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调研范文
时间:2023-11-14 17:54: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思想政治教育调研,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培养正确的生态意识
生态意识是以科学的生态价值观为指导的社会意识,其中心内容就是提高人们生态环境保护的认知水平,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培养正确的生态意识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础,也是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内容体系的重要基础。公众生态意识的高低,是社会文明和社会进步程度的重要反映,也直接关系到人与自然能否和谐相处。千百年来,在人类与自然关系中存在的“人类中心观”,认为只要对人类有利,对其他存在物所采取的任何掠夺行为,都是合乎道德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纠正人们的这种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唤醒公众对生态环境的忧患意识和保护环境的生态意识,提高人们对环境和环境保护的认识水平和认知程度。
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大环境宣传教育。环境宣传教育对人的生态意识的培养具有先导、基础、监督和推进作用。通过学校、企业、政府机关等部门,利用报纸、电视、广播和网络媒体等手段进行环境保护的宣传和生态学知识的宣讲,逐步将保护环境、合理利用与节约各种资源的生态意识和行为渗透到公众日常生活之中,使人们养成符合绿色文明的科学生态意识。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要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使人们明确人类只是自然界中的一员,保护好大自然是人类的责任,伤害自然就是伤害人类自己。只有使人们首先养成正确的生态意识,才能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养成良好的生态情感
生态情感就是人们对生态自然环境爱憎、好恶的态度和感受。人只有对生态自然环境具有鲜明而强烈的热爱之情,才能产生合乎生态道德行为的动力。良好的生态自然环境不仅给人带来愉悦的心情,而且能激励人奋发向上,陶冶人的情操,影响人的性情,净化人的心灵,迸发出珍爱环境的良好行为。因此,养成人们良好的生态情感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动力。
思想政治教育在养成良好的生态情感方面,要强化人们对自然的情感体验,唤醒人们对自然环境的道德情操和道德良知。要培养人们崇尚自然、热爱生态的道德情操。思想政治教育还要使公众明白,在自然界里,任何生物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在生态系统中人类同动物和植物一样都是平等的一员,都有在地球上生存的权利,没有特权可言。大学生用硫酸伤害动物园中的大熊猫以及虐猫事件的发生,实在让人深思,彰显了新形势下生态价值教育的急迫性。
三、培养坚定的生态信念
思想政治教育还要培养人们坚定的生态信念。所谓生态信念,就是培养人们的生态道德感,并使之升华到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层面上来。强烈的生态信念是调节个人生态行为并使其保持持之以恒的精神力量。培养坚定的生态信念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保证。
思想政治教育要培养人们强烈的生态忧患意识。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向人们阐明生态问题的真实性,培养公民强烈的生态忧患意识。通过宣传,把社会存在的各种生态问题的实际情况和数据如实地、反复地告知公众,把公众对生态问题的盲目担忧转化为人们对自然生态的理性忧患意识,将人们的眼界从关心自身生存条件扩大到关心国家、社会,甚至全球可持续发展问题上来。
篇2
论文摘要: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难得的机遇.本文在对我校学生上网情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网络对大学生思想、行为产生的影响及当前大学生对高校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程度。并就如何在可控的资源环境下,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和针对性进行了分析,以全面推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度信息化是21世纪社会的时代特征,以互联网为核心媒介的新技术革命已经开始并将继续深远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大学生作为网络的主要群体,其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等,在网络社会浓厚氛围的熏陶下,已逐渐呈现出同传统社会之不同迹象.为了了解大学生上网的实际情况,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我们对我校大学生上网情况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旨在分析网络自身的特点及我校大学生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以提出加强和改进普通高师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1 大学生上网调查与分析
1.1本次调查的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问卷从策划到定稿都经过慎密的考虑.问卷由l8个问题构成,主要包括大学生上网的基本情况及对一些相关问题的看法和态度,以便进一步了解学生对我校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识,为相关决策的实施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进一步促进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此次调查主要针对在校本科生进行,年龄多在l8—22周岁,专业涉及文、理、工、经济和管理等5大学科门类.本次调查实际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77份,有效回收率为94.25%.
1.2调查结果与分析
1.2.1大学生上网时间及主要从事的活动调查
首先,从上网时间的长短看,通过调查发现,平均每天上网时间(小时)在0-2个小时的学生占78.94%,2-4个小时的学生占16.o5%,4小时以上的学生仅占2.01%.由此可见,学生使用网络的时间很少,这就从客观上制约了我校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其次,关于学生上网主要从事的活动,调查结果显示,网上即时学习和即时交流是当前学生上网的主要活动,人数比例分别是45.26%和24.21%,但同时也有31.57%的同学表示上网主要是娱乐,如打网络游戏、看电影等,这一点与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的结果基本一致.
1.2.2互联网对青年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影响
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使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使人们之间的沟通越来越便利,但它对加快青年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有什么作用?调查结果显示,55.78%的被调查者表示“有促进作用”,并且86.57%的被调查者认为网络“使自己变得更开朗,更喜欢交朋友”;但仍有7.63%的人认为“有阻碍作用”,11.31%的人表示网络“使自己更内向和更喜欢一个人的往来”.通过以上分析可见网络对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总体上是积极的,对青年大学生社会化程度总体上是促进作用,同时也警示我们,网络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个人对团体的依附性,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社会参与模式,从而导致反向社会化的形式不断增加.
1.2.3所谓网络中的言论自由及网络文明
“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观点,但我至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21世纪的今天,网上言论自由更是被大肆宣扬,自由是绝对的自由吗,是不是也应该受到一定的道德或法律的约束?在这一点上,65.26%的人认为“网上的言论自由也应该受一定纪律的约束”,但仍有33.94%的人认为“网上应该是绝对的自由,没有任何规则和个人可以限制你”,由此可见,对于这一问题,大学生的认识上还是有一定分歧的.
网络文明是高校特别是高师院校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可以影响到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目前在网络上流行各种不文明现象,比如不文明用语、恶搞知名人士、有目的的人身攻击等等.网络文明是建设网络和谐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高校的重点引导内容.对于如何看待网络文明,有94.47%的人表示“网络中也应恪守现实生活中的文明范规”,3.68%的人认为“别人看不见,所以无所谓”.我们应该抵制网络不文明现象,加强网络和谐的建设,积极引导大学生通过自律和学校的管理来杜绝不文明不和谐现象.
1.2.4学生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设的看法及建议
在接受传统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同时,高校已经开始积极地利用网络和大家进行沟通,以期待达到更好的效果.在摸索利用网络的过程中,积极探索大学生可以接受、效率更高的交流方式,在这一方面,大家给出不同意见,20.07%的学生认采取“BBS”,21.94%的学生认为采取“互动lfash”,21.69%的学生认为采取“留言板”,24.31%的学生认为采取“聊天室”,3.74%的学生认为采取“Vod”,8.22%的学生认为采取“校长,院长信箱”,由此可见,学校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是比较丰富的,但比较而言,“聊天室”所占比例较高一点,这也证明了前面所显示的,网络使大学生更重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以上反映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设中确实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及时更新内容,促进师生互动交流,创办自己的品牌栏目等.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设必须从解决学生们关切的实际问题出发,才能真正吸引和教育学生.
2 互联网所具有的特点及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已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2.1网络信息的开放性和聚集性,在学生中容易产生群体性效应.传统的媒体由于受客观因素的影响,其覆盖面小,影响范围是有限的,并且通过管理容易实现宣传尺度上的一致性.但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校园网建设的不断加快,大学生上网已成为非常普通而正常的事.由于网上信息已实现链接,任何敏感性信息和舆论都会在学生中产生广泛的影响.例如,一般报纸的日发行量仅20万份,而网络上一些热点问题的日点击率超过700万人次.因此,任何网络上的“风吹草动”都可能在社会上和高校学生中产生群体性效应.
2.2网络信息的多元性和虚拟性冲击着高校思想教育的价值标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依据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主要通过正面的价值导向来影响人的思想,从而达到塑造人、培养人的目的.而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各类信息良莠并存,且反映着多元化的价值形态.由于网络上没有明确的价值参照物,使人在这样的虚拟世界里无法准确判断真假、美丑、善恶,容易在这样没有确定的价值标准、没有榜样、没有有序的意义世界和效信准则的信息海洋里,感到迷茫和困惑,从而导致价值观混乱则成为必然.
2.3网络信息的互动性和平等性对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主导地位提出挑战.著名人类学家、社会学家玛格丽特·米德曾提出过这样的观点,人类文明的发展将经历三种不同的文化形态:前喻文化时期,即后代人必须向前代人学习;并喻文化时期,即两代人必须相互学习;后喻文化时期,即年长一代需要向年轻一代学习,即出现了“文化反哺”现象.信息化时代,教育者所能垄断的信息资源在减少,已不能保持与学生之间的较大信息落差,因此,教育者不再神秘,权威在逐渐削弱.同时,网络的互动性和平等性激发着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使很多学生不再轻易接受教育者的灌输,学生更愿意在平等互动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切,寻找各自所认同的观点,发表自己的观点和体会,这使传统的单向传输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面临严峻的挑战.
3 开展有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互联网的出现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经历着空前的变革,创建与其相适应的工作机制是改革的必然趋势.在看到网络的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挑战的同时,我们应看到网络技术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现代化的手段,拓展了工作的空间和渠道.例如,互联网使信息传播的速度、效果与范围都有了显著的提高,给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一个有效的传播平台,拓展了工作覆盖面,使思想政治教育普及性更广,影响更深远.同时,网络技术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使其从文字媒体向多维视听图像媒体信息形式转变,提高了教育的吸引力.因此,应对网络的强大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积极应对,主动出击,变被动为主动,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1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和模式.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是信息化时展的必然趋势,也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相互关系发生深刻变革,学生不再是无条件、被动的教育对象,而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积极活跃的一部分.这种形势下,必然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应由传统单一主导式向多元化互动式转变,由教育主客体制向双主体乃至多主体制转化,因此,要求我们辅导员在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和交流.同时,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要从有形的管理向有形的管理和无形的教育引导相结合转变,通过搭建一座有效的信息沟通桥梁,在潜移默化中对大学生进行以理想信念为核心、以爱国主义为重点、以道德建设为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全方位、立体化思想政治教育.
篇3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概念
在当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国的学术界主要有两种定义。一种是将其定义为在网络环境下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网络化的社会环境下如何创新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机制和教育的组织方式。另一种是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定义为基于网络技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即把网络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的平台、新的教育地点、新的教育过程和新的教育工具,用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1、对网络环境的整治不力
依据进行的调研结果分析,由于网络技术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加之智能手机近乎全面取代传统手机,使得当前的人们的上网渠道变得十分宽广,而且上网成本越来越低,上网地点和时间不受环境约束,这样的情形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无法像传统的教育那样,通过对相关人员的言行举止即可判断他们的思想状况。网络的开放性,使得网络上各种信息和观点流传速度十分快,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许多盲点,因此,必须营造良好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保持网络的文明发展,才能更好的促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可是,目前的情况是,有许多部门对待这个问题不是很重视,加之许多工作人员自身思想政治水平的问题,使得网络环境整治不力,给我国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正常有效进行带来了严重的干扰。
2、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受大众重视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各类人群可以在网上通过自己的兴趣爱好自发的组织在一起进行对热爱的问题进行广泛而又自由的讨论。但是,纵观当前我国网络环境中的一些自发组织,大多是以游戏、旅游和运动等方面的共同爱好而成立的,绝大多数的网民对待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根本不关心、不了解、不重视,这使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缺乏有效的教育渠道,同时也缺乏支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继续进行缺少动力。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对策
1、明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理论认为,人类的实践活动是规律性与目的性的统一。这就告诉我们,要想在网络环境下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最终达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目的,就必须有正确合理的教育目标,并且依据目标来指导教育活动。因此,在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应该能够培养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和信息素养教育。其中最重要的是信息素养教育,因为只有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人们才能够依据自身对信息的需求,并能够通过网络准确获取相关的信息,利用这些信息解决自身的实际问题。首先提高了受教育者的信息素养,然后引导他们主动学习先进的思想政治观点和理论,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2、搭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
传统意义上理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是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网站,而现代条件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是指一个综合运用网络技术,将相关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行整合与分类,构建一个分类科学的理论性、服务性、娱乐性、教育性于一体的知识服务系统。教育者利用这样一个平台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具体的可以从推动网络思想政治网站的建设与推广并培养专门的网站管理人员,做大做好这样的一个平台。
3、净化网络环境
相关管理人员应从我国社会主义思想政治建设的实际情况出发,敢于担当,做一个社会主义思想政治建设的护卫者,保护好网络环境,同时,加大对网络环境的整治力度,净化网络环境,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篇4
关键词:互联网 大学生 政治教育 展开调研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高速发展的网络快速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现阶段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大学生既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主要服务对象,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教育对象。4G时代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研究高校学生使用移动互联网状况,分析移动互联网对大学生周围环境的改变以及自身发展的影响,提出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优化策略,对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具有重要意义。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与有效的进行,这就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标准要求。
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和实践探索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研究。通过对15所高校,发放近1000张调查问卷,近500名学生的有效回收,记录访谈内容,走访记录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以此了解大学生对于移动媒体使用的规律和习惯,了解他们对于手机网络内容的兴趣爱好,了解他们对于手机校园生活的关注点,关注点多在新媒体的浏览与阅读。同时,通过对500余名学生的走访调查,了解学生对新媒体的看法及意见,以及他们对于如何开展新媒体思政工作的建议。从“移动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影响的探讨”角度进行开题,向上级申请答辩,进行人员分工安排,组织讨论移动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相关影响,对常见问题进行资料分析讨论,对各个学院基层进行深度调研,发放调查问卷,对在校大学生进行走访,与大学生一同对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影响进行方方面面的探讨,同时,通过对学生的走访调查,了解学生对新媒体的看法及意见,以及他们对于如何开展新媒体思政工作的建议,及时回收调查数据,并对数据进行详细的整理分析。
通过本次研究,初步了解移动互联网对当代大学生在思想认知、价值取向、道德行为、日常生活等方面的影响。进而掌握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各种正面和负面的影响。从而初步探讨如何利用移动互联网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拥有数量庞大的学生群体可以作为数据采集和实践研究的对象。对这个研究方向需要有一定的前期原始数据的积累。在一定范围内需要初步构建移动互联网的学生思想教育平台,并进行数据的采集、整理、分析,以及开展实践工作。
通过对于一些数据的分析,可以掌握在以移动网络为主要媒介的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都受到了其影响,并且深度和广度都较其他传播途径有所增加。利用各个学院的专业资源对调查数据进行专业深度挖掘分析,最终得出深度的全面的多方位立体结论,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在新媒体的帮助下,开展的会更有效率。
随着4G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以手机等移动信息终端为载体,以移动通讯技术为依托的移动互联网发展日趋成熟,这一新媒体技术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既带来了挑战,也提供了宝贵的发展机会。创新3G时代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精心设计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移动互联网平台,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利用移动互联网开展工作的能力,主动加强移动互联网信息监控及舆情分析工作,积极构建基于移动互联网平台的校园网络文化体系。大学生既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主要服务对象,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教育对象。通过对于一些数据的分析,可以掌握在以移动网络为主要媒介的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都受到了其哪方面的影响,以及影响的深度和广度。
中国现有网民6.32亿,其中83.4%使用手机上网。手机网络已经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交流方式和获取信息的渠道。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作为广大青年群体中的佼佼者,更善于使用和利用新技术来获取信息、便利生活。他们的生活内容、交流模式、日常习惯都已经因此发生了变化。M而移动互联网对他们在思想认知和价值观形成上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也对高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挑战。移动互联网背景下,高速发展的网络快速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4G时代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研究高校学生使用移动互联网状况,分析移动互联网对大学生周围环境的改变以及自身发展的影响,提出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优化策略,对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具有重要意义。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开阔了学生视野,有助于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和实效性。但网络上的信息海量繁杂、良莠不齐,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高校应深入把握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强化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和媒介,加强对大学生的主题教育,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从而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所以本课题就是想在首先了解手机互联网对大学生具体影响的前提下,再通过其作为阵地,使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的贴近时代、贴近学生、贴近生活。
参考文献:
[1]邵阳.3G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10,(16).
篇5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就业难、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不理想等问题的日益突出,高校更加重视针对于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旨在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既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择业观,也有利于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一、认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1.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相关性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虽划分为两种独立的教育模式,但从其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意义的角度来看,两者具有较大程度的相关性,存在目标一致、内容共通、作用互补等特点。就教育目标而言,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旨在帮助学生树立职业发展目标,增进其对各行各业的认知,确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念。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在一定时期达到预期,两者都通过一定的教育方式和手段,使受教育者养成良好思想品德;就教育内容而言,两者都坚持和弘扬主流价值观,强调个人道德的重要性,内容具有互通性;就教育作用而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旨在帮助大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择业、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进行,有助于帮助大学生培养健全品格,实现可持续发展。
2.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职业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观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在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效能作用,显得尤为必要,而且将对大学生日后的工作和生活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1]。面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仅仅把学生的择业就业问题放在首位,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实现与社会的有效衔接。因此,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重视对学生的思想引导,能够使其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此外,思想政治教育也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
3.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培养体系中的关键环节,关系到培养高素质、合格的社会人才[2]。根据毕业跟踪服务调查可以发现大学生综合能力不高是制约其找到合适和满意工作的重要原因之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学生保持良好心态,自信沉稳应对复杂多变的就业环境,也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在专业知识领域中的自我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了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现状
为了真正实现和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作用,就必须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进行分析。
根据之前大量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理及相关文献研究,本文以天津商业大学为例,通过对教师和学生的走访和调研,总结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就调研结果来看,大学职业生涯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国家越来越重视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各高校能够及时掌握风向标,积极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活动的开展;二是针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各高校更加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帮助其解决实际问题。目前,不少高校在相关课程中开始重视“一对一”帮扶和个性化教育,就天津商业大学来说,我校设立学院辅导员来进行学生管理的相关工作,同时各学院也有专门负责就业工作的辅导员老师,辅导员与学生接触机会较多,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三是现阶段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多样,除了必修的创业就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课程,高校还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如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大赛、就业指导论坛等,帮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与社会需求相结合,规划个人职业生涯。
三、整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所存在的问题
通过文献阅读和案例研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不足,不能真正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目前各高校都成立了就业指导中心,负责全校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落实难度较大很少涉及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接收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多通过政治理论课的学习等获取,因此在实际教学安排中,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有机结合起来,影响教学效果;
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职业规划中开展不够深入,就业教育缺乏阶段性安排。由于目前国家教育部还未颁布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大纲,各高校都是按照学校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教学安排和教学内容。各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情况不尽相同,尚未形成可供参照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职业生涯教育缺乏科学性和阶段性,对学生的引领和帮助也十分有限,导致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是教育队伍建设不足,素质有待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队伍单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进入高校课堂少则也有十年了,但是一直没有形成一套标准的课程建设目标及规划[3]。目前高校存在的问题有专职人员数量不够导致的工作压力较大,专业辅导员素质缺乏,对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知识,相关政策法规理解并不透彻。
四、汇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应该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
一是应该努力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全过程,注重教育过程的科学性和阶段性。大学期间学生在每个年级阶段的政治思想都有其特点,在每个特定阶段把握好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至关重要。在大一帮助学生对就业市场的状况进行了解;大二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大三帮助学生收集企业、用人单位资料和市场需求;大四帮助学生收集就业信息,进行专题训练。
二是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使新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全面认识自我、提高思想觉悟[4]。高校应加强对两种教育的融会贯通,努力提高思想认识,重点突出主导地位,合理构建内容体系,重在构建合理的机构设置与健全的评价与激励机制,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即理想信念教育,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使学生通过自我认知和剖析,树立正确的职业发展方向,提高各方面的知识与素养,尤其是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引导大学生将个人理想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充分实现其个人价值;
三是高校还应加强队伍素质建设,强化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形成专业化的师资队伍,确保全员参与。专业化的教育队伍是科学研究、教育教学活动的中坚力量,在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提高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高校应通过网络、通信等多种手段建立起历届毕业生工作咨询服务机制,完善毕业生就业档案,对毕业生就业情况做动态监测与跟踪,把思想政治教育延伸渗透到毕业生整个职业发展过程中去。
参考文献:
[1]李晓云.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效能作用探析[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5(12):46.
[2]郭彦铮.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12):23.
篇6
【关键词】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探索
思想政治教育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先决条件,而我国当代大学生们无疑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实施群体。“只有保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先进性,思想政治教育才有感召力,才有说服力,也才能真正实现自身所应担负的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 [1]为此,不断加强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创新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不断拓宽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渠道,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建立符合新时期独立学院实际需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从以往学者关于如何增强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和途径方法的归纳,将教育理念整合与教育机制完善、形式内容创新与框架体系设计、方式途径建构与实践途径探索作为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的突破口,以此建立提升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针对性、科学性的长效机制。
一、整合教育理念,完善教育机制
随着形势的发展和人员知识构成上的多层次性,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机制上的某些不足,开始渐渐暴露出来。因此,建立科学的制度保障体系,优化教育的运行机制是当务之急。
(一)整合教育理念,为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发展创造和谐氛围。独立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紧紧围绕时代主题,以党的创新理论指导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并在实践中对科学的育人理念进行总结、归纳。为此,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工作中,应树立以下四种理念:一是人本理念。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紧紧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查了解学生意愿,把解决学生切身利益问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研究课题之一。二是务实理念。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体现在教育工作者的务实态度和大学生的主动学习。三是引进理念。独立学院应把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借鉴、引进兄弟院校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四是创新理念。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努力学习先进教育理念、手段和方法,坚持与教育对象的课堂互动、交流,在实践中力求创新,保持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务实性、科学性。
(二)完善教育机制,为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对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进行完善,是从整体上对独立学院各项教育资源的整合,这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高效运行。第一,完善组织领导机制。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是保证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和基础,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不例外,应当通过明确各级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职责、分工、监督及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步骤和工作要求、评价实施办法,避免出现教育随意、教育时间被挤压、教育效果不明显等现象。第二,完善投入保障机制。在经费投入上,应做到专款专用,为思想政治教育课题调研、教材保障、教育设备等做好保障;在人员投入上,将理论功底深厚、实践教学优异、个人形象良好充实到教育者队伍,以此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素质过硬。
二、创新形式内容,设计框架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方法,是使教育内容进入学生头脑、实现教育目的的必要手段。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方法,能够极大地增强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
(一)创新形式内容,凸显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创新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内容,不仅有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也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首先,突出党的创新理论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应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针,以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把党的创新理论输入到学生头脑,确保学生政治坚定。其次,突出实践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环节。近几年来,独立学院充分利用社会大课堂,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把社会上的先进文化成果、师资力量、教育基地、纪念场所、重要展览等教育资源,积极探索“三位一体”(独立学院主体教育、家庭协助教育、社会辅助教育)的开放教育,形成以联动机制、联建机制为主要内容的独立学院、社会和家庭共教共育模式,对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作用。
(二)设计框架体系,凸显思想政治教育的合成力。对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在框架体系上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设计,不仅有利于明晰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过程,也有利于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持续推进。对此,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设计好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框架。科学、全面的教育实施方案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具有重要作用。其次,设计好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途径。
三、建构方法途径,探索实践模式
近年来,独立学院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中采取了理论学习、主题教育和视频教学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因此,在新世纪新阶段探索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途径和拓宽实践途径是很有必要的。
(一)建构方法途径,拓宽思想政治教育渠道。当前,信息网络的融入、社会环境的影响、教育载体的多样、学生知识结构的改变等都对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只有不断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开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才能适应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首先,深入互动式、双向式教育方法,提升学生参与教育活动积极性。新世纪新阶段,大学生群体民主意识、平等意识大大增强,希望以讨论、互动、交流的方式交换意见,也希望自己的想法得到重视、认可和尊重。因此,开展互动式、双向式的教育活动,能使教育者与受教育学生之间相互进行交流、相互答疑解惑,不断提升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采取固定教育与流动教育相结合,丰富教育活动形式。一方面,运用计算机和多媒体实施教育采取固定式教育,使教育由传统的“我讲你听”式向声、光、图、文并茂的教育模式转变,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性、趣味性;另一方面,拓宽教育渠道,采取参观式、实践式、小课堂式的方法,使思想政治教育“流动”起来,不受地点、时间的限制,及时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二)探索实践模式,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平台。近年来,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的实践经验充分表明,在实现对学生传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同时,积极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为独立学院拓展思想教育实践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思路。比如利用独立学院附近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烈士陵园、革命英雄纪念馆等,组织学生参观,邀请老革命、老讲述党的历史,同时,动员学生主动参与体会革命艰辛,并组织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以此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综上,对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建构展开研究,是全面加强独立学院思政建设的重要课题之一。新世纪新阶段,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适应时展和形势的变化,客观分析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探索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和途径,研究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拓展平台,建立符合新时期独立学院实际需要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不仅有利于增强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也有利于进一步优化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更有利于促进独立学院政治工作学科理论的科学发展。
篇7
从科学发展观自身角度出发,它所强调的基础就是发展,是在不断创新基础上的发展,这种发展的趋势和发展的特质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提升有着密切的联系,更具有一定的指导性意义。因此,在提升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进程中,不能忽视对现有理论的应用,结合科学发展观,共同促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提升。改革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随着社会形式的变化,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也需要进行改革,建立以为基础的,与时俱进的教学内容。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提升的进程中,改革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提升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一个关键点。
在精密的调研和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改革,在改革内容上要谨小慎微。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改革需要在结合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所具有的特点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化发展趋势,不断地完善和充实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同时,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其他部门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有一定的差别的,因为受教育者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其内容的改革在范围和幅度上需要进行一定的控制,避免出现内容上翻天覆地的变化,破坏原有学校思想政治的教育体系,损害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连贯性。因此,这种内容上的变动和改革要在不损害政治教学规律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填充和调整,使内容更加丰富、更加充实,同时也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特点。创新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设置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设置是否合理,也需要实践的检验,只有经得起实践的检验的课程设置体系,才是符合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课程设置体系。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到思想政治学科的特殊性质,思想政治学科本身就会体现出一种专业特征宽泛的特点,既有经济学,也有哲学,还有政治学,对于方向的侧重点不同会导致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设置的不同,但是无论是怎样的课程设置体系,都需要具有科学性和学科性的特点,符合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学科的发展方向。科学的设置课程体系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水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在课程设置的时候还需要考虑到教育客体的不同,不同的受教育者需要有不同的课程设置安排,有个性的进行课程设置,根据受教育者的年龄结构和文化层次进行有差别的课程设置。最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设置还需要体现时代特点,具有时代意义。社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不同的要求,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期阶段,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设置就需要以这样的一个阶段为背景,进行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建立健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制度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建设就如同思想政治指导方针一样,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方向性的指引和具体的规范作用。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也需要合理的规矩来进行约束,使其在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上不偏移,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建立为其提供了一定的规矩。不可否认,现在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都有着其特有的规定,在不同层面上有所表现,但是这种制度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对此,要建立健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制度,规范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制定首要保证规范化,即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定的规范化意义,其中既包括对教训内容、教学质量、教学目标的规范化,也需要对教育者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进行规范。同时,这种制度的制定不仅仅需要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作用者的参与,还需要团委、党委等部门的参与,这样建立起来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制度是更全面和规范的,具有实效性的意义,也才能够真正地成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准则和规范,指导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行为。处理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教育者与受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环节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二者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提升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自然也离不开二者关系的协调。首先,从受教育者角度出发,要积极地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来,配合受教育者的教学互动,甚至成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其次,从教育者出发,教育者要以受教育对于思想政治知识的需要为出发点,在组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过程中,要尊重受教育者的需要,尊重受教育者个性的张扬与发展。同时,要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使受教育者能够在社会生活和学习生活中,应用到所学习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促进知识的合理性发挥。最后,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要在适当程度上进行适宜的摩擦,通过讨论和研究来使这种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的关系循环发展。在提升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进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作为两个重要的参与者,一个是作用者,一个是体现水平者,这两者的关系需要着重进行处理,甚至是放在首要位置,只有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处理好,才能够使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得到最大限度的应用,从而达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最终目的。发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的作用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无论教学体制如何改革,教学形式如何多变,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教育者是永恒的参与者,没有教育者参与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不完善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缺一不可。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需要发挥其特有的优势。对于教育者而言,首先就是要提升其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理解和讲解知识的能力,只有在不断的提升其教育教学的能力,才能够使教育者在为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有张有弛,恰当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合理的传授知识,在课堂上充分的调动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才是一个成功的教育者所需要具备的,因此,要想提升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对于教育者来说,首先就要提升其自身的教学素质。同时,从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特殊属性出发,需要不断的提升教育者的思想修养,即需要将理论修养和思想修养结合起来,从客观实际出发,结合教育教学环节的特殊性,不断地完善教育者的思想,为受教育者树立良好的榜样。所以,在提升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进程中,教育者在思想和理论方面的修养是不可或缺的,加强教育者在思想和理论上的修养将有利于促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提升。
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提升与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方面的因素是相互联系的,密不可分的,在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提升过程中,既要积极的借鉴其中的有力因素,又要主动地规避不利因素,将参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各个参与者和参与因素发挥其优势作用,回避弊端。总之,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过程中,需要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内容上不断的进行改革,以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为依托,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不断扩展,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增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用性,从而促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程度的不断提升,使国家进步和社会发展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要求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得到满足。
作者:娄刚 单位:遵义师范学院
篇8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中高等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显著的时代特征和现实意义。网络的飞速发展,给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现实挑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崭新的课题摆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如何处理好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学界尚无定论。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界定,目前也还处于起步阶段。倪洪章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述评》一文中给出如下定义: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根据传播学原理和思想宣传的理论,抓住网络本质,针对网络影响,利用网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大学生施加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和信息素养教育方面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政治品德和信息素养的网上双向互动的虚拟实践活动。罗树新在《试谈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一书中作出以下概括: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以网络的数字化传播为手段,以特有技术平台为载体,以平等、自由、交互为理念,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及网络信息教育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发展需要的思想政治品德和信息素养的教育活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别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科技的结合。它既具有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普遍特征,又具有其自身鲜明的特点。笔者认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拓展,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一种创新,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照搬,我们只有在不断探索中前进。
二、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新形式。大学生作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对象,又是未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中坚力量。搞好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因此,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二)它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需要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领域,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竞争力。19世纪物理学和化学的发展给西医学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使西医学得以飞速发展,这是一个典型的科技与学科相结合促进学科发展的先例。网络技术作为潜力巨大的新型技术,如果能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必将给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充足的原动力。
(三)它是提高大学生理论素养和道德修养的需要
21世纪是一个知识大爆炸的世纪,大学生能够接触的信息量空前巨大。21世纪同样是人才的世纪,大学生作为未来人才大军的主流,担负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使命。培育和加强大学生的政治素质也是赋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历史责任。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要紧紧抓住网络发展的历史契机,加强大学生的政治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理论素养和道德修养。
三、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与不足
近年来许多高校的一些有识之士也认识到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并做出一些积极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滞后性目前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还未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不能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潜在意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还不完善,传统的理论灌输模式仍占有很大的比重,无法体现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前瞻性和实效性。传统的理论灌输模式很容易割裂人性、忽视人的全面发展。
(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供需矛盾当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大学生的实际需求严重脱节。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只是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简单搬家,嫁接在网络平台上,形式单一、内容枯燥,与大学生追新求异的心理需求和特点不适应,缺乏互动性,实际的教育效果可想而知。
(三)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理论水平和技术水平不匹配一方面多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中存在断层现象,往往潜心于理论素养的提升而忽视了网络平台的技术运用。一些理论水平高、经验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者由于年龄的原因与网络新技术难以完美同构,一些理论水平高又有网络技术水平的思想政治科教园地教育工作者又在经验上有所欠缺。
四、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认识上高度重视,不仅要有广度,更要有深度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要坚持用理论来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建设,树立科学发展观,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来指引思想政治教育的前进方向。另外,要努力完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改进传统理论灌输的模式,教育材料要体现时效性,教育方法要有策略性和针对性。
篇9
【关键词】 楚文化资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用;对策
所谓楚文化,指的是历代长期生活在荆楚大地上的人们所创造并为社会群体所认同的一种具有文化特质和地域特色的乡土文化,其具有开放性、兼容性、进取精神以及浪漫主义的特色和多元的价值取向,蕴涵着丰富的教育价值,也使得楚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高度的契合性。
一、楚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意义
楚文化的核心地区是如今的湖北,湖北地区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引入楚文化中的优秀资源,用楚文化的精神去教化、熏陶和感染大学生,能极大的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1、有利于打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地域特色
在高校中,对于湖北本地的学生,他们应当了解楚文化,才能进而去理解湖北和中国文化;对于来自外省的学生,同样也应当学习和了解楚文化,方便更快的融入当地生活;对于学校,将楚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来展现湖北的地域特色,则不仅让本地学生感觉亲近,也能使外地学生了解湖北,也将极大的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张力。因此,湖北的高校有必要大力宣传楚文化,培养大学生对楚文化的兴趣,打造湖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地域特色。
2、有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品位
楚文化“筚路蓝缕”的创业精神、“抚夷属夏”的开放精神、“一鸣惊人”的创新精神和“深固难徙”的爱国精神,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将其引入思政课能有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品位。而将本地文化引进课堂,不仅会让大学生有兴趣听课,也能帮助大学生更全面地认识他们所生活的土地,大学生本人也能更深刻地认识受本地文化影响的自身思想。
3、有利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效果
楚文化蕴含的教育资源非常丰富,湖北到处都留有楚文化的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博物馆藏有的稀世珍宝也是享誉全球的楚文化代表作品。湖北是中国文化资源大省,湖北高校大可借助楚文化的纪念馆、故居、旧址等开展实地调研实践教学活动,将楚文化生动的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策划安排师生互动环节,使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成为思想的交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效果。
二、楚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各高校近年来逐步开始将地方历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相对来说还显滞后,尤其湖北高校在融入楚文化方面还有许多问题。
1、大学生对于楚文化的兴趣和重视程度不高
当代大学生出于现实生活与未来工作的激烈竞争考虑,更注重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没有精力去学习楚文化,也缺乏对楚文化的兴趣。然而随着西方文化思想大量涌入中国,当代大学生已经对于传统楚文化有了较大的认知缺口,他们能轻易的说出西方的传统圣诞节和情人节时间,却无法脱口而出楚文化传统节日的时间,甚至部分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存在蔑视和抵触情绪,过于现实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占据着大学生的思想。
当前各高校有着以高就业率为目标开展教育的倾向,比较注重专业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这种功利而普遍的教育体系导致优秀文化得不到重视,因此在湖北高校楚文化教学通常只是作为公共选修课存在。同时,各高校缺乏传统文化教育人才,楚文化在高校中缺乏系统的宣传,学生也得不到专业的指导,综合起来让高校楚文化的教育工作效果不佳,宣传不全面、不到位,也没能发挥楚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
3、传统文化的教育模式缺乏创新
各高校近年来逐步对传统文化教育开始关注,然而在应用传统文化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存在形式过于简单化、现实性不强等问题,不少高校局限于课堂授课,并且教材陈旧,没有体现出传统文化的魅力,不适宜大学生学习阅读,也使得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得不到提高,传统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得不到体现。当今时代,楚文化的教育模式也应创新模式,才能适应当前的学生需求和教育现状。
三、楚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肓中应用的对策与建议
要将楚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拓展楚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用的方法,展现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独特魅力。
1、将楚文化渗透到高校课堂教学中
笔者倾向于将楚文化作为高校课堂的必修课开设,可以让更多高校学子在楚文化的熏陶下提升人文素养,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而高校中相对较可行又应用较广的教学方法是开设讲座,需要注意的是尽量邀请楚文化研究的著名专家开讲,不仅能将楚文化的魅力和教育意义讲深讲透,也能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
2、开展具有楚文化特色的实践教学活动
一是“看”,引导和带领学生参观考察文物古迹,武汉、荆州、宜昌、襄阳等地的高校可以组织参观本地的楚文化纪念馆和遗址;二是“听”,安排学生听楚文化的文学演绎(如楚辞)和民间艺术(如编钟音乐)等;三是“查”,组织学生查找、搜集楚文化的文献资料,了解楚地生活文化、民间信仰、社会家族制度、和先贤思想精神。
3、打造高品位的具有楚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
校园物质文化方面,湖北高校可以尽量在校园设计和布局中融入楚文化独有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让校园环境集艺术性和教育性于一体,让学子在不经意间感悟理解楚文化的精神,发挥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校园精神文化方面,高校应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楚文化学术、体育、艺术活动,尤其要善于结合楚文化的传统节日,如在端午节期间开展形式多样、吸引力强的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必然能够提升学生的楚文化学习热情。
在国家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背景下,高校应以其人才优势和教育职能,如能有效利用地方传统文化资源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然能有效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欧阳玉森.地方特色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研究[J].江西理工大学,2009.
[2] 李倩.荆楚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中华文化论坛,1998(1).
[3] 曹毓民.地域文化对地方高校办学特色的影响[J].江苏高教,2010(6)35-37.
篇10
关键词 思想政治工作 方法 现代化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为实现教育目标、传递教育内容,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所采取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中最活跃的因素。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选择和实施,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和价值同样会带来不同的影响。
一、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1、经济建设不断深化和加入WTO之后新的经济、政治、文化环境,使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加入WTO后,经济的全球化、政治的多极化、文化环境的多元化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机遇和挑战并存:一方面使我们更快地走向国际化,另一方面使我们面对被渗入和掩盖,在经济、外交、文化、社会、政治交往之中的西方意识形态,并与其斗争。同时,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深入发展,呼唤着人的主体意识,要求发挥人的主动性及创造精神,并为之提供了现实的条件,要求教育培养和提高人的自主性和自主能力;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改变了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科技革命要求大学生树立现代科技意识,养成注重实践和创新的科学素质;改革开放使得社会环境变得丰富多彩,信息交流的广泛性、价值观念的多样性、生活方式的多变性,促使大学生必须学会参与、学会选择和角色转换。面对这样的冲击,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向多元化和复杂化的趋向发展。例如:自我意识不断增强,珍视自己同时,大学生亦容易走向以自我为中心,个人至上的反面。
2、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高校内部建设和发展的新情况在客观上也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高校招生并轨等招生制度的实施,全面推行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新的就业制度,这一切使得广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竞争压力日益增大,容易使之产生功利主义和急躁情绪,以及思想上的浮躁和虚无主义,学习困难、经济困难、心理困难的学生人数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上升;同时,高校扩招后学生数量的增加,使教育对象更为复杂和多样,我们的工作更要注重层次性、个体化,这必然给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一些不适应,增加了难度和压力,而现有的一线思想政治工作者大多数在个人素质、理念上还不能完全跟上形势,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大学生的思想变化及特点,学生工作管理体制也有不够完善的地方。种种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和压力,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3、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存在一些不利倾向
(1)人生价值判断的双重性,重利轻义思想较严重。大学生进入高校后,随着知识领域的逐步扩展,政治理论学习的逐渐加强,思想认识日益提高,当代大学生在思想政治上表现更加成熟,更加求真务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大学生的人生价值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市场经济在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了相当部分大学生价值评判双重性,使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时常遇到困惑与阻碍,大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取向于自我价值,片面追求个人利益,缺乏社会责任感。又由于市场经济猛烈冲击大学校园,使当今开放的高校校园商业气氛浓郁,随处可见的商业广告如浊浪般吞噬着本已力单势微的人文气息,让学子们追求人生价值时倍受诱惑。
(2)在人生价值追求上重现实、轻理想。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综合国力大为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升,这些都有力地激发了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尊心,使大学生对国家的前途增强了信心。然而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代大学生轻理想、重现实的倾向日益严重,对政治立场、政治信念缺乏理性自觉,对人生目的和价值缺乏理性思考和判断。
二、实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现代化的主要途径
1、吸收应用多学科的教育研究成果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知识应用,转变人的思想观念的科学。它的方法论必然要用多学科整合的方法加以实施。伦理学在对道德教育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以理导人,以情动人,以行感人,以境育人的教育方法,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现代化提出了丰富的理论源泉:现代心理学揭示了人的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以及人的能力性格形成的途径和方法,为现代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实现提供了更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行为科学关于人的共同心理和行为规律的研究,关于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剖造性等方面的研究.也都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现代化进程中值得吸收和认真借鉴的。
2、拓展教学手段
一是由单向灌输向双向交流拓展。在教学中应采取师生双向式教学,充分尊重学生,求得心灵的沟通,实现彼此理解,彼此信任,彼此合作。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大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从而使大学生体验到自己在亲身参与和掌握知识。二是由封闭型教育向开放型教育转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从封闭的圈子里走出来,适时实现教育方法的转变,用开放型的教育方法取代传统的自我封闭的教育方法,让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对象在开放型的教育中经风雨、见世面。而不是将其囿于温室之中保其不受风吹雨淋,促进大学生正确的自我判断力的形成,增强教育的可接受性。三是由“冷漠说教”向“情感沟通”转变。现在的大学生大多生活在独生子女家庭,他们渴望理解,渴望沟通,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以参谋者、探讨者、商量者的身份,与学生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相互学习,通过交流沟通,做到平等诚心听真话,情理交融讲真理,师生双方架起互相信任的桥梁。
3、丰富实践教育
指出:“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上和屋子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社会实践经验。”一是广泛开展社会调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根据形势为大学生拟定一些调研课题。另外,可以组织学生到革命教育基地瞻仰、老少边穷地区寻访、国情民情乡情调查、优秀校友跟踪调查、经济发达地区参观考察、社会主义新农村考察等。二是组织社区服务。大学生们通过服务.能够加深对这种责任关系或道德关系的理解和体验;通过服务的实际效果,能够丰富思想情感;通过社会的认可和肯定,能够强化集体主义意识和奉献精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组织学生为社区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
4、进行行为示范性教育
行为示范性教育适应大学生善于模仿、易受感染的特性。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工作作风、人格、品行、仪表气质等对学生有着极大的影响。我们常说严师出高徒,“教师的个人榜样,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一股非常有益的阳光”。它能使学生产生人格自居作用,而形成与教师一样良好的品德。北京师范大学“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八字校训,深刻地召示着每一位学子。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用自己的人格去塑造学生的人格.要用自己的心灵去铸造学生的心灵,以培养出他们优秀的道德品格。
5、继承人类的优秀文化成果
我国文化传统中.关于德育教育.有许多优秀成果值得我们不断挖掘和继承.如注重道德品质的培养.知行结合的原则方法;因材施教、启发思维、循循善诱的原则方法;长善救失、防微杜渐的原则方法;重身教、重家庭教育及环境教育的原则方法等等。同时,我们也不能排斥吸收借鉴外来的先进文化和文明成果。如注重、尊重教育对象的人格和个性;鼓励教育对象自由选择及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平等对话等。在继承本民族优秀文化的基础上融合外来文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我党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实践中形成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和方法,如:实事求是的方法,群众路线的方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都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继承和发扬光大的。在不断改进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过程中,抓住主要矛盾,进行深人的研究和实践,就一定能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困扰中走出一条崭新的希望之路。
6、积极探索网络教育法
指出:“要重视和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实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一是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网页。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或网页的关键就是要丰富网站、网页内容、栏目,努力增强其吸引力。二是利用电子邮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电子邮件,传达党的主流声音。同时,可以利用电子邮件开展调研、心理咨询和各种竞赛活动。还可以利用电子邮件对一些性格较为内向,沉闷抑郁,心理压力大且接受能力差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三是研制和推广思想政治教育软件。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软件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专门用于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软件,特别是针对青年大学生的教育软件。高校可以综合运用多种媒体元素以及丰富的网络信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教学机制,将课程内容结构由线性设计转变为网状设计,清晰地呈现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及其有机联系,给学生以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的刺激,调动其学习热情。另一方面是包含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实用软件。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可以针对新形势下大学生最关心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组织有关专家开发一批集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的包括游戏软件在内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软件,把严肃的思想政治理论变成生动形象的网络语言进行传播,充分体现寓教于乐的特点。
7、努力优化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如果按其所涉及的社会范围和社会途径来划分,则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复杂的综合系统。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是相互联系的,相辅相成的。只有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互相结合起来,齐抓共管,使整个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一个宏大系统工程,密切结合,互相促进,才能取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效果。
总之,要实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现代化,就必须善于吸收和借鉴古今中外一切先进的理论和方法。但一定要立足现实,结合中国的国情,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体系,开展好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加速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的现代化进程。
(作者单位:武昌工学院管理系)
参考文献:
[1]鲁焱.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遇到的新情况及其对策[J].辽宁教育研究,2003(6):75—77.
[2]吴建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化不容忽视的几个问题[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1(11).
- 上一篇:小学足球入门训练
- 下一篇:心理健康知识专题教育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思想动态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