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刻技术入门知识范文

时间:2023-11-14 17:53: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雕刻技术入门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雕刻技术入门知识

篇1

【关键词】食品雕刻;烹饪专业;学习兴趣;创新教学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在饮食方面,不但要求可口,还要求美观。因此现今很多高档饭店都非常注重食品雕刻。通过食品雕刻来传达出某种寓意,使宾客不但享受到美味,而且享受到艺术。基于市场的这一需求较为旺盛,很多职业院校的烹饪专业也加大了对食品雕刻的重视,以期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增大学校的就业率。

1、食品雕刻的意义

在教学中,首先要使学生认识到食品雕刻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才能使学生重视这门课程,从而为培养学习兴趣打下良好基础。所谓食品雕刻,就是以食品为材料,利用专门的刀具,通过一定的雕刻技艺,来雕刻出各种各样优美造型的烹饪技巧。常见的食品雕刻一般多为花卉、动物、人物等等,这些雕刻出的作品栩栩如生,仿若真品,极大的满足了人们的视觉享受。作为一种具有很强观赏性与艺术性的技术,食品雕刻不但可以美化宴席环境,还能够烘托宴会主题,提高宴会的档次。因此目前食品雕刻在一些大型或高档的餐厅、酒店、宴会、节日庆典,甚至是国宴上,都占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2、如何激发食品雕刻的学习兴趣

对于大多数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讲,食品雕刻还是一种较为陌生的技术,学生并不了解食品雕刻所用的各种刀具都是什么用途,也不懂如何运用这些刀具来雕刻出完整的作品。因此在初开始进行食品雕刻教学时,教师不能直接就向学生讲解各种专业知识,这样容易使学生觉得课程枯燥无味,兴趣全无。为了激发学生对于食品雕刻的兴趣,笔者认为,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采取以下手段:

2.1创新教学方法,做好示范工作

在每次开展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应当根据本节课程内容事先雕刻出成品,并将成品带到课堂上,使学生看到这件作品就对其产生浓厚兴趣,并想着自己如果也能雕刻出这么好看的作品就好了。那么此时再进行教学内容讲解,必然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大其学习兴趣。另外,展示示范作品的方法不能是直接放在讲台上,而不让学生近距离观看到,这样也不容易激发学习兴趣。笔者在教学中,有节课堂教学内容是进行花卉雕刻。在上课前笔者事先雕刻了几朵,并将其放在一盆鲜中,然后在开始上课前先让学生欣赏的优雅,然后再告诉学生这些花朵里有几朵假花,谁能找出来,就把这朵花送给谁。这样一来,学生就由原本的惊奇,转为极大的兴趣,开始寻找花盆中的假花。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中,开展了本次课堂的教学,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2.2丰富教学内容,开展实训练习活动

为了使学生对食品雕刻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在教学期间可以用各种多媒体来展现丰富的食品雕刻艺术作品,如果有机会,还可以在饭店或酒店开业期间,或是当地的美食节期间,带领学生直接去现场观看,那规模的宏大、作品的逼真、技艺的精湛、组合的巧妙,每一次都会让学生深深地折服,被那些作品感染和陶醉,产生共鸣。学生对食雕艺术充满无限的向往,兴趣自然而然就被激发出来。

在学生跃跃欲试,想自己雕刻出作品时,是最佳的实训练习时机。在实操练习环节上,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一位学生在练习中的优点,并及时表扬,还可以将优秀学生的食雕作品,拍成照片,在班里或校内进行展示和讲评,以此调动学生学习食品雕刻的浓厚兴趣和自信心。

2.3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操,充分调动创造热情

仅仅只在课堂上通过书本或多媒体来传达食品雕刻艺术,还是不能使学生很直观的感受到食品雕刻的精髓。因此教师若有机会,应该抽出一定的时间,带领学生到植物园、动物园、菜场等地方去观察,让学生了解各种花卉在不同开放阶段的形态特征,了解不同动物的神态表情,了解山水花草等自然的景观,等等。这样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拓展思维空间,很好的把握动植物形态,使雕出的作品贴近自然,逼真传神。

2.4开展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创作兴趣

平时练习时间太久,学生易产生厌倦感,故而不定期地采取操作技能竞赛,对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创作兴趣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比赛范围可以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横向比,也可以在全年级、全校展开纵向比,将每次竞赛中优秀作品都写上学生的名字,放在学校的公共橱窗里展出,这样学生的成就感增加了,自信心也增强了。通过竞赛,一方面,经过专家的评判和技术指导,学生会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在以后的练习中不断改进、提高,另一方面,他们能发现同学间的差距,在以后的学习中能进一步发扬迎头赶上的精神,相互切磋,共同提高。通过参加竞赛,学生的经验不断丰富,自信心增强,技能水平也不断提高。

2.5狠抓学生基本功教学,帮助学生培养自信心

教学应该从简单内容入手,循序渐进,加强雕刻刀法的训练。教学中要求学生熟悉各种原料的性能,掌握不同的握刀姿势和运刀力度。可先教学生握刀姿势,原料打片,削皮,削制半圆形胚、圆形胚、椭圆形胚,后教雕刻简单的梅花、兰花、喇叭花等,再学月季、牡丹、玫瑰、荷花等花卉的雕刻,这样可以很快使学生学会和运用刀法;先学花卉雕刻,后学花篮、花瓶、花盆等雕刻,使学生可以自己将雕刻的成品组合成一件完整的食雕作品;先学单一,后学整体,如先学独立的小鸟雕刻法,待学会了方法,掌握了要领,记住了小鸟的特点后,再学整体立雕小鸟。

2.6鼓励学生要有坚强的毅力,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

学习食品雕刻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就会顺利度过入门阶段这一难关期。每一位学过食品雕刻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起步入门阶段是最困难的。很多意志力不强的人,就是在这一阶段败下阵来,并慢慢失去学习兴趣。从未接触过食品雕刻的学生,他在学习刻第一朵花的时候,会觉得非常吃力,手不听使唤,下刀没准,这就是所谓的困难期。这个时候,一定要坚持下去,一朵花不行练两朵,十朵不行练二十朵……,最终会练好的。一朵花练好了、掌握了,学生就会对食品雕刻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也就会进一步增大对食品雕刻的学习兴趣。

3、结语

总之,食品雕刻是一门精细繁琐却极具艺术美感的技艺,学生若能够完全领会和掌握食品雕刻的精髓,则其未来的职业发展前途必然不可限量。为了能够使更多的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走的更远,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当积极创新教学方法,通过不同的手段来调动、激发和延续学生对食品雕刻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参考文献

篇2

在这个新世纪,生物学科的发展日新月异,深刻影响着千千万万人的生活。对于中职学生而言,学习生物学不是为了升学考试,而是为接受正确的生物学观点、形成科学的理念,为将来适应社会生活、更好地融入社会服务。只是机械性地记住教师传授给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拥有与时俱进的学习力。所谓的“学习力”就是指能通过创新思维进行独立思考,从而真正实现自我学习、自我变革、自我超越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据笔者观察,目前的农村初中生物课教学中普遍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是对生物学科的师资配置不合理,有的任课教师根本没有学习过系统专业的生物学知识,面对图文并茂的教材也只能照本宣科,无法灵活地驾驭教材,培养学生的生物学兴趣更是无从谈起。二是初中生物课程作为等级科考试科目,教师让学生在考前做模拟卷,死记硬背考点以应付考试。笔者曾对考生做过的模拟试卷和近几年的初中生物学业会考试卷进行分析,发现内容大同小异,学生完全为考而学。基于这两点,学生对生物学科只是停留于表面上的识记,无法领略生物学特有的学科魅力。农村初中毕业生中学业成绩偏差的学生是中职学校的主要生源,因此,升入中职学校学习的学生不仅生物学基础知识极度欠缺,对生物学的学习也失去信心和兴趣。对学习失去信心和兴趣是导致中职学生学习力弱的根本原因。基于此,需结合中职学校的学生特点,在生物教学实践中探索提升学生学习力的有效途径。

一、利用心理效应,增强学生自信以提升学习力。

1.心理暗示效应,肯定学生。

暗示心理学理论认为利用暗示手段可以使人的有意识心理活动与无意识心理活动高度协调,激发学生的自信和学习动机,从而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暗示,是无声的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教师可以通过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创造让学生充分表现的机会实施暗示教学,当然恰到好处的赞许性评价也是必不可少的。每年岁末笔者组织学生雕刻水培漳州水仙花球,首先组织观看《漳州水仙花雕刻技术》录像,沉浸于《漳州女》曼妙的音乐中,了解水仙栽培历史及水养方法,观摩名家雕刻技法,欣赏各种水仙造型,领略省花的魅力。教师现场示范雕刻方法,强调雕刻过程中有可能遇到的细节及注意事项。因种球形状各异,学生的雕刻无奇不有。经过近一个月的浸养水培、细心呵护,最后用千姿百态的学生作品在教室走廊上办个水仙花展。雕工虽笨拙,造型虽简单,但无一不是学生追求美、创造美的创作,吸引了很多老师、同学的眼球。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肯定,很多学生表示来年还要再尝试雕刻水培水仙球。“一定会比今年漂亮。”学生的自信溢于言表。在整个实践体验过程中,没有简单的说教,只有学生对“美”的期待、教师的赞许和同学的欣赏等无声的暗示。

2.皮格玛利翁效应,赏识学生。

“皮格玛利翁效应”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我们对学生充满期待,肯定他们的每一个进步,对他们进行鼓舞、启迪,学生自然情绪高涨,学习劲头足,兴趣也更加浓厚。例如,在教学《植物的激素调节》这样一个抽象的课题时,引导学生从网站上收集相关资料,了解植物激素在农业生产的广泛应用。因它在我们的生活中俯拾皆是,学生交流起来没有难度且展示了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学生个个跃跃欲试。笔者向学生展示近几年从事漳州水仙矮化研究的成果。在此基础上再组织一个探究实验《不同浓度多效唑对漳州水仙的矮化效果测定》,教师及时地对学生的实验过程进行客观评价,指出学生的进步,逐步引导学生解决困难,得出结论。虽然教材中并没有这部分内容,但因结论是学生通过自己的严谨探究获得的,这种成就感,加上老师的充分肯定,使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无比快乐和喜悦。

古人常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教学中我们常常要对学生进行言语评价。对学生抱有期待,经常鼓励,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是十分必要的。中职学生因学业不良,很少受到公正的评价。很多学生从小学到初中都没有拿过一张奖状,他们特别渴望能得到肯定和认可。生物课程相对于其他课程,对于基础的要求不是非常高。只要学生有所进步,教师就应多多表扬,不要以为学生不需要。

二、培养学生兴趣,增强求知欲望以提升学习力。

学生学习力弱,好比庄稼不自主吸收水肥,必须根据作物生长习性测土施肥,科学管理。我们要改变现状,首先必须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不过多地强调学生的原因,摒弃对这些学生的错误认知,明白学习力弱不等于弱智。事实上,很多学生在中职学校能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充分开发潜能,最终成为社会生活中出色的一员。因为兴趣是学习力中最充沛、最快乐、最轻松、最美好、最活泼的品质,兴趣是学习必备的条件,它能让枯燥乏味的课程内容变成活泼有趣的东西。

笔者根据中职学生学情,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1.降低学习门槛,学有所得。

教材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载体,是学生学习内容的主要来源。教师如何将这些知识传递到学生的手中呢?心理学中有种说法,称为“登门槛效应”,当一个人接受一个小的要求后,往往愿意接受一个更大的要求,犹如登门槛时要一级台阶一级台阶地登,这样更容易顺利地登到高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中职学生的接受水平,使授课内容难度与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相适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重组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层层递进地教学,降低学生学习的门槛,开启学生智慧的大门。学生学有所得,自然有兴趣去学。例如,《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这样一个极其简单的入门实验,对一个初中阶段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讲,没什么难度,无非是利用初中阶段所学的基本实验技能探索新知识。很多中职学生根本不懂显微镜的结构及使用方法,更不懂如何规范制作临时装片。我们应分化难度,先利用一节课时间手把手地“补课”,先复习巩固显微镜的用法,学会制作装片,然后组织学生完成当前的教学内容。又如,《生态工程》这一章有两节:《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和《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细研教材,发现内容过于冗杂,学生难以接受。反复推敲整合,选定一个专题《我国的生态农业》。但是“生态农业”有关内容在教材中仅有零星分散的两句文字,只谈到“无废弃物农业是我国古代传统农业的辉煌成就之一,也是生态工程最早和最生动的一种模式”。经过大量收集资料,结合个人实践经验,我专门印发了题为《我国的生态农业》的参考资料,供学生学习,拓宽知识面。在课堂教学中,就当前被热切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展开讨论,共同探讨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以及在我国大力推广生态农业的必要性,引发了学生的极大热情。继而,引导学生从教材中研读有关的生态工程基本原理,领悟其用于指导我国的生态农业的重大意义。事例源于生活,原理引自教材,经重组的教学内容充满生机活力,适合中职学生的认知水平。

2.教学内容生活化,学有所用。

陶行知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知和行应该是相辅相成的。生物学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中职学习更是为就业做准备的,对技能素质的要求更高,忙着传授脱离实践、纯粹理论的知识是无意义的,也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要善于选用有实践意义的教学内容更好地充实课堂,让授课内容与社会实际需要相适应。如《生物技术实践》这样的选修教材,绝大多数普高学校忙于应对高考,没时间也没条件开设,但中职学校的学生学习这样的课程却大有裨益。《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酶的研究与应用》、《DNA和蛋白质技术》、《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等无不彰显生物科学在生产实践中的非凡魅力。哪怕教材中个别专题设备要求较高,没办法开展实际操作,可是不能忽略它“抛砖引玉”的作用。同时,中职学校的学生不少来自乡镇,有一定的生产生活经验。《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一节教材中谈及中国荷斯坦牛的选育,结合地方保护品种白眉山羊的生长现状及民间的消费习惯,与学生一同探讨既适应本地环境、生长速度快又能迎合消费需求的优良品种该如何选育。让教材理论真正应用于生活,缩小教材与生活的距离。

3.创新教学方法,生动新颖。

新课程理念已渗透到教育的方方面面,提倡紧跟时代潮流,创新教学方法。各类电视节目、教学录像、多媒体网络等给教学带来了极大便利,单靠一根粉笔、一本教科书已远远满足不了学生学习的需求。如在谈到“远离白色瘟疫,将戒毒进行到底”的知识时,“”是十分敏感的话题。虽然课文只用一个版面简单介绍,学生却显得兴趣盎然,提了很多问题。这时就可以通过观看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的《探索与发现》系列片扩展知识,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宜采用小组合作、发现探究的方法来教学,条件允许时,还可以安排社会实践、实地考察,给予学生学习方法上的指导,促进学生学习。例如,学习生长素的作用时,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挑选自己喜欢的水果想办法催熟,并让他们把催熟的过程记录下来到班上分享。结果学生不但分享了自己的劳动成果,还搜集了各种农业知识,长了一番见识。带学生参观笔者的实验鸽场和中蜂基地,通过实地观察观赏鸽的家系性状变化及良种蜂王的选育过程,真切体会遗传与变异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一大早备好枸橼酸钠及相关仪器,让学生亲自去家禽屠宰场索要鸡血或鸽血,既节省了经费,又体验到了知识探究过程的艰辛和乐趣。

篇3

中职学校就是一个培养技术型工人的场所,让学生学会一门专业,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有较熟练的一般专业技能本领。这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但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也会偏离了这个中职教育的轴心,搞成了样样都学,样样都不精的局面。烹饪专业要学的东西很多,有如:面点、西点、小吃、雕刻、热菜、凉菜、原料、宴席等要学的东西很多很多,我们的学生在学校一般只学习两年时间(再实习一年时间),不可能把这些知识都学会学精,那么什么是必须学的,什么只是了解的?这就需要我们学校和老师有一个目标定位,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学生有重点的掌握一门技术,一专多能,使他们的技术才能在社会上好用、和够用。

首先,我们必须理清一个观念,我们中职学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并不是什么人才级的技术力量而只是一般的熟练工。这个定位必须要准确明了,切不能胡夸乱造,否则天天举着培养“人才”的口号会害了学生、害了学校、也害了社会。厨房里的熟练工,而不是厨师熟练工。这也是必须清楚的内容。要成为“厨师”必须从“厨工”开始做起,一个合格的厨工至少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专业能力。

1. 爱岗敬业精神 这是前提。如果你不喜欢烹饪这个专业,很免强地从事这个工作,就不会有敬业爱岗可言。所以,我们在中职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把爱岗和敬业和遵守职业道德作为一个重点内容要教育和深化引导,从遵守学校烹饪实验室的制度,遵守饮食行业的职业道德,遵守学校的作息时间、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到每次做实验时的责任感负责态度等等方面开始学习,才会转化成行业岗位上的遵章守时,尊敬师傅,积极认真,主动学习等好的习惯。

2. 熟练的刀工技术 切、片、划、斩、剁、批、削、旋等等刀工技术是作为一名厨师必备的前提条件。至少在丝、丁、片、块这些原料的成型上,必须切得又快又准确(规格),要适应行业的速度,就要强练刀工基础。如:一个洗好的土豆,从削皮开始到切完成二粗丝,其用时不应超过1分钟。否则就不能达到行业的速度要求,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就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3. 良好的卫生习惯 这个问题似乎不值得一提,一般人都认为卫生习惯的东西从幼儿园就开始在教育,怎到到这儿还在讲卫生教育。厨房是做饮食的地方,饮食的卫生是关系到人的生命和健康的重要工作。所以,作为厨工或厨师都必须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主动积极地把每天的卫生工作做好。现在很多的独生子女,不太擅长做劳动做卫生,这就需要我们中职学校在烹饪专业的教育过程中认认真真地把卫生作为一门必修课来教育学生。卫生不仅要做,还要做得好,做得快,做得勤,做得主动和积极。只有这样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到了行业上才能适应行业上的工作需要。

这三个基本能力,是我们中职烹饪专业学生走上社会必须具备的,不仅要学好,还要学精!现在我们一些中职学校在教学内容上图求大而全,什么都学。面点、西点、热菜、凉菜、雕刻、冷拼、翻锅、勺工、原料、筵席等等。看上去学生学的东西很丰富,但是到了社会行业上,反馈回来的信息却往往是这些学生基本功太差,不好用。

这是值得我们教育者反思的。

篇4

世界花卉大观园的路不好找,可是当你慢慢地在接近她时,你就不会再疑惑你是否走错地方了。因为到了她的跟前,周围的空气和植物散发出来独特的气味就变得和别处不同了,在忙碌、压抑的都市里,她出“淤泥”而不染,用她亲切、宽广的怀抱等候着你向她倾诉。

她位于北京南三、四环路草桥出口,全园总面积41.8公顷,是北京市四环以内最大的植物园,并且拥有城市中最大的植物温室。园内整体艺术性、观赏性和参与性强,并且集观光、科普、文化、餐饮等活动为一体。不过再多的“最”也只是点缀,世界花卉大观园最吸引人的地方还是她一体化、全方位的特色模式。所谓一体化是她从花卉植物的细胞组织培养、花卉繁殖、花卉生产这一植物生长过程,向游客展示她的科技内涵;而全方位则指的她将花卉文化与人类文化、人与自然的和谐、相依向游客全方位地吐露她的文化底蕴。她继承和发展了我们传统的花卉文化,为我们展示了现代花卉文化经营的新理念。

现在,就让我们徜徉在植物的海洋里吧!

她的南大门正对着南四环路,坐落于主入口广场的百花广场妖艳无比,让每个从路边经过的人垂涎欲滴。进了大门,走过一道玫瑰花廊,就进入了凡尔赛广场。它依据法国的凡尔赛花园而建造的,有充满罗马建筑风情的欧式廊架,有用2万株桧柏组成的富有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模纹花坛,有可供600人娱乐的夏日文化广场等。花园中还种植近百株动物造型树和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数百年以上的银杏、紫薇等古老树桩。将中、欧风情的结合演绎的淋漓尽致。

到了这里,如果够细心,你会发现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小道两旁的灯柱上有字,而恰恰你对它耳熟能详。不必惊讶,这就是园林里专门设计的宋词大道,而西边则是唐诗大道。低头一看,地上也是惊喜,原来是雕有花卉图案的青砖作为铺路石。难怪刚走上小道,就发现连耳边的风也变得古朴、典雅了。欣喜之余,咱们还是往前走吧,且把唐诗宋词当东风,东风扑面心不燥,享受此般惬意吧!

当节庆来临时,你就能走上由百花布成的星光大道,来到露天表演台,独特的下沉设计,作为观众的你将仿佛置身于花海里,人工湖里的喷泉伴随着音乐起舞,所有的表演都为你所有的音响围绕着你,那是多么的自我啊!

是时候向你介绍世界花卉大观园的七大温室景观区了。温室全部采用电脑控制的通风、加湿、恒温、滴灌等新技术,营造出适宜植物生长的环境,各温室内的植物花团锦簇、千奇百怪、风格迥异。

科技领先花卉实验室

位于人工湖东面的花卉科研实验室是对珍稀、濒临灭绝和繁殖困难的花卉植物,通过组培等技术手段进行研究、开发和保护工作的。这是她的特色之处,在别处你可见不到。它吸引的人数层面最广,因为求知欲是人性的本能,对于疑惑的探寻是每个人心中不约而同的秘密。花卉研究室里尽是一排排整整齐齐摆放着的架子和架子上令人眼花缭乱、数不胜数的瓶子。这里有植物生长所需的舒适环境,科研人员有序地忙碌着。在这里孩子们能通过现场的观察,对植物的繁殖、发育、生长有了初步的认识,从而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并且增加孩子对植物乃至生态环境的兴趣、保护意识。而爱花花草草的您则能在此遇上养花高人,解决养花亲身经历的困难,交流学习种植的经验,如此多的益处,何乐而不为呢?

田园风貌 蔬菜瓜果园

了解了科普知识,咱们就该看看由科研人员们培育、种植的蔬菜瓜果园了。一入门,你必定眼前一亮,这不就是个大型的农家院吗?!在这个温室里,搭建了50来个棚架,种植展示有100多种蔬菜瓜果。许多既有传统的食用价值,有传统的观赏功能,更有你想象不到的药用价值。比如南瓜,我们原来光知道它能吃,看起来不起眼。可是人家现在被证实了具有抗癌的功效,并且随着休闲农业的兴起,观赏南瓜已经开始崭露头角了。大观园里的南瓜据说最大的达到了150公斤,看着它憨态可掬地趴那,你真会忍俊不禁。还有什么飞碟南瓜,烟斗南瓜,大兵丹瓜等等你连听也不曾听过的名字,还好每个藤架上都有一块写有说明的解说牌,否则真能给弄晕了。小朋友饶有兴趣地大声朗读,现场就连好多大人都是兴趣盎然。庭院里还点缀着好几个农家用的古井、石磙、石碾和磨盘。一副其乐融融的农家乐图就此绘制出来了。

群芳斗艳 精品花卉厅

进入精品花卉厅,“千花竟放,万木争春“的风情尽收眼底。树、竹、草、花组成的立体景观,让人顾此失彼,目不暇接。植物生肖园是由数百株福建茶编织成的,造型生动活泼,惟妙惟肖。你尽可以在此找出自己的生肖,并且品头论足一番;精品盆景园里传播的是具有实用价值的花卉知识。比如石榴能治口腔溃疡,蔷薇是英国的国花等等,还有猪笼草,鸿运当头这些听起来根本就不象花名却长得倾国倾城的花。厅里还有著名雕刻家雕刻的“傲雪迎春”和一个由整个棵樟木雕刻出来的“八凤戏日”。还有一个富有特色的地方就是电子触摸屏,能介绍各有特色的各国国花以及关于国花由来的奇闻逸事。这不就是“寓教于乐”了,小学生们的植物课要在这儿上,一定事半功倍。

珍奇罕见 热带植物馆

现在要隆重推出的是本园最靓丽的风景线!此温室采用钢架穹顶结构和玻璃墙面,能使植物充分享受到阳光的照射。室内采用自动化系统,有人造雨和人造雾,可以空气室内的湿度和温度。可见,这里居住的一定不是“泛泛之辈”,必然是有身份、有地位者才能享受这“总统套房”般的待遇。温室中一共种植了1800余种热带植物,包括保重珍奇罕见的高大乔木类植物。甫一进门,你会被其中的假山、瀑布营造出的一派热带雨林的环境所吸引,不知自己置身于撒哈拉沙漠,还是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正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而本馆最引人注目、最珍贵的莫过于“佛肚树”了,它可是花卉大观园里的“宝中之宝”。它已经有300多岁了,来自澳洲。因为枝干是硕大的空囊而得名,是我国一级濒危保护植物,乃珍稀物种。工作人员在树顶打了40多个吊瓶,以增加给养,使它的生命力更加旺盛。还有会“流血”的龙血树,比恐龙出现还早1.5亿年的桫椤,象征爱情和婚姻的相思树,此外还有很多热带地区的奇花异草、水果,真不知该如何用言语形容了,您亲眼看看不就知道了!

沙漠绿洲沙生植物馆

先提醒您,进去之前先确定自己的地理位置是在花卉大观园里。否则,眼前的景象将会让你目瞠口呆。这里,黄沙当道,寸草不生,它向我们解释了沙漠、并不是生命的,沙漠里也会有片片绿洲,也会有勃勃生机。这里展示了能在沙漠里生存的350来种植物,有上百种仙人掌、仙人球。它们都是多浆多肉质植物,非常耐旱。有能以毒攻毒的金刚纂,有外号“蛇蝎美人”的沙漠玫瑰,有你吃过却并不知道它是长在仙人掌上的火龙果等等。还有能开出五颜六色、形态各异花朵的狂刺金琥、非洲霸王树、芦荟、黄菠萝、黑牡丹、将军阁等这些富有诗情画意名字的仙人掌。此外,筑有印第安古代文明精华的图腾柱和金字塔。

亲身体验植物栽培活动室

它是一个集科普、娱乐、参与、购买于一体的花卉温室。在此你能通过显微镜观察植物的生存状态,你会发现一个与你感觉不同的植物世界。在这个充满趣味的科普活动室里,尤其是小朋友一定会非常喜欢,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他们能亲自参与花卉组培,还有很多如布衣、水晶花和陶艺的制作等的手工制作。另外,如果你对这的花卉十分感兴趣,还能用合理的价钱买到你心仪的品种。有花有专家,还怕养不活,赶快抢购吧!

品茶赏花茗赏百花厅

时间过的真快,一晃逛完了六个温室,还别说,真长了不少见识。找个地方坐坐,消化消化新学的知识吧。这不,眼前便是茗赏百花厅了,这可是北京市最大的生态环境的茶室。看着眼前如窗帘般悬挂在自家阳台上的绿色悬垂植物,再要上一壶香茶。花间树下,品茗论花,何等惬意!

欣赏了室内景观,喝了茶,也该出去走走了。世界花卉大观园有十五个花园广场,却有俄罗斯风情园;维也纳音乐之都味十足的奥地利风情园;巨大风车坐落在房前的荷兰风情园;红瓦白柱的德国风情园;茅屋小径绕房的日本风情园,这么多个颇具异国风情的园林,让看惯中国园林的我们,换一种思维感受园林的神奇与魅力。而水花园、花之广场、花之谷、牡丹园等园中之园遍布其中,一次次地将人们带入仙境,将水和花完美融合,表现了她的纯洁、高尚、典雅。

沿着唐诗大道你将走向南出口。口吟诗歌的你如果依然兴致盎然,你还有一个去处――针对游客在晚间游览而开放的夜花园。园中利用灯光的效果和植物的芳香形成特色,以21000平方米的人工湖为背景,突出世界花卉大观园的夜色之美。其人性化设计的竹椅为游客提供了便利的休息条件,竹椅前的25根郁金香灯柱在夜晚更加醒目,同时还为您设置开放及报务性设施以供冷餐会使用。如此丰富的活动,在哪个植物园你能体验到呢?

观赏完世界花卉大观园之后,你的头脑肯定是充盈了不少,可你必然也已饥肠辘轳,不用强撑离开,大观园的主人早已为你精心准备了可口、丰盛的晚餐。进入生态餐厅,你会发现,这里是那么的清新,仿佛摈弃了世俗的油垢,在吃腻了山珍海味之后,重温“满园春色”,相信你会觉得物超所值。几杯香茶,几口粗饭,不是也能填饱人心灵的饥渴?!

世界花卉大观园的建立,为新北京、新奥运创造了崭新的人文环境,无疑将成为北京环境美化的一大亮点。本着“揽天下奇花异草,聚世界经典园林”的宗旨的世界花卉大观园,已把世界花卉大观园与社会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世界花卉大观园具有越来越广阔的发展空间,世界花卉大观园也必然会吸引社会更多人群的关注。

旅游小贴士:

在暑假来临之际,世界花卉大观园在7月15日至8月31日推出了“暑期学生欢乐游”、“赠送小花扇”等面向小学生的活动。组织学生观看热带水果展,介绍科普知识,观看花卉组培育苗、巨人南瓜,制作软陶、水晶花等活动,并向购买儿童票的学生赠送小花扇一把,让学生们在花丛中尽情玩耍嬉戏,走进充满绿色的神秘世界,过一个健康、环保的暑假。

篇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1020502

1 引言

地球是一个巨大和复杂的动力系统,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同时,它也是一颗正在运动和演变的星体,具有独特的圈层结构和地表环境。目前,随着全球的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在大幅度提高,但我们面临的难题和挑战也在不断增加,比如人口控制、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减灾防灾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等,这些重大问题都与地球环境有着密切联系。由此可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地球[1]。 “地球科学概论”是地学类专业的入门课,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课, 其重要作用在于使学生对地球科学有一个概略的、全面的了解,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2]。其教学目的是通过重点介绍地球科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主要研究方法,使学生较全面了解现代地球科学的主要成就、基本知识和时空观念,训练学生掌握一些重要的基本技能,启发学生主动钻研地球科学的精神,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增进学生学习地球科学的兴趣,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同时为现在的相关专业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3]。

2 科学合理安排课程内容

“地球科学概论”课程是地学类专业(比如大气科学、遥感和大气探测等专业)的本科入门课。这门课程内容信息量大,具有空间尺度的广泛性与微观性,时间尺度的漫长性与瞬间性,地球系统的整体性与分异性,自然过程的复杂性与有序性等特点[4],教师如在有限的学时中讲授内容面面俱到,学生会感到所学内容庞杂,难以形成系统;如果教师授课内容过于深入,对于学生而言,学起来吃力,学习兴趣也会降低。针对这些问题,教学内容设置的原则主要贯彻少而精、全而新,即在涵盖“地球科学概论”课程主体内容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引入当前地球科学研究的重大新认识、新进展和新突破,并与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等现实生活问题结合起来讲述。通过此课程的学习,使地球科学各专业的学生树立起科学的自然观、辩证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可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培养学生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实践动手能力,最终达到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增添人才的目的。

“地球科学概论”这门课课程内容主要分四大部分:①地球系统的相关背景知识简要介绍,重点讲述天球坐标系、天体运动规律和时间的计量;②简要介绍地球表面特征,包括地形和地貌和地球内部结构,重点描述大地构造学说; ③重点讲授三大重要圈层:大气圈、冰雪圈和水圈;④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或地图投影。

首先,让学生对这门课有初步的了解,让他们知道前人是怎么看待与我们生命息息相关的地球,他们做了哪些工作,目前还存在些什么问题,地球是怎样起源,有关宇宙的演变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然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热情和积极性,最后探讨我们关注的热点科学问题。

3 探寻高效的教学方式方法

学生在学校中的学习是一个人成长为社会的有用之材的必需条件,研究和探索学校教育情境中学生学习的规律,对于学生个人及社会的发展都有不可估量的贡献[5]。笔者十分赞同陈蓉等关于学习和教学的观点,即学习是知识的获得,学习是知识的构建。在学生学习和教师教授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艺术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获取,甚至影响学生对课程、学科的好恶取向。因此教师必需按照教学规律从专业课程的特点入手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尽量采取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教好书育好人。新颖、鲜活的教学方法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保证教学质量的捷径。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要与时俱进,积极主动改进以往的传统教学方法,并结合当前新的教学手段,将多媒体、网络、数字博物馆、虚拟野外实习等多种多样的辅助教学系统应用到“地球科学概论”的教学中。教师的课件制作力求达到重点突出、内容清晰和说理生动、条理性强,并穿插形象的图片及短片视频等丰富内容,避免单调。力图以图文音画并茂的高质量课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学习兴趣。最为关键的还是教师的讲课质量。教师们传道授业解惑,分析疑点,给学生选留思考题,对启发学生,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非常有益。教师教学的最高境界是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学习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教师讲授课程时尽可能的不采用照本宣科方式,而是注重引导启发,注重理论结合实际,通过实例深入浅出地讲解难点、重点问题。

比如在讲授到地貌时可以以桂林和黄土高原为例。由于桂林温度较高,降水量较大,地表径流相对稳定,流水侵入石灰石把裂缝扩大变成地下洞穴,降水使流水得以更新和有效补充,于是地下洞穴慢慢地变成地下河道。水是自然的雕刻师,千百年来它都在无情地雕刻着石灰石,缓慢的腐蚀作用造成了今天看到的桂林山水。而黄土高原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的边缘,沟壑纵横,气候较干旱,降水稀少,较易形成沟,较难形成河流。利用动漫演示或图片展示不过几分钟,但是可以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影响使学生充分理解了地貌的形成、地壳的上升运动、风化剥蚀作用、地下河流以及洞穴的形成过程等。又如大陆漂移,通过多媒体的大陆漂移的动漫循环演绎,让学生们形象的了解到两亿年前地球上所有陆地是连在一起的超大陆,后来慢慢分裂漂移形成了当今的格局,经过演示学生有了明确的概念。再来从古生物、古气候、地形地貌、岩石圈层等方面的证据证实大陆漂移学说,使得学生对此理论认识清晰。大量具有典型意义的地质现象图片,令人赏心悦目,一些多解的地质现象,也给学生留下了无限遐想空间,使学生既掌握了学习内容,又培养了科学的思维方法、分析推理和创新精神,大大激发了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明显。

对大气科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大气圈的基本结构特征和内部系统如何演变等科学问题都是他们十分关注的。大气的运动与不同种类的作用力有着密切联系,即由于力的作用而产生大气的运动,其中有一个地转偏向力,也叫科氏力,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比较难理解。那么,我们将如何来讲解这个力,让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可以利用举实例来引入这个概念。首先提出“我们生活在北半球,为什么火车运行方向轨道的右侧比较光滑?”这个问题接着问南北向的双轨火车为什么要设置成右侧轨道火车运行方向为北,而左侧为南?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设计了一个有趣的试验,即在一张白纸上画直线段并定南北两个端点,选取北端点为起点,从该点按原方向匀速画直线段,同时顺时针匀速转动白纸。接着,类似方法,开始点仍取北端点,旋转方向改为逆时针匀速转动白纸。比较新画出的两条“直线段”与原直线的差异。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用地转偏向力的公式来解释,并进一步讨论地转偏向力的物理含义。通过亲身实践,学生很容易接受和理解地转偏向力的概念和各项物理含义及其应用。

篇6

浙江省宁海县技工学校校长黄仁发说“技工学校的学生要想出彩,靠的是学有所成,学有所用,为企业创造效益,成为企业需要的人才”。

“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技工学校的学生可以干出更加辉煌、更加出彩的人生。就业,不仅关系每一名学生的前途,也与无数家庭的命运息息相关。未曾接触社会的在校学子,预先了解企业的用人标准,提前规划自己的在校生活,为自己步入职场扫除障碍,意义重大。

为此,宁海县技工学校主办了“职场零距离”活动,邀请宁海当地知名企业负责人到场,与机械、汽车、电子电工专业的师生及学生家长共聚一堂,对接未来职场,助力学生出彩。

链接企业:我们需要“这样”的人才

《职业》:大浪淘沙,撷精取华。每年从技工学校走出大批毕业生,什么样的学生最能吸引企业的眼球,什么样的员工才是企业最需要的人才?

参与嘉宾:宁波如意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琼莲

宁波如意股份有限公司渴望招揽四种特质的人才:第一,精通机械设计和机械制造加工工艺、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模具设计、焊接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机械电子工程等专业技能,能够独立完成机械机构设计和生产流程设计,能够独立完成较简单结构的机械设计;第二,精通二维和三维制图工具,熟练操作CAD、PROE等;第三,好学上进,思维清晰,动手能力强;第四,对工作认真,有高度责任心,具有较强的协调与沟通能力和团队意识,具有雷锋般的螺丝钉精神。

学生在校所学专业并不代表以后的发展方向,既有专业技能,又有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才是企业最为欢迎的。

参与嘉宾:宁海县第一注塑模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顾初青

现代模具制造早已摆脱了手工打磨、手工雕刻的时代,形成了以数控加工为主体,以CAD、CAM、CAE集成应用为核心的先进制造体系。支撑企业的老钳工虽然经验丰富,但知识结构老化,理念陈旧,在计算机应用方面有明显欠缺。因此,模具企业对“新型钳工”求贤若渴。

从知识结构方面来说,所谓“新型钳工”,是指既有传统的机械装配、机械加工技能,又熟练掌握现代计算机辅助设计知识,精通3D设计、2D设计的技能型人才。从适应性方面来说,新型钳工是指既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又能够适应现代管理,同时也能够适应今后制造业向智能化、网络化发展需求的钳工。

参与嘉宾:宁海乐星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荣庆

电子产品公司需要的技术人才分为“蓝领层”“灰领层”和“金领层”三个层次。

“蓝领层”电子技术人才是指在生产岗位上承担电子产品生产的具体操作及日常简单维护工作的技术工人,在企业电子技术岗位中占70.2%,是目前需求量最大的电子技术人才。所需知识与能力结构为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和电子技术的装接工艺知识,具备电子的操作、日常维护能力,了解电子的设计。

“灰领层”是指在生产岗位上承担电子设计的工艺人员和电子产品维护、维修人员,这类人员在企业电子技术岗位中占25%,其中电子设计工艺员占12.6%,电子维护、维修人员占12.4%。

“金领层”是指具备并精通电子操作、电子工艺制作设计和电子产品维护、维修所需要的综合知识,并在实际工作中积累了大量实际经验,知识面很广,适合担任企业的技术负责人或电子产品开发的设计主管。

既精通电子制作工艺、编程,又能熟练操作,同时对电子维护维修有一定基础的复合型电子人才,是公司最为需要的。

参与嘉宾:宁海国宏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中

公司现在最为需要的是具备自主学习能力的“现代汽修人才”。“现代汽修人才”的优秀特质,主要表现在:具有规范化的观念——每一项操作都严格遵守企业固定的规范和标准;极强的逻辑推理能力——能够准确“诊断”出汽车出现的故障,做到“懂原理、会分析、能推理、巧诊断”;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能够阅读相关外国车型的英文资料和维修说明书,浏览国际网站,了解各种车型的技术特征;机电液工种一体化——将机修技能和电工技能结合在一起,辅以液压技术;有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互联网应用能力——了解车用单板机的基本原理和控制原理,能够通过网站搜索查找各种车型的维修资料、数据和程序;会挑选、使用并延伸汽车检测等设备的用途。

参与嘉宾:宁海广本4S店总经理徐金宏

汽车销售是一项综合性工作,要做好汽车销售,不仅需要专业知识,还需要较高的综合素质。一般4S店招聘汽车销售员,都会要求应聘者具备从业经验,或者要有专业背景。原因很简单,汽车销售员销售的是汽车和汽车相关产品、服务,汽车产品和服务具备很强的专业性。能够让企业招聘者眼前一亮的汽车销售,具备“六个懂”:懂汽车——掌握构造、性能、性价比分析工具;懂市场——掌握行业背景市场大局与市场动态;懂营销——掌握并能够恰当地运用市场营销的精髓;懂销售——掌握销售流程销售话术与销售技巧;懂服务——掌握销售过程服务与售后服务方法;懂客户——掌握客户心态消费心理与决策方式。除此之外,一名合格的汽车销售还要具备爱岗、敬业、忠诚的职业素质。

对话名师:我们“这样”培养人才

《职业》:对接企业的用人标准,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关键。各专业如何确保学生在校期间习得企业需要的专业技能,达到企业的用人标准?

叶海斌(机械专业教师):本专业的课程设置从职业岗位能力分析入手,以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模具制造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以典型工作项目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与企业合作,以项目为导向,设计课程内容。本专业的课程设计满足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要求和学生生理发展的需要,以考取本专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为主线,内容选取与相应资格考证的知识和技能要求相符,教学与职业资格相结合,毕业证与从业资格证双证融通,将CAD、普车、数控车床操作工、数控铣操作工等与就业岗位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纳入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毕业生获得中级职业资格证书比例达100%。

章岳彬(电子电工专业教师):电子电工开设的相关课程有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安全用电、电子技术训练、电工技能训练等。为了使学生达到“知其然并且知其所以然”的学习效果,学校采取“产品引导,两实一理”的教学模式。将“产品”贯穿于应用电子实训教学的整个过程,从认识“产品”到分析“产品”,进而还原“产品”和创新“产品”。实训教学的第一阶段:实训——认识“典型的电子产品”(尝试性实践,认识技能要点);第二阶段:理论——剖析“典型的电子产品”(探究式学习,了解基本原理);第三阶段:实训——还原和创新“典型的电子产品”(强化性实践,强化技能操作)。通过多个典型“产品”的训练,实现教学从低到高、从浅入深、从传授知识到培养综合能力的逐级提升。本专业学生毕业时需要掌握的技能有:电子产品安装与调试、电工仪表的使用与测量、电力拖动控制线路的安装与维修、用PROTEL软件绘制各种设备的线路图、使用PLC。

陈建招(汽车专业教师):我校现开设汽车运用与维修、汽车服务与营销两个汽车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学校构建起“三层递进式”一体化专业课程结构体系。以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为例,第一层职业入门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的,立足于学生知识技能的系统性培养,采用项目教学的方式,向学生讲解汽车文化、汽车概论以及汽车维修技能方面的基础知识;第二层专业核心课程,以学生独立完成典型工作任务为目标,采用理实一体的教学方式,开设汽车机械基础、汽车电子电工技术基础、汽车构造与拆装等课程;第三层专业方向课程,以学生职业意识培养、解决综合性生产实际问题为目标,采用工学结合一体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汽车维护、汽车修理、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汽车检测等技能。在此阶段,学校还会组织学生参加汽车中级工、汽车从业资格证考证。

汽车服务与营销专业的职业入门课程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一致。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包括汽车构造与拆装、市场营销学和商品学等内容;专业方向课程主要让学生掌握汽车营销技术、汽车零配件销售、前台接待和二手车交易的相关知识,了解与汽车有关的法律和规章制度。

现场提问:我们有“这样”的困惑

Question 1:机械专业的学生进入企业后能够获得什么样的发展空间?

孙琼莲:宁波如意股份有限公司的人才培养以自主培养为主,打通了专业、技术、管理、销售四条人才成长通道。通过专业通道,员工可以从初级工逐步成长为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通过技术通道,员工可以实现从技术员、工艺员到高级工程师、工艺工程师的蜕变;通过管理通道,普通员工可以由车间班组长升任车间主任乃至进入公司管理层;通过销售通道,员工可以由销售员、售后服务人员逐步成为销售经理。

Question 2:电子电工专业的学生进入企业后,如何尽快找准自己的定位,应对高强度的社会竞争,实现人生出彩?

王荣庆:不仅是高新技术企业,任何一家企业、任何一个岗位的员工,要想出彩,都要对本职工作有深入的了解。以焊件工作为例。员工仅仅掌握焊接的技能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对热的传导、热的平衡以及焊锡在热的驱使下的流动情况都了然于胸,才能使焊点和被焊体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与其他专业相比,电子电工人员水平的高低更多依赖于其对电子原理的理解。电子电工产品的生产不仅需要组装,还需要设计。能够图文并茂地描绘出产品的工作原理是我们企业技工出彩的必备特质。只有“知其然并且知其所以然”,才能把知识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益,才能最终实现人生出彩。另外,企业不会放弃任何一名员工。只要员工有提升自己、贡献企业的意愿,企业都会通过培训的方式,为其发展助力。

Question 3:企业能够提供给汽车专业的学生什么样的薪金待遇和培训?

徐金宏:汽车销售行业员工的薪金由基本工资加绩效提成组成。企业拥有详细完备的绩效考核方案。售后端实习生包吃住,基本工资1200元;销售端实习生基本工资1500元。转成正式职工后,员工的平均月薪能够达到4000~5000元。

篇7

关键词:高中 软陶制作 工艺教学

陶艺是融绘画、雕刻、工艺美术于一体的一门综合艺术,陶艺教育的价值很高,它为发展学生个性,开发潜能,提高审美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开辟了无限的空间。但是经过实践发现传统的陶工艺制作投入的成本较高,制作流程复杂,场地要求高,在教学设施及师资的配备上,农村学校都存在一定的困难和欠缺。而软陶材料色彩丰富,看上去像橡皮泥,它的柔韧性和延展性都非常好,是一种集陶土,纸粘土,雕塑油泥,橡皮泥优点为一身的新型手工艺创作材料。在新世纪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通过软陶手工课的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此,我们在普通高中美术教学中进行了软陶艺术教育实践,下面就软陶手工艺教学谈谈自己的体会,和大家分享。

一、利用多媒体观看软陶制作,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陶艺既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门技术,而且操作性很强。给学生上第一节陶艺课时,教师并没有直接让他们做,而是播放了一张软陶手工艺制作的光盘――《软陶手工制作入门》。另外还讲解了软陶本身的魅力:软陶本身并不是陶瓷,而是一种人工的低温聚合粘土。它有不粘手,不掉色,不开裂, 不起泡,软硬度可调节,手感极佳,韧性好,延展性好,可塑性强,安全无毒等特点,是一种集陶土,纸粘土,雕塑油泥,橡皮泥优点为一身的新型手工艺创作材料。软陶可制作的东西有:1、饰物类:各种手链、项链、挂饰,好做又好玩。2、造型类:各种动物、花草、人物等,可任由发挥创造。3、蜡烛杯类:薄薄的一层软陶附着在玻璃杯上,烛光从软陶花玟间透射出温馨的光晕,夜晚点上,非常有趣。4、相框类:对设计留有无限空间。当然还可以做很多很多的东西,只要学生能想到的。做好的软陶作品只要放在烤箱里经过120度烤制大约10分钟就可以定型了,定型以后就能防水、防霉、不退色、不开裂、可以永久保存。通过视频的观看,学生的兴趣已经被激发出来,有很多学生很想动手做一做,再加上老师给他们讲了软陶的魅力以后,一种新型的材料――软陶,在学生心中已不再陌生。

二、体验软陶制作乐趣,挖掘多种创作素材

软陶艺术是人们用眼、脑、手、等各种器官综合调动所产生的可感可触的艺术,所以软陶手工艺课就应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到陶土及创造对象的体验之中,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其质、掂其量、悟其质,才能激发学生创造出蕴含他们内心情感生命的软陶艺术作品来。开始阶段,老师安排几节临摹的课程,从最基本的制作入手:揉泥,捏泥,塑泥,让学生自主地把软陶泥在掌心搓圆、按扁、拉长、揉团等,体验一种随心所欲,自由臆造的。由于学生制作能力有限,因此在软陶制作内容上,教师选择了学生感兴趣的饰品制作。

案例1:教学《软陶饰品制作》一课,激发学生制作的乐趣。

开始上课时,教师在手腕上、脖子上戴上了用软陶制成的项链、手链。还自行制作了整套挂饰,如耳环、项链、手链等,设计了卡通化、平民化的手表带、手机袋、发卡,既好看好玩又非常实用。学生看到漂亮的陶珠加上简单的结绳就可以做成一件非常漂亮的软陶工艺品,于是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马上就有了跃跃欲试的感觉,随后让他们拿出准备好的软陶泥,开始动手做。由于制作相对容易,加上之前观看的视频里有讲到一些各式陶珠的制作的方法,学生就不会有畏难心理,最后成品非常漂亮,同时对软陶手工艺课兴趣大大提高。下面展示的是学生初次做的软陶作品(图1)。

三、在简约中寻求创新,体现作品的个性化

“个性是艺术创作的灵魂,没有了个性,艺术就失去了价值。”人们常说“文如其人”、“字如其人”或“画如其人”,笔者在想:能不能“陶如其人”呢?软陶手工艺教学是一个动态开放的过程,陶泥的可塑性强。软陶手工艺课教学中,如果只局限某种技艺的学习或对某种创作对象的单一摹仿,不利于扩大学生的视野,扼杀了学生本身的创造天性,限制学生形象思维、空间想象力及动手创造能力的发展,抹杀学生独特的感受力和个性化的表现力,于是教师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自由发挥、大胆创新、勇于实践;鼓励学生尝试多种技法如:揉、搓、切、打、挖、刮、堆等技法的并用;鼓励学生运用绘画课中所学的知识与软陶相结合,并且告诉学生:“生活即艺术”,“生活即教材”,鼓励学生把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用软陶可以尽情地把它们做出来,鼓励学生可以把生活中的材料和软陶有机结合;只有这样,学生的软陶作品才有生命力,才有属于自己个性的软陶作品。

案例2:教学《软陶创意制作》一课,品味学生创新的魅力。

记得上课的时候,教师讲:“生活即艺术”,“生活即教材”后,一位学生把他的一件作品给笔者看,那是一只小熊和鞋子的组合作品,教师随即就请他对全班同学说一说这件作品的独特之处。她高兴且很自信地说:“鞋子是我15岁那年妈妈买给我的生日礼物,虽然现在不能再穿了,但是我还是很喜欢,小熊是我小学文具盒上的,我凭借自己的想象,结合软陶做出了一个更完美更可爱的小熊,最后我把这两件作品组合在一起就成了这件作品。我给作品起了个名字《永恒的记忆》。”随后课堂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这足以证明创新的魅力。学生们听完后,教师再做总结:艺术创作中最怕的是“依样画葫芦”,有了创新,你的作品才是独一无二的!

在后来的几堂课中教师都能感受到学生带来的惊喜。比如:有用破碎玻璃镜片制作的新型美丽的镜子、有美丽的软陶石、软陶瓶、有小巧而精致的用螺丝钉、铁丝与软陶制作的青蛙跑车、用三合板做的精致笔筒和展台等,同学们的创作兴致都很高,完成了一些出乎意料的优秀作品。他们把身边的废旧材料巧妙的与软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老师为他们大胆创意感到惊喜,也许这就是教学相长的最大魅力吧!下面展示的是学生创意软陶作品(图2)。

四、在软陶创作教学中,注重学科间的融合与人文思想的渗透

在软陶手工艺教学中,可以将它与文学、地理、历史、科技、音乐等学科相融合。软陶手工艺又属于雕塑的范畴,即同属美术范畴。所以它和绘画、工艺、建筑、摄影等也都可以相互融合。比如软陶的制作可以将平面的绘画作品转化为三维空间的雕塑艺术,所以喜欢做软陶的同学,教师都会鼓励他们多画画,比如画点卡通,素描等;让学生利用摄影作品来创作;在软陶创作中可以加进适合的音乐,借助音乐营造氛围、发挥想象,提高他们艺术综合能力,培养独特的审美趣味;将历史中的一些故事或人物,或事件,用软陶作品把他们表现出来。可以制作场景类、主题型、系列型的整套软陶作品。总之,软陶的制作范围很广,只要我们能想到的各个学科领域,软陶都可以为你实现!

案例3:教学以“创意无限”为主题一课,教师收获了意外惊喜。

在学校世外“陶”源工作室成立不久的一天下午,有两个学生急匆匆地找到笔者,他们手里拿着自己亲手画的稿子,当老师接过稿子细看的时候,惊呆了,两个同学的风格完全不一样,一位是画超级可爱漫画为主,动漫形象简练;另一位同学画的是一种动漫真人,很洒脱。他们是来毛遂自荐的,说想加入陶艺社,当时教师忧郁了一下,陶艺社来两个画画的行吗?起初是出于对学生求知欲的保护而欣然答应,后来总在想一个可以融合的点,做和画相结合,每一幅画的背后都有一个美丽的故事。还有一次,有个学生用乒乓球拍托着软陶作品来烤制,密密麻麻的,仔细一看都是青蛙,他说这是青蛙军队,是上了关于秦朝的历史课,课后很有感触就做了这一系列。自从开设了软陶手工艺课后,教师经常能感受到这样的震惊和喜悦,真的很佩服学生的创造力和内心丰富的情感世界。下面展示的是学生的创意软陶作品(图3)。

2002年教育部颁发的《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提出:“各类学校艺术教师要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创造性组织教学,充分利用和开发本地区、本民族艺术教育资源,拓展艺术教育空间”。软陶手工艺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尝试体验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现代陶艺主张自由创作、展示个性,追求的是对人性的解放,心灵与作品的相融,它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心理需求,它更能体现现代教学的艺术性特点。在教学中定期安排软陶作品展,如:个人作品展、班级作品展、学校主题性作品展、精品软陶展览台、校园文化艺术节特别展等。在此期间,组织学生观看,点评。这对于丰富校园文化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在丰富校园文化之余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以及对艺术品的欣赏能力和鉴赏能力,增强学校的人文气息。

参考文献:

[1]胡赛军 《对现代陶艺创作的思考》[M]中国陶瓷 2002 38(6) 59~60

[2]无限创艺 《心灵瑜伽+生态式软陶艺术教育》[J] 中华手工 2010.11

[3]马 佳 《教学生用艺术创造释放情感》[N] 中国黄金报 2009

篇8

教育本来就是要使学习者不断适应时代的变化,立足当前,面向未来。教育的最高目标是要使人们能够达到自我实现和过负责任的生活。创新教育就是中小学教育中必然的一部分。创新教育应当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使学生在牢固、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具有勇于实践的意识和精神,有综合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进而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

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环境是人的创新能力提高的重要条件,环境优劣影响着个体创新能力发展的速度和水平;实践是人的创新能力形成的唯一途径。因而,要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还需要给学生提供合适的环境和平台。这个平台应当具有一些特征:适应时展和学生兴趣;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具有基础知识学习的价值;有学生创意发展的空间。

随着近几十年来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以自动控制为核心的智能机器人,正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与发展。一方面是技术未来发展的趋势,另一方面也是引导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启发心智和思维,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和意识的综合学习平台。为使这个平台充分发挥其教育价值,我们在区级层面采用的做法主要如下。

创新教师的“机器人”的培训内容和方法

机器人作为一个优秀的综合教育平台,尽管在中小学已经得到了很大发展,但整体还不能做到面向“大众”的教育。其原因大致有:课程定位和教育理念;教学组织和成本;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模式;机器人的核心控制技术等。

针对上述问题,我区自行开发了一个机器人开放的平台,并对教师进行培训,力图从机器人涉及的多环节进行学习,并进行教学方法的熏陶。大体经历了以下环节。

1.焊接主板和输入输出板

本系统控制部分采用分立的几个模块,循序渐进,易于学习者分别学习,不至于一下子掉入“黑箱”中。在设计电路板时,采用双列直插元件,学习者可以自己进行焊接,在焊接过程中,认识电子元件,了解单片机系统构成,了解各模块组成,练习焊接技术,稍加指导,焊接成功率达到100%。目的是使老师们了解电子技术常识,因为这是机器人组成的一部分。主要焊接的电路板见图1。

本主板上的单片机采用的是AT89S52,该单片机系统成熟、价格低,教材较多,作为中学生的学习已经完全够用,未来作为学生开发一些控制系统,也基本可以。

2.嵌入式C语言程序设计学习

应用于教学的时候可以采用两种方式。

方式一:见图1,可以进行C语言程序设计的初步学习,包括计算机中的位、字节等,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和程序设计的三种结构,把按钮和拨码开关作为输入信号,把LED显示、数码管显示和蜂鸣器等作为输出设备,可以感悟计算机对物理信息的采集、处理和输出的全过程,可以认识当前应用技术上作为LED灯和数码管显示的原理和处理方式,也为后一步车体的运动打下基础。

方式二:见图2,包括了单片机系统、稳压电源、机器人车体、直流电机、直流电机控制板、声音传感器、红外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等部分。可以进行机器人整个过程的学习,体验物理信息采集、处理、加工全过程;学习软、硬件协调对机器行为的控制;学习者自己练习组装机器人系统,还可以自己设计底板、车轮等结构部分,与主板等电路组合,为其设计自己需要的控制系统留有充分的空间。

编程软件使用Keil,下载软件使用AVR fighter或者Progisp,这是社会上实际开发单片机系统使用的工具软件。使用本软件可以使学习者更接近当前社会上的实际应用,感兴趣的学生可以直接开发产品。

主板上单片机系统32个端口的开放以及与实际应用的开发软件相结合,给学习者提供更大的自由发展空间。车体结构可以自行设计加工带来的启发,可以引导学校中的爱好者根据学校条件自己开发,结构设计的不完善,有利于学生问题的产生,为学生将来的创意与制作提供了空间。

3.拓展培训

为更多了解机器人实际应用,又对教师进行了机械结构的拓展学习,如投球装置,机械手装置等见图3。

本系统的整体设计从课堂教学的角度出发,易于教学组织;从学习机器人的综合性出发,在电子、计算机构成、程序设计、结构基本设计与制作为学习者提供了发展空间。

作为对教师的培训,试图使教师更全面、深入地理解机器人。学生的发展需要环境,教师的发展同样也需要适合的环境。教师发展了,学生能更好发展;教师有创新意识、方法和能力,才可能引导学生创新意识和方法的提升。

教师的教学实践

自2013年3月起到现在,我区已经有20余所初中、高中学校,根据《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程序与设计的要求,以信息技术程序设计为切入点进行以机器人为载体的程序设计教学试验。课程内容主要进行C语言的初步学习。教师们初步编写了实验教材,主要内容有机器人基本常识、C语言入门、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计算机对物理信息的采集及处理、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基本方法,计划用15课时。

教师们上课后普遍反映:可以完成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的程序设计教学的基本要求,还可以学习计算机的一些基本知识;教学易于组织;成本低;学生感悟了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应用原理;学生上课积极,参与度高;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体现在“玩中学”“做中学”、探究、合作等;对开发校本课程进行学生的创意实践活动提供了一个平台……

在学习活动中,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想法提出多种有创意的设计,并且实施出来。

1.在学习LED灯的显示变化时,学生提出了很多创意,其效果千变万化。有的学生主动把LED灯和数码管组合起来变化,自觉不自觉就把数制与数制转换问题、编码问题、程序结构应用结合到一起。如有的学生根据LED灯显示的效果(通过按键控制任意变化),将其转化成对应十六进制数值,并在数码管上显示出来(见图4),有的学生把其转换成十进制显示(见图5),在“玩”中学习了进制及转换以及程序设计;有的学生自己就编写“交通信号灯”等程序;有的学生编写“电梯”的运行程序过程,通过按键、LED灯和数码管组合来表示“电梯”上下运行过程,见图6。有的学生用通过按键、LED灯和数码管组合来表示公园“喷泉”的变化过程;有的学生通过现有条件模拟智能地铁交通信号及控制……在一次交流会上,参会的计算机老师们都为学生的创意和编程能力大加赞赏、感叹。同时我们也在考虑:学生有设计、创意,我们应该如何提供更好的实践环境,使学生的设计、创意能充分表达出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2.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一些教师还组织学生进行焊接电路板的试验。一位初中信息技术教师组织初一学生焊接主板和输入输出板,见图7。老师第一次做,学生也是第一次做,最后都成功了,学生为自己能实际制作一台“计算机”而兴奋。做完后直接用在课堂教学中。

图7 制作电路板

我们议论学生实践能力不足时,是否也要考虑我们是否给学生提供了适合的学习、实践环境。

3.创意设计。学生学习基本程序设计后,还能有创意地进行一些综合创意活动。如老师用4×8点阵板做点阵编码的练习后,学生就想到了市面上的点阵屏,要制作一个“点阵屏”。由于设计的每个单片机与点阵板需要并行连接,因而一块主板仅能控制一个4×8点阵组。教师指导大家设计了组字方案后,每位学生负责其中一个4×8点阵,最后由专人负责组装在一起并进行统调,完成一个“点阵屏”的制作。结合学校的主题活动,图8是初中学生组的“福”。这其中包含了学生的创意、设计、硬件制作(连接很复杂但学生完成了)、程序设计、协作与合作。

教师除教学中面向多数学生使用车体进行机器人教学外,还组织、指导学生进行机器人拓展实践活动,如利用激光雕刻机使用平面加工的方式组装“机械手系统”,见图9;利用3D打印机和舵机设计并制作出的“机器人”,见图10。

当我们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平台时,学生的能力往往会超出我们的想象。那么我们提供什么样的创新平台,就是我们教师的任务了。

4.比赛。有的教师在学生学习一个阶段后,自己设计了一些适合学生班级之间机器人比赛的活动项目,如图11是巡线、避障综合应用的巡线机器人活动项目,图12是运球机器人。在运球机器人项目中,仅给学生一周时间,学生应用现有条件,设计并制作了多种“运球”装置,参加比赛活动。

尽管前述学生的作品可能不如现成产品那么成熟、完善、理想,但实际上学生把智能控制的主要技术方法已经基本了解,其成果是学生综合知识运用的成果,是学生创意能力的体现。在这个空间里,学生在发展、提升。按有的老师说法:我们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习。

在中小学进行机器人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相关的知识,知道现代智能控制技术的方法,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设计、制作、调试等过程,领悟科学实践的方法,养成勇于实践的精神和创新的意识。

篇9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 民族文化 乡土教材 激发兴趣 培养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1-0232-03

一、问题的提出

21世纪需要的是既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又有多种能力的人才。未来职业需要高素质的技术人员和智能型的操作人员。作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中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的语文课程,在整个中职校课程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职学校任何一门课程的学习,均离不开学生的语文能力。因为语文课程的学习不仅能提中职校学生的应用语言能力和修养,而且也为其它课程学习打下基础。但就目前中职教育发展来看中职语文教学仍存在很大问题:普高模式教材的套用,灌输式的教学,不能很好的将乡土文化融入到课程中,致使学生对本地区特色文化资源知之甚少,这些都间接影响了民族特色文化的传承。该论文主要介绍了中职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给教材加点“土”,乡土文化的融入等,其目的和意义主要是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丰富中职语文教学内容。

二、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中职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学生中对语文学习有兴趣的几乎没有。从学习目的看:不少学生不明确学习语文的重要性,认为学语文没意思,一提作文就头疼;还有学生认为,我们在初中已学过语文,早会了。从学习基础看:多数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薄弱,能力差。表现为:错别字普遍存在,不重视也不太会使用标点符号,听课抓不住重点,注意力不集中,回答问题三言两语,逻辑性不强,阅读能力差,似懂非懂,缺乏综合概括能力,写作水平低,多空话、套话,有的文不对题,辞不达意,各种文体弄不清楚,有的干脆抄作文选。从学习习惯看:多数学生学习浮躁,边学边玩,心不在焉,学习不入门,自学能力差,没有预习、复习的习惯,没有养成认真读书、思考的习惯,没有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这是职业学校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不容忽视的。不幸的是,如此重要的课程在中职教学中却处于勉力挣扎的尴尬境地:(1)在一些职业学校教学实践中,语文课往往被视为可有可无的内容,或者任意坎削,或者轻易缩减,或者降低评价标准。(2)语文课与其它文化课一样,不断努力与专业课建立自然的对接关系,但又始终难遂其愿。(3)语文课虽然竭力进行着改革的尝试,却始终沿袭着普通教育的传统语文程式。以上问题,决定了中职语文教学、教材等需要改革。

三、中职语文教学的改革――教材加点“土”

二期课改的新课程标准中提到:“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形成多渠道的学习环境,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和经验,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造有利的条件。”这是语文课程观念的更新和完善,也是现代语文教育发展和新世纪语文教学改革深化的必然。教育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学生往往会沉浸于课堂学习、电视、网络等之中,而忽视身边的文化资源,对乡土文化或一无所知,或嗤之以鼻。所以我们应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去发现乡土文化、感悟乡土文化,从而丰富阅历、拓宽视野、增强积淀、提升品位。

1.从中职语文的教学任务看

中职语文的教学任务不能等同于普通高中,从生源比较来看,由于普通高中扩招吸纳了大部分初中毕业生中的优秀生源,进入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较过去大幅度下降。虽然中职学校招生的对象要求初中以上的学历,但现实是近年来中职新生中有很大比例不具备初中毕业水平,生源质量状况决定了中职语文教育具有低起点的特点。因此,中职语文教学在实施《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试用)》过程中,一方面要在重视学生个性、需要、兴趣、情感、意志等发展因素的基础上,努力追求学科价值的实现、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和兴趣的满足、感情的宣泄的人文目标,但另一方面要更加重视让学生掌握可见可测的知识技能技巧,“使学生在掌握必要的语文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提高语文应用能力”,让学生掌握那些对他们一生都有重要价值的,最基本的知识,掌握那些可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适应职业要求所必需的知识。由此可见“综合职业能力”是中职语文最基本的要求,因此,要理清中职教育的内涵,重新解读中职语文的性质,确立中职语文教学的专业化导向。即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能力。

2.从中职语文的教育教学对象看

中职《语文》教学的对象是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学生,教学时数也不一样,因此,中职语文教材必须从学生学习实际、毕业后的工作实际需要及语文课本身为专业课服务的实际出发,以就业为导向,本着实用、够用的原则,对现行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材进行进一步改革。这就需要针对实际情况,结合专业特点,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中的特点加上“乡土文学特色”,创新教学方法,使教学更具针对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把德育、美育、智力因素的开发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渗透于语文知识传授、语文能力的训练中。以文学欣赏为主,发掘作品中的人格力量,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加强情感体验,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良好发展,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生活。教师还应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有效的途径,不断改革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能使他们结合自身的实际,按照自己的方式,不断学习,不断充实,不断提高。总之,就是要大力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3.乡土文化进教材的意义

3.1本土知识与教育改革开发乡土文化资源,拓宽学生的语文学习空间,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好身边的教育资源,改变过去“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现象,让学生感受到我们乡土文化的悠久灿烂,从而增强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和责任意识。在感受人类文化精神的同时,形成良好的乡土资源学习环境,丰富学生的经历和经验,并能结合书本知识和自己的生活实际,去思考生活、思考历史、思考个人生活中的有关问题,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完善自己的人格。并能促使他们积淀一定的文化,能用文化的眼睛去阅读、观察,用文化的心灵去体验,用文化的头脑去思考,用文化的语言去表达,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造有利的条件。

3.2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由课内向课外拓展。让学生关注课外生活,拓宽语文学习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使学生能运用课内学到的知识、能力去参与活动,能自主地选择、收集相关资料,撰写研究报告,从而提高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3.3让学生在收集、整理材料的过程中,一方面培养他们收集材料、处理材料、和运用材料的能力,提高他们信息收集处理的能力;另一方面,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知识,加深对家乡青山秀水、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并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社会之间学会沟通、合作,以适应信息飞速发展的社会,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四、教材如何加“土”,以河池中职校为例

如果作为广西人却不知道“彩调剧――刘三姐”;作为河池人却不知道关于韦拔群的事迹;作为金城江人却不知道小三峡的风光,那岂不成了笑话……。因此,语文教材内容应在与全国中职教材接轨的同时,根据当地实际适当增加地方教材,或给教师留出自由发挥的空间。

河池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总面积3.35万平方公里,人口420万。境内聚居着壮、汉、瑶、仫佬、毛南、苗、侗、水等8个世居民族,少数民族人口317.71万人,占总人口的83.67%,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聚居最多的地区之一。河池市的民族民间文化丰富多彩,2006年广西19个项目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河池市就占了6个。入选广西壮族自治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1个,河池市2007年6月确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42个。总之,河池资源丰富,民族文化浓厚。

1.积极参与乡土文化进校园活动

近年来,河池市大力推进多种形式的“乡土文化进校园”活动,把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作为素质教育的内容,将当地各族人民喜闻乐见的民间音乐、民族舞蹈、剪纸绘画、体育竞技以及传统手工艺制作引进教学活动。乡土文化进校园活动传承了民族文化,活跃了学校教育,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取得了多重效益。

这是因为,乡土文化进校园活动是民族教育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途径。其一,河池市的学生大多生长生活在民族的生态环境当中,他们耳濡目睹当地乡土民风民俗及民族文化的活动,他们把这些活动信息由社会输入到校园,又通过老师的指导、传授输出到社会,从而具有民族文化传播辐射的作用。其二,学生成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民族文化的主要对象。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传统文化的传承主要靠口传心授,从学生的年龄来说正处于个体社会化的关键时期,是接受民族文化艺术表现形式的最佳时期。通过学校开展的民族基本素质和民族民间艺术系列学习活动,并通过他们再向社会和其他人员传递,从而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以乡村校园为基地,以学生为对象,对本土的特色民族风情文化进行承前启后的挖掘整理、学习传承,从而保护民间濒临失传的艺术、工艺和技能,是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优秀民族文化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从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方面看,通过开展乡土文化进校园活动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复合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从而促进民族学生的成长、成才。所以,教师要充分抓住这个机遇,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内容可以包括,普及乡土人文、历史地理、民族特色文化、民族风俗、民族民间体育知识等乡土文化知识;弘扬和传承乡土艺术、民族民间舞蹈、山歌等;开展演唱革命歌曲、祖国颂歌及反映祖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优秀歌曲活动,进行民族精神、民族气节教育。

2.弘扬刘三姐文化

河池是歌仙刘三姐的故乡,因此,形成了刘三姐文化,刘三姐文化是与时俱进的,其内涵也是丰富多彩的,其核心是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是根植于人民大众心间的,是人民群众广为接受,喜闻乐见的壮民族先进文化的代表。刘三姐文化的根之所以在宜州,绝非偶然,因为宜州有2100多年历史文化的积淀,在这里壮民族文化与汉民族文化水融,互相激荡,最终才诞生了刘三姐文化。

河池作为刘三姐文化的发源地,现在可以明确的告诉学生,急需要做是如何传承和弘扬刘三姐文化。而要传承和弘扬刘三姐文化,就需要理解一个概念,那就是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的概念。只有强势文化才能够得到最广泛的弘扬和发展,而弱势文化往往需要挽救和保护。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的区别是多方面,有经济方面的,有社会方面的,是综合因素决定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语言。世界上有很多种小语种已经处于濒危状态,再过几十年就很可能会失传了,而汉语、英语、法语、德语、日语却在世界上广为流传。前者就是弱势文化,后者就是强势文化。因此,教师必须向学生灌输:传承和弘扬刘三姐文化就是要把刘三姐文化打造成强势文化,这就需要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一个经济发达,社会和谐,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的河池家乡,能够有效的辐射,影响周边地区的宜州,才有基础,才有能力,才足以打造强势文化。所以,现在就要努力学习,掌握知识,为弘扬刘三姐文化做出贡献。

3.沐浴铜鼓文化

东兰是我国著名的铜鼓之乡。两千多年来,铜鼓是一种古老而珍贵的民族文物。它集冶炼、铸造、雕刻、绘画、装饰、音乐、舞蹈、宗教于一身,是中国南方古代少数民族创造的独具特色的青铜艺术瑰宝从历史演变的角度来看,铜鼓有它的发生、发展历程,它的用途也由单一用途发展到多种用途。铜鼓还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品,集雕刻、绘画、装饰、音乐、舞蹈于一身,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它既有精美的圆雕、浮雕的艺术形象,以及由各种流畅的线条所构成的独具特色的装饰艺术,可以作为静态的艺术来欣赏。它造型厚实、庄重、耐看,引人品味,使人着迷。它又能演奏出雄浑铿锵的音调,加以舞蹈造成极为壮观的场面,激起人们炽热的感情。这是动的艺术产生的审美效果。

可以指导学生常通过书籍、期刊、电视、网络等媒介进行关注,对铜鼓的起源、类型、特征、族属、社会功能以及歌谣等问题的了解,让学生完全沐浴在铜鼓文化的阳光里。

4.感受山歌艺术文化

广西的山歌源远流长,而河池又是歌仙刘三姐的故乡,当地男女青年常以山歌传情示爱,如今,当地政府还借助民众喜闻乐见的山歌对唱形式宣传政策法规。

山歌是一种民歌,具有民歌和诗歌的许多艺术特点。但山歌与别的民歌和诗歌又有所不同,山歌艺术有其独特性。山歌艺术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赛歌中。山歌比赛,既是语言艺术的竞技,又是智慧的竞技,是语言艺术和智慧的完美结合。像歌剧《刘三姐》里面的赛歌,语言形象生动,旋律优美动听,又机智风趣,寓意深刻,令人回味无穷。所以山歌才具有强大的魅力和生命力,能够以其独有的艺术价值在世界民族艺术大观园中占有一席之地。

目前,各级政府继续大力保护和弘扬山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通过对山歌进行挖掘、整理和研究,可以保护和传承壮族优秀民族文化遗产;其次,广泛开展山歌活动,使之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部分,可以宣传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歌颂真、善、美,鞭挞丑恶现象,活跃群众文化生活;第三,举办高规格、高层次的山歌比赛,扩大山歌的国内国际影响力,可以提高壮族的知名度,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并为世界民族文化事业做出独特的贡献。 所以,可以让学生收集山歌歌词,观看山歌对歌场面,学唱山歌,学写山歌……从而感受山歌伟大意义和艺术魅力,同时也提升学生语文的能力。

5.体验民俗旅游文化

民俗文化的内容丰富多彩现已成为旅游发展的重要战略性资源。积极地挖掘和开发民俗旅游资源,不仅可以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增进同国际间的友好往来和交流,而且还可以形成旅游特色,弥补以纯观光旅游为主,产品结构单一的不足,提高我国旅游业在国内国际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民俗旅游是指人们离开惯常住地,到异地去以地域民俗事项为主要观赏内容而进行的文化旅游活动的总和。目前民俗旅游已和自然风光、名胜古迹旅游一起构成了颇具特色的旅游三大系列产品。民俗作为一种传承文化代代相传,保持着社会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维系着成员的民族情感。可以让学生了解河池民俗旅游业的发展状况,通过参与、体验民俗旅游活动,可以深入了解伟大祖国不同的民族、地区所呈现出来的特色各异的民俗风情,体验到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风韵,在游览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以及提升语文素养。

6.品尝长寿产品

巴马是著名的世界长寿之乡,这里的长寿系列产品更是闻名世界。我们看到巴马寿乡红土地上到处是热气腾腾的发展景象。寿乡工业园里,蕴含着巨大潜力的工业项目相继落地;各种特色支柱产业,在注入科技含量后展现出欣欣向荣的面貌;工厂企业的车间里,一条条高速运转的生产线成了巴马寿乡发展的一个个崭新亮点。用长寿理念统领产业结构的调整,目前蔗糖、巴马神保健酒、矿泉水、苦丁茶、三蛇蛤蚧酒、蛤蚧大力神酒、火麻饮料、珍珠格嘉王、格嘉酥、格嘉糊等长寿食品产业已形成规模,产品名扬海内外,远销欧美、东南亚。以长寿系列食品为主打产品的工业园区已成为河池市四大工业园区之一,被自治区经贸委确定为自治区“发展县域工业试点县”。在教学中,老师可以用图片、课件等向学生介绍,还可以让学生到商场去观看、品尝等。充分使学生体验民俗旅游文化和品尝到长寿产品,使学生更热爱家乡,并提高语文的兴趣。

是呀,走出山门知海大,跳出井口见天高,每一次学习、每一次体验,都能让学生们开阔眼界、深受启发,在思想上受到的触动和冲击非常巨大。河池地处桂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民族资源,刘三姐文化、铜鼓文化、长寿文化等享誉世界;同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是有名的“有色金属之乡”、“水电之乡”等。河池的物质资源和非物质资源都非常丰富。

此外,可开发的资源还有:动力能源文化、红水河文化、自然绿色文化等等。这些方面可以布置给学生课后作业自己去完成,激发他们去感受、探索、研究……从而,达到提高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

五、培养学生的生活写作能力

中职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之后,听说读能力也相应提高,那么,最后就要落实到写作能力方面了。

学生写作文,不仅仅是为了学写作方法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把自己眼睛看到的、自己心灵感悟到的的东西写下来,表达自己的乡土生活经验,显现自己乡土生活的情趣,阐述自己对乡土生活的见解,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情。乡土化的“生活写作”,既可以让学生有切实的“生活”可说,不至于胡编乱造,说假话空话套话;也可以有个性化的情感可说,有一个自然流露的思路,而不需要考虑固定的技术套路。这样,从这两者的实践对照结果来说,较之传统的“形式写作”,走乡土化道路的“生活写作”有着更为可行的实践价值。

笔者在进行“生活写作”教学中发现,土生土长的龙江河畔的学生利用乡土素材进行写作时,往往会因为知识背景和生活经历的不同而选择不一样的写作内容,即使所写的内容一样,所体现的写作风格也可以完全不同:

“烟雨瓯江第一城,诗画江南最高峰”,龙江的山山水水有着独特的风格,碧绿的湖水给我以温润的意象,翠绿的山色给我以无尽的遐思,四月的马鞍山就有一种与众不同的韵味。

……早晨,我踏着青灰色的石阶,走进了绿意正浓的马鞍山。只见两旁树木错落有致,像两排整齐的仪仗队伍,频频向我致敬。树叶很绿,绿的发青,这使湛蓝的天空更绿了几分。微风吹动轻约曼舞的绿叶,牵引着我的思绪,漫游于绿色的波海中。(学生习作选段1)

龙江这个地方是剑气冲天的,是窑火烈炽的,是山高入云的,是山兽出没的,是樵夫放歌的。龙江雄浑深厚,龙江龙江!樵夫怒呼裂浮云,竹筏顺江泣冤魂!龙江龙江!你是河池的另类,是江南水乡的一座孤屿!(学生习作选段2)

以上两段文字的作者一为女孩,一为男性,学生描写的对象均为龙江山水,但所体现的风格却是一为“轻约曼舞”,一为“雄浑深厚”。从哲学上讲,两人的知识背景不同,理解起家乡来就会有差异。笔者认为,恰恰是这种在哲学意义上的个人知识背景和思维特点的不同,使龙江乡土“生活写作”获得了无限的意义生成的可能,使得本来就十分浓郁的乡土风情在不同作者的笔下变得生动有趣、有情有意!由于文字所描写的对象是大家所熟知的,其他同学一看之下便心领神会,一时间相互传阅,“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在班级里面引起了不小的凡响。学生一看到自己熟悉的抒写对象,马上引起他们的兴趣,纷纷下笔描写自己的家乡。

走乡土化道路的“生活写作”必须考虑学生的写作水平。学生升入中职后,他们的作文水平在一定群体里呈现出从低到高的分布状况:一小部分人还处于写作的萌发阶段,难以书写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这类学生需要进行单独辅导,使其能写作一般性的表情达意的文章;大部分同学的写作水平较一般,教师可以布置一定的写作话题,让他们选择其中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家乡生活写作;另有一部分学生经过初中的基础训练,已经掌握较为成熟的写作能力,对他们亦要进行单独辅导,平时多与他们交谈,了解他们的家乡环境和心理想法,根据他们的兴趣特点指导他们进行不限定时间的研究性写作,第一遍写成后继续谈论,让他们知道文章该增删的内容并再次修改,直至完成付诸真情的乡土写作。学生对家乡地理历史、人文景观、文化风俗、甚至一草一木的认识进一步加深了。学生获得了不同层次的人文精神的提升。这样,写作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从而,也促进了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等各方面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语文》(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基础版)2005.0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语文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3]张必隐.《弘扬乡土文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

篇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建设以发达国家为楷模,争取经过不懈地努力,达到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如在平均国民收入、产值、住房条件、小汽车拥有、教育水平等方方面面寻找差距,努力追赶。这表明中国人民的省悟与奋发。但是从美术史论教育来进行中西对比者,尚无人进行。其实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物质发展与精神文明是紧密相联的,二者互补,二者互利,相得益彰。运作好了,就进入良性循环;运作差了,就陷入恶性循环。

我有幸到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与地区进行访问与讲学,西方先进的技术、发达的经济、良好的生态环境,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但我更注意到这些发达国家的全民美术素质也是相当高的。如美国,几乎大学都有美术史的选修课,而且都有自己的博物馆与美术馆;如日本,东京博物馆、京都博物馆长年与短期的展览非常活跃,青少年学子、老年人已成为稳定的观众队伍,而且许多事务丛集的“上班族”也常常在休息日参观博物馆和美术展,对展品评头论足。而象箱根的雕塑博物馆、奈良的正仓院,甚至比当地的枫叶、樱花还吸引游客。在法国巴黎的罗浮宫内,常常可见中学生们在教师的带领下,席地而坐于名画前,听着老师的讲解,展开热烈的讨论(当然,是轻声细语的)。相对而言,国内的大学开设美术史选修课者,几乎寥寥。至于博物馆、美术馆的参观者,也远不及风景名胜;有些美术馆往往开幕式就是闭幕式;有的博物馆门可罗雀,经费捉襟见肘,或挪作他用,与所处风景点或茶吧、游戏房相比,十分寒酸。然而中国的文明史却有数千年,中国的人口却是世界第一。

这一切固然是特殊国情所致,但很大程度上却表明人们文化素质与美术修养的低下。

作为美术史论教育工作者,我认为不应对这些现象熟视无睹,应当有着社会责任感。虽然我们不是救世主,但我们还是有许多事情可干的,尤其在关注社会上应花些力气。

一是继续努力,培养美术史论的人才,培养更多的博士、硕士和学士,充分利用美术学院这只“工作母鸡”的作用,多做些宣传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事,给各地大专院校输送合格的美术学教师,也给各地的出版、新闻、美术馆所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二是要做些普及工作,与美术馆、博物馆、电视台、出版社及宣传媒体配合,作些深入浅出的讲座、评论,以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我曾应香港城市大学之邀,为理工科的学生讲美术史知识,也应邀为德国、美国的老人讲述中国古老的美术;还在上海音乐厅为普通市民讲述中国少数民族的美术。听众反映踊跃,提出不少问题,教学相长,令人兴趣盎然。邵大箴先生也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这种美术学院围墙以外的事,其实也很有价值。

昔年先生曾提出以美育代替宗教,大声疾呼要提高全民族的美术与文化素质。经过数代人的奋斗,如今中华民族的美育比上个世纪好多了,但是放眼世界,注目先进,我们还是很落后,在新世纪中,美术学院的美术史论教育,还有许许多多事要做,不仅在象牙塔内,而且在象牙塔外。

外国美术史研究的基础工作亟待加强

汪涤(中国美术学院西方美术史硕士研究生)

目前最重要的就是基本框架和基础资料建设。一些美术通史、断代史、国别史、画家综合研究是经受了历史考验的,已经成为西方美术史界研究的必读之作,应该有计划地翻译过来。

众所周知,在中国研究外国美术史是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在经历80年代西方文化介绍的热潮之后,90年代以来外国美术史的研究在学术界倍受冷落,处境甚忧。

目前的外国美术史研究正在向两个极端发展,其中一些问题值得真正喜好外国艺术的人士注意。一方面是外国美术史低层次的通俗读物泛滥成灾。大量粗制滥造的鉴赏大全、艺术史小册子充斥市场。图片质量低劣、内容枯燥、错误百出是这类读物的通病。剪刀加浆糊的便利工作,丰厚的稿费利润使外国美术史工作者误认为此是主业,忽视了基础研究。读者看了这样的读物,非但没有得到美的享受,反而对艺术敬而远之。另一方面是研究的高深化。一些学者热衷于西方美术史方法论的引进和介绍,挟洋自重,压服国人,凸显自己的学术地位。一时间图像学、精神分析、女权主义之类纷纷出笼,大批时髦理论文章涌现在读者眼前。但是读者对文章中的大量人名、地名、作品名、作家名都不知所指,如坠云里雾里。窃以为译者未必尽知,其中错译当不在少数。这些方法论文章实际上是对近二百年西方美术史学发展的总结,不读过大量西方美术史名著的读者是根本无从理解方法论在批判什么、支持什么,更无法对方法论持什么异议了。由此读者大不必遣责自己的无知,埋怨译者的无能,大家实际上都没有一个共同的知识基础,谈何争论与商榷?我国目前对西方美术史中的一些基本流派和画家都没有认真地深入研究,没出过什么专著,可以说严重缺乏研究实践,又何谈在方法论上说三道四?方法来自于实践,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学到方法,以为搬用他人方法就能迎头赶上,得道成仙,乃是刻舟求剑之举。

我们的外国美术史研究要正视现实,调整心态,既不能流俗,也不能超前,而应踏踏实实,一步步追赶国际先进水平。目前最重要的就是基本框架和基础资料建设。一些美术通史、断代史、国别史、画家综合研究是经受了历史考验的,已经成为西方美术史界研究的必读之作,应该有计划地翻译过来。断代史有个特别的好处就是既宏观又微观,既关注了个别画家的风格特点,又关注了历史长河中画家们的关联,象哈特的《意大利文艺复兴》、罗森布拉姆的《19世纪艺术史》都是大师之作,为该领域的入门之书和通史写作的主要参考书,在西方视为经典。这些著作往往资料翔实,所持观点客观公允,非常有利于我们把握基本情况。有了这类书我们就不至于陷落到方法论美丽的陷井之中了。

画家的画论、日记以及历史上重要的艺术文献都应该比较整体地整理、翻译出来。我们过去喜欢搞摘要、语录,把这些文献全部拆散、弄乱,很不利于研究。实际上这类书很有用,对于艺术家更是这样。比如看《德拉克洛瓦日记》、《马蒂斯论艺术》、《柯罗》之类资料书,画家们就了解了大师的心声和技法决窍,比任何一本鉴赏小册子要有用得多。象Holt的三卷本艺术史文献、《现代艺术家论艺术》之类的资料书,在西方是必需的工具书,应该把它们译出来。

过去曾有一些先生译过诸如《西方艺术事典》、《希腊艺术手册》、《艺术的故事》、《中世纪艺术史》等好书,至今都是该领域写作的主要依据。只可惜90年代以来这样的工作做得太少了,读者们都在引颈企盼此类书籍早日面世。

研究外国美术史是很难成为大学者或是学术明星的,翻译、介绍和整理工作是其主要内容。但是外国美术史的研究无疑可以为艺术爱好者做些有益的事情,让他们深入了解世界各国的精美艺术,陶冶情操,完善人格。在研究中,美术史工作者自己也能感受到审美的乐趣,知识的充实,这就足够了。

“批评的批评”

张坚(中国美术学院美术学副教授、美术理论博士研究生)

美术批评有什么用?提出这样的问题显得有些愚蠢。最近在读法国年鉴学派史家马克·布洛赫的一本小册子《历史学家的技艺》,书中记叙了这么一件事。有一天,布洛赫的小儿子问他:“亲爱的爸爸,你是否能告诉我,历史到底有什么用处”,幼稚的问题使这位有二十多年研究生涯的史学大师激起了有关所从事职业价值的思考。扪心自问,以前他从未认真地想过这样的问题,是出于坚定的职业自信,或者有意地回避这类容易让人困惑的问题,似乎也难以定夺,为了澄清心中的疑惑,他动手写作这本著名的历史理论著作。今天,画家办画展,组织研讨会,请各方专家写批评文章,然后在专业或非专业的报刊杂志上发表,美术批评的重要作用似乎也是不容置疑的。舆论性工作的程度、范围和操作方式取决于当事人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品位等诸多因素,与艺术本身的关系其实不大。美术批评帮助艺术的从业者支撑起一片似真亦幻的艺术的乌托邦天空,那些文章象是一群花哨缤纷的蝴蝶,辛苦地为我们的城市文化渲染出热闹、活跃的气氛。只是这样的工作就不会让人产生类似于“有什么用?”的疑惑吗?

事实上,美术批评的用途和价值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讲清楚的,从业者也完全不必顾及这类容易让人钻牛角尖而无法自拔的问题,心态自如地参与其中。当下美术批评处在一种非常充分的健康状态里,在这种情形下,提出用途的疑问,容易让人怀疑提问题的动机,是不是想惹是生非。批评不外乎描述、阐释、感悟和评判具体形式中的美术作品,专业批评家多半对视觉艺术语言有良好的感悟力,眼光犀利,批评指向中包含了学术自律的意识,也隐含着某种权力意味的价值评判;而一般批评家天马行空的主观发挥往往也引出一些艺术方面的真知灼见。不过,真正归结起来,美术批评的基本要素也就是,师承关系的梳理,风格、技法的阐释,生平及艺术事迹的概要,加上批评者个人化感悟的抒写。至于非常确定的价值评判通常是功成名就的批评家所尽量要避免的,以便给自己留一点余地。

较之于学术色彩浓厚的艺术史,美术批评可以算是一门显学,专业的要求既不太严格,涉足于其间的自然也是杂色人等,纷繁热闹的场面在所难免。不过,需要指出的是,美术批评繁荣景象背后隐藏着的批评结构理性化和批评家对批评形式的麻木和迟钝也是现实的情况。商业化社会尖锐的理性在经历了一定时间的磨砺后,已演变为强大的吞噬力量,它无孔不入的渗透力在美术领域里使得原本梳理不清的复杂的关系变得明确而有序,批评家、艺术家的社会政治、文化和经济的结构关系的明晰,使得学术、艺术与市场商业规则形成为运作良好的互动和协作态势。批评于是趋向于仪式化,作为身价的象征物。而精神旨求、文化建设的意义退居为附属性的点缀。频繁出现在各类报纸副刊的美术批评文章有点象是批评家在都市文化的喧嚣中喃喃独语,标题的大小以及所在版面位置的显要与否比文章的内容来得更加重要,在各级专业杂志上的露面多半为了具有表明某种身份。除了艺术家本人,是否有很多人真正在乎这类批评文章到底说了哪些惊世骇俗之语,不敢妄加推断。不过,热闹和欢欣总是第一位的,真实与否无关大局,可惜这是美术批评的悲哀。

美术批评的活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两个基本的要素,一是批评家的学术素养。良好艺术史素养有利于批评家形成独特的批评视角和倾向,同时又使批评具有充分的学术含量。比如,现代美术批评家阿尔弗雷德·巴尔的艺术和批评观念是在普林斯顿大学做研究生,专攻中世纪艺术史时成形的。中世纪艺术包罗广泛,包括壁画、象牙雕刻、插图、建筑等,这造就了巴尔现代美术批评的广阔视野,他的批评除了针对现代绘画外,还涉猎现代建筑、工业设计、摄影、甚至戏剧和电影。当然,艺术史的修养并不必然地导致成功的批评,贝伦森作为公认的意大利文艺复兴绘画的鉴赏大师,却对当代美术作品持极端敌意和排斥的态度。第二个要素是批评家之间要有针锋相对的争论。没有争论就无所谓美术批评,这也是与交错混杂的现代美术潮流相互冲撞、融会的局面相对应的。批评家的学术素养和剖析问题的能力最终只有在与其他批评家、艺术家的对抗、辩驳中才能得到强化和丰满。批评是一项充满挑战性的工作,同时更是协作性的劳动,批评家自说自话毫无价值可言。F.R.里维斯说:批评家发现与自己观点相左同时又值得批驳的人,其心情犹如发现新大陆般的愉快。事实上很多成功的批评家都是这种心态。克莱门特·格林伯格几乎出于本能地寻找值得与之辩论的批评家和艺术家,而那些被批评的批评家和艺术家在阅读了格林伯格的文章后也觉得有必要与他论一番理,结果双方都从中得益。格林伯格是不喜欢用含糊其辞的句子的,一切总是尽可能地直截了当。据说哈罗德·劳森伯格有一次批评格林伯格的文章结构细部处理不当,他的回复是:“劳森伯格似乎对我的那些东西太看重了”。

也许我们过于夸大了美术批评中的争论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归根结底,这是一种缺乏坚定信念的征兆。至于为了某种实际上并不那么稳固的眼前利益而牺牲美术批评整体的活力,结果是得不偿失的。这样下去,有关美术批评用途的疑问会变成一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问题。

重返传统掇英撷华

毛建波(中国美术学院美术学副教授、中国美术史硕士)

今日的美术史论家们,在准确地、系统地引进西方美术理论的同时,要花更多的精力深入地、全面地钻研中国传统美术理论,使其重现生机,并且运用到当前的美术史研究与美术批评领域上来。

1999年12月11日,由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举办的“中国艺术的真实性”研讨会备受美术界瞩目,这次研讨会的主要议题是《溪岸图》的真伪之争。作为五代董源唯一有名款的作品,《溪岸图》是徐悲鸿1938年在桂林阳朔购得,同年初秋张大千到桂林,硬是“挟吾董源巨帧”而去,1968年张大千以《溪岸图》与王己千交换,1997年5 月再由唐骝千(Oscar L.Tang)家族购藏捐献给大都会博物馆。同年八月,《纽约客》杂志发表署名文章,引述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教授、著名中国美术史家高居翰(James Cahill)的看法,认为《溪岸图》是张大千的伪作,激起轩然大波。研讨会上,高居翰作了《对〈溪岸图〉十四点质疑》的发言,再次力主《溪岸图》是张大千的伪作。中国学者则进行反驳,认为至少是宋人之作。按常理,这种专业性极强的研讨会,感兴趣的人并不多,但不仅有近千人出席旁听,且在高氏讲完后,在场的美国人长时间鼓掌。中国专家陈述观点时,美国人却“听不懂”了。后学如我,对鉴定素无必得,更无缘亲睹《溪岸图》真面目,对此事本不敢置喙。但看了有关的报道,却觉如鲠在喉,必欲一吐。且不言西方“科学”的鉴定方法在鉴定中国书画时未必胜过中国传统的“望气”、“目鉴”法,单研讨会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已显出西方强势文化对中国文化的欺凌之态。对此,连美国美术史家Croig Cluns也指出,这场研讨会, “甚至可以解读为隐含着令人不愉快的、带有种族色彩的西方学者挑战中国学者。”由此,我也联想到美术史研究与美术批评领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

在美术史与美术批评领域,近百年来我们大量地引进了西方美术理论体系。在当代中国美术史研究与美术批评中,确实很大程度地存在着空疏玄虚之风,尤其在美术批评中,周易八卦、河图洛书、老庄思想、魏晋玄学,似高头大章,精彩绝伦,实隔靴搔痒,虚空缥缈,读者云里雾里,不知所云,作者自身也莫明真谛,徒弄玄虚。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西方美术理论的引进,对于中国美术史研究与美术批评的发展,无疑起到了重要的矫正作用,这种引进自然是多多益善。但随着西方美术理论的大量引进,我们是否该冷静地反思建立在西方美术演变基础上的西方美术理论,能否原封不动地搬到中国来,简单地去套中国美术。以中国画而言,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中国画形成了自身完整的审美体系、价值标准、欣赏方式,六法精论、逸神妙能、传神写照、意境格调也好,计白当黑、五笔七墨、布局如弈、三远七观也好,都与西方绘画有很大的不同,中国画的写生不同于西画的对景写生,中国画的远近法不同于西画的焦点透视,更不是今人假设出来的“散点透视”,简单地把自身尚未真正理解、消化的西方绘画理论,不切实际地移用到中国画的评价上,无异是胶柱鼓瑟、缘木求鱼之举。

西方经济、军事的相对强大,并不是意味着文化的必然精深,但在强势文化的猛烈冲击下,许多人无所适从。他们一方面对中国文化精神不作深入研究,对中国艺术的深层内涵缺乏体悟,没有进入中国文化的堂奥却自以为是,另一方面他们也没有真正搞懂、吃透西方文化,看了几本翻译得半通不通的西方论著,盲目地借用几个自己也莫明所以的外国术语,对中国传统艺术横加指责。于是,强调西方绘画“科学性”,认为“中国画不科学”的有之,高举“笔墨等于零”者有之,刻意求新求怪求野者亦有之。眩人耳目,引入歧途,服己尚难,服人更是妄想。

中西艺术的文化底蕴、审美方式各居一极,二者是各自独立的艺术体系,许多有睿智的、清醒的艺术家已意识到一味从西方寻找“真经”,是无法拯救传统艺术的,中国传统艺术的深厚内涵使得它具有无法想象的生命力和生发力,吸收借鉴他者的经验固然不可或缺,挖掘、发展自身的优良传统更是重中之重。我们的美术史研究与美术批评是否也该好好反省呢?我们不必固守祖宗之法一成不变,也不该把祖宗之法一概地抛在脑后吧。今日的美术史论家们,在准确地、系统地引进西方美术理论的同时,要花更多的精力深入地、全面地钻研中国传统美术理论,使其重现生机,并且运用到当前的美术史研究与美术批评领域上来。如此,这一领域中的诸多弊端方有望改进。

美术批评需要交流和对话

李敬仕(绍兴文理学院美术系副教授、花鸟画家)

人类文化没有一个永恒的模式,也没有一个绝对中心。理论家们在讨论中西美术理论对话时,应该具有中国本土问题意识和特定语境的要求。

美术批评的对象通常是美术作品和美术家,因此,它同美术家的关系应该是相当密切的。在现时代,欲望、金钱这些物质追求经由市场消费逻辑而成为日常生活的主题词时,一些画家在金钱利益的驱动下,为了包装推销自己,对美术评论宠爱有加。而另一些美术家则对美术批评持冷漠甚至蔑视的态度。这其中有美术家本身的原因,如理论素质的低下和学术视野的狭隘,使他们对美术批评毫无兴趣。但也有对美术批评现状感到不满的原因。有位画家对我说:“那些写美术评论文章的人,读了几本理论书,就到处乱套。他们也许有丰富的哲学、美学、艺术史的知识,但并不懂画,他们哪里知道我为什么要用这块颜色,怎能看得出这块颜色好在那里?”这话虽有些偏激,却也不无道理。对于美术理论家来说,需要以宽容的学术胸襟,站在平等的地位上,加强同美术家乃至广大读者的交流和对话。这里我冒昧对美术批评中某些现象谈一些浅陋的看法。

首先是不少文章对视觉形式的特点缺乏具体分析或分析不能令人信服。在艺术家心里,他所见所闻的一切,却被转译成了他所理解、把握的艺术媒介形式,而其它因素都退而成为艺术创造的潜在背景因素。对这种艺术审美创造上的形式的“特殊性”不进行深入分析,就难以切入作品的本体。我们应该意识到,中国绘画史上卓有影响的理论著作,大多出自大画家之手。如中国最早出现的理论专著《论画》和《画品》,作者是顾恺之和谢赫,北宋《林泉高致》的作者是郭熙,明代作《华山图序》的王履,倡导南北宗论的董其昌,清代作《苦瓜和尚画语录》的石涛,都是赫赫有名的画家。这些著作不仅被历代画家们奉为经典,就是在中国美学史上也焕发着耀眼的光芒。对各种视觉形式的感悟和理解,殊非易事。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即使是专业画家,对他所从事本专业以外的美术作品也难以作完全的解读。一个中国画家看油画,大多也只能停留在欣赏层面上,很难在形式层面上作出令油画家心悦诚服的深刻分析。美术批评家批评的范围涉及国、油、版、雕、年、连环、宣传、壁、民间美术、艺术设计甚至建筑、书法等等,我们不能苛求理论家对美术各门类的样式都进行实践,但评论家必须花大力气对其形式语言的特点进行研究,这样才能真正取得发言权。如果评不到点子上,对美术家来说无异是隔靴搔庠,无济于事。美术评论中常有这样的现象,评论家写文章大加赞扬的作品,画家却认为并不见得是好画。有些推介文章,对作品本身的分析文字不多,却东拉西扯地写了不少有关文学史、美术史甚至哲学方面的知识,生硬地和他所要评论的对象联系起来,给人一种评不出什么也硬要说些什么的印象。还有对美术现象的一些评说,也难以使人认同。如有文章说:齐(白石)体的后人,“以吴作人为代表”;并把水墨人物画分为徐(悲鸿)和蒋(兆和)两派,说在明暗造型的手段上,徐氏以染为主,蒋氏以皴为主,把方增先归为徐派,把刘文西等一大批画家归为蒋氏门徒。这种说法未免武断。因为在中国画家眼中,蒋氏的人物画有以毛笔代替木碳笔画素描之嫌,作为中国画殊笔法的“皴”,和西洋画中的明暗完全是两回事,且在人物肖像画上运用皴染技法早已有之,怎么成为蒋氏的专利,谁用了皴法,就成了他的门徒呢?

其次是美术批评的话语方式,在80年代中期以后有了很大变化,引进了大量西方文化思想的新名词、新术语和新概念。一些自命精英的前卫理论家依据这一表象,相信中国美术的进程也应实现同一模式的转型,而对本土民族文化和写实画风给予轻蔑的否定,对西方现代性文化不是以一种平等的心态加以观照,不作批判性的理解,而是沉浸在现代迷信之中急于建构现代乌托邦。一些理论家屈从西方话语中心,并以此为荣。他们以单一的线性的非此即彼的思维,把西方文化的价值标准,强加处在不同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之中的具有斑斓色彩的本土美术。按照耗散结构的理论,进化不是按单一轨线进行的。因此人类文化没有一个永恒的模式,也没有一个绝对中心。理论家们在讨论中西美术理论对话时,应该具有中国本土问题意识和特定语境的要求。

美术批评中还有些不如人意的地方。如某些文章故弄玄虚,语言晦涩难懂。文章写给什么人读,应该有一个定位。读有些文章远比读黑格尔著作还难,画家看不懂,一般读者就更不懂了。如果只给自己小圈子里的人读的话,那就没有发表的必要。有的文章中大段深奥莫解的文字,在仔细琢磨之后,原来说的是很平常浅显的道理,学问不深,文章很深,只会令人厌弃。再有是某些评论家有种居高临下的姿态,在那里指手划脚,口气武断专横,以为自己说的都是真理,不能容忍别的声音,这当然令人反感。还有一些心浮气躁的理论家,在和某些画家作互利性的交换,其后果必然导致美术评论的庸俗化和学术人格的沦丧。凡此种种,限于篇幅,这里就不再赘言了。

艺术评论家的底牌

谷流(河南美术出版社编辑、艺术史学者)

真正的艺术评论家应具备最起码的历史意识与鉴别批判能力,他们有神圣的使命感和宁静而不为物役的自由灵魂。这可谓真正艺术评论家的底牌。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一切关于艺术的评论话语都是源自牧羊人内心的亦或附庸的神话。牧羊人不但可以是神明的上帝,也照样可以是艺术评论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没有牧羊人就没有羊,没有羊也就没有牧羊人,没有牧羊人就没有这个世界和关于这个世界的历史,也就更没有必要再有牧羊人和羊所必需的食物和水。既然有了牧羊人,就必须有应该属于他的羊、他的食物和他的水。为了能顺利地找到并得到食物和水,艺术评论家便毫无必要再顾及颜面而不好意思以一种有时连艺术家都拍手叫好的相当体面的圈层话语,如帝国主义般地肆意和占有艺术品创造的原初意义,并美其名曰指点创作和引导时尚,直到把好端端的艺术家糟蹋到不会画画才肯去折腾点儿别的。惟惜乎斯世艺术家众矣,却教那牧羊人太也不好意思停业盘点。是为天职艺术评论家之一副活形也。

艺术品是真正艺术家真正天才的创造,是原初的价值性话语文本,但又有优劣之别,诚如英国艺术史家贡布里希在《艺术和自我超越》所说:“斯德哥尔摩国家美术馆里令人惊叹的伦勃朗作品——仅仅为这些作品,我们就值得来这儿——和同一美术馆的一幅华托的珍品体现了不同的价值”。然而,在任何时代里,像华托那样的艺术家,甚至尚根本无法与华托相提并论的绘画从业者,实实在在地多如牛毛,并缘此无限地孕育着所谓的艺术评论家的温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