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主题景观设计范文
时间:2023-11-14 17:54: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文化主题景观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 A
伴随着地产行业的日渐发展,人们对自己的居住环境要求也逐步提升,单纯的绿化种植及景观设施已经不容易吸引人们的眼球,地产开发的成熟,也使得消费群体的眼光随之提升:由满足单纯居住的需求到追求居住的人性化、舒适化的深层需求;从关注绿地率、容积率等硬性规划指标到优美的户外环境景观、和谐的邻里关系[1],同时,为满足消费群体的需求,地产行业也开始思考如何将一片土地除了居住使用之外,赋予更多其他价值,以便吸引更多的客户。
1.文化主题景观设计的意义
从我国在住宅建设领域内的一系列市场化措施实施之后,众多的地产开发商如雨后春笋出现在市场上,从1998年实施到2008年统计数据,十年间用于地产开发的土地面积达到了31.3亿平米,而随着房地产的过热,从2010年开始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限购措施,以调整房地产市场,如今的地产市场已经慢慢进入一个冷静思考的阶段,开发商除了满足人物质生活方面的需求之外,开始关注人们的精神生活层面的要求。文化主题就是在地产项目中,突出鲜明个性的主要方向。
从景观设计角度,带有文化主题的设计,则是为设计师在景观设计上提供了更系统的平台,不再只是种树铺路的简单形式,它提供了一个更好的载体,给设计的发挥创造了条件。这是同时满足了生态自然与人文关怀的需求,也使得文化有了一个更好的传播途径,文化主题的存在,还有可能改善现阶段人与人之间的邻里关系,对文化的尊重与热爱,拉近邻里之间的关系,也增进人们的友谊。
2.文化主题景观设计的分类
在现阶段的地产景观中,依照文化来源不同,大致分为四类: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地理位置、赋予外来文化。
这四类也可综合形成独特的文化主题。
2.1自然资源
这类文化主题的诞生,通常是借助于场地本身的自然条件,如毗邻的湖水江边,密林山地等等,这些可以沿用自然资源的一些发源或传说,或者开发形成比较独特的景观特色,如高尔夫别墅等。还有一种是依托于城市本身的自然价值,譬如被三江分割的江城武汉、拥有众多出名古典园林的苏州等。
2.2人文资源
项目所在地如果有较好的人文资源,可以在尊重、保留、继承原有地域文脉的基础上引发主题,因为具有场所原本的精神内核,在长期形成过程中,已对当地居民造成向往、依赖的心理定势。[1]但人文资源往往更多会与自然资源相互结合带来文化主题,如杭州保元泽第,其场地本身具有两座明代名桥(图1),在保留名桥的基础上,沿用古典园林思想,设计新中式风格的景观。
2.3地理位置
这类强调所在区位的主题文化,往往与其用地所有的优势生活资源关系密切[1],如学区房、金融商务中心、大型商贸区等等,这些文化主题可以从外部景观向内部推进,将居住区与其所在地理位置相融合。
2.4赋予外来文化
外来文化的赋予,最早开始于地产开发初期,人们对欧陆风格的喜爱。当时的欧陆风格,被认为是“高贵、典雅、奢华”的象征,一批外来风格的涌入也带来不小骚动,借鉴他国文化固然是好,但更多时候开发商盲目的建设欧陆风格形式,忽略其文化内涵,形成的项目并不讨巧。
通常在赋予外来文化上,一般都会与原文化所在地有一定相通的关系,如山地别墅通常会考虑采用西班牙风格,在景观中也喜欢添加西班牙元素;湖水密布的地方则会学习欧洲或者威尼斯风格。如四川眉山威尼斯小区,场地本身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住区都能找到类似的文化特点,如果只是完全没有任何特色的平地,也可以学习一些已经形成地方特色的小镇,来模拟其中的生活文化,以此来渗透文化元素。
外来文化,是相对于场地本身而言的外来文化,并不仅仅限于外国。我国地域辽阔,很多地方也有自身的景观文化特色,只是有些地域性较强,不适合放置于所有环境下,但经过艺术加工改造,通过其他的形式来表现文化,对于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也有重要的意义。
3.文化主题景观设计表现手法
无论场地基础条件如何,在为场地定好文化主题之后,需要通过综合的表现手法,使得人们在已建成的项目之中能强烈的感受到文化主题带来的感染力。
3.1整体布局紧扣文化主题
整体空间布局主要是指对住宅用地、道路绿化用地、公共设施用地这三大功能用地的安排,依照不同的文化主题展开布局,要求文化主题脉络清晰,从空间上可以连成整体。
自然资源为主题,则依照其优势资源展开,一般优势资源会有较好的景观观赏面,在功能空间布局时应考虑到将良好的观赏面开敞化;人文资源更多是一种抽象文化,可以通过概括总结的方式,对整体布局起到一定的指导与控制作用;地理位置带来的文化主题通常比较偏向某一类人群,在整体布局方面除了基本功能性,其针对性较强;最后一种是学习借鉴赋予的外来文化资源,在空间布局上向其靠拢,营造出更好的氛围。
整体布局在与文化主题相结合的时候,更应当考虑到人们的互动参与性,不仅仅只是把文化呈现给人们,人们的积极参与才是将文化主题融合到住区中的最好方式。
3.2景观小品反映文化主题
文化主题的表现形式很多,对于人文资源来讲,有些较为抽象的部分则需要借助景观小品的方式来表现,可以说,景观小品是反映文化主题的最直接的表现形式。景观小品主要包括景观建筑(景亭、廊架、景墙),景观雕塑,花钵,灯柱等形式,其中景观建筑与景观小品占得比重较大,而花钵与灯柱出现的频率较高,在合理布局的基础上,通过人文资源总结出的一些元素则可以作为装饰出现在这些小品上面。对于其他文化主题也同样可以采取元素提取的表现形式,而有些作为经典文化的代表,则可以通过景观小品的使用,使得其文化主题更加鲜明。如西班牙风格中常常会出现的瓦罐,中式风格中出现的石狮(图3)等。
3.3铺装样式点睛文化主题
铺装虽然看起来在景观中的位置不及小品建筑,其平面的属性也使得它无法具有空间上的变化,但是铺装却可以给人很强的心理暗示,它可以大面积的渲染氛围,也可以在平淡无奇的道路中点缀亮点,在文化主题的表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中式风格常出现的浮雕画(图3),通过浮雕的形式,将文化主题直接呈现在人们眼前,它特有的材质变化,也能引起人们的注意;欧式风格中几组风格强烈的对称花纹纹样,也能留给人们深刻的印象。
3.4植物种植烘托文化主题
商业地产的文化主题与公园的主题不同之处在于,后者是一个全民参与普及教育的区域,它更多需要的是文字与书面性质的表现方式,而前者是以改善居住环境为前提,为丰富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求而设立,它必须保证居民的生活环境、隐私。植物的种植方面,必须首先满足其生态性采用乡土树种,不应为了保证文化主题而盲目移栽种植,在以植物成活率高的前提下,适当选配与文化主题相关的植物(图4),若文化本身与植物紧密相连,则应考虑其适宜性。其次,植物在空间围合上,也应当注意私密性,保障居民隐私安全,同时可以围合半开放空间,供居民之间互相活动交流。
4.总结
地产项目的文化主题,除了在考虑场地自身特点之外,更重要的是能提出新颖吸引人们关注的文化主题,如今市场上翻来覆去泛泛而谈的文化主题景观很多,但没有将文化主题落入景观之中,同时由于文化景观的塑造可能会带来较大的成本投入,也是文化主题景观无法真正实现的原因之一,所以,在日后工作中,我们应探寻更多的设计表现手法,寻找更好的文化主题与地产项目结合,推动文化在景观中的发展。
篇2
关键词:房地产;住宅;园林景观;设计问题;策略
小区居住环境即小区景观,幽静美丽的环境是住户对居住小区的基本要求,是住户的户外活动空间。“居者优其屋”有益身心健康的绿色住宅,优美的园林绿化环境已成为住宅小区最基本的要素,它可以增进人们的视觉舒适感,满足居民对室内外空间的需求,同时它又是房地产开发商是否能够经营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1 房地产住宅园林景观设计理念
1.1 体现地方特色,因地制宜
景观设计要充分体现地方特征和基地的自然特色。我国幅员辽阔,自然区域和文化地域的特征相去甚远,小区景观设计要把握这些特点,营造出富有地方特色的环境,同时小区景观应充分利用区内的地形地貌特点,塑造出富有创意和个性的景观空间。自然环境是景观绿化的基础,在小区规划中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地貌、山水环境、气候特征,对地势的利用、水系的改造、树木的保留要因势利导,创造具有特色的环境空间。
1.2 人性化的设计
在外部空间景观设计中,体现人性化的设计原则,还表现为满足居民的心理需求,为此将外部空间景观环境塑造成具有浓郁居住气息的家园,使居民感到安全、温馨及舒适,产生归属感,被居民所认同。人性化设计原则即想居民之所想,造居民之所需。在设计开始前,应对整个居住区进行朝向和风向分析,以利于组织好小区的风道。在景观规划阶段需考虑到向阳面和背阳面的处理,人们在冬天需要充足的日照,而在夏天又需要相对的遮阳,还有提供和设置娱乐交流的场所。
1.3强化环境设计的层次感和围合感
层次感是评价小区环境设计好坏的重要标准,住区景观设计应提供各级私密空间,并且各层次之间应有平缓的过渡。住区中公私动静变化细致,应努力营造一个“围而不闭,疏而不透”的空间氛围。实践表明:同单靠建筑的围合相比,利用景观手法进行围合不但行之有效,而且事半功倍;另一方面,围合感的塑造应与空间性质的不同而细致地变化。一般说来,公共空间(入口广场、休息广场、主题景观、观赏草坪)的设计线条动感且颜色艳丽,强调太阳光的照射、舞台暗示,体现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乐趣。隐秘空间(人户门厅、宅前绿化、联排私院、屋顶露台)的设计则侧重静谧和私密的感受,需强调阴影、构造的细节,采用导热率低的材料以及必要的视线遮避。
1.4 注重生态化设计
生态设计的思想应自始至终贯穿于环境设计的全过程。生态性原则是根据科学家钱学森提出的“山水城市”的构想,使外部空间景观生态化的一种思维方式。回归自然、亲近自然是人的本性,通过引入自然界的山、水与绿化,模拟出自然风光,使住区景观环境生态化,让人们感受自然生态之美。正如美国景观学者西蒙德所说:应该把自然(山、峡谷、阳光、水、植物和空气)带进集中计划领域,细心而系统地把建筑置于群山之内、河谷之畔,并于风景之中”。
2 房地产住宅景观绿化设计问题分析
2.1 绿化设计中忽略以人为本
居住区的建设最主要的并不在于选用顶级的建材,最好的配套设备,最时尚的设计风格,而在于它能否给人们提供一个很方便的居住环境,能否给居民一个彻底放松,完全舒适的家,能否提供让住户感到舒畅的人性空间。
2.2 软质景观与硬质景观出现不平衡现象
各类园林植物是园林绿化中有生命的主要造园和造景要素,它们以其特有的色、香、姿、韵和多姿多彩的布置形式,不但改善了生态环境,装点着人们的生活,而且提高了人们美化环境的意识,不但取得最佳的环境效益和视觉效果,而且获得不错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但在实际中,许多园林工作者或决策人员的园林植物造景意识不强,在相对狭窄和零碎的绿化空间里,不是以植物造景为主,而是硬生生的加上亭台楼阁,假山叠石等无生命的景观,使原本不平衡的软质景观和硬质景观的比例更加失衡。他们没有从保护环境、改善生态的角度对植物进行合理的配置和造景设计,没有考虑城市绿色空间应具有的多样化功能而只是注重美观和造价,以求较高的取费标准,注重硬质景观在图纸上的丰富表现,以求迎合房地产商的求快、求新、求超越的心态。片面追求硬质景观,使人们所期望的自然环境和宁静惬意的居住区氛围不能得到充分体现,这样是不能创造出令人满意的园林景观的,应该加以注意。
2.3园林植物配置不合理
有些设计师为了迎合开发商追求壮观视觉效果的心态,在居住区进行植物配置时,往往忽视当地的地理、气候条件,在大面积的草坪上零散点缀少量的乔木和灌木,不能形成乔、灌、草复层结构植物群落和生态循环链。殊不知大面积草坪的维护费用远高于一般树木,而其生态效益却比树木要差得多。有的开发商为追求新异,不顾植物生长习性,大量选用造型独特的外地植物。
2.4对园林雕塑小品的运用不当
园林雕塑小品的使用在居住区内很普遍,在小区绿化中,如果合理地设置一些园林雕塑小品,往往能起到点缀和组织空间,烘托主题、意境的作用。但是在一些居住区内经常看到园林小品使用不当,或者排成一行似展览会,没有主次节奏或者与环境格调不一致,造成人们心理上的割裂感,或者粗制滥造,没有观赏价值的意境美。我们在设计小品时,一定要从题材、质感、质量、姿态、摆放位置等方面推敲,尤其在园林雕塑小品的取意上要下功夫。
3 改善房地产住宅景观绿化设计的对策
3.1统一规划与布置绿化景观
住宅区绿地种类多,规模不一,功能各异。在进行房地产绿化景观设计时,应在统一考虑小区整体风貌的前提下,根据使用功能要求,科学协调布置绿化景观,以形成一个完整的绿化景观系统。设计尽量做到人性化,步移景异,建设富有观赏性和实用性的居住区园林绿化景观。如:1)开拓墙面垂直绿化,走立体绿化之路;2)营造屋顶花园,开辟绿化新空间;3)充分利用空间,大力发展阳台和棚架绿化。
3.2 合理地选择植物品种及配植
对房地产园林景观植物设计时,应充分了解各种植物的特性之后再进行品种选择和搭配。品种选择要考虑植物色彩、花果期及时序,常绿树、落叶树,乔木、灌木,速生、慢生等因素。植物配植要有层次感,乔、灌、草的配植要考虑植物的生态习性和居住区布局要求,合理配植高、中、低植物,宜将修剪整洁的植物配植在边际或,以构成多层次种植结构。另外,乡土树种有着很强的生命力,抗病虫害能力强,养护成本低,因此在选择上应优先考虑。通过配植,能够达到较好的景观效果,创造出“春花、夏荫、秋实、冬青”的四季景观。
3.3 因地制宜,合理利用
因地制宜是一些发展商和设计者进行居住区园林绿化设计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适地造林,借景于情才是园林景观的精华。合理利用就是要最大限度的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少动土方,并适当保留原有的树木,这样可以减少投入,降低维护成本,并且显得真切自然。自然起伏多变的地形比人工堆砌的平面整洁的地形要更贴近自然,更令人感到轻松,因此,有时保存现有的景致更能起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实际运用中,还可适当选用一些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的外地树种,以改善小区的植物种植结构,促进整体和谐统一。
3.4 园林景观要与文化相结合
提倡多元化,创作出真正符合小区文化背景和氛围的景观表现。文化生活区、儿童活动区、老年人活动区等特色功能区要体现出不同的特点,真正意义上的融合进生活的元素。比如,万科集团在研究新“土楼”住宅的可行性和特色,用创新的语言来表达“土楼”的乡土文化。
4 结束语
总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地居住小区用地不断增加,居民的生活质量不再局限于房子的档次与质量,他们对户外环境质量的要求逐渐提高。居住小区景观设计的优劣,将直接关系到居住区环境的好坏。能够居住在绿色生态住宅小区里成为每个城市人的梦想。在小区景观设计中应本着“以人为本、生态设计”的思想,充分利用小区内的有限空间,实施绿化、造景,力求营造“绿树成荫、花木扶疏、鸟语花香、缓坡清流、阳光草坪、生机盎然”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篇3
调查显示,未来10年的时间内,我国城郊农村住宅面积的增加量约为36.68亿m2,这不仅预示着我国城市化建设将更为深入,同时也表明,我国居住区建设的也将顺势形成。而在国民经济及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现实条件下,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也不断提升,居住区景观规划水平的高低,不仅影响着人们的人身健康及其生活质量,同时也成为我国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标志。结合目前我国城郊农村居住区景观规划与设计的现状来看,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还存在哪些有待改善的问题,而设计人员又应该采取哪些具体的方案和对策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和改善?
关键词:城郊农村;居住区;景观规划;问题;对策研究
1 城郊农村居住区景观规划及设计存在的问题
基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依然存在部分问题,景观规划设计缺乏对“以人为本”这一理念的体现,绿化设计、水景设计及硬质景观设计也缺乏一定的整体性、生态性和人文性。
(一)缺乏对“以人为本”理念的体系
目前,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居民提供更优质、更舒适的生活。但目前,很多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大都停留在基本层面,没有把“人”的主体需求放在景观规划的首位,整体的景观设计缺少对于“人”的考虑。比如说,部分小区的景观设计可谓环境怡人、自然优美,但景观整体却缺乏融入性和适应性,景观基本成为可远观却不可近玩的装饰;有些小区内植物的规划与建筑之间的距离过近,造成底层居民采光和通风方面的困扰,同时也影响了植物的生长;另外,也不乏一些居住区因缺少对居住者需求的考虑,没有提供专门供老人和儿童活动的空间。可以说,目前景观设计严重缺乏对居住者需求的整体考虑,忽略了人对于居住环境在实用性方面的要求。从长久性的角度上来看,这种缺乏“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无法从心理上赢得居住者的认可。
(二)绿化设计方面存在诸多不足
从目前居住区景观规划与设计的现状来看,绿化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最为突出。具体来看,居住区景观规划中绿化设计在营造景观的时候,选用的植物种类相对较少,忽略不同区域其后及文化的差异,缺少一定的乡土感;绿化设计片面强调四季性的绿色,这造成景观规划植物季相景观呈现出明显的不足;同时,住宅区绿化设计过度强调平面感缺少对立体感的呈现,整个居住区内生态化设计相对不足;另外,在尚未未形成绿化保护意识的基础上,部分居住区中存在退绿还耕的问题,整体的景观规划因此受到破坏;最后,基于居住区内绿化面积的相对较大,绿化工作往往在保证工作量的条件下往往忽略了对绿化质量的考虑,没有依照不同植物的习性进行景观的搭配,这增加了养护的成本,也同时会形成绿化不足的问题。可以说,这些绿化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整体效果。
(三)水景设计流于形式
结合多数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情况来看,区域内水景的设计基本流于形式,缺少对居住区所属区域的水平和其后特点的考虑,在忽略亲水设计的条件下,职能采用饮用水进行水景的规划,而在缺少对雨水及其他水资源有效利用的基础上,居住区水资源浪费问题较为突出,再加上缺少必要的自净功能,所以居住区内水景维护的成本也相对较高。
(四)硬质景观设计不尽合理
所谓硬质景观设计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居住区内除了道路以爱,没有其他的硬质景观,缺少必要的户外交流场所和户外活动的设施,这不利于居住区内邻里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同时也无法使居民形成归属感;另外,部分开发商为制造销售的亮点,会将居住区内原本应当封闭的场所设计成为广场式的场所,缺乏一定的实用性。
不难看出,目前我国城郊农村居住区景观设计依然存在诸多的不足和缺陷,丞待改善。
2 城郊农村居住区景观规划及设计的优化与完善
要解决以上分析中提及的城郊农村居住区景观规划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主要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
(一)以人为本,人性化设计
景观设计首先要做到的一点则是以人为本。所以在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时候,必须秉承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从整体上做好各要素的协调与规划,充分考虑居住者对于居住区环境的整体需求,以便于做好各种细节的处理;同时,完成景观施工之后,设计人员还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查,以期通过各种取长补短的改造设计出更符合居住者需求的景观环境。
(二)提升绿化设计的整体性
在绿化设计上,应保留标志性植物,尽量避开大树。将乡土植物作为主体,积极引入各种与本地气候相适宜的植物,提升绿化物种的多样性;针对居住区中存在的退绿还耕的问题,首先要加强居住者的绿化意识,其次则可选用将农作物用于居住区绿化的方式来避免这一问题的发生;另外,政府部门应适当参与到居住区开发、物业合作以及各种养护工作当中,以便于借助政府部门的行政效力提升景观规划的后期养护和管理水平。
(三)合理规划对水景的设计
调查显示,背山面水可以说是适宜我国军民居住的一种理想型模式,所以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应重视对于水景的设计,遵循我国南北方在气候和水文方面的差异进行水景设计。举例来看,对于缺水的城市,水景设计不能过大;北方城市可以考虑冬天的时候将水池用作滑梯。同时,设计人员还应当充分利用各种绿地的功能,将雨水等水资源转换成为生态化且可持续的水景空间,以便于提升景观与人的有效交流。
(四)加强硬质景观设计的科学性
进行硬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设计需充分顾居住者的基本需求,以实用性为本。具体来看,应采用无障碍的设计方式,使不同年龄层的居住者都可以在居住区内找到适宜自己活动的场所,以便于促进邻里之间的交往。与此同时,设计人员还必须对景观的安全性加以考虑,如进行防滑设计、盲道等,通过设计上的科学性为居住者提供安全舒适、休闲娱乐的居住环境。
3 结论
整体来看,我国居住区景观的规划与设计起步相对较晚,专业人才也较为匮乏,尤其是对于城郊农村居住区,因偏离城市,所以各方对于景观规划和设计的重视度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要满足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基本要求,我们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探寻人类居住景观设计的新理念和新方法,为城郊农村居民提供一个能够充分展现人与土地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的环保、舒适的居住新环境。
参考文献
[1]王淑杰.爱美之心“居”皆有之――居住区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基本原则[J].价值工程,2011,(13)
[2]马月.居住区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基本原则[J].现代农业科技,2010,(15)
篇4
关键词:城市;文化;滨水景观;景观设计
Abstract: the urban culture of heyuan city characteristic carries on the analysi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hakka culture and the culture of heyuan dinosaur of waterfront landscape design, the impact to heyuan binjiang avenue (z HeQiao-welcome road section) landscape design as an example,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resource survey presented, based on the display water-front landscape design of urban culture of importance and necessity.
Key words: the city; Culture; Waterfront landscape; Landscape design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 项目背景与现状分析
河源市两江环绕,城市水网密集,滨水区景观建设一直是城市建设的重中之重。滨江大道作为河源市滨水景观架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于2010年被列为我市重点建设项目并顺利竣工。但随着《河源市万绿水城专项规划》及《河源市东江、新丰江“两江四岸”及迎客大道两侧总体城市设计》(以下简称《“两江四岸”城市设计》)的完成,对滨江大道的景观塑造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在美化景观的同时,更要很好地展现河源市城市文化特色。
目前滨江大道已完成路面铺设及道路绿化工程,亲水步道也在逐步投入建设,整体景观效果有所提升,但仍存在着沿途建筑界面较差、滨水岸线单调缺乏变化、历史文化特色未得到凸显等弊端,还需对其进行逐步优化。
二、 概念阐述
在《“两江四岸”城市设计》所构建的文化景观系统中,滨江大道(朱河桥—迎客大道段)的景观设计基于河源市本土地域文化,从不同角度入手,结合沿岸历史遗迹分布及城市风貌特征,构造了多主题的景观结构。
本次设计继承了《“两江四岸”城市设计》的文化景观体系所确定的文化主题,并结合现阶段滨江大道沿路自然地貌特征及建设现状,在凸显主文化主题及重点节点的同时,对文化主题进行深层演绎,并布置丰富的次要节点,将地域文化特色更好融入滨水景观塑造之中。
《“两江四岸”城市设计》中将滨江大道(朱河桥—迎客大道段)共分为3个景观风貌区,即城市景观风貌区、历史文化风貌区、恐龙文化风貌区。本次设计以此为基础,将其归纳为客家文化展示区和恐龙文化展示区两大区段,并提出规划概念如下:
(一)客家文化展示区
本区段由珠河大桥至龟峰公园,现状为城市建成区,沿街立面由较为破旧的低层民宅、多层公共建筑及少量高层居住建筑构成。
本次设计结合现状自然景观及建设情况,以客家文化为主要线索,将本区段分为客家山歌文化街区、客家酿酒文化街区、客家风俗文化街区三个主题文化街区,通过多种主题展示去对客家传统生活场景的再现,突出客家商贸区的繁华历史,展示客家文化的变迁和发展,打造历史文化街区,传承城市历史文脉,融客家文化特色于景观设计中,在改善滨水景观区环境的同时,为市民带来层次丰富的休闲场所。
(二)恐龙文化展示区
本区段由龟峰公园至迎宾大道交叉口,现状多为自然山体,有少量村落,沿街立面由较为低层民宅、山体及挡土墙构成。
本次设计结合现状地貌特征及景观资源分布情况,以恐龙文化为主要线索,将本区段分为恐龙文化长廊、迎宾绿道区两个主题文化街区,将古生代的恐龙文化以现代的元素进行提炼表达,将不同时代、不同种类的恐龙的生活场景、生活习性将用景观设计的语言进行表述,强调互动式参与和体验。
三、 设计思路
该区段的整体构思可归纳为一脉一轴、两段五区、双核多节点。
一脉:指东江景观水脉;
一轴:指滨江大道观赏轴;
两段:指客家文化展示区和恐龙文化展示区两大区段;
五区:指客家山歌文化街区、客家酿酒文化街区、客家风俗文化街区、恐龙文化长廊、迎宾活力展示区五个主题文化街区;
双核:指龟峰公园、恐龙公园两个重要景观核;
多节点:指分布在各个文化街区的特色景观节点。
(一) 客家文化展示区
本区段以弘扬客家传统文化为目的,以龟峰公园为景观核心,针对不同街区的文化主题,结合地段内不同的自然景观及人文景观现状,进行以下分段构思:
1. 客家山歌文化街区
本街区设计结合客家山歌的文化特色,打造一条以客家山歌及传统戏曲为特色的休闲街区,通过沿途主题雕塑的布置重现对山歌的生活片段,并选取沿江绿化带的开阔场地设置对歌擂台作为主题节点,在此提供客家山歌及戏曲表演与教学为一体的休闲体验。
2. 客家酿酒文化街区
本街区设计以客家酿酒文化为主题,对现状存在的客家主题餐饮食肆进行立面改造,以客家酿酒作坊为装饰主题,营造招牌林立的传统商业氛围,打造体现客家酿酒文化的历史街区。
3.客家风俗文化街区
本街区设计从传统客家民俗活动中提取相应的元素,利用本街区内的开阔场地设置民俗广场、舞狮广场等景观节点,结合沿途设置客家诗词碑廊、传统技艺主题雕塑、客家风俗文化展示版等景观小品的方式,营造弘扬民俗活动精神的乐趣空间。
(二) 恐龙文化展示区
本区段以突显恐龙文化为目的,以恐龙公园为景观核心,结合区段内的自然景观现状,进行以下分段规划构思:
1、恐龙文化长廊
设计以表现恐龙的不同类别、不同时代的生活形态为目的,选取沿途开敞谷地,重点设置雕龙谷作为景观节点,将山谷中部分山石立面进行改造,通过千奇百态的恐龙浮雕,打造白垩纪组像、侏罗纪组像、恐龙之最组像等一系列恐龙生活画卷,并利用沿路的山体和挡土墙布置体现恐龙生活场景的宣传画,同时结合滨江绿化布置以恐龙为主题的雕塑及小品,打造独具特色的恐龙文化长廊,与本区段末端的河源市恐龙历史博物馆博物遥相呼应,突显河源的特色恐龙文化。
2、迎宾活力展示区
本区设计以滨江大道和迎宾大道的交叉口为景观节点,以正对交叉口的山体为展示面,布置介绍河源特色文化景点的巨型展示看板,使外地游客初入河源便可以对河源的旅游概况有所了解。看板的设置也与之后的恐龙文化长廊有所呼应,起到串联的效果。
四、 具体措施
(一)建筑立面设计
区域内所涉及的建筑立面包括客家文化展示区内的现状民宅及恐龙文化展示区内的现状村落改造两部分,改造可结合主题所需要表达的场景,营造具有历史影像感的立面空间。
篇5
一. 项目背景
寒窑遗址公园位于西安市南郊的曲江新区,是曲江新区的六大遗址公园项目之一,总规划面积188.75亩。其中公园占地64亩,周边功能用地120余亩。
寒窑遗址公园是以寒窑故事为背景,以爱情文化为主题,以幸福产业(浪漫产业+婚庆产业)为主要产业方向,集遗址保护、旅游开发、文化产业建设的爱情主题公园和幸福产业基地。
二. 项目概述
大型景观浮雕“惊世情缘”地处寒窑遗址公园主入口,结合原有地形,分布在长270米,高约11米的分段台式挡墙上。浮雕总面积约2800平方米。
三. 项目场地与周围环境
四至范围——曲江寒窑遗址位于曲江新区东南,西邻曲江池遗址公园,北临曲江池中路,东临方城路,南临规划路。
地形地貌——曲江寒窑遗址基地被一条东西长470余米,南北宽80余米的天然黄土沟谷切分为三大地理单元。
四. 设计理念
(一)准确把握爱情文化在曲江新区各类文化中的特色性及其本身的大众性,以大众化的手法勾勒出出特色的文化主题,构成源于大众、高于大众的主题诉求;
(二)合理梳理与爱情文化相关的人、物、事,形成可表现的文化元素,结合相应的表现手法,构成多元化、合理化、完整化的文化组团。
(三)对十大爱情故事的描述,应合理利用场景的塑造讲述寒窑故事的主线,建立观者对历史文化的认知;通过细腻的艺术手法营造浓郁的品鉴氛围,构互动。
(四)以寒窑故事为主题线索,以爱情文化为主题诉求,以浪漫元素为设计题材,以遗址公园为演绎舞台,以空间艺术为终端表述,构成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浓郁的现代艺术氛围的终极表达。
五. 设计原则
(一)承接背景 服务产业
“惊世情缘”浮雕是通过寒窑故事背景梳理出中外经典的脍炙人口的爱情文化主题,继而延伸出遗址公园以浪漫、婚庆为主导的产业体系,故“惊世情缘”浮雕以承接公园文化背景,以爱情文化为主线,打造出可服务于浪漫、婚庆产业的相关文化主题。
(二)主题统一 取材广泛
“惊世情缘”浮雕文化主题应本着统一的主题思路进行梳理,以保证整体文化表现;同时,还应以广泛的中外爱情题材为发散,并进行合理的主题筛选,力求合理化、多样化、广泛化的主题内容。本文由收集整理
(三)时空交汇 古今演绎
中外爱情题材宽广,从远古到现代,从中国到世界,从时间到空间。文化主题的设定应完整梳理时间及空间主线,寻求时空交汇最为合理的表现序列,形成贯穿古往今来、上下四方的情爱演绎舞台。
(四)尺度合理 以人为本
“惊世情缘”浮雕在表现手法上,应选择多种合理的表现方式,注重空间尺度的合理性和自然性,与公园内各建筑、植栽及公共家具和谐共融;在艺术表现方面,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人与艺术品的情感交流,营造浪漫的环境和气氛,整体勾划出人景合一的艺术氛围。
六. 设计内容及意图
“惊世情缘”浮雕内容:寒窑遗址公园入口北侧崖壁上雄伟而壮观的景观雕塑墙,名为“惊世情缘”。长270米,高11米,采用现代艺术设计手法,结合中国传统的剪纸形式,与园区艺术景观融合,展示了梁山伯祝英台、罗密欧朱丽叶等家喻户晓的世界十大爱情故事。
1. 伏羲与女娲;2. 白蛇传;3梁山伯与祝英台;4. 牛郎与织女;5. 西厢记;6. 牡丹亭;7. 亚当与夏娃;8.灰姑娘;9. 海的女儿;10. 罗密欧与茱莉叶
通过中外十大经典爱情故事打造中国乃至世界的爱情幸福产地。主要旨在打造寒窑的整个喜庆的氛围,同时展示辉煌的历史文化的传承和护卫者,生动地代言城市公共文化和精神风貌。
材料与安装方法:为了保证雕塑的持久耐久性,采用不锈钢板裁切焊接,表面采用氟碳漆喷漆。浮雕安装:结合浮雕的图案在台式挡墙上锚入不锈钢钢筋,再焊接防松动处理。
环境影响和思考:公共环境景观浮雕的视觉形式的产生,来源于环境设计家对某种特定空间环境的把握和对形式法则的创造性运用。公共环境景观浮雕艺术形式的创造不同于室内外装饰性浮雕,室内外装饰浮雕的表现形式可以自由表述和装饰性;而公共环境景观浮雕是在限定中寻求形式的创造,是与特定空间环境的统一协调来整体思考的。限定与创造是矛盾的两个方面,公共环境景观浮雕设计恰恰是在这一矛盾中通过雕塑家,环境景观设计家自觉地运用一定的形式规律与法则,融入个人的情感与理想所产生的视觉样式。袁运甫先生认为:“作为城市建设中的公共艺术创作,我们必须要考虑到如何适应大多数市民对待艺术的基本态度和理想追求,并正确地导向更具崇高精神意义的文化境界。”基于这种认识,我们既要协调特定空间环境与浮雕表现形式的问题,还要考虑到如何适应大多数市民对待艺术形式的适应问题。
公共环境景观浮雕艺术形式的建构,还需要注意对作品“正视面”的把握。正视面也称“主体面”或“主视面”,是指作品整体结构的主体朝向,诉诸视觉。它实际上表现为一种极为明晰的视觉状态,往往是依赖于浮雕的主题内容、动势的伸展、形象的直观、内容的明确,完成作品整体形式的创建。正视面是建立在对环境空间和环境浮雕整体结构关系把握的基础上而完成的,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是在具体形态展开之时所凸显出来的作品的整体结构关系。公共环境景观浮雕的环境空间的营造,是建构环境景观浮雕形式美感的关键因素。另外,材料工艺以及色彩的独特运用也是构成环境设计形式美不可忽略的方面。 总之,作为公共艺术的现代城市环境景观,其审美特征表现在诸多方面,本文仅从艺术形式、材料、表现形式方面对现代环境景观的审美特征作了一些探讨性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环境景观艺术也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我们相信,在创造人类更美好的生存环境的过程中,城市环境景观设计将会发挥其应有的审美作用。
植物配置:在分段式的台式挡墙上,种植植物和挡墙的结合、和浮雕的结合、以及和整个环境空间的结合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选择植物的耐旱性、控制植物的高度是首要考虑的问题,因此选择了修剪的石楠球、女贞球和海桐球。配置手法:以三俩株为一个组团,结合挡墙的结构,主要遮挡挡墙死角和浮雕的分段处,通过植物的变化将挡墙和浮雕组成一副完美幸福画卷。
灯光配置:为了体现景观浮雕的夜间效果,设计将led投射灯结合浮雕的分布合理的布局在浮雕前的挡墙和草地上,发出的暖性光线将背景的暖黄文化石与红色的浮雕融合在一条亮丽、辉煌的景观环境之中。
七. 结语
篇6
关键词:艺术景观;景观雕塑;设计
景观雕塑一直是艺术景观设计的重点内容,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艺术景观设计中的景观雕塑作为艺术景观设计的重要内容,更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现代的景观园林设计中,艺术景观雕塑设计,更是成为了凸显园林艺术氛围,烘托园林整体气氛的重点,受到艺术景观设计工作者的喜爱和重视。
1艺术景观设计中的景观雕塑概述
1.1景观设计的概念
景观设计是人们在认识自然的同时,通过艺术处理对园林景观的优化和再造。现代的景观设计不仅要考虑其应用价值,还要符合生态学与美学原理。通过景观设计对周围环境要素的虚拟改造,能够使人造的园林与周围环境融合在一起,提高建筑园林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度,从而提高建筑和园林的舒适性、艺术价值和实用性。现代的景观设计包含景观雕塑设计、居住区规划、城市公园设计、城市广场、步行街设计、游泳和休闲地设计、国家公园设计等内容。
1.2景观雕塑设计概念
景观雕塑设计时艺术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很多著名的园林其艺术表现都离不开景观雕塑的设计。景观雕塑作为能够影响整个艺术景观设计的核心内容,更是成为很多艺术景观的设计主题,并成为区域的标志性建筑。景观雕塑设计虽然是为艺术景观设计服务的,但由于景观雕塑卓越的表现力,以及在艺术景观中较强烈的视觉冲击,很容易成为区域环境的标志和象征的载体。因此,景观雕塑的设计不仅是艺术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还极大的促进了艺术景观设计的发展。
1.3景观雕塑的发展
景观雕塑是从远古社会的祭祀活动中发展而来的,在远古社会,景观雕塑作为一个部落的象征,具有一定的宗教含义。这种景观雕塑的雏形更多的是为了表达某些精神上的意义,并成为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文化表现元素。经过漫长的发展历程,现代的景观雕塑已经超越了宗教、皇权、神权等精神上的表达意义,更多的深入到各个领域,并成为现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如今景观雕塑不仅是彰显区域文化的重要元素,很多优秀的景观雕塑还成为了区域文化的代表,极大的促进了现代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现如今,景观雕塑对现代园林和建筑设计的影响越来越大,每一座新修的公园、广场、绿地都会采用景观雕塑来凸显期文化内涵,表达设计主题。景观雕塑设计的自由性和多样性,决定着景观雕塑具有极佳的文化表现力,诸如广州的五羊石像、厦门白鹭洲的白露女神雕塑等,均传到了一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情感,引领着人们更加深入的了解这些城市的底蕴,并成为城市的象征。
2现代艺术景观雕塑设计
2.1符合当地的文化和自然环境
景观雕塑是静态的艺术,其材质和质感决定着景观雕塑必须和周围的人文、艺术环境相融合,才能获得生命。在进行园林景观雕塑设计时,首先要创造一个健康的空间气候,保证景观雕塑能够和周围的风、绿植、建筑、地貌相呼应,并具有一定的文化表现力。为了避免景观雕塑设计给人以突兀的感觉,设计时一定要减少外来特殊物质的引入,避免对原有生态和文化系统的破坏,并符合当地的气候和地域特点。除此之外,还要考虑雕塑的外形受光照的影响,做好对太阳直射光线的控制。
2.2景观雕塑基座的设计
景观雕塑的基座是雕塑与环境直接联系的基础部分,也是保证景观雕塑稳定性的重要结构。优秀的景观雕塑设计,不仅其雕塑主体会具有突出的艺术和文化表现力,其基座一定也能够和雕塑、和自然环境相融合,并帮助雕塑与自然环境做好沟通。重视景观雕塑基座的设计,不仅能够增添景观雕塑的艺术表现效果,还能够提升景观雕塑与环境的和谐度,提升整个景观雕塑的艺术性。景观雕塑的基座设计包含碑式、坐式、台式和平式四种,这四种样式都各有特点,适用于表现不同文化内涵的景观雕塑。其中碑式多表达纪念意义,而雕塑仅仅起到点题或装饰的作用。坐式则以古希腊、古罗马和文艺复兴时期的表现手法为主,是古典风格雕塑常用的基座样式。台式所表现的效果更加亲人,多用于主题雕塑的基座。平式则显得比较自由,多用于广场、草坪或水面上,能够实现雕塑与环境更加完美的融合。
2.3景观雕塑的情景创造
景观雕塑不仅能够美化环境、丰富生活,还能够承载一定的人文和历史意义,因此现代城市景观雕塑设计更多的以彰显文化主题着眼,具有标识、引导、分割与点缀的作用。现代的景观雕塑在设计时需要考虑其韵律、节奏、对称、形体、点线面、体量、色彩等,并注意景观雕塑的情景创造。利用景观雕塑的这些抽象因素,能够表现出具体的精神感悟,因此,在景观雕塑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中,怎样把各种公共因素转化成为富有感染力的艺术语言符号是我们艺术创作的关键。把公共性的种种因素分别加以分析研究,根据它的外在显示的特点概括、提炼成为具有精神品位的城市视觉识别形象,从而形成景观的主题。
2.4景观雕塑的创造性思维
景观雕塑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和文化载体,在设计时一定要采用创造性思维,因此,单纯的模仿是无法使景观雕塑具备艺术价值的。创造性思维设计的景观雕塑,其题材、形式、体量都是为了表现某一主题或精神含义设计的,因而具有独特性,通过景观雕塑的设计与环境的辉映,能够赋予景观雕塑生命活力。因此,景观雕塑首先要有视觉冲击力,并符合大众的审美需求。这就要求设计师能够站在文化的高度,处理与创作有关的问题。综上所述,艺术景观设计中的景观雕塑,是艺术景观设计中的重点内容之一。要完成优秀的艺术景观雕塑设计,必须赋予景观雕塑文化内涵,做好基座设计,并重视情景创造,注重雕塑设计的原创性,只有这样,才能完成更加优秀的景观雕塑设计。
作者:常志坚 单位: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理念;主题
1 园林景观设计理念
1.1 以人为本
在设计时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在空间设计中充分考虑人们的多维感觉。园林景观内的休憩、娱乐设施,诸如亭、沙发、亲水平台以及花架等均以人性化设计为本,兼顾功能与美观,体现出绿色生态的现代化要求。充分考虑本地区的气候特征,并评估周边地区环境特征,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1.2 因地制宜
尊重场地、因地制宜,寻求与场地和周边环境密切联系、形成整体的设计理念,已成为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风景园林师的作用并非在于刻意创新,更多的在于发现,在于用专业的眼光去观察、去认识场地原有的特性,发现它积极的方面并加以引导。
1.3 注重空间
园林景观是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由一些景观元素构成的实体,一是由实体构成的空间。实体比较容易受到关注,而空间往往容易被忽略。尤其是目前的设计方法,常常只注重那些硬质实体景物,对软质实体景物相对忽视,对空间的形态、外延,以及邻里空间的联系等注重不够,形成各种堆砌景物的设计方法。因此,注重空间结构和景观格局的塑造,强调空间胜于实体的设计理念,针对视觉空间领域进行整体设计的方法,对我们来说显得尤其重要。
1.4 深度挖掘和坦诚表现
一是设计方法的简约,要求对设计对象进行认真研究、分析,从而抓住其关键性因素,以求少走弯路,以最小的改变取得最大的成效。二是表现手法的简约,要求简明和概括,以最少的元素、景物,表现景观最主要的特征。三是设计目标的简约,要求充分了解并顺应场地的文脉、肌理、特性,尽量减少对原有景观的人为干扰。
1.5 注重时效
园林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最大的区别在于,园林景观是随季节和时间变化的,是有生命的,是处在不断的生长、运动、变化之中的。因此,设计师提出将运动中的花园作为自然持久的作品。风景园林师必须认真研究时间性和时效性因素,注重园林景观随时间变化的效果,以塑造随时间延续而可以更新的、稳定的园林景观。
1.6 注重地域景观的再现
所谓“地域性”景观,就是指一个地区自然景观与历史文脉的总和,包括它的气候条件、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动植物资源以及历史、文化资源和人们的各种活动、行为方式等等。园林景观设计应针对大到一个区域、小到场地周围的景观类型和人文条件,营建具有当地特色的园林景观类型和满足当地人们活动需求的空间场所。
2 园林景观设计的主题
主题是在规划、建筑、景观3个方面进行诱导设计,将项目地块潜在的最大价值发挥出来,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同时运用成熟崭新的设计理念统领全局、纲举目张,为其后的各个环节赋予中心主旨,营造出一系列具有内涵和价值的景观。艺术作品在整体上呈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独特面貌称为风格。同一主题下可能有多种风格,不同主题也可能用同一风格来表达。
在主题确立的基础上,运用园林艺术和技术的各种方法,因地制宜地使主题中的艺术形象得以生动的实现,这是以意驭术、文循意出的过程,亦是融情入境,寄托设计者思想感情的过程。为主题的实现寻找准确、适合的园林形式,称为赋形。园林的布局,艺术形式的选择,山岭、水体的位置和大体轮廓的确足,不同功能用地的划分和衔接,活动和安静景区的布置,园林主景的位置等均要在主题的引导下统一协调安排。
园林构景要素山水、植物、建筑、道路、标题等均是主题所依附的重要物质形式,也是框架基础之上不同类型的嵌块。组景上可以通过文化脉络的延续、与原有主题物的承接、主题景观、标志物等的序列关系来强化主题氛围,景观节点处一些功能简明、体量小巧、造型别致、带有意境的小型建筑物或小型艺术造型体也是主题的点睛之笔。在场地范围内,利用可改造的要素构成与主题相关的平面形式,是规划层面上对主题最直观的表达方式之一。“溪水因山成曲折,山蹊随地作低平”,山水的布局可使全园生动,地形的高低起伏给人不同的视觉角度,引起多种心理感受,还可以创造丰富的景观层次。
总之,确定具有代表性的景观主题,并在此基础上营建出独具特色的丰富景观,是未来景观规划的方向。园林景观设计人员要因地制宜,设计出人性化、新颖而不浮躁、美观而又实用、简单而符合生态要求的园林景观。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字:保障性住房;景观设计;原则;方法
1 保障性住房景观现状
经过实地考察,我们发现虽然国内已建成了一批标杆式的保障性住房,如杭州的彭埠家园、紫薇公寓,深圳的西子湾等,但是在建设资金的限制下,一些早期建成的保障性住房景观存在很多共性的问题。
1.1 空间布局不合理
首先,在规划景观布局之初,由于没有参照建筑日照分析、风向分析等科学数据,造成以高层建筑为主的保障房景观环境缺乏日照充足的活动空间。其次,场地空间没有细化,无合理的老人休闲空间和儿童活动空间,且由于空间界定的不明确,造成活动空间面积被大量侵占,如被用作停车、晾晒、堆砌杂物等功能。
1.2 景观设施过少
考虑到节约造价等因素,保障性住房小区中的景观设施过少,特别是坐凳、亭、廊等基本的景观休憩设施数量太少,无法满足市民户外空间活动的需求。
1.3 交通组织混乱
由于保障房大部分采用地面停车形式,所以交通组织不合理就会造成人车混行,特别是对于老人与儿童的活动会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另外,停车组织无序,停车场的界定不明确,无灌木或者地形做分隔,形成噪声和尾气的污染。
1.4 绿化率低
由于造价的限制,保障性住房中绿化率低,基本无大乔木遮荫,中层灌木也较少,因此缺乏适宜的软质空间围合,活动空间利用率不高;且植物养护情况不佳,观赏性不强。
2 保障性住房景观设计的原则
2.1 实用性原则
保障性住房作为一项民生工程,决定了它的景观设计必须以住户最根本的实用需求为设计的第一主旨。所以,切实了解保障性住房居民的根本需求,通过景观设计的手法形成相应的功能空间,满足住户的需求是景观设计的首要原则。
2.2 经济性原则
保障性住房的资金来源大部分是政府拨款和社会力量参与,这就决定了在进行景观设计方案之初,必须要明确造价的预算,在方案之初以至最后的施工阶段都要秉承经济性的原则,尽可能地控制造价,通过设计和工程的相关手法来解决由造价所带来的矛盾。
2.3 文化性原则
虽然保障性住房小区的景观以实用、适用为主要特点,但赋予其相应的文化主题,营造一种归家的亲切感和归属感也是至关重要的。
2.4 可持续发展原则
新型保障房建设提出“绿色、环保、低碳”的概念,强调在有限成本下提高住房品质,具有时代特色。履行国家“四节一环保”产业政策的要求,致力于绿色建筑的研发,可持续景观的设计,探索出一条低投入、高产出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有效模式。
3 保障性住房景观设计的方法
3.1 合理布局功能空间
要实现保障性住房的实用性原则,关键在于能提供给住户最需要的户外空间。因此,首先必须从分析保障性住房人群的需求出发,找出相应的设计方法来解决。其次,需要借助一些科学数据分析的手段来实现真正的合理布局。
3.1.1 分析保障性住房人群需求。保障性住房居住人群多是拆迁户与低收入家庭。从居住者的生理需求层面上来看,景观的空间功能必须要满足基本的户外活动需求,包括老人休闲健身、儿童趣味活动、青少年户外运动等要求;同时通过造景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满足人们对阳光、空气、绿植等基本生态要素的生理需求。
从居住者的心理层面上来看,保障房住区的建设除了满足基本的居住需求外,更需要为这些弱势群体营造一种家园的归属感和社区的安全感。这些都可以通过景观设计的手法来实现。如:设计强化家园归属感的主题文化景观,为住户营造良好的邻里沟通的组团环境,营造安全有序的户外交通网络。
3.1.2 科学数据分析。运用天正建筑日照分析软件、sketch up等进行日照分析,将老人和儿童活动场地布置在光照充足的空间。依据不同日照条件配置不同生长习性的植物种类,降低养护成本。运用PHOENICS软件进行风向分析,在夏季主导风向上设计景观廊道,利于通风降温;在冬季主导风迎风面上种植高大常绿乔木,阻挡冷风,为冬日户外活动营造更适宜的环境。通过日照分析与风向分析,设计合理的景观和功能空间布局。
3.2 合理控制造价
目前国内各地保障房成本依据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程度、政府投入程度、保障房类型差别都会有不同。这里说的“控制”是在保证基本的安居要求前提下,秉承“重点空间重点打造”的原则,通过景观设计的相关手法尽可能的降低成本消耗,在成本与效果两者之间平衡的一种态度,具体方法有:
3.2.1 控制构筑物的数量。这些构筑物包括亭子、廊架、景墙、花坛、坐凳、活动设施等景观小品。在设计中,一方面可以尽可能地减少构筑物的出现,如处理地形尽可能减少挡土墙的出现,将坡度放缓,运用植物造景处理高差。另一方面,针对居住区主入口、主要节点做重点空间的打造,可适当多放置一些休憩设施满足居民活动的需求。
3.2.2 控制硬地铺装的面积。在规划布局时主要在入口处及中心节点和老人、儿童活动空间设硬地铺装,其它宅间景观设计简化,以绿植为主。
篇9
关键词:公园绿化景观 设计原则 理念探索
前言:
公园是供人们休息和开展娱乐活动的主要场所,绿化景观可以帮助人们放松心情,在一个相对愉快的环境中活动。充满艺术气息的绿化景观不仅可以增加公园整体设计的艺术效果,还能提升绿化景观的艺术价值。
一、公园绿化景观设计发展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开始逐渐引入城市公园建设,一方面是因为公园绿化景观是一个整体建筑项目,可以为人们生活提供良好的活动场所;一方面是为了体现城市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目前,无论是城市公园还是大型独立公园,绿化景观设计已成为了一项重点的研究项目,在园林建设中的设计地位非常突出。因此,在植物景观和区域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艺术、绿化景观设计都能表现出不一样的艺术美[1]。同时,与古典园林不同,现代公园在绿化景观设计上更注重功能性与艺术性的结合,在呈现公园绿化景观艺术价值的基础上,丰富绿化景观的使用性能。
二、公园绿化景观设计原则
一般情况下,公园绿化景观分为两大部分,植物造景和区域空间景观,在这两种景观形态中,植物造景可以优化公园中的植物配置,让植物在整体景观设计中展现特殊的风格美。同时,地域性文化特征让区域空间景观的设计重心偏重于文化,实体植物景观与空间景观的完美配合,是公园绿化景观设计的宗旨[2]。
2.1设计原则
2.1.1景观资源配置多样性
一处具有艺术观赏价值的景观一定是由多种植物配合完成的,所以一个植物在绿化设计中必须与其他植物产生共生效益,在特殊设计环境下,转变存在形式,或变成丛植、花坛,或发展成植篱。但是无论是哪一种设计形式,景观资源的多样性是不曾改变的。
2.1.2“以人为本”原则
因为公园中的绿化景观所占的区域空间最大,所以在开展景观设计时,设计人员应利用好绿化景观与公园地势形态、人文历史、自然环境的优势,充分表现出“人本文化”的设计特色。同时,在特定的拓展空间内,植物、公园公共建筑、固定植物都需要融入绿化景观设计中,促进绿化景观的人性化、立体化、健康化发展。在人文思想的影响下,现代公园绿化景观设计原则也悄然发生了改变,彻底打破了传统的鉴赏角度,从多元文化角度分析景观设计内容,并重新定义了绿化景观在公园景观设计中的主体地位和应用价值。由此可见,“以人文本”原则是公园开展现代绿化建设的核心依据,是推行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项目的必然手段。
2.1.3功能性原则
绿化景观设计不仅要体现良好的艺术价值,还需在具有艺术欣赏能力的同时,通过融合设施建设提高绿化景观的功能性。公园中不仅有绿化景观,还有很多公共设施,这些公共设施供人们开展娱乐活动,如果绿化景观脱离在人们生活之外,则其欣赏价值将会大大降低[3]。因此,绿化景观应结合公园中公共设施的使用性能,在符合设计条件的情况下,尽可能拉近绿化景观与公共设施间的距离,让人们在休闲娱乐的过程中,时刻能够体会到绿化景观所带给他们的“正能量”。
2.2绿化景观设计主要内容
在公园绿化景观设计中,特色植物和花卉的合理分配、景观修剪模型、园林建筑景观配置等问题是设计的主体内容。以植物为主体设计内容的绿化景观设计工作,各种树木和花卉的设计修剪工作格外重要,不仅要突显绿化景观在公园整体布局上的交相辉映,还要详细记录并规划相关种植、布置方案。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2.2.1入口景观布局
入口景观是公园的门户,所以在这个地方,绿化景观必须采用中轴对称的方式分布,各种树木和植物在排列设置上要具有一定的统一性和对称性。通常,公园的入口景观会设置一个标志性的绿化景观,来突显公园的的艺术价值和景观地位。所以入口景观应以大面积平面树池和花池为设计背景,采用高大乔木的对应布置,并配用精湛的修剪技术,将绿化景观修剪成符合公园文化特征的景观[4]。
2.2.2绿化景观和水体景观的融合设计
大型水体景观是公园中最具特色的景点之一,所以绿化景观应在设计上突出两者景观特征的融合性和关联性,既突显出绿化景观的植物设计的艺术价值,还应烘托出水体景观的自然驳岸式水池,给人们营造出一种山水融合的自然景象。在这种景象的感知背景下,山水之间的亭台楼阁在更能满足与人们享受自然的活动需求[5]。
2.2.3绿化景观的特征设计
与大型主题公园不同,小型公园偏重于采用人造山体进行景观设计,因为人造山体在地质结构和材料性质上都远不如真实的山,所以如果要想突显出人造山体的自然特征,必须依赖于绿化景观的特征设计,在山体周围创建绿化带,并以人们活动路线为中心,在道路两侧增设“自然景观”。依靠绿化景观特色设计,不仅人造山体的先天漏洞得以填补,公园的整体景观布局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三、公园绿化景观设计理念探索
本文通过对公园绿化设计内容以及原则进行系统分析之后可知,公园在景观设计上面临着诸多发展问题,在现代生活需求的影响下,绿化景观设计必须转变传统设计理念,以创建现代化综合性景观园林为目标,开展绿化景观设计工作。结合上述内容,本文总结了以下两点景观设计理念发展内容。
3.1设置娱乐休闲区
由于绿化景观养护起来非常困难,所以目前大都是公园都不会在娱乐休闲区设置过多的绿化景观,以防止景观被破坏。但是,随着人文素养的提升,绿化景观融入人们休闲娱乐区是必然选择。如在儿童游戏区设置动物形状的植物,利用绿化植物维护儿童安全,作为一种自然屏障,将儿童围禁在一个安全的地区活动。
3.2烘托文化主题
在特色建筑周围,可以利用绿化植物平面造景的色彩和三维立体效果搭建一个具有功能性的绿化景观群。延伸活动场所与绿化景观在空间上的关联作用,帮助人们指明活动范围。同时,也可以利用景观自上而下的景观层次变化,提高公园中文化建筑的景观特色,让公园内每一处建筑所体现的景观文化内容各不相同[6]。
结论:
综上分析可知,公园是向全面开放的娱乐场所,作为重要装饰元素的绿化景观,其设计内容和设计方法对公园使用性能的主导作用非常强。因此,设计师必须认真统筹区域内公园的文化特色和绿化景观特征,通过专业的规划设计,营造一个完美的自然与现代化建筑相互融合的设计布局,以提高“景观建筑”在公园建设中的核心价值。
参考文献:
[1]周佳.浅谈园林景观中的人性化设计[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24):168-173.
[2]成国涛.铁路绿化景观规划设计研究[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13,14(28):135-142.
[3]雷正杰.湖南省高速公路绿化景观设计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13(08):109-112.
[4]雷振林.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的艺术语言[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23):156-173.
篇10
关键词:滨江带, 园林景观, 赣江景观, 设计规划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南昌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南昌市的城市格局和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空间得到极大的拓展和延伸,形成了以昌南、昌北为中心城区的“一江两岸”格局。其滨江带的景观形态不仅要体现自然景观风貌,更要结合未来城市规划,将景观功能和地域特色融为一体,塑造具有赣江特色的城市滨江景观。
1 赣江滨江带景观现状
赣江滨江带景观主要有西堤和东堤组成。目前,西提主要有秋水广场和赣江市民公园,位于南昌市红谷滩新区赣江之滨,是赣江“一江两岸滨水景观风貌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共同组成了江西省目前功能最全、面积最大、内涵最广、音乐喷泉最高最大的滨江景观轴。
与赣江西岸遥相呼应的是规划建设的赣东大堤风光带景观工程项目,该项目采用一轴(一条滨河景观发展轴)、三线(贯穿赣江的三座大桥)、五核(五个核心景观)的设计理念。五核即城市五大景观区:城市艺术创意区、城市文化区、城市疏散区、城市娱乐演艺区、城市生态公园区。此外,滕王阁往八一大桥段,随着滕王阁二期改造工程建设启动,将采用宋代建筑风格,体现“唐风宋韵”,沿江建设墨香堂、好运楼、小剧场、休息厅、迎客亭、览胜台等建筑,同时按照65%的绿地率建设绿化带。再往八一大桥方向将建停车场,上面将成为一个下沉式文化广场,周边有斜坡草地,观景平台和滑板场等。同时,临江有滨江步道和台阶看台,方便游人欣赏赣江美景。
2 城市滨江园林景观设计原则
2.1 注重生态效益
滨江地区应以维护自然生态环境为原则,把握人与自然的设计主题,在保护原有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然环境优势,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高度结合,保证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和谐稳定。可以通过自然的植物群落增添河岸的野趣和亲切感,努力营造自然生物群落景观特色。
2.2 找准城市特色定位
城市景观特色,是一定时空领域内某城市景观(城市地段景观)作为人们的审美对象,相对于其他城市所体现出的不同审美特征。调查分析城市现状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研究提出一定时空范围内该城市的景观特色所在,以作为该城市景观特色保护的依据。城市景观特色定位主要依据该城市景观在区域城市景观特色结构中的特性,具体讲,是该城市不同于一定范围内其他城市景观的审美特征。南昌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城市,在滨江带景观开发时候注重挖掘历史元素,使得与城市景观协调一致。
2.3 充分考虑安全需求
赣江滨江地区容易受到潮水、洪水的威胁,滨江景观规划设计应当依据实际需要进行。为此,可以考虑设置防洪堤坝、防洪墙等防洪工程设施,确保滨江水域安全。在规划处理上,一般采用不同高度临水台地的做法。
2.4 符合合理经济性原则
沿江景观设计必须考虑项目的可操作性,除了满足社会效益,还要满足经济效益。为此,需要充分利用地形条件和竖向坡度现状,力争在最少的地形整治前提下,减少工程造价,同时创造出丰富多变的滨水景观空间。与此同时,功能和景观设施尽量做到既有观赏性,又简洁实用和便于实施管理。在植物选择上,造景尽量少用名贵树种和大树移植,发挥乡土树种的景观潜质。
2.5 塑造亲水环境
水是生命的源泉、文明的温床,是自然景观中最吸引人的要素之一。在合理开发利用滨水区域,满足其景观、防洪和生态环境的同时,如何依托城市滨水区域的特色地方文脉在景观设计中表达出地方精神,挖掘出人文内涵,创造出休闲、生态、动感、时尚的多功能城市滨水景观带是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重点。因此,积极创造亲水的公共活动空间与内容,造设亲水设施,营造亲水的视觉感受。
3 赣江滨江带园林景观的布局与功能设计
针对不同的功能区,对空间性质进行设计,如观光游览空间、文化主题空间、运动主题空间、娱乐休闲主题空间等等。
在观光游览分区上,滕王阁景区和秋水广场属于此类。由景墙、树池坐凳、大树草坪构成的休闲场地,布置成观景散步的休闲空间。此外,通过种植、特色铺装、休闲亭廊构架组成具有现代简洁感和浓郁艺术氛围的景观节点。
文化主题空间。赣江西岸红谷滩新区赣文化长廊区北接秋水广场,南至南昌大桥,分为开篇、先哲崇光、青铜广场、文学巨人、艺术巅峰、傩广场、书院文化、佛教文化、道教文化、往事钩沉十个景点。赣江东堤在后期开发时候,结合地段特色保留一些沿江企业,可以考虑利用废旧工厂,打造场地记忆景观。
运动主题空间。 随着滨江路的实施,富大有堤(紫金城段)已失去城市交通功能,上层规划已定性为公共绿地,现有路面为沥青,基础较好,并且地下管网已实施,且远期这条道路具有防洪功能。本次设计本着节约成本,利用现有资源,改造成停车场、休闲健身场、演艺广场和运动场地,其间采用木制树池绿化的形成来增加场地的绿量。具体可以改造成1个休闲健身场、1个演艺广场、2个羽毛球场及2个篮球场。
娱乐休闲空间。滨江乐园从南昌大桥至赣江新天地,长1.8公里,从北至南分别为枯山水景观区、摩天轮、儿童乐园、极限运动区、天然泳场、人工泳池和烧烤区等。鉴于上海新天地在上海的成功,以及1912酒吧街在南京的繁华,南昌相应地把握自身的城市特色和条 件,依据江西人的传统文化,在赣江滨水景观带中规划了以饮食文化为主的赣江新天地。这里有包括阿一鲍鱼、东海海鲜、CCU会所和芭蕉殿泰国餐厅等国内著名的餐饮品牌,在这里享受高档饮食的同时又能纵览一线赣江,可谓高尚生活。
4、滨江带植物种植规划
滨江带植物选择要充分考虑季节因素,结合种植设计,设置多种空间环境,使场地的可利用面积得到充分体现,避免形成不利的空间。种植凸显四季的变化的植物,每个分区体现不同的植物景观,以求达到春夏秋冬有美景、高低远近各不同的绿化效果。此外,根据不同的土壤湿度、朝向和地形的情况划分出陆生、丘陵、近水等不同的植物类型区。
观光游览区。采用八月桂、小叶榕、枇杷、碧桃、垂柳、木棉等乡土树种为主景树,辅以棕榈科植物、小叶榄仁等具有热带亚热带情调的植物,充分展现该地区四季常青、春花秋实的特色,衬托出景点独有的文化魅力,增加景区的内涵。突出生态特色,可以利用乔木、灌木、植被创造自然景观,多品种、多层次的植物运用,形成自然生态群落景观。
文化主题空间。该区以人文景观为主,应大量种植高大落叶乔木,如银杏、栾树、大叶紫薇、鸡冠刺桐、木棉、刺桐、竹子、鸡蛋花、叶紫薇等,突出历史沧桑感,同时还要搭配一些常绿乔木。为市民提供休息乘凉的自然环境。采用以自然式为主,局部采用轴线式种植方式。
运动主题空间。选择有益人体健康的植物,如有香味或可以吸收有害气体的植物,避免有毒、有刺或飞毛的植物,为在此活动的人们提供良好的自然环境,必要的庭阴树能够给运动的人们提供阴凉的环境,色彩缤纷的花灌木及地被可形成欢快活泼的气氛,让人心情愉悦,有益于身心健康。采用自然与规则式结合种植形式。
娱乐休闲区。该区是主要的景观和活动区,应以高大的乔木为主景树。地面以大面积花灌木和草坪为主,局部范同点缀小乔木、灌木和小灌木丛,保证游人有树阴遮阳,又有充足的活动空间;高大乔木给人提供阴凉,配以四季花木和香花植物,给人们休闲放松的感受,配合广场局部做规则式种植,形成开阔、明快的氛围,营造“风满林亭月映台,心清自有妙香来”的意境。采用规则式种植,周边自然式种植。
结束语。滨水景观做为当地的一张“名片”,应在努力营造景观特色的同时,将滨水景观的功能性、亲水性、文化性、地域性等有机整合,形成富有特色的景观地带。
参考文献:
[1] 王念.城市滨水景观规划中多目标满足的方法研究——以南昌市秋水广场和赣江市民公园为例[J].科技广场,2011,(5):175-178.
[2] 余柏椿.试论城市景观特色定位——以武汉滨江景观为例[J].新建筑,2000,(4):14-17.
- 上一篇:玉石雕刻与加工技术教程
- 下一篇:内部控制审计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