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发展的论据范文

时间:2023-11-14 17:53: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科技发展的论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科技发展的论据

篇1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 生态居住区

可持续发展是在1984年世界环境管理工作会议上提出来的。在这次会议上,各参加方代表一致认为:全球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是各国的企业,企业界必须认识到污染既是一种浪费又是一种生产的低效率现象;同时,城市居住区也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力量。因此,为了实现人类文明的永续发展,人类必须做好环境保护工作,而居住做为城市第一要务,为了实现永续发展,必须重新定位自己,放弃危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不文明生活方式,把环境保护融入自己的发展战略中去,只有做到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才能确保自己的可持续发展。

一、居住区可持续发展的涵义

居住区是城市社会系统中的基本单位,是促进经济、生态、社会的协调发展,既是人类自身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同时又是城市发展的必要基础。

对于居住区可持续发展含义的界定,目前学术界尚没形成统的认识。一般认为,居住区可持续发展的含义,要包含生态环境要素在内加以为了保持持续良好的居住生态环境,与既要追求当前利益,也要注重长远发展,采用保护环境的生产方法和措施,既要顾及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永续发展。

近年来,在人类饱受了环境恶化之苦后,其绿色意识开始觉醒,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居住区作为城市社会系统的基本单位,同时也是一个环境产出系统,因此,现代居住区为谋求可持续发展。必须处理好与环境的关系,树立正确的可持续发展观。

二、居住区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对于如何树立正确的可持续发展观,学术界基于不同的视角进行了阐述。其中以现代生态经济学理论为基础所阐述的观点最具代表性,认为当代人生存的地球是自然、社会和经济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复杂系统,要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做到生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和谐与统一。因此,居住区为了谋求长足发展,须树立正确的伦理观和道德价值观,企业管理者要站在企业长远发展的高度,正确处理企业的短期与长期利益、局部与全局利益的关系。

因此,居住区在追求持久社区特色和文化竞争优势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战略目标的确定

战略目标的确定要在对住区的内外环境充分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其中居住区外部环境分析尤为重要,它是社区制定管理目标的第一步,把握好外部环境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变化的趋势,则为正确确定社区发展战略打下了良好基础。因此,城市居住区为了谋求长远发展,在确定居住区的目标时,应当具有战略高度。应该充分考虑大环境要求与公众的反应,基于生态的视角来确定企业的战略目标,既能培育起当前的竞争力,又能着手谋划未来的竞争优势。

2.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一词最初是由熊彼特提出的,最先运用于企业。他将创新定义为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这种组合包括引进新产品、新技术、开辟新市场、控制原材料的供应渠道和实现新的工业组合。而对于城市居住区来说,创新则是其永续生存与发展的力量源泉。主动开发和采用环保技术,进行清洁生产,实现少投入、高产出、低污染,开展绿色社区。由此,居民应得到所带来的超价值,将使居住区永续发展。

3.社区文化的培养

社区文化对居住区的归属认同和永续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原因在于它能够激发居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能够培养社区居民对高品质的追求,不满于现状,力争向上。只有那种能够基于生态的视角自觉树立正确的可持续发展观,尤其是能够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社区文化,才能实现社区与社会、与环境的和谐共存和永续发展。因此城市居住区是否具备良好的生态意识,是否主动采取生态行为,影响着社区能否正确选择可持续发展之路。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可持续发展观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它要求社区居民要顺应可持续发展的全球性潮流,选择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战略。在经营活动的各个层次、各个方面采用新的经营模式,追求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因此,绿色供应链管理概念的提出为解决居住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提供了依据。

三、可持续发展下的生态居住区

1.基本思路

实现城市居住区可持续发展必须体现“生态整体论―地域结构论―时序和谐论”三方面的结合。其中生态整体论主要体现居住区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和宏观目标,即社会公正、经济高效、生态环境优美三者的统一;地域结构论,主要反映居住区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实施途径,与“着眼于城市,着手于地段”可持续发展原理相一致;时序和谐论是强调居住区建设可持续发展实施的过程,可概括为近期的可操作性措施、中期的可行性论证与远期的超前性预测三方面。

城市环境污染,显然有悖于生态环境优美的可持续目标,同时与社会公正格格不入,即部分人的经济利益以多数居民的生存环境包括后代人的发展机会为代价。理想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主要目标是满足居民的生态环境目标需求,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保护性开发,兼顾经济与生态环境效益,体现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主义的本质区别。适应居住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空间分室,即使不同地段分别体现生态环境景观、农业景观、建成景观、交通道路景观及其相互关联是实现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具有可操作性的途径。另外,规范的社区管理体制既是居住区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表现,又是居住区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实现保证。

2.可持续发展生态居住区设计原则

目前国内外学者一般认为,发展生态居住区并达到可持续发展,可概括为“可持续发展生态居住区设计六项原则”:

(1)有效合理地经营地貌,使生态环境保护最佳化,住宅价值最大化。详细内容包含:①坡地景观因素的利用方法;②适合地貌的绿化布局方法;③最大限度利用自然生态景观设计技巧;

(2)创造各种形态与尺度的动线网络:包括人、车、溪水、鱼和野生动物的网络动线的合理重叠布置与规划;

(3)多元化叠加系统的居住区。例如①户外活动绿地可以综合利用为其他可与之叠加的功能,诸如休闲、雨水收集、生态链。社区可以使用溪水系统走廊形成景观轴、步行网络;②邻里组团具有多元住宅产品的组合,避免单一,不仅使空间造型体量丰富,而且使产品风险降低,同时居民对住宅产品的变换要求可以在同一邻里解决。

(4)创造中心。①邻里的中心绿地;②社区的商业、公共用途及交通枢纽;③较高密度住宅产品的汇聚支持;④中心形态:主街/社区广场/文化街区等;

(5)创造最大社区价值手段(Economy of Means)。①充分利用雨水及降水收集经营景观体系;②道路、住宅用地、停车位布置等的最节俭的景观设计手法;最终达到以下几个最经济化:人均道路最低化,人均功能性需求驾车出行次数最低化,人均物业成本最低化。其实施手段通过高效地组织功能,造型形式及材料因素来实现。

(6)创造社区家园。―创造社区文化社交与生态景观中心相融合的核心。一个沿着溪流创造的公园和绿色走廊,应能滋育了儿童及其他生灵对一个家园的感知。一个具有行人亲和力的城市街道,应能促成更多的邻里交往。一个能滋养家园感知的社区,应是一个其居民认知为“家”的真正生态健康社区。

五、结语

在居住社区的设计实践中,强调积极追求与倡导社会文化、历史的精神与健康的同时,生态与绿色健康居住社区同样的重要。

参考文献:

[1]陈昆玉草正: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J].科学研究,2OO2(3):28-30

[2]朱永华吕勇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三维管理伦理观[J].生态经济,2005(6):18-19

[3]胡希:生态视角下的企业可持续发展[J].甘肃社会科学,2004(6):33-34

[4]李博:生态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篇2

摘要:通过对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内涵、功能及所处的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分析,论证了国家作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主体的合理性,从经济角度分析了科技基础平台的使用收费问题,讨论了确定服务收费标准的论据及建立相应的资助补贴制度等问题,并就如何构建内生的平台建设运行的激励机制提出了对策性建议。

1.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经济属性分析

1)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内涵。

2005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科技部等四部委《2004-2010年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标志着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工作全面启动。其指导思想是以全面提高国家科技能力和增强国家国际竞争力为目标,以改革为动力,以建立共享机制为核心,以资源系统整合为主线,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利用国际资源,搭建具有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的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改善科技创新环境,增强科技发展能力,为科技长远发展与重点突破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我国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的目标是:“充分运用信息、网络等现代技术,对科技基础条件资源进行战略重组和系统优化,以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利用,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包括下列三方面的内容:由大型科技基础设施及研究基地、自然科技资源、科技数据和文献资源、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网络科技环境等组成物质与信息保障系统;以共享为核心,支持、保障平台顺利运行的制度体系;以科技服务为目标的专业化的人才队伍和组织机构。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具有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特点。根据上述建设目标,预期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将在改善我国科技创新环境、增强科技发展能力、激励自主创新、促进实现重大科技突破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当前,我国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的重点内容包括:①研究实验基地和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②自然科技资源平台;③科学数据共享平台;④科技文献共享平台;⑤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⑥网络科技环境平台。从这些建设内容来看,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将为科技发展服务,即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要为全社会的科技创新活动提供有效、高质、公平的服务。服务对象为社会公众,包括个人、企业、科研机构、政府部门等。那么,这样一种服务具有什么样的经济属性?这种服务应由谁(市场、政府、或者第三部门)来有效提供?

2)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经济属性。

经济学通常依据一个产品或一项服务是否具有排他性及竞争性,或是否具有正外部性,将其划分为私人物品或公共物品。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公共物品的有效提供通常需要政府行为,而私人物品则可以由市场有效提供。从技术层面看,一方面,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所提供的服务(产品)可以“排他”,即从技术上可以实现对直接用户权限的有效识别和控制,比如,未经产品提供者授权的个人或组织,提供者可以识别并拒绝使用。另一方面,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所提供的服务(产品)有一定的“竞争性”,而竞争性强弱取决于平台提供服务的能力及特点。这表明,从技术上讲,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所提供的服务(产品)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公共物品,其属性更接近于私人物品或自然垄断物品。于是,按照经济学理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可以通过市场或有规律的市场来有效提供。但事实上,载止目前在我们国家并没有出现自发性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服务的市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是没有需求?还是没有供给?还是没有有效的市场制度?

据国家科技部组织的多次调查,社会各界对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服务具有很大的需求。以企业为例,一方面,由于技术创新具有高收益的特性,企业具有较强的寻求技术创新的动机,另一方面,技术创新具有高投入、高风险的特性,对单个或个别企业而言,需要风险规避途径。建设共享式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是化解企业在开发技术创新时所面临的高投入、高风险瓶颈的有效手段。

面对如此巨大的需求,为什么没有出现有效的市场供给?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其原因可以归结为①尽管在技术上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服务对其直接用户有“排他性”和部分竞争性,但由于这种服务对于整个社会而仍具有较强的间接“公益性”,即“正外部性”,从而导致提供这种服务的社会成本小于其生产成本,社会收益大于直接用户的收益:在缺乏对于这中外部性的有效补偿机制的条件下,必然导致市场供给失灵。②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服务具有高风险特点。由于科技创新固有的难以准确预期的高风险(不确定性)特点,科技创新所需的基础条件平台服务相应的也就存在用户需求难以识别和界定、产品(服务)生产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等特点。化解这种风险的有效手段就是建立一套风险分担机制——联合生产,即由于多个市场主体联合提供,但在现实中,由于科技基础条件服务具有与科研创新类似的特点,易导致合作方之间产生信息不对称,加大了谈判和执行难度。这种高风险和信息不对称可导致市场供给失灵。③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服务的提供既涉及到政府拥有的大量公共科技资源,又涉及到私人拥有的各类科技资源,在一些体制性因素和制度性因素制约下,独立的市场主体难以有效整合这些资源。特别是在政府各部门所拥有公共科技资源共享制度缺失的条件下,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服务的市场供给难以实现。

综上所述,在当前条件下,我国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只能由政府主导,发挥政府行政体系在整合政府所拥有的大量公共资源方面的重要作用,在此过程中,积累经验,进行科技资源利用方面的制度创新,并逐渐引入市场机制,以形成政府与市场互补、协调节器有效的科技条件平台服务体系。

2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服务分类及收费

1)收费的合理性。

在当前我国政府主导进行的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中,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行政系统功能,整合国家所有的公共科技资源交向社会公众开放,这是建设我国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重要突破口;另一方面,要利用市场机制,为参与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的各方提供合理、必要的经济激励。前者的难点在于如何突破我国长期形成的公共科技资源条块分割,特别是系统、部门专有、专用的垄断状况;后者的难点在于如何建立合理的共享式科技基础平台服务收费标准及收费制度。这里我们着重讨论后一问题。

共享式公共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服务收费制度应该体现两个价值追求——效率和公平,可以说这是收费的原则。从效率的角度来看,收费制度应有利于经济福利的最大化。这就需要通过适当的途径对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服务的用户进行分类,识别出最有利于增加社会经济福利的用户并优先为其提供服务,以实现资源配置经济上的最优化。通常在完善市场的条件下,可以通过“价高者得”的竞争性定价机制实现。当存在市场垄断、外部性、信息不对称等情况时,就需要政府等通过规制非市场方式进行干预。从公平的角度来看,收费制度应有利于社会公正与平等。免费或按能力付费的原则通常被认为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同时,按照效率及公平的原则,共享式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服务应该区分不同服务内容和服务目的,合理收费。

2)科技资源的分类计费原则。

参照《国家科学数据共享工程专题研究报告》中对科学数据的分级坐标体系的构建成思路,对科技资源可以进行如下分类。①从所有者的性质看,科技资源可分为以下三种:国有科技资源:指由国家投资,以财政拨款或国家项目经费形式形成的科技资源,所有权归属国家所有,是国有资产的一种重要形式,合有科技资源:企业事业单位在完成科研任务的经费构成中,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不足部分中集体积累或向私人筹资等方式解决而形成的科技资源;私有科技资源。②按照科技资源使用者的性质,可分为以下三种:公务使用:即政府机构为开展公务需要使用的科技资源:公益使用:社会公益性事业。如科学研究、教育、福利或慈善组织开展公益性活动需要作用科技资源以及公众在生产生活中需要使用科技资源:经营性使用:企业或赢利事业开展经营商业活动需要使用科技资源。

目前,我国科技资源的绝大部分均为国有科技资源,而私有科技资源在整个科技资源存量中所占额甚小,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未来私有科技资源的比重将逐渐增大。参照国际惯用策略,特别强调国有科技资源的无偿共享,而对于私有科技资源,各国通常的作法是在鼓励分开、公用的前提下允许商业性有偿服务。一般而言,基于国有科技资源的公务使用,应无限制、免费提供无偿使用(有保密规定的例外),对于公益性使用,包括社会公益事业和公众,应无偿提供或以成本价提供,对于企业赢利性质的使用,应以商业有偿服务方式提供。

对于基于国有科技资源,面向盈利性机构或个人专用服务,应按照公平原则,收取相应的国有科技资源部分成本补偿费。对于基于非国有科技资源,面向政府及非盈利性机构或个人的非专用,政府从公共财政中给予成本补贴,或由用户通过适当付费来分担成本。对于基于非国有科技资源,面向盈利性机构或个人的专用,应按照“成本分担,收益共享”的原则,参照市场机制收取相应的费用。

3.收费标准的确定及政府资助补贴制度建设

鉴于由政府主导的共享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服务具有准公共产品及自然垄断的我,在通过制度创新和行政干预的方式促进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增加(确保)服务供给的同时,构建合理的收费制度,确定适当的收费标准,以及制定公共财政对平台建设及运行的资助补贴制度,形成生的经济激励机制,是确保平台有效运行的重要条件。为确保收费标准的合理性,收费标准的确定通常还需要通过由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官员主持,用户代表,平台资源供应者代表,独立身份的同行专家代表参加的价格听证。

制定平台服务收费标准的方法包括:

1)基于成本补偿的收费标准。在确定基于成本补偿的收费标准时,对服务成本的界定和估算是关健性环节。通常需要区分源于公共科技资源的成本与源于非公共资源(集体或个人)的成本;确定成本的方法可采用实际支出核算法、参与市场成本法、同行专家估算法等。

2)基于市场机制的收费标准,由于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服务具有准公共物品或自然垄断的性质,在确定其收费标准时,可以参考市场机制(市场信息),实行有规制的市场定价。例如:参考市场信息确定服务的成本及投资收益率,确定有管制的(允许在一定范围内自由浮动的)由供求关系调节的收费标准。

篇3

关键词:信息技术创新版权法学理论

引言

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上的知识共享平台越来越多,大多数知识共享平台所倡导的理念是“信息自由”,但是这与目前版权法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信息自由和知识共享空间一步一步被版权压缩,其关系已经到了十分紧张复杂的程度。因此,版权法为了适应如今社会与科技的发展,变革势在必行。在现在的环境下,网络知识共享平台具有极大的合理性,因此版权法必须要做出的变革之一就是适当的扩大知识使用范围。本文具体阐述了在信息科技飞速发展的背景下版权法理论的变革意义与几种基本操作方式。

一、信息自由合理的主要依据

目前来说,信息完全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无限制的传递与散播,知识作为信息的一种,同样可以在互联网上进行流动。信息自由与知识共享在任何方面都具有合理性,例如伦理方面、法理方面甚至文化方面等。

首先在伦理方面,罗尔斯的制度伦理学为其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罗尔斯曾提出“基本善”的概念,因此我们能明确的知道信息也是“基本善”的一种。所谓“基本善”,指的是公民在进行合理生活规划时需要的、重要的、必须的善目。其次在法理方面,多个国际条约以及多个国家法律都确认信息自由与知识共享是基本人权之一。《世界人权宣言》中第十九条规定:“人人有权享有主张和发表意见的自由。”在其他条款中也有涉及到信息自由与知识共享的内容,例如:《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中第十九条,它规定:“人人应有表达自由的权利。”我国宪法第三十五条也有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站在公民的角度考虑,信息自由不光指的是发送信息方面的自由,同样重要的也包括接收信息方面的自由。最后在文化方面,我国自古以来就推崇知识的共享,这方面在我国儒家学派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我国的孔子最推崇的就是知识共享,他周游列国弟子三千,每一位学生都得到过他传授的知识。

信息自由与知识共享在现在的社会背景之下十分合理,为满足不同人对不同知识的诉求,我国的版权法理论是时候做出一定的变革了。

二、信息自由、知识共享与版权法理论之间的矛盾

信息自由与知识共享的合理性在第一点已经得到论证,但这而这与大部分现在正在使用的版权法有矛盾的地方,其中主要包括观念、制度等方面的矛盾与阻碍。

首先在观念方面,莱斯格曾经说过:“控制和自由时对立的范畴,控制是对自由的限制。”版权的作用就是让著作者可以控制作品的传播与流动,但信息自由所带来的理念却是“知识共享”,这两者有着明显的紧张关系。在一些盗版猖獗的国家,例如德国、瑞典等较为发达的西方国家,盗版商贩等所宣扬的就是“盗版有理”,他们的基本论据支持就是信息自由。

其次在制度方面,我国许多人的版权意识都非常薄弱,网络的发展让“盗版商贩”更加猖獗,信息制造者的基本利益无法得到保证。因此,现存的版权制度再信息接收者、信息制造者两方面都很难得到收效。因此,信息自由、知识共享与版权法理论之间的矛盾已经到了十分紧张的地步。

三、版权法理论的变革

信息的快速流动预示着版权法变革进行的必然性,正确并且合理的使用作品是版权法中最重要的平衡系统,扩大合理的适用范围是目前来说较为合理的变革方式之一。

公众对于印刷图书的引用以及传阅完全可以在图书馆或者书店内进行,从而直接满足了公众的个人学习需求。公众也可以再网络上发表自己对其的看法与感悟,这对公众合理并且自由的获取知识有一定的帮助。同时,在网络数字信息席卷而来之时,对公众获取信息进行合理监管,就很大程度上规避了一定的侵权风险。

版权法理论的变革不可能在简单的修改之后完成,需要多数人的共同努力。

篇4

稍微观察过当今的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历史的人都会注意到,它们经济增长的共同特征之一是其产业结构的不断技术密集化,这种技术密集化的主要表现就是一国最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变得具有了更高的技术含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是一国能够形成净出口的产品,这种产品的技术密集化集中体现了一国全部产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和技术密集化。这种产业结构技术密集化的过程就是台湾人所说的“产业升级”。这也与当代的经济增长理论相符:按照当代的经济增长理论,现代的经济增长、特别是人均收入的提高主要来源于生产中的技术进步。

确实,上述说法的前提是可以按生产的产品不同把生产分为“技术含量高的”与“技术含量低的”。这种分法当然并不很严格。可以用不同的方法生产同一种产品如棉布,这些不同的方法有着不同的技术含量。但是,如果考虑到企业总是在生产同种产品的不同生产技术中挑选成本最低的那种,不同种类的产品生产在技术密集的程度上就还是有着显著的区别。例如,纺纱的技术含量显然低机生产的技术含量。

19世纪以来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所走过的技术密集化道路有相当大的共同性。一国进入了开始工业化的快速发展过程之后,首先具有了国际竞争力的行业一般都是纺织业,因为它需要的技术水平比较低。此后的技术密集化道路取决于一国走哪一条产业升级的路径:在发展重工业上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如德国、日本和韩国),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依次变为钢铁、化工、造船、汽车和机器制造、飞机制造和计算机高技术成分(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大型数据机)等等;而在发展轻工业上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和地区,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则依次变为日用消费品、服装、电子产品等等。走这样的技术密集化和产业升级道路,世界各国几乎没有例外;产业结构的技术密集化越快,经济增长就越快;不能迅速实现产业结构的技术密集化的国家,其可持续的经济增长速度必定不快。最近几年陷入经济困境的东亚国家,多半都是由于没能将整个经济的支柱转向更加技术密集化的产业。例如,自80年代以来日本的优势产业就是汽车制造和家用电器产品,这种产业结构至今没有明显的改变,这就从根本上妨碍了日本经济的进一步增长。这是最近10年来日本经济陷入困境的深层原因之一。

由此看来,对一国实现快速的经济增长来说,对外贸易占总产出的比例有多高、对外贸易增长速度有多快,这些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尽快实现产业结构的技术密集化。一个国家完全可能在短期中出现对外贸易增长快、整个经济增长慢甚至经济衰退的现象,这种情况下的对外贸易增长快是该国经济出现了重大问题的表现。对外贸易占总产出的比重更不是一个好的追求目标。任何严肃的经济分析都可以证明,对任何国家来说都存在着一个最优的对外贸易依存度,高于这个依存度和低于这个依存度都不是什么好事情;而且由于运输成本的限制,国家越大,其对外贸易的依存度就越低。新加坡这样的城市国家对外贸易占GDP的比例可以高达100%,而美国、日本的对外贸易占GDP的比例不过是20%。最有意思的是,象德国这样的国家对外贸易虽然占GDP的60%,但是它的大部分对外贸易是对周围的欧共体国家进行的,对欧共体以外国家的贸易只占其GDP的20%。整个欧共体对欧共体以外国家的贸易也只占其总产出的20%。而欧共体在土地面积和人口上与美国处于一个数量级。这是一个典型的证据,说明对外贸易占总产出的比例与国家的规模成反比。这被克鲁格曼概括成一个规律:越小的经济体对外贸易占总产出的比例越高。

上面的国际比较表明,在当代,人口、土地面积与美国大致相当的工业化经济体的对外贸易占总产出的比例只应当在20%左右。中国的土地面积与美国大致相等,人口为美国的数倍,最近几年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却在40%上下。从发达国家的角度看,这是高得不正常的。形成这种过高的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原因,是相对于国外的生产率,中国生产可贸易商品的生产率相对较低而生产非贸易商品(如理发)的生产率相对较高,从而使中国国内以人民币计算的非贸易商品对可贸易商品的相对比价,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的非贸易商品对可贸易商品的比价。这一方面低估了中国的总产出,另一方面又高估了中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有人以购买力平价方法估算,认为就实际产出来说,中国的GDP应当比现在的统计数字高4倍,相应地中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就降到只有10%了。这说明中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过高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统计方法问题,是由于按国内现行价格和汇率进行统计的结果。但是,对于我们现在研究的问题十分重要的是,在经济增长很快的国家,由于可贸易品相对于国外的生产率增长得快于非贸易品相对于国外的生产率,在进一步的高速经济增长中以本国货币计算的对外贸易额增长慢于当年价格GDP的增长,就是按国内现行价格和汇率统计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也会下降。日本和韩国都曾经出现过按现行统计数字计算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先上升后下降的现象。这不仅说明对外贸易依存度并非越高越好,而且说明经济高速成长到一定时期后还要求统计上的对外贸易依存度适当下降。

总之,落后国家经济发展的根本途径是尽快实现产业升级,尽快实现产业结构的技术密集化。必须围绕着这一点来决定国家的对外贸易战略,使国家的对外贸易战略完全服务于产业结构的技术密集化。东亚国家前几十年经济高速增长的根本原因不是它们实行了外向型经济,而是它们使自己的对外贸易战略、外向性经济以致整个的经济政策都为尽快的产业结构技术密集化服务。

对于中国来说,最有效地为产业结构技术密集化服务的对外贸易战略肯定不会是自由贸易政策。一般说来,自由贸易政策对任何发展中国家都不会是一个最优的政策。

二、自由贸易政策有害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自由贸易已经成为西方经济界不可动摇的教条。西方人的灌输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世界的舆论,以致发展中国家的许多人也相信,只有自由贸易政策才是真正的发展经济之路。在这种思想支配下,有人还煞有介事地搬用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算出了”中国如果接受一系列贸易自由化措施,2005年时的实际GDP会因此提高1.5%等等。按照这一类的论调,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发展经济,就应当实行自由贸易政策,放弃对本国产业的一切保护措施。而在实际上,西方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鼓吹自由贸易,是披着科学的外衣贩卖其损人利己的私货。自由贸易政策对发展中国家是一副毒药。

西方发达国家不断地向发展中国家兜售贸易自由化的药方,但是它们自己就不是靠自由贸易政策发展起来的。近200年来担当过世界经济最强国的那些西方发达国家,如英国、法国、美国、德国、日本,在历史上都曾经是工商业落后于别的国家的“发展中国家”。当它们急起直追发展自己的工商业时,它们都对自己的新兴产业实行了严格的保护,而且一般都是在自己成为世界第一(至少是第一流)的经济强国之后才转而实行自由贸易政策的。克鲁格曼这个国际贸易理论的权威自己就承认,美国、德国和日本“都是在贸易壁垒的保护下开始它们的工业化进程的”。其实何止是这三国,第一个现代工业化国家--英国就是靠保护贸易发展工商业的。英国转向自由贸易政策是在19世纪上半期,那时英国早已坐稳了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的宝座。在这之前,当英国的纺织业还大大落后于其它国家时(那时纺织业是最“先进”的产业),英国政府曾经用最极端的手段保护本国的纺织工业,以致于禁止本国臣民使用别国生产的纺织品。而英国正是靠从纺织业开始的“产业革命”才成了以后一个世纪的世界第一经济强国。

把当今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美国与南美国家、与中国比较一下,就知道自由贸易政策如何有害于经济发展了。虽然南美国家取得政治独立的时间比美国晚了40年,但是19世纪初它们的经济发展水平没有明显差别,其它的经济条件(如人均可耕地面积、人种)都相差不多,当时它们在经济上都远远落后于英国。但是在整个19世纪中,美国人在不断反对英国人干涉其内政的斗争中对自己的制造业实行高度的贸易保护主义,结果是很快就发展起了最先进的工业和经济,在19世纪末成了世界第一经济强国;而南美各国却被英国政府的“友好”姿态所迷惑,听信了英国人的甜言蜜语,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听任英国的工业来摧毁自己的制造业,到20世际初终于全部落入第三世界国家的行列。世人现在都在传说拉美国家本世纪50年代以来保护本国制造业的“进口替代战略”如何不成功,他们却不知道,正是由于拉美国家吃够了19世纪的自由贸易政策的苦头,它们才在本世纪中期转向了“进口替代”的经济发展战略。我们现在有理由怀疑,这样大肆渲染拉美国家进口替代战略的失败,又闭口不提它们过去自由贸易的失败,是西方发达国家为破坏落后国家的自主发展以永远保持自己经济上的优势而搞的宣传伎俩。

中国与美国是一个更好的对比:自之后,中国被迫开放,到20世纪初清朝灭亡前夕,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应当说是最合乎自由贸易理想的了。那时候在帝国主义列强的压迫下,中国政府不能也不敢保护本国的制造业,仅有的关税壁垒也被国际条约限制而不得超过5%,实际上平均关税率连5%都不到。可是这样的自由贸易并没有使中国发展起来。1912年,当中国的进口关税平均还不到5%之时,美国全部进口的平均关税负担却为18.5%。须知美国当时已经是世界的第一经济强国、工业最发达的国家,却仍然以这样高的关税保护本国的产业,中国那样落后,却只有那么低的关税保护,中国的工业怎么能发展!现在的人都批评那时的,认为它的封建主义本质注定了它发展中国工业的努力不可能成功。其实,这样落后的国家,光是没有象样的关税保护这一条,就注定了中国工业不能发展。

现实和西方人信奉的鼓吹“自由贸易优越性”的经济理论形成了如此明显的对立,有些人还是如此虔诚地相信和宣传这一套学说,这是为什么?

这里只说一个理论上的根本问题:按可计算一般均衡“算出”的自由贸易好处根本就不可信。对自由贸易好处的全部论证都是以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为基础的。按照这个学说,只要两国生产同样两种物品的相对成本不一样,这两个国家就都可以出口自己生产的相对成本比较低的产品,进口自己生产相对成本比较高的产品,这种贸易可以使这两个国家都获益,因为它们都由此用自己有限的资源而得到了更多的商品。例如,如果英国用生产1单位呢绒的成本可以生产0.9单位酒,葡萄牙用生产1单位呢绒的成本可以生产0.83单位酒,那就不管它们的绝对生产成本是多少,都应该由英国向葡萄牙出口酒,而由葡萄牙向英国出口呢绒。而在自由贸易条件下,贸易结构自动就会达到资源最优配置的这个要求。李嘉图自己认为国家之间在相对成本上的差别来源于它们在生产率上的技术差别;而以后的新古典贸易理论则强调这种相对成本上的差别来源于不同国家在生产要素禀赋上的差别,即不同国家拥有的生产要素之间有不同的比例。可计算一般均衡不过是把这些理论化为具体的数学模型,再利用统计数据对这些模型作了估算而已。

为什么现在用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作出的估算不可靠?为什么作为这个模型基础的比较成本理论成了“自由贸易优越论”的论据,而自由贸易优越论与成功的发展经验有如此大的矛盾?其根源就在于,比较成本学说和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都用僵死的眼光去看待生产要素的生产率,不承认生产要素的生产率取决于生产的历史,不承认对外贸易政策可以影响生产率。如果一国生产某种产品的相对生产率高一些,它生产这种产品的相对成本自然就会低一些。但是生产率的高低不是天生的,它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人们在实践中的学习和锻炼。一般来说,人们干同一种工作的次数越多,工作效率就会越高;同样,一个企业生产过的同一种产品越多,生产效率就越高,其生产成本也就越低。这个道理,有工作经验的人都会感觉到。而美国人早就作过测算:一种型号的飞机的累积产量增加一倍,其生产成本就会降低20%。这种“学习效应”有两个特点:一种产品的生产率取决于它的生产历史,历史上生产过的越多成本就越低;一种产品的生产历史越长,其成本降低的潜力越小。从生产第一架飞机到生产第二架飞机就可以降低成本20%,而生产出一万架飞机之后,要再生产一万架飞机才可以降低20%的成本。由此看来,生产没有生产过的产品可以很快降低其生产成本,而生产老产品则不会降低多少它的成本。

如果考虑到这种学习效应,我们就可以知道比较成本学说对自由贸易政策所作的论证错在哪里:发展中国家生产过的“新产品”(现代工业产品)一定很少,新产品相对于旧产品的生产率一定大大低于发达国家,新产品相对于旧产品的相对成本也一定高于发达国家。这就是人们抱怨“国产小汽车的价格高”的根本原因。出现这种现象,其根本原因在于生产率取决于生产的历史。而要使现代的新产品的相对成本降下来,最主要的途径就是要多生产这些现代的新产品。发展中国家降低现代工业产品的潜力最大,只要坚持生产这些新产品,许多产品的相对成本就会迅速下降。但是由于这些新产品的相对成本最初很高,如果实行自由贸易,这些产业中的企业就会亏本,这些新产品的生产就无法进行。但是不从事这些现代产品的生产,就永远得不到学习效应,这些新产品的相对生产效率也永远不会提高。而如果以高额关税保护本国的这些新产品的生产,使生产它们的企业不至于亏损,这些新产品的生产就会发展,坚持一个时期之后,这些新产品的相对生产率就会提高,其相对成本会随之下降。这样,自由贸易政策实际上可能阻止了一国提高其历史上生产很少的产品的生产率,而保护关税政策则有利于提高这种生产率。用保护幼稚产业理论之父、19世纪的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的话说,保护关税牺牲的是现在的价值,得到的却是国家生产力的发展。这是经济政策本身可以影响生产率的最典型例证。

以其现在的情况看,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根本就没法考虑政策对生产率的这种影响。它根本就不考虑“学习效应”,因而必然夸大贸易自由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好处,低估它对落后国家经济发展的长远的坏处。使用这样的模型作出的测算根本就是不可信的。

针对19世纪中期的发达国家英国扼杀后起国家德国的经济的阴谋,李斯特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自由贸易政策是最发达的国家扼杀其未来的竞争对手的手段。这在今日仍然是至理明言。克鲁格曼作为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的权威,在其所著的《国际经济学》教材中明确承认我们前边所说的学习效应的作用,也明确承认今日的发达国家多半都是靠保护本国幼稚产业起家,但是一谈到今日的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政策,就通篇都是它们的保护本国产业的政策如何失败,给人的印象就是发展中国家根本就不该保护本国的产业。对一种理论上完全有道理、历史上又是行之有效的贸易政策,他却硬要说它不适用于今日的发展中国家。这样的写法不能不让人怀疑他写作的真正动机:我们有理由怀疑他在这里并不是抱着真正的科学态度,而是为了某种利益而从某种偏见出发来说话。这种利益就是当今最发达的国家美国的利益,而这种偏见就是由美国的利益而产生的对落后国家发展的敌视。

落后的国家不应忘记,自由贸易政策是破坏其经济发展的一副毒药;而许多向第三世界鼓吹“自由贸易优越论”的人是披着科学的外衣贩卖毒药。

自由贸易的信徒们还有一个颇令人信服的论据:自由贸易可以打破国内企业在本国市场上的垄断,而这种垄断是无效率的,必然会造成低产出、高价格。这是对自由贸易的“促进竞争论据”。但是这个论据有偷换概念之嫌。从逻辑上说,也可以靠允许以致鼓励本国企业进入来促进国内市场上的竞争,打破垄断并不意味着需要引入外国企业。如果考虑到企业的最优规模这种效率因素,我们可以承认,“促进竞争论据”对小国是相当有道理的。以汽车制造业为例。当今这个行业最有效率的公司规模是年产150万辆轿车。如果每个汽车厂商都达到这个规模的话,按“一户一车”即平均3个人保有一台车、每台车使用10年计,象韩国这样的小国有一个汽车厂商就足够满足本国需要了。但是一家企业独占国内汽车市场当然会造成极严重的垄断。问题在于,这个例子也恰好说明,“促进竞争论据”并不适用于中国。由于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即使达到“3户一车”、每台车使用15年,也要有6个年产150万辆的汽车厂才能满足中国的“稳态”需求。6个汽车企业还不足以造成足够的竞争吗?为什么只有外国企业来了才算竞争呢?实际上,中国汽车行业今日的问题仍然是厂商过多,竞争过度,而不是企业太少、竞争不足。这种举例分析的意义在于,它证明了,只要国内的经济政策得当,中国这样的大国完全可以即取得规模经济的好处,又仅靠国内企业就产生足够的竞争,完全不需要靠自由贸易让外国企业来制造竞争。“促进竞争论据”并不适用于中国这样的大国。

三、中国应当采取的对外贸易战略

前边的分析告诉我们,中国既不应当采取片面追求扩大出口的对外贸易战略,更不应当为了换取出口的扩大而过度开放进口。在今日之中国,对国内市场和产业的保护必不可少,问题只是应当保护哪些产业,开放哪些产业的国内市场。

关于保护幼稚产业的理论分析告诉我们,最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贸易政策是保护它们的现在生产率相对较低、但是提高生产率的潜力又很大的产业,这些产业可以将本国产业的技术密集程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在根据这种考虑来选择贸易保护的对象时,中国有一个很好的参照系,那就是现在已有的产业结构。

在转向改革开放政策之前,中国为了不受美国和苏联等超级大国支配,曾经致力于建立一个独立自主的工业系统,从而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它包括了几乎任何一种工业部门。以当时甚至现在中国的科学技术水平来衡量,这样建立起来的许多工业部门必定是产品性能和质量差、成本高从而缺乏国际竞争力的。生产要求的技术含量越高的部门情况越是如此。这在航空工业等部门中表现得十分明显。在转向改革和开放政策之后,这种部门的企业大都陷入了亏损的困境,成了经济上的包袱。

现在的人们大都忙于嘲笑建立这些企业时没有考虑经济上的承受能力,嘲笑这些企业是闭关自守的落后思想的产物。但是,现在真正重要的已经不再是清算过去,而是在现在的情况下将来应当怎么办。从经济发展要求产业结构技术密集化的角度看,这些现在还没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技术产品生产正是中国今后几十年的产业升级中应当大力发展的生产部门。一个产业的成长需要时间和经验,决不是有了资金能够买进设备就可以一下子办成的。台湾90年代初期的经济已经足够发达,但是当它要建立自己的航空工业时却没有任何基础可作支持。当时台湾为了发展自己的飞机制造业,曾经想买下美国的麦道飞机公司,只是由于美国政府的干预而没有成功。这个例子生动地说明一国现有的工业基础是多么重要,它本身就是国家的一笔最为宝贵的财富。

如果我们采取适当的措施保护和扶植这些现在还没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技术产品的生产,保存并发展其技术力量,我们将会大大加快整个国家技术能力提高的速度,并且为国家将来达到发达水平时的经济准备好支柱性的产业部门。如果我们听任这些现在还没有竞争能力的部门在市场竞争中消亡,国家也还是要解决这些部门的那些往往是高技术的员工的就业和生活救济问题,还是要背上沉重的经济包袱。得失相权,最有利的作法只能是不仅不放弃、反而要进一步扶植和发展这些部门的生产。而扶植这些已有的高技术产品生产的主要方法,除了国家通过各种渠道给予补贴之外,就是在对外贸易上保护这些部门的国内市场。

经济发展上的一般规律是,一国新生产的一种产品通常都是先占领本国市场,然后才发展到对外出口。对于中国这样的人口如此众多的国家来说,只要人均收入能够很快提高,任何高技术产品在国内都可以有极其广阔的市场。就是对客运飞机这种最高技术水平的产品,中国也已经是世界最大的需求国之一。问题只是要以适当的贸易政策保护好自己的这个国内市场。

从中国目前的生产和贸易模式看,中国产业结构的技术密集化已经达到了这样一种水平:中国的技术含量相当于造船和家用电器生产的部门已具有了国际竞争力,因为中国已经开始大量出口技术档次比较低一点的家用电器和船舶。在这种情况下,目前中国应当全面放弃对技术含量低于这些产品生产的部门的贸易保护措施,将有限的关税和非关税贸易保护的可能性集中用于技术含量高于这些产品生产的部门。那些原则上放弃保护的技术含量较低的生产部门从纺织品和服装生产部门一直到钢铁生产部门。在这些部门的国内生产中,只有个别的技术含量比较高的产品品种生产需要保护。因此,限制这些部门产品进口的贸易保护措施应当集中在它们的那些技术含量比较高的品种上,如某些特殊的纺织面料、某些特殊的合金钢或钢材等等。在这些技术含量比较低的生产部门中,只有一个部门应当是例外,那就是农业部门。尽管农业部门产品生产的技术含量一般比较低,但中国还是应当对农产品实行高度的贸易保护措施,以尽可能地保护本国的农业生产。这不仅是为了保证中国的农业和食品安全,更是为了保护仍然占中国人口一半以上的农民的利益。

根据这样一种对外贸易战略,目前中国需要重点保护的国内工业部门有:化工(包括石油化工)、机器设备制造、汽车制造、飞机制造和计算机产业中的高技术组成部分的生产(如集成电路的生产和软件开发)。我们应当动用可能使用的一切关税和非关税贸易保护措施,将这些部门的国内生产保护好。为此必须对目前的关税和其它各种对外贸易政策作重大调整。目前我国的关税和对外贸易政策是鼓励企业使用外国产的设备而不使用国产设备,鼓励企业使用进口飞机而不使用国产飞机,这种状况不应当再持续下去了。

目前机器设备的进口占中国进口的一个很大部分。转向重点保护技术含量高的产业可能导致中国的进口增长以致整个对外贸易的增长放慢,甚至导致对外贸易占中国GDP的比例下降。但是本文的第一部分中已经说明,在经济进一步高速增长的过程中,统计上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下降是正常的。对目前的中国来说,只要这种下降是逐渐的而非急剧的,在对外贸易对GDP的比重下降到20%以前,我们根本就不需要大惊小怪。

中国未来真正的经济问题在于中国的人均资源远远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中国要变成一个经济上的发达国家,就必须成为一个以技术含量高的产品的生产、包括机器设备的生产为支柱产业的国家,在国际分工的体系中侧重于生产机器设备和其它技术含量高的产品。中国的经济发展是一个向这一地位迈进的过程,而为了完成这一发展,中国必须在对外贸易中全力保护和发展这样的产业。如果能够完成向这种经济结构转变的过程,中国的进口将以资源和初级产品、特别是原油为主;向这种经济结构的转变同时就是进口结构向以原油等初级产品为主的转变。我们现在就必须准备并着手开始这一转变。为此必须对整个对外贸易战略作大调整,整个国家的经济和科技政策也都必须作大调整。

对外贸易战略上的最大调整,就是转向全力以赴地以关税和非关税手段保护本国的装备和机器制造业、高科技产业。这一方面会加快中国产业结构的技术密集化,因此加快中国长远的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又将出口所得的外汇收入节约下来进口石油及其它重要原材料。在成功地作到这一点的前提下,中国应当学习美国的战略,减少对本国领土上的石油资源的开采,将本国的石油资源储存起来作为应付重大国际危机的战略储备。在对外经济关系上,中国还应当尽可能加入俄罗斯和中亚的石油开发,与这些当事国达成“投资开发后换取石油和天然气供应”协议。这样可以使中国未来的原油进口来源多元化,一方面可以分散供应上的风险,更重要的是使中国能够顶住未来可能出现的西方的“禁运”和封锁。

与这些对外战略相适用,中国应当结合“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在企业自主开发先进技术、取得自主的知识产权的过程中,在使用和开发技术上将应用节约能源的技术、特别是

篇5

如果上述的讲评方式不做根本性的改变,将会直接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我将结合课程标准和自己十几年的教学实践,就如何进行有效的英语阅读题讲评谈一下自己的做法。

一、认真做好试卷讲评课的准备

科学的讲评要求教师在课前精心准备,一是对试题本身进行分析;二是对学生答题情况、错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做到心中有数,目的明确。这样做能够加强试卷讲评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1.认真科学地分析试卷的内容。

讲评课前,我首先分析命题角度和考点分布,科学地判断试题的难易度,找出自己教学过程中的盲点和薄弱点,以便及时调整。

2.认真统计和分析学生的答题情况。

我一方面要掌握学生在各考点的得分、失分情况及典型错误;另一方面还要按人按题统计好学生的得分情况和出错人数,并建立学生知识及解题情况档案。可借助下表进行。

教师在完成上述分析的基础上,精选典型错题作为课堂的主要内容,可做到突出重点。对于错误比例低的题目,采用个别辅导或叫学生自己思考的方法,而把易错题作为讲评的重难点,这样就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奠定了基础。只有基于学情分析的课堂教学才能讲学生之所缺,授学生之所需,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效学习。

二、提高讲评过程的实效

阅读理解题的讲评,首先要注意时效问题。大部分学生考试结束后,都急于知道答案和自己的成绩,而且对阅读文章及自己的解题思路印象比较深刻。因此,教师及时讲评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优化讲评方式。

传统的阅读理解讲评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用新课程理念来审视,这一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过于注重灌输性学习,导致学生沮丧,教师疲惫。而《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倡导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首先教师要优化讲评方式,以激励动机和启迪思维。在教学中,我采用有效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自查自纠。阅读理解练习题批改完发下去后,我将答案反馈给学生,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鼓励学生自查自纠,让学生发现问题,进而养成自主学习习惯,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其次,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我经常采用自然异质小组的形式,前后桌4位同学相互讨论,既方便组织又利于取长补短,相互间的讨论可使思路越来越清晰,学生可以从错误解法中找到自己知识和能力的薄弱点。最后,教师应选择问题集中点进行精讲精析,以求真正消灭知识盲点。

2.重视解题方法的指导。

教师应指导学生根据文章体裁、题材确定先阅读文章还是先看题目;根据主旨大意、词义猜测、事实细节、推理判断这四种题型设问的类型进行归类讲评;指导学生对不同文体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如阅读记叙文时,要把握时间、地点、人物和过程;阅读议论文时,要注意论点和论据,等等。为了更好地理解文章,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文章或段落的开头和结尾处寻找主题句,借此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要点。

阅读理解题常常考查学生对文章深层意义的理解,包括说出文章的主题、寓意、结论,以及作者的写作目的、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和态度等。学生在做这类理解题时常犯错误。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后,要进行归纳总结:抓文章的深层意义,不是瞎碰乱猜,也不能根据个人观点、常识随意而定;要善于发现文章中的“蛛丝马迹”、“弦外之音”,按照文中的提示,考虑到上下文的联系,通过概括、归纳和推理,理解文章的主旨,从而确定问题的正确答案。此外,在讲评时,还要注意学生答题可能会产生的错误思路,要帮助学生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并要求他们从中吸取教训,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3.重视文化渗透,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理解和掌握语言的深层基础是文化,熟悉有关文化知识则有助于理解和表情达意。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重视语言的教学,而忽视文化意识的渗透,导致有些学生在运用语言时常常以“中文思维+英语形式”,不能很好地理解句子要表达的意思。难以想象一个缺乏文化意识的学生能准确完整地把握阅读内容。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阅读评讲进行文化渗透,扩充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纵观近几年的高考命题特点,阅读材料体裁多样,题材广泛,语言地道,内容贴近生活、贴近时代,反映了英语国家的天文、地理、历史、风土人情、环境保护、科技发展、政治体制等政治、经济、文化特征。教师在讲评时可根据文章特点适当比较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提高学生对西方文化和本国文化的认识,以增强文化融合意识,讲评的深度和广度应以学生的实际水平和篇章特点为基础。

三、重视讲评后的巩固

1.落实学生自我消化环节。

教师在讲评完一套阅读理解试题,尤其是难度较大、错误较多的试题后,应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对比正误答案,理解语言知识、反复研读复杂的句式和段落,体会相关文化背景知识。若没有这一细节,学生对文章的有效理解就会由于教师赶进度而陷于空白。

2.设计针对性练习。

在讲评中,教师要将试卷中失分率较高的知识点再变换角度设问、设疑或设题。练习的设计要有针对性,突出重点、难点、热点和考点,题干要简洁,形式要多样化,可以是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单句改错题、句型转换题、汉译英、英译汉,等等。教师要根据讲评重点、难点设计针对性练习,让易错题通过练习及时得到纠正,巩固讲评效果。

总之,阅读理解讲评课是英语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在讲评过程中要力求精讲精析,抓住典型的错例,选择要点加以点拨,充分启发学生思考,对重要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进行有效的指导和归纳。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解题水平和应变能力,讲评课的课堂教学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包桂祥.“自主纠错”在英语试卷讲评中的运用.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9,(6).

[2]黄群.英语阅读理解题讲评课的教学策略.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9,(7).

篇6

[关键词] 互动式教学法 图书信息系统 创新

互动式教学法是在现代教育理论下,改革旧的课堂教学模式,按照现代的教学理论应用的新的教学方法。互动式教学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根据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按照不同课程教学的规律进行教学,为学生创造愉快与和谐的学习气氛,培养他们自学能力与创新精神,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互动式教学法与图书信息系统的客观联系

互动式教学法与图书信息系统的客观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图书信息系统为互动式教学法提供信息来源

互动式教学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发挥学生的潜能。互动式教学模式大致可以分为“师生互问式”、“生生互动式”、“师生身份互易式”三种类型。不论采用何种模式,为实现互动式教学法的目标,教师和学生都需要图书信息系统提供完备的信息支持。

在“师生互问式”中,对用答问式方式教学的内容,教师需要认真研究,充分估计学生在讨论中可能提出的问题,然后利用学校的图书信息系统查阅相关资料,广泛阅读相关参考书,精心准备问题的答案,以确保在课堂上尽可能充分地回答学生的提问。对用问答式方式教学的内容,要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对准备用师生讨论式方式教学的内容,要充分估计学生在讨论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引导解答。

“生生互动”是在学生之间进行交流的教学方法,其具体方式很多,如课堂讨论、分组辩论、上台演讲、座谈等,可以是同班同学互动,也可以是不同班、不同年级、不同系同学之间的互动。这些互动方式都需要围绕某一主题或某一问题深入展开,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图书信息系统精心选择讨论主题,学生则可以充分收集理论上和实践上现有的观点、论据和操作模式。

“师生身份互易”是师生互动教学的一种典型方式,即师生互易角色:学生做老师登台讲课,老师换做学生听课。这一模式对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要求更高。图书信息系统需要提供充分支持,使学生能够通过电子阅览室、资料室、图书馆等各种途径获取参考书籍、文献资料和相关动态。

2.互动式教学促进图书信息系统创新

由于目前许多教材内容理论性强且抽象,并且毋庸置疑的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对最新的科技发展和当前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难以涉及,这就容易脱离现实,脱离教学的实际需要,导致学生兴趣下降。互动式教学要求坚持立足现实,通过对现实科学、理性地分析,及时引导学生的思维,增强大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互动式教学对学生学习自主性、创新性的培养,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希望能够更加广泛、深入的获取信息。任课教师的备课、指导工作也依赖于图书信息系统的支持。互动式教学法在这二个方面对信息的要求,不仅为图书信息系统的日常工作和发展提出了要求,更为高校图书信息系统工作的创新提供了动力和灵感。

二、图书信息系统工作的创新

互动式教学不仅需要学校图书馆不断地及时地补充馆藏文献,科学合理地利用文献购置费,针对教学科研的需要,采购需要的各文种、各类型、各载体的文献资料,满足读者对文献的需求。同时更需要顺应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不断创新,为广大师生创造良好的阅览条件,为互动式教学提供便捷高效的信息平台。

1.深化文献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工作

为了满足互动式教学发展的特定需要,图书信息系统在增加藏书收藏的同时也必须深化文献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结合互动式教学法的要求和现代科技的发展,有针对性地揭示馆藏资源,让读者了解馆藏、熟悉馆藏。不仅要编制专题资料汇编、定题服务索引、专题索引等二、三次文献,而且要积极向读者提供科技咨询、专题检索、信息研究等高层次服务。尤其是专题数据库的构建,对国内外重要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教育等学科研究的信息分类进行汇总,既能方便使用者查询和利用,又能提高文献资源的利用率。

2.提供信息超前服务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用户对信息的需求无论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与以往相比有了更高要求。高校师生对信息的需求更是具有很强的前瞻性,极其关注学科的最新研究动向和未来发展趋势。互动式教学法的应用使使用者更加追求信息的时效性,迫切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内容最新、最全、范围最广、程度最深的国内外信息。所以,此时的用户很多时候会把目标锁定在连接方便、检索快速、内容广泛、时效性强的网络信息上。这就要求图书信息系统能够提供信息超前服务,主动满足师生的信息需求。为此,图书信息系统的建设应通过认真、深入细致的工作,做好师生的需求调查、文献资源开发和信息研究等准备工作,虚心听取师生的意见,调整、改进工作方案;同时还应加强与其他信息服务机构的联系,拓宽信息来源渠道,时刻关注信息动向。

3.提高电子阅览室信息服务质量

随着大量媒体、光盘出版物的发行和因特网上信息的日益丰富,人类获取知识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要利用图书线性系统现有人力与物力优势,与IT公司密切合作,加强电子阅览室建设。一方面要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将现有馆藏文献数字化;另一方面要在不侵犯知识产权的前提下,大量收集因特网信息资源,构筑虚拟馆藏。如网络报刊、在线图书馆、电子图书等,由于它们绝大多数存贮在相应的专门服务器上,属于免费资源,因而收集此类信息能迅速补充电子馆藏,同时还能节省经费和馆藏空间。实际上,收集网络信息资源就是收集该信息资源的URL地址(全球资源定位器),由于该地址会经常发生改变,因此应尤其注意保持更新。

4.细化用户培训

图书信息系统要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必须搞好读者培训,实现从传统的参考咨询服务向现代的咨询服务转变,要改变传统的被动式、偶然性的信息服务方式,采用主动规范性的现代服务方式。采用互动式教学法,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信息需求出发,运用现代化的检索手段获取信息。图书馆可以指导学生学习信息处理、加工的能力,在实践中帮助学生有意识地运用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方法处理网络信息资源。

篇7

[关键词] 联合检测;生化标志物;急性冠脉综合征

[中图分类号] R541.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3(c)-0093-03

Clinical value of combined detection of biochemical markers in the diagnosis of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JIANG Wei-xia YIN Xu-fang

Department of Laboratory,Suzhou Jiulong Hospital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Suzhou215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value of combined detection of biochemical markers in the diagnosis of acute coronary syndrome.Methods 50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nd 30 healthy adults were recruited.CRP,IL-6,P-selection,ICAM-1,MMPs-1 in two groups was measured rspectively.Results CRP,IL-6,P-selection,ICAM-1,MMPs-1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respectively(P<0.05).The combined detection positive rate of CRP,IL-6,P-selection,ICAM-1 and MMPs-1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single detection respectively(P<0.05).Conclusion The combined detection of biochemical markers might be helpful for the early diagnosis of acute coronary syndrome,it is worthy of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Combined detection;Biochemical markers;Acute coronary syndrome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涵盖了从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到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等一系列临床病理生理状态[1],病理生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及伴随血小板聚集血栓的形成[2-7],从而导致不同程度的心肌缺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感染炎症与斑块形成及不稳定密切相关,ACS可能是一个炎症过程。冠状动脉炎症加重内皮功能障碍,促进粥样斑块进展,最终粥样斑块破裂和栓塞。目前,对于冠状动脉炎症和斑块破裂还缺乏有效的检测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局部和全身的炎症因子水平能反映冠状动脉炎症的严重程度,但缺乏获得公认的诊断指标。斑块破裂越严重往往表现出炎症标志物上升越高。本文重点探讨联合检测各项生化标志物在ACS患者诊断中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4月~2013年4月在本院住院的50例经临床表现、心电图及超声检查确诊为ACS的患者设为观察组,将3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观察组:男32例,女18例;年龄32~74岁,平均(56.87±11.26)岁;UA 11例、急性心肌梗死17例、稳定型心绞痛22例。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31~75岁,平均(58.01±12.74)岁。两组的性别及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清晨空腹静脉取血2~3 ml,待血块收缩后(<2 h)分离血清,采用ELISA检测试剂盒测定C-反应蛋白(CRP)(购自上海科兴商贸有限公司)、白介素-6(IL-6)(购自上海前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P-选择素(购自上海恒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购自上海锐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s-1)(购自上海基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水平。操作方法:①使用不含热原和内毒素的试管,收集血液后,1000×g离心10 min,将血清和红细胞迅速小心地分离;②使用前将所有试剂充分混匀,不要使液体产生大量泡沫,以免加样时加入大量气泡,产生加样误差;③根据待测样品数量加上标准品的数量决定所需的板条数,每个标准品和空白孔建议做复孔,每个样品根据自己的数量来定,能使用复孔的尽量做复孔,标本用标本稀释液1∶1稀释后加入50 ?滋l于反应孔内;④加入稀释好的标准品50 ?滋l于反应孔,加入待测样品50 ?滋l于反应孔内,立即加入50 ?滋l的生物素标记抗体,盖上膜板,轻轻振荡混匀,37℃温育1 h;⑤甩去孔内液体,每孔加满洗涤液,振荡30 s,甩去洗涤液,用吸水纸拍干,重复此操作3次,如果用洗板机洗涤,洗涤次数增加1次;⑥每孔加入80 ?滋l的亲和链酶素-HRP,轻轻振荡混匀,37℃温育30 min;⑦甩去孔内液体,每孔加满洗涤液,振荡30 s,甩去洗涤液,用吸水纸拍干,重复此操作3次,如果用洗板机洗涤,洗涤次数增加1次;⑧每孔加入底物A、B各50 ?滋l,轻轻振荡混匀,37℃温育10 min,避免光照;⑨取出酶标板,迅速加入50 ?滋l终止液,加入终止液后应立即测定结果;⑩在450 nm波长处测定各孔的OD值。

1.3 判定标准

当CRP>10 mg/L,IL-6>10 ng/L,P-选择素>75 ng/ml,ICAM-1>304 ng/ml,MMPS-1>1.5 ng/ml时可认为各指标呈阳性。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5项生化标志物阳性率的比较

观察组的CRP、IL-6、P-选择素、ICAM-1、MMPs-1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1)。

表1 两组5项生化标志物阳性率的比较[n(%)]

2.2 5项生化标志物联合检测阳性率和单项检测阳性率的比较

CRP、IL-6、P-选择素、ICAM-1、MMPs-1单独检测时分别有28例(56.0%)、26例(52.0%)、29例(58.0%)、22例(44.0%)、23例(46.0%)表现出异常增高,上述5项生化标志物联合检测时,确诊例数为49例(98.0%),5项生化标志物联合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每项指标单独检测的阳性率(χ2=24.9012、28.2133、23.3100、35.4055、33.5317,P<0.05)。

3 讨论

3.1 CRP

大量炎症因子已被阐明,其大部分被相关资料证实能起炎症介质的作用。CRP是研究最多的炎症标志物[8],CRP浓度在UA和心肌梗死患者中是升高的,其是预测冠心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在所有的已知炎症因子中,只有高敏感性CRP适合于临床的快速诊断和治疗,特别在ACS中,其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与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相比,ST段升高伴高水平CRP患者的住院死亡率和3年心性死亡率更高。在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ACS患者中,高水平的CRP提示更高的死亡率,即使在肌钙蛋白正常的患者也存在同样情况。CRP预示更糟的预后,其中包括成功的PCI后的死亡,且CRP升高与猝死存在相关性,粥样斑块破溃或斑块侵蚀作用所致的猝死患者,其血清及粥样斑块中均有较高的CRP水平。在动脉狭窄手术中,高水平的CRP可能与不稳定粥样斑块相关,可能由斑块中的巨噬细胞和T细胞所致。细胞因子介导的炎症反应之间的不平衡所激发的内源性抗炎或促炎反应是ACS结局的主要决定因素,反映循环CRP水平。CRP增高不仅与ACS的发生相关,而且直接关系到ACS短期和长期不良预后,还能独立预测血管重建术后再狭窄以及包括死亡在内的主要事件的发生,因此,CRP促进了内皮细胞功能的损伤、炎症、粥样斑块不稳定和血栓[9-10],均是不利于或增加ACS的风险。

3.2 白介素

白介素属于一类细胞间功能调节因子,介导各种炎症反应,如动脉粥样硬化、风湿、自身免疫疾病、感染等。各类白介素作用不尽相同,可降低或促进炎症反应的发生,其中IL-6属于ACS患者病情恶化致死的典型炎性标志物,可指导此病的诊治,如在早期进行IL-6水平的检测有助于早期治疗,降低病死率。在Fragmin和FRISC-2对ACS患者的分析中发现,IL-6可视为一个冠心病死亡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如果将患者的IL-6水平控制在介入治疗前水平,能显著降低死亡率。即使是健康人群,在正常范围内有相对高的IL-6水平,也预示着将来发生心肌梗死的危险大大增加。IL-6水平和CRP水平相互影响,可以作为一个独立因素来评价风险。

3.3 选择素

选择素一般是指L-选择素、E-选择素、P-选择素,分别是指白细胞选择素、血小板选择素及内皮细胞选择素。L-选择素研究较少,活化的内皮细胞常表达E-选择素,内皮细胞及多形核中性粒细胞的黏附经由E-选择素介导。P-选择素主要包括两类,即可溶性及跨膜性,前者可溶于血浆,无法跨膜,主要功能为可与白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从而阻碍跨膜选择素与此受体结合,与跨膜选择素存在竞争关系,最终使白细胞黏附、活化受到抑制;后者表达短暂,仅在内皮细胞及血小板活化时在细胞膜上有所表达,迅速而短暂,主要功能为参与炎症反应,即内皮细胞及白细胞黏附、移动、积聚、活化的介导及进而参与炎症因子的释放,成为血小板活化有力的参考指标。在临床上,心肌梗死患者可表现P-选择素的升高,特别是急性期及UA时,其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但升高水平受发病时间的限制,据Hope等测定,发病时间在2.3~17.3 h的患者及发病24 h的患者P-选择素升高均不明显,而在另外一组研究中提到胸痛患者3个月内发生严重心脏事件为终点进行统计发现P-选择素显著升高[11]。

3.4 免疫球蛋白

免疫球蛋白大体上可分为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及ICAM,前两者研究较后者少,均为炎症表达因子,位于血管内皮,后者进一步分为3种及ICAM-1、ICAM-2及ICAM-3,可结合于整合素MAC-1及LFA-1,作为黏附分子作用于免疫系统,发挥重要的功能,尤其在淋巴细胞的特异抗原反应中极其关键,同时参与内皮细胞与白细胞相互作用介导炎症的过程。以心肌细胞举例说明,细胞因子刺激或低氧状态,心肌细胞表面出现较多的ICAM-1,中性粒细胞表面分布的其配体LFA-1与之结合,最终使中性粒细胞与心肌细胞黏附增多,促进心肌细胞坏死。

3.5 MMPs

已发现的MMPs共有16种之多,其中MMP-1、MMP-2、MMP-3、MMP-9及MMP-12表达于平滑肌细胞,均属于内肽酶家族,依赖于Zn2+。其中MMP-9是不稳定性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因素,其属于巨噬细胞分泌的激活巨噬细胞的关键因素之一,主要是经降解细胞外基质,出现粥样斑块的不稳定。

全身和局部的动脉炎症都是ACS的相关因素,促进其发生和发展。通过检测炎症因子水平,结合临床症状、心电图和心肌标志物变化,对ACS患者进行危险分层比仅仅根据临床危险因素更有价值。本研究结果提示,生化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对于ACS患者的早期诊断、高确诊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抗炎治疗在ACS治疗中日趋重要,对目标炎症的靶向治疗正在研制开发,随着对炎症相关基因的深入了解,炎症在ACS中的作用将会更加明确。

[参考文献]

[1]操明,吕彩霞,董璇,等.合并糖尿病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共刺激分子与炎症指标的研究[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3,12(2):125-128.

[2]李道麟.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中CgA、BNP与NE水平变化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2,16(7):1314-1316.

[3]王斌.NSTE-ACS患者的识别与处理[J].中国全科医学・医生读者版,2012,15(4):2-5.

[4]文卫红.急性冠脉综合征冠状动脉造影112例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1,13(5):89-90.

[5]刘汉华,晏凯利,胡晓军,等.普罗布考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及血清hs-CRP和MMP-9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12):2199-2201.

[6]赵文淑.急性冠脉综合征[J].中国临床医生,2010,38(1):15-18.

[7]王翠英,王宇朋,李敏.BNP水平在急性冠脉综合症危险分层中的意义[J].中国医学工程,2010,9(4):159-160.

[8]李春敬,左琳琳,陈晖,等.流行性腮腺炎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的意义[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3,7(2):105-106.

[9]张伟,杨银利,吴洁琼,等.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与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及意义[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3,27(7):681-682.

[10]王勃.CRP和D-二聚体水平对PCI术前不稳定型心绞痛预后评价[J].当代医学,2013,19(10):67-68.

[11]沈彩云.冠心病患者脂类代谢及炎症因子与代谢综合征关系探究[J].当代医学,2012,18(23):43-44.

(收稿日期:2014-02-08本文编辑:李亚聪)

本刊医学检验栏目介绍

以报道临床医学实验诊断方法学为重点,主要报道检验医学领域中的最新科研成果,实用技术的新进展,各种检验的方法与试剂、仪器的性能和特点等内容。稿件要求:资料准确、数据真实、论据可靠、统计学方法正确。

篇8

一、创新教育要有自觉性

在地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应该是教师有意识、自觉的行为。教师只有长期有计划、自觉地进行创新教育,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激赏学生的创新意识,倡导创新思维,才能使学生健康乐观、积极进取,既具有创造能力,又独具个性。

创新教育的自觉性,源于教师正确的教育观念。几年来,地理学科在学校基本处于被排斥、被忽视的地位。面对不尽如人意的现实,有的教师自暴自弃、自惭形秽,去埋怨、去等待,这样不仅适应不了环境,更谈不上有所变革、有所创新。而有的教师却能抓住时机,挣脱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羁绊,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率先着眼于创新教育,坚持面对每一位学生,想方设法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改革,充分发掘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与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创新教育的自觉性,源于教师对学科功能的认识。地理学科在创新教育中具有独特的优势。首先,地理学科描述了宇宙、大气、海洋、陆地等环境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这些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既能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独立判断,探索自然奥秘的志趣,又能为学生进行创造想象,提出创新观点积累素材。其次,地理学科讲述了人口、环境、资源、能源、粮食五大问题,这些着眼于未来的全球性问题,既可以培养学生具有科学的环境观、资源观、人口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又可以激起学生关注社会、思考现状、展望未来,进行创新活动的强烈责任感。第三,地理学科着重培养学生的地图能力、实践能力、综合能力、想象能力、求异思维能力等,这些都是未来创新活动所需要的重要能力。

创新教育的自觉性还源于教师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其核心是热爱教育,热爱学生,有奉献精神。如果教师能履行职责,刻苦钻研,奋力拼搏,那么才有可能去自觉进行创新教育。

二、创新教育要有艺术性

教育是一门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在于改革,在于别具一格。创新教育也只有“艺术化”,才能有成效。

创新教育的艺术性体现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如创设一种愉悦、和谐、民主、科学、互助、进取的教育氛围,把学生置于被关心、理解、信任的情境中;现代的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融为一体,自然、生动、真实,不露痕迹,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渗透方式,对学生产生深刻的、持久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教学手段现代、新颖、独创,使学生目不暇接、美不胜收,积极参与模仿与创新;教师的教学方法恰当巧妙、引人入胜,使学生主动思维与想象、学习与探索,并在积极的学习追求中,体验成功的欣喜和失败的焦灼,感受到自己的智慧与力量。

在地理教材中,同样有创新的内容,不同的处理,效果会迥然不同。有的教师所谓的创新,是空洞说教,强迫命令,揠苗助长,让学生摘永远摘不到的苹果,这不仅会使学生兴趣索然,而且还会泯灭学生的创造火花。有的教师超越常规,大胆进行艺术创新,让学生自主学习。在学生质疑时,诱导他们主动去发现、去创造。在学生愤悱时,讲其所需,疏其所阻,导其所难。在学生渴求新知时,给他们介绍新观念、新技术、新思路,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求新意识以及无穷的创造力,使教学过程充满艺术魅力。

比如,在复习“太阳和太阳系”一节时,就可以打破旧模式,实施艺术化的创新教育。教师可以结合时事政治,用电教手段,先形象展示关于“宇宙爆炸”的一些荒谬理论,接着,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对其逐个批驳。然后派代表上台发言,如果批得不彻底,或论据不充分,其他学生可以自由上来补充。由于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事,学生情绪高涨,争先恐后,据理力争,教室里洋溢着愉悦、民主、科学的气氛。学生既感受到源于科学的力量,又体验到源于自身才能的满足。为了进一步点燃学生的创造火花,在学生意犹未尽之时,教师继续追问:地球如何抵御来自宇宙天体的撞击?如果地球真要爆炸了,那人类该如何应付呢?人类对宇宙空间的探索应着眼什么?对于这些问题,学生往往兴趣浓厚,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回答五花八门,表现出强烈的创新意识,以及探索空间奥秘的信心。

三、创新教育要有实用性

教育是未来的事业,学校为未来培养人才。这就决定了创新教育的主要目标必须是培养人具有适应时展的综合素质。据专家预测,未来21世纪的创新人才,其核心素质是自我更新能力、实践运用能力、创造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在中学学科领域中实施创新教育,不能搞花架子,要实实在在,要有实用性,要为学生将来更高层次的创新打好坚实的基础。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有句格言说道:“如果上帝一手拿着真理,一手拿着获取真理的能力,让我选其一的话,那么我宁要获取真理的能力,而不要真理。”确实,如果有了获取真理的能力,那么自己就可以去发现更多的真理了。同样,如果教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就能自己去发现、去了解、去掌握更多的知识了。

因此,创新教育要求我们:教学不仅要教“学会”,而且更要教“会学”。不仅要传授某种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培养获得这种知识的能力。自学能力对于学生来说终身受用,是未来获取新知、自我更新、自我完善的不竭源泉。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经常采用程序教学法,或者以自学为主的五步教学法,通过目标定向、个体自学、分组讨论、综合演绎、自测自得等,创造条件引导、训练学生自学,养成学生的自学习惯,让学生看到自身蕴藏着的巨大的学习潜力,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学习的主体。

(2)重视训练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与求同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成分,而求异思维也称“发散思维”或“开放性思维”,它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指导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等方法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

在地理教材中,可训练学生求异思维的素材比比皆是。例如,“地球如果反向自转,一天还是24小时吗”,“地球如果直立绕日公转,地球上还有四季吗”,“如何解决地球上的淡水危机”,“如何使地球上的资源、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如何解决全球粮食问题”等等。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标新立异、别出心裁,让学生自由思考、逾越常规,让学生想象猜测、异想天开,从而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

当然,对于创造性思维过程来说,仅有求异思维是不够的,浮想连翩之后,还要经过收敛,找出规律性的东西,选择最合理的思路,最有说服力的假设,所以发展学生的求同思维也是不可缺少的。

(3)开展探索性的实践活动

地理学研究范围广阔,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但课本容量有限,不能穷尽全部。尤其是当前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新鲜事物层出不穷,依靠课堂、教材已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与创造欲望。因此,必须通过开展丰富的主题性、探索性、研究性的地理实践活动,来加强学科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有目的的实践活动中,不断接触新思维、新知识、新方法,锻炼自己的地理技能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从而为创新活动提供不竭的素材。

篇9

美国一位著名风险投资家曾说过,风险企业邀人投资或加盟,就象向离过婚的女人求婚,而不象和女孩子初恋。双方各有打算,仅靠空口许诺是无济于事的。对于正在寻求资金的风险企业来说,商业计划书就是企业的电话通话卡片。商业计划书的好坏,往往决定了投资交易的成败。对初创的风险企业来说,商业计划书的作用尤为重要,一个酝酿中的项目,往往很模糊,通过制订商业计划书,把正反理由都书写下来,然后再逐条推敲。风险企业家这样就能对这一项目有更清晰的认识。可以这样说,商业计划书首先是把计划中要创立的企业推销给风险企业家自己。

其次,商业计划书还能帮助把计划中的风险企业推销给风险投资家,公司商业计划书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筹集资金。因此,商业计划书必须要说明:

(1)创办企业的目的----为什么要冒风险,花精力、时间、资源、资金去创办风险企业?

(2)创办企业所需的资金----为什么要这么多的钱?为什么投资人值得为此注入资金? 对已建的风险企业来说,商业计划书可以为企业的发展定下比较具体的方向和重点,从而使员工了解企业的经营目标,并激励他们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更重要的是,它可以使企业的出资者以及供应商、销售商等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经营目标,说服出资者(原有的或新来的)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资金。

正是基于上述理由,商业计划书将是风险企业家所写的商业文件中最主要的一个。那么,如何制订商业计划书呢?

一、怎样写好商业计划书那些既不能给投资者以充分的信息也不能使投资者激动起来的商业计划书,其最终结果只能是被扔进垃圾箱里。为了确保商业计划书能起作用,风险企业家应做到以下几点:

1.关注产品在商业计划书中,应提供所有与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有关的细节,包括企业所实施的所有调查。这些问题包括:产品正处于什么样的发展阶段?它的独特性怎样?企业分销产品的方法是什么?谁会使用企业的产品,为什么?产品的生产成本是多少,售价是多少?企业发展新的现代化产品的计划是什么?把出资者拉到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中来,这样出资者就会和风险企业家一样对产品有兴趣。在商业计划书中,企业家应尽量用简单的词语来描述每件事----商品及其属性的定义对企业家来说是非常明确的,但其他人却不一定清楚它们的含义。制订商业计划书的目的不仅是要出资者相信企业的产品会在世界上产生革命性的影响,同时也要使他们相信企业有证明它的论据。商业计划书对产品的阐述,要让出资者感到:噢,这种产品是多么美妙、多么令人鼓舞啊!

2.敢于竞争在商业计划书中,风险企业家应细致分析竞争对手的情况。竞争对手都是谁?他们的产品是如何工作的?竞争对手的产品与本企业的产品相比,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竞争对手所采用的营销策略是什么?要明确每个竞争者的销售额,毛利润、收入以及市场份额,然后再讨论本企业相对于每个竞争者所具有的竞争优势,要向投资者展示,顾客偏爱本企业的原因是:本企业的产品质量好,送货迅速,定位适中,价格合适等等,商业计划书要使它的读者相信,本企业不仅是行业中的有力竞争者,而且将来还会是确定行业标准的领先者。在商业计划书中,企业家还应阐明竞争者给本企业带来的风险以及本企业所采取的对策。

3.了解市场商业计划书要给投资者提供企业对目标市场的深入分析和理解。要细致分析经济、地理、职业以及心理等因素对消费者选择购买本企业产品这一行为的影响,以及各个因素所起的作用。商业计划书中还应包括一个主要的营销计划,计划中应列出本企业打算开展广告、促销以及公共关系活动的地区,明确每一项活动的预算和收益。商业计划书中还应简述一下企业的销售战略:企业是使用外面的销售代表还是使用内部职员?企业是使用转卖商、分销商还是特许商?企业将提供何种类型的销售培训?此外,商业计划书还应特别关注一下销售中的细节问题。

4.表明行动的方针企业的行动计划应该是无懈可击的。商业计划书中应该明确下

列问题:企业如何把产品推向市场?如何设计生产线,如何组装产品?企业生产需要哪些原料?企业拥有那些生产资源,还需要什么生产资源?生产和设备的成本是多少?企业是买设备还是租设备?解释与产品组装,储存以及发送有关的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情况。

5.展示你的管理队伍把一个思想转化为一个成功的风险企业,其关键的因素就是要有一支强有力的管理队伍。这支队伍的成员必须有较高的专业技术知识、管理才能和多年工作经验,要给投资者这样一种感觉:看,这支队伍里都有谁!如果这个公司是一支足球队的话,他们就会一直杀入世界杯决赛!管理者的职能就是计划,组织,控制和指导公司实现目标的行动。在商业计划书中,应首先描述一下整个管理队伍及其职责,然而再分别介绍每位管理人员的特殊才能、特点和造诣,细致描述每个管理者将对公司所做的贡献。商业计划书中还应明确管理目标以及组织机构图。

商业计划书范文:

目 录

一 项目介绍.

二 项目定位与特色.

三 产品与服务.

四 网站结构.

五 行业与市场分析.

六 市场竞争分析.

七 核心竞争能力分析.

八 盈利模式.

九 发展规划及经营管理计划.

十 未来财务预测.

十一 引资合作计划及投资者权益保证.

十二 风险与防范.

一、项目介绍

1、项目概要

本项目是北京新融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项目公司、公司、本公司等)作为经理人职场网的战略合作伙伴,通过与经理人职场网企业服务频道金融栏目链接的方式,与经理人职场网联合推出全新的第三方企业金融服务网---××金融分类信息网(以下简称该网站网站项目本项目等)。

经理人职场网企业频道是经理人职场网作为互联网技术、服务、产品提供商并凭借和整合现有的各种技术和互联网媒体资源优势,以搜索引擎、企业邮箱、分类信息、企业黄页、产业资讯以及城市门户网站等强势产品,打造全方位网络信息化服务平台,为大、中、小企业以及政府提供量身订做的信息化解决方案,长期有效地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目前日流量已经达到200万人次,位居国内同行首位。

新融享有××金融分类信息网发展战略制订与实施、栏目设置、栏目经营管理、合作伙伴筛选、网络渠道建设与管理、广告及相关衍生业务开发经营等全部权利。经理人职场网将以其品牌与客户资源对网站的推广与业务开拓提供全力支持.

根据规划,××金融分类信息网定位于第三方金融平台:金融企业借助该平台发

布信息、找寻客户资源,具有金融信息需求的企业和个人借助该平台进行信息查询。供需双方借助这一平台实现精准、高效、互动、对接:供方产品与服务得以销售,客户获得所需产品与服务,新融在使供需双方得到满意服务的同时,通过分类广告、会员费等线上线下收入,获得自己的经济利益。

数据显示,近年来,客户在三大门户上的广告投放力度明显增加,经理人职场网成为这种趋势的最大受益者:经理人职场网2004年全年广告收入为6600万美元(rmb5.3亿元),2005年全年广告收入8500万美元(rmb6.8亿元),较2004年增长30%。而2006年前三季度的广告收入较2005年同期大涨40%。

站在经理人职场网这个巨人的肩膀上,依托于经理人职场网金字招牌、经理人职场网巨大的广告业务资源与快速增长的经营业绩,项目公司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与广阔的市场空间。

2、项目背景

经理人职场网(nasdaq: office)是一家服务于中国大陆及全球华人社群的领先在线媒体及增值资讯服务提供商。经理人职场网拥有多家地区性网站,以服务大中华地区与海外华人为己任,是第一家在美国高科技股市纳斯达克挂牌上市的纯中国网络公司(2004年4月上市)。经理人职场网在2003年、2004年和2005年连续三年荣获由北京大学管理案例研究中心和《经济观察报》评出的“中国最受尊敬企业”称号,被《南方周末》评选为2003年度和2004年度华文媒体,2005年被评为网民首选网站,2006年被胡润千万富翁品牌倾向调查当选最青睐网站。

经理人职场网通过旗下五大业务主线——经理人职场网()、经理人职场网无线(office mobile)、经理人职场网热线(office online),经理人职场网企业服务()及经理人职场网电子商务(office e-commerce), 为广大网民和政府企业用户提供网络媒体及娱乐、在线用户付费增值/无线增值服务和电子政务解决方案等在内的一系列服务,是国内最大的网络内容服务及无线增值服务提供商,两项收入均居行业之首。

经理人职场网在全球范围内注册用户超过2.3亿,各种付费服务的常用用户超过6000万,日浏览量平均超过1亿次,最高突破4.5亿次,是中国大陆及全球华人社群中最受推崇的互联网品牌。

经理人职场网出于自身经营战略的考虑,将所属部分频道和栏目交与外部专业机构合办。

经理人职场网作为华人第一互联网品牌,在品牌、用户资源优势和网络市场营销经验等方面拥有雄厚的实力,使得国内外众多的大牌不惜代价地、争相与经理人职场网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以期实现企业品牌形象的提升,促进产品的销售,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如motorola、nike、中信实业、深圳广电集团、山东通信集团、国内最大的民营制鞋企业奥康集团等,都在投入巨资与经理人职场网进行战略合作后,实现了名利双收。

一些企业借助与经理人职场网的合作,从以前默默无闻的无名小卒迅速发展成为当今的行业巨头,如:借助与经理人职场网合办经理人职场网招聘频道,中华英才网()最终实现海外上市。尝到巨大甜头的中华英才网2006年又投入巨资5000万元与经理人职场网签订了三年的频道合作协议,以获得经理人职场网为其带来的每日300万次的点击流量;山河在线(.cn)借助与经理人职场网首页文字链的合作,迅速发展成为国内知名、收入可观、发展前景良好的商业性独立网站。

鉴于以往的成功经验,对于所属分类信息与广告栏目——经理人职场网企业频道金融栏目,经理人职场网拟以对外合办方式,将该栏目交与有强大实力、有丰富运作经验的专业公司进行合作运营。获悉这一重大商机的北京新融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凭借人脉及以下优势,最终击败众多竞争对手,成为经理人职场网该栏目的唯一合作方。

(1)深厚的金融与it行业资源背景。

公司从事证券投资十多年,与证券公司、基金公司、银行、担保公司、典当行、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业务联系密切,人脉资源广泛。

公司从事软件开发与网络运营多年,软件产品用户遍及全国,对互联网行业有深刻认识,拥有互联网企业相关的深厚人脉资源,网络合作伙伴遍及全国。

(2)优秀的管理团队

在长期的金融投资、it软件开发与网络运营与管理过程中,公司打造出一支技术过硬、经营丰富、执行力强、能力互补的经营管理团队,他们是保证项目成功的坚强后盾。

(3)独特的经营模式。

××金融分类信息网将致力于为国内金融企业搭建一个“自主、实用、高效、全面、低成本”推介自己的平台,为客户开创一种全新的服务模式。

该网站已具有相当的内容基础,拥有庞大的浏览量——经理人职场网企业服务频道日访问量达到200万人次,位居同行首位。

二、项目定位与特色

2.1网站定位:

——第三方金融服务平台(国内第一家)

需方:金融服务需求方,一般多为中小企业。

供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提供方,一般为金融企业及金融服务机构。

第三方:为需方与供方提供对接服务的企业和机构,目前种客中国网是国内首家。

××金融分类信息网,定位于为金融信息需求方和信息方提供一个信息交互平台,换而言之,第三方金融服务网是一个金融企业信息、找寻客户的平台,也是一个具有金融信息需求的企业和个人查询信息的检索平台。

2、内容定位——企业和个人的金融供求信息。金融企业有大量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信息,非金融类企业和个人有大量的金融需求信息。两者正好互为供需方。

3、客户定位——有明确金融需求的企业和个人,包括金融企业、非金融类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个人。

4、整体定位——为金融企业、传统行业中小企业和个人搭建金融业务对接平台,促进产业链的发展。

2.2网站特色:

· 专注金融——专注于金融行业及有明确金融需求的企业和个人。

· 灵活自主——“融客通”系统实现用户自主定制,功能灵活。

· 成本低廉——供需方零距离沟通,受众集中准确,节省大量成本。

· 交互即时——互动交流,不仅实现供需方之间的交互,而且供需方与××金融分类信息网的交互。

· 精准搜索——搜索方便简洁,准确高效。

三、产品和服务

主要产品:

一.“融客通”——企业和个人的营销推广系统。

通过××金融分类信息网网络平台,金融企业能够充分展示企业形象,产品和服务信息,具有自主定制的特点; 一般性企业和个人可以金融需求信息,包括融资信息,理财信息等。

二.分类信息产品——金融供需信息。

来自于“融客通”客户的第一手金融供需信息,经过××金融分类信息网的认证和整合,在第一时间向会员客户提供,以平台、定向配送、邮件发送等方式定向,以满足供需双方的金融业务需求。该类产品在网站运作前期作为附属产品为会员企业免费提供,但该类产品具有巨大升值潜力,在未来将成为主要利润来源。

主要增值服务:

信息服务:

企业基本信息及供需信息加入国内唯一一家金融商务平台;受到每天来自全国各地区的客商和个人访问,他们都是具有明确金融服务需求的企业和个人;与经理人职场网的平台共享,保证每天百万人次的查询机会;实时的行业资讯与行情分析;… 基础服务,回报丰厚。

国际金融洽谈会展服务:

面向金融行业的专业洽谈会;金融行业会展;会展专业刊物与光盘的广泛发行;企业资料的详尽包装与介绍;覆盖面广,针对性强,并与其他行业展览会接轨,效果更直接。

广告宣传服务:

广泛与各家媒体合作,为客户提供超低价格广告版位。与电视媒体、平面媒体及多个国内外知名的行业平台的选择机会(中国金融网、金融界网、中华理财网等);电视广告,平面广告,网络广告,包括弹出广告、漂浮广告、 banner广告、文字广告等多种表现形式;发挥第三方的网络、媒体和企业资源优势,即促进了需方和供方的业务合作,又为需方和供方的营销推广节省了大量成本,提高了效率。

行业咨询服务:

向企业和个人提供行业分析报告,提品和服务营销策划报告等,以作为企业和个人强有力的决策依据。

其他增值服务:

社区服务,个人理财服务,精英交流服务,企业形象服务,人才服务等等。

以上产品和服务,基本形成了第三方金融服务的循环业务链,在这个业务链上,目前××金融分类信息网不存在竞争,我们将利用这一业务链创新优势和机会,引导第三方金融服务产业链的完善,促进第三方金融服务价值的提升,并向其他第三方金融服务领域发展。

合作意向

选择会员等级

合同签定

信息

信息整合与配送

其他增值服务

行业会展服务

融客通

电子刊物

年费支付

会员资格确认

线下洽谈

行业咨询服务

篇10

关键词:医院;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医院固定资产是指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使用年限在1年以上,并在使用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新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规定,“企业应当根据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合理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可选用的折旧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等”。由于不同的折旧方法直接决定了固定资产损耗价值的转移速度和补偿速度,影响着各期的成本费用。在医院财务管理中选择不同的折旧方法,对医院固定资产投资成本回收、医院内部经营管理均产生不同的影响,并直接关系到企业固定资产的更新和企业的竞争能力,医院固定资产是其资产的重大组成部分,因此,折旧对医院确定和反映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能够产生重大的影响。

一、折旧方法的比较

近年来,人们对加速折旧法表示强烈的爱好,笔者也认为此方法相对其他方法更加切合医院实际,覆盖问题更全面,下面对4种方法进行叙述和比较。

(1)直线法

由于直线法模式简单,只有在以下各项条件之下才是正确的:利息因素可以略而不计,或投资成本假定为零;修理和维修费用在整个资产使用年限内是固定不变的;最后一年资产的效率与最初一年是相同的;使用资产所取得的收入在整个使用年限内是固定不变的;由于以上各项因素的不确定性,要使任何折旧方法对所有各种因素都考虑到是有困难的。假如有些因素可以适当抵消,通常都认为直线法最为适宜。由于直线法通俗易懂,核算简便,同时根据这种方法计算出来的固定资产有效使用期内各年度或月份提取的折旧额相等,使医院的费用稳定并具有较强的可比性。但同时直线法也存在着一些缺点,它忽略了折现因素,按直线法计算的净利,会给人们以投入资本总额的收入率在不断提高的假象。

(2)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平均年限法的补充和延伸。尽管在资产的服务价值随使用而降低的情况下,工作量法看来还是十分理想,但在使用中它往往存在一些严重缺点:即使每年的折旧费用是变动的,工作量法仍然类似于直线法。因为它假定每一服务单位分配等量的折旧费,但是,假定每一服务单位的成本相等是没有根据的。而且,由于在后期有些服务单位尚有待于日后使用,整个服务价值的降低事实上并不是均匀的,除非假定利率为零;工作量法未能考虑到修理和维修费用的递增,以及操作效率或收入的递减等因素。

(3)加速折旧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都是加速折旧法的一种

主张采用加速折旧法的各项条件是:在不考虑资本的利息或成本的情况下递减每年的服务贡献;操作效率的降低会导致其他业务费用的增加;资产价值早期降低很多,后期降低较少;即使早期和后期耗用的服务价值相同,其折现价值也不同,因而早期服务价值成本要比后期大;修理和维修费用的递增;现金收入逐年降低;由于存在着折旧的可能性所造成的以后年度收入的不确定性。

主张采用加速折旧法的一个主要论据是资产净收入贡献的递减与操作效率是相互关联的,并对各期应负担的折旧费具有同样的影响。资产净收入的减少可能是由于资产在后期需要更多的修理时间和修理费用,或过度使用易于发生事故,因而减少使用,也可能是由于操作效率降低而产量减少。

预期现金收入的递减也是采用加速折旧法的一个理由,可以认为,资产的原始成本在早期获取收入过程中所耗用的要比后期大,因此早期折旧费应大于后期。修理和维修费是逐年递增的,为了补偿递增的修理和维修费,应采用加速折旧法。修理和维修费用与折旧是相关的,应该包括在服务的总成本或净收入的计算中。

通过比较可以知道,年限平均法的最大优点是计算简单,易于理解,但不利于企业加速收回固定资产投资成本。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有利于企业加速回收投资成本,降低固定资产价值损失和效能损失的风险;有利于企业均衡成本费用,稳健经营;加速折旧法下固定资产的补偿价值(折旧额现值的总和)高于年限平均法下的补偿价值,有利于设备的更新。

二、对固定资产折旧的思考和建议

1、正确选择折旧方法

为加强医院财务管理,医院应采用适当的折旧方法,进行固定资产折旧核算。①从有形损耗考虑,各种房屋,设备刚刚投入使用的时候,使用效能较高,各方面指标都是比较优质的,但随着年限的增长,设备开始陈旧老化,指标性能减弱,收入与前期相比肯定减少,另外还需要进行修缮、修理。按照配比原则,相应的收入配合比较相应的成本费用,后期产生的收入少。基于这种情况,理论上来说,医院应该更倾向采取前期折旧提的多,后期折旧提的少的加速折旧法。②从无形损耗考虑,由于科学技术进步,占医院资产相当比例的医疗设备,其寿命周期越来越短,更新换代势必加快,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时间的推移,各种医疗设备的无形损耗将越来越大,就更为明显。一台设备的替代品也许会在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内出现,所以从谨慎性出发,医院最好考虑到这种可能性,在设备使用早期提高折旧成本,后期则降低折旧成本,这与加速折旧法的原理是一致的,也可减少无形损耗所带来的损失和风险,符合会计核算的稳健性原则。③对于贵重仪器占固定资产低的小型医院,会计核算基础薄弱,医疗成本和科室核算起步较晚,可采用年限平均法,逐步开展医院固定资产折旧核算。对于大、中型医院,会计核算较健全,财务管理完善,专业设备中的贵重仪器占固定资产的比例较高,则可根据固定资产的分类,结合医院经济管理的需要,分别采用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或者年数总和法进行固定资产折旧核算。

在处理医院固定资产折旧时,应注意的问题是:第一,正确登记固定资产,按资产的性质和消耗方式,合理地确定固定资产的预期使用年限和预计净残值,并根据科技发展、环境及其它因素选择合适的折旧方法。第二,对历史价值(原始成本)或账面价值不清的固定资产,应以其市场价值折旧。固定资产的市场价值是指固定资产在自由市场上销售所能得到的货币额。在某些情况下,市场价值与账面价值毫不相关,如土地、房屋建筑等不动产,其账面价值随折旧的提取而减少,但其市场价值却往往会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市场价值的最大缺点是客观性较差,因为在多数情况下,二手市场并不存在,核算者必须依据经验判断固定资产的市场价值。第三,医院的负责人,对固定资产的折旧处置上,要从技术、质量和效率多方面考虑,不能只关注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补偿。假如医院仍有账面价值是100万元的设备,但其质量水平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要,那么这100万元就是空账,这台设备就是废品。如果是贷款,还产生负效益,就需要重新考虑是改造,是废弃,还是购买新设备。笔者认为:固定资产的折旧,要全方位考虑其使用状态和技术水平,不能利用一元函数进行简单的对比分析。

2、现行折旧方法存在的不足

(1)没有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因素,使损耗价值补偿不完整

在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是以历史成本为计量依据的,其实质是站在现在这个时点以现行的物价水平把投资成本分配到以后各期,很显然这从根本上忽视了货币的时间价值。虽然有人认为加速折旧法不存在这方面缺陷,因为它们可以提前收回部分投资,减少因为物价上涨而产生的货币时间价值损失,但由于使用该方法收回的依然是历史成本,没有考虑市场利率的变动因素,没有从根本上基于市场利率等因素来确认各期的折旧额,因而即使是加速折旧法也不能弥补由于货币时间价值而产生的差额,这部分差额既没有被转入产品的成本或费用,又没有被计入企业的损益,形成企业资产的一种无形损失,时间越长,固定资产价值越高,市场利率越高,该损失就越大。

(2)没有考虑通货膨胀因素,不利于组织设备更新

现行的折旧方法都是基于物价稳定的环境下和币值不变的会计基本假设之上的折价方法。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物价稳定和币值不变的假设均已受到冲击,此时如果仍以传统的折旧方法进行折旧显然已不合时宜。在固定资产使用期内,如果物价上升,固定资产未来的重置成本将升高,由于折旧是以历史成本为基础,因此,折旧额不足以重置固定资产。加之由于科学技术进步,出现了新的效能更高的设备,现行方法计提的折旧额更难满足在未来购建技术性能更加先进的设备。反之,在通货紧缩环境下,以历史成本为计价基础计提折旧,必然会导致多提折旧,致使企业虚减利润,导致企业所得税的流失和国家财政收入的减少。

(3)现实收入与历史成本费用不配比

用现行折旧方法计提的折旧实质上是历史成本的收回。在物价水平上涨的情况下,固定资产价格上涨,利用固定资产生产出的产品价格也上涨,由于固定资产折旧只是对历史成本的分摊,而利用固定资产生产出的产品却是按现行的价格计算产品收入,将若干年前的固定资产取得成本的分摊额与按现行价格计算的产品销售收入进行配比,显然不是建立在同一时间的物价指数基础之上的,这样的配比不科学。

(4)固定资产原值与预计净残值不具有可比性

固定资产原值是一个历史数据,是企业基于购买或自建该项固定资产时的物价而花费的各项相关支出。而预计净残值是指假定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已满并处于使用寿命终了时的预计状态,企业目前从该项资产处置中获得的扣除预计处置费用后的金额。它是一个未来值,是企业在一个预期状态下对未来收入的一种估计,由于固定资产使用时间较长,不确定因素较多,并且它是否发生以及发生的金额的大小都还有待进一步验证,因此,将历史数据与未来数据进行比较既不符合客观性原则,也不符合谨慎性原则。

3、改进固定资产折旧的建议

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基本准则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对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中的多个项目有影响,进而对企业的长短期偿债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以及各杠杆系数都会产生影响。因此,可以说折旧方法的科学与否将会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将会影响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决策行为。所以,折旧方法还需要不断的更新、完善。可考虑使用的备选方案是:不需分配的方法而以每期期末的市价来计量剩余资产的价值;以现金流转和资金流转表代替收益表,避免折旧分配;侧重于使用能够猜测的统一折旧方法,而不管其逻辑性;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和通货膨胀因素等对固定资产的损耗价值补偿模式做进一步的探讨。

随着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深入,一方面,医院要进行人才培养,医术提高,环境改善,设备更新,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支撑;另一方面,医院的医疗技术,经济管理和经营成果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医院的固定资产规模大小。因此,计提折旧成为医院降低运行成本,提高设备利用率的一项重要的手段和方法。选择合适的折旧方法进行计提,制定合理的服务定价是医院生存、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医生医疗技术水平、改善医院环境的重要手段。医院固定资产的折旧处理方法无疑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卫生部. 医院财务制度. 1998.

[2]高宪瑞,赵士军,蒋恒祥,等. 完善医疗设备折旧费的管理和体会

[3]医院管理杂志,199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