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青少年的创造性范文

时间:2023-11-14 17:53: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如何培养青少年的创造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如何培养青少年的创造性

篇1

关键词:美术教育;美术艺术;艺术思维;情境

一、青少年美术教育的现状及意义

第一,传统观念的制约。长期以来,社会上普遍存在一种重智力而轻美育的现象,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美术仅被当做个人的兴趣爱好。第二,教学方法陈旧。教育者当中普遍存在只注重专业技能的钻研与训练的现象。在艺术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学习和实践中,教育者往往只看到表面的教学成效,在教学方法上墨守成规,有着人云亦云的不良倾向,忽视了与青少年的沟通,不善于调动青少年学习美术的信心和热情。

美术教育的目标之一即是培养青少年的艺术思维,这一思维的培养与建立巩固了美术教育的目的,也拓展了美术教育的意义。美术教育应当是充满艺术情趣的教育。只有用艺术的教育,才能真正达到培养具有美术艺术思维的人才的目的。

二、培养青少年美术艺术思维的重要性

无论是中西方,美术与艺术的关系都是紧密、不可分割的,无艺术则无美术。如何对青少年进行正确的引导,关系着青少年对美术艺术价值观的培养与形成,所以我们说,一个成功的美术教育应当基于一套成功的美术艺术培养模式。

成功的美术教育模式,对青少年美术思维的培养有着重大的决定因素。一个具备美术素养的人应当是一个具备美术艺术细胞、正确艺术审美观的人。

另一方面,艺术水平和审美水平的提高需要创造性的美术活动来推动。艺术水平和审美水平的发展提高也需要创造性的美术活动来推动。美术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一个组成部分,是通过绘画表现、体块造型以及各种艺术形式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陶冶人们的心灵,使人们能得到充分的艺术享受。一幅好的美术作品是艺术家只会的结晶、技术的展现和心灵世界的袒露,是对现实美的创造,对理想美的追求;美术创作活动,不仅是技术性很强的体力劳动,更是思想水准很高的脑力劳动;它不但需要技术、技巧及其理论知识,还需要艺术思维、感情和艺术灵感。

三、培养青少年的艺术思维的途径及策略

1.加强平衡技法训练,培养青少年的艺术思维

长期以来,在美术教育中存在着重技法教育而轻视艺术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技法训练的结果是一种可视化的结果,且培养的周期也相对较短,而艺术思维培养的结果往往是隐性的,不容易量化,且培养的周期显得较长。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及培训单位对艺术教育成果的评价也往往以青少年作品展览的效果和青少年参加校外展览和比赛的结果为标准,这样,在许多学校及培训单位,教育者并没有按照教材设计和编排的初衷进行教学,把有限的美术教学等同于美术兴趣小组,讲重点放在技法训练上,更有甚者,为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时重点教授迎合比赛和展览的作品。这样为求一时之效果仅重视技法培养,甚至出现为求一时之效果只重视指导部分青少年而忽视全体青少年的现象。这样,美术教育实则与美育的初衷相背离。青少年的美术教育不完全等同于专业美术教育,它一方面承担及早发现美术人才的任务,更重要的它是面向全体的美育,要培养包括未来能够成长为艺术人才在内的所有青少年的艺术思维能力。

2.提升艺术基本原理,培养青少年的艺术思维

美术教学往往会涉及许多艺术基本理论和原理的教学内容,这些原理都是艺术中最基本的原则,是青少年了解艺术,走进、走进艺术所必备的艺术常识,也是启发和培养青少年艺术思维能力的基础知识和必经途径。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育者认为理论知识过于乏味,青少年并不喜欢也不容易接受,在教学中常常轻视理论教学,或者将美术理论知识乏味化,使青少年失去了了解艺术、艺术思维能力得到开化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育者首先要认识到理论教学的意义和重要性。其次,教育者要讲理论知识的教学与形象化的作品和技法训练紧密相结合,做到寓教于形象,寓教于乐,通过青少年可接受的方式,培养青少年的艺术思维。

3.重视美术欣赏教学,培养青少年的艺术思维

美术语言较之其他语言,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形象的直观性,而人对于直观形象的感觉是第一位的,也是最重要的。感觉能力是艺术中很重要的一项能力,也是艺术思维的重要方向。青少年艺术思维如何,其中最重要的方向就是看青少年对艺术或者艺术作品的直观理解和会意。在国外,经济条件相对较发达,家庭、社会对孩子艺术思维培养的意识较高,我们常可看到国外父母亲带孩子参观艺术品,其目的就是熏陶孩子的审美感官,培养孩子对艺术的直感能力,启发孩子的艺术思维。而在我国,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孩子较少有这样的机会。因此教育者要特别重视欣赏教学,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尽量以形象、生动、浅显的语言,分析作品、引导青少年欣赏作品,以此激发青少年的审美兴趣,提高青少年对形象的感觉能力和直观把握能力,进而提高青少年的艺术思维能力。

篇2

一、出发点上,教师“忘我”,才能有“人”

在新加坡共和理工学院学习的第一节课,是听取新加坡教育体制概况介绍。概况的第三部分描绘了新加坡致力于实现“重思考的学校,爱学习的国民”的教育愿景,以及“让学生拥有终身技能与心向祖国的胸怀”这一教育目标。

新加坡的教师还未介绍完,就被我们老师的问题打断:新加坡如何评价教师?新加坡教师的工资水平如何?新加坡有高考吗?新加坡高考教师压力有多大?新加坡的学生评价教师吗?

那一堂课,没有人就新加坡“以能力为主导”的教育教学理念提出问题,更没有人问及新加坡的学校是如何重思考、新加坡的国民是如何爱学习的,大部分上课时间即被如前所述的问题占用。

动于心而发于言。老师们的提问正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师自身的生存上,而不在学生的发展上。

以学生为本,发展“人”的教育,教育者必须超越“自我”。这不仅是教师形而上的转变,也是教师生存状态的转变。

二、思想意识上,教师为“人”,才能成“人”

惩罚学生的问题,正是课程改革能不能建立“以学生为本”的核心问题。

新加坡的做法是,如果学生到了非惩罚不可的地步,必须书面提请教育部门,由教育部门决定是否惩罚,或以什么方式惩罚,一般情况下都由督导室的老师进行教育。在中国,我们常常见到的情形是,家长把孩子带到校长或老师面前说:只要教孩子学好,随便打骂。我们倒是少见老师随便打骂学生,但老师训斥挖苦甚至体罚学生的现象却时有发生。

教师只有具备健全人格,学生才有可能具备健全人格;“站立”着的教师面前,才是“站立”着的学生;有“育人”为目的之教师,才有“成人”为目标之学生。把学生培养成心智和谐发展的人,才能真正实现“以学生为本”。因此,课程改革本质上是一场思想革命,是教师重新定位自我的革命,也是重新定位教育教学目标的革命。

三、方式方法上,教师自为“宾”,才会有“主人”

某天下午,我们参观新加坡南华中学。有20个来自河南郑州的学生负责接待并介绍南华中学。他们言必称“中国的”“新加坡的”,直指中国教育教学的弊端,其最核心的一点就是中国的教学是“灌”,教师“喂”学生“吃”,吃进去吐出来写在答卷上就能得高分。而新加坡的教学是“导”,教师提问,学生分析、实践、获得。

我们的老师听后问这些学生:你们来到新加坡学习得益于什么?在中国,你们除了获取知识,难道就没有培养一点别的能力?然而,那些不谙世事的十五六岁的孩子怎能听出弦外之音,仍然诚恳地强调说:“中国的教学方式是老师讲我们记,新加坡是老师引导我们思考。”

我能理解这些孩子,他们太年轻,还不能全面地看待问题。

问题是,我们的教学确实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重结论轻过程的痼疾,由外而内硬性灌输,非此即彼简单判断,这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一项抽取2000多名中学生样本的调查研究表明,在衡量青少年科学创造力的7个项目上,我国学生只在创造性问题的解决(即通常说的解题)上强于英国青少年,而创造性物体应用、创造性问题提出能力、创造性想象力、实验活动设计能力、创造性技术产品设计能力等5项,都明显弱于英国青少年。另外,我国青少年创造力较弱的原因有两个方面,即人格因素和环境因素,中国青少年在创造性人格自评、创造力自评方面较英国低,中国的教育环境不鼓励创造、探索、冒险,学生能力以考试成绩评价为主,答案以确定性为主等。如此看来,中国传统教育的严重后果是扼杀了“人”。

一位教育专家说:素质教育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需要,是竞争的需要。越落后,越要进行素质教育,这是需要动员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工程中,教师是关键环节上的关键。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与学习能力,又是教师由理念而付诸实践的关键。

篇3

关键词:网络青少年学生德育管理

当今社会,互联网正以空前的广度和深度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当中,把新世纪的人类带进了“网络时代”,改变着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与思维方式,尤其是冲击着青少年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个性心理和行为模式。因此,如何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德育管理,找准在网络条件下开展德育的最佳切人点,对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学生德育的时效性和针对性是有积极意义的。

1当今青少年学生利用网络的现状及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

许多青少年学生上网是带着健康目的的,至少初衷是这样的。他们上网学习网络知识,他们查询各种信息和资料以增长学识,他们编辑程序,制作网页网站,开办网络公司,在网_卜开店,进行着许多有创意的健康的活动,甚至创造了大量的财富。可以说网络对于人的服务是多角度多层次的,许多青少年已经或正在从中受益。但是绝大部分青少年上网却是为了其他目的。网上聊天,交友,游戏,访问黄色网站,制造信息垃圾,甚至制造病毒,充当黑客等,给社会带来诸多违反道德和法律的事情,极大地影响了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

2德育管理工作如何应对网络时代

面临如此严峻的挑战,不得不需要我们很好地对德育管理工作作出重新的科学的思考和研究,在网络时代,德育工作要有哪些新的适应性的策略,才能实现其实效性呢?我认为这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积极承担责任并发挥作用。

2.1发挥学校网络道德教育主阵地作用,增强针对性和超前性

(1)要加强思想的正确引导。我们要积极引导青少年学生正确认识网络的积极与消极的方面,自觉利用网络优势,积极上网学习,学习应是上硎的丰要目的。为配合网络教育,许多学校建立了校园网,学生在校园内就可以上网。住平时的教育中,始终贯彻网络是我们学习的助手和教师的观点,鼓励学生为学习上网。由十把握住“学习”这个角度,就能起到既引导了学生,又不走极端,不引起学生逆反,同时消除了学生对上网的过于新奇,让学生队识上网上学习这对矛盾的辨证统一关系。

(2)要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不断丰富校园内容,设置校园网文化平台,积极开展一些有益于培养学生网络道德的活动。如开展有关国情、法制等多媒体专题制作比赛;开设“网上论坛”,自由讨论热点问题、新人新事;建立电子刊物,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向学生推荐优秀网站等。把学校网络资源利用起来,校园网要在课外活动和节假日时间,积极向青少年学生开放,为学生创造在学校上网的合理机会,这样可以把学生从社会不适宜的网络环境中争取过来,是管理好孩子上网的一个好办法。只有把他们的兴趣引导到正确的道路上来,才能改变他们一上网不是聊天就是玩游戏的习惯。

(3)让网络成为学生成长道路的良师益友。利用网络开设青少年心理咨询热线,关注学生的心灵,让孩子们能够把自己的心思与同龄人沟通,鼓励学生把自己关心和感兴趣的话题、存在的情绪与困扰,通过网络直接反映、直率表达,帮助解决学生成长中的各种心理问题,达到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和优良的品行的目的。此外,还可以举办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比如网页制作、动漫画设计比赛等,既激发学生学习和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及锻炼计算机的操作技能,又能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2.2建立家庭学校互动的德育模式

(1)家长要紧跟时代步伐,掌握基本的网络知识。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学生家长如果不懂得基本的网络知识,不了解自己孩子的上网情况,那么家庭教育就会出现真空地带。我们的学校在这个时候可以为家长提供免费的网络知识培训,对家长如何指导孩子正确上网的方法进行指导,教家长如何全程跟踪孩子使用电脑的时间和内容,针对沉迷网络比较严重的孩子,家长如何通过向学校网络技术培训班的老师发电子邮件获得如何设置密码,限制其使用时间的技术及如何建立“防黄屏障”,避免孩子主动或被动地遭受网络不良信息的侵害的技术。

(2)正确引导孩子上网,加强对孩子的网上监督与防范。由于青少年处于特殊的生理与生理发育时期,父母有责任参与孩子上网的过程。如: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向孩子提供一些适合孩子的网址,以减少孩子受不良网络影响的机会;让孩子搜集“法制网站”一些内容,特别是注意查阅对孩子行为有帮助的事例,让孩子学会进行自我教育;还可以与孩子一起赏阅“科技网站”的有关内容;或学一点“生活窍门”、“保健常识”等等。通过疏导,不仅使他们深深地意识到不健康内容的危害,更能借助网上优势,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自学能力。由于青少年自制能力差,心理防线脆弱,易受客观因素左右,所以对于家庭入网者,家长应在电脑终端安装过滤软件,提取精华,剔除糟粕,为我所用。

2.3让社会共同来关注网络的发展对青少年的影响,共同关心学生的成长

(1)发挥社会舆论的正面引导作用,净化社会环境。舆论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社会共同的关注是人类自身的幸福。自网络问题发生以来,社会舆论就积极介入,媒体不断予以批露,给人们展示了一个又一个令人伤心甚至是血淋淋的真实故事,网络道德教育进入了我们的生活。但是我国启动网络道德教育毕竞是较迟的,社会上尚缺乏这种教育的相关文献、资料;缺乏群众性的关注,许多成人对网络道德问题缺乏认识和对应措施,更谈不上教育。所以,社会舆论应发挥积极的作用。只有引导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学生正确认识网络,认识网络中的道德问题,参与网络道德建设,体现整体合力作用,才能逐步净化网络社会环境。

篇4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 青少年 网络 图书馆2.0服务 社会教育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底,我国网民数达到2.98亿,中国网络利用率上升至42%,中国的互联网用户数量跃居全球首位,中国青少年网民数达到1.67亿,青少年网民规模占到55.9%。但我国青少年网络教育使用比例较低,网络学习和信息依赖程度较弱。2008年青少年使用网络教育的比例相比2007年下降了2.2个百分点,农村地区青少年网民使用网络教育的比例要低于城镇4.5个百分点。

面对这样一个时代变革的时期,如何运用计算机网络已成为青少年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与本领,而互联网的娱乐性已渗透青少年的课余生活,导致其整天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甚至因网络成瘾而引发网络受骗,网络犯罪等社会问题,严重地影响了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影响社会的和谐。青少年上网的利弊矛盾日益突出,面对这个社会关注的问题,如何正确引导青少年上网刻不容缓。公共图书馆拥有良好的计算机软硬件资源及自己的网站平台,图书馆2.0时代,更有利于引导青少年参与网站资源建设与维护,如何充分发挥青少年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参与性来学习运用网络,而不是一味地限制他们使用网络,这些都是值得图书馆工作人员思考的问题。

一、青少年沉迷于网络世界的主要原因分析

互联网知识信息时代,网络成为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成为人们生活的得力助手。但青少年所青睐的却是互联网的娱乐性,例如网络游戏、网络聊天、网络音乐、网络电影、网络视频等等。他们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消耗在网络娱乐上,只运用了网络的娱乐性,却不去思考网络能为自己生活学习带来些什么,这些现状都是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和全面的网络知识所至,其主要原因有:

一是盲目性。青少年上网具有很强的盲目性,他们对计算机网络很好奇,但由于对网络认识的局限性导致他们上网通常只能浏览网页、聊天、玩游戏、看电影……。原因在于他们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他们不知道如何利用网络去学习、了解、查询更多资讯。网络就像是一个巨大的百科全书,是一个博大的知识海洋,包含了数以亿计的知识和资讯。

二是宣泄性。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在学习生活中他们缺少同龄的伙伴。面对残酷的学习竞争,他们也想放松一下学习带来的压力。当学习上遭受挫折得不到家长、老师和同学的理解时,为了宣泄内心的苦闷,逃避现实,往往容易在网上聊天寻求安慰、在游戏中寻求刺激和快乐,以宣泄平时压抑的情绪。

三是从众心理。网络虚拟与现实的结合,是娱乐性、休闲性与人性化的设计,是人和人之间通过虚拟网络来进行交流娱乐的方式。一个新的网络社区被一个小朋友接受后,他带动身边的伙伴一起玩。大家玩得开心讨论地激烈,这样又引起其他小朋友的好奇,从而参与的人数越来越多,受影响的人就越来越多。

二、公共图书馆正确引导青少年上网的网络优势

(一)公共图书馆拥有计算机软硬件资源及少儿网站平台

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的公益性组织,拥有大批青少年读者,拥有自己的少儿网站,拥有电子阅览室,拥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具备培养教育青少年网络知识与运用的资源环境与平台。公共图书馆可充分利用少儿网站作为平台,把爱好计算机的青少年凝聚起来,这样不仅可以提供他们学习实践网站建设的机会,教授他们对计算机及网络知识的了解,还可以为图书馆少儿网站建设增添新的思路、新的内容。

(二)公共图书馆具备一支良好综合素质的馆员队伍。

公共图书馆拥有良好的馆员队伍,图书馆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精神。特别是少儿部门的图书馆员,需要在工作中对待读者有爱心、有耐心、有责任心,并具备了解一定的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计算机学等各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完全能够做到了解青少年、走进青少年、正确引导青少年使用网络的工作。

(三)高新技术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随着网络高新技术的发展,图书馆2.0服务时代的到来,为引导青少年健康使用网络提供技术支撑。在图书馆2.0时代,青少年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同时也可以是信息的创造者。图书馆员负责统筹安排好各个板块的工作及教育引导他们实施网络的更新、维护等日常工作,除了让他们参与网站建设,比如维基、R S S和博客的迅速发展,都是青少年做主人很好的平台与板块,也是图书馆网站很好的网络延伸。这些技术都是网站服务中有利于青少年来参与并管理的一部分,从中了解网络、网站建设。

三、公共图书馆引导青少年健康上网之方法

(一)积极建立以青少年为中心的图书馆2.0少儿网站。

现在,图书馆少儿网站是图书馆员与读者交流的重要平台,它跨越了空间界限,及时有效地将消息、通知、活动报道、新书推荐等等的信息迅捷的让广大读者获悉。让更多的少年读者了解图书馆,得知活动的信息,积极参与各项活动,是活动推广的很好的方式。传统形式上的网站读者只是被动地接受数据,而不能主动地提供数据和维护数据,它只是一种输出的网站服务模式。青少年读者的参与性就显得很逊色,青少年与生俱来的创造性不能得到发挥,同时网站也缺乏人气与活力。

因此积极建立以青少年为中心的图书馆2.0少儿网站,让所有的青少年朋友们都来参与进来,让他们来“织网”,做网站的主人。把网站的优势与青少年的特性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提高网站的人气与活力,形成以人为中心的网络群体,让青少年参与到网站的建设、信息的选取、技术的实践中来。同时,利用这一新的理念培养青少年对计算机的兴趣及对网络知识的了解,以寓教于乐的形式引导青少年全面高效地运用网络。

(二)发挥青少年的好奇心创造力,提供青少年参与网站建设的平台

图书馆2.0时代,网络化的沟通方式其核心是互动,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期,初生牛犊跃、跃欲试,对外界的事物充满好奇,有着喜欢当主人翁的自豪感与荣耀感,这是青少年的性格天性。我们应积极结合他们这个性格特性,正确去引导教育。通过有效的引导,把青少年的好奇心与创造力运用于网站的建设、创造知识、服务于他人上来。

图书馆拥有少儿网站现成的平台,可以利用这个平台提供他们学习实践的机会。在他们积极参与图书馆少儿网站的建设过程中,他们对网络的概念、理念、技术、服务层面上会有更全面的认识与体会,会有动力去查阅资料,一起探讨问题,在动手动脑建设维护他们自己网站工作的点点滴滴过程中,得到感性与理性的认识。通过正确的引导他们上网的 导向,无形中把上网聊天、打游戏的时间与注意力转移到对网络的应用,从而实现娱乐到学习的转变。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也得到体现,知名度得到提升,读者人数会越来越多。 转贴于

图书馆2.0时代,公共图书馆具有资源优势把网络教育引导与网站建设相结合,也是拓展图书馆的延伸服务,是现代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图书馆领域的应用,更是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的充分发扬。

参考文献

[1]新浪网.科技时代.[2009-1-13]第二十三次互联网调查报告http: // tech.sina.com.cn/i/ 2009-01-13/13442745041.shtml

[2]中国少年先锋队.广州市青少年课余生活及其对少先队工作的评价调查[2007-08-10] cycnet.com/cms/2006/xfd/dyysk/200708/t20070810_572995.htmf

[3]卜雪敏,浅谈网络环境下少儿图书馆的读者活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9).

篇5

摘 要 青少年是我国的未来,青少年的业余兴趣爱好关系到青少年自身的健康成长,本文针对青少年的排球运动的业余训练进行探讨,指出目前我国青少年排球运动业余训练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解决对策,目的是加强青少年排球运动的业余训练,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 青少年 排球运动 业余训练

一、前言

目前,我国的青少年排球的业余训练跟不上我国发展的需要,跟不上国际化、现代化的步伐,不能适应我国国情的发展,同时,青少年的排球运动业余训练中存在很多矛盾和问题,影响着排球运动业余训练的顺利进行,因此,我们必须改变现状,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去解决这些问题,协调好各方的利益,改善训练的环境、提高训练的技能,从思想上重视青少年排球训练的重要性,运用多种渠道和方式去完善我国的排球训练体系,努力培养出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排球队伍。

二、青少年排球运动的业余训练现状

我国排球运动员的成才要经过发现、选拔、训练等一系列的复杂过程,排球运动员的成才道路很艰辛,要付出很多的努力。排球运动员实现的主要途径和方式是业余训练,特别是针对青少年的排球业余训练。我国排球人才非常缺乏,专业的水平还有待提高。青少年排球业余训练的主要培养机构是学校,但是各个学校的培养方式和方法差异很大,青少年得到的训练不一致,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层次不齐,不利于整体的发展。而且,学校对青少年进行排球的训练,很多都是注重理论知识的掌握,重视考试成绩,实际训练的少,忽视了实践的发展,这将可能导致很多人纸上谈兵,出现了很多理论英才,实践上却一无所知,不利于排球运动的进步。另外,目前接受排球业余训练的学生数量日益减少,人数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要,由于训练机构或者学校的师资力量的薄弱,不能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参加训练,导致青少年对排球训练失去了兴趣,学校的训练注重理论知识,看重成绩,这些都让青少年的训练负担加重。国家有关部门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置之不理,延缓了排球运动项目的前行[1]。

三、青少年排球运动的业余训练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目前青少年排球的业余训练水平比较低,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够,青少年对排球训练的热情不高,同时,进行业余训练的青少年比其他人承受着更重的学习压力,他们一方面要进行排球的训练,一方面还要学习文化课,给青少年带来困扰,这些都影响了青少年的排球训练的效率。另外,排球运动的学生数量稀少,由于排球训练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很多学生忍受不了痛苦就会中途放弃,或者是因为排气训练的师资力量不强,对学生和家长的吸引力不够,导致很多学生不愿意参加排球训练,如果这种情况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势必会影响到青少年排球训练的质量,影响我国排球人才队伍的壮大。一名运动员从最初的选拔、经过专业的训练到最后成为一名专业的排球运动员要经过十年的时间,这些漫长的时间给很多培养单位带来压力,因此,为了短期追求效益,很多学校想缩短训练的时间,在最早期的训练给学生施加压力,学校为了进行应付各种评估,对青少年严加训练,这样急功近利的思想严重导致训练的效益低下,不利于青少年长期的发展[2]。

四、加强青少年排球运动业余训练的具体对策和建议

(一)创建适合青少年进行排球业余训练的一整套体系

相关部门要建立针对青少年排球业余训练的一整套系统的方法,规范不同学校的训练制度和标准,采取统一管理,按照严格的程序执行,保持青少年在健康的环境中进行训练,重视学生的知识学习和技能培训,两者要结合起来。关心学生的身体素质,根据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训练计划,因材施教。同时也要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充分发挥青少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点燃学生的训练热情,处理好学生和教员之间的关系,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

(二)增强运动员的就业能力

运动员成才之后的出路如何,运动员该何去何从这是个重大问题,因此,学校要做好运动员的就业工作,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政府可以制定政策,让以部门运动员能够直接在职业院校就业,同时,培训的学校设置其他课程,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扩充知识面,掌握一门技术或者是学问,为以后的就业打好基础,找好出路。

五、结语

总之,青少年排球训练关系到我国运动事业的发展,应得到高度的重视,通过提高技能,增加运动员的就业,进一步提升排球运动员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守力,范美丽.广东省青少年排球运动业余训练影响因素的分析[J].搏击(体育论坛).2009(03):47-49.

篇6

教养方式 青少年 问题行为

一、问题的提出

青少年的问题行为,是指那些阻碍青少年身心健康,影响青少年智能发展或是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麻烦的行为。问题行为是与正常行为相比较而言的。青少年问题行为是青少年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现象。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发达国家报告已累及学龄少年的5%~15%。青少年期的某些问题行为,尤其是典型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预测成人期的种种问题。

家庭是青少年受教育的第一场所,在影响青少年发展的诸因素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家庭教育的成效不仅取决于教育者(主要是父母)的教育动机、教育内容,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养的方式即父母在教育、抚养子女的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行为倾向,是其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的综合体现。国内外许多学者对青少年问题行为广泛研究,认为不良的教养方式是青少年问题行为产生的重要影响因素。青少年正处在个性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期间所形成的行为将会影响到今后的身心发展。不少家长对青少年问题行为缺乏科学的认识,通过研究了解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关系,可以帮助改善父母教养方式,建立良性亲子关系,预防和减少青少年问题行为的产生。

二、父母及教养方式与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关系

1.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行为的影响

以往的研究主要是从消极及积极方面来研究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的影响。

(1)在专制的家庭中,由于父母采取对子女限制和拒绝的态度,对其行为过多的干涉和禁止,同时又不知道如何引导,爱变得畸形,过度施压,甚至常常棍棒相加,态度简单粗暴,语无情意甚至不通情达理,不尊重孩子的需要,对子女的合理需求不予满足,不支持子女的爱好、兴趣,限制过多。在这样的家庭中,青少年很容易产生问题行为。父母对孩子的需求和子女本人的需求不平衡,孩子或是变得顺从,缺乏朝气,创造性受到压抑无主动性,情绪不安,或是带有神经质,不喜欢与同伴交往,忧虑、退缩、怀疑或是变得自我中心和胆大妄为,在家长面前和背后言行不一。孩子内心压抑,为逃避家长的施压,孩子学会说谎甚至出现攻击性、违纪行为等。采取专制型教育方式的父母,往往是由于“为孩子好”的目的,对孩子过多的干预,过分保护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孩子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能力的发展,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

(2)在放任的家庭中,父母缺乏责任心,父母与子女各有自己的行为方式和活动范围,家长任由孩子自由的,无拘束的发展,家长对孩子的思想、情绪知之甚少,对孩子的行为没有规范要求,放任自流,不负责任。有的父母本身还染有恶习。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往往好吃懒做,生活不能自理,胆小懦弱、自私自利、自命不凡、缺乏独立性,甚至漠视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3)在民主型的家庭中,家长视孩子为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注意调动孩子的主动精神,培养孩子的自立、自理能力,对孩子的期望、要求、奖励和惩罚都比较恰当。父母对子女采取民主、支持和帮助的态度。此类家庭对子女多采取民主的方式支持孩子的正当要求,尊重孩子的需要,积极支持孩子的爱好、兴趣,一般不对此限制。在这样的家庭中,父母关系融洽,孩子积极主动,创造性能得到合理发挥,父母尊重孩子的,孩子热爱父母并听从父母的意见,有利于培养孩子言行一致的好作风。

采用说理、示范、商量的民主教养方式,有助于发展孩子的独立性、自我责任意识、情感等,而专制、放任的教养方式,要么使孩子感到恐惧和压抑,要么使孩子养成散漫、甚至为所欲为等不良个性特征。

2.青少年问题行为对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

长期以来,关于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发展之间的关系都被看作是一种由父母抚养孩子并且影响、调适、塑造孩子行为的单向过程,不仅是父母通过教养方式对子女的发展产生影响,同时子女特征也反过来影响父母。孩子不同的特点和行为会引起父母不同的反应,因而使父母采取不同的教养方式。所以,父母的教养方式不仅受自身特点的影响,也会受到青少年特征的影响。实际上,父母教养本身就是父母和子女相互作用的一个动态的过程,忽略对父母教养的反作用来探讨二者的关系是有很大局限的。青少年的气质特点决定了其以后的攻击性或顺从性,父母是根据青少年的特点来调整自己的教养方式的。一部分青少年的气质特点对父母一些特定的教养方式能做出比较好的反应,而另一部分青少年的气质特点则对其他的教养方式做出的反应比较好,父母选择教养方式时就倾向于采用那些对自己孩子最为有效的方式。孩子的活动水平也可能影响到父母对惩罚方式的选择,当活动量很大的孩子和安静的或中等活动水平的孩子都能表现出同样的不良行为时,高活动水平的青少年可能引发父母更严厉的惩罚措施。孩子受惩罚之后做出的反应也能影响父母对策略的选择,孩子纪律约束背景中的反应能够调整父母的行为并且可以保存、增加或减少父母的惩罚。当孩子因为表现出不良行为而受到惩罚以后,孩子可能做出以下的反应:忽视父母的惩罚;或做出弥补;或恳求父母;或表现出对抗。当孩子不久后再次表现出不良行为时,父母对表现出反抗反应的孩子选择更为严厉的惩罚,而做出补偿反应的孩子受到的惩罚会比较轻。孩子自己也是家庭教养环境的参与者,并在其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他们的特征和行为确实对引发和调整父母教养方式和行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三、建议

父母的教养方式会直接影响到青少年行为问题的出现,所以预防青少年行为问题的方法之一就是改善父母的教养方式,一方面,可通过开办家长学校、讲座、讨论会等方式,让父母更多的了解青少年的生理与心理发展的特点,学会科学的管教子女,诸如与孩子建立情感联系,培养孩子的能力,避免过度溺爱、保护和惩罚孩子等,从而保持家庭内民主、和谐的气氛。另一方面,任何父母教养方式想要产生良好的影响,光靠讲求技巧还不够,同时要靠父母的自身素质及健全的人格。因此,父母不但应该注意教育的态度与方式,同时要加强自身的修养,改进自己的生活习惯及适应模式,建立良性亲子关系模式,这对于预防和减少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业余;青少年;桑巴舞;教学技巧

中图分类号:G807.0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2.06.006

桑巴舞是体育舞蹈的一种,从巴西摇摆桑巴舞演变而来,是巴西的民族舞蹈。桑巴舞的风格特点是动作粗犷,起伏强烈,舞步奔放、敏捷,富有强烈的感染力。它在移动时沿舞程线进行,是拉丁舞中行进性的舞蹈。桑巴舞曲节奏是2/4拍,每分钟48~56小节。

目前,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喜欢激情四射的桑巴舞,桑巴舞的开展也越来越广泛,但在快速开展的背后,也存在一种教学和学习的盲目。目前的业余青少年桑巴舞教学模式,沿袭了传统书本教育的模式,在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1]。老师的主观教授是课堂学习的主体,老师要求学生一味的学习和模仿自己,借助于频繁练习,以达到记住动作的目的。这样的传统教育模式使得许多学生在舞蹈时,只是知道动作怎么完成,却不知道舞蹈的内在规律、内涵和风格。青少年这一群特殊的群体,善于表现、模仿能力强,对具体和形象的事物较感兴趣,但是情绪不稳定、波动较大,没有形成比较稳定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并且自信心不足,耐心和恒心不够。如果教师没有创造性的启发式引导,那么青少年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所教的动作,这种非启发式教学方法实际上严重限制了青少年艺术想象能力的培养。本文从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点出发分析了青少年桑巴舞教学的注意事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关提高青少年桑巴舞教学质量的技巧与方法,为桑巴舞的教学、训练提供理论基础。

1.青少年身体发育特点及桑巴舞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青少年舞者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身体的各项功能系统发育不成熟不完全,在教学中需要老师充分考虑青少年的身体发育状况,遵循身体发育规律。

1.1 在训练中青少年中枢神经容易疲劳,且处在青春期的他们叛逆心理较强,因此每次训练时间不宜过久,强度不宜过大。强度过大会影响到身体内部的机能平衡,造成神经中枢恢复缓慢和影响青少年心肺功能的发育,在学习中应以鼓励为主,保持他们对舞蹈的兴趣和热爱。

1.2青少年肌肉纤维是细长型、纵向生长的,其中蛋白质、维生素含量都比成年人要少,骨骼较软,因此在此阶段应该进行一定强度的柔韧性训练,以保持身体的柔软度,少做一些大负荷、大重量的练习,防止对骨骺刺激过度,造成骨骼提前停止纵向生长,而肌肉则加速横向生长。

2青少年桑巴舞教学中的注意要素

2. 1教师的素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

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知识结构和教学技巧,是决定教学水平高低的关键。教师要对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了如指掌,还要不断地进行知识技能更新,不断地探索和追求,使自己已有的知识向纵深发展,向广度开拓,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改变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丰富自己的教学方式。同时,必须了解桑巴舞教学的新动向和国内外发展趋势,使教学跟上时代潮流。

2. 2适当改变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中要多口头表扬和课堂鼓励,让学生体会到每次课自己都有很大的进步,以充分利用外部因素激发青少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两次课尽量不安排相同教学内容,教学中把基础动作和难度动作相结合,为学生以后完成难度动作套路打下基础。

2.3在练习过程中使用青少年容易接受的、节奏感强的音乐,以调动学生的情绪

比如选用国外的纯舞曲,也可以选用一些国人熟知的老歌或流行歌曲,这也会帮助习舞者加强对音乐节奏的认知[2]。

2.4 动作的教授要遵循由简至繁、有易到难的规律

桑巴舞的动作需要身体各部位协调用力,手脚协调配合,内在力量的运行连绵不断,以充分展示桑巴舞的舞蹈特点。需要将动作分解成青少年容易接受的方式,分步骤逐级反复教学——由身体姿态、脚步脚法到转度、动作重心、上肢姿态等。

3青少年桑巴舞教学中应遵循的规律和方法

3.1青少年桑巴舞教学中不能急于求成,要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

初学桑巴舞的青少年容易为了学习到更多的花样和动作数量,而忽略动作质量。桑巴舞的基本动作较难,若在短时间内学习很多动作而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动作极易不规范和变形,习惯后要想改正,十分困难。因此在学习动作时,应精雕细琢,循序渐进。

3.2青少年桑巴舞教学中要十分注重学生的姿态

跳舞时力量的使用和分配需要身体肌肉的感知,但具体到舞蹈的某一个动作,身体的力量来自于哪一块肌肉,身体的哪些部位的肌肉需要协调配合,身体肌肉应该如何收缩和延伸,如何做到收紧而不僵硬、灵活而不松懈,是一个比较缓慢的身体肌肉感知过程。桑巴舞不仅要求在站立时保持良好的身体姿态,还要在加入不同桑巴舞蹈基本元素时继续保持身体的形状。因此在舞蹈学习开始时要训练基础的垂直站立姿态,以塑造青少年舞者良好的身体形态,为以后的舞蹈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不同的身体动作造型,及身体各部分肌肉的收缩和舒张能力,增强重心的控制能力,训练学生在重心转移的过程中身体的姿态控制。反复的练习,动作达到自动化后,学生对肌肉的控制能力得心应手,在跳舞过程中身体的内在控制能力和外在的表现力会极大的提高。青少年在跳舞时始终要保持抬头、挺胸、收腹、立腰、平肩、直膝、夹紧、臀部上提的姿态。

3.3青少年在舞蹈学习中,要保持稳定的舞伴关系

桑巴舞要求两人节奏同步和谐,共舞默契配合。倘能在年龄、身高、形体、容貌、气质、风度、乐感、舞感、表现力以及相互配合能力等方面协调一致,当是最佳搭档[3]。但刚开始学习双人舞蹈时,因为对双人之间的舞蹈内在关系不清晰,两人之间会出现矛盾,这时有的学生就会频繁换舞伴,使自己始终处于适应不同舞伴的状态中,造成舞蹈技术停滞不前,双人舞蹈学习进度缓慢。因此从一开始就要全面客观,谨慎准确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舞伴,一旦确立舞伴的关系,就要在以后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互相适应彼此,以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3.4青少年桑巴舞教学中要注重动作与音乐的配合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加入音乐节奏训练的内容。在教学初期,要先讲解什么是重拍和弱拍,以及两者在音乐中的位置及作用,使青少年能够很容易的理解音乐的节奏,进而再讲解节奏和舞步之间的关系,最后伴随音乐,把动作与音乐完美的结合在一起。青少年学舞蹈之初,教师往往只教授学生舞蹈的舞步和技术动作,由于缺乏对舞蹈音乐的学习和理解认识,学习中常常出现舞蹈动作与音乐节奏脱节的现象。因此在学习桑巴舞的一开始,就要加强青少年对音乐的学习和理解,进而达到舞蹈动作和音乐节奏相配合,能充分展现桑巴舞的风格特点。

3.5在桑巴舞的教学中,教师要加强青少年心理素质锻炼

青少年在学习桑巴舞初期,由于对舞蹈动作不熟悉,对音乐不敏感,会产生不敢单独展示的情况,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多鼓励青少年进行单人的舞蹈动作展示,多采取一些对展示学生的表扬措施,以达到培养青少年自信心和提高青少年胆量的目的。其次在平时的学习和训练中,定期地举行班内的小竞赛,加强与外界其他青少年桑巴舞学习者的互动交流,举行外部联谊小比赛,让青少年逐步克服害羞、紧张的心理。最终达到能够跟随音乐充分展现自己舞蹈表现力的目标。

3.6在桑巴舞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青少年桑巴舞中创新精神的培养,是桑巴舞教师应注重的关键。在传统的舞蹈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学生是安静被动的接受者,学习舞蹈只是学习和模仿老师动作,通过反复的练习以达到熟练掌握技术动作的过程。而现代的教学则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舞蹈的引导者,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借助于舞蹈开动大脑、大胆想象,主动地去接近和认识将要表现的事物,体验探索的艰辛与成功的喜悦,并由此产生对舞蹈表现事物的“兴趣”[4]。在舞蹈学习过程中,在学生掌握了一定数量的舞蹈动作和音乐知识以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自己的大脑和想象,创造出同样的动作不同的节奏处理,同样的动作不同的艺术表现,之后继续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舞蹈理解和理论,最终形成自己的舞蹈系统。传统的教学观将学生看成一个简单的受体,只能接受而不能加工。学生本身就是一个“加工厂”,他们在接受到信息的同时,也在对其进行加工处理[5]。青少年对每一个问题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想象和创新空间。因此,教师在桑巴舞蹈教学中应该注重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7在桑巴舞的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团体之间的合作精神

桑巴舞是一门整体艺术,青少年往往是以群舞形式进行排练或演出的,整齐的队形,统一的动作,常常是衡量整体美感的重要标准之一[6]。在团体表演中,有一个学生动作不标准、不整齐、不协调,就会影响整个团队舞蹈动作的美感。教师要重点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平时的练习中要为学生提供团体指导,同时对他们的动作、造型、队形进行训练,达到整齐划一。在团体训练中,最初让三五个学生集体配合,自由组队,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来设计造型和简单的动作组合,经过一段时期的磨合,学生会掌握简单的合作技巧,会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合作习惯,之后把集体配合的人数慢慢增加到十几人、几十人,最终形成一个合作共同体。

4.结论及建议

4.1对业余青少年桑巴舞练习者进行教学要从其生理和心理特点出发,并要了解其注意事项,以增强青少年学习桑巴舞的效果。

4.2对业余青少年桑巴舞练习者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适当改变常规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不断探讨适合青少年的桑巴舞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教学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3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对桑巴舞的学习兴趣,可以在课堂上采取自由分组组队的形式,并且可以在期中或是期末采用舞会的形式,让学生更好地展示自己一学期的学习成果。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还需巧妙地利用语言技巧鼓励学生,在学生学习起来较为困难的情况下采取鼓励的形式,对他们进行语言上或行为上的鼓励和赞赏,这样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里用心、用美、用肢体语言去体会体育舞蹈学习中的快乐。

参考文献:

[1] 冯蓓蓓.浅谈幼儿拉丁舞教学 [J].大众文艺(理论),2009.01

[2] [3]李亦珠. 体育舞蹈教学常见问题解析及对策研究[J]. 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9.12

[4] [6] 张雯菲. 二十世纪创造型教师对新世纪少儿舞蹈教育的思考 [J].大众文艺,2010.06

篇8

关键词:青少年运动员 篮球意识 培养与训练

一、前言

近年来,篮球已经越来越成为青少年们最喜爱的体育运动之一,无论是日常的体育锻炼还是学校的篮球比赛,要取得胜利,不仅仅是双方运动员体力、速度、技战术、身体的较量、更是彼此斗志斗勇的过程。篮球意识的形成有着一定的规律,它需要通过较长时期科学系统地训练,并在无数次激烈比赛的磨练下不断的积累经验而逐步形成,所以有必要加强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篮球意识的培养与训练。青少年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 易于接受新事物, 善于模仿, 但目的性不明确, 容易受其它不利刺激的干扰,形成错误的动力定型, 将来再改就比较困难了,因此要抓住这一时期加强对青少年篮球意识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二、篮球意识的概述

篮球意识是指在复杂困难的环境中能随机应变地争取主动并正确的实施自己的行动和策略的一种主观能力;是在比赛中各种技术动作、战术正确灵活运用和发挥生理机能的自觉的、能动的、富有创造性的、具有特殊作用的心理活动。因此,篮球意识是在篮球比赛中,运动员根据场上的客观具体情况,通过感觉、观察、思维、判断支配采取实效合理行动的过程和总和。篮球意识它表现在具体动作转向思维,并由思维再转向具体的动作。亦即是说:“篮球意识”是在长期的科学地、系统地与多次激烈对抗比赛的战术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是运动员专业知识的积累和经验的结晶,并随着运动员,同时也随着篮球技术战术的发展而提高。

三、青少年篮球意识培养的意义

1、有利于促进青少年在篮球领域的认知发展

具有篮球意识的青少年常常会问自己“怎么做”“怎么配合”“怎么办”,为解决这些问题,他们会启动思维,搜寻头脑中的原有知识,对其重新分析、理解,从而对知识的掌握更为深刻。此外,解决篮球意识方面问题的欲望还会促使他们去查阅资料,请教别人,这就使他们的篮球知识得以扩充,具有篮球意识的青少年不只是关心篮球的结果,更关心获得篮球知识的过程。在积极的思维、探索过程中,零星的篮球知识会变得系统有序,原有的篮球知识结构更为完善、合理,这就提高了建构知识的能力,为今后的篮球知识撷取创造了有利条件。

2、有利于培养青少年在篮球领域的主体性

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事实上,有不少课堂中仍然是单调的师讲生听,师问生答,学生对书本、对老师只有被动的服从、接受,没有自己的思想、情感,没有自己的观点、主张,毫无主动性可言。青少年篮球意识的培养能使青少年主动发现篮球方面的问题、思考篮球方面的问题、解决篮球方面的问题,在这一富有挑战性的过程中,成为篮球培养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他们由此可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他们的个性品质会得到很好的锻炼,他们对篮球的主体性会逐步形成、发展。

四、青少年在篮球训练中意识方面容易存在的问题

1、防守意识差

重进攻,轻防守。防守有球队员时脚步慢,容易造成自己手部动作不必要的犯规;协防能力不好,换人防守意识差,轻易让对手得分;抢篮板球靠身体条件拼抢,不抢位,不挡人,往往失去由防转攻的机会。

2、攻守转换意识不强

篮球比赛自始至终就是进攻和防守的循环转变,瞬间的变化都会导致进攻和防守状态的互换,这就需要每个队员都应有一个清晰的头脑,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意图,大多数青少年在比赛中能意识到自己的角色转变,却不能立即采取相应的行动来应对场上的变化。

3、整体配合意识差

篮球运动是一项集体运动,需要全体队员的协同配合,无论进攻还是防守都要求全队的尽力合作,青少年在这一方面意识较弱,有相当一部分队员接球或抢到球后,喜欢展现自我经常“一条龙”无目的的运球,不能及时处理好球,有效地组织进攻,结果贻误战机,甚至在关键时刻导致全队比赛失败。在防守方面, 长期以来防守技术被人们误解为两三人之间的局部行动, 甚至认为只是个人行动, 忽视了全队整体防守作用, 缺少防守的整体性意识影响了整个队伍的技战术水平发挥。

五、如何培养和训练青少年篮球意识

1、培养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兴趣爱好

青少年时期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他们肯于学习,模仿能力很强,接受新鲜事物快。一般说来,他们爱好广泛而不固定。因此要根据他们这一特点,从小培养他们对篮球运动的兴趣。经常组织青少年运动员参加优秀队比赛,帮助他们分析比赛中/,!/出现的惊奇巧妙的配合和细腻精炼的技术动作。学习比赛中队员大胆、果断、勇敢、顽强的球场作风,使他们从小养成认真刻苦、勇猛顽强、一拼到底的精神。提倡和支持他们在平时训练中大胆使用掌握还不很成熟的技术动作,启发、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才干。还要注意培养队员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准确的投篮技术,使他们在任何不利的形势下都不受干扰,发挥自己的投篮和其他技术水平。

2、培养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文化修养

由于现代科学的发展和各学科的相互渗透对体育科学的影响,推动各专项体育运动的迅速发展。一个球队整体的知识结构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练员能否用现代科学知识进行训练,是把他们培养成现代篮球运动员的又一重要因素。作为未来接班人的青少年篮球运动员正处于打基础、学本领的阶段,更应注意不断充实自己,把文化学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智,掌握好技战术并培养正确的篮球意识。

3、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运动员的意识

加强理论学习和智能训练,改善知识结构,丰富篮球意识,才能比较深刻地认识和理解篮球运动的发展规律。因此,运动员和教练员必须加强文化科学知识的学习,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各种战术意识。理论和智能训练是培养篮球意识的基础条件,可采用多种方式如写训练日记、比赛分析、开总结会、学习文化知识等。还要创造条件进行实践与观摩,只有理论结合

实浅才能提高篮球水平。 提高运动员的意识,掌握最新的信息为我们所用。教练员应不断地采取各种途径进行篮球意识的培养和深化,反复刺激强化,使运动员有正确反射的行动。运动员应运用的科技知识和设备来武装自己。对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理论和战术进行分析和研究,为自己所用。

4、培养基本技术运用的意识

培养和训练运用技术的过程也就是形成动作技巧的过程,因为运动技巧就是有意识活动的结果,是熟练而准确运用技术,使技术达到自动化程度,从而避免脑力和体力的不必要消耗。

首先,基本功训练必须符合比赛时技术运用的基本规律,对最基本的动作要领要反复练习,如手指手腕对球的控制能力、球感等。但单一技术训练不能拉得过长,要根据比赛规律逐步过渡到与其他技术相结合的训练,训练时要多假设情况,不断地提出问题,设置障碍,使之形成条件反射,能根据场上情况进行预判以提高技术动作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对一些难度较大的动作要认真模仿体会,使之消化理解,在队员对整个动作有了初步理解的基础上再进行多次的分解与综合练习,以提高动作的准确性。

其次,大力加强观察能力的训练,因为运动员必须通过视觉准确地观察空间、方位和距离,特别是准确判断迅速变化的各种关系,才有可能确定运动方向,采取有效动作,训练时应注意,要加强眼睛余光的观察能力的训练,要考虑有助于扩大视野的范围。

再次,培养快速反应能力,篮球场上的情况瞬息万变,这就要求运动员针对变化做出快速反应,否则就会贻误战机,而教练要根据场上各种情况的变化及时采取多变的对抗条件进行训练,以提高队员的反应能力。最后,要在意识培养和基本技术运,用的基础上,根据队员各自的特点注意有意识地发展其特长的技术动作,引导他们练出一手或多手绝招诸如神投手,控球能手快攻的突击手等战术意识的培养,使已掌握的动作技巧和战术意识,能根据场上变化的情况灵活运用。

5、培养技术训练对战术的意识

掌握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在战术行动中运用技术通过战术发挥作用;战术通过技术产生效果。技术只有在和战术统一起来,才使战术具有实效性、攻击性,针对性。

运动员意识的充分发挥集中体现在创造性的活动中,篮球运动作为集体项目之一,要求不仅把自己融入这个整体,而且需要使自己能成为有个性的个体,即强调和教育运动员为共同目标而奋斗所具有的技、战术要求,同时注意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在技、战术中培养意识,应力求技、战术在数量上的增加和质量上的提高,才能有利于意识向更高层次发展,同时应根据训练内容不同,有目的有侧重地培养各种意识,如在投篮训练中侧重投篮意识的培养,在快攻战术训练中培养快攻意识等。

在技、战术中培养篮球意识。人的意识受外界条件的限制影响,运动员的意识培养也同样受外界条件的限制影响。因而,在训练比赛中,要从队员和本队的实际出发,安排符合运动员技、战术方案,这样有利于队员篮球意识的培养和提高。

篇9

关键词: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化学学习 创新能力

一、青少年科技大赛对培养学生化学创新能力的意义

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推动学生的创新实践

青少年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文化知识的不断充实而不断地进行增长,随着对化学知识的不断掌握和积累,就能够为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和更加广阔的想象空间,并呈现出主动性和现实性的趋势,抽象的创造性思维占据着主要的地位,在化学的创新意识上也得到极大地提高,并且能够积极主动的进行创造性的思考,有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发展主要是在中学时期形成的,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青少年科技大赛的辅导能够促进学生在化学的创新方面的能力。[1]

2.学生通过比赛增强阅历,提升创新的实际性

对于一个新的作品的判断,主要是看其是否具有新颖的创意和良好的实用价值和社会价值,而所谓的社会价值也就是作品所代表的意义和对人们的社会观起到的积极作用,好的作品的社会价值要与生活息息相关,而化学也是如此,化学是一门贴近生活的学科,中学的学生在进行自主创新时,其想法和创意在大多数情况下是能够得到肯定的,但是由于生活的阅历较少,很难具备社会价值和实用价值,而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举行,不仅仅只是创意的较量,更多的还是让学生能够有机会得到锻炼,通过比赛的过程,能够学习到一些好的知识,让作品更加具有实用价值和社会价值。

二、通过辅导学生创新科技大赛培养学生的化学创新能力

1.质疑求异,激发创新思维

科技创新需要学生多多进行思考,多提出一些问题,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拓展学生们的思维,而中学生在学习化学过程,也非常需要学生们多提出疑问,多对化学实验进行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们的思维不断得到拓展,进而培养学生们的化学创新能力。另外,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需要学生们对问题进行一步步的推理、分析,直至到问题最终得到解决才算结束,这样一步步、循序渐进的拓展学生们的思维,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从而大大提高学生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些能力又是学生中学化学所必须的能力。例如,在对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进行测定实验过程中,书本上讲的是用玻璃棒来引燃红磷的,教师可以问学生们有什么疑问吗?这是让学生们多多进行思考,充分发挥思维,问学生们:“在空气中将红磷点燃放进集气瓶中的那一瞬间,瓶内的空气会空气膨胀,总有一部分空气会排出,从而引起实验的误差,那么该怎样避免呢?有学生提出用将红磷用白磷来代替,那么白磷又怎么才能在瓶中燃烧呢?有学生会说可以用放大镜来进行聚光,从而引燃白磷,那么要是在没有阳光的情况下怎么办呢?又有学生会说可以用热水浴来加热集气瓶。所以,中学化学教师可以通过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拓展学生们的创新思维,从而提高学生们的化学创新能力,使学生们对学习化学充满兴趣,提高化学课堂教学质量。 [2]

2.发挥想象,提升创新欲望

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就是鼓励学生们大胆进行想象,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而中学化学学习也需要学生们多去想象,而学生们的想象力是培养学生们化学创新能力的重要前提,良好的想象力能够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进行多方面的思考,尽可能地发散自己的思维,通过大胆的想象来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因此,中学化学教师可以通过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来培养学生们的想象力,从而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比如,教师在讲解“中和反应实质”这节内容时,所涉及到的离子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非常抽象,因此,学生们要想学会这节内容,就需要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在自己的脑海里绘制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在溶液中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从而对中和反应的实质能够理解的更深。因此,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对培养学生们的想象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学生们的想象力又是学生们创新能力的重要先导,对培养学生们的化学创新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结论

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能够促进学生在化学创新方面的意识和能力,推动学生进行创新的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创新作品的实用价值和社会价值,教师要在辅导学生的科技创新大赛时,要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充分的调动起学生进行创新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敢于提出质疑的精神,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化学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篇10

素质教育美育舞蹈教育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人格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人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创新素质,等等。

众所周知,美育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审美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舞蹈作为艺术审美中最具独特美感价值的艺术表现形式,具有认识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功能。作为“艺术之母”的舞蹈,融多种学科为一体,涵盖了历史、文学、哲学、音乐、美术、服饰、诗歌、运动、生理等多方面的学科,成为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和推动力。舞蹈艺术本身所具有的特征足以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又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

一、舞蹈教育在青少年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其灵魂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因此,对于广大青少年来说,舞蹈绝不仅仅是由专业舞蹈演员呈现在舞台上的艺术品,更应该成为他们培养审美意识、表达内心情感、锻炼身体素质和提高精神素养的手段和载体。北京舞蹈学院原院长、著名舞蹈教育家、理论家吕艺生先生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提出:“舞蹈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此,把舞蹈普及推广到广大青少年的身边,让舞蹈走进课堂,充分发挥这一艺术形式特有的美育功能,让更多的孩子享受舞蹈带来的乐趣,才应该是舞蹈教育的最终目的。

1.舞蹈训练可以促进青少年的生长发育

舞蹈有着与体育锻炼类似的功能,在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方面,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也是骨骼的生长时期。运动可以改善骨的血液循环,增加骨细胞和营养供应;另外,运动时所受的挤压和振动可以刺激软骨细胞的分裂和增殖,从而使骨的长度不断的增加。因此,舞蹈训练可以显著促进青少年的身高增长。调查显示,同样性别同年龄的孩子,参加舞蹈训练的比不参加舞蹈训练的身高平均要高3~7厘米。舞蹈是全身性的运动,涉及到身体所有的关节和肌肉,却又不像体育锻炼那样激烈,减少了运动损伤的几率。舞蹈训练中的压腿、踢腿、下腰、伸展、跳跃等运动,对孩子的韧带和体能发展以及身体柔韧性、灵活性的提高都有着积极的作用。舞蹈的本质内涵就是运用优美的肢体语言来讲述故事、抒感,长期对肢体的控制训练会大大提高身体的协调性,而动作的协调性则能够有力地促进孩子大脑的发育。

2.舞蹈训练有利于提高青少年的生理机能

舞蹈训练可以通过运动和呼吸的调节改善心肺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使冠状动脉得到很好的扩张,肺活量增加,机体供氧能力明显提高,从而减少患心脏病、高血压和上呼吸道疾病的危险。通过训练可以增加骨骼密度,增强了其抗压、抗折、抗弯、抗扭转等方面的性能。经常的运动还能使肌肉活动能力增强,肌纤维变粗,肌肉体积增大,弹性、肌力和耐力都得到增强。舞蹈训练还会使青少年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发生适应性的改善,促进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感官功能的提高,改善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提高肢体的协调性、灵活性,同时使人精力和体力更加充沛,不易疲劳。此外,舞蹈训练对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的健康运转大有益处,对儿童瘦弱、肥胖、挑食、营养不良等常见体质现象有明显的改善功效。

3.舞蹈教育有助于青少年形体的健美和精神气质的培养

舞蹈是通过娱乐达到健身的最佳方式,持续的舞蹈训练可以消耗脂肪,使肌肉呈条形生长,达到形体美的目的。科学化、规范化的舞蹈训练有助于青少年身体各围度的均衡发展。研究表明,同性别同年龄的儿童,参加舞蹈训练的比不参加舞蹈训练的,身体各部位的围度测量指标要更匀称,关节的活动幅度也有相应的提高,而关节灵活性的提高,会使人的动作舒展而协调,姿态优美而端庄。此外,舞蹈训练还可以使身体变得挺拔,克服弯腰驼背等不良的身体姿态。系统的舞蹈教育在身体素质得到锻炼的同时,还会在美的熏陶下,展现端庄的仪表和高雅的精神气质,成为一个人内在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4.舞蹈教育有助于青少年审美修养的提高

舞蹈教育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舞蹈艺术之所以得到高度发展与普遍传播,正是由于它作为美育的最佳教育形式。作为综合性艺术,舞蹈与音乐、美术、文学等其他艺术门类发生着密切的关系: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的肢体语言在音乐的节奏与旋律的氛围中才能得以充分的流露;舞蹈的造型、舞者之间的排列、舞者的化妆和服饰、舞美和灯光的设计等处处体现着美术的审美取向;舞蹈的编排、情节的设定、感情的宣泄又都是在文学的思路和想象中进行的。审美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情感教育,舞蹈是最善于表现情感的艺术。所以,情感是舞蹈审美过程中最活跃的心理因素,也是舞蹈审美感受的动力中介。舞蹈这个审美媒介能够焕发受教育者的美感,在得到感官愉悦的同时感悟到世界美的真谛和意义,并超越功利意识,从而达到陶冶情操,提升精神境界的作用。

5.舞蹈学习有利于青少年智能的提高

一个人的智能由观察力、模仿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等诸多方面构成。而一切智能的基础最初都源于肢体的运动智能。通过手舞足蹈和对肢体的控制与把握,儿童的神经系统得到发育和健全,肢体运动智能的发展又促进了其它智能的同步提高,对学生的注意、观察、判断、模仿、记忆、思维、想象等能力的发展都有全面的推进作用。舞蹈训练可以使学生的神经细胞获得更充足的葡萄糖和氧气供应,保证大脑在紧张的脑力劳动中获得充分的营养,能显著地提高神经系统的功能、反应能力和大脑工作能力,有助提高学习效率。经常参加舞蹈训练还是一种运动性的休息,能把因疲劳而降低的视觉、听觉感受力提高30%,使学生学习起来精神饱满,思维敏捷。根据多年的观察和家长的反应,孩子在经过一段时间舞蹈的学习之后,注意力普遍更集中了,反应能力更强了,接受能力更快了,文化课的学习也有了明显的进步。

6.舞蹈学习能够抚慰心灵,有利于青少年人格的完善

肢体运动和音乐是人抒绪、宣泄压力、净化心灵的最佳途径,而舞蹈正是二者的完美结合。因此,舞蹈能够抒感、驱散郁闷、缓解肌体和精神紧张,从而稳定情绪,改善心境,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舞蹈虽然是优美的,但是训练的过程却是艰辛的,它对于舞者来说,是一次身体与心灵的历炼和超越。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没有遇到过困难和挫折。舞蹈训练让孩子们从小就认识到不经过艰苦奋斗是无法成功的道理。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每个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还能够从小培养他们自强、自信的个性以及团队合作与集体主义意识。相比其他活动,舞蹈教育在塑造青少年完善的品格、锻炼坚强的毅力方面作用更直接、更生动、更有趣,也更易于被孩子们接受。这正是舞蹈教育所带给孩子们最宝贵的财富。

二、当前我国青少年舞蹈教育存在的问题

由于目前我国教育体制和中小学入学制度、高考制度的影响,从传统的应试教育转变为真正、全面的素质教育还需要经历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在国内的中小学教育课程中只有音乐与美术教育,舞蹈教育并没有真正走近广大青少年儿童。即使一些重视舞蹈的学校,往往在传统美育教育观念的影响下,习惯于把舞蹈教育依附于音乐教育,淹没了舞蹈作为独立艺术形式的自身特点。在全国中学的日常教学中,音、体、美等所谓的“副科”经常被“主科”所占用,舞蹈仅仅被作为“兴趣活动”而且还常常名存实亡,在青少年学生中能接受系统舞蹈训练的更是寥寥无几。除此之外,舞蹈教育在学校的开展还依赖于稳定的、高水平的舞蹈教师队伍和必要的活动场地,并且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排练和演出费用。显然,大多数的学校不具备上述舞蹈教育所需要的软、硬件条件。所以爱好舞蹈、愿意参加舞蹈学习的孩子只能选择到校外各级青少年宫以及各种单位和个人举办的舞蹈培训班学习。由于没有统一的相关部门来领导,师资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选用的教材也是五花八门。一些团体和个人在经济利益的刺激下,把舞蹈教育当成了赚钱盈利的工具,唯利是图,误人子弟。在舞蹈考级、升学、评优和一些家长虚荣心的驱动下,本应作为素质教育的舞蹈教育却普遍出现了成人化、专业化的现象,拔苗助长般地片面追求高难度高技巧,演出服装道具奢华攀比,功利性和目的性太强,偏离了素质教育的初衷和目标。

三、如何让舞蹈教育在广大青少年中真正发挥素质教育的作用

普通中小学生的舞蹈教育是学生整体素质教育中的组成部分,是不同于培养专业舞蹈演员的非职业舞蹈教育,教育的目的不应是培养舞蹈家,不应是单纯传授技艺,而是培养具有一定舞蹈知识、技能和鉴赏水平的普通人。他们也许不能成为聚光灯下的明星,但却可以在将来学习、工作的各个领域,成为舞蹈艺术高水平的欣赏者、传播者。舞蹈教育带给学生的那种与美、与身心健康永远相伴的生活方式会令他们享用一生。

1.更新教育观念,把握舞蹈教育的素质教育方向

长期以来,我国的舞蹈教育受专业教育、精英教育思想的影响,注重结果评价,偏重技巧的训练,普通青少年儿童的舞蹈教育沿用专业舞蹈的教育方法,以“基本功”训练为教学的重点,模仿教师的技巧成为舞蹈课的主要内容。儿童天生就是舞蹈家,他们活泼好动,听到音乐就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所以舞蹈教育应面对全体孩子,让所有孩子都能享受到舞蹈带来的快乐。舞蹈教育面对的是不一定有良好形体条件的普通少年儿童,只要对舞蹈有兴趣,乐于用肢体表达情感的孩子都应该是舞蹈教育的对象。因此,在舞蹈技艺方面应以舞蹈的基本要素、基本动作训练为主,突出动作的协调性、韵律感和感情的表达。高难度的技巧需要一定的年龄、身体条件和训练时间的保证,应量力而行,不能作为青少年舞蹈教育的主要追求目标。

2.舞蹈的训练内容要符合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青少年的舞蹈教育面对的是从小学到初中不同年龄层次的孩子。因此,舞蹈训练的内容一定要考虑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依靠科学的训练方法,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摒弃拔苗助长式的功利化做法。比如,欧美国家经过科学研究,规定8岁以前的儿童不能进行伤筋动骨的基本功训练,因为这时候孩子的骨骼等身体条件还没有发育好。所以这个年龄段的舞蹈训练需要考虑的就不仅是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还要适合他们的身体条件。再比如,每个孩子的自然条件不尽相同,有的孩子天生软开度就好,有的天生乐感好,有的天性机灵很会表演。所以如果一味追求共性化,不注意个性化教育,会抹杀孩子的自然天性,降低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学中应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尝试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孩子的潜能都能得到开发和展现。

3.在教学中注重对青少年智力的开发和创造性的培养

舞蹈教育是为了改变学生整体素质的教育,所以,除了通过舞蹈锻炼学生的身心健康、端正行为举止、提高审美能力外,还应该重视对学生智力的开发和创造力的培养。要有意识地将文化、历史、地理、科学等学科知识融入到舞蹈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舞蹈的同时了解多学科的知识。舞蹈教学尝试融入多学科的知识有利于学生理解舞蹈的本源――舞蹈来源于社会生活,来自于人们的知识见闻和思想情感。学生通过学习舞蹈,增长了知识,拓宽了视野,提高了综合能力。“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创新”,所以艺术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良好的途径之一。作为普及教育的青少年舞蹈教育,应转变“重技艺、轻创意”的倾向,不仅训练学生如何表现美,更要培养他们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热情,以启发式教学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养成主动思考的好习惯。长期以来,校园舞蹈作品都是由教师创作的。我们开展舞蹈教育的最终目的应该是让受教育者能用自己的肢体来表情达意,应提倡学生的本能反应,每个学生都有自由表达的权利,都有可能创造出独特的作品。所以教学中应经常安排舞蹈鉴赏让学生阐述自己的理解,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感受力和表达力,继而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进行创编,用他们自己的感受来支配身体,产生出属于自己的舞蹈表现形式。而只有当确实是出于学生之手的,表达了他们所思所想的,反映了他们生活的舞蹈作品的出现,哪怕是质朴的、稚嫩的、不完善的,也足以能够说明艺术教育的成功,这才是素质教育的真正目的。

4.专业化的师资水平是开展青少年舞蹈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青少年的舞蹈教育是一种不同于职业教育的非职业舞蹈教育。专业的舞蹈演员、舞蹈专业院校毕业的学生还不能算是称职的青少年舞蹈教师,因为他们往往习惯于将职业舞蹈教育的做法应用于普通孩子的舞蹈教育。这也是造成目前国内青少年舞蹈教育专业化、成人化现象的原因之一。因此,一名合格的青少年舞蹈教师除了应具备扎实、规范的舞蹈功底之外,还应掌握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等系统教育知识,认真研究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点,虚心学习,增加交流,开阔眼界,潜心研究,掌握科学的训练方法。(上接第3页)5.规范各类舞蹈比赛和舞蹈考级,树立正确的教育导向

舞蹈比赛和舞蹈考级是肯定舞蹈学习成绩、检验舞蹈教育水平、促进舞蹈交流和发展的必要方式。舞蹈赛事的导向非常重要,它关系到舞蹈教育能否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并达到应有的目的。中小学生的舞蹈比赛应属于非职业比赛,评判标准更应从素质教育的目的与舞蹈的本质意义出发,从学生所展现出来的对舞蹈主题的解读、肢体语言的表达、情感的流露、技巧的运用,动作的美感,服装道具的设计等方面做综合的评价,而不应片面追求场面的宏大、服饰的华丽、技巧的攀比,杜绝专业化、成人化的错误倾向。

舞蹈考级也是目前国内评价学生舞蹈学习水平的主要方式之一。受经济利益的趋势,舞蹈考级的主办单位不一,内容要求也不尽相同,但普遍的问题是舞蹈技巧水平的高低大都成为定级的标准,而是否能够正确地理解舞蹈主题的内涵、是否能够创造性地运用肢体语言、是否能够恰当地传递真情实感等学习舞蹈真正必需的素质却没有被很好地重视。所以,严格规范管理舞蹈考级的主办单位,科学制定评定标准,透明公正地执行评判制度,是青少年舞蹈教育走向正确发展方向的重要保障。

四、结论

舞蹈是一门综合艺术,具有推动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诸多优势,是广大青少年喜爱的一种娱乐活动,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手段。

要让舞蹈教育切实在青少年的素质教育中发挥作用,必须清除功利性的学习和教育动机,杜绝专业化、成人化的教育倾向。首先,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学校、家长和社会各界要深刻理解舞蹈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中的重要作用,并引起他们的重视和支持;其次,专业素质高、懂得现代教育理念和方法的师资队伍是舞蹈教育得以顺利开展、健康普及的最重要保证;另外,各种比赛、考级的规范管理和科学评价是舞蹈教育坚持正确发展方向的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吕艺声.舞蹈教育学\[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2\]陈白桦,陈杨.中美中小学舞蹈教育的特征与差异.舞蹈,2013,(6).

\[3\]何际峰,周亮.儿童习舞致残的忧思.舞蹈,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