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教学内容分析范文
时间:2023-11-14 17:52: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足球教学内容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在足球教学中,基本技术部分的教学是实现足球普修课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是普修课教学的关键部分。基本技术部分教学的合理性和系统性是体育教育专业足球普修课取得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九门主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所规定23项足球基本技术为主要教学内容中,足球基本技术不但多,且之间联系复杂。根据现代运动训练学的有关理论,结合足球运动的特点,确定各项基本技术的主次关系、顺序安排和集体的整合与优化对足球普修课的教学效果有重大影响。任何客观事物都有其规律性,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找出主要环节,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足球技术的学习也不例外。
二、足球普修课技术教学难度分析
然而,教学的难度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客观因素,教学的难点内容是根据学生的客观情况提出来的,对足球普修课教学质量有重大影响,发现并解决体育教育专业足球普修课教学内容难点和难度十分必要,也是衡量一个教师基本能力的一个标准。教学的重要内容不一定就是教学难点,教学难点也不一定就是教学的重点,但教学难点解决不了,会影响教学重点的学习,甚至会造成整个教学过程的难以进行。设计调查问卷,向有关足球运动的专家学者发放问卷,对体育院校足球普修课基教学内容的可行性、科学性进行调查研究。用SPS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确定基本技术部分教学内容的难度程度,经过聚类处理分析。足球基本部分教学内容多元素的组合技术难度高于单元素技术,对抗性内容高于非对抗性内容。比赛中运用频数少的技术内容高于运用频数多的。另外,单元素技术,动作的外部结构和参与动作的肌肉群也是影响技术难度的重要因素。动作的外部结构形式越多、越复杂,动作的难度越大。要求参与动作的肌肉越多,动作的难度也越大。根据聚类分析树型图,参考其难度得分值,发现运球过人、脚背外侧踢球、脚背内侧踢球、脚背外侧接球、断球、侧面抢球等六项技术动作应确定为技术内容中的高难度内容。脚背外侧踢球、脚背内侧踢球、脚背外侧接球动作方式复杂,和正常人的行走方式有很大差别,对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的内旋、外翻以及紧张程度,用力大小、方向、参与的肌肉群和类型都有很高的要求,学习难度较大。运球过人、断球、侧面抢球由于在比赛中应用较多,对临场环境要求全面考虑,比如人和球的距离,对手所在的位置及球速和人速等时间和空间特征具有重要作用,没有足够的联系和实践,以及准确的临场时间、空间判断很难掌握,在足球普修课教学中相对来说属于学习难度较大的部分。脚背内侧运球在实际比赛中运用较多,其动作结构比较符合人体生理结构,只要在练习中加强练习就能较好掌握。脚背正面踢球的动作结构与脚背内侧踢球基本相同,只是其助跑和出球方向在正前方,踢球部位是脚背正面,脚背正面较脚背内侧的面积大,且平坦,容易踢准部位,故其难度略低于脚背内侧踢球,为中等难度。正面抢球在实际比赛中运用的频率较高,虽然动作简单,但在运用中不但要求使用者正确运用动作避免犯规,还要求运用者观察对方的行动,把握抢球时机,对足球意识和临场的观察要求较高,在教学中为中等难度。脚背外侧运球、脚背正面运球、脚内侧踢球、脚内侧接球、脚内侧运球等几项技术内容是几项常用的技术,因为常用所以要求更高,教学中不但要求学生动作规范合理,更要能熟练应用,在实践中能够灵活运用,所以难度相应增加,为中等难度。原地正面头顶球、胸部接球、大腿接球三项接球技术也是比赛中常用的动作之一,因为这三项动作并不是用“脚”支配完成的,而是用身体的头、胸、大腿等部位完成,难度比其他一些常规技术较高,所以三个接球技术可以列为中等强度,在教学中要加强练习。
三、结语
篇2
关键词 唐山市古冶区 体育课教学 高中生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本文从唐山市古冶区高中体育课现状的角度出发,对唐山市古冶区部分高中的教学目标的制定、学生学习态度、教师教学方法、等多方面的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通过对唐山市古冶区不同高中之间的开课对比分析,找出不同学校之间开设体育课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之处,为唐山市古冶区高中体育课的更好开展提供理论参考。
1唐山市古冶区三所高中教学基本情况调查分析
1.1古冶区三所高中教学目标的制定情况分析
由调查可知,唐山市古冶区三所高中的教学目标的制定情况中,培养学生体育课兴趣、使学生掌握运动项目的基本技术以及战术特点、通过体育课的学习促进学生身体健康、通过体育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及能够欣赏体育比赛等教学目的都有制定,说明接受调查的三所高中教学目标制定良好。
1.2 古冶区三所高中体育课教学情况分析
1.2.1古冶区三所高中体育理论教学内容分析
唐山市古冶区这三所高中中对于教学理论教学内容的要求各不一样。其中体育的基本知识和技术理论知识是这三所高中体育理论教学中必要的部分。对于体育相关的体育知识和战术理论知识要求有要求的学校较少,各有1所学校进行了要求。调查过程中,有教师表示战术理论在高中阶段的教学中不需要做深入的探索和解析,对于体育健身理论知识的欠缺则是不应该出现的。因此,建议该地区高中在体育课的教学中加强体育理论知识的教学。
1.2.2古冶区三所高中体育课技能教学内容分析
唐山市古冶区的三所高中,对于常见的运动项目的技能教学均作了一定的要求,均开展了篮球、排球、田径的技术教学,对于足球、乒乓球、体操等课程的技术教学有部分高中没有开展。调查中发现,没有开展的原因有部分学校没有这个专业的教师,因此对于个别项目的技术教学不能兼顾。现在运动项目越来越多的走进了高中的校园,目前对于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的体育教师的情况是:一名体育教师能够精通的运动项目目前只有1~2项,加之高中体育教师的编制较小,因此出现了上述的结果。
1.3古冶区三所高中体育课教学方法分析
体育课的教学方法中,最为常见的是讲解法、示范法、游戏法、比赛法和重复练习法,这几种方法的作用各不相同。讲解法和示范法主要是针对新的技术动作的学习,而游戏法比赛法以及重复练习法主要用于学习过的动作的练习和提高。游戏法是其中较为特殊的一种方法。游戏法充分从学生的兴趣角度出发,使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
2唐山市古冶区三所高中学生学习基本情况
2.1 古冶区三所高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分析
在对该地区三所高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调查中发现,多数学生对于体育课的兴趣一般,表示喜欢体育课的学生数量排在第二位。说明该地区高中生对于体育课具有一定的喜好程度。对比体育课表示厌烦的人数较少,说明从学生本身对体育课的兴趣出发,着重培养学生对运动项目兴趣的培养,是一条较好的路径。
2.2古冶区三所高中学生体育课技术基本情况分析
该地区三所高中学生体育技能掌握情况的调查,多数学生表示自己的体育技能一般,其次是表示较弱的人数较多,可以看出该地区学生对自我的评价中,认为自己的体育技能并不是很好。通过体育课的形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以及学生的体育技能。提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基础好的和基础差的学生。尽量在教学中顾全大局的情况下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3 结论
(1)在教学目标的设定方面,唐山市古冶区的三所高中设定的较为全面,符合新课标对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求。
(2)在技能教学方面,唐山市古冶区的体育课教学中对于羽毛球技术教学缺失,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建议该地区进行羽毛球场馆的建设,并开展该项目的技能教学。
(3)在教学方法方面,各种教法均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游戏法是各类教法殊的一类,这种方法的使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该地区体育课教学中使用该方法较少,需要提高该方法的使用率。
(4)在该地区的教师和学生的调查中均表示对于目前的体育教学需要作出改变,说明该地区的体育课教学还有较大的提高空间,来满足学生的需求。
(5)通过在校的体育课学习,大多数的同学对于自己的体育运动技能和理论知识都有所提高,只有小部分同学感觉提高较小,原因是学生的基础和认真程度不同,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
篇3
关键词:接球;移动;判断;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4)08-0038-03
一直以来,我们都把动作技术作为体育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但是所有的技术,在学习后都将通过运用才能形成技能,最终实现锻炼身体的目的。如果我们“为了动作教动作,为了技术教技术”,学生学到最后不知道学了有什么用,我们给的只是“鱼”,而不是“渔”。2013年6月,在浙江省教研室主办的“体育课程疑难问题培训”活动中,浙江省教研员余立峰老师提出从“技术、体能、运用”三个维度探讨单元构建的问题,目的是如何在“技术”和“体能”的教学基础上,通过“运用”维度,拓宽教师的教学设计思路,让学生学习技术动作的同时获得“渔”,以落实2011年版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的课程目标。本文通过“移动中的接球”为实例来分析如何在单元构建和课时实例中落实“运用”维度。
一、运用维度的理解
运用维度的提出,是为了达成运动技能目标,教师在选择和采用教学手段和策略时所需要思考的一个角度、一种思维方式。在体育教学中落实运用维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创设运动环境,因为“一个动作技能的获得,至少要有在一个给定的环境中执行此项动作任务的机会[1]”。运动环境,是指教师为了让学生完成一定的动作任务所创设的练习情景,目的是使学生亲自处于某种环境而产生认识,提高技能。运动环境的呈现可以是游戏、体育活动或运动项目。“动作(做什么)、条件(在什么情景下做)、任务(做得怎样)”构成了运动环境的三要素。
这一维度的提出,不仅给水平四的教学提供了视角,同样在水平一~水平三中也能得到落实。如在水平三中根据篮球的位移技术、传球、运球、接球、投篮等,把这些技术置于“角篮球、抢断球、起起落落、三对三”等游戏或体育活动中,让学生根据即时任务完成技术动作。又如在田径类“投掷”技术动作的学习中,学生在水平一阶段会以“投、抛、滚”等多样的身体活动方式来呈现,而我们在教学时,从运用维度来思考并创设一定的条件,学生会根据不同条件择取不同的动作来执行(飞盘比远通常会择取“撇”的动作、近距离投进筐会择取“抛”的动作、纸飞机会择取“肩上投掷”的动作),这种不同的运动环境,会让学生根据运动环境的不同,将这些基本的投掷动作在实践中加以运用,丰富他们的动作经验和运动感知。此外,技术的运用还包括了技术的迁移,根据技术动作的共性特征,可以在不同的运动项目中进行运用,如“移动中的接球”可以在“篮球、足球、排球”中运用;“双手头上向前投掷”可以在“足球的掷界外球、篮球的头上传球、双手头上向前掷实心球”中运用等。
二、单元设计思路
1.指导思想
“运用”视角下的本单元设计,就是以技术为核心,让学生在掌握技术的同时学会如何运用该技术,实现“学以致用”。球作为身体练习的物质承载形式,其在特定的环境中,具有不同的运动特征,而个体面对这具有“运动并变化着的物体”需要具有多种技能才能进行合理地控制并与他人发生联系。如果我们仅仅以简单的技术动作来教学,那么就脱离了球本有的运动项目特征,学生不仅不会产生兴趣,而且对相关运动技能的形成没有促进作用。因此,根据不同球类的运动项目特征,创设运动环境,对学生掌握球类运动技能、参与球类运动项目练习具有很好的作用。
2.教学内容分析
水平三在运动技能学习方面提出“基本掌握运动项目的技术动作组合”“学生能够基本掌握一些球类运动项目的技术动作组合”[2]。球类项目中的接球,主要发生在“人―球―人”之间,因球的轨迹或落点是不定的――忽前忽后、忽左忽右、忽上忽下,学生需要对球的运动路线和落点进行判断,并做出相应的肢体空间移动,最后根据任务完成动作执行。因此,学生需要通过移动肢体空间,以获取最佳的时间和空间来截获运动物体。如跳起接球、跨步接球、跑动接球等。而这些组合动作的完成,除了需要对运动物体的判断以外,更需要执行技术――位移技术、接球技术等。而小学生在接球任务中“下肢从7~8岁开始有了明显的对上肢的协调配合动作表现;躯干在接球的过程中,从7~8岁开始,能够根据接球的任务,较好地控制身体的重心;从10岁开始,上下肢和躯干的双手接球任务协调趋向成熟”[3],这就证明,水平三学生已经具备学习此内容的能力。
据此,《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指导纲要》在水平三篮球课程内容中确定以“各种形式的移动及组合”为内容标准,提出“认知:能简要描述快速移动的动作名称与方法。技能:能在活动中至少做出5种以上移动动作,如听(看)信号做出折返跑、变向跑、侧身跑、后退跑、跨步、急停急起以及多种移动动作的组合,表现出一定的速度、灵敏、协调;能将移动动作与控球动作有机组合,如跨步+接球、侧身跑+接球等,表现出一定的判断、移动、控球能力。情感:练习中积极进取、乐于竞争、善于合作,并乐意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4]的表现标准。
本单元是在《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指导纲要》下,是以“移动中的接球”为教学内容,以“各种方式的移动、跨步+接球、跑动中的接球”作为教材,把“位移技术、接球技术”融于具有篮球运动项目特征的环境中进行教学,来发展学生移动中接球的能力。
3.设计思路
(1)通过学习不同方式的位移动作,发展学生的位移技能;(2)通过不同路线的传接,丰富学生传接球的动作经验;(3)依据球类运动项目的规则,创设多样的运动环境(如无人防守、有人防守等),提高学生对运动项目技术特征的认知;(4)通过“学习一个动作(技术)、完成一个组合练习、进行一个游戏[5]”来落实运用维度,让学生在技术和运用两个维度融合之中学习,能够将篮球中的位移技术和接球技术在模拟情景中运用并获得技能;(5)以设定任务卡的形式进行评价,让学生知道“做什么、怎么做、做得怎样”。
三、单元计划《移动中的接球》课例(表1)
四、课例片段分析
以本单元第2课次《篮球:移动中的接球》为实例,通过教学中的三个片段作相应的分析,以说明如何在课堂中实现“运用”维度。
片段一:多种形式的传接球
技术动作:①完成“胸前传球、反弹球、头上传球”等三次不同的传球方式并准确传到同伴的位置;②原地运球后将球传到同伴的位置并接住。
运动条件:两人一组一球,相距3~5m,无人防守下进行传接。
运动任务:同伴间连续完成10次中6次成功的完成传接球而不掉球。
运用维度分析:本教学环节,旨在让学生能够根据距离的需要进行3~5m距离内不同方式的传球,这种练习是个性的、可选择的,改变了原有单一的动作练习;“原地运球后将球传出并接住”的练习,作为传球者,需要完成组合练习,即“运球+传球”;作为接球者,需要随时做好面对不同形式的来球进行接球的准备,以模拟篮球运动中的情景,使得学生在多变的、随机的情况下完成传接。
片段二:移动中的接球
技术动作:接“原地、左右运球后、换位运球后传出‘前、后、左、右、上’不同位置的球”,并做出准确判断球落点后快速行进“跳步、跨步、转身、侧滑”移动来接住球。
运动条件:两人一组一球,相距3~5m,无人防守下进行传接。
运动任务:能够连续完成3次在移动下接到球而不掉球。
运用维度分析:这一教学环节有3个练习。第1个练习是“接原地传出不同方向的球”,让学生能够明白接球时需要准确判断球落点后快速行进“跳步、跨步、转身、侧滑”移动。第2、3个练习是在第1个练习的基础上进行组合练习,这两个练习,具有篮球运动项目中的传接球特征――传接球的时间和空间的多变性。
片段三:游戏――抢断球
技术动作:运球+传球、移动中接球、抢断球。
运动条件:三人一组,两人相隔3~5m距离,一人中间防守(练习1:防守人中间位置防守;练习2:防守人防守接球人;练习3:防守人防守传球人);球被抢断后与传球失误或接球失误者互换角色。
运动任务:在同伴进行5次传接过程中能够成功抢断1次。
运用维度分析:本教学环节,主要是创设一个简单的篮球比赛情景。让学生在这个情景中运用传、接、抢断的技术,进行简单的实战练习。学生不仅参与兴趣很高,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此运动环境中把传球、接球技术不断得到呈现和强化。
三个教学环节都是以篮球的运动项目特征来设计练习的方法和规则,并把传、接的动作技术融入其中层层推进的,前面的“学”是为了后面的“用”,后面的“用”是为了提高前面的“学”。
五、单元教学反思
1.值得肯定之处:技术和运用两个维度,拓宽了球类教学思路
本单元在关注篮球单个技术教学的同时,增加了“运用”环节,这就突破了“教技术而教”的局限。单元课次内容上梯度的设置,技术维度明确,运用维度适时。第一课时的位移技术,第二、三课时的接球技术层层推进,并使技术始终融于运动环境之中。因为运动环境的多变,给学生带来了挑战,这使得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更加有个性化,并表现出探究行为。学生能够从一个方法中想到其他的方法,比如做出“跳起接球”动作,这是在教学设计中未提及的。3课时中,学生积极,参与兴趣高,练习密度大,学生在练习中表现出成功感和喜悦的心情。
2.需要改进的地方:运动环境的设计需要通过手段来落实
合理的运动环境才能将特定的技术得以运用。在预设的教学中,传球学生只有将球传到合适的位置并使得接球学生能够通过努力接到才能达成教学目的,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移动接球的技术,学生除了需要掌握位移技术和接球的动作技术外,还会受到传球路线的影响,如传球路线过大,则学生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跳步、滑步等位移技术完成身体空间位置的改变并及时拦截到球,这就需要对运动条件(路线、速度、距离)进行限制,否则此时的运动环境是虚设无效的。当然,这对执教教师的课堂把握能力和应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值得研讨之处
(1)运用维度是否能在其他的课程内容中得以实践
运用维度的提出,给球类教学提供了参考,但是否适合并运用于其他的课程内容(如体操、田径等),需要通过实证来进行检验。
(2)个体差异如何在课堂中做到“兼顾”
听课教师反馈,这样的教学内容需要学生具有较好的基础,而且,个体差异存在明显――女生弱于男生。这就导致了动作技术掌握不够全面的学生在运用维度下的练习较难完成,需要通过设置不同的运动环境来做到“兼顾”。
(3)规则意识将会影响运用维度的实现
学生有规则意识,将有助于运用维度的实现。从五年级学生的学情分析,该年龄学生的位移基本动作已经成熟,但是在具体项目中运用时,还需要掌握一定的规则才能完成,如在篮球的“抢断球”活动中,就需要学生知道并做到“正确的防守方法”,这就需要在课堂中渗透。
参考文献:
[1]Greg Payne,耿培新,梁国立.人类动作发展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篇4
关键词:技工学校 体育教学 现状 调查 分析
由于近年来国家政策对职业教育的大力支持,广东省技工教育发展迅速,多数技工学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招生人数和在校生人数成倍增长。体育教学作为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在造就人才综合素质的进程中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技工学校教育的主要教学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其毕业生在如今庞大而艰难的就业市场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作为技工学校的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才能更好地掌握操作技能和适应将来工作的需要。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笔者希望通过对广东省技工学校体育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有针对性地找出问题、分析问题,为广东省技工学校体育教学的发展提供较为重要的理论依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笔者以广东省技工学校体育教学现状作为研究对象。从广东省200多所技工院校中选取15所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技工学校作为调查对象。其中粤东地区有2所、粤西地区有2所、粤北地区有2所、珠江三角洲地区有9所。
2.研究方法
笔者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等。
问卷设计是根据论文研究的目的和要求,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按照调查问卷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原则,设计体育教师和学生两份调查问卷。调查问卷的发放采用电子邮件、快递纸质问卷和本人现场发放问卷等形式,问卷的发放和回收情况见表1。
表1 问卷的发放和回收情况统计表
二、结果与分析
1.体育教学大纲使用现状分析
体育教学大纲是体育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和主要依据,它反映了学校体育的教学内容、培养目标和发展方向。从表2可以看出,有31.3%的教师选择统编大纲,有60.4%的教师选择校编大纲,有8.3%的教师选择无大纲。
表2 广东省技工学校体育教师对《大纲》的选择情况分析表(n=96)
2.体育教学目标分析
体育教学目标是体育教学预期所要达到的教学效果和标准,是体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并指引着体育教学的方向。表3的调查结果数据说明各技工学校都基本明确了体育教学具体目标,但各技工学校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各体育教师在对体育教学目标的认知上还是存在很大的不一致性,这也直接影响了体育教师对学生贯彻体育锻炼思想的片面性和不合理性。
表3 广东省技工学校体育教学目标教师认知情况统计表(n=96)多选题
3.体育课的开设形式分析
为了了解广东省技工学校体育课开设形式的情况,笔者访谈了广东省职业技术教研室分管的体育教研室主任,了解到目前省技工学校现有的体育课开设形式有三种:一是基础体能课,二是基础体能课+体育选项课,三是体育选项课。
体育选项课是一种以完成全面身体训练为基础,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以某一类身体练习项目为主的组织教学。目前,我省技工学校开展体育选项课的学校仅有2所,所占比例甚小。从表4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这种体育课的开设形式很受学生的欢迎。因此,各技工学校应尽快推进选项课的发展,以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改革发展趋势。
表4 学生选择体育课开设形式的调查统计表(n=548)
4.体育课的开设年限、课时数和上课人数分析
广东省技工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大纲要求一、二年级必须开设体育课,每班一周2课时,两年学时数共计160课时,第三年没有明确规定,各学校可根据自身情况来开设体育课。由于技工学校其教学特征是属于理论与实训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故其课程学时数也会随专业的不同而不同,大多数学校工科类专业的体育课时数是80课时,文科类专业的体育课时数是160课时。由此可见,有部分专业的体育课时数是没有达到要求的。
为确保体育课的教学质量,结合体育的实际情况,课堂教学班级人数一般安排30人左右为宜。但从表5调查结果显示:91.7%的体育课授课班级人数超过30人,远远超过了确保教学质量的人数要求;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部分学校遇到班级人数不够30人时,还会采取合班的授课
形式。
表5 体育课的授课班级人数调查统计表 (n=96)
30人以下 31~40人 41~50人 50人以上
n 8 21 41 26
% 8.3 21.9 42.7 27.1
5.体育教学内容分析
从表6的统计对比可以得出:15所技工学校开设的体育运动项目主要集中在篮球、田径、羽毛球和乒乓球。由此可见,广东省技工学校开设的运动项目还是比较单一、传统的,大部分技工学校对于目前比较流行的体育项目开展不够广泛,也没有和学生未来所从事的职业生活和工作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例如:酒店、文秘专业可安排女子形体、健美操等项目,电工电子专业可安排爬杆、登高等
项目。
表6 学校体育课教学内容开设运动项目调查统计表(n=15)
选择项目 n 比例(%)
A篮球 15 100
B足球 6 40.0
C排球 5 33.3
D羽毛球 15 100
E乒乓球 15 100
F武术 4 26.7
G健美操 6 40.0
H田径 15 100
I网球 1 6.7
J游泳 0 0.0
K 毽球 4 26.7
L体育舞蹈 0 0.0
M女子形体 0 0.0
6.体育教学方法分析
从表7可以看出,我省技工学校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用的较多的还是传统的讲解法和动作示范法,而以启发学生思考,突出学生主体性的自主学习法、探究性学习法和合作学习法这种现代体育教学方法则使用得较少。通过对学生的调查还了解到,有46%的学生认为教师的教学方法一般,还有16%的学生不满意教师的教学方法。由此可见,现行的主要教学方法严重束缚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继而降低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甚至还会出现“体育课课上无精打采,课外活动兴高采烈”的现象。
表7 体育教师常用的体育教学方法统计表(n=96)
教学方法 人数(人) 比例(%)
A讲解法 96 100
B动作示范法 96 100
C完整与分解法 85 88.5
D预防与纠正错误法 67 69.8
E游戏和竞赛法 58 60.4
F 自主学习法 52 54.2
G 探究式学习法 37 38.5
H 合作学习法 49 51.0
I 其他 5 5.2
7.体育成绩评价方式的分析
从广东省技工学校体育成绩评定方式的调查(图见下)得知:评定内容主要集中在考试成绩和出勤情况。这种“重结果轻过程”的考核评定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学生的学习过程。因此,学校体育课不应该是“因考而教、因考而学”的简单教学过程。
图 广东省技工学校体育成绩评定方式分析图 (n=96)
学生对体育课评价方式的满意度调查结果(见表8)显示:满意的占30.7%,一般的占47.3%,不满意的占22.0%。由此可见,学生还是希望教师在进行体育成绩评定时把自己的学习过程考虑在内。因此,体育教师必须完善和改进各种评价手段,合理地制定体育学习评价方式,为学生的自主发展与人格完善创造条件。
表8 学生对体育课评价方式满意度调查表(n=548)
8.学生体育学习现状分析
表9的调查结果得出:学生对体育课学习态度的自我评价认为认真的占34.5%,认为一般的占47.1%,认为不认真的占18.4%。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技校学生在上体育课时的心态比较浮躁,主动性不够强,学生的这种学习态度严重影响了他们在体育课上能否更多地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
表9 学生在体育课中的学习态度调查统计表(n=548)
选择 人数(人) 比例(%)
认真 189 34.5
一般 258 47.1
不认真 101 18.4
从教师的评价结果(表10)可以看出,大多数教师认为学生上体育课时的态度一般,课堂学习氛围一般。
表10 教师认为学生在体育课中的学习态度调查统计表(n=96)
选择 人数(人) 比例(%)
认真 24 25.0
一般 58 59.6
不认真 14 14.6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广东省技工学校统编体育教学大纲使用不够普及,多数体育教师认为《校编大纲》比较适合目前技工学校体育教学。
(2)大多数体育教师认为“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是体育教学的第一目标,忽视心理健康目标和社会适应性目标的重要性。
(3)技工学校教育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其教学特征是属于“工学结合”的模式,工科类体育课时数未能达到《大纲》要求;上课班级人数多为40人以上。
(4)学校开设的运动项目和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存在很大的差异性,直接影响了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而以传统的“讲解法”和“动作师范法”为主的教学方法严重束缚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5)广东省技工学校体育成绩评定内容、方式不够全面,成绩评定注重结果,忽视学习过程;学生体育学习态度被动、消极,兴趣不高,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2.建议
(1)统编大纲的内容与学校实际授课情况相差甚远,很多学校体育教学配套设施不够完善,不具备完成统编大纲的要求,场地、器材也无法满足教学需要。因此,各技工学校应根据其体育教学条件来选择使用适合的体育教学大纲;正确树立体育教学目标,在课程设置上围绕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构建以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增强技校学生身体素质,培养适应现代生产一线的中、高级技能型人才。
(2)在课程设置上,我们应加快推进选项课教学的发展,同时紧密结合技工学校的专业特点和学生未来所从事的职业特征,从根本上改变过去把体育课当成“达标课”的做法。在教学内容、方法选择上应坚持多样化,着眼于“学生感兴趣”“对终身锻炼有用”的知识和技能,切实有效地指导学生的体育锻炼。
(3)以素质教育为中心,建立科学的体育成绩评价制度,使学生随时了解自己的锻炼效果,从而可以促进学生端正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
(4)当今的技校学生个性较强,在体育学习方面热情不高,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因此,体育教师应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心理,调整体育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方式,从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出发,积极主动地调动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在体育课堂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和锻炼技能。
参考文献:
[1]潘绍伟等.学校体育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张进.上海市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调查与改进思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5).
[3]殷海旺.技工院校体育课程建设问题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
[4]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技工学校体育教学大纲[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1999.
[5]李培玲.浅谈技工学校体育教学[J].职业,2008(29).
- 上一篇:小学足球单元教学设计
- 下一篇:运动医学科常见疾病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