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科技创新能力范文
时间:2023-11-14 17:53: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培养孩子科技创新能力,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举措一:科技素质培养
调研人员在黑板上点了一个点。被测试者分别是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问题是“这是什么?”小学生回答:月亮、太阳、星星、烧饼、乒乓球、老师生气的眼睛。。。初高中生回答:这是一个“点”。大学生们拒绝回答这个愚蠢的无聊问题。芜湖市赭山小学校长黄宁也知道这个故事,这也更加坚定了她进行创新教育的信念。
赭山小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学校,始建于1949年,是安徽省芜湖市一所具有鲜明特色和一定影响力的窗口学校。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拥有体验成功的机会,让每一位教师享受教育工作的幸福,让每一件设施都得到充分利用,让每一户家庭享受家校共育的和谐,是赭山小学的办学理念。黄宁认为,这一理念充分利用了校本资源,促进每一个有差异的个体获得最好的发展――即“让每个孩子获得理想的发展”。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明确的管理思路,是一所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有力保证。于是,该校坚持科技创新教育,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黄宁说,学校科技创新教育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所以,通过抓基础建设普及科技教育是赭山小学的工作目标。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为目标,作好科普教育的宣传工作,创造宽松的教育环境。该校利用主题班队会、国旗下的讲话等机会进行科普方面的宣传教育,营造良好氛围,使科普工作深入人心,创设浓郁的科普校园环境。各个班级,还在黑板报上开辟出科普专栏,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功效,以彰显班级科普特色,凸显班级科教文化。
科技创新内容丰富,知识面广,科学性强,各门学科都具有丰富的科普教育内容。赭山小学十分重视科普教育在各学科中的有效渗透,以科普辅导教师为骨干,以教研组、备课组集体备课形式组织教师分学科、分系列、分层次整理出学科渗透科普教育的知识点使科普教育在各学科中具有可操作性,从而达到有机渗透的目的。
黄宁认为,科技素质的培养需要构建相应课程体系来保证。科学课和信息技术课是赭山小学科技教育课程的主要学科。科学课在该校很受欢迎,三位科学专职教师都是骨干教师,有着良好的专业素养。老师们想方设法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学习科技的兴趣。信息技术是信息社会的基本工具,该校良好的硬件设施为学生利用电脑和网络进行学习奠定了基础,也增进了学生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
黄宁告诉《教育》旬刊记者,学校动员全体师生积极投入到科技创新工作中来,每位教师都要在自己的工作中渗透科技创新的思想。该校成立了科技小社团,科技辅导员和科学组的教师担任社团的指导教师,每个兴趣小组都有计划、有内容、有学生、有场地。该校还积极参加科技活动,鼓励教师学生撰写科技论文,组织学生参加科技竞赛,通过争创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们受益非浅。近几年学生在各级各类科技创新比赛中屡次获大奖,位居全市前列。 “科技活动月”是赭山小学科技教育的特色之一,也是该校的传统项目。该校将每年的5月和11月定为“科技活动月”。“科技活动月”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各年级、各层次的同学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活动项目。比如,开展科技知识讲座,指导学生开展活动。学生在科技月活动中也可以参加科学小论文、小发明、科技小制作、机器人创意、电脑模块、科幻画、科学幻想作文、科学实践活动、观察日记等项目的比赛等。
电脑机器人是赭山小学去年才兴起的一项综合了电脑技术、工程技术,又富有创新性和应用性的科技教育项目,很受学生欢迎。学校以电脑机器人活动为突破口,把信息技术、科学与综合实践教育相整合,进行普及与提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贴近生活、富有创意的学习形式。近两年,在安徽省青少年机器人大赛中,赭山小学作为芜湖市的代表队之一,连续两年获得了大赛一等奖。黄宁认为,和荣誉相比,最为重要的是:培养了一批机器人制作与创新的爱好者,学校在开展活动时,能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培养全体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观念。
举措二:改革评价机制
在江苏省洪泽外国语中学校长徐守耀看来,创新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评价制度的革新。多年的一线教育经验让徐守耀认识到,学校必须改变以往的人才观,打破传统的评价体制,改变把分数作为考核教师、学生的核心标准,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该校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贯穿于学校评价体系的始终,以革新评价机制为突破口,在促进学生创新能力提高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
在洪泽外国语中学,首先改变的是教师评价机制。该校把具备创新意识作为优秀教师的重要标准。徐守耀说,教师承载着传承人类文明的使命,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中起着重要作用。没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就培养不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学校把教师的开拓创新能力作为衡量教师的重要标准,并且搭建多种平台,促进教师主动学习,拓宽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徐守耀认为,作为基础教育的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摒弃应试教育中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因素,改革教法、教材和考试方法,使学生敢想、敢说、敢为、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该校为了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引导教师不断接受新观念,多次请高等师范院校教育专家、学者来学校作学术报告。南京师范大学、淮阴师范学院的多名专家学者都曾在该校作过报告。这些报告开阔了教师的视野,更新了教师的观念,帮助教师确立自己的教育理念,激发教师实现对教育意义的探寻,推动了教师观念的更新。
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洪泽外国语学校改变了过去以教师讲授得精彩为优课的评价机制,把以构建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高效课堂作为优课的评价标准。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此,该校建构了本校特色的自主学习为核心的课堂模式。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相互合作,共同探究,把探究结果在课堂上展示。该校注重创造学生的活动空间和表现机会,树立学生创新信心,增加了学生的成功体会。该校还积极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给他们最大限度的时间让他们去感知、去探索,鼓励他们独立思考,敢于标新立异、反弹琵琶,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使他们充分感受到学习是一种需要和享受,以达到发展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徐守耀说:“考试成绩是衡量和评价学生的一个重要尺度,但不是唯一尺度。”洪泽外国语中学改变学生评价机制, 把实践能力和个人特长纳入考核标准。该校通过开展各项评比活动,鼓励学生参与课外活动,发展个性特长,以此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徐守耀坚信,艺术素养是创新培养能力的基石。为加强学生艺术社团建设,展示学生才艺,培养学生特长,该校成立了学生竖笛乐队、舞蹈队、合唱团、文学社、记者站及美术兴趣小组。积极参加市县文艺汇演、才艺大赛、广场文化活动;定期举办诗歌朗诵会、合唱比赛、广播操比赛、运动会、新年晚会以及书法、绘画、摄影、手工艺品展览等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特长的大舞台。
举措三:依托养成教育
沈阳市和平区文化路小学位于新科技园三好街。该校以“古乐琴声,笔墨清香”为办学特色,力图打造一个播种希望,孕育奇迹,充满灵性的教育乐园。文化路小学以“养成教育”为依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促进学生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谋求学生主动式的自我发展。达到“三会一有”:人人会交往;人人会学习;人人会创造;人人有个性,从而来实现“做最好的我”主题教育核心价值选择,最终让学生实现“享受过程的快乐,收获成功的喜悦”的终极目标。
篇2
一、安排专职人员,规范实验教学
能力培养的主要阵地在课堂。课堂为学生能力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探究环境。科学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它需要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材料和场所,在校领导的支持下进一步规范科学教学,实验室安排专职管理员,每节课为教师准备好实验器材,保证每位老师的每节课都能为学生创设实验环境。
二、教师自主开发实验材料
当前科学教学中,实验室中的材料已无法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在教学中,教师自己开发材料,保证探究的有效进行。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积极进行实验材料的开发。我们利用废旧饮料瓶,外部均匀地涂上不同的颜色,每个饮料瓶在瓶盖位置固定一支温度计,固定在一个木板上,中间放一个大功率的灯泡,接通电源后观察温度计的变化,通过这个仪器,很明显看到深颜色的物体吸热快,浅颜色的物体吸热慢。
三、开发《科学创意小实验》校本教材――充实生活、发展个性,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全面提高科学素养
小学阶段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亲自动手做实验,可以让学生在心中埋下科学的种子,有利于他们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科学探究实验的重点在课堂,但是课外也是一个广阔的天地。
我们认真研读课程标准,细心整合教材内容,编写了科学校本教材《科学创意小实验》,教材按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领域来划分。书中的一些实验来源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利用生活中的材料开展科学探究活动。通过课外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让学生具有更强的动手能力、探究精神和专注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帮助他们养成爱思考、会思考的好习惯,培养他们从生活中发现科学、认识科学、运用科学的能力,以及从小具备安全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
四、开发科学学习测评手册――《探索发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记录科学笔记是需要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如果我们的孩子也能认真记录科学笔记,就会对他们的科学素养的提升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对孩子们的科学学习要有一个科学的评价,才能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评价手册分这样几部分,首先是“快乐探究”,学生记录自己在课堂中的探究过程和发现;“本课相关知识链接”要求学生课下搜集与本课知识有关的内容;“我的研究报告”记录学生在学习完一单元后的自己探究的问题,学生学完一单元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
五、开发科学阅读读本《小学科学十万个为什么》,促进学生科学学习,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现行的科学教材,针对的是九至十二三岁的少年儿童,编写上考虑了学生的可接受性,其内容编写力求简单、通俗、易懂。但列举的科学事实有限,分散且例外的情况较多,而实际上科学事实过于庞杂,容易使学生阅读时感觉混乱、困惑,而且仅靠书本的知识根本不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所以要加强学生的科学阅读。但我们当前的阅读中,学生的阅读内容基本停留在对文学作品的阅读,自然科学方面的内容比较缺乏。
六、积极组织学生成立科技创新小组,参加科技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科技活动对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着其他活动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引导学生进行科技创新、科技制作、科学幻想等活动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
通过参与活动,激发了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在参与比赛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用自己学到的科学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注家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与人交往能力、适应社会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在学习活动中得以锻炼,有效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
教育离不开家庭,可以说家庭是孩子生活中的科学课堂,父母则是孩子最好的科学老师。有效开发和利用家庭资源,既包括物力资源,也包括人力资源开发。
1.开发和利用家庭丰富的科普读物,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阅读的习惯和热爱科学的兴趣。我们利用创建家庭小书房的机会,引导孩子开发利用家庭丰富的科技藏书,建立自己的小书橱并提高利用率。引导孩子们多读科技类的书目,养成良好习惯的同时,培养孩子们热爱科学的兴趣。
2.充分利用家庭种植、饲养动植物,培养学生探究兴趣和关爱生命的情感。
我们学校地处城乡结合地区,附近的许多村还有耕地。有很多家长在经营蔬菜大棚和养殖基地,这是作为农村小学特有的、使用的优质课程资源。
平时,我们给学生布置一些家庭方面的中长期探究活动。让学生以观察日记、研究记录的形式予以反馈。这样通过课内与家庭互相结合,使知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让孩子们与各种生命体接触互动,了解各种生命体的生活习性,真切感受生命体的生长过程,让他们尽情感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面向社区,进行校外实地考察活动,使孩子们积累了知识、提高了技能,拓宽孩子们的科学视野。
社区是孩子们开展科学研究的广阔天地。我们学校地处政府驻地,周围的厂矿企业比较多,有济南钢铁总厂、庚辰钢铁有限公司、鲍德炉料、水泥厂、煤炭砖厂、历城职业中专实训车间等企业,很多学生的家长在里面工作,我们利用家长资源,带孩子们到企业中去考察学习,回来后给学生交流。
篇3
【关键词】:教育理念教 育观念
一、教育理念变革的内涵
一是强调创新是学校的灵魂和核心竞争力。通过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服务于社会,通过科学发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知识传播服务于社会,即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坚持不懈地推进观念创新、教育教学创新、科技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加大创新人才培养力度,不断推进创新能力建设和创新体系建设。
二是要转变以发展智力为中心的教育观念,树立智力和非智力协调发展的素质教育观念。目标是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同时又具有创新能力的人。创新过程是一个追求创新的动力驱使过程,而爱国情、事业心和责任感正是创造力的最重要的源泉。爱因斯坦把科学家划分为功利型、爱好型和信念型三类,他认为,受名利激励而从事科学事业的人是多数,他们会有成就和贡献,但一般不会太大;出于个人爱好、才华进行研究的人少一些,他们超脱了世俗的功利,往往有较大的成就;最能开拓新领域、获得全新发现的科学家是更少数对科学事业怀有虔诚信念和献身精神的人。
三是转变“本土化”教育观念,树立“国际化”教育观念。教育国际化是指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使学生不是局限在本国范围内,更不是局限在教室内,而是在开放的、全球性的背景中,接受正确反映世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全方位的国际化教育,成为具有全球视野、能够进行国际交往的“融东西方文化于一体,集各国文明之所长”的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
二、道德教育
当代美国青少年的道德状态如何呢?要搞清这点也很难。不过我们尚有如下的数据。在过去的30年间,男性青年自杀与杀人死亡人数分别以441%和479%比率增长着。而自1950年以来,18岁以下青年被拘捕率也增长了8倍。同一时期的少女未婚生育人数增长率则以每年621%的速度快速增长。
在这些青年越轨行为大量出现的同时,青少年对人生价值的思考态度普遍地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调查发现,1976—1986年的10年间,高中学生认为“有钱”是“非常重要”的人数几乎减少了一半。最近的一次大学新生的问卷调查表明,“想利用在大学求学之机建立有意义的人生哲学”的学生由1967年的83%下降到1986年40%;在同一时期内,将大学视为“将来谋取金钱的手段”的由43%增加到74%。
上述几个数据,看似我们有意挑选出来的,但实际情况就是这么不乐观。目前社会上的许多长期趋向都有自食其果的特征。其主要原因是美国不能为孩子提供稳定的家庭,持久的关注以及成人的监护。而正当一些人呼吁学校仅仅集中精力搞知识传播从而导致了价值观教育的危机之时,很难设想会在道德教育上实行免费。
无论如何,学校不可避免地要影响青少年的价值观,况且在学校进行积极的价值观教育纯属教师和管理人员的乐趣。那些受个人主义思想侵扰、缺乏尊重他人氛围的学校很快就会变成一个屠场。换言之,倘若没有一个受家庭或学校德育的教学团体,那么学校也就不复存在了。
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公立学校体系来帮助孩子们成长为道德上合格的社会成员。学校课程应有助于学生观摩那些具有鲜明道德价值观的榜样,并使之了解个人品格对形成良好的公共风尚的意义;同样,他们也应了解那些不敢见义勇为者和那些邪恶之徒的生活,看看他们是如何破坏社会生活、伤害他人的。学校道德主题研究应选用丰富的实例,多树立一些德行高尚、品格良好的榜样,让学生多听一些有关道德主题的辩论,尽可能避免轻率下结论的做法。让学生下结论时,要参考他们的意见,要着重考虑;要顶住压力,有勇气坚持正确的选择。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学校德育应该做到:帮助孩子认真去想、认真去爱、认真去做。
三、举例说明
(一)从小培养责任感。
典范:
一位11岁的外国男孩在踢足球时踢碎了邻居家的玻璃,对方要求索赔12.50美元。闯了大祸的男孩向父亲认错后,父亲让他对自己的过失负责。他为难地说:“我没钱赔人家。”父亲说:“我先借给你,一年后还我。”从此,这位男孩每逢周末、假日便外出辛勤打工,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挣足了12.50美元还给了父亲。这个男孩就是后来成为美国总统的里根。他在回忆这件事时说:“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使我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评论:
有了过错,就应该承担责任。父母要教育孩子从小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要替孩子承担一切,即使孩子很小,我们也必须让孩子懂得如何去承担过失。否则会淡化孩子的责任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二)恰当应用期望效应。
典范:
爱迪生小的时候曾经被他的班主任老师看成是最“笨”的学生。但是他的母亲却认为,老师当面骂学生“笨”,恰恰说明了老师自己的无能。她把爱迪生接回家,按照儿童的心理特点进行教育,并千方百计地鼓励爱迪生多做各种各样的实验。爱迪生后来之所以能成为世界闻名的大发明家,与母亲的教育和恰当地应用期望效应是分不开的。
评论:
父母的期望应当与子女的实际情况相适应,过高或过低的期望都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父母的期望是家庭教育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请将您的期望定位设计在孩子最佳成长点上。大家一定要明白,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三)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典范:
在德国,6至10岁的孩子要帮助父母洗碗、扫地和买东西;10至14岁的孩子要参加修剪草坪之类的劳动。在美国,一岁多的孩子基本上都是自己吃饭,几乎看不到父母端着饭碗追着孩子喂饭的情景。在国外旅行的时候,我们在机场、在车站时常看见许多国外的小朋友,大孩子拉着大包,小孩子拉着小包,自己的东西自己拿,在旅馆里,小朋友都自己准备着自己的东西,整理着自己东西。
篇4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中,关于小学科学课程性质的描述是这样说的“小学科学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从三年级到六年的的小学课程,编排了三年级认识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水和空气、植物的生长变化、温度与水的变化、磁铁;四年级初步认识溶解、声音、天气、我们的身体、电、新的生命、食物、矿物和岩石;五年级初步认识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沉与浮、热、时间的测量、地球的运动;六年级初步认识工具和机械、形状与结构、能量、生物的多样性、微小世界、物质的变化、宇宙、环境和我们。这些内容,通过观察、实验、体验、制作等形式,目的是让孩子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与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后继的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二、小学科学怎么学
(一)小学科学的“学”重在探究
云南省凤庆县第一完全小学走课改之路,经过三年的摸索、总结、打磨,形成了“以学习者为中心?参与式”小学科学课程教学模式。
第一步 发现问题,猜想假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目标下,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猜想,并为证实自己的猜想做准备。如,研读教材,查阅资料,请教有识之士,准备实验器材等。这个过程培养了学生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第二步 动手探究、体验科学
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认真观察,详细记录,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实践的能力。
第三步 合作学习,尊重科学
在分析研究、总结成果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交流的能力,也培养了他们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第四步 展示交流,质疑解疑
科学课展示汇报程序
以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食物”第五课“面包发霉了”为例,四(5班)第一小组的学生展示的过程是:
1、我们研究的是问题是面包发霉与哪些条件有关?
2、我们的猜想是 面包发霉可能会与水分的多少有关 。
3、我们的研究方法是 用烘烤的方法使面包保持干燥、每天给面包滴几滴水。
4、我们使用了盘子、滴管、面包、放大镜等实验器材。根据实验需要,我们制作了面包发霉与水分有关 实验记录表。
5、在研究中我们发现保持干燥的面包都没发霉点,滴了水的面包从第四天开始出现霉点,以后霉点越来越多,越来越大。
6、我们的结论是 面包发霉与水分有关,从这个实验我们想到了可以让食物干燥后把食物保存起来,如晒干鱼、晒干腌菜等,我们的妈妈就是这样做的。农民储存粮食也是要晒干才能储藏 。
7、大家还有什么疑问?……谢谢大家对我们小组的帮助。
8、我认为这是本课的知识点,面包发霉与水分有关。请大家跟我读一读。
9、请第二小组的同学汇报。
在展示汇报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的能力。展示的方法也是多样化的,学生和教师都要根据内容需要做相应的调整。
第五步 相互评价、教师小结
在课堂评价中,学生学会了鼓励,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通过教师的多种形式的小结,如:设计技能训练、实验演示质疑、快速记忆等,学生对课堂学习形成清晰的思路。
“参与式”科学教学模式是云南省凤庆县第一完全小学“课改之花”,该模式最能适应小学科学学科教学“培养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的目标。科学“参与式”课堂中,教师的作用是引领,因此教师教学过程设计中重视导学提纲的编写,用导学提纲有效引领课堂;重视知识储备,不仅使知识储备满足课堂需要,还得超越课堂的需要,满足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的知识扩张;重视课后反思,随时调整思路,满足主体需求。
(二)灵活应用多种方式,拓展小学科学学习
探究不是唯一的小学科学学习方式,只要教师能根据经验和课程要求,灵活和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策略也能收到较好效果。
我校不仅致力于教学改革,还重视学生和教师的科技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我校就建设了红领巾气象站,近三十年坚持组织红领巾气象观察小组做观察、记录,培养了学生执着的科学精神。我校的公民实践活动从“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存环境”入手,开展了“推进新法安葬”“整治城市牛皮癣”“酒后禁驾 从心开始”“不要让生命如此燃烧”“关注母亲河――迎春河污染现状及治理情况调查”、“城市流浪狗的危害调查”等系列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推进新法安葬”“整治城市牛皮癣”“酒后禁驾 从心开始”“不要让生命如此燃烧”四个活动都获得省级表彰。从2008年开始,我校先后组织学生参加了主题为“节粮在我身边”“节能在我身边”“节约纸张、保护环境”“我的低碳生活”科学调查体验活动,培养了孩子们热爱生活、学习生活的思想能力。为了让孩子们从沉溺的电子游戏里走出来,从不安全、不卫生的游戏里走出来,培养孩子们“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能力,从2007年期,我校每年都举办科技创新大赛、科学知识竞赛、教师教育科研、教具自制竞赛等活动,不同程度补充了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使大家亲身经历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了对科学的兴趣了求知欲,形成了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也丰富了孩子们的童年生活,丰富了教师们的业余文化生活。
四、小学科学的评价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中,关于小学科学课程评价是这样描述的,“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于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成果,又要关注学习的过程”,评价指标“要包括科学素养的各个方面”,评价方法应该是多样的,评价主体“应该包括教师、学生、家长等”。
(一)“学”与“考”的矛盾
历年来,各级教育部门对小学科学课程极为重视,举办小学科学课堂竞赛、教具制作比赛、公民实践活动、科学调查体验活动、科技创新大赛等,而且近年来我县多次对小学科学进行检测。因此,小学科学的“学”与“考”的问题成为了小学科学教师共同的话题。“学”需要时间,课前实验器材的准备、体验活动的开展,课中实验探究,课后学习延伸都需要时间,按现开的课时(我校按规定开启课程,开足课时)完成学习任务没问题,但考试还是需要知识巩固。语文、数学年年检测,再检测上科学,学生明显精力不足。学习能力弱的学生、特别是山里见识少的学生,难免会对学习产生畏难情绪,减弱了学习的兴趣。而且我校能开展的诸如公民实践活动、科学调查体验活动、科技创新大赛、科学知识竞赛、教师教育科研、教具自制竞赛等活动,在农村小学一般是不开展的,更是缩小了农村小学生学习科学的途径,减少了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经历,使得教师和学生都在叫苦。
(二)评价方式的改革
对学生的科学课程学习的评价我认为可以采用以下形式
1、课堂合作学习能力评价
通过教师课堂观察,同学评议形成。
2、实验操作能力评价
可以是小组合作学习时承担操作时的评价,也可以是课外体验、实验时家长的评价加展示汇报时师生的评价。
3、知识再现能力评价
通过开卷考、科学知识竞赛等方式进行评价。开卷考、知识竞赛的体可以是上级不定期出,也可以是教师编制,还可以组织学习能力强、中、弱三个层次的学生自己编制,采用综合卷、自选卷两者结合评价。
4、创新能力评价
在创新实践活动中参与能力的评价。重点是培养学生参与的意识、参与的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5、综合评价
是教师对学生以上的综合能力做的一个小结。在评价中,既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又体现了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教育责任。
篇5
-------以某小学创客教育为例
摘要:随着经济科技时代的快速发展,教育更加注重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创客教育理念因其独特的内涵逐渐受到关注,而综合实践活动与其某些特质与理念相符合,因此,本文以某小学为例,从创客空间的建设。教师创客团队的建立,学生创客社团的组建来探索农村小学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策略,希望能为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农村小学策略
2017年10月,教育部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下面简称为《纲要》),《纲要》中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1】。而创客教育是创客文化与教育的结合,基于学生兴趣,以项目学习的方式,使用数字化工具,倡导造物,鼓励分享;也是培养跨学科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种素质教育。这两者在理念上是相契合的,相辅相成的。《纲要》中也明确地提出“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设专用活动室或实践某地,如创客空间等”。综合实践活动所定义的课程性质和创客教育倡导的“基于兴趣,以造物为特征的跨学科学习是一致的”。因此,本文在创客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进行探讨,谈谈农村小学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策略。
一、综合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一) 开课量不足,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被随意占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课程,由国家统一制定课程标准和指导纲要,地方教育管理部门根据地方情况加以指导,学校根据相应课程资源,进行校本开发和实施的课程。从2005开始全国全面实施以来,至今已经十多年了,但根据有关农村地区综合实践课程开展情况调查来看,课程常态化仅占1%!还有很多学校尚未开设这一课程。有的学校虽然开设该课程,但实践效果不够理想,课程的实施比较随意,被任意占用,被其他科取而代之的情况经常性发生,这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置初衷背道而驰,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效果大打折扣,根本没有实质性的作用和体现。
(二)课程资源匮乏,实践活动极大程度上受到制约。
丰富的课程资源是保障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开展的基础,也是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开发与实践的源泉与动力。然而,在实际的课程实践中,学校对校内外资源开发不够理想。在校外资源方面,学校考虑安全问题,通常只将学生的活动范围局限于校园。大多数学校根本没有实践活动研究基地,不能实现对社会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而校内资源方面,学校基础设施特别薄弱,缺少相关设备器材,活动的开展受到极大的限制,学生几乎从来未真正体会到实践活动的意义所在。
(三)师资力量缺乏,课程实施水平不高。
教师的素质影响着课程的实施效果,综合实践课程的独特性对教师要求更高。但在农村学校中,高学历、高素质的教师缺乏,大多数学校还未配备专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都是兼职教师担任这一活动课程的开展与实施,这就超出了他们的能力范围。况且农村教师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较少,有的教师甚至从未接触过该课程的相关培训,专业素养较低,所以,他们通常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开展这一课程,课程的实施成效低,效果非常不明显。
(四)学生综合能力欠缺,家长参与度不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体与直接受益者是学生。但由于大多数学生对这一课程的价值与意义认识不够,对课程不了解,使课程的实施更加困难,如此一来,大大加深了教师的授课难度。农村学生知识面与城市学生相比,相对狭窄;在接受能力、活跃度方面发展也不足。缺乏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课程意识比城市学生更弱;并且他们也缺少锻炼与展示自身才能的机会,这就阻碍了课程的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要求家长、学校及教师一起合作完成的课程。可是,在农村,大多数学生父母外出务工,把小孩留给老人带。而老人对于孙辈的学习教育有心无力,这就造成了农村小学教师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合作对象的缺失。甚至有的家长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进入考试制度,不影响成绩的评定,从而不赞成孩子参与这样的课程。家长们甚至认为参加课外活动是浪费时间、分散孩子的精力了一件事。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得不家长的支持与配合,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因此,开展起来,困难重重,阻力重重!
针对以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存在的不足,我校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载体,实施了创客教育。创客教育融合互联网技术在教育界掀起了新的创新教育浪潮。创客运动鼓励将创意变成行动,作为一项人人可以参与的创新运动,让孩子们玩创新,在“做中学、创中学”,培养他们自主探究,激发其创新的兴趣。从而培养孩子们创造的能力。以开放、融合、实践、分享为显著特点的创新浪潮走进校园,走进我们身边。随着创客理念的发展、创客文化的兴起和创客空间的普及,创客正柔性地改变着教育,推动着教育快速地发展。将“基于创造的学”视为学生真正需要的学习方式,学生从“被动学习”开始走向“主动学习”;从学习者走向创造者。彰显出自信、独立、敢于尝试、勇于创新的创客素养和精神,其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创新人才。通过两年来的实践,以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的创客教育使学校初步形成了新的教育生态,师生们更加主动、更加创意地投入到校园生活中,掀起了一股生机勃勃的创新浪潮,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得到了更好的体现。
二、农村小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策略
(一)组建学校创客教育空间,是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硬件的基础。
创客空间是一个具有开发工具与设备的综合性开放的实验室,为创客教育的实施提供了实践的场所。创客教育活动的开展,非常需要创客空间的支持。创客空间不仅是落实创客课程、开展创客教学、培养学生创客素养的阵地;也是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动手实践的重要场所;更是创客教育的基本保证。农村小学创客教育的开展需要以创客空间为依托,去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自己,努力放飞梦想的环境。创客们可以在创客空间里共亨资源和知识,从而能更好地实现他们的创意及构想。
学校创客教育空间的建设应根据创客教师的使用和课程需求来建设,也就是“学什么”决定“买什么”,更要做到因地制宜,根据规模、人力和物力去认真规划,细心思考在实践中不断地积累经验,吸取教训,从而达到逐步完善其功能,以便达到更好的效果。
同时,学校创客空间要避免成为摆设,我们应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不能做为上级领导参观的场所;而是应面向全体师生开放,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创客学习活动中来,体验创造的乐趣;让其其成为师生创客教育的舞台,焕发出更耀眼的光彩。
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我们在2017年4月建立了学校创客教育空间。但由于我们学校地方非常有限,我们只好把创客空间建立在队部室里,与队部室合并在一起办公;更由于公用经费有限,根据创客活动的所需,配置了一些价格相对便宜的创客工具和器材。如创意机器人、3D打印机、航空航海模型、无人机、arduino开源板、积木、焊台、万用表等。我们购置这些器材价格都是非常低的,机器人和无人机价格在二、三百元左右,3D打印机才600多元,而开源板才十几块钱。我们大家都认为,创客教育无需高大上,只要能让孩子们快乐地学习,并能为学生们提供“造物”条件, 让学生们经历“做中学、学中做、做中创”的过程,从而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及创造能力,让每一个小创客都能发掘自己的创客潜能;并能让他们的创意一一展现,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二)成立教师创客教育团队,是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保障。
创客教育是以项目学习的方式,使用数学化工具,倡导造物、鼓励分享、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种素质教育。它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也属于跨学科的教育。如果要将原本无相关的学科教育相融合起来,那么就需要各方面专业背景的相关人员。因此,就师资方面来讲,学校则必须建立一支专业团队,并且在组建团队时需要充分吸收具有不同专业特长的教师参与其中。只有这样才能让团队成员之间更好地弥补彼此的不足,从而促进了整个团队素养和能力的提升。成员们不但积极参与省、市等上级有关部门组织的创客教师培训,还积极接受创客教学系列技能培训,大大提高了创客教育教学水平,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定的技术支持。
“一个人走的快,但一群人会走得更远。”我们学校在2017年4月成立了由6名本校教师组成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育团队。成员当中不仅有语文、英语老师,也有科学、信息技术和美术的老师,甚至还有教体育的老师,差不多涵盖了所有的科目。这就为了我们创客团队的创建打下牢实的基础。我们创客教育团队有着共同的目标和理想,我们在不断的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中不断地反思,以求共同进步。其中有2人在广东省教学技能竞赛中分别荣获一、二等奖,4人获得了湛江市的优秀辅导教师。2019年5月团队申报的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课题被立项,非常可喜可贺!
(三)建立学生创客社团,有助于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氛围的营造。
学生创客社团是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重要载体,更是学生实践活动的一种主要形式。它既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又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为学生营造一个相对宽松的学习氛围;也能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能进行自我探索,去寻求同伴、老师的帮助,将自己的想法变为现实。如此,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个性,更是大大地促进了创客教育的发展。
目前,我们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设组建了航海航模、创意机器人、纸艺手工、小小科学家等综合实践活动社团。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兴趣爱好自愿参加社团活动。我们制定了社团活动计划,并利用下午的文娱时间进行实践活动学习。为每一个社团配备专门的创客活动指导教师,对社团的活动进行辅导。通过建立社团,我们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了学生个性化发展,使学生能够在这里充分发散思维,尽情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参加创客教育比赛活动,是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提升。
创客教育,重在创新,贵在分享。通过参加创客比赛,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使其在兴趣的激励下进行自由创意,还能促动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和技术将创意实现出来,充分地实现了自我价值。所以,学校要面向全校师生举行“创客大赛”,积极为学生提供分享、交流、进步的平台;还要定期组织师生参加各级青少年创客大赛,为创客教育的发展提供动力支持。从而让学生在比赛中享受成长、收获成果。通过赛前辅导和集训,不断地提升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水平。
在这一方面上,我们学校做得较好,我们学校以比赛作为驱动,以点带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升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水平。两年以来,我们学校组织师生参加上级相关部门举办的创新、创客大赛27项,获奖人数共计127人次,湛江市级的有96人次,广东省级有28人次;2019年我们有一位学生被评为湛江市“十大小发明达人”,受到湛江市市委、市政府的表彰。学校先后被评为2018湛江市创客航拍优秀组织奖、2019年湛江市青少年机器人竞赛组织奖、2019湛江市航空航海模型大赛优秀组织奖、2019年9月我们学校被授予第一批湛江市青少年科学教育特色学校、2019年10月在“2019年广东省中学物理和小学科学实验教师(实验管理员)实验操作与创新技能竞赛活动”中我们学校有2位教师分别荣获二、三等奖、2019年11月在“第35届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辅导员科技教育创新成果竞赛项目展评活动”我们学校有2位教师分别荣获一、三等奖。
总之,探索开展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艰巨任务。我们一直在立足现状,努力探寻提高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策略上,竭尽全力地在农村小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无论是创客空间的建设、创客教师团队的培训,还是学生创客社团的建立、创客比赛活动的开展,其最终受益对象应该都是我们学生!而我们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能力,使他们成为国家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S].2017-09-25.
【2】苏海峰.农村小学如何开展创客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7,(31):8-9.
【3】杨飞.浅谈农村中小学实施校园创客教育的有效策略[J].中小学电教.2018,(06):3-4.
【4】张洪山.创客教育及其发展策略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8,(11):27-32.
篇6
关键词:劳动与技术;学习力;技术素养;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08-0071-03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3~6年级)》指出:“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学习领域。通过劳动技术教育使学生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形成初步的技术意识和技术实践能力。”
一、锤炼思维力――由浅入深,不断激活理性思辨能力
(一)对接思维――激发技术认同感
小学劳动与技术强调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注重从促进学生积极劳动体验的产生和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这一基本任务出发,形成活动内容、活动方式上的多样化和选择性,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学生通过思考,形成自己所需要的制作项目概念;教师通过启发技术思维,运用触摸、拆解、试玩等手段,让学生对作品进行整体和部分观察,帮助和完善学生的“需求”,提高自身的技术意识和能力。
如在《空气动力车制作》教学中,笔者出示了两辆制作完成的空气动力车请学生玩,同学们边玩边讨论,不一会儿,就有学生发现两辆车的行驶速度不一样。“你们这辆车的气球大,当然速度快了!”另一组的同学说:“你们的车有四个车轮,而我们只有三个,还是你们开得稳!”“等会我们做一个喷气管粗点的车和你比!”在试车的过程中,学生对“空气动力车”的结构有了了解,对车辆行驶稳、直、快的原因也有了初步认识,产生了自身的制作需求,为接下来的创新制作打下了基础。
(二)高级思维――形成技术亲近感
建构主义理论指出: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于他们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十分重要。要重视学生现在的真实生活,在教材内容与生活之间创建关联。
在劳动与技术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技术问题,注重生活中的技术学习,发现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会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让他们感到劳动与技术就在身边,进而对劳动与技术产生亲切感。
如在三年级上主题三《奇妙的绳结》中,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了小网兜编织的技巧,每一位学生都编出了独具特色的作品,用途也多种多样。有的说可作购物袋使用,有的说可以放篮球,有的说可以放水杯……学生们发现,原来自己制作的作品真的可以给他人带来方便。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了制作的成就感,提高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培养设计能力――从扶到放,不断提升技术设计能力
设计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学生富有创造性的活动,是学生智慧的表现,是将作品设想进行清晰表达的过程,同时也是对项目制作的过程、要求、方法进行表达的信息处理过程。
(一)在真实情境中启迪设计
建构主义教学论认为:人的认识不应该是被动的接受,而是通过主动探究、深入地思考构建起来的。创设情境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发现原有的认识水平、情感状态与所揭示的深刻道理及情感之间的差距和矛盾,产生疑惑,提出问题,从而引起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如在《纸塑花篮》一课中,老师事先创设妇女节给妈妈送礼物的情境,并提出用普通的纸来做花篮送给妈妈的活动课题。随后老师追问,你想设计一个怎样的花篮呢?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出示事先搜集的各式花篮供学生观赏并指出优缺点,使学生能在自己的设计中得以借鉴,达到启迪设计的目的。学生自然而然明白了要“做什么”和“怎么做”的设计目标,为后续设计作品作了铺垫。
(二)在思维激活中创新设计
在明确了设计目标后,教师要进行创新设计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辅导点拨,让学生体验设计过程,并在过程中体现设计思想,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以激活。
如在学习《花瓶》一课中,笔者从花瓶的种类、作用、造型、用途等方面引导学生构思。“你的花瓶可以用在什么地方?除了椭圆还有其他造型吗?是否能增加底部支架?……”如此一来,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拓展,很快就有了不同的设计。有圆形的、方形的、爱心形的;两个花瓶叠加的、嵌套的、并列的;安装支架的;装把手的……无一不展现了学生思维的创新性。
当然,忽略了劳动与技术中技术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即使再好的创意和新颖的设计,也是没有意义的。因此,教师要处理好学生创新设计能力与技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关系,要认识到技术知识、基本技能是创新设计的根本。
(三)在智慧碰撞中优化设计
陶行知先生指出:要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必须要特别给孩子提出问题的自由。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通过展示交流,创设富有启发性、创造性的问题,诱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指出设计合理性、新颖性以及可以改进的地方,并能提出合理化的改进举措进行优化设计,也是技术素养培养的一个重要标志。
在完成《漂亮的相框》设计后,笔者安排了由个人或小组代表组成的设计展示环节。“外框和内框如何组合?照片如何装入?相框支架是否稳定?你的设计有何与众不同的地方?……”介绍者在发言中反思、交流;倾听者从介绍中得到了启发、建议,两者在相互展示交流,互相学习、相互借鉴中进行优势互补,从而使学生的技术设计思路不断创新与完善。
在交流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设计的外观、大小、功能、结构、制作、选材等方面进行质疑,强调设计中不易呈现的要点、难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整合已有知识和技能,用多种方法表达设计意图,运用不同的方式去解决各种问题,不断修正和优化方案,培养学生的设计表达能力和技巧。
三、发展探究能力――先导后研,不断激发技术探究能力
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以技术内容为载体的“做中学”和“学中做”,强调心智技能与动作技能的结合,强调技术规范的学习与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统一。
(一)适时引导――实践操作,掌握技术
制作是在技术分析与设计基础上,学生以材料为依托,进行实践操作,实现技术成果的过程。它是劳动与技术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技术素养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过制作实践将设计思维与加工材料结合,在问题解决中掌握技术。教师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以组织者的身份出现,为学生提供自我探究、自我创造、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的空间,同时要在巡视中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帮助他们理解知识概念,掌握操作技术。
如在五年级上《制作飞板》一课中,笔者引导学生按照“打磨――组合”的技术过程进行加工。如学生在实际操作时出现了木工机床会磨到木条的一侧,打磨的厚薄不一等问题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讨论并交流该如何操作。学生通过讨论想出了许多方法:用一块木条放在上面沿线打磨就不会磨到另一侧;用砂皮纸进行第二次手工打磨减少厚度;先用美工刀削成一定的厚度,逐一打磨……在实践中,关键的技术问题解决了,飞板的制作质量得到了保证,学生也掌握了新的技能。
(二)自主研究――技术试验,总结经验
作品技术试验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经历设计、制作过程后,往往会有许多体会和感受,作品也会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足。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成果给予充分的尊重和肯定,并根据作品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总结经验,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技能和生活经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笔者在教学《回力车的设计与制作》一课时,让学生在设计、制作完成后进行试车。有的小组开得歪歪扭扭;有的小组车子开出去会转弯;有的小组开出去回不来;还有的小组根本开不动。于是笔者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针对在试车中表现出来的问题进行修改。在重新设计、修改制作中,学生的技术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得到了培养,设计出了各种新颖的回力车。例如,有的小组提出了要增大车轮直径和车轮宽度,让回力车开得更稳定;有的小组增加了皮筋数量,以让回力车开得更远;有的小组给回力车添加配重,加长车身,在不断地尝试中,寻求最佳技术解决方案,提高了学生的技术素养。
四、提升反思力――以评促学,不断提升技术反思能力
展示评价是技术素养培养中的重要的环节。适当、有效地组织学生对作品进行展示交流与评价反思,不但能提高学生的技术思维能力和作品质量意识,增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还能对各自的作品提出意见、建议,改进技术、方法、流程。
如在学习四年级下《电动洗杯刷》一课时,学生通过设计制作出了作品并一一展示给全体学生。教师引导学生:你对上述电动洗杯刷还有什么好的建议吗?学生有的回答:“刷子的刷毛太硬,瓶底刷不干净。”“刷柄不牢固,使用时可能会掉下来。”“如果把刷子加大,增强电动机功率,还可用其清洁瓷砖。……”
此时教师顺势提出:“你能不能针对这些问题对电动洗杯刷进行重新设计改进?” 经过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作品进行改进,其中一名学生的“电动墙壁污渍擦拭器”还在省科技创新大赛上获奖,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反思创新能力。
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学中思维能力、设计能力、探究能力、反思能力相互联系,相辅相成,是构成学生劳技素质的不可分割的整体。教师在教学中要转变角色,成为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努力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把培养学生的技术能力放在首位,注重学习能力培养,促使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探索、积极思考,改变劳技课堂教学模式,切实提高学生技术素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3~6年级)[S].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