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经济统计范文
时间:2023-11-14 17:53: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旅游经济统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首先,旅游经济统计的历史数据不完整,缺少连续性,统计方法不够科学,因而其所提供的数据都无法达到较高的标准。其次,我国现有的旅游经济统计不能全面科学地揭示出旅游活动对其相关经济领域的影响,这是由于现有的统计体系在统计和核算范围方面不能全面覆盖旅游经济活动所涉及的广泛内容,因而其所提供的数据与国际旅游经济统计对接时也缺少权威性。以统计项目为例,主要表现为:其一是有大量项目没有进入统计范围。在统计旅游从业人员中《中国旅游经济统计年鉴》只统计星级饭店、旅行社和其他3项,并没有把在景点景区中就业的人数统计在内;另外在计算住宿业中就业的人数时,只统计星级饭店所就业的人数肯定是不准确的,因为住宿业中招待所、小型旅馆、商务宾馆、各种度假村、经济型饭店等的相关就业人数也占相当的比例。二是“其他”项的使用不够科学。《中国旅游经济统计年鉴》的就业这一项的统计中,显示的“其他”项占旅游业的就业比例达到近三分之一,但没有具体说明“其他”项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
2.旅游经济统计缺乏权威性和统一性
由于我国旅游经济统计没有例入国民账户体系,所以国民账户与其统计体系并不匹配,因此旅游经济统计得到的的相关统计数据就会缺乏权威性,也就不能够更好地和国民经济的其他部门进行有效的比较。各省区的旅游经济统计也与国家的旅游经济统计不相统一,所以双方所得出的数据相差甚远,因而也影响了各方面对其所提供数据的信任度。
3.缺乏对旅游活动的投入产出的计算
无论是商业机构还是政府部门,由于旅游经济统计信息的不完整、不充分而无法制定有效的商业计划和公共政策,同时也无法提供提高生活水平所必需的可靠信息。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没有对来自各个方面的旅游业的投入进行投入产出的相关统计。旅游业作为一个综合性非常强的经济产业,需求方是比较单一的游客,供给方则涉及了众多国民经济的产业。而我国传统的旅游经济统计是从旅游者即从旅游需求方来进行的旅游调查与统计工作。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93)中,对产业的统计和核算是建立在产出的基础上的,因此旅游业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并没有被视为一个单列产业。这样就导致旅游经济活动隐藏在现在已有的不同的宏观经济变量之中的因素,或在旅行、住宿、交通运输、餐饮、娱乐消费等经济活动中关于旅游经济活动的流量不能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显现出来,导致我国旅游产业的实际规模和产出水平在国民经济核算的投入产出表中得不到真实反映。
4.旅游经济统计指标不合理
我国目前的旅游经济统计中统计指标不够科学,具体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非货币指标太多。我国现行的旅游经济统计多数是非经济的指标。如旅游人数统计指标,旅游产业规模统计指标类别中所要求的统计数字在整个旅游经济统计指标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其二是旅游消费类的统计指标不全面。我国的现行旅游经济统计指标中还没有包含详细的旅游消费统计数据,如境外的旅游消费、国民旅游消费及出入境的旅游消费等各种不同类别。其中我国的旅游经济统计体系中还缺少关于出境的旅游消费的统计这种非常重要的环节。仅有个别的尝试性的分析中国公民赴国外旅游的消费特征与消费评价的抽样调查,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赴国外旅游支出的统计体系。根据WTO统计,中国在全球出境旅游消费中已排名在前十位,根据2002年7月颁布的《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管理办法》中已经取消了“审核制度”、“配额制度”等相关出境规定,同时也放宽了我国公民携带外汇出境的限额,这些现象都需要我国尽早建立出境的旅游支出统计体系。第三是我国旅游经济统计指标依然带有浓厚的计划色彩,有些旅游经济统计指标的设定已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例如旅客周转量、城市交通客运量等指标,由于很多的交通运输企业是个体经营或者是承包经营,目前接受调查的单位不掌握它们的数据和资料,这就导致该指标在旅游经济统计时出现较大的困难。
5.旅游经济统计方法缺乏严谨性
篇2
在旅游者消费行为决策研究方面,普雷德(1967)提出度假者决策行为矩阵,认为在经济收入一定的情况下,人们如果将更多的钱投入到旅游中,可选择的旅游目的地就会增多,会增加旅游信息的感知;霍斯特•托特(1976)利用旅游消费可能线和旅游无差异曲线确定人们的旅行距离长度;Middleton(1994)提出了一个较为简单的“刺激———反应”消费行为模型。
在旅游决策过程研究方面,MathiesonA&WallG(1982)提出旅游决策过程模型,较为详尽的分析了旅游者进行旅游决策的过程。在旅游购买决策过程方面,最早的模型可能是Wahab(1975)等人提出的旅游消费行为模型,而Schmoll(1977)提出了自己的消费行为模型,并强调旅游者自身感知对最终决定的影响。Moutinho(1987)提出的度假旅游者行为模型,将决策分为三个不同的相互影响的阶段,明确指出购买决策是动机、认知和学习的结果。
针对旅游者对多个旅游目的地选择问题,Um&Crompton(1990)提出旅游目的地选择模型,Woodside&Lysonski(1989)提出休闲目的地认知和选择一般模型。吴必虎(1997)通过中国城市居民出游客源市场在距离上的分配研究表明,80%的出游市场集中在距城市500km以内的范围内。谢彦君(2004)则指出个体旅游者决策模型和群体旅游决策过程模型的不同特点。
在旅游者消费效用最大化方面,Bull(1995)构建了旅游者在各个旅游产品的组成部分之间进行一定的技术选择和组合后以求得效用最大目标函数模型;邹树梅(2001)则构建了旅游者作为更一般意义上的消费者,将时间与收入在旅游产品和其他产品之间进行资源配置,以求得效用最大化函数模型。
国内外学者在中观层面对旅游经济模型方面的研究综述
这个层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利用产业经济学理论研究旅游产业群簇上,分析旅行社行业、饭店行业等产业集群的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别化、进入和退出壁垒、市场行为等内容。
根据产业组织理论哈佛学派的SCP框架,孙天琦(2001)提出改良的旅游产业组织SCP分析框架。为了科学分析和评价旅游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师萍(1999)提出了反映旅游产业协调发展程度指标模型、旅游产业结构经济效益指标模型和旅游产业结构高度化评价模型。对于旅游产业集中度的研究可以借助产业经济学的相关理论,比如绝对集中度指标、相对集中度指标(通常用洛伦兹曲线)、H.I指数(综合集中度指标)、R.I指数(罗森布拉斯指数)、E.I指数(恩特罗比指数)、C.I指数(重点集中指数)。
对旅游产业结构生产力的分析,可采用旅游产业构成比重指数和旅游产业结构生产力系数。对旅游产业结构效益的分析,可采用旅游产业产值—资金效益系数、旅游产业增加值率超越系数、旅游产业效益偏离—份额系数等模型。
国内外学者在宏观层面对旅游经济模型方面的研究综述
在旅游目的地引力模型研究方面,Crampon(1966)首次应用引力模型对旅游地引力进行研究,Wolfe(1972)对此模型在距离变量上进行了修改,而Edwards&Dennis(1976)则提出了另一个更为详尽的距离变量修改形式;Cesario&Knetsch(1976)提出旅游引力综合模型,将无约束模型和有约束模型综合,即将旅行产生模型和旅游分布模型的特征合二为一;吉阿林、斯沃特等(1974)在对土耳其旅游地研究中提出旅游地吸引力指数评价模型。
在旅游目的地竞争力模型研究方面,保继刚(1999)提出同一个客源地的两个旅游目的地竞争力模型,认为两地竞争力与自身吸引力成正比例关系,与客源地到旅游地的距离成反比。在旅游目的地发展方面,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最具代表性的就是Doxey(1975)的四阶段模型和Butler(1980)的六阶段模型;而厉新建(2002)则构建了旅游目的地创新动态模型,包括旅游景区(点)创新、配套设施及服务创新、组织管理制度创新等。
在旅游目的地经济发展容量(旅游承载力)研究方面,可以直接利用旅游地生态环境容量公式、资源容量公式(面积法和线路法)定量测量;而保继刚(1999)认为旅游经济发展容量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内部的旅游设施接待力和外部的基础设施及支持性产业的容纳量,并借助旅游地食宿、娱乐设施的供给能力来衡量旅游经济发展容量。
在旅游流运动模型研究方面,马里奥特的两地间旅游流模型指出了联结永久居留地与旅游目的地之间的三种不同路径———进入路径、返回路径和休闲路径;康贝尔(1967)在休闲与度假模型中则刻画了一个从城市中心向外辐射的不同的旅游流运动形式;沙罗特的国家模型是在国家和国际尺度上探讨旅游流,对旅游需求和供给、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做了区分;兰德格林的空间层次模型(1982)注重考察不同类型的旅游区点的作用,分层次刻画了中心城市型、周边小城市型、周边乡村型和自然环境旅游目的地之间所形成的旅游流运动规律。
旅游经济系统的哑铃结构“微观、中观及宏观”层次模型
旅游经济是以旅游活动为前提,以商品经济为基础,依托科学技术,在旅游者和旅游企业、旅游客源市场和旅游产业、旅游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之间因旅游活动而表现出来的各种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总和。
旅游经济子系统是由旅游者消费活动、旅游企业生产与经营活动和旅游经济宏观运行与管理活动等因子构成的。旅游者消费活动是指旅游者从购买旅游产品并离开居住地开始,经过一定距离的空间移动到达旅游目的地,并进行一系列旅游消费活动来满足其旅游需求,再返回居住地的全部过程。旅游企业生产与经营活动是指旅游企业为保证旅游者的旅游活动顺利有效进行,为其提供各种旅游服务的所有经营活动过程。旅游经济宏观运行与管理活动是指旅游目的地政府旅游组织及非政府旅游组织,通过旅游行政管理、宏观调控、行业自律等活动,为旅游经济系统的运行提供旅游信息服务和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旅游企业行为的宏观经济管理活动。
从系统论出发,综合运用地理学、系统动力学、生物集群论及空间结构论等学科理论,结合微观经济学、中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经济学知识,在Leiper旅游系统空间模型、Lundgren旅游流空间分层模型、吴必虎的“旅游系统构成要素模型”和张辉、厉新建的“旅游哑铃经济模型”基础上,通过旅游经济系统的动力结构、集群结构和空间结构的研究,可以构建出微观、中观、宏观等三个层面相统一的旅游经济系统的哑铃结构“微观、中观和宏观”层次模型,如图1所示。
在微观层面,从个体角度,用微观经济学和系统动力学构建其微观动力结构层,包括旅游需求推动力及旅游消费动力源泉(能量源)、旅游供给拉动力及旅游生产动力引擎(发动机)、旅游产品及服务等三个方面。
在中观层面,从群体角度,用产业经济学和生物集群论构建其中观集群结构层,包括旅游者集群、旅游企业集群和旅游媒介体等三个方面。
篇3
旅游环境承载力预警系统的涵义
所谓的预警是指当某种存在状态偏离甚至超过警戒线时,衡量的主体所发出的相关信号的过程,而预警系统是指根据预警信号确定预警状态,并且发出相应监控信号的系统。
旅游环境承载力预警系统是在受自然、经济、社会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共同合力下的综合性系统,是报警、排警系统。这个系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运用方法论,针对能够反映当地旅游环境的各个指标分析研究,评价和评估出旅游当地的环境,最终找出适合当地旅游业发展的道路,确保景区当地建立的旅游环境系统的正常运行,预防偏离科学发展观轨道,严禁出现经济、社会的发展以牺牲当地资源环境为前提的现象,严禁出现违背可持续发展宗旨的畸形旅游业。
北戴河景区旅游环境承载力预警研究
在实地考察过程中,发现了很多关于旅游环境的问题。在对北戴河景区的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之前,必须找到科学合理、准确反映现象的方法,在众多的方法中,本文采用了模糊综合评判法,有针对性地全方位、多角度剖析北戴河景区的旅游环境情况。具体评判方法如下:
1.明确评判集合U和评价集V
确定好研究的地域——北戴河景区后,随之要建立评判集合,而评价指标体系就构成了本文的评判集合。在评判集合中,目标层U是由3个层次16个指标构成,第1层的因素为U=(Bi),第2层因素Bi分别由Ci构成,第3层因素Ci则分别由Di构成。
2.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实用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综合集成的方法。首先构造判断矩阵,分别对项目层、因素层、指标层的各个指标进行两两比较,采用1—9标度的判断尺度将两两比较结果数量化,然后运用和积法计算比较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W和特征值,特征值W即为各要素的相对重要性向量,也就是同一层次要素对于上一层次某要素的相对重要性权值,然后计算出最低层(指标层)相对于最高层(目标层)的相对重要性排序。最后进行一致性检验。
北戴河景区旅游环境承载力预警指标体系构建的重要性
北戴河旅游景区环境承载力预警系统是由多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模块组成的,而这些模块的功能决定了整个预警系统功能的实现。而预警系统的构建和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是分不开的,所谓指标体系的构建就是指在对旅游环境综合分析基础上,建立对旅游环境的预警,然后对预警进行分析和研究。
之所以建立预警指标体系,是为了使北戴河景区的旅游业发展真正做到有据可依,使得相关的旅游环境数据量化,具备逻辑性,能够运用这一指标体系识别、判断和监控旅游活动,因此可以真正促进地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北戴河景区为例,要建立适合北戴河景区的旅游环境承载力预警系统,关键就是要根据北戴河地理位置的独特性,联系评价对象、评价目标等,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北戴河景区的实际情况,建立起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北戴河景区旅游环境承载力问题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篇4
Abstract: Based on the research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tourism interpret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system on present stage in our country are relatively weak,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research situation of the interpret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system of scenic spots in domestic and foreign. Take the Nanwutai religious and cultural tourism scenic area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rough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survey analysis, the status and its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interpret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system of the Nanwutai scenic area are described in the article. Putting forward the design concept and system scheme of the interpret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system of the scenic spots, in order to contribute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religious culture and eco-tourism of Nanwutai scenic.
关键词: 旅游景区;解说标识系统;设计原则;南五台
Key words: tourism scenic area;interpret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system;design principles;Nanwutai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2-0286-04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稳定持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逐步提高,尤其是“黄金周”假期制度的实施,人们的休闲时间越来越多,促使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我国各地的旅游开发和景区建设实践中,对旅游景区的解说标识系统建设较为薄弱,导致旅游者在游览活动中对景点方位、游览线路的选择、景点内涵等茫然无措,特别是在缺失景区导游人员陪同讲解情况下,旅游者享受不到满意的游览体验核对旅游景观景物的理解,直接影响旅游者的旅游活动质量。因此,构建完善的旅游景区解说标识系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从而引起国内外业界人士和专家学者的关注。
国外旅游景区解说标识研究起步较早,研究领域包括解说历史、解说概念、目的与功能、系统构成、解说媒介、理论与方法研究等,并且深入到解说系统的微观部分[1]。国内旅游解说系统研究是近十余年来的“热点”。如吴必虎以北京为例,将解说系统分为向导式解说和自导式解说两种不同类型,并强调自导式解说为最重要的解说形式[2];陶伟等引入国外成熟理论与方法来充实国内旅游解说系统研究,并指出我国旅游解说研究发展的前景[3];唐鸣镝将解说系统划分为认识对象(信息源)、使用者(接受者)、旅游解说(沟通媒介)三个基本构成要素,试图建立一个以人为中心、人景沟通、功能互补、开放型的景区旅游解说系统[4];罗芬等以旅游解说系统的三要素(解说资源、解说受众与解说技术)结合主旨式解说方式,提出了旅游解说规划“七步法”。解决了旅游解说产品从理念到现实操作层面的问题[5];王维正等对解说牌的功能、选址、制作材料、大小和高度设计、文字配置、图示、颜色作了比较系统的探讨[6]。庞丽等提出了基于隐的旅游景区标识系统的设计原则及手法[7];厉新建从经济学的消费技术对旅游体验的影响,分析论述了景区解说系统的必要性[8];李健提出了导向标识系统的3种导航模式:步骤导航、追踪导航和树状导航[9];朱璇从梳理环境解说和游客教育领域的研究脉络和内容角度,指出该研究领域的薄弱环节,期望为提升该领域的理论与实践水平提供借鉴和参考[10];江宁等从游客视角了解对生态旅游的涉入程度,并配合游客人口学属性,统计分析游客对解说服务的满意度,以此制订出有效的解说服务策略,提升生态旅游景区解说系统的满意度[11]。部分作者还探究符合景区自身属性的解说标识系统。如张静提出生态旅游解说系统的节点、路径规划[12];董红梅提出来山岳型风景区解说标牌系统管理要素[13];何喜刚等构建了丝绸之路文化遗产沿线景区解说系统的目标和体系[14];周可华等利用“双筛法”构建了漂流旅游解说系统[15];王茹等对我国滨海旅游区标识系统进行了设计[16];吴希冰等提出国家自然保护区内旅游标识牌体系的构建方案[17],等等。
上述有关景区解说标识系统的研究成果,为旅游景区解说标识系统的规划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现实案例。应该指出,迄今有关宗教文化旅游景区解说标识系统的研究尚不多见。宗教文化类旅游地的特殊性及其深层内涵,使得该类型景区解说标识系统的规划设计具有其特殊内涵与个性特点。本研究拟就陕西省西安市南五台宗教文化旅游景区的解说标识系统研究和设计进行尝试性探讨。
1 南五台景区概况
南五台景区位于西安市城南约30公里处,最高海拔1688米,为秦岭终南山中段支脉,号称“终南神秀之区”,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因山上有观音(大台),文殊,清凉,灵应,舍身五个山峰(小台),故名“五台山”;又因它与关中盆地北侧耀州区的“北五台”山(药王山)遥遥相对,故名南五台。
南五台景区内旅游吸引物(表1)独具特色,突出表现为庙宇栉比、翠屏叠嶂、峭壁悬崖、林深树密。其自然风景颇佳,是秦岭北坡林木覆盖最为茂密的地区之一,植物种类多,名贵树种多,为终南山国家森林公园、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的一部分。从山下看五座山峰如笔架排列,一览无余,似乎近在咫尺,峰回路转。站在五座台上,西安城市鸟瞰和山前平原景色尽收眼底。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描写长安城市布局的诗句便作于此。景区内文化内涵丰富,在有限的面积上保存的佛教寺庙多达十余处,佛教建筑集中、且密度较大,佛教文化氛围十分浓厚,可谓四大佛教名山之外的“佛教小名山”。南五台山现存众多禅修寺院,到访之士可以在此参禅悟道。不失为佛教信徒的朝拜之地与游客青睐的宗教文化旅游目的地。
2 旅游景区解说标识系统构成因子
构建旅游目的地完善的解说标识系统,旨在帮助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实现对新环境的感知和体验。有人将旅游景区标识系统界定为引导旅游者完成旅游活动(包括景点解说、路径指示、导游线路等)的各种信息的表达和标志的符号[18],或以为景区解说系统是运用某种媒体和表达方
式,帮助旅游者了解旅游景区相关事物和特点,并起到服务和教育的基本功能[19]。笔者认为:旅游景区解说标识系统是运用标识符号,借助图纸、标识牌等介体将特定的旅游信息,传播并到达旅游者,引导游客参与寻找游览目的地,帮助旅游者了解旅游景区的特质和特点,以达到对于游客的服务、教育和景区的管理功能。基于此,旅游景区解说标识系统,应该具有其特定的构成因子和功能从构建解说标识系统的角度出发,游客进入景区所需要的解说标识系统是建立在景区所提供给游客的景区产品(包括旅游景区吸引物、景区活动项目、景区管理和服务等)之上。一个完整的景区解说标识系统应该包括解说标识系统内容和解说标识外形两个方面的若干因子所构成(表2)。
3 南五台宗教文化景区解说标识系统设计
3.1 旅游景区解说标识系统设计的原则 旅游景区解说标识系统的设计,应在内容丰富合理的基础上,兼顾造型美观、醒目,并与景区相协调、符合国家标准。其设计应遵循人性化、系统化、规范化原的地方化等基本原则。
3.1.1 人性化原则 构建解说标识系统以满足游客需要、保证游客顺利完成旅游活动为目标。景区解说标识系统的设计不仅传达标识的科学功能与合理结构,同时赋予情感的、心理的、历史文化的、与景区特色和谐的内容,使解说标识系统给人以和谐、温馨之感,充分体现景区对游客的服务和关怀。如景区解说标识牌的大小以能让旅游者清晰察看为首要条件,一般适合旅游者阅读的最远距离为牌面宽度的2.6倍。
3.1.2 系统化原则 应对所设计标识内容进行功能分类,以构建功能完备、内容完整的解说标识体系。对统一类的解说标识从材质、大小、风格等方面进行统一的设计,就不同的标识要在内容和功能方面相互补充,是整个解说标识系统优质化,实用化。
3.1.3 规范化原则 解说标识的规范化主要包括位置规范化、游客能见度最大化、实现有序化摆放、与景区周围环境相协调。标识牌设置于景区交通线的节点等游客必经之地,便于察看。导游路线图应设置在显眼的位置,并能清楚地反映景点位置和游客所处位置等;内容表达具有科学性、准确性,中英文规范表述;突出景点、景观的特色,通俗易懂。给旅游者留下深刻印象,易于记忆。
3.1.4 地方化原则 景区解说标识系统设计,在追求规范标准的前提下,还要从景区的地方特色文化中吸取精华,体现地方特色,传播地方文化,构建创新性解说标识系统。如广西古东瀑布景区就地取材,在游客下山台阶上篆刻广西的各种方言。这种利用当地特有的石刻艺术,增加游览趣味性,传播当地文化的做法很值得借鉴和推广。
3.2 南五台景区现有解说标识系统存在的问题 南五台景区山地面积较大,通过对景区内若干主要景点构成的环形路线上的解说标识系统的考察和调查发现,景区现有标识系统主要包括景区景点的线路标识牌、线路图、景区农家乐接待指示牌等等,基本能够满足游客的游览线路和景区服务选择的需求。由于现阶段我国山岳型宗教文化旅游景区标识系统的研究和构建尚显薄弱,南五台宗教文化景区的的解说标识系统也存在不合理之处,具体表现如下:
3.2.1 景区主要吸引物缺乏解说标识 该景区最为主要的吸引物是观音(大台),文殊,清凉,灵应,舍身五个台、西林禅院、率兜台、紫竹林、圣寿寺,这些景点上只有简单的导引牌,缺失反映该地庙宇建于何时、供奉何方神圣及其历史价值的标识牌,以及景区最重要的安全解说标识。由于该景区属于山岳型景区,自然因素影响较大,易产生不可抗拒的破坏。譬如灵应台海拔较高,庙宇为多层结构,遇山顶风力较大时,屋顶的瓦块可能会直接脱落在游步道上,直接威胁游客安全。而景区对此潜在危险没有任何的安全提示标识牌。此外解说标识系统最基本的指引和告诫功能未能得到体现。
3.2.2 解说标识信息内容不充分,吸引物教育功能不足 景区内的指路标识仅限于表示方向及前方目标,缺少反映距前方目标距离及步行所需时间等信息。同时,南五台是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地质遗迹。景区内仅有的几处地质解说标识只是简答的说明岩性,对于该类岩石形成环境和成因条件没有涉及。对地质遗迹的简单标识和解说,无法满足游客的求知欲。
3.2.3 标识牌放置地点不恰当,导向不明确 解说标识系统要导向明确,设置标识的目的是方便游客,能使游客在第一时间找到标识的位置。从山门(五台乡刘村竹谷)到五台山主峰圆光寺约12.5公里,景区在山门口处设有1处景区游览图,在兴隆寺遗址附近有2处景区景点的简单线路引导图。而从山门到主景区的线路上没有任何标识指引游览线路。在景区主要游览区(距离兴隆寺遗址数公里台阶山路)的五座台的游览路线上缺失标识导引图。大多数游客是茫然的走到哪里、算哪里,未能体现景区应有的解说标识的引导作用。况且,路标牌导向不明确,设置欠合理。如在“文殊台”的导引牌,貌似树立在门口,游客顺路而上却并非文殊台,大大降低了旅游兴致。同时。文殊台前的分叉路口也未设置标识牌,给游客导向不明确。
3.2.4 解说标识系统混乱,缺乏统一设计和管理 一般景区的解说标识系统应统一管理和设计,避免给游客带来不必要的误解和混乱。而南五台景区解说标识的实物在形式上五花八门。如在独松阁景点是将吸引物解说内容篆刻于人造的岩壁上,意在说明该处景点的历史原貌;而关于紫竹林寺庙的解说却是用毛笔所书的紫竹林简介。更多的景点甚至没有解说标识。并且景区管理部门对内现有的解说标识缺乏管理,新旧标识牌同时置放在景区内,显得混乱不堪。
3.3 南五台景区解说标识系统设计内容 笔者遵循景区解说标识系统规划设计的思路,从南五台景区节点选择、主要吸引物和景区交通设施解说标识等方面进行该景区解说标识系统的设计。
3.3.1 景区解说标识系统节点设计 景区节点是游客相对集中的地方,也是体现解说标识系统功能之处。旅游景区解说标识系统的设计,首先要确定景区节点。根据南五台山景区现有游览道路、游客主要游览景点及主要集散地,确定南五台山景区的主要节点(图1):①景区入口(山门)。该处其服务设施齐全,旅游者滞留时间较长,是最重要的游客集散节点;②圣寿寺景点。位处上山线路的叉口,游客在此分流;③独松阁停车场。其服务设施齐全,是游客会集停留、准备上山的节点;④兴隆寺遗址。属于通达南五台顶峰——观音台和至灵应台、清凉台、文殊台游览路线的分岔口;⑤观音台(大台)。是为南五台景区主峰,是游客最为集中的主要节点。次要节点包含景区的其它主要吸引物(景点)和非节点(原始森林等区域)。
3.3.2 景区吸引物解说标识设计 景区吸引物解说标识包括景点和设施导引图,景区与景观(点)名称或介绍等标识两大方面。景点和设施导引图标示游客所要到达目的景点的名称、方向,从所在地到目的物的距离、游客所处的位置,有时标有到达的方式和途径、所需时间等。南五台景区地形结构复杂,其景点和设施导引图的设计,应将南五台景区视作独立完整的引导系统,贯穿整个景区,串联其他解说标识类型,构成整个景区解说标识系统的空间概念。
通过实地考察,对应旅游者的移动路线构建景点和设施导引图,解说标识牌应放置在景区主要节点。通过旅游者在景区游步道的移动中连续发挥系统的导引作用。
南五台山景区与景观(点)名称或介绍标识,主要设置于景区内重要的旅游吸引物。包括其名称、建造时间、构成、游览价值等内容。此部分要重点突出景区的佛教寺庙的解说,向游客传播宗教文化内涵。景区与景观名称或介绍标识主要布置在景区的次要节点之上,介绍景物前、中或最佳观赏地点处。
3.3.3 景区交通设施解说标识设计 该系统的设计包括:一方面是在景区所依托的交通线路两侧设置明晰的导示标识及英汉双解说明,除规范的公众信息说明外,其他如路途中提醒忠告、交叉路口的指路牌示等标识物,应从游客的需要出发加以设置;另一方面是在景区内部为游客设计在最佳时间内的最佳游览路径。还需在西安绕城高速曲江口进包茂高速(西柞段)太乙宫口和从子午大道至秦岭环山旅游路口的环山旅游线路上设计景区外部交通导视牌。
3.3.4 景区接待设施解说标识 该设计系统包括游客来南五台景区入住和到访的各类宾馆、饭店餐饮设施、旅游购物等场所。应采用统一规范的公共信息图形符号。并对设施的使用方法、位置、预定方式等加以说明,以方便游客找到接待设施为出发点。主要设计内容有:通用的图形符号,方向指示,文字说明。设置在景区主要节点上,发挥其服务作用。
3.3.5 旅游景区公益设施解说标识 该部分设计包括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标识、公共厕所标识、一般便民设施标识(医务室、派出所、银行)、针对特殊旅游群体的解说标识等。主要是一些国家规定的图形(如严禁烟火等)和必要的文字说明(如佛堂内不宜拍照等)。除此之外,部分图标需要中英文对照加以说明。放置在景区的主要节点,方便游客使用。
3.3.6 景区管理的解说标识 该系统设计包括景区环境管理解说标识(如:美丽的心灵需要塑造,优美的环境需要保护、注意台阶等)、安全管理解说标识(如:禁止吸烟等)、旅游宣传解说标识(如:拜佛南五台等宣传语)、景区所属资源级别类型标识(如:世界地质公园标志、南五台国家森林公园)等。这一部分主要设置在景区所有节点之上,提醒游客,便于景区管理。
3.3.7 景区解说标识信息表达方式设计 信息的表达方式或用文字、或用图片,或两者结合使用。文字设计符合宗教语言的解释,易于阅读理解,讲求正确性、统一性,字体大小匹配、符合国家标准文字、图片一目了然。并以还原景区吸引物原貌为主旨。如在观音台的解说标识牌上可以解说:“站在这里您可以观赏到古长安(今西安)城的的全貌、体验白居易笔下“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的美景等。在游览线路上设计景区管理安全解说标识就用古人的“登山有道,徐步前行”做为文字提醒。
3.3.8 旅游景区解说标识外形设计 考虑到南五台景区自然原始特性与宗教文化的完美结合,景区本身就是森林公园。其解说标识系统的制作应就地取材,用当地的木材作为制作标识的材料。表现形式统一、色调淡雅、符合景区宗教文化特质。如标识牌示纹饰统一设计为莲花标志,莲花符合佛教教义,佛教解说:必岸(人生苦海)——济度(学佛修行)——彼岸(极乐净土),即从尘世到净世,从诸恶到尽善,从凡俗到成佛。如同莲花在污泥浊水中成长,却超凡脱俗,不为所染一样。佛教有“花开见佛性”、“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之说,这里“花”指的就是莲花,即“莲”的智慧和境界,人有了莲的心境亦体会了佛性。可以使景区的解说标识系统彰显景区佛教文化和教义。
4 结论与讨论
体系合理、内容完整的宗教文化旅游景区解说标识系统是人们认识、了解宗教文化旅游地和丰富宗教文化旅游体验的工具和平台,是保护宗教文化资源、改善宗教文化旅游地生态环境、可持续合理利用自然、人文景观资源的重要保障。本研究主要从对旅游景区解说标识系统理论研究出发,提出宗教文化旅游解说标识系统构成因子包含旅游景区吸引物解说标识、景区交通解说标识、景区接待解说标识、景区公益设施解说标识和景区管理解说标识5大部分。结合南五台景区实例,对景区解说标识系统进行了概念性设计,促进南五台景区宗教文化旅游及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宗教文化内涵深刻,涉及面广。本研究尽是就南五台宗教文化旅游景区解说标识系统的概念性设计。尚有待对景区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的进一步挖掘,更加完善概念性设计方案。并期待将南五台景区解说标识系统的设计方案应用到景区建设实践之中。
参考文献:
[1]张明珠,卢松,刘彭和,祝小迁.国内外旅游解说系统研究述评[J].旅游学刊,2008,23(1):91~96.
[2]吴必虎,金华,张丽.旅游解说系统研究-以北京为例[J].人文地理,1999,14(2):27~29.
[3]陶伟,洪艳,杜小芳.解说:源起、概念、研究内容和方法[J].人文地理,2009,24(5):101~106.
[4]唐鸣镝.景区旅游解说系统的构建[J].旅游学刊,2006,21(1):64~68.
[5]罗芬,钟永德.主旨导向的旅游解说规划“七步法”[J].社会科学家,2008(4):103~106.
[6]王维正,胡春姿,刘俊昌.国家公园[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04~119.
[7]庞丽,谢宝元.基于隐的旅游景区标识系统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11,32(4):4~7(+14).
[8]厉新建.旅游产品特点、消费技术与景区解说系统[J].人文地理,2004,19(2):43~46.
[9]李健.旅游景区导向标识的系统结构及空间导航模式分析[J].中国城市林业,2011,9(1):37~39.
[10]朱璇.关于国内环境解说和游客教育的研究综述[J].旅游科学,2011,25(2):85~95.
[11]江宁,陈建明.从游客涉入角度对生态旅游景区解说系统满意度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7(5):585-588.
[12]张静,颜磊,颜娟.峨眉山生态旅游解说系统规划设计[J].乐山师范学院报,2005,20(8):78~80.
[13]董红梅.山岳型风景区解说标识系统管理要素[J].山地学报,2008,26(专):40~44.
[14]何喜刚,高亚芳,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型旅游景区解说系统研究[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3(6):90~95.
[15]周可华,罗明春,陈晓磬.漂流旅游解说系统规划初探[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8(1):55~59.
[16]王茹,黄安民.旅游景区标识系统的设计-以晋江龙湖衙口滨海旅游区为例[J].襄樊学院学报,2009,30(5):57~60.
[17]吴希冰,张立明,邹伟.自然保护区旅游解说标识牌体系的构架——以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8(5):655~659.
[18]暴向平,刘建华.内蒙古草原旅游景区标识系统设计原则分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13):67~68.
[19]郭亚军.旅游景区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59~59.
篇5
旅游景区的服务主要分为两种:显与隐。其中,显是指游客能够亲身感受到的景区经营行为,如咨询服务等;而隐是指游客没有太明显感受的后台活动,如产品优缺点介绍等。
一、标识系统的构成及其作用
(一)标识系统的构成要素。旅游景区标识系统的构成要素主要有两种,即制图学要素与旅游学要素。其中,制图学要素是指标识系统中的注记符号、色彩符号等要素。而注记要素又可以分为文字与数字这两种注记,文字注记一般以中文、英文等文字为主,数字注记则是以阿拉伯数字为主;色彩注记一般则是以黄色为主,因为黄色的辨识度比较高,能够增强旅游者的辨识能力。旅游学要素大致包含旅游资源、旅游服务与旅游交通等三个要素。其中,旅游资源要素又可以分为:地文景观、生物景观、旅游商品等很多类型。这一要素往往是被印刻在标识牌较为突出的位置。旅游服务要素主要是指能够为游客提供服务的设施,比如购物商场、售票处等。旅游交通要素的作用则是为了给游客制定旅游计划提供参考依据,其主要包括交通线、游览线等。
(二)标识系统的作用分析。旅游景区标识系统作为构成景区服务设施的主要部分之一,其不仅能够为游客提供一定的帮助,从而使游客的需求得到满足,也能够调动游客的好奇心理,从而使游客去游览景区,这也能使游客更好地理解旅游景区所表现出的文化特色。
二、标识系统设计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旅游景区标识系统的设计是一项非常有难度的工作,这份工作不仅要求设计者要对旅游景区的特色内容有充分的了解,也要掌握一定的专业设计知识,所以在设计标识系统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点:第一,对旅游景区的景点体现得较多,但是没有体现出太多的特色内容,以致景区无法吸引更多的游客;第二,标识系统的设计没有太多的科学依据,对人本主义关怀的表现也不是太高;第三,标识系统的设计一般是以说明性内容为主,导致标识系统缺乏教育功能;第四,对标识系统的设计只注重其功能,却缺少了对其艺术特色的体现;第五,设计标识系统的形式较为单调,没有太多的样式,而且设计过程中没有太多现代科技的应用。
三、旅游景区依据隐进行标识系统设计的要求
(一)原则要求。标识系统的设计要与自然景观结合。旅游景区标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不仅要对人本主义关怀进行充分体现,还要展现出人与自然之间的共鸣和互动。标识系统的设计要有一定的趣味性。旅游景区的标识系统主要是服务于游客,标识系统所表现的信息必须要简洁明确。因为清晰、明确的标识信息能够帮助每位旅游者准确的找到自己要去的景点,也能够很好的避免走错路线现象的再次出现。而且,具有趣味性的标识系统不仅可以让旅游者自觉遵守景区的规定,也可以为旅游者的游玩过程带来很多的乐趣。
篇6
关键词:导视系统;色彩设计;地域特色
“导视系统”来自英文sign,它有信号、标志、说明、指示、预示等多种含义。导视系统设计即sign design 中的sign 是指在整体层面上的一种识别符号,它注重人的心理感受和生理感受以及设计对象的整体性营造,会使人产生一种由衷的亲切感,而且会形成设计对象的整体性可识别意向。
中村吉朗在《造型》一书中提到:人们刚看到物体时,对色彩的注意力占80%,而对形体的注意力仅占20%,这种状态约持续20 s;2 min 后,色彩占60%,形体占40%;5 min 后,形体和色彩各占50%。这说明景观色彩往往能先声夺人,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色彩是形成系统性和可识别性的重要因素,同时还具有营造氛围、创造意境的功能,直接反映出某一空间环境的整体风貌,体现出时代气息。作为一种富含表情和情感的语言,色彩无疑是旅游景区导视系统设计中不容忽视的要素之一。
一、旅游景区导视系统色彩的机能
色彩在导视系统中是极具表现力的重要元素之一。旅游景区导视系统的灵魂是直接、醒目,导视系统的功能能否得到有效发挥和利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色彩的运用是否合理来决定的。因为色彩能够吸引人的注意力、影响人的情绪波动,能与周围的环境色彩形成互补关系,还可以强化色彩对比,使导视系统从周围环境中脱颖而出,使人关注并接受相关信息。色彩也可以在一系列的导视中产生一定的视觉秩序,即第一信息、第二信息,这便是由色彩之间的相互关系而导致的一种可利用的因果关系。色彩的对比关系包括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补色对比、冷暖色调的调和;多种色彩为表达一个效果而互相产生作用,形成一种秩序:统一、和谐或调和。也可以把色彩的调和作用运用在导视系统与周边环境的关系或导视系统自身的色彩构成上,通过色彩调和将导视系统与周围环境的色彩融为一体,使同类色或近似色体现出统一的色调,形成一种素雅的美感。
二、旅游景区导视系统色彩设计的一般原则
1.规范性
旅游景区导视系统的色彩应由统一的规范色构成,使各标识之间具有相同或相近的视觉效果,便于为游客提供清晰、明确的指示。美国佛罗里达州迪斯尼乐园导视系统的色彩设计为我们提供了体现规范性原则的成功范例。其造型是由米老鼠肖像和几何形体结合而成,上半部由米老鼠的头部和两只大耳朵组成,下半部是一个方形结构,其上标有地点信息,色彩是由红紫两色构成。统一的造型、规范的色彩导识,高高地立在高速公路出口和园内路旁,闪动的色彩和迪斯尼肖像在树丛的衬托下形成一种既有很强导向功能又饶有趣味的景观导识标志,游客进入某一区域之前,此导识标志就开始反复出现。在这里,无论是哪国人,凭着规范的色彩和造型,都能识别导识标志上的“语言”,准确无误地找到他们的目的地,从而有更多的时间在园内愉快地游玩。
2.与自然环境协调
人类的色彩美感来源于大自然对人的陶冶。对人类来说,自然的原生色总是易于接受的,甚至是最美的。因此,景区导视系统的色彩设计永远不能离开大自然这个背景,设计中要力求保持和突出自然色,特别是树木、草地、大海及岩石的自然色。
图1 为瑞典某地的旅游指示牌,画面精美。让人惊奇的是:随着指示牌中摇柄的起落,其中心的风景画也让观者享受到用望远镜移动景色一样的奇妙感觉,与背景的静态图片形成巧妙的动静结合,导视颜色与自然色也达到了和谐统一。在我国云南石林景区内,很多路标指示都用红色油漆在路边的石头上直接标出,虽然很醒目,但与自然色不协调,破坏了景区原有的岩溶风貌。
3.共通性
旅游景区导视系统的色彩设计须为广大游客普遍接受,要有一定的伸缩余地,即导视系统的色彩要具有普遍适用性。受众的差异性导致其对色彩感受的差异性,这就要求设计者在这种差异性之中寻求一种最大化的共性认识。一般来说,旅游景区导视系统的色彩使用要具有弹性,不宜过于极端或过于强调个性化倾向。
如德国某旅游景区的指示牌设计(见图2),牌示中的白色、绿色单纯而明快;红、绿色的运用充分考虑到信息的高度通达性及其与周边环境的融合性,产生了优美恬静的视觉效果。此指示牌设计的表现手法使游客在感受到原野清新空气的同时,也体会到现代设计的魅力。
4.可识别性
旅游景区导视系统的色彩在考虑共通性的基础上,还要有一定的个性,形成专有色彩,使色彩先于图形、文字等要素而直接传达出内容。个性化的专有色彩,有助于形成色彩的可识别性,促成视觉记忆,使标识易读、易记。
色彩通常具有非常强的视觉冲击力,无论是物理色还是光产生的视觉效果,都能加强或减弱导视系统发挥其识别作用的功能。所以,色彩配置的合理性及其对主题的有效配合都是十分重要的。图3 是莱茵兰—法耳茨州城堡、宫殿的旅游指示牌,该设计运用了对比手法,古典风格的建筑与现代指示牌设计结合在一起,视觉反差强烈,红色的、斑驳的建筑立面形成了肌理上的对比,可识别性高,极富视觉穿透力。
三、景区导视系统色彩的地域特色
旅游景区导视系统的色彩设计不但要考虑一些色彩的基本特性,还要了解该景区所处地域的文化传统、居民的色彩习惯、使用者的色彩喜好、色彩的美观度、景区导视系统色彩与周边环境的和谐度等。法国色彩学家让·菲利普·朗克洛的色彩地理学是对色彩地域特色的最好诠释。在对旅游景区导视系统的色彩进行设计时,要结合景区的历史文化、民俗传统等研究分析景区导视系统的色彩,以彰显景区导视系统色彩的个性。
四、结语
导视系统的色彩是景区空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要从全局出发,给景区一个大的色彩基调,而决定这个色彩基调的因素是复杂的,要从历史、文化、人文等方面对景区做周全详尽的调查考证后才能确定。在大的基调确定之后,根据各分支系统的不同使用功能,以及不同颜色灯光下的不同视觉感受,来确定其支系统的色调。只有这样,才能使导视系统正确地反映旅游景区的特点,减少人与旅游景区的生疏感、距离感,更好地为游客服务。
参考文献
[1] 胡佳音.材料在导视系统设计中的应用[D].成都:四川大学,2005.
[2] 赵云川,陈望,孙恺,等.公共环境标识设计[M].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53-60.
[3] 余树勋.园林美与园林艺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199-211.
[4] [美]莱斯利·盖勒里·迪尔沃兹.公共环境标识设计[M].杨晓峰,张谦,译.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25.
篇7
[关键词]系统效率 永磁电机 变频技术
中图分类号:X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2-0375-01
机采井的系统效率是机采井能源利用水平的主要指标。对以机采井为主要生产方式的油田而言,实现降本增效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提高机采井的系统效率。国内外研究资料表明:抽油机井系统效率的理论上限为49%,理论下限41%。通过应用节能减速装置、电泵转抽、参数优化,合理沉没度等措施提高了机采井的系统效率,对油田节能降耗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1 系统效率影响因素
抽油机井能量传递分为地面和地下多个环节,以光杆悬绳器为界,可将系统分为地面和井下两部分。地面部分又可细分为电机、减速箱及皮带、四连杆四环节;井下部分可细分为密封盒、抽油杆、抽油泵、管柱四部分,地面井下共八部分,抽油机井系统的功率损失分布于八个环节之中。由于油藏构造的复杂性、地层的非均质性和污染程度的不同,往往不能准确地预测油井产能。有些油井受注采关系的影响,投产后能量下降很快;有些井注水见效,产能又有所回升。这些动态变化都造成了一些油井供排关系的不协调,出现高沉没度或供液不足的现象,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油井机采系统效率。
2 新技术应用与效果
2.1 永磁电机
永磁电机与普通三相异步电动机相比,不需要无功励磁电流。可以显著提高功率因素。通过减少定子电流和定子电阻损耗,电机效率提高2-8%。永磁电机在25-120%额定负荷范围内,均可保持较高的效率和功率因素。高效高起动转矩同步电机比普通感应电机的起动扭矩大50-100%。可以代替大一号电机座号,节电率在20%左右。在5口井上进行试验,功率因素提高0.44,系统效率提高4%。在实际使用中,电机的功率降低一个等级,功率因素普遍较高。
2.2 变频调速技术
变频调速技术是通过改变电流的频率,实现电机转速的改变。现在采用的变频装置是由整流器和逆变器组成。整流器先将50赫兹的交流电变成直流电,再由逆变器变换成频率可调的三相交流电。由于变频器可实现低速、轻载启动,因此降低电机的匹配功率,提高功率因素。变频柜地使用,可由普通电机代替调速电机,较好地解决了电磁调速电机效率低地原因。2008年3月份试验20口井,节电率21%。功率因素提高0.3,系统效率提高9.2%。变频柜代替普通自控箱,如果使用普通电机替代电磁调速电机,冲数低的井效果明显。冲数高于6次,效果较差。如果用电磁调速电机替代普通电机,则无效果。因此,变频技术主要在低冲数井上使用普通电机替代电磁调速电机效果明显。
2.3 永磁电机和变频技术结合使用
稠油热采区块原油粘度高,采用电热杆、空心杆、和双泵等采油工艺,冲数都在4次以下。在一个蒸汽吞吐周期的生产过程中,抽油机负荷和冲数变化较大。使用37KW调速电机,虽然实现了无级调速,但由于匹配功率较大,造成系统效率低。电机的功率因素低、效率低,造成整条线路的电压降大,影响油井正常生产。采用变频柜实现电机无级调速,降低电机的匹配功率;采用永磁电机,提高功率因素和启动扭矩,单井系统效率大幅度提高。目前已使用13台,平均节电36.5%,功率因素提高0.435,系统效率提高10.2%。其缺点是负荷较大井,30KW永磁电机无法正常生产,对于抽油机卸载也有一定的困难。
2.4 机械调速
通过变速箱降低电机输出转速,电机启动扭矩降低,电机匹配功率减少,提高电机的负载率。由此提高电机的效率。现场使用中,可以用17KW的电机代替55KW电机,节电42%,功率因素提高0.4,系统效率提高8.02%。在该技术使用前,对于供液差的砂河街井,由于泵挂深,负荷重,都使用12型抽油机,匹配55KW普通三相异步电动机或37KW电磁调速电机,耗电量大,功率因素低。不仅单井系统效率低,也造成整个电网的线损增加。对于低液量、低粘度的油井,因为使用电磁调速电机的低效率和大功率三相异步电动机,造成电机效率低,整条线路的功率因素低。使用DCJ系列电机后,节电效果极为明显。但由于无法实现无级调速,在稠油井的使用中受到一定的限制。
2.5 无游量式抽油机的使用
游量式抽油机井系统效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四连杆旋转运动造成电机负荷的不均匀性。而无游量式抽油机解决了该问题。无游量式抽油机在上下冲程中,抽油机负荷是光杆负荷和平衡配重的差,基本是稳定。这样电机输出的扭矩是衡定的。因此电机效率较高。目前使用的胜利高原公司生产的皮带抽油机和山东创新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智能滚筒式抽油机,节电效果较好,平均单井日节电115度,节电率60%。无游量式抽油机的缺点是冲数低、理论排量低。适合于稠油、低液量井。
3 结论
1)永磁电机取代普通电机,可以提高单井的系统效率。同时功率因素的提高,降低电网的线损。油井的冲数超过5次后,应用永磁电机,投入少,效益高。2)通过变频技术实现冲数的无级调节,配备普通电机,低冲数时效果更好。配备永磁电机,效果好于普通电机。适用于稠油井,特别是低冲数井,大幅度提高油井的系统效率。3)机械变速,适用于低冲数、光杆不缓下的油井。投入较小,节电效果好。4)无游量式抽油机节电效果明显,适用于稠油、低液量井。新投产的稠油井优先选用无游量式抽油机。低液量、泵挂深的油井亦可采用无游量式抽油机。但不适用于供液较好的油井。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 北京 旅游发展 路径选择
一、研究背景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为北京旅游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如何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进程中,充分发挥北京旅游的先导作用,实现北京旅游产业及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是北京当前乃至未来一段时期内需要着力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京津冀协同发展最早可追溯到1982年。从1982年北京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首次提出“首都圈”,到“京津冀经济一体化”和“京津冀都市圈”,再升级到现在国家重大战略层面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历经三十多年的发展变迁,京津冀协同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强力推动。
京津冀三地地域相接、人缘相亲、文化相近,拥有丰富多样且特色互补的旅游资源,具有旅游协同发展的良好基础。2014年,“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座谈会”召开,京津冀旅游f同发展被提到国家战略层面,协同发展进程明显加快,京津冀旅游已进入协同发展的快车道X。
二、北京旅游发展现状
(一)北京旅游稳步发展
北京旅游业经过30余年的发展,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现已成为北京市重要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呈现出持续稳步的良好发展势头。近10年来,北京旅游业进入了黄金发展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持续稳步发展(见图1和图2)。2004-2014年,北京旅游总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均呈快速增加趋势,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了10.3%和18.5%。
2014年,北京作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新定位,为北京市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014年北京市旅游总人数达2.61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280.1亿元。
北京旅游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龙头带动作用不断增强,2014年旅游餐饮和购物额2142亿元,同比增长4.8%,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23.5%,旅游特征产业完成投资额614.9亿元,同比增长1.2%,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8.1%。
(二)北京旅游接待服务能力日益提升
旅游接待服务能力是一个地区主题研究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保证。为强化旅游接待服务能力,北京市近年来不断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加强旅游市场监管,促进服务向优质高效提升。截止到2014年底,北京市共有星级饭店554家,星级饭店营业收入255.9亿元;旅行社1602家,导游人员39083人;评A的旅游景区(点)227个,A级及其他重点景区(点)共接待游客2.87亿人次,同比增长7.3%,营业收入6 5.7亿元,同比增长5.7%。乡村旅游接待户1.7万户,同比增加652户:有旅游咨询中心347家,当年接待旅游咨询人数1025万人次;全市住宿业、旅行社、旅游景点和乡村旅游接待等四大行业直接从业人员35.9万人。
(三)北京旅游正在加速转型升级
近年来,北京旅游在创新发展理念中正在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加速推动从发展旅游事业向开拓旅游产业的转变、从社会发展配角向战略产业主角的转变、从单一部门推动向部门综合联动转变,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
目前,北京正处于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强化首都核心功能和调整疏解非核心功能的新阶段,根据这一有利契机,北京旅游进一步推进转型升级,努力把现代旅游打造成首都经济升级版的主导产业。
三、京津冀协同发展下的北京旅游发展路径选择
北京旅游要做大做强,不可能脱离京津冀独立发展。因此,加强区域旅游合作,积极主动地推动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下的北京旅游发展应选择的路径。在此路径下,北京旅游要围绕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战略,率先推进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加快实现三地旅游的组织管理一体化、服务一体化和市场一体化。
(一)健全协同发展工作机制,实现组织管理一体化
2014年,京津冀建立“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工作协调机制”,大力推动了区域旅游协同发展。但新的协调机制仍需进一步健全并发挥积极作用,为区域旅游协同发展进行有效的政策引领和宏观指导。进行顶层设计并制定区域旅游协同发展战略目标及发展规划,力求在旅游项目开发、旅游营销、旅游管理等方面规避矛盾和冲突,实现协调统一;协调三地旅游发展政策,完善区域旅游发展制度,整合区域旅游要素,消除限制要素自由流动的制度根源;做好区域旅游市场建设、区域旅游服务、区域旅游投资等方面的协调工作;明确工作任务,督察工作进度,及时了解和掌握协同发展中的问题,提出解决建议。
(二)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加强服务一体化建设
完善的旅游基础设施是京津冀旅游合作的重要基础,将对京津冀整合旅游资源、实现旅游资源无缝对接起到积极的保障作用,因此,加快京津冀旅游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建设十分紧迫。
首先,科学规划区域交通网络,完善旅游交通线路布局,缩短区域时间距离。目前,北京市内交通拥挤状况十分严重,北京到河北省各城市间的交通亦不够完善,因此,应积极建设区域立体交通网络,实现游客在京津冀的自由、便利流动,促进区域旅游业协同发展。在京津冀已开通的10多条跨区域、班线化旅游直通车和西柏坡号、正定号等多趟旅游专列的基础上,应继续增加旅游直通车线路和班次,建设便捷的旅游公共交通网络。
其次,加强旅游景区的旅游交通网络建设,要求“进得去、出得来、游得开”。解决“断头路”、“瓶颈路”问题,建设进入景区的高等公路,构建“快旅慢游、便捷安全、无缝换乘”的旅游立体交通体系。对于旅游资源集中的地区,按照“景随路转,路为景开”的要求,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上给予倾斜。
第三,加快旅游网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以信息化助推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大力推动旅游信息服务合作平台建设,探索建立京津冀旅游网络平台,搭建京津冀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开发京津冀旅游APP软件等。
(三)整合市场,联合营销,加快市场一体化进程
京津冀协调发展必须打破行政区划的藩篱,整合三地旅游资源,联合开发系列化、精品化、特色化的互补性区域旅游产品,提升区域旅游产品的整体吸引力和影响力。整合旅游资源是实现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的基础。一方面,北京作为京津冀区域旅游核心城市,要充分发挥其得天独厚的旅游品牌效应,带动津冀的旅游协同发展;另一方面,通过旅游资源的整合,用津冀的旅游资源丰富自身的旅游资源,增强竞争优势,实现共赢。
篇9
关键词:邮件过滤;预处理;特征选择;神经网络集成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0)01-171-03
The design of Spam Filtering System Based on Neural Network Ensemble
LIU Bao-ping, LI Ai-jun
(Information Management,Shan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Taiyuan 030006,China)
Abstract: It is a very important function to deal with spam in the email services.On the basis of expressing the standard email corpus as the form of vector space model,and reducing the emails dimension,this paper uses neural network ensemble to construct the email classifier,then to filter the email;this method experiments on the spam corpus,it proved that the method of the spam filtering is effective.
Key words: email filtering;preprocess;feature selection;neural network ensemble
随着Internet的普及,垃圾邮件问题日益严重。垃圾邮件不仅占用网络带宽,降低整个网络运行效率,给用户时间和精力造成极大浪费,而且可能侵犯收件人隐私权,成为黑客利用的工具,对现实社会造成危害。对电子邮件进行过滤是有效对付垃圾邮件的主要手段。
目前,很多研究者已经对垃圾邮件的过滤方法进行了研究,其主要的邮件过滤方法有:1)黑白名单过滤,提供实时的黑白名单服务。其优点是节省带宽,缺点是对垃圾邮件识别率不高。2)基于规则的过滤方法,设置一些规则对邮件进行评估,邮件特征符合规则则加分,分数达到预先设定的阈值就判定为垃圾邮件。优点是易理解、推广,缺点是依赖于不断地更新邮件规则。3)基于统计的过滤方法,是针对邮件内容进行过滤的一种机器学习的方法,过滤正确率高,速度快,被认为是垃圾邮件处理技术中很受欢迎的一种方法[1]。这种基于机器学习的过滤方法已成为当前研究的主要方向,已有的算法包括贝叶斯分类方法、神经网络方法、KNN方法、Winnow方法等。但如何进一步提高邮件分类的准确率成为新的研究目标。
要提高邮件分类的准确率,分类器设计就成为邮件过滤过程中极其重要的环节。目前基于机器学习的分类方法已有多种,其中,基于神经网络的分类器是邮件分类中比较有效的方法[2]。但是,神经网络容易限于局部极小值,造成邮件的误分。而神经网络集成是用有限个神经网络对同一个问题进行学习,集成在某输入示例下的输出,由构成集成的各神经网络在该示例下的输出共同决定[3]。该方法可以显著地提高神经网络系统的泛化能力[4]。因此,采用神经网络集成的方法设计邮件分类器将会进一步提高邮件分类的准确性,本文就此方面进行研究。
1 基于神经网络集成的垃圾邮件过滤
1.1系统模型
本邮件过滤系统(如图1)主要是针对电子邮件内容进行识别、过滤。电子邮件过滤系统主要由邮件预处理、特征选择、分类器设计三个环节组成。本过滤系统中对邮件的处理过程:首先对邮件的原始语料库进行预处理,把标准邮件集处理成了机器学习算法可以直接处理的向量空间模型的形式;然后利用基于信息增益(IG)的属性选择方法对其进行降维处理,选取合适的维数;最后利用神经网络集成算法分别进行分类分析。
1.2 邮件预处理
为了便于邮件的过滤,对邮件数据集要进行预处理。
1.2.1 基于向量空间模型的邮件表示
本系统通过对邮件的原始语料库进行预处理,把标准邮件集处理成了机器学习算法可以直接处理的向量空间模型的形式。具体处理步骤如下:
1) 初始情况下,先定义一个特征项集合,把邮件语料库中所有出现的词都作为特征项集合的候选特征,输出一个特征项集合的字典。
2) 扫描语料库,把语料库中的每一封邮件都表示成维数(维数等于字典的长度)相等的向量形式,并以稀疏矩阵的形式存储(降低内存使用量)。
3) 移除那些在语料库中出现次数不大于4次(低频词),以及在每篇邮件中都出现的候选特征。这是因为低频词在语料库中出现的次数太少,对分类几乎不起作用;在每篇邮件中都出现的高频词,不具备区分类别的能力。这一步的特征移除可以加速特征选择过程,进一步降低内存需求。
4) 输出经步骤3)处理后的以向量空间模型表示的邮件数据集。
1.2.2 特征选择
为了能有效地分析垃圾邮件的特征,要对邮件数据进行降维。对于垃圾邮件常用的特征选择方法有:文档频率(Document Frequency)、信息增益(Information Gain)、互信息(Mutual Information)、 ?字2统计量(EHI)等。其中,信息增益被认为是最有效的属性选择方法之一[5]。因此,本文采用信息增益的方法对邮件数据集进行降低维处理,取信息增益值最大的前M个词为特征词。将邮件数据集进一步表示成M维的向量空间形式。信息增益表征的是特征词t在语料库中出现前后的信息熵之差,具体到分为垃圾邮件(spam)和正常邮件(ham)的二类问题,IG的公式如下:
其中,C1和C2分别代表合法邮件和垃圾邮件的类别;表示Ci类邮件在语料库中所占的比率;P(t)和P(t)分别表示特征词t 在语料中出现的概率和未出现的概率;表示t出现在Ci类中的概率;表示t未出现在Ci类中的概率。
1.3 分类器设计
在众多关于邮件分类的研究中,主要以单分类器为主,对过滤垃圾邮件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又一定的局限,而集成分类器分类效果的贡献是非常显著的,因此采用集成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垃圾邮件的过滤。
集成学习目的是利用模型之间的差异性提高学习系统的泛化性能。集成实现方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即如何生成集成中的各个个体以及怎样将个体的输出结论组合。在生成集成中个体方面,最重要的技术是Boosting[6]和Bagging[7]。Boosting和Bagging是两种用来提高学习算法准确度的方法,大量关于Boosting和Bagging的实验和应用已证明了这两种方法的有效性。结论的结合的方法有投票法,加权投票法以及朴素贝叶斯法等等,其中,投票法包括绝对多数投票法或相对多数投票法。通常,在对分类器进行集成时,大多采用相对多数投票法,即若输出结果为某一分类的神经网络的数目最多,则判定属于该分类。
神经网络在很多领域已得到成功的应用,其网络模型在学习过程中容易陷入局部极小值被认为是它的主要缺点之一。然而,Perrone和Cooper[8]却认为,这一特性对神经网络集成泛化能力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神经网络集成用于邮件过滤系统,能够提高过滤系统的性能。
1.3.1集成系统中个体分类器的生成
经过实验,系统选取RBF神经网络作为基分类器,个体分类器的生成则采用基于样本选择的Boosting和Bagging。
1) Boosting算法的步骤见表1所示。
2 )Bagging算法的主要步骤见表2所示。
1.3.2 集成系统中结论的合成
Bagging采用多数投票方法进行假设的综合,有研究表明,简单的、不加权的投票方法是鲁棒的。 Boosting对每个基分类器的分类结果根据其分类错误率加以权值,然后对加权后的结果投票,最常用的权值计算方法是分类正确率或其变形。
2 实验及结果分析
2.1 语料选择
本文选取垃圾邮件的PU系列语料 作为实验数据。PU系列语料由希腊学者Androutsopoulos提供,其来源于提供者某个时段收到的真实电子邮件。该语料去掉了邮件的附件、HTML标记等,只保留了邮件主题和正文的纯文本内容,为保护提供者的隐私,语料采用加密的形式,用不同的整数替代邮件中的每个词干。
2.2 评价指标
垃圾邮件过滤系统的性能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指标来评价:
1) 召回率(Recall):即垃圾邮件检出率,反映了过滤系统对垃圾邮件的发现能力,召回率越高,“漏识别”的垃圾邮件就越少。
2) 正确率(Precision):即垃圾邮件检对率,反映了过滤系统对垃圾邮件的判对能力,正确率越大,误判垃圾邮件的可能性越小。
3) 精确率(Accuracy):对所有邮件做出正确判断的概率。
4) 错误率(Error rate):对所有邮件做出错误判断的概率。
5) F值:将召回率和正确率综合成一个指标,是召回率和正确率的调和平均值。
此外,在垃圾邮件过滤的实际过程中,我们容易想到,将合法邮件判为垃圾邮件比将垃圾邮件判为合法邮件的代价要大,本文中用混淆矩阵(Confusion Matrix)反应此代价。
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有研究者[9]用实验证明了,PU1语料、PU2语料、PUA语料效率最好的维数分别为1000维、100维、200维。据此,本文将PU1语料、PU2语料、PUA语料分别处理成了1000维、100维、200维的向量空间模型形式。然后将处理好的数据采用的RBF神经网络、AdaBoost(目前最流行的Boosting算法[10])、Bagging等分类算法对实例进行分类,采用十折交互验证法(10-fold-cross-validation)作为评估方法,得到如下实验结果,如图2、图3、图4和表3所示:
图2PU1上的试验结果 图3PU2上的试验结果
上述实验结果表明,对同一个语料库,神经网络集成算法较RBF神经网络算法,提高了精确率和F值,而正确率在提高的同时召回率有所下降,召回率在提高的同时,正确率有所下降,这是判别指标本身的性质。而且,从表3的混淆矩阵,可以看出AdaBoost算法和Bagging算法较RBF算法来说,将正确邮件误分为垃圾的邮件的概率也减少了,即代价减少了。
整体来说,评价指标值提高了,主要的原因就是神经网络集成将经过单个训练的神经网络的输出结果加以合成,采用了多数表决的方法,提高了邮件过滤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神经网络集成方法对于垃圾邮件过滤的是非常有效的。
3 结论
该文重点研究了采用神经网络集成对垃圾邮件进行过滤的方法,同时对邮件过滤系统的数据进行了预处理,经过实验,与单分类器的过滤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证明了神经网络集成方法可以进一步提高垃圾邮件过滤的准确率。今后的工作重点是研究邮件多标签分类方法。
参考文献:
[1] 蒋秋香.垃圾邮件过滤技术的发展与现状[J].网络与通讯安全,2007(09).
[2] 黄国玉,龙润生.基于神经网络的邮件分类识别模型研究[J].南京大学学报,2008(06).
[3] Sollich P,Krogh A.Learning with ensembles:How overfitting can be useful.In: Touretzky D,Mozer M,Hasselmo Meds.Advances in Neur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s 8,Cambridge,MA:MIT Press,1996.190-196.
[4] 周志华.神经网络集成[J].计算机学报,2002(01).
[5] Y.Yang.A Comparative Study on Feature Selection in Text Categorization[C].Proceedings of the Fourteen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chine Learning,1997.
[6] Schapire R E.The strength of weak learnability.Machine Learning,1990,5(2):197-227.
[7] Breiman L.Bagging predictors.Machine Learning,1996,24(2):123-140.
[8] Perrone M P,Cooper L N.When networks disagree:Ensemble method for neural networks.In:Mammone R J ed.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for Speech and Vision,New York:Chapman &Hall,1993.126-142.
篇10
【关键词】 高含水率 断块油田 采油注水 原理
同井井下开采技术是解决油田开采难题的有效手段之一。随着油田开采深度、开采宽度、石油开采量的不断增大,井下开采环境时刻发生着变化,开采难度在进一步加深,为了不降低石油的开采产量,必须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寻找最佳的解决技术。国内的胜利油田、大庆油田、河南油田以及中原油田等老油田都存在一个共性问题,就是油田开采进入了高含水率断块开采层。这种开采环境的恶化,需要先进的开采技术见缝插针,才能保证石油的开采进度。
1 高含水率断块油田开采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对石油的需求量急骤增大,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各大油田正加大力度进行开采。但是,随着开采量的不断增大,原有老油田的开采层逐渐呈现出水多油少的特点,采用注水技术进行开采时,边缘断块注水困难,不得不采取地上排水的措施,极大的增加了石油开采的成本,而且对于新增的设备和基础设施进行日常维护的工作量大,且难处处到位,额外增加了开采安全隐患。另外,在进行油水分离时,随着开采量的增大,维护费用不断增加,地上排污对环境的污染已经不可置否,这种矛盾严重影响着石油开采进度。
2 高含水率断块油田同井井下采油注水设计原理与分类
为了解决老油田油水难以分离及地上分离技术成本过高的问题,采用同井井下采油注水技术,经过优化创新,是比较适合的开采技术。
2.1 同井井下采油注水设计原理
同井井下采油注水技术设计原理是采用油水分离设备,油水混合液进入分离设备后,在水的作用下,产生旋转流动,通过离心技术或依靠重力作用于油水混合液,使石油和水份进行分离,分离后的石油和水分别从不同的出口排出,石油通过分离器上口流出,经举升作用排到地上收集装置或其它收集器内,水份从分离器下口排出,排出的水不排出地面,直接注入到另一处理层,该处理层可以是本井水层,也可是本井其它适合注水的地质结构。
2.2 同井井下采油注水技术分类
根据采油注水选择的技术不同,采油注水技术可以分为水力旋流分离技术和重力分离技术两种类型。
2.2.1 水力旋流分离优化设计
在比较和分析传统水力旋流分离器各结构的优缺点和一系列研究试验基础上,优化设计井下水力旋流分离器,其结构分两部分,两者通过串联方法进行二次分离处理。第一级为粗处理,采用双锥结构,油水混合液进入一级分离器中进行粗分离,能够将容易分离的油水进行分离。第二级为精处理,经一级分离器出来仍然处于油水混合状态的液体再经过一次单锥结构的精分离处理器,进行二次精分离。经过两次分离,能够确保石油产量和质量。
2.2.2 重力分离优化设计
在油田地面工程中,重力式油水分离器是应用最多、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工艺设备之一[1]。以有杆泵与井筒重力沉降分离组合系统为代表。它利用油水密度差在重力作用下使油水在油套环形空间进行分离。沉在下部的水被注入水层,浮在上部的油被举升至地面。重力分离主要有2种形式:双作用泵井下油水分离系统和串联泵井下油水分离系统。双作用泵井下油水分离系统的特点是举升和注入的能量均由1台双作用泵提供。适用于回注压力较低的油井。该系统还存在由于上下柱塞面积差而引起的附加下行阻力。串联泵井下油水分离系统的特点是上下泵之间增加了连杆密封装置,独立工作,消除了柱塞面积差带来的附加阻力,有助于提高注入压力,但会增加上行的悬点载荷[2]。新型重力油水分离器设有预分离结构和整流结构,其外壁敞开,容易加工和清洗,包括入口预分离段、整流段和沉降分离段,采用底部进液法,而液器为耙型,有较好的预分离作用[3]。
3 高含水率断块油田同井井下采油注水设计的重要意义
3.1 节约成本,有利环保
高含水率断块油田同井井下采油注水设计解决了在开发一些低、小、难、偏区块和油层遇到的流水问题,节约了大量常规注水工艺所需的地面建设费用及采出水的处理费用,大大养活减少了注入水的二次污染问题,无需占地,经济环保[4]。
3.2 节电节能
同井井下采油注水技术大幅减少了举升至地面的产出水量,降低了吨油举升的耗电量,对节给电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4 高含水率断块油田同井井下采油注水设计的应用
2006年在胜利油田XZ1-20井实施了同井井下采油注水作业。应用的是经过优化设计的新型水力旋流分离器,在地层产液量相同的条件下,下入井下油水分离器进行同井采油注水生产后,地面产油量基本保持不变,油井含水率由97.8%降到了93.3%,地面产水量下降了67%,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重力分离器是比较传统的油水分离装置,其应用较广,但其存在一定的缺点。大庆油田刘洪河对重力分离器进行了优化设计。由于地下地质结构不同,各地区油田采用重力分离器进行油田注水开采时,需要结合本地井下具体情况进行优化设计,以便更好的应用重力型油水分离器。
5 总结语
经济的增长需要丰富的原材料供应。我国经济正处于腾飞的阶段,对石油的需要量急骤上升,为了满足国内乃至国际市场对石油的需求,石油开采企业加大力度进行技术升级。在高含水率断块油田开采时,需要对油水分离设备进行优化设计与技术升级,才能实现同井井下油水分离作业,将分离的水注入地下,减少地上分离和排水的额外费用,节约吨油耗电量,具有节能环保的重要意义。而且这种技术能够有效解决高含水率断块油田开采遇到的一系列问题,能够保证石油产量和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国栋,何利民,吕宇玲,等.重力式油水分离器的分离特性研究[J].石油学报,2006,(06)
[2] 薄启炜,张琪,张秉强.井下油水分离同井回注技术探讨[J].石油钻采工艺,2003,(02)
[3] 刘洪河.新型重力式油水分离器的优化设计[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9.(10)
[4] 张峰,郝金克,吕玮等.高含水率断块油田同井井下采油注水设计及应用[J].断块油气田,2010,17(03)
- 上一篇:经济统计课程
- 下一篇:室内设计和环境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