实效性
《中小学德育大纲》指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学科教学是德育教育的主载体,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在学校教学中,通过各科课堂教学进行德育教育工作是最有效的,最经常的形式,这是教学的教育性决定的,也是学校的工作特点决定的。学校大量的时间是多科课堂教学,在任何学科的教学内容中,无论是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还是其他诸学科教材中都蕴含着德育因素,只是有显性的和隐性的,这要靠各学科教师的艺术挖掘,融会贯通渗透,才能取得良好的德育教育的效果。
德育教育是个学科交叉和知识融合性较强的学科,在阐述德育自身所特有的基本要领、基本思想内容的时候,几乎涉及到众多学科的相关内容,且需要诸多知识点的支撑。为什么有时候会出现德育工作枯燥无味,苍白无力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德育工作者的人文知识较低,教师不善于运用各学科相关内容去丰富德育内涵,艺术性渗透,增强德育的感染力。德育只有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保证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得以实施的基础上,德育教育才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因此,要充分运用教学中的德育艺术渗透技巧,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传道”于“授业”之中,达到春雨润物,情景交融,文道一体,潜移默化的作用。那么,怎样有效的进行德育渗透管理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
1.牢固树立在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意识
学科德育渗透,关键是教师。要使学校按《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小学德育纲要》的精神和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寓德育于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就必须提高教师的德育渗透意识,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识。为此,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各学科课程标准等相关文件。通过学习和讨论,使教师从培养新世纪人才和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的高度,以及学科教学是德育工作最有效最经常的阵地,来认识学科德育渗透的重要意义,更好地教书育人。
2.保证在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意识落到实处
为保证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全面开展,必须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小学德育纲要》指出,学科德育渗透,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为了使学科德育渗透规范化,我们制定了一系列的教学管理制度,按阶段、分年级,根据不同学科特点,提出德育渗透的具体要求。我们采取如下措施加强管理:第一,成立“学科渗透德育工作领导小组”,专门组织、研究这项工作;第二,编写《我校德育内容分年级实施细则》,明确规定各阶段各年级的教育要求和任务,做到教育的层次化、系列化,使教师明确任务,掌握尺度,做到适度;第三,组织“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公开课、研讨课”,同时请有经验的教师上全校性的德育渗透示范课,通过听课、评课活动,研究渗透的方法、技术手段及其与内容的有机结合等问题,以期提高德育效果。
3.充分利用教材进行德育渗透
教师除重视把握基本观点和思想方法,专题教育,知识结构及其内在联系外,还要注意教学内容的深层意义,坚持知识、能力、思想认识有机统一的教学目标。在音乐教师在教唱《国歌》、《歌唱祖国》等歌曲时,要在介绍歌曲产生的时代背景,歌词的含义,旋律的欣赏等方面进行德育渗透。由于学生了解歌曲的时代背景、内容;再哼上优美动听的旋律,就会达到知情统一。
4.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提高学科德育渗透的实效性
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实现教学的“四个转变”――“变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为“启发导学式为主的教学”;变“教师为中心的教学”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启发教学;“变传统的讲解、板书、挂图等手段的教学”为“传统媒体手段与现代技术手段优化组合的教学”;“变单一的班级课堂教学”为“班级课堂和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教学”。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有声有色、有静有动的学习环境,可以使单一的、枯燥的、抽象的学习内容趣味化形象化。因此说,在学科渗透德育的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有催化剂的作用。
5.加强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采用激励法、调节法、识别法和排除法,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控、忍耐坚毅性格。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情绪情感、求知需要、毅力恒心、自信心甚至性格,或多或少受到学习方式方法的影响,是在一定的学习策略指导下培养、形成的。而好奇心、求知动机、进取性格、丰富的情感、创新的意向、良好的自我概念和较高的自信心等非智力因素,都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动力因素,是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重要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润物细无声”的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心理素质训练,并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