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的特点范文

时间:2023-11-14 17:53: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地域文化的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地域文化的特点

篇1

[关键词]周星驰电影;语言特点;地域文化

香特的地理历史背景给香港文化增添了一份中西交融的多元化气息。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是香港文化的根源,传统的儒家思想、道德规范都深深扎根于社会的方方面面;另一方面,近代以来的西方文化又给这片土地带来了强烈的冲击,曾经推行的殖民主义和资本主义不可忽视,这使得如今这座国际化的大都市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展现了自由与包容的一面。同时香港还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粤语是当地的主要交际语言之一,土生土长的人民一代代传承着岭南文化。以上的种种形成了香特的文化特色,也为香港电影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打下了基础。

香港电影在华语电影圈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使得粤语也受到了观众们的关注。粤语区的观众觉得粤语电影亲切,有着普通话配音所不能替代的表达效果和地域特色,非粤语区的观众也对此给予了一定的热情。本文在总结周星驰电影语言特点的基础上,试图挖掘语言表象下其内在渗透着的文化内涵。

一、生活化的语言

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艺术的源泉。一说起周星驰的电影作品,人们总会津津乐道,无论是题材的运用,还是人物形象塑造,又或者是电影对白,因为他开创了一种全新的电影风格,也影响了人们对香港电影的看法。周星驰的电影之所以能从众多的香港电影中脱颖而出,得到方言区和方言区以外的观众的喜爱,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立足于小人物、普通人的生活,以他们的视角来展现人们的生活状态和喜怒哀乐,这在他的一系列经典现代作品中都可以看到。

《逃学威龙》讲述的是飞虎队队长周星星不受上司赏识,被派往学校当卧底查案的故事。影片虽不乏周星星与黑社会组织展开恶战,差点引爆军火等千钧一发的情节,但更多的是描述周星星查案过程中如何一步步适应校园环境,逐步洞察黑社会阴谋并最终获得胜利的情节。电影并没有给他安排一个高大威猛的形象,相反让他忍受不了学校的种种制度而屡受惩罚,状况百出。此外还穿插了周星星被学校女老师吸引,大追女仔的幽默搞笑镜头。从飞虎队队长到学校问题学生前后的大反差,在遇到美女时作为男人会垂涎三尺等,一个如此饱满鲜活的人物形象便站在了人们的面前。《喜剧之王》中不知名的演员尹天仇酷爱演戏,经常到电影片场争取演出机会,无奈只有跑龙套的机会,还常遭到奚落,但他并未因此而气馁,终于通过自己的努力说服大众接受自己对演技的理解。片中尹天仇为了演戏寻找小剧场排练话剧,可惜街坊反映冷淡,无人问津;好不容易获得演出机会又因种种原因被搞砸;收工后的酬劳只是奢望能得到一个盒饭。特别是尹天仇与导演、场务、杜鹃的对话表现出了现实生活中演艺圈的冷漠和残酷,想想时下那些为演艺事业而奋斗的人们,又何尝不是像尹天仇一样承受着这些不为人知的压力和磨练。还有另一部作品《功夫》,背景设置为20世纪40年代一个叫做猪笼城寨的贫民窟,这里有许多形形的人物形象,如厉害刻薄的包租婆、怕老婆的包租公、隐居市井的苦力强,还有哑女芳、裁缝、小混混、理发师等,他们为生存和恶势力斗争。电影中首次出现贫民窟时众人的对白,没有优雅的措辞,也没有煽情的语言,都是一些稀松平常的生活对话,如包租公和大家打招呼、占小贩便宜、偷亲女孩,包租婆开口闭口都是钱等,恰到好处地为观众展现了一幅栩栩如生的生活画卷。

周星驰电影之所以成为普通大众的代言人,将这些各色的小人物刻画得惟妙惟肖,这与香港市民文化是分不开的,嘈杂又安宁的街市,各色各样忙碌的人们,都弥漫着浓郁的生活气息。电影中人物调侃、自嘲的语言方式,玩世不恭的生活态度,都成为现代人生存现实与文化形态的深刻缩影,角色的语言唤起了观众强烈的归属感。在那个特定的环境中,人民大众仍是社会的主体,普通民众更需要受到关注,抓住了小人物的生活现状也就是抓住了社会的脉搏。为小人物特写,塑造典型人物正是周星驰电影喜中有悲、立足现实、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二、个性化的语言

周星驰电影成为香港电影一个时代的标志,与他独树一帜的电影风格是密不可分的。一说起他的作品,人们最先联想到的就是无厘头和搞笑,表现这种风格最直观的方式就是以语言为载体呈现到观众的眼前。从周星驰参演的几十部作品中,我们可以随意举出许多经典人物形象,聪明机灵的韦小宝、风流倜傥的唐伯虎、情圣至尊宝、发明高手零零发、食神史蒂芬周、怀才不遇的尹天仇、参透武功绝学的阿星,等等。这些人物形象有古有今,有喜有悲,但在形象塑造上始终离不开无厘头和幽默搞笑的台词,许多经典的台词被影迷所传诵,更有甚者将其在网络上恶搞。这些个性化的语言造就了周星驰与众不同的个性化电影。

无厘头式的语言多表现为脱离大众的话语范式,从词语的选择、句式结构甚至到语气语调都具有一定的自我角色意识。周星驰的电影擅长将角色塑造为说话油腔滑调、想法天马行空的形象,在有意无意间通过夸张、幽默的方式表达出来。《食神》史蒂芬周形容自己做的攋尿牛丸是“弹牙到可以打乒乓波嘅牛丸”。《国产凌凌漆》取子弹时凌凌漆的台词“古时有关云长全神贯注捉象棋刮骨疗毒,今日有我凌凌漆聚精会神睇咸带凿骨攞弹头。”同样是治疗重症,一个是人们心中的英雄一个是几乎被人遗忘的特工,前者正经后者不正经,对比强烈。《鹿鼎记》中有一段韦小宝向众人描述陈近南“身高八尺,腰围又係八尺”,“一掌打出,方圆百里之内,无论人畜、虾蟹、虱乸全部都要化为飞灰”,正好符合韦小宝爱吹牛、耍小聪明的性格。这些语言看似夸张,有时甚至不符合逻辑,但想象力丰富,生动形象,喜剧感强,确实达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让人捧腹大笑。

除了上面的例子,电影的人物还总能创造出一些看似无理,仔细琢磨又不无道理的话来,让观众一想起这些经典对白便能马上想到人物形象,彰显人物个性。如《大话西游》中至尊宝说:“曾经有一份至真嘅爱情摆喺我面前,我冇珍惜。到冇咗嘅时候,先至后悔莫及。尘世间最痛苦莫过于此。如果个天可以畀个机会我返转头嘅话,我会同个女仔讲三个字:我爱你。如果係都要喺呢份爱加上一个期限,我希望係……一万年!”这段荡气回肠的爱情宣言怎么能够不令女子为之动容,正好凸显了他情圣的特质。《唐伯虎点秋香》中唐伯虎:“小强你唔好死呀!我同你相依为命、同甘共苦咗咁多年,一直将你当做係亲生骨肉来供书教学,恁唔到今日白头人送黑头人!”这样的台词本应是用在人身上的,殊不知小强是只在大众眼里让人厌恶的蟑螂,电影用拟人的手法来表现既让观众大跌眼镜,又不禁赞叹编剧的过人才智,使得江南才子唐伯虎的个性鲜明、幽默,为影片增色不少。这样的语言不胜枚举,由于篇幅关系不再过多举例。

在周星驰之前少有创作者运用这样的表达方式让人叫好,迄今也难有人超越这种无厘头的模式,这种个性化的语言背后是香港文化自由、开明,主张人个性解放的表现。从百年前起,香港就是一个自由港,在这里中国与西方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频繁,自然更有优势接收外来的思想和观念。香港社会一直推行着自由开放的政策,在港人的观念中也崇尚民主自由,有个性的新奇事物也容易被人们接受。周星驰电影的独特风格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不但不会成为异类,反而被人们所推崇,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票房奇迹。

三、多元化的语言

周星驰电影的语言又一特点是语言多元化。由于历史地理原因,在香港有着不一样的文化体验,人们既可以感受到时尚现代的建筑,也可以感受到当地质朴的民居,既有现代文明,又有历史痕迹。作为沿海城市,香港将亚洲和欧洲的文化元素结合起来,东西方文化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展,互相影响上百年之久,从最初的猛烈碰撞到如今的相互融合,在不断吸收融合了各种文化的过程中显示了颇具特色的文化特征。这使得香港文化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方向,也正是在这片土壤里萌芽了周星驰电影语言的多元化。

在香港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多的是中文和英语,后政府的语文政策是两文三语,即粤语、普通话和英语,因此在电影中中英文都很常见。如对警察的称呼通常男的称为“阿sir”,女的称为“madam”,片中女性次要角色的名字通常是英文名。一些英文日常用语也自如地被运用于电影中,如“sorry”“help”“get out”等。还有较为突出的一点是,文化水平不高或生活在底层的角色喜欢使用中英文混合的港式英语,如“book房(订房)”“唔啱feel(感觉不对)”“好man(很男人)” “总台call啦”“你cheap唔cheap啲呀”等。在《大话西游》中唐僧唱起了改编自英文歌的Only you堪称经典。口语化的对白中还使用了很多香港当地的俗语。如尹天仇被场务骂“冚家铲(全家死光)”,称呼外国人“鬼佬”,还有“茄哩啡(临时演员)”“扑街(去死)”“死蠢(蠢到无药可救)”“孤寒(小气)”“quali(资格)”等,这些俗语都承载了地域文化的历史。再者,电影中的人物常常不拘泥于影片中生活的年代,台词有时穿越古今、跨越时空,将古代、现代和外国的语言混合在一起。如前文提到的唐僧也现代人了一把,大唱英文歌Only you。《唐伯虎点秋香》中华夫人欲捉拿唐伯虎时,两人一唱一和炫耀各自的毒药,模仿当时电视上一则有名的药品广告,滑稽搞笑。其他作品也不乏这种不受时空限制、调侃人生的人物台词,这些都为电影的幽默效果起到了重要作用。当然,他的电影并不只有像《破坏之王》中黑熊用何金银沾满粪便的双手擦脸的疯狂喜剧套路,还尝试加入了一些黑色幽默的元素,如《喜剧之王》中的场务骂尹天仇是一摊屎,这正是片中那位空怀抱负却被人看做废物的临时演员的心情写照。同样是以“屎”为桥段,这让喜剧的语言多元化。

值得一提的是,周星驰电影译成普通话后在内地也广为流传,电影创作者准备的笑料、亮点也被观众接受。普通话版在忠于粤语版的基础上,还借用和创造了不少有趣的词汇和语句,如“秀逗”“我kao”“I服了You”“有没有搞错”等,有的已经成为年轻人的日常交际用语。这些语词虽然算不上原汁原味,但也不失无厘头和搞笑的本质,存在差异的两种版本的比较研究也非常值得我们关注。

[参考文献]

[1] 魏君子. 香港电影演义[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

[2] 张燕.代言人·无厘头·温情——阅读周星驰电影[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0(03).

篇2

关键词:民族地区;犯罪;特征

在对本文进行分析之前,有必要明晰民族地区这一概念。民族地区是指少数民族相对集中居住的区域。狭义的民族地区指民族自治地方,广义包括未实行自治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域。本文所指的小凉山地区位于中国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东部。它是大雪山的东南分支。西北方为大、小相岭,东南方隔金沙江与五莲峰相望,东北方没入四川盆地。海拔2000~4500米,为金沙江、马边河的分水岭。以黄茅埂为界,东为小凉山,西为大凉山。本文具体调研地点为马边彝族自治县彝族聚居较为集中的乡镇。

一、民族地区的文化特点

(一)地理环境方面的特殊性

就本文所讨论的马边彝族自治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小凉山区,地处乐山市南面,境内地理位置北纬28°25′30″至29°04′14″,东经103°14′40″至103°49′40″,南北最长60.5公里,东西最宽58公里。相对来说地处边远,自然条件恶劣,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居住较为集中的乡镇,这也有民族其自身历来的居住文化,彝族历来都被奉为高山上的民族。故其居住选择地较为偏远,生存环境较为恶劣。但是这些地方却具有丰富的可利用自然资源,比如水利、矿场、森林、土地等资源。

(二)农业人口多,居住分散,社会关系具有家族式的特点

全县近20万人口,农业人口占一半以上,居住呈现的仍是其他民族地区居住的特点,呈大杂居,小聚居的形式。该县最具特点的居住形式是有“上三区”与“下三区”之分①。所谓“上三区”为彝族同胞较多的地区,这些地区百分之八十以上为彝族。“下三区”为汉族同胞居住的较多。“上三区”易是本文考察的重点,笔者通过实地调研,发现在该地区,以乡、村组为行政单位进行行政上的管理。除去乡政府所在的街有些许汉族民众在此经商外,其他村组几乎百分之百为彝族同胞。在村之下,虽没有保留彝族传统的家族式的村落,但在一个村里,本姓、同姓的大多紧挨着居住。当地人会很熟络的指出哪个姓氏的大多住哪个方向。这些地方可谓是真正的熟人社会,在行政划分的村的形式下依旧坚持着以家族为本的特性。在这些地方亲属关系准则主导着他们的道德规范、宇宙信仰、权利义务、社会阶级、甚至婚姻与居住地点。

(三)民族地区社会发展情况

就本文所调研的地区而言,基本上每个乡镇都有小学,村里面也有村小。但现实情况是,在国家大力鼓励职业中学教育的同时,地方践行教育方针时,出现了问题。地方教育在初中毕业之际就以分数为划分标准,自动分流学生,继续上高中与职中全由考试分数而定,然而在这个县城里仅有一所职中,因为乡镇的教育水平相对落后,师资力量相对缺乏,对于初中未能顺利毕业的考生显然是大于这一职中的饱和度的,且当地的彝族民众有着读职中没有意义,还不如让孩子尽早的外出打工挣钱的思想,从而促使了很多初中毕业未有一定的社会谋生技能的青年过早的进入社会的现象发生。另外就城市化而言,随社城市化的进程,大多以往高山上的彝族同胞现如今大多搬迁至河谷平原地带,有着高山的往下搬移,以往乡镇的往县城周边搬移的现象。形成了一定的居住圈。城镇化进一步加强,小区居住人员繁杂,随即带来了许多问题。

二、民族地区的犯罪概述与犯罪特征

犯罪率是一定时空范围内犯罪者与人口总数对比计算的比例。反应一定地区一定时期内犯罪程度,通常以十万分之比表示。我国官方大多以立案率表示。同时也要考虑法院判决定罪率。就相对汉族地区而言,少数民族地区的犯罪率是相对较低的。但我们不能因为其低就漠视它的存在。相反,我们应该从中看出,其是有固有的缘由的。笔者认为应该利用这些特性来更好的治理,巩固现有的安宁。

就民族地区的犯罪特征而言,其对于非民族地区的犯罪特征是有共性的,在此我们不重点论述,我们重点讨论的是通过对这一地区的调研,分析出其不同点,从而探析民族地区因其有固有的文化特性而不同于非民族地区的犯罪特征。

(一)犯罪率低,犯罪类型相对单一,轻罪较多、重罪较少

就该地区而言,在调研过程中,通过对各乡镇派出所的了解,在这些彝区的犯罪类型而言,主要集中在故意伤害、贩卖、贪污贿赂等类型。值得一提的是以“死给”案引发的家族之间的械斗,这类现象在彝族同胞居住较为集中的地方时有发生。而在这些地方经济犯罪,盗窃犯罪几乎不会发生,就盗窃来说彝族人历来以此为耻,再者也许也是“熟人社会”在起这监督的作用。

对于纠纷的调处,对于一些轻微犯罪来说,他们较多的通过习惯法调解处理。不会主动寻求司法机关的帮助,甚至有的时候还会抵触司法机关的处理结果,自己私底下在通过习惯法予以解决。

(二)犯罪人

少数民族人口犯罪与少数民族在该地区所占比例基本相当,农民是犯罪的主要人员。值得一提的是,外出打工者,在缺乏谋生技能的情况下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而在这些地区较少有流动人员犯罪。犯罪人文化素质普遍偏低。上文也提到,就现在的新一代,他们在追求知识的路上,因受自身抑或外力各种条件的影响,大多上的初中毕业就在家或外出打工,文化水平是相对较低的,更何况对法律知识的熟知。

(三)追逐经济利益

因在这些地区祖祖辈辈都以农作为生,随着社会的变迁,对于经济利益的追逐也随之而来,这从现在的村里平时大多只有妇女、儿童、老人就可看出。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也因外流性的加强,这其中的一部分外流人员,因利益的趋势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尤其是犯罪。这是近几年凸显的一个重要问题。因为历史缘由,在彝族人的观念当中,对于一开始接触时,在他们的意识当中吸食在历史当中是身为身份、地位、贵族人的象征,所以一开始接触,吸食时没有防范意识,具有一定的猎奇性心理,没有认识到它的危害性的,甚至以此为傲,认为在外混的好的才有资本去碰。所以很容易掉进“以贩养吸”犯罪这一犯罪道路。

三、民族地区犯罪的发展趋势

通过实地调查,笔者想以此分析,“管中求窥”来论述下民族地区犯罪的发展趋势。不可否认,在民族地区就犯罪率而言,因受少数民族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与汉族犯罪相比较,少数民族犯罪受到民族风俗习惯、等的影响作用,就犯罪率而言是相对较低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迁,少数民族地区的犯罪形式也随之变化,比如经济发展较快的地方,其犯罪也呈较快的增长趋势,在传统的犯罪类型基础上,出现了一些新的犯罪类型,经济犯罪的比重逐渐加大,在犯罪主体方面,青少年犯罪严重,流动人口犯罪逐渐增长,女性参与犯罪值得重视,犯罪呈现出一定的地域性特征,贩卖、运输、偷牛盗马等犯罪在特定的地方较为突出,犯罪危害性也不断增大。

注解:

①马边彝族自治县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

参考文献:

[1]中国少数民族犯罪问题及对策研究纲要.吴大华.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4年第三期

[2]杨靖著:《犯罪治理――犯罪学经典理论与中国犯罪问题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年6月

[3]杜宇:《重拾一种被放逐的知识传统――刑法视域中“习惯法”的初步考察》,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篇3

【关键词】建筑设计;形成;地域特点

前言

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我们首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对城市进行合理的规划,在此基础之上对城市的环境进行保护,并应该根据具体地域的具体环境特点及因素进行分析。就当地的实际地域性特定进行建筑的设计,完善建筑的整体性以及艺术性,发挥其地域性优势。

一、建筑的地域性特点分析

1.1广义的建筑地域性

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从广义的角度分析,他首先受到相应的地理环境以及当地区域性气候条件的影响。就我国南北方而言就已经存在着严重的差异,但是,并不能够说由于地理跨度较大就存在严重的分歧,在某个区域内由于环境的不同也可能早就不同的建筑特点以及建筑风格。这种广义性的地域建筑差异存在在我国各地,基本上已经成为了流传千年的一种文化,他们形成了当地人群喜爱的风格,是一种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建筑实用性建筑。

1.2狭义的建筑地域性

建筑物的建设往往还需要依据自身所处的地段以及相应所在的地形进行建筑的合理设计,往往建筑的周边环境也是影响、制约建筑剖面设计的重要因素。面对不同区域所存在的不同生态观念以及地形面貌,将相应设计的建筑使他与周边的城市浑然成为一体,才是重要的。城市建筑的合理布局对于整个区域性的影响也是显著的,面对建筑与自然存在的密切关系,建筑自身的体型、重量、布局等相应的彩色涂料的使用等都需要下一定的功夫,所以在进行技术选择的时候选择合适的技术手段,并结合当地的实际功能,进行相关技术的优化整合,使其达到融会贯通,才能够有效的制作出一个符合当地地域特色的个性精品。不仅如此建筑的地域性特点与当地的发展历史也是密不可分的,这造就了当地符合其传统文化的地域特色。

1.3建筑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建筑物质和建筑精神财富的总和

它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条件和地理、自然条件构成的文化环境中产生的;这样的文化环境,是由社会与自然整体构成的。在不同的地域之间,由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自然条件的不同,因而出现地域建筑文化的差异。也因此,“建筑与文化”成为20世纪以来现代建筑理论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本文在阐述地域文化内涵和分析建筑文化地域性的形成与表现的基础上,就建设设计与地域文化的融合,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以期对我国建筑设计吸收地域文化要素并促进我国地域文化与建筑设计的融合,从而体现建筑艺术的个性化提供指导和参考。

二、建筑文化地域性的形成及其表现

2.1建筑的朝向、体型以及间距的地域性体现

建筑的朝向选择对于建筑节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其选择尤其要考虑到地域性的地理特点。例如在北方选择南北朝向的建筑耗能较少,尽管近年来出现了一些偏离轴方向的建筑朝向,似乎可以增加建筑的灵活性,但是从长远的眼光看还是不利于节能。此外建筑在可以允许自由决定建筑形状与走向时可以首选长方形的体型,并尽可能的朝南。同时根据当地的气候处理好建筑的朝向与季风的关系,在北方,经常使用的房间要避免朝着冬季主导风向,而在南方炎热地区要使建筑的朝向与下级的主导季风有30-60度的夹角。另外建筑的间距也直接的影响到建筑物是否可以得到充足的日照时间以及保证适宜的日照质量。为此在进行总平面布置时要通过合理的布置建筑物,使得各个建筑物聚能得到良好的光照,例如使用退层处理或者降低层高等方式。而如果是土地资源不是相对紧张的地方,那么建筑设计时就没有必要过多的考虑建筑间距问题,只需要使得间距尽量大即可。

2.2绿化与水化在地域性中的体现

城市的绿化与水化应该根据当地的地域特点进行相关的设计,在了解南北方的差异之后,通过对比实际的施工地域进行建筑的把关设计。就南方水域较多、雨水充足的特点来看,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并不需要考虑进行大面积的水域设计。但是,较比北方的干燥气候而言,相对的就需要设计一些绿地、水池。

为了保证建筑周边的温度相对适中,通过建设一些水池以及喷泉的方式将有效的起到降温的作用。在建筑设计的时候还应该充分的考虑当地的地形以及地域的小气候特征,然后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绿化设计,种植一定数量的树木,这样就可以起到遮风避雨的功能,还能够对当地的气温环流起到一定的积极影响。综上所述,植被的种植过程时应该予以重视的,减少相应的硬质地面的,进行建筑及建筑周边的绿化时很重的。

2.3建筑选址在地域性中的体现

地域性的影响还表现在建筑的选址,在这个时候一般应该充分的考虑阳光以及其他自然因素的影响。在一些经纬度较高的地区,特别是积雪严重的地区一定要重视相关防止积雪以及潮湿的工作,对一些阳光辐射较为强烈的地方,处于地震带的地方,一般需要重视当地的遮阳以及防震工作的进行,面对不同地域的不同气候特征,在选址时也造就了不同的建筑文化。

2.4建筑材料中地域因素的体现

由于地理位置的差异,往往很多地方能够生产的建筑材料也存在一定的不同,所以,在畸形建筑材料的选择中,一些建筑会选用就地取材的办法,直接利用现有的资源进行房屋的建设。所以,这就形成了建筑材料地域因素的影响差异。

三、建筑文化的地域性差异表现

建筑文化的差异的出现与不同地域之间不同的文化信仰是存在一定的关系的,由于对物质层面理解存在一定的不同,在意识及习俗方面就早就了相应的差异。它体现在不同地界的不同文明以及规则的交织、碰撞,同时也受到当地政治经济与宗教活动智联的影响,所以建筑文化在风格中就受到了二者之间的影响。

文化的波动往往会影响建筑的使用风格,在不同地域出现外来的文化会给当地带去一种没有接触过的新型文化,他们的建筑文化往往会影响某一个地域的建筑文化的发展,致使两种文化不断的交织,形成一种本土建筑文化与外来建筑文化的融合体。所以,一般在建筑文化的发展中,应该对于外来文化抱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观念,促进地域差异文化融合。

篇4

关键词:茶馆;空间设计;地域文化茶文化

在中国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具代表性的文化之一。茶文化的发展离不开传统文化的影响,茶馆是茶文化传播的载体,因此,茶馆的室内设计也离不开传统文化元素的渗透。当代中式茶馆的空间、家具及陈设等大多运用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中国是多民族文化并存的国家,茶文化与地域文化交融组合,在茶馆得到了完美体现,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1茶馆的起源发展

茶在早期多为药用,后来才被饮用。在三国、两晋时期出现的茶摊,是最早的茶馆雏形。茶摊没有固定的场所,流动性强,任何一个落脚点都可以售茶给行人,非常方便。到了唐代,才开始有了真正意义的茶馆———一个固定的可以在这里饮茶的店铺。唐代的茶馆是人们饮茶、休息的场所,甚至与旅舍、饭铺结合,具有明显的公共性。唐代中后期,茶受到越来越多的文人雅士的推崇,茶馆里多了文人雅士的身影。这些文人士大夫在茶馆里品茗吟诗,抒发内心的情感,慢慢将文化的气氛带入茶馆中。明代的茶馆中的茶点更加丰富,茶具和人们的饮茶方式都发生了变化,人们更多在茶馆中待客。茶馆的兴盛在宋代,饮茶也已经成为大众化的活动。这时的茶馆为了留住客人,给客人愉快的饮茶体验,不仅追求茶叶本身的质量,也开始关注茶馆的内部装饰。清代的茶馆无论在形式还是种类上都有了空前的发展。在时期,茶馆也遭受打击,直到改革开发后才恢复发展。上世纪90年代后,茶馆的运营更加重视茶文化的延伸,不仅仅融合了茶文化中的茶道精神,具有更加专业的茶艺和茶礼,还会不定期举行各种茶事活动,让更多饮茶的人对茶文化有更深的了解。目前在中国不同地域也形成具有不同风格的茶馆,这些茶馆在代表当地特色的同时,也传承了当地优秀的民族文化。不过,茶馆在传承茶文化的时候仍需要不断创新,与时代相结合,而不是一味模仿。餐饮业的主题方向发展十分明确,茶馆也可以根据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市场导向来定自己的主题,用自己独特的风格来吸引消费者。

2地域文化的内涵

中国是多民族文化并存的国家,56个民族有56种文化特点。本土的地域环境、气候条件等自然因素和历史遗风、生活方式等人文因素导致了独特的地域文化的形成。自然因素赋予了人们不同的生存环境,养育了不同气质的不同人民。自然环境等条件的不同,是最先决定文化区别的原因。面对不同自然条件,人们为了生存会逐渐形成区别于其他地域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人们对于自然因素的回应是形成地域文化的关键和根本原因。“入乡随俗”不仅体现了对当地民族文化的尊重,更说明了融入当地生活中的关键。地域文化是人与自然的相处过程中形成的。地域文化反映了人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不同地域有着明显不同的特点,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设计来表现这些地域文化的特点。具有地域文化特点的设计作品是对当地文化的一种宣传,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随着人员的流动,地域文化间也会有碰撞交流,也会融入新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地域文化在丰富了自身内容的同时,也得到了很好的传播。地域文化的室内设计,指的是尽量使用当地材料和做法,结合当地环境特点,保留当地民族文化的室内创作。有特点的地域文化的室内设计,能够让人亲身感受到当地的民风民俗,有利于地域文化的传播。重视地域性的室内设计,对于当地城市的旅游业、服务业等行业的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在当代社会,地域文化的专属性并不强烈,但并不能说明地域文化是可以替代的。可是在诸多室内设计中,无论是设计手法还是设计风格,都有模仿传统的痕迹,没有创新和特点的突出,没有地域文化的存在,就没有传承文化一说。

3茶馆室内设计存在的问题

茶馆室内设计的发展也是茶文化中的一部分,也是目前越来越多人关注的问题。茶馆室内设计是影响客人继续在茶馆喝茶的重要因素。很多茶馆的经营者没有意识到茶文化在茶馆室内空间设计中存在的必要性,往往只在乎茶馆的收益,反而限制了茶馆的发展。茶馆的经营者在对茶文化和地域文化了解不多的情况下进行茶馆的室内设计时,只关注摆放一些画作、植物,营造了安静的气氛,却没有茶文化和地域文化的氛围,同样阻碍了茶文化的发展。在全国各地的茶馆中,真正了解当地地域文化的茶馆工作者很少。茶馆的工作人员要深入了解当地文化特色以后,才能把握住茶馆的发展方向。现在人们消费也不仅仅关注商品本身,也会更加看重使用商品的感受。饮茶也是一样,人们饮茶不仅仅是追求茶叶口感的卓越,更是希望通过饮茶这一活动可以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人们在饮茶的过程中,没有当地地域文化的亲切氛围,也无法体会到茶文化的精神,肯定会留下不好的饮茶体验,长期以往,茶馆减少了客流量,也无法生存下去。

4茶馆室内空间设计中地域文化的渗透

4.1地域文化在茶馆室内空间设计的呈现

以地域文化作为主题来进行茶馆室内空间的设计已经不是新鲜的话题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们在进行茶馆室内空间设计的时候,可以从地域文化的历史层面进行切入。设计者可以在了解当地自然环境、风土人情之后,选取一个角度进行创作。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可以避免地域文化的重复,设计的主题也会与当地文化高度统一,消费者能了解历史的发展,体会到文化的传承,在饮茶的过程中有了身心的放松。历史不仅在现代重放,更以现代化的方式被传承。地域文化的传承,不仅可以追溯历史,也可以在空间、家具、色彩、植被等加入地域文化的元素,让地域文化与茶文化充分融合。不同的自然条件导致不同地域建筑的空间布局有不同的特点。北方的空间布局大多是四方的,有利于驱寒保暖,主要受北方的气候影响决定的;南方的空间布局多效仿园林,不仅与南方湿热的气候有关,也体现了南方人细腻、柔和的性格特点。北方的茶馆在南方也可以存在,就是因为不同地域可以有不用的茶馆风格。为了留住更多的客人,茶馆里面也可以充分运用不同色彩给消费者心理暗示。例如北京老舍茶馆的色彩利用了北京传统皇家建筑的色彩,以红色为主、黄色为辅,给人明快敞亮的感觉。杭州的和茶馆的色彩多以灰白和木色为主,没有明艳的色彩,给人怡然自得的感觉。

4.2地域文化在茶馆室内空间设计中的意义

茶馆的室内空间设计要想体现地域文化,必须要突出当地地域文化的特色。我们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设计风格和设计手法,将地域文化融入现代化茶馆设计中,推动茶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发展。茶文化在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后具有丰富的内容和精神内涵,而国内的室内设计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将文化赋予到室内空间设计中,不仅给室内空间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室内空间设计的发展打开了一道大门。在茶馆室内空间设计中,如果仅仅加入地域文化和茶文化的代表物品,是没有真正的文化内涵的。设计者需要充分理解当地地域文化的特色,寻找设计灵感,才能设计出有地域文化内涵的作品。

结语

在中国这个大环境下,不同地域的茶馆有着不同的风格,“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会接受在不同文化熏陶下产生的不同茶馆。中国茶馆的发展是茶文化决定的,所以各不同地域的茶馆无论从外在特点还是内涵上都是有相似性的。随着茶文化在世界的传播盛行,茶馆也会作为中国特色走向世界。当与世界的多元文化进行交流碰撞的同时,相信茶馆能够一如既往地传承优秀的中国文化,在保留不同地域特点的同时,吸收先进的西方文化,创新出更符合茶文化的发展的内容。

参考文献

[1]吴恺,叶青,浅析茶馆室内空间设计中地域文化的体现[J],科技咨询,2008,14:52-54.

[2]张雅芳,茶馆室内设计中地域文化的运用[J],福建茶叶,2015,6:200-201.

篇5

关键词:雕塑风格;地域文化雕塑;雕塑文化;城市规划

地域文化的城市发展速度非常迅猛,仅仅在百余年的时间内,地域文化就从一个默默无名的小村镇,转变为举世闻名的城市雕塑城市。而这一切都是源于中东铁路的构建。地域文化的城市雕塑风格成为了地域文化独具一格的发展特色,也因为这样,国内外很多游客都选择来到地域文化一睹城市雕塑艺术的风采。地域文化的城市雕塑特色与中国其他的城市城市雕塑风格完全呈现背道相驰的状态,而在这种对比下,更显现出地域文化的城市雕塑风格。

一、地域文化城市雕塑的研究价值

地域文化的城市雕塑风格有着独具一格的特点,而这也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一个城市所不可比拟的。虽然地域文化的城市雕塑风格源自于的城市雕塑文化,但是却与整体格局与城市雕塑设计有不同之处。地域文化的城市雕塑特点由多个因素组成,例如城市雕塑群格局、城市街道组成、天气、历史文化、传统习性、饮食习惯、生活特点等。很多以风景出名的城市都是因为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或者天然的城市环境等。例如著名的平遥古城与英国巴斯,都是因为独到且优美的自然环境而在世界闻名。地域文化大到城墙、房屋、马路,小到街边工艺品、石刻雕塑等,都蕴含了丰富的风味。地域文化的特色小吃、风俗习惯、人文情怀等,也成为了地域文化被保存的特色之一。地域文化个性化的特色也成为了地域文化吸引旅客的关键所在,而这也为地域文化带来了可观的旅游收人。正因为地域文化从信仰、理念、情怀等各方面,都具有浓厚的西方风味,并且在城市雕塑风格上形成了个性化的城市雕塑群,使得地域文化更具吸引力。这些特点也给后来的中国城市雕塑留下了非常宝贵的模型财富,为城市雕塑界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他们不仅让中国城市雕塑得到了世界大众的关注,而且也为中国城市雕塑的舞台增添了很多的新鲜元素。地域文化的城市雕塑文化,对中国整体的历史文化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在如今这个追求设计感的时代,各国的城市雕塑作品中,都流淌着代表自己国家的文化血液,地域文化的城市雕塑风格,融合中西双方的文化特点,具有非常难得的城市雕塑特色。这也为世界城市雕塑界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前进动力与坚实基础。众多城市雕塑学者一生都追逐于城市雕塑实例的收集与归纳,地域文化是值得世界城市雕塑界甚至社会大众所赞赏的。也因为地域文化的历史文化,中国的历史文化再添了新的辉煌。地域文化拥有设计独到的历史街道以及独特风格的城市雕塑群,被称作是东方莫斯科,并且极具高雅、华贵的气质。地域文化的城市雕塑特点带有浓郁的复古风,并且具有非常特别的城市雕塑风格。

二、地域文化城市雕塑风格区的保护与改造

(一)老式城市雕塑的修整与保护

地域文化拥有众多老式城市雕塑,并且其城市雕塑风格独到且珍贵,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的经典城市雕塑研究数据。但是因为期间,人们缺乏老式城市雕塑的保护意识,使得地域文化很多的老式城市雕塑都受到了严重的破坏。这不仅是对中国城市雕塑界的损失,更是对世界城市雕塑设计界的损失。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地域文化的圣尼古拉大教堂。圣尼古拉大教堂作为地域文化的木结构风格的经典代表城市雕塑,原本应该是中国城市雕塑界非常具有研究价值的代表性城市雕塑,但是因为时期的蓄意破坏与麻木不仁,使得地域文化的圣尼古拉大教堂被遗憾的拆除。地域文化的每一处城市雕塑都是对历史的缅怀与纪念,一旦城市雕塑物受到了损害,就是对一段历史的不尊重与蔑视。虽然如此,很多世界城市雕塑学者并没有放弃,而是选择将地域文化破损的老式城市雕塑尽力的修整。地域文化的圣尼古拉大教堂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时期,因为人民的无知与错误的思想引导,导致圣尼古拉大教堂被折磨得满身苍夷。墙体被刮伤得体无完肤,房顶的七个乐钟以及六个十字架装饰也都先后遭受了偷窃。虽然变成这样,但是国内外的各地学者也都慕名前来,尽力修整圣尼古拉大教堂。如今,圣尼古拉大教堂被修整一新,更名为圣索菲亚大教堂。昔日宏伟、壮观的教堂奇观再现地域文化,简直是城市雕塑设计领域的神话。圣索菲亚大教堂后被转换为地域文化城市雕塑艺术馆,并且在其艺术馆中展示了地域文化各个时间段的城市雕塑图片及介绍,为的就是让更多的人了解并且记住地域文化的成长历程与城市雕塑发展。这一段从默默无名到繁荣昌盛的历史演变,值得大家用心铭记。每一个城市的老式城市雕塑都是对历史文化的历程见证,并且形成独属于城市自身的发展特色。如果不能对一个城市的老式城市雕塑进行合理的修整与保护,那么将会构成这座城市永远的遗憾。

(二)地域文化城市雕塑改造形式

在对地域文化的老式城市雕塑进行改造时,首先可以对老式城市雕塑的墙面进行翻新。而这种改造形式也是在改善城市雕塑形象的方式中,变化幅度最小的一种。改造老式城市雕塑的墙面只是对城市雕塑的表面进行简单翻新,使得城市雕塑整体能够呈现更新感。而在墙面翻新过程中,需要尽量与老式城市雕塑的原始风貌相靠拢,务求在最低的更新成本基础上,将老式城市雕塑的外部翻新工作做到最佳状态。老式城市雕塑的墙面改造时间需求短、翻修成本低,但是保持的时间有限。其次,可以对老式城市雕塑的表面加修一层城市雕塑表皮,这就是重包外表皮的改造形式。这种改造形式的维持时间较长,但是因为老式城市雕塑的表面纹路凹凸起伏,并且拥有很多浮雕图案,如果采用重包外表皮的城市雕塑改造形式,就会覆盖掉原有的图案纹路,那么将会破坏掉老式城市雕塑的整体布局。如果想要在短时间内,达到最大的视觉满足,采用重包外表皮的改造形式就非常适合。最后是彻底替换老式城市雕塑外表皮的改造形式。如果老式城市雕塑的表面材质破损比较严重,那么就可以考虑彻底替换老式城市雕塑的外表皮。但是这种改造形式会造成老式城市雕塑的外表发生较大的改变。而且一旦技术水平有瑕疵,就会与老式城市雕塑的原始风貌有很大的出人,整体布局、结构组织等,都会显得格格不入。

三、地域文化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战略

瓦列里•摩尔认为,现代社会经济条件下城市的发展,要求我们对已有的城市规划定式进行反思。用一种从质的方面完善环境的战略,取代旧的主要是以量化指标为依据的规划方法。城市发展离不开城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定,地域文化目前的城市雕塑群具有非常高的辨识度,且独特的城市雕塑风格让地域文化成为了世界瞩目的城市雕塑焦点。但是地域文化的城市环境布局还存在一定的问题:1.地域文化城市功能区分不合理;2.交通系统有待加强;3.城市结构缺乏联系性;4.老式城市雕塑外形不够完善;5新老城区的融合度不高等。从以上问题可以了解到,地域文化的环境布局发展仍然没有满足时代的需求,因此地域文化环境布局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制定刻不容缓。而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制定过程中,需要作出如下改善措施:1对地域文化的城市空间进行充分的运用;2.均衡城市城市雕塑的相关属性;3优化城市城市雕塑的外形与色调,提高新老城区的融合度;4.寻找地域文化的城市雕塑艺术潜能;5合理、有效地保护与完善地域文化的老式城市雕塑;.6加强居民的生活居住质量等。地域文化的老式城市雕塑非常多,并且大多都是艺术城市雕塑风格的遗留,因此地域文化的老式城市雕塑的保护与完善措施的实行刻不容缓。在考虑到老式城市雕塑与新城区之间融合度的基础上,对老式城市雕塑进行全面的完善与修整,从而进一步提升地域文化的城市雕塑质量。如果不能对这些老式城市雕塑进行系统的保护,那么就是对地域文化的历史发展的漠视。地域文化的城市雕塑风格成为了国内外城市雕塑学者争相研究的对象,如果不能将其完整保存下去,那么这将是中国乃至世界城市雕塑界的巨大损失。本文对地域文化的环境布局及城市雕塑文化进行一定的分析,从而提出一定的战略意义。

四、结语

本文根据地域文化的城市雕塑起源与发展历程,对地域文化的城市雕塑风格与文化素养进行深人了解。从而进一步分析地域文化老式城市雕塑与整体的环境布局所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老式城市雕塑的完善保护措施。地域文化的城市规划应当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状态,而与地域文化的整体需求相融合,对地域文化的城市雕塑进行完善与改造工作提出自己的观点。伴随着时代的进步,世界各地全新的城市雕塑层出不穷。地域文化从过去的繁荣、闪亮到如今的渐渐遗忘,这与地域文化的城市雕塑风格被磨灭殆尽,特色渐渐消失,发展措施的停滞不前有非常大的关系。因此,地域文化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对城市整体的环境布局、空间规划、新老城市雕塑的融合等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解决,这样才能为地域文化谋求到更具前景性的发展。如今的地域文化不再如以前那般,拥有柔美、温和的气质,还是粗糙的像个东北大汉,使得地域文化的城市城市雕塑特色逐渐消去了光芒。如果地域文化想要重燃昔日的光辉,就需要在其城市布局与规划中进行深人修整,在保留老式城市雕塑风格的基础上,引人新的城市雕塑理念与技术,重新构建起独属于地域文化的城市雕塑特点。地域文化的城市雕塑文化特色一直是地域文化的城市发展优势,因此在未来的发展进程当中,地域文化应该继续维持这种优势,并在此基础上,引人新的特色文化,为地域文化构建全新的市场定位。

参考文献:

[1]姜雪俄罗斯雕塑风格对哈尔滨城市雕塑造型的影响口}哈尔滨理工大学,2011

[2]刘甲子营东新城雕塑风格塑造研究[D]沈阳雕塑大学,2012.

[3]陆佳近代齐齐哈尔雕塑风格的成因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篇6

【关键词】东北地区;民族文化;多元化

一、东北区域概况及地域文化的形成

(一)东北区域的地理概况。东北地域广阔,地形地貌多样。在这当中,位于中部区域的松辽大平原则是我国最大的平原,同时也是世界上最为著名的三大黑土地带之一。东北的气候特点类型多样,分别有暖温带气候特点、温带气候特点以及亚寒带的气候特点,其中,南部与北部所表现的气温相差也很大,尤其是北部地区,因其处在最高的纬度带,所以冬天相对漫长,常年冰雪覆盖。除此之外,东北地区自然资源相对丰富,蕴含大量的铁、煤炭资源、石油资源、黄金资源等等,而且植被覆盖率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以上,此外,还蕴含着具有很高经济价值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例如:人参、鹿茸以及貂皮,被称为东北三宝。

(二)东北地域文化的形成。地域文化通常指的是依据自然地理环境以及人文社会等因素,在相互作用之下,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逐渐形成的一种文化特点。因此,也可以将这种文化看作是在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之下,人们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经过长期的生活从而衍生的生活体系。在明朝之前,东北地区主要是被汉族以及其他民族不断角逐的区域,也曾经出现过东胡、肃慎、扶余等一些民族。关东一词的出现则表明了汉、蒙、满三足鼎立的局面,一直到明末的时候,满族不断崛起,从而将各族居民进行了统一,打破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并逐渐迁入关内。清末以来,东北地区的文化受到来自俄罗斯以及日本文化的影响,从而与本地区的文化相互融合,多民族的交融、外来文化的侵入,从而构建出多元化的东北地域文化特点。

二、东北地域在多民族下表现的文化特征

(一)具有复合型特点的民族性格。东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相互融合、相互共存的状态,在长期的发展进程当中,各族人民互相吸引、相互融合,从而构建出豪迈、豁达、互相包容的性格特点。尤其是在我们所熟悉的“闯关东”那一时期,迁移的浪潮,使得东北区域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特别的频繁,在这当中不仅体现出当地民族那种豁达与包容的性格特点,同时还充分展现出北方民族那种阳刚和不断进取的性格特点。到了清朝末年,随着“封禁令”的解除,东北地区开始成为来自河北、山东以及山西居民不断迁入的重要场所,而在这些人当中大多都是一些生活疾苦的贫农或者是手工业者,也有许多商人为了生存而不断地涌入,而这些人群同时也是一些勇于开拓新生活的伟大强者。他们跋山涉水、背井离乡,独自踏上陌生的地方去建造家园,从而练就了乐观、豁达、勇敢的性格特点。

(二)具有多元化的文化特点。在东北地区聚集了许多不同的民族,其中有:满族、朝鲜族、蒙古族、锡伯族等等,这些民族与汉族一起共同创造着独具特色的东北文化。1.从服装上来看,满族服装对于我国现代服装具有深刻的影响,旗袍、马褂以及坎肩等以独具特色的服装模式赢得了人们的喜爱;2.在音乐和舞蹈方面,东北的二人转作为最具特色的艺术表演形式,是具有非常浓郁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这种艺术形式主要是源于地头文化,随便在一片空地之上,不用任何道具便可以畅快淋漓地进行表演;3.在饮食方面,满族人最喜爱的便是粘食,其中各种制作精巧的点心(如满族饽饽等)成为最具特点的食材,而朝鲜族的饮食文化则主要在于“精、净、敬”这三个字当中,最有名的则莫过于冷面和泡菜;在建筑表现上,满族作为东北区域的土著居民,早期居住的环境相对简陋,冬天主要在地窖中度过,夏天则是在马架子上居住,随着汉族的迁入,建筑逐渐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表现出综合化的特点。

参考文献:

[1]段妍.民初东北区域社会风气的演变论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4).

[2]郭蕾.文化因素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作用概析——以岭南文化对广东省经济发展的影响为例[J].兰州学刊,2007(11).

[3]王丽梅,牟芳华.地域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J].价值工程,2007(06).

[4]马兆俐,陈红兵.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文化反思及创新[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5).

[5]肖海凤,梁继超.东北地域文化创新的基本要素[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9(01).

篇7

在城市景观日新月异的发展过程中,无论从历史文化还是风俗习惯,世界各地景观都会呈现地域性的特点,不同地域的景观各具特色。地域性景观涵盖自然地理、人文历史、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内容,相互影响并不断发展。只有充分体现地域性文化特征的景观才会更具有竞争力和说服力。

1.地域性文化景观特点的分析

(1)自然环境因素。包括自然地理、地形地貌、气候水文环境等。我国幅员辽阔,东西南北跨度很大,在不同区域形成代表当地的地域性文化景观特征,北方景观的雄伟、壮观,南方景观的别致、淡雅,这都和当地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2)人文历史因素。由于人文历史、民俗习惯、价值观等文化方面的不同,也会影响不同地域景观的发展历程。地域文化是一个继承、积累、发展、创新的过程,不同历史发展过程会形成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如巴蜀文化、吴越文化、燕赵文化等,是全国各地历史文化的精髓。

2.地域性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作用

文化是任何一处景观设计灵魂,尊重当地文化,考虑当地民俗风格,设计师要充分理解并加以合理利用,以当地的文化为设计背景融入现代景观设计中。

(1)为景观设计提供素材。地域性文化可以为景观设计提供素材。在景观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当地自然环境及人文历史等因素,了解其地域特征,以此作为设计依据,赋予现代景观活的灵魂和创新思想,使景观在符合现代时展的同时结合地域文化特征,更好的服务于当地居民和独具特色的地域性景观。例如紫禁城的红墙、江南园林的粉墙白瓦等极具地域特征的元素。

(2)弘扬当地文化,使其得以传承与发展。地域文化不仅是景观设计的出发点和基础,而且是其灵魂和精神所在。在景观设计作品中,能让历史文化以景观的形式记录下来,在人们欣赏景观的同时体验当地文化 ,充分体会当地民俗文化特色。一个有文化内涵的景观不是景观元素简单拼凑,而是一个有其文化内涵的有机整体。

(3)帮助人们缅怀历史。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在人们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同时,却不禁发现我们正在远离和遗忘历史。地域文化代表了一种场所精神,在日新月异的今天,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地域文化的重要性,并将地域文化作为了追忆过去的精神寄托。蕴含地域文化的景观不仅让市民缅怀历史,引起市民感情的共鸣,更能引发游客的理性思考,如歌颂地域文化中的杰出人物的丰功伟绩、道德精神、、地域的典故和名言等,使景观不仅是城市的一片公共绿地,更是市民对地域文化的追寻和怀念。

地域性文化景观的规划设计内容

(1)地形。在景观的规划设计中,应充分尊重当地的地形地貌,无论是跌宕起伏的山地还是宽广辽阔的平原,都应尽量保持当地特色的地形地貌,这是地域性景观存在的基础,满足使用功能和审美需求,尽量用最少的土方量达到最佳效果,最大可能的保留其多样性,最终诠释其地域特征。例如法国丘陵景观和意大利的台地园林景观特色。

(2)道路。园林道路在景观中起着至关只要的作用,是各景观节点之间的连接手段。既满足功能需求,又能彰显出地域特色。具有地域特色的道路规划设计应考虑当地文化,采用地方材料进行铺装,不仅节约成本,而且满足地域性特征,具有很强的识别性和美学效果。例如深圳古窑遗韵景点的园路铺装采用古窑出产的瓦片、瓷片,彰显独特质朴的地域个性。

(3)水体。水体是地域性景观中最具灵性的要素,被人给予丰富的情感。自古以来,景观中水体的作用都很重要,是最有亲切感的要素。不同地域尤其不同地域特征,“一方水养一方人”,当地人民赋予水的感情更多,规划设计应充分利用当地水源作为凸显地域景观的重要标志。

(4)植物。植物包括乔木、灌木、花卉及地被植物,种类繁多,有季相变化。植物景观不仅可以满足造景功能,还可以引导人们的视线、形成开敞或闭合空间,植物景观是地域景观殊的要素,不同地域,不同气候条件,适宜生长的植物种类有所不同。注重植物与人类协调发展的生态平衡景观,同时尽可能多的使用乡土树种,合理搭配植物种类,在色彩、季相、层次等各方面相得益彰,体现地域特色。

(5)建筑。景观建筑作为地域性景观的表达要素之一,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结合当地历史文化特色,满足审美需求,是景观中的重要节点,同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不同都直接影响地域性景观的表达。在建筑的外形、材质、色彩等方面都应结合当地文化,体现当地的地域特征。

结语

篇8

关键词:建筑设计 地域特点 设计方法 因素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1世纪,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极大的带动了现代建筑文化的发展,但与此同时,地域文化特色正在渐渐淡化,大量建筑环境的相似性,致使建筑文化的多样性遭到扼杀。随着时代的进步,单单把经济指标及功能作为完善建筑设计的目标已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人们开始思考如何才能使建筑设计与地域特点相融合,并使之成为地域文化内涵的载体。

1 地域的环境条件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适于地域特点的建筑,不但具有地域特色,同样也会受到地域特有环境的影响,主要受到以下三个地域因素的影响: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经济环境。

1.1地域的自然环境对建筑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建筑最根本的功能是在自然界中给人类提供赖以生存的庇护场所,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各种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地域的气候环境、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

首先,地域的气候环境对建筑设计的影响。气候环境对建筑设计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日照时间及方向,会影响到建筑设计中门窗的大小及朝向;风向则会影响到建筑;湿度的大小对人的舒适度有很大影响,在建筑设计中会影响到门窗的格局。应对措施:门窗的朝向应尽可能的“座北朝南”。在我国南方,由于夏季天气比较热,建筑主要以散热、通风为主,主要居室的门窗应该对着夏季主导风向开,以获得较好的穿堂风,并且要背向阳光的照射,以防止太阳光对建筑起加热作用;而在我国的北方,由于天气寒冷,建筑以防寒、保暧为主,主要居室的门窗应该向着背风、朝阳的方向开,以减少寒风的吹袭并提高太阳光的照射,使建筑更加的暖和。

其次,地域的地理位置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在对建筑设计有影响的自然环境中,地理位置是最为基础的一个因素,它影响着建筑外部造型的设计。应对措施:结合建筑所在地的地理形势、地貌特点以及主导风向等合理设计好建筑的总体布局:本着争取太阳光照射,避免主导风直吹的原则,把建筑物建造在向阳的地方,为利用日照增加先决条件,对于山谷、洼地或凹地等既无法很好利用日照,又会形成各种变向风,会大大增加建筑的能耗,还有最重要的就是,这些地方由于地势低,容易遭受洪涝灾害,一般不宜作为建筑所在地。

再次,地域的自然资源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地域性建筑的一大特点就是充分利用了本地区的各种资源来作建筑的材料,它在为建筑增添地域特色的同时,也限制了建筑材料的选用范围。应对措施:对于地域建材的使用不一定非要作为主要的建材使用,可以将一些地域特点性较强的建材穿插使用,这样既能使建材的使用少受限制,又能通过地域建材来表现其地域特色,使建筑与当地的人文、环境等变得更加的和谐、融洽。

1.2 地域的人文环境因素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社会结构、不同的以及不同的传统风俗,这些人文环境的不同,使得适于地域特点的建筑形成各种不同风格,使建筑文明变得更加的丰富、更加的多姿多彩。特别是一些具有强烈民族特色的传统习俗,如服饰、图案等,将这些传统的东西揉合到建筑中去,不但能增强地域建筑的个性、特色,使之与地域特点融为一体,还能够使这些传统的文化、习俗等得到进一步地宣扬与传承。

1.3 地域的经济环境因素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这里的经济环境不仅指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还包括地区的建筑技术发展水平。在一个地区的建筑发展中,经济发展水平起着决定性作用,可以说,建筑的发展是与经济发展齐头并进的。

2 适于地域特点的建筑设计方法

2.1适于地域特点的平面设计

建筑的平面结构都是由一些基本的元素组成的,适于地域特点的建筑的平面设计主要分两种:一种是由基本元素组成。这些基本元素主要有三角形、正方形、圆形、椭圆形等。另一种则是在这些基本元素经过组合而形成的其他元素。

在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建筑的平面设计由于各自气候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在南方地区,冬天的天气较为暖和,夏季天气炎热而且时间跨度大,气候特征总体表现为温度高,湿度大,在进行平面设计时重点在于:一是加强自然通风,二是合理隔热,三是科学遮阳,四是加强防潮。因此,南方地区的户型往往设计有一个或多个的开放式的大阳台,有的甚至设计了空中花园;楼梯则多数设计成开放式或半开放式的。

在北方地区,气候环境相对来说比较恶劣:一年四季的温度相差很大,冬季气候非常寒冷,风又大,天气干燥,在进行平面设计时重点在于:冬季加强防寒、保温、防冻。因此,北方地区的阳台较少,而且往往较小且为封闭式,楼梯也往往为封闭式的,主要房间的日照时间较长且较为避风。

2.2 适于地域特点的立面设计

地域建筑的立面设计包括整体造型的塑造和细部元素的处理。建筑的整体造型的塑造应该考虑到城市的整体布局和协调性,以及建筑各部分空间、元素的整合与统一。细部元素的处理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建筑材料的使用及其质感的表现。地域性的建筑材料,在经过长年累月的优化及改良后,已经成为了地域特点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并且体现出不同的个性特征,但是,现代建材的性能却是传统建材所达不到的,因此,适于地域特点的建筑在建材的选择上,必须在充分利用地域建材的基础上,搭配使用具有优良性能的现代建材,使二者完美结合,并能很好地表现出地域特色。

二是色彩的渲染。色彩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使得建筑的层次变得更加的丰富。在我国的各种地域文化中,色彩的表现千奇百异、式样繁多,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审美观乃至是精神的象征。在建筑中恰到好处地使用色彩特别是具有地域性象征意义的色彩,不仅能带给人们一种视觉上的享受,也使得建筑变得更具地域特色,而且还延续了地域文化的传承。

2.3适于地域特点的剖面形式设计

地域特色在建筑的剖面形式设计中的应用主要两点:

一是地域的地形、地势在剖面中的应用。适于地域特色的建筑,其剖面必须顺应地形、地势的变化,才能形成实用且富有地域特色的空间形式。例如:在一些建筑的底层下面,可以做出地下层,而且在各个方向都做出独立的出口,这样既能扩展底层的使用空间,丰富建筑的功能,还可以改善城市道路的通行环境,使建筑与城市的环境真正地融为一体。

二是地域的气候环境在剖面中的应用。剖面形式的设计的功能主要是为了表现建筑的通风与采光,这关系到适于地域特色的建筑的生态性与节能性。适于地域特色的建筑的剖面形式的设计必须因地制宜,紧密联系地域的气候特征,如日照、风向等,在高层建筑中,一般在中间设计出共享的空间,既能增加采光,又能达到通风的目的。

3 结论

适用于地域特点的建筑设计,其本质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设计,这是中国建筑的传统特点,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一传统特点却被慢慢同化,我们必须全面把握好完整的地域特点,综合考虑全面的地域环境,并充分利用地域资源,把中国的传统文化、习俗等与建筑完美结合起来,使建筑成为地域文化的载体。

参考文献:

篇9

从审美学和营销学的角度来说,民族文化、地域文化与传统的包装、设计之间有着很强的内在联系性,他们相互影响、相互依附。包装设计可以从民族、地域文化中获取一定的信息影响,进而设计出具有地域风格的、独特的产品的包装,同时,传统包装采取地域文化为源体材料,对地域文化的宣传和发扬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可以说传统包装的地域文化性是提升、传承地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由此可见,地域文化符合传统包装设计的发展动向,而传统包装设计的地域文化性则加快了我国地域文化对外的交流,两者相融合,可谓是传统包装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战略措施。

[关键词]

传统包装 地域文化 包装设计

民族、地域文化是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本地域特点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涉及各民族的衣、食、住、行等方面内容;精神文化的内容体现在民族文学、科学、艺术、风俗、、传统节等方面。所谓的地域文化指的是:受本地域自然条件以及社会条件影响和制约而形成的本区域独有的语言、思维方式、价值观、审美观,是以人们的生活需要和信仰为基础的一种观念。而传统包装则是基于商标或者品牌、形状、颜色、图案、材料等要素之上结合时展而进行的一种包装设计。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审美水平的提高等,传统包装追求简洁,倡导从民族文化、地域文化中来选取材料进行设计创作,要求包装能够凸显文化性,可以说,地域文化是传统包装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战略措施。在此,笔者简略地谈一下传统包装的地域文化。

一、地域文化是传统包装设计、创作的源泉

任何事物发展很容易受环境的影响,换句话说就是任何事物在发展过程中都带有一定的地域特定,地域环境对事物的发展有着很强的决定性。我国东西南北无论在气候上还是自然景观上都不相同,同样的东西,诸如山,南方则是以险峻、秀气多姿为名,北方则以威严壮观、气势蓬勃出名。可谓是不同地域所产生的事物、文化不同。影响地域文化特点、促使地域文化性形成的核心因素在于地理环境,可以说,地域文化就是在人类在长期生产劳动过程中形成的。地域的差异性决定了其文化内涵的独特性。而地域包装中体现出明显的地域性。所谓传统包装中地域性特点的体现方式,是在包装设计中吸收本土的、民族的、民俗的元素或地域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等元素。从设计的艺术角度来分析,能够凸显地域性的作品是具有世界价值意义的,是特殊的,不容替代的。这样以来,带有地域性的民族文化、艺术品等等逐渐出现,并受到了很强的社会关注性。如:我们都知道河南省开封市有着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其地域文化特征显著,一直是旅游纪念品包装创作的原材料。他这种在传统包装上凸现地域文化的包装设计原则成为了我国商品包装的特色典范。使得一些地区的特产在包装上都以地域文化为主,进而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诸如:河北宣化的牛奶葡萄的包装设计上以体现宣化古城文化为主,以文字或者图形的形式将地域文化巧妙的运用到包装上,加深了消费者对该产品良好的印象,提升商品形象。可以说,传统包装中体现地域文化的方式主要可以从色彩设计、图形设计、文字设计、包装材料等方面体现入手。诸如:地区的特色产品,其本身具有强烈的地域特点。由此可见,地域文化是包装设计创作的原动力,在包装上凸现地域文化能够更好地吸引消费者。

二、传统包装是传播地域文化的重要途径

包装凸现地域性不仅仅能够吸引消费者,同时对于地域文化也有着很强的传播作用。“包装是社会化物质生产发展中孕育出来的一种物化的社会形态,而包装的设计又是以商品包装为主体,以满足人类物质需求的同时,达到精神需求为目的的综合性社会学科,因此,它与社会文化有着必然的联系。”这样科学的、合理的开发可以丰富地域文化资源和传播地域文化特色,以产品的包装设计来凸现地域性,即可以提升产品包装设计较高的文化内涵和品味、创新设计特色又可以对地域的经济以及文化发展有着很强的、深远的现实意义。我国地广物博,幅员辽阔,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催生了不同特色的地域文化,诸如:吴越文化、巴蜀文化、楚文化等等。以旅游纪念品的包装为例,将地域文化分别渗透在包装设计中,体现能够凸显地域文化内涵的包装设计,能够有效地表达旅游纪念品的意义和价值,吸引更多的旅客消费者。这样以来,旅游纪念品的包装就会成为一个活动的、动态的广告宣传品,其能够将当地的文化品格和地域特征展示的、传播的一览无遗。对于地域文化的宣传、传播,在国际上有许多国家都运用旅游纪念品独特的商品特点来推广当地文化。游客通过一些旅游纪念品能够产生深入了解当地文化,增加知识面。可以说,在地方旅游纪念品的包装形式设计、元素的选取上等,吸取地域文化资源的精华即可以实现提升包装文化内涵,增强产品的魅力,同时地域文化透过消费者购买的纪念品来实现传播的作用。

如:被称为休闲城市之一的开封市,在地域方面有着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同时,集各种娱乐活动、休闲活动于一体。开封市在传统包装凸现、传播地域文化方面做的比较好,可以说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诸如:在开封的庙会,是长相当地民族特色的最佳场所。汇集了民间艺人:吹糖人、剪纸、做风筝等;展示开封特色小吃如花生糕、贡酥、包公豆、糕等;惨痛杂耍如杂耍、斗鸡、斗狗、抖空竹、踢毽子等。在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中充分利用这些具有地域特征的设计元素,如:剪纸、吹唐人等图纸包装、杂耍、斗鸡、斗狗的造型玩具包装等等,能够有效的让更多的人能认识、了解开封这座城市的地域文化。

三、传统包装的地域文化现实意义:提升其自身的附加价值

作为产品从创作生产到成品销售,其中包装设计是个重要的环节,有效的包装能够吸引消费者的目光,促使消费者产生消费行为,可以说包装对产品销售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由此可见,包装设计不仅仅是对产品在物流过程中的一种保护、体现产品内容,而且对产品的销售有着促销的作用,提升了其自身的附加价值。这样以来,包装设计突破了单一的功能性开发模式,成为强劲而有力的销售工具,地域文化式的包装设计提升了产品的趣味性,增强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目前,传统包装地域文化性的现实意义:提升附加价值主要表现如下:

其一,外在功能的实现。充满地域文化的包转设计能够凸显包装的个性化,强化在同类产品中的识别度。这样在宣传产品卖点时,通过包装的外表就直接可以与消费者直接的产生交流,增强了产品的特色质量。与此同时,传统包装的地域文化能够帮助产品在推销过程中以体现地域文化生活方式以及其他的地域文化因素来影响消费者的行为,有助于形成消费群体反应。

其二,内在实现的价值意义。这里说的内在实现指的是:在包装设计过程中对功能实现的总结。我们知道。包装在设计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对内容物的保护作用、承载作用,即:物品在运输过程中、提带过程中、展示过程中、存储过程中质量上的保护;其次,建立在消费者的立场上来考虑什么样的包装能够吸引消费者的眼光,促使消费者产生消费行为等等,凌驾于消费者至上来进行设计。带有地域文化的传统包装能够从多方面,诸如:视觉、触觉上给消费者以不同的感受,一般来说,同样的产品,带有地域风味的东西更能够吸引消费者的眼球。我国是个民族大国,人们在生活方式、思想观念、文化方面等等多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带有地域文化的包装能够丰富、提升产品的内在价值,成为销售的卖点。因此,传统包装的地域文化有着很强的现实作用和价值,而包装在设计方面也应将地域文化融入其中。

包装设计作为产品销售的一个重要环节,应得到足够的认知和重视。并结合地域特征来提升包装设计的水平,打造能够凸显地域文化内涵的包装,进而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尤其随着国际上国家与国家文化之间的交流、我国文化的日益国际化,传统包装的地域文化能够很好的成为重要的宣传途径之一,因此,我们对于传统包装应利用地域特色文化中的元素来进行设计,借以最大限度地继承和发扬地域文化的特点和活力,同时提升内容物的整体价值,一举多得。

参考文献:

[1]杭间.设计道:中国设计的基本问题[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

[2]尹定邦.包装设计与文化定义[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3]郭俊民.中原文脉[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9

篇10

一、土特产包装和地域之间的关系 

土特产一词中,“土”字指的便是本土所固有的,原汁原味的事物,而土特产即是一个地域所独有的,知名度较高的产品。地域文化和当地的人文、环境密切相关,并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地域特色为土特产罩上了一块充满神秘感的面纱,使其对消费者产生更大的诱惑力。因此,必须要在土特产包装上充分展示出当地的地域特点及文化,使包装具备较强的地域性、文化性等特征,以吸引受众的注意。 

国内不少有名的旅游胜地,就是借助了极富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及其外包装,起到全面推广自己的作用。土特产的包装设计象征着当地人们的素质及文化品位,乃至于成为了当地特色的主要代表。比如讲到“瓷器”时,人们马上就会联想到景德镇,而谈到“风筝”时,就会立即联想到烟台,提到“惠山泥人”,就会想到江苏无锡。所以,土特产能够成为代表一个地域的“名片”,帮助人们认识并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及文化特点。这对于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而言,也会起到很大的促进效用。所以,在土特产包装设计中加入地域特色,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土特产的销售效果。 

二、土特产包装中地域设计的具体方法 

(一)采用地域性材料进行包装 

使用地域性材料进行土特产包装,可以在节省成本的同时,增强土特产的地方特色。一般土特产的包装都能够就地取材,只需将材料进行简单加工处理就可以直接利用。在选用地域性材料进行包装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遵循材料的就地性特点 

在进行土特产包装时,可以采用当地产出的自然包装材料,以此打造个性化品牌。比如,可选用竹子、木头、稻草、泥土、柳条、藤、棕、茎叶、玉米皮等,对土特产进行包装。较为典型的例子有:福建用竹笋皮包装茶叶、海南用椰子壳包装纪念品等,也有的地区采用烧制的陶器或是玻璃制品包装土特产。在挑选包装材料时,需要重点考虑包装的适用性,尤其是对于一部分民族地区特有风俗习惯的适应性。我国疆域广阔,有众多少数民族,且城乡差异较大,各地审美及文化皆有不同。所以在土特产设计中,应遵循当地的文化特点,不可张冠李戴。比如不能将南方的竹子用于北方水果的包装,也不能用易拉罐包装四川泡菜等。 

2、充分挖掘材料中的文化内涵 

对土特产进行包装是为了突出其视觉形象,因此需要在其包装中加入地域文化内涵。比如梅花象征高洁,荷花代表清廉,葫芦谐音福禄,兰花象征典雅等。在国内土特产的自然包装材料当中,竹子属于应用最为广泛的材料。绿色的竹子可以为土特产包装增添自然的色彩,并且竹子还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与韧性,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代表着长寿、气节等。 

3、利用材料的自然肌理 

材料的肌理可以营造出土特产包装的视觉、触觉等效果,向消费者传达各式各样的讯息。比如日本设计师所设计的猕猴桃饮料包装,就是采用了视觉和触觉相融合的理念,将猕猴桃的表皮肌理运用到包装中,让消费者直观地了解商品的信息。材料肌理并非需要覆盖全部包装,有时候也可以局部使用。土特产包装除了采用自然材料之外,还可以运用塑料、纸张等,借助一些加工工艺在其上面制作出仿真的石纹、木纹等,打造出亲近自然之感。 

(二)吸收地域文化元素进行包装 

吸收地域文化元素,首先需要了解民间美术形式。地域性是民间美术的主要特点之一,也是民间美术形成并发展的核心途径。民间美术属于糅合在人民实际生活当中的艺术模式,其诞生、发展、传播都离不开特定地域中各类因素的影响,如人文因素、生产因素等,都会使得民间美术构成独有的地域风貌。因此,土特产的包装设计也必须要与民间美术相融合。从形式角度讲,需要使包装体现出浓郁的地方民俗色彩;从品牌化角度讲,需要使包装形成因地制宜、独具风情的艺术特色。 

其次,吸收地域文化元素,还必须要挑选出适当的传统图案纹样。我国的传统纹样受到儒家与道家思想的影响,讲求“天人合一”、“意必吉祥”,其形态丰富圆满,空灵洒脱,能够充分表达出我国民族的思想及情感。所以,在土特产的包装设计当中,也要融入美好与祥和的寓意,让包装设计倍增民族文化的魅力与厚重感。例如“龙威酒”以及“中国龙酒”,就是采用了“龙”字的图案作为包装设计主题,着重强调中华民族特有的“龙图腾”形象。 

(三)结合地域性形态进行包装 

利用地域性形态进行土特产包装时,可以模仿当地自然界中的动植物。比如参考豆荚的形态进行分隔式包装;参考橘子、椰子的形态设计创意包装等。在土特产的包装设计过程中,一定要善于挖掘并充分利用大自然中动植物的形态,借鉴并模仿各类生物的原型,从自然界中寻找灵感。 

此外,设计师要对当地的自然动植物进行解构,从自然界汲取养分,创造出具有生机和活力的设计形态。大自然可以为人类的各种设计带来灵感,通常最贴近自然的形态就是最美的形态。而人们对自然产生的感受和体验,大多数都来自于从不同角度对自然事物的观察及了解。设计师要利用解构的方式创造出崭新的形态,突破传统思维定势的局限,积极运用创新思维及逆向思维,对自然进行再次解读,从而设计出一些可以给人们带来奇妙观感的包装。 

(四)利用地域性色彩进行包装 

1、色彩是因地而异、因人而异的,不同地域的人们拥有自己独特的色彩喜好,也形成了固有的观点和审美。每个国家、民族的经济状况、社会背景、生活习惯、文化风俗等都有所差异,所以在设计土特产的包装时,也必须要先了解各地区人民对色彩的偏好与忌讳。 

2、利用地域色彩进行包装,要注重具体与抽象相结合。产品自身的颜色会对其包装造成一定影响,有些土特产的包装直接运用了产品本来具有的色彩。而在包装设计中,不仅要学会利用具体的颜色,还应当适当采用抽象的色彩。颜色可以体现出冷暖、动静、软硬、口感、性别等,此外还能反映出不同的性格、气质特征。因此,在包装设计时,要注意把具体色彩和抽象色彩紧密联系起来。比如孔府家酒的包装,就是使用了红、蓝、黑的颜色搭配,不但强调了该产品的特点,还取得了消费者的信赖。 

3、要把握好颜色和意境之间的关系。多数情况下,土特产都能唤起人们对故乡的思念。当今城市里的人们,也有不少来自农村,土特产能勾起他们对家乡的回忆,让其怀念其老家的独特风味。而如果在外地旅游或出差时,为亲朋好友带上一些当地土特产,也能让人十分高兴。因此,土特产的包装也需要用色彩进行意境渲染,要讲求明快、和谐,打造出“美而不俗,浓而不腻,淡而不薄”的效果。 

结束语: 

目前人们对土特产包装已经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并上升到了艺术品位的层次。土特产包装越是具有地域特征,就越容易走向世界。而品牌化的包装设计,也能够使产品赢得更多消费者与更广阔的市场。所以,土特产包装设计必须要全面发掘地域色彩及元素,推动土特产包装朝着品牌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沈星.地域文化在土特产包装设计中的演绎[J].大众文艺,2012,03:58-59. 

[2]张旗,吕林雪.土特产包装设计中的民间美术因素研究[J].包装工程,2012,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