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资源现状范文
时间:2023-11-14 17:53: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林业资源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林业资源兼具着实用价值与生态价值。林业资源遭到破坏,不仅满足不了国家日常发展需求,也会引发土质沙化、沙尘暴、空气污染等一系列生态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在天然林基础之上,逐步加大了造林力度。这不仅增加了林木总量,也提升了林木资源质量。
1林业资源现状
首先,林业资源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随着我国生态环境理念的不断贯彻与实施,为我国林业资源获得可持续性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具体表现如下:我国因地制宜地制定了林业资源保护措施,为林业资源获得可持续性发展注入了持久活力;我国结合林业资源发展的实际需求,制定出了实际可行的发展规划,为林业资源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其次,实际的发展过程受到诸多阻碍。尽管我国政府或者相关部门给予了林业资源保护工作足够的重视,但是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各个林木生产经营者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未结合林场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影响到最终的林木资源质量;林木工作环境较为艰苦,且工资有限,使得从业人员较少,无法满足现实需要;林业工作者的专业技能水平有限,或者从业经验较少,使得林木存活率较低,并影响到林业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最后,林木资源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尽管我国林业资源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但是在现实中,我国林木资源的整体质量则有待进一步提升。而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在林木生产中,我国林木经营者未制定出健全的质量管控措施,且林业结构更新与优化速度较慢,最终影响到林业资源生长质量;由于林业资源质量欠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相关产业的发展。随着相关产业木材需求量的逐步减少,最终造成木材的市场需求缺乏多样性。
2林业造林重要性
2.1防风固沙,净化空气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林业资源的需求量也在与日俱增。而过度开采林业资源,且林木种植跟不上发展步伐,就造成植被数量下降,加大土地沙化风险。同时,一旦爆发沙尘暴,不仅会摧毁田地,也降低了空气清洁度,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通过实施林业造林,可以加大隔离带面积,减少风速。同时,林木资源在成长过程中,通过进行光合作用,减少了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了氧气含量,改善了空气质量。2.2降低水土流失风险通过自然灾害研究我们发现:越是植被稀少的地方,发生水土流失的几率越大。尤其一进到雨季或者梅雨季节,大量的泥沙在雨水冲刷作用下,会被带入河流。这不仅会降低田地的土壤质量,也会抬高河床,淤堵入海口等。因此,加大植被覆盖率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开展植树造林工程,树木根系紧紧抓握住土地,使得多雨季节,树木根系加大水分吸收,提升蓄水量,降低洪涝或者水土流失风险。
2.3增加生态价值
通过林业造林工程,林木数量大量增加,这也意味着林业的生态价值显著提升。首先,大量林木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有毒气体,并释放出大量的氧气,进而改善了空气质量。其次,土壤肥力、蓄水量得到大幅度提升。再次,对于动物来说,茂密的丛林,为鸟类或者其他动物提供了丰富的栖息地,进而有助于动物繁殖。最后,木材与花果价值大幅度提升。
2.4降低污染程度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比如,尾气排放、工业废气等污染气体的排放量逐年增加。亦或者工程施工、工业生产引起的粉尘污染量逐步增加等。通过科学合理的开展林业造林工程,我们发现:一公顷的柳杉林可以每天吸收掉60kg二氧化硫;树木可以粘附空气中的尘埃,并保证空气的清洁度;一亩的松柏林在夜间可以分泌出杀菌毒,进而将空气中的肺结核、伤寒、白喉、痢疾等病菌杀死。另外,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各种噪音污染则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通过加大林业造林力度,林木可以吸收噪音,并给人们塑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或者居住环境。
3林业造林技术措施
3.1因地制宜的选用林木品种
林业造林工程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林木品种的影响。因此,工作人员需要科学合理地安排林木品种选择工作。首先,不同的林木品种,其成长环境也不尽相同。因此,工作人员需要综合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光照条件等,因地制宜地选择出具体的林木种类。其次,在确定好树种后,需要坚持择优原则,选择出质量最好的树种。最后,工作人员需要做好苗圃、起苗、选苗与分级等各个工序;为了保证苗木水分,移植苗木从包装、假植、造林前修剪、定植等,都需要做好苗木水分保护工作。为了保证苗木移植质量,尽量采取随起苗随栽植的方式,保持各个移植环节苗木根部水分。
3.2科学合理地运用分殖造林方法
分殖造林方法多被应用于柳树、杨树或者松树等树种的小面积造林工程中。相较于其他类型的造林方法,此种方式具有着育苗时间短、成本投入较低、操作较为简便、成活率较高等诸多优势。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科学合理地选择营养器官,确保所选的树木、枝、干质量,进而降低后续育苗风险,提升育苗存活率。
3.3加大植苗造林技术应用力度
在实际应用中,植苗造林技术是最为常见的造林方法。此种方式主要借助苗木完整的植株与根系,并为其营造适宜的成长环境,来确保造林工作的顺利进行。为了提升造林质量,在具体应用过程中,需要因地制宜地选择苗木根系与栽培技术。
3.4有效选择造林时间
造林时间的适宜性直接影响到造林技术应用成效,以及造林质量。为此,因地制宜选择造林时间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我国南北气候差异较大,在确定造林时间时,工作人员需要将当地的实际情况充分地考虑进去。从北方来看,多选择在春季造林。主要由于春季气温刚刚回升,水分蒸发量较小,林木存活率较高。对于南方而言,多数会将造林时间确定到12月到次年2月。主要由于南方冬末春初的气温较适宜,且水分蒸发量较小,苗木地上部分多处于休眠状态,起苗或者栽苗时会降低水分流失量,并加大苗木移植后的存在几率。另外,树苗的根系活动较早,移植造林后,苗木会先扎根,后长叶,有助于提升夏季抗旱能力,并确保了造林质量。
3.5做好幼林日常养护工作
首先,要加大森林防火力度。相关部门需要制定健全的森林防火预防措施。在封林期间,要严禁外人进入森林。通过加大安全培训力度,让工作人员充分地认识到森林防火工作的重要性,并严禁工作人员或者农民将火种带入森林。其次,要加大火情监测力度。借助于卫星、瞭望塔、直升机等方式,来全面监测森林是否存在火灾隐患,且一旦发现火灾或者潜在火灾隐患,就要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将火灾造成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最后,要加大林业日常养护力度。林业工作者不仅需要掌握全面的造林整地方法,还需要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幼林抚育工作等,进而给林业工程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篇2
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隶属于云南省普洱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普洱市北部,地理坐标100°21′~101°31′E,23°34′~24°22′N之间,国土面积415223hm2下辖8镇1乡111个村(居)民委员会,1658个村民小组。镇沅地处云南省高原西南部,云贵高原西侧,地势可概括为“四河流经两山下,高南低高差大,河谷只有两小坝,形似东驰一骏马”,“四河”指的是者干河、恩乐河、勐统河、景谷河,“两山”为哀牢山和无量山,恩乐、勐统是两个小坝子,是典型的“五谷五岭”地貌,平均海拔1376m。镇沅属亚热带季风区内,气候垂直差异突出,降雨丰富但不均,干湿季分明,雨热同期,水热条件好,光照充足,低纬地区年温差小、昼夜温差大。
2镇沅县林业资源现状和特点
镇沅是集边、少、贫为一体的山区农业县,山地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97.7%,是云南省重点林业县之一。据2016年全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结果显示,镇沅全县土地总面积为414528hm2,其中林地面积342244.5hm2,非林地面积72283.5hm2。全县森林覆盖率71.99%,有林地覆盖率70.64%;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地覆盖率1.35%;全县林木绿化率74.13%,有林地覆盖率70.64%,灌木林地覆盖率3.35%,活立木总蓄积量34341170m3,年净生长量1190714m3,年森林资源总消耗量600478m3。全县生态公益林(地)面积85897.6hm2,商品林面积232318.0hm2,两类林比例26.99∶73.01。总体来说,镇沅林业资源十分丰富,林业资源发展基础较强并且前景广阔。镇沅林业发展具有自身特点:①林地面积占较大比重。镇沅县全县总面积414528hm2,其中林地面积342244.5hm2,占国土面积的82.56%,高于全省的平均水平(65.3%);②森林覆盖率高,达71.99%,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③天然林资源比重较大。镇沅全县森林面积298429.9hm2,天然林面积247541.5hm2,占森林面积的82.90%,比10年前有了大幅提高;④乔木林龄组结构均衡。镇沅全县乔木林(纯林和混交林)面积287781.9hm2,蓄积34162890m3,中、幼林面积184979.8hm2,蓄积18926390m3,分别占乔木林面积蓄积的64.28%、55.40%;近、成、过熟林面积102802.1hm2,蓄积15236500m3,分别占乔木林面积蓄积的35.72%、44.60%,结构均衡;⑤纯林比例大,且单位蓄积量高。全县乔木林(纯林和混交林)面积287781.9hm2,纯林面积171610.6hm2,占乔木林面积59.63%,单位蓄积量为118.7m3/hm2,高于全省水平。混交林占乔木林面积40.37%。⑥思茅松为优势树种,核桃、茶叶为主要经济树种。
3促进镇沅县林业发展的重要性
促进镇沅林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林业发展对镇沅的生态环境有重要影响。森林是地球的肺,具有调节气候,保持气候稳定,吸收废弃、进行供养调节、保持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防风固沙,抗洪抗旱抗涝、防止水土流失、增强突然生产能力的重要作用。然后,林业对镇沅的社会发展十分重要。其次森林在社会景观中扮演着降噪、净化空气的作用,也是社会景观的重要部分,所关系的水源和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最后,林业发展对镇沅经济发展影响深远。森林是人类重要的生产生活原材料之一,林业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部分,促进林业发展,发展林业经济是镇沅促进地方经济建设、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的必要举措。
4镇沅县林业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经过长期努力,镇沅林业资源建设取得了很多成就,比如退耕还林工程、林权改革、林业经济的得到了综合发展,促进了镇沅林地总面积和有林地面积的增加,林业总蓄积量和植被覆盖率、绿化率都有了较大增长,而且林耗结构和林耗速度也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但是,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影响了镇沅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4.1缺乏林业经济观念,林业产业化程度低
近年来,镇沅县的林业用地、森林覆盖率、林木蓄积量虽然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部分林农从特色经济林经营中获得了较好收益,但总体发展还不充分。受限于传统观念和落后的文化程度,镇沅林农发展林业经济,奖励林业经济产业链的意识不足,经济林果业虽然取得了一定发展,但未形成规模,镇沅林业资源的利用出现了“大资源、小产业,大市场、小生产”情况。
4.2产业发展不平衡,第三产业滞后
镇沅林业资源丰富,但是产业发展的层次较低,整体质量不高,林地的产出率、附属产品的增值效率较低,林业加工业总体比较落后,相关林业企业的生产规模较小,而且装备不足,缺乏深加工和精加工,多以初级产品为主,科技含量较低,缺乏完整的产业链条和核心竞争力,产业总体发展后劲不足。林业的第三产业利用水平很低,自然景区、森林旅游、森林景观等林业服务业发展滞后。
4.3思茅松为主的优势树种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和管理
思茅松是镇沅的优势树种,采脂和松香生产对镇沅经济建设和促进林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县2014年采脂27000t,生产松香23545t、松节油4709t,实现产值37142万元,但由于缺乏监管,镇沅的思茅松可采脂面积大量减少,影响了林木生长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5促进镇沅县林业资源建设的有效措施
镇沅林业资源建设对镇沅的整体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应积极寻找措施进行改善。
5.1加强宣传教育,树立林业产业观念
应通过大力发展林业教育和林业知识培训,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多种手段了,向林农宣传林业保护和利用相关知识、法律法规建设、林业技术推广,增强林业保护观念,充分发展林业经济。
5.2发展林业经济,促进林业产业发展
镇沅林业的合理发展必须保护并加强林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林业产业的发展。首先,镇沅的林业资源利用必须转变传统的、单一的木材采伐为多层次、多面向的木材深加工和多层次利用,目前镇沅已开发生产的林产品主要有原木、锯材、胶合板、细木工板、刨花板、松香、松节油等多种林产与林化产品,政府应加强扶持和建立产业多元化的木材加工生产基地、生产企业,鼓励林业企业创新,促进木材经济的发展。然后,必须加强经济树种的种植和产品的改良与更新,发展林副产品,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有效结合起来。镇沅的棕片、核桃、板栗、竹笋干、花椒、木耳、紫胶、咖啡、香菇、橡胶、茶叶、水果等,林、果、叶、花等林木产品和林下产品,为镇沅带来了巨大经济利益,应加以推广和利用。最后,大力发展林业服务业。比如,林业资源的建设和旅游业相结合,以镇沅特色的茶业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等结合林业发展森林旅游、生态旅游,以实现双赢。
5.3加强优势树种思茅松的合理规划和监管
思茅松对镇沅林业经济的发展贡献巨大,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和严格的监管十分必要。此外,应该加强思茅松种植资源的培育,大力推广扶持良种种植,提高思茅松的使用率。创新人工造林模式,培养定向培育采脂原料林、速生用材林,提高林分质量,创造更多经济效益。对思茅松的采脂、松香培养应科学规划和监管,避免过度采伐,以提高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率。
6结语
镇沅是林业资源丰富的重要县,发展镇沅林业,促进镇沅林业资源建设十分重要。然而镇沅林业资源建设过程中还面临很多问题和不足,文章从镇沅林业资源基本情况和特点出发,立足镇沅林业资源建设的重要性,从观念建设、林业产业平衡、优势树种的利用和保护等方面分析了镇沅林业资源建设现状及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对促进镇沅林业资源的建设和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温清涛 单位: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研究院
参考文献:
[1]吕建明.平罗县林业资源现状及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3(13):190.
[2]徐兴利.开县林业资源现状及发展措施[J].重庆林业科技,2014(1):42~44.
[3]台文斌.重庆市开县林木种质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J].中国林副特产,2010(3):85~88.
篇3
关键词:资源 现状 规划
通过对森林、林地和林木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和分布的充分分析,综合评价森林资源与经营管理的现状,建立或更新森林资源档案,从而制定森林采伐限额,进行林业工程规划设计和森林资源管理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
一、概况
海伦市地处小兴安岭南坡,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气候变化显著。其特点是:冬季受蒙古内陆冷空气影响,漫长寒冷干燥;夏季受海洋暖流季风控制,短暂炎热多雨;春季风大少雨;秋季降温迅速。小兴安岭植物区系,主要乔木树种有白桦、山杨、黑桦、柞树、水曲柳、榆树等,灌木主要有榛子、次五加、暴马子丁香、山刺玫等,草本植物主要以苔草、地榆、玲兰、舞鹤草等为主。其中,中草药有五味子、三棵针、刺五加等;菌类有木耳、榆黄蘑、元蘑、榛蘑等;山野菜有蕨菜、薇菜等。
二、现状
1.林场经营总面积为15985公顷,活立木总蓄积为471255立方米。有林地平均每公顷蓄积46.3立方米。其中幼龄林平均每公顷蓄积24.5立方米;中龄林平均每公顷蓄积51.5立方米;近熟林平均每公顷蓄积60.7立方米;成熟林平均每公顷蓄积67.3立方米;过熟林平均每公顷蓄积86.0立方米。有林地按起源、优势树种面积蓄积比例情况见下图:
2.按起源分布情况。
(1)天然林面积蓄积:天然林面积为9581公顷,蓄积为440177立方米,分别占有林地面积、蓄积的94.6%和93.9%。其中以混交林最多面积为8362公顷,蓄积为378702立方米,分别占天然林面积、蓄积的87.3%和86.0%。在混交林中软阔叶混交林所占的比重最大,面积为8186公顷,蓄积为367526立方米,分别占天然林面积、蓄积的85.5%和83.5%。其次是白桦林,面积为1217公顷,蓄积为61317立方米,分别占天然林面积、蓄积的12.7%和13.9%。
(2)人工林面积蓄积:人工林面积为542公顷,蓄积为28426立方米,分别占有林地面积、蓄积的5.4%和6.1%。在混交林中针阔混交林所占比重最大,面积为289公顷,蓄积为19533立方米,分别占混交林面积、蓄积的53.3%和68.7%。
3.按优势树种(组)分布情况。全场优势树种(组)面积、蓄积所占比重最大的为软阔叶混交林,面积为8186公顷,蓄积为367526立方米,分别占有林地80.9%和78.4%。其次是白桦林,面积为1217公顷,蓄积为61317立方米,分别占有林地面积蓄积的12.0%和13.1%。
从以上可以看出,本场天然林的比重大,优势树种(组)以软阔叶混交林为主,人工林面积蓄积的比重小。近熟林面积为607公顷,蓄积为36823立方米,分别占有林地面积、蓄积的6.0%和7.9%;成熟林面积为340公顷,蓄积为22872立方米,分别占有林地面积、蓄积的3.4%和4.9%;过熟林面积为2公顷,蓄积为172立方米。
按面积结构幼、中、近、成、过比例为1∶3∶0.3∶0.1∶0.001,按蓄积结构幼、中、近、成、过比例为1∶6∶0.6∶0.4∶0.003。
三、森林资源特点
1.林地的比重大,面积为13263公顷,占经营面积的83.0%。
2.有林地比重较大,森林覆被率较高,覆被率为63.4%。
3.天然林的比重大,人工林比重小,天然林有较多珍贵树种,如水曲柳、黄菠萝等,人工林的树种单一。人工林树种主要是落叶松,并且生长良好,但年龄较小,大部分为1995或1996年的贷款造林。
4.有林地的面积和蓄积集中在中龄林,面积为6811公顷,蓄积为350833立方米,面积占有林地面积的67.3%,蓄积占有林地蓄积的74.9%。过熟林比重小,面积蓄积只有2公顷,蓄积只有172立方米。龄组结构比较合理,后续资源较为丰富,但现可采资源较少。
四、规划
林场已有72%的森林变为生态公益林,服务于生态效益和社会的建设,仅用28%的森林用来发展林区经济,因此,必须立足林场的资源优势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在管护公益林同时发展林下经济,加快形成以森林资源培育为基础,逐步形成山川秀美,生态和谐,多业并举,经济腾飞,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生态文明林场。
篇4
(大兴安岭森林调查规划院,牙克石022150)
摘 要:文章介绍了内蒙古图里河林业局基本情况、森林资源现状、特点,提出对森林管护和经营利用的建议。
关键词 :森林资源;现状及特点;可持续;经营对策
中图分类号:S750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5-01-06
作者简介:代宝成(1976 -),男,内蒙古乌兰浩特市人,林业工程师。
内蒙古图里河林业局位于内蒙古大兴安岭西坡中部,行政隶属牙克石市和额尔古纳市管辖,地理坐标为东经120°49’48”~122°16’46”,北纬50°01’37”~50°37’24”。东西长约105km,南北宽约64km。东邻克一河林业局,南接库都尔林业局,西与额尔古纳市接壤,北和伊图里河、根河林业局毗连。林业局总面积379339hm2,其中:林地面积356737hm2(包括503hm2地方用地有林地);非林地总面积22602hm2。森林覆盖率83.7%。
图里河林业局位于大兴安岭主脉中段的西北坡,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暂且多雨,四季昼夜温差变化大,植被生长期较短。图里河林业局年平均气温为-1.5℃,1月份平均气温为-26.7℃,7月份平均气温为19.7℃,极端最高温度为37.4℃,极端最低温度为-45.4℃,年平均地面温度为2.2℃;年日照时数2509.8h;年平均降水量382.7mm;年蒸发量为1152.3mm;降雨期多集中在7、8两个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80%;早霜期始于9月中旬,晚霜终于翌年5月下旬,无霜期约99d。主风方向为西南风和西北风,年平均风速2.2m/s。
2 森林资源现状
2.1 各类土地面积分布
图里河林业局总面积为379339hm2,其中:林地面积356737hm2(包括503hm2地方用地有林地),占总面积94.0%;非林地面积22602hm2,占总面积6.0%。有林地面积310211hm2,占林地面积87.0%;其次为辅助生产林地面积34012hm2,占林地面积的9.5%;灌木林地面积7304hm2,占林地面积的2.0%;宜林地面积2080hm2,占林地面积的0.6%;疏林地面积l986hm2,占林地面积的0.6%;未成林造林地面积l065hm2,占林地面积的0.3%;无立木林地面积42hm2;苗圃地面积37hm2。
2.2 各类蓄积量分布
林业局总蓄积量为27590391m3,其中:活立木蓄积为27425595m3,占总蓄积的99.4%;枯倒木蓄积为164796m3,占总蓄积的0.6%。活立木蓄积中,有林地蓄积为26452072m3,占活立木总蓄积的96.5%;散生木蓄积为937384m3,占活立木总蓄积的3.4%;疏林地蓄积为36139m3,占活立木总蓄积的0.10%。
2.3 有林地面积、蓄积按林种分布
在有林地面积、蓄积中防护林比重最大,面积为190123hm2,蓄积为16232010m3,分别占有林地面积、蓄积的61.2%和61.4%;其次为用材林面积114647hm2,蓄积9713701m3,分别占有林地面积、蓄积的37.0%和36.7%;特用林比重最小,面积为5441hm2,蓄积为506361m3,分别占有林地面积、蓄积的1.8%和1.9%。
2.4 有林地面积、蓄积按龄组分布
有林地中,中龄林面积比重最大,面积218525hm2,占有林地面积的70.5%,过熟林面积比重最小,面积2141hm2,占有林地面积的0.7%;中龄林蓄积比重也最大,蓄积18043218m3,占有林地蓄积的68.2%,过熟林蓄积比重最小,蓄积245634m3,占有林地蓄积的0.9%。
2.4.1 天然有林地面积、蓄积按龄组分布
林业局天然林面积为280678hm2,蓄积为24234017m3。天然林中,中龄林面积、蓄积比重最大,面积205109hm2,蓄积l7048170m3,分别占天然有林地面积、蓄积的73.1%和70.3%;过熟林面积、蓄积所占比重最少,面积2141hm2,蓄积245634m3,仅占天然有林地面积、蓄积的0.8%和1.0%。
2.4.2 人工有林地面积、蓄积按龄组分布
人工造林地保存面积为30624hm2,总蓄积为2218415m3。其中:人工有林地面积29533hm2,蓄积为2218055m3,人工疏林地面积为26hm2,蓄积为360m3,未成林造林地面积为1065hm2。其中:中龄林面积、蓄积比重最大,面积为l3416hm2,蓄积为995048m3,分别占人工有林地面积、蓄积的43.8%和44.9%,成熟林面积比重最小,面积为2627hm2,占人工有林地面积的8.6%,幼龄林蓄积比重最小,蓄积为91702m3,占人工有林地蓄积的4.1%。
2.5 有林地面积、蓄积按优势树种分布
主要优势树种有:落叶松、白桦,其中分布最广的是以落叶松为优势树种的林分,其面积为170439hm2,蓄积为13784487m3,分别占有林地面积、蓄积的54.9%和52.1%;其次是以白桦为优势树种的林分,面积为l34076hm2,蓄积为12108605m3;分别占有林地面积、蓄积的43.2%和45.8%。
2.5.1 天然有林地面积、蓄积按优势树种分布
天然林中按优势树种分布,落叶松分布最广,面积140987hm2,蓄积11575855m3,分别占天然有林地面积、蓄积的50.2%和47.8%;其次是白桦,面积134076hm2,蓄积l2108605m3,分别占天然有林地面积、蓄积的47.8%和50.0%;樟子松分布最少,面积仅为2hm2,蓄积仅为300m3。
2.5.2 人工林地面积、蓄积按优势树种分布
人工林中按优势树种分布,落叶松分布最广,面积30539hm2,蓄积2208992m3,分别占工林地面积、蓄积的99.7%和99.6%;其次是樟子松,面积81hd,蓄积9423m3,分别占人工林地面积、蓄积的0.3%和0.4%;云杉仅有4hm2未成林造林地。
2.6 有林地面积按郁闭度分布
平均郁闭度为0.65,林分郁闭度主要集中在0.50~0.79之间。其中:0.70~0.79郁闭度所占比重最大,面积13500hm2,占有林地面积的43.5%;郁闭度0.90~0.99的面积所占比重最小,面积404hm2,占有林地面积的0.1%
2.7 有林地面积、蓄积按龄级分布
有林地中,Ⅲ龄级面积、蓄积比重最大,面积115469hm2,蓄积9062371m3,分别占有林地面积的37.2%;蓄积的34.3%;I龄级的面积与蓄积比重最小,面积1474hm2,蓄积14240m3,分别占有林地面积的0.5%,蓄积的0.1%。
3 森林资源特点
3.1 国家级公益林森林资源分布特点
①有林地活立木蓄积中,纯林蓄积所占比重较大为56.9%,混交林蓄积占43.1%。②以落叶松为优势树种的林分居多,面积为22733hm2,蓄积为1984864m3,其次为白桦、山杨。③龄组分布不均匀,主要分布在中龄林中,占国家级公益林有林地面积的67.5%,蓄积的62.2%。幼、中龄林、近、成熟林面积分布比为4:68:12:16,蓄积之比2:62:14:22,以中龄林和成熟林为主,幼龄林数量较少,过熟林最少,达不到1%。④从郁闭度等级分布上看,高、中、低面积之比为63:33:4,郁闭度高、中等级的分布最广。⑤群落结构处于复杂或完整结构,自然度均在I级或Ⅱ级。
3.2 其他公益林森林资源分布特点
①有林地活立木蓄积中,纯林蓄积所占比重最大为64.6%,混交林占35.4%。②以落叶松、白桦为优势树种的林分居多,树种组成为49落49白2山。③龄组分布不均匀,幼、中龄林、近、成、过熟林面积分布比例为8:69:11:11:1;蓄积分布比例为4:68:13:14:1,以中龄林为主,过熟林数量则很少。④从郁闭度等级分布上看,高、中、低面积之比为41:54:5,郁闭度等级中等的分布最广。⑤平均每公顷蓄积量为84m3,略低于图里河林业局森林平均每公顷蓄积。⑥可抚育间伐的资源较少,应抚育间伐资源面积43306hm2,蓄积为4108734m3,只占其他公益林有林地面积、蓄积的27.5%和31.2%。⑦可进行更新采伐的过熟林面积为l287hm2,蓄积为l46308m3,分别占其他公益林有林地面积、蓄积的0.8%和1.1%。⑧群落结构处于复杂或完整结构,自然度均为I级或Ⅱ级。该区林分生态重要性中,大部分林分处于稳定、亚稳定区。
3.3 商品林森林资源分布特点
商品林资源中只有一般用材林。具有如下特点:
①有林地蓄积中:纯林蓄积所占比重最大为63.3%,混交林占36.7%。②以落叶松为优势树种的林分居多,树种组成为55落43白2山。③龄组分布不均匀,幼、中龄林、近、成、过熟林面积分布比例为6:73:11:9:1;蓄积分布比例为3:71:13:12:1,以中龄林为主,过熟林数量则很少。④从郁闭度等级分布上看,高、中、低面积之比为44:52:4,郁闭度等级中等的分布最广。⑤应抚育伐面积、蓄积中等,抚育间伐面积36299hd,蓄积为3501061m3,占商品林有林地面积、蓄积的31.7%和36.0%。⑥主伐资源面积24104hm2,蓄积2535641m3,分别占商品林有林地面积、蓄积的21.0%和25.1%,明显偏少。⑦商品林近、成、过熟林的面积中即可及的林分占88.9%,而不可及的仅占2.2%,采伐作业条件较好。⑧近、成、过熟林的蓄积中出材等级为I级的占33.4%,出材等级为Ⅱ级的占66.6%,出材等级为Ⅲ级的没有,林木出材等级属中等。
3.4 其他特点
一是国家级公益林、其他公益林、商品林面积之比为11:54:35,活立木蓄积之比13:50:37,生态公益林面积、蓄积比重均在50%以上。
二是各龄组面积、蓄积分布不均匀,结构不合理。中龄林所占比重较大,中龄林面积占有林地面积的70.5%,蓄积占68.2%。幼、中、近、成、过熟林面积分布比为7:70:11:11:1;蓄积分布比为3:68:13:15:1,中龄林分布最多,过熟林数量则很少。
三是主伐资源面积、蓄积较少。主伐资源面积24104hm2,蓄积2535641m3,分别占有林地面积、蓄积的7.8%和9.6%,出材等级中等。
四是抚育间伐资源较丰富,抚育间伐面积79605hm2、蓄积7609795m3,分别占有林地面积、蓄积的25.7%和28.7%。
五是商品林近、成、过熟林中:白桦为优势树种的林分最多,占商品林近、成、过熟林面积的69.6%,且主要分布在16°~20°坡度之间;落叶松近、成、过熟林面积6303hm2,主要分布在缓坡和斜坡上。
六是人工林以中龄林为主,中龄林面积占人工林面积的45.7%;灌木林地以丛桦灌木林为主,丛桦灌木林占灌木林地总面积98.1%。
七是从地位级的结构上看,Ⅲ、Ⅳ地位级的林分最多,分别占45.0%和39.2%,地位级处于中等状态。
4 森林管护与经营利用的对策
一是坚持“以生态建设与保护为主线,突出保护森林资源、严管林地资源、抓好森林防火三项重点工作”的思路,坚持把保护与修复生态系统作为首要任务,加强森林经营、强化森林管护、提升森林质量、抓好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按照“远山建站,近山承包”的要求,林业局与管护所、管护所与管护责任区、管护所与管护责任人层层签订森林管护承包责任书。明确管护责任、权利和义务,明确管护人员及其管护面积、位置,明确责任区界线和管护内容,建立森林管护责任区的资源管理档案,使森林管护工作真正做到“人员、标志、地块、责任、奖惩”五落实。结合现有的防火及林政管理设备,与各个管护站及责任区建立一个完整的管护网络,全方位掌握管护所、管护站、管护队的各种信息,达到第一时间做好沟通、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森林资源监测体系、气象预报体系和生态监测体系。
二是对郁闭度较高的的林分在自然环境中因竞争使得林木生长量缓慢,无法满足生态需求,急需进行抚育,即郁闭度为0.8以上的中龄林实行生长伐和郁闭度为0.9以上的幼龄林实行透光法,而对林分中的有感染病虫害的林木一定要进行卫生伐,这样,才能给林木提供充足适宜的光照和土壤养分条件,改善林木生长的环境条件,有效地促进林木的生长。以上措施可以不断提高森林的生长速度和林木的质量,同时,也可以提高木材的供应能力,有效缓解木材市场生产经营的压力。
三是对郁闭度低的林分,可以采取适宜的补、造林措施,通过一定的封育管理,可以提高林分的郁闭度水平,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提高林分的稳定性,从而不断提高对林地利用的有效性和林木的抗性。
篇5
近年来,随着我市现代农林牧产业高速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各种农林牧废弃物也日益呈现出增长态势,其数量大、种类多、分布广,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地区性、季节性、结构性过剩及利用程度不高、利用方式原始粗放等现象,其中一部分废弃物被当作垃圾丢弃或排放到环境中,造成可利用资源的浪费和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如秸秆焚烧、畜禽粪便排放等已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和难点,废弃物的处理与利用不仅关系到资源的再利用和生态环境安全,而且与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紧密相关。为更好地探索农林牧废弃物变废为宝、产业化利用新途径,我们在全市开展了农林牧废弃物资源和利用情况的调研工作,以区、县(市)为调查统计单位,通过编制《杭州市农林牧废弃物资源与利用情况调研工作方案》、收集有关统计数据、汇总计算分析等方式,对全市农林牧废弃物资源数量、分布和利用现状等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促进废弃物利用资源化、产业化发展的想法和建议。
一、杭州市农林牧生物质废弃物资源与分布情况
通过调查统计,我市农林牧废弃物资源丰富、数量较大,其中农业类废弃物资源理论量为159.34万吨,林业类废弃物为88.7万吨,畜禽排泄物为531.16万吨。
(一)农业及农产品加工废弃物资源。
1、农业和农产品加工废弃物资源数量。农业和农产品加工废弃物的产量取决于农作物的种类与产量,当地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和采用的农业技术,差异非常大。我们根据农作物产量和各种农作物的草谷比来估算出各种秸秆的产量,即秸秆理论资源量=农作物产量×草谷比。据调查统计,2012年全市农业废弃物理论资源量为159.34万吨。详见表1。
2、农业及农产品加工废弃物资源的分布。从区域分布上看,平原地区无论是播种数量、种类要远多于山区、半山区,其中萧山和余杭的农业废弃物资源最为丰富,理论资源量分别约为39.6万吨和28万吨,占总量的24.9%和17.6%;其次为富阳、淳安、建德和桐庐,分别约为25.5万吨、19.1万吨、17.6万吨和17.1万吨,占总量的16%、12%、11%和10%;临安的农业废弃物理论资源量较低,约为13.4万吨,占总量的8.4%。详见(图1)我市分地区主要农作物废弃物资源数量与分布情况。
从品种上看,以谷物(稻谷、大小麦、玉米等)、豆类、薯类为主的粮食类作物产生的废弃物占主导地位,数量为95.7万吨,占总资源量59%;其次是蔬菜和果用瓜类的废弃物,分别为30.1万吨,15.9万吨,分别18.9%和10%,其余种类比例较低。
(二)林业及林产品废弃物资源。
1、林业及林产品废弃物资源数量。据统计,杭州市现有林地面积约1754万亩,植物种类有1200余种,分属于155科。其中乔木林1278万亩,竹林236万亩,灌木林157万亩,疏林地4万亩,未成林地32万亩,无立木林地33万亩,宜林地12万亩,其它林地2万亩。林业废弃物主要产生于竹木采伐、森林抚育、木竹加工、珍贵树种定向培育及经济作物、园林绿化管理修剪枝条等几方面。经调查统计,我市现有林业及林产品加工产生的废弃物理论资源量为88.7万吨。详见图2
2、林业及林产品加工废弃物资源的分布。从区域分布上看,余杭、淳安林业废弃物资源最为丰富,理论资源量分别约为24.72万吨和22.35万吨,占总量的27.8%和25.2%;其次为临安、建德,分别约为14.74万吨、13.32万吨,占总量的16.6%、15%;桐庐、富阳分别约为6.52万吨和5.72万吨,占总量的7.4%、6.4%;萧山废弃物理论资源量较低,约为1.32万吨,占总量的1.5%。
从产品种类分布上看,废弃物和地理位置、当地林业产业密切相关。其中,余杭、临安、淳安、建德在竹林抚育、森林抚育、木竹林采伐和木竹加工方面废弃物较多,淳安、临安在经济林修剪、林产品加工方面废弃物数量较大。具体见(图3)杭州市林业及林产品加工主要废弃物数量与分布表。
(三)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
1、畜禽养殖排泄物资源数量。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程度的提高, 我市畜禽养殖业在不断进行优化升级,逐渐出现了由散养型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由单一养殖向现代养殖产业链发展的趋势和现象。根据调查统计,目前全市年存栏生猪200万头、牛15800头、羊14.08万只、鸡鸭等家禽2018.44万只、兔24.81万只。根据国家环保部畜禽养殖排污系数表计算,全市每年畜禽粪便排泄物为531万吨。详见表2。
2、畜禽养殖排泄物资源的分布。从区域分布上看,萧山畜禽养殖排泄物数量遥遥领先,为215.27万吨,占全市的40.5%,原因是其生猪的养殖数量为95.99万头,占到全市饲养量48%;建德畜禽排泄物达85.19万吨,占全市的16%,其中家禽养殖量是特色产业,达874.88万只,占全市家禽饲养量43.3%;富阳、临安、余杭畜禽排泄物也相对较多,分别为56.6万吨、52.08万吨、47.15万吨,占全市的10.7%、9.8%、8.9%;淳安、桐庐相对较少,分别为39.91万吨和34.98万吨,占全市的7.5%、6.6%。详见表3杭州市分地区畜禽养殖种类与排泄物汇总表。
从畜禽养殖种类上看,生猪排泄物最多,为400万吨,占总排泄物的75.3%,其次为家禽,排泄物94.89万吨,占总量的17.9%;牛和羊分别为17.3万吨和15.5万吨,占总量的3.3%和2.9%,最少的是兔的排泄物,为3.47万吨,占总量的0.7%。
二、杭州市农林牧生物质废弃物资源利用现状
近年来,我市围绕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美丽乡村建设等中心工作,以《浙江省农业废弃物处理与利用促进办法》等政策为指导,遵循“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原则,在农林牧废弃物资源肥料化、能源化和循环化利用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林牧产业的转型升级,显现出良好的生态、经济、社会效应,同时多元化处理和利用格局使得废弃物“变废为宝”利用产业显示出良好的发展潜力,但也存在着产业规划、扶持政策、技术管理欠缺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主要途径与成效。
1、废弃物资源肥料化、能源化利用广泛推广。一是大力推广秸秆机械化直接还田、快速腐熟还田、堆沤还田、覆盖栽培还田等秸秆还田利用技术和栽培食用菌利用技术,平均每亩还田300千克左右,全市秸秆利用率达91%,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了土壤理化状况。同时,在重点畜牧产区利用废弃物建设商品有机肥生产企业18家,年生产能力达30万吨,可消化吸纳畜禽排泄物80万吨和大量木屑等林业废弃物。二是全市已在畜禽养殖场中推广户用沼气池用户1.3万户、大中型沼气工程994处,建设各类沼气工程设施约14万m3,年处理养殖污水约255万吨,年产沼气1400万m3,折合新增年开发可再生能源1万吨标煤,为农村的能源供应做出明显的贡献,并改善了环境卫生状况。
2、构建以废弃物为纽带的多种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根据各地资源和农业产业特点,以农林牧废弃物循环利用为核心,通过畜禽粪便等废弃物沼气发酵技术,创建了一大批具有杭州特色的“猪-沼-果”、“猪-有机肥-菜(稻)”、“畜禽-蚯蚓-鱼”等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涌现了淳安的“猪-沼-桑-菌”、桐庐的“猪-沼-果”和萧山的“猪-有机肥-菜”等生态循环农业区域,延长了农业产业链,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奠定了基础,为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可持续农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3、废弃物资源利用产业链雏形渐成。在废弃物产生的重点地区,大力开展了利用废弃物生产商品有机肥、固体成型燃料、碳化产品和食用菌基质等废弃物利用的产业建设,产业直接投入规模近亿元,经济效益逐渐显现,已形成多元化良性发展的格局。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有废弃物利用分散、缺乏规模、利用简单以及高投入低产出的落后局面,使废弃物资源能够得到有效和持续的利用,并在利用中修复了生态链、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
(二)废弃物主要利用技术与示范案例。
1、以地养地、以养殖肥地的废弃物肥料化利用技术。一是废弃物还田利用技术。结合粮食生产功能区、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利用稻谷、小麦和玉米秸秆等谷物类和蔬菜类废弃物能量密度低、热值不高,但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推进农业废弃物还田技术应用。如:萧山舒兰农业有限公司废弃物利用工程。公司拥有800亩蔬菜基地,建设了太阳能发酵房堆沤发酵设施和厌氧罐。主要是将种植业产生的作物秸秆、瓜蔬藤蔓等废弃物和养殖业产生的畜禽粪便等废弃物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混合后发酵处理,日处理残菜2吨,秸秆1吨,猪粪3吨。年产沼气8.49万m3,沼液4106吨,有机质471吨。有机肥替代化肥提升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有效提升农作物抗病虫害能力,减少农药用量,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保证食品安全。二是利用废弃物生产有机肥技术。畜禽排泄物数量巨大,以较经济的方法处理排放畜禽排泄物是个国际性的难题,我们更多的是从资源的角度对其进行利用,把畜禽排泄物进行堆肥发酵处理和厌氧处理,杀灭废弃物中所含有的病原菌、寄生虫卵、杂草种子等对农作物有害的物质,并生成腐熟的有机肥或生产商品有机肥,既有效控制了环境污染,又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如:富阳新登富隆有机肥有限公司专业生产颗粒状有机肥,产品以畜禽粪便为原料,搭配木屑、谷糠、草木灰等其它农业废弃物为辅料生产有机肥。目前有机肥产品经省农业厅土壤肥料检测中心检验认定,被列为杭州市政府补贴有机肥采购供应企业,每月生产1800多吨,相当于每月消纳猪粪1500多吨,生产的有机肥招投标价645元/吨,年产值可达1千多万元。
2、废弃物生物质能源化利用技术。能源化利用主要是利用废弃物中所含热量和可燃性,在解决农村能源短缺和农村环境污染方面有重要的价值。一是沼气发电技术。我们结合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积极推广沼气发电的途径和成功经验。如:萧山康盛养殖公司的沼气发电并网工程,公司存栏生猪2.5万头,建设了8500m3厌氧池为主的沼气发电工程,购置了120KW、200KW各一台的纯沼气发电机组。利用生物发酵技术处理养殖场污废,产生的沼气用来发电,电全部并入电网,每年可向国家电网提供100万千瓦时的绿色电力。二是生物质废弃物致密成型利用技术。生物质致密成型技术是将农林废弃物,经过粉碎、挤压等工艺,制成棒状、粒状、块状等各种成型燃料,其体积发热量与中质煤相当,并且不污染环境,可广泛用于民用炊事炉、取暖炉、生物质气化炉、高效燃烧炉和小型锅炉,是提高废弃物利用效益和易于商品化生产的可再生能源。我们在建德、淳安、富阳林业废弃物资源丰富的地方进行了产业化示范应用,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富阳瑞丰新能源有限公司,以周边农户、木竹加工厂的秸秆、树枝、竹屑、桑枝等废弃物生产生物质颗粒燃料,年处理农林废弃物1.8万吨,年产量达0.9万吨,同时废弃物也给当地农民增收了500多万元。建德宏运生物质颗粒燃料项目,年颗粒燃料产量可达1.5万吨。淳安衍昌村机制炭厂利用山核桃外壳、菌棒、竹木屑等废弃物加工商品碳,平均每5斤竹木屑加工制成1斤机制炭,年产量1400吨,直接收益达252万元。
3、以废弃物为纽带的循环利用技术。农林牧生产投入要素中有40%~50%转化为废弃物,以废弃物利用为纽带的多级循环利用模式,使废弃物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一是以沼气为纽带的现代农业生态资源化循环利用技术。以沼气建设为纽带,以废弃物为原料,结合现代农业与特色农业发展特点,大力发展种养结合和生态循环农业,起到了废物多级循环利用的目的。涌现出一大批以沼气为纽带的现代农业生态循环发展的典型。如:萧山吉天现代园区生态循环农业工程。园区是一家集蔬菜种植,水产养殖,农产品加工、配送、直销于一体的省级农业现代园区,拥有1000余亩蔬菜基地以及2000余亩水产养殖基地。园区内利用废弃残菜叶与猪粪、牛粪作为厌氧发酵原料,生产绿色沼肥供农业生产,发酵产生的沼气用来发电,供周围虾塘曝气使用及烧制锅炉为厌氧发酵罐增温。年利用残菜叶、鲜畜粪1460吨,产沼气7.7万m3,沼液、沼渣有机肥料共7300吨。二是废弃物作为食用菌基质化循环利用技术。随着现代食用菌生产和社会需求量的大幅增加,为林业废弃物资源在食用菌基质化利用上提供了更加有效益的途径。由于林业废弃物具有有机质含量高的特性,经过粉碎灭菌后作为食用菌生产基料,生产食用菌菌棒,废弃物粉碎后可占食用菌栽培料的75~85%,采用袋料栽培食用菌,是生产平菇、香菇、金针菇、鸡腿菇、黑木耳等食用菌的常用方法,一袋食用菌需废弃物粉末0.9~1.2kg公斤,能大量利用各类秸秆类废弃物,生产食用菌后的废弃菌棒,一部分废弃菌棒可直接压块制作成燃料使用,剩余的废弃菌棒作为堆肥的原料进行有机肥生产,生产的有机肥再返还林地或园地,提高地力,形成良性循环。该技术成本低、经济效益好,深受农民欢迎,已在育苗基料、花木基料、草坪基料等推广使用。目前,全市利用桑枝条等秸秆生产食用菌产业,产值已近3亿元,规模达3400万袋,栽种食用菌利用废弃桑枝条达3.4万吨。如:淳安利用桑枝条栽培黑木耳的稻菇轮种利用模式。蚕茧是淳安的农业主导产业,利用桑树枝条长,枝条多又需秋冬季修的特点,把废弃桑枝条为原料在稻田栽培黑木耳,黑木耳生产结束后,清园后再种植水稻。黑木耳生产结束后的菌渣作有机肥还田,以培肥地力。从而对桑枝条等废弃物实现了深度开发、循环利用、变废为宝。仅枫树岭镇近3年就利用桑枝条生产黑木耳等食用菌800余万袋,增效240余万元。延长蚕桑生产链条,提高蚕桑生产附加值,与传统以树木为原料相比,每袋菌棒节省成本0.3元以上,带动了农民增收,也提高了冬闲田的利用率,同时改善了生态环境。
(三)废弃物利用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近年来我市在农林牧废弃物资源利用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显著提高,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从发展空间上来看,目前,农林牧废弃物资源利用离杭州市“十二五规划”要求到2015年农业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达97%以上、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废水达标排放率达90%等要求还存在着不少差距;从利用方式和发展环境上看,还存在着废弃物资源收集储运加工困难、利用方式粗放、利用技术水平不高,产品附加值低、产业化发展环境有待完善等问题;从产业发展政策上看,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尚有很大的距离,有些扶持政策还有待完善和落实。目前,主要存在着以下困难和问题:
1、收集储运生产成本高,缺乏有效利益激励机制。由于废弃物量大、分散、收获季节不一、密度小、附加值偏低,难以收集,现在农村劳动力普遍在周边工厂或工地打工赚钱,到了农忙也很少停工,收集废弃物还不如做一天工来的划算。一些利用企业收购废弃物的途径较窄,存在信息缺乏、储运不足等突出问题,虽然国家、省、市各级政府都出台了一系列农林牧废弃物综合利用政策和配套办法,但支持、鼓励政策多于实际扶持政策,农民、企业直接受益的不多,有待进一步完善落实废弃物利用产业利益驱动机制和政策导向机制。
如:木质类废弃物是生产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的主要原料,由于其产生地域分散、季节性强、品种各异、物理性状(体积、均匀性、粉碎程度、水份、热值等)千变万化,使得在收集、贮存、利用或处置过程中成本偏高,迫切需要政府部门的引导和政策扶持。
2、缺乏合理规划布局,产业链建设投入不足。缺乏对废弃物利用产业分布、产品技术标准、投入渠道等规划布局,也是随意丢弃和非正规处理废弃物现象产生的因素之一,而废弃物资源利用产业因一次性投入大, 收集利用成本偏高,季节性强,收回周期长,缺乏税费方面的优惠与支撑,虽然目前已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但企业作为产业化发展投资主体仍参与不足,社会资本投资废弃物资源开发利用的积极性不高,致使废弃物资源利用企业规模小,缺乏龙头型、骨干型企业带动,区域间产业发展也不平衡,投入产出效率较低,经济效益差不稳定,导致农林牧废弃物资源利用产业发展缓慢。
如:在畜禽养殖场大都建有沼气工程设施,除部分畜禽排泄物生产商品化有机肥外,大部分排泄物进入厌氧池进行消化处理,同时产生大量的沼肥,沼肥合理、充分的利用是全国性的重点和难点,理论上养殖业产生的沼肥是种植业需要的有机肥,但实际应用上困难很多,投入较大,利用成本较高,一方面需要政府部门在沼肥利用上进行合理布局和对种养殖业之间进行联系协调,另一方面需要政府的鼓励政策和资金的投入。
3、缺乏健全利用的全过程管理,部门协调机制有待完善。目前废弃物处理和利用对策、资金及技术等都主要侧重在产出环节,缺乏全过程和末端利用管理政策,例如生物质成型燃料产业链涉及废弃物收购储运、生产加工、质量检测、使用设备等各环节缺乏有效的服务管理和政策。在三沼综合利用中,对沼气的使用途径、使用设备,沼肥利用去处等缺乏合理的规划和协调机制。在废弃物利用产业方面,涉及行业部门很多,但缺乏分工协作、资源共享机制,致使废弃物利用缺少连续性监管和指导,也缺乏完善的技术支撑平台,使得目前废弃物的利用层次、利用效益都不是很高。
三、我市农林牧生物质废弃物资源利用产业的发展建议
当前,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和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为农林牧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带来了新机遇和新挑战。围绕农林牧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思路,根据废弃物资源禀赋,从农林牧生产过程、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系统地探索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问题,从加强政府引导、产业政策扶持、引入循环经济理念、加大技术研发与推广力度等方面着手,进一步开创我市农林牧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新局面。
(一)完善落实废弃物利用扶持政策,建立激励补偿机制。
农林牧废弃物资源利用产业是一个涉及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领域,也是一个新兴的朝阳行业,其中《国家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中规定“发展目标生物质能发电装机达到1300万千瓦。固体生物质成型燃料年利用量达到1000万吨。建成一批生物质能综合利用新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但由于我市废弃物产业化利用尚处于起步阶段,产业规模、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产业技术、投资规模、投资主体等方面都还存在很大差距,建议完善落实扶持政策,建立激励补偿机制。
例如对生产、使用废弃物固体成型燃料的企业按照废弃物利用量或销售量进行补贴;实施废弃物利用加工用电价格补贴优惠政策,用电按照农业用电收费;对相关企业给予信贷支持,采取退(免)税等优惠措施。通过政策的引导,切实调动和保护农民、企业收集、利用废弃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起政府、企业、个人、等相结合的废弃物利用产业社会化、多元化投融资体制,使农民和企业的利益实现双赢,从而形成有利于废弃物利用产业化发展的政策环境,推进产业化发展进程。
(二)加强废弃物利用产业规划指导,强化部门管理职责。
由于农林牧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质,政府应结合农业现代化发展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要求,依据不同地区资源优势、产业发展方向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按照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原则,合理确定适宜的废弃物利用产业发展方式(饲料、肥料、能源、食用菌基料和工业原料等)和产业链布局,以促进废弃物资源利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废弃物利用产业的健康发展,政府的引导和服务具有关键作用,各有关部门要明确职责,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合力,切实把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发展作为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工作内容,纳入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
(三)重视以废弃物为纽带的循环农业产业发展,实现资源多元利用。
引入循环经济的理念,重点支持以废弃物为纽带的循环农业产业发展,支持废弃物利用有关技术与设备的集成创新利用项目建设,把农林牧废弃物利用从一项治理污染技术上升到资源循环利用的高度,突出农林牧废弃物资源的纽带桥梁作用,使之连接种植业、养殖业,进一步构建循环农业和区域发展模式,以“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模式改变“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的传统经济模式,使废弃物资源在得以循环利用、农民和产业效益增加、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同时,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农业生产转型升级。
篇6
关键词:环境保护;林业经济;关系;转型与发展
1 背景
1.1问题的提出
林业不但能够发挥改善生态环境和存蓄森林资源的功能,而且也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作用。以往,人们为了获得经济效益,而对林业资源进行过度开采,破坏了生态环境,造成了林业资源的匮乏和水土流失的严重问题。
1.2研究思路
最近一些年,我国的林业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人民群众特别是林区的职工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实惠。然而,林区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也是敏感的话题,值得人们认真研究环境保护和林业经济发展的关系。我国的林业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而林业生态环境却承载着林业经济发展的功能,因此,要科学地处理两者之间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将林业经济发展与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转化为两者的互相促进。通过环境保护促进林业经济的大发展,与此同时,林业经济的良好发展也能够增强对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
2 我国林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和环境保护问题的严峻性
2.1林业资源的两重功能
在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背景下,人们深刻地认识到林业资源的双重功能,林业资源具有生态保护功能和经济发展功能。一方面,林业资源具有生态环境保护功能。林业资源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平衡和改善功能。林业资源能够为生物物种提供栖息的场所,促进生物多样性的自然特征的存在和发展,并形成林业生态系统。林业资源能够保护水土资源,防止水土流失,这样就保护了林业生态环境。另一方面,林业资源具有社会经济功能。林业资源能够为社会的经济发展提供资源,并且为改善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条件。林业资源能够改善人居生活环境,保护和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林业资源能够吸收二氧化碳,为人类社会的生存提供必要的氧气,这样也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林业资源蕴含的生物和植物资源能够给人们的社会发展创造必要的资源储备,并且为创新林业经济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2.2我国林业经济发展现状与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
2.2.1我国林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最近一些年来,我国林业经济得到了大力的发展,林业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一批以林业资源开发和发展的企业。然而,林业经济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方面,一些以林业资源为主的林业企业,存在着管理水平比较低,科技能力还不先进的问题。这些企业缺乏对林业经济发展的市场战略,也缺少先进的林业开发和创新的技术,不能对林业资源进行高效率地利用。这些企业更多的是过度追求灭荒速度及数量,这样发展的结果造成了企业经济效益差,而且林业的生态功能逐步退化。
另一方面,一些林业企业以过度消耗林业资源为企业发展的根本。我国的林业企业发展相比国外林业企业的经济规模比较小,资金投入还有待提高,对林业资源的后续抚育严重不足。一些林业企业主要根据现有的林业资源进行市场经济活动,缺乏应有的战略意识。这些企业忽视了林业经济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不能有效地根据林业发展的自然规律来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这些企业依据的是市场对林业资源的需求,而进行简单的资源开发,如对林业原材料的需求而进行过度采伐,这样消耗了大量的林业资源,最终造成现有林业资源消耗量大于森林生产力的现状。我国林业科技力量基础弱,对林业经济建设缺乏科研力量,林业资源的有效监测和林业经济的市场信息研究。
2.2.2林业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比较严峻。我国的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问题,林业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敏感性,但是,林业生态环境面临着外部和内部双重的压力。一方面,在林业生态的外部环境方面,我国整体的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严重,虽然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治理,并收到成效,但是,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不良影响,我国的水土流失问题严重,经济活动给大气、水资源和土壤等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例如。我国的工业发展经济区域,大气污染正在向周边城市进行扩散;我国的水资源也日益短缺,多个城市人均用水量正在下降,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土地资源也十分紧张和不足,人口增长造成了对农业用地的需求,将林地变成了农业用地,人们对森林的蚕食也更加严重,森林面积逐步缩小。另一方面,林业资源的生态环境基础薄弱。我国的森林覆盖率比较低,林业资源蓄积量低,而且地区分布不均衡,造成了社会经济对林业资源的需求严重不足,林业资源难以发挥有效的资源环境功能。林龄结构不够协调,林分低龄化问题突出。因此,这些原因造成了林业生态环境存在着失衡的环境恶化问题。
3 环境保护与林业经济两者协调发展的有效措施
根据林业经济的发展现状,应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林业生态环境得到良好的保护,并且也能够促进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3.1依据生态环境科学加强林业资源的保护建设
要通过对林业生态环境的研究,采取科学地合理地开发和经营林业资源,从整体的角度综合高效地开发和利用林业资源,如土壤利用、森林经营、森林工业、水源保护等。采取的保护性措施包括:加强对林业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封禁保护、抚育间伐,改良防护林的经营,更新方式应以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和天然更新为主。
3.2建立良性循环的林业经济发展运行机制
要使林业经济健康发展必须正确处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问题,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首先,要在生态平衡基础上经营林业,要实施科学的采伐与更新方式以及相应的营林措施;强化森林资源管理,控制森林资源消耗,加强森林资源培育;开展林业的多种经营,使山地综合建设与山区社会经济发展互促互进;不断推进退耕还林工程。完善相关的林业资源保护机制,加大对林业建设的资金投入充足;引导传统农业,发展混农经济;大力发展林业生态旅游,促进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加快农村替代能源建设,促进新农村建设,这样才能有效缓解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之间的矛盾。
篇7
关键词:林业资源;管理;问题
1 林业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林业资源的无序开采。在当今的经济发展中,林业开采企业把更多的心思花在了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快速增长。我们知道,林业资源是一种可持续资源,可是可持续的前提是要及时的栽植,只有这样开采才会持续。可是企业所做的往往是只开采,不栽植,长此以往,结果可想而知,当前林业资源总量不断锐减,资源破坏现象非常的严重,无序开采的现象随处可见。
其次,林业管理的缺失。在当前对于林业资源地保护和管理,主要依靠的还是政府。政府在林业资源的管理中,往往忽视了保护的重要性,对于开采企业的行为并没有进行及时的惩罚,也没有建立健全林业资源监督的有效机制。还有林业资源的管理往往存在多头管理的现象,对于经济效益大的资源往往都愿意管理,对于经济利益小的林业往往谁都不管,正是这样林业资源的管理非常的混乱。
2 林业资源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首先,开采企业眼光的短浅。林业资源是一种可持续的资源,在短时间内林业资源的总量不会出现太大的变化。可是如果被这样的现状迷惑双眼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林业资源如果长时间得不到及时的栽植,长此以往总量肯定会减少。再说,树木的生长需要较长的时间,短时间内很难恢复,可是企业往往忽视这些,无序的开采,关注的仅仅是企业的短期利益,正是这样,林业资源的总量不断地减少,为此,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对林业资源的管理。
其次,多头管理。在中国对于林业资源的管理,依靠的主要是政府。政府对于林业资源的管理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为了保证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政府在林业资源管理方面的责任。在当今的发展中,有些林业资源有着较大的经济利益,例如,经济林,生长速度快,经济效益好。可是也有一些生态林,它们的主要作用便是维护生态质量。正是因为这样,在实际的管理中,对于经济效益好的林业谁都愿意管理,对于效益差的林业无人管理。有些林业资源,有多个政府管理的现状,正是存在着谁都愿意管,最终的结果是谁都管不好。
最后,监督机制的缺失。政府是林业资源管理的主导者,可是由于政府的力量是有限的,不可能什么都管。正是因为这样,当管理不到位的时候,就出现了资源的破坏。林业资源的管理依靠的不应该仅仅是政府,它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只有这样才会不断地保证林业资源的数量,可是如今,人们的环保意识还不够,全社会的监督还是缺失的。
3 林业资源管理的有效措施
3.1 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
在林业资源的管理中,监督体系的建设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效的监督能够保证林业资源的开采更加有序,在有序化的发展环境中,林业资源会实现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我们需要做的是在政府的总体管理之下,积极倡导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对执法部门、执法人员加大监督,保证他们始终做到公正执法;抓好监测工作,强化森林资源监督等等,还有积极的倡导公民的参与,可以借助经济手段来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所有的这些都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得到检验。
3.2 加大惩罚力度
在林业资源的开采中,仍然存在着不合理开采现状,对于这样的行为我们必须要进行严厉的惩处,对于违法犯罪行为加大惩罚力度,对于遵法守法行为加大奖励,这样一来,采伐企业便会认识到保护的重要性,进而在开采的过程中不断地约束自己的行为,最终实现资源的有效保护。
3.3 及时的宣传
林业资源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时刻做好林业资源的保护工作将会进一步美化我国的发展环境,进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在林业资源的保护中,我们需要做的便是不断的宣传林业资源的重要性,让人们意识到保护林业资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意识上提高了,我们的行动才会更加明确。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林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不断显现,生态文明建设、副产品开发、工业发展等等都离不开林业资源,可是如今,我国林业资源管理中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面对问题我们所做的应该是找出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进而不断促进我国林业资源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林业生产;可行性;配置效率
中国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对木材及林产品的需求正不断增加,要紧密结合林业产业自身的独特属性,揭示我国林业生产要素低效配置根源,改善林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水平,提高林地经营效率、合理利用林地,达到林业经营规模效率的最优产出。
1林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
生产率衡量生产过程中产出与投入间比率,在特定经济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条件下,根据不同投入要素数量对应不同生产率测度,要明确生产率和生产要素配置效率不同概念,明确实现产出最大化的资源配置状态是在我们要讨论的生产要素配置效率。改善资源生产要素配置效率水平能够反映各种资源投入要素相互影响,根据分析角度的不同,描述长期均衡状态下实际配置与有效配置,综合考虑来选取适合研究开展参考标准。把自然环境因素和统计噪声加入分析模型,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效率模型,分析林业生产要素低效配置的原因,发现林业政策及体制对林农营林没有实现预期的激励作用,加之基层林业工作站人员文化水平,使得商品林生产要素配置效率不高,没有考虑到木材生长周期,森林病虫鼠害的发生,或是与村民的生计需求相适应;非制度因素限制了商品林生产要素配置效率,运用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投资是促进林业经济增长重要的因素。造林要成为一种正规的经济,应当加强林业的资本和劳动力要素投入,要想实现规模经营来促进林业经济的增长,必须加快林地流转平台的建设,有意识和深刻理解集体林权改革的意义,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增大经营规模,主动配置林地生产要素,加强生产控制监督、完善轮伐期营林规划,与村民的生计需求相适应,来增加环境正面影响。
2林区林业生产要素配置状况及效率
2.1配置状况
现代林业建设正在逐步全面推进,在涉及资源利用的领域分析中,根据林业产业地理分布特征和自然资源因素,分析林业生产资源要素的集约比较度,以期了解对林业生产资源要素配置现状。根据调查分析,劳动力资源与林业生产现状依然是东北林区劳动力资源占比例最高,从资本资源与林业生产现状来看,东北林区中的资本配置最高,从林业产值与林业生产现状来看,南方林区的林业产值最高,各种资源要素在不同林区间不协调。营林固定资产投资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林业总产值增长最快的是吉林省,单位劳动力营林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经济集约比较度可用经济密度指标衡量,基于相关统计数据从林地、劳动力和资本角度来衡量,对林地资源集约度进行计算汇总,对各省区林地经济密度差异情况分析,发现林地经济密度值呈现显著性差异化,林地利用效率有待进一步提升;从劳动力资源集约度分析,各个林区以、省区之间劳动力经济密度值也大不相同,劳动力经济密度值最高的是浙江省,西南林区的劳动力经济密度增长最快;从资本资源集约度分析,变化波动性较大,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资本经济密度值最高的是浙江省,南方林区的资本经济密度增长最快。
2.2配置效率
林业产业是关乎国民生计的基础产业,考虑到林业产业的独特自然属性,借鉴农业研究体系的思路,对各个林区的生产要素配置效率进行分析,对投入产出指标进行选取,采用合适的测度生产要素配置效率方法,构建随机前沿分析模型,考虑测度误差及各种不可控制的随机因素,可将产出指标为分为总产值、净产值和最终产值。基于SFA模型的林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测算?,对林区的模型估计结果进行似然比检验,得出东北地区林业生产的技术进步、西南地区林业生产的技术进步缓慢提升,南方林区的林业生产存在明显的技术进步,其它林区林业生产的技术进步还有待提高。
3各林区林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影响内容
林业生产过程是综合复杂的生产投入系统,认真总结林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的影响因素,发现它依赖于经济、社会和资源诸多因素,最主要的内容包括人力资本、森林病虫鼠害发生率和防治率,受自然规律作用和受经济发展水平约束,应重视林业资源的合理利用,才能有利用改善林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水平。林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林业经营会面临更高的机会成本,是人类的衣食之源和生存之本,对促进林业产业发展和林农增收意义重大。通过优化财政支林结构,提供林业投入的资金来源,支持林业基础设施建设及其科学技术研究,加强林业科研开发及技术推广,对于增强林业生产能力,林产品的有效供给,为林业生产技术的发挥创造良好条件,这些都从不同程度上能促进林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的改善。另外,劳动者在林业生产中一般具有双重作用,可以平均文化程度用平均受教育年限来表示,作为投入要素参与林业生产的全过程,计算各省基层林业站工作平均受教育年限,然后进行合理组合配置,对林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有正向促进作用,即其文化高低影响林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水平。最后,还要考虑自然灾害变量,在一定的林业生产技术条件下,根据其有生命的有机生物体特征,表明自然灾害对林业生产损伤程度越严重,因此,林业产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必须要控制这方面的发生。
作者:谢宝 单位: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莫里青乡林业工作站
参考文献:
[1]陈向华,耿玉德,于学霆,汤欢,陈文静.黑龙江国有林区林业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林业经济问题,2012(01).
[2]刘璨,任鸿昌,薛同良.苏北平原地区森林贡献与效率测算及分析[J].林业科学,2005(5).
[3]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管理司.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及森林资源状况[J].林业资源管理,2010(01).
篇9
关键词:天然林保护工程;森林管护;现状;问题;对策
Abstract: the forest management is to protect and develop our country cherish the fundamental guarantee of forestry resources work, make the most of the forest management in the natural forest protection engineering work to the day have an important role and positive significance. In order to realize our country forest area expanded, this article from the forest of the management of the work of actual experience of grass-roots, by describing the current natural forest protection work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forest management, analys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on this basis to provide the day of forest prote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work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 natural forest protection project; Forest management; The present situation; Problem;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8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十分珍惜、利用和开发我国的林业资源是我国既定的国策,天然林保护工程是我国为了实现丰富林业资源、扩大森林面积、建立多层次生态环境等目的而实行的一项重要的经济、林业和生态工程。做好天然林保护工程中森林管护的各项工作实现林业资源科学、合理、有序的开发是林业工作者重要的任务和使命。应该科学描述天然林保护工程中森林管护工作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导致天然林保护工程中森林管护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找到一系列提高天然林保护工程中森林管护工作质量的办法和策略,为踏实搞好天然林保护工程中森林管护工作,实现天然林保护工程的目的和作用,提升林业事业发展的质量和速度,增强我国经济和社会进步的潜力和后劲而努力。
1天然林保护工程中森林管护工作的现状
1.1天然林保护工程的概述
天然林保护工程是新时期我国提出的一项经济、林业和生态建设工程,通过对我国天然林的重新分类和区划,规范森林资源的开发、经营和保护工作,促进天然林资源的管护、培育和发展,维护和改善目前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满足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对林业事业的各项需求。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宗旨是:遏制生态环境恶化,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2森林管护工作的定义
森林管护工作是指对林业事业范围内的森林资源进行管理和保护,通过国家政策的引导、科学合理的规划、规范化的操作确保森林管护工作的有序进行,为提高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林业事业发展服务。森林管护工作应坚持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对森林管护人员实行合同制管理,明确管护人员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以及相应的报酬。
1.3天然林保护工程中森林管护工作的现状
首先,天然林保护工程中森林管护工作在各地得到较好地执行,实施单位的管护责任落实率高。其次,天然林保护工程中森林管护工作因各地情况不同采取了多种方式对森林资源进行管护,确保了森林管护效果。最后,天然林保护工程中森林管护工作的机制、办法和体系正在建立,并将实现对天然林保护的重要作用。
2天然林保护工程中森林管护工作存在的问题
2.1天然林保护工程中森林管护工作资金困难
天然林保护工程中森林管护经费不足和管护人员待遇低一直是困扰管护工作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制约性因素,其一,管护工作主要以静态投资为主,工程设计、实施和管理是按工程初始时期的数据进行,不适应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物价水平的上升,其二,于管护人员工资待遇低,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队伍不稳、人员变动频繁、工作积极性不高。其三,新增的森林面积没有相应的管护经费,相对地减少了天然林保护工程中森林管护人员的收入。
2.2天然林保护工程中森林管护工作合同签订不规范
首先,天然林保护工程中森林管护工作合同的条款不严谨、内容不齐全、合同无编号和管护合同与实际管护范围不一致。其次,天然林保护工程中森林管护合同签订不规范,合同签订不严肃。其三,天然林保护工程中森林管护合同后期执行不严格。
2.3天然林保护工程中森林管护工作量大
天然林保护工程中森林管护工作中人均管护森林面积偏大的情况较严重,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营造林工作的持续推进,随着社会经济的向前发展,加重了管护人员的负担不利于森林资源的有效保护。
3提高天然林保护工程中森林管护工作质量的对策
3.1增加天然林保护工程中森林管护工作经费的投入
各级管理部门要适时调整、提高天然林保护工程投资标准,增加对新造林面积管护资金的投入,确保天然林保护工程区内森林资源得到全面有效保护。提高管护人员待遇,林业企业极筹措资金,确保森林管护工作中必要的物质条件的具备,全面落实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
3.2规范天然林保护工程中森林管护合同的管理工作
各地主管部门应按照《国家林业局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管理办法》、《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森林管护管理办法》、《合同法》的要求签订格式统一的森林管护合同,将合同的签订和执行情况纳入森林管护工作管理、检查验收、绩效考核等相关制度之中,提高基层主管部门和管护人员对合同重要性的认识,实现科学、合理、有效的森林管护工合同管理。
3.3加强天然林保护工程中森林管护的检查和监督工作
规范森林管护人员和森林管护巡山记录等工作的检查与监督,对相关人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抽查、考核等监督工作,确保各项森林管护制度和森林管护要求落实到位。
结语
综上所述,在建立生态友好的环境和构建和谐发展社会的前提下,我国推出天然林保护工程,希望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实现森林保护、开发和利用工作的科学化和合理化,推进林业事业的发展。林业工作者以此为契机做好天然林保护工程中森林管护工作,从本职工作入手,加强对天然林保护工程中森林管护工作经验的总结,认真研究分析天然林保护工作中森林管护的现状,找到提高天保护工程中森林管护工作质量的办法。在文章最后还应重点强调天然林保护工程中森林管护工作者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培养,发扬林业工作者传统的“主人翁意识”,为林业事业发展做出本职和基础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国家林业局天然林保护工程管理办公室.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管理手册[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
[2] 赵惠林. 太原市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发展现状及建议[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6,06.
[3] 丁明雷,苟淑花. 为天然林保护工程作贡献――森林管护所长的思考[J]. 中国林业. 2009,15.
[4] 李金虎,张忠旺,吴鲜萍. 国有林场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成效初探[J].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08,03.
篇10
关键词:北部地区;林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
我国北部森林资源丰富,拥有我国最大的天然森林资源和世界最大的人工防护林,我国北部林区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和内蒙古地区,其他地区有少量的山地林区和人工林区。我国北部地区丰富的森林资源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也为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003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把林业经济的发展摆在了空前高的地位,随着对林业经济的不断投入,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伴随着国有林权改革以及退耕还林政策的推进,我国林业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有力的带动了地区经济的健康发展。近些年,对林业经济增长因素的研究越来越多,研究我国北方林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必须立足于我国北部地区林业的实际情况,科学客观的研究和分析影响林业经济增长的因素,全面系统的总结我国北部地区林业经济的影响因素,本文从林业经济增长因素分析,结合我国北部林业经济的发展现状,给出了一些促进北部林区经济增长的建议,希望对我国北部地区林业经济增长有所帮助。
一、林业经济增长要素分析
林业经济增长要素分析是借鉴经济增长要素分析的研究成果,经济增长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经济增长要素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和生产要素的生产效率。林业经济增长要素主要包含五大方面的内容,一是人力要素,即林业工作者以及林业人力资本。二是资本要素,即对林业经济的财力物力投入,这是林业经济增长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三是林业用地要素,即林业赖以生存的林地面积。林地面积的大小是林业产值大小以及林业经济潜力的重要衡量因素。四是科学技术含量因素,科学技术的投入和含量的多少决定着林业经济各生产要素的劳动产出效率,是发展林业经济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还有一方面是国家政策的导向因素,制度的变迁以及国家对林业经济的政策措施是林业经济增长的政策因素,研究表明,国家对林业的重视程度以及国家的林业政策是林业经济发展快慢的重要因素。充分发挥林业经济增长要素的作用,协调好林业经济增长要素的比例关系才能提高林业经济的增长,促进林业产值的提高,林业经济的增长不仅可以带来林业产值总量的提升,森林资源的丰富也会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对于贫困山区的脱贫致富以及区域经济生态效益的提升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我国北部地区林业经济现状和原因分析
(一)林业政策的地区差异,林业资源开发不合理
我国北部地区的森林资源分布不均匀,集中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和内蒙古东部地区,以及中部山区,这就使得各个地区林业政策的不同,造成森林资源的供需存在空间差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种供需不平衡的现状越发紧张,即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又要兼顾生态安全的环境需求,这种供需矛盾和政策差异制约了地区经济的发展。其次,我国北部地区林业资源的开发利用的方式较为落后,造成森林资源的利用率低下。人工造林的速度跟不上森林开发的速度,导致森林资源的过度开采,引发了一系列的严重问题,如水土流失,森林用地的营养流失,以及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等。
(二)林业投资渠道不稳定,基础设施落后
由于森林资源形成周期长的影响使得林业的投入和生产存在很长的时间差的特点。这种长期性投资使得更多的企业更愿意选择除第一产业外的其他产业进行投入,尤其是木材加工生产。这样使得林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公共事业建设发展缓慢,甚至较为落后。再加上国家对于林业产业的战略改革,使得企业以及社会对于林业收益的投入更加望而却步,至少当前的现状是如此。另外,在不少林区存在着资金浪费的现象,挪用公款,擅自改变林业工程资金投入计划,以及重复工程的现象时有发生。我国北方林区基础设施落后,有的林区几乎没有相对应的应急设施,导致北部大部分林区基础建设薄弱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林区投资渠道不稳定,资金投入的不稳定性使得林区没有进行林区基础设施更新换代的资本,国家的财政拨款也只是重点项目的投资,很难达到全方位的覆盖。二是国家政策和法律制约使得企业无法进行相关设施的竞标和投入。国家制定政策法规是为了保护林业资源,而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限制林业发展的问题。不仅不利于林区的保护工作,还制约了地方经济的融合发展。
(三)我国北部地区林业产业的科技投入较低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增加先进的科学技术投入才会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提高经济的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然而,由于内外多方面的制约因素的影响,我国北部地区林业产业科学技术的投入整体较低,有的甚至微乎其微,林业产业的科技含量整体处在一个极度偏低的水平,科学技术的应用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首先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整体比重偏低;其次对于林业的高科技研究项目和机构较少;再者,科学技术的产品以及技术推广较为落后,更谈不上普及现代化技术。这种粗放型林业经济与当今社会林业所处的重要地位极为不符。
(四)粗放型的林业产业结构亟待转型
我国的林业产业仍处于粗放型的林业经济增长方式中,这种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与当前社会对于林业产业的需求极度不合理。粗放型的林业经济增长方式主要依靠一是大规模的资金投入和开采森林资源,二是在产品加工产业主要是低端的木材加工,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造成极大的浪费,三是科技含量微乎其微。粗放型林业经济增长模式不能够处理好供给和需求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会导致供需关系以及投入和产出关系的失衡,更带来许多环境问题,生态安全得不到保障制约了其他产业的发展。当前,我国北部地区林业经济整体依然是以木材生产和初加工为主。林木产业加工虽然有所发展但是发展缓慢,科技含量不高,很难达到国际标准,市场占有率有限。
三、我国北部地区林业经济增长的出路
综合林业经济增长要素以及我国北部林业的特点,结合我国北部林区的现实问题,要加快我国北部林区改革的步伐,调整北部林区的产业结构,增加科学技术的投入,才能更好地协调我国北部地区林业经济的发展。
(一)协调林业经济增长要素的关系
加大林业经济增长要素的投入是提高林业经济的基本方式,但是要注重林业增长要素投入的科学性,实用性,准确性。只有在准确数据的分析的基础上,以更加经济的比重投入才能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要注重各要素之间的均衡协调,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二)增加科技的投入,调整林业产业的结构
加大林业教育的投入,培养更多的林业技术人才,提高林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大对林业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和实践;增加林业经济的科学投入,调整林业粗放型的产业结构是我国北部林区乃至全国都要做的首要目标,改变落后的增长方式,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从粗放型产业结构向集约型产业结构过度,实现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三)政府政策的刺激效应
研究表明,制度的变迁对林业经济增长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退耕还林,以及林区国有化改革的背景下,林业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我们也应该意识到我国的林业经济问题依然突出,林业产业的形势依然很严峻。如何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林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是当今时代前沿所考虑的重要课题,政府应该通过多种形式例如设立更多的林业研究项目,更加准确的把握林业经济增长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李俊华,王耀德,程月明.区域创新网络中协同创新的运行机理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13).
[2]程丽.漠河县木材粗加工企业发展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4).
- 上一篇:文化资源的构成
- 下一篇:运用经济和社会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