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研发范文

时间:2023-11-14 17:53: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物技术研发,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生物技术研发

篇1

关键词:专利数据;专利组合模型;生物制药;发展对策

21世纪被称为生物技术的时代,生物制药是现代生物技术在药物研究制造领域的应用,全球生物药品市场规模每年正以15%~18%的增速持续快速发展,此增速远高于传统医药市场的增速,并有望在未来几年继续保持。江苏作为全国医药产业的第二大省份,生物制药子行业也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在产业结构、产业规模和发展速度上都体现了江苏医药强省的地位,医药及生物技术产业年产值近2000亿元,同比增长19.7%,比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及规模以上工业增幅分别高出4.5、8.9个百分点,增长势头强劲,已经成为我国医药产业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伴随着生物制药市场的迅猛发展,生物制药领域丰硕科研成果的保护和利用变得异常重要。DAY的研究表明,专利对生物制药研发成果的保护非常有效。1991年,德国学者Brockhoff在“In-dicatorsofFirmPatentActivites”一文中,首次提出了专利组合的概念,真正的专利价值不在于它们各自独立的价值,而在于它们所构成的相关专利的集合———专利组合的价值。HolgerErnst教授对专利组合分析的指标进行了扩展研究,并提出了基于专利指标的专利组合分析模型,从而为决策者提供了一套科学合理的可视化工具。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以HolgerErnst教授提出的专利组合分析模型为基础,从专利组合角度分析江苏省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态势。

一、数据检索

本文研究对象是江苏省生物制药技术与产业,选择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库(SIPO)作为数据检索源,时间跨度为1995年~2014年,选择IPC分类号和主题关键词相结合的检索策略。本文采用OECD给出的生物技术定义,此定义包含一个较为明确的统计框架并得到较为普遍的认可。最终筛选出本研究使用的IPC分类号和关键词,见表1。

二、生物制药产业发展态势

(一)专利总体布局分析

2010年江苏省科技厅编制了《江苏省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9年~2012年)》,根据《规划纲要》,江苏省将积极构建在生物产业关键环节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链,成为全国在该领域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如图1所示,在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库检索到的江苏省生物制药领域的年度专利申请分布。整体来看,近二十年来江苏省生物制药领域相关专利申请一直呈上升趋势。1995年之前由于生物制药研究处于缓慢发展阶段,专利申请数量较少且分布较为分散。1995年~2000年曲线较为平坦,是技术萌芽期,累计相关专利89件。在2004年出现一个发展小,之后有所回落并保持平稳增长,2010年之后相关专利申请迈上一个新台阶,分析原因应与同年的《规划刚要》有很大的关系。(二)专利高产机构表2给出了1995年~2014年江苏省生物制药产业专利申请前十位的机构及其重点技术领域。从高产机构所占比重可见:首先,这些机构的专利数量占江苏省专利申请总量的45%,技术研发能力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江苏省生物制药产业的进步。其次,技术能力分布极不均衡,技术研发的中坚力量是由高校担当的,在排名前十位的机构中只有一家企业上榜,反映出高校基本上控制了江苏生物制药产业的专利市场,也从侧面看出本应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企业参与程度很低。从各高产机构关注的领域来看,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C12N和C12Q技术领域,这与江苏重点技术领域分布保持一致。但同时也暴露出各高产机构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的问题。

(三)专利组合分析

本文采用专利相对位置(X轴)、技术吸引力(Y轴)和研发重点(气泡直径)三个指标构建专利组合分析模型。见图2,横坐标表示专利相对位置,即某一技术领域专利数量与该地区标杆技术领域的比值;纵坐标表示技术吸引力,即年均增长率;气泡的直径表示研发重点,即某一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量与该地区所有技术领域专利申请量的比值。数据选取的为国内具有代表性的北京、上海和广东,国外数据以生物技术走在国际前列的美国在华专利申请为依据。由江苏省的技术分布态势可知,C12N技术领域具有最高专利相对位置和较高的技术吸引力,属于江苏的核心技术领域。G01N和C12P技术领域属于江苏的研发重点和核心产品,保证在该领域的技术竞争优势应继续保持对该领域的投资。C12M和C07K技术领域虽然份额较低,但相比具有较高的技术吸引力,反映出近些年在制药专用设备和多肽类药物研究方面投入较大。根据G01N和C12Q技术领域的分布态势可知,江苏在利用微生物或生物物质检测技术领域内具有竞争力,但近些年的发展趋势不好,技术吸引力偏低,说明目前江苏在生物检测技术领域处于瓶颈期。根据分布态势可知,江苏在A61K技术领域,不论是专利相对位置,还是技术吸引力和研发重点三项指标,均表现欠佳,可以考虑引进优质人才,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高研究层次,使该领域快速发展起来。从2004年~2013年国内外代表性地区整体分布态势可知,江苏与上海、北京、山东的研究方向基本趋于一致,专利申请较多集中在C12N、G01N和C12Q领域。美国则偏重于A61K和C07K技术领域,主要涉及化学制剂、免疫球蛋白和多肽类药物研究方面的生物技术专利,通过技术吸引力指标可以看出美国近十年来在华专利申请增长缓慢,反映出美国在此领域的技术已经趋于成熟。此外,北京、山东和上海同样在A61K和C07K技术领域申请了较多专利,反映出江苏在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的高端药物制造领域仍处于追随者的地位。最后,从整体分布态势可知,江苏优势在于C12P技术领域。

三、发展对策

(一)增强企业专利意识,鼓励企业创新

专利申请量是衡量一个企业专利意识的标志。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企业要提高竞争力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关键在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打品牌。鉴于企业专利匮乏的事实,应培养一批具有较强技术创新能力、带动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同时强化龙头企业示范溢出效应,通过品牌产品和特色产品开拓市场。

(二)加快完善政策体系,优化政策环境

政府通过创造良好的外部政策法律环境,能够凸显其在产业中的主导作用,例如2010年以后江苏全省生物制药专利申请的跨越式增长与《江苏省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9年~2012年)》有很大的关联。但与其他兄弟省市相比,对生物制药发展的组织程度和扶持力度还不够,上海、北京、山东等地均为具体的生物制药产业扶持政策制定了实施细则,涉及研发创新、产权保护、税收优惠、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等方面。相比之下,江苏还没有专门针对生物制药产业提出具有针对性、操作性、突破性的政策措施。扶持政策体系的缺失,遏制了技术创新主体的积极性。

(三)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通过专利申请机构竞争力分析可知,高校作为创新主体,掌握有大量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的技术成果,对企业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可以说是巨大的。加强产学研合作,首先,加强产学研合作创新的中介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发挥其在规范合作,引导信用机制,创新运行模式,推动校企合作中的作用;其次,鼓励高校将产学研合作绩效放在与教学、科研并重的位置上,避免单纯追求学术价值而进行与实际脱节的研究。

(四)保护模仿创新,鼓励自主知识产权的获得

篇2

 

环境生物技术主要是通过对生物或者生物体的一些部分功能的直接或间接的利用,来对污染物进行消除的一种工艺,对环境污染问题能够做到高效的解决,而且在解决污染问题的同时还会产生出有用物质,这种工程技术在当前的环境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是相一致的,有着消耗低、速度快以及效率高等特点。

 

一、环境生物技术在固体废弃物处理中的应用

 

利用环境生物技术处理固体废弃物中的生活垃圾、农业废弃物,可以采取卫生填埋的方法,它将城市生活垃圾存积在一起放入卫生填埋场,下层设置不透水的自然或人工的隔水层[1]。在处理过程中还要增加排气口与监测设备的设置,在当天的垃圾填埋结束之后在上面铺设一层土壤,然后利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来对垃圾场地貌以及生态平衡状态进行恢复,主要的应用理由就是微生物对垃圾中的有机物实行分解,然后用填埋的方式还能够产生沼气进行二次利用。环境生物技术在堆肥中的应用,主要就是使废弃物在一定的温度环境中发酵,这种方法对生活垃圾的处理比较有效,处理步骤就是先对废弃物实行预处理,然后进行堆肥,后期处理之后存放,堆肥技术具有安全性高、成本低的优点。沼气发酵的手段是将牲畜禽类的粪便与农作物秸秆、污水等结合在一起,利用微生物所具备的厌氧发酵的特性,最终产生沼气,主要在农村地区具备比较大的发展优势。沼气能够在照明以及燃料等方面得到很好的利用,还可以利用沼气建立生态农场养殖模式,为绿色农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环境生物技术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环境生物技术中对微生物实行降解来处理水中污染物的形式,被叫作生化处理或生物降解,在生化反应中会因为微生物的差别,采取的处理技术也不同[2]。其中好氧降解技术中的生物膜法就是通过在污水处理的反应器中加入介质来实现的,介质可以承载微生物,使其获得继续的生长,进而转变成为粘液状的膜,最终会利用这种膜来对污水进行净化,在处理中膜会逐渐增厚,成为一个完整的微生态环境,这一技术不需要进行污泥的回流,而且产生的膜的生物性较高,在生化反应中比较稳定。除此之外还有生物自然的净化技术类型,比如生物塘、人工湿地等方法,生物塘就是通过太阳能作为基础能源,然后在其中种植水生植物,通过对水体中污染物进行吸收来得到净化的效果,在生物塘中可以种植水生植物,也可以加入曝气,对于水体生物的好氧降解有促进作用,现代化复合生态系统的建立使得生物塘的技术功能更加强大。人工湿地对于化工、纸浆等多种污水类型都可以进行净化处理,主要是通过自然生态系统中化学、物理及生物这三个方面的作用来操作的,污水中存在的有机物在湿地所具备的过滤、沉淀作用下进行截流,再次利用,其中可溶性的有机物在植物生物膜的反应下会被吸收、分解,湿地的再生与更换则可以通过填料来实现。

 

三、环境生物技术在废气和大气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环境生物技术对废气进行处理,及时将其中的有机污染物或恶臭物质降解或转化,达到净化空气的效果,属于一项空气污染处理的新技术[3]。环境生物技术对气体类的污染物的处理主要有生物过滤法和洗涤法、植物修复法等几种手段,生物过滤法就是通过活性物质的填充对废气进行加压与预湿,然后在生物滤池中使得气体中含有的污染物与生物膜相结合吸收,最后被降解从滤池的顶部排出。这一处理方式具有操作简便、设备投入少、效率高等优点,但是通常需要较大的占地面积。生物洗涤法要经过废气吸收与悬浮再生两个环节,由洗涤器与生物反应器组成,废气与生物悬浮液相互反应被分解净化后在反应池上部排出,然后对生物悬浮液进行充氧,产生的废气就会被微生物氧化、利用,而悬浮液也会在处理中实现再生,属于一个反复的过程。

 

四、未来环境生物技术的应用发展探究

 

环境生物技术在废水处理技术中的应用已比较成熟,实现了广泛的发展。好氧与厌氧工艺实现了相结合的发展以及无害化的生产处理过程,自动化程度不断提升,在今后的发展中针对不容易降解污染物的生物基因库的建设与特殊功能微生物的培养实验是主要的研究趋势。在当前科技的进步中,分子生物技术在传感器研究领域有着重要的支持作用,传感器能够使环境达到自动、连续的观测,判断环境污染状态,还可以对讲解规律进行分析,得出污染的发生原因,促进环境生物技术更全面的进步。另外,环境生物技术在发展中还需要不断的与相关科技相结合。将环境生物技术与光、声、电搭配,可提升技术作用效率,对高浓度的有害、难降解废水有效的处理,如电化学高级氧化-高效生物处理技术、辐射分解-生物处理组合技术等,这也是环境生物的未来发展趋势。

 

环境生物技术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效果逐渐凸显,这种高新技术的应用可以产生很大的环境效益,我国现阶段的社会发展中污染问题逐渐严峻,而且正处在一个经济转型的重要阶段,因此工业企业与政府、学术研究部门应该加强相互间的合作,在我国所具备的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引进先进的技术与经验,推动环境生物技术的进步,为我国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篇3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技术;未来发展

随着国民经济实力的不断增长,我国大力推动医疗保障及食品安全的发展,保障我国群众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并且我国的微生物检验技术发展也相对比较完善,出现了许多新型检验技术,并且其应用与器械的研制也在不断更新。随着学界不断的实践,能够推动微生物检验技术发展,创新更加准确、高效、可靠的检验技术。

1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应用现状

微生物检验技术是一门系统工程,需要按照相关标准及步骤进行,才能够得到比较准确的检验结果,促进检验事业的发展。目前微生物检验技术正从传统的培养方法向分子水平方法改进,向仪器化、自动化、标准化发展。主要方法有电阻抗法、分子生物学技术、微量生化法、快速酶触反应及代谢产物技术以及仪器检测法等,其中电阻抗法占的比重较大。

1.1电阻抗法 电阻抗法是目前在微生物检验技术中主要使用的一种新型检测技术,该检测技术具有准确度较高、操作简单等特点,能够检验物体中的细菌数量、细菌类型(细菌总数、大肠杆菌真菌、呼吸感染菌、酵母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电阻抗法准确度较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细菌的代谢会使得附着无产生电阻抗,而不同的细菌在相同环境下能够忍受的电阻是不同的,通过对物体的阻抗情况来分析物体中细菌的种类及含量[1]。主要的操作方式为:将细菌放置器皿中,通过一定的环境改变来使细菌增长,并且将一些不带电的大分子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通过细菌代谢转化为带电荷的小分子化合物(乙醇、葡萄糖)。通过对细菌导电性的转换,然后对细菌进行电阻变化的记录,并与未转化的细菌电阻进行比较,通过计算机技术制成相关的细菌电阻种类及数量分析,以此来对物体中的微生物进行辨认及测量。该方法目前已经用于食品、药品的检测。

1.2微量生化法 微量生化法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末,直到现代仍然在使用的一种微生物检验技术,其优势在于操作方便、简单快捷、结果准确。微量生化法的优点在于能够通过微生物鉴定用试剂盒作为细菌的观察皿,观察皿中放置数量不等的试管,当需要检验物体中的微生物含量时可以将样品放入观察皿中的试管中,然后将处理过的微生物液滴入试管中,观察样本在试管中的酶促反应,然后观察样本的颜色变化,并将其记录下来,通过输入计算机内置软件中,通过科学的分析得到相应的结果[2]。该方法常用于临床药物细菌增殖研究中。

1.3分子生物学技术 分子生物学技术是一种现代新型的技术,是在生命科学与化学发展的基础上创立的一门学科。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与微生物检测中,主要通过分子水平上分析微生物的线性结构来认知样本中的微生物类型,是一种新型检验技术,其主要的优点在于检验结果精确、对微生物的反应比较敏感、效率与特异性都较高等方面,但是由于其技术性较高,对检验器材以及相关操作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较高,检验方法也比较繁琐[3]。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与微生物检验技术的主要技术有:核酸交互法、质物DNA图谱检验分析法、聚合因子透析技术、染色体DNA限制性内切酶技术等等。文章主要对核酸交互法进行分析,简单为微生物检验技术中的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研究。核酸交互法是利用基因探针法的原理应用于微生物检验中而创新的一种方式,基因探针法的应用机制是在物品基因中的最小介质因子在基础构造中与碱基的化学反应,通过对已经认知的细菌最小介质因子进行相关的排列,并做好相关的记录,当在微生物样本检验中,对最终得出的最小介质因子进行碱基的区分,辨别细菌的种类及数量。对于具有最小介质因子的细菌来讲,具有最小介质因子的细菌遗传物为DNA,若没有DNA的细菌,其遗传来源于RNA。核酸交互法能够很好的区分微生物中的细菌种类,并且使用效果比较理想,但是由于其使用设备比较复杂,在实际的微生物检验中,使用的频率较少。

1.4快速酶触反应及代谢产物的检测技术 快速酶触反应及代谢产物检测技术的应用原理主要是由于细菌在生长繁殖的过程中会不断的施放一些酶元素,通过对细胞产生酶进行判别,将其放入器皿中观察,通过反应液对酶的作用,从而观察细菌的种类与数量,这种检验的方式能够检验样本中细菌的数量以及微生物的种类。优点在于其灵敏度较高,操作简单,常用于细菌计数及种类鉴定。

1.5仪器监测法 目前的微生物检验技术中应用的仪器检测法中,主要使用的是气相色谱法、mini-VIDAS法、Vietk-AMS这三种技术,后两者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较高,但是在我国的应用程度较少,文章主要针对气相色谱法进行介绍。气相色谱法应用于微生物检验中的主要原理是通过检验样本中的微生物在气相色谱仪中检验到的色谱图进行微生物的判断,同时该方法是先将样品与微生物分离,然后再将微生物进行相关的检验。仪器检测法能够适用于样本较多的物品检验中,或者是容易产生微生物的物品检验中。该检验技术的方式是先将样本中的微生物水解,然后使用甲醇分解提取,对微生物进行硅烷化或甲基化等方面的处理,最后由微生物呈现的相关色谱录入色谱仪中进行分析[4]。此检验技术的优势在于能够检测出微生物的特征峰,并且结果准确、效率较高,优点在于节省工作量,并且实现了自动化。常用于食品、药物的检验中。

2微生物检验技术未来发展的趋势

微生物检验技术产自与20世纪40年代,主要是由于美国发生了一系列由于药品污染而出现的意外事故,因此微生物检验技术对于药品质量、食品安全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近些年来,随着经济水平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疾病传播以及食品问题的出现导致了社会各界对于疾病预防和食品安全的关注。微生物检验技术是对疾病控制以及食品安全的有力保障,能够促进疾病控制以及人民的身体健康发展,保证经济的稳定发展。由于疾病传播使得人们对疾病控制的广泛关注,推动了的微生物检验技术的不断进步,也推动了疾病控制的发展。微生物产生的原因来源于各方面,主要由于大气污染、水污染、环境破坏、水土流失等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来源于人们生活中的随地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等各种不文明现象,这些都导致微生物的增长。这些都要求了微生物检验技术要不断的进行更新,将微生物控制在一个不影响人体健康的数值。微生物检验工作的工作量与辨别的种类繁多,检验样本的构成也比较复杂,对于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要求也较高。通过各种物品传播的疾病微生物种类较多,能导致出现传染性疾病的微生物就有五十多种,种类繁多的微生物也对检验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5]。

我国在微生物检验技术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其中也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首先是我国微生物检验操作人员的专业水平较低,对微生物检验的重要性不能够很好的认知,同时微生物检验的仪器比较滞后。从我国微生物检验行业的整体分析,在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应用中,将微生物检验实现自动化、智能化是其未来发展的方向,尤其是在仪器检测法中体现了这一发展特征。所以,在对我国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相关的叙述中主要表现为:首先需要提高对样本微生物含量的检验效率,减少常规检测中需要耗费的时间,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能够实现对微生物数量及种类的检测;同时检验技术要保障检测的结果,提高检验的精度与科学性;最后要实现检验技术的自动化,推动我国微生物检验技术智能化发展。

3结论

科学技术的带动了微生物检验技术的不断发展,并且呈现了多样化,新型、先进、简便的微生物检验技术将代替传统的培养方法,通过对检验技术与标准的不断完善与规范,保障检验的质量;同时操作人员也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提高检验仪器的使用率,将高效的微生物检验技术投入应用,促进的微生物检验事业的发展,实现现代化、自动化、智能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志娟.食品微生物的检验技术与未来发展探讨[J].科技传播,2014,(23):191-191.

[2]顾兵.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与转运系统的现状与展望[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4,(10):732-735.

[3]温泉.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8):34-34.

篇4

[关键词]组合式生物法 三高 微生物 去除率

中图分类号:X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01-0239-01

1、引言

高硫、高酸值、高胶质(以下简称三高)含量的原油的炼制,在加氢、催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苯、酚类物质,硫元素被转化成各类含硫的物质,如硫化氢、硫醇、硫醚、二硫化碳等,氨元素被转化为氨气、胺类、铵类物质,这些物质在炼油工艺的脱硫、脱硝过程中,被大量回收或去除,但还是有一部分进入装置的废水系统,在污水处理过程中被转化成小分子的其它多环烃类、无机、有机物质,随水份的蒸发和水流形态的变化,从水体中逸散于空气中,对大气造成污染,与普通原油炼制工艺相比,污水处理系统中逸散到空气中的臭气物质浓度更高、更有危害性。

硫化氢、氨气、VOC(非甲烷总烃)类对人体的危害极大,也是国家恶臭污染排放标准中规范的重点物质,设定了严格的排放标准。

考虑到三高原油炼油装置污水处理场的含硫、氮、多环烃类深度很高,本文的研究选择以组合式生物技术来治理辽河石化炼油装置污水处理场臭气。

2、组合式生物法治理臭气的原理

2.1 工艺设计及原理

组合式生物生物法工艺过程分为三个过程:①洗涤工艺段:采用活性污泥法与臭气进行交换,利于活性污泥中的生物絮体及微生物代谢的有表面活性的大分子网状结构的物质对不溶于水的臭气物质进行捕获,从而实现不溶于水的臭气物质由气相向液相转移,同时对来气进行降温。②滴滤工艺段:采用污水处理厂含有丰富微生物的二沉池水以较高的液气比与臭气在填料表面进行交换,将前段工艺没有完全被捕获的小分子不溶性臭气成份进行捕获,同时由于较高的液气比循环喷淋,硫化氢、氨气在这个工艺过程基本得到去除。③生物氧化段:经过洗涤、滴滤两个工艺段,90%以上的臭气成份已经从收集的气体中被脱除出去,但在辽河石化炼油污水体系,由于臭气浓度较高,处理后的余气还达不到国家《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14554-2003》的要求,所以还设计了一个特殊的由有机质堆肥制成的生物氧化滤球,不但比表面积较大、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而且接种了对国标要求限制排放的8种恶臭污染物有生物降解作用的微生物功能菌种,按填料塔的设计方式,在保证滤球表面湿度、温度的条件下,低浓度的不溶性VOC气体首先按吸附的原理被多孔的表面束缚,进入滤球表面的生物膜,与微生物接触并被生化,达到深度去除的目的,处理后的气体可以达标排放。

2.2 生物氧化过程及原理

在整个工艺中,微生物生化恶臭物质的生物场,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介质材料表面的生物膜,一个是循环液池。一般的生物法除臭技术讨论较多的是介质表面的生物膜的作用,但介质表面的生物膜,不论是容纳微生物的能力,还是对生化作用后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及时排除,保证微生物与恶臭气体成份接触的机会,作用都是有限的。实际上设计一个合适的循环池储液,由于循环液与空气在介质表面高强度交换的溶氧过程,在储液池内进行着一个类似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好氧池生化场的生化作用,这个生化场由于容纳微生物的量足够多,所以恶臭物质在这个储液池里的生化速率及彻底程度要更高。

3、实验材料与方法

3.1 实验材料

3.1.1 气源 辽河石化污水处理厂二级气浮池

3.1.2 实验设备 生物氧化中试装置、防爆防腐水泵(16L/min)、防爆真空风机(1.5m3/h)、转子流量计(3m3/h)、自控系统(含PLC及检测仪表)、一体化气体检测仪(0~500ppm)、便携式气体分析检测仪(0~1000ppm)、集气罩、大气采样器(1L/min)、秒表。

3.1.3 实验材料 滤料:0.007 m3,滴滤错气介质:0.00525 m3。

3.2 实验方法

3.2.1 检测方法与项目

GB14554-2003中所列的8种限制排放气体,采用手持式仪器来测量。按常规的恶臭气体的分类,这8种气体中除硫化氢、氨气、二硫化碳外,都属于VOC类,可以用手持式VOC气体检测仪来测量浓度,进而计算处理效率。恶臭气体中,由于硫化氢、氨气、二硫化碳极易处理,所以该实验只观察VOC类气体的处理效果。

3.2.2 实验工艺流程

4、实验结果与分析

4.1 实验结果 对实验阶段的数据进行统计,得到去除率曲线图(见图2):

4.2 实验分析

4.2.1 经过为期两个月的实验,证明实验处理装置对收集区域的点污染源排放的废气VOC去除率已稳定达到80%以上。

4.2.2 对于高浓度气体(VOC大于400ppm)或气体成分发生较大变化的情况时,处理应作降量处理或采用其它的辅助手段处理(如预处理手段或增加换气次数等)。

4.2.3 预处理采用曝气池水作为喷淋用水;生物氧化装置所需新鲜水可使用回用中水做补充(备用新鲜水)。

4.2.4 污染治理项目达到如下处理标准: VOCs去除大于80%;对H2S去除率大于99%,氨气去除率大于95%,满足国家现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2003。

5、结论

通过理论分析,按小型实验的结果,采用组合式生物除臭技术设计制造的,针对三高型原油炼油厂污水处理场的臭气治理装置,是可以实验对高浓度恶臭气体的治理,达到达标排放的。组合式生物氧化技术的生化系统与常规的生物法技术相比较,对高浓度的含硫、含氮、含烃类气体,可实现低于国家标准排放,甚至可以低于国家标准11%以下。

篇5

关键词:生物化学及检验技术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5(b)-0203-01为进一步提高《生物化学及检验技术》课程建设水平,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根据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湖北省教育厅《关于评选高等学校省级精品课程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1233办学模式,我们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骨干课程之一《生物化学及检验技术》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了改革并取得一定的成效。

1 教学方法改革

《生物化学及检验技术》课程以项目为载体实施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旨在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作用的宗旨。一改过去理论加实验的教学模式,把过去验证性实验贯穿到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使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更明确,彻底改变了理论与实验两张皮的现象,不同生化检验技能的训练也尽量采用临床常用的真实检验项目,把临床真实的案例引入教学过程,使学生学以至用的目的性更为明确,以期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具体教学方法如下。

1.1?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的显著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生物化学及检验技术》课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依据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工作过程和典型工作任务将该课程设计为15个典型项目,如生物化学检验技术的标本采集、处理与保存、临床生物化学检验质量控制、血脂测定、肝功能检验等。在项目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教学内容,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提高了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了积极性。

1.2?PBL(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法

PBL教学法强调以问题为中心,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或由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学,针对性强,目的明确,效率高。PBL的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师和学生双方的合作,因此双方评价能客观反映教师和学生对PBL教学效果。首先是学生对自己掌握的知识,应用及各种技能的发展进行自评,组内成员之间互评。其次是指导教师在学生的自评和互评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发言次数,发言内容和质量,复习资料和书面报告、以及小组学习,相互合作等进行评价,结合试卷成绩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第三是学生对教师的知识含量,教学态度,教学方法,语言表达,引导交流等方面进行评价。还要通过调查问卷对学生所学内容理解和记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自主学习,学习兴趣以及合作精神进行主观评价。

1.3?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的网络教学方法

该课程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学校丰富的网络资源开展教学。课程组每位教师都配置有一台电脑,中青年教师均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培训,掌握了常规教学媒体的使用、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及多媒体课件制作等现代教育基本技术。教学课件均采用多媒体技术制作,部分实验操作技术也以视频形式向学生做标准技术示范。课程标准、教案、课件、课堂录像、自主学习材料等资源均已上网,实现课程的网络化和教学资源的立体化,从而为学生学习提供更加互动、开放的学习空间。

1.4?真实演练法

运用真实的临床标本对生化检验检测项目进行真实演练,在设计的实训教学项目中,除回收试验和干扰试验外,其它项目全部来源于临床常见生化检验项目。

1.5?案例引导法

改变过去以教师“教”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形式的传统教学模式,积极开展采用以案例分析为背景的教学模式,运用真实的临床案例导入项目学习内容,通过启发式教学方式,加强课堂讨论,深得学生喜欢。比如:讲授“糖代谢紊乱”这一章节时,授课教师到医院病案室借用内分泌科糖尿病病人的病历资料,在教学时以实际病例为背景,讲解和分析糖代谢紊乱致糖尿病发生的过程,让学生们理解更深入、透彻,掌握得更扎实。

1.6?仿真实训法

运用临床常用的检查项目为实训内容,实现教学临床零距离。

1.7?现场学习法

运用现有的优秀教学资源襄阳市中心医院、第一人民医院及中医医院(临床教学基地)开展现场教学,有效弥补院内学习的不足。

1.8?以综合能力为目的考核方式

为适应现代人才教育培养目标,我们建立了全新的以综合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实践考试模式。实践考试与行业接轨,按行业标准,由专任教师及行业专家参与,对常规检测项目进行抽签考核。考核方式分为口试(20%)和实践操作技能考核(80%)两部分。口试主要考核测定项目原理、参考值、临床意义及注意事项的掌握情况;实践考核主要考核实训材料准备的完整性、操作的规范性、加样的准确性、结果计算的正确性及结果报告的规范性等方面,全方位对学生的专业综合技能和职业素质进行评价。

2 教学手段

本课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运用多种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为学生搭建良好的学习平台。具体采用的教学手段如下几点。

(1)“教-学-做-赛”一体化,在做中学,学中做,在“做”中“知不足”在“学”中“不知足”。“教、学、做、赛”一体化的教学手段是将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有机结合,在体现职业真实的学习情境中,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学生的做、实践项目的实施及技能比赛揉合为一体,做中教、做中学、赛中练,教、学、做、赛合一。其实质是将教室、实验室和工作情境融为一体,让学生感受情境教学的氛围,在项目实施中学习技能,获得能力。(2)利用现场教学充分发挥优秀教学资源的作用,紧跟临床发展动向。(3)仿真实训室提供贴近临床真实工作岗位的实训环境。(4)及时对各实训教学项目完成结果进行组内及组间评价,有效促进学生对检测结果质量的重视。

3 成效

经过积极的教学方法和和教学手段改革,《生物化学及检验技术》已成为我院的一门品牌课程。特别是项目教学,深受校内外专家、同事的好评。通过项目教学的运用有力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主学习比以前多了,课堂气氛更为活跃,课后利用业余时间做实验、讨论问题的学生也多了,技能考核成绩明显高于以前传统方法学习的班级。具体成效如五点。

(1)实验结果准确率明显提高。(2)技能考核成绩明显提高,由传统教学班级(2009级)的平均82.5分增加到到改革后的(2000级)平均89.3分。(3)见习学生能在一周内顶岗工作的人数大大增加。(4)同学们协作精神得到充分锻炼。(5)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总体水平也有明显提高。

篇6

一、光学显微镜观察.适用于观察生物微观结构,如细胞结构,包括光镜下看到的各种细胞器.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技术. 其中涉及考查方面有:(1)低倍镜(4X、10X)的使用方法.(2)高倍镜(40X)的使用方法.(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4)血球计数板计数法.(5)制作临时装片、切片和涂片.适用于显微观察,凡需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材料,必须先制成临时装片、切片和涂片.

例在观察显微镜时,经常遇到以下5种现象:(1)视野亮度晃眼;(2)

对光时视野中出现窗棂、树影等物现象;(3)只见视野不见图像;(4)图像结构不完整,试分析出现这些现象的可能原因,并提出排除方法.

析(1)视野亮度晃眼,可能原因:①反光镜直射强光源;②光照到通光孔上缘.排除方法:①用平面镜斜对光源;②挪镜.(2)对光时视野中出现其他物象,其可能原因是镜筒太高或太低,调节一下镜筒即可消除.(3)

只见视野不见图像,可能是操作不仔细,低倍镜头偏于一旁.排除方法:将低倍镜头对准通光孔.(4)图像结构不完整的可能原因是未根据材料的不同折光性用光,应调节光圈使透明度一致.

二、物理和化学分析技术

具体技术包括:

1.分离技术.分离技术主要是利用物理学和化学的原理建立起来的各种分离、纯化方法.常用的分离技术有以下几种:

(1)研磨、过滤.适用于从生物组织中提取物质,如酶、色素等,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研磨、过滤的方法,如研磨时要先将生物材料切碎,然后加入摩擦剂(常用二氧化硅)、提取液及其必要物质,充分研磨之后,往往要进行过滤,以除去渣滓,所用过滤器具则根据需要或根据试题中提供的器材加以选用,如可用滤纸、纱布、脱脂棉、尼龙布等等.SiO2,由于过滤只是粗略地去掉渣滓,因此为了提高速度并使实验明显,一般不选用滤纸,而是选用脱脂棉.

(2)层析法.适用于溶液中物质的分离.主要步骤包括制备滤纸条,画滤液细线,层析分离.

2.测定技术.

包括:(1)定性测定――比色法.从细胞组织中,鉴定有机物的常用比色法,参见下表.

成分试剂作用颜色反应

还原糖斐林(Fehling)试剂使自由醛或酮基的糖氧化产生棕红色Cu2O沉淀

蛋白质双缩脲试剂肽键在碱性环境中与CuSO4结合产生红紫色的络合物

淀粉碘液淀粉与碘结合蓝色反应

脂肪苏丹Ⅲ酒精溶液脂肪与苏丹Ⅲ结合红色反应

维生素A三氯化锑一氯仿溶液与SbCl3作用蓝色反应

维生素B1重氮化氨基苯磺酸溶液在碱性溶液中发生作用红色反应

核酸亚硫酸复红溶液与DNA发生作用呈红色或紫色

(2)定量测定――滴定法.

(3)同位素示踪技术.同位素示踪技术可用于物质代谢以及其他实验中以了解物质来源或去向,或者区分事情结果是由于此还是彼的缘故.如光合作用光反应产物――氧气中的氧的来源,二氧化碳形成葡萄糖的途径,确定谁是遗传物质的噬菌体浸染细菌的实验等

典型例题

例1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提取和分离叶绿体的色素,可采用方法.

(2)用毛细吸管在滤纸上划出滤液细线时,线条越细越好,这样可以避免 ,以便取得较好的 .

(3)叶绿体b为黄绿色,层折后的位置是在滤纸条的 .

(4)实验应尽量在通风处进行,实验后一定要将手洗净,这是因为 .

析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可采用纸层析法.在点样划线时,越细越好,这样可避免色素带之间部分重叠,以便取得较好的分离效果.层析后,滤纸条上自上而下有4条色素带.因为该实验使用了苯、丙酮等有毒化学药品,实验时应通风,实验后要洗手,确保安全.

三、微生物培养技术

主要考查培养基的制作技术.培养基的制作过程如下:(1)配制液体培养基 .(2)配制固定培养基.(3)调整 pH.(4)过滤分装.(5)灭菌.

典型例题

例将10 mL酵母液放在适宜温度下培养,并于不同时间内等量均匀取样4次,分别测定样品中酵母菌的数量和pH,结果如下表.请分析回答.

样品酶母菌数量(个/mm3)pH

(1)表中样品的取样先后次序为 .

(2)对酵母菌而言,100 mL该培养液的环境负荷量为 个.

(3)若第5次均匀取样时,样品中的酵母菌数量为760个/mm3.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是 .

析(1)根据样品菌数,越在先菌数越少,由此取样顺序为2、4、1、3.(2)经过培养10mL培养液中有菌数1210个/mm3,环境负荷量应为1.21×107.(3)培养液中的营养物质不断被消耗,pH减小,部分酵母菌因营养缺乏不适应而死亡并解体.

注:材料为培养的啤酒酵母.

四、植物解剖与生理测定技术

技术包括:各种器官解剖与观察方法、徒手切片技术、光合作用强度的测定方法.

典型例题

例有人设计了一个实验来证明光合作用需要CO2,他在两支试管里装入蓝色的BTB溶液(这种溶液在酸性条件下呈黄色,碱性条件下呈蓝色),向管内吹入CO2,溶液都变为黄色.在1号管内加入绿色水草,放在阳光下,2号管内也加入绿色水草,用黑纸包起来.如后,发现1号管内BTB液变蓝,2号管内液体仍然黄色.因此,他认为这个实验可以证明光合作用需要CO2.

有人认为这个实验不够严密,你认为如何在上述实验装置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就可以使实验更加严密地说明光合作用需要CO2? .

析应增加1支黄色BTB液的试管中不放水草,但是照光,排除BTB液遇光变色的可能.

五、孟德尔性状的遗传分析技术

主要技术包括:1.果蝇的单因子实验方法.选取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果蝇(长翅与残翅或灰身与黑身)进行杂交和测交,观察杂种后代相对性状的遗传表现,从而验证孟德尔分离规律.2.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方法.孟德尔的遗传规律符合概率的基本原理.通过人工模拟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的分离,以及受精时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过程,便可验证基因的分离规律.

典型例题

例在番茄中真实遗传的紫茎、缺刻叶植株(AACC)与真实遗传的绿茎、马铃薯叶植株(aacc)杂交,F2结果如下:

紫茎缺刻叶紫茎马铃薯叶绿茎缺刻叶绿茎马铃薯叶

247908334

(1)在总共454株F2中,计算4种表型的预期数.

(2)问这两基因是否是自由组合的?

析 (1)按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两对相对性状条本杂交,F2的4种表型分离比应为9∶3∶3∶1,这样4种表型的预期数应为256∶85∶85∶28.(2)这两对

六、生态和环境考查技术

该技术主要包括:1、种群密度的测定技术.主要包括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的测定方法和昆虫种群密度的测定方法.

典型例题

篇7

“军事领域应用的可穿戴式技术,其考虑是非常不同的;”美国国防部高等研究计划署(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DARPA)科学顾问Pae Wu表示:“其终极目标是必须要能支持并推进士兵的作战任务。”

Wu 表示,美军促进了智能手机的大量应用;她强调自己不是DARPA的代表人,不过美军对可穿戴式技术的需求已经超越像是心律侦测等追踪生命征象的解决方案,而更需要“情势感知(situational awareness)”与“可行动资料(actionable data)”:“如果不能提供让士兵在战斗中做决策的数据,就算技术很独特,在军事领域没有人会注意。”

图中的爆炸冲击量测计是DARPA委托美国罗彻斯特理工学院(Rochester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所开发,用以量测穿戴者在爆炸中受到的冲击

为此DARPA对于环境信息相关技术特别感兴趣,例如地图、实时情报以及其他部队的位置追踪,以及新兴的“士兵备战状况(warfighter readiness)”相关技术;在此可穿戴设备能告诉用户其生理状态信息,包括士兵是否适当地补充了水份、压力过大,或者是正遭受认知疲劳 (cognitive fatigue)。

美军已经布署了一种名为“爆炸冲击量测计(blast gauge)”的战备设备,该设备基本上是为监测士兵的脑部创伤并做现场分流(in-field triage);该小型设备可佩戴在头盔、肩膀或胸部,以监测爆炸冲击的发生,并提示医护人员做初步反应。

Wu 表示:“该类设备并不是用以量测士兵的整体生理状态,而是提供能让士兵行动…例如该前进或是不该前进的量测信息。”爆炸冲击量测计是夹式的而且体积小,并成功迎合了战场上对轻量化的需求──通常在阿富汗战场上的一名美军班长,每天负重超过128磅(约58公斤)──而且拥有优异的电池续航力。

阿富汗战场上的美军通常得携带7种不同的电池才能支持72小时的作战任务);“电力等同于重量的情况非常严重;”Wu表示:“特别是若与可穿戴设备相关联,舒适度最重要。”

市场研究机构IDTechEx上周在美国硅谷主办了一场可穿戴式技术研讨会;该机构估计,锁定医疗应用的可穿戴设备市场,今年规模可达到150亿美元,而该数字在2026年可望进一步增加至400亿美元。

而军事应用的生物传感器技术则有独特需求,包括多任务能力、可重复使用能力、实时信息、敏感度以及可靠性。Wu表示:“这一切需要在一个平台上发生,而且不需要任何样本制备,这是一个大问题。”

为了克服以上挑战,DARPA投资了一个名为ElectRx的生物电子医学计划,以“推动针对特定神经电路的解剖学与生理学理解,以及它们在人体健康与疾病中扮演的角色”;ElectRx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完整的闭路神经调变(neural modulation)系统,用以监测生物卷标以及的神经活动,以提升将之布署于士兵身上的有效性。

篇8

关键词:生产函数 服务业 实证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4-200-02

一、黑龙江省服务业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1―9月,黑龙江省地区总产值达到6450.5亿元,其中服务业总产值达到2518.3亿元,同比增长11.9%,占到地区总产值的39.04%。2009年,黑龙江省服务业的总产值只有地区总产值的38.8%,而2008年北京地区的服务业总产值就已经达到了73.2%,接近发达国家水平。这表明,黑龙江省的服务业发展较为缓慢。另外,黑龙江省的服务业无论在地区间还是在行业内部发展也不平衡,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仍处于起步阶段,与发达地区相比严重滞后。总的来看,黑龙江省服务业的发展,还缺乏一个总体规划,缺乏思路创新,重点还不够突出。那么,黑龙江省服务业发展滞后究竟是由什么原因导致的?本文试图利用1985―2009年黑龙江省服务业发展的数据及计量工具对此问题进行实证分析。

二、模型分析及结论

本文采用生产函数模型来描述黑龙江省服务业的要素投入产出关系。其模型如下:

Y=A(t)καLβ 0

其中Y代表服务业的总产出,K代表资本的投入量,L代表劳动的投入量,α代表资本的产出弹性,β代表劳动的产出弹性,A代表技术进步。

为了计算方便,现把该模型进行对数化处理,并加入随机误差项,得到新的模型:

Y,=C0+C0κ,+C3L,+C1A,+ε

(2)

其中,Y’代表Y/Y,A’代表AMA,κ’代表K/K,L代表L/L。

我们参考黑龙江省统计年鉴的数据,选取黑龙江省1985―2009年的数据作为此次实证的计算数据。考虑到数据取得的可行性,选用黑龙江省服务业的生产总值作为Y,黑龙江省服务业的资本投入量K,用服务业新增固定资产来代替,以黑龙江省从事服务业行业的年末就业人数作为L。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所选取的数据中,因缺少2004年的新增固定资产,故用2004年服务业城镇集体经济固定资产投资数额来代替。

本文利用Eviews6.0软件,对1985―2009年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1985―2009年,黑龙江省服务业的资本投入增长与服务业产值的增长的相关系数达到了0.291132,服务业劳动投入的增长与服务业产值的增长的相关系数达到了0.559934。从要素投入的相关系数来看,数据表明资本的增长对服务业的增长的贡献相对较小,劳动投入的增长带给服务业增长的远大于资本投入的增长带给服务业的增长。

(2)1985―2009年,黑龙江省服务业技术进步带给服务业产值增长的相关系数高达0.893648,远远高于资本投入增长和劳动投人增长带给的服务业产值增长。说明技术进步在黑龙江省服务业增长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服务业增长的关键因素。因此黑龙江省有必要进一步提高技术进步的速度和水平,实现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并带动全省的其他产业的发展,实现老工业基地的再次腾飞。

(3)从回归分析的数据来看,此次模型的R2值达到了0.804526,从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的角度来看,它们之间有着较高的拟合优度,这表明黑龙江省服务业的增长来自资本投入的增长、劳动投入的增长和技术进步带来的增长,是符合客观经济发展规律的。具体数据分析结果见表2。

三、政策建议

从黑龙江省服务业的宏观数据来看,黑龙江省服务业发展应该加快经济转型和战略选择的步伐,将服务业的发展侧重点逐步转移到知识技术水平含量高、资金量大的现代服务产业中来。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服务业的发展方向和思路。黑龙江省历来以工业著称,素有“老工业基地”的美名,在发展工业的同时,长期以来忽略了服务业的发展。因此,我们要从黑龙江省的实际出发,发挥黑龙江省的能源、技术、产业、地理、市场的优势,加快发展黑龙江省的旅游产业。进一步开发一批以哈尔滨的“冰城夏都”、牡丹江的“镜泊湖”等国内外知名旅游景区为依托的特色“龙江”旅游经济,推进物流、金融、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同时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为黑龙江省现代服务业发展打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宏观环境。特别是旅游、会展、文化、休闲健身、服务外包、信息、金融、保险、会计、咨询、法律等现代服务业,要创造条件和环境,放开发展。

2、建设特色城市服务经济圈,加大创新投入。(现代)服务业的特点是创新率明显高于传统的服务行业。这也就意味着现代服务业对经济的增长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将是服务业增长的主要动力源泉。因此要加大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现代金融服务、电信服务的创新投入。哈尔滨(中国现代服务业示范城市)、大庆(中国现代服务业示范城市),作为黑龙江省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排头兵,要积极配合黑龙江省现代服务业的建设步骤,依托城市自身优势,建成以哈尔滨为首的集“金融现代服务业、会展业、旅游业、信息咨询业”等特色服务业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心。

3、加强服务业劳动投入,提高服务业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由于服务业行业的从业人员比重很大,且进入壁垒较低,这就造成一些传统的服务行业的人员素质不高的弊端。服务人员素质过低的现状,也是制约黑龙江省服务业发展的因素之一。因此,政府可以从行业协会入手,配合行业协会制定出行业从业资格认定机制,并且在服务行业的考核制度中加人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培养和素质提高等考核标准,从法律法规的角度来规范企业的人力资源投入。与此同时,部分高校尤其是职业院校可以定期地开辟课堂,组织服务行业人员到高等学府去进一步深造,费用可以采取国家补助、企业和个人共担的方式。这样既提高了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从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又增加了高校与社会交流的机会,同时实现了资源的共享,促进了服务业的技术创新,提升了服务业的技术含量和服务质量,为黑龙江省服务业的飞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文系黑龙江科技学院2008年引进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基金项目《黑龙江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黄灿灿.黑龙江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商业经济,2008(5)

篇9

深圳市作为我国改革开放最早的经济特区,大胆开拓,勇子创新,创造了无数的经济建设奇迹。深圳市的城市燃气行业、从无到有、经历了从小规模到覆盖全市范围的巨大变化,由深圳市在国内首创的“小区气化”供气模式已在珠江三角洲地区“遍地升花”,并且为全国许多城市所采用。

今天、开始了深圳燃气行业的二次创业一一实现大然气转换工程。深圳燃气行业从此将边入一个更南层次和更快发展的黄金时代。

回顾深圳燃气行业十几年的发展历程、我们深深感到:深圳燃气行业的成功来源于技术创新。

1深圳燃气行业发展过程及经验

1.1深圳燃气发展的历程

深圳燃气行业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液化气小区气化站分区建设阶段、液化气小区气化站联网阶段、天然气转换阶段。在建设过程中,按照“全面规划,分区建设,逐步联网,逐步实现石油气供应管道化”的发展战略、具体分三阶段实现。

第一阶段,实现生活小区管道化。

第二阶段,使小区与小区之间逐步联成网络,小区之间能互相配气、供气,并实现环状供气。

第三阶段,把所有小区实行并网,将全市燃气管网系统逐步建设起来。

1.2小区气化供气模式的特点

小区气化供气模式不但较好地解决了深圳经济特区这个新兴城市的城市燃气供应问题、而且在经济比较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和部分沿海大、中城市中推广使用。这种模式特别适合对技术、资金要求较高的城市或城市新区的城市管道燃气建设的需求,它具有以下特点:

(1)技术领先、符合城市燃气供气和安全的要求。液化石油气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城市燃气气源,以前都是只用于瓶装或瓶组形式供应。但将液化石油气进行管道供气并作为一个城市的系统来考虑,则是一种新思维、“一种创新,国内外以前都没有先例。

(2)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

(3)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4)气源稳定、符合环保要求。

2深圳燃气行业发展经验的剖析

2.1技术创新使深圳燃气行业发展步入广阔天地。

深圳经济特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试验田”。深圳燃气行业从诞生之日起、就比内地同行面临更严峻的生存压力。按照深圳市政府的规定:燃气企业经营不给予补贴。逼得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求生存,求发展。经过十几年的不懈努九从建设第一个罗湖气化站开始,深圳燃气企业逐步建设起整个深圳市的燃气供应系统,为广大居民和工业企业提供稳定、安全的热源供应,深圳市燃气企业也在城市燃气系统的建设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壮大。探索深圳市燃气行业的发展经验,我觉得最有价值的是技术创新。

2.2小区气化模式是技术创新的成果

技术创新理论中有一项分支是技术创新模式选择。其中有一种做法是技术引进和二次创新。即一个国家或一个企业在其经济或事业发展的初期,以技术引进作为主要的创新手段,然后通过不断的学习积累和提高,依照本国或本企业的特点,大胆进行二次创新,从而不断缩小与世界先进技术水平和竞争对手的差距。

深圳燃气的发展过程也是一个燃气行业二次创新的成功案例。

深圳燃气技术人员最初从香港地区考察学习回来、模仿香港做法建设了第一个供气站、随着项目的不断进展、问题出来了。按照香港的有关条例和做法、液化气管道不得穿越道路,经过深圳决策者和技术人员仔细分析和计算、认为香港做法过于保守。液化气管道过路没有任何技术障碍和危险。由于突破了这一限制、深圳燃气的发展进入了’个更广阔的大地、二次创新的成果不断涌现,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突破供气半径的技术限制,实现小区气化站联网

小区气化站联网后。产生了许多技术优势:燃气管网能合理调配气量.提高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有利于管网采用全面电脑化管理;选择最佳操作条件,降低运行费用以及供气站逐渐集中在城市边沿地带等等。

(2)为天然气发展预留空间

当深圳市确定远期采用管道天然气的发展战略后.深圳市液化气管理公司将新建管道开始改为按天然气技术参数而定、并且供气站的设点也考虑将来天然气的技术要求、做好技术准备。这一按照深圳实践情况而进行的技术变革为深圳市现在的大然气转换带来厂巨大的技术和经济优势。

(3)提供新型的供气服务

根据液化石油气的特点、开展了液化气集中制冷供应冷气的服务。同时、建设了液化气汽车加气站、将燃油车改装成汽油、液化气两用车。

从以上的二次创新成果分析可以看出,深圳燃气行业的技术创新过程具有一定的特点:首先是针对性,所有的设备选择、工艺改造都是针对深圳地区的建设规律及特点,同时兼顾本企业的发展战略,而不盲从于国外的成熟经验;其次是突破性,工艺流程改造不仅仅停留在小修小补的层次上、而是在不断变化的基础上形成了突破性的成果、构筑了一个崭新的城市供气模式;第三是超前性,不论是小区联网,还是天然气转换工程的难备,都在实际操作前进行了前瞻性的技术储备,并且决策正确;第四是经济性,所有的技术创新都是针对提高经济效益的原则来展开的。一方面不断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快速回收投资,另一方面不断推出新产品和服务,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和生存能力。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企业将在市场中面临越来越严峻的竞争和考验、加快技术创新步伐。足企业在日益复杂环境中的必然选择。

2.3天然气转换呼唤新一轮的技术创新

2000年1月15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广东液化天然 气工程立项进行试点、该工程总投资308亿元、分两 期建设、其中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及输送干线建在深圳、 深圳可望于2005年成为广东和全国第一批使用液化天 然气的城市。天然气是一种清洁、价廉和储量丰富的 理想城市能源。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分别利用10—20年 的时间实现了本国的天然气转换计划。随着广东省液 化天然气工程的正式建设、深圳市燃气行业自此进入 大然气转换阶段,开始了深圳燃气的“第二次腾飞”。

由于液化天然气项目中的部分技术对我国技术人 员来i兑足第一次面对、国内没有先例可以照搬。因此深 圳燃气建设者们应该总结过去的经验,继续发扬技术 创新精神、依靠引进和二次创新的创新模式、实现深圳 燃气行业的“第二次飞跃”。一方面要按照整个项目的 计划、充分利用国外技术和资金优势、加快项目的建设 速度。另一方面还要针对深圳地区的特殊情况,积极开 展自我创新工作。比如将管道内液化气整体置换成天 然气足一个新课题、如何实现天然气在汽车、空调、制 冷等领域的应用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技术创新, 不断积累技术的优势。可以预见、天然气转换工程的成 功实现将提高深圳燃气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

2.4技术创新扩散

技术创新扩散内容可以包括创新观点的扩散,研 究与开发扩散以及创新实施技术扩散三个方面,对象 可以足本国不同地区的企业以及国外的企业等。企业 可以通过扩散保持技术领先地位,扩大创新技术应用 范围,赢得技术垄断优势所带来的超额利润。另外,企 业家在技术创新扩散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新的技术 观念的实际推广将会在市场上产生多少市场机会,以 及是否能抓住这些机会、都离不开企业家的勇气、自 信心、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小区气化模式的创始人——赖元楷先生在深圳的 建设实践过程中,清楚地认识到这种模式对于城市新 建燃气系统的技术领先性,果断地采取了一系列的技 术创新扩散行动。

1992年9月在广东省石油学会技术年会上,他宣 读了《全面规划、分区建设、逐步联网、逐步实现石 油气供应管道化》的论文,受到与会者的好评。之后 广东省石油学会专文向全省推荐此模式。

1993年3月、深圳液化气管理公司与广东省煤气 协会在深圳联合举办“城市小区石油气管道供气学习班”.受到各地煤气公司人员欢迎。之后,公司成立了技术服务部的机构。专门负责技术推广和设计、设备供应等服务。小区气化建设经验和操作管理办法很快传播到各地市,使广东各地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小区气化供气建设迅速发展起来。1992一1994年深圳液化气管理公司受佛山市建委的委托。负责承建了佛山市区的城市燃气系统建设工程。之后又为国内其他的—些城市、如宁波、温州、沈阳等提供设计和技术服务、给自身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赖元楷先生在十九、二十届和二十一届国际煤气联合大会上宣读有关技术论文。获得国际间向行的认可。与会者认为小区气化模式值得在发展中国家推广和借鉴。由此在国际燃气技术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通过有效的技术创新扩散策略。一方面带动了国内同行的技术进步、减少了他们的开发时间和费用。避免了国家在落后制气技术上的重复投资、并且随着闰内采用该技术的城市数目的增加、小区气化模式逐渐成为国家规范和标准、深圳燃气集团从而确立了在此项技术上的领先地位;另一方面。通过提供设计、施工、设备供应及操作管理培训等有偿技术服务、深圳燃气集团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收益。

3深圳燃气行业发展经验的意义

深圳燃气行业近二十年的发展历程和成果足以证明。走技术创新的道路是明智的选择。面对二十—世纪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技术发展一千里日的形势、深圳燃气行业应该总结自身技术创新的经验、继续发扬技术创新的优势、争取获得更快、更大的发展。必须牢固树立“以市场为根本、以科技为依托”的技术创新观念建立“国际化、超前性、整体性”的技术创新战略、具备有效运用全球优势资源的技术创新策略;加强企业白主创新能力,建立企业技术中心拥有一个充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有利于创新的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站站稳脚根、树立优势。不断发展。

3.1树立“以市场为根本,以科技为依托”的技术创新观念,努力开拓市场,不断推出新的产品和目

中国进入WTO后、将开放—部分过去国家垄断的行业、 比如金融、电讯、公用事业等。这些行业随之将面临和国际大企业公升、公平竞争的新形势,优制的产品和服务是企业的生命线,因此、深圳燃气企业在目前日益激烈的国内巾场环境小,只有坚持不懈地进行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加快新产品的更新速度、拓展产品组合的广度、延长产品线、提高产品组合的关联度.方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2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立企业技术中心

企业足技术创新的主体。应该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技术创新和机制创新的新思维。通过不断的机制创新使企业真正成为一个竞争、开放的系统、把优秀的人才吸引到企业中去、成为技术创新的骨干力量;同时构建企业家队伍与企业、市场良性互动的格局。另外、要尽快建立企业技术中心,从根本上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形成具有超前开发研究、工艺改进等多层次企业技术开发体系。带动行业技术发展。

篇10

关键词 质量隐患;采样;检验

中图分类号TS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9-0123-02

为消除食品包装中的质量隐患,国家实施食品用纸包装、容器等制品市场准入制度,通过科学设定市场准入的“门槛”,从源头上规范生产企业的生产行为,强化监管,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劣质产品生产行为,从而促进企业提高生产管理和产品质量水平,保障食品用纸包装、容器等制品质量,促进食品包装行业健康快速发展。

在实施市场准入制度的过程中,质检部门及相关机构、人员扮演实施主体的角色,享有受理、审核、检验、批准、监督等多项权利。针对检验这项权利,依靠的是国家标准及相关其他标准。可以说,标准时检验工作的根本,是反映产品真实质量情况的依据。那么,只有标准的内容科学公正,检验结果才能确实可信。

标准GB5009.78-2003食品包装用纸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

1)“该标准使用于直接接触食品的各种原纸,包括食品包装纸、糖果纸、冰棍纸等卫生纸标的分析。”;

2)“以无菌操作称取试样25g,剪碎,置无菌广口瓶中加无菌生理盐水225ml”。

对此,存在以下问题:

1)检验对象为直接接触食品的各种原纸,若将样品以“称样、剪碎”方法检验,则造成包装用纸里、外不分(里面是直接接触食品的部分,应该监控这部分的微生物指标;外面是接触台面、地面、操作人员手部等的部分,不应该将此作为检验微生物的样品),其不能反映直接接触食品部分的微生物情况。对食品各种包装纸的检验也要有明确的说明和标准的要求。标准GB5009.78-2003食品包装用纸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基本的检验依据不能笼统的概括,这样的表述对检验人员造成误区,不知食品包装纸的“里”、“外”有何区别,不仅对食品包装用纸检验结果判定不准确,而且也会影响到食品的卫生,对消费者不负责,给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也有一定的影响;

2)以称样法采样,忽略了食品包装纸的厚度的影响,包装用纸的密度和厚度不等,从而相同质量(称取25g)里面积不同,就可能造成检出率有差别;

3)采样部位不明确,尤其是原板纸、食品包装箱等。因此样品的采取、保存及运输是否恰当,直接影响着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而样品的检验结果是判定该食品卫生以及食品包装纸卫生质量优劣的依据,样品的检验结果还关系到生产部门的经济利益和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和安全,所以样品的采集和送检是很重要的,它是检验微生物工作的前提。如原板纸属于食品包装用纸的半成品,还要进行进一步的成型加工,那么直接接触食品的部分不明确,从而无法确定采样部位。食品保包装箱一般来说不直接接触食品,另外,其顶部和底部无法区别,从而无法确定采样部位。所以对食品包装用纸(箱)要有严格的管理制度以及其卫生的严格要求,才能对食品包装用纸有明确的采样部位和检验方法。食品包装箱和食品包装纸不一样,食品包装箱一般不直接接触食品,而食品包装纸是直接用来包装食品的,一定要在生产过程中严格实施防范措施;

4)类似于纸板、食品包装箱等这类质地较硬的产品,由于无理想的无菌采样工具,造成取样困难、取样过程易污染(无菌采样的过程要求准确、迅速)。

综上所述,造成检验结果不能真实、科学、客观、准确地反映出食品的微生物质量特性。现建议如下:

1)该标准应更确切的规定适用范围,并详细说明产品采集与样品处理的方法;

2)建议以涂抹法代替称样法来采样(忽略涂抹过程中的渗水因素)。涂抹法,是以面积表示检出率,更能真实、准确的反映出视频直接接触部位的微生物情况。称样法,是以质量表示检出率,换言之,该法反映的是与食品直接接触部位和非直接接触部位共同的微生物情况,与GB5009.78—2003食品包装用纸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中的适用范围相违背;

3)确定涂抹面积、涂抹部位以及涂抹次数,具体产品具体规定(如包装箱、纸板等的采样面积和糖果纸的采样面积应有所不同);

4)建议参考GB15979-2002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及GB18706-2002液体食品保鲜包装用纸基复合材料(屋顶包)中的采样方法;

5)原板纸属于食品包装用纸的半成品,还有进行进一步的成型加工,建议取消微生物检测指标和食品企业的微生物包装纸的指标菌,指标菌在环境中大量存在,包括所有的食品和食品用的包装容器,但是指标菌并不是都有害,但如果指标菌存在食品和食品包装纸中就意味着不卫生、不达标,就有可能导致病菌污染生长繁殖。指标菌比致病菌易检测和发现。根据指标菌的检出情况,可判断产品车间生产设备、生产工具、车间环境以及人员体表被污染程度;

6)建议在设立微生物指标时,考虑食品用纸包装、容器等制品的制造工艺和适宜微生物生长的条件;

7)包装材料污染,包装材料如果处理不当也会带有微生物,由于塑料包装材料带有电荷会吸附灰尘,也会造成食品污染。

微生物可在产品中存活,在水分、氧气、PH值、温度适宜时能大量繁殖。使我们的产品成分发生变化,同时产生代谢产物。在上述的变化发生后,食品包装用纸对食品就可能出现变质、有异味、保存期缩短等,如果消费者使用了受污染的产品,可严重危害其身体健康甚至死亡。所以,对食品各种包装纸的原材料,以及生产过程都要进行严格的监管。

1)严格执行各种卫生管理制度,服存管理,互相监督。工厂的卫生/CIP是最关键的。生产设备、工具的清洗、屋顶。墙面、地面、下水道的卫生管理,要落实到人,要有记录并定期检查;

2)生产过程中有良好的 卫生习惯和控制手段。对每一道工序进行严格的卫生控制,强化每一个员工预防微生物的意识(个人卫生及公共卫生);

3)工作人员进入车间应按照要求更换工作服、工作鞋,进行洗手及手部消毒,防止由于工作人员因素造成微生物感染;

4)禁止一般作业区和清洁作业区的工作人员互相窜岗,造成交叉污染;

5)禁止工作人员穿着工作服、工作鞋离开车间,防止在其他自然环境等地方携带微生物而污染生产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