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创新教育范文

时间:2023-11-14 17:53: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职业教育创新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职业教育创新教育

篇1

一、职业教育中的创新教育教学法的特点

1、问题是展开教学活动的缘起。

创新教学的首要任务并不在于直接给学生传授现成的知识,而在于引导学生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使学生头脑中形成获取知识的悬念。因为只有问题的存在,知识才有意义,学生才有解决问题的愿望和要求,否则,一切知识都会变成多余的东西,更谈不上去发展和更新,教学也就不可能取得成效。

2、问题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主线。

创新教学活动至始至终都应围绕问题而展开。问题不仅仅是教学活动的开端,而且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始终都应存在问题,问题不仅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前提,而且还是学生理解和吸收知识的前提。知识只有围绕问题凸现出来,才能很好地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因此,只有使问题存在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教学中处处时时都有问题,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教学过程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3、问题是教学活动的源泉。

创新教学活动不仅应以问题为开端和主线,而且还应以问题为终结和延伸。教学的最终结果绝不应当是用所传授的知识完全解决问题,而应当是在初步解决已有问题的基础上引发更深、更广泛的新问题,这些新问题出现和解决的意义,不仅在于它能够使教学活动无止境地进行下去,更重要地还在于它能最终把学生引上创新之路,从而让学生成为创造者。

二、职业教育中的创新教育的问题教学法与传统教育的问题教学方法的区别

1、教学目标不同。

职业教育中的创新教育的问题教学法倡导的是:教学以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为首要任务,而知识仅作为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教学设计时,应围绕如何发现问题,如何开拓思维,如何运用联想和想象来触发灵感,如何有效地解决问题来展开。传统教育的问题教学法注重的是:教学的首要目的是传授知识,并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开发智力,培养能力。

2、对问题的理解不同。

创新教育所说的问题是指知识本身的内在矛盾,即知识的局限性、相对性。而传统教学所谈的问题则往往是凭空虚设的、表面的问题。知识的本身是完美无缺,无庸质疑。

3、师生的地位不同

创新教育的问题教学法倡导教师的一切行为都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所以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自主性,要依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加以引导,培养个性独立和富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传统教育问题教学法注重教师的作用,教师往往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过高地要求整体性和规范化,所教学生是一个模子里铸模出来的产品,没有个性也没有特长。

4、问题的作用和目的的不同

创新教育的问题不仅能够激发求知欲望,而且还能够激发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活动,促使学生超越现有的东西,创造出新的东西;而传统教育中的复现性问题则仅仅使为了引导学生承认、接受和记忆现成的结论。

5、问题的地位和归宿不同

创新教育认为,问题在某种意义上比知识更重要,问题既是教学的起点和主线,也是教学的终点和延伸。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不仅仅是为了增进知识,而且更主要的是为了引发更多的新问题,并进而激发创造。而传统教学则只热衷于现成的结论,问题只是一种陪衬,只是为了得到现成知识的过渡而已。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就是为了获得现成的结论。教学过程以问题开始,以无问题而结束。这就是传统教育的问题教学法的精神实质所在。

三、如何进行职业教育中的创新教育的问题教学

1、教师应首先解放思想,更新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中转换角色,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现状。让学生成为学习过程的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要让学生靠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将解题过程由“山穷水尽”到“柳暗花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思维的创造性。

2、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有利于创新的教学环境。为每个学生提供自由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大胆想象。学生具有一定的对学习内容自主选择的自由,也是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创新教育的关键。教师还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愉快、和谐、民主、宽松的人际环境。因此,教师应该努力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去引导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创设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产生探究新知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去追求人类最宝贵的财富-----知识和技能,从而使学生学会创造。

3、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是创造的基础,灵感是创造的锲口,要充分发挥想象和灵感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取得明显成效的,它是一个系统过程,在教育中必须循序渐进,长期坚持。需要教师在教育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取长补短,只有这样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1)暴露概念的形成过程

通过巧妙的设计引导学生对新概念产生、发展、形成过程的探索,促进学生一开始就进入创新思维的状态以探索者的身份去发现问题,从而学会提出概念的思维方法。

(2)暴露结论的发现过程

篇2

关键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群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团队建设;人才培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国家已经出台相应的高端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规范,明确要求注重建构“双导师”结构,加强群职业教育教师创新教学团队建设,将其作为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举措。为此,高职院校应尽可能将旅游专业中的优秀人才纳入教学团队,深化校企教育教学合作,推进教师团队建设的高质量发展,使理论教学与行业实践技能培养有效结合在一起,提升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以及社会地位,为高职院校的综合化发展奠定基础。

一、群职业教育教师创新教学团队建设的基本内容

1.群职业教育教师创新教学团队概述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群职业教育教师创新教学团队是指以教书育人为目标,逐步提升专业教育教学水平以及实际教学效果,推进旅游管理专业的改革与创新。群职业教育教师创新教学团队建设要以课程专业基地为基础建设平台,依托教研室、工作室、实训室以及实训基地,由校内外专职教师以及兼职教师共同组成群职业教育教师创新教学团队,提升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2.群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特征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群职业教育教师创新教学团队是一支以教育专业技术为核心,依据职业教育需求所配置的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为一体的教师团队。群职业教育教师创新教学团队在知识结构、思维方式以及性格特征等方面优势互补,具有良好的思想品格,坚持育人至上的价值观念,具有高水平的学术研究能力。除此之外,学校还应当实施产、学、研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全面推进高职旅游专业的快速发展,优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使教学与人才市场的综合性发展有效连接在一起。3.群职业教育教师创新教学团队培养模式高职院校的旅游类专业主要包括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等,目前主要采用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主要聘请旅游行业的专职技术人员讲解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并适当调整兼职教师比例,以提升群职业教育教师创新教学团队的综合素养,加强专业化旅游管理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兼职教师以及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此同时,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团队建设主要采取的是专兼职教师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兼职教师与专职教师的优势互补。在教师培养工作中,高职院校可采用一个企业衍生一个专业项目的模式,促进课程的全面进步与发展,以项目教学带动整体教学,打造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结合的教育教学团队。

二、建构群职业教育教师创新教学团队的举措

1.构建新的评价标准为推动群职业教育教师创新教学团队建设,高职院校要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以建构“双师型”教师团队为依据,对所有教师进行全面且客观的评价,并制定针对性的培训管理策略,提高教育教学管理团队的整体素质。通过对教学团队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可知,专业群职业教育教师创新教学团队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应用能力,肯于帮助学生增强就业能力。构建新的评价标准,能有效推进群职业教育教师创新教学团队建设,提高群职业教育教师创新教学团队的培养质量。2.积极与企业进行合作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团队建设过程中,高职院校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积极与企业进行合作,加大企业参与高职院校教师团队建设的力度,为构建新型的群职业教育教师创新教学团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在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可建立良好、稳定的关系,充分借助企业的资源和优势,实现旅游管理专业教师与专业领域的双向发展。高职院校要注重建构职业教育教学“双师型”教师团队,科学利用企业资源,合理划分导师的职责和对应的权益,促进职业院校与企业的长期合作。企业可选派一批高素质的人员到高职院校进行实践技能传授,以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建构职业教育教学“双师型”教师团队。3.健全完善的专业保证体系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团队建设过程中,高职院校要健全完善的专业保证体系,如考核评价体系、奖励激励体系和资金成本投入体系等。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群职业教育教师创新教学团队是一个技能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团队,因此,需要随着教师理论水平、实践技能的提升不断进行调整,把专业保证体系作为教师团队优化的依据,实现动态化管理。在高职教育教学团队建设中,教师是团队建设的主体,其参与的积极性与团队建设的质量和成效息息相关。因此,高职院校可对表现优秀的教师给予适当的奖励,激发教师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高职院校还要将群职业教育教师创新教学团队建设纳入管理体系,确保团队建设有比较充足的资金,注重整合团队资源,扩大团队规模。4.培养专家型教师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团队建设过程中,高职院校需要注重培养专家型教师,改变专职教师只具备理论知识、不具备实践操作技能的现状,按照企业的发展以及人才培养需求对教师进行实践技能培养以及理论知识水平提升。例如,高职院校可组织教师到旅游企业进行实践,提升教师团队的综合素养,帮助教师快速融入行业发展中,将所学知识融入教学设计,确保教学内容与时代接轨,提升专业教育教学的社会适应性以及创新性,满足时展需要。教师到旅游企业进行专业性培训以及技能实践,可采用挂职锻炼模式、顶岗实践模式以及部门培训模式。在企业培训的过程中,教师要深入了解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企业的运行情况,熟知企业不同岗位在职人员职责以及实践操作技能,以不断完善自身的教育教学方案,选择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真正成为专家型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效率为主,把大型旅行社、会展中心以及酒店作为实践基地,依据学生的培养方向做好针对性的轮岗实践,将社会实践中所学习到的知识融入课堂教学。5.积极参与学生的实习环节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团队建设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实习环节中,定期与兼职教师进行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探讨,明确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方向,并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实习过程中。这种教育模式既能明确学生要去哪里实习,教师要去哪里就职,又能了解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便于监督学生的实习情况,辅助企业及时对实习生进行有效管理。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可对后续的实践环节和实践内容进行调整和完善。为进一步提升群职业教育教师创新教学团队的培养质量,高职院校需要保持校外实习与校内教学的有机性与连贯性,提升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以及专业理论水准,让教师更好地适应实践技能教学的需要,适应专业理论教学的需要,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6.聘请专业教师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团队建设过程中,高职院校可聘请一些专业教师来校举办讲座,以提高旅游专业群职业教育教师的资质、专业素养以及教学水平。比如,可聘请旅游部门的总经理或部门经理来校举办讲座,这些人员的从业经验丰富,熟知行业动态和发展趋势,其讲座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高职院校可吸引旅游管理行业中的高技能人才进入教学团队,以优化教师结构,提升教师整体素质。当前,部分高职院校存在教师实践技能强、理论知识欠缺的情况。为改变这种情况,高职院校可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提升教师的理论知识水平,使其能更好地适应教学,成为“双师型”教师。7.研究应用性课题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好群职业教育教师创新教学教师团队的专职和兼职分工,由专业理论性强的教师进行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由技能过硬的教师进行实践技能教学,以提高整体教学实效。这样的分工,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能更好地优化和利用教学资源,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理论专业教师与实践技能专业教师要相互配合,实现理论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相互渗透,促进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融会贯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依据大型的校内实训基地建构旅行团队以及“休闲贴吧”,帮助学生在校园内承接对应的业务,实现对课程、实训环节的内容衍生,将课程实践融入课程教学,实现教学相长。这种教学模式,能让学生快速适应自己的职业角色,仿佛置身于实际工作环境之中;能提升学生专业素养,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业需要。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快速完成相关实习任务,提升自己的实践技能。在实际教学中,技能专业教师和理论专业教师可组成相应的教研组和项目团队,在同一个项目中开展集体备课,运用集体智慧解决教学中存在的疑惑和问题,丰富专业理论知识,提高专业实践技能,提升教学水平。同时,高职院校可以将企业作为开展基础项目教学的依托,与企业联合,共同对新课程教学进行开发,编写新课程教材,创建试题库、案例库,将其融入教育教学过程中,以提升专兼职教师的理论水准和实践技能。此外,高职院校要及时做好市场调查与分析,明确市场发展动态,使教育教学紧跟时展,满足时展对旅游人才的需求。8.创新教育教学手段文旅融合是当下旅游市场衍生的一种全新旅游发展理念,即文旅融合的思想观,其所具有的战略统筹导向作用十分明显,能够推动旅游市场深入发展,以文旅融合为助力,让整个市场环境呈现全新发展面貌,彰显新时代旅游行业风采。为顺应文旅融合的市场环境变化,满足人才储备方面的实际需求,高职院校需革新育人目标,顺应市场规律,深入分析文旅融合的发展趋势,探索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因此,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创新教育教学手段,利用专业知识以及校内的科研优势做好专业性的课题研究,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高职院校还可以邀请一些校外技能人才来校,利用他们的实践经验,帮助解决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增强教师运作能力、产品开发能力以及旅游服务意识。这样还可以在课程教学中增添一些教学案例,实现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技能培养的完美结合,打造一支引领行业发展的新型旅游专业群职业教育教师创新教学团队。部分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师是通过校园招聘以及社会招聘的模式进入高职院校的,而高职院校并没有高薪引进人才。为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高职院校可通过多种举措,增加教师团队高素质人才。高职院校对教师要定期进行考核,经常组织教育教学培训,增强教师紧迫感、使命感,提高院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提高院校核心竞争力,创办一流高职院校。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教学工作。为了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教学实效,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以避免由于教师知识水平以及技能不高而影响教学实效。职业学院要增强教师团队的专业性、前瞻性,最大化地满足高职院校发展需求,完成人才培养计划。要建构“双师型”教师团队,明确市场体系下教育团队建设的重要性,明确当前人才市场发展需求,以满足时代需要,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杨丽红.高职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双师”队伍建设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7.

[2]张吉立.高职旅游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保障措施建设[J].文山学院学报,2013(06).

[3]丁宗胜.高职专业群教学团队能力结构优化与建设研究———以旅游管理专业群为例[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5).

[4]李薇.基于校企命运共同体的高职旅游专业群协同创新平台探索[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05).

[5]王迎洁.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就业问题及对策分析[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01).

[6]张园.乡村振兴战略下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探索[J].陕西教育,2020(03).

[7]孟祥丰.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内涵式发展的路径选择———以专业群课程建设视角为例[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2).

篇3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素质;创新士官教育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深化军队院校改革,健全军队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实践、军事职业教育三位一体的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士官是新型军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由于教育培训相对滞后,高素质高技能士官人才比较缺乏,士官队伍整体能力素质偏低,与打赢现代化战争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因此,必须紧紧围绕能打仗、打胜仗的要求,加快推进具有我军特色的士官军事职业教育,努力造就培养大批新型高素质的士官人才。

1 士官职业教育体系创新是适应新军革的需要

未来的战争是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对抗,深化军事斗争准备,提高部队核心军事能力对士官的能力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要适应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新要求,就必须准确把握高技能士官的现状和需求,从调研情况来看,高技能士官人才的整体能力素质还难以满足我军战略转型和部队信息化建设的需求,高技能士官人才缺乏已成为制约部队信息化建设水平的“瓶颈”。究其原因,一是士官来源单一,生源质量较差;二是受训员额少,培训渠道不多;三是中高级士官专业技能偏低,高级士官岗位编制少;四是在培养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专业对口率低、学非所用的现象。

士官职业教育体系创新是必要的。一是士官队伍作为“五支队伍”、“四类人才”之一,在整个作战力量构成中已从过去的从属地位上升到主体地位。但从调研的情况来看,高技能士官的能力素质还很难达到与这一地位相称。二是随着我军信息化建设的加速推进,信息化武器装备不断发展、战法训法不断创新、岗位需求不断变化,士官职业教育面临专业岗位多、内容变化快、组织实施难、实践性教学要求高等实际情况,无论哪所院校都很难独立完成教学任务。三是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事人才,实现最大限度教育资源共享,是世界主要国家军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

2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士官人才

士官教育必须围绕创新教育为牵引,要从过去的人才培养模式走出来,转变为智能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要把创新教育、创新思维作为军事院校教学改革的永恒主题贯彻始终。创新教育要在教学内容中突出,在新知识、新观点、新理论教学上落实。在教学中加大高科技知识与技术含量,积极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批用科学理论和高科技知识武装起来的创新型士官人才。

(一)培养士官人才的创新精神

未来战争的局势扑塑迷离,高技术战争的战略、战法、战场和样式 都今非昔比。战争模式的创新,呼唤有创新思维的军人,创新对于我军跨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创造性己成为衡量人才质量、素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培养学员的创造性思维也就成为现代教育改革与发展战略方向。士官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务必十分重视创造性教育,大力培养军事人才的创新意识,为军队现代化建设,为新军事革命,提供新的智力支撑。

培养学员广泛的兴趣人的创新意识不是与生俱有的。不可否认个人的兴趣、爱好、好奇心、创新潜能与人的个性、遗传智商因素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必须通过教育培养和主观努力锻炼开发出来,创造与灵感只能奠基于博学、勤思与艰苦实践之上。兴趣和好奇心是创新的动力。人们对新现象、新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会激发他们不断地去探索,直至找到问题的答案。

增强学员的使命感。人的意志行动受情感的影响,积极的情感,如荣誉感、成就感、追求理想等是意志行动的动力。利用各行各业先进人物的事迹,尤其是军中模范人物的英雄事迹对学员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讲清我国武器装备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增强学员为缩小我国科学技术和武器装备与发达国家差距的使命感。积极宣传学员身边卓有成就的专家、学者的事迹,让学员切身体会成功的成就感与荣誉感。

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为了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员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应重视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通过一题多解、一物多用、一词多义等等生动活泼的讨论、练习,去开拓学生的思路和视野,提高扩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能力。

(二)加大士官W员创新能力的培养力度

处于我军整个战斗序列最基层的士官人才,在未来军事斗争中负担了十分重要和关键性的使命。欲使他们很好的消化、应用、传递和加工现有军事成果,并通过他们直接转化为战斗力,在人才质量上,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其最为活跃的质量表现。紧紧瞄准士官人才岗位任职需 要,在突出实践能力培养中使学员树立创新意识,掌握创新方法,增强创新能力,是从事士官教育训练的最有价值的教育成果。

教学内容方面要紧跟世界军事发展步伐,要充分体现新理论、新技术、新装备,密切结合新战法、新训法,注重打牢基础、突出培养实践创新能力,为学员发挥潜力、发展个性特长创造条件。

教学方法方面要紧紧围绕创新教育素质教育展开。教员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引导学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探索未知;大力倡导启发式、讨论式、质疑式、研究式教学,全面培养创新素质。在教学中要引导学员把目光紧紧盯住军事学科的发展前沿,大胆探索,善于发散思维,敢于向权威挑战,乐于标新立异,时刻关注军队信息和科技信息。

3 如何推进士官职业教育创新

(一)推进士官军事职业教育的前提是“定位”

职业教育是以岗位任职需求为导向,重在培养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专门教育。发展士官军事职业教育,必须准确把握士官能力的目标定位。从士官能力构成的关键要素看,士官军事职业教育应注重三个方面:一是应用性,掌握士官岗位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实际技能,提高解决装备技术问题的能力;二是复合性,适应士官职能使命拓展,提高组训和领导管理能力;三是渐进性,按照逐级培训、能力升级的要求,培养担任下一更高层次职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二)推进士官军事职业教育的核心是“转型”。

我军院校从2011年开始实行士官职业教育,数量虽已初具规模,但不少院校没有真正把握职业教育的内涵和要求,在教学模式、考核评价上基本沿用学历教育的那一套,有的教材只是军官学员的“缩略版”,岗位指向性不强,造成士官本人学习兴趣与动力不足、人才培养质量不够高。必须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按照与部队岗位相适应、与战场相对接的要求,遵循职业教育的特点规律,加快以实践教学为重点的专业设置、培养方案、教学条件以及师资力量建设。着力完善对士官院校教学质量的新型评估机制,吸纳部队参与考评,通过有力杠杆,促进院校教育转型。

篇4

论文摘 要:作为培养技能人才的职业技术教育,要重视素质教育的实施,确立职业素质培养的科学理念,创新素质教育形式,加强毕业生跟踪调查,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对技能人才综合素质的较高要求。

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作为培养技能人才的职业技术教育,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专业技术和技能,更应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以适应时代面临的各种挑战和机遇。因此,职业教育在培养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注重提高学生适应时展需要的综合素质,这在教学理论和实践中具有深远的意义。

1 确立职业素质培养的科学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在理念上,必须准确把握以人为本的宗旨和职业教育的本质,树立科学的职业素质培养理念。

职业教育的本质首先是教育,是一种以知识为载体,塑造人格,培养人才的过程。职业教育既指向职业性就业,又指向教育性发展;既要实现社会需求的功利性目标,又要实现个性需求的人本性目标。反思我国职业教育,我们必须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全面认识职业学生所需要的职业素质内涵和构成要素,加强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精神和职业身心素质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专业教学不仅要围绕培养目标,也需要有素质拓展,以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洞察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能力,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摒弃实用主义价值观,转变单纯的“技术教育”的片面认识和做法,克服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防止和纠正培养“工具人”的目标取向,使学生成为一个有全面发展后劲的人。适应国际竞争条件下人才素质新要求。

2 成立专门的素质教育机构

为了有效实施素质教育,应设立专门的职业素质教育部门,下设职业素质教育课程管理中心,负责全校职业素质教育课程的教学管理工作。其职责包括,统筹安排学校的素质教育教学工作,收集职业院校的素质教育信息,为职业素质教育课程的教学提供各方面信息参考;开展调研工作,了解校内各专业课程的设置情况及学生对职业素质教育课程的需求情况,为职业素质教育课程的开设提供依据;组织召开职业素质教育工作会议,制订职业素质教育课程管理的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探讨各门职业素质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和特色,建立具有本校特色的职业素质课程体系,开发具有实效性和针对性的课程;负责组织召开职业素质教育课程教学研讨会,交流职业素质教育课的教学经验、教学方法,探讨推进职业素质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参考文献

[1] 张鹏程.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研究[J].职教新观察,2009,3.

3 探索和建立适应素质教育的教学机制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长效机制,包括丰富系统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实现素质教育与课程的整合。

3.1 积极探索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创新

教学方式的改革,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力举措。一方面,应在遵从直观的传统教学和课堂讲授方法的基础上,积极推行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互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法、项目导向法,特别要注重对本土案例的开发。同时结合不同课程特点,创新不同的教学模式。比如“礼仪与口才”课程的情境教学,因学生的直接参与面广、针对性强、基本素质训练效果好、课堂气氛活跃适合情景教学模式而获得省级重点课程。从素质要素着手,成立素质训练中心,从品格、心理、技能、礼仪等方面分项目对学生进行专门的素质训练,包括学生品格拓展中心、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职业技能培训中心、职业礼仪训练中心等。构建素质拓展方案,让学生根据个人爱好和能力,有选择地参加各种素质拓展活动,进行相关的拓展训练。在具体教法上要以案例、情境模仿和讨论为主,以确保学生的主体作用,确保教学效果。在考评方面,也要突破传统的笔试模式,以能力考核为主。主要方式有任务式、案例式、项目式等。

3.2 创新评价体系,突出教学实效

在素质教育考评中,把课程分为考试课程和考查课程,把学生出勤情况,课堂活动表现及社会活动情况等因素纳入成绩评定范围,对学生的组织纪律、学习成绩、平时活动参与和表现、与人的交往合作、品德修养等进行综合评价,学生素质教育课成绩计入学籍档案,以备用人单位参考。把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评价作为重点,是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重要特色,使考核内容更加充实,考核方式更加规范。素质教育重在养成,素质的提高不仅体现在课堂上,而且从日常的生活学习中也有所体现。促使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提高认识,积极行动,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

篇5

关键词: 富余农民 职业教育 创新

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和最近公安部公布的非农业人口所占总人口的比例,我国农村人口及从事农业的人口均占全国总人口的50%以上,说明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而我国农业现实是,人均耕地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人多地少,加上近年来城乡一体化建设、土地置换、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等,使我国耕地逐年流失,特别是沿海地区由原来人均耕地2亩到现在人均仅存0.5亩,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就派生出了大批不能依赖土地生存的富余农民。

如何引领这样一个庞大队伍进行创业致富、兴家立业、实现小康,是广大富余农民的共同心声,也是社会维稳和发展的需要。然而,这支队伍不仅科技文化知识水平普遍偏低,而且法制意识淡薄,解决这一突出问题,不仅是政府要做的事,还是广大社区教育工作者的应尽义务。立足这一客观实际,着眼于存在问题的解决,从全新视角及发展方向来看,要让广大富余农民尽快实现小康这一美好梦想,首先要做好富余农民职业教育。此项工作似乎是初高等职业专业技术学校的义务,其实不然,大批富余农民已错过了校园学习的最佳时期,没有机会也不可能再进校园学习,从事社区教育工作的人员就必须承担起富余农民职业教育光荣又艰巨的任务。传统教育方式是集中讲课,理论多,实际操作少;引导性培训内容多,针对性培训内容少;走过场、流于形式多,现场指导、操作、观摩少;培训方式单一、手段不多,实效性差,谈不上目的性和实质性培训。因此,进一步创新社区富余农民职业教育是广大社区教育工作者必须研讨的重要课题,是很有必要的。

富余农民职业教育是服务“三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发展农村的主要手段、途径。集文化人与商人于一身的陈玉书这样说:“致富的秘诀在于‘大胆创新、眼光独到’八个大字。”这就从直观上告诉我们传统纸上谈兵的做法已经远远不能给他们解渴,也就是提示我们不断创新教育方法和探索教育新路。

一、富余农民职业教育必须从学历、资格证书的需要出发。要着眼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农民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定向性和生产性进行学历、资格证书教育与培训,方式方法要做到多层次、多渠道、多类型,尽量减轻经济负担,缩短教育培训周期,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如成人职业高中学历教育培训、“两后双百”、保育员及育婴师等从业资格证书培训,给他们在参军、进城务工等方面提供方便。

二、富余农民职业教育必须从市场经济发展趋势出发。着眼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未来,着眼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着眼于产业与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着眼于城乡一体化发展,审时度势地进行针对性职业教育。如做好市场调查研究,探索教育新路,组织精干力量编写好培训教材、制作音像等,以便不同群体易学便学,面对农村多种经营发展主渠道编写好《乡土教材》,直接下村到户服务,使广大富余农民在家也能怀揣致富门路,尽快掌握专业技能,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小康梦想。

篇6

――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2015年年会综述

孟凡华 程 宇

>> 高等职业教育与创新教育 试析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创新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特征的研究与创新 建设创新型城市与构建高等职业教育的新模式 浅谈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高等职业教育借鉴德国“双元制”模式的实践与创新 高等职业教育政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论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创新思想与能力培养 高等职业教育精品的理念与实践 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与应对举措 浅谈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困惑与对策 关于高等职业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研究 小议创新高等职业教育管理 会计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创新 高等职业教育图学教学创新实践 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探讨 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差异性研究 试论普通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沟通 高等工程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同质性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2015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7):1.

Abstract On October 24-25, 2015, the 2015 annual conference of national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principals joint meeting was held in Wuhan of Hubei. More 900 principals from 400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ttend the meeting. The participants, centered on the topics of “action, innovation, crossing” , jointly probe how to develop and innovat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so as to provide technical and skilled talents for major national strategies of "made in China 2025”, “public entrepreneurship, peoples innovation”, and ” One Belt And One Road”.

篇7

1.1创新创业教育概况

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教学理念与模式,本质上是一种实用教育。那么创新创业教育含义是什么呢?1991年在东京举办的创业创新教育国际会议从广义上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了定义,它是指通过教育手段培养最具有开创性个性的人,开创性个性包括首创精神、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是一个培养具有基本业务素质、创新思想境界和开创性个性的人才的过程,是一种以培育在校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理念、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的教育。除了在校生的教育外,创新创业教育也面向全社会,主要针对一些创业群体分阶段、分层次地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和创业能力实践的教育,为一些打算创业、已经创业或已经成功创业的个人或集体提供系统、科学的教育指导。

1.2创新创业教育重要性

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是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在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落实大学生创业政策,促进高职院校毕业生提高就业率的重要措施。这是教育部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指出的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之所在。国家高度重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开展,各级政府积极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良好的环境,各项工作坚持扎实基础、搭建平台、注重引导的原则,采取有力措施优化创新创业的制度和服务环境,要求高等学校营造支持创新创业的校园文化环境,从上到下着力构建层次分明、覆盖全体、系统科学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1.3创新创业教育作用

在高等职业院校中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对于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科学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创新创业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启蒙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在专业教育基础上,使学生了解创新型人才的素质要求,利于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创新创业教育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决策力、组织力、领导力、协调力等各项创新创业素质,从而提升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有利于学生认识环境、把握机会、明确风险,在实践过程中按照所学的商业模式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设计,因此大力推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开展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能够不断提高创新人才的质量。

2高职院校图书馆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

2.1高职院校图书馆的作用

图书馆是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的基本组成部分,随着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图书馆适应需要而发展起来。它配合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向学生提供文献资料、情报信息,使学生获得知识,受到教育。学生可以利用图书馆丰富的文献资源,进行广泛的学习,充实扩展课堂学习内容,达到扩大知识视野、增加信息量的目的。高职院校图书馆要与高职教育的需要相适应,就需从它的服务目的与对象、馆藏信息资源建设及综合发展方向上与之相适应。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是时代赋予高等职业教育的使命,培养面向社会基层、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追求的目标。

2.2图书馆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

图书馆具备文献信息的资源优势,它是人类知识的宝库,是大学生最喜爱的地方之一,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其教育职能,加强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即主动地向他们提供一些创新创业方面的精神食粮,帮助他们树立“想创业、敢创业、争创业”的思想,使他们能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正确地看待创新创业问题。图书馆对学生创新创业的教育是学校教育整体系统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图书馆丰富的藏书、中外期刊和电子资源等是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保障。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高职院校图书馆的馆藏也在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职教特色,重点收藏大量有关基础、专业性职业教育和其他一些综合性的书籍。这些大量的数据以纸质文本、光盘、数据库等形式存在,利用因特网、电脑终端、电子邮件等方法和技术手段突破时空限制服务于广大师生,成为学生获取创新创业知识的良师益友。图书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其教育形式更为灵活,图书馆作为“第二课堂”,实现了高职教育中学校课堂教学同图书馆创新创业教育的双向渗透,将从过去依赖课堂教学的灌输,转向包括创新创业教育在内的寻求全面素质的提高。另外,图书馆为学生学习其他知识、博览群书提供了一种安静有序的阅读环境,因此,图书馆成了广大学生经常汇集的场所,在这里整齐有序地摆放各种文献资料,整个环境清洁明亮,安静幽雅,相比于课堂,这里更多了些读书的环境和良好的气氛,而思想问题的解决必须在这种有形无声的环境中才能实现。在这种氛围中人们会互相切磋、互相影响、互相学习、互相比较、互相督促,吸引他们到知识的海洋去汲取人类智慧的精华,寻找人生的真谛,提高综合素质,全身心开展创新创业。

3图书馆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措施

3.1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高职院校图书馆具有丰富的馆藏资源,这些纸介、电子的资源是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最基本的物质条件。为了能更好地服务创新创业教育,图书馆应严格把关采书环节,应聘任各专业和各学科的带头人、教授、教学能手以及学生代表担任选书顾问,由他们有针对性地提出所需书目。另外,采编部门应制定科学的选书制度和规范的选书程序,加强纸质文献资源的收藏。在采购的过程当中应注重提高文献资源的质量,使馆藏纸质文献的结构更趋科学、系统、合理,增加延续性。高职图书馆工作的一项新的内涵,就是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宣传,图书馆应充分利用丰富的馆藏资源和现代化的网络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全面的创新创业成功实例和经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欲望。在这个过程中就应加快自动化、数字化进程,进而对馆藏资源进行适时调整,将采集力度转到电子信息资源上,认真采集网络数据库和光盘数据库等非纸质资源,从而建立起虚实结合、互为补充、彼此融合的巨大信息资源库,为创新创业教育准备充足的文献资源。

3.2提高馆员服务创新创业教育能力

在高等职业教育的创新创业教育中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作为高职图书馆馆员,工作的重点是激活其创新创业欲望。有了这种想创业的想法,学生们才会有行动,图书馆应通过服务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图书馆要为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贡献力量,重点就是要建设一支能为创新创业服务的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图书馆专业队伍。这就要求高职图书馆在稳定和加强图书馆专业队伍基础上通过各种途径尽快培养一批具有高水平的一流人才和图书馆专业队伍。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制定相应的考核评价机制,调动馆员的竞争意识,同时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要加强馆员思想作风建设,定期组织岗位培训,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馆员,才能为学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注入活力。应该解决原本课堂教育讲授的传统知识不能满足高职学生创业需求的问题,就要吸引学生到图书馆来,为学生提供了完全开放、自由的空间,在这里学生自觉学习,引导他们抛开课堂形式和课堂纪律的约束,依照各自爱好和兴趣,自主地选择各类文献资源,进行自我知识的延伸和深化教育。

3.3帮助高职生培养初步的创新创业能力

创新一定是多元化、多态式的双赢结构,创新创业能力包括前沿信息的获取能力、创造性地思考和行动的能力、把握机会的能力,还包括综合利用各方面知识能力、辨别吸收能力和消化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馆员可充分利用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以及先进的网络检索设备、对信息进行检索加工等优势,准确及时地将最新的资源、技术与各专业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教学活动,也可通过组织系列讲座、图书活动周等活动,不仅教给高职学生查询、存储、组织、传递、利用信息的方式和方法,更要教给学生如何创新的基本原理和过程。在此基础上,使得学生在短时间内提高获取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从而很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提高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

3.4加大宣传力度

收集创新创业成功案例,利用图书馆平台大力宣传。充分认识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与普通高校的不同。高职教育培养的目标是高等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因而高职院校的馆藏既要强调专业性,更要注重实践性。因此,在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高职院校图书馆为了培养学生“较强实践能力”,可以根据不同的专业,将各届毕业生的优秀设计作品及创新创业成功案例收藏起来,开辟出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特色馆藏室,展示成功的作品,以形成与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的高素质技术应用能力的人才相一致的实训仿真职业环境,学生通过这些实物作品及真实案例,可以获得比文献资料更形象、更直观、更真实的信息,这对于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4结语

篇8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 学生 创新教育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普通高中教育急剧升温.再加人们传统观念的影响,职业教育的形势十分严峻,有的学校甚至出班了在校生掇学的现象,农村职业教育更是难以举步。如何走出这一困境呢?我认为在全面 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是职业教育生存和发展的根本。笔者认为在中等职业学校更从课程改革、教学方式的变革、建立新的教学策略以及重视实践活动入手,努力为学生创造活动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

一、要进行课程改革,构建具有创新教育特色的课程结构。

创新教育的培养目标要通过课程这个核心环节来实现,那么课程改革 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培养目标的达成程度,决定着职业学校的生存空间和发展价值.笔者是职业学院的一位语文老师,发现近几年普通教育中小学教科书随着教育改革的形势而变化,而中等职业教育的教科书仍使用多年的版本.我们现使用的是《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通用教材:语文》,这些书一部分内容己不能适应培养新型人才需要,有些教材设计不够新颖,版面没有吸引力,需要改革。学校应结合地城特点、专业设置的特点以及周边环境,添置适应学校教学的内容、基地等,把社会实践,研究性课程等多种新的尝试纳入发展目标。

二、要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构建具有创新教育特色的教学方式。

新课程改革挑战教师的教学观念,变“普教模式”为“职教模式”; 变“以书为本”为“以人为本”;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主体”。课堂教学三个要素—学生、教师、书本,把握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改革教学方式的关键.长期以来,“以书为本”的教学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现代教育要求“以人为本”,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不是简单的教学管理者,也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应是学习过程中的导演和伙伴.首先,“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掌握了学法,具有较高的学习能力、将终生受益.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发展学生的个性,通过师生之间双向的交流,实现多种沟通,从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学会学习。要做一个真正的伙伴,教师必须转交这些观念:由学生围着教师转,转变为教师围着学生转;由学生被当做充塞知识的容器,转变成课堂活动的主人,不仅挑战教师的教学观念,而且挑战教师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教师的教学阵地从教室、学校向广阔的社会延伸,形成大教育格局,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活动组织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创新实践能力以及社会活动能力.对于习惯了讲台和照本宣科的教师来说无疑必须构建全新的能力结构。

三、要对职业教育、教学的评估办法进行改革。

我们知道历来考试都是师生的指挥棒,所以任何一种教学改革都必须得到与其相适应的评价体系,否则必将失败。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的评价体系:既关注结果,有关注过程。这种评价既包括出勤情况、课堂活动情况(发言的次数和质量)、课堂测试情况、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参与课外活动情况,又包括期中、期末考试情况。既重视对运用能力的评价,又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既有分数量化,又有文字叙述,这改变了过去单一的终结性评价,是一种科学的评价方式。

四、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要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程的改革,教学方法的变革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一重担首先落到了课堂学上.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上应努力为学生创设活动情境,培养学生创造个性。

1、质疑情境,变“机械接受”“主动探究”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进一步思考问题,才会有所发展,有所创造。在教学中我们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质疑情境,可以设一些批判性的质疑,也可以设一些探究性的质疑.进行批判性质疑就是不依赖已有的方法和答案,不轻易认同别人的观点,而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判断,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其思维更具挑战性.它敢于摆脱习惯、权威等定势,打破传统、经验的束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学生的理解与思维的发展。另外给学生设一些探究性的质疑,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内在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品质。教师在课堂上应针对学生已有的能力水平,利用他们好奇的心理特点,充分运用利用教材里现成的材料,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继而提出探究性问题。

2、创设交流情境,变“个人竞斗”为“集体合格”

实践证明青少年具有好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有计划地组织他们讨论,为他们提供思维摩擦与碰撞的环境,就是为学生的学习搭建更为开放的舞台.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集体合作,有利于其思维的活跃。创造心理学研究表明:讨论、争论、辩论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发展,有利于改变“喂养式教学”格局,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设多种形式,多种目标的交流情境,以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笔者认为在英语、语文课堂教学中交流学习更力重要。

3、创设想柬情境,变“单一思维”为“多向拓展”

我国的教育比较注重学生求同思维的培养,面忽视其求异品质的塑造,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我们在各门学科的教学中都应充分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空间,挖掘发展想象力的因素,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由单一思维向多向思维拓展。

五、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其创新能力

篇9

关键词:高职;创新能力;创业意识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一、开展高职财会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一)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知识经济的到来,为我国的人才培养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要求我们与时俱进,不断探索,以适应时展的要求。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新趋势,也是我国素质教育的深化和具体化,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旨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是提高人才综合素质的一种教育模式。引入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长远任务。通过教育使学生在了解社会产业状况与前景的基础上了解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在掌握基本从业、创业知识和技能需求的基础上,树立服务社会的职业理想与创业意识,使教育造就的高素质财会人才在各自的岗位上建功立业,为社会的稳定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因此,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通过各种教育手段,着力提高大学生的理论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人才培养改革的客观要求。创新能力是人才的核心竞争力。随着经济的增长,教育的发展,会计与国际趋同,高职财会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再是培养学生在毕业时成为一个专业会计人员,而在于培养学生具有专业会计人员的素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富有变革的管理能力与胆识,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使学生在校的时候就能置于一种职业模拟和人生体验的创新情景中,从而全面提升学生作为会计专业人才的基本职业创新素养。

(三)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举措。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引导全社会转变就业观念,推行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这些指示精神要求我们实施就业创业教育,使教育更好地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更主动地促进全社会就业形势的改善,为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任做出贡献。随着我国高校招生总体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毕业生就业愈加严峻。财会职业是人才市场出现频率较高、供需量较大的职业之一。很多综合类院校、理工科院校也纷纷增设财会专业,造成财务与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竞争非常激烈。因此,高校财会专业引入创业教育,让学生尽早做好择业与就业的心理准备,鼓励毕业生创业开办中小企业,通过创业来解决就业问题,形成高校财会专业学生进出通畅的双赢局面。

(四)促进学生个人发展的重要途径。高职教育实施创业教育,并非鼓励大学生在校期间就去创业或者毕业后马上自主创业,而是重在培育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胆识以及敢于创造、创新的创业精神,同时对有创业意向和准备创业的学生加强创业技能的训练。创新创业素质是人的素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接受创业教育,财会专业毕业生个人的综合素质将会大大提高,他们不仅具备财会知识,而且具有经济管理能力,这样可以让就业融入到自己的创业活动中,使自己在职业生涯中拥有主动权,既可应聘就业,也可以走上创业之路。而一旦创业成功,那么个人的发展将截然不同,既实现了自身价值,又为社会创造了财富。

二、财会专业引入创新创业教育的优势

财会专业与市场经济活动的联系最密切,财会专业教育在引入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具有专业优势。该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是创业和经营企业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在创业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例如,如何筹措资金和进行资本积累;如何分析市场销路和成本核算;如何运用市场运行的法规及财务和税务的规则;如何进行商品销售、账款核算、货物盘点、记账、核算利润;如何进行有效内部控制和经营管理等。经济的发展要求会计与财务管理主要利用价值形式对企业经营实施管理。通过价值形式,把企业的一切物质条件、经营过程和经营成果都合理地加以规划与控制,达到企业效益不断提高、财产不断增加的目的。会计的触角常常伸向企业经营的各个角落。由此可见,财务与会计知识是创业者必备的创业基础,各行各业只要有了懂财会、会管理、精核算的人才,创业行动就会少走弯路。

三、高职财会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

(一)高职院校财会专业未形成行之有效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创新创业教育应该是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为主旨的高层次素质教育,其核心与关键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提升创业综合素质。由于学校管理者、教师和学生三个层面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尚未真正到位,致使学生无法完整地构建起创新创业所需的完整知识体系,学校在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过程中进行了适当的课程调整,但未形成创业能力培养体系。高校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在校的能力,忽视其社会能力,缺乏与社会尤其是政府、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使得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更具有社会性的意义;同时,缺乏适度规模的创业实践导师。

(二)学生个体创新创业能力不强、经验不足。笔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有89.27%自主创业的学生未参加过系统的创业能力培训,只有22%的学生选择自主创业是为了解决就业问题,对创新创业的动机不对。在创业可能面临的困难上,大学生选择最多的前三项是:经验不足、资金问题、缺乏项目。大多数学生对国家创业扶持政策不是很了解。有75.18%选择了知道一点,有14.62%一点也不知道,选择了解和十分了解的只占8.2%和2%。

(三)社会对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关注度不高。尽管社会普遍关注创新创业教育,国家也把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到战略的高度来重视,但由于社会对创新创业人才缺乏目标导向,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评判也只停留在理论层面,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政府创业政策设限较多。比如,杭州市高校毕业生创业资助资金实施办法(试行)规定,创业资金的资助对象如为外地生源在杭高校毕业生就必须符合三大条件,对创业项目有了更高的要求。政府过多的给大学生设限,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同时对创业本身的关注过多反而忽视了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企业在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过程中的作用也并未得到完全发挥。

四、高职财会专业创新创业能力的构建

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是不断发展变革的经济社会对现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目前,许多行业、企业急需具有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的“高复合、高素质、高技能”的三高人才。那么,我们的高职教育就应该根据社会经济转型和人才结构变化,对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做适当的动态调整和优化。

(一)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以教学为中心的教育体系,其本质是一种素质教育,是通过教学活动提升学生创业素质和创业技能。因此,要以创新创业意识为指导,积极改革和优化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教学计划制定、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改革、教材选用、课程设置等各个环节,注重人才培养方案的顶层和整体设计,把创业型人才培养与高技能型人才放在同等的位置,把培育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业技能的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纳入到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中、贯彻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全过程,做到创新创业教育进计划、进课堂,贯穿于学生入校直至毕业的每一个教学环节,使创新型、创业型人才培养成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

(二)深化课程体系改革。改革课程体系,在现有专业课程体系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新型劳动者为导向,立足创业与专业相结合,围绕创业要求,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系统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和基本的创业技能。重视学科的互补性和教学的综合性,注意把自然科学类、艺术素养类、经济管理类、人文社科类等学科的知识渗透进去,形成结构合理、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操作性强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上,财会专业可以围绕通识课开设创业管理、创造学、创业学等通识创新创业课程;围绕专业基础课开设跨学科、跨专业的创新思维训练课;围绕专业课开设项目导向的案例课和企业实践课;围绕专业实践课开设技能培训或项目班岗位技能课;围绕公共实践课开设ERP沙盘模拟对抗、创业设计、创业技能大赛等选修实践课程,形成“重素质、厚基础、强实践、求创新”的高职财会专业创新创业人才课程体系。

(三)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高职教育的显著特点,是强调以能力为本位,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创新性,使毕业生能够直接上岗工作或开创性地开展创业工作。由于高职学生自身的动手能力和认知能力发展不平衡,在课堂中对于以并行结构为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学习体系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听讲的持续注意力,对概念的理解归纳能力以及记忆复现能力均较弱;而对于以串行结构为特征的行动学习体系则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操作的持续注意力、操作行为的模仿能力、操作行为的程式化再现能力均较强。这就促使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考虑教学方法的改进,将实践环节融入到课堂教学环节中去,大力引入实战环境要素,使每一节课都让学生感到是社会实践能力训练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如工作角色模拟、专业案例分析、企业专家言传身授、启发式或者感悟式教学手段、多媒体模拟真实工作环境,等等。

(四)构建多元化的创新创业实践体系。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性特征决定了学校应积极构建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创业实践教育和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实习实训、毕业设计、工学交替、创业技能竞赛、ERP沙盘模拟、创新创业服务网站、创业信息咨询、学生社团等有机结合的开放式创新创业实践能力体系。

1、把创业文化纳入校园文化建设范畴。通过举办创业论坛、规划竞赛、支持建立创业教育社团等形式多样的课外创业文化活动,促进学生创业群体的沟通和交流。例如,面向全校学生开展ERP沙盘模拟对抗活动,在指导教师或参赛获奖学生的引导和组织下,让学生独立完成包括企业战略规划、市场规划、资金规划、生产规划、物流规划、年度总结等。这种实践性活动充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养成具有非常好的效果。

2、切实加强校内外创业基地建设。创新创业教育需要良好社会系统环境的支持。学校应该主动加强与企业的联系,通过拓宽渠道,整合社会资源,签约就业创业基地,帮助学生更多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从而在社会中历练并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创业奠定坚实基础。学校与企事业单位合作,设立定点实习基地、顶岗实习基地和一批学生课外创新活动基地,积极组织学生从事认识性实习、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等实践性环节,加大技能训练的强度,把职业意识的培养和专业技术技能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既缩短教与学、学与用的距离,又能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五、财会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实践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会计专业群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指导,结合专业与职业特点,以“把握财会趋势、发挥金融强势、彰显人才优势”为人才培养理念,以促成学生成才成长为人才培养工作的逻辑起点,以满足用人单位的多元需求为人才培养工作的着力点,坚持学历教育与岗位培训相融合、坚持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相兼顾、坚持就业导向与人生发展相统一,着力提升学生适应市场的能力与素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一)创业教育渗透于专业教学。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会计专业群在专业教学计划中增设《中小创业指导》课程,课程侧重于系统介绍创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通过该课程,让学生了解创业的历程,国内外创业教育的现状,成功创业者的创业成长经历及其特征;使学生了解创业者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组建创业团队的重要性以及创业团队具备的特征,创业需要的环境和条件。同时,将创业教育渗透到专业课程和相关课程中,对原有的教学计划进行必要的整合和优化,使各课程之间相互配合,形成创业教育的各有机组成部分。使学生不仅懂得资金使用的规划、预测、控制、考核、评价等,而且学会规避市场风险的方法、经营管理的能力等,并能运用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二)教学方式体现创新创业教育特色。先进的教学方式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环节,我们在教学中积极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等多种新型教学方法,利用校内仿真化实训基地,如手工实训室、银税企财税审实训室、财务管理实训室、信用管理实训室等,通过设置ERP实验课程,加强ERP实操,让学生分组练习,分别循环扮演企业中的不同角色,以增强学生对不同岗位职责的认识和掌握,加强学生职业经验的训练;通过叙述讲解性与互动练习性结合,发挥互补效应和立体效应;利用电视录像及其他媒体,通过播放一些企业家报告会实况,实现身临其境的效果,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调动他们的潜能。

(三)有效开发和利用社会创业资源。建立校外实训实践基地是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基于此,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会计专业群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建立了“意识、品质、知识”三维一体的产学合作共育人互动模式。于2007年构建了“以下沙经济开发区为基础,以杭州市为重点,面向全省的多元化、开放型、紧密型的校企合作格局”,密切与政府和企业的联系,主动与会计师事务所、浙江省信用中心合作,让学生参与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会计咨询和信用服务等工作,开展财务管理、可行性分析、项目策划、市场调查等方面的咨询和策划服务,不断积累、丰富创业教育的案例,训练他们的职业经验。同时,开展三个层次的全真式工学结合,即一年级学生暑期分散式实习,二年级学生全年排队式实习,三年级学生6个月顶岗实习。通过创业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和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创业素质、专业技能素质和职业道德观念,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四)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活动。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会计专业群结合浙江省高职高专“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浙江省财会信息化竞赛、浙江省中职会计技能大赛等各类比赛及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举办一些创办成功人士专题讲座、报告会,建立创业论坛,开展一些模拟创业活动等,促进学生创业群体的沟通和交流,激发财会学子的创业热情和创业意识;同时,积极利用学校的专业教育资源和社会服务功能开发可行性的创业项目,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具体的创业项目,体验创业过程,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

(作者单位:浙江金融职业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张政文,田刚健.面向全体探索以创新意识为培养主旨的创业教育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10.12.

篇10

[关键词]职教计算机;教学;创新模式

在当今社会,各行各业都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例如,管理、培训、财务、研发等领域,对高级计算机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职业教育院校作为专门培养技术型人才的地方,需要根据实际的社会需求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模式,才能使学生在未来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并有所作为。计算机的课程内容繁多,部分内容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还需找准定位,根据学生的需求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其积极性,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为社会输送更多人才。

一、加强师生互动,增进对学生的了解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安排教学活动,才能帮助学生得到有效提高。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大多以权威的形象出现,这样的方式虽然便于教学管理,但容易造成师生之间的距离感,使得学生不敢发问。因此,教师还需增进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实现互动教学。教师在课堂授课中应鼓励学生多发言,大胆向教师提出质疑,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促进自身综合能力的提高,教师也可通过学生的表现判断其学习情况,以便设计更加合理的教学内容。除了在课堂上与学生互动之外,在课下教师也应加强对学生的关心,了解其生活情况,帮助学生解决困难,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二者之间不仅是师生更是朋友。当学生与教师的关系拉近之后,学生也更愿意向教师敞开心扉,真实地表达自己,可以促使教师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情况,有效帮助学生从各方面来完善、提高自己。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许多学生在学习上感到吃力并非因为课程内容难度太大,而是对学习没有兴趣,因而降低了其参与课堂和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创新教学模式时,需充分尊重学生的爱好,以学生的兴趣为导向,将其喜爱的东西融入教学中,这样能够迅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更有效率。例如,许多学生认为Word文档中的排版十分繁琐复杂,且相关的知识点和方法太多,难以理解记忆,这时,教师可以在课下了解学生喜爱的杂志种类,例如女生爱看的娱乐新闻,男生爱看的体育、汽车资讯等,然后在课堂上以这些内容为材料进行不同方式的排版,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将学生的注意力迅速吸引到课堂中,且能使课堂变得更加有趣,学生也能在愉快的氛围中轻松学会知识、掌握技能。当学生能够意识到计算机技术的巨大作用且能与自己喜爱的事物相结合之后,更容易引起他们尝试的欲望,从而促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

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教学

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因此他们对知识的接受能力、掌握程度也不同,倘若教师一味地进行整体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个体情况,可能就会导致有的学生跟不上节奏,影响教学效率和质量,所以,教师还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分层教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充分了解之后,应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对于学习能力强、程度较好的学生,可以为其安排一些有难度、有挑战性的任务,在拔高其思维能力的同时,积极挖掘其潜能,帮助其在学习中获取更多成效;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程度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加强其基础知识的巩固,使其在打好基础的情况下再进行能力的提高,循序渐进地进行学习,以保证教学的质量。另外,教师也可将不同程度的学生组成小组,实行以强带弱的方法,这样学生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学习方法和心得,同时也能从相互学习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在今后能及时进行改正,不断完善自己的学习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