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管理范文
时间:2023-03-25 00:43: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设施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市政设施;管理维护;探析
市政设施是城市建设的基础,与市民的生活以及城市的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因此,市政社会的管理维护工作具有很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市政设施建设以及管理维护工作进一步得到了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但是,我们还应该注意到市政设施管理维护中出现的相应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切实做好市政设施的管理维护工作,更好地促进城市化进程的健康发展。
1 市政设施管理的意义
随着市政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城镇建设项目的增加,等级的提高,从而对城镇市政设施养护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城镇市政设施不仅要求完好、美观而且要求排水畅通,保障日趋增大的车流量能够顺畅、平安行使。在市政设施养护工作中市政道路的路面修复、附属设施的维修保养、人行道板的修复平整,管道的疏通、道路障碍的清理等维护工作和应急抢险工作显得尤为突出,因此在养护管理中的人的素质,对养护工作显得更为重要,所以职工必须树立和增强主人翁的意识,保障维护工作质量和时效。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镇养护工作的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工作条件的改善,使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大大增强,同时由于养护员工付出的辛勤劳动从而也使他们的社会地位、经济收入得到进一步提高。我们传统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管理手段也感到越来越落后。因此在管理工作中单纯地认为职工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经济报酬、工资待遇等,对职工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式较为原始,认识较为肤浅,在职工完不成任务和在养护工作中质量不好就以扣代罚奖金等管理措施,效果并不理想,以一种简单经济手段来管理养护工作,没有突出人的作用,没有重视发挥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积极性,极大地影响了工作的进程,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但人是有多种需求的,不仅是物质上的,还有精神上的。重视人的群体关系,要改善职工的心情以及调整人际关系,使职工能心情愉快地投入工作,保证工作效率。
2 市政设施管理维护存在的问题
市政设施关系着一个城市的面貌与发展状况,对市政设施的管理维护则关系着城市的精神面貌,与城市的发展息息相关,市政设施的建设是为了保证市民的日常生活,而对设施的管理维护工作更是与市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市政设施的管理维护工作是城市建设的基础,对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起着基础性的作用,但是,现阶段,市政设施的管理维护工作做得很不到位,不能满足市民的正常生活要求。市政设施的管理维护工作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相关部门对市政设施的管理维护投入不足
对市政设施的管理维护工作支持力度不大,投入资金不足也是造成管理不善的主要的原因,在实际的维护工作中,由于缺乏相应的资金支持,只能采取简陋的维护手段与方式,而这远远不能够满足维护工作的需求,最终使得市政设施的维护不足,管理不善,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从而寿命会大打折扣。因此,对市政设施的管理维护工作,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要加大管理维护的支持力度,对其加大投入,以保证市民的日常生活,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2.2 对市政设施的管理不善
市政设施涉及很多部门,如电力、道路、园林以及十几个部门,而这些部门相互之间不存在或是很少存在联系,使得市政设施的管理不善,如果出现问题,相互之间推诿,这就使得市政设施的管理维护工作存在很多的问题。再加上很多管理人员的意识原因,市政设施的管理工作不是很完善。
2.3 对市政设施管理维护工作监督力度不足
对市政设施管理维护工作监督不足,管理与制约手段不是很完善,从而难以保证设施的正常使用。除此之外,管理工作不是很完善,管理人员意识不足,对管理维护工作的监督力度不足,使得市政设施的管理维护工作存在很多的弊端。因此,要做好管理维护工作,光有管理是不够的,监督也是很有必要的,有效的监督可以保证管理维护工作更加有序的进行下去。
3 加强市政设施管理维护的措施
城市的市政设施建设不仅关系着一个城市的精神风貌,而且与市民的日常生活以及城市的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因此,要切实做好市政设施的管理维护工作,可以采取几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3.1 加大对市政设施管理维护工作的支持力度
市政设施是与人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基础设施,是城市建设的一部分,市政设施的建设好否,管理维护工作进行的是否顺利,不仅与影响着一个城市的精神风貌,而且与居民的生活以及当地的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因此,加大对市政设施管理维护工作的扶持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相应的管理部门要加大支持,合理安排管理维护工作的资金的合理使用,统筹安排好各项资金,在遵守相关政策的前提下,加大投入,多方筹集资金,从而加快市政设施建设的步伐,更好地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3.2 完善基础设施,对市政设施进行管理维护
市政设施的管理维护工作要从基础入手,抓好细节,定时的进行维护,保证管理的到位,积极地进行监督与管理,保证市政设施能够充分的发挥其自身的作用。如对道路的管理,要确保道路的畅通以及道路基础设施的完善,对发现的紧急情况及时的进行处理,对隧道以及路灯等的维护,还要坚持巡视,以保证市民的正常生活。
3.3 抓好市政设施建设的质量关
市政设施的质量是市政设施管理维护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因此,要严把质量关,从而为管理维护工作奠定好的基础。在进行市政设施的建设时,要对施工单位进行严格的审核,采用招投标的方式选择最为合适的施工单位。在对市政设施进行管理维护时,严格对质量问题进行检查,如果是工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要将责任严格到施工单位,为各种的养护管理工作做好坚实的基础。在对市政设施进行管理维护的过程中,加强各方面的监督机制,对防范措施也要进行严格的监督,严把质量关,为市政设施管理维护工作做好坚实的基础。
3.4 从管理上加强市政设施的管理维护工作
市政设施的管理维护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要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制定出细化的管理原则与管理里标准,将责任明确到每个工作人员,将管理维护工作贯彻到各个领域、各个方面,横向到边以及纵向到底的管理原则进行管理,并实行管理的精细化监督机制,保证管理维护工作的顺利进行。除此之外,还要加大技术含量,对市政设施进行科学的管理与维护,培养相应的技术人才,这样可以对科学的管理工作进行有效地指导,保证管理维护工作的有效进行。
4 结束语
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发展很快,市政设施作为与是市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基础设施,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也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城市的市政设施建设关系这一个城市的发展状况与精神面貌,因此,做好市政设施的管理维护工作是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有效途径。但是,当前的城市市政设施的管理维护工作存在相应的问题,如何根据问题找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做好市政设施管理维护工作,从而有效地提升市民的生活质量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丘曙兰.市政设施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物业,2011,(07).
[2] 何建军,刘芳.住宅小区室外小市政设施优化措施[J].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2011,(02).
篇2
第二条市城市管理局是市政公用设施管理部门,参与本市城市规划区内市政公用设施的规划、建设,对城市规划区内市政公用设施的养护、维修、使用进行监督管理。本市城市规划区内市政公用设施管理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下列市政公用设施均属本规定管理范围:
(一)城市道路:城市规划区内的车行道、人行道、广场、街头空地、隔离带和已经征用的规划红线范围内道路建设用地。
(二)城市桥涵:桥梁、涵洞、地下通道、城市道路与铁路两用桥等。
(三)城市排水设施:雨水管道、污水管道、雨污水合流管道、明渠及其附属设施等。
(四)城市道路照明设施:城市道路、桥梁、广场、不售票的公共绿地等处的路灯配电室、变压器、配电箱、灯杆、地上地下管线、灯具、工作井以及照明附属设施等。
第四条市政工程设施实行统一规划、配套建设,协调发展和建设、养护、管理并重的原则。
第五条市政工程设施受国家法律的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依法使用的权利和保护的义务,并有权对损害市政工程设施的行为进行制止、检举、投诉。
第六条提倡和鼓励市民参与和维护好市政公用设施建设管理的行为。
第二章规划与建设
第七条市规划部门会同市市政公用设施管理部门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组织编制市政公用设施专项规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市市政公用设施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市政公用设施专项规划制定市政公用设施年度建设计划,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八条新建、改建、扩建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应当符合市政公用设施专项规划。
城市住宅小区、开发区、旧城改造的市政公用设施应当符合市政公用设施专项规划。
第九条市政公用设施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有关重要设备、材料的采购,应当按照规定进入有形市场,实行招投标。
承担市政公用设施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的单位,应当具有相应的专业资质等级,并执行国家和省、市规定的技术规范和标准。
第十条市政公用设施的建设资金可以由政府投资,也可以采取贷款和其他方式筹措。
鼓励国(境)内外投资者采取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参与市政公用设施的建设。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通过国(境)内外资本投资建设的大型桥梁、公共停车场、隧道等,经依法批准,可以在规定期限内向使用者收取使用费、停车费或者通行费,用于偿还贷款或者获取投资回报。
利用政府投资建设的市政公用设施从事广告、授予冠名权等经营活动收取的费用,应当纳入财政专户管理,专项用于市政公用设施的养护、维修和管理。
第十一条市政公用建设应严格遵循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城市供水、排水、热力、电力、通信、消防等依附于城市道路的各种管线、杆线等设施,应由市政公用设施管理部门参与规划、设计的审查。
第十二条市政设施建设项目取得城市规划主管部门的规划许可后,方可组织施工。
市政公用设施管理部门参与新建、改建、扩建市政公用设施(含单位、住宅小区、开发区等)施工过程的监督,并对各管线的位置、走向、标高、材料、管径等进行隐蔽工程验收,未经市政公用设施管理部门验收的隐蔽工程,不得进行隐蔽覆盖。
市政公用设施项目竣工后,市政公用设施管理部门参与竣工验收。经验收合格的,方可交付使用。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
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单位应当在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15日内,将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报告和规划、消防、环保等部门出具的认可文件、工程竣工图及整套施工文件等报市政公用设施管理部门备案。
第十三条市政公用设施建设项目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实行工程建设质量终身责任制和保修制度,保修期为壹年,自交付使用之日起计算,保修期内出现工程质量问题,由有关承建责任单位负责。
第十四条市政公用设施养护、维修经费按照以下规定承担:
(一)市政公用设施管理部门管理的市政公用设施,由同级审计部门按照国家规定的市政公用设施维护定额标准组织审计,财政部门据实核拨;
(二)市城区的里弄小巷的道路、排水、照明由信州区政府负责管理、养护、维修。
(三)由单位、法人投资建设和管理的市政公用设施,由投资建设的单位承担。
第十五条承担市政公用设施养护、维修的单位,应当执行国家和省、市规定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定期对市政公用设施进行养护、维修,保障市政公用设施完好。市政公用设施管理部门对其组织建设和管理的市政公用设施养护、维修进行监督检查。
单位、住宅小区、开发区内的市政公用设施的变化情况应当及时告知市政公用设施管理部门。
第十六条利用市政公用设施从事广告等经营活动,应当经产权单位同意,并依法办理相关手续,其活动不得影响市政公用设施的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
第十七条设置在城市道路范围的各类管线的井(孔)、井盖、标志,由管线管理单位按照城市道路的技术规范、标准设置和维护。
第十八条禁止偷取和破坏设置在城市道路范围内的各类管线的井盖。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违法收购各类管线井盖及其它市政工程设施器材。
第三章城市道路管理
第十九条城市道路范围内禁止有下列行为:
(一)擅自占用或者挖掘城市道路;
(二)履带车、铁轮车或者超重、超高、超长车辆擅自在城市道路上行驶;
(三)机动车在非指定的城市道路上试刹车;
(四)擅自在城市道路上建设建筑物、构筑物;
(五)其他损害、侵占城市道路的行为。
第二十条凡因管线施工、设置书报亭、电话亭、治安亭、指路牌、广告牌、杆件等建筑物和构筑物等其它原因,需临时占用或开挖道路,由建设单位或个人持有关手续向市政公用设施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经市政公用设施管理部门会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审查批准,并按有关规定向市政公用设施管理部门缴纳城市道路占道费、城市道路挖掘修复费,方可占用挖掘。
占用(挖掘)期间,要保持占用(挖掘)场地围圈的整洁,不得随意扩大范围。开挖道路期间,现场应设置安全防护栏和警示标志,期满后及时修复。超过批准的期限,要续办占用(挖掘)手续。
城市道路开挖时,若影响地上或地下管线设施,建设单位应与设施主管部门联系,采取安全措施。
第二十一条临街的建筑工地,应做好安全防护措施,主干道临街面施工围墙高度2米以上,距路沿石不少于3米,挂网封闭作业,确保行车、行人安全。
第二十二条新建、扩建、改建的城市道路交付使用后5年内,大修的城市道路竣工后3年内不得挖掘,因特殊情况确需挖掘,须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二十三条新建、改建的城区人行道,必须按规划要求,铺设人行道板,由市政公用设施管理部门组织建设。人行道应设立残疾人通道,禁止擅自进行开、改通道口或改装人行道板等改变市政公用设施行为。因建设施工需要改变的,须经市政公用设施管理部门审批。
开、改城市道路道口或者改装人行道板由市政专业单位施工,其建设以及使用期间的养护、维修经费由申请单位承担。
第二十四条城市道路下的管线发生故障需要紧急抢修的,可以先行破路抢修,同时通知市政公用设施管理部门,并在24小时内补办有关手续。
第二十五条机动车辆禁止在人行道上行驶和停放。超重车、铁轮车、履带车因特殊情况,必须通过城市道路时,在采取防护措施后,报经市政公用设施管理部门批准,并经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同意后,在不损坏路面的前提下,于指定时间和指定道路通行。
第二十六条除日常维修、养护道路外,市政公用设施管理部门因其它情况需挖掘道路的,应先与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协商并采取交通安全措施。
第二十七条在城市道路上设置机动车辆临时停放点,应当统一规划。规划方案由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会同市市政公用设施管理部门编制,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二十八条城市道路挖掘修复收费统一使用财政部门印制的票据,纳入财政专户,挖掘修复费用于城市道路的维修、养护和管理。
第二十九条城市道路养护、维修的专用车辆应当使用统一标志;执行任务时,在保证交通安全畅通的情况下,不受行驶路线和行驶方向的限制。
第四章城市桥梁管理
第三十条在城市桥梁范围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在城市桥梁施工控制范围内,擅自从事挖掘、打桩、地下管道顶进、爆破等作业;
(二)在桥梁上架设压力在4公斤/平方厘米(0.4兆帕)以上的煤气管道、10千伏以上的高压电力线和其他易燃易爆管线;
(三)擅自在城市桥梁上设置大型广告、悬挂物等辅助物;
(四)在桥上摆摊设点、施工作业、堆放物料;
(五)修建影响桥涵功能与安全的建筑物和构筑物;
(六)在跨河桥上下游保护范围内挖砂、取土;
(七)其他损害城市桥涵设施的行为。
第三十一条车船、行人过桥,禁止损伤桥梁设施。机动车禁止在桥上试车。超重车、履带车以及装载易燃、易爆物的车辆过桥时,应征得市政公用设施管理部门同意,并报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批准,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并按规定要求和时间行驶。
第三十二条利用桥梁、涵洞敷设各类管线或者架设其它设施的,应持有关规划手续和图纸资料,报市政公用设施管理部门审核批准。
第三十三条市政公用设施管理部门应经常观测、检查桥涵内部结构变化情况,定期记录、积累资料,及时养护维修,确保桥涵安全,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第五章城市排水设施管理
第三十四条市政公用设施管理部门对城市排水设施,应建立管理、养护、维修和疏浚制度,保持管渠畅通,不得污染城市环境。
第三十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禁止下列行为:
(一)任意损坏排水设施;
(二)擅自占压、拆卸、移动和穿凿城市排水管网及其附属设施;
(三)向排水明沟、检查井、雨水井内倾倒垃圾、粪便、渣土等杂物;
(四)任意在检查井、排水道口及排水明沟内设闸憋水或安泵抽水。
第三十六条凡因需要临时占压、开挖排水管道者,应事先报经市政公用设施管理部门批准,并设置安全防护措施后,方可占压、开挖。
第三十七条因从事制造、建筑、电力和燃气生产、科研、卫生、住宿餐饮、娱乐经营、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等活动向城市排水管网及其附属设施排放污水的单位和个体经营者(简称排水户),必须服从市政公用设施管理部门的统一管理,严格按照建设部《城市排水许可管理办法》办理排水许可手续。禁止擅自向城市排水设施排放污(废)水。对未办手续仍在排放的,必须限期改正,或按规定补办排水许可手续。
第三十八条因新建、扩建、改建工程需要接通城市排水设施或变更排水条件的,应向市政公用设施管理部门申请办理排水许可手续,经审查批准,指定排水网点后,排水户方可排水。
因工程施工或其它原因需要向城市排水设施临时排水的,经市政公用设施管理部门审查批准,指定临时排水网点后,方可排水。
第三十九条进一步完善城市排水设施,实现雨污分流:
(一)住宅小区或房屋建筑没有雨污分流的,应有计划地进行雨污分流改造。新建、扩建、改建的城市排水设施应符合排水管网的规划,实行雨污分流并与现有市政公用设施相配套。
(二)需与城市排水设施连接的,应当提供相关资料,经市政公用设施管理部门同意,由市政专业单位施工,接管费用由建设单位或使用单位支付。
第四十条排水户排放污(废)水一律进入附近的排水干管,严禁直接向河道中排放。排水户应按市政公用设施管理部门的要求,在与城市排水设施连接处设置采样、检测流量、排水控制装置的检查井。
第四十一条排水户污(废)水进入干管前,必须保证其支管(沟)的封闭和日常养护,如发生向外渗漏应立即修复,对未及时修复的,由专业管理单位派人修复,所需费用由排水户承担。
第四十二条凡有毒、有害,含有易燃、易爆物质的污水必须经过自行处理,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方可排放。
第四十三条城市排水设施发生故障或者遇到险情需要截水抢修时,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
第六章城市道路照明设施管理
第四十四条市政公用设施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城市路灯维护和管理,确保路灯亮灯率在95%以上。
第四十五条在照明设施上禁止下列活动:
(一)擅自在路灯设施上设置广告牌或者其他挂浮物;
(二)利用灯杆搭棚建房,挂钩拉绳。在灯杆上乱刻乱画,乱贴广告,乱拉横幅。
(三)擅自拉线接电或故意打、砸照明设施。
(四)在灯杆附近取土、打洞或从事其它不利于照明设施安全的活动。
第四十六条严禁擅自移动路灯杆、线、灯具及附属设施。确需移动的,必须报经市政公用设施管理部门批准,方可进行。
因特殊原因确需暂用城市照明电源的,应当报市政公用设施管理部门同意后,方可使用,并缴纳电费。
第四十七条由于车辆肇事或其它原因造成道路照明设施损坏的,应主动报告市政公用设施管理部门,并负责赔偿。
第四十八条凡需在路灯杆上设置广告牌,必须符合规划要求,并经市政公用设施管理部门批准。
第四十九条严禁偷盗路灯电缆等器材,对偷盗路灯电缆等器材者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五十条违反本规定第十九条规定,或者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政公用设施管理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以2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一)未对设在城市道路上的各种管线的检查井、箱盖或者城市道路附属设施的缺损及时补缺或者修复的;
(二)未在城市道路施工现场设置明显标志和安全防围设施的;
(三)占用城市道路期满或者挖掘城市道路后,不及时清理现场的;
(四)依附于城市道路建设各种管线、杆线等设施,不按照规定办理批准手续的;
(五)紧急抢修埋设在城市道路下的管线,不按照规定补办批准手续的;
(六)未按照批准的位置、面积、期限占用或者挖掘城市道路,或者需要移动位置、扩大面积、延长时间,未提前办理变更审批手续的。
第五十一条擅自在城市桥梁上设置广告牌、架设管线等其他设施的,由市政公用设施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2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五十二条排水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市政公用设施管理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一)未取得城市排水许可证书,向城市排水管网及其附属设施排放污水;
(二)超过城市排水许可证书有效期限向城市排水管网及其附属设施排放污水;
(三)违反城市排水许可证书规定的内容,向城市排水管网及其附属设施排放污水;
(四)向城市排水管网及其附属设施排放剧毒物质、易燃易爆物质和有害气体等;
(五)堵塞城市排水管网或者向城市排水管网及其附属设施内倾倒垃圾、渣土、施工泥浆等易堵塞物;
(六)擅自占压、拆卸、移动和穿凿城市排水管网及其附属设施;
(七)擅自向城市排水管网及其附属设施加压排放污水;
(八)其他损害城市排水管网及其附属设施正常运行的行为。
第五十三条违反本规定,在城市排水管网及其附属设施覆盖范围内,排水户未将污水排入城市排水管网及其附属设施的,由排水管理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以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四条违反本规定,并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政公用设施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赔偿经济损失,并可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可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擅自拆除、迁移、改动城市道路照明设施的;
(二)在城市道路设施附近堆放杂物、挖坑取土、兴建建筑物及有碍城市道路照明设施正常维护和安全运行活动的;
(三)擅自在城市道路照明灯杆上架设通讯线(缆)或者安置其他设施的;
(四)私自接用路灯电源的;
(五)偷盗城市道路照明设施的;
(六)故意打、砸城市道路照明设施的;
(七)不听劝阻和制止,非法占用城市道路照明设施的。
第五十五条违反本规定,造成市政公用设施损坏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第五十六条偷盗、损坏市政设施,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七条承担市政公用设施养护、维修的单位没有按国家和省、市规定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对市政公用设施进行养护、维修的,由市政公用设施管理部门责令其改正。
市政公用设施管理部门对市政公用设施的养护、维修监督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十八条市政公用设施管理部门和市政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第五十九条城市道路占用费按照江西省价格、财政主管部门核定的标准执行;城市道路挖掘修复费按照江西省建设设施主管部门制定的标准执行。
收费应当开具财政部门统一票据,纳入财政专户管理,专项用于市政公用设施的养护、维修和管理。
第六十条各县(市)、开发区、工矿区、风景名胜区、建制镇等可参照本规定制定相关管理办法。
篇3
“物业管理”这一被现代中国人称为“朝阳产业”的新兴行业,登陆中国大陆仅25年的时间,其发展却是异常迅速。全国物业管理的覆盖面积已占物业总面积的40%以上,经营物业管理的企业已达27500多家,从业人员超过了230万人。然而,这一公共事务性的管理事业在世界上却已走过了150年的发展历程。应该看到,物业管理作为城市管理的一部分,对城市的进步和发展以及人居生活水平的提高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逐渐形成,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产业经济向知识经济发展,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成了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人们对生活质量、工作环境和效用的要求越来越高。那种用“PropertyManagement”命名的,以对房屋“保值、增值”为主要目标,以“对房屋及配套设施设备和相关场地进行维修、养护、管理,以及维护相关区域内的环境卫生和秩序”为服务内容的所谓“物业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智能建筑、绿色建筑、生态社区的专业化管理以及建立“高效、安全、健康、舒适”的人居环境的服务要求。同时,对一些功能比较单一的公共物业和设施来说,采用类似于香港“公共屋村”的管理模式亦不能满足使用者的需要。20世纪70年代,美国人从他们在对军事部门、政府部门以及高等院校的管理经验中得到启发,从事物业管理的职业经理人、科技工作者以及高等院校的教授们根据美国经济和城市的发展情况,开始了对FacilityManagement(简称FM,设施管理)的研究工作。1979年,世界上第一个设施管理机构——美国密西根州的AnnArborFacilityManagementAssocia-tion首先成立,1980年又创建了全美“国家设施管理协会”,并于1982年更名为InternationalFacilityMan-agementAssociation(简称IFMA)[1]。从此,“设施管理”这一术语从北美传遍了世界各地。设施管理传到中国,首先从香港开始,1992年国际设施管理协会在香港设立分部[IFMA(HKChapter)],2000年又成立了香港设施管理学会(HKIFM)。中国经济的高速稳定发展,特别是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为房地产市场提供了勃勃生机,丰富多样的产品类型以及每年13%以上的增长速度,显示出中国房地产市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这自然引起了国际设施管理业界的关注。香港以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捷足先登,自2003年3月开始,香港设施管理学会先后在广州、上海、北京等大城市主办了各种类型的设施管理研讨会。2004年8月,国际设施管理协会派出三位最高级别的官员出席在北京召开的“医院设施管理”研讨会,并颁发了在中国大陆第一张“会员资格证”。自此设施管理正式在中国登陆。
二、设施管理的实质
设施管理的定义有关设施管理的定义,自然是IFMA的描述最具权威性。然而IFMA对设施管理定义的描述存在几种不同的说法。香港陈佐坚先生在他的关于《设施管理在中国》的报告中,引用IFMA关于设施管理的定义是:“设施管理是一种包含多种学科,综合人、地方、过程及科技,以确保建造环境的功能的专门职业。”[2]北京于庆新先生在《设施管理在中国》一文中阐述了设施管理的定义时说,国际设施管理协会(IFMA)的描述如下:“所谓‘设施管理’,就是在工作场所与人和组织的安排中,融入工商管理、建筑学、行为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原则,建立一种设施的质量管理的行业规范。其中不但涉及到建筑物的管理,更包含了建筑物全生命周期的运作中会影响到使用者的所有层面。”[3]上海陆伟良、诸建华先生在《智能建筑物业管理》一书中指出,国际设施管理协会(IFMA)对FM所下的定义是:“以保持业务空间高品质的生活和提高投资效益为目的,以最新的技术对人类有效的生活环境进行规划、整备和维护的管理工作。”[4]英国设施管理学会(BIFM)的描述是:“设施管理就是像对待核心业务一样对房地产和业务支持服务进行专业化管理。设施管理牵涉到业务中的战略、战术和营运这三个层面,其所有活动都以客户核心业务的需求和要求为基础。”HKFMA也对设施管理作了如下定义:“设施管理是综合人、过程及物业的优点以达到长期策略性目标的过程。所以,设施管理是藉科学与艺术的管理架构,来管理由实行到策略性阶层的综合过程,用以加强公司的竞争力。”综合以上说法,不难找到设施管理的主要涵义和特色。(1)设施管理是以最新的科学技术为依托,以营造高效率的环境为手段,以提高企业的营运能力和改善企业的形象为目的;(2)设施管理包含了多种学科的科学原则,涉及到经济学、管理学、工程学、行为科学以及现代信息技术和控制技术等各个领域;(3)设施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是一个机构的人员、工作及地点的融合,并是一项长期、策略性的策划工作;(4)设施管理提供的是多元化的专业服务,是要从客户的需求出发,为客户的生产活动、工作活动提供一种全方位的过程支持服务;(5)设施管理不是简单地对建筑物和设施设备的进行维护管理,而是对设施生命周期、能耗以及环境的监控,以最大限度满足使用者的要求,保证业务空间高品质的生活和提高投资效益。设施管理的内容根据IFMA的分类,设施管理的业务内容主要有9项。HKFMA认为关于设施管理的范围有8项。综合各方面相关资料,设施管理主要服务内容可以概括为:策略性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财务预测及管理;公司不动产的获得及其处理;建筑及设备的规划设计和室内空间规划及运用管理;设施和设备在生命周期中的运行与维护管理;建筑的改造更新和设备的功能提升;保安、电信及行政服务;设施支援机能和服务;能源和生态管理;高新科技运用及质量管理。设施管理的应用范围既可用于包括办公写字楼、医院、学校、博物馆、图书馆、体育场馆、会展中心、金融中心、机场、火车站等城市公用设施;也可用于工厂、工业园区、科技园区、物流港等工业设施;同时,在政府的有效干预下,还可以用于对现代化智能社区的管理。
由上可见,设施管理较之物业管理,其范围更广泛、内容更丰富。它没有固定的管理模式,管理的专业化水平和科技含量相对要高得多,几乎要对每一个使用者进行相应的管理模式和系统软件的设计。因此,对管理者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比物业管理要求更高。设施管理的实质设施管理实质上就是人居环境管理。通过对设施生命周期的管理和针对性、策略性的长远规划以及准确周到的服务,为使用者提供一个“高效、安全、健康、舒适”的人居环境。对一个企业来说,除了其自身的核心业务以外,其余都交给设施管理来实施和保证,包括提高企业的形象。IFMA对设施及设施管理进行了如下的描述:“设施是建设、安装或建立与工作有关的用途的环境。”“设施管理是一种包含多种学科,综合人、地方、过程及科技,以确保建造环境的功能的专门职业。”因此,设施管理工作确定了以下质量目标:(1)特色。每一建筑物都因其位置、功能与建筑风格来表现其特色,其中有象征性、美观及地方的风土特色。(2)舒适。建筑物的环境要使人对身边的一切感到满意。如家具符合人体工程学,光、声、空气、色彩等建筑物理环境不仅要适合居住活动,而且要满足使用人的特殊爱好,通讯等设备要满足各类机构人员的需求。(3)效率。建筑物中的信息、通信、计算机网络等各种设施高度综合并形成有机的整体,共享信息,以提高各类设施的效率、可操作性和兼容性。(4)可靠。在受到灾害与侵犯时对人员的伤害降到最低,减少各类污染对人体健康的损害,提高设施的安全运行寿命,为使用人提供私密的个人空间等。(5)适应。建筑物的运行符合政府的法规,能和周边地区协调相处,且为环境保护与节能做出贡献。毫无疑问,设施管理的工作性质就是“人居服务”,设施管理的实质是“人居环境管理”。是以人为中心,以提高人类的工作、生活质量和物业价值及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本。FM的管理结构体系也相应从单纯的人与房屋、设施的体系发展成为以人为本,物业、人、环境协调发展的体系。从此,人类将承担起管理和维护地球及人居环境这一“大物业”、“大设施”的责任。
三、设施管理发展的必然性
物业管理发展的必然结果设施管理是在物业管理发展过程中遇到某些困惑以及城市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关注的形势下产生的。在中国施行了20多年的物业管理的经济活动以后,人们忽然发现,物业管理完全在一个固定的模式下运行,行业人员无休止地仿照政府编制的所谓“示范小区”、“示范大厦”的套路重复地对各种物业进行基本相同的管理服务工作。随着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市场竞争加强,特别是经济全球化,人们高效率的生活与工作对管理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原有的物业管理模式、服务范围和服务质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而设施管理的主要特征是不再固守于物业管理中的业委会、业主公约、基础范畴等固化模式,而是采用多元化模式发展,围绕业权人的需求,以物业为原点,以市场和时间为坐标去设计不同的管理模式,最终实现空间流程的最佳组织和物业价值曲线的合理。设施管理与物业管理的这种本质上的区别,导致物业管理必然要向设施管理的模式发展。特殊且功能单一的物业发展的需要大多数公用建筑(如政府办公楼、学校、医院、影剧院、体育场馆、康乐中心、博物馆、图书馆、机场、车站等)、商业建筑以及工业建筑,都是功能特殊且功能单一的物业。随着中国加入WTO,许多企业向规模化、集团化方向发展,一栋写字楼里也许只有一家公司。此时,他们都会意识到其物业资产和环境效应在公司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设施管理正好大派用场。特别是随着公共设施的机构和产权制度的改革,设施管理施展拳脚的机会将越来越多。
多功能的智能建筑兴起的需要为了满足不同业主的使用要求,在同一建筑物内,必须提供各种不同的设施和高效率的服务,同时还要降低使用成本。现代化的智能建筑能为此提供人们满意的硬件,但是管理成本要占到生命周期成本的80%以上。物业管理对设施和设备的维护管理是被动的管理,无法做到对设施故障的适时诊断,更不可能在设施和设备不停止运转的过程中进行维护,从而无法做到高效率的服务,还相应提高了管理成本。而设施管理正是在智能建筑的平台上所提供的高效率管理的软件,它实施主动的管理,它关注生命周期的各个层次,适时地对设施和设备进行诊断,并且能在不停止运行的情况下进行维护,因此延长了设施的寿命周期,相应降低了使用成本。企业规模化经营管理的需要经济全球化导致世界城市和企业的竞争加剧,为了生存和拓展,企业规模越来越大,企业的形象(包括文化、环境、产品)是竞争的第一要素。企业家希望在自己的核心业务之外的其他业务能有更专业化的料理,设施管理就是提供这种支持的专业化管理。市场发展的需要设施管理的主要对象是公共性物业和公共设施。据2003年《中国年鉴》记载:我国现有机场141个、高等院校26806所、工业开发区和科技园28338家、医院和卫生院63858所、新建体育场馆572座。为迎接北京2008年奥运会,将新增加30多个体育场馆。如此庞大的市场和需求,催化设施管理行业的发展。与此同时,据外刊预测,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跨国公司抢登中国大陆,在21世纪,全世界智能化建筑的一半以上将兴建在中国大地上。毫无疑问,中国的设施管理市场巨大,需求强劲,发展潜力无限。
四、设施管理在中国的现状
在理论上还处在探索阶段2001年1月,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翻译出版了美国David•G•Cotts的著作《设施管理手册》,向中国业界传递了设施管理的信息。以后几年,香港设施管理学会在内地连续举办了几期研讨会,逐渐引起了中国内地房地产学术界的重视。北京、上海的一些高校开始关注设施管理的理论研究,还派出研究生到国外或香港攻读设施管理的课程,专业性刊物上也开始出现一些介绍设施管理的文章。但从总体上看还是处于理论探索阶段。在认识上还处于朦胧状态在中国业界(主要指物业管理行业)对设施管理的实质还缺乏深刻认识。不少人把设施管理等同于物业管理,甚至把它看成物业管理的一部分,认为设施管理是物业管理中的专业化管理。以下一些观点值得商榷:“设施管理与物业管理相比,物业管理的管理对象要宽泛得多,而设施管理的对象只限于公用设施和工业设施两大领域。”“PM是‘管理、服务、经营’三位一体的复合行为,而FM只是物业服务的一个组成部分,既非主业也非专业,实践中多以外包方式借助社会专业公司来完成。”“设施管理是对物业设施所涉及的各个相关层面实施管理。”“设施管理是对楼宇的设备设施的专业化管理。无论何种设施,基本用途以配套功能居多,例如城市有公共配套设施,物业有共用配套设施。它们均应有专业化公司来管理。”设施管理公司就是维护和管理这些‘配套设施’的专业化公司。“设施管理公司可以为各种城市公用设施、工业设施、商用设施、民用设施等提供各种服务,可以为车站码头提供设施管理服务,又可以为各种场馆园区提供设施管理服务;可以为机场大楼提供翻新服务,又可以为市政管道提供疏通服务等等。”香港现任设施管理学会会长陈佐坚先生曾说:“设施管理不是管理设施。”非常确切地把设施管理与物业管理中的设备设施的维护区分开来。也就是说,设施管理公司不是清洁公司和绿化公司,也不是设备维修公司或房屋修缮公司,更不是下水道清通公司。诚然,设施管理的服务范围也包含对设备和设施的维护,但这不等同于设施管理。如果一定要比较设施管理与物业管理的关系,笔者比较赞成AlanSpendding先生的认识:“FM是一种在企业发展战略指导下的PM,它是针对企事业机构的生产经营目标而提供的PM服务。在实践中,FM将贯穿到物业或设施的可行性研究、设计、建造、维修及运行管理的全过程之中。”[5]
不过,AlanSpendding先生在这里提到的PM是在中国传统意义上的PM基础上扩大了管理内容、服务范围和服务对象,它将对企事业机构的生产经营活动的支持作为自己的服务目标。这是国外近年来普遍推崇的现代意义上的PM,常称为“物业资产管理”或“房地产资产管理”。只有在这种情况下,FM才可以成为其中的一个层次。在实践上观念陈旧我国目前严重存在建设与管理脱节的现象,或者重建设、轻管理。作为投资方,总希望减少一次性投资并加快建设的速度,设备供应商重视的是单一设备的质量或子系统的控制,忽视系统集成和联动协调。在整个建设过程中,没有设施管理人员的参加介入,建成以后聘请一般的物业管理公司进行管理。而业主希望以低廉的管理费用获得广泛的服务,一些业主还误认为,一栋现代化的智能大厦的运转,只需要招聘一些电工、水暖工、机电设备维修工便可解决问题。一些智能大厦投入使用以后,智能系统不能自控、能耗加大、设备设施损耗加快、室内环境严重恶化、用户效率低下,最后不得不撤除智能系统,恢复常规管理状态,致使投资损失惨重。在人员配备上良莠不齐在我国普遍施行的是以企业的资质等级为标准的市场准入制,不像国外实行的是“职业经理人”制度,使得一些不具备设施管理能力的物业管理公司有可乘之机。一般物业管理处或公司部门的负责人即所谓的“设施经理”只不过参加了短期或在岗培训,甚至完全没有进行专业培训。须知,在国外的设施经理往往是设施管理专业的研究生。基于以上事实,中国的设施管理尚处在初级阶段,但市场又如此庞大,因此,政府在设施管理上的市场导向、对设施管理行业的扶持以及相关法律和技术规范的制订迫在眉睫,加快设施管理的理论研究和普及设施管理的知识势在必行。
篇4
【关键字】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理模式
引言
农业发展问题属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随着农业体制改革深化,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农业发展中的应用越发普及。小型农田水利,其表现形式为蓄水池、小型水库、引水工程、中小型泵站、水井、灌排工程等,其在解决农村用水问题及灌溉问题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现实作用。如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存在较多问题,则会影响其功能发挥,对农业效益实现造成负面影响。加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理,确保其管理有效性,是实现水利设施功能及价值的重要方式。
一、新时期背景下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现实状况表现
在新时期发展背景下,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应用及管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限制了农田水利工程效益的有效实现,其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小型农田水利设施配套标准较低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农村劳力大量外出务工,农村对于新建的带有公共性质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缺乏积极性,且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要求农民花费较多的时间及劳动去完成,其建设机制表现上十分落后。尤其是在偏远的经济不发达地区,本身所具备的经济基础较差,进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其面对的问题较多。
(二)水利设施表现出严重老化
我国农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很多兴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受当时技术及条件限制,很多水利设施质量无法达到相关标准。大部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是由农工进行兴建,缺乏相关技术设备,其质量标准要求较低,随着水利设施长期运行,后期维护资金不足,导致我国小型水利设施其设备整体失效问题及老化问题突出,严重影响着水利设施输水效率及设计功能的实现,直接影响着其整体效益。
(三)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理责任不清
当前,我国对大型水利工程投入较多,缺乏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资金投入,且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其实际收益十分慢,地方政府缺乏对其建设的重视,农业收益低,农民不愿意为其作出大量投入,基于以上因素,导致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重建设,轻管理,其管理责任不清,无法落实管理责任,致使大部分农田水利工程无法实现其设定功能。
二、提高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理的现实办法
在2010年,我国出台了关于水利改革发展的相关决定,并在其文件中明确要求加快小型农村水利设施建设,保障农田收益及抗灾能力。国家高度重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为发展农业水利工程设施提供支持与保障,切实提高农业抗灾能力与减灾能力,为切实做好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理工作,需要采取综合办法,采取符合时代的管理模式,具体其办法为:
(一)转变认识观念,将小型农业水利工程建设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
通过当前我国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及应用现状可以看出,其存在着较多问题,对于实现工程效益及实际功能存在着限制性。引起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足够重视,其观念认识仅仅停留在短期效益上,缺乏长远考虑。为此,要求改变观念,客观认识小型农业水利工程建设的现实作用及实际价值,依据国家相关文件及要求,切实将小型农业水利工程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加强对小型农业水利工程建设意义的宣传,提高各级政府及社会对其工程的认识,将小型农业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作为考核地方政府及领导的重要内容,提高领导重视程度,发挥带头作用及引导作用,提高我国小型农业水利工程建设水平与管理水平。
(二)加大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力度,调动群众参与广度
虽然当前加大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力度,但在建设过程中,仍存在着农民出工难、地方组织难与跨区协调作业难等现实问题。为此,要求政府及各界,尤其是发挥舆论宣传,加大对兴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作用及潜在意义,引导群众参与到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过程之中。在整个宣传过程中,需要依据区域实际,建立起相应的约束机制,确保宣传力度及宣传广度,宣传活动应确保其有效性与召唤性,调动群众参与的内在积极性,并建立较为完善的农民投工的补贴,依据相关政策给予合理补贴。
(三)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管理机制完善与优化,实现其整体效益
当前,在我国进行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时,其建设机制与管理机制十分不完善,对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长期运行存在着较大影响。且我国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其公共性与公益性性质十分明显,要求政府给予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较大程度上的支持。具体表现为:政府应依据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及管理实际,不断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及政策措施,实现对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实际支持。结合我国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发展的实际状况,派遣人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运行与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依据实际探究解决策略;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维护费用、保护费用及其他开销费用,均纳入到区域地方政府预算之中,要求财政部门定期拨付资金确保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获得有效维护;我国应综合分析涉农资金应用情况,实现对涉农资金的系统性整合,确保其资金应用的合理性,建立并完善各种资金投入及应用机制,确保各种资金切实落实到实处,统筹各个部门其涉农资金,加强资金管理力度。创新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理模式,不断解决其存在问题,以保障水利工程运行质量。
三、创新我国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管理模式
结合我国国情及实际,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其建设质量直接关系着农业发展的稳定性及效益,影响着民生,属于一项民生工程。虽然我国兴建了大量的农田水利设施,然而其实际规模却很小,辐射范围及其有限。通过兴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解决农村地区饮水问题及灌溉问题,提高农业抗旱能力与抗涝能力,为确保农田收成提供保障。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最初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理采取政府集中管理模式,此后改变为政府与农村相结合管理的模式,这些管理模式难以满足市场发展的实际需求,提出在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中采取多元主体合作管理模式,让农民、社会各界及水利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到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理中,以实现其整体效益。
四、结语
农业稳定性是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为确保农业发展可持续性,提高农田效益,要求依据需求,合理规划与建设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在分析新时期背景下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现实状况表现基础上,探究提高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理的现实办法,创新我国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管理模式,应用多元主体合作管理模式,加强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管理,以实现其设定功能及整体效益。
参考文献
[1]王颖.新时期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理模式浅谈[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6).
[2]李鹤,江彬,顾涛等.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理市场化改革出现的问题与对策[J].湖南社会科学,2011,(6):99-101.
[3]王颖.新时期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理模式浅谈[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7).
篇5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二次供水设施是指城市公共供水或者自建设施供水经储存、加压(不包括深度处理)等方式来保证正常供水而设置的高、中、低位储水池(箱)及附属的管道、阀门、水泵机组等设施。
本办法所称的二次供水设施管理单位包括自行管理的二次供水设施产权所有人(设施所有人)或者其委托的物业服务企业、供水企业、其他管理人。
二次供水设施保洁单位是指负责二次供水设施清洗和消毒工作的单位。
第三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城市供水二次供水设施的建设、保洁、维护和使用等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市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市二次供水设施的监督管理工作。
区、县级市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二次供水设施的监督管理工作。经市人民政府同意不设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区,其二次供水设施的监督管理工作由市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
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依职责负责本市二次供水卫生监督工作;建设、国土房管、规划、价格、质量技术监督、公安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职责监督或协同实施本办法。
第五条二次供水设施的设计、建设、验收,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及《*市给水系统设计、施工、验收技术规范》。
第六条二次供水设施连接公共供水设施的施工作业应当按照申请人与供水企业签订的《*市用户共用用水设施与公共供水设施连接协议》的内容进行。
第七条在用二次供水设施在运行中发现设计不合理或者因设施老化等原日,导致供水水质易受污染、漏耗严重的,其产权所有人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有关规定筹集资金,及时对其二次供水设施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市给水系统设计、施工、验收技术规范》进行改造。拒绝整改的,所造成的后果由其负责。
第八条未经二次供水设施管理单位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动、拆除、损坏和侵占二次供水设施及阻塞维护通道。
第九条二次供水设施管理单位负责二次供水设施的运行、安全保障、并应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对储水池(箱)的进入孔加盖、上锁,履行定期巡检供水设施的义务。
第十条二次供水设施产权所有人可自愿将二次供水设施交由供水企业或其他管理人维护;当交由供水企业维护时,参照《*市自建供水设施、用户共用用水设施交由供水企业维护办法》,与供水企业签订交接维护的相关协议,约定相关维护内容、费用、服务标准等。
第十一条二次供水设施的储水池(箱)、管道、阀门、水泵机组、电器等需要维修、更换的,服务、维修费由产权所有人承担,并按价格行政主管部门核定的服务、维修收费标准收取;价格行政主管部门未核定服务、维修收费标准的,服务、维修费由维修单位与产权所有人商定。
第十二条因二次供水设施维护等原因确需中断居民用户用水的相关单位,应当提前24小时通知受影响的居民用户;连续停水超过24小时的,应当采取应急供水措施,为居民生活提供基本用水。不提前通知受影响的居民用户或者不采取应急供水措施的,由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
第十三条患有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痢疾、伤寒、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饮用水卫生疾病的病人和病原携带者,不得直接从事二次供水设施的保洁和维护工作。
直接从事二次供水设施的保洁人员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取得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健康合格证和卫生知识培训证,并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
(二)取得市城市供水行业协会核发二次供水设施保洁上岗证。
第十四条二次供水水质受到污染时,供水企业或二次供水设施管理单位应当采取妥善处理措施,污染危及人体健康时,应当及时报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并立即停止供水,在停水期间采用临时供水方式保障居民生活基本用水。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二次供水污染事故对人体健康影响的调查。
第十五条二次供水设施管理单位应当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防止水质受到污染;二次供水设施管理单位应当制订保洁、管理制度,定期对储水池(箱)、管道等进行清洗消毒,确保供水水质。
二次供水设施的储水池(箱)清洗消毒周期应当符合《城市供水水质管理规定》的要求,二次供水设施供水企业或管理单位如收到二次供水水质投诉时,应当及时检查,发现水质已受污染的,应当及时清洗消毒。
第十六条供水企业是供水范围内居民用户共用用水二次供水设施的保洁单位,应当负责居民用户共用用水二次供水设施的清洗、消毒,确保二次供水水质;所发生的保洁费、工料费、水质检测费、耗水费,按价格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由供水企业负责,纳入供水成本。
非居民用户共用用水二次供水设施的清洗、消毒的工作,及所发生的保洁费、工料费、水质检测费、耗水费,由二次供水设施管理.单位负责。
第十七条二次供水设施的清洗、消毒应当符合《*市二次供水设施清洗保洁技术规范》的要求。
第十八条供水企业对居民用户、二次供水设施管理单位对非居民用户应当履行以下职责:
(一)建立二次供水设施资料档案,把每次清洗消毒的工作记录及送检水样的检测报告归档。
(二)每次清洗消毒或改造维护完毕,须将水样送二次供水水质检测机构检验。检验结果应当符合国家有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否则应当采取重新清洗消毒等措施,直至水质达标。水样检测报告须在二次供水水质检测机构签发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向用户公示。
(三)建立投诉受理制度,接受用户监督,做好服务工作。
第十九条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依法负责二次供水水质的卫生监测工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卫生监测制度。
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城市供水水质督查体系,对二次供水水质进行监督检查。市水质监测中心接受市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委托,实施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二次供水水质监督、监测工作;二次供水水质送检数据由其备案。
第二十条为检测运行水质,供水企业和二次供水设施管理单位应当定期委托二次供水水质检测机构进行水质检测(每季度不得少于一次),居民用户由供水企业负责送检;非居民用户由二次供水设施管理单位送检。
第二十一条居民用户二次供水水质检测结果不达标的,且属保洁责任的,由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供水企业限期整改;非居民用户二次供水水质检测结果不达标的,由二次供水设施管理单位制定相应当措施进行整改,保证二次供水水质达标,并将整改结果及时报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二次供水水质不合格的,如属二次供水设施设计不合理或者因设施老化等原因造成的,按本办法第七条规定处理;二次供水设施产权所有人拒不整改,造成饮用水污染危及人体健康的,经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可以采取供水管制措施,但要保障居民生活基本用水。
第二十二条二次供水水质检测机构应当取得省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资质认定,且水质检测项目应当是该机构的资质认定项目。
第二十三条因改动、拆除、损坏和侵占二次供水设施造成二次供水设施损毁或者其他人身、财产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篇6
第一条为了加强体育设施建设和管理,发展体育事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体育设施,是指用于体育训练、竞技和健身的体育运动场地、建筑物和固定设备,包括:
(一)由国家投资或者筹资兴建的公共体育设施;
(二)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内部体育设施;
(三)各类经营性体育设施。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体育行政管理部门(以下简称体育行政部门)依照本办法对本行政区域内体育设施的建设和使用实施监督、管理和指导。
其他有关行政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法定职责依法对体育设施进行管理。
第四条公共体育设施应当向社会开放,方便群众开展体育活动。内部体育设施应当创造条件向社会开放,提高体育设施的利用率。
体育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行政部门应当为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提供服务。
第五条公民应当爱护体育设施,遵守体育设施管理规定。
第二章建设管理
第六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把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对城市公共体育设施用地定额指标的规定,把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纳入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布局,统筹安排。
乡镇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应当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乡镇建设规划,并逐步建设和完善。
第七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体育基本建设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和基本建设投资计划。
鼓励团体、企业事业单位自筹资金兴建内部体育设施,鼓励组织和个人对体育设施建设的捐赠和资助。
第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在城市居住区、居住小区的建设和开发中,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标准,配建公共体育设施,保证公共体育用地面积。
第九条学校应当按照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标准配置体育设施。
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把学校体育设施配置和管理列入检查考核学校工作的内容。
新建、扩建的各级各类学校,应当按照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的设施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和建设。体育设施未达到规定标准的学校,应当采取措施逐步达到规定的标准。
第十条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建设和配置相应的职工体育活动设施。
第十一条体育设施的新建、扩建和改建,应当按照建设规划的要求进行,符合消防、安全、卫生和环保等方面的国家规定。
改建、扩建公共体育设施,不得减少原使用面积,不得降低建设标准。
确因建设需要改变公共体育场地用途的,建设单位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按照不少于原面积和不低于原标准的要求,先行择地新建偿还。
第三章使用管理
第十二条公共体育设施管理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体育设施使用、维修、安全、卫生等管理制度,保证体育设施的完好和使用安全。
第十三条公共体育设施应当向社会开放,并遵循以下原则:
(一)每天开放,并保证晨练和晚练时间;双休日、节假日全天开放;
(二)不需要增加投入和专门服务的活动项目,不得收费;需要消耗水、电、气或者器材有损耗的,可以适当收费,但不得以盈利为目的,收费标准由省物价、财政会同体育行政部门共同制定;
(三)对学生、老年人、残疾人实行优惠,提供方便;
(四)训练场地在不影响正常训练的情况下,向社会开放。
第十四条公共体育设施在保证体育活动的前提下,可以开展有益于社会的其他活动。
第十五条体育行政部门对以体育设施从事健身、竞技等体育活动为内容的经营活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加强管理和监督。
第十六条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破坏公共体育设施。
第十七条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公共体育设施的使用性质。
因特殊情况需要临时占用公共体育设施的,必须经体育行政部门批准,并及时归还。
第十八条学校体育设施用于体育活动,不得侵占、破坏学校体育设施或者擅自改变学校体育设施用途。
第四章法律责任
第十九条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第十三条规定的,由体育行政部门或者上级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可以给予管理单位有关负责人行政处分。
第二十条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规定的,由体育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清退或者修复,并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的,由县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体育行政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并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给予处罚。
第二十二条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体育行政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由其上级主管部门给予直接责任人行政处分。
篇7
关键词:高校;机动车;停车设施;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13-0280-02
一、高校校园机动车停车设施现状
伴随着改革开放愈趋深化、高校扩招在校生数日益增多、校企合作开展范围愈加广泛,以往高校宁静的校园日趋喧嚣,尤其是进出校园的机动车辆给高校校园机动车管理带来亟待解决的难题。直面当下高校校园现状,高校校园机动车停车设施现状有如下几个特征:
(一)新老校区建设标准不一
自1999年全国普通高校扩招,全国高校新建、扩建建设随之展开。现今大多数高校都在原校区校址基础上扩建或是另行选址建设新校区。大多数老校区建设年代在五六十年代甚至更早,新校区建设一般都在2000年后,因时代原因导致新老校区建设标准不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功能区分。建设于建国后的多数高校,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无不带有时代的印记,以单位为显著特征的建设思路就是将本单位人员衣食住行大包大揽,具体体现在不少高校老校区除了基本的教学、行政、学生宿舍、食堂、浴室、体育活动场所外,还兼办有附属幼儿园、附属小学甚或附属中学,教职工家属区等。随着国内机动车日益普及,高校附属中小学教育资源的优质与稀缺都导致老校区交通压力剧增。另外随着住房改革,原先福利分房制度下的教师住宅已成为个人资产,老校区教师住宅居住群体已不再单纯是高校教师,社会人员逐步取代原单一性住户群体。而在新校区建设中,更多将校区功能定位于产学研,注重高校基本的教学与科研两项主要的功能。针对部分新校区远离主城区,在大学城、高教园区聚集区由政府牵头兴建教师住宅区、政府或社会办学的幼儿园、小学、中学,同时兼具社区医院、菜场、超市等配套设施。
2.道路宽度。高校机动车停车方式构成比例中,占据主要比重的是路内停车和集中停车场停车[1]。多数高校老校区内道路多为双向两车道,宽度为6m左右。仅能满足基本的小型乘用车辆会车要求,在学生上下课等人流密集时,将导致人车汇流、人难行车难走的局面。对于消防车辆、医护救援车辆等大型专用车辆而言,需要提前或及时做好疏导,才能满足车辆通行要求。在这种情况下,路内停车将导致交通拥挤。对于新校区而言,在总体规划中一般考虑了学校远景发展需要(一般为十年,以核定发展规模为纲),校区道路较为宽敞,一般为10m左右,这为路内停车提供了可能性。
3.集中停车位与可扩潜力。集中停车位无疑是高校校园内规范停车最优选择,但无论是老校区还是新校区,集中停车位主要集中在行政办公楼、体育馆等行政性事务及对外交流活动楼宇周边,对于教学楼、实验楼等场所周边设置的不多。从可扩展潜力看,老校区一般地处城市繁华区域,寸土寸金,集中停车位扩建困难。新校区虽大多地处郊区,可扩展空间广阔,但需要在综合停车高峰与低谷需求、校区可容纳机动车数量与学校综合发展的前提下审慎的进行,单纯为满足停车需求建设集中停车位可能导致重复建设、异地重置等固定资产浪费现象。
(二)规划及设计前瞻性不足
当下高校校园机动车行车难、停车难是全国机动车数量激增背景下的一个缩影。在校园总体规划或是单体设计中,设计师偏重于建筑物功能满足性,对停车位等附属设计仅仅在满足规划设计要求的最低限,很少能从使用者使用机动车实际可能量上去进行设计,缺少实际调研而以可能滞后的规划设计标准进行的设计或许仅仅是满足了规定要求但不符合实际使用需要,必然带来使用中的两难困境。
(三)建管缺乏联动性
高校内机动车通行及停放困难在很大程度上是管理方面的问题[2]。建设一般由基建部门负责,管理则有两种模式:学校保卫处单独管理或学校委托管理公司代为管理。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学校自管或代管对校园机动车停车设施都很少从实际使用数量需求上进行思考分析,仅仅是对进出车辆进行登记、收费,违停车辆告知;基建部门除了在整体规划中对校园停车设施进行主动需求性分析,对既成事实的校园停车需求很少分析,仅仅是对破损设施进行维护。这就导致高校校园机动车停车设施建设与管理缺乏联动性,失去主观能共性的管理是没有创造性的管理,不能解决停车难的实际情况。
二、高校校园机动车停车设施管理原则
如何解决好高校校园机动车停车难的问题,做好停车设施的基建工作,首要明确高校校园机动车停车设施的基建管理原则,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以人为本,管理先行
高校校园机动车主要来源是教职工私家车、社会车辆。正常教学期间以教职工车辆为主,毕业季、开学季及重大活动社会车辆数量激增。本着高校产学研特性及可预判性的机动车数量增减,制定动态的高校校园机动车管理措施。以城区公交、校内公交方式提升校园通行便捷性,倡导绿色交通。
(二)结合实际,应地制宜
不同高校地形地貌差异较大,应地制宜的机动车停车设施建设是实事求是的具体体现。若是已建成校区,机动车停车设施应以重点区域展开调研,合理利用现有场地建设集中式停车场、立体式停车场以有效利用土地。若是拟建建筑,机动车停车设施可综合考虑地下停车场、架空停车场甚至是顶层停车场的方式。当校区内有较大高差,对于综合性建筑可利用地形,将顶层设置为停车场。
(三)绿色校园,人车和谐
高校校园是高校师生教学、科研的重要场所。目前大多数高校校园生态丰富,青松碧水营造出怡人的学习环境。虽然校园内机动车数量日益增多,但不能以损失校园环境为代价扩修道路、兴建停车场。有效利用现有场地,兴建林间停车场,采用植草砖都是绿色校园可采用的有效措施。在校园大门附近集中设置大型停车场,校区内以校园电动公交的方式贯穿各个区域,减缓校园内交通管控压力。
三、高校校园机动车停车设施管理措施
(一)建章立制
我国现行交通法规对高校校园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职权、行驶速度、处罚细则均无明文规定[3]。但高校校园机动车停车设施管理不能因此停滞。高校校园机动车停车设施管理应从校园总体规划发展出发,从需求、建设、维护、管理四个方面明确各方职责,并由某一部门牵头各参与方协调的方式明确任务分工。在管理中区别对待日常态与特殊态时期不同的车辆管理规定。建立起高校校园机动车停车设施管理的长效机制才能有效缓解校园内停车难的症结。
(二)合理规划
规划不是一劳永逸的事,合理规划高校校园机动车停车设施管理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不能将现有的问题全部归结为过往的规划,也不能在后继发展中无视可能发生的变化。高校校园内的停车位数量不是高校自身的事,应当将其纳为城市发展的大视角中去,在城市改造过程中,将包括高校在内的周边企事业单位停车难等问题综合解决。这将极大缓解闲时停车位浪费,忙时停车位一位难求的局面。
(三)综合利用
高校校园机动车停车设施可综合利用各类可利用资源,大致有以下几类途径:(1)利用宽阔路面划分停车位,进行路内停车;(2)利用宽阔路边草地,以植草砖等方式进行路面硬化,进行路外停车;(3)整合办公教学车辆停放频度高区域,建设集中停车场;(4)建设校区集中停车场,校区内采用步行、自助自行车或校区公交方式通行;(5)新建建筑结合人防工程考虑地下停车场或底层架空停车场;(6)尝试综合立体地下停车场与多层框架式停车场修建。
四、结论
高校校园机动车停车设施管理是一项综合管理过程,应充分考虑实际校区使用需求,综合城市建设发展,以管理求实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在后继发展中充分考虑可能发展才能解决高校校园机动车停车问题。
参考文献:
[1] 赵立志,马林,屈泊静,赵晨,李宇.北京市小面积高校机动车停车设施规划设计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2,(1).
篇8
关键词:水闸水利设施;管理养护;要点
1分析水利工程中水闸施工管理必要性
水利工程中的水闸是一个阀门,对水利工程中的水闸进行合理把控,能够实现对进出水量的科学控制。水利工程中的水闸具有补水和泄洪的功能。蓄水坝同时将进水口水闸以及出水口水闸关闭,水量的变化并不明显。而关闭蓄水坝的进口阀门,同时将出水阀门打开,就会使水流向下游,从而达到泄洪的目的。如果工作人员关闭蓄水坝的出口水闸,将蓄水坝的进水口阀门打开,就会使上有水逐渐朝着蓄水坝方向流动,从而有效提升蓄水坝的出水量,实现补水效果。水利工程项目不仅能够具备排洪泄洪的功能,同时还有利于农田灌溉。水利工程项目的开展,蓄水坝作为连接上游水与下游水的重要枢纽,实际水利工程项目的开展,需要用到水闸合理控制蓄水坝中的水量,从而实现对上游水以及下游水之间水位的调节。水利工程中蓄水坝的有效应用,能够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便利。水利工程施工项目作为我国建筑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实际水利工程项目的开展,需要全面保障水闸设计的合理性。同时,设计人员还需要全面结合防渗水以及排水功能,对于水闸的设置,需要考虑到存在于上游水和下游水之间的落差,全面保障整个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严格按照实际情况制定施工方案。水利工程中水闸轮廓线的合理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到防渗作用。在实际落实施工作业的过程中,如果发现问题,就需要施工管理人员严格按照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来确保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
2水利水闸设施的限制性因素
2.1自然因素
众所周知,自然因素是不可避免且无法控制的,但是,面对自然因素带来的危害,如果相关管理人员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且予以解决,就能够有效避免安全隐患的进一步扩散,从而将损坏程度降到最低。
2.2人为因素
2.2.1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较差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水务局对管理人员普遍存在年龄较大的现象,新上岗的员工人数相对较少,雇用临时管理人员的现象比较常见,然而,由于临时管理人员的养护能力欠缺,并且缺少一定的工作经验,这样一来就会在无形之中加剧水利水闸设施管理养护工作的难度。
2.2.2资金较为匮乏在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中,资金的管理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比如,对于一些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而言,投入到水利水闸设施中的管理养护资金也相对较少。同时,由于这些地区缺少经济来源,从而阻碍了日常养护管理工作的开展,导致水利水闸设施的损坏程度日益加剧。
2.2.3管理制度的缺失水利水闸管理养护工作的开展,除了要完善一系列的管理制度之外,同时,该项工作的开展还要求具备高水平的管理人员来落实。相关调查研究表明,在一些中小型水利水闸工程项目中尽管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但是由于一些管理人员的个人主义比较强,致使这些管理制度没有真正落实到位。面对这种情况,就必须强化管理制度的可操作性,加大管理工作的力度。
3水闸水利设施管理养护的要点
3.1闸门启闭运行方案
对于单孔洞闸门和双孔洞闸门执行启闭操作的时候,需要用到匀速启闭操作的方法,特别是对于双孔洞闸门的启闭,不仅要确保双孔同时启闭,而且还要控制该项操作匀速进行。对于水位落差的填补,要做到启闭分节,操作有序。通常情况下,多孔闸门的起闭方法需要用到多节均匀启闭和对称启闭,或者是使用两种相结合的启闭方法。多孔闸门的提升需要遵循先两侧后中间的程序进行,切记不能采取逐孔启闭闸门的方法,在使用分节启闭闸门的方法的时候,需要确定每一节的高度,查看其是否适应下游水位。
3.2闸门启闭的管理
操作人员在启闭闸门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操作流程进行。对于多孔闸门的启闭,应该由具备一定工作经验的人员来执行,并且要配备观测人员来监测多控闸门的启闭,从而全面提升闸门启闭操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闸门的启闭,要准确掌握开启闸门的速度,控制闸门的开启度在限位号范围内。此外,为了能够有效避免闸门可能对地板造成的损害以及产生的强大冲击,严禁使用自由降落的方法关闭闸门。在使用启闭机对闸门执行启闭操作的时候,需要在启闭机上安装限位开关装置,从而将闸门的运行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以免引发一系列的故障。
4闸门与启闭机养护维修
4.1经常性养护
闸门的运行会受到来自水下的污染,致使闸门表面附着一层水生物苔藓,面对这种现象,为了能够最大限度避免水生物腐蚀闸门,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做好清理工作。门槽作为水闸的关键部位,通常会受到杂草以及石块的污染,为了避免堵塞闸门,就需要及时清理这些杂草和石块,全面保障门槽的整洁度。此外,还需要及时清理闸门栅栏附近的沙石以及水草,使启闭机处于干净与清洁的状态。对于机械设备的养护工作,需要保障油的加注及时,并且要强化设备的可靠性,严格执行限位开关的调整工作。另外,机电、制动器、线路以及电气设备等的检查养护工作也应该做到及时到位。
4.2定期维修
(1)钢闸门防锈防腐处理。钢作为闸门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于钢材料的维修养护工作应该高度重视,并且要定期开展闸门的防锈防腐蚀处理工作。通常情况下,对于闸门的防腐蚀处理会用到涂料保护和金属喷镀这两种方法。对于闸门的防腐蚀处理,首先需要操作人员完成钢闸门表面的除锈工作,通过使用喷砂和钢丝刷的方法来铲敲钢闸门,清除钢闸门表面的油污、铁锈、旧油漆以及盐碱,将这些污物彻底清除之后,再用松节油和松香水刷洗钢闸门,直至将钢闸门的金属本色露出,在钢闸门干燥并且呈现出粗糙度之后,对其涂刷两层面漆和两层底漆,在此过程中,在涂刷的油漆中需要放入稀释剂,并且要控制稀释剂的量使其小于3%,以黏稠度适宜为最佳标准。(2)钢丝网水泥闸门维修。在没有外力影响的前提下,对于发丝缝隙的处理就可以通过在水泥闸门的表面使用涂料来进行防水处理,也就是在表面涂刷两次防水性涂料,并且控制涂料的厚度为0.1mm。可供选择的涂料类型比较多,常见的有环氧银粉漆、环氧沥青漆以及环氧煤焦油等。对于因外力作用而产生的裂缝,由于其缝隙比较大,对于这种裂缝的处理,就需要先将裂缝凿开,然后再使用喷浆法进行处理。不管裂缝的出现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对于裂缝的处理都需要做好表面清洁工作,除去钢筋表面已经松动的部分和铁锈。(3)木闸门的维修。就目前实际情况而言,常用的闸门主要有木叠梁闸门和木闸门,其中,对于木闸门的防腐处理经常用到的是涂刷桐油和麻捻塞缝的方法。防腐处理工作的开展,首先需要清洁木闸门表面,将木闸门缝隙中已经松动或者已经腐烂的麻捻剔除,等到完成清洁工作使其处于干燥状态之后,在缝隙位置放入麻捻并且涂上防腐油漆,通常情况下,如果木闸门的腐蚀面积超出了20%,就需要对其进行更换处理。(4)闸门部件维修。由于受到材质原因的影响,木料材质和橡胶材质的止水设备经过长期使用之后就会出现折断、磨损以及老化的现象,因此,需要定期做好止水设备的养护工作,清洁吊耳、滚轮以及滑块等部件,并且对其进行注油,对于严重受损的部件,还应该及时进行更新。(5)启闭机机械维修。启闭机和电动机作为水闸设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及时开展启闭机和电动机传动部件的养护工作,对于存在故障的启闭机和电动机的变速箱、滚动轴承、齿轮、联轴器以及轴瓦等部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维修或者更换处理。
5水闸水利设施的管理优化策略
5.1健全完善水闸水利设施管理制度
水闸管理工作对管理人员的专业性以及技术水平的要求比较高,因此,水闸管理工作的开展应该安排具备较强综合素质的管理人员来执行,以便为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然而,在实际开展水闸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由于相关单位缺少对制度重要性的认识,致使制度的执行不到位,从而阻碍了后续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导致管理工作的难度也进一步增加,管理制度作用的发挥也受到了限制。所以,水利水闸设施管理单位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需要严格按照设备设施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管理规范,并且在管理制度中融入绩效考核机制和考勤制度。由于从事水闸维护管理工作的相关人员的工作状态分散,这就需要相关单位必须组织分散与集中培训,强化他们的责任意识,充分掌握管理工作的重要价值,为提升水利水闸设施的管理质量提供可靠的保障。
5.2加快水闸信息化管理建设步伐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水闸管理单位应该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加快信息化建设力度,大力使用安全监控技术,实现“无人值守”以及“少人值守”的目标。首先,相关单位需要建立安全监控系统,加快安全监控系统的建设步伐,在前端作业区达到实时浏览视频的目的,完成动力环境设备与门禁报警时灯光联动展开,警铃会自动发出报警信息,由相关管理人员通过远程操作及时完成对事故的处理,这样一来也能够减少对人力资源的消耗。其次,借助消防报警系统、防盗系统以及语音对讲系统等信息化系统能够实现对水闸动力环境的统一监管,在此基础上,管理中心可以完成对信息的采集、处理,从而为处理警情提供良好的条件,推动水闸管理工作朝着智能化与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5.3加强人才引进,提高管理团队素养
如今,我国水闸水利设施管理工作普遍存在着工作人员老龄化趋势明显的现象,因此,需要及时补充新鲜血液。尤其是对于机电维护人员来讲,水闸维护管理工作对机电工作团队的要求更加严格,工作人员须“快、准、稳”地完成工作。工作人员应及时展开安全检查,保持闸门位置清洁完好,保证闸门可以灵活的启闭运行,消除故障隐患。通过实际分析发现,在水闸不断开关的过程中,随着水流的不断运动,水中的堆移物以及漂浮物,会快速集中并卡阻在闸门的门槽与门置,影响闸门正常运转,甚至会导致闸门腐蚀速度加快,引发漏水现象,因此应要随时做好检查与维修工作。
篇9
1.道路的管理与维护
今年管理处把城市道路的维护列为重要工作日程,对全市所有道路破损路面进行了测量,做出修复预算。共计修补破损水泥路面积2000多平方米;用沥青灌靖和街、沿河街、龙源街、新安路、园丁路道路伸缩缝总长52553米;新铺设了砼路面七条,面积8851平方米;对六0三队、靖边、高产等离市区比较偏远处的巷道铺设了彩砖,面积为36902.87平方米.彻底解决了多年来路面破损给人们出行带来的诸多不便,同时也避免了车辆带泥上路现象的发生,给我市道路的清洁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了避免各单位下线、接管等破坏道路,管理处今年在市区各条路口铺设了预埋管。共计铺设预埋管线长800多延长米。今后任何单位想要破路下管、连线都要从预埋管经过,这样就避免了以往乱撅、乱挖道路现象的发生。
今年道路上的检查井、雨水井具破损、丢失比较严重。造成的主要原因是重车的辗压和不法之徒的偷盗。针对这些情况,管理处制定了多种补救方案。晚间派人轮流巡查、为雨水箅子安防盗锁、从外地订做不易丢失的水泥制做的井具和球墨铸铁井具等。管理处共维修检查井26座;更换检查井井具89套;更换检查井盖26个,彻底解决了路面上的检查井破损给人们带来的安全隐患。
2.汛期工作
为了安全渡汛,使汛期排水设施,防洪设施正常使用,管理处安排人员对所有排水管线、设施进行清掏、疏通、维修。共清掏雨水井550座、清掏检查井520座;维修雨水井48座,更换雨水井具74套,更换雨水箅子65个,疏通雨污水管线长1090延长米。同时每月还下暗渠进行一次检查,确保暗渠的正常使用。
针对汛期,管理处特制定了相应的排内涝预案,制作了汛期险要处使用的危险警示标志,准备了足够防汛时使用的编织袋,设置了汛期24小时值班电话,并派人每天轮流值班。同时对往年积水严重的路段做出应急处理措施。特别是对靖和路商检南侧和血站北侧进行了改造。在血站北侧砌筑了防洪槽,使从靖边流下来的水直接进入泄洪管;在商检南侧也砌筑了防洪槽,同时还把靖和路与站前街的排水管线连接上,这样洪水下来可以分散流量。避免了洪水溢到靖和路上的现象。
3.车大人沟的防护
为了排除雨季车大人沟河两侧积水现象,管理处对河堤两侧的排水孔进行了扩大处理,路面较低的部位进行了超平,这样使雨水不致于淤积在路面上,解除了河堤积水、浸泡现象。
今年车大人沟河的附属设施损坏比较严重。如石柱断裂、铁链丢失等。管理处发现后及时进行了更换。共修复断裂石柱65根、重新安装铁链19条,维修铁链54条。同时对河堤新安桥至靖和桥两侧设置了车辆限重标志,避免了重车压碎彩砖现象的发生,确保了车大人沟河所有设施的完好,给我市的人文环境增加了新的亮点。
二、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管理水平
1.管理处不但注重行业管理,更注重职工素质的培训,每周五下午都进行业务知道、法律法规知识学习。管理处经常对职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能力的培训,还组织人员到外地参加业务培训。使职工认清形势,提高思想觉悟。同时,还认真组织参加局里举办的各种法律知识的培训,以此来提高每个职工的执法水平。
2.为了更好的对各项公共设施进行管理和维护,管理处特制定了路段巡查责任制,责任落实到人,谁的路段发生情况谁负责,处理不了的要及时反馈给处领导,以便解决,用此约束每个职工,增加了职工的责任感、使命感,促进了工作,确保了各路段的公共设施正常、有效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以人为本,打造和谐小区环境
为了彻底解决群众的疾苦,共建和谐社会,管理处按照局党委的布署,对各社区多年来遗留下来的检查井堵塞、倒塌、井具丢失现象做了无偿修复,共计维修、更换检查井具87套。同时,对永新、龙盛、迎春、龙源、民安等社区部份路面泥泞地方铺设了彩砖,面积为7000平方米,这一行动得到了各社区的一致好评,同时对我们管理部门的工作也给予了高度评价。
管理处虽然在这一年中做了很多工作,但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今后管理处将继续本着服务于民的原则,克服工作中的困难,查找工作中的不足,加大对公共设施的管理和维护,争取和筹措更多的资金来完善各项公共设施,使其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更好的服务于民。
二零零八年的工作打算:
1.加大对各项公共设施的管理与维护,实行责任分工制,签订责任包保责任书。两个副处长一个分管破路审批、新建楼房验收另一个分管各项公共设施的管理和日常维护。
2.加大对车大人沟河的防护和维修工作。
(1)、预计投入资金5万元资金对河堤墙体脱落处进行维修。
(2)、重新改造车大人沟河新安桥至靖和桥之间的路面铺设,预计投入资金360万元。
3.预计投入资金500万元资金对没有物业管理的老楼区路面、巷道未完成硬质覆盖的进行彩砖铺设。
4.完成北干渠接排水管工程,彻底解决靖边村北干渠洪水溢到路面上的现象,预计投入资金1.5万元。
5.对全市的排水、排污管网进行清掏、疏通,使其畅通无阻。
6.对各街道路面破损、露土的进行修复和硬质覆盖。
篇10
1.职责不够明确,体系尚未完善
首先,市排灌管理所作为负责灌排泵站等主要小农水设施管理的第一层面,虽在水管体制改革中定性为专业性纯公益单位,但其职责未能得到全部明确和有效落实,除了人员和事业经费未完全纳入市财政外,所属企业脱钩不彻底、小农水管理经费几乎为零等情况,极大地弱化了其服务功能,影响了工作的专注力和执行力。其次,乡镇水利农机服务站作为小农水管理的第二个层面,尽管具备了专业性纯公益的特点,但并非全额拨款单位,此外,大量非在岗事业人员的安置处理、全市仅有34名机务及工程员且青黄不接的情况,事实上严重限制着对小农水的行业技术管理。第三,行政村作为小农水管理的主要层面,由于政府各部门其他众多任务的挤压,加上本身编制等情况的限制,工作无法有效深入开展,队伍萎缩明显,目前所剩机务、水管员年龄大多在57~67岁,并且工程设施管护也不够力,遇到无法关闸、开不动泵、田间受淹,只能采取临时应急措施,得过且过。
2.关注程度弱化,忧患意识下降
2013年江阴市农业产值仅占总值的0.77%,主粮的低消耗与乡村总体富裕所凸现的粮食在居家生活中的无足轻重,无疑极大地弱化人们对农业生产的关心。曾经的“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共同治水”更像是老年人的怀旧,即便是部分职能机关、政府官员思想上也降低了对小农水管理的忧患意识,口号多、行动少,应付多、实事少。同时,基层行政村在公共管理作为方面的意识明显不足,对农村水利设施的管理满足于“有人管、能够用”,只要“上级不深究,百姓不穷吵”就行。此外,作为小农水的主要直接受益者,一些农户自己也不关心。
3.公助支持不足,经费难以保障
小农水事实上多年来一直存在重建轻管的问题,基建、改造项目资金各级政府基本有保障,但后续管护经费的落实始终是个问题。目前市(县)级财政基本没有,地方镇(街)只保证大圩的主要穿堤建筑及镇(街)区重点排涝泵站,行政村成为分担大户。尽管行政村依托并不稳定的村级集体经济,尽力给予了小农水管护资金补助,并在镇(街)政府的支持下,已使灌溉站、排涝站、圩堤的总体补助比例分别达到了72.5%、82.8%、91.2%的水平,但广大农户还是期待全部免费使用。在一些仍然实施全额或部分征收管护费的行政村,个别村民借口灌溉不及时、灌溉水不足而少交、确拒交田块水费的情况仍有发生。
4.经济建设加速,配套亟待更新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工业园区的集中建设以及高效农业建设的推进,一方面破坏了原有的灌排体系,加剧了部分灌区农田破碎化的现象,另一方面又凸现了部分农业区排涝标准偏低、灌排设施不适应发展的情况。根据《江阴市基本农田保护规划(2006—2020年)》,至2020年全市耕地面积为36.8万亩(2.45万hm2)。因此,万顷高标准农田建设必然全面兴起,同时伴随着对原灌区布局的调整及对建筑物配套要求的提高,大量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需要重新布局,一些建设年代久远的或低标准的小农水设施需要更新升级。在全市现有的1242座灌溉泵站中(含灌排结合站),完好、基本完好的有779座,结合灌区整治与调整,需要更新改造的有463座。另外还需拆建、改造、新建配套建筑物6071座。
5.日常管护松懈,运行水平低下
自农村实行,特别是农村“两工”政策取消后,一些地方放松了对小农水的日常管理。有809座泵站无人看守或未装报警装置,236座为外来民工或村中孤寡老人借宿,泵站设备遭窃仍有发生。圩区穿堤涵闸长开、长关现象较为普遍,堤身杂草丛生,违章基本无人制止。渠沟缺乏有效维护,田间“里三沟”“外三沟”清理粗糙,运行调度不合理,渠道漏水、满溢仍有发生,灌溉水利用系数仅为0.5~0.6。个别灌区因污水影响,灌溉得不到保证的问题曾经发生。一些在城镇化建设中受损的灌排设施未能及时修复,存在有灌无排、沟通不畅情况。部分泵机设施维护不足,垃圾、水草清理不及时,造成运行效率低下。此外,覆盖全市的水利工程计算机管理网络尚未建立,小农水管理信息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少量纳入系统的灌排泵站在经过多年运行后,许多系统硬件也已进入老化或更新期,故障率高,网络系统传输速度慢,计量误差大。
二、改进小农水管理的建议
1.加强宣传引导,提高管理意识
各级政府及水行政主管部门要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小农水的公益性,宣传小农水在农业生产、农村发展中的作用,宣传管好小农水对推进农村水利现代化、服务民生的重要意义。要从建设美丽中国、加快苏南示范区现代化、促进水生态文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高度出发,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升广大基层干群管好小农水的思想认识。农村水利同时,要加快出台《江阴市(县)小农水管理办法》,把小农水长效管理摆上议事日程。
2.深化体制改革,完善管理体系
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应进一步深化水管体制改革,完善体系建设。要认真考虑市排灌管理所原有泵站管理的公益特点,明确其小农水管理职能,并将人员和事业经费全额纳入市财政预算,以减少后顾之忧,全力开展专业管理与技术指导、服务;要让水利管理服务站实行事业单位全额拨款,真正做到站企完全脱钩,进一步明确对农田水利工程等进行公共管理的职能,定岗定员,切实监管;要继续强化行政村及用水合作组织在小农水工程日常管理的重要支撑作用,落实责任,保证规范化管理全覆盖。建立起以市排灌管理所为归口管理服务中心、镇(街)水利管理服务站为组织管理重点、“行政村+协会”为主要支撑的基层三级水利服务体系,实行工作目标管理,纳入政府及相关部门年度目标管理体系。
3.理顺投入机制,强化资金保障
县、镇二级财政在积极争取中央、省、市专项补助资金,继续加大对小农水建设资金投入的同时,应建立管护经费分级补助奖励机制,重点确定资金规模并将其列入同级年度财政预算,要确保政府投入逐年增长,力争在“十二五”末使市(县)、镇(街)、村三级管护经费分摊比分别达到60%、20%、20%,全力减轻村级经济负担。各级政府要出台优惠政策大力吸引社会公益资金的投入,不断增加小农水管护资金的总体额度;要继续鼓励壮大集体经济,充分发挥村级实体组织对小农水管护经费的直接支持。对一些经济较薄弱村,要在继续推行减征用水户相关费用的同时,确保应征数足额到位,部分弥补管护专项资金的缺口。此外还应建立小农水管护经费专户,实施专账核算,专款专用,并接受财政、纪检、监察等相关部门的监督检查。
4.优化配套改造,增强工程效能
各级部门应充分利用中央财政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平台,开展区域连片集中改造,着重实施灌区渠系的优化配套,加速高效农业建设,加快农业集约化生产经营,切实增强工程综合效能。即在圩堤基本达标的前提下,高标准加固、升级穿堤涵闸建筑设施,提高圩区排涝、灌溉效率;积极推进改造区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全面推广干支渠道混凝土低压管道输水及末级农渠的混凝土衬砌防渗,有效提高水利用率;大力推行果蔬区、高效农业区低造价喷滴灌节水系统的建设,充分发挥灌区节约水资源优势;积极引导发展农田水分安全利用与循环系统,阻断污染转移,维持农田良好自然生态。同时,要以华西项目示范区精准农作管理系统建设为契机,依托正在建设的全市水务信息平台,建立起全覆盖的小农水信息统筹管理系统,并以重点实施对排涝站的远程集中监控为举措,全面推进灌区小农水设施自动化运行建设。
5.强化队伍建设,提升管理素质
市(县)、镇管理服务单位首先应大力引进、培养、选拔各类水利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逐步优化水利队伍人才结构。要持续改进水利系统对全体职工的继续教育培训体系,进一步加大在岗职工的职业教育和继续培训力度,不断提升员工自身技能水平。主动服务基层,行业管理部门要积极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定期免费举办小农水管理专项培训,把最新管理技术、信息送到民间管水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产业化龙头企业及种植大户手中,着力提高基层一线小农水管理能力。
6.坚持市场导向,推进管养分离
小农水管护应以坚持市场化改革为导向,加速推进管养分离,既可满足管理机构精干、高效的组织要求,又可充分发挥专业服务队伍的技术优势与社会化维护低价格成本优势,同时强化了群众参与的基本原则。对中型以上圩区或主要农业生产区的较大泵站、圩口闸、套闸,宜以镇(街)为单位,通过招标方式择优确定运行、维护业务给专业服务机构;对一般小型站、闸、涵工程设施,要继续推进和完善承包、租赁改革,可以项目区、一个镇、一个或几个村为单位,将工程运行、维护进行打包竞拍,择优外包;对支、斗、农渠工程及主要配套建筑物,应根据项目区域范围,由当地行政村指定具有一定专业技术且敬业爱岗的专职人员维护;对量多面广的田间工程设施,则应明确由用水合作组织、土地承包经营者或农户自行日常打理。
7.明确目标责任,实施长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