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趋势范文
时间:2023-11-14 17:53: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科学发展趋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目前食品科学的发展现状和问题
如今的食品科学主要分为七大类,分别是:发酵食品、方便食品、冷藏食品、人造食品、有机食品、生态食品和辐照食品。
1.发酵食品
是通过微生物支持的食品,主要是豆制品、奶制品、发酵酒类还有生活中常见的调料,如:酱油、食醋、豆鼓。这类食品是经过一系列负责的生物发酵使那些难以消化的物质转化为对人体有益的易吸收物质。同时还能增加食品的保质期,如臭豆腐。
2.方便食品
方便食品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如今经济和旅游业的高速发展,人们需要快速解决饮食问题。使得饮食更加大众化,如今己经成为食品中最炙手可热的部分了。
3.冷藏食品
通过降低温度抑制食物中酶的活性使食物保鲜,这也是我国冷藏技术发展所兴起的一种新型食品,通过冷藏使食物增添了新的变化,风味更佳独特。其中水产食品也属于冷藏食品的范畴。
4.人造食品
这是一种利用微生物技术生产的食品,也叫单细胞蛋白食品。目前常见的有:人造肉、人造鸡蛋等等。但是目前人造食品的发展仍然遇到了许多限制,因为营养的问题还没有被大众所接受。
5.有机食品
作为目前最主流的新兴食品,是在不使用化肥和农药生产的食品,相当于目前所说的“绿色食品”。
6.生态食品
就是指纯天然未经过人工加工过的食品,主要特点是含有丰富的营养价值。
7.辐射食品
通过电离辐射使食品内部进行复杂的生物、化学、物理变化以提高食品的安全性,保证了食品没有污染。主要是应用于石材的脱水杀菌、辐射杀虫方面。
食品工程始终保持着高速发展状态,更多的品种产生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饮食生活。在食品结构更新品种丰富的同时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有待简洁。上述近年来食品科学的发展态势来看,新形势下食品科学的发展模式就变得越来越清晰了。
二、新形势下食品科学的新的发展模式
上述近年来食品品种的丰富也说明了人们对食品的追求不再局限于数量了,更多追求的是食品的品质、营养和健康。而这也是未来我国食品科学的发展方向。在发展食品结构转变的同时,加大对高层次食品的生产。所以食品企业想要在新发展中保持长久的竞争力就要首先把握新时期食品工业发展的变化趋势,充分地满足市场的需求。
未来饮食的发展不仅能满足人们对营养的需求,还能帮助人们减少许多疾病。目前许多病都是因为饮食不良产生的。并且改善国民的素质也需要食品科学的发展。而目前饮食的改善方案就是在居民消费最多的食品中添加维生素和矿物质能够有效地改善国民普遍的营养缺乏和体质弱的问题。例如面粉和大米都是我国重点保障的食品原料。在各类食品生产中都要做好安全工作,包括“奶制品、食醋、食用油”的营养强化。通过食品来改善人民缺乏的营养元素就是要发展奶制品,因为缺钙是目前普遍的幼中老年存在的问题,加强钙、铁和多种维生素的吸收能有效地强化国民的体格。针对这些发展趋势来看,未来的新食品发展方向主要有以下三大类:
1.变态食品
“变态”指的是原来食品的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比如从原来的固体状态变成了“半固半液体”或者是“液体”。比如最新的“空气食品’夕就是把人体必须的营养物质气态化,装进一个小瓶子里。人们在需要饮食的时候就可以通过吸食瓶子中的“营养空气”就可以解决饮食问题了。这种新型食品在我国还没有得到推广,不过这种快速有效的进食方式很有可能在未来代替现在的快餐。
2.合成食品
合成食品是生物微生物技术生产的食品,就是通过一些基本元素(如真菌和酵母菌)转化成人们希望合成的食品,就是想毛线织成毛衣一样的原理。而真菌和酵母菌就是“毛线”,通过一定规则和结构就能“编织”出我们想要的美食。
3.昆虫食品
尽管昆虫食品在目前生活中也不算少见,但是技术还没有成熟。其实昆虫本身除了含有丰富的营养以外,还有独特的免疫功能。能帮助人们改善血液循环,治疗改善许多疾病,例如:风湿、肾病、咳喘等等。这也是病理学的研究范围,相信不久会进入大家的饭桌。
从未来发展潜力最高的三大食品可以发现:我国目前倡导的“循环经济”正深刻地影响着未来食品科学的发展,就是食品工业的发展与环境和谐共处,生产出既有利于营养建设业对环境有利的食品。最终成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并且食品的生产开发要结合目前最先进的技术,比如“电子技术、生物技术、膜分离技术、超临界萃取技术、冷冻干燥技”,生物不仅对医学事业有重大影响,对未来的食品发展也起到了主导作用。
三、结束语
食品科学未来的发展还得依靠新技术工艺的发展,这也与物理、化学、生物三大学科分不开的,所以食品科学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发展。微生物发酵、灭菌技术及无菌包装技术的发展都会对未来的食品科技发展产生变革作用。而随着人们经济条件、需求的不断变化,对食品的外观、营养和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这也是未来食品科学新的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篇2
论文摘要:21世纪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其中、管理科学的发展是决定国家能否全面实现现代化、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宏伟蓝图的一个重要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讲,它与科学技术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因此,新时期管理科学新的发展趋势及其特征值得我们去重点关注和深入研究。
传统的管理学理论的基本假设是管理所处的环境不变或变化不大。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现实环境不仅发生着剧烈的变化,而且变化的趋势也会越来越难以预测。进人新时期以后,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信息技术及高科技的发展以及政府对社会生活的有限干预,迫使管理学将发生新的革命。我们既然生长在一个世界飞速变化的时代,就必然要有变化中的管理。没有变化的管理就不会有生命力!
总体而言,新时期管理科学的变革将是深刻而复杂的,其发展趋势必然会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人本管理思想将日益兴盛
重视人在生产经营中的作用并不是今天才提出来的。目光远大的企业家、专家、学者历来都强调人的重要作用。不过,如果我们仔细加以分析,就不难发现,在不同的时代,企业家、专家、学者对人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地位、作用等问题的认识是有很大差别的。在传统的管理思想中,是把人作为和土地、资本一样重要的生产要素,认为它们都能创造价值。在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中,则只是把人看作“经济人”,因此,片面强调金钱的刺激作用,强调运用严厉的控制手段来管理工人,以提高劳动生产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企业家、专家、学者对人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有了新的认识。他们把企业职工不再仅仅看成一种生产要素,不仅仅看成一种“经济人”,而是看成“社会人”和“文化人”,把他们看成企业的主体。于是就提出了“人本管理”的新思想。“人本管理”是与“以物为中心”的管理相对应的概念,它要求理解人、尊重人,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一般认为,人本管理可分为五个层次:情感管理、民主管理、自主管理、人才管理和文化管理。具体则包括这样一些主要内容:一是运用行为科学,重新塑造人际关系;二是增加人力资本,提高劳动力质量;三是改善劳动管理,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四是推行民主管理,提高劳动者的参与意识;五是建设企业文化,培育企业精神等。
从管理发展的轨迹看,管理明显地正在从理性的科学管理—“物本主义”的“硬”管理向非理性的人文管理—“人本主义”的“软”管理转变。人本管理的兴起说明了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属都是围绕人而展开的,因而在组织中如何更加尊重人、信任人、培养人、发展人、实现人与工作的完美融合,将是未来管理者更加关注的主题之一。
二、创新管理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创新这一名词最早来源于拉丁语,是指某种新事物的引人或引人某种新思想、新方法、新装备。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创新就是抛开旧的、创造新的或指创造性、新意。而在组织学中,创新就是指以新思想为指导,为达到组织目标而创造出不同于过去的新事物、新手段,即把广义的创新概念引人管理领域,成为管理科学的一部分。
一般而言,创新管理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对创新活动的管理;二是创新型管理。引人创新概念的前提和结果必然是管理创新,同时,这种管理的内容理应包括对创新的管理。一般而言,创新型管理不同于传统型管理,它是把创新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使管理随着技术、市场及组织内外条件、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同时,它也要求整个组织及其组成人员必须是创新型的,把创新作为其各种活动的主旋律。一言以蔽之,创新既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企业赢得竞争胜利和保持竞争优势的可靠保证。可以预言,创新管理是未来组织(包括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它有助于企业促进全面创新,使创新活动由单项创新转向综合创新、个人创新转向群体创新。实践证明,创新管理既有利于降低组织内部的交易成本,又可优化资源配置,从而促进和带动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创新必将是未来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的公开秘密。
三、由“硬”管理向“软”管理转化将为大势所趋
管理是人的管理,管理的主体是人。管理的客体虽然兼有人和物,但是对物的管理取决于对人的管理,所以,管理客体主要也是人。我国古代的管理思想都很重视发挥人在管理中的关键作用。从近代外国管理思想的发展历史来看,都是与工业文明密切相关的。二十世纪初有基于“经济人”假设的泰罗的科学管理,30年代后有基于“社会人”假设的梅奥等人的行为管理(行为科学),50年代又有基于“自我实现人”假设的马斯洛等人的人本管理,80年代以来则又出现了现代的文化管理,强调超越自我的企业文化和企业形象。管理发展史表明,管理本身明显存在着由理性的科学管理即“物本主义”的“硬”管理向非理性的人文管理即“人本主义”的“软”管理的转变。可以说,“软”管理与“硬”管理是相辅相成、相互联系的。“软”管理的发展是以“硬”管理的存在为基础,而“硬”管理又靠“软”管理来提升,需以“软”管理的指导为前提。“硬”管理主要是高扬理性、崇尚科学的西方管理思想,“软”管理中则含有“天人合一”、人际关系融洽的中国古代管理思想。那么,形成在中西管理结合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软”管理与“硬”管理的融合,并以“软”管理为主的中国式管理,乃是当今时代向我国管理界所提出的历史性任务。
四、知识管理的地位将日益凸现
新时期是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发生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企业从传统的对有形资本的管理向对无形资本的管理转移。企业如何开发知识、利用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以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就成为企业管理所遇到的又一新课题。
对知识管理的理解是多样的。最宽泛的理解认为,知识管理就是知识时代的管理,最狭窄的理解则认为知识管理只是对知识资产(或智力资本)的管理。介于上述理解之间的认识又有两种:一种认为是对知识的管理,另一种认为是用知识来管理。尽管理解不同,但是对知识作为一种重要生产要素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长并需要加以管理的认识却是相同的,对知识管理日趋重要的认识也是一致的。
五、管理信息化将主导现代管理科学的变革
篇3
1中医儿科学发展现状
近50年来,在国家发展我国传统医学的政 策支持下,在现代科学技术飞跃发展的学术氛 围中,通过以中医儿科专业人员为主体、相关多 学科专业人员积极参与的共同努力,中医儿科 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在中医儿科学基础医学方面,整理出版了 历代儿科学术名著,对著名中医儿科医家的学 术思想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取精撷要,发掘了 一大批对当今临床具有理论和实践应用价值的 可贵资料。就小儿生长发育、生理病理等方面 若干理论问题,如“纯阳”、“稚阴稚阳”、“变蒸”、 五脏‘不足”与‘有余”等,进行了学术争鸣,认识 上渐趋一致。儿科诊法应用,在传统突出望诊 的基础上,丰富了山根诊、舌诊、诊等内容。 在四诊客观化方面,如色诊定量、舌诊微观化、 闻诊声音分析等,都做了不少工作。并尝试扩 大传统四诊手段,利用血液化学检测、超声影像 等技术搜集到的儿科疾病体内变化信息,将其 纳入中医儿科辨证体系,即宏观辨证与微观辨 证相结合,使中医儿科辨证学的认识层次得到 深化。加上中医儿科证的动物模型研制工作的 起步,为研究证的本质、研制儿科新药创造了条 件。
在中医儿科学预防医学方面,以中医学‘治 未病’思想为指导,积极探索应用中医儿科学防 治方法,增强儿童体质,降低发病率的有效措 施。胎养胎教学说的科学内涵在现代被逐一证 实,宣传推广我国传统的养胎护胎经验,对促进 优生发挥了积极作用。以“药自母传”为依据, 通过孕妇妊娠期服药,作用于胎儿,预防新生儿 黄疸、胎怯,在现代诊断方法的配合下,证明了机体的优势,通过对体弱儿童辨证给药,调补 肺、脾、肾,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减少了呼吸 道复感儿、脾虚儿的发病率,延长了支气管哮 喘、肾病综合征等疾病的缓解期。在流行性感 冒、病毒性肝炎等传染病流行时,用中药内服、 药液雾化吸入等方法,保护易感儿,预防发病, 取得良好效果。中药保健药品、保健食品、保健 用品的开发,更加拓宽了中医儿科预防医学的 应用领域。
在中医儿科学临证医学方面,借助于现代 临床诊断技术的进步和科研方法的日益普及, 将传统的临床经验用现代科学方法加以总结验 证、比较甄别、提高创新,使临床诊疗水平大为 提高。上世纪50年代,以中医学“小儿暑温”理 论指导流行性乙型脑炎辨证论治取得成功树立 了一个范例,即对西医学明确诊断的疾病,应用 中医儿科学理论分析其病因病理,采用中医药 学方法进行治疗。这样,不仅提高了中医儿科 学诊疗水平,而且使其能克服部分西医难题的 优势得到广泛认同,也为中西医结合、扬长避 短、提高疗效扫除了思想障碍。中药治疗小儿 流行性感冒、肺炎、百日咳、细菌性痢疾、病毒性 肝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流行性出血热等 感染性疾病,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而且通过 药效学研究表明,不仅不少中药具有抗菌、抗病 毒作用,更重要的是方药整体效应,即调整机体 免疫,改善器官功能及组织代谢,减轻病理反应 等综合作用。在因矿物元素、维生素等营养物 质缺乏所致疾病,如厌食症、缺铁性贫血、佝偻 病、营养不良(疳证)等中医药治疗方面,更显示 了自己的优势,即:不仅不少中药中含有一定量 的矿物元素和维生素,增加了摄入量,而且中药 的调脾助运等作用,促进了机体对各种营养物 质的吸收和利用,这就比西医儿科只补充所缺 营养物质的治法显示出了长处。许多中药新药 的发明和剂型改革及其临床应用,如清开灵注 射液、双黄连注射液用于感染性疾病,青蒿素治 疗疟疾,雷公藤.昆明山海棠治疗肾病综合征,三尖杉酯碱、靛玉红、砷制剂用于白血病等,都 提高了疗效,方便了用药。其它如小儿外感高 热、急惊风等急症,哮喘、肺痈等肺系病,泄泻、 肥胖症等脾胃病,病毒性心肌炎、儿童多动综合 征等心系病,癫痫、肝痈等肝系病,五迟五软、性 早熟等肾系病,新生儿黄疸、新生儿硬肿症等新 生儿疾病,中医药临床治疗研究都取得了丰硕 的成果。
2 回顾与反思
自扁鹊“为小儿医”以来的2 400年特别 是钱乙建立中医儿科学体系以来的近900年, 中医儿科学曾经创立了多项世界领先的记录。 如唐代已在太医署正规培养五年制少小科专科 医生,隋唐时期已有多部儿科专著问世,宋代建 立了内容完备、水平较高的学科体系,16世纪 中叶推行了预防天花的种痘术等等。在相当长 的历史时期中,中医儿科学在世界儿科学术领 域都是处于领先地位的。
历史跨入20世纪以来,各门自然科学和社 会科学学科迅猛发展,新技术大量涌现,使古老 的中医学包括中医儿科学受到强烈的冲击。但 是,不管情况如何变化,中医儿科在保障儿童健 康事业中始终发挥着积极有效的作用。20世 纪上半叶,以徐小圃、奚泳裳等为代表的中医儿 科医生,在麻疹、天花等传染病肆疟之时,辨证 运用寒、温等治法,挽救了无数患儿的生命。不 管人们是被动接受还是主动引用,现代科学技 术在不断地向中医儿科学领域渗透。50年代 的“西学中”培养出了一批比较出色的中西医结 合儿科专家,加速了应用现代科技手段研究发 展中医儿科的步伐。80年代以来培养的中医 儿科学博士、硕士,近年来在学术界已经崭露头 角。正是由于既熟谙传统知识、又掌握现代科 技的人才的逐步涌现,推动了中医儿科学术进 步,使20世纪下半叶中医儿科学取得了前所未 有的发展。
但是,若是横向比较,我们可以看到,西医 儿科学在本世纪的发展更为惊人。疫苗的发明 及预防接种,已经消灭了天花,并使鼠疫、黑热 Pu■病、麻疹、百日咳、白喉、脊髓灰质炎等传染病发病率大幅度下降或接近消灭。自青霉素开始 的多种抗生素的发明,已在细菌感染性疾病的 治疗中打破了中医的优势地位。现代西医学是 在西方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 对西方传统医学已经作了完全脱胎换骨的改 造,与现代科技有很强的亲和性。引进现代物 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先进技术使西医儿科学 基础研究、临床诊断、新药研制的成果呈几何级 数增长,其势咄咄逼人,不断地扩展着它的临床 阵地。
因此,中医儿科不能满足于自己的发展速 度,在这新世纪之初,应当剖析自我,面向未来, 找到一条适应自身的更快的发展道路。
中医儿科学,作为中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是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 来的。中医学理论体系与中国传统文化血肉相 连,与现代科学技术则一时难以沟通,这是中医 儿科学引进现代科学技术远不如西医儿科学的 基本原因。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医儿科界兼 具传统医学知识和现代科学知识,有较强科研 能力的人才匮乏,影响了学科的发展。中医儿 科队伍中部分人自我封闭、抱残守缺,以及人员 数量质量、医疗设备、科研条件、经费投入等客 观困难,也都制约了学科的发展。在未来社会 里,医学领域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中医儿科要求 得到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必须正视自身的不足, 找准学科发展方向,加快发展速度,才能使这门 古老的学科焕发青春,在儿童保健事业中发挥 更大的作用。
3 21世纪学科发展趋势
中医儿科学术发展的战略目标是现代化, 这一点已经形成共识。现代化决不是“西医 化”,少数中医儿科人员丢弃了中医去学习西 医,是一种自丢优势的危险倾向。前已提出:中 医儿科学现代化,必须是对现有水平的超越,产 生在传统中医儿科学术基础上的质的飞跃,形 成与现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融会贯通,同步协 调发展的新格局。中医儿科学现代化,包括其 理论、临床、实验、教育、管理、思维方式等的现 代化只有在整个中医现代化的大氛围中才f 实现。中医儿科学自身发展的规律决定了在今 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只能在继承传统中医儿科 学的基础上,充分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大力提高 诊疗水平,揭示未被认识或未被充分认识的新 规律,为实现中医儿科学现代化准备条件[1。
中医儿科学术发展的关键在于人才。20 世纪下半叶,中医儿科多层次、多形式人才培养 格局已经形成。今后,要根据学科发展需要,更 新教学内容,扩大知识面,提高动手能力,培养 更多的中医儿科专业人才。首先是为数众多的 临床人才,能用中医中药为广大儿童提供高质 量的服务,承担起中医儿科的社会责任。另外, 主要通过研究生教育,造就一批中医基础扎实, 掌握相关现代科学知识、科研能力强的智能结 构型人才,由他们创造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产 生新一代中医儿科学术带头人,承担起推进中 医儿科现代化的重任。
21世纪中医儿科学术发展,首先要做好基 础工作。在思想认识上,要明确现代化不是西 医化,而是指与西医同步,直接引进最新科技成 果来充实和提高自己。在方法问题上,一要花 力气做好规范化的工作,逐步统一中医儿科学 病名、证候分类、诊断疗效标准、临床研究原则、 制剂质量标准等,由政府主管部门颁布实施;二 要加强信息管理与交换,避免科研中的低水平 重复,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推广。
中医儿科学基础研究范围广泛。整体观点 是中医学优势之一,要将儿童的孕育成长、保健 预防、病因病理等,放在天时、地理、环境的大自 然整体和脏腑经络、四肢百骸、气血津液的内环 境整体中加以认识。如孕育、出生、成长与自然 环境的关系,气候变化、环境污染与小儿哮喘、 肺炎等疾病发病率的关系,内病外治、外病内治 机理的研究等。对中医儿科基本理论中的若干 问题要减少理论争论,重视通过科研来辨析正 误,吸收其合理的部分用于临床,如借鉴美国 Gesell发现“枢纽龄(Keyage )”的连续观察分析 方法,就可以验证“变蒸”周期说的客观性,进一 步还可以通过观察资料分析中国古今儿童生长^合中国国情的小儿智能发育评估系统建立基础。诊断学研究重 点在充分应用现代诊断手段,如生化检测、影像 诊断、病理形态学检查等,丰富四诊内容,由宏 观向微观延伸,由司外揣内发展为内外合参。 对这些诊断信息按中医学认识论加以处理后, 将为辨证论治提供更充实的依据。在辨证学研 究方面,脏腑辨证是研究重点,如钱乙五脏“所 主”实质的现代表达,五脏虚实证的动物模型研 制和客观诊断指标,先天之本肾和后天之本脾 与小儿生长发育的关系,心“主神明”和脑为“神 明之腑’的临床指导意义等。治疗学研究的重 点,一是儿科常用治法的疗效机理研究;二是儿 科药物剂型改革及多种疗法研究,要研究出更 多疗效可靠、应用方便、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儿 科疗法和药剂。
篇4
关键词:职业教育 现状 发展 趋势
一、认清形势,推动职业教育持续发展
1.职业教育地位不断提升
发展职业教育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人力资源开发的必然要求,是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劳动就业和再就业的重要举措。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职业教育。从2007年起,国家对中职学生实行助学金政策,2012年又开始实施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党的十特别强调:“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
我国已建成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据教育部的数据,到2011年底,全国高职(专科)院校有1280所,高职(专科)全日制在校学生1200万;中职教育学校13093所,在校生2205.33万人,专任教师88.19万人。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目标基本实现,职业教育服务能力不断增强,为转方式、调结构提供了有力支撑,为民众接受教育创造了更多机会。
3.职业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多年来,职业学校致力于内涵建设,努力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职业教育全过程,强化了文化育人、实践育人、活动育人,有力地增强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把工学结合作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积极探索和开展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推进和深化职业教育考试招生改革大力,专业建设进一步规范。
4.职业教育条件不断改善
职业教育投入不断加大。“十一五”以来,中央财政投入近400亿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优质资源不断扩大。各级财政每年仅用于中职生助学资金就达250亿,学生负担显著降低。国家通过实施高职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实训基地建设计划、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计划等,扩大了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受益面,带动了职业教育的现代化。这些都为我们职业教育工作者增添了信心,鼓足了干劲,为推动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职业教育提出新要求
1.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国家“十二五”规划要求,职业教育要服务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行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加快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人才支撑;要服务于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服务于区域协调发展,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职业教育发展目标: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2.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要通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人才支撑,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产品的强劲竞争力。及时调整专业设置、改革培养模式、健全课程体系、改造教学过程,密切人才培养与现代产业体系的对接,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创造条件,为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做出新贡献。
3.职业教育自身发展对职业教育改革提出了新要求
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也面临一些问题,如认识不够,老百姓对职业教育的重视远远落后于普通教育;投入不足,基础薄弱,办学条件较差;机制不活,管理体制、办学体制、育人质量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发展不均,地区、城乡、学校之间发展不平衡;特色不显,一些职业院校办学没有特色,吸引力不够强。因此,深化改革,科学管理,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提高质量,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
三、把握趋势,为职业教育科学发展指明了改革方向
1.更加注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
职业教育将更加灵活开放,形成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有效衔接的格局,搭建人才成长“立交桥”。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经验,从顶层设计上,采取国家办的职业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展的形式,促进校企合作,鼓励企业与职业学校合作,明确合作各方的义务和责任,给予参与合作的企业享受国家规定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2.更加注重集团化办学
集团化办学是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职业教育办学体制的重要实现形式。职业院校必须主动适应集团化办学的需要,找准利益的共同点,构建和实施学校、企业、行业等成员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共赢的运行机制;根据市场和企业的需求设置专业、更新课程、选取教材,突出实践教学,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加快推进基本教学制度改革,大胆探索“订单培养”、“工学交替”、弹性学制等方面的改革,依托集团提高办学效益。
3.更加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养
要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就要注重职业性、技能性、实践性、应用性,着重培养学生的技能。加大对学生的技能培养,使学生的个性技能走向国家技能,使技能成为个体发展与国家发展的纽带。
4.更加注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职业院校教师将由单一走向复合,由资格走向能力,这也正是将来我国职业教育对“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及其专业化积极探索的成果和努力追求的目标。随着《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和《职业学校兼职教师管理办法》的出台,我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工作将进一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制度建设将更加完善。
总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职业教育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也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必须认清形势,把握趋势,以推进职业教育科学发展;及时转变观念,着力提高育人质量,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职业技能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06] 16号.
篇5
【关键词】二氧化碳;科学视野;学习兴趣
初中化学新课标指出:在化学教学中,通过帮助学生了解化学制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懂得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治理环境,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化学资源,逐步学会从化学的角度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的社会现象。
本文以二氧化碳一节内容的学习为例,在讲授完毕本节内容后,教师可以设置问题或布置任务:如果二氧化碳过度排放,将对人类产生什么危害呢?人类又将如何应对呢?由此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然后老师可以依据调研情况向学生说明:空气中大量排放的二氧化碳导致地表温度上升、冰川溶化、海平面上升、给人类带来灾难。尽管目前还无法科学计量,但确有迹象表明CO2所引起的气候变化是很显著的。控制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已引起全世界科学家的重视,在努力寻找转化的方法,以保护环境。那么如何做到CO2的减排、封存和利用呢。在此可以向学生讲授当今二氧化碳处理利用的现状,以达到拓展学生科学视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环保意识的目的。
1.生物技术
利用光合作用吸收储存二氧化碳,是控制二氧化碳最直接、副作用最小的方法。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植树造林,也是最廉价的解决方案。树木在生长的过程中从空气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以木材的形式存储碳。据估计,全世界森林中总共存储着近1万亿吨碳。然而,利用植物光合作用降低二氧化碳的效率很低,因为需要大量的土地来植树或农作物。据计算,要平衡目前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值,人们必须每年种植相当于整个印度国土那么大面积的森林,显然这是不可能的。但生物吸收二氧化碳的方法并非穷途末路,研究发现海洋生物吸收二氧化碳的潜力巨大。日本科学家已经筛选出几种能在高浓度二氧化碳下繁殖的海藻并计划在太平洋海岸进行繁殖,以吸收附近工业区排出的二氧化碳。美国一些研究人员以加州巨藻为载体,繁殖一种可吸收二氧化碳的钙质海藻,形成碳酸钙沉入海底,腾出的巨藻表面可供继续繁殖。
2.能源革新
二氧化碳的排放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为获得能量而进行的矿物燃料燃烧,因此改革能源形式或能量来源称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一个突破口,这也符合污染控制的原则,从源头上控制二氧化碳的生产。
(1)燃料脱碳:即以含碳量较低的燃料(如石油和天然气)或无碳燃料(如氢气)取代含碳量较高的燃料(如煤),使得每单位能耗量的平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20世纪80年代美国化工界就提出将煤、生物体等不清洁燃料与氢气反应生成甲烷、一氧化碳、氢以及固态焦炭等,再将甲烷高温分解成氢,一氧化碳以及固体炭黑,然后氢与一氧化碳合成甲醇,未反应的氢与一氧化碳作为原料循环使用。
(2)燃料电池:即以电化学氧化产生电力,直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燃烧效率达到40%-60%(与之相比火力发电的效率仅为30%左右),大幅节约了初级能源,避免了大量污染。重要的是,燃料电池是以氢为燃料的,燃烧产物是水,既解决了能源产生和输送,又避免了环境污染。
3.二氧化碳的收集
二氧化碳的人为排放源主要有汽车、工厂等。然而在众多汽车上安装收集二氧化碳的设备不现实,目前把收集二氧化碳的工作重点放在了以燃烧矿物燃料为主的发电厂上,这些发电厂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约占全世界二氧化碳排放量的1/4。在吸收塔中二氧化碳与醇胺接触发生反应,释放出浓缩的二氧化碳,并还原成化学吸收剂。另外,比较理想的办法是将收集到的二氧化碳输送到地下或海洋深处埋藏起来。石油开采行业中有些油田为了增加留在地层孔隙中难以开采的石油产量,向地下注入压缩二氧化碳,以增大地下压力,增强原油流动性,提高原油的采收率。目前,美国每年有近百个油田为提高原油产量向地下注入500万吨左右的二氧化碳。尽管封闭的地质结构是人们最理想的二氧化碳储存之处,但是一些科学家指出,深海才是未来温室气体最大的潜在储存库。海洋表面每天都要吸收2000万吨的二氧化碳。据估计,以海水溶解方式总共储有46万亿吨二氧化碳,但其容量还要大很多。因此即使人类向海洋加入两倍前工业时代大气浓度的二氧化碳,海洋的碳含量的变化也不超过2%。而且,通过自然过程,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早晚也会转移到海洋中。
4.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用
二氧化碳作为新的碳源,开发绿色合成工艺已引起普遍关注。综合利用二氧化碳并使之转化为附加值较高的化工产品,不仅为碳一化工提供了廉价易得的原料,开辟了一条极为重要的非石油原料化学工业路线,而且在减轻全球温室效应方面也具有重要的生态与社会意义。随着人们对二氧化碳性质的深入了解,以及化工原料的改革,二氧化碳作为一种潜在的碳资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应用领域将得到有效开发。
【参考文献】
[1] 赵成美.二氧化碳的性质,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0(5):27-28
[2]Garola Hanisch.二氧化碳储存的来龙去脉[J].环境科技动态,1998,2:9-12
[3]周欢怀,艾宇.二氧化碳减排与可持续发展[J].杭州化工,2005,32(2):15-18
【作者简介】
篇6
一、调研目的
围绕“破除思想障碍,破解发展难题,构建科技创新机制”这一主题,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向实践学习,向基层学习,向群众学习,认真学结基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成功经验,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和实践探索,努力破解发展难题,形成一批调研成果,探索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科技管理的新机制,切实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谋划科技发展的正确思路、促进科技发展的政策措施、领导科技发展的实际能力。
二、调研内容
调研要突出构建保障我区科技发展的新机制,重点围绕四个方面的问题开展调研工作:
(一)影响和制约保障科学发展的重大问题
围绕建立科技发展的新机制,重点调研我区科技优势依然发挥不够充分,对经济的贡献率低,区域内科技综合能力与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有较大差距,特别是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还比较低,缺乏产业化基地,产业集群式发展不足,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强的具有国际国内竞争力的企业和知名自主品牌,缺乏重点支持自主创新的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缺乏自主创新资源的有效整合。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促进全区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发展,大力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科技产业对全区工业经济的贡献。
(二)科技管理和服务中的疑难问题
围绕解决科技管理和服务中的的疑难问题,重点调研加强和改进城关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为改善地方经济结构、区域产业升级作出贡献。目前面临的制约瓶颈是:由于土地紧缺,一直没有建设科技孵化企业的产业化基地,致使我们支持孵化企业的生产基地都落脚周边县区,为别的区域经济做贡献。为了切实增强我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推进我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协调各有关部门,在合适的区域建设具有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等优势的科技产业基地,强化孵化器的项目承载能力,促使孵化的科技成果实现就地转化,同时吸纳高附加值、高成长性、高技术含量的产业,从而促进区域创新体系的完善、加快企业规模结构的调整,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重要途径。
(三)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现实问题
重点围绕城关生态恢复、环境治理、公共卫生、城市建设等社会公共事业方面的工作,加强污染综合治理技术、重大灾害疾病的监测预防与防治技术、建筑节能技术、生态治理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促进社会事业与科技工作协调发展。
(四)基层和人员队伍建设中的突出问题
围绕研究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调研总结科技管理创新、队伍建设等经验和做法,进一步查找、梳理科技人员队伍在思想观念、管理职能、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等方面不适合、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突出问题。切实加强全局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工作氛围。
三、调研范围
针对以上四个方面的调研内容,深入到相关部门、街道、企业开展调研工作。
调研对象包括业务相关部门、服务对象、专家学者和基层群众。
四、方法步骤
调查研究采取实地调研、问卷调研、辅助调研等方式。具体安排如下:
(一)调研准备(3月15日—3月23日)
1、研究梳理问题。活动领导小组召集机关各办公室座谈,讨论梳理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重大问题、科技管理和服务中的疑难问题、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现实问题以及基层和人员队伍建设中的突出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初步思路。
2、设计调查问卷。发放征求意见表并在城关科技网开设专栏,充分听取社会各界对科技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3、制定调研方案。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研究制定调查研究工作方案。
(二)调研实施(3月24日—3月31日)
1、问卷调研。围绕建立科技发展的新机制,重点调研我区科技优势依然发挥不够充分,对经济的贡献率低,区域内科技综合能力与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有较大差距,特别是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还比较低等问题,分别向相关部门、服务对象、专家学者和基层群众发出调查问卷,系统了解和广泛征求意见及建议。
2、实地调研。围绕解决重大问题,确定重点调研内容,带着解决问题的初步思路,采取座谈、研讨、走访等多种方式,开展实地调研。
3、辅助调研。局分管领导围绕调研内容,结合分管工作职责,同步开展辅助调研。
(三)成果交流(4月1日—4月10日)
班子成员结合调研主题,撰写并按时提交调研报告;举办调研成果汇报交流会。
(四)成果转化
按照实施方案确定的阶段预期成果,做好调研成果转化工作。
1、创新实践。总结推广科技管理的创新实践,转化为新的理论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通过调研,对目前能够解决的,集中力量加以解决;一时难以解决的,进一步梳理分析,促进解决问题思路的形成,并积极创造条件尽快解决;对涉及重大政策调整等自身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基本思路,向区委、区政府提出建议。
2、创新制度。推进各项管理制度的完善,将调研成果转化为符合科学发展要求、有利于促进“科技兴区”战略实施的政策措施和管理制度、办法,做到成熟一个、决策一个、实施一个。
3、创新机制。围绕“破除思想障碍,破解发展难题,构建科技创新机制”主题,通过调研成果的深入研究,形成和提出科技创新的意见、办法和措施,探索建立科技工作的新机制。
五、工作要求
(一)坚持改革创新。要将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精神贯穿调研工作始终,坚决破除思想障碍,增强改革创新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把突出实践特色作为调查研究的根本方法,深入学习实践、探索实践、总结实践,从实践中发现、梳理、排查、解决问题;要把贯彻群众路线作为调查研究的基本原则,深入群众、体察民情、了解民意、关注民生、集中民智,充分尊重群众首创精神,总结群众的创新经验;要以查找和解决问题作为调查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破解发展难题,从科技工作服务和保障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及部门自身建设等不同层面,找准问题,研究思路,探索规律,切实解决,使干部受教育、发展上水平、群众得实惠。
篇7
【关键词】中学化学 课程 改革 发展 观念 趋势
中学的化学教学是引导学生更好进行现代化学科学学习的开始,在大力发展素质教育的今天,中学的化学教学要根据人的认识发展规律和学生的心理特征,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这些不能只是一句空话,因为在进行中学化学的教学中,我们教师不单单是向学生传授相关的化学知识,更不是单单为考试而教学,而是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课程的相关改革和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这就是化学教学的目的,也是化学课程改革和发展的趋势。
舍弃旧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素养
现阶段提倡素质教育,目的就是通过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
生不只是只为学习而学习,而是快乐学习,将所学的内容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因此舍弃旧的教学模式是必然的。旧的教学模式就是以老师为中心,学生在课堂上随着老师的思路走,老师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这种形式的教学其实完全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扩散,同时,也不能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相应的教学调整,教学质量也得不到提升。中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思维,而且一个好的学习素养也是保证其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目的就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开展适合的教学活动,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习中提高学习的兴趣,加上老师的适当引导,就能慢慢养成主动学习、善于发现问题、善于解决问题的学习素养,大大提升了教学质量。
学生的学习方式应该多样化
我们知道,一门学科的学习,学生都是由不熟悉到熟悉再到牢记,这样的学习过程,许多学生都是通过老师的知识普及,被动的接受知识,然后再熟悉,最后牢记,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不适应现在的教学方式,而且学习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因此老师在教育中要注重学生的多样化学习方式,可以通过对自然、社会现象或科学实验、文字材料的观察、阅读、发现问题、搜集数据、形成解释,并对这种解释进行交流、检验与评价的过程,进行发现学习,这样可以开拓学生的学习思维,更牢固的记住所学知识。另外还可以在实践活动过程中,通过反复观察、实践、训练、对情感、行为、事物的内部认识,最终习得某些可以言说或未必能够言说的知识,掌握某些技能、养成某些行为习惯和某些情感、态度和观念的体验学习,这样就可以通过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身良好的学习素养和学习习惯。每种学习方式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因此在学生学习中,老师应该指导学生综合这些优点,进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这样才能更好更快的开展教学,完成教学目标。
要进行开放式的课堂教学
我们知道,中学生在学习化学的时候,更多的是在课堂和实验室,接触更多的是课本和试验用品,但是相对封闭的课堂教学和实验室教学,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加之化学相对于语文、英语等,没有教学情景,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因此一方面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将学校教学资源、自然教学资源、社会教学资源和网络教学资源能进行充分利用。当然这个“课堂”可以是教学课堂,可以是户外课堂,也可以是工厂课堂,目的就是通过开放式的课堂教学,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调查和动手,去明白其中的道理,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升学习兴趣,这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另一方面开展多中心的、开放式的课堂教学,也充分利用了有效的教学教学资源,发挥其教学优势。
四、与时俱进,开展多媒体教学
21世纪,是信息化的社会,更多的领域开始步入了科技化、信息化和数字化,作为化学教学,完全可以与时俱进开展多媒体教学,这样就能通过多媒体的视频、音频、声音等方式传达教学信息。能在教学中,将教学过程更加具体化、细致化和人性化,同时可以通过网络这种新的教学资源,可以实现教学共享,了解更新的教学方式,实现与他人合作学习与分享学习成果,网络环境下可以实现全新的互动式的教学,可完全实现个性化的学习。
教学中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一个民族的发展需要创新,一个国家的发展需要创新,可见创新是发展的源泉,所以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化学老师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不仅有利于化学知识的学习,更多的适合所有学科的学习,甚至影响以后学生的发展。因此,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过去那种重视接受已有科学结论和事实的学习方式,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学生在进行化学学习中,能够通过自身的知识,加上老师的指导,能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获得科学结论。从而提高学习能力,培养创新精神,这样才能在学习中不断成长,不断探索,不断发现,老师在其中进行适当的鼓励,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直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六、在化学教学中加强与其他学科联系
在中学的化学教学中,并不是独立存在和发展的,在实际的教学中,和其他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也是为什么物理和化学组成了理综。因此化学教学不仅与其它自然科学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也渗透到了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所以,化学教育不能让学生只从化学的角度来认识、解决社会中的有关问题,要让学生能综合应用多种科学知识,以跨学科的观点和方法,从整体上认识和解决科学技术发展和现实社会中的问题。这其中一些文字理解和分析、英文的翻译、公式的计算等,都涉及到其他学科,因此只有加强同其他学科的联系,才能在化学的教学中开展有效的研究和讨论,才能推动化学教学的发展。
总结
总之,中学的化学课程的改革和发展要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大力发展素质教育,通过对课堂教学形式、学生学习方式等的创新和改革,让中学化学课程改革正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成为科学和人文的教育载体。
参考文献:
篇8
发达的服务业是现代经济的显著特征,也是衡量城市发展繁荣程度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区新的城市定位明确提出,xx是京津城市发展主轴上的重要新城,建设成为京津之间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物流基地和生态宜居城市。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对于加快提升我区城市功能,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新的城市发展定位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随着全区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推进,服务业呈加速发展势头。
1.规模不断扩张,作用更加明显。20*年,全区服务业完成增加值57.7亿元,同比增长23.9%;占全区GDP比重由2*0年的34.4%增长到36.9%;从业人员16.4万人,占全社会就业人数的31.2%,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同时,服务业在提升城区功能、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门类日趋齐全,结构逐步优化。服务领域不断拓宽,形成以批发零售贸易为主导,房地产、交通运输、餐饮住宿为支撑,信息中介、金融保险、社区服务等产业竞相发展的服务业体系。20*年,批发和零售贸易占服务业增加值的39%。在居民改善居住条件和会议培训等需求的带动下,房地产业、餐饮住宿业得到快速发展,超过服务业平均增速。20*年,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35.2%,占服务业比重11%。
3.大项目建设步伐加快,特色集中发展趋势显现。近年来,随着城市开发建设的加速推进,有力带动了现代商贸设施开发,服务业呈现大项目多、投资规模大、现代服务业投资比重大的新特点。目前全区列入市级29个重点项目中,服务业项目14个。服务业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逐年增加,由20*年的26.7%上升到20*年的54.6%。城区1*国道沿线京津时尚广场、优联第六城、华北国际工业品原料城等项目加快建设,商业商贸主轴带框架基本形成。国际保税物流园“两库”投入运营,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功能基础条件明显提升。随着开发区软体区、中国艺术家聚集区、大黄堡湿地开发等项目建设推进,文化创意、休闲宜居等面向京津现代消费需求的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但我区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还存在一些差距和问题。一是总量规模小,发展水平不高。20*年,全区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36.9%,低于**市40.4%的水平,也低于全国39.3%的水平;人均服务业占有量略低于全国水平,不及**市的1/3和塘沽区的1/4。在服务业中,现代服务业的比重偏低,真正代表现代服务业的现代物流、科技研发等新兴服务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影响范围广、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和服务品牌还比较少。二是集聚度低,结构不尽合理。业态比较分散,产业不够集中,没有形成体现城市服务功能和形象的服务功能区,缺乏产业集聚和规模效应。产业结构不均衡,生活业比重大,生产业比重小,为第一、第二产业提供配套和服务的能力薄弱。三是服务基础设施落后,服务业科技水平低。特别是会展场馆、影剧院、体育中心等文化休闲设施欠账比较大,现有旅游景点设施比较陈旧,接待能力差。服务业整体科技含量低,信息网络系统建设滞后,信息化程度不高,现代技术在服务业中的应用还不广泛,服务方式和手段还比较落后和单一。
二、现代服务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随着宏观环境的改善和京津区域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全区现代服务业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是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环境更加有利。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和政策措施实施意见,把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到战略任务的高度;市委、市政府也高度重视服务业发展,制定了专门意见,明确了我市服务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发展重点和政策措施,这为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营造了有利的政策环境。二是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目前,我区正处于工业化进程由初级向中级迈进的阶段,工业生产规模加速扩大,产业结构加速升级,将有力带动物流仓储、商贸流通、信息科技等直接为生产服务的相关行业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xx新城开发建设的全面推进,将为服务业创造更多的载体和空间,同时进一步促进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的集聚,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有力的资源支撑。三是京津同城化趋势显现。随着京津一体化发展进程加快,受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上升的制约,京津两地的服务产品价格相对较高,溢出趋势明显。xx作为京津重要节点和枢纽,具有明显的区位、交通和环境综合优势,有条件通过对接京津、服务京津,承接两大城市服务产业转移,实现服务业发展层次、规模和水平的提升。四是社会消费需求升级。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居民消费热点逐步转向文化娱乐、教育培训、医疗保健、旅游休闲等领域,特别是京津两大城市现代消费需求潜力巨大,为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
我区现代服务业在发展中还存在许多制约因素,对其今后发展形成严峻挑战。一是在发展空间上,受京津两大服务高度发展城市的抑制性覆盖比较明显,特别是金融、科技、技术服务、咨询等辐射力强的服务业在我区发展空间有限;同时由于相似的产业基础和区位条件,与周边地区在服务业上很难实现错位发展,现代物流、休闲旅游等潜力大的产业面临激烈的区域竞争。二是在观念上,受传统思维限制,有的部门和人员对发展现代服务业缺乏足够的认识,缺乏应有的信心和决心,服务业发展难以真正摆上位。三是在体制上,缺乏统一管理、统筹规划和协调推进,特别是对物流、中介等一些行业缺乏有效的管理、服务和引导,影响了服务业的规范和发展。四是在政策上,长期以来注重第二产业的发展,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相对较少,带有导向性的考核和激励机制还未建立起来,影响了乡镇街道和相关部门发展服务业的积极性。五是由于收入、创业成本、发展机会等方面原因,有些领域存在“自己的人才难留住、外地人才难引进”的现象,造成现代服务业所需的高层次专业人才紧缺。
三、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重点
1.指导思想。围绕新的城市发展定位,坚持改造传统服务业与引进培育新兴服务业相结合,发展生产业与巩固提升生活业并举,统筹协调,突出重点,培育市场主体,改善发展环境,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创新服务业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进一步做大服务业总量规模,优化服务业结构,打造“借势京津、广域辐射、特色鲜明、集群发展”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2.基本原则。一是处理好发展服务业与其它产业的关系,加强服务业与其它产业特别是与制造业的分工合作,形成协同和协调发展的格局。二是处理好发展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的关系,积极运用现代经营方式、服务技术和管理手段改造传统服务业,使二者相辅相成、协调发展。三是处理好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和企业的主体作用,鼓励各种经济成份在更广泛的领域参与服务业发展,提高服务业的市场化、社会化和专业化程度。
3.发展重点。按照服务业发展规律,围绕发挥xx比较优势,优先发展符合城市功能定位的行业,集中力量在具有相对优势和发展前景的领域突破:一是现代物流业。发挥我区区位、交通优势,依托京津工业化大生产需求,通过国际保税物流园、华北工业品原料城、环渤海农副产品物流交易中心等大型物流园区、配送中心以及运输枢纽和场站建设,形成规模合理、布局科学、功能齐全的物流基础设施和服务系统,引进和培育一批现代物流企业,建设辐射能力强、组织效率高、与制造业和商贸流通业联系紧密的现代综合物流服务体系,使xx成为京津两大城市物流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物流结点。二是现代商贸业。大力实施结构调整,积极发展现代商贸业态,形成高效畅通的批发经营网络和业态先进的零售商业格局。结合xx新城开发建设,以1*国道、前进道开发为带动,加快在建商业项目建设,引进一批新的商贸龙头项目;加快规划建设一批专业市场和社区市场;进一步提升农村“三进工程”建设水平。三是文化创意产业。依托开发区软体区、中国艺术家聚集区等龙头项目,重点发展科技创意和业务流程外包、艺术品创意等产业领域,大力支持产业链延伸、产业配套和产业集群发展,逐步建成京津之间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基地。四是休闲旅游业。发挥xx自然资源和人文环境优势,通过运河、湿地、森林公园、水库等开发发展文化休闲旅游,通过中国自行车王国、地毯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带动工业旅游,通过设施农业、生态农业建设促进农业观光旅游,形成旅游产业全方位、多角度、宽领域发展格局。五是会展业。挖掘京津会展服务需求,积极推进会展场馆和设施建设,引进培育专业化的会展经纪、咨询、策划等服务机构,积极承接和举办各类论坛、展会,带动餐饮、住宿、商贸、旅游等相关产业发展。
四、强化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组织实施
1.加强组织领导。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区域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领导,抓好落实,强力推进。做实现代服务业工作机构,理顺工作机制,加强与企业的沟通联系,搞好与市有关部门的协调沟通,为项目运作和企业发展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建立健全我区现代服务业统计体系,准确反映发展状况与变化趋势,为决策提供依据。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考核各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的重要指标,调动各方面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积极性,形成发展合力。
2.制定科学规划。坚持规划先行,从我区的区位条件、产业基础和城市功能出发,尽快完成现代服务业布局规划,加快物流、旅游、商贸等产业的专项规划编制,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指导。按照分类聚集、适度集中的原则,规划建设现代服务业的各种功能区或专业街,推动产业集聚,扩大产业影响,形成聚集和规模效应。
3.营造良好环境。加大宣传力度,搞好干部培训,在全区上下形成重视和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良好氛围。对重点领域和企业进行重点扶持,促其尽快发展壮大。坚持“非禁即入”的原则,对法律、法规、规章未禁入的行业全部放开,鼓励和支持各类资本自由进入,破除行政限制,降低进入门槛。在放宽入口关的同时,加大行业管理规范力度,搞好行业诚信建设,为产业发展创造健康、有序的环境。
篇9
怎样回答我县卫生事业"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发展为了谁"这三个关于医院发展的基本问题,我想任何人都可以说几点,但要讲清楚、讲透彻,真正从思想上认识上解决这三个问题,尚需进一步学习科学发展观理论,用其武装思想、提高认识。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和解决医院在发展中存在的思想认识误区:
第一,"为谁发展"?有的同志认为,我县卫生事业发展的主要目的是为医院的发展壮大和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这不全对。医院发展不仅是为医疗事业的进步和提高,而且,更主要的是为了病人,使病人得到优质的服务。医院发展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医院,是为了病人。医院自身的发展、进步、提高只是发展中的过程,不是发展的最终目的。为了病人而发展才是医院发展的最终目的。
第二,"靠谁发展"?不少人认为,我县卫生事业发展完全靠全县医务人员的努力和国家支持,这是正确的,但回答的不全面。我县卫生事业发展不仅靠全体医务人员的努力,靠国家项目和资金扶持,而且还要靠病人的监督和支持。病人也是推动我县医院发展的重要力量。以人为本对医院来说,出发点和落脚点主要是病人。如果没有重大的公共卫生事件和病人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高标准、高要求,就不可能有今天我们卫生事业发展的好政策,也不可能促进我县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县乡医院的快速发展。靠病人发展就是依靠病人对医院工作的监督和支持,推动我县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靠病人发展就要求全县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坚持"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对病人做到"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合理收费",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降低病人诊疗费用,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便捷、可及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努力实现人民群众"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县"的目标。
第三,"发展为了谁"?不少医务工作者认为,医院发展后主要是为医院增添设备、使医院上档次,为了改善和提高医务人员的生活福利和工资待遇。这不完全正确。卫生事业发展了,在改善医院工作条件和环境、提高医务人员基本待遇的基础上,还要把降低人民群众的医疗费用,让患者得实惠,作为医院发展后重点解决的问题,要让人民群众在医院医疗卫生服务中分享改革的成果,享受发展的实惠。
总之,解放思想谋发展就是我们卫生工作要围绕"一切为了病人"这个中心解放思想,围绕提高医疗卫生技术水平、降低患者看病就医费用谋发展。在医院发展中,我们只有为病人着想,使病人受益,让病人满意,围绕病人谋发展,才能在我县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中体现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
篇10
到**年,力争实现GDP469亿元,年均增长13.9%;人均GDP继续保持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财政收入50亿元,年均增长18%,人均财政收入达到全省平均水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5亿元,年均增长22%以上;实现旅游总收入260亿元,年均增长16.6%,其中创汇3亿美元;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8%;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9.2:44.6:46.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力争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继续保持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城镇化率达到46%以上。
到**年,力争实现GDP740亿元,年均增长13.3%;财政收入80亿元,年均增长1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34亿元,年均增长14.7%以上;实现旅游总收入400亿元,年均增长15.4%,其中创汇5.7亿美元;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9%;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6.9:44.1:4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5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城镇化率达到50%。
《意见》明确了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的重点领域、建设要求和具体任务。
一是建设科学发展的服务业综合改革示范。以积极争创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为契机,加大改革力度,坚持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与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扩大生产服务业与发展完善生活服务业、提升城市服务业与拓展丰富农村服务业紧密结合,加快结构调整,增加投入支持,尽快走出一条符合**发展实际、富有特色、充满活力的服务业改革发展之路。加快旅游产业优化升级,实施文化精品打造工程,确保服务业占GDP比重继续保持全省前列。到**年,服务业增加值达217亿元,年均增长13%;服务业从业人员35万人,占全社会就业人口的40%以上。到**年,服务业增加值达363亿元,年均增长15%;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口的比重达50%以上。
二是建设科学发展的新型工业示范。加速经济园区建设发展,加快工业技改创新步伐,加强优势产业培育指导,以经济技术开发园区为载体,发挥骨干企业带动作用,加快培育和壮大优势产业,推进区域集中、产业集聚、产业链延伸。加快构建一批优势显、体系全、规模大、品牌响的优势产业集群,培育壮大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示范企业。到**年,全市规上企业数达600户以上,规上工业总产值达49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30%以上,打造2个百亿元产值产业,3个50亿元产值产业。到**年,全市规上企业数达800户以上,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达850亿元,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32%。
三是建设科学发展的景区景点示范。加快景点景区改造升级,切实抓好旅游市场营销,着力优化旅游发展环境,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由景区带动型向景区、城市双带动型转变,由单纯观光型向观光、休闲、养生等复合型转变,由旅游、文化、生态相对独立成长型向旅游、文化、生态“三位一体”融合型转变,由偏重资源供给型向资源、市场结合型转变,由徽文化单一型向徽文化与佛文化、道教文化、红色文化以及“海派文化”叠加联动型转变,重点抓好精品景区景点打造、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整体营销、旅游新型业态打造、文旅深度结合、旅游商品开发、乡村旅游发展、旅游区域联动、旅游发展环境优化、旅游对外开放、旅游信息化、旅游人才培养等十二个方面工作,努力实现旅游经济超常规发展,突破性增长,到**年,全市旅游接待总量3000万人次,年均增长13%以上,其中入境游客120万人次,入境游客继续保持全省60%以上份额;4A以上景区达24个,其中5A景区1-2个。到**年,全市旅游接待量4000万人次,年均增长10%以上,其中入境游客170万人次;4A以上景区达29个,其中5A景区3-5个。
- 上一篇:化学工程与工艺的应用
- 下一篇:重阳节的来源及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