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管理范文
时间:2023-03-26 18:01: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艺术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艺术”一词在辞典中最常用的意义为: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文学、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工艺等。2、指富有创造性的方式。??在我国的高考体制下,习惯上将音乐及美术范畴内的专业学生统称为艺术生。随着高校招生规模日渐扩大,艺术学生的数量大幅度增加,但是由于特殊的考试体制及专业需要,这部分学生大多自我意识强,推崇个性张扬,组织纪律观念淡薄,集体意识淡化,因此在原本就难于管理的公寓住宿方面无疑是,宿舍管理事关学生人身安全与财产安全,关系到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近年来,少数高校的学生公寓出现了不少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教育部于04、05年连续下发文件,要求加强高校的学生住宿管理,要思想政治工作、安全工作,党团组织进公寓?。我初到工作岗位便接管几百艺术专业学生的公寓管理工作,经过不断的总结实践,深刻的体会到对这个个性鲜明的群体进行管理的时候还是需要一定的管理艺术。
一、以真情换和谐
对于学生的住宿安全及晚归问题,各高校都制定了相应的措施,有的学校实行严惩制度,但收效甚微,有的学校实行开放式,安全问题层出不穷。有的学校还为此安装了凭卡出入的门禁系统,学生一旦晚归将会记录在案,但是高科技的手段仍然不能避免恶意违规、人为换卡等破坏,无疑降低了系统的安全性,因此,解决此类问题不能只靠堵,还要疏,关键是要解决根源问题。从源头上杜绝不安全问题的发生。如今的大学生有着较为独立的思考能力。维权意识较强,人性化管理的呼声日益强烈,他们需要尊重及平等,在教育工作中就需要特别注意方式方法,思想工作还需要细致,多定位于服务学生,只要工作做到关键,做到学生心里,他们就乐于接受,并永远受益,为了切实的保证学生的安全,我曾在冬季的两个月内不定期的进行了三次大规模宿舍查夜活动,每次都在晚上十点后到宿舍,在检查过程中。我发现有个平时各方面都很好的同学这几次都不在宿舍,据说是在外打工。经过了解得知,这位同学虽然喜欢学习专业课,但是因为家里发生了变故,暂时存在经济困难,便在一个超市作轮班出纳,白班时会旷课,夜班时下班很晚回不了宿舍就在单位住。虽然学生有了自立自强的意识值得称赞,但是夜不归宿存在很严重的安全隐患,况且她的工作时间不合适。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于是我特意约她在琴房见面,并耐心地向她了解家庭情况,跟她讲明这份工作的不合适,希望她能够以学业为重,在课余时间做安全的兼职。又把学校下发的助学金分配给她,为她解除后顾之忧,专心学习,一天后,那个同学打电话告诉我,她不再去做那份兼职了,按时上课,按时回宿舍,只在周末没课时给小学生去做家教,既保障了自己的学习时间,又锻炼了社会交往能力。而前段时间只想着赚钱,根本没考虑安全问题。本末倒置,现在想想真是很后悔,浪费了那么多课。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虽然具体的解决方法不同,但只要诚心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进行教育,解决实际困难,疏通而不单靠围堵,加强学生养成教育,增强自我的防患意识,使学生学会管理自我,才能换来整个集体的安全与和谐。
二、倚特长求创新。
学生由紧张而繁忙的高中步入时间相对自由、开放的大学,极易形成两种极端,尤其是叫散漫的艺术类学生,一种是还不适应大学生活,没有脱离旧的生活学习方式,便会沿袭教室――宿舍两点一线的高中模式,这类同学的宿舍除了休息,通常还会发挥教室及图书馆的读书之效用,因此会把这一方小天地收拾得干净舒适,而有的则完全放松,沉溺于网吧玩游戏、闲聊的消极状态,这类学生将时间全部用在如何升级、玩下一关的“逍遥梦想’中,哪有精力顾及宿舍。更不要说清扫卫生。根据这种情况,我结合自己上学时的切身体会及担任学生干部的经验同学生干部开专题会探讨如何针对艺术生的特点、特色通过自己组织课外活动,注重素质养成教育,从而在活动中真正受益,终生受益。我指导学生组织的大规模,多项目的“宿舍文化艺术节”每年一届,其中包括:“宿舍设计大赛”,号召大家装扮、美化自己的寝室,优化生活环境,“生活知识大赛”设置与宿舍生活、卫生环境息息相关的题目,通过必答,抢答、表演等丰富多彩的形式使宿舍清洁卫生的重要性深入人心。“舍歌比赛”、“宿舍DV剧大赛”,提倡以宿舍为单位,将集体生活的酸甜苦辣结合自己的专业用歌的形式,表演的方式表达出来,旨在发挥专业特长。增强宿舍同学的凝聚力,向上力。宿舍不但是学生们休息的地方,利用得当,还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在这里,同学们接受到的教育与在课堂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中国知名教育家陶行之说过;“教育是什么?教育,简单的说,其实就是帮助学生们养成良好的习惯。”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陶西平也说过:“养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改进德育的重要方面。”因此,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们意识到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自觉养成良好的卫生、学习习惯,并且锻炼了他们的组织策划能力。团队协作的能力,还开阔了眼界,相互激励,积累实践演出经验,可谓一举多得,受益终生。
三、立规范求实效
篇2
关键词: 赞扬 批评 艺术 班级管理技巧
在中职学校的班级管理中大部分权力中心是班主任,由班主任根据学生能力大小指定班团干部,这种模式虽能稳定班级,但弊端很多,比如:班主任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在管理上凌驾于学生之上,用主观自我期望要求和塑造学生,内容片面,忽视学生人格尊严,淡化师生同等权利,同时容易使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发挥。然而,艺术课程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必修课,明确指明艺术课程在建立学生健全人格、陶冶学生情感、提高学生智能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艺术管理是艺术组织或个人的管理方法和技巧,是以运用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取得最有效的管理效益的一种管理行为,其核心是如何用艺术而非科学的方法激励和领导不同个人或团队,以追求特效和美感。因此,运用艺术管理班级有重要作用。
挖掘和谐的艺术管理路径是班主任能否采取恰当的教育方式,有效激励学生共同努力,实现班级目标。
一、赞扬管理艺术
在班级管理中“赞扬”管理模式营造民主、和谐、主动、进取的良好氛围,促使学生在自我教育中收获愉悦,产生自信的效果,从而达到“自我”管理。在管理过程中班主任依据不同学生的心理要求,恰当运用各种精神激励方法,引发他们的信念行动,当学生的自尊心得到尊重时就会产生一种向心力,自动与班级保持统一;当自尊心受到伤害,就会产生一种离心力,给班级带来不利后果,故班主任在管理上必须坚持正面教育引导感化学生。班主任对班里贫困学生和问题学生予以尊重和关怀、关心,让其感觉到班主任对自己的关心和关注,使其感觉到人在困窘时被拉一把的欣慰和感动;同时,每个学期都给班级中的优秀者予以表彰和奖励,让其体会到实现自我突破成就感和自我价值实现感。
二、批评教育艺术
批评与赞扬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互相激励具有强化约束效果,批评是约束人们行为的有效办法,所以在侧重实施赞扬教育方式的同时,班主任管理也适当运用批评管理,“批评”管理从某种角度上说是一种激励手段,批评的目的是纠正错误,给被批评者以希望和信心,而不是伤害人,任何学生都不愿受到批评,总想把自己好上加好,但实际上难免出错,当学生犯错时正是他们茫然无助的时候,老师的指责训斥只会抵消学生的内疚和不安,由此还可能产生师生间的敌对情绪。所以班主任在对问题提出批评时,应遵循一定程序:首先弄清事情的原委,其次采用合理方式,再次选择合适的场合,确定一定的范围,比如:英国著名科学家约翰・麦克劳德上小学时,一天他偷偷把校长的宠物狗杀了,校长决定“惩罚”他,怎么罚?罚他画一幅骨骼图和一张血液循环图。事后,约翰・麦克劳德被校长的宽容打动,发奋学习,终于成为科学巨匠。假如当时校长采用粗暴的惩罚手段,这位未来的科学家很可能从此“夭折”。因此,批评处罚是不可缺少的教育手段,对违规违纪的学生必须有适当的处罚,运用处罚手段应注意适度、及时、公正。如我们班学生违反纪律时,我们罚她们抄写作业或者自愿为班里做一件好事。同时,讲究批评效果,一定要尊重事实,态度真诚鲜明,确切指出错误在哪,严重程度批评只能针对其行为,不能攻击其价值,否定名誉,应对事不对人,每次批评尽量只针对一种行为,不能全盘否定,让受批评的学生既认识问题又改正问题,同时感激班主任善意指出问题因此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保证有效的班级管理。
三、模糊管理艺术
班级管理大可不必面面俱到、事事问津,时时“认真”,大事要清楚,小事可模糊。给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自由的发展空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对学生的管理不是班主任的约束能力,而是学生自我约束。在新生班级组建时,由全班学生自行制定班规,用自己的规范约束自己引导学生对管理的认识,意识到管理的必要性,特别是自我管理的必要性,这样大大减少对抗情绪,从而提高班级管理实效。在实现学生个人管理的同时,必须充分发挥班委管理作用,建立班主任信赖的管理网络,保证班级工作顺利开展,如班委在班级日常事务管理工作中是管理者,回归到宿舍中就是一个被管理者,应受舍长管理。
四、“刚”“柔”相济管理艺术
“刚性管理”要求做到一个“严”字;“柔性管理”要求做好一个“疏”字。要取得好的效果,班主任必须将“刚”与“柔”有机结合,做到刚有据,柔有理,刚柔相济。
五、善于观察,捕捉并把握幽默因素
教师要善于观察,抓住时机,捕捉并把握班级管理中的幽默因素,并恰到好处地表达出来,让学生更深地理解其中的教育意义,内化为自觉行动。例如,一次学校组织的美丽校园劳动,班干部事先没安排好,我就说,这次劳动为志愿者活动,说完后就走出教室,在拐角处观察谁先走出教室,准备逃避劳动。很快有四人从后门溜了出来,我迎上去说:“你们四人表现得很不错。”并请他们回到教室,对大家说:“这四位同学刚才最先向我报名,要求参加今天的劳动。我高兴地宣布他们为第一批志愿者。”真正的志愿者哈哈大笑,这四位同学不好意思地从他们手中接过劳动工具。
六、注重读书思考,引入中职班级管理的艺术活水
班级管理艺术指在管理班级、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借助艺术化的表现形式,创造性地通过示范、引导、启发、熏陶等方法影响和教育学生,巧妙地促使教育由被动转向主动,由说教转向动情,由一元转向多元,最终实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双进入一种情理交融的审美境界,从而使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教育环境中接受教育,达到最优化教育效果。但由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繁重,班级管理学术土壤日趋贫乏,出现认知结构功利化、思维领域世俗化、哲学思维枯萎化倾向。因此,加强开展班主任培训学习工作,倡导他们在工作中注重读书与思考,引入班级管理艺术活水显得尤为重要。勤于读书是提高班级管理艺术性的源头活水。善于“思考”是提高班主任工作艺术性的阶梯。如果一个班主任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那么即使具有多年班级管理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多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不可能有什么改进。因此,善于思考对班级管理非常重要,是班级管理的起点,更是艺术管理班级的必由之路。
因此,中职学校班主任管理班级时要不断学习,不断积累经验,多使用一些管理艺术,这样才能管理出好班级,培养出具备管理和艺术双重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建国.领导者的五维执行力与六维管理[J].北大商业评论,2006(4):106-109.
篇3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6-0111-02
人们都说教师这个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作为教师怎样做才能对得起这个神圣而光荣的称号呢?作教师不难,而作一个称职的好教师那就不容易了。
教师要教好学生,上好每一节课,首先第一环就是要备好课。备课要讲究技巧与艺术,备课是课堂教学行为的起点和基础,只有课前作认真的准备,才有可能在讲台上讲演自如。教师备课时要重视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统一,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统一,否则,教师就成了"应试教育"的仆从,成为"考试机器"的操作工。
教师备课时也要"备"学生,学生是教学的对象,他们有性别的差异、年龄的差异、智力的差异、生长环境的差异,这些差异导致他们在心理、性格、个性等方面的不同。只有把学生了解清楚,研究学情,教师不仅要做到"心中有书",还要做到"目中有人",这样才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恰当的教学方法。要使课堂教学焕发出艺术的魅力,取得优异的教学效果,追求完美的备课艺术是非常重要的。
一、备课过程应具有创新性、灵活性、求美性、可预测性和独特性
创新性。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这就决定着备课过程的变化和创造。新的教学理念与教育体制的改革,对学校教学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新的要求"迫使教师在备课中具有创造性的特点。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把"备教材"和"备学生"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对课堂进行精心策划,精心设计,这就是一种创造,是对以往教学经验的一种超越和升华。教学工作是辛劳的,需要教师去废寝忘食,呕心沥血,需要教师去自控,克服心理定势,需要教师冲破旧思想,开拓思路。
灵活性。教师在备课过程应充分考虑来自学生方面智力的、非智力因素等方面的影响,这就需要备课的灵活性。课堂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课堂上随时可能突发的事件,产生预料之外的问题,教师就应作出相应的、及时的处理。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中具有灵活性。
求美性。教师备课还应具有求美性,课堂中美的内容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备课的求美性在于使课堂时空的流畅与连接,师生情感的共鸣,课堂语言的形象生动、幽默、以及音乐般的节律,整个课堂能给学生以理性的陶冶,情操的熏染,愉悦而轻松的享受。学生就能从课堂中获得学习的欢乐,这样学生才能把学习当成一件快乐的事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教起来也轻松了许多。
可预测性。备课过程中教师应具有可预测性,预测性是教师通过备课把握课堂教学的发展规律,能对课堂其他因素进行科学的调控,这是教师长期教学经验的一种升华,达到这种艺术境界就要求教师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和对学生、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之情,还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经验教训。
独特性。有的教师认为一味地模仿某某特级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方法就是适应时展的新要求,就是好的教学方法,其实,我们教师在教学之路上也不能完全地模仿追求形似,我们应根据自己学生、教学条件等各方面的实际情况创造出自己的风格,走自己的路。教师可以通过长期的积累,形成一种自持的,独特的教学风格,这种教学风格会在备课中表现出来,这也是一种备课艺术的境界表现。
二、备课艺术的要诀
2.1寻求教材科学美。教师在教学中能把教材中的科学美揭示出来,就会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在揭示科学美的同时也把科学家的审美体验告诉学生,将会激起学生巨大的学习热情以及他们对科学家的崇敬之情。教师在备课时正确把握教学大纲,精巧处理教材内容,精雕重点难点,从而把握教材中的认知价值、审美价值。教师在备课中发掘教材的认知价值,提出知识点、训练点,使学生在原来基础上有所提高,有所进步。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注意把科学家忘我追求科学美的情感、科学美的心灵和行为,有选择性,针对性地展示给学生,会使学生得到科学知识所隐含的美的情感体验,从而对所学知识产生更大的兴趣。在当今快速发展变化的时代,各门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各门科学的交叉和融和又十分明显,因此,教师备课时须随时注意新的科学领域,新的研究课题,把这些知识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与认识水平有选择性吸收到课堂教学中来。
2.2探求学生的心灵。 探求学生的心灵是备课中备学生的艺术。教师、学生、教材三要素之间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教师要能有效的了解学生的心灵,必须将情感融入课堂,融入与学生相处的每一刻生活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也是教学活动的对象,了解学生说来容易,如何才能真实可靠,教师应与学生真心实意的交朋友,对学生一视同仁,严于律己,方法可有以下几种:观察法、调查法、接触法、实验法。了解学生是为了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教师不要"为了了解而了解,"不要从表面现象以轻率态度做出判断,更不能弄虚作假。
三、课堂管理艺术
教师认真备了课,如果不能有效地进行课堂管理,还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有的教师认为"备课成功"就可以高枕无忧了,那就错了还必须学会对课堂的科学管理,这样才能有效地组织学生学习,才能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的目标。所以,科学的课堂管理也是教学艺术的组成部分。
课堂教学是通过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双边活动形式来展开的,教师备好课是为了上好课,课堂教学活动好比一辆朝某一目标奔驰的汽车,教师便是这辆汽车的司机,他既要有娴熟、高超的技艺,又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受到学生的信任与爱戴。由于学生的年龄差异,教学层次的不同,驾驽课堂的艺术也就有所不同。一个没有威信的教师,一个不受欢迎的学生、得不到学生信任的教师是不可能驾驽课堂的。教师凭借本身的人格力量、学识水平和教学艺术可以获得学生的拥护,这是驾驽课堂的关键因素。对小学生而言,他们处在儿童和少年的年龄段,他们在认识水平上还处于幼稚阶段,老师的形象对他们而言是一种权威,所以教师驾驽课堂是较为容易的。但是作为小学生教师也不能因此而放松用科学的方法管理课堂,应该切合教学实际,切合儿童心理和生理,探索科学的管理方法,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还有利于学生正常人格的形成。
课堂管理要求教师必须熟练地把握教材,热爱、理解和了解学生,对待学生一视同仁,爱生如子,对学生的困难能及时给予解决,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对于课堂中突发、偶发事件要科学处理,这就要依靠教学机智。充分调动学生干部和班级积极分子的骨干作用,让他们作为教师管理课堂的助手,深信学生的自我控制、自我管理的能力,用学生"好的自我"去控制"坏的自我",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正气,自觉控制"邪气"。这样才能把课堂管理好。
在课堂的组织管理上,教学内容的组织管理尤为重要,可以提出"五定"要求,即:定向、定量、定度、定序、定势。定向:以教学的目的和任务为根本,而控制教学过程,以实现"教学目标管理"。定量:教学内容的量,难点和重点的量以及学习效果检查的量都必须心中有数。定度:教学要达到的深度和水平,教师心中应有明确而恰当的分寸。深度过浅,学生"吃不饱",深度过深,学生"吃不了",以至丧失学习信心,这些都是需要考虑到的,否则难以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定序:课堂教学应有一定的程序,先后纵横都应显示分明的层次,循序渐进的关系。定势:对学生进行心理上和行为上的暗示,使他具有一种为后继知识的学习获得一种动力准备状态,以便顺利开展教学活动。
另一方面,在课堂管理中还得注意课堂语言艺术,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与众不同,既要有强大的科学文化的物质力量,也应有强大的精神吸引力量,教学语言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的教学语言要表意精确,不能出现知识结论性错误,必须做到科学、正确,不能用"大概"、"差不多"、"可能"、"好像"一类的词作科学概念的解释,不能模棱两可,要合乎语法规范,口齿清晰,语言精练,干脆利落。不做无用的重复,不拖泥带水,有的教师一句话里夹着许多"啊",使人听之生厌,让人难受,也有的教师在教学中每一句话里都加进不必要的"这个"、"那个"等习惯用语,这些都是课堂教学语言的弊病,无形中也会影响学生,这些都是需要避免的。教师的课堂语言应像山间的小溪流水,清澈、明快、简洁、给人以语言音乐的美感。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应巧于质疑,善于发问,适时释疑,教师应善于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启动学生的思维,进行智力的心理训练和培养,因此,教师必须在质疑、释疑上狠下功夫,提倡启发式教学,避免注入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学会引人入胜的讲解,讲解时具有形象性、生动性,说话有趣味,这样必然会吸引学生。教师这样做有助于引起学生学习的直接动机,兴趣盎然的听课,对发展学生的思维力、记忆力、想象力等都是有益的。教师讲课的情感,以及伴随情感而生的神态和声调,对学生听课的情绪有很大的影响。有的学生评价某某老师"上课总是没精打采,背对学生毫无生气,听来没兴趣,"而评价另一些老师"上课精神十足,我们不会打瞌睡,听他的课很过瘾。"这两种评价,两种教学效果,其差异就在于有没有感情。后者善于把感情融入科学知识之中,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和教育,而后者正好相反。
在课堂管理艺术中,课堂体态语言艺术也较为重要,课堂上的体态语言可以对教师本人和学生进行无声的指挥和控制,手势、走步、眼神、点头、摇头、缩肩、抬肩、沉思、停顿、叹气、微笑等表情,这些无声的体态能表达语言不能表达的信息,对课堂教学的效果起着某种影响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在运用教学语言的同时辅以体态语言去调控课堂时空,另一方面又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和情绪,从而有效控制不利于课堂教学的体态。
篇4
新时期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和重视下,京剧艺术得到了很大发展。从1990年底举办“纪念徽班进京200周年”,至1994年底举办“纪念梅兰芳、周信芳诞辰100周年”,到连续举办三届“中国京剧艺术节”,通过举办这些活动,京剧艺术深厚的传统得到传承,新剧目的创作得以繁荣。仅这两年的统计资料表明,全国京剧院团每年新排剧目在百出以上,新剧目的创作数量是前所未有的,而且涌现了一些优秀剧目。这一创作繁荣局面,是建立在编剧、导演、表演、音乐、舞台美术等综合创造力逐步加强的基础上的。其中,作为戏曲艺术“半壁江山”的音乐,在新剧目的创作中所发挥的作用仍是显著的。在一些新剧目的创作中,作曲家在努力继承传统的同时,大胆借鉴和吸收民族民间音乐,拓宽了京剧音乐的表现手段;创造的一些新腔格、新板式、丰富了京剧的声腔;乐队中民族乐器、西洋乐器以及电声乐器的各种组合编制,拓展了京剧的伴奏形式。这些新剧目音乐创作的实践与探索是可圈可点的。
但是,由于戏曲音乐在戏曲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创新发展的水平如何,直接关系一个剧目乃至整个剧种的艺术风貌。因此,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与会者也清醒地认识到,虽然近十多年来,新剧目创作数量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却始终处在量变之中。中国京剧院著名作曲家张建民认为,这些年来,京剧艺术尽管有一些革新创造,但并未达到质的飞跃,还缺乏能代表这个时代,并且有脍炙人口的唱段可流传的经典剧目。不少专家认为,当前京剧音乐创作的基本倾向是偏于保守,作品面貌显得陈旧,缺乏深刻有力、并且可以构成剧种建设“有效积累”的艺术创造。对于这种现状,戏曲音乐理论家、江苏省剧目工作室主任汪人元指出,这种保守,既有观念认识上的问题,也有创造性的实力不足。一方面我们对优秀传统的认识、继承不足,更多则是匆忙之中得失与成败参半的创作呈现;另一方面则是我们失去了五、六十年代曾经有过的、对戏曲音乐事业的大量投入,今天创作队伍的数量与质量与事业发展之间的距离一直是在不断扩大。如果说“”中曾把改革创新弄到了不改就是不革命的荒谬地步的话,那么七十年代末我们却又有过越老越正统的时期;八十年代现代艺术思潮的裹挟中,戏曲再度出现各类满怀激情却步履蹒跚的探索创新;而九十年代首届京剧节以来,主要的倾向则似乎又回到了保守。
上海京剧院艺术总监黎中诚感到,在艺术上一些认识上的偏差也会延缓京剧音乐创新的步伐。如有种观点认为,观众的眼睛是求新的,耳朵是守旧的。因此,由于创新的艰难和认识上的偏颇,作曲家也觉得莫如保守一点来得更加稳妥。所以,我们常常在有些新剧目中可以听到,唱腔写作仍采用简便的套腔方法,人物缺乏鲜明的音乐个性和特定的时代感;乐队编配和写作中,色彩变化单一,织体运用与唱腔旋律格格不入,甚至于大乐队齐奏。这些在京剧音乐几十年的创作中曾经规避过的做法,又回到了今天的京剧舞台上。
与会专家认为,正确地认识当前京剧音乐的创作现状,针对创作中的薄弱环节,制定相应的策略,对于促进京剧艺术的创新发展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二、戏曲音乐的地位及其创作规律的再认识
“以歌舞演故事”是戏曲艺术的基本特征,而音乐又可视为戏曲艺术的灵魂。因为从戏曲艺术的表现形式来说,无论是其剧本结构、舞台表演,还是剧种风格,无不融会在音乐之中。因此,音乐成为了戏曲中区别不同剧种的重要标志。不少代表认为,在戏曲艺术的创作发展中,人们常会说“剧本,剧本,一剧之本”。其实,这只是针对一个剧目而言的。而对于一个戏曲剧种而言,决定它的艺术风貌及其水准,则基本是在于它的音乐。作曲家的劳动,是把人物内心情感、情绪外化成听觉形象,转换成一种与文学语言对应的音乐语言。首先,必须准确把握文学本的思想内蕴,把握文学本所提供的人物内心丰富的情感和情绪变化的节奏,把握戏剧情节发展中的规定情境。戏曲音乐创作中这种形象思维的创造,又必须以丰厚的生活积累、情感体验、独特的人生感悟和娴熟的艺术技巧为依托。音乐能否与戏曲文学和表演完美结合,并达到和谐统一,将直接影响一个剧目,乃至一个剧种艺术呈现的高低。基于此,有人更愿意将音乐创作归于一度创作。
曾参与过《智取威虎山》、《龙江颂》音乐创作的沈利群以她切身的创作体会提出:音乐是戏曲的灵魂,音乐应该成为戏曲创作中的主导。她说,当年的创作首先是从音乐上突破的,抓住重点场次,重点唱段,通过立体创排,在排练中反复推敲,反复修改,这是符合戏曲艺术创作规律的。对于音乐在京剧创作中的重要作用,中国戏曲音乐学会副会长孙松林指出,能否满足观众的审美需要,音乐是关键。他说,京剧音乐突出的问题是:能否写出精彩的唱段,既是京剧的,又是人物的。他说,这些年创作中虽然好听的唱腔不少,但能震撼人心的不多。能否真正打动观众,关键在于作曲家的情感体验和音乐形象思维是否把握得准,能否准确地传达出特定戏剧情境下人物内心的情感。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已充分认识到音乐在戏曲中的地位和创作规律。艺术司戏剧处副处长尹晓东认为,在艺术生产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形:一个剧本可能在作家的心中沉淀了许久,而一旦脱稿投排,则要求作曲家在短时间内拿出,没有给予作曲家较充裕的思考与创作时限,带来的后果是,作曲家仓促上阵,来不及深思熟虑和仔细推敲,作品的质量难免大打折扣;此外,在创作的必要投入上,作曲家常常受到诸如乐队编制不全、排练时间短等客观因素的制约,对于演唱者和乐队的体现,更谈不上精雕细磨。这种不该发生的、严重违背艺术规律的现象有较大的普遍性,其中既有体制上的弊端,也有认识上的误区,这对与艺术的创新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
与会者还从京剧独特的审美取向加以分析,认为有许多戏虽然已绝迹于舞台,但其中的精彩唱段仍是脍炙人口。大家一致认为,必须清楚地认识到音乐在戏曲中的特殊地位,很好地把握这一艺术规律。
三、科学和理性地总结“样板戏”音乐创作的成功经验
回顾上个世纪50~60年代直至“样板戏”的音乐创作实践,与会代表普遍认为,这一时期,是京剧音乐创作由民间性向专业性逐步转变的时期。新文艺工作者的加盟,现代作曲技法的引进,极大地推动了京剧音乐表现方式的革新与创造,把古老京剧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境界。比如:以塑造人物为音乐形象的出发点,追求音乐节奏与整体舞台节奏的和谐、统一;追求人物唱腔的性格化;体现音乐的时代感。这种种着力于音乐创作中带有根本性的突破,促进了戏曲中音乐性与戏剧性的有机融合,极大地拓展了京剧音乐表现现代生活的能力。尤其是,如主题动机、和声、曲式、复调、配器等现代作曲技法的成功运用,中西混编乐队配制的音响效果所产生的听觉冲击力和强烈的震撼力;极富艺术创造力的前奏曲、幕间曲等器乐曲的写作;乐队在音色、音区、音域上的对比,多声部和声织体的立体呈现等诸多方面艺术表现力的拓展,都是全新的创造。这些创造使古老的京剧达到了一次艺术上质的飞跃,“样板戏”音乐创作成就对于京剧音乐的创新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由于“样板戏”与“”政治的联系,致使很多人至今对“样板戏”的艺术问题讳莫如深。沈利群以自己的亲身感受告诉大家,“样板戏”是众多音乐工作者集体创作的结晶。对此汪人元也指出,不要回避对“样板戏”的研究,以往的创作经验、教训,应成为今天创作的重要基石。“样板戏”辩证地认识“戏”与“曲”的关系;改变了传统戏曲中声乐与器乐极度不平衡的状态;重新解决现代戏中唱、念统一的问题;整体剧种风格的把握同作品个性化的追求等,这些音乐创作的成功经验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对于今天的创作仍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与此同时,对“样板戏”时期集中优秀人才集体攻关的创作方式,我们也不断然拒绝。透过科学、理性的分析,我们应该看到,“样板戏”音乐的创作方法对于今天的创作实践,仍有许多经验值得借鉴和吸收。
但是,在认真总结“样板戏”音乐创作成就的同时,也应看到其局限性和不足。“样板戏”中为表现人物形象的“高大全”,不少唱腔一味走高音,难度太大的大段唱腔不易在群众中流传。天津京剧院作曲家李凤阁认为,京剧现代戏音乐创作有几种模式:时代色彩音调贯穿;人物主题音调提炼与贯穿。到底用传统的“流派”唱腔贯穿,还是用人物主题音调贯穿,如何选择,其实还有多种方式可以尝试,要因题材和内容而定。不少代表还强调,我们对“样板戏”的音乐创作方法不能生搬硬套,当前更应注重适应当代观众审美心理的需求。“样板戏”创作经验值得借鉴,但它又不是唯一的模式,我们不能拘囿于一种创作模式。
四、遵循传统应与创新发展并举
传统是一条流动的河。传统是一代又一代人创新成果的汇聚,今天的创新也将凝聚成明天的传统。京剧艺术传统应包括整个发展历程中各阶段艺术实践的成功经验,既有老传统也有新传统。京剧音乐的发展正是在遵循旧传统与创造新传统中,不断赓续、递进,追随时代前进,永不消歇。
关于继承与创新辩证统一的话题,作曲家们的发言似乎更带有可操作性。曾参加京剧《智取威虎山》、《曹操与杨修》等剧目音乐创作的上海京剧院作曲高一鸣,从多年创作实践中悟出,我们恰恰是对传统认识不足,往往在还不了解时轻易否定或扔掉了传统中最宝贵的东西。参与过京剧《沙家浜》作曲并在近几年有新作的北京京剧院作曲家陆松龄,对继承与创新更有切身体会。他认为,京剧唱腔写作中,抒情的运腔大有可创新的余地。既要遵循规律依字行腔,又可在文学句逗与音乐句逗间求得变化的统一。多年来作曲家因拘于依字行腔,对一些板式尾腔只在唱法上略有出新,少有旋律上大的发展。他还指出,新编剧目与传统戏音乐风格的截然不同,在于它们的唱词语言不同。相应的音乐语言、节奏,也要适应时代语言、节奏的要求去突破。要打破旧框框,大胆吸收同时代其它艺术品种的精华,来充实本剧种的音乐。但吸收外来因素时,又要时刻把握住本剧种的音乐特色。南京市京剧团作曲家《胭脂河》的作曲续正泰认为,京剧传统戏程式如板式、落音、调式等基本形态较固定,而许多新创剧目的唱词已打破格律,音乐创作中就会有很大的自由度。作曲者不必严守上下句、落音等传统格律。北京市京剧院朱绍玉是一位有强烈创新意识的作曲家,他认为:戏曲音乐的发展,应随着时代审美心理而变化。近年来黄梅戏、越剧这些地方剧种广受欢迎,表明了时代的审美需求。京剧创作剧目中不能没有实验性的、更能让年轻人接受的剧目,这是不能回避的问题。要研究观众心理,京剧的发展,不能拒绝青年观众。江苏省京剧院作曲家汪人立指出,每一件成功的京剧音乐作品都可以让你看到,它是在传统的光华中闪烁的一个亮点。成功的戏曲音乐作品必然是新与老的对立统一体。老,即传统剧种风格和传统神韵的根;新,即作品所体现的人物性格、情感和时代气息。新与老的完美结合,构成了戏曲音乐作品独特的个性和品格。新与老的结合中“度”的把握,是作品能否成功的关键。新的不一定就是好的,但好作品必定具有新意。
研讨会上,著名编剧邹忆青,著名导演李学忠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对于京剧音乐如何继承和创新发表了看法。戴英禄指出,对于艺术表演团体首要任务是创作,对于创作来说首要的是创新。有很多老艺术家在创新方面也是很超前的。如大家都知道的,关肃霜先生在《黛诺》中的那段[南梆子],糅进了少数民族民歌音调,就是创新的范例。《红灯记》作曲也吸收了方方面面创作力量,所谱写的唱段及整出戏都是不断打磨、多方积累,最后取得了较高的成就。“样板戏”以后创新并没有停顿。现代戏如《蝶恋花》、《骆驼祥子》、《华子良》等都是成功的作品。
研讨会还邀请了从事西洋音乐和民族音乐的作曲家,他们从京剧音乐如何与西洋音乐和民族音乐相互借鉴吸收发表了意见。曾以戏曲音乐为素材创作过不少民族器乐曲的吴华认为,上个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前期,是从传统戏曲音乐过渡到现代戏曲音乐的重要时期。现代音乐作曲手法的引进,使这一时期的戏曲作品面貌一新。60年代后期创作的交响音乐《沙家浜》、钢琴伴奏《红灯记》等大型音乐作品,都应属于现代戏曲音乐。近年来,戏歌的出现和京胡等戏曲器乐独奏音乐会的出现,表现了现代戏曲音乐创作活动的多方位发展的态势。戏曲音乐走向音乐厅和广播电视等多重空间,让人们看到中国戏曲中潜藏的丰厚音乐资源。东方歌舞团作曲家赵石军,近年为京剧音乐交响化做过不少探索,他认为,京剧音乐创作可以有多种思维,可在调式交替、调性暂离等多种探索中开拓思路,并在建立立体思维的同时,尝试京剧音乐创作的多种可能性。
五、培养人才与队伍建设迫在眉睫
对于京剧创作人才来说,编剧、导演、舞台美术等方面虽然都存在着人才短缺的问题,但音乐创作人才的短缺显得更加严峻。六、七十年代培养的作曲人才,现在成为了支撑当代京剧音乐创作的中坚,但他们大都年届花甲,甚至有的已逾古稀。环顾四野,放眼搜索,30至40岁年富力强的接班人,更是寥若晨星。卓有成就作曲家的年龄老化,中年作曲人才的断档,青年人才的不断流失,戏曲学院作曲专业的生源的不容乐观,所有这些,成为了与会代表最感忧虑的问题。京剧音乐博大精深,积淀丰厚,作曲者首先需要吃透传统。不仅要熟悉不同声腔、曲牌、板式、调式等京剧的基本程式,还应了解不同行当、不同流派唱腔的风格,以及不同演员的艺术个性;传统京剧的各种锣鼓经也必须烂熟于心。与此同时,作曲者还必须掌握现代作曲技巧,具备高度综合的能力。因此,培养一个合格的京剧作曲人才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对此,中国戏曲学院音乐系主任朱维英坦言,戏曲学院作为全国唯一的戏曲高等学府,加紧培养,并且竭力造就出唱腔写作与音乐配器甚至指挥兼擅的京剧音乐创作人才,已是迫在眉睫。与会者深深感到,如果没有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音乐创作队伍,要实现京剧音乐的创新发展是不可想象的。
与创作人才相关的是乐队的队伍建设问题。现在大多数院团没有一个能胜任创作剧目演奏任务的基本乐队建制,因此不少作曲家在实际创作中,时常要遭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作曲家的创造性。
六、当代京剧音乐创作如何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思考
篇5
一、树立学生管理的新理念
以往的管理注重的是“管”,如何让学生服从学校的、班级的制度、规定以及管理者个人的意志是管的中心内容,而不去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的管理大都停留在学校量管的评比上,表现在管理人员以扣分为原则,对学生当时的实际情况不作调查、不作分析、不作处理,只是把量管成绩第二天反映给班主任了事,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实现管理的实效,反而激化了矛盾。
管理,“管”是表象,“理”是实质。现在的社会发展快,学生所处的环境也随之复杂化,促使学生的思想动态发展化。因此,在管理上应以“理”为主,而这里的“理”是在“管”的前提下关系的理顺:理顺社会发展与学校制度的关系,理顺学校制度与学生思想动态的关系,理顺学生管理与学生发展的关系。学校的管理制度不应是几十年一成不变的,也应是动态的,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作适时适当的调整,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管理要搞清楚管理的对象是有思维、有思想的人,要强调以人为中心。人是组织的主体,管理是为人服务的,因之要人本化、人文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二、探讨自我管理新模式
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学生是受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和自我教育的主体,他们具有独立的思想、情感、意志和性格,具有很大的可塑性。他们的自我意识中有两个“自我”:一个是现实中的“自我”,一个是理想中的“自我”。两个自我之间的差别成为一个人心理素质是否健康的指标。两者之间常常会产生矛盾,最好的方法是引导学生自己认识自己,使自己更加成熟,从而去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标,进入理想境界。
因此,应积极探讨“自我管理”模式。学生的自我管理既是学生自我提高、自我发展、自我约束下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最佳方式,也是学校管理的延伸。 曾子曾说过:吾日三省吾身。省察自己的过失本身就是一个提高自我、教育自我的过程。
当然,学生的自我管理不是抛开学校的规章制度,而是以其为基础,是在老师指导和督促下的学生自主管理。针对学生生活、学习等实际情况,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管理自己。
学校把这项任务放给了班主任,由班主任根据本班具体情况制订适合本班学生健康发展的“自我管理”要求。在自主管理中,班主任是班级活动的引导者、合作者、支持者、参与者,最后才是管理者。学校对班级实行量化管理,通过每日每周的评定,每学期评出优秀班集体和优秀班主任进行奖励。这样,班与班形成了良性的竞争态势。班上日常事务应全部交给学生来做,变成时时事事有人管、件件事情有人做。 三、注重管理的细枝末节
细节决定成败。管理是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的,而人又是感情细腻的高级动物,因而,管理中不能不注重细节。我们从很多的资料上看到,有很多的学生采取极端的方式(有的离家出走、有的自杀等)对抗管理,这些悲剧的出现表面上是由于学生不理解学校、班级的管理造成的,实质上是我们在管理中没有注重细节导致的。当今的中学生注重个性的发展,追求新鲜刺激,同时由于受独生子女观念的影响,思想情绪化,感情细腻化, 自我中心意识比较强,所以,管理者不能成为“管”的机器,不能机械地执行各项管理规定,在对学生管理时,既要严肃,更要充满热情;要大胆,更要细心。不能就事论事,要注意观察学生的隐形的行为、微妙的心理变化;之后还要跟踪管理,注重学生思想的动向、信息的反馈,防微杜渐。
四、注重指导、疏导、引导、开导
现在的中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思想活跃,认识肤浅,信念淡薄,感情幼稚,如何激活他们内心深处的“善”是管理者所要探索的课题。从现象上看,中学生的不良行为影响了学习,破坏了纪律,但问题的症结却不是一般的思想或纪律问题,而是由于心理障碍导致的各种反常表现。如果以通常的谈心、家访或绳之以校规校纪,问题并不能真正解决;只有摸准学生的心理脉搏,了解其中的心理障碍,采用指导、疏导、引导、开导的方法才能使问题迎刃而解。
当前的学习环境不太优越,社会、家庭、学校对学生的期望值非常高,学生学习压力大,考前紧张、考试成绩不理想、学习方法不对、成绩老是提不高等,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作为管理者就应该主动去找学生谈心,疏导学生的不良情绪,帮助他们减轻压力,缓和紧张的感觉。当学生因同学之间闹矛盾而出现人际别扭时,管理者要帮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从对方或者第三者的角度重新审视同学间出现的矛盾。同时,要帮助学生分析应该交往什么样的朋友、应该怎样对待朋友,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从而使学生走出情绪的低谷。
篇6
关键词: 班主任 班级管理 管理艺术
新课改以来,素质教育成为高中教学的根本目标,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成为高中学校的中心任务。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不仅仅需要教学,更在于平常针对学生学习生活的管理,高水平的管理有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班主任是高中班级的重要成员,是一个班集体的核心,在高中班级中起组织引导协调的作用,对于班集体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班级管理最重要的是运用管理艺术对班级实施有效管理。高中班主任的班级管理不仅要讲究科学,更要注重管理艺术,使学生乐于接受管理,从而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笔者结合高中教学实际与自身实践,就如何提高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艺术谈谈体会。
一、做好基础工作,树立自身威信
做好基础工作主要指高中班主任在组建班集体时要做好一系列工作。笔者认为在刚组建班集体的阶段,班主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要注重与学生的首次交流,以自己真诚的心打动学生,以自身的魅力征服学生,通过与学生的首次交流给学生留下一个好印象。二是要科学安排学生座位,安排时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注意倾听学生的意见。三是要选一批优秀的学生担任班干部,班委是班主任进行管理的核心辅助力量,构建高效的班委有助于对学生进行科学高效的管理。构建班委时,要秉持民主原则。四是创建班级纪律制度,纪律是管理的前提,要想实现对整个班级的有效管理,就必须制定科学严格的纪律制度。要让全班学生都意识到纪律的严肃性,并积极遵守,才能真正实现有效管理。
二、管理的“宽严”和“管放”艺术
工作实践中,严和宽是对立统一的。严不是冷面铁心,宽也不是迁就纵容,只有做到“严中有宽,宽中有爱,爱中有教”,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陶行知说“教是为了不教”,魏书生认为“管是为了不管”,其思想从根本上说,是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教育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做到“管放结合”。具体而言,班主任要管的方面主要包括:制定班级的长期目标,把握班级工作的整体思路;培养一支强而有力的干部队伍,并加以指导监督;做好个别学生及全体学生的思想工作,增强班级凝聚力、向心力;协调多方面关系,形成教育合力。在做好以上工作的同时,班主任要大胆放手,把一些具体事务派下去,建立层次分明的立体型管理体系,如公物维修、书刊保管、活动组织、班干部选换、班规制定等,这对于高中班级管理来说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多样化的管理艺术
高中班主任的管理方式不是一成不变的,班主任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管理对象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笔者认为班主任在进行管理过程中要注意三方面的内容:一是要做好学困生的管理工作;二是要协调好任课教师同学生的关系;三是要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管理。
1.做好学困生的管理工作
在一个班集体中有先进优秀的学生,就有成绩不理想的学生,针对学困生的管理是班级管理的重点。班主任在对学困生的管理过程中,首先是要同等对待学困生,不得有歧视行为;其次在平常学习生活中要多鼓励学困生;最后是要加强与学困生的沟通,增强学困生的认同感。
2.要协调好任课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班主任是学生与任课教师之间的桥梁,协调好任课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班主任管理的重点内容。在平常学习生活的过程中,任课教师与学生会发生一些小矛盾,这时候班主任的作用就凸显了,班主任要起到剂的作用,化解学生与任课教师之间的矛盾。
3.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管理
班主任要想实现高效管理,就必须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在管理过程中,班主任要善于观察,加强与学生的沟通。班主任在平常学习生活中要举办各种形式的活动,可以开展一些诗歌朗诵会、拔河比赛、联欢晚会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很有帮助。
四、情感投入和爱的艺术
作为学生思想的引领者、精神的打造者,班主任要从内心深处热爱学生,关注学生个体,让他们在健康向上的环境中茁壮成长,因为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但是,爱不能解决所有问题,现实中许多家长因为给予子女不恰当的爱而给后代的成长带来了严重的人为障碍。因此,对班主任而言,爱学生是要讲究艺术的。高中生易与班主任疏远关系,这就要求班主任必须深入学生中,认真了解、研究学生,掌握班级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这样班主任可通过各种渠道逐步走入学生的心中,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五、语言的艺术
高中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特有的家庭氛围使他们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学校的学习氛围,使他们失去了这种优越感。在教学中,教师无意中说出的话,都会对他们产生微妙的作用。教学中的责备、训斥等语言,会让学生感觉失去自尊;学生听到教师的肯定、赞美,会增添自信、动力。由此可见,对于教师而言,说话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艺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语言教育的次数显著多于任课教师,更应该注意语言艺术。
总之,班主任管理是一项科学、精细的管理艺术,需要每一位班主任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总结,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经验,使班级管理工作上升到一个新高度。
参考文献:
[1]杨海丽.浅谈高中班主任管理艺术[J].教育教学论坛,2012(6).
[2]于海峰.浅谈如何更好地实现对高中班级进行有效管理[J].大观周刊,2013(12).
篇7
关键词:优越性;艺术;交流;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10-0092-01
班级分层管理是一种集体管理形式下的区别化管理教育模式,它融因材施教的思想于集体化管理之中。采用分层管理,其目的是通过优化班级管理,为每一个学生提供能获得充分发展的最佳学习环境。因此,在平时的教育管理中,我们应当有区别地制定管理计划、设计管理内容、控制管理进度、变换管理方式、确立管理评估体系,从而使每一个学生在最适合自己学习的环境中求得最佳发展。
一、班级分层管理的优越性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育教学中学生是主体,要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分层管理教育中,学生流动大,班级的管理比较松散,教师的监督作用降低,这时,一些自主性比较强的学生能够主动配合科任教师,根据自身的特点,确定正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而一些学习主动性比较差的学生,学习成绩就出现了滑坡。通过实行班级分层管理,能够对学生的这些情况进行有效监控,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二)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分层管理在培养学生形成较强的适应能力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传统的教学教育模式中,一个学生常常习惯于一个教师、一种模式的管理,分层管理中,随着管理层次的变化,要求学生必须具有比较强的适应能力。教师通过帮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调整心态和学习方式,更好地促进学生在较短的时间中适应新的学习生活。
(三)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竞争。在传统的行政班中,学生之间的交流、竞争面比较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分层管理中,学生可以分科目、在同一层次、不同班级中进行交流、竞争,同学之间的交流面扩大,在同一层次的学生的竞争也更加公平、激烈。此外,班级分层管理极有利于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对于不同的学生,在班级中都得到了彼此的人格尊重,
因而在培养学生个性品质方面也起着积极的意义。
二、班级分层管理的艺术体现
(一)班级干部与非班级干部的分层管理艺术。班级干部和非班级干部都是普通的学生群体。班级干部只是学生中具有良好的品质和出众的才能的学生。他们能密切联系同学,平等待人,懂得和群众打成一片,并能获得群众的拥戴,具有奉献精神,能吃苦耐劳,热心为大家服务,乐于助人,尽力为同学排忧解难。对于班级干部要放手使用和锻炼。要信任干部,支持他们的工作,维护他们的威信,并给予具体指导;帮助他们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教给工作方法,使他们通过实际工作的锻炼增长才干,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对于非班级干部群体,也可激发他们参与管理、为集体服务的机会。通过干部的核心作用,吸引和带动所有集体成员积极愉快地参加集体活动,让每个成员都感受到集体的荣辱和个人息息相关,从而自觉地产生对集体的责任感和荣誉感。这样一来,班级干部和非班级干部配合相得益彰,集体的发展水平就越容易提高。
(二)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分层管理的艺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面向全体学生。班内分层管理,在教学上较好地解决了统一施教与学生程度参差不齐的矛盾,有利于解决“差生吃不了,优生吃不饱”的弊端。
(1)优等生的管理。优等生在成长的道路上往往一帆风顺,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常深得到老师器重。教师的偏爱,学生的赞赏,导致优等生过高地估计自己在群体中的作用,产生“唯我独能,高人一等”的错误思想。而优等生一旦遇到挫折,他们极易产生感情的波动,痛苦、忧郁,甚至受到很大的心理打击和心理损害。因此,对优等生进行教育时,作为教师应努力培养其坦荡的胸襟,不断地提高其对困难和挫折的认识水平,提高他们抗击挫折的信心和能力。如此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2)中等生的管理。一个班集体中,占最大比例的是中等生,他们的表现优劣影响着整个班级的学习环境。这样的主体如果控制不好,他们可能同化“优等生”,也可能滑向“后进生”。因此,对他们的教育管理是工作的重点。班主任不仅要挖掘中等生的优势,还要了解掌握中等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帮助他们克服缺点,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要坚持个别教育,加强教育的针对性。
如,对自卑的学生,要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对缺乏毅力和恒心的学生,要锻炼他们的意志力;对有某些不良行为的学生,要加强道德行为训练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对学习方法不当的学生,要帮助他们改进学习方法,采取“一帮一”、“结对子”等方法,使他们不断地进步。以笔者所任教的班级为例,平时就和任课教师密切关注中等生,积极地表扬他们的进步。半学期过去,整个班集体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在学校的大型活动中屡次获奖,连续两次被授予了“班级管理循环红旗”,期中考试中,该班级成绩喜人,勇摘桂冠。
篇8
关键词: 班级管理艺术 情感教育 宽容教育 赏识教育 个性教育
爱是教育的前提,也是教育的力量。班主任要管理好一个班集体,不仅要有耐心、热心、细心、恒心,更要以爱心为前提为力量,讲求教育管理艺术。
一、情感教育:架起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
班主任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是搞好班级管理的前提。从接任班级的第一天起,我就注重师生情感的培养,利用课余时间深入到学生中,主动亲近学生,与学生拉拉家常,说说“悄悄话”,并为学生排忧解难,让学生感到班主任既是良师又是密友,值得信任。只有与学生真诚相处,学生才会把你当作知心朋友来亲近你,信任你,向你倾诉心里话。在我接手的班级中,有的学生由于家庭原因而被父母遗弃,有的学生由于学习比较困难而被父母放弃,他们缺少关心。记得我曾经教过这样一个学生:父母离异,跟着母亲生活,母亲无固定工作,学费无处着落。该生整天无精打采,上课睡觉。我得知情况后及时跟校领导回报并帮她争取到助学金,解决其后顾之忧后她改头换面,精神焕发,经过一段时间努力学习,她从班级后几名跃升到十几名。
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只有在与班主任情感交流深厚的基础上才会乐于接受教育,只有在学生乐于接受教育的基础上,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才能起到潜移默化、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宽容教育:给学生认识、调整自我的机会
“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教育”――这句话道出了讲求教育艺术的重要性。每个班级都有比较顽皮的学生,这些学生在班上可能都有一定“威信”,如果引导不好将会影响整个班风。对待这类学生若是采取简单或者严厉的训斥,就会使他们产生违反心理甚至破罐子破摔。对此,班主任应采取宽容的态度。宽容并不是怂恿学生犯错,也不是对学生的缺点、错误不闻不问,放任自流,而是指班主任对学生的某些过失有气量,不怎么计较,使之有改过自新的机会。当然,宽容教育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特点采用不同的形式。对于一些聪明机灵、善于观颜察色的违纪学生不妨采用冷处理法。如在我讲课过程中,一位学生不停地搞小动作,无心听课。我本想停下来狠狠地批评他,但转念一想,这样会打断全班学生听课。于是我忍住一肚子的气,轻轻地走到这个同学面前,小声说:“有时间的话,老师想跟你聊聊。”说完继续讲课。下课后,这位学生果然走进我的办公室,开口就说:“老师,刚才我错了,我不该违反课堂纪律,我会改正的。”一句话就使学生认识了错误并保证改正错误,这说明班主任的冷处理会使学生对其违纪行为进行思索,直至使其认识和调整过来,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对待约束能力较差的违纪学生应给其一个时间限度和较低标准的要求,再由宽到严一步步地约束其行为,直到能较好地自我控制为止。对于一些偶犯错误的学生,班主任则可以用幽默法进行点到为止的提示,班主任幽默话语的提醒会比严厉的训斥效果好得多。
三、赏识教育:给学生信心和力量的源泉
不论是什么样的孩子,爱都是最好的教育,而表达爱的最好方法就是喜欢、奖励与赞赏。如果班主任总是盯着学生的缺点不放,稍有错误就不断指责,这不仅会使学生长时间处于心理压抑状态,而且会产生自卑心理。大多数班主任总是认为,优点不说少不了,缺点不说不得了。而赏识教育观点恰恰相反:优点不说不得了,缺点不说逐渐少。班主任若是能经常竖起大拇指说“太好了”来肯定学生的成绩,或在性格内向的学生面前说声“你能行的,老师相信你”的话,学生就会得到源源不断的信心和力量。我班有一位学生学习成绩较差,总是很怕与班主任接触,班主任想跟她多多交谈,她却紧张得发抖,害怕班主任会批评她。为了增强她的信心,我便叫她帮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每次做完后都对她说:“谢谢你,你真行!”在学习上看到她有一点点进步就表扬她:“你又进步了,加把劲!”经过经常性的表扬,这位学生变得开朗多了,作业做得更工整了,成绩也上来了。可见,赏识是每个孩子成长中不可或缺的氧气,赏识致使成功,抱怨导致失败。当然,同样做出成绩或进步,有的学生喜欢在公共场合被夸奖,有的则不然,这就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性进行不同场合、不同形式的赏识。
四、个性教育:给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环境
素质教育不是以发展的全面性和统一性为基础,而是以发展的个性为基础的。实现个性和充分挖掘个体的创造性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的。学生是一个完整的自然人和社会人,是有个性、有思想、有追求的主体。因此,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学生的特长。我曾经教过一个学生,因为智力原因学习跟不上,每天无心听课,作业更是从来也不写。我静观其变,发现他对中长跑情有独钟,于是费尽唇舌使他进入校田径队,鼓励他在比赛中为班争光。他果然不负众望,赢得了一项又一项的第一名。我及时表扬他闪光的一面,鼓励他发挥自己的特长,克服缺点,引导他不断完善自己。通过发掘他的个性,他成为学校田径队的主力队员和班里的表扬学生。个性教育给学生创造了展示自我的环境,在班内也就涌现出一些具有个性特长的学生,如故事大王、小画家、小发明家、小歌唱家等。通过发掘学生个性,学生整体素质得到逐步提高。
尝试新的方法,改变旧的思路,会使班主任工作大有起色,会使学生更喜欢你。我相信只要真心想做好,真正用心做好,就能真正把班级管理工作做好,干得出色,富有成效。
参考文献:
[1]陈震著.班主任新思维[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篇9
【关键词】中职教育箍桶匠穿透力管理艺术
我们都知道,一只木桶能够装多少水,主要取决于最短的一块木板长度和木板与木板之间的结合程度。如果将一个班级比作一只木桶,我认为班主任工作就是“箍桶匠”,一位优秀的“箍桶匠”具备一种特殊的力量箍紧这只木桶,而这种力量称之为“穿透力”,实际上就是班主任对学生的领导力。一个优秀的班级离不开具有“穿透力”的教学管理模式。
那么该如何去做,才能具有箍桶匠的这种“穿透力”的管理模式呢?
一、知己知彼,做到无缝沟通。
我们都知道,箍桶匠要把“桶”箍得好,必须根据每一块木板特点,才能设计好用途。同样,在班级管理中,作为班主任,我们就应了解每一届学生群体的特点,才能进一步了解每个学生的优点和不足。
我现在所带的班级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财会班的学生。班上同学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来自农村或贫困的家庭,他们纯朴、勤奋、内向,眼神中充满对知识的渴求,但很多经历了中考失败,便感到自卑,缺乏自信;一类是含着“金钥匙”来到世上,他们讲究个性和非主流,喜欢我行我素,他们率真、活泼、喜好娱乐,常常给课堂带来欢声笑语,让校园富有青春和活力。为此,在与她们的交往中,我都能根据各自特点,采用不同方式方法。知己知彼,让大家敞开心扉,做到无缝沟通,为进一步做好管理工作做好铺垫。
二、用爱心鼓起学生自信的风帆。
由于职校学生的特殊性,他们往往显得自信心不足。失去自信心,就像高速公路上抛锚的汽车,失去前行的动力。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我们要努力用自己的真情和人格魅力来“穿透”学生。
为了让他们鼓起信心,我每天找一名学生聊天,做到送给学生一个微笑,一句鼓励话语,把“你们是最棒的”这句话潜移默化于其心,把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想在心上,让学生端正信念:“上职校就为学本领,三年后从教室门口走出的都是社会精英”,从而树立起自信心。对于特别的日子,如中秋节,节前大家一起吟诗、对歌、猜字谜,共度佳节;同学生日,大家一起为他庆祝,唱生日歌,送上收集全班同学美好祝愿的自制生日贺卡。用爱心鼓起学生的自信心,这种情感教育的力量是不可小视的,学生在感受了爱与被爱的同时,会有一股无形的力量推动着他们,形成班级凝聚力,再次扬起自信的风帆。
三、发挥“箍桶匠”的智慧,创新班级管理模式。
一个水桶要牢固,箍桶匠就要让每一个木板都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同样,一个班级要有凝聚力,班主任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行班级自主管理,让每个学生自觉承担起班级管理的责任。教育是“授之渔”,而不是“授之鱼”。学生是班级的主人,班级是每一个学生的班级,让每一个学生参与班级管理,而教师则做好引路人和协调者,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自我管理和学习的能力。
1、和学生一起制定班级的奋斗目标。本学期经大家一致商定,我们确定班级目标为:爱在此,乐在此,学在此,做最好的自己,创文明班集体。为此,我要求学生以班级目标为导向,制定个人目标。结合本专业情况,学生要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于是大多数同学的个人目标都是要通过会计证考试。很多同学,在个人目标中写下“会计证,我要定你了!”“会计证,我给力!”“奋斗,拼搏,加油!”等。在集体努力下,班级连续被评为“文明班级”;在会计证考试中,获得了可喜的成绩,中专第一学年通过率达74.42%。回想起那一刻,学生到财政局参加会计证考试后,一个个同学打回来的电话“班主任,我过了!我考试过了!老师,谢谢您一直的鼓励……”她们那激动欢喜的话语依然在耳边回绕,幸福的喜悦挂在脸上。
2、设立班级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和激励机制。在指标体系中,按其可测性对班级绩效指标分为两类:一类为可量化的定量指标(如:日常考勤、考试成绩、学校奖项等);一类为不可或难以量化的定性指标(如:学习态度、创新能力、团队精神等)。根据班级的情况,充分发挥民主,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绩效考核指标(如:拾金不昧,加2分;迟到扣1分)的制定,让集体制定的“公约”来约束自己,培养学生自我调控、自我管理的能力。中职学生喜欢良性竞争,让他们在和谐的环境下,发挥特长,让班级形成积极向上、你追我赶、互相学习的氛围。各项指标制定后,在教室以“班级绩效考核表”形式展示,对于每一个学生的考核按“公约”中的条例进行加分或扣分。同时,每周根据班级绩效考核表,评选若干名“每周之星”,将其相片放入宣传栏,以此激励学生保证班级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落实,也为学期末评选三好学生、优秀生提供重要依据。
篇10
当代戏剧的实际状况,不能笼统视为戏剧衰败。准确地概括,当代戏剧的特征是观众稀少。不是没好戏,而是戏再好,也少有观众上门。
改革开放二十余年,当代戏剧家艰苦拼搏,勇敢探索,平心而论,台上确实有所振兴。从剧本到演出,从内容到形式,从发扬传统到紧跟新潮,从京津沪渝到南北省会,人材辈出,好戏连台。许多方面超越前人,有的方面超越影视。为了争取观众,使尽千方百计,却仍然改变不了门前冷落,与台上热闹形成反讽式对照。这种现象使人百思不得其解。
经过长期观察思考,我变换视角,有所发现。以一家之言,供学术探讨。
简而言之:当代戏剧观众稀少的根本原因,在于当代人生活方式、文娱方式的巨大变化。
戏剧的基本属性是剧场文娱、舞台艺术。观众须到剧场之内,舞台之下,与演出对面交流。在信息时代之前,剧场舞台是人们文娱生活的重要场所,到台下看戏是人们的时尚。千百年来,一以贯之,几度促成戏剧的黄金时代。直到二十世纪中叶,进剧场看戏仍然是人们的时尚。可与剧场舞台艺术分庭抗礼的只有电影。而电影也须观众去到放映场所才能观赏。影院与剧场同等,当时都有观众踊跃上门。电影再发达,也未夺走戏剧的鼎盛春秋。但是,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到新纪元,潘多拉盒子大开,进入电视电脑时代。当代人生活方式大改,文娱方式随之巨变,文娱场所必然转移。电视电脑的时代,就是居室文娱,斗室文娱的时代。当代人坐在家里看电视,泡在网吧玩电脑,舒适自由地饱览一切,用不着经常跑到剧场台下观看演出。而剧场舞台艺术的规律,又需要观众到台下与台上对面交流。戏剧不同于影视,也不同于一切出版物。戏剧是三度创作完成。一度创作,剧本;二度创作,排演;三度创作,汇同演出现场的观众参予来共同完成。观众与演员对面交流,本来是舞台艺术的优势;过去这种优势如今反弹过来,成为舞台艺术的致命弱点。普遍拥有电视电脑的当代人,决不会再象从前那样经常泡在舞台之下参予戏剧的三度创作。尤其是现阶段十分浮躁的中国人,很难安心坐下来陪同台上演员对面交流。我们一些专家只看到戏剧与观众直接交流是电视电脑不可取代的特色,却没有看到这种特色正是舞台剧难以“拉拢”观众的根本原因。
当代戏剧的一度创作、二度创作都可与历代戏剧媲美;但三度创作——观众上座率,无法与历代戏剧较量,更无法与时尚文娱竞争。时尚以居室文娱、斗室文娱为主;与之辅助的,不是舞台艺术,而是另一极端——广场文娱。(球赛、体操、摇滚、人海庆典、歌星大走穴之类)小则斗室,大则广场,浮躁的当代人爱走极端。中不溜儿的戏剧舞台,俗称“一亩三分地”艺术,被小小斗室与巍巍广场挤压到时尚之外。
当代戏剧没有市场,却有赛场。戏剧市场很小,赛场很大。全世界最大的戏剧赛场在中国。由政府主办,企业协办的各类戏剧节、艺术节、汇演、展演、评奖、颁奖,名目繁多,剧目众多,就是观众不多。没有任何一个朝代的戏剧象当代这样在台上自我热闹!
好心人纷纷献策,呼吁戏剧进入市场机制,构成文化产业。戏剧界遵命照办,实践多年而收效甚微。我深思:戏剧为什么不象电视、电影、书刊、出版物那样与商品经济,市场机制一拍即合?我发现:戏剧本身不象电视、电影、书刊、出版物那样具有商品的再生产力。再生产是利润的源泉,利润是商品的生命。影视、书刊、出版物,只要投合市场,就可象滚雪球似地复制成不计其数的商品,达到所谓“一本万利”。然而,舞台演出天生没有“一本万利”的繁殖力。舞台演出“一本”好戏,即使投合市场之需,也只能一本一利。如要再获一利,就必须再演一场。付出万本才能获得万利。“万本万利”是商品之大忌。舞台演出这种性质,决定了戏剧的商品价值不高。即使在戏剧的黄金时代,演出场次多,观众上座高,但经济利润仍然较少。旧社会,凡是单纯经营戏剧行业的,只能成为小业主,从来没有戏剧大资本家。(同时代却有报业巨子,影业大亨)戏剧界不出大亨,倒是大亨来养戏剧。中国的富豪,外国的财团,都是在多处发财,以其余资养戏。我们建国以后,则由政府养戏。计划经济时期,养得戏剧几度繁荣。如今变为市场经济,商品属性十足的影视、书刊、出版物,如鱼得水,迅速发展成强大的文化产业。商品价值不高的戏剧,与商品社会很难融合。当代舞台演出,售票少,送票多,送票也来者甚少。观众踊跃看演出,有之,也是个案;普遍演出是观众稀少。不演不赔钱,少演少赔钱,多演多赔钱。甚至,戏越好越赔钱,不赔大钱不成好戏。
归纳起来,台上振兴台下冷清的原因多种。是荧屏时代,网络世界,商品社会,斗室文娱,广场游乐,以及转型阶段人心浮躁等等多种因素,导致当代戏剧观众稀少。
一声叹息:现阶段不是戏剧的黄金时代。
两分辩证:不是戏剧的黄金时代不等于没有戏剧,更不等于戏剧必然消亡。
我们的思维方式爱走两个极端,或者万寿无疆,或者寿终正寝。其实,在鼎盛与消亡之间,有很宽阔的弹性地带。戏剧独占百花魁的年代虽然不复存在,但也可以争取在强手如林的百花园里保持一席之地。如果说,戏剧现状是总体有危机,某些局部有生机;那么,戏剧以后的状况则相反,总体不会消亡,某些局部会淘汰;一部分剧团、一部分剧种,会被无情的经济大潮淘汰;一部分勇于变革,善于变革的剧种、剧团、剧人,会把大潮变为洗礼,在困境中自强,为戏剧争得一隅偏安。于卧薪尝胆中励兵秣马,熬过人心浮躁的转型时期。当人心澹定,文明成熟,社会更上层楼,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文娱方式可能返朴归真,下一代人可能从电视电脑的网络之中分身出来,回归剧场,欣赏舞台艺术。
我们这一代戏剧家、受任于危难之际。家贫出孝子,国难出忠臣,危机出人材。历史上有的成功人士,其成功正是以其事业的败绩乃至泯灭为代价的!奉命于败军之际的诸葛亮,他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我辈则是“知其尚有可为而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