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的建设设计范文
时间:2023-11-14 17:54: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校园文化的建设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特色;实训基地;建设
中图分类号:TU98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5-0079-02
实训基地是教学过程实施实践训练的场所,是实现高职教育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保障[1]。我院园林专业开设于2011年,校外实训基地资源丰富,有东莞植物园、深圳园博园等。校内实训基地相对较少,作为一名园林专业课老师,需身临其境、现场分析的教学内容,用PPT讲解,总觉有些纸上谈兵、相去甚远。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物质、制度、精神文化建设必不可少。因同时负责学院团委宣传工作,团委每年艺术节工商模拟市场、绿色植物领养、大学生就业创业论坛等活动深受学生喜爱。这些工作交织,促使展开校内园林实训基地与校园文化结合的特色实训基地建设探索。
一、校内园林实训基地与校园文化结合的特色实训基地建设可行性调查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职业教育要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环节教学,继续实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2]。在论证特色实训基地建设的可行性时,进行了四项调查:
1.省内外五所职业技术学院园林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情况比对
我校园林主要课程有园林树木栽培养护等,有园林规划制图室;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园林主要课程有公共景观规划设计等,有实训平台――“创意工场”;广东科贸职业学院园林主要课程有园艺企业管理、园艺产品营销等,有“国家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项目资助的“省级园艺技术实训基地”多功能智能园艺温室等;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园林主要课程有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等,有花艺制作实训室等16个实验实训室、4000园艺综合实训温室、1800植物多样性温室等;贵阳职业技术学院园林主要课程有园林植物栽培及运用等,因搬入新校两年在建校内实训基地“绿林花园”,待建“盆景园”等4个校内实训基地。
2.本校园林大二学生对校内实训基地建设需求调查汇总
学生需求:①学会基本园林经济植物种植培育与养护;了解园艺公司经营流程;②建立有关设计与规划的园林模型室,学生设计规划的成果能以模型形式展现出来;③把植物栽培、施工管理、设计分开,建立必需的实训基地;④基地实训的内容和市场、社会联系要密切一些,也可以和校外一些企业小项目合作,让同学积累经验,帮助就业。
学生建议:①插花实训室;②模型制作实训室;③制图室;④建立植物培养基地;⑤建立植物标本或模型展房;⑥提供全套测量工具的设计规划实训室;⑦建立苗圃基地和植物营销管理基地;⑧室内花卉培养室;⑨插花专业实操室;⑩室外微型楼盘展示基地。
3.61份园林大二学生《东职校园景观规划书》规划意见汇总
现状分析:①环境优美,原生态自然景观特征明显;②校园面积大、空旷,缺乏特色代表景观和文化元素;③自然环境利用不够,绿化结构欠合理,绿化过于简单,缺少细节表现等。
设计思路:①突出岭南地域性特色,传统与创新、历史与未来结合;②静态改动态;③打造校园文化旅游景点、设计独特新颖、富内涵的景观小品等。
规划项目:①校园正门入口校道改造规划;②活动中心右侧草坪改造规划;③学生宿舍前景观改造规划;④、新教师楼前空地规划设计等三十余处规划意见。
4.第五届科技文化艺术节部分活动内容
①“绿植领养”环保活动;②“科技文化伴我行”系列活动;③摄影展;④模型制作大赛;⑤圣诞工商模拟市场活动等39项活动内容。
四份调查显示了学校实训基地数量、学生需求、校园环境、校园文化活动的一些情况。因校内园林实训基地少,学生提出需要;现有校园环境简单,学生提出改造建议;跟园林专业有关的校园文化活动,学生喜欢。这就引起思考:能否利用建设校内园林实训基地,改善校园环境,打造专业特色和环境特色?在建设园林实训基地基础上,开发与专业紧密相关的院级大型品牌文化活动?既满足半工半学、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这些学生实际需要,还可整体规划校园环境,开发文化品牌,突出特色,提高人文素养。
二、校内园林实训基地与校园文化发展结合的特色实训基地建设优势
1.从专业建设上,打造特色专业
学科特色是大学特色最主要、最鲜明的标志。要突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点,办出公认优势 [3] 。
把校内园林实训基地当成企业来经营,提高实训基地效益最大化。实训实习、生产、销售与校园文化结合,有目的的针对专业实习、生产、管理、营销设计校园和社会活动,加大效益产出,让社会参与进来,提高学校知名度、学生就业率。
把校内园林实训基地当成最便捷的实习场地来建设。想学生所想,减少外出实习诸多不便,保证学生实操的时间和效率,提高实操能力。
例如:针对园林专业课程(园林树木及栽培养护、插花与盆景艺术、园林植物造景、园林花卉学等),建设室外植物栽培园,按照园艺公司的运营模式经营管理。让学生一边实践植物栽培,一边了解植物订购、装运、销售、发配等,为学生走入真正工作岗位做好衔接。
2.从校园环境上,打造特色校园。
校园环境与实训基地融为一体,建造露天实训基地,体现实训基地的教育性与实用性,后期建设利用实训基地的效益产出,达到自给自足、不断更新,取得一举多得,突显特色所在的优势。
建设具有科学、前瞻、现实、通用性的大型校内园林实训基地。既满足教学需要且统一规划校园环境,使校园环境有整体性和人文内涵。解决师生教、学、生活需求,在建设过程中倡导师生参与,让师生们感受到人文关怀和归属感。
例如:针对园林专业课程(插花与盆景艺术、园林植物造景、模型设计与制作、园林设计规划、设计鉴赏学等),在新教师宿舍楼前空地建造类似深圳园博园形式的中外著名景观微型园,突出特点--让学生自己打理微型园。学生在园中能一边学习体会微型实景,一边模仿制作模型,还可以种植盆栽制作花艺,不断丰富和改造此园,将此园打造成学校的一个特色旅游景点。
3.从校园活动上,打造特色品牌项目
校园品牌建设都有一个契合点,如何寻找这个契合点,体现文化传承性与创造性,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21世纪职业发展趋势预测指出,21世纪急需农业科技、环境保护等人才[4]。园林专业人才培养顺应时代需求,我们开发品牌可以挂靠园林专业的特点进行。
例如:设计“绿浪花海”大型品牌活动,按照植物的生长规律从春天万物复苏到广东春节花市文化展现,一年四季都可以开展文化活动。三月是生命复苏的季节,在当月开展植物领养活动,由园林专业同学栽培植物,分给每个宿舍领养,一定时间进行宿舍种植比赛、宿舍植物创意展览、宿舍创意盆景赛、毕业生与新生进行宿舍植物传递活动;在工商模拟市场进行植物售卖;种植相应花束,在感恩节、母亲节等各大节日里售卖;还有迎新花市等活动,发动学生创造实习、生产、管理、销售的思维及能力,打造专业、活动内涵。
三、校内园林实训基地与校园文化发展结合的特色实训基地建设前景
在实现这一特色实训基地之前,这些都还属于设想阶段,这一切设想都是站在学生需要的基础上展开。结合半工半读、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建立适合的校内实训基地,真正让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得,在实践中检验自己学到的知识,缩小在校教的、学的,与社会需要之间的衔接差距;平衡学生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操作技能;让职业学校教的不是跟在社会需要的后面跑,而是与社会需要并行甚至领着社会需要跑。在建设的同时加入特色,突出特色。相信这样的发展,是能使学生真正受益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许宇恒.园林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探索与实践[J].河北农业科学.2012,(03).
[2]《光明日报》[N].载于2005年11月10日
篇2
关键词:现代技工院校 文化建设 德技塑人 特色办学 质量立校
江西赣州技师学院创办于1986年,是江西省首批设立的3所技师学院之一,是首批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办学30年来,学院形成了“德技塑人,特色办学,质量立校”的治校理念。在这一理念的引领下,学院由小到大,由弱变强,步入全省和全国重点院校行列。2006年,在国务院主持召开的国家高技能人才工作会议上,江西赣州技师学院荣获“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 2014年获得由教育部等国家六部委授予的“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一、“德技塑人”是学院办学的核心
以德为先,以技为本,德技并重,相得益彰。学院在确保正确办学方向的前提下,不断强化职业技能,确保学生人人成人、人人成才。这是学院一贯坚持的办学宗旨和办学方向。
1.以德为先,抢占育人成才的制高点
建校30年来,赣州技师学院始终坚持德育为先,坚持党的办学方针,坚持为人民办职教的办学方向,十分注重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解决好学生学好本领为谁服务的问题。为此,学院开设德育教育课程,举办国学讲座,开展学生日常行为养成等活动,让学生从步入学院的第一天起,就养成“说普通话,讲文明话,有礼貌,爱劳动,讲卫生,守纪律,乐助人,勤学习,乐奉献”的好习惯。近年来,学院坚持连续开展了六届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旨在通过这一活动来传递正能量,激发学生热爱自己的学校,热爱自己的专业,热爱自己的生活;同时,通过同学们自编自演的活动,来进一步树立他们自信、自强、自立的意识,激发他们对事业的成就感,塑造他们追求艺术、崇尚文明的行为,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工作、热爱生活的美好心灵,为成人成才提供锻炼的机会。
2.以技为本,打造精业强技的顶用人才
强技是技工院校办学的主要任务,也是教书育人的重要责任。因此,在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的前提下,教会学生做事的本领,这是历史赋予职业院校的天职,也是每位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为此,学院严把技能培训实训关。一方面不断加大技能实训投资力度,兴建技能实训中心大楼,添置各专业实训设备;另一方面,不断强化技能实训师资,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努力培养业精技强的技能型人才。
3.德技并重,努力锻造德才兼备的优秀技能人才
以德为先,以技为本,德技并重,努力培养德才兼备的技能型人才,是学院办学的根本宗旨所在。为此,学院一直坚持学技能、重品行,在学生中树立学习标兵,在实训中严格操作规程,在比赛中严肃比赛纪律,在生活中倡导文明办事、礼貌待人,在整个校园形成一种立德、尚学、强技、笃行的新风尚。
二、“特色办学”是学院办学的唯一出路
特色即优势,即竞争力。“办学特色”是学校生存发展的唯一出路。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走新型校企合作之路,打造校企对接新方式
一是将企业文化引入校园文化,做好校企文化对接工作。比如把“今天不好好工作,明天就要好好找工作”的理念,引入到校园文化,提出:“今天不好好学习,明天就无法好好找工作”,让学生明白学习与工作之间的关系。
二是将企业工作作风引入校园生活作风,做好校企作风对接工作。企业流水作业线工作要求严格作息时间,按时上下班。学院要求学生按时作息,准时上下课,培养学生雷厉风行的生活习惯和工作作风。
三是将企业的模块工作制引入校园,做好校企模块教学的对接工作。学院为了做好校企无缝对接工作,根据企业模块工作建起自己的模块教学法,将企业生产模块技术运用到教学上,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学好生产企业模块技术,使学生毕业后马上就能上岗操作机器设备,避免了用人单位所需技术与学生所学内容相脱节的问题,做到了学生与用人企业的无缝对接。
2.建立新型师徒关系,打造顶用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过去的师傅带徒弟,是家庭作坊式的工作模式。一个师傅只带1~2个徒弟,只学经验,不学理论。现在的师傅带徒弟,是一体化教师带徒弟,是理论化、知识化、专业化、经验化的老师带学生。这些一体化教师有的是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有的是专业教师送到企业生产一线锻炼返校后的一体化教师。这支一体化教师队伍的存在,既教会了学生生产技术理论的知识,又传授了直接的生产技术经验,为学生今后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动手能力。
3.创办技能竞赛节,打造精工强技的新途径
学院经常举办技能竞赛活动,但设立技能竞赛节,却是件新鲜事,是技工类院校的特色。创设技能竞赛节,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学技能的意识,另一方面可以增强技能练兵意识。一次次的技能竞赛节,使学生达到练就精工强技的目的。到目前为止,学院共创办了六届技能竞赛节,筛选了130人次参加省技能大赛,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三、“质量立校”是学院办学的立足点
办学质量是学校工作的生命线。学院的一切工作都是围绕提高办学质量来展开的。只有教学一流、质量第一的学校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为确保办学质量的稳步提升,学院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建立一支优秀过硬的师资队伍,为质量立校提供坚实基础
教书育人,老师是主导。一所好学校,需要有一个好校风,一个好校风来源一个学校的好教风,一个好教风来自于一批优秀的老师。学院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一是严把选人用人关。近几年,学院通过公开招聘、绿色通道人才引进等方式,新进包括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全省首席技师在内的50多名高素质教师;二是柔性引进方式,聘请企业中高层管理人才、技术能手、高级技师兼任学院实训教师;三是通过国培、省培、到企业跟班学习等方式提升教师素质等,逐步完善了专业教师梯队。
2.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规章制度,为质量立校提供法治保障
古人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院科学规范的规章制度就是学院的规矩。学院在20世纪90年代,建立了一整套规范的规章制度,并且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论证。院历任领导班子都对学院制度进行了修订、完善,并汇编成册,使之成为全院教职员工的行为规范。
3.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规程,为质量立校提供教学保证
质量立校,教学工作是基础。科学的教学管理,为质量立校铺平道路。在学校,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矛盾统一体,教学规程应该包括教师教的规程和对学生学的规程。为此,学院制定了适应本校学生和专业特色的教学规程,包括:教材的选定,教师的备课,课堂的讲授,教学的互动,学生的实训实习,课堂纪律的管理,学生作业的批改,平时测验和期中、期末考试、评卷阅卷、成绩的评定、学生操行评语的撰写等等内容。只要严格按照教学规程进行教学,教学质量就在其中,质量立校就有了教学保障。
4.建立一个团结协作、敢于担当的院领导班子,为质量立校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问题;产生原因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9-0276-02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对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教育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新时期高职院校校园文化面临着经济全球化、高等教育大众化、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自身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等严峻挑战,如何建设突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点、21世纪时代特征和高职院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不断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大学生提高素质和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是高职院校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任务。时至今日,高职院校无论从学校数量、招生数量、毕业生数量等方面均已占中国高校的半壁江山,它的发展状况如何直接关系着中国大学生的整体素质、中国职场人员的整体素质、中国未来的发展后劲,甚至直接影响着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速度和进程。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又直接塑造、影响甚至决定着其大学生的各项素质,因此,研究、发展优秀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探寻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以使其健康而迅速地发展就显得十分必要而迫切。
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含义与内容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是“一种以高职院校校园为空间,以师生为参与主体,以知识的广泛交流、传播及高职院校师生特有的行为方式、生活节奏和精神风貌为基本形态的群体文化”[1]。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是一个多层次的有机复合体,其内部结构可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四个层面,它们全方位地影响着学生人文素质的养成,是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体。物质文化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基础,包括优雅的自然环境文化、完善的设施文化、积极的方式文化三个方面;精神文化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深层内核,是其核心和灵魂,是形成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的前提和根源,其核心和灵魂是学校精神。“校园精神文化一旦形成,就会建立起自身特殊的行为准则、价值取向、生活习惯和规范体系。它可以通过各种文化仪式来引导群体成员的心理、行为,使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共同思想的引导、情感熏陶、意志磨练和人格塑造,产生一种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2]制度文化是高职院校中所特有的各种规章制度,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行为规则。“高校校园制度文化是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是维系高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3] 行为文化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动态层面,是各种精神文化传播的组织与设计,是校园文化的主要体现者。
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二十多年来,中国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
1.校园文化价值取向偏失。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重物质文化建设、轻精神文化建设,影响了校园文化的整体协调,导致其发展结构不合理;崇尚娱乐性、通俗性,导致庸俗文化盛行、富有启迪性的高雅文化反而偏少的喧宾夺主现象;重视现代性、轻视传统性,割断校园文化的历史文化传统,阻碍了校园文化的多元化发展;突出制度管理而忽视文化熏陶,对校园精神文化弘扬不力。
2.校园文化建设主体结构缺失。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非常广泛,包括高职院校内所有的组织和成员。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和学校的管理人员,而学生是其主要主体。但在当前校园文化建设中,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主体过于狭窄,仅限于大学生群体,尤其是学校各级管理人员影响下的骨干分子和特长生,而校园中的其他组织成员大多游离在外。学校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教师和学生等主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缺乏相互配合,校园人共同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合力尚未形成。
3.校园文化建设中“主旋律”突出不够。为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要求,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视专业知识传授和专业素质培养而忽视人文素质教育和人文精神培养的倾向,导致校园文化建设中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偏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不力,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和引导功能发挥不够。目前高职院校中,各种灰色文化(如西方思潮热、读书无用论、恋爱低龄化、公德意识差、“牛皮癣”现象、老乡抱团意识、考试作弊等)不断滋生蔓延,这对大学生产生了许多不利影响。
4.校园文化建设特色不够鲜明。进入21世纪,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过渡到大众教育阶段,来历不同的各高职院校之间的差别不断缩小。许多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没有从自身出发,充分挖掘体现学校自身特点、历史渊源和发展趋势的文化内容,建设适合自身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相反,它们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彼此借鉴、相互套用,使其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共性多、个性少,特色不鲜明,趋同现象严重,进而影响其对大学生的吸引力、感召力,不能在大学生思想中产生共鸣,致使大学生对校园文化的认同度不高,也非常不利于发挥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
5.校园文化建设投入严重不足。部分高职院校领导不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没有认识到校园文化在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形成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没有认识到校园文化形成校园育人合力、促进校园和谐稳定中的作用,不能从高等教育的办学宗旨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高度上认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把精力主要放在日常业务工作上,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研究较少,规划缺位,导致在人、财、物等投入方面不能适应高职院校快速发展的需要,不能满足大学生对思想文化发展的需求。
6.校园文化建设中开放程度不够。国内外校际文化交流不够充分,校园与社会之间存在隔阂,开放性不足,直接导致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存在严重的“孤岛现象”。
三、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中国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有:
1.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部分高职院校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不够,对环境育人的作用缺乏深刻理解,没有把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到塑造人的灵魂的高度来认识,只是把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作为学校日常工作的点缀,导致其在校园文化建设上投入严重不足,人、财、物的投入均无法满足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
2.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解和规划乏善可陈。部分学校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界定混乱,片面或简单化地理解其内涵,甚至把学校文化和校园文化相等同,不清楚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四个内容。部分学校没有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规划,仅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一项临时性的突击任务来抓,大大削弱了校园文化社会功能的发挥。
3.校园文化建设组织不力。许多高职院校缺乏健全完善的校园文化建设组织机构,没有统一的组织领导机构,缺乏统一领导、统一组织,各部门难以形成建设合力,致使其很难把校园文化放在学校整体发展的层面进行建设,也使得校园文化建设的整体效应难以真正发挥。
4.对待“外来文化”缺乏科学态度。部分高职校园人对待“外来文化”存在两种错误倾向:要么拒绝“外来文化”,认为一切外来思想、外来文化都不如自己的校园文化,或者都不适合自己的校园情况而一概加以摒弃,否认国内外校际文化交流、校园与社会之间沟通的积极意义,导致自我封闭。它严重地影响了校园人对生活方式多元化的追求,窒息了校园人的思想活力,抑制了校园文化的勃勃生机,削弱了校园文化功能的发挥;要么照抄照搬“外来文化”,使部分校园人对本校的优秀文化传统缺乏感情,导致中国的高职校园文化趋同现象严重而缺乏特色。
5.社会转型期各种思想文化的辐射和渗透。当前中国正处于重要的社会转型期,各项改革举措纷至沓来,人们的思想也在随之快速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虽已建立但尚未成熟完善,市场经济自身的弊端依然存在,等价交换的市场原则、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市场目标,对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了许多不良影响,社会上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实用主义等非主流的意识形态大行其道,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等功利主义思想盛极一时,这些都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产生了非常消极的作用。
6.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影响。从 20 世纪 90 年代末开始,普通高校开始大规模扩招,中国高等教育进入“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的快速发展时期。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学生数量迅速增加、学校规模迅速扩大、教师数量快速增加、办学投入迅速增加,然而,政府、社会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没有相应增加,使高校负担加重。因此,各高职院校不得不将有限资金重点放到“保重点”、“保稳定”、“保运行”、“保发展”等基本投入方面,校园文化建设成为“鸡肋”项目,不得不压缩资金、减少投入,导致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举步维艰,无法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学生发展的需要。同时,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学生素质层次差距拉大,部分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动性不高、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能力不强,也进一步影响了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实际效果。
7.大众传媒中消极因素的负面影响。社会文化对校园文化具有很强的渗透作用,电影、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大众传媒深深地影响着高职院校校园人,如果不对其信息内容进行过滤取舍,其消极因素就会侵蚀校园文化,产生难以估量的消极影响。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网络的负面效应已越来越突出。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认识到中国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冀望各级政府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者能以之为鉴戒,使中国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茁壮成长、日臻繁荣。
参考文献:
[1] 温景文.建设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N].光明日报,2005-08-17.
篇4
【关键词】高校;校园文化;对策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
所谓校园文化,是学校为实现教育目标,在校内形成的有关教学及其他一切活动的价值观念及行为形态,是教学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换言之,就是指学校师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创造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它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一般来讲,高校校园文化主要包括三个层次,即物质文化层次,制度文化层次和精神文化层次。
(一)物质文化建设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精神文化是目的,物质文化是实现目的的途径和载体,是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支撑。校园物质文化,属于校园文化的硬件,是看得见摸的着的东西。校园物质文化的每一个实体,以及各实体之间的关系,无一不反映某种教育价值观。完善的校园设施将为师生员工开展丰富多彩的寓教于文、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提供重要的阵地,使师生员工教有其所、学有其所、乐有其所,在求知、求美、求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
(二)制度文化建设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校园制度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包括学校的传统、仪式和规章制度,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但仅有完整的规章制度还远远不够,还必须有负责将各项规章制度予以执行和落实的组织机构和队伍,因此还必须加强相应的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健全完善的校园文化组织机构和勤奋能干的校园文化队伍对正常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决定性的作用。
(三)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它主要包括校园历史传统和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校园文化活动是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是育人的重要途径。
二、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校园文化建设已经成为构建和谐校园的重中之重,也是衡量学校竞争力的重要条件。在建设的过程中,也难免出现一些问题。
(一)对物质文化建设过于重视
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外在表现,建设校园物质文化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优秀的校园文化必然要有一种独特的精神指导,它是校园文化建设中实质性的根本性的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存在的价值意义。离开了精神文化建设,单纯的物质文化建设就失去了文化建设的意义。目前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却偶尔偏离了这一宗旨。在校区建设中,由于追求规模和现代气息,忽视了与校园文化积淀相融合,造成了文化魅力和个性的缺失。加之,新校区地处郊区,与外界相对隔绝,校园文化易出现边缘化倾向,致使校园文化存在的价值意义和功能作用无法充分彰现,使得校园文化建设容易流于形式。
(二)受价值观多元化负面影响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渐发展和确立,不同社会群体之问的利益冲突日益突显出来,价值观的多元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亦在高校有所反映。师生员工中呈现出的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实用主义等已占据了一定位置。教师本应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但市场经济的影响使一些教师缺失了教书育人的职业道德。岗位考核的压力又使教师单纯忙于完成工作量和撰写论文,与学生的思想交流越来越少,从而使他们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旁观者。而学生当中也广泛流传着“读书无用论”、“毕业失业论”等负面言论,有些学生单纯的认为只要是考试能过,拿个文凭也就万事大吉了,认为大学只是在混日子,这种庸俗的颓废的人生观、价值观不能不对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对网络带来的影响研究不够
信息网络以惊人的速度在全球范围内发展和普及,上网已经成为学生的生活方式和校园时尚。它对大学生的政治态度、行为模式、价值取向、道德观念、心理发展等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高校网络已成为学生的“第三课堂”。但网络文化资源的共享性、信息的开放性、环境的无序性使传统文化受到严重的挑战。网络在为大学生提供新型的学习方式的同时,也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沉酒于网络世界,荒废了专业学习,甚至还有的学生对参加其它集体活动不感兴趣,这冲淡了校园文化的主题教育意义。同时,传统的校园文化内容也受到网络文化的强烈冲击。学校的校园文化强调的是党性原则与社会效益,而网络媒体的出现令这种稳定格局彻底改变。由于网络信息基本上是无法控制和过滤的,造成了严重的信息污染。然而,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对网络对校园文化建设带来的强烈冲击研究不够,在如何应对网络文化、建立有效的管理化机制上,明显缺乏足够的思想和技术准备。
(四)对社会辐射的效果不明显
篇5
[关键词]高等院校;宿舍文化建设;学生宿舍
1 高等院校宿舍文化的内涵
什么是文化?“文化,文化,言之固易,要正确加以定义和完备地加以叙述,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是著名的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在其所著的《文化论》首章发出的感慨。对于文化的界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最早给文化下定义的是著名的英国人类学家泰勒。泰勒在其《原始文化》一书中对“文化”概念的界定是“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它包括知识、信仰、道德、法律和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获得的能力和习惯[1]。”泰勒的这种文化的界定,被认为是给文化一个整体的概念,并给以后的文化研究者奠定了基本的范畴,因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本文对文化的界定是在一定区域环境下,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总和。作为一个统一整体,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观念文化和行为文化,而观念文化则居于文化结构的核心。
高校宿舍文化根据上述对文化的界定,可以总结为在校园生态环境下,以宿舍为学生的生活空间,以学生为主体,以学校文化为总的文化背景,以学校的理念和文化精神为核心,以具有人文情怀、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为内容的,由学生的一系列行为所创造的文化氛围和物质环境,它是一种共同创造和分享的群体文化。宿舍文化是文化范畴的一部分,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外观文化。所谓的宿舍物质文化是指宿舍里的硬件设施,包括室内的整体布局和色调、环境整洁度等;精神文化是指群体在共同生活中所形成的大家普遍认可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理想信念等,它显示出群体的正确的“三观”的精神风貌;制度文化是指在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指引下,为规范学生自身行为,塑造学生正确的生活、学习观念,而制定的具有约束力的规范和准则,比如《会客等级制度》、严格的宿舍门禁制度等。外观文化是指宿舍的整体外观所产生的文化氛围,它为学生的生活、学习奠定了良好的物质环境和精神氛围。比如在宿舍过道装修文化墙,张贴文人警句;建立图书漂流柜,便于学生借阅图书。
2 高等院校宿舍文化建设的意义
学生宿舍是大学生生活、学习和娱乐的场所,宿舍文化建设的好坏与否,将对学生的德育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重要的影响,并且还将会影响到学校人才的培养质量和学校学风、校风及大学精神的形成。
第一,学生宿舍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前沿阵地,是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载体。我国的高等院校大部分都是寄宿式教学单位,学生宿舍的首要作用是供学生住宿,它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的基本前提。宿舍是学生生活的小天地,大学生在追逐梦想,谋求自身的发展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很多挫折,在课堂和其他社交场合,不愿意讲出来,但是在宿舍这样自由的小天地里,学生可以通过卧谈会自由宣泄自己的不得志、人生困惑等,而不必担心受约束。通过与室友进行思想沟通,可以缓解自己的压力和不满,正确定位自己,增强战胜困难的决心和信心。如果学校能把宿舍文化建设纳入到学校整体的发展规划之中,重视其发展,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引导学生,那么不良的行为和思想就可以得到更正。这对于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形成健康的人格和积极的精神风貌将会产生积极影响。
第二,学生宿舍是高校开展第二课堂的重要场所,可以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第二课堂就是指除包括课堂教学在内的教学计划之外,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地进行有意义的教育活动。第二课堂由于其灵活性强、开放性、自主性等特征,能够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专业特长,为学生提供展现自己特性的广阔空间。把第一和第二课堂紧密地结合起来,有利于正确认识自己的办学定位,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校风、学风,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格品质将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比如在宿舍增设一些图书室、自习室、健身房、心理咨询室等。
第三,宿舍文化建设有利于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实现校园的安定团结。学校的工作千头万绪,各项工作都要和谐并举。高校的任务就是培养高级人才,而人才的培养要靠发挥教育系统的效能。就受教育者而言,学生的住宿问题既是学生活动的基本条件,也是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媒介,为学校培养人才提供重要的物质保障。因此,建设和谐宿舍,坚持以人为本,是确保学校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和谐这一思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是事物协调、有序的发展状态。实现校园结构稳定、关系融洽,用科学的精神建设和谐的宿舍,有益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和合格人才的培养。
3 高等院校宿舍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第一,宿舍文化建设缺乏校园文化特色和独特性。宿舍是学生生活起居的重要场所,是集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观念文化和行为文化为一体的亚文化的载体。宿舍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应凸显校园的文化特色,彰显其发展理念。不同院校在其社会实践发展过程中,为适应本区域的发展需要而逐步形成了属于自己本文化群体所认同的文化理念和价值准则,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特色,宿舍作为学校的“细胞”,突出其特色,有利于加强学生对本学校文化的认同,形成优良的学风和校风。
第二,学校对宿舍文化建设重视不够且经费投入少。伴随着经济发展,校园规模扩大已是不争的事实。学校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存在一些认识上的失误。一是只重视宿舍数量的增加而轻宿舍文化设施的建设(图书室、咨询室等)。一些高校在规模效益的驱动下,只注重硬件设施的建设,而忽视宿舍特色文化建设。二是重视后勤管理人员的量,而不注重质。很多学生反映一些管理人员办事武断、素质较差、学历参差不齐。三是学校只注重宿舍的外观设计,而忽视内部的环境建设。比如在外观建造华丽的建筑景观,而在内部构造不合理,舒适度很差。经费不足会对宿舍文化建设产生不良影响,如经常断电、宿舍安全设施覆盖率低、现代传媒设施仍存在盲区和宿舍缺乏景观设计、文化氛围不浓厚。
第三,学生价值观呈现“自我中心主义”的倾向。学生是宿舍文化建设的主体,他们思想观念的主流是好的,但大部分学生的价值观 “自我倾斜”,自主意识强,集体观念和团体协作意识差,参与宿舍文化建设的兴趣不高。比如学习的压力,学生生活方式的差异,很多学生来自农村,由于生活习惯、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等存在差异,使生活处在劣势的学生内心压抑和封闭,不愿和外界交流而影响宿舍和谐。
第四,学校的宿舍文化制度不健全,缺乏必要的监督。宿舍文化制度是保障后勤服务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条件,彰显出人本精神。它有利于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全面发展的能力。缺乏制度保障会使得宿舍文化建设的活动形式失去常态化、内容的标准和管理的人性化。
4 如何加强高等院校宿舍文化建设
第一,学校要高度重视宿舍文化建设,加大投资力度,完善宿舍的硬件设施建设,把宿舍建设成为一个环境优雅,文明安全的场所。对于学生来说,进入高校首先要就解决住的问题,住的问题解决不好,生活、学习无从谈起。宿舍硬件设施的完善程度将决定学生的人身安全和生活学习的环境的好坏,同时也会影响到学校的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是造就社会主义优秀人才不可或缺的工作。
第二,要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和自律能力,积极推进自律组织进入宿舍,提高主人翁意识。在新进大学的学生中,往往存在“高分低能”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原来学生在接受初级教育的时候,只注重知识的学习而忽视综合能力的发展,加上现在独生之女增多,父母包办一切,使得学生的养成教育和挫折教育明显缺乏。这也必然会妨碍学生的交际能力、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同时也会导致学生形成狭隘的个人主义,集体主义和合作意识缺乏。如果不加以引导,会引起学生的不良的心理问题,从而产生行为偏差。
为了保证宿舍管理的正常进行,有必要建立一支以学生为主体,以宿舍为阵地,以自我服务、管理和教育为内容的自律组织即宿舍管委会。这个委员会由一部分优秀学生和楼长组成。通过宿管会进行管理,既可以锻炼学生,也可以维护校园秩序。
第三,丰富宿舍的文化生活,提高宿舍品位。进行宿舍文化建设,要积极引导学生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来装饰和美化宿舍,倡导学生应有端庄的仪态,文明的行为,求知的欲望和进取的精神,并辅以一系列具有对学生身心发展有利的文体活动。比如在宿舍开展演讲活动、联谊会、学术沙龙,文艺大赛等。
第四,要重塑师生的平等观念,营造和谐的教育氛围。以往的宿舍管理是以师生地位的不对等的方式进行的,这样导致师生的对立与冲突。要通过合理的方式重新建立师生的和谐关系。对于思想教育工作者而言,要降低自己的身份地位,通过交往和对话的管理方式,以自己的学识和师德来熏陶学生,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葛金国.校园文化建设导论[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9.
[2]蔺光,申铁成,冯忠宇.大学和谐校园建设与管理[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8:167.168.
篇6
一、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内涵
任何文化的形成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校园文化也不例外,高职院校从建校初期开始,学生以及全体教职工的思想观念不断融合,逐渐发展成一种独特的文明表现形式,对院校群体师生的行为习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院校的后续发展过程中,将不同时期的时代元素融入其中,以一种文化形式表现出来,这便是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师生的行为习惯、思想观念,院校的教学方式、办学理念以及规章制度等,都属于校园文化的范畴。其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最直观的表现形式,是可以通过实物体现出来的,图书馆服务便是一种最有效的途径,精神文化更多的是表现学校的特点和风气。
高职院校的职责是为国家和社会输送更多的技能型人才,以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学生专业技术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其贡献价值。所以,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中往往会体现出技术性和职业性,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为准则,在建设校园文化过程中,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实现高职院校的教育目的。同时高职院校会注重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开展各项实践活动,对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估和考核,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社会各界的力量的参与,所以,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的形成是以社会文化作为基础和依托的,具有开放性和兼容性的特点。
二、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建设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1.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校园风气
图书馆的作用是将各种书刊、杂质等各种书籍资料,进行收集、整合,按照严格的分类标准,将其进行归纳,然后加以利用,以满足人们对知识以及信息的需求。作为高职院校的代表性建筑,图书馆在校园文化的传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图书馆丰富了校园文化内容,学校师生通过阅读,能够学习到古人的智慧,掌握更多的知识,同时也能对外界信息进行了解,拓宽了自己的视野。良好校园风气的形成不仅仅依靠强硬的校园制度,需要在日常行为习惯中慢慢培养,高职院校的师生,利用图书馆提供的阅读功能,在学习更多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有利于学校良好风气的形成,使学校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体现了高职院校独特的校园文化魅力。
2.完善课堂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图书馆是面向全校师生的,老师根据自己的教学方案,查找课堂教学所用到的教学资源,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和完善,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详细、全面,能够使学生更加简单的掌握知识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老师在查阅资料的同时,也是一个不断完善自己的过程,通过查找相关资料,能够更加熟悉教学内容,进而可以对其进行深层的剖析,完善教学方案中的不足,有助于提高老师的教学能力。图书馆更是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重要场所,当学生遇到疑惑的时候,可以到图书查阅相关资料,从书籍中寻找问题的答案,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可以说,书籍便是学生的老师;同时书籍上的内容远比课堂教学内容丰富,能够对课堂中没有涉及到的知识点进行补充,使学生的知识面更加宽广,完善了课堂教学中的不足。
3.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专业知识地方重要途径,也是高职院校最直接的教育方式,能够传授学生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以图书馆阅读为核心的各种教育活动,在扩充学生专业知识、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有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与其他教育方式不同,图书馆的阅读活动,以及以图书馆为核心的其他延伸活动,更加注重对学生思想观念上的教育,在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学生的人生观念和价值观念会发生转变,以积极、先进的思想约束自己的行为,有助于学生思想道德的提高。以图书馆为载体,将校园文化进行传播,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院校的教学理念以及校园风貌,将其作为自己为人处世的准则,对自己进行内省,发现自身的不足,不断完善自己,使自己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为更好的投入到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奠定坚实基础。
三、高职院校园文化建设中做好图书馆服务建设的方法
1.选择优秀的文化
实现图书馆服务建设的最大价值,就需要确定图书馆所展示的文化内容,现在的出版刊物种类繁多,很多内容不适合应用于高职院校的图书馆服务建设中,图书馆管理员在选择书刊的时候,需要严格审核书刊内容和类型,根据学校师生的实际需求,为其提供合适的阅读资料,保证阅读质量,营造健康、良好的文化氛围;注意做好图书的收集工作,发动所有师生的力量,确保图书种类的全面性,满足不同师生的需求,最大化的发挥图书馆的功能和价值。
2.创造良好的读书环境
良好的读书环境能够保证阅读质量,达到预期的阅读目的,所以在高职院校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使阅读成为一种享受。图书馆作为高职院校文化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场所,其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会文化教育质量,创造积极向上的读书环境,能够营造出浓郁的学习氛围,使阅读者完全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提高阅读质量,让图书馆始终弥漫着书香气息;在营造良好读书环境的同时,要加强读书宣传力度,使全校师生意识到读书的意义,重视读书活动,在全校范围内刮起读书风。
3.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
篇7
关键词 校企合作;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40-0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316-(2014)01-
在职业学校中,其主要为生产、管理、服务、建设等第一线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保证职业学校和市场就业的零距离对接,进而提出了校企合作的概念,并且已经成为了职业学校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想占有一席之位,职业学校一定要加强对校园文化的建设,促进职业学校的活力发展。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在建设职业学校校园文化的时候,一定要加强对大学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视,通过形象文化与制度文化的载体达成建设目标。在校企合作中,一定要加强双方文化的融合和互动,通过精神文化的建设,丰富物质文化,加强职业学校的课程文化建设,落实校园行为文化与制度文化,促进职业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原则与目标
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建设职业学校校园文化的时候,一定要加强四项原则的坚持:一是,强化校园文化建设和职业定位教育的结合;二是,强化校园文化和职业道德教育的结合;三是强化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实际情况的结合;四是,强化校园文化建设和职业能力培养的结合。同时,在建设职业学校校园文化的时候,一定要实现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的结合,形成具有企业特点的校园文化。在校园文化中,其主要就是利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等方面促进学生建立实事求是、认真的工作态度,形成健康的工作习惯,强化社会责任精神。通过校园文化建设目标的树立,可以促进学生坚定自己的职业目标,有效调节自己的职业心理变化,进而在职业活动中充分展现自己的实力,完善自身发展。
三、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
(一)精神文化建设
企业精神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与企业先进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也是建设校园精神文化的出发点。职业学校在传承历史文化传统、发扬学院精神、突出办学理念的同时,更要强化和企业、市场的对接,充分吸收企业中一些优良的精神、价值观、理念等,促进职业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随着社会价值多元化的不断发展,对学生的价值观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学生毕业之后,首先面临的就是企业的价值观。因此,学生在校期间,一定要逐渐向学生灌输企业的价值观念,在建设校风、校训、校纪等方面的时候,必须加强和企业精神的融合,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企业予以一定的认同。如果在校期间,学生可以接受一定的引导,就可以有效实现校企文化的对接,促进学生对企业文化的适应,进而在工作中更好的发挥自己的能力。从一定程度上而言,职业学校精神文化就是企业精神文化的基础与前提,而企业精神文化就是职业学校精神文化的发展与延伸。
(二)物质文化建设
在职业学校建设物质文化的时候,越来越强调“职”的特点,具有一定的企业文化特点。在职业学校开展课程教学的时候,加强教学模式的设计,在进行理论教学的时候,也一定要加强相关实验、实践教学的开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等教学资源,创造一种真实的职业环境。比如,在校园醒目的地方设置一些科学家、企业家的画像,在教室中贴一些名人名言,同时,还可以邀请一些优秀的科学家、企业家到学校进行演讲,有效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进而让学生在面对职业生活的时候,更加自信。
(三)课程文化建设
课程文化指的就是根据社会实际需求,培养学生社会能力而形成的课程观念。职业学校的课程文化,主要集中体现在人文与科学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课程活动中,同时在课程目标、内容、实施这三个方面予以丰富。在建设课程文化的时候,加强对课程的改革,合理设置专业,满足社会的发展要求。在设置专业的时候,一定要加强对市场的调查与人才的需求,由专业委员会、企业专家等共同探讨,强化课程开发,根据企业的相关标准开展教学活动,同时组织学生参加企业生产活动,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也促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在制定教学计划的时候,一定要加强对知识和技能实用性的突出,强化实训环节,采取仿真训练、案例教学等方式开展专业课程的教学,促使教学环境和企业环境的融合。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市场需求与就业导向的研究,适当调整专业设置与结构,使学生可以掌握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实现职业学校教学和职业工作之间的零距离,促进职业学校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行为文化与制度文化的建设
在建设行为文化与制度文化的时候,一定要重视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可以有效吸收企业的文化精神与管理经验,提高自身的诚信、敬业的素质,尤其是在培养学生职业行为规范的时候,一定要引进一些先进企业的文化理念,强化学生的做人原则与工作作风。比如,在一些职业学校中,以企业名称命名院系,聘请企业领导担任系主任,要求学生按照企业员工标准着装,同时也要注意自己的举止与发型等,实现学生与企业的零距离。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也一定要重视制度文化的建设,让学生可以提前适应一下企业的工作状态,遵守企业的一些管理规范制度。通过在校园生活中感受的企业文化,接受企业化的教育,进而深刻了解企业的管理制度与文化内涵。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因为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特点,在建设校园文化的时候,一定要加强对企业文化的吸收与渗透,加强学生的职业教育和职业素养,提高职业教育的水平。在建设校园文化的时候,一定要注重每一个环节的建设,加强和企业文化的融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进而更加符合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促进职业学校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晓明,汤太祥.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宜春学院学报,2011(06).
篇8
摘要:常规管理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是否都非常紧密,效果都非常好?在这里我有一个大大的疑问。不容置疑,常规管理,是一所学校的根基。而且,遵守常规习惯的养成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素质。如何把常规管理转换成学生的养成教育!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成的!这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问题。
关键词:常规管理;校园文化建设;奠基工程
【中图分类号】G463
正文
最近,学校开始抓常规管理,提出了三讲:讲普通话,讲卫生,讲纪律。而且声势浩大。一周下来,果然立竿见影。但一位老师却一针见血地指出:常规管理以前也经常喊抓,一抓就灵,可是过不了多久,又松懈了。
静心一想,此话不假,在学校工作二十余年,不知经历了多少次常规管理运动。且不说换一任校长,就喊一回口号,来一回运动;就是换一任分管校长,或教导主任,都要在常规管理上烧个三把火。为什么?都是缺乏坚持的缘故。,抓一阵,松一阵。松松紧紧,学生倦怠了,教师麻木了。反正是那么一回事,领导说抓就抓,领导松懈,大家也就松懈了。于是,学校的纪律卫生出问题了,特别是在某些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考评中被扣分了,就又忽然想起来了,于是再大张旗鼓地运动一番,过后又重归于旧。这样的运动型管理,不仅没有给学校积淀下校园文化的底蕴。相反,却使学校患上了运动症。
常规管理,是一所学校的根基。而且,遵守常规习惯的养成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素质。诸如遵守纪律,讲文明礼貌,不随便扔纸屑等等,是一个人最重要最基本的,但也最容易忽视的素养。这些行为习惯的养成,正是在学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常规管理中逐步形成的。学校的常规管理,就是给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使他们耳濡目染习以为常,最终使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每个人自觉自愿的要求,并逐步内化为素质。
我深有体会的是刚进师范学习时,学校要求每个人随时随地地讲普通话。一开始,我们几个同乡在一起闲聊的时候,不知不觉就讲起了方言。每当这时,有个姓程的女老师就经常像个幽灵似的突然出现在我们身边。你们在说什么?他总是这样歪着头,唬着我们赶紧换成普通话。就这样,天长日久,我们这些农村来的孩子却在师范里练就了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且也养成习惯,在家里不自觉地用普通话与爱人儿子交谈。这就是养成教育!这就是常规管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成的!
篇9
化;学生文化
【中图分类号】 G6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19―0023―01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层次与品位的重要体现。校园文化建设要使校园环境与人文环境相得益彰,彰显学校特色,为学校树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就要注重统筹建设,注重管理文化、教师文化和学生文化建设的协调全面推进。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就如何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积极构建“六成”的管理文化
管理层要做到“六成”,形成“六成”文化。“六成”即完成、做成、生成、达成、形成和养成,六成根据内容不同而组合。管理常规上,要求做到“四成”:完成(本周安排、每天事情按时完成)、形成(自己的工作风格、工作模式:有布置必有检查,有安排必有落实)、达成(达成共识,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养成(正确的、良好的习惯)。按照“六成”的要求,班子成员要初步形成各自工作的风格,养成良好的做事习惯,配合默契,有责任心,有奉献精神,能从行动上诠释我们众志成城的学校精神,做到精诚团结、和谐共进。教学常规管理中,做到“四成”:以完成(教学各环节)为基础,以生成(新的知识、能力)为提升,以形成(教学模式)为突破,以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为目标,每个环节做到严、恒、实。严:诫勉谈话制。实行分层谈话,教导处、分管领导、校长三层谈话; 恒:紧盯教学常规,走动式管理,每天一趟;实:每月一次作业抽测、备课抽测;期末面测,每天过问家庭作业。学生管理中,要积极探索学生“自治”管理,如,可以设立若干岗位,每学年举行班级、学校两个层面的队干部公开竞选,历时一个月的过程,从知识储备到个人修养,从组织管理能力到才艺特长,面面展示,层层竞选,为每个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和平台,也从小培养学生们的竞争意识和自信自强的生活态度。实践证明,学生自主管理,在减轻教师工作量的同时,对学生的成长和锻炼也是大有益处的。
二、积极构建“五心五精”的教师文化
教师层面,要注重营造“桃李成蹊”的教风,着力形成“五心五精”的教师文化。师德上求五心,即对事业见忠心、对孩子有爱心,对教学求精心,对家长有耐心,对自己有信心。师能上求五精,即精备、精讲、精练、精评、精研,让每个学生都能“玉成其美,达到目标”,让每位教师都能点石成金,成人之美。队伍建设上,要针对教师重能轻德、重教轻研的普遍状况,确定“师德为先、师能为重,一专多能”的发展原则,立足“三个提高”, 坚持“六化”的培训。三个提高:提高师德师风,提高理论素养,提高教学技能。师德上,借师德师风建设年、群众路线教育等契机,适时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月的专项活动,学习国家省市区关于师德师风建设的有关精神和要求,了解教育大环境、新要求;签订师德师风十项规定和禁止有偿补课承诺书;开展教师与学困生一帮一活动,聘请省内知名心理健康专家进行心理疏导与解压讲座,将师德师风要求作为家常便饭,时时讲,处处提,天天抓,着力规范师德,转变体罚、变相体罚、校外辅导、有偿补课等不良风气。师能上,做到“六化”:即岗位练兵常态化、师徒结对有效化、教研课题一体化、读书工程日常化、跟踪记载制度化,使每一位教师都感受到尊严和成就感,都有学习和锻炼提高的机会。
篇10
关键词:校园文化;校风;教育
一、创建优美校园,提高校园文化品位
为了给师生创设一个优美、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学校本着“让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让每一棵花草都能传情,让每一幅图画都能会意”的环境育人理念,让学校无闲处,处处熏陶人,让学生视线所到之处,都带有教育性。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发掘、利用校园的环境,形成了浓厚的立体环境文化,使一草一木、一墙一板都能说话,都起到教育人、启迪人的作用。
1.室外文化
醒目的校牌,校门外两侧设立安全文化宣传条幅,校门内侧书写“求实、创新、诚信、励行”的校训和“博学、崇德、敬业、启迪”的校风,楼门上方书写“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教师要求,楼的中心区挂着校徽,在鲜红的国旗映衬下,指引我们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每一面墙都是师生创作的画,厕所里的内墙面有“你我多一份自觉,环境多一份清洁”“细微之处见公德,举手之间显文明”等温馨提示语,同学们驻足观赏或嬉戏玩耍时,那些画和提示语是他们无声的老师,告诉孩子们其实它们也有生命。这些对学生良好品德习惯的形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整个校园文化生活的品位得到提升。
2.室内文化
教学楼内墙面依次设有“粉笔字作业、园丁谱、学校全景图”等板块,走廊有名人画像、名言警句及温馨提示。班级园地是孩子们各显神通的地方,有“法制园地”“我们的故事”“成长的足迹”等,学生的优秀作文、美术作品在这里展示。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一块小天地,每学期都不断更新,都留下同学们驻足欣赏的身影,每次更新都会使学生受益匪浅。
二、开展校园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活动是学校的生命力所在,活动是学生思想教育的有效载体。因此,寓思想品德教育于生动活泼、形象具体的校园文化活动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
1.开展好校园系列文化活动
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少先队的入队仪式,开学典礼,期末表彰等均以庄重的气氛深深影响学生,做到形式新颖,内容充实,具有时代性和挑战性。我们还抓住凝聚着悠久历史的每一个纪念日开展文化活动。
2.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为了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每学期我们都开展安全、法制手抄报比赛活动。在吉林省第八届“青青草”杯青少年书画、绘画、摄影作品展活动中,我校有39幅作品获奖。我们还在连续三年的寒暑假期间,在学生中开展“诵经典,重践行,练习作,重阅读;强书写,重传承”活动,学生不但能熟记《弟子规》《三字经》等经典文学,还能从经典中得到启发。不仅开启其智慧,提高写作水平,还促进了养成教育。
三、建设制度文化,促进良好习惯养成
学校制度文化是规范学校管理的重要手段,是校园文化中其他要素得以正常、高效运行的剂,具有巨大的潜在保障功能,我们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学校的特点,师生共同制订了体现时代要求的校训、校风、教风、班风、校歌、校徽、校服等,制订了一系列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规章制度,在充分征求教师和学生意见的基础上,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修订、补充、完善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了凸显学校优势,体现我校特色的组织管理体系和制度体系。如今,校园文化已经升华为一种全方位塑造教育的生命文化。在这样的文化熏陶下,小四平中心小学已经成为充满思想、底气和智慧的校园。
参考文献:
- 上一篇:文化在商务中的重要性
- 下一篇:对儒家文化的理解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