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实训范文

时间:2023-11-14 17:53: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管理会计实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管理会计实训

篇1

>> 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应对之策 高校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研究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研究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管理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实训教学的思考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实训课教学方法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实训教学的思考 技工学校会计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探讨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研究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训基地管理创新研究 浅析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实训教学的有效途径 高职会计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研究 谈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技工院校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探究 如何搞好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仿真实训 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学的思考 职业院校会计专业实训教学环境建设创新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实训教学有效模式的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李花果.PDCA循环在会计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2014(11下):133-134

[3]林英法.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探索――基于记账公司平台[J].会计之友,2010(6中):114-115

篇2

十二五期间,财政部先后颁布了若干政策,为我国管理会计咨询业务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2011 年9 月9 日,财政部颁布《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财会[2011]19 号),规划指出:大力拓展注册会计师行业新业务新领域。积极促进注册会计师业务范围向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咨询、并购重组、资信调查、专项审计、业绩评价、司法鉴定、投资决策、低碳环保评估、政府购买服务、国际服务贸易等相关业务领域延伸,基本建立公立医院、高校、公益性慈善机构等非营利组织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深化、做实会计服务示范基地建设,推动大中型会计师事务所业务拓展和转型升级,审计、咨询、税务业务全面协调发展。

2014 年10 月27 日,财政部颁布《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4〕27 号),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积极培育管理会计咨询服务市场,支持、指导、规范包括注册会计师行业在内的会计服务机构开展管理会计咨询服务业务,将其纳入现代会计服务市场体系,整体推进,引导会计服务机构加强自身建设和管理会计研发投入力度、拓展会计服务领域、提升会计服务层次,满足市场对管理会计咨询服务的需要,营造良好的管理会计咨询服务市场环境。

二、国内外管理会计的发展现状

管理会计是会计的重要分支,主要服务于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需要,是通过利用相关信息,有机融合财务与业务活动,在单位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管理活动。

我国对管理会计的研究和应用开始于20 世纪80 年代初,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管理会计已逐步从数量、定额管理过渡到成本、价值的管理,从项目、部门管理演变为全面管理、战略管理。随着理论研究的拓展和实践经验的积累,人们的目光已从过去转向现在和未来,开始用全局的观点、战略性的眼光进行财务活动管理。

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潘飞教授将中国的管理会计实务归纳、总结成以企业价值创造为基础、以实施企业战略管理为导向的四个研究专题,具体包括管理控制系统、全面预算管理、成本管理控制与企业业绩评估(2011 年)。

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孟焰教授主持的研究成果(2010年)显示,国内近年来对管理会计的研究比较分散,内部控制、预算管理、战略成本管理正逐步成为管理会计研究的重点,成本核算与分配问题的研究明显减少,而业绩衡量与评价一直是管理会计的研究重点之一。国外方面,组织内部控制、业绩衡量与评价、成本分配、预算管理问题一直是管理会计研究的重点,其中对业绩衡量与评价、成本分配的研究逐步增加,对预算管理、组织内部控制的研究比重略有减少。

目前,在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省份,发展管理会计已经成为企业家与政府财政部门共同的需求。浙江省人大代表、开元旅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妙林及其他9 位省人大代表已经提交了一份加快推进管理会计实践应用,促进我省经济转型升级的建议。浙江省政府财政厅会计管理有关部门也在积极推动管理会计的建设,确定了18 家企业展开建设应用试点,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合作,成立了省管理会计专家咨询委员会负责评估18 家试点企业的管理科会计推进方案。此举将理论界与实践界紧密结合,将会对有效促进企业转型升级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同时也提高了相关高等院校、理论研究机构的教学与科研水平。

三、注册会计师从事管理会计咨询业务的分析

(一)机遇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总体部署,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已经成为财政改革的重要方向; 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增强价值创造力已经成为企业的内在需要; 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已经成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在要求。

市场主体的潜在主动需求和政策的合理引导,使管理会计发展即将进入加速期,注册会计师管理会计咨询业务也将迎来迅猛增长期,为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带来一个难得的机遇。

(二)挑战

挑战与机遇并存。管理会计咨询业务带给我们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首先对从业人员的挑战。管理会计的涵盖范围广泛,一名合格的管理会计咨询业务从业注册会计师一定是复合型人才:一是从业人员知识范围要广,不但需要具备财会知识,还需要具备经营管理、经济管理相关的知识和理论,以及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或迅速了解某一技术的学习能力。二是对工作经验的要求。与其他咨询业务一样,经验是管理会计咨询业务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仅有理论但缺乏与业务实际的结合,必然达不到咨询业务的目标。三是对沟通能力的要求,管理会计涵盖市场主体组织架构中的各个层面,某项具体业务也需要接触其中不同级别的人员,良好的沟通方式、合理的沟通内容、恰当的沟通技巧都是达成有效沟通的关键。

其次是业务标准的挑战。由于客户对咨询类业务需求的综合性,导致工作过程中的具体标准往往是模糊的,具有更大的弹性。虽然不可能穷尽各类具体管理会计咨询业务,但是如何尽可能地细化相关的工作标准,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再次是业务效益的挑战。受多年来客户对咨询业务价值的认识, 管理会计咨询业务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咨询收费问题。这个问题的影响因素较多,如工作质量、效率、支付能力、管理体制等等。如何合理收费,保障业务效益,是这类咨询业务良性发展的关键之一。

最后是对咨询类业务与鉴证类业务之间独立性的挑战。为相同单位同时提供咨询与鉴证服务,必然涉及对鉴证业务独立性的威胁,如何从组织架构上为不同业务板块之间设立防火墙,是对会计师事务所管理模式的挑战。

(三)优势

注册会计师从事管理会计咨询业务具有明显优势。

一是行业涉猎范围广泛,通过常规审计业务执业,注册会计师能够接触到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核心财务信息,并且随着内控审计的引入,注册会计师对市场主体采购、销售、生产、投资、筹资、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了解范围也在逐步扩大。

二是大型会计师事务所业务范围多元化、产业集群集团化发展,为管理会计咨询业务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员支持。

三是业务需求发掘优势,在审计业务与企业沟通过程中,可以直接发现单位对管理会计的内在需求,从而具备拓展业务的直接优势。

(四)劣势

注册会计师从事咨询类业务也有自身的劣势,主要是人才问题。虽然通过近些年会计准则、内控规范、审计准则的执行, 一大批综合素质较高的注册会计师正在迅速成长起来,但是距离咨询业务对人才的复合型要求还相差较多。如:专业背景相对集中;对特定行业的研究深度不够;对具体单位的战略、业务、经营了解不深、关注不足等。

篇3

公关礼仪部分教学的目的:一是使学生熟练掌握公共关系人员形态、服饰、交往等个人礼仪。二是使学生熟练掌握公共关系工作中的接待、落座、宴请、赠送等基本礼仪内容。三是培养学生成为公共关系人员的基本素质。

二、高职《公共关系》实训课公关礼仪教学内容

公共关系礼仪指从事公关活动的社会组织及成员与公众交往过程中应有的合乎社交规范和道德规范的礼节、礼貌、仪式的总称。教会礼仪,让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知礼、懂礼、用礼是《公共关系》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公关礼仪教学的内容如下:

1.形态礼仪

形态是人体态与表情的综合表现,是精神气质的外在体现。作为公关人员必须时刻注意自己的体态、动作和表情等。如立姿:男子应端正、庄重,具有稳定感。女子站立则要讲究挺直、舒展。

2.服饰礼仪

作为公关人员服饰礼仪的基本要求,一要整洁大方。服饰必须整齐、清洁、端庄、大方。二是整体和谐。公关人员必须从整体上体现和谐一致,做到适体、入时、从俗。三是展示个性。追求个性美成为一种趋势,注意尽量不与同伴服饰相同,也不能反差太大,在款式、色调、质地等方面尽量与客人和领导的服饰协调。

3.交往礼仪

握手礼是最通行、最常用的交往礼仪,可以表达多重复杂的情感,其基本精神是以简单的身体接触表达坦诚和信任。握手礼仪的顺序遵循“尊者决定”原则,即根据双方的地位、年龄、性别等来确定顺序。在为他人介绍时应以“尊者居后”为原则,即先向职位高者介绍职位低的人的信息,将晚辈介绍给长辈,将男士介绍给女士。公关人员在接触新朋友时进行自我介绍,其内容包括姓名、工作单位和职务等,介绍时必须掌握技巧。名片介绍中递名片时应双手,且目光正视对方。接名片时也用双手,点头表谢意,并认真看名片信息。

4.接待礼仪

第一,活动筹备阶段要熟知来宾的基本信息和活动计划。第二,在活动报到时,按照预先设计的日程表,安排人员接站。第三,在来宾到时,按事先决定程序接待,应根据来宾的具体情况选择拥抱、握手、招呼等方式招待,并进行相互介绍。第四,来宾到目的地后,先安排到住处安顿行李、休息,并约定下次活动的时间安排。第五,在活动进行中公关人员负责介绍、引领,并遵循“主左客右”的原则,以“请”的手势引领客人前进。落座礼仪要注意“以右为尊” 、“对门为大”、“以前为上”等原则。

三、高职《公共关系》实训模拟设计思路、方法及要点

1.设计思路及方法

《公共关系》公关礼仪实训模块,是在假设的各种活动场景下,使公关人员熟练运用参与活动时应掌握的礼仪内容。分组进行,每位成员担任不同角色,通过训练,掌握礼仪知识,培养公关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采取情景模拟法,即模拟公共关系人员在不同场景中应掌握的基本礼仪。

2.高职公共关系公关礼仪实训模拟内容及要点

高职公共关系礼仪实训模拟的主要内容包括见面场景、自我介绍场景、见面会场景、馈赠礼品以及接待探访等模拟训练内容。如今,礼仪已是社交的重要工具,是体现文化内涵的名片。公关礼仪实训模拟应注重以下两点。

从微观的角度,高职公共关系礼仪实训模拟过程中,要注重礼仪程序各个细节内容,一个动作、表情都能营造不同的氛围,传达不同的意思,尤其对于受礼方而言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对接下来持续性的各种事务关系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但礼仪不是固定不变的不得有任何发挥的程序展演。首先必须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在此基础上遵从角色的规范体系,在深刻体会礼仪程序的文化内涵的基础上进行适度发挥。比如在见面场景、自我介绍场景及见面会场景的模拟中应该注重细节,包括语言技巧、手势、表情等。同时,在这些场景中氛围比较轻松,不用拘于固定的程序,在理解角色规范及礼仪概要的基础上可以有一定的发挥。

从宏观的角度讲,在高职公共关系礼仪实训模拟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任何组织均有其目的,礼仪作为一套程序性的演绎工具,必须为特定的目的服务,所以要把握通过礼仪我们所要达到的目的,这是从展演礼仪方的角度而言的,而为达到此目的还要深刻的去体会和理解我方及对方的文化背景及特点,在此基础上了解我方组织及对方组织的背景及特点,跳出场景看对方。只有对整体有宏观的把握才能更准确的找准自己的位置,通过了解对方实现社交的总目标。如在馈赠礼品及接待探访模拟训练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对方宏观背景的了解。

篇4

关键词:公共关系;学习能力;实训

为进一步探索高职实践课程的教学改革,针对《公共关系》这门实践性、操作性、实用性极强的课程,笔者以学习能力培养为分析目标,开展高职《公共关系》课程实训教学模块设计研究。

一、学习能力的概念

(一)学习能力的概念

学习能力既不是知识、技能和策略本身,也不是知识、技能、策略之外的特殊之物,而是实实在在的专门化的知识、技能和策略结构系统。学习能力是一种较复杂的综合能力,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它的构成,就能对学习能力的本质有较清晰的认识,对如何培养学习能力也就会形成明确的教学观念,进而把握有效的教学策略。概括地说,学习能力包括以下三方面:

(1)自我确定学习目标的能力

学习目标是学习者对学习活动期望得到的结果,同时又是学习活动的出发点。对于学习的全过程而言,目标无疑是重要的。有了适度而明确的学习目标,不仅可以使学习者在目标引导下展开学习活动并同时调节学习过程,增强学习活动的针对性,而且可以使学习者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从而使其学习更加努力。尽管如此,因为学习目标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互相联系、面对未知世界的目标群,对学生而言仍然是一个难题:这也就是“确定目标”之所以是一种能力的原因。学习能力较强的人,善于依据自己的学习实际确定合适的目标,并将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联系起来,在学习目标引导激励下使学习活动逐步深入地展开。

(2)灵活运用学习方法的能力

恰当灵活地选择使用相应的学习策略和方法,是学习能力的重要标志。善于根据任务选择使用学习策略方法的学习者,可以更少地依赖他人帮助而自主完成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准确分析学习内容、目标、要求,并据此选择恰当的策略方法,自觉控制学习过程。即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检查自己的学习活动,把有关学习要求与学习方法联系起来进行对照思考,检查学习方法与学习要求之间的适应程度,借以估计学习方法能够达到学习效果,及时调整学习活动的进程,通过反馈和调控,做到策略方法适合目标要求时就维持并强化原来的学习方法,当学习策略方法不适合学习目标要求时,就修改补充,或重新选择学习方法,以实现方法与目标的一致性,增强学习效果。

(3)解决问题策略的迁移能力

学习活动的目的归根到底是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一方面取决于学习者对有关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及知识运用的灵活程度,另一方面取决于对解决问题策略的掌握水平。因此,解决问题策略的迁移能力是学习能力强弱的重要标志。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一方面表现出对知识的综合概括及结构性掌握,另一方面对于知识所蕴涵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具有较强的迁移能力。也只有如此,才能使己掌握的知识成为有本之木,有源之水。[1]

(二)高职学生《公共关系》课程学习中在培养学习能力上存在的问题

1、公共关系学科的专业化特征与高职《公共关系》的通识课程地位之间存在矛盾,导致高职学生不明确学习目标。公共关系学作为一个学科, 本身具有特定的专业性、系统性与整体性,理论对象是专门从事公共关系活动的专门人才和机构。这种专业化的教学需要有必要的先修知识,充足的学时和教学实训作为前提。而在高职教育中,《公共关系》课程更多的是通识性课程, 课程目标是要培养掌握必要公关知识的非公关专业人才,授课的对象不仅缺乏必要的先修知识,甚至许多高职学生之前对于公共关系完全都是陌生的,并且学时和必须的教学实训也不多,这使得高职学生不少学生认为所谓公共关系就是那些枯燥的基本概念、原则及知识,死背几个条条框框,就掌握了相关知识;甚至有人认为学习一点礼仪知识就是学好公关。

2、高职学生的一些独特的学情特点影响学习方法灵活运用不足。由于入学成绩不高,高职学生普遍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充沛的学习动力。从灵活运用学习方法的能力来说,高职学生缺乏合理利用学习时间和学习环境的能力,面对学习中出现的困难缺乏足够的努力和不会学业求助。具体表现为许多学生一方面在对新知识的接受上“慢热”,另一方面又难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来主动缩短这个过程。这也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公共关系》课程的学习动机和自我效能感。

3、学生知识迁移、转化能力欠佳,对教师讲授的内容缺乏必要的举一反三能力。并且由于高职社会实践经验的缺乏, 以及长期中小学理论教学模式的影响,高职学生实践型人格的特征不明显。[2]具体表现为高职学生不能将《公共关系》课程中学到的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到案例分析和实训课的实践中,设计性、创造性实训项目的能力不强。加之实训课在《公共关系》教学中所占比例偏小,这也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严重的影响。

二、基于学习能力培养的高职《公共关系》课程实训模块设计

(一)培养自我确定学习目标的能力培养实训

公共关系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涵盖了管理学、传播学、社会学、心理学、营销学、哲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每个知识点都涵盖极大的知识量与信息量。培养学生自我确定学习目标的能力,需要正确处理学生自我确定学习目标与老师指导的关系,通过学生自己领会理解掌握教学内容,达到培养学生自我确定学习目标的能力,但是离开教师指导这一环节,学生的自主学习将会显得盲目,无法取得满意的效果。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观察、访谈等形式,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原有的知识量、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等),并结合公共关系学科的特点,与学生共同探讨,要求学生以学习的教材为基准,广泛涉猎相关的知识,多读书,读好书,确定适合其成长与发展的学习目标。

例如:公共关系学教学中最常用的案例分析法。举出一个涉及多个知识点的案例,教师目标要明确,要解决什么问题,从哪方面提高学生的能力。对于产生的待回答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对如何解决来设置学习目标,浏览阅读相关书籍和材料等。解决案例问题的结果,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教师加以指点,学生为解决问题阅读的书籍和材料是否相关,学习方法是否有效。

(二)灵活运用学习方法的能力培养实训

培养高职学生灵活运用学习方法的能力,主要是从学习资源管理策略着手。学习的时间、付出的努力、学习的物质条件和他人的帮助,都属于学习资源。为了有效地管理和利用好这些资源,就必须运用好资源管理策略。资源管理策略包括以下几种:(1)时间管理策略,如统筹安排学习时间、高效利用最佳时间、灵活利用零碎时间等;(2)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如选择在一个僻静的地方学习、到富有读书气氛的图书馆读书等;(3)努力管理策略,包括对努力起维持作用的意志控制策略和对努力起维持作用的自我强化策略,前者如注意控制、情结控制、动机控制等,后者如自我奖励、自我惩罚等;(4)学业求助策略,如寻求教师帮助、寻求伙伴帮助、小组合作学习、获得个别辅导等。[3]

在公共关系实训模块设计中,需将各类资源策略融入其中,如模拟公关项目,可设计为由学生自行分组,在一定时间内通过公关调查、访问,并讨论进行头脑风暴,寻找解决方案,然后展示成果并交流所得,最后老师和其他组学生共同点评。

(三)解决问题策略的迁移能力培养实训

通过《公共关系》的实训教学,使学生理解实训的真正意义不是提供某种行为规范(公共关系重在开拓、求新),而是把其引入实际发生的场景之中,启发他们思考、评论、参与决策,从而训练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的能力。

例如:针对某个现实中的具体案例(新闻会、公关危机处理等),该案例无标准的操作模式和答案,教师只给学生提供一个分析的基本思路和模式,以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在成果展示中老师和学生们一起共同评价。

在实际的培养实训中还可以采取项目引导法,通过演讲、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团队协作、头脑风暴、文案写作、公关调查、企业访问、模拟公关专题活动等具体活动形式开展。

[参考文献]

[1]刘晋伦,能力与能力培养[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第6一9页

[2]钱国军 高职生的人格缺失及其成因探析 [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年总第 471 期: 48, 50.

[3]林国耀 大学生学习能力的量表编制与现状测查研究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6年6月

篇5

关键词:管理会计;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9-00-01

在传统管理会计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主体,学生是客体,也就是教学的对象。这与现代管理会计教学恰恰相反,现代管理会计教学理念是“学生为主,教师为辅”,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具体教学情况,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思考能力和决策能力。管理会计教学方法受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一系列因素的制约。

一、案例教学法

管理会计案例教学中教师先查找案例,再由教师结合相关理论对案例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使学生们从案例分析中掌握管理会计的精髓。教师可通过互联网、查阅案例教材、校企合作等方式,搜集信息,选用与所涉及理论联系紧密的案例,再结合教学目标和高职学生的特点,编写出较为生动、有意义的案例。另外,在管理会计案例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案例讨论并且做好案例评价总结。

案例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享受快乐。管理会计理论具有实践性、系统性、趣味性等特点,结合这些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培养学生参与的兴趣。案例教学只有在全员参与的情况下才会达到良好的效果,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正确思考分析事物和发表学生自己的观点。通过学生思考,去选择正确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决策能力。

在讲述本靓丽分析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案例:学校附近有一个串串香小吃店,每碗1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5元,固定成本为10000元,然后提出问题:这家饭店每月至少卖出多少碗麻辣串才会不亏本?这是一个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案例,同学们对这个案例也非常熟悉,于是在课堂上踊跃发言,收到了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探究式教学

在管理会计教学中,要转变教育观念,采用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做-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探究式教学是一个满足学生个人好奇心、求知欲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以问题为导向,促使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获取探索精神、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管理会计是抽象的,怎样让枯燥乏味的理论变得生动有趣,这正是教师所面对的问题。首先,教师要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会使学生心情放松,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其次,设置问题,这也是探究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问题的设计应该与学生的实际能力相匹配,难易适中,不能太难,也不可以太简单,这样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开始学习管理会计时,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什么是管理会计?管理会计是怎样产生与发展的?为什么要学习管理会计?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可以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最后,归纳总结,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和完善,在尊重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尽可能保持答案的多元化,同时发表自己的观点。

探究式教学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把教师的活动压缩到最低,既可以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做到了寓教于乐和教学相长。

三、模拟实训教学

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和培养方向,通过情景模拟,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的了解管理会计人员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决策。

实训包括实训目的、实训资料、实训要求、实训总结、教师评价等内容。例如,在进行短期经营决策分析模拟实训时,

实训目的:通过此次实训使学生掌握短期经营决策的原理和方法。

实训资料:龙华玩具厂需要小型电动机用于制造某玩具汽车,外购小型电动机的单价是20元,企业自行生产小型电动机的单位变动成本是10元,同时需要购买一台成本为500元的设备。

实训要求:1.什么情况下自制?什么情况下外购?2.如果该玩具厂需要电动机10000个,此时应该外购还是自制?

最后,实训总结,学生可以写出实训心得和体会。

篇6

关键词:营改增;应用型本科;管理会计;人才培养

国外等发达国家如美国有90%以上财会专业人员从事管理会计等相关工作,而我国仅有不到2.6%左右的财会专业人员从事管理会计工作,这与国外发达国家相距甚远。与此同时,我国这些从事管理会计的人员中,出现“财会人员过剩,管理会计人才匮乏”等供给失衡问题,导致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我国财会人才培养模式没有适应市场的需求,不能以市场为导向,使得我国创新型、综合型管理会计人才严重不足。2017、2018连续两年,财政部出台相关文件与政策,希望推动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不断转型升级。应用型本科高校作为管理会计人才的摇篮,应重视对课程体系的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由知识型向技能型转化。

1应用型本科高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随着国家推行“一带一路”倡议,以及振兴乡村计划,带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管理会计人才,管理会计人才对于企事业以及一些重大项目的科学决策,提供了大量的数据支持与相关的理论保障。同时,国家财政部也连续出台多项政策与相关的文件,加大对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以适应社会对综合型会计人才的需求。然而,应用型本科高校在会计人才培养的课程设计与培养方案过于陈旧,与社会需求脱节,很难适应社会发展。因此,应用型本科高校需要不断改进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管理会计人才新方法,培养真正懂会计数据分析,又能进行相关规律总结的综合型管理会计人才,才能不断适应市场变化对管理会计人才的需求,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显得至关重要。应用型本科高校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有助于培养会计专业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提升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能有效适应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时代对高端管理会计人才的需求。

2应用型本科高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2.1会计专业实践课程不足,课程理论体系不够完善

应用型本科高校在管理会计课程的设计上还是理论课程多,实践课程少,课程理论体系不够完善,造成学生个个都是“纸上谈兵”。会计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实践是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至关重要,这决定其能否适应社会的发展。同时,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的实践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会计专业课程的实训,一部分是学生顶岗实习。由于会计实训需要学校投入大量的实训设备,受到资金投入的限制,高校会计实训设备存在老旧并且设备较少等问题,这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实训的效果,使得管理会计实践课程难以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同时,应用型本科高校中会计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由于缺乏专业会计教师的指导,加上会计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与会计专业匹配度极低,顶岗实习变成流于形式,这样的顶岗实习达不到效果。

2.2应用型本科高校会计教学方式陈旧,学科内容重叠严重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信息化给高校教师教学带来了诸多便利,如微课、幕课的兴起。然而,应用型本科高校因师资力量的不足,还是以传统课堂授课为中心,采取“灌输式”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进行教学,外加课后会计专业习题的讲解,会计专业课(审计学、成本会计、中级财务会计等)学科的内容重复严重,不利于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这是对会计教学资源的严重浪费,使得学生厌学情绪高涨,与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目的相背离。

2.3应用型本科高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教学资源缺乏

应用型本科高校会计教师多数以刚刚毕业的研究生为主,有的研究生本科学的是会计专业,而研究生却是其他非会计专业,这是应用型本科高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师资存在的短板。同时,在这些会计教师中,很少有在会计师事务所、证劵、银行金融等相关会计领域实践工作过的经历,管理会计自身注重从理论进行定性研究,使得在培养方向上出现偏差,这就造成高校的会计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现象,应用型本科高校管理会计“双师型”师资缺乏,不利于高校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

2.4应用型本科高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不匹配

应用型本科高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以教会学生怎么做账为主,重视学生财会理论知识的学习,这样培养出来的会计专业学生与市场需求的高端财务管理人才相差甚远。出现了供给不足(高端会计人才需求不足),供给过剩(普通财务人员严重过剩)的局面。企事业十分渴望能招到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又具有较强实务操作的高端财务管理人才,然而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的普通财务人员又不符合市场对高端会计管理人才的需求,这就出现供求失衡。

3应用型本科高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改进研究

3.1强化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创新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应用型本科高校应该强化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创新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目标(以高端管理会计人才为导向)、培养标准(与市场匹配和社会需求紧扣)上进一步完善管理会计人才体系,进而能有效地消除“财会人员过剩,管理会计人才匮乏”等供给失衡问题。同时,应用型本科高校在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上,需要把握以下几个原则:针对性、实践性、时代性、前延性。在会计教学过程中由基础模块与选修模块过度到能力模块与实践教学模块,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实现知识向能力转变,知识输入转为知识输出,由教师被动的教学到学生自我主动学习的转变,打破课程限制,培养学生终身学习会计知识的动力。如下表1是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框架:应用型本科高校在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上优化了会计理论知识,突出会计主干课程,删减部分模块课程中细枝末节,增加了许多实践教学内容,通过实践让学生能进一步熟悉会计业务流程与管理会计职业的特征等,增强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

3.2注重应用型本科高校管理会计教师队伍建设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与世界接轨,“一带一路”拉近了我们与世界的距离,这对高端会计人才需要增多,会计教师队伍与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师资队伍的强大与否直接决定培养的管理会计人才的质量高低。因此,应用型本科高校应该强化管理会计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专业性与实践性。同时,应用型本科高校应该投入专项资金,把优秀的会计教师输送到企业进行锻炼,提升会计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双师型管理会计人才队伍,只有这样才能够为今后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提供必要的师资力量支撑。对于会计教师在教学创新方面有突出贡献,要给予职称、职务晋升上的政策倾斜。与此同时,应用型本科高校还应提供多种优惠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引进博士学位以及在相关财会领域具有实践工作经历的教师,扩大学校会计教师师资队伍的组成部分。

3.3加大应用型本科高校管理会计类教学设施经费的投入

众所周知,会计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日常的会计教学中,离不开会计教学软件与相关硬件的使用。因此,应用型本科高校应该加大管理会计类教学设施经费的投入力度,加大会计类教学实验室仪器的采购,通过日常教学中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与具体的会计实操,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应用型本科高校还应根据市场对高端管理会计人才的需求,加大会计教学软件与先进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引进,进而提升应用型本科高校会计教师上课的质量,提升学生接受会计知识的效果,进而为培养管理会计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3.4以校企合作为抓手,积极构建产教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培养人才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接受生产一线的检验,以校企合作为抓手,完善人才培训体系,积极构建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应用型本科高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所走的必由之路。应用型本科高校要想实现跨越式发展,从教育数量到教育质量的内涵式发展,校企合作至关重要。因此,应用型本科高校应该与会计师事务所等金融机构进行深度的校企合作,既能解决了学校资金不足的问题,又能有效解决了会计专业的学生学习实践不足的问题,会计师事务所可以在实习的学生中选拔想要的优秀毕业生,进而解决企业人才储备问题,实现校方与企业双赢。

4总结

随着我国对外开发的持续推进,我国与世界融合交流越来越密切,管理会计人才的需求数量不断增加。为了更好地培养管理会计人才,适应市场的需求,应用型本科高校应该着眼于自身的实际,创新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模式:优化学校会计课程设计、改革教学方法、重视管理会计人才实践课程等,进而提升高校管理会计人才的质量。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今后应用型本科高校在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方面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史永红.高职应用型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方法研究[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

[2]郭素娟.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相关专业管理会计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探析[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4):38-41.

篇7

(一)重视程度远远不够

尽管管理会计是财经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但是其地位远不如财务会计等其他会计类课程。以笔者所在院校为例,管理会计这门课程从最初的专业必修课逐渐沦为选修课,甚至近两年已从高职会计类课程体系中完全消失了。由此可见,管理会计课程在高职教育教学中越来越不受重视。事实上,我国的社会实践急需大量管理会计人才,据统计,我国管理会计人才的缺口已达300多万人。

(二)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

目前缺乏适合高职院校的管理会计教材,一方面大部分教材理论内容多而过于深奥,实用的案例较少,即使有些教材编入一些案例但过于复杂,超越了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范围。另一方面教材的多数内容与财务管理、成本会计教材内容出现重合现象,如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中的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及标准成本、作业成本、质量成本、责任成本等存在着重复。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重复的内容主要有长期投资决策分析、存货管理、资金需求量预测及全面预算等。上述现象的存在,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教学资源,而且破坏了三门课程之间的内在逻辑递进关系,不利于课程的安排。同时大量的重复内容极易削弱学生对后续课程的学习热诚,影响教学效果。而一些高职院校认为财务管理和成本会计应用范围更广,加上怠于研发管理会计校本教材,于是把管理会计的内容删除了甚至干脆不开管理会计这门课程了。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

在高职院校的管理会计课堂教学中,讲授法依然是主要的教学方法,讲授的案例比较零散单一,没有与实践结合进行及时更新,更没有系统全面的案例用于教学。学生在课堂上仍以学习枯燥的理论为主,较少参与主动学习与讨论,影响了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与积极性。

二、对高职院校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构思

(一)必须重视管理会计课程的建设

2014年,财政部了《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对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鼓励高等院校加强管理会计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建设,加强管理会计专业方向建设和管理会计高端人才培养,与单位合作建立管理会计人才实践培训基地,不断优化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由此,该文件把对管理会计的理论与实践的重视推向了历史。作为人才培养基地之一的高职院校更应义不容辞,响应国家号召,重视管理会计课程体系建设,为做好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工作奠定基础。

(二)开发校本教材,科学设置课程内容

要克服传统的管理会计教材理论多、案例少、不合理等现象,高职院校必须加强管理会计理论的研究,与时俱时,利用校企合作办学资源优势,花大力气开发适合高职学生学习能力的管理会计教材,创新教学内容。笔者认为,管理会计教材的编写应结合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点,以实际操作内容为主,理论够用即可,可编写两套教材,一套以管理会计基础理论为主,但要避免与财务管理、成本会计完全相同的内容,增加一些新的内容如平衡积分卡、全面质量管理、业绩评价等。另一套教材以管理会计案例为主,从企业搜集真实的素材作为案例编入教材,专供学生实训使用,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现实学以致用。

(三)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实现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为了切实提高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改革传统教学手段和方法,打造多样化的教学平台。

1、创新教学方法,发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采用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

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将管理会计课程划分为不同的教学项目模块,每个项目的完成又通过提出任务、分析任务、完成任务、评价结果、教师总结等行动过程进行。教师在提出任务的同时,对每一项任务再进一步设计成模仿操作、独立操作、综合实践等环节,真正让学生通过任务的完成等实训过程对管理会计操作的内容达到学会、学懂、熟练掌握,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2)采用案例教学法。

要想取得案例教学应有的效果,首先要注重案例的选择。案例的选择要考虑高职学生的广泛性和差别性,要具有实用性、代表性、针对性和启发性,贴近现实,适合学生学习。其次在运用案例教学时,教师要注意方式与方法,应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教师从旁指点,最后点睛画龙式总结即可。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研究兴趣。

2、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拓宽学习空间

篇8

摘要:本文从改革和创新管理会计课程体系特征、全面开展职业岗位任务的课程教学改革,提升职业教学能力、探索与实践职业岗位任务的课程教学改革的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模式三个方面探讨,以达到抛砖引玉作用。

关键词 :管理会计;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模式

一、改革和创新管理会计课程体系特征

1.实施“三方联动”、合作开发的管理会计项目课程,突出管理会计职业能力培养。根据教高16号文件精神,本课程拟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组建由行业实务专家、职教专家和课程组教师共同完成管理会计课程的开发。三方联动,参照职业资格标准,按照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体现基于职业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理念,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开发出基于工学结合的财务管理实务项目课程,并将项目课程在教学中推广实施。

2.创新课程工学结合模式,提升职业实践能力。根据会计工作岗位特点,采取实战演练和行业(企业)现场教学等模式实施课程工学结合。结合先进的管理会计手段,采取电子财务对抗、管理会计经营实战演练等分组对抗大赛的形式,让学生亲自参与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管理会计全过程,实际操作管理会计的相关工作任务,体验真实的管理会计工作,提升管理会计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水平。在校内校外实践环节中进行理论和实践指导,构建和完善学院管理会计实验实训案例教程建设和充分利用安徽淮南矿业集团校企结合平台,依据企业的管理会计岗位工作要求,不断总结和积累实践环境提供的资源,组织编写管理会计的工作任务、情境项目构建基于管理会计职业岗位任务的课程体系,更好地协调校内校外实践的关系。

3.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按照高职教育“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要求,从“学什么怎么学”、“做什么,怎么做”三个问题出发,在管理会计教学中充分体现就业岗位能力要求,突出管理会计专业能力的培养及职业素质的养成,增强高职学生对管理会计的岗位适应能力,实现管理会计知识应用的上岗零过渡。首先,管理会计教学组织工作任务化,把课程内容设计为若干工作任务、若干个学习子情境,明确教学要求;其次,管理会计教学方法把课堂教学与实训基地相结合,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强调启发式教学、工作任务与学习子情境相结合等等多种方法的灵活运用;第三,构建管理会计课程考核体系多元化、重视平时学习过程的随机考核构成。

二、全面开展职业岗位任务的课程教学改革,提升职业教学能力

职业岗位任务指一个岗位所要求的需要去完成的工作内容以及应当承担的责任范围。岗位,是组织为完成某项任务而确立的,由工种、职务、职称和等级内容组成。职责,是职务与责任的统一,由授权范围和相应的责任两部分组成。开展职业岗位任务的课程教学改革是以工作内容为中心,以承担的责任范围为导向,根据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构建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和具体技能的训练项目,使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能力目标得以实现。

全面开展管理会计职业岗位任务的课程教学改革是对其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的重大变革,通过课程教学改革,综合培养学生职业意识与职业技能;在教学内容上把工作任务与学习情境与管理会计职业岗位任务密切联系;职业岗位任务的课程教学改革突出师生互动性、学生自主性、教学的应用性紧密结合。借助于管理会计职业岗位任务的课程教学改革,使管理会计课程教学的职业技能与职业意识的综合培养找到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全面开展管理会计职业岗位任务的课程教学改革,为该课程的职业技能的培养提供保障;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升职业教学能力;找准专业特色定位,创新管理会计特色人才培养路径。

创新性地将管理会计特色人才培养路径设计为:专业定位抓核心———培养目标准确定位;专业建设抓规范———力求办出特色;课程建设抓基础———做到亮点突出;教学管理抓秩序———保障秩序井然;教学质量监控抓细节———做到细节量化;实践教学抓条件———校内外结合;产学合作抓实效———开展项目服务;学术研究抓团队———打造学术团队;学生日常管理抓重点———抓两头带一般;学生学习引导抓强项———培养技能人才。

三、探索与实践职业岗位任务的课程教学改革的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模式

高职管理会计课程由模块课程向基于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设计的项目课程的转变,《管理会计》课程的设计以企业经营管理为主线,按照职业岗位任务的标准,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体现基于管理会计课程职业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任务的课程设计理念,课程内容设计科学合理,职业性、综合性与实践性强,体现管理会计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及职业素质的养成,增强管理会计岗位的岗位适应能力,适用行业企业单位对管理会计岗位的用人需求。管理会计教学充分体现职业岗位任务的课程教学改革模式,实现毕业与上岗零过渡。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管理会计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熟悉管理会计工作岗位技能和工作流程,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会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满足了高职学生职业性、开发性和发展性的需要。

把企业调研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把职业岗位和教学内容对应起来,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的管理会计的人才。对此,在管理会计的培养目标上,要切实结合职业岗位任务的需要,培养出来的学生一定要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这样就大大节约了企业培养新员工的成本,同时也为学校和企业的合作起到了促进作用。管理会计课程职业岗位任务的课程教学改革是造就管理会计课程师资队伍的需要,也是提升管理会计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通过管理会计职业岗位任务的课程教学改革不仅使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大幅度地提高,同时也提高了教学质量,落实管理会计教学目标的实现。

综上所述,加强管理会计课程体系建设,优化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突破传统的以管理会计理论为基础的教学体系及课程结构,构建以“职业岗位任务”为基础,以管理会计“工作任务和学习情境”为流程的创新管理会计课程内容的工学相结合的人才培养理论和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为培养适用企业需要的管理会计专门人才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保障。

基金项目:

2009年安徽省精品课程《管理会计》阶段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郭玲.高职院校项目化课程改革探索[J].成功(教育),2011(03).

篇9

关键词:管理会计;制度变革;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一、我国管理会计制度的演进

从管理会计制度建设与发展的历程看,在《管理会计基本指引》出台之前,我国与管理会计制度相关的规定主要分散于《会计法》《预算法》《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及其他部门规章(如《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等制度文本当中,并没有形成体系形态,使得国家层面的管理会计制度建设滞后于企业管理会计实务发展的需求,可以说管理会计制度的供给是不足的。为了加快管理会计制度建设的步伐,财政部于2014年了《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的指导意见》,勾画出我国管理会计发展的总体路线图,标志着我国正式在全国范围内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王斌等,2020)。之后,财政部相继了《管理会计基本指引》《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管理会计案例库》,由此初步形成了立足于中国实践的管理会计制度体系。制度贵在执行。从管理会计制度执行的角度来看,制度最终需要落脚于“人”去执行,企业管理会计人员是管理会计制度最直接的执行主体,企业管理会计人员是否具备相应的能力特征,是影响管理会计制度能否得以有效执行的关键因素。

二、新一轮科学技术革命对管理会计的影响

新一轮科技创新对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产生了诸多颠覆性影响,它是促进管理会计发展,以及支撑管理会计价值实现的重要外部推动力量。从新兴科学技术对管理会计产生影响的作用机理来看,可以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个层面。直接影响表现为新兴科学技术对管理会计理念、技术、工具等所产生的影响,借助新兴科学技术的优势使管理会计的边界得以拓展,增大了管理会计工具所能辐射的范围,提升了管理会计创造价值的空间。间接影响表现为新一轮科学技术创新从根本上驱动了商业形态、营商环境与企业运营模式等方面的变革,使得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沟通更加便捷、业务与财务的融合加快,导致会计运行的底层逻辑、会计对象的呈现形式以及财会工作的整体运作模式发生了改变,在此情境下会计数据的来源、会计信息储存方式和表现形式也发生了变化,这就势必需要管理会计工作向智能化、自动化、云端化的方向转型。因此,在新一轮科技创新背景下管理会计人员应当主动适应这一外部环境的变化,积极掌握运用新兴科学技术的能力,进而夯实高质量开展管理会计工作的基础。

三、制度与科技双重影响下管理会计人员的能力需求分析

能力是行为主体所具有的、能够使其做好工作的特质(周曙光,陈志斌,2018)。在制度变革与科技创新的双重影响下,由于管理会计的职能和辐射范围得以拓展,使得管理会计人员的既有素质、思维方式、工作理念将受到冲击,从而对管理会计人员应当具备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这一背景下,管理会计人员由注重“管账”到实现“价值管理”的转型升级是必然趋势。为了应对制度变革与科技创新的双重影响,管理会计人员应当具备“会计专业能力+技术运用能力+综合管理能力”,其中,会计专业能力是基础,技术运用能力是保障,综合管理能力是关键。具体来说:第一,管理会计制度的变革要求会计专业能力的提升,管理会计人员应当具备对管理会计制度、管理会计工具的理论认知与实践运用能力,这是管理会计人员开展各项管理会计活动的基础能力。第二,新兴科学技术驱动了管理会计工具与方法的创新,管理会计工作可以以强大的新兴科技作为支撑,因此管理会计人员应当掌握相应的新兴技术运用能力。第三,管理会计是连接会计信息与企业管理的桥梁,管理会计人员只有具备战略与决策、预测与规划、预算与控制、分析与评价等方面的综合管理能力,才能借助新兴技术的优势有机融合会计业务与管理活动,进而促进管理会计工具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的有效运用。

四、制度与科技双重影响下高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重构

1.高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目标具有指引和导向作用。要重构高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首先应当转变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理念,科学定位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目标。本文认为:新形势下管理会计人员不仅要具备“会计专业能力”,同时还要有相应的“技术运用能力”,以及在“会计专业能力+技术运用能力”基础上而衍生的“综合管理能力”,这些能力需求必然对传统的以理论讲授为中心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挑战。因此,高校应当确立“制度变革与科技创新”在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导向作用,并以此明确依托新兴科技来实现“会计专业能力+技术运用能力+综合管理能力”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进而为高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奠定基础。2.高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化与实践化。结合对管理会计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分析。本文认为高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总体思路应当是以“会计专业能力+技术运用能力+综合管理能力”的能力培养目标为导向,立足管理会计专业建设、管理会计师资队伍建设,注重管理会计专业知识讲授、新兴科学技术运用和综合管理素质培养等方面的协调发展,整合与优化传统的管理会计课程体系和教学资源,将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兴科技融入管理会计核心课程体系当中,进一步地探索与新型课程体系相匹配的管理会计实践教学方式,创新和开发管理会计实践课程与教学案例,并建立相应的管理会计教学保障体系,最终形成以“制度变革与科技创新”需求为导向的高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方案。3.高校管理会计课程体系的设计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直接纽带。本文认为高校管理会计课程体系应当包括以下三个层次的内容:第一层次为基础课程体系,包括管理会计核心课程(如管理会计、财务管理、财务分析、成本会计、纳税筹划等)和智能化基础课程(如计算机基础、数据库技术、程序设计基础、管理信息系统等),旨在夯实学生的管理会计专业知识和智能化基础知识;第二层次为应用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会计数据处理技术、管理会计智能化、财务管理智能化、成本管理智能化、财务分析可视化等课程,旨在将“新兴科技”嵌入到管理会计核心课程内容中,既强调学生的会计专业能力,又注重新兴技术运用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管理能力的全面提升;第三层为拓展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会计信息系统设计、数据处理与分析软件、网络安全等选修课程,旨在鼓励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并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对信息系统的运维与二次开发能力,提升其在新兴科技环境下的综合应用能力。4.高校管理会计实践教学建设管理会计植根于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它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而开展实践教学是推进管理会计专业知识在企业管理实务中得以运用的有效方式。本文认为可以开展实践教学的方式主要包括:第一,推进管理会计的课堂教学方式改革,比如翻转课堂、案例教学、小组讨论、微视频、微课等;第二,开展管理会计实践教学方式改革,比如鼓励学生参与管理会计专业知识竞赛、开展管理会计创新实验项目、参与管理会计实践咨询项目等;第三,强化管理会计实践教学设施建设,主要包括推进会计综合实训中心建设、升级管理会计实践教学软件、开发管理会计综合实训系统等;第四,促进管理会计的产学融合协同发展,可以通过加强校企合作、深入企业实习、建立实践培训基地、提供社会服务等方式,以便克服实践教学中存在的虚拟化问题。5.高校管理会计教学质量保障为了规范管理会计教学秩序、监控教学质量,应当构建高校管理会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第一,建立管理会计教材与教学软件的使用审批制度,严格把关管理会计教材与教学软件质量,使教材与教学软件能够与制度变革和科技创新的需求相适应;第二,加强管理会计实践教学的过程管理,建立管理会计实践教学过程登记与归档制度,注重记录管理会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研讨、解决相关问题;第三,转变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以“实践为主、考试为辅”为导向,创新管理会计实践课程的考试与考核制度,结合不同课程的特点进行分类考核、多元化考核,增加过程性考核(包括但不限于课堂考勤、课堂互动、团队合作、实践考核等)在总评成绩中的比重,以客观地考评学生所掌握的管理会计知识及其努力程度。

参考文献

1.王斌,任晨煜,卢闯,焦焰.论管理会计应用的制度属性.会计研究,2020(4).

篇10

一、“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管理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会计核算,轻视财务管理

现阶段,财务会计管理是各个院校会计专业重要讲解的内容,具体表现在:教师教学课程多,课时长,教师力量雄厚等方面。但是在财务管理方面的教学就显得过于表面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够重视,一些课程教材都不够齐全。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对管理会计专业的具体了解,学习的知识不够全面。管理会计课程学生学习起来不容易接受,难度相对来说比较大。它不仅涉及到会计专业的一些知识,还会有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等多方面专业知识。很多学校的一些课程都形同虚设,并没有实际开展,这样就会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效率,不便于学生学习管理会计课程,阻碍学生未来的发展道路。

(二)管理会计教学缺乏明确的教学内容

各个地区、各个院校对管理会计课程的探讨非常激烈,因为在实际学习中,会计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中涉及到的财务管理内容比较少,有少部分学者和教师都会认为这门课程不属于会计专业课程;另一部分则认为这就是会计专业应该学习的内容,在这两方面展开了激烈讨论。管理会计中涉及到教学内容以外的知识比较多,知识体系存在复杂交错的状况比较严重,不便于学生学习。但是还是会有许多高职院校会选取管理会计课程进行讲解,但是对于学生学习效果的帮助作用不够明显。

例如:高职院校应该做更加注重培养学生企业管理、企业有效运营等方面的内容,而相反的是这些内容,教材里面都是只字不提,缺少相应的理论知识,这样不利于学生全面学习,不利于未来企业的长期经营与发展,不能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效发展。在高职院校管理会计教学中,这种矛盾的现象还有很多,这样就会导致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缺乏明确的教学内容,不利于高职院校学生的会计专业技能的提升。

(三)教学工作开展有很多阻碍

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财务会计的教学方式方法也越来越丰富,但是管理会计实际教学过程中就存在很多问题,这也是目前管理会计教学的重大难题。管理会计的教学,教师主要是以训练和例题分析为主,没有具体的实践活动,无法有效的加深学生印象,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1.教育部门对管理会计的教学缺乏重视,校园里缺少基础设施的建立,没有相对应的训练教室,不利于学习氛围的营造。普通高职院校都只会设立一些基础设施,像:手工模拟实训室、财务会计分岗教室等。2.校外训练基地难以树立。资金投入大,企业与高职院校在人员场地大的引用上,达不到一致目的,分歧较大。3.具体实践的案例也比较少,不利于学生实际学习,只能自己摸索,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着企业发展,阻碍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二、“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管理会计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增设课程,提高重视度

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的发展强大,高职院校可以增设管理会计的课程,延长教学时间,从根本上转变思想观念,提高重视力度。教育部门可以从教材涉及到的内容上拓宽知识内容,将其设为主要学科便于中职教师讲解,也能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有效提升。这样能够增强高职院校学生的自我素养,为今后学生专业技能的发挥创造条件。

例如:教育制度要结合学生和中职院校的实际情况考虑,可以有效的增设管理会计课程,有助于教师教学,便于学生学习。在增设后,教师在每次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分时间,分内容进行讲解。像一节课程的前15分钟,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自行学习教材内容,对整体内容有统一了解;其次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要把不理解的内容进行总结;最后教师要根据学生整体的问题进行重点教学,便于提升教学质量。

(二)开展教研活动,促进交流

网络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各大中职院校要积极开展科研教学活动,合理利用互联网技术。中职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信息快速获取信息、较大知识储备量的特点进行学习运用,也能更加节省时间,可以确保信息数据的真实有效性。

(三)引用互联网技术,创新教学方式

互联网技术在教师教学中的应用已经越来越普遍,教师和学生对它的依赖性也是越来越强的。对于一些教材内容涉及不到的知识,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查询,形成全面的教学体系,在更换教学内容的同时,也创新了教学方式,对网络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能够满足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需求。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技术的科学有效运用,对高职院校管理会计教学改革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互联网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管理会计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合理分配时间,根据学生的不同状况,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为今后会计行业的飞速发展创造条件,对网络技术与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董怡呈.“互联网+”时代中职会计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以《错账更正》课堂教学为例[J].管理观察,2019(03):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