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学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1-14 17:54: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创新教学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创新教学的重要性

篇1

小学阶段的学习是学生终身教育的起跑点,学习数学不仅仅是为了获取有限的数学知识和技能,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自行获取知识的方法,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实践的本领,获取可持续学习,为将来走向社会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利用数学课堂,把它创设成充满活力、魅力无穷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地感受数学美,去追求数学美。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

传统的应试教育根深蒂固,这使得现在的小学数学课堂过于放大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教师在课堂中成了“一包揽”的主导者。学生在听、说、读、写等这些最为基础的方面参与性是很低的,而且教师在课堂上只是一味传授,缺乏与学生间的互动,压制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创造性和主动性,束缚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利用数学课堂,把它创设成充满活力、魅力无穷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地感受数学美,去追求数学美。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

1 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构建

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告诉人们;只有当我们的小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境界上感到无拘无束了,小学生的学习情趣才真正意义上被激发出来,小学生的学习课堂也才真正意义上借助了生态形态。 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力求做到课堂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让我们的小学生去感到无拘无束。 首先是导入新授要力求做到巧妙。 巧妙地新授导入能使我们的小学生一下子就能进入无拘无束的学习状态。 巧妙地导入可让我们的小学生似“初生牛犊”不畏虎矣!

数学学习的知识与体能数学思想数学问题的解决,乃至于情感态度的建立对于小学而言都是陌生的,但当我们的小学生进入了一定的理想的无拘无束的学习状态时,我们的学生总能很快地从陌生到熟悉的。 再次是数学课程流程的推进更应当是无拘无束的。 数学课堂的推进对于小学生而言应当是学生自然生命体验的旅程。 作为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思路、学习规律。 应当尊重教学过程的自主性,动态性。积极去谋求充满生动的课堂情景。如果失去了对学生的尊重,则无从谈及生态课堂的构建。 尊重学生是我们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最起码的师德规范。 做到了对每个生命体的尊重,学生则能在无穷的知识海洋里畅游。

2 将快乐的活动引入数学教学

只有在愉悦轻松的教学氛围中,学生才会真正的对所学科目感兴趣,才会倾心投入到学习中来,在充满挑战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不能将教学活动仅仅局限在课堂,而是试着在操场等室外进行教学,很多趣味性的小活动也可以在这样的情形中得到运用,教学将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在进行加减乘除的重点讲解阶段,可以带领学生来到操场,然后以加减乘除的符号和数字分别赋予每一位同学,然后,老师说12,被赋予12角色那个同学站出来,然后老师喊除号,另一个同学站出来,借着再喊出另一个数字,作为答案的那个同学要立马反应过来并且站出来。若是反应错误,老师可以适当的采取点温柔惩罚措施,并且要给予表现优异的同学鼓励和表扬。在这样轻松并且略带挑战性的游戏教学中,学生参与的热情高涨,并且室外的环境更有助于学生放松上课紧张的心情,接受知识的速度也较快。同时,这样的环境下亦有助于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沟通变得更加容易,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变得很亲近。

3 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激起学生学习的需要,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教师要利用语言、设备、环境、活动等各种手段,制造一种符合需要的情境。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善于将课题转化为学生认知中的矛盾、内在的需要,还要不断设疑、激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关键是让学生从情境中激发求知欲,从情境中产生问题。我经常采用的方法有:以旧引新,沟通引趣;提示矛盾,设疑生趣;故事开场,引发兴趣;制造悬念,激发兴趣等。由于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而以形象性为主是小学生惯常的思维方式,因此以符号和文字结合的抽象的数学很难马上贴近学生的思维方式,教学活动也就开展的没有预料中的顺利。

篇2

关键词:物理实验;作用;创新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8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核心,它不仅是建立物理概念,理解和掌握物规律和原理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形成学生良好科学探究精神和科学的实验方法的重要手段。科学规范的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科学探究的愿望,把物理课堂变成学习、求知和实践的乐园。

一、初中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1、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实验具有真实,直观,形象和生动的特点,易于激起学生兴趣对于中学生,物理实验有很强的吸引力,极易唤起他们的直接兴趣.

学生观察实验,自然也会产生自己动动手的欲望.设法让学生多动手做实验,不仅可以满足学生操作的愿望,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不断体会和尝到“发现”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获得成功”后的喜悦。正因上述原因,所以教师不仅需要自己多做实验,而且要设法让学生多做实验;不仅要注意选择能说明教学中需要说明问题的实验,而且要尽可能使所选的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2、创设学生有效掌握知识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能力,提高教学成绩,关键是学习兴趣的培养,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兴趣的培养离不开实践和实验,一个人只要有了兴趣,他就会进行创造性的学习,能力也会随之提高。在课堂上让学生较多地动手多做实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使学生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物理概念,掌握规律,从而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在新课程标准的物理教学中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加强科学探究,因为实验既能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科学探究打下基础,又能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科学探究提供物质的保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要使我们国家不受外辱,强盛发达,学校培养的学生应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的能力。

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手段

1、自制仪器模型增强演示效果,增大演示可见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是使学生对教学内容获得直观感性认识的重要手段,是建立概念和规律,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不可缺少的环节,一个成功的演示实验,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也有利于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因此,演示实验有其它教学手段不能替代的作用,为增加演示效果,增大实验的可见度,我在实际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例如用铅笔和小刀做压强实验,用可乐瓶做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的实验,用汽水瓶做大气压实验用乒乓球做物体的浮沉实验,用水和玻璃做光的色散实验等,还有在演示串、并联电路时,我自制了一块大型演示板,将电池盒、开关、电线、电压表、电流表、灯座及灯泡,等科学地排布在其上,把它放在讲台上,醒目大方,全班同学都能看清楚,线路连接也一目了然,老师演示起来也得心应手。这些器材学生更熟悉,更有利于使学生明白物理就在身边,物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而且通过这些课本上没有出现的器材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2、实施小实验、小制作教学手段

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重视初中教材中小实验的教学,既有利于巩固知识,提高能力,还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这对全面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小实验和小制作的完成,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物理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学习物理的难度,导致了一些学生对学习物理产生畏学、厌学情绪,若能在改进课堂教学的前提下,把握住对小实验教学的机会,通过学习体会亲自制作和实践的乐趣,就可激发兴趣,认识到物理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从而激起他们学好物理的信心。通过小实验的教学,进一步培养和加强学生的实验技能。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小制作活动,如自制电动机、测力计、潜望镜、简易望远镜、三棱镜、、电铃、楼道电灯开关电路等。既能锻炼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又能为学生将来工作后自制简易用具打下良好的基础。物理学是实验科学,提倡学生自编实验和自制实验器材,可培养动脑思考的习惯和动手创新的能力,又如“纸盒烧开水”、“小风轮”等小实验的实施和操作过程,就是对知识的再学习过程,并由此达到升华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通过对小实验的教学,达到对物理知识的巩固、复习和提高的作用。因此,小制作、小实验的实施过程就是对知识的再学习过程,并由此达到升华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同时,通过对小实验的教学还可教育学生树立献身科学的精神,实施理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3、拓展实验教学的思路,扩大实验探究的范围

物理就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也就是物理的定义、定理、规律都建立在大量的实验和实践活动中,那么我们所说的实验也就不仅仅局限于课本上的演示实验、探究实验及“想想做做”小实验,而是将实验探究贯穿于物理学习的全过程。我们的实验教学可以在课上,也可以在课下;可以使用实验室所配备的器材,也可以自备自制教具,甚至可以使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现有物品,经常用学生身边的物品做实验,如用铅笔和小刀做压强实验,用可乐瓶做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的实验,用汽水瓶做大气压实验用乒乓球做物体的浮沉实验,用水和玻璃做光的色散实验等,这些器材学生更熟悉,更有利于使学生明白物理就在身边,物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而且通过这些课本上没有出现的器材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大家一起来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来说明我们要知道的物理知识。或者,这种类似的方法我们可以用来解决其他什么问题,等等。学生在实验探究活动中,通过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的相似过程,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

意识来源于体验过程,而不是传授知识。物理学中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发现,理论的建立都有赖于实验,学好物理就要做好实验。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大胆创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尘在体验过程中获取知识,达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篇3

一、科学实用的教学模式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

何克抗教授说:“教学结构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一定环境中展开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的结构形式,是教学系统中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具体体现。”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主宰课堂、掌控课堂的话语权,而新课改提倡教学回归教育本身,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

新课改的效果其实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程度,二是提高学生有效学习的程度。“所以,无论哪一种模式,并不是为了‘模式’而‘模式’,更不是搞成‘模式化’或者固化了的‘模子’,而是说使用某种教学模式是教师教学必经的一个阶段,唯有先‘走入模式’才能‘走出模式’,创新生成新的模式,最终脱离模式,走向真正的教学艺术。”(李炳亭《高效课堂22条》)

因此,许多学校在新课改的理念下尝试创立了能够体现新课改理念的教学模式,例如兰州三十一中的“问题教学法模式”、兰州十一中的“361互助合作式课堂教学模式”、兰州二十中的“教学案分组教学模式”等等。这些模式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从而实现“课堂动起来,学生活起来,效果好起来”的良好效果。

二、激发学生的课堂活力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

激活课堂活力并不是指简单的学生对话所形成的课堂喧嚣,而是指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后所形成的有一定思想火花和信息含量的语言交流。

李炳亭先生说:“高效课堂是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它的目标不仅仅是学会,还必须让学生享受学的过程,并生成学习能力。”一堂课不仅因教师而精彩,更因学生的表现而精彩。因此,注重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激发学生的课堂活力,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

那么,如何激活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就成为高效课堂改革的落脚点。具体来说,要从教学理念、教学思路、教学设计流程与环节、导学案、问题的提出、作业的布置等方面来激发学生的课堂思维。

在调研中,各校都有观摩示范课,通过这些课来展示自己学校的教学模式。在各种模式中,都试图将课堂教学的学习活动转换成为学生的“体验”过程,促使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高效参与。

例如,兰州二十七中某老师在讲授《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时,采用课堂内容前置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前进行了自主学习,从网上查阅及实地调查了很多资料,根据本课的内容和自己的兴趣点进行分组,不同组抽取不同问题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最后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制作成课件,分成四组进行课堂展示。第一组简介四大名著和文学知识等;第二组介绍科技的辉煌成就;第三组介绍民族文化,尤其重点介绍甘肃独有的少数民族裕固族的特点;第四组分析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每一个小组将自己的问题讲透后,由此引出的更深的问题交给下一组解决,教师则针对学生的相关展示提出探究问题的方法,从而激励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回答,激发了课堂活力,实现了课堂的高效。

三、注重课堂的预设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核心

课堂是复杂的,是动态生成的,因此,注重课堂设计、实现课堂“预设”与“生成”的有机统一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核心,也是我们一贯追求的目标。没有充分的课堂设计,就不会有精彩的课堂呈现。叶澜教授曾作过这样精辟的论述:“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路线且没有激情的行程。”当学生有了创造的火花,教师除采取积极鼓励的态度肯定学生的表现外,还应适当调整、创造性地设计和组织教学,即使偏离了预定目标,也应跟着学生的思路走,制造新问题的“生长点”,为新的生成提供支点和空间,鼓励继续生成。

课堂的高效性不容忽视。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学内容是确定的,如果学生的生成对课堂教学无价值,那么教师在做出合理取舍的同时,对学生的生成也应小心“呵护”,善于倾听和引导,至少不能让学生有被忽视的感受。这样,学生的创造性火花不至于被消灭,反而有可能激发他们探究的热情,这也正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不断追求的。

那么,课堂的预设主要从哪些方面进行呢?

1.导学案的设计

导学案的设计要体现课前预习、课中讲授、课后提升或巩固,是一个延续的整体,而不是仅仅把它看成是教学过程的一个缩版、简介。同时在制定问题和安排活动时,可以根据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灵活选用,有效解决学生能力与认知水平的差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2.设问的提出

苏格拉底认为,问题是助产婆,它有助于新思想的诞生,激发学生的思维。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总是通过情境设问激趣。因此,问题的提出,应该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实际,不能为提问而提问。要通过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设问给学生提供交流、合作、探索、发展的平台,激发其积极性,在设问、释问中萌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进而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3.教材的处理

教材作为一种工具书发挥着最重要的资源作用。新课程提倡的教材观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活化教材,不拘泥于教材。

篇4

创新教育是在知识经济背景下提出的,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是知识不断更新,高新技术不断产业化。在知识经济时代,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在于创新性劳动的水平、质量和效益。也就是说,人的创新能力开发到什么样的程度,社会就前进到什么程度。学校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同志多次强调创新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在教育。这就给当前的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

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理论依据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知识的学习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知识的产生和发展是个体头脑中发生内化的结果;只有学习者自己才能真正地占有自己的头脑。高中学生已有较强的观察能力,他们能根据学习目标有选择有针对性地观察事物。他们也有很强的独立思维能力,喜欢自主讨论问题发生的原因,解释事物发展的因果关系等等。这为高中物理教育实施“创新教育”的教学模式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三、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指导思想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创新能力是当代社会高级人才的重要素质之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在后天的教育中完成的。物理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承担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职责,通过在教学中开展一系列的创新活动,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科学的方法,创造性地探索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创新思维,使学生的智力系统呈开放的状态。养成创新思维的习惯,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科学文化知识和创新能力,有志、有识,善于发现问题、喜欢寻根问底、标新立异的创造型人才。

四、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原则

1.师生民主、平等的原则

教学中,教师应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活跃学生的思维,确立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有大胆的质疑、探究的主动性,教学中能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和老师、同学争辩,能够从与别人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发现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创见。

2.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重视个性发展的原则

学生的素质各有差异,个好各有不同,我们老师都要足够地重视。耐心地解答。也许一个普通的问题里面蕴含着重大的创新。

3.重视学法指导的原则

创新教育的侧重点并不是学生“学会”了多少知识,而是学生是否学会了“会学”,教学中应该渗透学法指导,强化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更多、更科学的学习方法,这将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4.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价方法。采取灵活评价的原则

实施创新教学必然导致学习结果的多样性、丰富性。统一的评价手段即标准答案会扼杀学生的创新热情。

5.改进实验,开展全方位教学的原则

篇5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造性思维;学习方式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我认为创造力是个体在支持的环境下结合敏锐、流畅、变通、独创、精进的特性,通过思维的过程,对于事物产生分歧性观点,赋予事物独特新颖的意义,其结果不但使自己也使别人获得满足。支持环境,是指能接纳及容忍不同意见的环境。

目前,语文教学中强调“以读为本”但在实际教学中一部分教师一味强调读,甚至让一些无目的的读占去了大量的时间,读固然重要,然而,不加思考的读,恰恰忽视创造力的培养。如何培养创造力呢?

一、改变单一思考模式,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

共同讨论是激励求异思维和集中思维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大家共同讨论的条件下,思维活动可以经过不断地评价和引导螺旋上升,把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推向较高水平。通过讨论,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锻炼学生解决问题尽可能找出许多种答案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

二、转变教育观念和学习方式

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和造就要靠创造性教育。因而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成为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前提。语文教学在教学方法设计上应有广度和深度,时间安排上应有密度和适度,课程组织落实上应有力度和效度。将“教、学、练、考”作系统设计,全面考虑,突出“有效教学”、“高效教学”、“魅力教学”的特点。既要体现执教者的“人格魅力”与“学术魅力”所产生的课堂凝聚力,又要体现师生“个性魅力”所产生的巨大课堂爆发力,还要体现课堂教学设计精妙的“艺术魅力”而产生的课堂向心力。抓住教材,紧贴文本地面行走,在文本词句的丛木中穿行,真正做到从传授型教学向创造型教学转型。

在学习方法上力图引导学生掌握一种智慧学习策略,通过转变学习观念逐渐把学习变成一种习惯,通过“学习——思考——实践”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的过程,逐步把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让学生自己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有效学习,高效学习,智慧学习。《新课标》明确提出:应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 “学而不思则罔”,“学”并不等于“会”,必须要有一个反刍消化的过程,在思考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在反思中不断感悟,在感悟中不断升华。思考的深度和广度决定知识与技能达成的效度。这个思考的过程就是把教材由厚读薄的过程,就是把外在的东西内化为自己东西的过程,真正实现学习方法上从接受性学习向创造性学习转型。

三、扩展延伸,培养思维的敏锐力

思维的敏锐力,指敏于觉察事物,具有发现缺漏、需求,不寻常及未完成部分的能力,也就是对问题的敏感度。教材是为学生学习提供的例子,教学中既要依靠它又不要受它的限制,这样才能发展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在教学《鸟的天堂》时,学习了7、8自然段后,我问同学们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时,有同学问“那翠绿的颜色明亮的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中的“有一个新的生命”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在颤动”按以往的要求只让学生理解“榕树的生命力强”我在教学时,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生活实际,平时的积累,说说你的理解。结果,学生的回答真是精彩极了:有的说是风吹、有的说是鸟动、有的说是太阳的照射,有的说是树叶绿得可爱,让作者看花了眼,产生了错觉,有的说是因为榕树有着旺盛的生命力。这说明学生思维的敏锐力大大提高了。

四、充分采用“扩散性问题”提问,拓展创新意识

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如“对某一问题的解法或思路你想到了哪些可能性?”“还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它所追求的目标不是惟一的正确解法,而是使学生产生和提出尽可能多,尽可能新,尽可能是前所未有和独特的想法、解法、见解和可能性。这种问题回答有一部分是教学内容的再现,但它所追求的都是具有更为重要的价值的独特性见解,这就要求学生在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来做出回答,并显示创造性思维的成果。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求异思维的质和量主要是由教师提出的扩散性问题,以及学生对此做出的回答的质和量的高低来决定的。而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判别性和叙述性问题占的比例很大。因此,要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需要提高扩散性问题在课堂提问中的比例。

五、拓展思维空间,加强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的本质特性是求异性思维。求异思维又分为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得挖掘教材的广度和深度,注重知识的前后迁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扎实地培养创新思维。

(1)逆向思维的训练。由于小学生身心处在发展阶段,所以小学生感知和思考问题以顺向思维为主。教师有意识地设计逆向思维的训练,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诱发和形成。让学生从不同的立足点分析同一个问题,会产生不同的答案,甚至会出现相反的答案。如在一次语文活动课中,针对《愚公移山》这篇寓言,以“愚公愚蠢吗”为内容,让学生开展了实话实说争辩会。在讨论会上,同学们滔滔不绝,各抒己见,最后形成了共识。学生认为愚公既值得颂扬又愚蠢。愚公之所以值得称赞,是因为我们看到在愚公身上有一种征服和改造自然坚定不移的斗争精神。愚公之所以愚蠢,是因为他蛮干不巧干,不用搬家这种简便的方法来解决家人受大山阻塞的困难。愚公移山的作法实在愚蠢,愚公移山的精神确实可佳。我就这样辩证地训练了学生的求异思维。

(2)发散思维的培养。发散思维也叫多向思维、多触角思维。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发展思维的重要途径,“一问多答”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有效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审视,寻找不同解题答案,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创造性。如在教学《将相和》中的负荆请罪这个历史故事时,我巧妙地设计了一个问题:请你完整地分析廉颇这个人物。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踊跃交流讨论,找到了三个答案:一是廉颇武艺高超,作战骁勇。二是廉颇勇于认错,知错就改。三是廉颇居功自傲。这样让学生释疑,加强学生合作学习,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六、积极评估,鼓励创新

学生在大胆创新的尝试中也有可能理解失误或思路不当,对于这种情况,教师要善于欣赏的角度,肯定学生能独立思考并引导其思路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学生需要体验成就感,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加以保护,对学生点点滴滴的创新都要给予重视。教师肯定的评价,对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创新信心,有着不可估量的力量。“你的理解是个创造?”“你有独立见解”“老师还没有想出你就想出来了,真了不起!”这一声声的赞扬像股股暖流流入学生心田,使学生不仅得到极大的喜悦与满足,还能无形鼓励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下一次的创新活动。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教师利用语文教学这块有力的阵地,发挥学科优势,尽可能地创造机会,注重创新精神的教育,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保护学生的创造性,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跨世纪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刘赤符等.高师中文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研究[M].远方出版社

篇6

1强化教学队伍,加强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教师的素质和水平是影响教学质量的直接原因和主要原因,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队伍建设是现阶段教研室工作中的重点之一,预防医学教研组在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主要有: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业务素质,鼓励年轻教师考研、去外校进修、参加学术会议等等,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各种专业讲座和培训等;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严格要求每一位教师的每一节课,不定时相互听课,同时将反馈结果及时通报,对学生发放调查表,及时了解每位教师的教学情况,在教学结束后,及时组织学生以座谈会或者调查问卷的方法,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发现本次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由于在实验课中增加了学生讨论的内容,这就要求带教教师必须掌握充足的理论知识,拓宽专业知识面,这有力的促进了教师巩固自身业务知识,有利于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2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强化理论课教学

《预防医学》教学传统上是考查课类型教学,以教师为主的“讲授式”教学,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积极性不高,学习兴趣不浓厚,为了解决在理论课中存在的这一系列实际问题,我们积极地采取多种有利有效的教学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1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应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1]。譬如,在讲述流行病学原理和方法时,由于难度比较大,可以教师讲授为主;对于环境与健康章节中的部分内容,如劳动场所环境中的高温中暑,由于与现实联系紧密,可以先让学生讨论,不同工作场所有不同的中暑表现和机制,做到正确的区分治疗,教师起着辅助的作用;或者有的内容采用讲座的形式,譬如食物中毒等。总之,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加强教学效果与质量,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2.2部分章节采用案例教学对于一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开展典型案引入,如SARS,手足口病、新型甲型流感等具体实例,了解应对这些疾病的方法和措施;在讲述营养与健康章节中的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评价时,可以引入前一段时间我国市场上的三聚氰胺事件,通过三聚氰胺的原理导入蛋白质含氮量的测定原理,既丰富了学生的视野,也巩固了理论知识,同时由于与现实联系,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实验课教学,努力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3.1实验教学是医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本课程实验教学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实验教学,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并熟练掌握理解及运用,同时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并学会运用简单的统计学知识。因此,实验教学是学好预防医学这门课程的重要环节。

3.2针对不同的实验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在实验教学中,强调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出发点[2]。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贯彻教学的启发性,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注意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在教学中将多种方式灵活应用于教学过程,把教师的“启发”和学生的“思考”有机结合,有助于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在“自然环境与健康”章节中,我们首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了解当前自然环境中与人类健康的关系,然后结合当前实际有针对性的选取部分相关内容组织学生以调查报告的形式进行讨论。当学生对讨论内容产生“兴趣”时,他们就会开始把那种按“现成的指示”一步一步地工作看成是乏味和枯燥的事情,转变为主动探求的方式进行资料的查找、知识的归纳整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贯彻教学的启发性,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注意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和兴趣,把教师的“启发”和学生的“思考”有机结合,有助于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在学习医学统计学方法时,由于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难于理解,所以实验课的教学是巩固理论课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在每次实验课开始,教师总是先对理论课的内容做一简单回顾,带领学生熟练掌握本章节的重点内容,然后提出本节课需要重点解决的课题。先让学生自己自由发挥,按照自己的知识掌握水平作统计分析与处理,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指正,最后做一总结。这样可以有效的促进学生对统计知识的理解掌握。实验课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篇7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 创新 必要性 策略

众所周知,英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交流工具,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与外国人进行交流和沟通的时候。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外市场的开发,我国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英语专门人才。由此可见,英语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的重大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再加上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初中英语教学的创新性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下面本文主要分析了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就此提出了初中英语教学创新的必要性,并对初中英语教学创新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和策略。

一、存在问题

(一)教学方法陈旧

从根本上来讲,我国英语教学起步相对较晚,受其它学科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英语教学在教学方式上基本上还是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由于我们的教育事业相对落后,长期受“满堂灌输”教学方式的影响,在初中英语教学课堂上,往往是英语老师在台上按部就班的按照英语教材,来讲授初中英语知识,而学生在台下听,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几乎没有。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地位,不利于养成学生对英语的爱好,不少学生开始讨厌毫无趣味的英语课程,甚至有些学生在英语课堂上根本置老师于不顾,老师讲他们也不听,严重影响了初中英语教学的质量。

(二)课堂人数过多,影响英语的教学效果

由于我国的教育事业起步相对较晚,教育水平相对落后,教育建设资源不完善等原因,导致班级人数偏多,这种情况在农村学校教学中更为严重。目前我国各中学的班级人数普遍在60人左右,农村地区通常在70人至80人之间,由于学生人数众多,不可能照顾到任何一个学生,对学生的基本情况也不能完全了解,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就显得十分困难,这样严重影响了课堂上英语的教学的效果。还不止这些,由于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因此英语课堂上老师与学生的语言对话和互动必不可少,然而由于班级学生过多的现实情况,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实现与老师的对话交流,这样不利于学生英语听力和口语的练习,并且还挫伤了一部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二、初中英语教学创新的必要性

针对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不断的探索新的、有利于学生英语水平提高的英语教学方法,从而提出了改变英语教学方式,创新初中英语教学必要性和意义。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增强信心

有位教育学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教学的目的不在于传授教学知识,而在于鼓励学生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从学习中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和成功。”因此,创新初中英语教学的形式,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是学生成绩提高的基础和前提。举例来讲:英语老师在课堂上讲授英语知识的时候,与学生之间增加互动,当学生稍有进步或回答正确一个问题时,老师相应的回一句“Very good!You are clever!You are brave!”等单词,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了自信心,还锻炼了学生的英语口语和听力能力。不能在学生回答错问题时,给予指责,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之处。如此,变换课堂讲课形式,采用新鲜的英语教学方式,对学生更好的学习英语具有重要的作用。

其次,培养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任何事物和知识的动力和源泉。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创新英语教学形式和适当的添加学生英语对话等情境,能够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爱好。英语老师转变传统英语教学方式,创新英语教学,多提问题等,另外对英语单词的记忆,老师采取学生做英语单词游戏的方式来帮助学生们记忆,以及对一些英语规则或不规则变化形式采用顺口溜的形式来记忆,这样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爱好,当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

三、创新策略

初中英语创新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和英语成绩等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英语老师,我们要认清当前英语教学的形式,了解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创新形式和手段。

(一)充分利用情境对话教学

初中学生尚且处于好动、爱玩的年纪,因此英语老师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特点的基础上,提前设计并准备好英语课堂创教学的方案。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创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消除学生说英语时的胆怯心理。由于初中英语教学的内容相对简单,当学习某篇英语课文时,为了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印象,老师可以采取学生对话的形式来教学,可以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对话,也可以为小组为单位进行对话。总之,对话练习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二)多提问题

学生在英语课堂上总是容易出现思维不集中的情况,并且容易形成思维定势。英语教学与中文教学的思维模式不同,其中名词、形容词等的变换形式也不同,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提问题。例如:在讲到名词变复数的时候,老师可以提问“可数名词变复数的形式有哪些”这样学生马上想到名词分为可数和不可数两种,而他们的变化规则也各不同相同。这样老师启发式的提问,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发散学生的思维。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英语在促进人与人交流、国家与国家交流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也越来越重视对英语专门人才的教育和培养。新时期,顺应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我们在初中英语教学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于初中英语教学过于死板和形式化,缺乏创新精神。因此现阶段,我们要针对初中英语教学采取相应合理的措施,不断改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培养出现代化国家经济建设所需要的专门英语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郭淑琴.初中英语教学创新实践探究[J].考试(教研版),2012(09)

[2]甄娟娟.对初中英语教学创新思路的探讨[J].考试周刊,2013(11)

[3]刘能.英语歌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辅助运用[D].上海师范大学,2012(13)

篇8

一、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发展

学语文就应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提高生活质量。新的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语文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乃至更多方面、更多范畴的对话;在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中,学生通过读书,视通万里,思接千载,课本内容所体现出的思想、情感、追求、人格、志趣、品位、审美的格调等,学生或认同、或发问、或陶醉、或见仁见智、或批注评判,这都是生命的交流。学生从这些交流中获得更多的人生感悟、懂得做人的道理,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生活品位。同时,在学生与教师的对话过程中,不但可以提高教师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培养教师的道德情操,同时可以增加教师生活情感体验,从而促进教师对学生生命能量的肯定和调动。这都将极大地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人格的健全,对学生的做人、对学生的生活和品位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比起前者更加深远,更加直接。

二、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尊重学生独立性的重要性

教师只有先充分认识到尊重学生独立性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具备这些理念之后,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参照以下几点来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开放的课堂氛围

作为课堂的组织者,教师要和学生建立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与学生和谐相处,营造一种生动活泼,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教学中教师可以用激励性语言、手势、体态语等让学生心灵愉悦,使学生敢于提出不同看法,敢于坚持自己的见解,敢与老师、同学讨论。教师要肯定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鼓励他们大胆说出自己的独特见解,甚至能超越老师和课本。在这种氛围中,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或语言鼓励、或神态暗示、或动作启发、或情绪感染、或角色互换,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这样才能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

2.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提高创新意识

发散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利用质疑的方法则可以很好地锻炼发散思维。所以,教师应该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问、学生答的单一授课模式,鼓励学生对课本和老师提出质疑,教师不仅要耐心解答,还要肯定他们善于发现问题的精神。在具体操作上,可以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在预习中让学生把自己不懂的地方圈画出来,写在练习本上,以备向老师发问。这种质疑的学习方法不单单只体现在课前预习上,还要贯穿课堂讲解、课后总结、课后复习这一系列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将回答问题的主体地位让给学生自己,让学生互问互答,交流知识经验,主动去查阅资料,解决相互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最后集思广益,总结出最佳的解决方案。另外,教师作为引导者,应该向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让学生围绕文本知识的重点难点进行提问,以免繁多杂乱、无关紧要的问题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做到有的放矢,质疑有度。

3.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教师要根据课文需要创设教学情境,陶冶学生情感,激发想象的动力,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如运用录像和配乐朗诵相结合的方法,以画面展示内容,使学生在感知理解的基础上,从心灵上受到感染而产生丰富的想象。比如,在学习课文《曹冲称象》的时候,可以这样问学生:除了曹冲所使用的方法以外,大家还能想出其它称象的方法吗?这样的多角度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富有趣味性,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运用发散思维,自由地发挥想象力。

4.开设语文实践课

语言是一种常用的交际工具,遍布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语文教学应走出课堂,让学生身临其境去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比如,在讲到课文《夏夜多美》时,可以给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放学之后去亲自感受夏天的夜晚。让孩子们走进大自然,让他们目睹、耳闻、鼻嗅、口尝、手摸,全身心地感受夏天的夜晚。再让学生置身“夏夜”中展开讨论:你就是歌手、画家、诗人,你最想干什么?让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想,通过用语言文字、图画等形式描绘出来,极大地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要“正确处理基本要素并与创新能力的关系”,“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的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总之,作为教师,要重视语文教学的改革,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为他们日后成为创新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晓光.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D].河北大学,2010.

[2]徐毓盛,邓丽蓉.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N].咸宁日报,2010-11-04(03).

篇9

一、从创新人才培养的角度看待实验室的开放

传统的实验教学一般是根据实验教材进行,提前准备好各种实验设备,上课时讲授操作时的注意事项与设备的使用方法,然后学生以机械式模仿的方式进行实验。这个过程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其次,高校内部的实验室仍然是相对独立封闭的,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实验室开放设备、时间、环境都是固定且有限的,无法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

这些因素对于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来说都是不利的。为此,实验室的开放势在必行。

二、从实验室的开放时间、内容和对象等方面着手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自我提升

(一)时间开放需要体现灵活特性

除了安排开放在教学大纲内规定的必须开放的课堂实验教学时间外,其余闲暇时间也应开放。对与教学大纲内的实验内容,要求学生提前现场熟悉仪器,为此学生要对实验进行提早预习和准备。让学生可以提前预约其他实验项目及熟悉实验内容等。实验室这边应安排值班老师和学生,并提供联系方式,方便有兴趣的学生来实验室进行实地考察。这样既可以保证学生有充足的实验时间,又可以充分利用实验室的开放时间段和空闲的实验室。

(二)内容上面要呈现出深度和梯度

对于已经安排在教学大纲内的规定课堂实验内容,实验室必须对其有所保障。但是鉴于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我们还需要根据学生的能力以及授课面,在实验内容上面做出更改。

为此,在现在的实验教学计划中,删减了部分基础和验证性的实验项目,增加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设计性实验环节,从而在实验的内容上面体现了一定的深度,也对学生的实验能力提升有了梯度的呈现。当然,在设计层阶段,不同专业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专业特性,以及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来选择实验内容,鼓励学生自主设定实验内容和主题,自行收集相关实验内容的资料,以独立或与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实验方案、方法的设计。教师更多的时候只是提供技术上的援助,建设一个学生自己设定实验内容、自行设计实验环节,以及碰到问题自行解决困的自我能力提升的路径。

(三)实验室开放不仅要有宽度还要有一定的厚度

实验室除了承担的实验教学任务外,还应当是可以进行科研学术交流的重要场所。实验室所具备的各种资源,可以使得他在各项基础学科的研究和各种技术开发中承担更重要的分量。因此,实验室开放的对象不能仅限于上课的学生,同时要吸引有科研能力和有科研项目的老师进入实验室基地,这可以使实验室在内涵上面呈现出深度。授课的教师可以从平时的教学中,挖掘出部分学有余力、善于探索、勇于实践的较为优秀的学生,同时吸收这部分学生参与到科研工作和学科竞赛中来,这样可以一定程度上呈现出实验室的宽度。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都会得到提高,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也都会加大。同时考虑问题的角度和对事物细节的把握等方面更会有提升。

三、开放实验室对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意义

浙江海洋大学东海科学技术学院,每年设有专项经费用来支持对学生实行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的开展,给学生在物质上提供保障。同时,学校给学生提供很多很好的自我能力提升的平台,这些平台包含有:创新创业实践训练项目、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暨新苗人才计划项目、互联网软件设计大奖赛、电子设计大赛、大学生学科竞赛项目、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等活动,这些活动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笔者认为,有良好的竞技平台、优质的实验室资源,以及高水平老师的引领,学生一定会积极参与到各项竞赛、各种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中来。近三年来,浙江海洋大学东海科学技术学院由实验教学团队成员指导本科生成功获得实用新型专利超20项,公开发表科研论文10余篇。近几年来,在各种国家、省级竞赛中表现也很抢眼:2016年,全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大赛暨第三届“发现杯”全国大学生互联网软件设计大奖赛获奖名单揭晓,首次参赛的东海科学技术学院,闯入本科组APP开发与设计项目决赛的7组(19人)全部获得名次,其中,获二等奖1组,三等奖6组,学院也被大赛组委会授予“最佳院校组织奖”。2015年8月上旬,全国29所高校584位选手参赛的第四届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上,东海科学技术学院学生表现抢眼,斩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2015年在8月初,在浙大宁波理工学院举行的“ZEDC杯”浙江省第七届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总决赛上,我院队伍荣获二等奖。2015年5月17日,在浙江省第十四届“宁波市政公路杯”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中,浙江海洋大学东海科学技术学院荣获三等奖一项。

由此可见,学生开展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对实验室开放有客观需求。从获得的成绩来看,开放式教学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实验室开放,通过为他们提供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平台,营造了一个让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外部环境,学生的学习不再受教材、教师等因素的限制,学生的个性能够得到充分发展,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得到培养,使得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又多了一条有效的路径。

四、建设开放式教学实验室需重视的几个方面工作

在多数院校,实验室的建设投入都是有保障的,也就意味着学校对教学实验室的重要性也是认可的。但多数的意识只是局限于实验室为开设的教学课程服务,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实验室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如今,东海科学技术学院通过实行开放式实验教学,在学生素质能力培养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我们在以下方面做出改进。

(一)实验室科研与教学团队建设

对于创新人才培养来说,实验室的开放式教学还需要组建高素质的实验团队。因为学生开展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涉及的知识面更加宽广,要求教师在实验技术和设备等方面要有很深的造诣。这需要老师自我提升教学素养和业务能力,所以学校相关部门应给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提供各种业务进修的机会,使得实验队伍能够跟上发展的脚步,从而提高实验室开放式教学的质量。

(二)重视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

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实验的内容也应该随着学校发展的要求及时的进行调整,以确保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工作能力,使得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切实地培养和训练。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有关部门和各级领导给予重视,同时实验教师也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对其进行长期深入研究。

(三)在物质上保障实验室开放式教学

实验室在进行开放式教学的改革途中会涉及经费问题。如何给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环境也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前提,同时也是引导和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外在因素,所以需要学校相关部门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大投入。除此之外,实验室开放以后,工作时间相应延长,实验教学管理工作量明显增加,基于这样的因素,构建高效科学的管理模式也成为研究的一个主题。

篇10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 活血药 血瘀证

活血化瘀法是使用消散或攻逐体内瘀血的药物治疗瘀血病证,通畅血脉、消散瘀滞、调经止痛。陈可冀院士[1]认为瘀血贯穿冠心病(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糜烂、栓塞、闭塞等)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活血化瘀是治疗冠心病根本大法。他将活血化瘀药分为:和血药,活血药,破血药三类[2]。近年来,活血类中药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疗效确切,现介绍如下。

1 理论基础

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病机制主要是冠脉内不稳定的粥样斑块继发病理改变,使局部心肌血流量明显下降。中医属于“胸痹”、“真心痛”范畴,基本病机为心脉痹阻,病位在心,《素问》中“心主身之血脉”;《灵枢・经脉篇》指出“手少阴气绝,则不通,脉不通则血不流,故其面如漆柴者,血先死”,可见血瘀与之关系密切。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冠心病血液流变学有不同程度异常,表现为血液凝滞、聚集、凝固等状态,其中凝滞、聚集最为突出,这与血瘀证的病理实质相一致,更进一步印证了心血瘀阻系冠心病发病的病机关键[3]。

2 药物作用

活血类药物指有活血、行血通瘀作用的药物。陈可冀院士[2]将川芎、蒲黄、红花、刘寄奴、五灵脂、郁金、三七、穿山甲、姜黄、益母草、泽兰、苏木、海风藤、一枝蒿、牛膝、马鞭草、延胡索、鬼箭羽、紫葳、和王不留行共20种中药归入其中。川芎具有理气活血化瘀作用,为血中气药,上达巅顶,下通四海,中开郁结,旁达四肢;郁金活血化瘀又理气,同为血中气药;红花为活血化瘀常用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常与赤芍合用;姜黄活血化瘀力量较强,且性辛散善行,通利经络关节,于严寒季节或阴寒较盛患者,用姜黄代替郁金。现代医学药理研究证实,川芎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心排出量,降低血液粘稠度;三七有抗血栓作用;红花主要有抗凝血作用,改善微循环及抑制血小板聚集,明显提高纤维蛋白的溶解活性。

3 活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

活血类药物活血行血通瘀。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出现血栓,发生栓塞,治疗原则主要为缓解疼痛,抗凝(抗栓)。可见心血瘀阻是该阶段发病的关键,处方选药当以活血类药物为主,多用红花、川芎、三七、牛膝等或其相关单味或复合制剂,如红花注射液、丹红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4]、益气活血中药汤剂(药用黄芪、白术、茯苓、丹参、瓜蒌皮、牛膝、葛根各30g,党参15g,桔梗、川芎、赤芍、郁金各12g,檀香、当归、地龙各9g,水蛭6g等)[5]、益气活血化痰方(药用党参15g,白术15g,茯苓10g,炙甘草6g,瓜萎18g,黄芪30g,川芎10g,桃仁10g,丹参12g,红花6g,胆南星12g,法半夏12g)[6]等。蔡广等[7]等观察三七总皂苷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发现三七总皂苷治疗组患者心绞痛缓解率为87%,心功能缓解总有效率为76%,心电图ST-T改善总有效率为39%,显著优于对照组73%,35%和18%。黄莺飞[8]观察红花注射液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治疗组给予红花注射液,对照组用硝酸脱水山梨醇酯(消心痛),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疗效、心电图指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

4 结语

血瘀证贯穿于心血管疾病的始终,而活血化瘀是中医治疗血瘀的总法则,活血类中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作用与药理学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是有效方法[9]。但是活血化瘀法应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使用,坚持个体化治疗原则,辩证施治,中西结合,抓住病因病机根本,随机出入,灵活运用,才能真正做到“治病求本”。

参考文献:

[1] 马晓昌.陈可冀教授治疗冠心病临床经验介绍一祛浊利湿与活血化瘀并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5(5):441-442.

[2] 陈可冀,李连达,翁维良,等.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5(1):1-2.

[3] 魏景,王宗殿.活血化瘀法治疗冠心病初探[J].中国中医急症,2009(4):566-567.

[4] 董占领.活血化瘀要治疗冠心病不同表现形式[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3(6):168-169.

[5] 童存存,赵明君,周端.益气活血法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36例[J].陕西中医,2011(5):557.

[6] 梁建.益气活血化痰法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53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1(1):40.

[7] 蔡广,叶常青.三七总苷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的疗效[J].心脏杂志,2006(5):562-567.

[8] 黄莺飞.红花注射液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的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08(10):1087-1088.

[9] 何晶,朱海波,郑景辉.实用中医内科杂志[J].广东医学,2014(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