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校园文化设计范文

时间:2023-11-14 17:53: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艺术校园文化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艺术校园文化设计

篇1

【关键词】艺术设计 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校园精神的凝练,是学校潜在的无形资产,具有巨大的文化价值。成熟的校园文化能够积极影响校内教师和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并且推动教师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进而影响到学校的发展、人才的培养和社会的进步。全面、深入地挖掘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和提高社会影响力的有效途径。

一、艺术设计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校园文化是一种无形的资产,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校园精神的体现,但是可以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形成各种不同的具体的实物展示,如校园景观和文化产品等。而艺术设计专业的研究方法、设计手段及成果展示等,可以为校园文化的建设、校园景观的营造、文化产品的设计推广提供有力的支持,并能够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艺术设计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在国内和国外众多高校都有一定的体现。例如,有的高校为了打破校园固有的边界限制,利用开放式的建筑形式和自然式的景观设计,贯穿于校园的整体规划中,特别注重学校在整体规划、建筑设计及景观小品的表现形式,强调“无边际”或“无围墙”,完全向社会居民开放,让学校融入整体环境中,成为社会居民生活的组成部分,这样也无形增加了校园的面积,还在一定程度上宣传了校园文化。如武汉大学的校园内就弥漫着浓郁的文化氛围,注重学术文化、创新文化、历史文化以及樱花文化的宣传,利用各种艺术设计的表现形式将校园文化的特质进行表达,注重校园内的景观小品和公共设施的设计,充分体现“自强、弘毅、求实、拓新”的校园精神和人文精神,结合自然环境的营造,成为了国内首屈一指的风景优美的高等学府。

利用艺术设计增添校园文化氛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把各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同校园精神结合,在物质环境中感受校园精神和校园文化,能够有效地推动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深度挖掘艺术设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巨大潜力,能够帮助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二、艺术设计对校园文化元素表现的作用

校园文化具有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而每种表现形式都具有其独特的影响性。文化的表现要经过从意象表达到形式表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艺术设计可以有效地对校园文化元素的提取和文化元素的表现起到积极的作用。

目前,在一些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中,虽然十分注重艺术设计的作用,但是在艺术设计表现形式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充分,单纯地理解为对校园的美化建设。对于如何充分发挥艺术表现形式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对其利用仅仅停留在表象上,没用挖掘其深层利用价值。

针对艺术设计表现手法形式的单一,在校园文化艺术表现的时候,要注重艺术设计与校园精神文化的有机结合,要合理、充分地提取校园文化的表现元素,进而结合校园精神对提取的校园文化元素进行设计与创新,拓展不同的表现形式与表现手法,寻求有效的校园文化表现载体。结合艺术设计的方法,将提取的校园文化元素进行具有艺术性与创新性的设计,结合设计元素的表现形式,丰富艺术表现的形式与种类,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艺术设计对校园文化元素的表现。

三、艺术设计对校园文化产品设计的作用

合理、合适地把艺术设计作品转换为校园文化产品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工作。将艺术设计的表现形式融入校园文化中,充分发挥艺术设计的创新意识和表现能力,树立校园文化品牌,能够营造更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表现形式。利用校园文化不同的特质进行艺术设计作品的创作,再结合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和艺术表现形式,把艺术设计作品转换为具体的艺术设计产品。这种由提取校园文化元素设计转换而成的设计产品,既是校园文化下的产物,同时其诞生也可以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

校园文化产品的设计是校园文化建设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其不仅包括校园文化具有实用功能性的产品,还包括校园景观小品设计、绿化设计、公共设施设计、视觉形象设计及虚拟现实设计等。艺术设计的专业知识和设计手法可以为校园文化产品的设计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和评价机制。注重设计成果转换,将设计作品转变成为设计产品,积极研究艺术表现形式艺术转换方式并进行推广,既可以丰富校园文化表现形式,也可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四、艺术设计对校园文化产品展示和推广的作用

校园文化产品的展示和推广能够对校园文化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而在宣传、展示和推广的过程中和方式上,可以充分利用艺术设计的手段和方法进行校园文化的宣传、文化产品的展示与校园文化的推广,从而为校园文化建设做出实质性的贡献。

根据校园文化产品的设计特点及校园文化精神的展现,举办各种形式的艺术展会,研究校园文化产品和艺术设计的结合方式、展示方式、推广方式和营销方式,积极进行校园产品的营销。这样既宣传了校园文化产品,又传达了校园文化。将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更加全面地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挖掘校园文化形式表现,树立校园文化品牌形象,加强校园文化景观设计,丰富校园文化产品种类,注重校园文化产品展示,研究校园文化艺术化营销模式,可以为校园文化的建设做出实质性的贡献。

结语

艺术设计产品是校园文化的载体,把校园文化精神融入艺术设计中,通过艺术表现形式更具象地传达校园文化精神。校园艺术设计和校园文化建设相辅相成,互为因果。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能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同时,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能够给艺术设计更好的展示平台。艺术设计专业与校园文化的建设存在多方位的联系,如何将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更加全面地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及推广价值。

(注:本文为2013年度湖北经济学院教学研究课题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3018)

参考文献:

[1]刘德宇.高校校园文化发展论[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4.

篇2

一、傩文化在江西传承与发展现状

国外在傩文化知识的宣传方面更为普及,如日本傩产品种类丰富、材料形式多样,对傩的再设计表现突出,傩文化元素运用广泛、设计新颖,以至于傩已经作为其国民普遍理解和接受的一种文化内容。国内对于傩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傩的历史及审美等理论上,对于傩文化元素的应用设计研究还很少。

1、从江西地方特色文化产业滞后来看傩文化传承的紧迫性

从傩文化的宣传来看:江西虽然举办过国际性的傩文化艺术节,也有专门的傩文化广场,但媒体宣传还比较少,宣传媒介和形式都很单一,人们对于傩文化的接触了解还很有限,对于傩产品的的接受主要是从造型工艺上的考虑,而不是从文化认同上的考虑。

从傩文化产品的种类来看:以木质面具为主,造型程式化、种类固定、材料单一等都束缚了人们对于傩文化产品的了解和接受。

从傩文化元素的应用设计方面来看:相比京剧脸谱、青铜图案来讲,傩文化元素的设计应用还相当有限,江西对于傩视觉形象的运用以包装设计为主,虽有一些江西特产包装运用了地方元素,但都以直接借用为主,缺少创新性设计,且整体性不强,缺少时代气息和识别性。

2、高校设计教育与区域性文化产业建设脱节

傩文化作为江西特色文化之一,在江西高校的宣传和普及还不够,江西师大、萍乡学院等学校研究较为深入,其他高校对傩的了解少则又少。且傩文化元素在高校实践教学当中应用的很少,无论是基础实践教学还是项目教学,对傩文化元素的研究利用还很局限。相关的学习和研究主要停留在理论分析上,缺乏与区域文化产业相配套的傩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实践性研究。

二、江西高校传承与发展傩文化的策略

1、加强高校傩文化基础知识推广

扩大傩文化校园宣传活动,如专家学者讲学、傩文化表演、傩文化产品展示会等活动,使学生近距离、多维度接触到傩文化,进一步了解傩文化、了解江西;学校方面要深入调查傩文化元素在江西文化消费品中的设计应用情况,寻找傩文化元素在文化产品设计中应用的结合点,鼓励学生在设计艺术当中多采用傩文化兀素。

2、细化艺术设计相关课程对傩文化的应用设计

(1)扩展对傩文化元素的设计应用

对傩面具的造型特点、审美心理、使用环境进行研究分析、归纳,对傩文化元素如造型、图案、色彩、工艺等方面进行整理,选取适当的造型元素运用到艺术设计实践内容当中,使艺术设计实践教学与当地特色文化相结合。如在装饰艺术设计课程中,把傩面具的造型、色彩运用到装饰绘画和装饰雕塑课程实践当中(图1),使学生的作业有文化依据,从而设计制作出富有内涵和生活气息的艺术作品来;又如包装设计课程中,把傩面具造型运用到器形设计当中,把傩文化图案应用到包装图案设计、字体设计、标志设计等课程当中,使传统的装饰手法和语言在现代设计当中得到应用推广;再如服装设计教学当中,从傩戏服装元素的外在形式元素和内在情感元素两个部分进行学习,外在形式元素主要包括傩戏服装的款式、色彩、纹样、面料等,傩戏面具的式样、色彩、纹样等,内在情感元素主要包括傩戏服装元素传达出来的思想情感。使传统文化很好地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在傩戏服装得以传承、发展的同时,为现代服装设计注入新的活力。

(2)强调对傩面具造型进行再设计

傩文化的主要内容是傩面具,对其造型进行改变和创造,多种造型手法相结合运用,如卡通化、工笔化、写意化、或者通过计算机软件效果处理等,得到更加丰富的面具造型形式。傩面具从造型分为:正神、凶神、丑角、世俗人物、英雄、动物、民间俗神等七类。正神面具一般圆脸长耳,目光温和,面带微笑,和蔼可亲,如救灾夫人,郎中等;凶神面具一般鼓眼曝晴,嘴阔牙长,给人以狰狞、凶狠、恐惧之感,如开山小鬼、钟馗等;丑角面具则多以、夸张表情来体现其怪诞性和娱乐性,如傩公傩母等。在动画专业和雕塑专业相关课程当中,把各种面具造型进行适当的再变形和夸张,如2007年秦兵马俑在中国台湾展出时的秦俑公仔设计作品(图2),对原有造型进行卡通处理,使各种造型都变得更可亲可爱,这样更能被大众所接受。在雕塑等造型课上对傩面具的设计创造还有很多文章可做。

(3)勇于尝试傩产品的材料转换,

针对消费者的触觉心理需求,对面具等的材料进行转换,如使用陶瓷、琉璃、树脂、纤维等进行创作,改变以往以木质为材料的单一情况。首先不同的材料会带来不同的触觉感觉,如玻璃和陶瓷圆润光洁,给人清爽之感,布料给人以亲切舒适之感。不同材料有其不同工艺特性,从而会带来不同的视觉效果和触觉效果,如陶瓷要去掉一些繁复的细节,造型变得更加圆润、更加概括,用不同的釉进行炼制则可以制作出木雕难以达到的视觉效果(图3),陶瓷作品可以显得更为冷俊,布艺造型则要对体量进行夸张变形会给人以亲近感等。在学校产品设计相关课程教学上可以做相应的设计,从材料人手进行拓展设计,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强,作品更适合多层次的市场消费需求,扩大艺术作品流通量,最终起到传播和发展传统文化的作用。

(4)重视对傩产品的编织设计和后期包装设计

很多高校都建设有艺术设计孵化基地,学生在其中制作经营各类设计作品、工艺品,并在特定的文化市场进行销售。傩产品多以挂墙为主,常给人以神秘感、严肃感。但随着现代人消费理念的变化,通过后期的组织让人产生亲近感等丰富的感觉是很重要的。如景德镇陶瓷饰品、编织的设计极大程度上丰富了产品的整体造型(图4),推动了陶瓷饰品设计的发展,傩面具虽然不可能像陶瓷那样花样繁多,但在以往的基础上借鉴学习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在高校配饰设计、装饰设计等课程当中可以加入这方面的内容。

(5)加强学校与傩文化相关企业、单位的合作

高校应加强与文化产业部门或企业合作,进行项目开发研究,使设计教育更快更直接地与市场对接,设计出符合大众消费的傩文化产品。高校应与文化管理部门沟通,向他们学习,促进对傩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理论研究,提升自身的科研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海平,中国傩面具及其内涵[D],兰州大学生硕士论文.

[2]罗嘉,安顺地戏面具在特色包装设计当中的运用[D],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林河,中国巫傩史,[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1.

[4]王文明,湘西傩文化的价值及开发方略[J],船山学刊2003(4).

[5]张道一,中国民间美术辞典,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年.

[6]Whit ford,Frank,林鹤编译,包豪斯=Bauhaus,三联书社,2001.

[7]扬启孝,傩文化资料的开发和利用[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

篇3

论文摘要:河南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具有悠久历史,拥有众多的文化资源和遗产。河南省文化创意产业规模化发展迅速,其关键是人才,本文论述了高等职业院校的设计艺术教育对人才的培养,为河南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积蓄力量,并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和支撑。

河南省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涵盖了文化创意产业链条上所有从业人员的学历教育,再教育,技能培训以及自我完善能力的培养。高等职业设计艺术教育处于这个产业链的高端,有着不可替代的主导地位,但对其作用机制的研究不能从其学科体系中割裂出来,必须在河南省地域文化、经济发展水平的大背景下针对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特点及要求,依托大的学科体系展开全面的比较分析。

一、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特点及要求

文化创意产业属于知识密集型新兴产业,具有高知识性、高附加值、强融合性的特征。[1]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可以根据在产业链上的作用和分工的不同,分为文化创意人才、文化创意活动的组织人才和文化创意成果的经营人才。而文化创意人才能够位于创意产业价值链的高端,是因为创意产品的主要增值部分就在其原创性的知识含量中。文化创意人才所从事的创造价值的这种活动,改变了过去必须要有实体生产才能成为产业与创造价值的观念,而将抽象的、无形的创意活动当作产业链的一环。

1.文化创意产业的个性与共性

创意产业规模化发展的关键是人才,创造性人才需要个性的自由发挥,而创造性产业在一定程度上要考虑共性,产业机制是规模化的,需要有制度和协调。WWw.lw881.com[2]所以这样一种个性和共性的结合,就是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和创造性产业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和协调问题。

高等设计艺术教育在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中最根本的作用就是解决了以上两个问题,即文化创意增值和个性与共性的矛盾调和。高等职业设计艺术教育首先是文化创意专业人才的培养,同时它的基本培养模式是通过科学的方法批量为社会输送创造性的人才。此时创造性人才的个性表达是基于一个系统科学的创新体系之上的,最终的教育成果表现为文化创意产业规模化发展的人才储备。

2.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形势

目前国际上文化创意产业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以英国政府定义为基础的“创意型”,主要依托工业设计和艺术设计领域;二是以美国界定为代表的“版权型”,即生产和分销知识产权的产业;三是中日韩等国的“文化型”,不论哪一种产业形式,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都是以高等设计艺术教育作为中坚力量。[3]仅以游戏产业为例,在2003年,美国设有游戏专业的大学(学院)有540所,日本有200所大学设有游戏(开发、设计、管理、运营)专业,韩国有288所大学或学院设有相关专业。

二、河南省高等艺术教育的比较分析

河南省高等艺术教育主要包括:普通高等院校的艺术普及教育、高等师范院校的艺术教育方向、高等职业应用型的设计艺术教育、纯艺术教育。其中普通高等院校的艺术普及教育和高等职业应用型设计艺术教育是河南艺术教育的重点。

(1)普通高等院校的艺术普及教育

在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占基础性地位,而艺术素质教育又是人文素质教育的基础。没有艺术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高等学校需要艺术教育,实施艺术教育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切入点,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表现能力、创新能力的根本途径,是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高等师范院校的艺术教育方向

高等师范院校的艺术教育应该是以培养从事普及艺术教育为目标的教育人才为核心的。培养讲方法、知识渊博、长于引导,有较高的艺术鉴赏、艺术批评、艺术教育理论研究能力的高水平教师。

(3)高等职业院校应的用型设计艺术教育

高等职业设计艺术教育是我国艺术教育领域发展教晚,但规模最大,分类最细,教育目标最明确的类别。高等职业设计艺术教育的办学目的是培养祖国现代化建设中迫切需要的行业内专业人才,与行业相关技术、工程紧密结合,能够快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继续学习持续发展的能力,在熟练掌握专业基础同时具备日后深入学习的能力。

(4)纯艺术教育

纯艺术的概念最早被赋予的意义是反艺术实践中任何的功利性目的,是为了“艺术而艺术”的一种很纯粹的,重精神体验的艺术活动。因其被定义了本质的非功利性,自然而然的与应用型的各艺术设计专业相距日远。

我们看到艺术普及教育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应用型设计艺术教育的快速壮大,学历培养和就业优势两把利器完成了对整个文化创意产业链的支持和提升。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歌猛进,社会对应用型设计人才呈现出很大的刚性需求,高就业率、高收入带动了艺术教育市场整体的繁荣。

三、高等职业设计艺术教育在河南省文化创意产业中的重要作用及有效支撑

高等职业设计艺术教育,是指高等职业学校主体有计划发掘、培养与完善学生的设计艺术创造素质与能力的行为及其体制,是专门的以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目标为导向的设计艺术文化创造能力教育,其终极性目的是为了促进人类实现意义化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梦想。[4]高等职业设计艺术教育,在本质上是在高层面上的发掘、促进学习者的设计文化素养、创意创造与传播能力的形成与提高。

创新思维的培养是职业设计艺术教育的核心问题,设计艺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创新思维的发展。设计艺术的创新思维实质是指以辩证的逻辑性思维为基础,以敏锐性、独创性以及批判性为特征来体现形象的一种思维活动。所以在设计艺术的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善于捕捉创造灵感思维的能力。高等职业设计艺术教育的核心作用就是培养创意型、素质型、可持续发展型的人才,这也正是文化创意产业所需的人才。

文化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会受到消费者文化层次、审美取向、价值观念等软因素的制约,一个具备较高文化艺术素养的受众市场无疑是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的最强有力的保证。在高等职业艺术教育大框架下,通过高等艺术教育四个层次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到高等职业院校的艺术教育在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积蓄力量,为河南省文化创意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综上所述,虽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仍处在起步阶段,但其强劲的发展势头,必定会成为我国未来的朝阳产业,前景不可估量。文化创意人才是河南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第一文化资源,在大力引进人才的同时,高等应用型设计艺术教育必须完全融入文化创意产业这一新兴的经济力量,将文化创意与艺术感染力和科学技术生产力更为紧密的结合起来,携手纯艺术发展的力量,高度重视高等职业设计艺术教育,充分利用现有设计艺术教育资源和优势,才能为河南培养更强更多本土化的文化创意人才,以促进和满足河南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和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轶.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范式的分野及反思[j].现代传播,2007(1):108-116.

[2]徐光春.徐光春在香港谈中原文化与中原崛起,2007.55-56.

[3]历无畏.创意产业导论[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6.

[4]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7.

篇4

1.平面设计的含义

平面设计是指通过特殊的操作处理已经经过数字化的图像的过程,它是将电脑技术、数字技术、美术与艺术创意结合的操作技术,也是沟通传播、风格化和通过文字和图像解决问题的艺术。

2.校园文化的含义

校园文化分为广义和狭义的两种概念:广义的校园文化指的是校园学生生活方式的总和,它是由全体学生、教职员工和校园工作者共同组成的文化主体,在物质和精神双方面表现形式上存在特点鲜明的文化类型;狭义的校园文化主要就是以学生为主,在校园空间内,以教书育人为主要方向的文化,有别于社会上其他群体的文化精神和意识。

3.平面设计和校园文化的联系

平面设计集结于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它对艺术和文化的展现是当之无愧的佼佼者,平面设计结合当代文化的特点与思想,将校园文化与学生学习生活相结合,在平面设计中看校园文化,在校园文化中看平面设计的艺术表现形式,平面设计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在校园文化建设里无处不在,它渗透在中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带给他们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平面设计的类型

不同于社会上其他产业的平面设计方向,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平面设计的类型也存在不同的表现形式:

1.校园标识设计

标识设计是传达校园文化最直白最有效的平面设计方式,一般的标识是通过简化的图文相结合形成的某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图形,这种简单精致的标识设计比在生活中我们看到的更加能清晰地传达设计者所要表达的意图和标识所体现的文化内容,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标识具有代表校园文化的特色:

(1)明确的设计理念,体现校园精神文明的主要方向;

(2)针对中小学生为欣赏主题,设计简单易懂,不能一味地标新立异,内容积极,促进中小学生健康向上成长;

(3)结合校园环境,标识导向简洁明了,与校园整体环境设计相互辉映。

2.校园公益设计

校园文化建设中公益设计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就是公益广告的设计,公益广告是通过广告的形式传达某种公益理念,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公益广告主要针对的是中小学生的思想品德培养,它在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潜移默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学生的自我品德,帮助学生提升自我修养,优秀的校园公益广告具有以下特点:

(1)公益性,顾名思义公益广告是代表社会公共利益的广告,校园内的公益广告应该紧扣学生思想品德课的可贵品质为主题,尊老爱幼、见义勇为、拾金不昧等精神,给中小学生的品质建设起到了模范作用;

(2)启发引导性,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公益广告就是为了能够正确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价值观,在学习生活中,能够像公益广告里所倡导的中心思想一样,努力把中小学生培养成“素质高品德优”的校园主体;

(3)艺术性,公益广告在现代社会已经逐渐深入人们的生活,公益广告的拍摄内容也变得多种多样,作为校园文化中的艺术表现形式,公益广告应该采用中小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作为材料,制作出幽默诙谐,道理浅显易懂的优秀设计,不仅符合校园文化建设的理念,更是对艺术的创新。

3.校园板报设计

校园板报是我国校园文化历史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经过了历史对校园文化的沉淀,它在我国校园文化建设中依然处于尤为重要的地位,在当代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中,优秀的板报种类繁多,但都具有以下特征:

(1)板报的制作不仅操作简单,而且是帮助中小学生锻炼动手能力的好机会,我国校园文化中的板报设计大都是由中小学生自己创造制造而成,比如黑板报,手抄报等等,板报的制作由于其简单便捷,美观易控制的特点深受中小学生的喜爱,他们将自己感兴趣的元素加入到板报当中,制作成独一无二的板报,学生很好的融入了校园文化,加深了他们对校园文化的理解,提升了自我素养;

(2)板报可以设计于校园里每一处可以绘画的地方,在保护公共财物整洁的情况下,板报出现在校园的黑板上,宣传栏里,食堂宿舍等都是可以放置板报设计的地方,它有着及其强大的普及性,时时刻刻影响着中小学生们的生活和学习。

三、平面设计对校园文化的作用

1.优秀中华文化的传承

平面设计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推进作用,校园文化建设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小学生应该在从小就学习优秀的中华文化,了解中华文化需要平面设计与校园文化相互结合,共同为传承优秀的国家文化做出贡献。

2.彰显校园文化的价值

平面设计将校园文化为主要设计理念,以校园教育思想为中心,设计出能够彰显校园文化的各种设计,平面设计与校园文化相互交映,突出校园文化建设的精神,不仅是艺术设计的创新,更是一个时代校园文化的见证。

3.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平面设计结合当代校园文化,在学生学习和生活中方方面面影响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健康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对艺术的自我追求,帮助他们形成优秀的人格个性,通过校园内平面设计的各种形式,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塑造优秀的人格魅力,促进中小学生的个人全面发展。

4.培养学生艺术创造力

篇5

关键词:公共艺术;校园文化;生态观;公共性

大学校园的公共艺术是为学校师生服务的艺术设计形式,是设置在大学校园内部公共空间的艺术表达形式。大学校园的“公共艺术不是一种统一的流派、风格,也不是一种艺术形式;它是与社会公众发生关系的一种方式,体现了公共空间民主、开放、交流、共享的精神和态度[1]”。大学校园的公共艺术建设,集中体现出大学文化的整体精神面貌,是大学形象的综合性展示,是大学校园文化传承的重要内容和载体。大学校园的公共艺术作为一种载体,承载的不仅仅是一个个实体形象,更是一种校园文化、一种大学的精神和审美的思维观念。作为大学校园文化的标志,公共艺术建设的形式设置不是它表达的重点,它的价值在于所承载的学校文化、精神、底蕴及内涵。

一、公共艺术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表现平台

校园是青春成长的美好记忆、是大学生创造与智慧开启的学习阵地,也是人生成长过程中感受生活、艺术审美的重要平台。学校是学生时代密不可分的活动环境,对校园的人文景观所进行的设计活动,能够促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体会学校的文化历史以及学生氛围,在学生校园活动中产生的公共艺术,是特殊的校园活动的物质文化形态,在教书育人的特定场所中具备深厚的学习意义和教育价值,借助公共艺术平台传递出学校特定的文化、历史及社会教育意义。如北京大学正门和北京大学校园华表(图1、图2),通过富有传统文化气息的建筑和雕塑,传达出北京大学特定的精神、文化和内涵。学校的公共艺术建设是一种承载学校精神以及文化特色的形态载体,是一种学生和学校联系的家园纽带,这个载体既是一种物质性的,也是精神性的。作为一种人文形态,它的价值意义在于营造出一种浓厚的校园生态文化,以充分的包容和关照的存在状态,使学生生活和公共环境有机地融为一体。大学校园的公共艺术建设更注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学生对于校园文化的接收既是主动者,同时也是受动者,体现出学生和校园的协调一致性。大学校园应围绕居者和家园的概念进行探索和研究,以建筑、山水、绿化和空间表现的在场性展示出青春活动的主题,在学生与校园、人与环境的平衡和谐中致力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校园就是一个课堂,公共艺术建设就是特定的课程内容,讲述自然与生态的关系,营造与构筑全新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在极富生机与活力中倾听年轻生命搏动。大学校园的公共艺术“是一种对人类自身生存价值、生命意义、进取精神加以肯定的艺术[2]”。

二、大学校园公共艺术建设要艺术与功能并重

学校的功能不仅仅是单纯的实用功能,学校的公共艺术建设就是要通过文化与艺术的整合与规划,使学校的整体环境在艺术审美和文化氛围上,营造出浓厚的校园文化内涵和艺术感知环境,在满足学生高层次的心理需求中更好地为大学校园文化活动服务,以轻松、温馨和舒服的环境,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艺术审美和精神意识,使大学生的思想境界得到提升和净化,并实现育人的目的。因此,校园文化建设不但要体现出它的艺术性,也要体现出它的功能性,通过学生与公共艺术的互动,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育学生更高的审美鉴赏能力,并达到校园文化美育的公共艺术建设目的。如东华大学校园导视牌设计(图3),造型简洁,设计现代,小雕塑一般矗立在校园中,文字导向和地图导向合二为一,体现出先进的导向功能。校园的公共艺术是学生可以自由出入、自由交流和活动场所的艺术表达形态,公共场所包括教室、广场、体育场、道路等学生能够共享的空间,在这些地方展示出的人文景观与自然形态美,蕴含着艺术家与设计师对校园公共艺术建设的体会与认识,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具有丰富美感的公共艺术是一种对校园文化的精神认同。学校的公共艺术建设可以是一幅笔画,可以是一个雕塑,可以是一个公告栏,也可以是路边的一把休闲的椅子,但是这些艺术形式必须受制于学校的人文特征和空间特质,才能展现出它独特而鲜明的艺术魅力和协助确立学校人文氛围框架的精神功能。学校的公共艺术的艺术美事具有多元性的特点,可以给身在其中的学生提供身临其境的切身感受,视觉美感、形式美感的视觉体验,不同材料、不同质地的触觉感受,在美化学校环境的同时,为学生的艺术审美体验产生共鸣和联想,促使校园公共艺术建设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功能,激发大学环境的生机与活力,达到审美熏陶、审美教育的目的。大学校园建设在美化校园的过程中也传递出诸多学校文化的信息,成为学校传统文化物化的载体,不但可以凝聚学生团结在一起的力量,也可以激发学生进取的精神和校荣我荣的自豪感。学校的公共艺术要具有教育的功能,潜移默化地滋润学生的心灵,修正学生前进的方向。

三、生态环保观念的大学校园公共艺术建设

校园的公共艺术建设过程中,要将学生、校园和环境结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要求校园建设不但要满足学生的使用功能、符合时代审美情趣,还要受到自然环境的约束和制衡,达到学生、学校和环境的共生、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生态观视野下的校园公共艺术建设,是保证校园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生态化的校园建设要处理好学生与环境的关系,要对学生在学校的地位作出深刻的反思。要创作出符合生态原则的公共艺术形态,就必须要用符合生态原则的观念来指导设计进程,使保护校园环境、自然环境成为大学校园内的一种自发的自律行为,在以人为本的设计观念基础上,建设有机的、可持续的、自然融合的校园景观,使人文社会观念、艺术精神属性和科学指导性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一个安静、和谐的学习与休息的创所,在保护自然、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实现教育的功能。景观生态型校园规划,要从规划设计开始就力求将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相结合,成为独具风格、高水平的开放性的校园和环境[3]。韩国梨花女子大学校园景观设计(图4),校园景观别称“校园谷”,基地位于山谷,建筑依山就势,使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浑然一体、互相融合。大学校园的公共艺术建设要融于校园的自然环境,要使人、环境、公共艺术的隔阂完全消失,营造出天人合一的至高生态境界;要贴近生活,使心理上更加接近单纯、安详、宁静、永恒的协调境界。生态观要求大学校园的环境氛围体现出亲切的力量,在自然舒适地完成信息的交流、沟通的传输。要充分体现出生态观念,返璞归真,建造一个有利于身心健康的生态校园;生态校园公共艺术建设要切合校园师生的生理、心理需求,缓解不良环境造成的生态失衡,要遵循人体工学原理,充分体现出人性化的特征。生态校园公共艺术建设要与学校的整个环境、历史、文化协调,给学校师生营造一个维系情感、彰显意志的多元化空间。生态校园公共艺术建设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命题,赋予校园环境空间以精神内涵和艺术魅力,提高了校园文化品位和质量,成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四、大学校园公共艺术建设的公共性大学校园的公共艺术是校园文化的产物,不是自然产物,它总是体现为某些特定的社会功能,所有的公共艺术都要服务于学校的文化发展需要。校园的公共艺术要向学校的师生开放,它要成为学校师生聚会和活动的特定场所,因此校园的公共艺术建设要尊重师生的公众意见,反映出大众的审美趣味和精神追求,要能够反映出学校师生的利益和意见。大学校园的公共艺术建设是时展与文化浓缩的剪影,它不仅要具备艺术自身的感染力,也是大学生对空间权利争取的象征,它代表着一种意识形态的生存关系,体现出一种人文、自然、环保、公平、民主、开放的社会态度。大学校园公共艺术建设形式多样,包括建筑、雕塑、道路、公共环境、园林景观、图书馆、食堂等,但它的价值不是体现在形式自身上,大学校园的公共艺术要具有情感的感染力,要具有诱导公众关心环境和生态的特质,要具有内在的教化力量,使人们有深刻的认识和感受。如复旦大学“驴背诗思”雕塑设计(图5),驴子的笃诚、诗人的忧郁一起构成了“驴背诗思”的深邃意境。基于大学校园环境派生出来公共艺术建设要文化和艺术并重,要展现出校园的青春生活、要建构出各种新的实用性空间、要传达出成熟思考者的内涵、要展示出现代环保和人文与自然共生的观念。在营造和谐校园文化的基础上,也要体现出本土文化的内涵,民族性、地域性的文化特征要在大学校园的公共艺术中得以体现,注重把本民族、本地域的文化艺术中的精华部分传承和发扬,并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相结合,规划设计出具有民族个性特征的、内涵独特的公共艺术作品。公共艺术的灵魂是美的,内涵文化是有倾向性的,表现手法是具有国际性的,视觉感受是社会共享性的。大学校园的公共艺术不同于传统的艺术形式,它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观念产物,是随着现代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所形成的公共空间的出现而出现的,它的任务就是在学校的公共空间中通过对现代学校环境的艺术再创造而形成集体的审美对象[4]。大学校园的公共艺术相对于社会是一种半开放状态,是一个相对的独立空间,是当代人对学校空间人文的最高形式的追求和期待。大学校园的公共艺术必须是对人的意义的持久性和永恒性意义的思考和展示,是对空间形体,对人的生存价值意义的历史延续性的把握和创造。

大学校园公共艺术建设“力求达到可操作性、协调性、经济性、艺术性和创新性[5]”。大学校园的公共艺术建设注重的是文化观念的传递,突出设计的文化内涵,强调文化观念在公共空间的传播和大众接受,尽量在校园文化和设计观念中寻求平衡,在实用性和人文上追求人与环境的和谐,使校园成为师生激励成长、陶冶情操、追求美好、探索真理的精神家园。体现校园文化的公共艺术建设日趋多元化,走向了综合性发展的道路。但是不管怎么发展,校园的公共艺术建设必须综合人文与科学的因素,营造出青春成长的见证地、人文智慧传播的场所,所以它的公共艺术建设要成为人才成长与思维创新的交集,要能触发青春、抚慰心灵、延续生命和守望未来,最终展示出一种生命和谐与青春相约的社会价值。

作者:刘艳 单位:河南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刘刚.公共艺术-一种有别于传统的艺术[J].雕塑,2005(4):48.

[2]杨文会.论校园雕塑的审美教育功能[J].装饰,2005(5):26-27.

[3]夏伟荣.校园规划之景观生态观初探[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8(11):141-143.

篇6

关键词:美术字体;校园;宣传;作用

美术字体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宣传领域必备的关键性宣传工具之一,也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政治发展必需的工具之一,以经济标语和政治广告为其基本点。从艺术感染力来看,美术字对美化人们生活,提高人们精神享受具有重要的意义。校园文化领域建设中,应凭借美术字体的光辉,实现对学生精神生活的教育熏陶。

一、心理学作用

校园宣传中,应用美术字体,对人脑反映客观世界和主观感受,通过色彩心理透视,实现对学生知觉、感情和记忆、思想、意志、象征等元素的心理规范,依据不同的色彩心理、完备的经验累积和应激反应,实现校园文化的心理学价值。以美术字体的直接或者间接作用左右情绪,进而对涉及挂念和信仰的物什产生主观的心理错觉。

二、关联性作用

美术字体以其视觉效果作用于人体的视觉感官,进而产生了不同的心理联想。初中生的情感认知里,美术字体会营造出一种“先入为主”的心理氛围,进而产生不同的心理影响。初中生重视对自己形象的宣传,尤其需要通过校园的媒介,大众和传媒中心树立良好的校园形象,以自我形象的宣传和自身的性质直接关联,通过不断地开发新课题和项目来吸引更多大众的目光。

三、关键性作用

大学的视觉形象宣传中,颜色的作用和视觉色彩上的软冲击,对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尤其是以颜色传达感情作用,在宣传和设计包装上,营造出了合理的搭配氛围,合适的美术字体选择,折射出校园的底蕴和价值。以美术字体基础为主要内容,从结构设计、文字设计、图片设计、色彩设计、版面设计等方面,结合校园文化和活动进行引导及应用。

四、作用目标评价研究

美术字体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实现了以新的观念指导教学,使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在教与学的平台上,创设了轻松的想象学习环境,做到了教学收放自如。利用校园开展的各种活动,结合美术字体自身的特点,从结构设计、文字设计、图片设计、色彩设计、版面设计等方面,结合校园文化和活动进行引导,再运用到具体的活动中,使美术字体能更好地应用于学校的活动中,如设计黑板报、海报、宣传栏、书签、请柬等。以敏锐的视觉触感,形成了对美术素材想象的好习惯,同时在实际应用中实现了点美术字体设计的完美把握。

五、实现途径应用

美术字体,实现校园宣传作用之功效,可以以多媒体辅助教学,同时查阅相关信息和文献资料,以黑板报、海报、宣传栏、书签、请柬等方面的设计为出发点,对比不同美术字体之间传达的美。

六、价值分析

趣味性是其价值的根本体现,美术字体应用空间和人的情感传递,艺术性地满足了人们对美的需求,同时以其绚丽的色彩和图案,将内心世界的情感通过造型语言和个性化的时尚之感传达出来,进而以其意境之美,实现了内心世界的情感宣泄。宣传是其核心机制,通过美术字将初中生的艺术修养以极其富有活力的艺术性体验清晰地表达出来。美术字体以其视觉形象塑造,将更深层次的信息通过特殊的视觉效果传导出来,伴随着不同年级学生不同心情的情感体会,引起受众的情感共鸣,通过获取的知识,了解生活学习中的多方压力,且更多地参与到相关的活动之中。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学习,尤其是应用美术字体开展的涂鸦活动,能丰富学生课内外生活,提升他们的审美乐趣和创意才能,最终将其上升为主流艺术。

美术字体的操作简单,极富语言特色。通过绘制过程中的比较研究和发现,学生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并通过与同学合作交流,从而增强团队凝聚力。参与价值,是以美术字体的艺术性满足受众的特定需求,通过学生的参与及学校活动的结合,使美术字体应用能更好地在学校的活动中实施,如设计黑板报、海报、宣传栏、书签、请柬等。在校园公共空间还是在特定层次的行为需求艺术之中,以校园宣传文化媒介,实现校园文化艺术的设计表达和精神内涵需求。以其校园文化气质和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美化校园环境,实现了艺术表达形式上的精神享受,传达出了一种主题思想下的行为意识,实现了对师生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篇7

1.舞蹈艺术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我国学校舞蹈艺术教育的起步时间较晚,最初的舞蹈艺术教育是在中专类院校开展的,后来才逐渐的扩展到其它院校,这样一来就导致目前我国学校的舞蹈艺术教育工作要么是中专学校舞蹈艺术教育的“升级版“,要么是大学里的专业课程,而这种教育模式毫无疑问是不适合校园文化的建设的,因此必须加以改革,改革的首要前提就是要明白舞蹈艺术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是什么,只有明白了这些才能够有的放矢,对症下药,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加强舞蹈艺术教育工作。具体来说,笔者认为,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舞蹈艺术教育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加强学生的体质

舞蹈本身就是一种与体育运动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学生在练习舞蹈的过程中,身体上的肌肉一直处于一种运动状态,众所周知的是适量的运动能够帮助学生消耗身体内部过多的脂肪,因此舞蹈教育工作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和成长。同时,由于舞蹈的设计并不是盲目的,而是一种科学的设计,它不像日常运动那样只是局部的运动,而是一种全方位的运动,通过舞蹈学生可以保证身体的协调发展,进而塑造优美的身体曲线,时刻保持着青春活力。

1.2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舞蹈说到底还是一种艺术形式,因此在进行舞蹈艺术教育时不可避免的要对学生进行有关舞蹈方面的知识介绍以及教授一些必要的乐理知识,让学生明白舞蹈产生的文化背景以及发展历程,这样一来,在学生学习舞蹈的过程中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扩大知识面,提高学习能力的过程。除此之外,由于舞蹈更多的是讲究团队配合的一种艺术,因此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学生更深刻的明白团队合作的内涵,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水平。

1.3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

如果校园文化氛围不够和谐,那么校园文化建设只能成为空谈,因为学生接触不到美好的东西,那么就注定容易被假恶丑这些事物所侵蚀。因此进行校园文化建设,要切实做到校园氛围的和谐,而一直以来舞蹈艺术教育都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审美教育活动,它不仅能够塑造学生的身体美。更能够塑造学生的心灵美,从而创作出更多的美的活动。因此,舞蹈艺术教育在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一点是其它课程无法比拟的。

2.加强舞蹈艺术教育的措施

2.1进一步明确校园舞蹈艺术教育目标

所谓的舞蹈艺术教育就是指教育者有计划有目的的开展舞蹈知识的传授活动,使广大的学生能够对舞蹈知识有着一定的了解。因此不能全面的照搬本科大学的专业性的教育模式,而是要切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特点来确定舞蹈艺术教育的目标和方式,采用不同的舞蹈来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2.2重视提高舞者的文化内涵。当下学校的舞蹈艺术教育普遍存在着这么一个现象:大部分学生仅仅把舞蹈教育作为一种娱乐方式,对舞蹈方面的文化知识兴趣不高。这种现象也导致了舞蹈艺术教育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更无法发挥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因此,要将提高舞者的文化内涵作为主要的教育目标,让学生意识到舞蹈文化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艺术品位,从而使得舞蹈表演更具有内涵。

篇8

[关键词] 高等学校 校园文化环境 物质文化环境 精神文化环境

优化校园文化环境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工作。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可以为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营造氛围;可以为培养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需要做好支撑;可以为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提供保障;可以为高层次的校园文化活动创造条件。因此,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一、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基本任务

校园文化环境可以划分两个层次:一是以文化设施、校园景观等为代表的物质文化环境;一是以规章制度、符号体系、文化活动等为代表的精神文化环境。高校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任务,就是在文化设施和校园景观的规划和建设融入丰富的文化内涵,实现功能性、艺术性与教育性的统一;在规章制度、符号体系、文化活动等的制定、提炼、组织过程中体现浓厚的人文理念,实现规范化、科学化和人性化统一。

二、建设功能性、艺术性与教育性相统一的校园物质文化环境

1.在建筑功能性设计中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全面提升校园建筑的文化内涵是校园物质文化环境建设的基础。建筑的目的和意义就在于通过各种功能的实现为人服务,在建筑功能层面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一方面,要通过合理的规划、现代化的设施更好、更便捷的实现其基本功能;另一方面,就是通过精心的设计、巧妙的布局完善其扩展功能。给师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更多的便利、更多的服务,让其全方位感受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2.在建筑设计中融入人文关怀的理念

理想的大学校园建筑美学设计有其独特的气质,是功能性、艺术性、教育性的统一,通过其传达的人文关怀理念给与身处其中的师生愉悦的精神感受,陶冶师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师生的爱校热情。因此,在学校建筑规划和设计过程中,要注重与现有校园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的融合与协调,体现和谐性;精心设计每一栋建筑,使其既与周边环境协调统一,又同时具有独特的建筑形式;要认真装饰建筑内部环境,以高雅、庄严、艺术气息浓厚的装饰设计体现教育建筑的庄严感和神圣感,全面提升建筑的品位和层次。让学生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不断被建筑文化的魅力所熏陶和感染,从而实现校园建筑的育人功能。

3.建设承载深厚历史和人文价值的校园景观

校园景观的规划和设计是提升校园文化层次的点睛之笔。校园景观的规划设计涵盖了校园的山、水、园、林、路等,强调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的统一,承载着学校的历史和人文价值。要通过整体呼应,协调统一的布局体现校园景观的和谐感;要通过发掘校史中的优秀人物、标志性事件等,选择最具代表意义和象征意义的部分作为校园景观设计的主体来增加历史感;要将校训、校歌、校徽等元素通过校园景观的方式加以强化,增强校园景观的教育性;要以雕塑、书画作品等元素营造文化氛围,丰富校园景观的内涵。让校园景观浓厚的历史氛围和文化气息时刻影响学生,提升校园物质文化环境的层次和品味。

三、建设规范化、科学化和人性化相统一的精神环境

1.建设以人为本的制度体系

健全的制度体系是校园精神文化环境健康、和谐发展的保证。实现规章制度的规范化、科学化和人性化,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要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不断改进和完善校园制度体系。高校是知识分子相对高度集中的场所,对于社会新的变化、新的理论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和理解力和接受力。所以,在高校制度体系运行过程中,更加需要及时废除不合理的规章制度,修改与现实需求不相适应的规章制度,确立解决新问题的新型制度,这也是高校制度体系灵活性、有效性和约束性的基础。二是要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服务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多年来,我国高校在制度规范方面都是重约束、重管理、轻服务,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只有在制度设立和执行的过程中全面贯彻服务理念,为学生的生活服务,为学生的教育服务,最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做到教育、管理与服务并举,才能形成富有生机的精神文化环境。

2.打造特色鲜明的文化符号体系

符号是文化最具代表性的体现,是高校校园精神文化环境的凝练和浓缩。校歌、校徽、校训、校史、典型的校园景观、大型典礼仪式等等都属于校园文化符号体系的范畴。高水平的校园文化符号体系可以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是校园文化环境传承历史、引领后人的重要参照。建设校园文化符号体系,需要以学校发展历史为参考,以学校现实发展条件为基础,以学校未来发展预期为方向,科学的提炼和总结,避免同质化、共性化,追求特色化、个性化,通过校园文化符号全面提升校园文化环境的内在氛围和外在形象,使校训、校歌、校徽等校园文化符号体系广大师生、校友的精神寄托。

3.建设高水平的校园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精神文化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校园精神文化环境水平的重要途径。建设高水平的校园文化活动,一是文化活动要实现艺术性和观赏性的统一。坚持艺术性和观赏性的统一是校园文化活动整体形象的基本要求,是校园文化活动吸引力和影响力的基础。二是要坚持教育性和思想性的统一。文化活动是教育理念和思想传播的有利方式,与此同时,它们也是文化活动的基本目的。坚持教育性和思想性的统一,需要探索合理的艺术表现手法,将主流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意识的渗透与提升文化活动的吸引力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寓教于乐。三是校园文化活动要做到文艺性与科技性、政治性的统一。提升校园活动的层次,需要突出科技创新活动的分量,以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需要大力开展政治参与活动,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政治学习、形势教育,更重要的是探索和设计提升学生政治参与主动性的活动形式。这也是社会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

高等学校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是全面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优秀的校园文化环境,可以激励大学生继承和弘扬学校优良传统,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爱校热情,促使其不断勤奋向上、求实创新。通过全面、科学的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不断满足大学生学习成才的需要,陶冶大学生的美好情操,增强大学生对校园文化环境的认同感,进而增强其对学校历史、学校文化的认同感,达到文化育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启文.高校校园文化环境建设路径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6,(12).

篇9

论文关键词:和谐校园文化;艺术教育创新;新模式;新路线;新趋势

2010年10月,全国第三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拉开了序幕。本次展演活动全面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的教育方针,以“坚持育人为本,面向全体高校学生,立足于提高审美修养和人文素养”为宗旨,促进高校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营造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环境,体现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特质。展演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包括艺术表演类、艺术作品类、高校校长书画摄影作品和高校艺术教育科研论文报告会四类,对象涵盖了学生、教师、领导在内的学校各方面人群。从以上可以看出国家正花更多的精力在高校全面推行艺术教育,原因在于艺术教育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正确途径。

校园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的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国内外著名的大学都特别关注“校园文化”建设,正如北大的许智宏校长所说,真正的“大学”,学术之大,责任之大,精神之大,尽在其中。而校园文化正是高校办学精神的最好体现。和谐校园文化是校园文化发展的最终目标,即在校园中达到人与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和谐、人与校园的和谐。只有建立和谐的校园文化,才能给学生提供积极健康稳定的学习氛围,为学生的精神生活和道德品质的培养搭建良好的平台,促进学校综合实力的提升,更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无形推动力。所以,无论对学生、学校、社会各方面,和谐校园文化的构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艺术是一种以审美为目的的高级精神活动。艺术教育则是通过艺术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正确引导,建立良好的审美观念,与德育、智育、体育之间相互渗透,共同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互动,从而建立和谐的校园氛围。高职作为我国高校殊的一员,由于多方面原因,艺术教育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直接导致了高职学生综合能力难以提高,和谐校园文化建设难以实现。这不仅制约了高职教育未来的发展,还影响了我国教育改革的步伐,甚至对整个和谐社会的建设都是不利因素。所以,作为高职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认识到艺术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性,对不完善的现状进行改革创新,以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和谐校园文化。

一、高职艺术教育现状分析和改革创新

(一)现状分析

1.学校重视不够。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普遍对艺术教育重视不够。有的院校认为高职就是应该以技术培训为主,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熟练掌握技术操作规程,以达到顺利就业的终极目标。而艺术教育似乎和技能训练没有太大的关系,所以不学也罢;有的院校即使开设了艺术教育相关内容,也是为了应付上面教育部的相关检查,如蜻蜓点水,不全面不深刻,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有的院校只是在和艺术相关的专业课程中才开设艺术教育,并没有惠及全校每位学生,因而是局部的,不全面的。

2.学生自身重视不够。由于我国传统教育观念的根深蒂固,“高学历才是有出息”一直是多数人的求学观,所以报考高职院校的学生基本都是高考失意生,分数因没能达到本科线而不得不选择的高职。这些学生对自己已经失去了自信,不仅在学习方面,在艺术表现上自然也存在消极情绪。比如学生自愿参与的文艺活动规模相对较小,数量远不如本科院校多,实战效果也不是特别理想;在艺术教育相关课程的学习中,总是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意识,认为只要熟练掌握电脑技能操作,顺利就业就行。殊不知熟练地技能操作只是短期发展效应,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缺乏主动学习和创新精神,就会在社会中逐渐被淘汰,因此,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建立自信、自尊、自强的人生目标,学好一技之长,更好地立足于社会,才是高职学生的长期发展效应。

(二)改革创新

1.改变传统模式,创造更符合高职特色的艺术教育新模式。现在高校中的艺术教育依然脱离不了中规中矩课堂授课和节目晚会两根主线,忽视了学生们的实际需求,不能达到理想效果。因此改革刻不容缓,创新势在必行。高职院校不仅要改革旧模式,更要创新出具有高职特色的艺术教育新模式。依据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以实用为导向,以就业为目的”高职艺术教育发展方向。首先通过开展不同规模(以院为单位、以系为单位、以班为单位)、不同类别(依据专业特点)、不同奖励(不仅是荣誉奖励,还可以作为奖学金、助学金、入党等评选条件)的文艺活动竞赛,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人际交流能力,树立自信。其次把艺术教育内容分解到一些不同的专业领域使其更有针对性。比如对于建筑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可以让他们欣赏并掌握一些世界著名的建筑设计的相关信息和最基本的艺术设计原理;对于园林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可以让他们选修园林效果图绘制技法课程,了解人的审美规律和基本构图搭配;对于酒店管理专业、文秘专业和新闻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要掌握自身形象的设计,从着装、化妆、仪态到言行举止,都关系着今后就业的成败,需要学习艺术教育的内容比其他专业要高得多,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更高的要求。

总之,高职特色艺术教育一定要突出实际价值,与学生今后的就业紧密联系,不仅提升了学生自身的审美修养和综合素质,更为踏入社会参与竞争增加砝码。

2.艺术教育需要走大众路线,亲生方针。“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高职院校艺术教育首先要明确艺术教育的价值不仅在于培养艺术家等专业艺术人才,更在于提升每个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在全国第三届艺术展演活动通知中也明确提出让每个学生有机会参加至少一项艺术活动。由此可见高校艺术教育是针对所有学生的普及教育,不是对某些人的精英教育,所以高职艺术教育必需要走大众线路。可以通过增设学生较为感兴的选修内容,例如:优秀电影展播、陶艺课堂、小说戏剧欣赏及表演等,一方面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一方面增加学生的互动参与兴趣,丰富课余生活,提高学习效率。切实感受到大学生活的充实快乐。其次在艺术教育中如何做到一切为了学生呢?即要遵循亲生方针。亲生方针指的是了解学生、贴近学生、融入学生。也就是说高职艺术教育要从高职学生本体出发,寻找符合学生特点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易于学生接受的,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作用的艺术教育方式方法。可以通过调查,找到学生喜闻乐见的积极内容,比如:艺术体操、街舞、十字绣、摄影等贴近学生生活的艺术内容。采用不拘一格的展示平台,例如:操场、草地、橱窗、宿舍、教室等多种空间,形成道道校园风景,处处艺术之花。

3.依托高校文化,确立艺术教育的趋势。艺术教育不仅要为学生服务,还要为学校服务;不但要体现高职特色,而且要具有每所学校不同的鲜明特征。这样才会让学生有认同感和归属感。依托高校文化是一个很好的途径。每所院校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底蕴,校徽、校训、校歌等是高校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艺术教育可以与其相结合,可以通过举行唱响校歌、诠释校训等相关的艺术活动,让学校的办学宗旨牢牢印入每位学生的心中,让学生为学校而自豪。通过艺术教育多方面的努力,学校的形象在不断提升,品质在不断改善,而艺术教育在高校建设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两者相辅相成,共同进步。

二、高职艺术教育创新对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一)具有高职特色的艺术教育模式,丰富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外在形式。“以实用为导向,以就业为目的”的高职艺术教育模式,把传统艺术教育模式进行具体化、多元化处理,让学生的审美修养和人文素养更接近于社会需求,提前使学生感受到相关就业信息,为顺利踏入工作岗位,参与市场竞争做好准备。同时极大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外在形式,使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呈现出自己的鲜明特征:“与企业结合、与市场结合,更实用、更灵活”,更好地突出了高职院校为国家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办学目标。

(二)具有亲生路线的艺术教育方针,增进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涵。“了解学生、贴近学生、融入学生”的亲生路线是高职艺术教育的本质特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全面提升学生的精神品质,让真、善、美充满校园,建立学生与学生之间平等互助、团结友爱的良好人际关系;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尊重、共同进步的融洽教育氛围;建立人人和谐的优美校园文化环境,“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不断增进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涵。

篇10

一、办学理念的科学规划

办学理念是一所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思路的指路明灯,校园文化的建设一定是建立在科学化的办学理念基础之上的,对办学理念进行科学的规划并长期运作将会对校园文化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会从本质上形成和推动校园文化的发展。艺校的校园文化就更应该具有自己的特色和灵魂,形成有利于发展学生艺术个性的办学理念。如果没有适合自身的办学理念,学校的发展就会没有根源,找不到自己的发展方向,也不可能培养出真正的艺术人才。

二、艺术性校园环境的规划与布局

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包括校园布局、人文景点、场馆设施、校园绿化等方面,中等艺术学校校园环境一定要在现有校园建筑和教学设备设施基础上,根据艺术教育的发展规律,紧密围绕校园文化建设的宗旨和目标进行合理地规划和布局,建设有利于开展学生各类专业排练、演出、学习及活动的场所,如小剧场、音乐厅、练功房、图书馆及各类体育活动场所。并在校园园林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上进行艺术性的设计、布局、规划和建设,以形成具有自身独特文化艺术风格的校园环境。在此基础上,还需进一步建设和创造好琴房文化、舞蹈练功房文化、画室文化、教室文化、图书馆文化以及校园广播站、宣传橱窗、阅报栏等一系列校园文化载体,以营造良好的艺术文化和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它们的存在会润物无声般地不断活跃学生的思维方式,滋养学生的文化艺术素养。

三、形成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及学生

管理、成长的各项规章制度“为人师表”这句亘古未变的历史哲言,强调了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成长的重要影响。前面我们讲到校园文化可以分为三个层面,这属于制度形成及建设层面,它是“硬性”法规式条文和“软性”非条文式的“行为文化”和“标准文化”的有机融合。教师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肯定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和作用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及规范自己的行为处世的方式,才会形成对学生有利的影响和作用,在艺术类学校这种作用尤为明显,特别是各专业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艺术个性,更是对专业学生的成长影响深远。虽说教师自觉的践行很重要,但学校针对教师学习提高的各种制度环境也会不断对其形成推动发展。班主任群体是教师组织的一部分,在学校承担了双重的角色和任务,学校对学生的各项规章制度及各项活动的开展都需通过班主任进行贯彻落实,他们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思想和精神导师,艺术学校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期,这种作用尤为重要,所以学校在对班主任的队伍建设上一定要下足功夫,要鼓励一些优秀教师和有一定班级管理水平的教师不断充实到班主任队伍中去,并不断对班主任队伍进行培训,加强班主任工作能力水平建设。学生管理方面:每所学校都有一套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及与自己办学目标、办学方向相符的学生管理制度,但中等艺术学校由于其生源涵盖面、专业涵盖面、课程设置等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及文化学习、专业学习练习的交叉安排,其面对的学生所出现的问题也会更复杂,这就需要对学生管理制度进行科学制定、高效执行,并根据时代与学校的发展变化不断进行充实、修正。

四、培养具有艺术文化特性的校园精神文化

校风、教风、学风、校训等是学校校园精神文化的表现载体和表现方式,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涵,表现了学校师生的精神气质。艺术学校校园精神文化的培育一定要秉承国家艺术人才培养的教育方针,结合艺术人才培养的客观规律,秉承本校优良传统,努力培养求实进取、开拓创新及团结和谐、德才兼备的人才。学校要有自己的校训、校徽、校歌,要为老师和学生交流思想创造平台,创办自己的校刊校报。要把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作为激励教师和学生们工作、学习、生活的学校座右铭,培养全校师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定期组织举办好校庆、校友会、校史展览等活动,并在活动中经常穿插组织优秀校友与学校师生同台演出交流,在加强对校园精神认同感和自豪感的同时也活跃了校园的艺术氛围。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艺术学校应该充分利用专业教师和学生的艺术资源、艺术才能,在校园中积极组织开展学生音乐会、舞蹈晚会、戏剧表演等,组建各类学生乐队、舞蹈团、戏剧社团,美术班学生可多多外出写生、举办校园画展,定期举办全校性具有一定专业水准的艺术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在对教师的专业教学和学生的专业学习形成有力促进的同时也丰富了学校师生的文化生活,加强了学校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培养了团队精神,并能逐步形成健康和谐的校园气氛,进一步提升艺术学校校园文化的水准。

六、艺术来源于生活

中等艺术学校应该充分发挥团总支、学生会的优势作用,在平时和放假期间积极组织学生主动接触社会、深入社会生活、感受社会,回校后做总结、谈感受,探寻艺术的源泉。还可以利用学校专业教师和学生有利的艺术资源加强对外演出、交流,在不断提高艺术实践能力的同时及时总结社会实践经验,并把其不断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计划和策略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