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锻炼对身心健康的意义范文
时间:2023-11-14 17:53: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体育锻炼对身心健康的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成效 体育锻炼 意义 影响 策略
体育锻炼,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并且和民族及国家的整体素质息息相关。决定了祖国未来的成败兴衰。大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和生理成长非常迅速。而因为面临就业、社会变革、家庭、学校的期望,以及学习上的巨大压力,容易导致社会适应危机。特别是不健康的身心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影响到大学生未来的发展。所以开展大学生体育锻炼,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的影响
(一)体育锻炼对大学生身心的影响
人体的成长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运动、营养、遗传等,而体育锻炼可促进机体骨骼的生长,对大学生的心肺功能,起到一定的提升,能够改善身体的各项功能和系统结构,使身体得到全面的协调。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会对大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产生直接的影响。体育锻炼,能使大学生的焦虑和紧张情绪,得到有效的缓解。消除因为学习压力而带来的不良情绪。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讲,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情绪等因素,和大学生参与有活力的娱乐活动,及体育锻炼,关系非常密切,同时,体育锻炼还能促进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健康品质。
(二)体育锻炼对大学生性格的影响
当前,我国有越来越庞大的独生子女队伍,而大学生是这一群体的主体。教育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独生子女症。这一症状的主要特点,是有较差的动手能力、个性畸形、任性等,这些问题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而作为机体锻炼的直接手段,体育锻炼可促进大学生基本技能的提升。通过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精神,以及善于交际、活泼的个性,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大学生今后健康的成长夯实基础。而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成效是,能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增长了“投、跑、跳”的能力,使身体的灵巧性和协调性大大提升。
二、提高大学生体育锻炼成效的策略
(一)加强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提升锻炼的成效
体育锻炼对改善大学生的健康状况,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所发挥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因此,在学校生活的大学生,应充分的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开展各项体育锻炼,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首先学校应对开展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进行大力宣传,使学生能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有更加清醒的认知,这样才能自觉的参加各项体育锻炼。其次,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学校还应适当的组织各种体育活动,通过举办各项体育赛事,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充分的调动起来,在提高学生竞争意识的同时,也使体育锻炼的成效性得到提升。
(二)营造良好的环境,提高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良好的环境和完善的设施,能对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成效性做出保障。因此,学校应对体育锻炼的场地和设施,尽可能的完善。通过营造良好的环境,促进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开展。一方面,学校应对各个体育设施和体育场馆尽可能的开放,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使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被充分的调动起来。
(三)重视体育课堂的教学,提升体育锻炼的效果
尽管大学生的业余时间较多,但却有着非常有限的体育锻炼时间,因此利用业余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可使锻炼的效果得到一定的提升。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单要重视体育理论教育,更要对课堂教学中的体育锻炼,引起足够的重视。可通过组织体育游戏和体育锻炼等,调动学生参与的兴趣。教师可亲自指导学生如何进行体育锻炼,这样会使体育锻炼的效果达到最佳,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同时,营造良好的体育锻炼的氛围,也是提升大学生锻炼成效的方法,可促进大学生体育锻炼的进一步开展。
(四)选择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注重因材施教
在大学体育教育中,大学生类型不同,所选择的运动项目也应该有所不同。应注意教学过程中的因材施教,在实践的过程中,科学合理的选择体育项目。对于那些急躁型和体弱多病的大学生,可选择那些持久性、有较小强度的体育项目,如慢跑等。而对于那些性格孤僻的大学生,尽量选择一些集体项目,如拔河和篮球等。对于性格胆怯的学生,可选择锻炼胆量的运动项目,如平衡木和滑冰等。而对于那些缺乏自信的大学生,在参与体育锻炼时,应对肌肉发育的均衡性引起高度的重视,培养正确的身体姿态,对身体的各个环节进行锻炼。
(五)加大经费投入,促进阳光体育的实施
大学应认真贯彻和执行教育部“关于开展阳光体育锻炼”的文件精神,并通过全过程的评估、管理和监督与跟进,掌握阳关体育的实施情况。加大考评力度,将评估机制的导向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对学生每天进行一个小时的锻炼时间做出保障,同时,政府还应加大专项资金的投入力度,提供各项完善的条件,促进高校阳光体育锻炼的顺利实施。
大学生体育锻炼,对于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及身体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需要大学生加强体育锻炼,而如何才能更好的提供体育锻炼的成效,是体育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所共同面对的问题。本文从提高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为体育锻炼提供良好的条件、重视课堂教学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提升大学生体育锻炼成效的策略。
参考文献:
[1]田海滨.对我省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调查研究[N].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2)
[2]黄力艳.影响高校女大学生选修健美操的因素分析[J].大众科技.2010(08)
[3]顾民.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心理学因素分析[N].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6)
篇2
关键词:体育运动 青少年 身心健康发展 特点 关系 影响
进入二十一世纪,人们对青少年的健康关注越来越多,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为当前高中教育的主要任务。而体育运动可以为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提供很好的锻炼机会。所以很有必要引导青少年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以增强青少年的体质,培养青少年的竞争意识。接下来,笔者就体育运动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关系做简要分析。
一、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
青少年处于身体与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青少年身体与心理变化出现提前的趋势。青少年在身体方面变现为迅速长高,体重增加,出现第二性特征,生理机能逐渐完善,脑和神经系统迅速增强,与成人的脑容量几乎持平。而在心理方面主要表现在感情日渐丰富,心理变化剧烈,情绪不易控制,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内心充满矛盾好幻想,对外界产生排斥心理,经不住诱惑,容易受到他人影响。此外,由于青少年心理发展尚不平衡,对世界认知还很肤浅,在家庭与学校的压力下容易发生适应危机,产生心理问题。
二、体育运动对青少年身心将康发展的影响
(一)体育运动对青少年身体健康的影响
青少年的身体发展手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例如营养,疾病,遗传,运动等。这些因为会对青少年的身体发育产生不同程度的刺激。而体育运动可以帮助青少年拥有一个强健的体魄,促进青少年身高增高,体重增加,提升身体的充实度。此外,青少年在进行体育锻炼的同时可以增强其本身的心肺功能,增强青少年进行有氧活动的能力。青少年进行进行合理的体育运动可以调节大脑与神经机制,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提高青少年的耐力与免疫力,促进青少年全方面发展。
(二)体育运动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
合理有效的体育运动不仅可以增强青少年的体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青少年减轻心理负担,树立良好的心态,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青少年进入中学时期,学业压力比较重,而且青少年的释放压力方式不正确,很可能导致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不利于青少年自身的发展。而高效的体育运动可以帮助青少年缓解学校与家庭带来的压力,降低焦虑与紧张情绪,维护良好的心境,高效学习。此外,体育与运动还可以提高青少年自尊、自信的品格。良好的意志与品格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所以青少年可以根据自身的爱好与运动能力选择自己喜欢的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青少年这样张弛有度的锻炼方式可以培养青少年的意志力,提高青少年的自信心与自尊心,丰富青少年的内在涵养。
三、体育运动与青少年身心健康之间的关系
(一)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
合理的体育运动可以提高青少年的身体素质,而目前青少年的学业负担较重,缺乏体育锻炼的时间,一味的学习文化知识,身体素质日渐减弱。所以,一些高中学校注意为学生提供足够的体育运动时间,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运动,提高对体育项目的认识与掌握程度。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短跑》的注意事项时,可以亲身做示范,并对分解动作进行讲解,让青少年注意短跑的技巧,并进行分组练习。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鼓励青少年加入到短跑的行列中,而且确保每一位学生都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体育锻炼还可以增强青少年的心肺功能,例如《长跑》项目,长跑可以很好的锻炼学生的耐力,教师在课余时间可以带领学生参加长跑运动,并为青少年讲解长跑应注意的事项,进行适度练习。有氧运动在加强青少年耐力的同时,可以促进大脑与神经机制的完善,例如,跳绳运动,需要的体育器械简单,每一位青少年都在少儿时期接触过,这样可以勾起青少年的回忆,使青少年主动加入到体育运动中,提高身体素质。此外,由于青少年对体育锻炼有一定的恐惧心理,所以很少有人积极主动的加入到体育锻炼中,这需要教师给予青少年合理的引导与鼓励,在课余时间,教师需要亲身加入体育锻炼的行列中,与学生一起进行体育运动,这样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在进行体育锻炼的同时,讨论一些感兴趣的话题,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锻炼环境,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二)建立健康心理
高中生面临着高考的压力,在日常学习中,难免会产生紧张情绪,不能很好的处理心里压力,不利于青少年心理健康。而适量的体育运动可以帮助青少年发泄心中的苦闷,放松内心紧张的情绪。例如,在课余时间,青少年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可以参加羽毛球、乒乓球或是篮球等集体活动,这些体育运动参加的人员都是自己的同龄人,在运动的同时可以进行情感交流,与同伴一起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并可以结识更多的好朋友,让青少年感受高中生活的美好,对生活充满希望,积极健康的生活、学习。意志力与自尊心是青少年时期必须拥有的内在素养,而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很好的培养青少年的意志力与自尊心。青少年在参加体育运动时,教会学生坚持的意义,让学生在身体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完成一定的运动任务,此外,在进行体育运动时,可以让学生认清自身,提高青少年的自信心与自尊心,建立健康的心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结语
合理的体育运动可以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青少年参加适量的体育运动可以增高自身身高,提高身体的密实度,拥有较强的心肺机能,完善大脑与神经系统的机制,塑造完美体型。此外,青少年参加自己感兴趣的体育运动可以帮助青少年释放心中的压力,减缓紧张情绪,感受生活的美好,还可以帮助青少年锻炼坚强的抑制,树立自信心与自尊心,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左海燕.探析开展“阳光体育”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影响[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9).
[2]许婉敏.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机制的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浙江体育科学,2011,(01).
篇3
关键词:体育锻炼;心理健康;中学生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追求健康的意识不断增加,也逐渐意识到健康对中学生的重要性。目前,正是中学生长身体、学知识的黄金时期,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学习紧张,性格内向,缺乏锻炼,加之家庭压力,社会的影响等种种原因,常常被一些心理疾病困扰,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身体健康。因此,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显得越来越重要。作为促进心理健康重要手段之一的体育锻炼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体育锻炼对中学生心理健康起着积极的作用,对中学生的智力、人格、情绪、自我概念等不同的心理健康都具有一定的影响。
一、心理健康的内涵及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状况
1.心理健康的内涵
心理健康是身心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健康的全面关注的表现。不同学科的学者对心理健康有着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国际心理卫生协会把心理健康定义为:心理健康是人在身体、智能以及感情上,在与他人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世界心理卫生联合会提出心理健康的标志为: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高效率的生活。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和麦特曼提出了心理健康的10个标准:(1)有充分的安全感;(2)充分了解自己,并能估计自身能力;(3)生活目标,理想的确定要切合实际;(4)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5)能持有个性的完整和谐;(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8)适度的情绪控制和表达;(9)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有限度地发展个性;(10)在不违背道德规范的情况下,适当满足个人的基本需要。国内学者提出心理健康的标准主要有:(1)智力正常;(2)能够正确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3)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健康;(4)正确的自我观念、恰当的自我评价;(5)意志健全;(6)能够从心理上接纳自己;(7)行为符合公认的行为规范;(8)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9)能积极主动地适应新环境,调节、平衡各方面的心理冲突。
2.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我国中学生大多属于心理健康者,但也有约占10%的中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自闭、抑郁、焦虑、偏执、强迫及精神分裂等方面。社会的高速发展在给我们带来日益丰富的物质享受的同时,也使我们的身心受到更多的心理困扰,承受更大的精神压力。而体育锻炼是促进心理健康的有效手段之一。迄今为止,已经有许多学者就体育锻炼与一些心理健康指标(如情绪、个性、人格、自我概念、认知过程等)之间的关系,以及体育锻炼对心理疾病(焦虑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二、体育锻炼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1.体育锻炼对中学生智力的影响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提高自己的智力水平,不仅使锻炼者的注意力、记忆、反应、思维和想象等能力得到提高,还可以使其情绪稳定、性格开朗、疲劳感下降等,这些非智力成分对人的智力水平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
2.体育锻炼对中学生情绪状态的影响
情绪状态是衡量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影响的最主要的指标。人生活在错综复杂的社会中,经常会产生忧愁、紧张、压抑等情绪反应,体育锻炼可以转移个体不愉快的意识、情绪和行为,使人从烦恼和痛苦中摆脱出来。中学生常因名目繁多的考试、相互间的竞争而产生持续的焦虑反应,经常参与体育锻炼可使自己的焦虑反应降低。
3.体育锻炼对人格的影响
人格是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格的形成及其发展与人的行为活动密不可分。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锻炼者自己是活动的主体,这样有利于思维活动与机体活动的紧密结合,从而促进人格的发展。Brawley研究指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更易与他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著名学者麦亦尼认为,游戏和运动具有启发创造性、消除紧张、保持友谊、使人乐观等心理保健价值;还有一些研究发现,体育锻炼还可以增强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培养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良好的心理调控能力等。
4.体育锻炼对自我概念的影响
自我概念是个体主观上对自己的身体、心灵、思想和情感等的整体评价,它是由许许多多的自我认识组成的,包括“我是什么人”“我主张什么”“我喜欢什么”“我不喜欢什么”等等。由于坚持体育锻炼可使体格强壮、精力充沛。因而体育锻炼对于改善人的身体表象和身体自尊至关重要。
身体表象是指头脑中形成的身体图像。身体自尊主要包括一个人对自己运动能力的评价,对自己身体外貌(吸引力)的评价,以及对自己身体的抵抗力和健康状况的评价。身体表象和身体自尊与整体自我概念有关,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对身体表象的不满意会使个体自尊变低(自尊指自我概念的积极程度),并产生不安全感和抑郁症状。有研究表明,肌肉力量与身体自尊、情绪稳定性、外向性格和自信心呈正相关,并且加强力量训练会使个体的自我概念显著增强。
三、合理的运动负荷与心理健康
只有根据自己身体、心理等方面的具体情况来参加体育锻炼才能促进心理健康,反之会给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因此,体育锻炼应因人而异,两种不同的锻炼方式:一种锻炼方式是散步、慢跑,另一种锻炼方式是踢足球、打排球、练习体操与放松练习相结合,每周3~5次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每次锻炼时间20~30分钟。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有着密切联系,身体健康寓于心理健康,不良的心理健康会影响身体健康,科学的体育锻炼有助于培养中学生良好的心理健康,而中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中学生整体身心健康水平,关系到民族的兴旺和国家的未来。因此,积极、科学地参加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培育一代新人的要求。
参考文献:
[1]于晶.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2,4(4).
[2]赵玉梅.体育锻炼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中等教育研究,2006.
[3]张力为.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因素.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
篇4
【关键词】农村 留守儿童 身心健康 江西
一、前言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为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他们的孩子却成了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半年及以上而被留在户籍所在地,由外祖父母或其他亲戚朋友监护照看,不能与父母双方共同生活的儿童。心理问题是农村留守儿童最值得关注的问题。由于亲情缺失,导致 心理问题、社会适应障碍、交往困难甚至犯罪等严重的后果。如何改善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问题是新农村建设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是当前民生幸福值得关注的一个部分,也是落实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不可推卸的责任。本研究从构建体育生活方式的新视角, 以江西省留守 儿童为对象,通过探讨体育生活方式与身心健康的关系找到制约农村留守儿童体育生活方式的瓶颈,构建江西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可持续发展模式,对改善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问题有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农村留守儿童调查现状
所调查对象属于过轻体质即所谓的豆芽菜体型。一方面因为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经济条件差,膳食结构不合理,营养跟不上。他们的饮食主要以谷类和粗纤维为主,蛋类、瘦肉、动物脂肪、奶类缺乏。另一方面调查统计显示留守儿童周末闲暇的活动主要是学习、做家务和看电视,而参加体育活动和锻炼严重不足。 此外,家庭结构与儿童行为发育密切相关。留守儿童家庭结构不具有正常家庭结构的完整性,父母长期的外出 他们无法体会到家庭的和睦和家人带来天伦之乐,可能也是影响他们身体发育和心理健康的一。另外监护人基本情况也存在很大的问题,农村留守儿童大多数是由外祖父母和父母其中一方照顾,而且他们的文化水平较低,体育与健康意识淡薄,父母长期的远离容易造成亲情缺失沟通,隔代管教力不从心,这些孩子基本得不到体育活动。
三、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可持续发展对策
(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和动态监测机制。现阶段在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上应进一步强化政府对留守儿童的责任建立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长效机制。留守儿童问题是整个社会不可推卸的责任,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留守儿童问题 将其作为政府工作和民生问题的重要内容,这些发展规划和建议为提供了良好的政策依据。另一方面 从提出建立健全关爱服务体系和动态监测机制到代表委员们系统性补救的思路可以得出:留守儿童问题的改善是一个系统复杂的社会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二) 农村学校地处偏远地区,交通不便,工资待遇水平较低,年轻教师都不愿意到农村学校任教,而留在学校的老师专业水平较低缺乏年轻的活力,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从全国范围 来看,中小学体育教师缺乏的问题还是相当严重的。加强师资队伍假设迫在眉睫。
(三)农村留守儿童学校由于学校领导对体育活动的重视程度不够,资金投入不足,大多数运动场都是水泥和泥土的非标准运动场,田径场、篮球场和乒乓球台居多,而且运动器材设施比较陈旧,存在安全隐患,运动器材完全不能满足学生体育锻炼的需求。政府应加大投资力度,购买充分的体育锻炼器材,建设好体育锻炼场馆,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锻炼环境。
(四)加大宣传力度,多渠道,多形式面向各级领导干部留守儿童工作者,广大留守儿童家长监护人以及全社会宣传模式,实施中的典型经验和成效营造有利于留守儿童生存保护发展的社会氛围。
四、结论
研究分析发现农村留守儿童体育生活方式与社会适应积极幸福感人际交友存在正相关,与情绪障碍和心理烦恼呈负相关,且有体育生活方式的农村留守儿童在理健康方面好于没有体育生活方式的运动锻炼的不足导致他们体质水平偏低体育专业教师缺乏场地器材不足和动环境滞后等是制约他们体育生活方式养成的重要因素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问题亟待改善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王艳波,吴新林. 农村留守儿童现象个案调查报告. 青年探索,2003(4)
[2]河南省城调队. 河南农村留守儿童大有逐年增加之势. 中国信息报, 2005102103
[3]李庆丰. 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留守子女发展的影响.上海教育科研,2002(9)
作者简介:
篇5
高校健康体育教育是以提高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以及促进身心健康状态为目的,通过传授相应的健身方法和自我健康诊断、检查、评价和实施为中心的一种体育教育方式。它是从学生个体实际出发,结合运动实践、环境、心理、防护、保健医疗以及生活方式而进行的终生受益的教育活动。
2高校健康体育教育的意义
2.1社会发展的需要
从体育的发展史可以看出,不同时代的社会发展及自然环境的变化对学科发展提出不同的要求。在当前体育教育效益不高、学生体质下降、运动能力不足的现代“文明病”的不断蔓延的情况下,给我们提出了加强对学生的健康体育教育,提高体育教育的兴趣性以及实用性的要求。作为充分强调健康意识,自我检测评价和实施健康运动的健康体育教育来说,它从学生实际需要和终身受益的角度出发,无疑是促进高校体育教育深化改革的有力武器。
2.2适应国际体育教育大环境的需要
纵观目前高校体育教育现状,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目性和自由性。在体育教学中并没有把它和促进健康,提高健康水平有机的结合起来。因此,如何紧密的结合个体的生物学规律开展体育教育,这正是健康体育教育所要表现的内在本质。
2.3个体适应现代生活方式的需要
作为人的个体来说,锻炼必需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而不能认为只要锻炼就能健身,这种传统的生物学观念应当得到彻底的转变。而应以一套科学系统完整的运动观来指导实践,并从实践中不断修订目标,形成一个良性的反馈系统。随着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劳动强度降低、精神压力加大、物质生活更加丰富而造成的现代社会“文明病”日趋增多,如精神紧张、肥胖、活动时间减少等社会综合症,使人们对运动的需求增加。参加健康体育运动无疑是一种妙药良医,学习掌握健康体育锻练的手段和方法将成为人们适应现代生活方式的重要手段。
3高校健康体育锻炼的实施
3.1高校健康体育锻炼的意义
健康体育锻炼是一个动态的连续发展过程,对高中毕业后未能直接进入社会工作岗位而是到高校继续学习的大学生们来说,健康体育锻炼的意义则更具有特殊性。大学生生活方式的主要内容是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各种信息的迅速传播,使大学生们的学习压力更趋严重,从某种意义上讲,除了必要的休息和饮食外,健康体育锻炼已是现代大学生们唯一或主要的身体活动内容与方式。
从年龄发展阶段看,大学生正处于青年中期,青年人与成年人的过渡期乃至成年早期。从人的整体发展过程来看,这一时期是承前启后的关键期,也是人一生身心发展的敏感期或易变期,学习与工作,婚姻与家庭,照顾老人与哺育下一代、事业发展与社会交往等等,都会从有利或不利的方面影响身心的协调发展,最容易造成受高等教育者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或不协调性,如何防止这种倾向的出现,健康体育的观点是极具现实意义的。积极培养健康体育锻炼的习惯和能力,并在结合自己专业特点的基础上,在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进一步发展健康体育锻炼,是受高等教育者接受现代生活方式的挑战,将获得身心健康、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
由于大学期间生理、心理的需要,参加健康体育锻炼是丰富业余生活,提高文化素养的重要方面。大学时期的紧张学习与工作需要适当调整,通过适当的健康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健身,也可以调感情、增知识、强意志。所以,大学期间参加健康体育锻炼是丰富生活,愉悦身心,加强个人文化修养的重要内容。
大学期间是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为健康体育打下牢固基础的重要阶段,人在进入中年后能否坚持进行健康体育锻炼,与大学期间的健康体育锻炼习惯与能力有直接关系。
3.2高校健康体育锻炼的优势与作用
健康体育锻炼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拼搏精神。未来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学生则是未来社会的竞争者,是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主力军。健康健身的体育内容其主要成份正是竞赛和运动训练,通过各种有竞争性的比赛和运动训练,可有效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战胜困难、顽强拼搏的精神,使学生体会胜利的来之不易和胜利后的快乐感及喜悦心情。可为学生今后进入强烈竞争的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更好地适应社会。健康体育锻炼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健康体育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体质得到增强,心理得到健康发展。学生体质的好坏不但取决于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也取决于健康的心理素质。有研究表明,人的体质与心理素质有着密切的联系。健康体育是以快乐有趣为主体,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以浓厚的兴趣,来支配和调节自己的体育学习,达到增强体力,发展个性和能力,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的目的。
健康体育锻炼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现代社会需要体育,未来社会更离不开体育。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工业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对人体健康提出更高的要求,要适应现代社会高速度、高强度、高效率的要求,人们需要有更健康更强健的身体。
3.3高校健康体育锻炼的基本内容
大学生时期正是人生精力最充沛、生活最多彩的黄金时期,从生理学角度来看,大学生的神经系统功能极为健全,心肺系统功能基本完善,生殖系统成熟,运动器官系统表现为稳定发展。但由于地区差异、个体差异及性别差异,运动素质的发展具有明显的不均衡性;从心理学角度看,大学阶段是人的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自我意识较为强烈,理性较强但情感极为丰富,性意识增强,智力水平较高;从社会学角度看,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大学生已基本具备参与社会交往及社会活动的能力。大学时期身体发育虽然趋于完善,但是为了获得健美的体型和健康的体魄,健康体育锻炼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
3.3.1加强心肺功能的锻炼
如跑步、打篮、排球、踢足球、游泳、滑冰、韵律操等都是较好的锻炼手段。强有力的心肺系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生理条件,也是今后一生从事各种工作、健康长寿至关重要的因素。
3.3.2加强肌肉力量的锻炼
一个大学生应具有匀称的体形,坚实的肌肉,强壮的身体这样一个外部健美的形象。因此,抓紧大学阶段身体定型前的促进体格发育、增强肌肉力量的锻炼,是刻不容缓的。举重、体操、游泳、划船等都可以有效的改善体形。
3.3.3选择一些娱乐休闲性的锻炼内容
这些内容增强体质之效不一定非常显著,但对松驰紧张学习后的神经,消除疲劳,获得轻松愉快情绪,达到心理平衡则有重要作用。如各种活动性游戏、非正式的各项球类比赛、有优美音乐伴奏的各种体操舞蹈、校园池边的漫步、周末周日的郊游等。对绝大多数大学生来说,进行以上三方面的锻炼,以一二项为主,辅之以第三项内容,是可以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促进学习的目的。
4小结
4.1健康体育教育学的构建是对高校体育目的任务的进一步深化,是促进高校体育和大学生健康可持续发展重要基础,既考虑学生在校时的身体健康,又要为学生今后健康体育锻炼提供科学方法。
4.2实现健康体育教育应从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体系入手,开设学生喜爱的、健身性强的、适合终身锻炼的运动项目,建立合理的考试评价标准和方法,使学生体会运动带来的健康与快乐。
篇6
关键词 体育教学 学生健康品格 培养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讲述了体育教学对学生健康品格培养的几个方面:体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体育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体育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素养。
一、体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
(一)体育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斗志,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体育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能力,有能力去完成动作或者某件事情,比如说:体育教学中的仰卧起坐,老师规定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多少个仰卧起坐,学生就会拼劲全力去完成,有效地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完成事情的斗志,体育教学其实是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潜力,培养学生不服输、要强的性格,通过体育锻炼,学生会不自觉地认为做任何事情只要肯拼搏就一定会取得不错的效果。
(二)体育教学培养学生做事果断不犹豫的性格
学生做事情犹豫不决、不果断是学生普遍的心理特点,学生因为缺乏社会经验,因此在做事情时往往表现很犹豫,拿不定主意,因为不知道事情怎样做才是最完美的,瞻前顾后。体育教学中的一些体育项目可以适时地改正学生做事不果敢的特点,比如说乒乓球的训练,学生在打乒乓球时,必须迅速地掌握乒乓球来的方向和时间,然后及时地反扑,如果稍加犹豫,有可能就会痛失一球,失去绝好反扑的机会。体育教学的一些项目都可以培养学生敏捷的心理以及处事果断的能力,对学生的性格和品质形成有利的影响。
(三)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坚韧性和独立性
体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不怕吃苦,敢于独立的性格,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够独立自主地克服困难,迎难而上,越挫越勇,只有不断磨练学生的意志,学生的独立性和坚韧性才会越来越强,体育教学中设置一些难度比较大的体育项目,体育项目的要求就是让学生自主完成任务,不断刻苦训练,培养学生不怕艰难困苦的性格,在一些比较艰苦和简陋的环境和条件下,学生的成长才会快,学生遇到任何困难时才会顽强勇敢,独立克服困难。
(四)体育教学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力
体育教学中还有一项就是当学生在达到极限或者已经产生消极的心理时,适时地鼓励和心理暗示,可以使学生挑战自己的极限,创造奇迹。心理暗示的主要意图就是通过某种眼神或者动作对学生的心理构成极大的刺激影响,学生在逆境中时接收到教师的心理暗示,就会增强抵抗挫折的能力,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很容易对比较艰难的项目或者挑战极限的项目产生畏惧和消极的心态,在体育教学中甚至会产生放弃体育锻炼的不良思想,老师适时地通过语言和眼神鼓励学生挑战自己的极限是非常必要的,学生会化压力为动力,不断的挑战自己的极限,不断战胜自己的身体极限和心理极限。
二、体育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一)体育教学重在突出学生是主体,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体育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主要作用就是帮助学生实现自身价值。体育教学中,各式各样的体育锻炼对学生的体能和性格的培养都有很重要的影响,适当的体育锻炼能够使学生一生受益无穷,学生在体育锻炼中能够很容易的发现自身心理弱势和缺陷,在体育教学中还能够通过对体育项目不同的体验,感知自身对学习和生活的承受能力,学生对体育项目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能够很好地应用于学习和生活实践中,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合适的体育项目能够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果敢意识
合适的体育项目能够培养学生对学习和生活的参与意识,学生对体育项目的热爱和主动能够有效地转移到学习和生活中来,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体育锻炼,就能够对学习和生活产生积极的效果,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果敢意识,不仅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很重要的影响,还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三、体育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素养
体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体育教学本身就有很重要的意义,对社会、学习和生活都有积极的作用,体育精神一直是我国提倡的文明精神,比如说: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举行,就显示了我国对体育运动的爱戴和敬重,体育教学可以培养人高尚的道德情操,能够约束人的道德行为,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气;体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爱运动的思想:体育教学可以增加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趣味性,体育锻炼不仅是为了学生的身体健康,更是为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养成爱运动的习惯,才能全面健康成长;体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通过一些先辈体育运动励志故事,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四、结束语
养成良好的体育行为习惯对学生健康品格的培养起促进作用,学生因为缺乏社会经验,缺少生活和社会压力,也就没有动力,健康的品格很难形成,体育教学中的困难得以克服,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种种困难也就迎刃而解了。
参考文献:
[1] 丁兴发.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素养[J].宁夏教育.2012.03.02.
[2] 蒙荣秀.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意志[J].中学教研. 2009.05.14.
篇7
〔关键词〕城市地区;体育锻炼;体质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功能逐渐减退,体质水平明显下降,身心疾病发生的风险显著增加,改善老年人的身体功能是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途径之一〔1,2〕。血压、血脂和血糖等指标是衡量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指标,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功能退化,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显著增加,同时年龄的增长还会导致老年人的肌肉力量和骨骼强度下降,不仅对老年人身心健康和日常生活产生影响,也会增加医疗卫生行业的压力〔3,4〕。体育锻炼作为影响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能够在改善老年人体质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拟分析城市中老年人体育锻炼与体质情况的相关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3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所在社区体育活动中心选取70名坚持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锻炼组)及同期不参加体育锻炼的80名老年人(对照组)。锻炼组男42例,女28例,年龄61~84岁,平均(66.95±4.82)岁。对照组男48例,女32例,年龄62~85岁,平均(67.37±4.68)岁。两组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入选标准:老年人均本次研究知情同意;无运动性障碍。锻炼组长期坚持参加体育锻炼,持续时间至少2年,且每周参与体育锻炼不低于4次;对照组不参与体育锻炼的老年人。排除标准:严重残疾或生活无法自理者;视力或矫正视力不正常、精神疾病、智力障碍或老年痴呆者;无法配合完成调查者。
1.2方法
采取直接面对面询问调查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针对读写能力存在一定限制的老年人,由调查员询问并填写,在完成调查后对问卷的准确性进行审核,保证问卷的有效性,调查人员在开始前均经过严格培训。调查记录所有入组老年人的姓名、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基本信息及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的情况;分别检测两组血压、心肺功能指标、肌力测试指标等。
1.3观察指标和测试方法
分别检测两组舒张压、收缩压、肺活量和静息心率;握力测试方法:使用电子握力计进行测试,连续测试2次,取最大值,注意保证受测者用力时规范;坐起实验:指导受试者在1min内反复坐、站,选取高度为45cm,长度和宽度为40cm和42cm的座椅进行实验,评估受试者下肢肌肉耐力;坐位体前屈:指导受测老年人进行坐位体前屈实验,记录前屈长度;反应时测试采用简单声光反应时测试仪,连续测试2次,取受测者的最好成绩,记录以s为单位;闭目单足立测试,受试者闭眼、自然站立,记录其抬起单只脚的持续时间,连续测试2次,取最好成绩;起立-走所需要的时间能够反映老年人的动态平衡能力,在测定时需要待测者先进行热身活动3min,然后坐在椅子上,当听到口令后迅速起身向前走至5m处的横线后,然后返回椅子前,对所需要的时间进行记录,时间越短代表动态平衡能力越好。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及t检验。
2结果
2.1两组血压、心率和肺活量比较
锻炼组舒张压、收缩压和静息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肺活量明显大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1。
2.2两组肌力、耐力等身体素质指标比较
锻炼组握力水平、反复坐起次数和坐位体前屈长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2。
2.3两组反应力及平衡能力等身体素质指标对比
锻炼组反应时和起立-走所需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闭目单足立时间明显大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3。
3讨论
篇8
关键词:畜牧兽医专业;残疾学生;体育;教育
近几年,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与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对畜牧兽医人才无论从数量、质量都有更进一步的需求。而在我们好多农业院校,特别是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由于专业的特殊性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残疾学生人数逐年增多,这就要求我们对他们的体育教育更加重视。残疾学生的存在对一所学校而言或多或少都有,但残疾情况又各不相同,再加上多数学校中的体育教师以及学校领导,对残疾学生的体育教育问题缺乏研究或不太重视。并且大多数学校却是以自然班为单位进行教学,而且班级的学生人数一般相对较多,这样一来在体育教学中对残疾学生就难以照顾。残疾学生一般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如果能让他们参加适宜的体育运动锻炼,不仅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而且还可帮助他们掌握一定的科学锻炼方法,并且能够养成常锻炼的好习惯,更重要的是还能享受到体育的乐趣,克服自卑心理,培养自尊、自信、自强、勇于拼搏、不畏艰难、团结协作等健康良好的心理品质。所以,学校体育教育更是全面提高畜牧兽医专业残疾学生身心素质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我们忽视或放弃对畜牧兽医专业残疾学生的体育教育与体育锻炼,在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中,使他们处于“无人管或无人问津”的状态,就会很容易的使他们产生一种“被遗弃或无用之人”的感觉,使其加重了这些残疾学生心灵的创伤。如果,重视并加强残疾学生的体育教育与体育锻炼,既是学校体育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也是学校体育必须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需要,更能让这些残疾学生享受快乐、平等的心理补偿,同时也增强体质,得到身心全面发展。因此,就我们面临的工作深入考虑,如何对畜牧兽医专业残疾学生进行体育教育的问题。具体有以下几点看法:
1畜牧兽医专业残疾学生的心理角度
要从畜牧兽医专业残疾学生的心理角度出发,让学生不再自卑,找到自己的位置,相应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使心理素质水平提高,完善人格是培养优秀畜牧兽医人才的重要举措。同时让他们有一种“天生我身必有用”的自信心,从而使残疾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意义并享受到其中的乐趣。
2畜牧兽医专业残疾学生宣传方面
积极争取机会创造条件,为全校残疾学生组织专门性的体育锻炼知识讲座,收看残疾人运动会的录像或电视现场直播等活动。进行有利的正面宣传。
3畜牧兽医专业残疾学生自信心培养
当教材内容适合残疾学生学习时,残疾学生应随堂上课,教师和同学帮助其实现教学目标。当遇到达标测验时,可组织残疾学生协助教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如裁判、记录等相关的工作,使其找到自信。
4畜牧兽医专业残疾学生因材施教具体对待
当教材内容不适合残疾学生学习时,根据残疾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教材内容相近的或相似的替换,组织并指导残疾学生进行合理的锻炼,达到体育课的母的。对残疾学生的体育教学也要有符合他们的实际目标、计划和考评办法。
5畜牧兽医专业残疾学生适应生活
篇9
(一)学生对体育锻炼兴趣的分析
学校重视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人真贯彻有关规定,使学生正确认识到体育在他们成长过程中的积极意义。
(二)家长对子女参加体育锻炼的态度
通过对部分学生家长的访问中了解到,绝大多数家长对于子女参加体育锻炼都表示支持,说明家长对于体育锻炼对子女身心发展的重要性有一定的了解。但家长支持子女参加体育锻炼是建立在不影响文化学习成绩的前提下,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对文化学习是否产生负面影响成为体育锻炼与文化学习的主要矛盾。
(三)影响学生文化成绩的因素分析
近几年的研究表明,学习成绩不仅仅是智力水平的反应,也包括心理素质在内的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人际交往中的自卑感、心神不安、明显不自在以及人际交流中自我意识太强或消极的期待,造成人际关系紧张,影响学习中的交流,遇到问题不能及时向他人请教,因而学习成绩不佳。苦闷的情感和心境,对生活兴趣减退、缺乏动力、丧失活力对前途悲观失望,导致学习动机受损、学习技能丧失及应用障碍学习效率差,考试成绩亦差。学习努力认真、自尊心强、争强好胜,具有不屈不挠战胜困难、取得成绩的顽强意志,从而学习成绩较好。
(四)学校体育是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
健康包含身心两个方面。体育教育的实践性、紧张性、竞争性、公开性、协同性和集体性特点决定了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起着特殊的作用。学校体育应充分利用自身的特点、内容、形式和手段,结合有意识、有目的的心理素质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学校体育形式和活动的多样化可以满足不同个性发展的需求,更为重要的是不同的体育项目又可以培养不同的个性。体育锻炼对高中生心理健康在总体水平上有较大的改善,其改善主要集中在“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偏执”几个方面上。
(五)适量的运动对学生学习精力的影响
适量的运动就是时间不能过长也不能过短,要符合学生现下的身体与心理特点,进而达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一系列身体练习。调查结果表明(表2):每天参加一定时间的适量体育锻炼,大部分学生能保持充沛的精力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去。大多数学生在初期会出现疲劳的感觉,但能较快的适应。只有极少数学生会出现精力不足的状况,这与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和疾病紧密联系。以上数据很好的说明了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使学生精力充沛,更好应对紧张的学习和繁重的功课。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学生精力有着密切的关系。从总体上看,学习精力越充沛,学习成绩相对越好。
二、总结
(1)适时的体育锻炼与文化学习并不冲突,而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能使学生保持充沛的学习精力。学校体育是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途径,学校开展体育活动都是占用学生在校期间课余时间进行组织,并不占用文化学习时间。适时合理的体育锻炼,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再有体育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和监督,有计划的安排学生进行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体育活动,使学生锻炼后具有充沛的精力投入学习。(2)体育锻炼可以培养学生意志品质。为克服学习中困难奠定心理基础,适当的体育锻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高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这个时期是人体发育接近成人的最关键时期,也是性格,特别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阶段。体育锻炼,不仅能使参与者保持健康的身体,而且还能使其意志坚定、顽强。体育运动本身就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需要参与者具有坚持不懈的品质,体育运动更是一个不断战胜自我和他人的过程,对参与者意志品质的培养有积极作用。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参考文献:[1]叶志明、张晋碚、王玲、肖小琴、陈安、刘闯.影响中学生学习成绩的相关因素探讨[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7,6(4):269~271[2]孙成福.体育锻炼对学生文化学习影响的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2002,(03):60~61[3]叶松梅.我县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与文化知识学习矛盾的调查和研究[J].科技咨询导报,2007,(30):242~243(作者单位:绍兴市中等专业学校,浙江绍兴,312000)常用的录屏软件有懿文德、snagIt、频幕录相专家等。这种录制方法对于教学内容和环节没有限制,熟悉软件操作后,可以让自己的微课更加的美观、丰富。如懿文德软件的“突出放大”功能就可以很好的讲解生字词的结构、笔顺。4.白板屏幕录制目前很多电子白板都带有录制功能,即电子白板可以记录书写及讲授过程中的语音、痕迹,可以直接用电子白板录制。
三、微课录制过程中的主要注意事项
篇10
1.1终身体育是学校体育的目的
学校体育的教育目的是让学生拥有健康的身心条件,以保证日常的教育活动的正常进行,使学生在德、智、体三方面的全面发展。因此学校体育的目的不仅仅只是限制在学生在校期间的体育教育和体育锻炼,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在离开学校以后,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都能够有体育锻炼的意识,终其一生都要接受体育教育,参加体育锻炼。“学校体育改革以终身体育为主导思想,将十分注重把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的阶段效益与培养终身体育兴趣、习惯和能力的长远效益结合起来,将更好地发挥学校体育对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作用,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一旦养成坚持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意识、习惯和能力,走出校门后会自觉地参与到全民健身的队伍中去,会成为全民健身的生力军,有效地促进国民健身朝全民化、终身化方向发展。也只有这样,全民健身才能更有生命力,真正成为改善人们生活方式、提高人们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因此,终身体育是学校体育的教育目的。
1.2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重要环节
终身体育是学校体育教育的目的,因此,学校体育在终身体育意识形成的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将学校体育的作用看成是无足轻重的事,不重视学校体育,那么,学生进入成年后,体育活动就不存在了。如果把体育只看成是学校这一段的事,那么,体育在教育中也就变成了插曲。”也就是说学校教育的过程中会对以后的生活产生十分重大的影响,体育教育也不例外。学校体育所传授给学生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不仅仅现在在学生在校期间这一个阶段,更重要的是在掌握必要的体育锻炼知识和技能之后,养成一个科学合理的锻炼习惯,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仍然坚持健康的原则,进行体育锻炼,接受体育教育。“《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出了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教育,培养学生体育意识、技能与习惯的目标,这意味着国家开始重视终身体育的教育和学生体育意识、技能、习惯的培养。因此,学校体育要在当前重视增强学生体质和加强运动文化学习的基础,引入终身体育为学校体育的主导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意识、习惯和能力,真正把学校体育的阶段目标和长远目标结合起来,为学生奠定终身体育基础,推进全民健身和终身体育发展,这的确是我国学校体育改革和发展的现实需要。”由此可见,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环节。
2.学校体育在终身体育意识培养过程中的作用
2.1激发学生终身体育的运动兴趣
学校体育教育过程中,以教学大纲规定的教育内容为基础,学生以这些规定内容为主要学习内容,在此基础上还会开设一些具有地域特色的体育项目作为学校体育的教育内容,例如,在河南省很多学校就会开设太极拳课程。学校体育具有必要的师资和场地等资源,这些都为学生在学校进行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以及参加体育锻炼提供了必备的条件。在这种情况下,体育运动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就无形之中激发了学生运动的兴趣,有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有专业的体育老师的指导,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了兴趣,养成了参加体育活动的习惯,这也就激发了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形成终身体育的运动兴趣。
2.2养成良好终身体育的运动习惯
与社会体育相比,学校体育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学校体育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形式,所以每个学生都有接受学校体育教育的权利,也就是说参与到学校体育之中时每一个在校学生的义务。而且学校体育在还有一系列严格的考核和达标标准。所以,学校体育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在这种情况下,参加体育运动就不再完全是个人喜好的事情了,学校会有规定的时间和规定的体育运动项目来让学生进行学习,再加上老师的指导。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不自觉地养成一个市场参加体育活动的习惯,学校体育会伴随学校教育始终。当学生离开学校,走向社会的时候这种习惯也会伴随着它们。终身体育就是人们在终其一生的时间里都有接受体育教育和参加体育的的习惯,学校体育对终身体育的运动习惯的养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3提高学生终身体育的运动能力
我们知道,相对于社会体育的自发性和随意性,学校体育则更有组织性,而且学校体育具有专业的师资和必要的场地设施,体育教师能够以正确的体育锻炼方法和体育思想指导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教给学生必要的运动常识和保健措施,这些都是在社会体育中很难满足的条件。通过体育老师的专业指导,对学生运动能力的形成和提高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可以通过学校体育的系统专业学习,形成必要的运动技术和运动能力。这些技术和能力的形成对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学校教育过程中,人们学习和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很多都会伴随其一生,体育技能也不例外。终身体育是伴人们一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很大一部分也是在校期间形成的。因此,学校体育对终身体育运动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具有总要的意义。
3.结语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体育课程教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