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校提出创新性建议范文

时间:2023-11-14 17:53: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学校提出创新性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对学校提出创新性建议

篇1

    我们学校有两个水池,一个是离教学楼比较远的供学生洒扫用的大水池,一个是教学楼前不远处供师生欣赏的环绕假山的小水池。学生为了图方便,洒扫时总是到小水池里提水,水桶有时很脏,时间一长,水池里脏兮兮的。有些学生甚至把拖把也偷偷地放在小水池里“沐浴”。到了夏天,一些学生还会把脚放在水池里戏水。

    针对这一情况,我多次在校会上要求班主任对学生要加强教育,每次会议后的几天,学生做得都还好,但没过几天又会恢复“常态”。

    于是,我在办公室的通知栏下了一个通知,要求每位教师提一个可行的建议,以解决这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一周后,我把学校的意见箱打开,收获了很多建议。“我建议,在水池旁竖一块牌子:‘禁止任何同学到水池里提水,洗拖把,违者严肃批评’”,“我认为,可以在水池旁写一个温馨提示:请同学们爱护我们的‘青山绿水’”,“我想,可以让学生互相监督”……

    在众多的建议信中,一个别致的信封,不成熟的字体,简笔画“笑脸”忽然进入我的眼帘,我好奇地打开信:“敬爱的校长,您好!打扰您了,我是五(1)班的语文课代表,上个星期在交作业时,看到了您发给老师们的通知,我想提个建议,不知合不合适……能不能在假山下的水池里放几条金鱼,那样同学们就不会再污染水池里的水了……”我眼前一亮,回味良久,第一封来自学生的建议信……

    第二天,我让后勤人员买了二十几条金鱼,黑的、红的、鼓眼睛的……自那以后,我发现看鱼的同学多了,而且水一直清澈见底,有时水池里还会多一些水草……

    我在心里思忖了好久,让后勤订做了一个意见箱,由我来写信箱的名称。我小心翼翼地写下了“学生建议箱”,并附了一小段留言:亲爱的同学们,为了建设和谐的校园,请提出你们的建议。就这样,学校里有了两个意见箱。再后来,我看到了很多来自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有很多建议都被我采纳,学生提建议的积极性也很高,也就从那时开始,我喜欢接受学生的建议。

    从学生实际的建议中,我总结出了喜欢接受学生建议的几点原因。首先,孩子们的建议最适合他们自己的需求。我们办学的理念是,一切为了孩子们的发展,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但有时我们学校会单方面地从学校的管理需要出发,制定出一套套的校规校纪、班规班风,这都是正常的管理措施。但我们能否像对待教学一样对待学校管理,既备教材教法,也备学生。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需求是什么,他们喜欢什么样的学习环境,喜欢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我们何不让他们敞开心灵的大门,倾听他们心底最真实的声音。

    其次,孩子们充满童真,他们的建议不带任何功利色彩。在学校的管理上,老师为了评优评先及职称评定等方面的原因,有时对于学校的工作建议会朝着有利于自身方面倾斜。学生就不一样,他们童心未泯,考虑问题往往能吐露自己真实的心声,提出的建议毫无功利。

篇2

为了全面推进全县教育系统学习型社会活动的开展,提高基层学校和广大教育工作者参与筹谋全县教育发展大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集体智慧,积极为**教育发展建言献策,经局长室同意,决定在全县教育系统开展“2008教育工作金点子”征集活动。现就活动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征集时间

**年12月15日前截稿。

二、征集对象

1、全县各级各类学校等单位;

2、全县教育系统领导干部、教职员工、退离休教育工作者等个人。

三、征集内容

以高标准高水平普及十五年教育为主题,以推动**教育又好又快发展为重点,结合我县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突出矛盾,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和建议。也可就**教育2008年工作重点和思路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具体内容包括:

1、关于**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2、关于对局机关、学区、各级各类学校作风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3、关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4、关于对2008年全县教育工作重点的意见和建议。

三、活动要求

1、各单位要结合开展创建学习型社会活动,在全县迅速掀起学习之风,动员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关注**教育发展,为**发展提建议、谋思路、想办法,踊跃参与“金点子”征集活动。并以此为契机,在全系统进一步营造学习氛围浓厚、思想观念多元、创新意识较强的良好作风。

2、要求各学区、直属学校及省、市示范学校原则上提交一个“金点子”,个人不限。

3、征集内容要思想健康、文字简练、观点鲜明、富有新意,应有建设性、针对性、预见性和可操作性。

4、投送方式:单位和个人按要求填写“教育发展金点子征集表”(见附件1),并将征集表电子稿通过电子政务系统发至局办公室或发送至,电子邮件的主题栏统一填写为“金点子_作者姓名”,联系人:,联系电话:

篇3

Abstract: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have become the engin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21st century. They are not only driving force of the country's economic prosperity, but also the important content of teaching reforms of higher education. The writer takes Xi'an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First, they summarize the research status at home and abroad, and point out the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realistic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Then, they illustrate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reasons of th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Xi'an University. Finally, they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rom three aspects. This provides a reference sample for building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system in area-application-oriented institutes in Shaanxi, and explores the feasible operation scheme for the practice.

P键词: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西安文理学院

Key words: local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innovation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Xi'an University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9-0243-03

0 引言

自1947年迈尔斯・梅斯教授在哈佛商学院开设第一门创业教育课程开始,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大学培养新型人才的一种教育理念,被誉为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之外的“第三张教育通行证”,创新创业已成为21世纪经济发展的“发动机”,是一国经济繁荣的驱动力,也是世界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

1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美、英、日、新加坡、印度等地方本科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实训方面成果颇丰:

一是教育部高教司郝杰提出美国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由政府(顶层设计并提供政策支持与法律保障)、学校(从小学到研究生的所有正规教育承担主体责任)和社会(企业界、投资界、考夫曼基金会等非营利组织)形成良性互动[1];

二是许楚楚归纳了作为全球双创教育领导者的美国百森商学院的优势(丰富的实践教育课程、有影响力的研究活动、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完美的课程体系和多样化的拓展活动)[2];

三是沈陆娟从教育理念、组织机构和形式、教育模式、课程和项目、对项目的评价五个方面总结了美国社区学院的创业教育实践路径[3];

四是张雪生指出瑞典双创教育具有国际化的师资队伍;

五是刘鹏等对中美进行了比较。

尽管我国高校的双创教育起步晚,但依然硕果累累,主要有政府文件政策、硕博论文和地方高校各层次课题成果等。其中,丁瑞忠等从优化人才培养机制、推进多元化实践、优化服务保障体系和营造文化氛围四方面总结了山东烟台鲁东大学“立体式”双创教育模式[4],黄翠以河海大学文天学院为例探讨了独立学院双创教育的路径(成立工作委员会、设置课程体系、培养师资和搭建实践平台)[5],重庆工商学院的李玲从政策、教学、机构、人员、场地方面分析了国内外理工科大学生的双创教育,重庆邮电大学的罗文丰构建了双创教育的课程体系,安徽新华学院的翟荣兵等建议新建本科高校从高校、社会、政府、学生、家庭五个方面提升经管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燕山大学的王凤成等发现2015年新疆以优惠政策帮扶“回炉”培养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并对有创业意向的毕业生进行半年的全方位免费创业教育,因此主张由政府主导进行大学生创业回炉教育[6]。

总之,国内外相关研究有现状、问题与对策的总体构架研究,也有教学模式、课程建设、师资培训等分项研究,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与实证基础。但是,纵观国内外高校的双创教育研究仅仅关注在校大学生,对于高校毕业生只将创业成功的优秀校友请回来办讲座或者聘为创业导师,常常忽略毕业生的创业回炉教育,摒弃创业失败的毕业生,尤其是高校教师的双创教育研究成果更是凤毛麟角。

2 研究价值

一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21世纪充满了创造、创新和创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日益依赖创新水平的提升与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很大程度取决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因此,世界各国非常重视各地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在美国高校要求所有教学科研都要体现创业教育思想,所有教师都要传授与创业有关的内容;但在我国高校管理部门、教师、家长、学生价值取向为就业,将此视作创业大赛,这一研究将使我们摒弃错误的认知,树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国家战略的正确意识,不仅有助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的发展,也创新了高校教育理念。

另一方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我国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战略的根本需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2014年11月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各地各高校要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抓手,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面向全体大学生开发开设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然而实际上,我国很多高校还没有形成影响全部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大氛围,除了高科技创新创业外,很多创新创业只是简单的模仿活动,这一研究不仅对于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大学生、优化创新创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模式具有探索意义,还有助于带动经济活力、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

3 西安文理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整理归纳西安文理学院的创新创业教育,笔者梳理其存在问题及原因如下:

一是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缺失。“学而优则仕”使得该校管理部门、教师、家长、学生共识度低,加之价值取向为就业,视之为创业大赛,从而导致创新创业教育意识淡漠,氛围不浓。

二是创新创业教育政策支持执行力度不够。尽管政府和高校、社会各界出台了相关的支持政策,但缺少具体操作方案,致使政策形同虚设,特别是缺乏切实有效的激励制度及其机制,该院创新创业教育政策支持执行力度不够。

三是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该校和全国的高校一样仅从就业角度出发,开设了大学生职业规划、就业指导等课程,虽然也开设了选修的企业管理、创业心理学等课程,但不系统、不严谨,没有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群,更没有线上相关课程。

四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其方案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脱节。该校教学中的第二课堂、讲座活动、实验室、专业见习和毕业实习等仅停留于操作层面和专业技能层面,没有与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无缝对接,更没有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缺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无法实现创新创业人才培B目标;

此外,还有创新创业教育师资薄弱、教材缺失、实践实训平台单一等问题。

4 解决西安文理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

4.1 树立创新创业教育是国家战略的意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通过校园广播、校园网络、校报、宣传栏、大学生创业社团、各二级学院丰富多彩的活动等加大宣力度,树立“人人皆能创新创业”的思想,积极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4.2 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政策支持体系和激励制度机制

美国政府非常重视创客空间对创新教育和产业进步的积极推动作用,奥巴马政府在2012年初推出了一个新项目,四年内在1000所美国学校引入“创客空间”,配3D打印机和激光切割机等数字制造工具。因此,由创新创业教研室专职人员负责,在调查核实学校相关资料后,借鉴国内外成熟、先进的政策支持体系,不断修改并完善资金、场地、保障服务等支持体系,形成专业奖学金、奖状证书、就业推荐等激励制度及其机制。

4.3 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群

借鉴国内外的经验,建议该校构建“课程+实训+平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设置基础必修课+专业课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群。当前,建议引进尔雅通识课《大学生创新创业》等国内知名创业教育公司课程体系,开设《中国创业学》《企业经营学》《创业实训》等培训课程,加快面向全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专业必修课和优质课程的信息化建设,尽快推出一批资源共享的慕课、视频公开课等在线开放课程;建议各二级学院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的结合,针对文科类专业建议采用“嵌入式”,其目标是开阔视野,优化知识结构,丰富心灵,培养发散思维;针对理工科类采用“融入式”,使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进行深度融合。

4.4 搭建多元化创新创业实践实训平台

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必须让学生从“听”到“练”,让教师从“教”到“导”。首先,借力创客空间。大学生从事自主实践训练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而大学校园创客空间更容易实现不同专业背景学生的思想碰撞,与学校实验室互补,增强大学生的动手能力。

其次,对接产学研基地。借用基地扎实做好专业见习和毕业实习,并推行“双导师制”,聘请企业家、教授、优秀校友、风险投资家等组成导师队伍举办创业讲座,内容涵盖创业经历、创业想法、经营管理、财务、税务、法律等,丰富创业教育实践实训课程内涵。

第三,加强中外合作。鲁东大学先后与韩、日、美、英等国家的高校联合举办5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如与韩国蔚山大学合作成立鲁东大学蔚山船舶学院、与韩国南部大学共建“世宗学堂”,并与国外多所大学合作开展“2+2”、“3+1”和“3+2”模式的本科生培养项目,该校也有中外合作高校,可以拓展实践活动。

此外,借力实验室。如,机材学院的表面工程实验室是该校重点实验室,借助3D打印机,全校有兴趣的大学生都可以参加实验室活动。引导参加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参与各类大创比赛实训等。

5 结语

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有现状、问题与对策的总体构架研究,也有教学模式、课程建设、师资培训等分项研究,为笔者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与实证基础。通过实地调研归纳当前双创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并从政府、企业、高校、家长、学生五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特别是笔者希望通过解剖西安文理学院创新创业教育这个“麻雀”,发现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检验学术界、政府及社会上的一些既成判断,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创新思路、建议和具体操作方案。

参考文献:

[1]郝杰,吴爱华,侯永峰.美国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设与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1):7-12.

[2]许楚楚.美国百森商学院的创业教育对我国高校的启示[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6(3):15-18.

[3]沈陆娟.美国社区学院创业教育实践路径研究[J].高教探索,2016(1):57-63.

[4]丁瑞忠,等.“立体式”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以鲁东大学为例[J].中国高校科技,2016(1):90-92.

篇4

STS教育涉猎面宽,要实施STS教育,教师需要投入极大精力,实施时必须准备充分,需要博览群书,提前实践,首先提高自身素质,培养自我创新能力,研究实施办法,寻找适合途径,广泛进行社会联系,适当资金投入,才能真正实施,否则就是空话。

STS教育的实施要从简从小做起,逐步实施,不宜贪多贪大,要循序渐进。开展课外小实验、小发明、小制作等STS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是实施STS的有效途径之一。

开展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为主的活动。定期开展小制作、小实验、小创新、小发明以及实验操作活动。引导学生进行一系列实践操作,如测定电炉子的效率,安装照明电路,利用机床进行器件切割、打磨不同物体,观察现象,分析原理,鉴别家里的黄金首饰,学会拆装自己的自行车、机械闹钟等,从中理解相关物理知识等。对学生来说这是一个极好的联系实际、手脑并用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的多项能力。

开展增长学生见识、扩大学生视野的讲座。请交警到学校举办”交通事故原因及安全知识”讲座;利用职业学校专业广,人才多的优势,请机电教师作”电器元件与集成电路在生活中的应用”专题报告;请电焊教师做”点焊机及电焊原理及特点”讲座;请舞蹈教师”舞蹈艺术与人体结构的有机统一”等讲座,而后小组讨论这些讲座是否涵盖物理学科内容。

开展以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为主的竞赛活动。如举办“安全用电知识竞赛”、“交通安全知识竞赛”、“低碳环境保护知识竞赛”等。

开展以培养学生撰写科技小论文活动。鼓励学生办物理STS小报和撰写科技小论文,并将他们的小论文在班报、校刊上刊登、交流,并且给予一定奖励,激发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才能,达到广泛开展校园科技活动,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之目的。

应用现代媒体等进行STS教育,鼓励学生参加科技环境建设活动。组织学生注意收集报刊杂志、互联网上最新科技发展动态;引导学生在家里定时收看电视里的科技节目;建立校园科技角、植物园等校内科技设施,营造浓重的科技气息,使学生身在校园犹如生活在科技的海洋中,并让学生亲自参加、体验科技环境建设活动,充分利用科技环境感染学生,以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科技知识。

开展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探究性、创造性的社会实践活动,也是STS教育的重要途径。这些活动充分体现了STS教育的社会功能,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社会,去领会物理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我们根据学校物理教学实际,结合本地的资源特色,因地制宜地开展了社会实践活动,逐步构建以下几种社会实践活动系列。

“科技考察”系列。利用我校农村学生多,我地区火山多,沉积岩多的特点,鼓励生活在农村学生利用假期回家时间进行考察本地区地形地貌活动,收集火山活动以及古生物、古人类活动标本,查找有关文史资料,鼓励生活在城市学生利用节假日研究塑料袋的相关资料或节约用电资料,宣传限塑或低碳的意义,学习撰写研究论文、提出合理化建议活动。

“电”系列:组织学生参观沙岭子火力发电厂,了解火力发电的原理、电能的输送原理等;在自家社区调查电费与用电器关系,调查本小区高电费住户及低电费住户用电情况,查找电能浪费的原因,提出有效的节能措施与改进方案;调查社区用电安全隐患及提出预防措施等。

篇5

目前,全校上下正在按照市教育局的部署,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学校领导班子抓住解放思想这一发展机遇,不失时机地推进学校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深入开展查摆问题工作,多形式、多渠道排查问题,征询意见,为学校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形成了人心思进、团结向上、开拓进取的好局面。

第一,设立校园意见箱。在“三新”大讨论活动进入查摆问题阶段的当天,校长闫纲绍就指示办公室,制作了“意见箱”,随时接受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在转段动员会上,动员广大教职工对学校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并要求办公室对教职工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归纳整理,及时做出反馈。

第二,开好民主生活会。紧紧围绕“三新”大讨论“八自查”、“三征求”内容,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学校班子认真分析了学校教学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班子成员也细查自身存在的问题,诚恳地开展了批评和自我批评。民主生活会明确了学校工作的重点和方向,加深了班子之间的沟通和团结,真正达到统一思想、解决问题、增进团结、推进工作的目的。

第三,开设热线电话。热线电话是学校听取意见和建议的有效途径之一,校领导通过电话了解社会各界对学校工作和教职工的评价。开展大讨论活动以来,热线电话的功能进一步突出,校长办公室、书记办公室、校办公室的电话都开辟为热线电话,让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监督。到新学期开学前,热线电话接收到的意见和建议达20多条,反馈意见十多条,内容涉及收费、学校管理、学生教育、教师工作态度及工作纪律等方面。

第四,党员干部主动查。进入查摆问题阶段后,学校召开了中层以上干部和党员参加的专题会议。会上,校长闫纲绍要求每一位党员干部认真查摆问题,写出自查报告,处室负责人还要写出本部门的自查报告,要求自查报告要找准问题、一针见血、切中要害,自查报告由校长和书记逐一检查,坚决避免“一阵风”、“走过场”现象。目前,党员干部已上缴自查报告70余份,排查问题400多项。

第五,发放意见征求表。一是放暑假前,向每位家长发放《**市第十六中学教学及管理情况征求意见表》,从师德师风、教学管理、学生管理、食堂管理、宿舍管理等方面向家长广泛征求意见。二是在全体教工会上,发放“三新”大讨论活动意见和建议表,从“学校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教育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学校管理存在的问题”等三个方面向教职员工广主动征询意见。三是向全体教工发放《中层干部民主评议表》,从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业绩等方面进行评议。

第六,教师互相查。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自己存在的问题可能自己觉察不到。针对这种情况,学校以年级组为单位,积极开展问题互查活动,教职工之间互提意见,互提建议,并由年级长写出互查记录。截止到目前,已有100多名教职工参加了互查活动,占全体教师的90%以上。

第七,认真梳理查摆问题。在广泛征求意见、多角度查摆问题的基础上,认真收集整理、分析梳理学校办学存在的问题,分类、分部门进行研究,提出初步整改方案,采取得力整改措施。各处室坚持边查边改,务求实效,将查摆问题阶段的工作进行到底。

篇6

关键词:实践创新能力;课程改革;大学生

作者简介:曹永锋(1976-),男,河北冀州人,贵州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副教授;谢刚(1980-),男,贵州六盘水人,贵州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副教授。(贵州 贵阳 550001)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2-0170-02

社会和企业期望大学生在具有坚实理论基础的同时还具有实践和创新能力。然而,我国传统的高等教育较强调理论教学,把系统掌握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作为学生的核心任务,对学生评价也主要以理论考试为主,但对于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视不足,[1]其实践和实验环节远离生产实际,往往作为对理论教学内容的验证,难以达到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效果,“高分低能”学生屡见不鲜。

以杭州市统计局2010年的《杭州市大学生见习实训与创业企业就业情况调查报告》为例,当被问及对招收大学生的要求时,企业认为实践能力强和能吃苦耐劳是决定大学生是否被录用的重要因素的比重分别达到85.9%和84.6%,其后依次是思想品德好(68.4%)、专业对口(61.5%)、创新能力强(47.5%)。从行业来看,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零售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与地质勘查业,以及教育、文化体育和社会娱乐业等企业都把实践能力强排在首位。然而,大学生实践能力的现实情况可以使用全国首届大学生“生泰尔杯”动物医学专业技能大赛评委的一句话做总结“要是给大学生动手能力评个分,有及格就算不错了”。而且,这些参赛学生是经过了数层择优挑选并专门培训过的。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总结分析了现有改进举措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与建议。

一、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现有举措

1.校企联合培养[2]

利用学校与企业两种不同的环境和资源,采取课堂教学与参加实践有机结合的方式,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具有全面素质与创新能力的人才。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与传统高校培养模式的根本区别在于人才培养的主体除了高校以外,还有企业的参与。企业更看重学生的实践经验与动手能力,在培养过程中必然重点关注和培养学生此方面的能力。具体的合作有订单式教育(即高年级学生就业指导和实习直接到签单工厂中去,实习后优先留用的方式)、高校与企业共建合作实验室(以科研项目为纽带,一方面企业利用高校人才资源对生产实际和技术问题进行科技攻关,另一方面高校教师和学生可以实际了解企业现状和最新问题,使研究和学习有所侧重)、高校与企业共建实习基地(比订单式教育松散一些的形式,学生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指导其实习环节)、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双向挂职(企业技术人员走进课堂,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和进行实践操作环节教学,从而将理论与现实应用结合起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目标性;高校教师走进企业将实际需求带回到学校的实际教学当中)等方式。

2.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

目前主要从国家、省和学校三个级别建立了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实施体系。该计划通过项目申报、资金资助和教师辅导的方式,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尽早参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实践等创新活动,以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一般情况下,省级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从校级计划中遴选产生,国家级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从省级计划中择优推荐,形成以国家级计划为龙头、省级计划为主干、校级计划为基础,衔接紧密、结构完善的三级计划实施体系。

3.各类科技实践竞赛

各高校鼓励学生组队参加各学科和不同级别的专业技能竞赛。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为例,常见的竞赛项目包括“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蓝桥杯’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创业大赛”、“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赛”等。

二、存在的问题

校企联合培养是目前最佳的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机会的方式。然而,企业是追求利益的,学校必须有一定基础才能引来“好”合作,否则反而演变为学生在毫无收获的情况下被企业和学校双重“剥削”。这就要求学校必须放弃完全依靠外力的想法,首先要练好内功。目前学校内部为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所进行的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和组队参加各类科技实践竞赛存在几个根本问题:一是上述举措仅能惠顾少数兴趣生、特长生和优秀生,难以提高学生整体实践和创新能力水平。二是学生相应学时学分的承认。目前只有少数竞赛获奖者能得奖励和补偿,而其他参赛者连学时都得不到承认。三是指导教师工作量的承认。目前高校教师的教学科研任务都非常繁重,而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和计划通常都不计算教师的工作量,这严重抑制了教师在此方面的积极性。

上述问题严重制约了高校大学生实践创新水平的提高,也使得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现有举措实施起来有些举步维艰。笔者认为解决问题的核心在于做好内功,因此在课程设置、实践学分学时和教师工作量方面提出了一些有益改革和建议,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二年级开始进行了尝试,效果良好。

三、课程改革的尝试和建议

1.精简专业课程,腾出实践时间

参考Stanford学校教学计划[3]对学生提出五个方面的要求:

(1)技术知识:学生不仅要具备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还必须具备与之相关的数学、科学和信息处理等工程基础。

(2)实验和设计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培养能够完成和设计实验性课题的基本能力,以及利用所学过的技术知识和技巧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组织和阐述所获信息的能力,可以进行专业写作。

(4)深入学习能力的准备:为学生提供硕士和博士学习所需的足够广度和深度的知识。

(5)职业准备:给学生提供宽范围的职业训练,包括经济、道德、领导和组织才能及团队协作等多方面。在此计划指导下,精简专业课程,放松学分要求(之前学生普遍需要修满180个左右学分才能毕业,造成大学四年每天上十几节课,理论满堂灌,实践没时间),为学生腾出实践时间。实践表明,突然给学生很多课余支配时间,其自行安排进行的事情仍然多数是理论学习(如考研、英语等),因此需要结合实践进行引导。

2.开设“应用课题实践与项目开发训练”综合课程,承认实践学分

通过设计“应用课题实践与项目开发训练”课程把概念、理论和方法(分析、设计、实验)联系起来,缩短学生学习专业基本理论和技术的学制,使学生的学习目的更明确、兴趣更高,使其动手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锻炼。该课程的开设是为了引导学生参加实践能力训练,同时解决了前面提到的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举措受阻的两个关键问题:承认学生的科研实践学分;[4]承认教师指导科研实践的工作量。由于同时解决了学生学时学分和教师报酬问题,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师生双方的实践积极性。然而,实践中,此课程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在一个学期内理论和实践内容很难兼顾,往往刚刚打好理论方法基础进入实践环节,却已经到了课程结束。因此,此课程成功开设还需要诸多细节和时间安排的配合。

3.课程细节和建议

可将“应用课题实践与项目开发训练”课程作为专业必修课,这样就与“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以及参加各类科技竞赛区分开来,成为面向所有学生的普遍提高实践能力的课程。当然,该课程也可以同时为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及各类科技竞赛参赛服务;课程不应仅开设一个学期,应当安排3~4个学期,以便于合理安排理论和实践环节,深入到真正的实践和项目问题;可以从大学二年级开始开设;开设教师须满足一定条件,比如具有科研项目开发经历、主持或者正在参与一项纵向和横向课题研究、在某个研究方向上经验丰富等;这些条件主要为了避免课程重新沦为理论课;课程以小班(最多10人)形式进行,各班课程内容根据具体课题和项目而定,学生可根据兴趣自行选择小班;课程考核以项目成果(产品原型、软件、代码、论文、技术报告等)演示和讲解为主。

四、总结

针对当前高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缺乏的问题,分析了现有主要举措的问题,提出了针对计算机科学与应用专业的教学改革尝试与建议。主要通过设计“应用课题实践与项目开发训练”综合课程把概念、理论和方法(分析、设计、实验)联系起来,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该教学改革举措可以较好地解决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举措受阻的两个关键问题,为得到更好的实际效果,还需要从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细节安排等各个方面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文衍宣,吕小艳,龙云飞.地方高校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的研究与实践[J].高教论坛,2013,(2):38-41.

[2]李志明,李艳,汪朝杰.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模式探讨[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0,1(3):61-63.

篇7

关键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不足;建议

“我们需要文化,就像需要空气一样。”前苏联政治家加里宁的话揭示了文化的重要性。而校园文化作为一所学校建设当中的重要方面,渗透于校园的各个角落,并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感染着全校的师生。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形成大学校园文化的新格局,已成为各个高校的重要任务。

一、对高校校园文化的认识

校园文化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是学校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以及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的总和,并且对生活在校园里的学生和老师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滋养作用。

1.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也是校园文化的载体,主要包括校园建筑、校园环境、文化设施

郑州大学校园建筑各具特色,每一处景观都寄予了师生殷切的希望;校园环境优美怡人,行走在校园里令人身心愉悦;校园规划井然有序,文化设施逐渐完善。这是莘莘学子放飞梦想的好地方。

2.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灵魂

郑州大学有着“明时务,达治体,文而不弱,武而不暴,蹈厉奋进,竭忠尽智,扶危邦,振贫民。”的校训;有着“笃信仁厚,慎思勤勉。”的校风;有着“崇尚科学,严谨求实,科技创新,奉献社会。”的学风。这些理念的形成对提高全校师生的凝聚力,鼓舞师生的斗志,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学校学生社团组织的主题活动、每年上千场的报告和讲座、每周的杏坛观影、周末舞会、校园KTV~无疑把我们的课余生活装扮得丰富多彩。

3.制度文化包括学校的规章制度、师生员工的行为规范等,是校园文化的“行为工程”,有利于学校的有效管理和各方面的工作的顺利开展,也给师生提供了各种行为指导

郑州大学也有各种各样的规章制度,比如去年投入使用的图书馆座位预定系统,图书馆对使用预约系统的方式以及违规使用的惩罚都做出了明文的规定,给广大的同学提供了上自习的方便,也解决了占座的问题,受到了广大的同学的欢迎。

二、高校校园文化的不足

1.对校园文化没有给与足够的重视,缺乏建设校园文化的意识

先进的校园文化具有强大的导向、激励、约束、凝聚、娱乐调节等功能,然而许多人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也没能积极投入到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去,使得校园文化的功能得不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例如郑州大学有自己的校风校训,校歌学风,可并不是全校师生都知道,由此可见这些理念并没有深入到每个人的心中,也就无法在学生和老师中形成强大的归属感与优越感。

2.创新意识不足,没能形成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

各个高校都有自己的地理环境、历史传统、办学条件、师资结构、学生来源等情况,这就决定了不可能有相同的校园文化内容。许多高校的校园文化出现趋同现象,甚至是盲目借鉴其他高校的文化建设经验,没有把自己独特的方面体现出来。例如郑州大学提出“笃信仁厚,慎思勤勉”的校风,是学校对全体师生寄予的殷切希望,但这八个字毫无创新性,没有蕴含郑州大学的个性特点,更不具有深刻的凝聚力、感染力和向心力。

3.校园文化建设不全面,集中于物质文化方面,弱化了精神文化与制度文化的建设

校园文化的三个方面相互作用、缺一不可,但是高校把大量精力投入到物质文化方面,使得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跟不上,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校园文化体系。近年来,郑州大学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美化校园,完善各种基础设施建设,为广大师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了便利,但是在精神文化与制度文化上基本没有提出新的要求,任然沿袭旧有的文化活动与规章制度,不能够丰富全校师生的精神世界,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建议

1.全面认识校园文化,形成全员共建意识,把建设校园文化落实到实处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能够为高校的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优秀的校园文化建设不是依靠学校的某个部门的力量就能完成,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因此,学校领导和师生不仅要认识到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还要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去,并且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

2.借鉴与创新相结合,建设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

全球化和多元文化发展的今天,我们的校园文化不能故步自封,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国内外优秀的校园文化建设经验都值得我们去学习与借鉴。需要注意的是,校园文化有其生存的根基,不能盲目借鉴,高校要正确认识到自身的特点,在对国内外高校的校园文化进行甄别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优势,继承优良传统,凸现个性特色,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校园文化,

3.正确利用网络,加快校园文化建设步伐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整个社会已经进入到信息化时代,充分利用互联网便捷、交互、信息传播快等特点,可以更好地促进校园文化的发展。学校可以通过网络向师生宣传积极的校园文化,把学校的最新动态及时呈现给广大师生,还可以公开征集全体师生的意见和建议,调动师生参与校园文化共建的热情。

4.整体推进校园文化建设,重点突出精神文化内涵

硬件设施、管理制度、文体活动等“显”性文化与“隐”性的精神文化都是校园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方面,高校在要双管齐下,不能只重视其中一个方面而忽视另外一方面。精神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灵魂与核心,是连接全体师生的纽带,而“显”性的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也是为了建设全体师生“隐”性的精神家园,所以把精神文化建设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上,才能促进校园文化的和谐发展。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以郑州大学为例的高校需要分析自身特点,积极大胆地探索,在实践基础上善于总结经验,有顺序有步骤的建设校园文化。

参考文献:

[1]许建萍,卢洪刚.高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06(02)

[2]孙志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透析[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2:13-16

[3]李好.美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特点及启示[J].湖北社会科学,2010,03:175-177

篇8

 

xx区教委全力实施“三万计划”,立足“支教”助推城乡教育统筹发展,三年累计派出支教教师200余人,上挂农村薄弱学校教师300余人,树立支教典型教师28人,评选支教典型示范校18个,对口支教农村薄弱学校34所,累计培训农村薄弱学校教师5000多人次,推广先进教学教法13项,支教教师上示范课600余堂,撰写教育论文200余篇,对支教学校提出教育教学合理化建议1300余条。具体工作唱好了“三字经”,做到了民情民意在一线掌握、党的政策在一线落实、干部作风在一线转变、科学发展在一线体现,在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选派教师“严”。高度重视,周密部署,确定计划实施方案,把“支教活动”与“统筹城乡”、创先争优等活动结合起来,严格支教教师选派,从城区学校选派人员思想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支教,每年城区学校选派的50教师均为名骨干教师。在选派教师支教的基础上,还创新举措,选派100名农村薄弱学校教师到优质学校上挂锻炼,支教和上挂教师为期一年,均与职称评定、年度考核挂钩。通过教师上下流动,促进了城乡师资配备均衡。

篇9

Abstract: Based on the large number of literature research, the university technology transfer from 2002 to 2010 in China is analyzed from the time, the research method, and the research content respectively. Further more, some representative research papers are given under the present situation. Finally, our conclusion and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关键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分类;研究方法;研究内容

Key words: university technology transfer;categories;research method;research content

中图分类号:G6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5-0005-02

0引言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一直不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校在科技成果转化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上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这使得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在我国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改革开放以来,国内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这一复杂的系统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科技成果转化的理论,分析影响科技成果转化的要素,创建科技成果转化的模型,探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途径,这些研究成果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我国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

基于众多研究,郭晓川[1]曾对国内11种科学与科技管理专业期刊1989~1994年间发表的有关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198篇论文,进行了统计分析和论述;原长弘等[2]也对1994~2002年间发表的243篇相关研究论出了分类统计和分析,这些阶段性的总结回顾对于国内科技成果转化的研究具有一定的价值。

本文主要研究统计了2002~2010年度中,国内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论文,分别从时间、研究方法以及研究内容这三个角度进行了分析。同时,根据研究的现状,给出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论文研究成果,并对国内有关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研究现状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1国内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研究分类

2010年,笔者在“维普中文科技期刊”上,分别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高校科研成果转化”、“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对题名或关键字进行了检索,时间是从2002~2010年,得到377篇论文,这也正说明了国内学术界对此问题的关注。纵览这些论文,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汇总:

1.1 按研究时间进行汇总笔者将得到的377篇论文,按照研究时间进行了分布汇总,如图1。从图1可以看出,2002~2010年之间的数量的总体走势呈现类M型。两次峰值发生分别在2003年和2007年。由于2010年的数据收录不全,因而2010年的相关论文数量最低。除此之外,我们可以看到,第二个峰值的数据明显高于第一个峰值的数据。这就说明国内有关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学者对于这个课题的研究呈上升态势。

1.2 按研究方法进行分类按照以前学者的分类[1][2],我们将研究方法主要分为五种:理论分析,观点陈述,经验总结,调查研究,案例分析。笔者对377篇研究文章进行了分类统计。可以发现,各类研究方法的大致格局分布较明显,约占75%的研究文献均属于观点陈述型和经验总结型;约10%的研究文献集中于理论分析型,较之郭晓川和原长弘的调查数据有一定的提高;其余为调查研究和案例分析型的文章。

笔者还发现近两年来,在调研和实证研究基础上的论文数量在逐年增加;同时,不少学者将博弈论的研究理论应用于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的研究。例如汪侃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方式选择的信息不对称博弈分析》一文中,从经济分析的角度出发,建立了一个不对称信息博弈模型,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方式选择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分析结果进行讨论[3]。雷永等在《基于不完全信息博弈的产学研联盟形成机理研究》一文中,基于不完全信息博弈模型,分析了不完全信息下产学研联盟形成机理[4],通过分析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在博弈中各自的期望收益,探讨了产学研联盟利益的形成机理和补贴策略,认为大学和科研院所的研发能力直接影响企业的行为选择,政府补贴收益政策也可能改变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的行为选择,从而影响产学研联盟的形成。此外,还有学者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理论基础,研究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评价体系。针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糊性的特点,学者利用模糊神经网络的模糊化和良好泛化能力,建立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评价的模糊神经网络模型[5]。

1.3 按研究内容进行分类按照以前学者的分类,我们将论文的研究内容分为8种类型,对377篇论文进行分类统计,并与1989~1994年、1994~2002年两个时间段的论文分布情况进行了对比,可以发现图2。

在研究内容上,2002年~2010年之间,对策建议、现状与问题、运行机制的研究成为了国内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研究重点。按百分比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对策建议、现状与问题、运行机制、制约因素、作用与优势、管理机制、转化模式、概念与理论。在百分比的高低排序上,较之郭晓川的调研结果的排序(由高到低:转化模式、对策建议、障碍因素、现状与问题、运行机制、概念与理论、作用与优势、管理体制)有很大的差异,研究内容更多的侧重于现状与问题、对策建议以及运行机制的层面。较之原长弘的调研结果的排序(由高到低:对策建议、现状与问题、运行机制、制约因素、管理机制、转化模式、作用与优势、概念与理论)高低顺序变化不大。虽然主要研究内容的排序不变,但是在各指标的百分比上变化较大。例如,原长弘的调研结果中有关作用与优势、转化模型、管理机制这几项指标的研究内容均超过总内容的10%,而2002~2010年之间,均不足10%。

究其原因,研究内容的变化,与国内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实际进展是分不开的。由于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蒸蒸日上,逐步的突显出问题,学者们根据现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制定相应的运行机制。研究内容上的变化,说明了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不确定性,以及科学研究的日益深入。

2一些有代表性的研究

2.1 新的理论分析工具与方法的应用例如前文提到的运用博弈论的方法,建立了科技成果转化中,高校与企业的博弈模型。又如,以实物期权的方法,分析了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中研发项目和市场化项目中所包含的实物期权的类型以及项目价格评估的框架[6]。梁燕在广东省高校专项课题的支持下,以广东省高校作为样本,检验了高校科技产业发展经营的状况与科技成果转化中技术转让实际收入的相关性,为发展高校科技产业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理论依据[7]。但总的看来,新的分析工具与方法的研究还太少。

2.2 问题与对策建议的相关研究由上文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现状与问题研究以及对策建议研究已成为当前国内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研究的主流。学者们总结出的主要问题集中在科技成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缺乏激励机制、缺乏企业人才和资金、评价机制不完善等方面。对此提出的相应对策建议有:提高研究的可行性、完善激励机制、加强校企人才的交流、建立新型的联盟模式、完善科技成果的评价机制等。在一般研究的基础上,梅姝娥等从高校科技工作的特点与一般技术创新活动之间的差别、技术交易的特点和必备条件,以及我国企业技术吸纳能力的现状等几个方面,分析了阻碍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因素[8]。

2.3 制度创新持续深入李平在原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九五”规划项目的支持下,从创新理论及公共管理理论出发,基于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研究和探索了地方政府的管理创新问题,侧重分析了国家创新体系中,高校、地方政府、企业三者之间关系的问题[9]。郭晓东等分析了在现行的管理体制中,高校和企业存在的阻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种种弊端,并从体制改革角度提出了应对措施[10]。

2.4 地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研究备受重视其中比较突出的是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的成果之一,以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为中心的河北省发展高新技术的对策建议。作者在科技成果转化的基础上,论证了高校在高新技术研发和应用中的地位[11]。王铁军在借鉴国内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新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现状的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几种适合新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模式[12]。

2.5 比较研究进一步开展近年来,国内部分学者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研究转移到了国外。通过对国外著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经验借鉴,达到对我国高校的启示和比较作用。例如,胡冬云介绍了美国的大学技术经理人协会的运行模式和成功经验,以及其如何促进美国国家竞争力的提高和高等教育的发展。然后,作者结合中国的国情,提出了完善符合我国高校特点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的建议[13]。陈兰杰在分析国内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模式和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建议[14]。

2.6 研究方法继续拓展通过调查的数据显示,在国内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研究中,多采用的是定性的分析方法,对于一些新的理论和方法的采用较少。特别是用于研究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运行层面的机制问题。目前,已有部分学者开始在这方面有所倾注,尝试运用新的定量的研究理论,例如博弈论,灰色系统理论等方法来研究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的激励机制、利益分配机制、风险预测机制等问题,形成了一个新兴的研究分支。鲍新中等从博弈论的观点,分析了产学研的组建和运行的过程,建立了合作收益最优分配系数的模型,考虑了学研方技术风险条件下的合作收益分配系数,并对合作各方在协议的收益分配方案下如何进行自己的最优行动选择进行了非合作博弈的分析[15]。

3总结

2002~2010年之间,学者们对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研究进一步深入,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在国家创新体系中,高校作为社会的科技型组织和教育中心,在科技创新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研究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问题,特别是针对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瓶颈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还将是今后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郭晓川.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研究现状评述[J].研究与发展管理,1996,(3):25-29.

[2]原长弘,杨鹏,惠龙等.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研究新进展:1994,-2002[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3,15(6):94-101.

[3]汪侃.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方式选择的信息不对称博弈分析[J].武警工程学报,2007,6:91-95.

[4]雷永,徐飞.基于不完全信息博弈的产学研联盟形成机理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8(26):28-31.

[5]王桂月,王树恩.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评价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12:194-209.

[6]杨家伟等.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实物期权分析[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1):21.

[7] 梁燕.广东省高校科技产业发展和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关系的实证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0,9:278-280.

[8]梅姝娥,仲伟俊.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障碍因素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29(3):22-27.

[9]李平.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地方政府管理创新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2(3):292-296.

[10]郭晓东,韩汝军,王德青.加强体制创新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2,(3):39-42.

[11]梁平等.河北省发展高新技术的对策~以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为中心[J].商场现代化,2008,25:269-270.

[12]王铁军.新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0,1:96-100.

[13]胡冬云.美国AUTM对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启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1(24):152-154.

篇10

关键词:科研素质 大学 创新引导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5-0169-01

一、总论

培养大学生科研素质是当今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做大学生科研素质培养方面的认知及影响因素的调研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们本着样本选择兼顾到各个年级和专业的原则,通过对话、访谈、问卷等调研形式展开工作。其中问卷调研,共向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齐鲁工业大学大一至大四学生发放问卷2000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1673份,有效回收率为83.65%,其中大一为551人占27.55%、大二为533 人占26.65%、大三为531 人占26.55%、大四为56人占2.8%。

通过调研得知,同学们对于参与科研素质活动主要目的是提高自身综合能力、促进职业发展、展示自我、结识志同道合朋友、提高求学及就业竞争力、提升学术修养等,并未把物质或荣誉奖励排在首位,这从根本上切合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的目的。在调查中我们得出:一方面同学们对于科研素质的提升非常迫切,与此同时,也折射出一些制约学生科研素质提升的因素。

下文将对大学生科研素质的认知现状和特点以及制约因素进行详细的论述,并对如何培养科研素质从而提升大学生科研素质提出建议。

二、大学生科研素质的认知现状和特点

通过调研得知,在 “你觉得科研活动和当代大学生息息相关吗?”这项课题中,有5.25%的被调查者认为不相关,作为学生应该以学习为主,有没有科技成果无所谓;有4.5%认为不相关,“科研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老师,学生是次要的”,但同时有88.9%的被调查者认为与大学生息息相关,可以提高自身的科研素质,提高动手实践能力,68%的被调查者认为与大学生息息相关,有没有科研成果将影响到自己的未来。在调查中发现学生主动参与科研课题的人数仅占总人数45%,其主动性还不足一半,而其中绝大多数的比例对于此科研活动的作用仅仅局限于学校评比性活动的加分之类。科研素质的提升需要通过参加一系列科研活动,在对大学生科研活动的认知上,不同人群对此持有不同的意见,仍有一部分同学未能充分认识到具备一定科研素质的重要性,由此可以看出合理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科研观念是至关重要的。而大学生的科研观念多局限于对综测加分以及科研素质对于自身事业的发展有影响的层面,眼界较为狭窄,应当对此方面进行合理疏导。

三、制约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因素

通过调查显示,同学们对于学校的硬件设施方面的意见主要体现在实验室的扩建以及实验器材的完备方面,在“你在参加SRT、挑战杯、自主创业类以及与之类似的研究活动的过程中所面临的最大困难是?”的问题调查中,23%的参与者认为从导师那里所获得的指导作用有限,32.9%的参与者认为经费支持有限,68%的参与者认为各项进程手续复杂缓慢,45%的参与者认为自身的专业知识有限 ,43%的参与者认为团队合作能力不强。在“你要参加科研项目,最希望学校或学院提供怎样的帮助?”这个题目中参与者对优秀指导导师、咨询平台资金等期望值较高。在团队配合方面,参与者对团队配合的作用给予了相当大的肯定,但仅有56%的参与者认为能够有明确的目标,配合默契,能熟练操作。其他参与者认为能机械式的完成配合或者不能独立完成。

通过对制约因素的调查可以看出,诸多因素成为大学生迈进科研大门,提高科研素质的绊脚石。如何让绊脚石成为垫脚石,成为有关部门、高校以及学生本身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改进及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激发科研积极性

针对学生对于科研意义的认识过于局限以及学生的科研主动性不高的现状,在学校层面上,应通过在宣传栏张贴宣传海报,举办讲座,辅导员动员等各种形式,让大家初步了解科研素质的重要性,大力宣传进行科研活动对于提升学生自身科研素质以及对于国家和社会以及自身事业的发展所起的作用,传播科研素质的提升对于以后提高就业竞争力以及继续求学深造所具有的影响力,极大地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性。

2.加大扶持力度,完善配套设施

在调查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反映目前学校硬件设施以及资金扶持对科研活动的开展起制约作用,国家和政府以及学校的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大学生的科研素质培养,加大财力、物力的投放,下发经费以扶持学生的科研活动顺利开展。学校应配备专门的导师对于学生的科研活动进行指导,对于实验室仪器设备及时更新换代,完善硬件配套设施,保证实验顺利进行,从而提高大学生科研素质。

3.优化审批进程,提高工作效率

在调查中发现很大一部分参与者认为在科研活动中各项审批手续复杂缓慢是其进行科研活动所面临的最大困难,对此,高校有关部门应充分意识到在目前科研活动的审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学生科研活动的顺利进行造成的不便,针对目前科研活动审批冗长复杂,耗时长,步骤繁琐的现状,应尽力去协调各部门的工作,提高审批效率,简化审批手续和步骤,从而使大学生的科研活动尽快有序的开展和进行。

4.提高动手能力,增强团队合作

通过调查数据显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有待提高。科研素质的提升需要通过进行科研活动来实现,科研活动的完成不仅需要个人去亲身动手实践,也离不开团队合作。所以在活动进行中学生应积极主动地去动手操作,培养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锻炼自己的科研思维和科研能力。此外,应培养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分工合作,小组成员协调配合去圆满完成一项科研活动,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合作精神在科研事业的重要性,从而具备基本的合作能力,使学生提高科研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