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性范文
时间:2023-11-14 17:53: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巧用情境,放飞想象。
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较依赖课本,创新意识淡薄,所以,有时候巧妙地应用电教媒体,会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比如:欣赏《我是人民小骑兵》时,开头与结尾应用的渐强和渐弱,师让学生闭目聆听乐曲的开头和结尾部分,让学生说头脑中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可好多同学只会说乐曲中应用了渐强和渐弱的手法,不会想象出现怎样的画面,这时候打开制作好的课件,只播放开头的画面,同学们看了就很好理解了,是小骑兵在美丽的大草原由远处跑到了近处,远处声音弱近处声音强,所以更能感受到渐强的巧妙应用,接直老师只播放结尾的音乐,让同学们感受乐曲想象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这时同学们争先恐后的说自己脑海里出现的画面,都说的特别好,同学们都在听听、看看、想想中发挥了艺术想象、表现力和创造力。
二.在教学中,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我在教学中主要不在于“教”而在于来指导学生的“学”,我们只有放下教师自己认为的那种所谓的神圣的地位,才能与学生的距离更近,才能营造出一种宽松和谐的气氛,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在教学中我不满足于学生“学会”――创造性学习,即兴创新性学习,我教的目的是为了以后不要再教,最终使学生做到无师自通,教,绝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励思维,要启发学生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创造。
三.提倡学生大胆想象、质疑、解疑。
篇2
【关键词】美术教育 ; 培养; 创造力
如何通过美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性能力
人类社会进步的历史就是不断创新的历史,人们在科学技术迅猛的发展和进步中,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和认识到创新的重要和可贵,有识之士已提出了响亮的口号:“创新是21世纪的通行证。”
“为潜在的创造力提供良好的机会,这对任何一个社会来说都是生死攸关的事情,这一点极为重要……如果社会没有让杰出的创造能力发挥出效能,那就是对它的成员的失职,并将会给它本身带来只能责怪自己的那种惩罚。”美国学者阿诺德.托因比的忠告绝非危言耸听。一个民族如果缺乏创造力,它就会落后挨打。有创造力的民族才会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民族的创造力则主要通过我们的教育来实现,作为教师则更应当担负起这一光荣使命。
的确如此,看一看在人的成长中,如爱迪生、爱因斯坦他们的创造力使他们为人类做出了多么大的贡献。
创造是手脑并用的过程,不论是物质创造还是精神创造都可以获得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旧到新的硕果,每个大脑发育正常的孩子都孕育着创造力,如同一里沉睡在土壤中的等待萌芽盼望破土而出的种子,我们得为这一颗颗珍贵的种子培育土壤,唤醒它们,催发它们。
美术教学因思维方式的独特性,教学过程的情趣性、表现活动的自由性和评价性标准的多样性,提供了创造活动最适宜的环境。通过美术课程培养的创造精神,将会对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创造能力,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中体现的。
1 让儿童扩大绘画空间
小孩子生活的空间太小,小孩子的自由支配时间太少,这是传统教育所造成的弊端。小鸟关在鸟笼里生活,虽然有吃、有喝、能跳跃、能鸣唱,但鸟笼并不是鸟的世界,大自然才是鸟的世界,小孩子如果只是关在鸟笼使得学校里天天临摹画,是不行的。创造需要广博的基地,我们应当多让学生与大自然接触,面对真花、真草进行写生,这样便于儿童认识大自然,了解大自然。常带学生去公园写生,让他们与社会接触,认识社会,了解社会,这样他们通过各种方式面对大自然,以及在社会接触中,丰富了他们的知识,也对他们进一步创造绘画打下良好的基础,中国著名画家刘海栗以大自然为师才激发出他许多艺术灵感,创作了许多不朽之作。
法国著名艺术家罗丹有一句名言:“自然的总是美的”。自然界的景色干姿百态,斑驳陆离、纷繁变换、美不胜收。大自然是儿童绘画活动的最好课堂,大自然的景物开启了儿童想象的大门,使他们发现了美、创造了美。
2 尝试性探究创作,丰富学生的创作手段
艺术表现是个体情感、审美趣味通过材料运用的一种创造性活动,体现学生的个体的创造能力和精神世界。在美术活动中只有激发学生对创作的活动的热情,才能让他们通过造型表现自己的情感。而绘画艺术作品的完成的长期性,会降低学生创作的热情,教师通过一些不同的画种,绘画材料辅助学生创作,让学生尝试更多更新的绘画、技巧。缩短创作的时间,增强画画效果,可以显著提高他们美术创作的积极性。培养创造力必须放手让学生通过自由探究、尝试,自己掌握信息、获取美感经验,进而进行创造性艺术表现。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自由选择关注点,自由地通过视觉、触觉、听觉去感受形、色、材质、声音带来的乐趣;自由地认识通过理智、思维和想象构成事物之间的联系。在此基础上采用不同画种尝试性探究创作,获取灵感,丰富学生的创作手段,使学生的作品更具创造力。例如:表现阳光可以让学生通过对太阳的观察,讨论沐浴阳光的感受,选择不同的材质进行创作。这样有的学生直接用黄色的油画棒在红色纸上画出流动的光芒;有的在白色的素描纸上用水粉色(红黄相混合)以笔触的变化表现阳光都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又如在蜡笔淡彩中,学生用水与蜡两不相溶的特性,画雪景,倒影等都表现出了独特的效果,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的热情。又有版画、贴纸画、水粉画、彩铅画等不同特色的作品不胜枚举。
3 充分利用电教设备,搞好课堂教学
绘画是学生的心智活动,是心灵创造的结晶。绘画水平只能由学生绘出来,不可能由教师讲出来、评出来。但传统绘画是学生照教师给的思路绘画,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不能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完成教学目标的主要环节,只有搞好课堂教学,才能大面积提高学生美术知识水平,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3.1 利用各种电教设备,培养学生兴趣。
要选择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触动学生好奇心,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教学内容。培根说:“好奇是知识的萌芽”。因此,教学内容应力求构思新颖,趣味性强,能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利于培养和保护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运用科学合理且有趣味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和创作的冲动。人们常说:兴趣是成功的一半。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手段应是丰富、生动、多样的。教师要精心选编内容,改革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单一化状态;利用丰富多彩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和技术条件,强化学习内容的启发性与趣味性,以适应新时展的要求。现在上美术课的一大问题是相关教材资料缺乏。特别是欣赏课。有些课经过几次印刷,色彩效果变差,画面不够清晰,图片又不多,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感。因此运用现代教学手段非常有必要。通过自己找些资料。如找一些画册、光碟、网上下载资料储存在电脑硬盘中等途径,来制作CAI课件。它通过声音、图像、音乐刺激学生,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生动丰富的素材资料,将学生从课堂枯燥的说教中解脱出来。只有通过大量材料,使学生增加感性的认识,调动学生的兴趣。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学生见多才能识记,才能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例如:在上小学美术欣赏课,许多图片几次印刷之后已变得很难看,图片又少,要老师重新绘制也不太可能,现在有不少光盘、光碟有这方面素材。老师整理之后,让学生欣赏,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真正欣赏作品美的内涵,同时也减弱了老师的负担。
3.2 利用各种电教设备,提高教学效益。
美术教学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运用电教多谋体可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把教学的重难点通过图文并茂来传达给学生,唤起他们的审美知觉,开启他们的联想,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特定情感,且有益于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既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我在讲一年级《穿花衣的热带鱼》一课时,让学生欣赏老师制作的小电影和课件,孩子们被那生动有趣的电影画面和精美的课件制作深深地吸引住了,他们犹如身临其境,而且思维也很快跟着活跃起来,在接下来装饰热带鱼的时候,他们大胆想象,大胆表现热带鱼身上的图案和色彩,到最后当学生把一条条的热带鱼“游”到黑板上老师特制的大海里时,呈现在你面前的好似一群活灵活现的美丽的热带鱼,这时你一定会惊叹孩子们的想象力竞是如此的特别与丰富。运用多媒体电教手段,放开学生的思路,调动学生的绘画积极性,甜尝创造的喜悦,让学生在绘画中逐渐完善自己,在不知不觉中提高绘画水平,促使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4 欣赏作品,开拓视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美术学科所包含的门类众多,且与生活的各个方面均有联系,开拓学生的视野要从美术教学的各个环节入手,艺术欣赏在开拓视野方面又显得尤为重要。开拓学生的视野主要是让学生多接触各种艺术形式、艺术风格、艺术流派,因为不同的艺术形式带来不同的艺术感受,能启发人的思维,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打下了基础。
在教学中要扩大学生欣赏范围,尤其要增加对不同艺术形式作品的欣赏。比如在“外国美术作品欣赏”中,我重点突出不同文明、不同时期所创造出的不同艺术形式,并将它们进行比较,用来启发学生的思维方式,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凡高、米罗、毕加索、莫奈等大师的作品应该常出现在儿童教室的各个角落,让儿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审美能力,如果市里举办美术展览,教师可以利用这种机会组织儿童前往参观,让儿童到艺术的海洋里寻找、发现、帮助他们开阔眼界、丰富知识、激发想象、培养创造。
5 培养吃苦精神,发展创造性思维
篇3
关键词:探索;学习兴趣;创新能力
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何培养创新能力呢?本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看法。
一、变“被动”为“主动”
课程改革,一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所以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就学习数学而言,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教学活动中成功的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数学。因而,作为教师,首先要创新自己的教育观念,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从灌输式教学转变到以学生主动发展为主,从重教学结果转变到重教学过程,从重书本知识转变到重能力培养上。创新教学方法,把学习和发展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有效地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留给学生充分的创新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新课程提倡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如,数学中“圆的认识”,我有意识地让学生到操场上画圆。有的学生想到两个人用一根长绳画一个圆,有的想到一排人转一圈画一个圈,也有的想到全班人画一个圈,沿这个圈画出一个圆。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解决“为何现实生活中车轮都做成圆的,二车轴都装在圆心上”这个实际问题。再如,教学“圆锥体积的计算”时,我放手让学生用等底等高的圆锥、圆柱容器进行对比实验。一些学生采用在圆锥容器中装满沙,再倒入圆柱容器中;一些学生采用在圆锥容器中装满水再倒入圆柱容器中。通过比较、发现、归纳、总结,找到了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这样,学生在探讨活动中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营造创新的教学氛围
篇4
关键词:物理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5-0040
当课程改革的春风大踏步地走来时,笔者有幸作为一名实验教师走上新课程改革的舞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笔者更加意识到,物理学作为义务教育一门基础自然学科,担负着的培养学生的任务更加重大了。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让学生学习到知识,还有许多其他的任务。比如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人格,具备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素质;学会创造性思维,能够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创造性的“学”,学生只有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才能,才会转化为能力。
下面,笔者就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学习,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一、善于创设问题情景
教师的首要任务在于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形成探求创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对问题有一个感性认识,为探求问题做好准备。例如笔者在教学“变阻器”一节时,利用实验创设情景,使与滑动变阻器相连的两彩色灯泡,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或逐渐变亮,或逐渐变暗,使学生看到这种现象,大大激发了兴趣,接着在情景中产生各种疑问,形成了探索问题的心理愿望。
二、善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出一大批勇于创新的学生,也就是“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个个成才。”因此,对教师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首先要求教师本身必须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敢于打破旧框框,毫不墨守成规。在每一节物理课,每一个物理知识点的教学过程中,科研型物理教师不满足于学生只掌握现成的死知识,而是注意怎样将它灵活运用,让学生在此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例如,在让学生掌握了“液体的沸点与压强的关系”后,引导学生进行如下推理:气压越低,则液体的沸点越低,那么在真空中水的沸点可以是多少呢?学生讨论结果为:真空中气压为零,水的沸点可以低到任何温度――直至宇宙中的绝对温度――273.15℃。教师继续问:“月球上没有空气,能有水吗?”又进一步问:“凡是没有空气的星球上能找到水吗?”通过讨论后,学生们一致认为:“凡是没有空气的星球上,就一定不可能存在着水。”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而且使他们为自己的探索成果而感到自豪。
三、让学生参与实验活动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加强实验教学的研究是物理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笔者认为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让学生参与到实验活动中去,会收到很好的效果。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兴趣,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和注意力,增加学生对物理规律的理解深度,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有些现象存在时间太短的演示实验,还可以由兴趣小组在课余给大家表演,让每个学生都能观察到现象并理解说明道理,对一些带有探索性的重要的演示实验,变成探索性实验,让每个学生参与到探索活动中,既加深了对规律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了探究规律的科研素质。
四、加强学生学习物理方法的指导
为了让学生在离开学习后能继续独立地学习不断涌现的新知识、新技术、适应社会发展,就要使他们在有限的学校学习年限内“学会学习”,掌握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
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和指导,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措施,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需从两方面着手:一是要促使学生“想学”;二是要帮助学生“会学”,即指导学生逐步掌握科学有效的方法和独立获取知识的技能、技巧、善于自学。
向学生传授一些学习方法,使之得到启发:1. 归纳记忆法:学习了物态变化一章,就可以作以下归纳:物质存在三种状态,当温度发生改变时,将可能进行六种变化,同时伴随吸热或放热;2. 推理格式化记法:通过已学且较简单的课迁移到新课,获取新知识,并能记住。
五、加强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绝大多数同龄学生智力水平差别较小,学生学习成绩的差距,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非智力因素导致的。因此,必须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1. 寓情感于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情绪
快乐情绪使人对事物产生亲近感,有欣赏和接近的倾向,这种状态使人易于对事物产生兴趣。教学过程既是师生间信息的交流过程,也是师生间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应真诚的热爱学生,关心、理解、体贴、尊重学生,将自己置于与学生平等的地位,时时处处给学生以亲近感。教师和蔼的表情,亲切的动作,温和的语调,激情的言语,赏识学生的点滴进步,寄托着恳切希望的每一个眼神,必然能造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2. 寓德育于教学中,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
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活动。初中生的意志品质有向良好发展的一面,也有脆弱的一面,遇到难度较大问题时,易表现出气馁和畏惧。加之物理学科思维性强,相对其它学科学习难度大,且受高年级学生影响,有部分学生未学物理时就有恐惧心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要帮助学生、尤其是差生树立自信心,克服自卑感。对学习不踏实,贪玩的学生,辅以一定制度加以约束,严格要求,多督促他们学习。要坚持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用“显微镜”捕捉差生的“闪光点”,培养其自尊心、上进心。在教学时介绍科学家们矢志不渝,坚忍不拔,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介绍富有启发性的物理学史,从而教育学生不畏艰难,有毅力。总之,在教学中,注重智力因素的开发。也需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篇5
【关键词】中职语文;创新性思维;探究
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逐步为人们和社会所认同、接受。在新的历史时期,中职院校要将素质教育引向深入,必须重视创新教育,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改变过去过度强调共性教育而忽视学生个性及创造性教育的状况。
中职院校教育根本属性的核心内涵是职业学校的职业教育,而非基础教育内涵,中职语文教育既是一门基础课,也是一门工具课。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中职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文化基础必修课与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课程,无论是在教学内容上还是在教学模式上都取得很大的进展,但从整体的教学现状来看,还有待于进一步与时俱进。
一、教师在课堂上需要扮演知识的引导者,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现代化的要求,在当前的中职教学中,教师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内在的教育需求,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并且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规范各种教育活动,正确引导学生学习,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语文教师有义务向学生展示语文的魅力,对学生进行价值教育而没有权利对他们的自我分析能力和想象力进行抹杀。
我在与学生学习朱自清的《背影》的时候,将班级分为三个小组,进行合作学习。课前先让学生预习,由组内解决好作者、读音、节奏等相关问题,并且找出学习的重点,互相帮助学习;上课的时候我首先给学生预留一段时间,让他们将集体加工整理后的知识点展示,一个小组准备一道问题,这样营造了课前学习气氛,也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在与学生进行学习的时候,我有意识地围绕教学重难点,通过提问题,进一步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吩咐每个小组内将通假、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等知识予以归纳解决,要求人人动手、互相合作,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必然浓厚,我则在一旁适当地予以引导。当学生交流后,让每一个小组提出疑难问题,指定另外两个小组的一个组解决,并且鼓励学生进行戏剧表演,表演父亲与我的动作、表情、心理等,学生这样会对父亲和我的心理变化有了深入的理解,我在此时给予点拨。让学生放开讨论,他们很快谈出了自己的观点。我并不统一答案,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就予以肯定。课堂上虽然不如传统课堂那样安静,但学生在合作中学到了知识,有了体验,有了感悟,创造性的思维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
二、多采用情景教学法,感染学生,激发他们潜在的创造性思维
情境教学主要是指教师通过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让教学在积极的情感和优化的环境中开展。在此过程中,由于学生的情感活动参与认知活动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学习者的情境思维会被激发,迸发出想象的花朵。在课堂教学上,根据语文的学科特征,我用自己的语言和各种教学手段经常采用情景教学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例如在讲述关于李白的诗词中,开课导语首先要导入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三分啸成酒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这样既言简意赅又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又由于学生的人生经历很少,文章中很多故事是他们所难以理解和体悟的,所以教师需要借助一些手段帮助他们理解。在讲到《秋声赋》的时候,学生体验不到这种悲秋的思绪,搞不清楚古人为何悲秋?于是我便借助多媒体,找一些表现秋天萧瑟的图片和作者的经历,以及一首古筝曲《细雨微风》作以背景音乐,边让学生欣赏,边娓娓动听的讲述,这样学生便会真切地体会得到作品中的悲情,会让他们联想翩翩,有利于激发他们潜在的创造性思维。
三、鼓励学生多进行阅读,并不局限于课本知识,培养学生独立的思维分析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对阅读定义为:“阅读是一种从印的或写的语言符号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所以我认为语文阅读应该是一种语言与思维相互作用的一个过程,它与思维辨析能力又是一个互相促进的双向过程。我一向认为,学习语文,没有阅读是不可以的,阅读可以让学生的思维空前的活跃,让学生自己学会独立思考。
课外阅读作为课内知识的补充,必然会对课内阅读起到促进作用。我在教学的时候很注重向学生推介他们这个年龄段应该看的书籍,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开阔他们的视野与知识面大有帮助。每周都会组织学生到学校图书馆集中阅读,并且要求学生如果对他们所看的作品中一些优美的文字摘抄下来,记在心里,这对提高学生作文写作水平很有帮助的。在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时候也要注意将课内与课外阅读二者结合,纳入教学计划,既可以防止学生盲目阅读,又要给学生自由选择留出空间,这样才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 新课改 地理课堂 创新素质 培养兴趣 第二课堂
中学地理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实践能力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随着地理教材改革及素质教育的深入,中学地理教学将更适合社会和时展的需要。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目前素质教育中备受关心的问题。基于地理教学过程中对地理课的认识,以及对学生的兴趣、求知欲望、强烈的好奇心等特点的观察,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培养学习兴趣,树立科学正确的人生观。
培养学习兴趣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要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学生,教师首先必须具有创新品质,那些教死书、死教书,整天拘泥于考试大纲和教科书的教师必将被逐步淘汰。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死记硬背,毫无自学意识,更谈不上能力。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必须转变对学生的认识,注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学习中,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培养能力的目的。培养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如谈话法、创造情境法、实验法等。其中谈话法是学生获取知识及教师了解学生接受程度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个性和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谈话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解决学生的疑问,促使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二、开拓学生的扩散思维,注重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多组织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提高创造性思维水平的重要途径。引导学生对研究对象从不同角度、方面、层次进行思考,以求得认识得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课外小组可以通过所学地理知识搞点小实验、小改革、小制作、小发明活动等,有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起到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作用。地理探究性研究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为探究学习的基础。探究性学习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目的,强调主动探索和创新实践精神,着眼于给予学生终身受用的知识和能力,反映和适应了时代对教育的需求。因而在教学中应该十分重视课程中安排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教学不流于形式,结合实际,紧扣“本地”具体情况,将学生身边的“乡土地理”列为重要教学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
三、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地理教学具有显著的特殊性,涉及区域差异性、要素综合性、空间描述等内容,仅通过单纯的教学无法形象直观地勾勒实际状况。在当今地理信息多样化的背景下,地理教学必须运用先进教学手段,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者转变为主动学习者。现代教育技术如投影、电脑、多媒体技术等为地理信息时空一体化提供了展现舞台。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利用先进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尽可能多地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地理素材,使教学活动真正成为活跃学生思维、启发学生思维和激发学生创新的过程。
总之,在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培养的方法很多,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地理教师要充分抓住时机,增强科研意识,勇于探索创新,进行创新教育,力求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方法、思维能力等方面有新的突破;同时还应加强对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与研究,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做好准备,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地理教学的灵魂。
结合中学地理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当代中学生学习环境的变化,提出素质教育下中学地理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和技能:教师是复合型研究性人才;具有终身学习理念;具有科学方法论做指导;具有跨学科知识结构体系。
四、地理教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地理知识不是孤立的,它与其他学科联系交融,教师在讲课时不仅要充分利用课本图表、地图册、挂图等,还要利用其他学科资源活跃课堂气氛,营造身心愉快的学习氛围。如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时,可用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印证;“正午太阳高度角测量”,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讨论,让学生发现原来各学科知识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样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掌握相关知识,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从而达到培养能力、提高兴趣的目的。
地理知识有丰富的内涵,比起其他学科,地理更贴近我们的生活,许多地理现象与地理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都希望老师的课讲得更贴近自己,更贴近生活,更具有吸引力。显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光讲授明白知识已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教师必须练好基本功,提高讲授技巧,讲得有声有色,有理有趣,好听好记。因此,教师可以结合相关知识,多联系社会实际,启迪学生思维,开阔学生视野。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是构建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点,也是新课程改革中需要探究的重要课题。一线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努力学习、勤于思索、不懈探究,争取新课程改革早日成功,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我国的早日腾飞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篇7
兴趣是机器人实践活动中促进学生发展思维、提高创新能力的原动力
兴趣,也称求知欲,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促进学生思考、探索、创新、发展思维、激发主动学习的原动力。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
在机器人实践活动中,有些学生一开始对机器人保持着高度的学习兴趣,但是这种兴趣往往不能持久。经过仔细研究我们发现,学生最初的兴趣来自于对机器人的神秘感,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结构搭建和编程难度的增加,学生会有种挫败感,从而产生放弃的念头。而机器人的训练到了后期,需要重复试验,这种枯燥的重复也导致学生的兴趣大大降低。这对正常开展机器人实践活动是十分不利的,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了。
如果学生能在机器人活动中克服枯燥感、挫败感,把学习机器人作为一种乐趣和发自内心的一种愿望,他们就会在活动过程中不断地去探究、思考,会去总结自己的失败经验,从而在下一次的程序设计或者结构搭建中改进,真正做到自主创新!
如何在机器人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创新能力
杭州江南实验学校于2009年8月成立了少年科学院机器人工作室,以专用教室作为环境保证,配备了先进的教学设备。该校机器人教学实践活动分小学、初中2个科技活动班级,自愿报名,从中选拔40余名同学,每周有2名专职教师进行固定课时的教学。教学内容包括机器人的基本原理与工作过程、FLL工程挑战赛、创意机器人制作等项目。基于实践活动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教练员们总结出以下几点做法,以有效提高学生对于活动的兴趣:
z入门初体验
对于刚入门的学生,教学主要采用讲授及展示图片、视频等方式,例如播放中央电视台“异想天开”机器人专题的视频,或者展示本校前几届学生的机器人作品。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机器人的概况,了解机器人这个学术前沿领域的发展和应用状况,了解机器人的概念和工作方式,初步了解机器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z创新从结构搭建开始
目前可以应用到中小学机器人教学的器材主要有国外的乐高,国内的中鸣、未来伙伴、纳英特等,这些厂商提供的机器人器材一般都是各种独立的模块,如红外传感器、马达、超声波传感器、伺服电机等,这些零散的部件需要搭建起来才是一个整体。
机器人的搭建是工程学的一部分,涉及很多内容,如杠杆、齿轮配比、轮子和轮轴、梁、摩擦力、重心等。中小学生对搭建知识一知半解,根据学生这一特点,教练们一开始让学生接触机器人的时候,可先让学生搭建一些小车,然后介绍一些简单的杠杆、齿轮、摩擦力和重心等知识。接着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思考和创新,在已学习过的搭建基础上进一步改进,搭建一些他们感兴趣的东西。这样既能使学生保持对机器人持久的好奇心和兴趣,又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z利用分块任务驱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在机器人教学的过程中,教练要将问题细化、任务分块。例如在教FLL工程挑战赛时,先要求学生搭建1辆行动自如的小车,能连续几次直线行驶到达同一个地方,能准确转弯。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不断改进结构搭建,一次又一次的改进,不同的学生就能创作出不同的小车。接着在这辆小车的基础上,再完成其中25分的一个任务,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发挥得淋漓尽致,有时候一个小任务可以有三四种完全不同的完成方式。到最后再想办法把所有400分的任务集合在一起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进行的是渐进式的学习,再加上图形化的编程容易被学生接受,学生很容易找到成功感,克服对程序设计的恐惧,保持对机器人学习的持续兴趣。
z鼓励学生进行创意机器人的制作
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动手实践,设计自己的机器人,并为机器人编写程序,让它完成自己想让它做的事情。这种自由式和开放式的学习使得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得到了很好的发挥,他们就像真正的工程师一样,针对项目主题进行研究、策划、设计、组装和测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着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和合作者的作用,是师生学习共同体的一分子。这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创意机器人的制作更让学生亲身体验抽象的理论如何变成了触手可及的实物。当学生看到自己设计制作的机器人能出色地完成一系列的动作和任务时,他们都会有一种成就感和自豪感。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内部动力,培养了他们对机器人的兴趣,促进了他们创新思维的主动发展。
z以小组为单位组织课堂教学,培养合作创新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他们给学生设置一些比较复杂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协作完成。或者组织一次短而快的小比赛,比一比哪一组搭建的机器人结构最稳定最快,赛一赛哪一组编写程序最快最简洁。这样一来可以让学生形成互相帮助的氛围,增加团队凝聚力,二来可以培养学生合作创新的能力。此外,利用小组间的竞赛还可以训练学生的竞赛心理素质。
篇8
关键词: 大学科技园 大学生创业能力 培养途径
2011年7月4日,《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正式。规划全面落实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强调坚持把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根本任务,突出“大力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等七项重点内容。规划指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规模宏大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是加快我国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根本保障”,应当改革完善创新型人才的教育培养模式,支持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在当今知识经济社会,创业人才的培养成为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科技园作为大学科技人才创业和创业人才培养的孵化器,要充分发挥其重要的载体作用,构建多层次创业教育及实践平台,扶持和鼓励科技人员的创新创业活动,积极为创业人才提供服务。我们结合自身工作经验,提出大学科技园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的途径,希望有助于鼓励大学生创业、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一、园内互动,完善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积极开展培训交流活动。
大学科技园应从创业咨询开始,为大学生创业者入园孵化所经历的创业前期、创业发展期、创业成熟期、转入产业转化区等全过程提供全方位保姆式创业服务。提供完善的物业服务,制定入驻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考核评估办法、党团组织管理办法、财务统计管理办法、激励和退出机制等管理制度,科学高效地服务大学生创业实践者。
1.建立大学生创业园,大学生创业享受“零租金”入园。大学生创业企业入园孵化,可免费使用一定面积(如20平方米)的办公区域,园内统一配备的办公设施可供大学生创业企业免费使用。物业管理部门需不断完善大学生创业园内的基础设施配套,保证配备有安全合格的消防系统、安监系统和水电系统。
2.大学生创业园内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由专人负责大学生创业、实习服务工作。主动为大学生创业企业提供工商、税务登记、知识产权、法律、人力资源、财务、信息咨询等方面的服务;携手银行等金融机构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小额贷款服务。
3.开业办证、创业项目查询。引进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质量体系认证机构、广告策划机构、管理咨询机构等全方位的中介服务机构,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方便快捷的中介服务。建立项目资源库,通过社会募集、专利申请等渠道,开发有潜力的创业项目供大学生创业者进行挑选。
4.开展创业全过程联络追踪、创业导师服务。建成创业导师、企业辅导员、企业联络员三位一体的企业孵化体系,创业导师、企业辅导员分别由园区部分优秀科技企业的负责人组成,成员专业涉及金融投资、市场营销、企业策划,法律法规、职业技能等方面,在理论和实践经验等多个方面对大学生创业团队进行一对一辅导帮扶。以项目为单位设立创业联络员,负责保持与创业导师、创业辅导员和创业人员的联系,随时掌握创业人员及项目的进展情况。
5.成立培训交流中心,定期举办课程培训、创业讲座等活动。设立培训交流部门专门负责培训交流中心的各项事务,定期召开大学生创业座谈会,邀请培训师、创业导师及企业领军人物参加,对大学生创业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集中的解决和指导。中心应配有专业的培训教室和大型多媒体会议室,电话、网络等服务设施。
二、园校联合,积极探索创业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的教育模式。
大学科技园应加强与所在地方的高校、科研院所等部门、机构合作,将创业教育嵌入人才培养环节,积极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将创业教育作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在实践中形成有自身特色的创业教育模式。
1.引入高校的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中心,为煤炭环保、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和生命科学等领域的大学生创业企业提供技术研发和分析测试等多方位的服务。
2.与高校学生处、团委等相关部门共建创业青年联盟等学生组织,开设创业实践课程,对在校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面向在校大学生、研究生提供大量的实习岗位。同时,热情邀请学校的教师及科研人员参与到园区企业的创办、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等工作中,不仅可以提高创业教育的师资水平,而且有利于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增强教师和学生的实践工作和创业能力。
三、园企合作,吸纳大学生入园实习,资助大学生自主创业。
1.大学科技园与园内企业联合举办假期实践活动,由园内企业提供实习岗位,安排专人指导学生工作实践。实习期满,由企业评选出优秀的实习学生,联合学校团委、学生处共同给予表彰和奖励,充分调动学生假期实习的积极性,提前适应企业工作环境,体会社会竞争形势。
2.积极联系银行、投资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为大学生创业企业的资金需求搭建沟通与合作的桥梁。大学科技园应大力宣传具有很好发展潜力的学生企业,帮助吸引更多的园内企业甚至社会资金投资到大学生创业企业,切实解决大学生创业资金的瓶颈制约问题。
3.联合园区企业和民间机构,设立大学生创业奖等资助项目,通过对大学生创业企业的经营状况、发展前景、社会贡献等方面进行综合审核,评定并公开奖励优秀的创业大学生企业,鼓舞学生自主创业的激情。
四、园政携手,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资金扶持和政策优惠。
1.大学科技园应该积极联合当地政府,设立“大学生/研究生创业种子基金”等项目,为大学生争取创业的第一桶金。为已创办企业申报国家创新基金、技术扶持等政府项目资助,在充分享受园区内学生创业优惠条件的同时,与地税、国税、科技局等政府部门深入沟通,争取享受地方出台的各项房租补贴、创业资助等优惠政策。
2.与劳动局、人才办等相关部门合作共建“大学生创业培训/实践基地”,积极推进SYB创业培训等各类培训活动。SYB创业培训是专门针对大学生创业开展的全免费培训项目,培训过程中完全模拟创业实际过程进行,对初创企业的大学生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同时,大学科技园应要求大学生需培训成绩合格、有合适的创业项目、经创业导师评定认可后,才能入园创办企业。
3.成立团学组织,开展创业交流及论坛服务。建立团支部,积极参加市、区团学组织的各项活动,增进创业团队与社会各界的广泛交流,让创业企业能够融入更大的创业环境中去。
五、园外辐射,与其他园区、高校及科研机构合作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篇9
一、以审美为核心,鼓励音乐创造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有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有组织的音响实现和感情的表现与交流必比可少的听觉艺术,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音乐教育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动力、以其愉悦感受和积极参与为出发点的基本素质教育。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灵活多变的教法来激发学生参与音乐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参与学习,学生的创新意识亦能得到很好的激发。
音乐的价值在于,为形式提供审美体验,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开发创造性发展潜能,提升创造力,所以在音乐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中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新,应该是以培养发展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和表现力为基础,以歌唱、演奏、舞蹈、欣赏、创作等丰富多彩的音乐实践活动为形式,以新的构思方式创造性地表达音乐情感的能力为特征的创造性教学活动,并以此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开发学生创造性的潜质。在实际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与创造,对创造活动的评价要重视活动过程,不能只重视结果而轻视过程。实际上,学生参与创造性活动的过程,就是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的过程。另外,对于音乐教学来说,不应有一个统一的模式和固定的程序,音乐课堂应永远是动态的和变化的。
二、营造环境,培养创新能力
要培养一个人的创新能力必须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换句话说是环境真正创造了创造力。“每一个音乐老师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只有在深厚的创新氛围和有利于创新的环境中,才能实现对创造型人才的培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生活动等要素构成的教学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的总和。在教学中,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动口的能力,发挥自身的能力和特长,以“学生发展为本”,实现耳、眼、脑、手“全频道”式接收、“多功能”协调、“立体式”渗透,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动口能力、表演能力等多种能力,从而形成创新能力。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渠道,它不仅能有效地实施审美教育,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转换角色,树立主体地位
新课程新理念的重要体现是:“以人为本”,“教育应关心人,尊重人,发展人”。从中我们能够深切地感受到学生才是教育的主体,要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要转换教学角色,把原来课堂上以教师“教”为主转换成以学生“学”为主,只有充分调动学生自觉积极地参与教育过程,才能激活他们的内在原动力,最大限度地把他们的创新思维的潜能发挥出来。比如原来上欣赏课,先由教师介绍曲名、作者、表现内容等,还没听到音乐,就先把学生限制在一个框框里,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代替了学生的亲身体验,,使得学生对音乐本身失去兴趣,不注意倾听,放弃了思考与联想。现在上欣赏课,教师应该让学生根据自身对音乐的体验,去理解音乐内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用多种思维方式去探索问题和理解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卡门序曲》时,教师在放音乐之前,先不要给学生讲教材上的内容,而是让学生自己讲一讲他们知道的有关歌剧《卡门》的内容,比一比谁的故事更精彩,然后对评选出的几个故事分组由学生为《序曲》配乐,再比一比哪组配得最好。最后教师再完整地讲述内容,引出教材,并播放《卡门序曲》的音乐,让学生比较自己与教师讲述的故事、配乐有哪些异同。这样就使学生始终以积极多变的思维参与教学,不仅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还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赏力和音乐表现力。
四、音乐教育与创新思维
1.从音乐的本质看,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是审美的教育,通过演唱、演奏或欣赏音乐作品,感受真、善、美的音乐形象,给人的情感领域以无形的巨大的影响。人的创造的动力系统主要由三大要素组成:内驱力、情动力、意志力。情动力在整个系统中起着中间桥梁的重要作用,“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
篇10
>> 中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浅析中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浅谈中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浅谈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浅谈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如何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培养中学生创新能力 浅谈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中学美术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中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论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美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浅谈中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浅谈中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美术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主要原因是其课程教育中所独特的能力培养,这些恰恰也是其他学科所无法比及的。美术教育是整个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美术教育思想的核心,是人的主体性发展,主体性发展的最终结果则是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美术教学创新能力兴趣培养 美术作为一门艺术课程,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赋予学生敏锐的眼睛、灵巧的双手、丰富的想象力,还可以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地思想品德,并能促进其智力的发展;也通过对学生审美知识的传授和美术技能的训练,使其成为社会需要的美术方面的专业人才。而美术教学也因其思维方式的独特性,想象力的丰富性,绘画、手工的操作的专业性和实践性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中承担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方面起着独特的作用,是其它任何学科不可替代的。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成为美术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也是衡量和评价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标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创造一切条件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
那么,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下面就我近几年在从事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尝试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本认识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中小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应正确把握这一时期学生创造力的特点,才能对其有恰到好处的学习目标预期和提出恰如其分的学习要求。中小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所表现出的创造力具有以下特点:
1、中小学阶段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创作活动,是以学习简单的美术创作知识和技能为前提、在这类创作过程中进行的尝试和体验,是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打好基础的实践活动。学生的美术创作一般表现为偶发的联想和大胆的想象,有时兴趣所致,突发奇想,但瞬时即变,待到动手操作时,可能又改变了想法,其作品的创作完成,往往还需要教师的不断启发和引导。由于受学习空间和上课时间的限制,他们的习作不可能臻于完美和成熟。因此,对学生的创造力水平应有清醒客观的认识,不能对他们的作品求全责备,更不能因此看不到他们的创作活动。
2、学生在工艺、绘画等创造活动中的作品,是学生个体在其自身发展中对原有自我的一次突破,其意义主要在学生自身。他们可以从中获得艺术劳动的满足感,成功感和强烈的自信心,增进美术学习兴趣。也能藉此积累经验和总结教训,这对他们现时和一生都是有益的。我们不能以社会价值去衡量和要求他们的创造,产生“这也叫创造?”、“这是什么创新?”之类的怀疑,从而造成教学中把握失度,使师生双方都失去发展创造力的信心。
二、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本实践
1、创设丰富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内驱力,它可以使学生保持一种经久不衰的热情,从而转化为直接的学习动机和学习主动性。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选择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触动学生好奇心,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教学内容。创设恰当的学习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状态,成为学习的主人。培根说:“好奇是知识的萌芽”。因此,教学内容应力求构思新颖,趣味性强,能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利于培养和保护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运用科学合理及有趣味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和创作的冲动。例如七年级下册的《化腐朽为神奇》的一课中,我们可以拓展教学领域,可以让绘画与我们的生活结合在一起,在上这节课之前,让学生准备好生活中的废品、废瓶等东西,在上课前五分钟讲述一个“关于废品回收”的感人故事,在课堂上营造一个废品再用的氛围,让学生们在作画的过程中增进对废品的知识,从而充满感情、理解地去作画,这样才可以做出属于自己内心世界的好作品。实践证明,这样有利于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他们都能创造出风格各异的画面,令人耳目一新。
2、构建新型美术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曾经问过学生:怎样的美术课觉得比较开心?学生中,有的说,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有的说,多看看录象,做做相关游戏;有的说,可以自己决定怎么上,隐隐约约中,透出对开放的美术课堂的渴望。开放的美术课堂是宽松的、和谐的、自由的。这种课堂完全改变了学生学习方式,更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整节课的过程应该是学生本身要经历“为什么学”——“学什么”——“应学到什么程度”——“应怎样学”——“学得怎样”——“学后怎样”——“怎样更好”的过程。作为总导演的教师,应怎样去“导”呢?下面具体谈一谈。首先,对学生的美术兴趣,对教材内容,对学生学情要摸透;其次,坚持四条原则,即客观分析、主动适应、积极引导、促进转化。客观分析,主要是看主导要求是否符合学情,有无训练价值;主动适应是看主导要求与主体发展需要是否适应,有出入时适当调整,积极引导,是将学生的注意中心移到很有价值的要求上;促进转化,这是如何把主导要求合理转化为主体要求的问题不,诱发需要、激发创新是关键。构建新型美术课堂教学模式,指导学生自主发展。美术课堂教学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而不同的教学模式效果也不同,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及学生心理特点,美术教师应大胆尝试构建新型教学模式。
3、课内向课外拓展,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供多种途径。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绘画作业不像小学美术教学那样突出,而工艺性作业的效果较为突出,这主要是因为初中生的动手能力迅速发展,有可能在工艺性课业中有较好的作业,同时初中的兴趣转向现实,对某些创意、设计类的课程比较感兴趣。初一年级《粉笔雕刻》这课,要求学生用粉笔制作一件小工艺品,这并不难,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粉笔学生经常看到,但从不注意它,也不曾想它能制作出好的工艺品,首先让学生了解粉笔的形状和特性,还让学生看了一些作品加以启发。同学们迫不及待的动手,有的作品制作简单,但效果不错,如《铅笔》,除此之外,学生制作出了许多作品,如《人物》,《房屋》,《脸谱》等,这一课给同学提供了展示才能的机会,学生不仅仅是动手制作,动脑构思,立意的思考,升华了主题思想,培养了创造思维能力。
三、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