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审计案例范文

时间:2023-11-14 17:54: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内部控制审计案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内部控制审计案例

篇1

关键词:地质勘查单位 风险导向 内部控制审计案例 审计建议

中图分类号:F239.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12(b)-0214-02

1 审计背景情况

根据某地勘局开展关于管理提升,内部控制、风险防范的工作要求,某地勘局组成审计组于2015年8月12~13日对所属某地勘队进行了内部控制审计。该次审计以促进被审计单位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强化管理,控制风险,以规范内部控制流程,提升内部控制管理为目的的审计。

2 审计初步沟通、审计范围及方法运用

2.1 通过沟通、搜集资料

审计组与被审计单位管理层进行初步沟通,了解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定和运行的基本情况,拟定内部控制审计实施方案,明确审计目的、重点审计内容、制定审计程序、审计组人员具体分工,召开审计进点会,向被审计单位传达审计实施方案及内容。

2.2 审计时段及范围

审计时段: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审计内容包括:货币资金管理、债权债务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物资管理。评价业务流程包括:财务部门人员岗位职责、资金管理流程、财务管理流程、债权管理流程、固定资产管理流程、物资管理流程、会计核算及制度执行流程等方面。

2.3 审计方法运用

被审计单位某地勘队已对其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做出了书面承诺。在地勘队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下,审计组采用了必要的审计程序及方法,重点从单位管理环节及财务资料入手,通过查看、现场访谈、证据检查、抽样、穿行测试、分析性复核等方法实施了审计。

3 被审计单位简介

某地勘队成立于1974年9月,隶属于某地勘局,属于三级单位,地质勘查行业,具有独立事业法人资格。主要经营范围:主要从事区域地球物理调查、矿产异常查证、水文地质地球物理勘查、地球物理勘查及综合测绘资料收集分析处理、地球物理勘查技术研究开发、地质测绘仪器应用研究、地形测量、地籍测量、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卫星全球定位系统测量、地下管线探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地质钻探,工程测量及相关工程勘察。

某地勘队机关机构设置:行政办公室、党委办公室、企管部、市场部、财务部、劳动人事部、生产技术部及三标办公室、技术部、武装保卫部、工会。

某地勘队现有职工总人数425人,其中:在职199人(在岗155人);离退休(含内退)226人。

4 内部控制审计情况及评价

4.1 财务情况

2014年末某地勘队:资产6 380.43万元,负债4 748.27万元,所有者权益1 632.16万元。

4.2 资产状况

2014年末某地勘队:资产总额6 380.43万元,流动资产5 454.57万元,非流动资产925.86万元。其中:

(1)2014年期末应收账款账面情况。

应收账款余额3 949.43万元,应计提坏账准备77.55万元,实际计提坏账准备77.55万元,应收账款净额为3 871.88万元。应收账款周转率为2.55次,周转天数为143 d,占流动资产比重70.98%。

(2)2014年期末存货415.93万元。

(3)2014年期末固定资产净值925.86万元,记录反映了现有固定资产状况。

4.3 审计评价

该次审计主要是内部控制审计,审计组认为,某地勘队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内控管理制度,制定了如《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应收账款管理办法》《设备管理办法》《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办法》《项目部(经营实体)管理办法》等内部控制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基本能够按照相关规章制度执行,能够及时对资产进行核算和报告;能够不定期进行现金抽查盘点,确保现金账实相符;应收票据的审核、保管、贴现、背书转让处理流程清晰;财务印章管理合规,财务核算比较规范。

5 审计发现的问题及缺陷

依据管理提升和全面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工作底稿进行评价后,认为在以下方面应当引起管理层关注。

5.1 货币资金管理

(1)个别大额资金的支付管理流程中制度落实不到位,没有严格按照文件相关规定执行。如,被审计单位制定的《某地勘队项目部(经营实体)财会管理补充规定》(某地勘队发【2013】13号)文件中第六条:对于土地、青苗及房屋赔偿等支付较大金额现金(1 000元以上)业务往来,做到“三人知、两人办”。在处理此项业务时,审计没有看到相关人员的审核、监督记录。见凭证:2014.4.23转26#,摘要:办寺河项目青苗赔偿118.13万元,只有经办人签字,没有其他人员签字的记录。

(2)日常项目和钻机人员备用金借款打入银行卡,银行卡存在公私混用,项目结束后没有对银行卡进行明细核对和利息结算的流程。

(3)备用金没有严格执行限额管理制度,日常一次支付金额较大,备用金清理、核对、报销不及时,年末个别人员备用金余额较大;多年遗留备用金贷方余额没有清理;备用金使用范围不够规范,用于日常各种代扣款如保险、个人所得税等。

(4)对于野外项目施工费的核算不规范,雇佣民工放线的劳务费用,通过发放临时工工资的核算方式。

5.2 债权管理

(1)应收账款增速较快,2014年期末数比上年期末增加较大,占总资产比例60.68%;2014年应收账款回收率较低,营运资金紧张。

(2)审计发现,应收账款确认手续不规范,年末个别项目确认应收账款和工程结算为单位自制结算单,没有项目双方的工程结算单。

(3)审计核实应收账款函证,应收账款函证不全。

5.3 固定资产管理

(1)审计人员经过审查,认为有较健全的设备管理制度,能够按规定办理设备购置手续,年终有固定资产盘点表,但没有形成书面报告。

(2)审计人员现场盘点固定资产发现,部分设备存放杂乱,管理人员不能准确说出设备存放地点,对设备的管理业务不熟悉。

(3)固定资产建立了台账,但登记台账不及时,不能准确及时掌握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情况,没有资产变动手续办理的流程。

5.4 物资管理

(1)没有专门物资管理部门和专职物资管理人员,物资保管人员与设备管理员为同一人,材料会计由财务人员兼任,物资管理没有严格执行验收、保管、发放的流程。

(2)物资的核算不规范,有时不验收直接计入成本,物资分配不能按月归集分配,物资分配表编制为财务人员,岗位职责和权限不规范。

6 提出审计建议

6.1 资金管理审计建议

(1)资金管理严格按照《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和被审计单位制定的《某地勘队项目部财会管理补充规定》文件执行,规范现金支出业务。

(2)规范备用金使用范围,加强备用金日常的核对、清理、盘点及限额管理的内控程序,重视资金的关键控制。

(3)完善项目外部施工费用的核算,合理控制税务和其他资金风险。

(4)完善日常资金计划的编制流程,形成纸质材料,明确资金计划审批权限,便于资金使用的审核、监督、控制。

6.2 债权管理审计建议

(1)严格执行《应收账款暂行管理办法》,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建立应收账款台账,完善日常管理流程,做好应收账款清收、函证、核对工作。

(2)在目前经济下行的情况下,实行应收账款全过程控制,高度重视催收工作,落实责任,确保实现的收入及时足额流入企业,避免营运资金风险。

(3)针对单位发展中存在的应收账款回收率低,项目储备不足的短板问题,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使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弥补和提高。

6.3 固定资产、物资管理审计建议

(1)严格执行《设备管理制度实施细则》,加强固定资产采购、验收、维护、保养、报废处置等制度运行流程的检查和监督,完善固定资产卡片、台账的登记,明确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及人员的职责、权限,建立岗位权力制衡制度,提高人员业务水平。

(2)定期组织设备科、财务科、审计科等职能部门进行固定资产、物资清查盘点,形成盘点报告,对于固定资产、物资的盘亏、盘盈、毁损程度、报废及积压等情况,及时查明原因、落实责任,上报主管领导审批处理,盘活资产,确保资产、物资的真实可靠和安全完整。

经过这一内部控制审计案例发现,该地勘队虽然制定了内部控制制度,但在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和运行方面还存在缺陷,健全性还需完善,制度执行还不到位,对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职能部门和人员缺乏奖惩和追责措施,审计结束后与被审计单位地勘队管理层进行细致沟通,内部控制审计评价及建议得到认可,管理层及时制定了具体的整改计划,审计组整理汇总审计资料,出具了审计报告,同时内部审计安排跟踪被审计单位的整改完善工作。

基于风险导向内部控制审计不但能够有效发现缺陷和漏洞,发现和减少舞弊行为,还能实现内部控制目标,提高内部控制评价结果,提供更相关、符合管理层需要的确证信息,确保地勘单位经营目标的实现,提高对内部控制的促进作用。

以上仅是地勘单位内部审计部门实务操作的一个案例,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程安林,梁芬莲.舞弊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行为模式的转换[J].中国内部审计,2013(11):47-52.

篇2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提升实际效果

从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角度进行分析,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涉及到企业经营与管理活动的方方面面,也是保证企业短期与长期战略发展目标实现的先决条件。在新的社会经济形势下,对于现代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的研究与探索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是为企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的基础。为了进一步约束现代企业的内部控制,我国财政部、审计署、保监会、证监会、银监会等部门联合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随着其逐步推进与落实,有效促进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规范化建设。

本文选取国内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典型案例,简要探讨了现代企业内部控制中普遍存在的弊端或问题,对于如何提升企业内部控制的实际效果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应策略。

一、案例介绍

本文选取国内某大型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为例,列举了其在内部控制中存在的某些现实问题。某企业以生产日用化工品为主,现已构建了集团化的管理模式,在集团内部设置专业的财务公司或分支机构。在企业的北京财务分公司中,每个月的业务资金流量达到近千万元,其资金的安全性直接关系企业的整体运作。但是在2010年,北京财务分公司出现严重的资金挪用问题,造成了企业重大的经济损失,其根本原因与企业内部控制的失效有着密切的联系。

2010年4月,北京财务分公司的财务总管人员冯某未经总经理张某授权批准,擅自将公司在某商业银行中的1500万活期存款,通过银行转账的方式转变为定期存款。在资金转存的过程中,分公司财务部门审计人员刘某在未经总经理许可的情况下,以公司的名义为冯某出具了《大额资金转存许可证明》。在同年的6月份,冯某又凭借银行出具的《定期存款单据》,将1500资金转入公司的活期存款账户,银行同时为冯某开出了定期存单利率为零的证明,而导致公司的活期存款利息损失了近10万元。

在事后调查中,当地检察机关查明:冯某为了协助银行工作的朋友完成业务指标,而私自挪用公司大额资金,正在等候法院的最终判决结果。北京财务分公司的总经理张某,财务审计人员刘某也因存在工作失职问题,也受到企业内部的严厉处罚。

二、问题分析

这个案例从表面来看,只是企业内部人员私自挪用公款,而造成企业经济损失的事例,但是从国内各类型企业的总体状况而言,此类问题时有发生,其根本原因在于企业内部控制的实际效果不理想,并未起到预期的作用。通过该企业北京财务分公司的内部控制工作进行分析,这是一个典型的内部控制失败案例,其引发的问题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在该企业的北京财务分公司中,总经理、财务主管、审计人员之间缺乏严格的职权划分,对于重大资金的挪用并未引起总经理的高度重视,这是由于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所造成的。同时,在北京财务分公司出现财务问题时,总部财务部门未能及时进行调查,而仅是让分公司财政部门提交情况说明,在分公司出现严重资金链条断节问题时,才着手进行深入的调查,但是对企业造成的经济损失却是不可避免的。由此可见,在现代企业必须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从而才能提升各项工作的实际效果。

(二)人员素质相对较低

在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中,财务人员的素质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影响其实际效果的关键因素。在本案例中,北京财务分公司的财务主管冯某未能经受“人情关”和经济利益的诱惑,而采取利用手中权力为他人提供便利的方式,在损失公司利益的前提下,为个人赢得非法收入。北京财务分公司总经理张某则为认识到自身职责的重要性,在企业出现严重资金管理问题时,并未及时上报总部,从而导致问题的危害性扩大。作为分公司财务审计人员的刘某则在未经分公司主管领导签字确认的情况下,为冯某办理银行转帐提供了相关资料和文件,甚至在事后为了规避自身责任,而对有关原始资料进行销毁。由此可见,北京财务分公司出现严重的内部控制问题,与人员素质相对较低有着必然的联系。

(三)内部审计力度不足

在企业的内部控制中,内部审计是企业对各项经营与管理活动进行独立评价的必要途径,也是企业及时发现各类问题,制定解决措施的主要依据。在北京财务分公司的内部控制中,内部审计制度基本形同虚设,对于重大资金的挪动并未进行常规的审计,而总部财政部门也未能及时发现分公司出现的内部审计问题,从而造成企业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

(四)缺乏风险控制机制

在本案例中,财务主管冯某身兼财务、会计、审计等多个不相容的职务,同时企业内部未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估机制,从而导致企业的内部控制缺乏必要的监督与复核。当北京财务分公司的1500万资金被转存后,分公司的正常运行受到严重的影响,在企业周期性的风险控制中,此问题并未引起总经理张某的足够重视。

三、启示

在本案例的分析中,我们不难发现企业内部控制的实际效果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息息相关,如果企业出现内部控制方面的弊端与问题,将严重制约企业的发展前景。针对案例中北京财务分公司存在的内部控制问题,笔者提出如下提升其实际效果的措施:

(一)强化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建设

(1)逐步完善企业的治理结构,并且构建科学、合理、有效的权利制衡机制。在现代企业的组织模式中,尤其是大型企业或上市公司必须加强董事会与监事会制度的建设,从而进一步提升对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监督力度。

(2)在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中,应注重提高层管理者、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企业内部控制人员的素质高低,将对工作的实际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为了增强企业的内部控制能力,必须加强相关人员的专业素质与职业素养培训。

(3)为了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内部控制实际效果,适时引入问责机制是十分必要的。在本案例中,北京财务分公司在出现内部控制问题的前期,相关责任人并未受到相应的处罚,而导致问题的不断深化,最终造成企业经济效益的重大损失。所以,国内企业应引以为鉴,在企业内部建立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问责机制,对于企业的各项管理活动进行严格的监督,并根据考核结果对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奖励与处罚,从而营造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

(二)健立风险评估机制,加强风险管理

在本案例中,分公司财务主管冯某擅自将1500万元企业资金转为定期存款,必将导致企业的资金链条出现断节的现象。如果企业此时需要进行大型项目的投资,而事前并未了解此项资金的变动情况,将影响企业决策的可行性。因此,在企业内部控制实际效果的考核中,企业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是不容忽视的。为了避免企业经营与管理中出现重大风险问题,必须建立长期、科学的风险评估机制,不但有利于减少企业管理活动的风险,而且有效控制了企业内部的违法乱纪现象。

(三)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在我国现代企业的内部控制中,相关法律、法规仍然相对较少,当企业内部出现内部控制问题时,多是按照企业内部的相关规章、制度进行管理,而缺乏更为准确的法律依据,从而对内部控制的实际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国家立法机关、经济管理部门和各级财政机构应逐步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和法规,以加强对企业内部控制的严格约束。对于现行的法律、法规,应组织各行业、各领域的专业人员进行研讨,并且对细节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修改与细化,在保障相关法律、法规可靠性、可性性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规范化发展,最终实现其实际效果的不断提升。

总之,在现代企业的经营与管理活动中,内部控制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提升企业内部控制的实际效果,必须结合企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逐步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且加强内部监督力度,从而为企业的内部控制提供良好的环境。另外,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要对外界环境及相关政策的影响做出准确的预估,及时调整企业的现行内部控制制度,以实现企业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标。

参考文献:

[1]阎达五,杨有红.内部控制的框架构建[J].会计研究,2001,(15):155-156

[2]刘志远,刘沽.信息技术条件下的企业内部控制[J].会计研究,2007,(12):29-30

[3]田志刚,刘秋生.现代管理型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研究[J].会计研究,2003,(4):69-70

[4]朱荣恩,应唯,袁敏.美国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J].会计研究,2003,(8):37

[5]杨雄胜.打造企业免疫系统[J].新理财,2008,(12):55-56

[6]刘亚莉,杨兴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提高资本市场信息质量的新理念――兼析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与内部会计控制的差异[J].审计研究,2004,(2):39-41

[7]程新生.公司治理、内部控制、组织结构互动关系研究[J].会计研究,2002,(4):83

篇3

论文提要:本文在分析内部控制整合框架与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关系的基础上,分析现行风险管理审计准则的局限性,并提出开展风险管理审计的建议。

一、我国风险管理审计准则的内容及局限性

随着经济形势发展及我国内部审计自身发展的需要,我国内审也开始重视风险管理内部审计。2005年中国内部审计协会颁布了《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6号—风险管理审计》(以下简称风险管理审计准则)并要求于2005年5月1日起实施,该具体准则的出台为我国内部审计人员对组织内部风险管理状况进行审查和评价提供了规范指导。

风险管理审计准则第2条对风险管理做了如下定义:是对影响组织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性事件进行识别与评估,并采取应对措施将其影响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的过程。风险管理旨在为组织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第6条则描述了风险管理包括的主要阶段:风险识别、风险评估以及风险应对;在该准则的第4条中,还特别强调:风险管理是组织内部控制的基本组成部分,内部审计人员对风险管理的审查和评价是内部控制审计的基本内容之一。

可以看出,该准则所称的“风险管理”是从狭义上理解的风险管理,即风险管理活动的具体实施过程:风险识别、评估及应对。而广义的风险管理不仅包括上述的具体实施过程,还包括其他起辅助作用的要素:内部环境、控制活动以及监督。按目前狭义前提下制定的准则去执行,风险管理审计就会忽略这些起辅助作用的要素,以至于发现不了组织风险管理活动中可能存在的潜在问题。中航油案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航油新加坡公司)曾聘请国际著名的安永会计师事务所为其编制《风险管理手册》,设有专门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及软件监测系统,实施交易员、风险控制委员会、审计部、总裁、董事会层层上报,交叉控制,按照《风险管理手册》的规定,任何导致50万美元以上损失的交易将自动平仓。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共有10位交易员,损失的最大限额应是500万美元(10×50万=500万)。但是,中航油新加坡公司的衍生品交易最终亏损额高达5.5亿美元,以至申请破产保护。中航油事件的核心问题并不在于市场云谲波诡,而在于该公司从表面上看似乎已实施了风险管理的流程: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但缺少对风险管理系统中的其他辅助要素的合理关注,最终导致企业整体风险管理失败。这一案例也再次说明:风险管理不仅仅只包括风险识别、评估及应对,更包括内部环境、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以及监控;风险管理系统的有效运转依赖于各要素的通力协作,对风险管理不应停留于狭义上的理解;风险管理审计准则应指导内部审计人员从广义上理解风险管理的涵义,全盘考虑风险管理的构成要素及其运作方式,及时有效地发现企业风险管理实践中存在的短板。

二、重新认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

对风险管理审计的认识依赖于企业进行风险管理时所采取的企业风险管理框架或风险模型(用来反映风险管理过程和内容的程序图)。截至目前,已经有如下风险管理模型:1995年澳大利亚-新西兰联合委员会的AS/NZE4360;1998年的加拿大标准委员会模型;1997年全国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下属的发起人委员会(下称COSO委员会)内部控制-整合框架的“目标—风险—控制”模型;2004年COSO委员会的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简称ERM框架)模型。风险管理审计准则中出现的问题根源就在于准则中的“风险管理”概念采纳了COSO委员会1997年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中的观点。然而,理论界和实务界还是认为该内部控制框架有些局限性,如对风险强调不够,使得内部控制无法与企业的风险管理相结合。COSO委员会2004年的ERM框架就是在1997年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的基础上,结合《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的相关要求扩展得到的。相比内部控制框架,ERM框架在多个方面都有所发展和深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风险管理涵盖了内部控制。增加了新的要素或赋予原有要素新的含义,对内部控制框架下的风险管理要素进行细化,按风险管理的流程划分为:目标设定、事件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反应四个要素。同时,在环境要素中增加了“风险管理哲学”以及风险“偏好”。对比二者的构成要素,可以发现风险管理框架中的目标制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四个要素实质上就是风险管理的流程,也可以理解为狭义上的风险管理。这样看来,内部控制框架与风险管理框架中的要素完全一致。但是系统论认为,系统的性质不仅取决于组成系统的各要素,更依赖于组成系统的各要素的排列方式。在内部控制三个目标的基础上增加了战略目标,并扩大了报告目标的范围,将“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发展为“报告的可靠性”。

2、企业风险管理更加强调管理风险。ERM框架强调在“组合”的基础上考虑风险,考虑风险的集合和风险的交互作用,并在此基础上考虑企业应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在强调风险管理的环境下,ERM框架显然不同于内部控制框架。

总之,ERM框架扩展并详细地阐述了与企业风险管理相关的那些内部控制要素。从企业风险管理要求和实施来看,内部控制是ERM的主要构成部分,但绝对不能等于ERM范畴,ERM的理论和实务都要比内部控制宽泛得多,ERM更适合企业战略风险管理的要求。因此,不能说风险管理审计是内部控制审计的一部分。

三、建议

基于以上分析,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风险管理审计,对风险管理审计准则中的风险管理概念的理解就必须建立在广义的基础之上,即采纳COSO委员会(2004)ERM框架中的广义风险管理概念。鉴于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二者密不可分的联系,在现行的准则体系下可以协调内部控制审计准则与风险管理审计准则之间的关系,以使风险管理审计准则能得以更有效的实施。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6号——风险管理审计.2005.

篇4

关键词:审计学;授课方法;教学效果

审计学课程是会计学科中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是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门重要课程。但该课程审计术语和理论晦涩,学生普遍认为审计难学,老师普遍认为审计难教。本文总结了《审计学》课程教学中的授课方法与技巧,期望能与众多审计教学工作者分享。

一、巧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考

在审计学课程中,各个账户的审计程序的理解与运用是重点之一,但审计程序条文规定较多,老师可以通过巧设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审计程序,再通过班级小组形式予以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审计程序产生深刻记忆。

例子1:应收账款询证程序。教师在介绍函证范围、方式和时间等基本问题后,可以设问“如果客户未回函怎么办?”、“如果客户回函方式是传真件怎么办?”、“如果回函结果有差异怎么办?”等问题,让学生开动脑筋思考,以明白函证程序的替代程序、要求与不符事项的处理,避免老师一味讲解,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例子2:存货监盘程序。教师可以设问“CPA遇到特殊类型存货比如具有辐射性情形下如何处理?”、“对于第三方保管或控制的存货如何处理?”、“如果存货存放于全国多个仓库如何处理?”、“盘点过程中无法停止存货的移动怎么处理?”、“在途物资或已出售尚未发货商品等纳入存货监盘范围吗?”等问题,让学生先自己想解决办法,然后再介绍审计条文规定,这有利于学生体验审计实践的复杂性,学会自己处理审计中的各种问题。

二、挖掘生活素材,讲解审计难点

我们在讲解审计问题时,可以挖掘生活中通俗易懂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审计思维,增强学生对审计的亲切感,激发学生大胆探索的兴趣,提高审计教学质量。

例子1:审计重要性水平的理解。我们可以用学生关心的期末考试分数为例来讲解。首先询问学生允许老师期末判卷子的错判分数水平,或者说老师错判分数水平不高于几分,他们会认为没有关系。让学生理解他们允许的错报分数(假设是2分)就是重要性水平,它是一个数量门栏或金额临界点;然后询问学生“如果你考试恰好是59分,离及格差1分时,你的重要性水平还是1分吗?”,让学生理解重要性水平还要从性质方面予以考虑;最后让学生考虑“他们允许的错报分别为5分或1分的情况下,教师对学生卷子做出错误判断的可能性高低?教师阅卷工作量或仔细程度是否会存在差别?”,让学生体会审计重要性水平与审计风险或需要收集的审计证据的反向关系。

例子2:审计风险模型的理解。我们可以用学生毕业后相亲、谈恋爱到结婚的过程来讲解。每一个人都希望跟适合自己的结婚对象共度一生,为了降低风险,结婚前会有“谈恋爱以彼此增强了解”过程,谈恋爱的过程有长有短。一般而言,对交往对象品行、家风、习惯和性格等了解程度较深,可将谈恋爱过程适当缩短。反之,跟陌生人谈恋爱,对其以前情况一无所知,通常会延长恋爱过程,以增进了解。这里,“恋爱过程后仍然与不适合自己的对象结婚”相当于审计风险,“相亲对象未必适合自己”相当于重大错报风险,“恋爱过程短未能恰当判断相亲对象是否适合自己”相当于检查风险,而“谈恋爱以增加相互了解过程”相当于执行审计程序以降低检查风险的过程。通过审计模型生活化,学生更能直观了解审计风险模型。

三、讲授来龙去脉,道清审计概念

审计学中有一些概念比如内部控制,老师只是单纯讲解这些概念,不利于让学生全面了解审计概念。反之,如果能够给审计学课堂注入新的活力,把生动逼真的情景或令人回味的演变过程穿插到课堂教学中,可促使学生探究这些概念和理论背后的故事和事件,增进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例子1:内部控制概念。为了让学生理解内部控制五要素提出的演变过程,增强对内部控制精髓的理解,老师可以从内部控制的雏形――20世纪40年代的内部牵制谈起,到1949年内部控制制度思想的提出,再到后面的内部控制结构,进而谈到1992年COSO委员会提出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以及当前的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架构。这种来龙去脉式的精细化概念讲授方法,肯定会比单纯介绍内部控制概念要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例子2: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在讲授过程中,老师不应该仅介绍准则的内容。而应该从1991年到2004年间,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先后分6批制定的独立审计准则谈起,再到2006年2月15日的修订,2009年的进一步修订,以及2016年1月征求意见稿,通过讲解新审计准则的背景、新的审计准则四位编号的原理,还可以适当穿插一些新的审计准则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审计准则的发展,明白审计准则变化背后的故事,掌握审计理论沿革的脉络。

四、老师追根溯源,学生知其出处

审计学课程中的很多基础知识和内容来自于审计准则或相关文件,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追根溯源,让学生找到知识的源头,可谓“源头活水才有清泉”,学生可以对相关内容进一步查阅,理解相关内容,做到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

例子1:存货监盘程序。审计学教材中生产与存货循环审计一章中详尽介绍了存货监盘程序的目标和要求等,虽然各个教材安排不同,但其内容大都来自于《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31号――对存货、诉讼和索赔、分部信息等特定项目获取审计证据的具体考虑》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问题解答第3号――存货监盘》,老师要让学生查阅源头,这有利于他们更为系统地认识存货监盘程序实施要点。

例子2:审计业务循环内部控制规范。对于审计实务的五大业务循环,审计学教材都会介绍内部控制规范,我们知道,这些规定并非审计学教材原创,而是来自于《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企业内部控制具体规范――销售与收款》、《企业内部控制具体规范――采购与付款》等,老师同样应该让学生查阅源头,以详细了解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全貌。

五、引用身边案例,激发学生兴趣

审计教学中案例教学法广为使用,但实际运用中,许多老师会引用的“厄特马斯公司”、“东方电子”和“银广夏”等审计案例,这些案例比较典型,资料容易搜集,但由于这些公司并非学生身边的例子,也会让学生觉得陌生,造成教学效果不佳。老师可以尝试引用学生身边活生生的例子,或最近报刊杂志上的新闻,来讲解审计问题,这更能培养学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觉得审计知识无处不在。

例子1:内部控制环境。为了说明内部控制环境的重要性,老师可以采用“2008年石家庄市三鹿集团有限公司的破产案例”,让学生体会创建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的重要性。

例子2:控制活动。为了让学生理解不相容职务分离的意义,可以拿2002年2月22日《楚天都市报》刊登的“银行工商行武汉所储蓄员作下惊天案卷走巨款”为例,学生听完这个例子,肯定对职务分离和授权等控制活动有着深刻的认识。

例子3:银行存款审计程序。为了让学生理解银行对账的重要性,可以引用第一财经报2006年刊登的“出纳员盗用197万元社保资金案调查:会计长达三年未对账”为例。

六、传递工作底稿,身临其境学习

审计工作底稿是注册会计师审计轨迹的记录,能够呈现注册会计师做出审计判断、得出审计结论的全过程。对审计学课程的学生而言,不仅仅要学会执行审计工作,还要学会看懂、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因此,老师在每一章讲完后,应该传递真实的审计工作底稿,让学生明白如何记录审计执行过程,身临其境学习审计,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总之,在审计学课程授课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开动脑筋,变灌输为启发,变乏味为有趣,变抽象为直观,变遥远为身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审计思维。

参考文献:

[1]李晓慧.审计学教学案例设计及其运用研究[J].会计之友,2010(4):111-114.

[2]胡本源.合作学习式教学法在高校审计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研究,2013 (1):77-79.

篇5

一、问题提出

2012年3月23日,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000756)(以下简称“新华制药”)公布了2011年度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在该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对新华制药内部控制出具了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这是我国证券市场中有关上市公司的第一份否定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由于否定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签发,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掀起了一股巨大的“浪潮”。新华制药到底是怎么了?于是所有的媒体都聚焦在这件事件上。通常我们看到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无保留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较为常见,发表否定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在以前从未出现过,无论是被审计单位,还是注册会计师,都不希望发表此类意见的审计报告。所以,这份不同寻常的否定意见的内控审计报告带来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那么,为什么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敢出具第一份否定意见的内控审计报告呢?这其中的理由又是什么呢?到底发生了什么呢?下面我们就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

二、新华制药的历史背景

新华制药的前身是1943年成立于胶东抗日根据地的山东新华制药厂。公司占地近300多万平方米,现有职工5000多人,是我国重点骨干大型制药企业、亚洲最大的解热镇痛类药物生产与出口基地,以及国内重要的心脑血管类、抗感染类及中枢神经类等药物生产企业。在我国化工及医药行业具有较高的企业地位和影响力。1996年12月本公司以香港为上市地点,公开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H股股票。1997年7月本公司以深圳为上市地点,公开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A股股票,是H股、A股上市公司。1998年11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批准后,转为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02001年9月经批准增发A股普通股票3000万股,同时减持国有股300万股。新华制药是中国医药工业十佳技术创新企业,中国制药工业50强。目前旗下有9家控股子公司。“新华牌”商标是中国驰名商标,是商务部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品牌。

截至2012年6月30日,公司总股本为45731.26万股,第一、二大股东分别为:山东新华医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持有166115720股,占总股本比36.32%,香港中央结算(人)有限公司持股147963998股,占总股本32.36%。目前,公司年产化学原料药总量2.5万吨以上,是全球最大的安乃近、布洛芬、阿司匹林、咖啡因、左旋多巴等药物生产企业,拥有乙氧苯柳胺等10个原料药独家品种,8个原料药主导品种市场占有率居国内第一位,制剂年生产能力为片剂达80亿片、针剂3亿支、胶囊2亿粒。公司从创业之初,始终坚持技术第一、质量第一,奉行“产品质量关系企业生命,药品质量关系人的生命”的质量理念,生产上严把质量关,精益求精。公司是国内首家通过IS09001、IS014001、IS010012三项认证的医药化工企业,所有在产原料药产品、制剂剂型均已通过GMP认证,茶碱、布洛芬等8个产品通过了美国FDA认证,茶碱、阿司匹林等10个产品获得了欧洲COS证书,咖啡因产品通过了美国用户的社会责任认证、环境认证,以及中国食品安全体系(HACCP)认证。同时有多个产品在俄罗斯、印度等国家完成了注册。大部分主导品种主要技经指标居国内领先地位,高于国内国际认证标准。

2011年,山东欣康祺医药(以下简称欣康祺)因涉嫌非法集资于年底被立案调查,该案对新华制药冲击很大02012年3月15日,新华制药披露,截至目前,欣康祺及其关联方尚欠公司货款6073.17万元,对方经营出现异常、资金链断裂,可能对公司资金回笼产生较大影响。

三、新华制药内部控制审计关系理论分析

审计关系反映审计委托人、被审计人和审计人三者之间的委托和审计与被审计关系或鉴证与被鉴证之间的关系。内部控制审计是独立于年报审计的新兴审计类别,与年报审计一样同属于审计鉴证范畴,具有审计鉴证三方面关系人,见图1。两者在最终目的、风险导向审计模式、风险评估、控制测试具有一致性或相近性,但是,在具体目标、保证程度、评价要求、报告类型和内容等方面有别于年报审计。据此,内部控制审计和年报审计可由审计委托人分别委托不同的审计师分别开展审计,也可委托同一家审计师同时开展审计即整合审计,最终独立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和年报审计报告。

四、否定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诞生

新华制药应收账款前五名的一重要客户的消失。根据中国资本证券网显示,2009年,欣康祺(其经营方式为批发,经营范围为中成药、化学药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生物制品等)为新华制药第一大客户,共向新华制药采购18147万元商品,占其营收总额的7.94%;2010年,欣康祺为新华制药第二大客户,共向新华制药采购11039万元商品。但在2010年末,新华制药应收账款前五名单位里并没有欣康祺(第五名为PEPSICOLASALES&DISTRIBUTION欠款金额为609万元,占其营收总额的4.22%。)

2011年中期,欣康祺为新华制药第五大客户,共向新华制药采购1999.1万元,占其营收总额的1.31%。2011年中期,新华制药应收账款前五名单位里也没有欣康祺(第五名为新华制药寿光有限公司,欠款金额为898.8万元)。

2012年3月15日,新华制药董秘办工作人员向中国资本证券网表示,与欣康祺终止业务是在公司发现其有资金断裂的迹象时,应该是在2011年底,目前欣康祺已经停止经营,在2011年上半年公司与欣康祺的业务就已经减少了。但公告显示,欣康祺及其关联方欠其货款总计6073.17万元,且欣康祺并未出现在新华制药2011年中报应收账款前五名单位中,所以新华制药2011年下半年向欣康祺销售商品不会少于5174.37万元(6073.17898.8=5174.37)。既然在2011年上半年仅向欣康祺销售了1999.1万元(2010年中期为4314.5万元),销售商品已经大幅减少,但2011年下半年向其销售商品的金额又大幅增加了,这其中必有蹊跷。

根据调查,新华制药2011年年末的总资产为30.04亿元,2011年主营业务收入29.38亿元,净利润为0.76亿元。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对2011年财务报告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

同年2011年,新华制药披露了内部控制评价报告,自我评价的结论为内部控制失效;新华制药聘请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信永中和”)对其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02012年3月23日,新华制药被信永中和出具了否定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该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的“导致否定意见的事项”段和“审计意见”段如下:

四、导致否定意见的事项

重大缺陷是内部控制中存在的、可能导致不能及时防止或发现并纠正财务报表出现重大错报的一项控制缺陷或多项控制缺陷的组合。

新华制药内部控制存在如下重大缺陷:

1.新华制药下属子公司山东新华医药贸易有限(以下简称医贸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对多头授信无明确规定,在实际执行中,医贸公司的鲁中分公司、工业销售部门、商业销售部门等三个部门分别向同一客户授信,使得授信额度过大。

2,新华制药下属子公司医贸公司内部控制制度规定对客户授信额度不大于客户注册资本,但医贸公司在实际执行中,对部分客户超出客户注册资本授信,使得授信额度过大,同时医贸公司也存在未授信的发货情况。

上述重大缺陷使得新华制药对山东欣康祺医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欣康祺医药)及与其存在担保关系方形成大额应收款项60,731千元,同时,因欣康祺医药经营出现异常,资金链断裂,可能使新华制药遭受较大经济损失。2011年度,新华制药对应收欣康祺医药及与其存在担保关系方货款计提了48,585千元坏账准备。

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为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的真实完整提供合理保证,而上述重大缺陷使新华制药内部控制失去这一功能。

新华制药管理层已识别出上述重大缺陷,并将其包含在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中,上述缺陷在所有重大方面得到公允反映。在新华制药2011年财务报表审计中,我们已经考虑了上述重大缺陷对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的影响。本报告并未对我们在2012年03月25日对新华制药2011年财务报表出具的审计报告产生影响。

五、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意见

我们认为,由于存在上述重大缺陷及其对实现控制目标的影响,新华制药于2011年12月5旧未能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相关规定在所有重大方面保持有效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

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注册会计师:唐炫

中国注册会计师:薛更磊

中国北京

二〇一二年三月二十三日五、对新华制药公司否定意见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分析

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为什么敢出具在中国证券市场中第一个否定意见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呢?它所认为的新华制药的内部控制主要存在两大重要缺陷是否足以导致出具否定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一)新华制药下属子公司山东新华医药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医贸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对多头授信无明确规定,在实际执行中,医贸公司的鲁中分公司、工业销售部门、商业销售部门等三个部门分别向同一客户授信,使得授信额度过大,是否违背了内部控制的要求?

“授信”一词是指商业银行向非金融机构客户直接提供的资金,或者对客户在有关经济活动中可能产生的赔偿、支付责任做出的保证,包括贷款、贸易融资、票据融资、融资租赁、透支、各项垫款等表内业务,以及票据承兑、开出信用证、保函、备用信用证、信用证保兑、债券发行担保、借款担保、有追索权的资产销售、未使用的不可撤消的贷款承诺等表外业务。简单来说,授信是指银行向客户直接提供资金支持,或对客户在有关经济活动中的信用向第三方作出保证的行为。在本案例中,医贸公司的鲁中分公司、工业销售部门、商业销售部门等三个部门分别向同一客户授信,使得授信额度过大。显然,新华制药的子公司医贸公司其企业内部显然没有进行有效、合理、及时的信息沟通,才会导致其三个部门同时对一家公司授信,从而导致授信额度过大,进而承担了较大的风险。而信息与沟通是内部控制五要素之一,是指在人员能够履行责任的方式及时间范围内,识别、取得和报告经营、财务及法律遵守的相关资讯的有效程序和系统。这包括最高层将与控制有关事宜重要性及个人担当的角色向下级传达、向上级汇报重要信息的渠道以及与外部利益相关者保持有效沟通。COSO报告认为,一个良好的信息与沟通系统有助于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企业须按某种形式在某个时间之内,辨别、取得适当的信息,并加以沟通,使员工顺利履行其职责。

可见,信息与沟通能够在减少出现误解的可能性,从而达到控制风险,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但是新华制药在内部控制制度对多头授信无明确规定,且存在多头授信,说明新华制药案例中信息与沟通是无效的,而信息与沟通无效既是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的迹象之一,同时也构成内部控制重大缺陷。

所以,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在新华制药2011年度内部控制报告中披露的医贸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对多头授信无明确规定,在实际执行中,多头授信导致授信额度过大构成其出具否定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理由。

(二)新华制药下属子公司医贸公司内部控制制度规定对客户授信额度不大于客户注册资本,但医贸公司在实际执行中,对部分客户超出客户注册资本授信,使得授信额度过大,同时医贸公司也存在未授信的发货情况,这是否影响内部控制?

据2011年报显示,山东欣康祺医药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2180万元,而截至2011年12月31日,医贸公司应收欣康祺医药4060.6万元,同时还应收与欣康祺存在担保关系的华邦医药979.6万元,百易美医药399.6万元,山东药材高新分公司334.3万元,以及新宝医药299.1万元,合计6073.1万元。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医贸公司应收欣康祺医药4060.6万元大于其注册资本2180万元,不符合医贸公司内部控制制度规定的对客户授信额度不得大于客户注册资本这一规定,违反了内部控制的要求。

以此同时,医贸公司也存在未授信的发货情况,说明公司内部除了存在信息与沟通方面的不足外,监督也是有问题。而且新华制药在得知欣康祺资金链断裂的情况下才在2011年度按80%比例计提坏账准备,计提坏账准备金额合计4858.5万元,说明医贸公司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缺陷,这足以说明公司内部的风险评估方面也是有问题的。而我们知道,内部控制五要素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督。风险评估并非一个理论过程,而且常常对企业的整体成功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有效的监督能够及时、有效地识别出控制失败或控制缺陷,并报告给那些对控制负责的员工或高层管理人员,以及时实施纠正措施。如果监督无效,就难以保证内部控制有效运行,正因为如此,COSO专门了《内部控制体系监督指南》。可见,医贸公司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及其重大的缺陷,内部控制是无效的。

新华制药下属子公司医贸公司在以上两个内控方面存在重大缺陷,同时,作为母公司的新华制药的内部控制也是问题多多。首先,新华制药2011年年报显示,2011年年初企业计提应收账款坏账准备0.31亿元,年末应收账款坏账准备金额骤升至5.45亿元,占应收账款总额的17.2%,主要是新华制药在事发后才对坏账进行大额补提。说明新华制药的风险意识很弱,在信用销售前没有进行充分的风险评估,才导致问题的发生。其次,下属子公司医贸公司的鲁中分公司、工业销售部门、商业销售部门等三个部门分别向同一客户授信,使得授信额度过大及对部分客户超出客户注册资本授信,使得授信额度过大,同时医贸公司也存在未授信的发货情况。说明母公司对子公司的内部监督方面存在严重缺陷,同时在信息与沟通方面母子公司更是存有重大不足,才导致此事件的发生。母公司新华制药应该对其内部控制进行整改以加强公司的内部控制。

所以,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在新华制药2011年度内部控制报告中披露的新华制药下属子公司医贸公司内部控制制度规定对客户授信额度不大于客户注册资本,但医贸公司在实际执行中,对部分客户超出客户注册资本授信,使得授信额度过大,同时医贸公司也存在未授信的发货情况构成其出具否定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理由。

(三)多个重大缺陷与否定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关系

陈武朝(2012)指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第22条列出的表明内部控制可能存在重大缺陷的迹象包括:注册会计师发现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舞弊;企业更正已经公布的财务报表;注册会计师发现当期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内部控制在运行过程中未能发现该错报;企业审计委员会和内部审计机构对内部控制的监督无效。此案例的财务报表中在内部控制方面已经披露了该重大错报。同时,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第17条规定:“重大缺陷,是指一个或多个控制缺陷的组合,可能导致企业严重偏离控制目标。重要缺陷,是指一个或多个控制缺陷的组合,其严重程度和经济后果低于重大缺陷,但仍有可能导致企业偏离控制目标。一般缺陷,是指除重大缺陷、重要缺陷之外的其他缺陷。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的具体认定标准,由企业根据上述要求自行确定。”在新华制药的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中的非财务报告缺陷方面,从定性方面说,符合重大缺陷的条件是:具备合理可能性及导致公司部分业务能力丧失,危及公司持续经营、具备合理可能性及导致重大的财务损失以及具备合理可能性及导致负面消息在全国各地流传,对企业声誉造成重大损失。

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在新华制药2011年度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披露的上述两个缺陷中涉及了内部控制五要素中的三个要素,构成了重大缺陷的条件。所以,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对新华制药2011年度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出具否定意见是合理的。

(四)同一时期财务报表审计意见与内部控制审计意见关系

从新华制药披露的2011年年报中,我们可以获知,在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的效果及独立董事、监事会对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中均提到了新华制药在报告期内新华制药全资子公司山东新华医药贸易有限公司对客户授信额度过大导致较大经济损失,公司未能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相关规定在所有重大方面保持有效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还披露了公司内控存在的重大缺陷及整改情况。但是,同期的财务报表审计意见不同于内控审计的否定意见,而是无保留意见,表明尽管内控存在重大缺陷,但并非意味着财务报表存在未调整的重大错报,说明内部控制审计意见为非标意见,财务报表审计意见不一定为非标意见。反之,如财务报表审计意见为否定或非标,那么内控一定存在重大缺陷,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非被内部控制所控制,内部控制审计意见必定为非标审计意见。也即财务报表审计意见为非标,内部控制审计一定为非标意见。

(五)前后期内部控制审计意见的关系

前期内部控制审计意见的好坏会对后期内部控制审计意见产生影响,当前期出具了非标内控审计意见,就会引起注册会计师对该企业内控的关注度,对内控的审计将会比较严格和慎重,所需获取的审计证据就会增加,以至于后期的内控审计意见也会相应根据前期的审计结果而仔细斟酌;当前期出具的是标准无保留内控审计意见,这将给注册会计师一个良好的信号,在对企业内控审计时相对需要获取的审计证据就会比较少,后期的内控审计意见也相对更为乐观。同时,当后期的审计意见出现非标内控审计意见类型时,会促使注册会计师关注前期的内控审计意见,乃至去核查前期内控审计意见的合理性,从而判断企业在内控方面是否存有问题以及注册会计师是否存在失职行为。就新华制药2011年度内部控制审计意见为否定意见,不难推断这些内控重大缺陷是否早已存在于2010年或之前的内部控制中,进而质疑新华制药2010年度内部控制审计意见的适当性。

六、否定意见审计报告的利益相关方分析

从新华制药2011年度内部控制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书中可知企业和注册会计师分明对内部控制负有责任。企业的责任体现在: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的规定,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内部控制,并评价其有效性是新华制药董事会的责任。注册会计师的责任体现在:注册会计师是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并对注意到的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重大缺陷进行披露。

否定意见审计报告对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的影响:马燕(2012)认为,马后炮难掩严重失职,出现如此“人祸”,新华制药2011年的内控审计必然不能轻易过关。但真正出事后,信永中和才出具内控否定意见,如此马后炮不禁令人起疑。甚至有会计师行业人士说,内控工作的问题一般都不是短时间内存在的,如果公司的内控制度并没有发生变化,此前的审计工作中不可能毫无察觉,新华制药内控制度的重大缺陷此前一直没有审计出,而在否定意见报告书中信永中和在内控审计报告中辩称,内部控制具有固有局限性,存在不能防止和发现错报的可能性。此外,由于情况的变化可能导致内部控制变得不恰当,或对控制政策和程序遵循的程度降低,根据内部控制审计结果推测未来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具有一定风险。这都是不对的,审计就是发现潜在的风险,上市公司的内控审计是审计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制度的缺陷没有审计出来,绝对是事务所的责任。无论从哪个方面讲,都是事务所的严重失职。

否定意见审计报告对新华制药公司的影响:上述重大缺陷使得新华制药对山东欣康祺医药有限公司及与其存在担保关系方形成大额应收款项60731千元,同时,因欣康祺医药经营出现异常,资金链断裂,可能使新华制药遭受较大经济损失,大额应收账款60731千元或成坏账打水漂了。截止2012年4月26日,2012年第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减少近五成。公司26日公布一季报显示,1~3月实现营业总收入7.70亿元,同比下降8.78%;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478.61万元,同比下降48.91%。对于内部控制出现了重大缺陷,新华制药已经注意到,并采取了一些措施,在2011年年报中,针对报告期内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公司通过建立完善相关制度,增大检查力度等相应措施进行了整改:对子公司控制方面,针对子公司内控制度中缺少多头授信的规定及内控制度执行不严导致对客户授信额度过大造成损失的问题,公司修订印发了《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营销信用风险管理办法》,对多头授信做出明确规定,并加大了监督检查力度,以防形成新的因授信额度过大导致的信用风险。

否定意见审计报告对投资者的影响:当这份内部控制否定审计意见一出,次日,公司的股价就受到了影响,从图2我们可以看出,公司的股价从2012年3月23日之后便一直呈现出一个下降的趋势。

七、该案例对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启示

篇6

一、内控理论概述

1、萌芽期——内部牵制

内部控制作为一个专用名词和完整概念,直到20世纪30 年代才被人们提出、认识和接受。但在此前的人类社会发展史中,早已存在着内部控制的基本思想和初级形式,这就是内部牵制。内部牵制是内部控制的最初形式,在古罗马时期,就有了“双人记账制”、财产支出检查和复核制度;我国西周时期,实施了分权控制方法和交互考核制度。L.R.Dicksee 最早于1905年提出内部牵制概念,认为内部牵制的组成要素有职责分工、会计记录和人员轮换。

2、发展期——内部会计控制与内部管理控制

1934年,美国《证券交易法》首次提出了内部会计控制概念。1936年美国会计师协会的《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的审查》,以及1947年的《审计准则暂行公告》,出于改进审计方式的需要,提出了以内部控制为基础的审计程序。为了赋予内部控制一个准确完整的定义,审计程序委员会下属的内部控制专门委员会于1949年发表了题为《内部控制、协调系统诸要素及其对管理部门和注册会计师的重要性》的专题报告,对内部控制首次作出了如下权威定义:内部控制是企业所制定的旨在保护资产、保证会计资料可靠性和准确性、提高经营效率,推动管理部门所制定的各项政策得以贯彻执行的组织计划和相互配套的各种方法及措施。

1972年,美国准则委员会(ASB)《审计准则公告》的制定者,循着《证券交易法》的路线进行研究和讨论,在第1号公告中,对管理控制和会计控制提出并通过了今天广为人知的定义:内部会计控制由组织计划以及与保护资产和保证财务资料可靠性有关的程序和记录构成。内部管理控制包括但不限于组织计划以及与管理部门授权办理经济业务的决策过程有关的程序及其记录。

3、成熟期——内部控制结构和内部控制整体架构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文献界定了会计控制概念,而公司的经理们创立并在实践中运用着管理控制概念,这两个概念形成鲜明的对照。如果对这两种不同解释的同时并行这一事实视而不见,那么任何设计内部控制系统的企图都是短视的,同时也是徒劳的。于是,人们提出了内部控制结构和整体架构的概念。

1988年4月,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准则公告第55号》,规定从1990年1月起以该文告取代1972年的《审计准则公告第l号》。该文告首次以内部控制结构一词取代原有的“内部控制”一词,而且文告提出的内部控制内容比以前更为实在,条理更加清楚。该文告的颁布和实施可视为内部控制理论研究的一个新的突破性成果。以“财务报表审计对内部控制结构的考虑”为题的《审计准则公告第55号》指出:企业的内部控制结构包括为合理保证企业特定目标的实现而建立的各种政策和程序,并且明确了内部控制结构的内容。

1992年,美国“反对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所属的内部控制专门研究委员会发起机构委员会(简称COSO委员会),在进行专门研究后提出专题报告:《内部控制一整体架构》,也称COSO报告。经过两年的修改,1994年COSO委员会提出对外报告的修改篇,扩大了内部控制涵盖范围,增加了与保障资产安全有关的控制,得到了美国审计署(General Accounting Office,GAO)的认可。与此同时。AICPA 则全面接受COSO报告的内容,于1995年据以了《审计准则公告第78号》(SAS NO.78),并自1997年1月起取代了《审汁准则公告第55号》。COSO报告中把内部控制定义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效果以及现行法规的遵循等目标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其构成要素应该来源于管理阶层经营方式,并与管理的过程相结合。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条——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所称内部控制,是指被审计单位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包括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

COSO报告指出: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受企业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员工影响,旨在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果和效率以及现行法规的遵循。它认为内部控制整体架构主要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五项要素构成。当然,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帮助企业实现经营目标,减少经营过程中的风险,而COSO只是实现目标的手段。

4、后成熟期——企业风险管理总体框架

2001年出现的安然事件,以及由此发现的一系列美国著名大公司在公司治理和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引发了美国社会特别是经济界、金融界的诚信危机。为此,美国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了对公司治理和监管的改革,美国证监会、纽约证券交易所等机构都制定了相应的公司治理规则,其中最突出的措施是2002年出台的萨班斯一奥克斯利法案。该法案对美国《1933年证券法》、《1934年证券交易法》作了不少修订,在会计职业监管、公司治理、证券市场监管等方面作出了许多新的规定。因为该法案出台时没有规定特别豁免的情况,因此在美国上市的外国公司同样需要遵守该法的各项规定。

2004年9月COSO委员会颁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总体框架》新报告。新报告给出了企业风险管理的明确定义:企业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该过程由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共同参与,应用于战略制定,贯穿于企业各层级和部门,为识别影响企业的潜在事项和在风险偏好范围内管理风险而设计,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并提出了内部环境、目标制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反应、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八个相互联系要素。

5、我国内部控制的发展

从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政府就开始加大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管,1996年财政部颁布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以下简称9号准则)提出:“内部控制是指被审计单位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证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和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和程序。”

1999年10月,修订后的《会计法》首次以法律的形式对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提出原则要求,其中第四章第27条要求,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

2008年6月28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五部委联合《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自2009年7月1日起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实施,后又延迟到2012年执行。新基本规范中,企业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应遵循5条原则:全面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制衡性原则、适应性原则、成本和效益原则。该规范的实施将有利于维护中资本市场的长期发展,并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规范运作提供重要的指导。

二、内部控制实际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1、广大员工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内控制度尽管目前已经比较健全,而且部分大型企业也设置了专业部门负责执行和落实,但是广大员工的认识水平却没能得到相应提升。一方面,广大员工对于内控缺乏较为全面的认知,部分关键岗位的员工也知之甚少,还有部分员工甚至认为:内控是审计等专业部门的工作,与我们业务部门无关;另一方面,部分企业过于强调工作绩效和KPI,不同程度上促使广大员工忽视了内控的落实与执行。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重要的是宣传教育,但是对于一线员工的宣传教育切忌长篇大论的理论说教,而要用生动的案例和浅显的道理来说服他们;在宣传形式上要灵活多样,避免大规模的人员聚集,要通过彩信等信息化媒体,通过小故事的形式来做好思想宣传工作。

2、内部控制独立于现行制度流程

当前,在绝大多数企业中,内部控制与制度流程是相对独立存在的。例如在中国移动内部,SOX控制点有200多个,涉及企业各方面的关键点。而在企业内部得到广大职工遵照执行的却是各项制度与流程。制度与流程从大方向上来讲与内控制度是保持一致的,但是在细节方面却与内控制度相互独立存在。例如,一线营业人员如果需要添加一个工号权限,制度流程只会要求:如何提需求、如何去审批、如何去管理、如何去注销。而如果按照SOX的要求,则要审核这个营业员的新工号与原有工号是否存在职责冲突,甚至会审核该营业员是否拥有多个权限。也就是说,内控与制度从不同角度对工号进行了规范和约束;但是在现实工作中,广大员工却仅仅需要遵循制度流程,这也导致了内控执行的缺失。

SOX控制点突出的是点,而制度流程突出的是线和面,如何既遵从制度流程又兼顾内部控制?本文认为要将SOX的点揉入到制度流程的线和面中,使制度流程进一步细化。这样就能让广大员工在遵循制度流程的同时也落实了内部控制。

具体而言,厨师在工作前需要洗手的案例很好地证实了这一观点。无论是哪国哪个餐馆、快餐甚至KFC的厨师在工作前都要洗手,这就好比是制度流程的约束,所有厨师都会遵从。但是,在KFC中,却将内控插入到了制度流程中,KFC在洗手这个环节的要求是,第一,湿润手和手臂到肘部;第二,抹上抗菌洗手液;第三,搓洗双手手指、指甲,直到肘部至少20秒;第四,用流水彻底冲洗手和手臂,烘干双手。这就可以理解为KFC的洗手环节将SOX控制点揉入到制度流程中了,能实现制度与内控的双执行。

3、内控制度的执行要由又快又好转向又好又快

内控制度的执行导致了制度流程变长变厚,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特别是随着大企业病的出现,加之竞争的加剧与加速,内控这一副作用会被基层员工放大。以通信行业为例,联通的县公司在一周之内就能策划实施一个新的营销方案,而在移动内部则大约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市场就是战场,基层人员将这种较长的流程、较慢的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归结于内控制度。

面对这一问题,努力优化流程、提高效率是最基本的解决办法,除此之外还要提升一线员工对内控的正确认识:有效地规避风险有时比发展几千个客户更重要;公司内部确实有很多案例证明了这一点。同时,也要用国家大形势来引导员工,要将企业的增长方式由又快又好向又好又快转变。

篇7

【关键词】整合审计;内部控制

2004年3月美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审计准则第2号《与财务报表审计协同进行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首次提出整合审计。2007年5月颁布审计准则第5号《与财务报表审计相结合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进一步强化整合审计的实施。整合审计受到各国关注。

随着2010年4月,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的,内控审计工作正式进入我国法定业务范畴。然而内控审计的法定化,使企业需要聘请会计师事务所为其进行双重审计。内控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的整合成为了现实选择。因此,建立完整的整合审计理论体系是理论界与实务界急需解决的问题。

截至2012年4月30日,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67家己披露企业内控评价报告和内控审计报告的公司中,具有内控缺陷的有49家,达73.1%。由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注册会计师签发的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00756,以下简称“新华制药”)否定意见的内控审计报告,是这67家中唯一一份否定意见的内控审计报告,也是我国首份否定意见的内控报告,采用的是整合审计。

一、案例情况介绍

新华制药被信永中和出具否定意见的内控审计报告,原因是在报告期内,其子公司――“山东新华医药贸易有限公司”(下称“医贸公司”)存在着对客户授信额度过大的问题,使得其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信用中和认为其内控制度存在如下重大缺陷。

(一)医贸公司的内控制度存在对多头授信无明确规定的情况。在实际执行中,医贸公司的鲁中分公司、工业销售部门、商业销售部门等3个部门分别向同一客户授信,使得授信额度过大。

(二)医贸公司内控制度规定对客户授信额度不大于客户注册资本。但医贸公司在实际执行中,对部分客户的授信超出了注册资本,同时也存在未授信的发货情况。

二、“信永中和”整合审计原因与实施分析

(一)原因分析

首先,由于财务报表审计和财务报告内控审计存在多处联系,通过恰当的整合,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其次,整合审计可以印证审计证据的真实与可靠性,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再次,整合审计可以有效降低其审计费用及事务所的审计成本,实现双赢。

(二)实施分析

一是模式选择,本案例中,信永中和采用的是“美国模式”,由其事务所的一个项目组成员分工协作完成整合审计工作。一方面美国模式较为灵活,另一方面日本模式对注会的专业能力要求高,而信永中和内部人员结构看,具备两种类型审计的复合人才较少。

二是实施过程与结果,在对新华制药审计过程中,信永中和发现该公司对于“欣康祺医药”形成了巨额应收款项,而在以前年度中,期末应收款项余额很小,存在很大的不合理性。同时,医贸公司在2011年的授信业务中对于“欣康祺医药”的赊销额度过大,并没有考虑其经营状况。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指引》的相关要求,虽然新华制药是多年A+H股公司,对于内控有着良好基础,但由于其缺陷对报表有着重大影响,所以信永中和对其出具了否定意见的内控报告。

三、案例小结

新华制药在应收账款方面没有做好账龄分析工作,导致了国有资产6000多万的流失。更值得关注的是,新华制药对欣康祺2011年上半年就出现的资金问题视而不见,下半年还增加了其业务量。同时,济南公安局在2011年底就对欣康祺进行立案,而新华制药却推迟到2012年3月才对外披露信息,这也是对投资者不负责任的表现。

信永中和运用整合审计的方法对新华制药2011年的财务报告进行了审计。通过审计发现新华制药在内控方面存在重大缺陷,表明了通过整合审计,可以提升审计报告的质量,督促我国的上市公司改善内控和公司治理,保护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利益,促进我国内控规范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四、评价与启示

(一)宏观层面

我国近年强制性要求上市公司披露管理层内控自我评价报告,注册会计师要对内控有效性审计出具审计报告规范了企业的信息披露行为,增加了内控信息披露的信息含量及可信度。随着内控审计业务的发展壮大,应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适合我国国情的整合审计,指导注册会计师执业行为。

(二)公司层面

我国企业内控自我评价制度刚刚起步,现阶段很多企业对于内控信息披露具有抵触情绪,披露的有效信息含量很低,缺乏实质性内容。主因是企业普遍认为披露内控缺陷是利空消息,会影响投资者信心。然而,有关实证研究显示,真实披露重要内控缺陷不视为消极信号,相反,对于笼统评价或不披露任何控制缺陷可能会造成利益相关者产生疑虑。因此,企业要转变态度,履行评价内控运行有效性的责任,真实、准确的披露企业内控存在的问题,并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完善内控制度,促进长远发展。

(三)注册会计师层面

从目前来看,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由审计失败被提讼案件层出不穷,究其根源,与在审计过程中忽视风险评估和控制测试有关。这暴露了审计工作中的一个通病――重实质性程序,轻控制测试。考虑到测试内控有效性并不一定减少实质性测试的范围,致使忽略对被审计单位内控的考察,缺乏对业务流程的深入了解,而仅限于核对会计资料间的勾稽关系,对待控制测试的态度是可有可无,从而导致对风险的低估。

在整合审计中,利用财务报表审计实质性程序获取的可能存在的错报信息,合理怀疑相关控制点是否有效并进行测试。随着社会公众对内控的重视程度提升,会计师事务所面临的内控审计的诉讼风险也加大,因此,执行整合审计或单独执行内控审计对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能力和职业怀疑态度提出了更严厉的要求。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内部控制 审计质量 审计费用

一、引言

2001年12月24日,中国证监会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规范问答第6号――支付会计师事务所报酬及其披露》,明确要求上市公司在年度报告中将支付给会计师事务所的报酬(审计费用)予以披露,这为与审计费用相关的研究提供了数据来源,使关于审计费用方面的实证研究成为可能。我国关于审计费用方面的已有研究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直接研究审计费用的影响因素,另一类则分别研究公司治理、盈余管理、审计师变更、客户风险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特征对审计费用的影响。对于到底哪些因素会影响审计费用,已有的研究已经足够,即使再运用不同的样本得出相同的结论也没有实质性的意义,因此,应深入研究某一因素对审计费用的影响。而国内鲜有研究考察内部控制与审计费用的关系,本文基于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7年和2008年两年的经验数据,以研究审计质量对二者关系的影响。

二、文献回顾

( 一 )国外文献 公司自愿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需求来自于经理人员和外部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及成本(Healy和Palepu,2001)。财务报告使用者认为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能促进公司完善内部控制系统,加强对内部控制系统的监督,为投资者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信息(Hermanson,2000)。由于管理层和公司有责任保证信息披露的真实性,而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往往含有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陈述,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增加了管理层和公司的法律责任,但可以向外部使用者发送信号,使本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与其他公司区别开来。公司规模越大、净利润增长越快、销售增长越慢、审计委员越勤勉、机构持股比例越高,越有可能自愿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Bronson,2006)。根据信号传递理论,高质量公司的管理层有动机将公司高品质的信号(如较好的业绩、较好的内控及风险防范信息)及时传递给投资者,并采用如聘请高质量审计师等策略增加信息披露的可信度,以影响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最终使公司股价上涨。

( 二 )国内文献 内部控制质量越高的公司,越可能基于信号传递的目的披露由审计师提供的内部控制鉴证报告(林斌、饶静,2009)。在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披露过程中,存在明显的“报喜不报忧”的披露管理行为,凡是公司董事会承认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的公司,均未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凡是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公司,其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均认可了董事会的自我评价报告。这些都表明,内部控制质量越高的公司,越有可能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林斌、饶静,2009)。内部控制鉴证报告信息的披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内部控制质量的高低(杨德明,2009)。纵观以上国内外已有的研究,他们一致认为自愿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往往意味着公司实际的内部控制质量较高。因此,本文以是否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代表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高低,将内部控制变量设计为二元哑变量,披露了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取1,未披露的取0。

三、研究设计

( 一 )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理论上质量较低的内部控制从两个方面导致较高的审计费用:内部控制质量较低时审计师需要增加审计投入,包括测试和改变审计程序;合伙人花费时间与客户管理层讨论;花费精力决定一项内控缺陷应划分为重大缺陷还是重要缺陷,因此审计师会收取更高的审计费用;内部控制质量较低时,内部控制风险较大,这往往意味着公司整体风险水平较高,从而审计业务的诉讼风险也较高,审计师会因此加收一部分风险溢价(Raghunandan和Rama,2006;Hogan和Wilkins,2008)。公司存在的内部控制问题越严重,审计费用增加得越多。由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内部控制质量越高,审计费用越低

由于近些年国内发生了一系列审计失败的案例,国家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对审计行业的监管。因此,在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质量较低的情况下,审计师面临较高的审计风险,这时国内会计师事务所在执业过程中比较谨慎,不会减少审计程序和实质性测试范围,审计时间花费较多,因而审计费用较高;在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质量较高的情况下,审计师面临的审计风险较低,因而有减少审计程序和实质性测试范围从而降低审计费用的动机。而国际四大长期以来在世界范围内享有较高的声誉,这为其创造了声誉溢价。因此,国际四大十分注重维护长期以来在审计市场上树立的良好形象,另外,国际四大在国内审计市场中面临的竞争激烈程度远低于国内会计师事务所,因而更加注重控制和防范审计风险,即使当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质量较高时也不会减少审计程序和实质性测试范围,仍然会严格按照审计准则和相应的工作规范去执行审计业务。因此,审计质量对内部控制与审计费用之间的关系会产生显著性影响。

( 二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本文关于上市公司是否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控股子公司数量、公司所在区域的数据均来自于上市公司披露的年度报告,而年度报告主要来自巨潮资讯网,在巨潮资讯网找不到的年度报告则来自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其余数据从国泰安数据库获取。本文以2007年和2008年两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在此基础上,删除了金融保险类上市公司以及两年内有任何一年未披露或未区分支付给境内和境外事务所审计费用的上市公司,最后剩余1749个样本数据。

( 三 )模型建立及变量定义 本文通过构建以下模型来检验假设:

InFee=?茁1Control+?茁2Control*Big4+?茁3InAsset+?茁4ROA+?茁5inventory+?茁6receivable+?茁7Subcom+?茁8year+?茁9D1+?茁10D2+?茁11D3+?茁12D4+?着

模型中有关变量定义见(表1)。已有研究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上市公司的规模越大,其经济业务和会计事项也越多,其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水平也可能越高,相应地注册会计师就需要扩大审计测试的范围,增加审计时间;同时,注册会计师所面临的审计调整事项也越多,因此,上市公司的规模越大,审计费用也就越高(伍丽娜,2003)。经济业务复杂程度越高,审计费用也越高,一般将控股子公司数量作为经济业务复杂程度的替代变量,它与审计费用显著正相关(朱小平、余谦,2004)。客户经营风险越大,审计师所承担的诉讼风险就高,因而审计费用也越高,应收账款及存货占总资产的比例、总资产收益率可作为审计师风险的替代变量,应收账款及存货占总资产的比例与审计费用正相关。会计师事务所规模越大,品牌越好,其所具有的敬业精神、专业素质和职业声誉也越高,其审计质量也越高,随之而来的审计费用也越高,因此,国际“四大”收取的审计费用相对更高。一般来说,经济发达地区的物价水平较不发达地区高,因此按物价水平制定的审计费用标准同样是经济发达地区高于不发达地区。为了研究地区因素对审计费用的影响,本文利用卢遵华等的研究结论将全国各地区分为五类: (1)上海、北京、天津、广东、浙江;(2)福建、江苏、山东、辽宁;(3)黑龙江、吉林、新疆、海南、湖北、河北;(4)安徽、四川、广西、重庆、湖南、江西、内蒙、河南、山西、云南、;(5)贵州、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因此,本文选择InAsset(公司规模),ROA、inventory、receivable(审计师风险),Subcom(经济业务复杂程度),year(年度变量),D1、D2、D3、D4(地区因素)作为控制变量。

四、实证结果分析

( 一 )描述性统计从(表2)来看,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有待进一步加强。如Control均值为0.170,这反映了仅有17%的上市公司披露了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绝大部分上市公司不愿意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统计中还发现与林斌、饶静一致的结论,上市公司在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时,存在着明显的“报喜不报忧”的披露管理行为。这体现在:凡是公司董事会承认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的公司,均未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凡是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公司,其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均认可了董事会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在2007年和2008年两年的样本数据中,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差别较大,ROA最大的是ST炎黄,在2008年达到95.9%,最小的是ST丹化,在2007年是-85.9%。存货和应收账款占总资产的比例在各上市公司中差异也非常大,存货占总资产比例最大的是荣盛发展,在2007年达到83.5%,而有35家公司的存货几乎为0,通过查找他们的年报发现,这些公司要么是电力、交通、软件等行业的企业,由于行业本身性质而使得拥有的存货几乎为0;要么是因为公司正处于重组、停产状态,较长时间没有生产经营活动。应收账款占总资产比例在各上市公司中差异也非常大,样本最大值为中江地产的94%,而有29个样本公司在该比例上为0,其原因也是这些公司大部分处于停产或重组状态,较长时间没有生产经营活动,其余公司则是因为发生大规模的资产置换,将应收账款较多的资产置换出去了,或是将应收账款全部转让给专门的应收账款催收公司。控股子公司数量最多的是保利地产,拥有66家控股子公司,而有68个样本公司没有任何控股子公司。由四大提供审计服务的公司占样本总数的5%,虽然这一比例较低,但四大审计服务的对象基本上为资产规模非常大的客户。有37%的样本公司注册地在上海、北京、天津、广东、浙江五个省、直辖市,18%分布在福建、江苏、山东、辽宁四省,12%分布在黑龙江、吉林、新疆、海南、湖北、河北,23%分布在安徽、四川、广西、重庆、湖南、江西、内蒙、河南、山西、云南、,其余10%则分布于贵州、青海、甘肃、宁夏、陕西。(表3)是主要变量相关系数矩阵。从(表3)来看,模型解释变量与各个控制变量之间相关系数的绝对值不超过0.22,说明模型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

( 二 )回归分析(表4)给出了模型的回归结果。从(表4)来看,内部控制与审计费用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关系,而审计质量(Big4)对内部控制与审计费用之间的负相关关系产生了显著性影响。在审计质量较低的情况下(非四大审计),内部控制质量越高,相应的审计费用越低(内部控制的系数β1显著为负);在审计质量较高的情况下(四大审计),内部控制与审计费用之间的负相关关系明显减弱(交叉项系数β2显著为正)。这说明审计质量对内部控制与审计费用之间的负相关关系产生了显著性影响,随着审计质量的提高,内部控制与审计费用之间的负相关关系被弱化。从理论上分析,目前我国审计市场竞争激烈,尤其是对于国内会计师事务所来说更是如此。所以,国内会计师事务所都希望通过降低审计费用来赢得客户,这主要通过减少审计程序和实质性测试范围来实现。由于近年来国内发生了一系列审计失败的案例,如中天勤审计失败案,这又使得国内会计师事务所比较注重控制审计风险。因此,在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质量较低的情况下,审计师面临较高的审计风险,这时国内会计师事务所在执业过程中比较谨慎,不会减少审计程序和实质性测试范围,因而审计费用较高;在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质量较高的情况下,审计师面临的审计风险较低,因而有减少审计程序和实质性测试范围从而降低审计费用的动机。而国际四大长期以来在世界范围内享有较高的声誉,其提供的审计服务被认为是高质量审计服务的象征,良好的声誉为其创造了声誉溢价。因此,国际四大十分注重维护长期以来在审计市场上树立的良好形象,另外,国际四大在国内审计市场中面临的竞争激烈程度远低于国内会计师事务所,因而非常注重控制和防范审计风险,即使当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质量较高时也不会减少审计程序和实质性测试范围,仍然会严格按照审计准则和相应的工作规范执业。目前,国内一些研究(刘峰、周福源,2007)并不认为国际四大能提供相对国内会计师事务所更高质量的审计服务,认为合资和外资事务所在中国可能有降低审计质量的倾向(原红旗、李海建,2003)。而本文的回归结果恰恰说明,国内会计师事务所在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质量较高时有减少审计程序和实质性测试范围的倾向,但并没有发现国际四大存在这种倾向。可以说,国际四大相对于国内会计师事务所来讲提供了更高质量的审计服务。

五、结论

本文利用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2007年和2008年两年的年度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数据,揭示了内部控制与审计费用二者之间的负相关关系。研究发现,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有助于减少会计师事务所收取的审计费用,但审计质量对二者之间的负相关关系有显著性影响。审计质量越高,内部控制与审计费用之间的负相关关系越弱。验证了国际四大相对国内会计师事务所提供更高质量的审计服务,而国内审计市场的过度竞争是造成国内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较低的重要原因。为了进一步发展和繁荣我国审计事业,提高国内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就必须解决国内审计市场过度竞争的问题。由此,本文建议我国应尽快培育寡占型的审计市场,减少会计师事务所的数量,避免过度竞争。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本文的局限性,由于国泰安数据库中很多上市公司年度审计费用数据缺失,导致这部分样本数据被排除,这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本文结论的信服力。

参考文献:

[1]林斌、饶静:《上市公司为什么自愿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会计研究》2009年第2期。

[2]朱小平、余谦:《我国审计收费影响因素之实证分析》,《中国会计评论》2004年第2期。

[3]刘峰、周福源:《国际四大意味着高审计质量吗》,《会计研究》2007年第3期。

[4]Healy,P.M.,and K.G Palepu, Information Asymmetry,Corporate Disclosure,and the Capital Markets:A Review of the Empirical Disclosure Literature,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001.

[5]Hermanson,Heather M., An Analysis of the Demand for Reporting on Internal Control,Accounting Horizons ,2000.

[6]Bronson, Scott N., Joseph V. Carcello,and Kannan Raghunandan, Firm Characteristics and Voluntary Management Reports on Internal Control,Auditing:A Journal of Practical&Theory ,2006.

篇9

一、什么是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它包含内涵和外延两部分。

1.在内涵上,着重认识“控制”二字。“控制”一词最初常见于工程学科,意指“掌握住对象不使其任意活动或超出范围”。后来拓展应用于管理学科,表示“判定组织是否正朝着既定的目标健康地向前发展,并在必要时采取矫正措施“。企业要实现有效控制,就必须尽量确保各项管理行为和业务活动相互制约。因此,只有真正理解内部控制的内涵,才会明白为什么基本规范和配套指引一再突出强调“职责分离”和“岗位授权”的重要性。

2.在外延上,深入解读“内部”二字。有人认为内部控制就是企业内部的事,不涉及外部相关方面。正确的理解是:内部不单是指企业内部独立流程,还包括企业与股东、投资者、债权人、供应商、客户、政府监管部门等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发生的内外衔接流程。也就是说,有效的内部控制不仅帮助企业解决自身问题,还有助于改善企业与外部相关方的关系。所以,现代内部控制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全面、动态、复合、开放的概念。

二、为什么要制订内控规范

一是与国际通行做法接轨的需要。是保护股东利益,使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促进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接受并自觉遵循虽各有特色但实质趋同的企业内控游戏规则,不断完善企业制度的客观要求;是国家行使社会管理职能的客观要求。

二是企业自身的要求。上世纪末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我国财政、审计、证券监管、银行监管、保险监管和国资监管部门已陆续和分别出台了不少有关内部控制的政策规定,由于行业不同,进入资本市场各异,使企业面临内部控制监管多头化的矛盾。为此,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实施了一套统一的内部控制规范。有了统一的规范,可以有效缓解政出多门的现象,减轻企业政策执行成本,防范国民经济的系统风险,加大与内控国际互认趋同谈判的法码,进而为我国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技术条件。

三是国家统一的内部控制规范,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国家标准。它要求众多企业达到这个要求,引导企业更加重视和加强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有助于企业制定和实施高于国家标准的、自己的内控标准。

三、高速公路运营企业内部控制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高速公路运营单位内部管理失控的典型案例。

(1)××管理处领导一人说了算,转移挪用单位资金数百万元,最后走上犯罪道路。这是内控失效的典型案例,有制度,但没有认真执行,重大项目、重要资金没有经过领导班子研究讨论就自我支配,内控形同虚设。

(2)×收费站会计,将解缴到财政账户的通行费挪作自己用,最后审计发现查处,这是控制措施中职责分工控制和会计系统控制失效或没有的结果。

(3)×收费站领导、会计利用虚假发票虚报费用6万多元,用于所站搞“小金库”,被人举报后查处。这是内控措施中审核批准控制、内部报告控制失效或没有,也是内部审计机制不到位、监督检查不到位造成的。

(4)×单位设备管理员利用发电机组更换,将废旧发电机组倒卖得利,这是控制措施中财产保护控制失效或没有的结果。

(5)×高速公路,路面出现一坑槽,没有设置防护标志,致使一小车驶入爆胎、人员受伤,车主将管理单位告上法庭要求赔偿,这是内控制度中安全风险评估不到位,应当回避的风险没有回避。

通过以上案例可以说明,建立一套高速公路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和紧迫感,同时加强内部审计和内控监督检查,把内控防范体系做牢,是做大做强高速企业的最大瓶颈。

2.高速公路企业内部控制着重应在以下几方面加强。

(1)收入成本控制,这时最基本的内部控制。

①收入控制。主要是堵截通行费漏征、减征、免征、不征行为,提高文明服务意识

②成本控制。主要是人员费用控制,养护成本控制(新建路面大约是6 500万/公里,大中修应控制在350万/公里以内,小修应控制在8.5万/公里以内),管理成本控制。

(2)安全风险控制,这是高速公路最重要的一个内部控制,也是最难掌握的内部控制。承担着高速公路运营和维护,路上随时都有风险存在,有人身安全风险、财产安全风险和无形风险,如果评估不到风险或者对小的安全风险忽视,都将对企业造成重大损失。因此制订好的内控机制,用制度来管理风险,用人来监督风险,将会使我们的运营成本降低。

(3)固定资产控制,这是最易忽视的内部控制。大的固定资产可能比较好管些,它一个大,管理程序也严格,不容易失控。就怕小的固定资产,不走正规程序,最容易形成真空。同时对调拨、融资租赁、出租、出借、未使用固定资产要着重关注,容易形成漏洞。

3.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就是要监督检查到位。

篇10

关键词:企业内部;内部控制;问题;原因

一、内部控制概念

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的各级管理层,为了保护其经济资源的安全、完整,确保经济和会计信息的正确可靠,协调经济行为,控制经济活动,利用单位内部分工而产生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形成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程序,并予以规范化,系统化,使之成为一个严密的、较为完整的体系。

内部控制按其控制的目的不同,可分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会计控制是指与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性、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财务活动合法性有关的控制;管理控制是指与保证经营方针、决策的贯彻执行,促进经营活动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以及经营目标的实现有关的控制。会计控制与管理控制并不是相互排斥、互不相容的,有些控制措施既可以用于会计控制,也可以用于管理控制。纵观内部控制的产生和发展历史轨迹,其理论和概念的演变就本质而言,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形成阶段和发展与完善阶段。

二、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综观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现状不容乐观,在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环节、实施环节和监督反馈环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企业内控制度制定环节存在不足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管理者对内部会计控制认识不足,对内部会计控制的建设持冷漠态度,以传统经验代替规范化管理措施和手段,根本没有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有些企业虽有建立,但在内控制度的制定环节,还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对企业经营的某个或某几个关键点进行控制。比如企业将付款环节对原始单据的审核作为关键控制点,但供应部门因弄虚作假或失职,购进了质次价高的材料,会计部门依然会在审查原始单据无误后照价付款,这就只能实现会计的事后核算、监督功能,未能对整个生产经营进行控制。在当前常见的企业分口管理制度下,企业内部的管理形成条块分割,这样的内控制度设计没有渗透到公司的各项业务过程和各个操作环节,没有覆盖到所有的部门和岗位,未能实现立体交叉、多角度、全方位的风险预防监控,内部控制建设不成体系,步入了内控建设的另一个误区。

2 企业管理者越权现象比较严重

由于体制等原因,我国较为严重的“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导致了“内部人控制”现象,很多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或对经济活动进行越权干预的现象比较严重,岗位设置及权限、审批程序等重要控制环节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相背离,这是造成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失效,进而导致舞弊行为发生、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因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力导致经营失败的案例在我国可谓屡见不鲜。

3 会计人员素质有限

一方面,有些会计人员专业知识水平不高,缺乏应有的辨别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无法适应内部会计控制所需的知识层次,影响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另一方面,部分会计人员虽具有足够的专业技术水平,但出于个人利益驱动无视会计职业道德,对单位领导及其他业务经办人员的违规行为视而不见,对发现的内部会计控制的漏洞,不仅没有主动提出建议对制度加以完善,反而直接参与贪污、挪用公款、盗窃资金等违法违纪活动。会计人员的这种专业素养和道德素质无法满足投资者及企业发展的要求,制约了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使内部控制流于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