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锻炼的建议范文

时间:2023-11-14 17:53: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体育锻炼的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体育锻炼的建议

篇1

1.前言

课余体育锻炼是指学生在除了体育课正规课程以外的时间所参加的各种体育活动。主要是学生在校内外自发参加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体育活动,课余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课在学生生活中的延伸和发展,同时也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人数

经过调查30.4%的男生和22.5%的女生对课余体育活动很感兴趣,45.2%的男生和32.6%的学生对课余体育活动比较感兴趣。说明超过大部分的人还是很喜欢参加课余体育活动的,而且从数据中明显发现男生普遍比女生对课余体育锻炼感兴趣。

2.1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动机。通过学生体育锻炼的目的调查可以反映出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和了解。男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最主要目的是锻炼身体,其次就是娱乐放松。有极少数男生会为了减肥和应付考试来从事课余体育活动,但有小部分男生认识到课余体育锻炼时,是结交朋友的一种良好途径。

而女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除了锻炼身体、娱乐放松外,占最大比例的便是减肥(16.7%),这样可以帮助她们保持一个良好的体型,从而在生活中获得更多的自信。还有大约14.5%的女生是因为体育考试给她们带来的压力从而导致她们参与到课余体育锻炼中来。

2.2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项目。根据学校能够提供的课余体育锻炼器材情况,我们可以看出,在可以选择的项目中,男生选择最多的是篮球(65.9%),这与篮球场地多有很大的关系。而相对于女生而言,选择篮球的比例则明显少了很多。可见,男生明显喜欢这种活动量大,对抗性强,有身体直接接触的多人运动项目

而女生排名靠前的是跑步(56.6%)、羽毛球(61.6%)乒乓球(35.5%)这几种对抗性不强,而对于身体的灵活性、协调性的锻炼能起到很大作用的体育项目。这也充分的反映出男生与女生由于身体和心理的影响而在体育项目选择方面的差异。除此之外,女生选择这些项目作为课余体育锻炼项目的最大原因是这些项目的体力输出不是很多,受场地的限制也比较小,操作起来比较灵活。

从总体比例来看,由于男女生比例的互补,喜欢篮球,羽毛球的人数差不多,而对于其他项目的选择则过于分散,反映出学生在课余体育运动项目的选择方面过于集中,而从众心理比较强。

通过调查笔者也了解到选择其它的运动项目中,占的比例比较多的分别是健美操,自行车,器械锻炼,体育舞蹈等项目,这也充分的体现出现在高校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多样化。

3.结论与建议

2.1结论。从总体上看,乐山师范学院学生对课余体育锻炼的认识比较全面,基本上都能参与到课余体育锻炼中去,但是运动的强度太小,运动的时间不够,尤其是女生每周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总量与强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调查还发现,男生主要集中在篮球等运动量比较大,身体对抗性比较强的运动项目中,而女生则趋向于羽毛球、跑步等运动强度比较小,对身体的协调性,灵巧性锻炼有良好效果的项目。男生对于课外体育锻炼的动机比较明确,主动参与的意识比女生强。影响学生从事课外体育锻炼的因素主要是缺乏伙伴,缺乏气氛,学习压力,器材设施缺乏等因素。

2.2建议

2.2.1加大宣传力度,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使学生对课余体育锻炼真正的感兴趣,才能促使学生自主的走上健康发展,终身体育锻炼的道路上来,所以学校需要加强课余体育锻炼的宣传工作,通过广播、网络、海报、展板展窗、体育课等途径,从体育与生活、学习、社交、健康等相关的方面做深入的宣传,逐步激发学生的课余体育锻炼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运动意识,从而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余体育锻炼中去。

2.2.2完善场地器材建设。学校主管部门要做好相应球类等器材的更新换代工作,为学生提供安全可靠的运动器材,并尽量控制好场地的男女生比例,男生主要侧重于球类这些运动强度比较大,对抗性比较强的项目,而女生则侧重于跑步,羽毛球等灵巧类运动项目。但是通过调查还了解到,女生对于健美操,体育舞蹈,瑜伽等需要场馆的运动项目也比较感兴趣。但是由于场地,费用等原因影响,不能顺利的参与到这些项目的运动中去。所以建议学校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增加对相应场馆、器材的投入,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课余体育锻炼环境与场馆。

篇2

【关键词】大学生 课余体育锻炼 医务监督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215-02

课余体育锻炼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觉地、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锻炼的一种行为方式,是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形成学生的体育兴趣、习惯与能力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课余体育锻炼已构成很多大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元素,强身健体、缓解紧张与疲劳、娱乐休闲已成为他们课余体育锻炼的主要价值取向。通过多年的体育教学与在辅导学生锻炼的过程中观察,发现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学生锻炼的热情很高,但是他们当中一些人在锻炼规律的正确掌握、锻炼项目的合理选择以及锻炼时间的有序安排等方面存有盲区,锻炼的方式方法也不尽科学。诚然,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观意愿应给予肯定,但是体育锻炼是不能违反科学锻炼的规律以及原则盲目地进行自我锻炼,否则出现运动性伤病的机率会很高,不仅没有达到强身健体、缓解疲劳、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反而给机体造成伤害。这就需要我们的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增强自我医务监督意识和保护意识,掌握一些基本的体育锻炼的自我医务监督的方法,有效地避免与预防运动性伤病的发生。

体育锻炼的医务监督就是运用医学的方法对锻炼的过程进行有效监控,使体育锻炼获得最佳效果,有效地预防运动性伤害。然而个人的锻炼在实际过程中常常受到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复杂正规的医务监督通常难以实施,而自我医务监督正是一种简便可行的方案。通过自我感觉和自我客观检查的方法,评估自己的锻炼情况、身体机能状况、运动量的大小以及锻炼水平。判断运动量是否恰当一般可以根据人体客观生理指标的测定和锻炼者的主观感觉来综合分析。常用的身体客观生理指标检测内容主要包括安静时以及锻炼前后的脉膊、体重、运动成绩等方面。身体的主观反应主要从精神状态、运动兴趣、睡眠状况、食欲情况以及一些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观察。

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的适应是一个缓慢的、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肌肉活动对机体提出的要求,需要逐步与它取得平衡。在开始一个经常性的锻炼计划前,应对自己身体的健康状况有所了解,做一次身体检查是必须的,作为锻炼者必须懂得在开始锻炼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是身体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锻炼安全性的基本前提。运动量的安排是否恰当直接影响体育锻炼的效果,运动负荷过小达不到动员机体、提高内脏器官功能的目的,影响锻炼的效果。但运动量过大,会超过人体生理负荷的极限,也会给锻炼者的身体健康带来损害。每个人的体质不尽相同,所能承受的运动量也有一定的差别,因此锻炼者应根据个人的体质量力而行,锻炼的运动量一定要适合自己的体质水平。

锻炼过程中自身的主观感受是反映运动量是否恰当的重要方面。如果锻炼后自我感觉良好,虽有疲劳感,但次日恢复正常且精力充沛,则说明运动量的安排恰当。如果锻炼者运动后有肌肉酸痛的感觉,这应该是身体锻炼正常的生理反应,一定时间后这种酸痛感会逐渐消失。但如果锻炼后出现情绪低落,精神压抑或者情绪不稳定,全身乏力,头晕脑胀,失眠多梦或者嗜睡,不思饮食等情况,则说明运动量超过了身体所能承受的负荷程度,需要锻炼者在以后的锻炼中减小运动量或进行适当的休息调整。此外锻炼者的兴趣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运动量的安排是否合理。如果锻炼者乐于锻炼,锻炼时感觉轻松愉快,说明自己身体情况适合目前的运动。如果锻炼者对当前的锻炼不感兴趣,甚至出现厌恶心理,可能是由于锻炼方法不恰当或是因为运动量过大造成的,需要锻炼者改变当前的锻炼方法或者适当降低锻炼要求。主观感觉是依据锻炼后身体情况的反应来判断运动量是否合适的指标,有时会受到身体、学习、生活情况等因素的影响。为了更加准确、全面地判断运动量是否恰当,还需要结合一些客观指标的检查,分析引起问题的具体原因,使锻炼效果的评价更趋数量化、具体化。

如果想达到满意的锻炼效果,就需要把自己的运动量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如果运动量太小,不能够对身体产生足够的影响,促使其功能改善,便达不到锻炼的目的;如果运动量太大,呼吸和循环系统不能满足组织器官的用氧需求,同样影响锻炼效果。人体脉搏的变化(人体安静状态下的脉搏次数与平时脉搏跳动次数)是反映运动量安排是否恰当的一项客观指标。安静状态下的脉搏测量方法是在早晨刚醒来时仰卧于床保持精神放松,心情平静,将食、中指放在腕动脉或者颈动脉处,计数出一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再与平时每分钟脉搏跳动次数作比较,如果晨脉跳动次数稍低于平时脉搏跳动次数、没变化或者稍有增加,则表明机体反应良好,运动量安排适宜。因为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后,随着身体素质的提高,心血管系统功能的增强,安静时每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会有所减少。如果晨脉跳动次数较平时高出5次以上,如无疾病或其它原因,则说明运动量过大,应及时进行调整。锻炼一段时间后,体重会略有下降,这是因为体内脂肪消耗为身体运动提供能量所造成,锻炼者运动消耗的能量可从日常饮食中得到补充,体重会逐渐稳定下来。如果体重持续减轻并伴有身体不适的感觉,可能是运动量过大或是锻炼者患有某种慢性疾病所致,锻炼者应该减少运动并及时到医院进行身体检查。经常锻炼的人食欲应该是不错的,如果锻炼后出现食欲下降、不思饮食或厌食等情况,多是因为运动量过大,过度疲劳或身体出现某些疾病所造成,应即时注意采取相应的措施。另外,由于体重测量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天气,进餐,穿衣等),所以每次测量体重时应尽可能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

每个人的身体素质、内脏功能也与他人存在一定差异。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体育锻炼过程中有时会出现一些看似问题不大的信号,而此时就应该引起注意。比如有人在运动时出现脸色发白、出冷汗、四肢无力等症状,这可能是因为一下子运动量过大,体内出现暂时性缺氧所致。遇有这种情况应即时作调整并在空气流通的地方进行深呼吸,尽量扩展胸腔,增加血氧供应量,症状如无缓解应尽快到医院就诊。如果运动前准备活动不充分,运动量过大或饮食过量,有可能出现胃痉挛或上下腹绞痛的症状,出现这样的情况应及时去医院诊治。有一些锻炼者违反人体生理活动规律,饭后便立即进行剧烈的运动,这是必须禁止的做法。饭后人体胃部食物充盈,如此时进行剧烈运动很容易引起胃部的不适甚或出现更严重的问题。如要进行体育锻炼,正确的方法应在饭后两小时后再进行,并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并掌握好运动的节奏,运动量(因人而异)应是逐渐增加再逐渐降下。此外,锻炼过程中发生的低血糖症多是长时间剧烈运动体内血糖大量消耗所致,多发生于长时间活动的过程中或结束后。一旦出现低血糖症,应平卧并保暖,神志清醒者可即刻补充浓糖水,如有条件可静脉注射50%的葡萄糖注射液50~100毫升,增加血糖浓度,一般短时间后即可恢复。若是患者昏迷可用指尖点掐人中、百会、涌泉、合谷等穴,并迅速送医院处理。避免低血糖症最为积极的办法是懂得如何预防低血糖症。没有锻炼基础、平时健康状况不佳时或患病未愈时,或空腹饥饿时都不要参加长时间的剧烈运动。如要进行较长时间的锻炼应准备一些含糖的饮料,供途中补充饮用。运动能力的强弱是锻炼效果的客观体现,它的提高与降低客观地反映出个人锻炼的手段和运动负荷的选择是否恰当,也与个人的作息制度和生活规律密切关联,一旦有规律的作息制度和生活规律被打乱,身体也会出现器官功能失调,必将导致运动能力下降。所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有规律的作息是提高锻炼效果的重要保障。

身体锻炼必须遵循人体健康发展的规律,才能充分发挥锻炼在促进人体健康发展和增强体质过程中的积极作用。人体健康发展总的规律是不可改变的,但变化过程的节奏和体质的强弱则是可以控制的。人人都应树立正确的健康理念维护身体健康,积极主动地进行科学有效的身体锻炼,增强体质,促进身体健康发展,保持身体良好的机能状态,增强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邵华.几种体育教学思想的比较[J].中国学校体育,2000(1)

[2]李明.现代社会与健康教育[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2(3)

[3]田金华.体育运动与健康促进[J].中国体育科技,2003.(1)

[4]戴敏华.课外体育活动在学校体育中的价值[J].辽宁体育科技,2003,(4)

[5]韩丹.体育就是身体教育[J].体育与科学,2005(5)

[6]季浏.体育与健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篇3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D-二聚体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指下肢深静脉血液由于流动缓慢,液体转化为固体,形成血栓,阻塞静脉回流,并引起静脉壁的炎症。在凝血和血栓形成过程中,纤维蛋白原在凝血酶和Ⅻ作用下,形成不溶的纤维蛋白,随即,血液凝固,血栓形成。当纤溶系统被激活时,血栓在纤溶酶作用下水解生成大小不等的片段,D-二聚体是其中最小的片段。所以,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提示凝血及纤溶系统的变化,可做为深静脉血栓的诊断标准之一。但在一些疾病中,如某些心脏疾病、肝脏疾病、脑梗死等,D-二聚体也升高[1~3]。CRP(C-reactive protein)是一种重要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由肝脏合成的炎性因子。近年的研究表明,CRP可能参与DVT的发病。分析37例DVT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D-二聚体和CRP检测联合诊断DVT的价值。

资料与方法

收集本院近期病房患者37例,男22例,女15例,年龄41~66岁。患者均经静脉造影确诊,无肝肾功能障碍、无心脑血管疾病。正常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40例,年龄39~70岁,男、女各20例。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采血,静脉血、109mmol/L枸椽酸钠(1:9)抗凝;EDTA2K抗凝全血。标本无溶血、无黄疸、无脂血。仪器和试剂:美国VIDAS的Mini VIDAS分析仪,配套D-二聚体测定试剂。美国Orion Diagnostica Quick Read分析仪,配套CRP测定试剂。

方法: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测定对照组和DVT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全血CRP,每个标本重复测2次,取均值。治疗后经静脉造影,均显示治疗有效。

统计学处理:用SPSS10.0软件包,数据以(X±S)表示,采用t检验。

结 果

DVT患者治疗前CRP、D-二聚体水平分别为49.14±5.67mg/dl,1763.43±39.87ng/ml,与治疗后相比CRP、D-二聚体水平分别为17.04±0.15mg/dl,423.04±23.5ng/ml,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RP、D-二聚体水平分别为11.54±0.22mg/dl,120.43±10.30ng/ml,也有显著性差异(P<0.001)。治疗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RP、D-二聚体水平,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

讨 论

下肢深静脉,从足部跖静脉丛向上到髂股静脉系统之间,任何部位都可能发生血栓形成。从临床实际情况,可以分为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髂股静脉血栓形成、股青肿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综合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血瘀证疾病,无论是早期静脉阻塞静脉回流障碍,或是后期静脉再通静脉血流倒流,都可以出现下肢静脉瘀血综合征――下肢胀痛、肿胀、浅静脉曲张等。由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部位、范围和程度不同而症状表现并不完全相同,各有其临床特点。临床上见到,由于在发病早期,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未能得到明确诊断和有效治疗,在发病数月、数年后才来就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早期,由于血栓形成阻塞静脉,静脉血液回流障碍。到后期,静脉内血栓机化、再通,但静脉呈缩窄、扩张、迂曲状,静脉瓣膜被破坏,以及交通支静脉瓣膜遭到破坏,深静脉血液向浅静脉倒流,使下肢静脉瘀血,静脉压增高,组织缺氧,最终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综合征-静脉瘀血综合征。

本文采用的D-二聚体测定ELISA基础上与荧光检测相结合的方法,敏感性很高,与经典的ELISA有很好的一致性。D-二聚体是高凝状态和继发性纤溶亢进的标志物之一,但是,由于很多DVT是在自身其他疾病基础上发生的,因此,仅把D-二聚体做为唯一的实验室检测指标,显然是不合适的。因此,联合检测了CRP。现在的研究均认为,血栓也是一种炎性反应[4]。CRP诱导机体单核细胞分泌组织因子,启动机体凝血瀑布反应产生血栓等机制,从而引起血栓形成。本文的研究发现,D-二聚体和CRP不仅可以联合诊断DVT,提高DVT的诊断率,还有助于判断治疗是否有效。我们的研究指出,DVT治疗有效后,上述2个指标均明显下降,D-二聚体更加明显,可能是与其检测方法有关。

参考文献

1 朱义朗.高血压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和蛋白相关性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6,3(2):57-58.

2 孟祥红,陈兵,匡铁吉,等.脑梗死患者D-二聚体、超敏CRP和一氧化氮测定的临床意义[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6,10(4):334-336.

篇4

关键词:海南省;大学生;体育锻炼;运动量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5-0259-02

前言

体育锻炼是运用各种体育手段,结合自然因素和卫生措施来增进健康、增强体质、调节精神和丰富文化生活的身体活动过程。科学实验和实践证明,体育锻炼在人体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是维持和加强生命活动、延缓人体衰老、促进人类进化的有效手段;体育锻炼对人体有良好的健身、健心、健美作用。因此,研究海南省大学生体育锻炼情况有着极大的意义。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海南师范大学、海南大学、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海口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共1396人,其中男656人,女740人。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先后查阅了相关书籍、期刊资料等,收集了研究课题所需要的有价值的资料,综合参考多方面的研究结果,为本研究的选题和有关理论支持奠定了基础。

2.专家访谈法 :在本研究中,从选题开始,到自变量表设计、统计方法的采用、统计结果的分析及小结部分,都向有关专家进行咨询请教,力求正确。

3.问卷调查法:对学生体育锻炼的评定采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该量表有三个项目,分别从参加身体锻炼的强度、时间、频率三个方面来考察。每个方面分为五个等级,强度与频率从一至五等级分别计1~5分,时间从一至五等级分别计0~4分。计分方法为:运动量=频率×强度×时间。运动量最高得分为100分,最低得分为0分。其运动量的制定标准如下:小运动量≤19分;中等运动量为20~42分;大运动量≥43分。

本研究共发放问卷1 500份,收回1 428份,剔除无效问卷后,有效问卷数为1 396份,有效率为98%。

4.数理统计法:将所测试的数据用SPSS FOR WINDOW 11.5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

二、结果分析

(一)海南省大学生体育锻炼情况动态分析

表1海南省大学生体育锻炼情况动态分析表

从表1可看出,海南省大学生2009年的运动量处于中等运动量的低位,尤其是女生的运动量较低,体育锻炼的负荷较小。建议学校要积极倡导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特别要加强女生体育锻炼。

我们把2009年调查的海南省大学生运动量的平均值以及男、女大学生运动量的平均值与2006年调查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009年海南省大学生运动量的平均值比2006年运动量的平均值低9.30(P

(二)海南省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方式调查

表2海南省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方式调查

体育锻炼可以弥补现代生活方式给人体健康带来的不利影响,能调节和改善由于饮食、作息等长期不合理而形成的健康隐患。当今大学生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忽视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见表2),学习时间组织参加体育锻炼的占46.2%,学习时间自发的占7.9%,业余时间组织的占24.7%,业余时间自发去锻炼的占20.8%。从调查结果可看出,海南省大学生自觉锻炼的积极性还不够,在业余时间组织参加体育活动的比例也不是很高。建议海南省高校进一步加大体育教学及课外体育锻炼的改革与管理力度,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体育行为习惯及体育观念,真正地使体育锻炼成为学生重要的生活方式。

(三)海南省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内容调查

从运动医学的立场来看,以增进健康为目的所进行的运动应考虑以下三种条件:(1)恒常运动;(2)有一定节律的持续运动,无呼吸紊乱或憋气现象;(3)近于全身运动,不是局部运动。

我们对海南省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调查(见表3),发现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内容依次是:羽毛球、篮球、慢跑、乒乓球、健美操、其他、排球、足球、徒手体操、武术、技击类、体育舞蹈、民族舞蹈。体育锻炼的内容很多,在选择锻炼内容时,建议首先应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只有从事喜欢的运动,才容易坚持下去;其次要考虑到可行性和安全性。

(四)海南省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遇到的主要困难调查

表4 海南省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遇到的主要困难

我们对海南省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遇到的主要困难设计了一个多项选择题,对该问题的回答情况(如表4所示):遇到的主要困难依次是无时间、无场地器材、本人无兴趣、缺乏技术指导、经济困难、社会有压力。从调查中可看出,大学生由于多种因素忽略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其中无时间、无场地器材、无兴趣的问题比较突出。建议海南省高校体育教育要进一步落实“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让学生从心理上重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希望学校主管部门对场地器材缺乏的问题引起高度重视,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教育部的具体要求,尽快解决海南省高校体育场地设施不足、条件较差的具体问题。

小结与建议

(一)小结

1.海南省大学生2009年的运动量远远低于2006年的运动量,并具有显著性差异,表明海南省大学生的平均运动量在逐年降低。

2.海南省大学生自觉锻炼的积极性不够,在业余时间组织参加体育活动的比例也不是很高。

3.学生对体育锻炼中遇到的困难,排在前几位的依次为:无时间、无场地器材、无兴趣等。

(二)建议

1.建议海南省高校体育教育部门对此现象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尤其要加强女生体育锻炼。

2.建议海南省高校进一步加大体育教学及课外体育锻炼的改革与管理力度,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体育行为习惯及体育观念,培养体育锻炼兴趣,真正地使体育锻炼成为学生重要的生活方式。

3.建议有关部门对海南省高校的场馆建设应引起足够的重视,确实落实场地设施差的这种现状。

参考文献:

[1]郝文亭.大学体育教育教程[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7.

[2]黄茂武,陈智勇,等.大学体育理论与实践教程[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

[3]袁存柱,等.对海南省高校体育教学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广西体育科技,2004,(12).

篇5

摘 要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以滕州市南沙河镇部分居民为研究对象,试图通过对滕州市南沙河镇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发现其中的不足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 滕州市 南沙河镇 体育锻炼

体育人口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群众体育发展水平的基本尺度之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实施以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健康的重要性,并积极地参加各种形式的体育锻炼。农村体育是体育事业的一个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未来体育事业研究重点和主要的发展方向;在新农村体育发展过程中新的机遇与新的挑战并存,解决农村体育问题依然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任务。

一、结果与分析

(一)对滕州市南沙河镇参加体育锻炼的居民年龄调查与分析

对滕州市南沙河镇居民的调查中,对参加锻炼居民的年龄段进行分析,调查结果如下表:

在滕州市南沙河镇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调查中显示,离退休人员占到了很大的比例,他们在生活中没有工作的负担和压力,拥有更多的闲暇时间,有更多的精力参与到体育健身活动中来。调查中,中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比例和人数比较少,这是因为他们在学校中的课程中有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只有一些特别爱运动的学生,才会偶尔在业余的时间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作为一个体育活动的主要力量的青年人,在调查中的人数比例偏低,只有11.6%。究其原因,一是工作方面和生活方面的压力比较大,另一方面需要照顾老人和孩子,闲暇的时间比较少,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自然罕见;还有他们对体育的认识不够,认为自己正当壮年,不需要再进行体育锻炼了,对体育锻炼没有热情和积极性。

(二)对滕州市南沙河镇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目的的调查与分析

调查显示,滕州市南沙河镇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是防病治病(29.5%),增加体力(22.8%),和消遣娱乐(21.2%)。其他依次是:生活工作减压(7.4%)、放松(5.4%),减肥(5.1%),健美(3.8%),提高运动技术(2.9%),社交(1.3%)等。随着年龄的增长,以“防病治病”为目的的人数比例逐渐提高。

(三)对影响滕州市南沙河镇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调查与分析

通过调查表明影响滕州市南沙河镇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有近59%的人认为参加体育锻炼没有必要,认为那是浪费时间。有21%的人将原因归结于没有时间,整天忙于干活,尤其是农村女性,每天又要去地里劳作还要操持家务,看孩子,即使想锻炼也没有时间。还有9%的人认识到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但认为场地和器材设施是限制他们参加锻炼的主要因素。还有8%的居民认为经济条件限制了他们的健身锻炼。此外还有3%人还存在其它原因。从中可以看出真正限制村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是个人对体育健身的认识和态度,他们对体育健身的态度直接决定了他们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四)对滕州市南沙河镇体育组织管理制度的调查与分析

从调查中我们发现,目前滕州市南沙河镇居民进行健身锻炼和体育健身急需科学的健身指导,其中61.5%的居民同意在农村建立健身活动的咨询场所,说明大多数居民对健身活动需要信息咨询;63.5%的居民同意实行健身指导员制度;54.5%的居民希望能够开设科学健身讲座,这说明滕州市南沙河镇农村居民在健身方法和健身手段方面急需专门的指导教学;33.5%的居民希望体育职能机关能够多的组织一些群众性的健身活动。

二、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滕州市南沙河镇农村体育健身设施比较完善,体育氛围比较好。但中年人特别是中年男性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较差。

2.滕州市南沙河镇居民社区体育活动主要是以居民自发的形式进行体育锻炼,没有明显健身目的和健身规律。

3.滕州市南沙河镇在农村对健身运动的舆论宣传不够深入,而且缺乏一定的力度,使农村居民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体育健身的重要性,再加上居民自我健身的意识相对薄弱,成为影响居民体育健身运动开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4.滕州市南沙河镇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缺乏指导。居民锻炼比较盲目,没有计划,没有目标,缺乏科学性,效果不好。

(二)建议

1.发挥滕州市南沙河镇乡镇委员会和农村村支委会在促进农村体育发展中的组织管理作用,有组织,有目的的开展体育健身活动,并加强对体育设施的管理与保护。

2.应加强对滕州市南沙河镇居民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多开展一些有组织意义的体育活动。

3.建议加强对农村居民健身知识的宣传工作,增强滕州市南沙河镇居民的健身锻炼意识,提高居民对健身活动的理解水平和参与健身活动的积极性,从而形成良好的体育健身环境和体育氛围,使广大居民能够自发的参与到健身运动中。

4.建议滕州市南沙河镇在农村建立体育健身活动咨询站,同时实行健身指导员制度,为广大农民提供科学的健身信息和专业的锻炼方法与手段的指导;并能够尽可能多的组织开展一些群众性的健身活动,营造良好的体育健身环境和氛围。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武汉市青年教师体育锻炼现状问题对策

目前,青年教师已成为高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主力军,高校教师是国家知识分子队伍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科教兴国”战略方针的实施。近年来,知识分子英年早逝的报道屡见不鲜,造成此悲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在很大程度上与他们平时不注重身体锻炼有关,尤其是青年教师,他们没有建立合理科学的生活方式,因此,了解高校青年教师体育锻炼现状,对高校体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武汉市高校420名青年教师多方面的调查与分析,试图了解武汉市高校青年教师参与体育活动的现状,探讨影响武汉市高校青年教师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主要因素,针对问题提出改善建议,并为全国青年教师实施健身计划提供参考。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 研究对象

本研究针对武汉市部分高校的420名青年教师,其中男教师240名,女教师180名。

(二)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大量相关的文献资料。

(2)访谈法。走访了各高校相关负责人,大致了解青年教师体育锻炼的相关情况。

(3)问卷调查法。按照调查问卷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参照相关资料,在体育专家的指导下、科学设计了问卷,共发放调查问卷420份,回收调查问卷420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97.6%,其中男教师236人,女教师174人。

(4)数理统计法。根据研究的目的与要求,对问卷调查所获得的有关数据进行处理和客观的进行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 青年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

体育动机也就是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是将意愿转化成实际行动的推动力, 它反映了青年教师的不同追求和对体育功能的不同领悟。通过调查显示: 强身健体、丰富业余文化生活、社会交往、培养毅力、减轻压力、消除疲劳是青年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 说明青年教师对体育价值观念的理解是呈多元化的, 见表1。他们不仅仅认识到体育强身健体的功能, 更广泛地意识到体育其他诸反面的育人功能.

表1:武汉市青年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百分比)

(二)对体育锻炼的情感体现情况

情感是对事物的认可程度,体育锻炼的情感决定你参加体育锻炼的态度,它直接影响个体的锻炼行为。从调查结果来看,青年教师对体育锻炼的态度总体来看是积极的,见表2,其体育锻炼态度的形成与体育需要、体育价值观以及自己在体育锻炼中的感受和体验有着直接关系, 此外, 学校体育文化、体育精神也是影响青年教师对体育锻炼情感形成的主要因素。

表2:对体育锻炼的情感体现调查情况(百分比)

(三) 影响青年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

统计数据表明, 影响青年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是没有时间。见表3:由于青年教师刚参加工作,需要提高的地方还很多,继续学习深造是必不可少的,导致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参加体育锻炼;其次是缺乏相关的技术指导,有些青年教师对某种体育项目产生了兴趣,但由于体育基础薄弱,又没有相关的专业人员指导,很难掌握相关的技术动作要领,这样久而久之,就很难继续坚持下去;再次就是场地因素,说明部分高校体育设施不足的问题仍然存在。

表3:影响青年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百分比)

(四)青年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密度及强度情况

不少研究学者认为,每周锻炼次数在3次以上、且每次锻炼的时间在30分钟以上运动效果最好。表4表明:武汉市高校青年教师在体育锻炼的密度和频率上都严重不足, 故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体育锻炼意识差,没有领会体育精神和体育文化的内涵,对体育的功能了解不够,这种忽视健康现象十分不可取,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表4:青年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密度及强度情况(百分比)

(五)青年教师参加锻炼的项目

在本次调查中发现,普通高校青年教师选择的锻炼项目多以易于开展、不需太高消费的大众化体育项目为主,但男女教师有明显差别,男教师选择的项目多以篮球、羽毛球、乒乓球、跑步为主;女教师选择的项目多以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散步为主。从选择的项目来看是比较符合男女青年的身心特点的,男教师喜欢对抗性、竞争性较强的运动项目,女教师则喜欢没有危险、刺激小、运动量适中、又可以满足自己健身美体要求的项目。调查结果还显示,有58.2% 教师喜欢的项目比较单一,缺乏多面性,可见培养其广泛的兴趣与意识十分重要。

三、结论与对策

(1)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普通高校青年教师的工作压力较大,锻炼人群比较少(30.5%),坚持锻炼的毅力比较差,这说明他们对体育文化和体育精神理解不够,锻炼意识薄弱,希望学校加大这反面的宣传,各高校要认真组织学习西安交大郑南宁院士《大学要培养体育精神》的讲话,认真学习和领会体育精髓。各高校要安排一定的时间让老师进行体育锻炼,并配备各项目的专业指导教师,形成一定的管理制度,并把这一制度纳入年终考核程序,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推进学校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同时建议社会与各高校共同努力,减轻教师工作压力,为教师创设宽松的工作、学习环境,不仅重视他们的工作,更要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2)调查显示大多数青年教师选择参加锻炼的项目以跑步、篮球、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操、散步为主,体现青年教师体育消费意识薄弱, 他们不愿意在体育锻炼上花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因此要强化青年教师的体育消费意识,促进高校体育朝产业化方向发展。同时,部分高校必须注重场地设施的进一步建设,以满足体育锻炼的需要。

(3)青年教师缺乏主动锻炼的自觉性, 锻炼时间和频率均没有达到符合我国体育人口的标准, 说明他们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还没有养成,建议青年教师严格制订12周的锻炼计划。根据瓦德和摩根的锻炼坚持性曲线:12周后,锻炼的人数骤然减少,说明一个人要坚持12周以上的锻炼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制定一个12周的详细的锻炼计划有助于锻炼习惯的培养。同时建议高校有必要建立和发展教职工体育健身俱乐部,营造锻炼的良好氛围,组织易于开展的教工竞赛活动,提高青年知识分子的参与意识。

(4) 青年教师在参加体育锻炼活动项目的选择上有性别差异, 但乒乓球、羽毛球等项目是男、女教师都喜欢的运动项目,这类项目不仅具有健身性、娱乐性和实效性、而且具有终身锻炼的价值,建议高校优化这类项目的场地设施,加大人力和财力的投入,并定期举办这类项目的培训班,提高青年教师的运动技能,这样更有助于提高他们体育锻炼的兴趣,创建当前效应与终身效应相结合的锻炼机制。

(5)建议政府部门出台相应的政策来促进青年教师投入体育锻炼,督促各高校要建立教师体质检测制度,定期进行体质测试,对测试不合格者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他们的健康,并根据不同年龄、性别和体质状况制定相应的运动处方,使高校青年教师能有目的、有计划、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

[参考文献]

[1]陈叶坪.大学生健康教育[M].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6

[2]毛志雄,张力为.锻炼动机研究综述[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7,(2).

[3]毛荣建,晏宁,毛志雄.国外锻炼行为理论研究综述[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6)

[4]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宣传办公室.浅析高校青年教师的工作应激原因及对策[EBOL].(2005.10-31)[2007.03.15]

[5]刘鲲.武汉市高校青年教师体育健身活动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体育系,2006.

[6]卢元镇.社会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7]杨彩云.河南省高校教师健康状况与体育消费现状调查研究[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体育系。2005.5

[8]刘瑞平,张玉风.教师体育行为特征的调查与分析[J].沈阳大学学报,2003(3)

篇7

关键词:课外;体育;锻炼;途径;对策;改革;投入

课外活动是学校在教学计划和教学课标外,对学生进行的多种多样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当然也有学生自发组织的课外活动。它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之一,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合理安排学生的课外生活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课外体育锻炼是学生课外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体育课的延伸和补充,是确保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的有力保证,是丰富学生生活、发展学生个性的最好空间和手段,也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健身习惯的好途径。

课外体育锻炼是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觉或自发地、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锻炼的一种行为方式,新时期初中学生不仅要在文化知识方面优秀,同时在身体素质方面也要有所提高,培养多方面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和推广全民健身计划的思想。从某种意义来说课外体育锻炼比体育课所进行的锻炼更重要,体育课更多偏重于运动技能的教学,课外体育锻炼则是自觉地兴趣锻炼,它是一种快乐体育运动,在锻炼中寻找乐趣,我认为它不再是充当体育课有益补充的角色,学校应将体育课与课外体育锻炼并重。

积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有利于增强学生体质,并扩充体育课所获得的知识、技术、技能,检验体育教学内容实施的效果,促进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提高学生群体意识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满足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爱好和要求,充分发挥其个性和才能,为终身体育观的形成打下基础。

针对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问卷调查和现场对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情况观察,准确地了解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氛围、男女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比例、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各项目的人数比例、锻炼的热门项目、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能否满足学生课外体育锻炼需求的情况,希望能对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管理,引导学生理性地科学地对待课外体育锻炼起到帮助。

一、加强体育教学改革,增强健康意识,培养锻炼能力

随着学校教育中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体育教育的目标应该与学校的总目标相―致,将教学目标、目的和内容视为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和参与锻炼、增强体质的硬件,为学生的课外锻炼创造良好的条件。在教学中要增加健身的教学内容,加强目的性和科学性身体锻炼教育,使学生了解体育锻炼对健身的作用,学会科学锻炼身体和健身的基本方法,能运用课堂学到的体育理论知识及锻炼方法去参加课外锻炼。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兴趣爱好,逐步增加一些学生喜爱并适用于学生未来需要,便于开展的体育项目,满足学生的健康需要,以提高锻炼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自觉、持久地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二、加大对体育资金的投入、重视体育场地、器材的改善与合理搭配

学校的体育场地、器材是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基础,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发展,学生人数的增多,要求运动场地也要不断的增加和改善,建立良好的体育环境。学校每年逐步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逐步改善场地、器材的现有条件,保证学校能有计划、有重点地增置体育设备,维修场地,为课外体育锻炼创造良好的条件,以适应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需要,运动场地器材设施应根据学生喜欢的锻炼项目以及人数的比例来设置。

三、加强组织管理,成立学生体协

学生应有组织地成立学生体协,组织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外体育锻炼,使体育课和课外体育锻炼有机结合,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以达到强化体育意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增强体质的目的。根据学校情况,在体育组下设立各运动项目,每个项目都要制定出规章制度,由学生负责组织管理,培养学生的体育组织和管理能力。各单项分别由体育教师担任监督指导,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参加―个项目的锻炼,满足学生选择运动项目的需要。并按年级分为若干锻炼小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按计划指导学生锻炼。

四、举办运动会,促进课外体育锻炼的开展

举办运动会,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参与人数多的课外体育竞赛活动,可以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引导学生发挥特长,提高运动能力,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培养学生锻炼兴趣、习惯。改革校园竞赛活动,每年应有计划地举行一次校运会,把运动会办成竞赛、健身、娱乐、育人为一体的综合性节日,体育组所开展的项目可列为比赛项目,使具有各种特长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由于举办的竞赛项目多,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观看体育项目的自由,引导学生由产生运动兴趣逐渐形成运动习惯,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参与锻炼的积极性,形成全民健身的氛围,带动校内体育锻炼的全面开展,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五、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通过对学生健身教育,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正在逐步形成。

(2)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但有―定的盲目性,无计划,缺乏科学合理的安排。

(3)学生体育锻炼动机总体上是健康、积极的,希望通过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掌握运动技能,凋剂自己的业余生活是最主要动机。

(4)学生每次参加锻炼的时间主要集中在30―60分钟,女生锻炼时间比较统―,组织形式比较稳定。

2.建议

(1)随着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的逐步形成,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同时,应向学生传授更多的运动技能,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并加强在课余时间里对学生的辅导工作。

篇8

一、女生对体育锻炼主观意识以及原因的分析

调查结果体现出女生在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观意识还是较薄弱的,直接影响学生体育锻炼的实际参与。一般选项所占比例最高,表明女生对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观意识抱着可有可无的态度,从而会很大程度地影响女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效果及其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再加上怕脏、怕累、怕笑话、出现月经周期等因素,都会影响初中女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观意识。致使其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兴趣不高。

二、 初中女生参与课外锻炼的频率及其参与形式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初中女生不同程度地参加了课外体育锻炼,但是在每周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次数较少,每次锻炼的时间也较短,从而其锻炼效果不高。所以,初中女生在实际参与课外体育锻炼中还是存在较大不足。女生在参与课外体育锻炼形式的选择中,大多数是选择和同伴一起参与体育锻炼。说明女生参与体育锻炼还是依赖于结伴参与,这可能与女生的依赖心理特点有关。

三、初中女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体验

通过参与课外体育锻炼,学生在身体素质、心理健康、身体形态、运动技能和道德品质等方面都会得到很好的提高。初中女生对课外体育锻炼所产生的效果有较明确的认知。大部分女生认为,通过锻炼能够提高身体素质,增进健康。

四、初中女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项目选择及其选项目的

对于初中女生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的调查结果选项依次为健美操、乒乓球、篮球、羽毛球、跑步、体育舞蹈等,由此显示出女生倾向于表现美感的运动项目,并且乐于参与能娱乐身心、塑造良好的身体姿态的运动项目。体育中考项目很大部分促进了女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参与,从而达到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

五、对初中女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几点建议

1. 提高体育教学改革质量。这要求在教学中力求灵活改变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利用实用适用的教学方法为初中女生的终身体育打好基础。这就要求体育教育工作者提高自身素质的建设,利用多渠道、多方位地充实自身最新的理论知识,了解最新的教学动态,提升体育教育工作者的教学能力和体育科研能力。在教学中,实现科教一体,促进初中女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2. 加强体育课外锻炼指导。增强体育教师的指导作用,使学生掌握科学的体育锻炼的方法,利用课余时间举办各种兴趣培训班,让她们充分体验课外体育锻炼的乐趣。在教学过程中,多运用现代的教学理念进行探究式教学和合作性学习,增强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信心和热情,提高学生实际参与课外锻炼的积极主动性,达到实现学生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为女生的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篇9

关键词:学生体质;健康;下滑;建议

一、学生体质健康下滑的原因

1.学校缺乏运动场

由于校园规划等方面原因,很多学校连上体育课最起码的运动场都没有,我市280所中小学仅有60余所学校有运动场,绝大多数都是泥土地面,无法开展正常的体育活动。加上设施缺乏、学生的体育活动开展单一,导致学生上体育课和课外锻炼的兴趣不高。

2.体育课效果不佳

按要求,体育课要达到小学低年级每周四节、高年级一周三节,初高中为每周两节。可是有些学校为升学率,没按标准开足体育课。由于学校专业体育老师严重缺乏,“放羊式”的教学代替了科学系统的体育锻炼指导,使得体育课的效果大打折扣。加上学校开展体育运动的保险制度不健全,体育事故形成的“校闹”让学校倍感压力。学校体育锻炼陷入“越不锻炼体质越差,体质越差越容易出事故”的恶性循环。有一定危险性的项目,如单双杠、标枪、铁饼、中长跑等在体育锻炼和运动会上已难觅踪影。

3.不良生活方式侵蚀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多数中小学生在家基本上不干家务,更不要说重活。学生上下学由家长开小车接送,手机不离手,“宅”成为新的生活方式,学生“懒得动”,缺乏运动激情。

二、几点建议

1.加快学校标准化运动场建设

结合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新建学校运动场要与校舍建设同时规划、同时建设;对于面积较小而没运动场的学校,要尽可能多地布设“运动角”;对于不达标的运动场要进行改、扩建,达到基本标准,优化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环境。

2.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

逐步扩大专业体育教师的招聘数量,充实到农村学校特别是村小学;对学校有富余教师转岗到体育教学,并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体育教学和体育锻炼的水平。

3.增强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

体育锻炼能让人一辈子受益,学校体育工作的重点不在竞技,而是唤醒学生自主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体会到“我运动,我快乐”的乐趣,进而成为一种良好习惯。这要求学校和体育老师精心设计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吸引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其中。

参考文献:

篇10

课外体育锻炼是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的一种自发或自觉的进行体育锻炼的行为,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它比体育课的锻炼效果更好,也更有推广价值。体育课往往侧重于运动技能的教学,而课外体育锻炼来自于学生的个人兴趣,是一种积极主动的锻炼行为。因此,课外体育锻炼与体育课是同等重要的,学校要加以积极引导,使学生获得全方位的发展。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市一中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现状为研究对象。其中一年级男女生各30人,二年级男女生各30人,三年级男女生各35人。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综述法:通过查阅学校图书馆、中国期刊网收集与课外体育活动有关的书籍、资料和期刊文章。2.问卷调查法:对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一共发出问卷300份,回收289份,回收率为96%;其中有效问卷280份,有效问卷率为96%。其中男生150份,女生130份。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

市一中为重点中学,学校开设了很多体育项目,内容也十分丰富,在体育课堂上学生的选择空间较大,像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等常见的运动项目都具备。学生可以按照个人兴趣去选择去参与,但是各运动项目的场地以及相应的设施还不够完善。通过调查了解到学生每周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次数,见表1。

对影响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因素进行调查问卷之后可以看出,影响其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有“运动技能欠缺”、“运动场地器材不足”、“学习压力大”等。另外,很多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不明确,这是影响他们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直接原因。再者学校在体育设施和体育器材等方面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锻炼需求,使学生逐渐失去了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兴趣。尤其是女生,往往将主要的精力放在了对文化课的学习上,在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上没有保证。

(二)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要项目

通过调查发现,在对体育锻炼项目的选择上,男女生具有较大的区别。男生往往以三大球为主,女生则更愿意参加排球、乒乓球、健美操等运动项目。另外她们往往对场地和运动器材的要求较高,希望参加能够控制运动量而且对形体的发展也有利的项目,男女生的这种选择差异来源于他们的心理差异。此外,中学生参与田径项目的积极性不高,田径项目很少有人问津。见表2.

(三)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动机

通过调查发现,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动机涵盖了很多方面。有的是为了增强自身的身体素质;有的是为了休闲娱乐、调节情绪;有的学生爱好某种体育项目;有的学生是为了增进与同学或朋友之间的友谊,以一种消遣的方式来进行体育锻炼等。另一方面,男女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动机也存在着差异。此外,60%以上的学生是为了缓解学习压力,达到放松心情的目的。

(四)中学生对课外体育锻炼的认识

通过对课外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调查我们发现,男女生在课外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方面有着不同的认识。男生普遍认为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很重要或比较重要,认为不太重要的人数与女生接近,而女生认为不重要的人数比男生多。这样一来,在课外体育锻炼活动中,往往以男生为主。影响女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因素主要有:害羞、怕苦、怕脏、怕累。有的女生意志品质较差,自信心也不强,在体育锻炼上的参与度很低。另外,女子生理周期变化也是影响女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重要因素。因此,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设专门的体育知识讲座,使学生真正认识到锻炼身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

1.中学生在课外体育锻炼的认识和实践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有一部分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加课外体育锻炼,还有一部分学生是被动的参与课外体育锻炼。2.课外体育锻炼的形式多样,内容也比较丰富。但是很多学生在锻炼时缺乏系统的计划和科学的安排,比较随意,也很盲目。3.增强自己的体质、掌握相应的运动技能以及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是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要动机。

(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