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的作用范文

时间:2023-11-14 17:52: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教育的作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教育的作用

篇1

【关键词】情感教育;知识;语感

情感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人与客观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教学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态度等,都会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变化。教师的一句话,可以使学生受到鼓舞与激励,也可以使学生的积极性受到挫伤,甚至产生对抗的情绪。在现代教学中,情感因素虽非智力因素,但却能转化学习动机,只有情感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地流动时,知识才会成为信念,成为学生主观世界的一部分。为此,教师要重视情感在教学中的纽带和驱动作用,努力创造富有情感的课堂氛围,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

一、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作用

(一)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传授知识、技术、技能和培养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是密不可分的。若能充分发挥教师、学生、教材、教具等各方面的优势,课堂教学就会变得丰富、形象、有趣味,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同时,教师教学热情高昂,语言简洁幽默、妙趣横生,引人入胜,那么学生就会津津有味地投入其中,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从中受到感化和熏陶,激发出对学习的无限热情。在教学中,应当让学生接受情感教育,做到教学内容与情感教育相统一。教师深入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充分挖掘《课标》及教材中的情感教育因素。在制定教学内容的同时,制定切实可行的情感教育目标,并在教育教学中尽力寻找,发现知识与情感教育的结合点。例如,讲述中国体育健儿奋力拼搏、为国争光的具体事例时,用饱满的热情、赞扬的词句,使学生产生光荣、向往、仰慕的体验。教师情感的感染、行为的感染,对学生品德的形成是有重要影响和作用的,教师爱的情感可以转化为学生的心理动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二)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强化作用是指教师运用各种手段来巩固良好事件的概率增加和消除不良事件的一种方式。教育过程中经常采用正强化形式,用富有情感色彩的教育艺术如微笑、赞扬、拥抱、亲昵、抚摸等,以强化学生的情绪,使之动之于内,乐于去独立思考,战胜困难,取得成功。作为一名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一旦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就应不失时机地给予其激励和强化,使该学生情绪日益稳定。这就能使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自己的潜能和自己的人格,感受到自身的智慧力量和热情向上的动力。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心灵,恰如一池明亮清澈的湖水,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去投上一颗激情的石子,以荡起他们情感的波涛,强化他们求知的欲望。这样的教育情境,能强化学生情感发展思维能力,易于点燃心智火花和灵感,引导他们在情趣盎然中去完成学习任务。众所周知,学习是艰苦的脑力劳动,在通向学习成功的道路上是布满了荆棘的。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不到教师情感因素的积极参与,一遇到困难就会自暴自弃,甚至急流勇退。情感因素在发挥强化作用时,一方面来自于教育者积极创设形象生动的,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情境;另一方面则依赖于受教育者自我情感的强化,行动中要善于自主探索,用理智的力量驾驭情感的野马,使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我们都知道,师生关系是否融洽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能否顺利进行。感情是教育基础,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是由教育的本质决定的,因为作为教育的对象――学生,是有思想、有喜怒哀乐的情感世界的人。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教师组织教学的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要热爱学生,关怀、体贴、鼓励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和成长。尤其是对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要多于鼓励、帮助和支持。教师要经常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去,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加强与学生的思想交流,感情沟通,耐心细致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学中应该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气氛,师生之间互相接受,产生心理相容、思想沟通、情感交流的积极向上的教学气氛。教师对学生抱有炽热的情感、诚挚的友善,以一颗爱心去包容学生,学生反过来也会给教师以相应的积极情感回报。师生都应将不良情绪甩到教室外,要情绪高昂、精神抖擞地走进课室,让整堂课沐浴在和煦春风之中。

(四)感染学生情感培养的作用

感染作用是指教师的情感给学生的思想意识予有益或良好的影响。关于情感因素的感染功能,早在春秋时期的孔子就它总结为“无言以教”、“里仁为美”。南朝学者颜之推进一步指明了培养教育青少年方面的重要意义:“人在少年,精神未定,所与款押,熏清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易暗化,自然似之。”此即古人所说的陶情冶性。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小学生性格还处于未定型的时期,可塑性很大。把握这一时期的教育,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情感因素教育的实质是:教师充分利用自身和教材所蕴涵的情感因素熏染震撼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高级情感逐渐发展,养成良好的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教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一动一静,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他的每一位学生。因此,教育者要有饱满的情绪、健康的情操、坚强的意志力,对学生起到积极的感染和推动作用。

二、重视情感因素在教育中的正确运用

(一)教态表情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过程并不是一个“纯认识”的过程,最先印入学生眼帘的是教师的教态表情。教师得体、大方的服饰,亲切和和蔼的面容,期待的目光,适当的手势动作等教态,一经化为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就会产生相应的情感状态。如果教师能根据反馈信息进一步调整自己的教态,如此循环往复,就会使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深化,产生肯定的心理倾向而愉快地接受老师的教育,自主调节自己的行为,并在行为上做出积极的反应。反之,就会引起情绪上的抵触和行为上的抗拒。虽然老师是一个普通的人,但又不是一个不普通的人,这个“为人师表”的特殊职业决定了教师应以什么样的外表出现在学生面前,以和为学生作身正之范的作用。教师如何运用教态表情通过教育活动侵入学生的心田,触动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积极情感的反应,确实是一门艺术。

(二)语感传情

情感因素在教育中十分讲究“直观手段与语言描绘的结合。”在教学情境出现时,教师伴以语言描绘,这对学生的认知活动,起着一定的指向性的作用,提高了感知的反应,并带着感彩作用于学生感官。学生因感官的兴奋,主观感受得到强化,从而激起理智感的发展,促进学生进入特定学习氛围,提高学习效率。

(三)以情动情

篇2

【关键词】多媒体;创新思维;网络;教学模式

一、新时代,新需要,新发展,新技术。如何才能做到多媒体信息技术与现代传统教育模式的整合?这是一个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也是一个有着广阔发展前景的重要课题。

德国的斯普朗格曾经说过:教育决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所以为教育,正在于它是对一个人心灵的“唤醒”。 多媒体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图、文、声、像教学内容 ,从多角度提供知识资料 ,能大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便于学生自学 . 多媒体网络可以有效地创设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提倡的”学习情景” ,以便于学生自主地进行知识建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知识――这就意味着能够应用”。 现代教学媒体较多传统媒体有着它显著的优势和独特的魅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采用不同的观察方式,有效地知道学生进行观察,以提高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要积极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应根据知识的掌握规律巧妙有效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走进“形象”,并从形象中提炼出“理性”的认识同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全面地理解知识,深刻地巩固知识,灵活地运用知识,从而真正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教育信息化的概念及特征教育信息化的概念是在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兴建而提出来的。关于教育信息化的界定,学者们还未形成共识。《现代教育技术》一书中把教育信息化界定为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过程目前,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众说纷纭,褒贬不一,这是一个新生事物发展的历史必然,但是信息技术的应用,尤其是首先在基础教育中的应用,那是信息化时展的必然,我们的工作就是努力使它应用的更好,达到理想的目的。

二、教学中运用现代技术辅助,能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从而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渠道,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

随着多媒体的飞速发展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集众多优势于一身的计算机和网络必将越来越多地走入课堂。 计算机和网络正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现代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所开展的一种教学活动,是能够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一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它具有很强的表现能力与阐释功能,可以打破时间与空间、微观与宏观的限制,既可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形象具体地表达教学内容,扩大学生的经验范围,又可对学生阐释深奥的理论知识,揭示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强化学生的逻辑训练。总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为学生的认知活动,既提供了具体的感性材料,又建构了抽象的理性环境。只要教师和学生在备课和学习时正确地运用这一新技术,课堂教学必将变得生动而富有情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三、教学中运用以网络为主体的信息技术开展创新学习,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从而培养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学习和运用计算机及软件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性。新课程改革强调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让学生主动学习、富有个性地发展,真正做到“带着学生走向知识”。网络是信息的重要载体。校园网是典型的局域网,大多采用内联网 (Intranet)架构,支持学校内部的各种数字化资源共享,并提供管理和教学方面的一些专门应用服务,学生可进行集中、个别、小组等学习活动,教师可随时调控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可以把学习计划、学习建议、学习资源上传到校园网,指导学生自行探索,合作研讨,从而提高学生自学能力。运用一些教学软件制作出自学辅导型的课件,供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问题时使用。采取互联网 (Internet)技术标准构建的广域网,是一个信息资源宝库,被视为全球性学习环境。如果教师能根据教学需要,教会学生从网上寻宝的方法,学生就可从互联网上获得更多更新的知识。这种方式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使学生对网络有了新的认识,从而正确使用,健康上网。

当然由于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是一个分散和混乱的体系,所以教会学生在海量的信息里快捷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 是现代教育技术背景下教师的责任。教师要做的事情主要有:首先,帮助学生学会使用Internet强大的信息搜索引擎,当前提供丰富搜索内容的引擎有百度和谷歌等,当然还要学习搜索技巧,方能提高搜索效率。其次,教师还应该把自己收集的专业性的信息建立起一个学习资源库供使用,同时还可以向学生推介好的学习网站,如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中国科普博览 网等。现在,很多老师在网上开了博客,把自己的经验、心得无私地奉献出来,这也是网络中丰厚的学习资源。

此外,利用网上的E-mail、BBS,即时通讯工具QQ、MSN等交互方式,教师与学生、 学生与学生之间还能进行相互交流。这种交流方式对于一些基础薄弱又有些胆怯心理的学生特别有利,在课堂上不敢问的问题在这里敢问了,这无疑将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四、运用远程教育模式拓展教育空间,更有利于教育资源公开,公平,合理分配,有利于更多人分享知识,彰显社会制度优越性与社会和谐精神。

远程教育打破了时空限制,使学习者能够借助网络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可以通过网络选择学习内容、控制学习节奏,并进行远距离的实时交互。学生自主学习,网校可以结合进度给学生进行针对性地点拨。学生可以把网上学习与学校学习结合起来,根据自身学习的需要,在互联网中进行“以我为主”的二次学习。在学习新知识时,笔者就是运用101远程教育网引导学生进行的一次网上学习。学生普遍反映“新奇”、 “领会了”、“掌握了”、“下次还愿意这样学”。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觉性。网校可以在全市乃至全国集中发挥优秀教师的群体优势,在网上为所有的学生提供及时的帮助。这种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给千千万万的学生创造了极好的学习机会。同时,网校教学更加注重学法的指导,教授者要归纳知识、揭示规律、点拨思路、提示解法,既体现系统性、深刻性,又体现启发性、层次性,满足各类学生对学习的需求。

教育要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特长,引导他们关注现代科学技术最新发展的动态。而网校在这方面有特殊的优势,它的教育内容是全方位、多层次的,学生能在网上遨游浩翰的知识海洋,甚至有机会与科学家、大师进行交流,从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成长氛围。由此可见,网络教学为学生的课外活动开辟了一片新天地,有助于学生了解社会,了解科学的发展,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个性发展。

五、多媒体信息技术对中小学教育的传统体制改革和创新意义功勋卓著

教育事业是个博大精深、功在千秋的事业,从孔孟时代开始,对教育理论的研究就没有停止过。多媒体教学在教育中的优势毋庸质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在教学中有很大的应用潜力,现代教育技术将会为教学课堂增添活力,为教学提供更大的帮助。在信息技术条件下,教育手段的改变,教育环境的改变,教师角色的转变给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网络信息时代,我们要从改变自己开始,积极尝试运用一些技术工具来变革传统的信息交流与知识管理的方式,不断拓展自己知识结构的深度、广度,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变革学习的方式,不断进行自我更新,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变革,与时俱进,在理论学习中提升自己的思想高度,在工作实践中形成自身独特的教育教学管理方法,向专业化发展的道路迈进。

参考文献:

[1] 陈伟;雷欣欣; 国外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对我国的启示;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2] 蒋玉华;;如何加强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学中的应用;时代文学(理论学术版);2007年06期

[3] 《信息化教育概论》 南国农主编

篇3

关键词:良好师德;小学教育;未来发展

前言:古往今来,留下许多师德高尚的故事,师德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在小学教学中,师德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基于小学生心智尚不成熟的情况,一个师德优良的教师对小学生的影响必然是积极的,对小学生的未来发展也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师德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中华民族是对师德的重视由来已久,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几乎完整的延续至今,教师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小学教育是人生教育的重要起点,在这一阶段接受的教育是未来发展的基础,目前来看,我国对小学的文化教育是比较重视的,然而随着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目标的提出,小学教学的内容也要适当的作出调整和变化,就德育方面而言,教师的师德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师德优良的教师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反之则会对学生的成长造成不利的影响。

二、师德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一)实现身教

教育有两种主要的形式,一是言传,二是身教。我国目前在言传方面的教育已经十分成熟,重视讲解正是我国教育的突出特色,然而对身教方面的重视似乎不足。

就小学而言,一个教师的一举一动往往都会被学生看在眼里,影响到学生的思想和言行,师德优良的教师,可以在课堂讲解之外做到对学生的道德教育。真正做到言传身教,将积极的元素用直观的方式传递给学生。

(二)改变不良文化,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水平的衡量标准随着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推行而出现改变,但文化教育依然是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师德优良的教师可以在文化教育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用高尚的道德感染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则故事流传甚广,有一个纪律较差的班级,历任班主任都无法有效的管理,直到一位年长的老教师接任,在他第一次上课的时候,两名学生迟到了,老教师让他们回到座位上,向他们鞠了一躬,淡淡地说:下次不要再迟到了。迟到的两名学生深受感染,从此再也没有迟到过,而其他学生也受到影响,整个班级班风为之一新,学习效率也大为提高[1]。

老教师感化了淘气的学生,并改变了一个班级,充分体现了师德的力量。

(三)幫助学生养成好的性格

良好的性格对人生未来发展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一名师德高尚的教师,在学校的日常活动中,可以将种种优秀的品质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给学生,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性格。

著名的范美忠事件是中国教育界的一次耻辱,2008年5月12日,我国汶川发生了大地震,当时范美忠正在课程上授课,意识到地震发生后,范美忠在任意一名学生都没有脱险之前自己逃生,事后不久,范美忠在天涯上发帖《那一刻地动山摇——“5·12”汶川地震亲历记》一文,描述自己在地震时所做的一切以及过后的心路历程,在文中,范美忠写道: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为了女儿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人,哪怕是我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因为成年人我抱不动,间不容发之际逃出一个是一个。”该文迅速掀起轩然大波,并引发了一场关于“师德”的讨论。

生命是可贵的,不分教师还是学生,但作为教师,在危险来临的一刹那,完全将学生的生命置于不顾,这恐怕是不合适的,范美忠事件为我国教育界和全体教师的未来工作敲了一记警钟,师德的重要性在这件事中不言而喻[2]。

三、如何培养师德

(一)严于律己

对自身严格要求,是作为一名教师的必备素质。优良师德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已无需赘述,基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需要和小学教育的启蒙性作用,提升自身各方面水平对教师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知识丰富、道德高尚的教师可以将更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使之可以健康、全面的成长。

(二)关注学生的成长,做到因材施教、一视同仁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有充分关注学生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需求。因材施教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孔子的理论,在当前社会也依然适用,在小学教育中,小学生各自成长环境的不同会造成兴趣爱好的差异,班主任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爱好,尽量做到因材施教,对于不太了解的领域,在设法学习的同时,也应与相关教师进行沟通,做到以学生为本[3]。

小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各有差异,各自家庭也千差万别,小学是人生发展和教育的起步阶段,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极其重大的作用,一视同仁的对待所有学生,让学生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既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也是对师德的一种培养。

结语:

师德是每个教师都应自觉遵守的职业道德,小学又是人生教育的起步阶段,小学教师师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师德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成果和学生未来的发展,教师优良的道德行为不仅可以使教学工作更好的完成,更会对学生的一生都产生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赵振杰.论教育电影与卓越小学教师师德培养[J].平顶山学院学报,2016,06:112-115.

[2]乔彩丰.浅谈如何树立新时期的师德师风[J].才智,2016,03:12.

篇4

【关键词】乡村中小学 艺术教育 素质 作用

教育家先生说:“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而使人之我见,利己损人之私念,以渐消沮者也。……美育者,与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艺术教育是美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青少年人文修养、丰富精神世界、培养创新能力,促进全面整体发展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农村艺术教育一直受到业内人士的高度重视,但收效甚微。笔者通过一些亲身经历和观点来阐述艺术教育在乡村中小学艺术教育中的作用。

一、艺术教育是乡村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艺术教育自古以来就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方,早在古希腊时期,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就提出艺术教育的教化作用和道德规范作用;在我国,也早在商朝时期就很重视礼乐教育,故有“殷人以乐造士,其学为瞽宗”的说法。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进步,艺术教育,特别是农村艺术教育,不但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步,反而越来越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当今很多乡村中小学只重视主科教学,忽视艺术教育或者根本取消艺术教育。这种现象不得不让我们深思,并加强关注乡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的真正推广和实施。

我国的教育先驱孔子早在《乐记》中就提出了“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之说,他的意思是转移风气,改变习俗,没有比音乐更好的了,这一观点说明了艺术与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科学家钱学森先生就建议“把艺术与科学相结合,以艺术的灵感来激发科学的想象力”,这些都表明艺术与我们的生活和教育是分不开的。因此,在学校教育中,特别是中小学教育阶段,艺术教育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农村人口居多的我国,艺术教育自然也是农村中小学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孩子只有生活在游戏、童话、音乐、幻想、创作世界中,他的精神生活才有充分价值。没有了这些,他就是一朵枯萎的花朵。”的确,在素质教育中,艺术教育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德国的柯尼利亚曾这样说过,“诚实是艺术的最大要素。只要总对自己诚实,艺术就总在那里。”这说明艺术在德育教育中是不可缺少的。

因此,在我国乡村中小学教育中,要加强艺术教育的高质量的实施,使学生在接受教育之始,能够有机会体味艺术世界的丰富、充实、自由和深邃,使人格更加高尚、独立、完美。

二、艺术教育有助于培养乡村学生健康的情感

艺术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的,一个人对美的认识与其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密切相关。乡村中小学教育阶段,是培养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启蒙阶段,而这又与学生对美的认识息息相关,因此,艺术教育是农村中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至关重要的一部分。美国哲学家、教育家兰格曾说:“艺术是情感的客观表现,也是本性的主观反映”,艺术对人的情感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艺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康情感的重要途径之一,它对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艺术蕴含着视觉之美、听觉之美、秩序之美、礼仪之美、和谐之美,艺术的美无处不在。即使如此,中小学学生自身却无法领会到其中的真谛,这就需要艺术教育课程在课堂中有效地实施,去引领中小学的学生去感受和领悟。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罗曼・罗兰曾经说过:“艺术的伟大意义,基本上在于它能显示人的真正感情、内心生活的奥秘和热情的世界。”为了培养中小学生的健康情感,就迫切地需要艺术教育在课堂上高质量地实施。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以美育德、以美启智、以美健体、以美益心,这就强调了艺术教育的作用之一是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并为此提供有利的依据。

三、艺术教育有助于提高乡村学生的整体素质

众所周知,艺术教育的方向是“向真、向善、向美、向上”,它不断地激励着学生向真、向善、向美,而且不断地积极向上,越来越独立自主、人格高尚。乡村中小学艺术教育就更有其积极的作用。因为在笔者的亲身经历和查阅资料中得知,乡村的艺术教育不论是从师资、设备还是态度上都和城市里有着巨大的差距。因此,加强乡村中小学艺术教育必将能够提高农村整体素质。

正所谓一切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所以,艺术教育带着提高素质教育的理念步入乡村中小学教育的课堂。为了提高乡村中小学学生的整体素质,乡村中小学的课堂中艺术教育必须和其他学科一样,引领着乡村中小学生前进的步伐。

综上所述,学校教育是为了让学生的全面素质得到培养,而我们的艺术教育就仿佛是一种促进剂,催化孩子们开花结果,使他们的整体素质得到更加全面的培养和提高。特别是针对我国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的现实情况,这迫使我们对乡村中小学艺术教育要进行细致有效、切合实际地推广和重视。从而让乡村的孩子们的情感和整体素质得到更好、更全面地培养。艺术是为了人的性格的完善,为了人的修养的呈现,而不具有任何功利目的。因此,为了提高整个民族的人文修养和整体素质,为了国家的文明发展,我们必须认清艺术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并为此贡献出自己的微薄之力。

(注:本文为哈尔滨师范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20世纪上半叶留学欧美女性声乐艺术家研究”,项目编号:11XBSK20;哈尔滨师范大学科研培育基金项目“张权声乐艺术研究”,项目编号:11XSP09;哈尔滨师范大学青年学术骨干项目,项目编号:XRQG39)

参考文献:

[1]郭声健.艺术教育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2]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陈敬朴.为教育共同发展作证[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张浩系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

篇5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教育 基石

现代社会日新月异,人生活在这样的社会必须终身学习。小学阶段教育处于儿童思想教育的启蒙时期,它是一项奠基工程,具有导向作用,是多元教育中最基础的教育之一。而小学语文则是重中之重,基础之基础。因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本前提,对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有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所以,我们应该对小学语文教育有更全面、清晰和深刻的认识,以便在教育教学中形成更准确的判断,采取更有效的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语言的基石作用

语文是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载体。语言文字最佳学习的时期是孩童时期。在当今的世界上,语言都是民族的语言,文字都是民族的文字,任何一个民族的语言文字都不仅仅是一个符号系统或一种交际工具。一方面,语言文字本身反映了一个民族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另一方面,民族文化也附着于语言文字得以继承和发展,因而,任何一个民族的语言文字都是其深刻的民族精神的积淀。要培养继承、传播并发扬本民族精神文化的人,无疑要从教他学习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开始,而语言的发展又是一切发展的基础,因而,小学语文教育的地位就特别的重要,要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打好基础,特别是过好语言文字关,为孩子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石。

语文学科在发展学生的记忆力、观察力、想像力和思维力上有着优越条件。人的一切有思维的活动都是以语言为基础的,任何一门学科知识都是由语言来叙述、表达的;后期学习的语言材料都是创造者的智力成果,学习的过程也就是智力开发的过程。学习语文,不仅仅是为了掌握语言工具,更重要的是为了发展“人”本身。为掌握新的知识、新的观念、新的技能创造了条件。

二、认知的基石作用

认知作用,即通过语文教育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和人生。初步地认识社会是适应社会的必要条件,这一时期的语文教育可以用对社会、人生的反映和认识,为学生认识社会和人生提供范本和模式。高尔基在童年时代就阅读了大量文学作品,对他日后成为伟大的文学家有着重大意义。他在《我怎样学习》中深有体会地说:“每一本书就像阶梯的一小级,每攀登一级,我就愈脱离动物走向人――走向更美好的生活的理想,到达对于这种生活的渴望。”“我愈读得多,书就使我和世界愈接近,生活对我变得更加光辉,更加美丽。”语文教育的任务就是通过不同的艺术手段,借助孩子形象思维的特点,帮助他们认识广阔的世界。如郭风的散文诗里的蒲公英、油菜花……都散发着春草的气息和泥土的芬芳。郭风笔下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会激起孩子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对学习的热爱和对科学的热爱。

三、审美的基石作用

美,是人类在生活中向往和追求的主要内容之一,在神秘的宇宙世界,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美无处不在,无时不被创造和产生着。我国教育方针曾一度规定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把美育教育作为人的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提到了与德、智、体并列的地位。小学语文课程不仅应依循美的规律,使作品充满各种形态的美,而且由于是为孩子而创作的,所以更应该强调人文艺术的美。用小学语文课程来培养孩子对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感受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他们的生活情趣。安徒生的童话《野天鹅》中的艾丽莎,不仅长得美,而且还有一颗纯美的心。在解救哥哥的过程中,她忍辱负重,经受了种种考验,从始至终地把个人的安危置之度外。这种感人的行为极其充分地展示了艾丽莎的坚定勇敢和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境界,感染、教育了无数不同肤色的小读者。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育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格,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四、德育的基石作用

加强小学语文教育是完善小学德育内容、充实小学德育手段的需要。教育部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中指出,小学阶段的德育内容是:开展热爱学习、立志成才教育,开展孝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教育,开展做人做事基本道理和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开展热爱劳动和爱护环境教育,开展尊重国旗、国徽,热爱祖国文化的爱祖国教育,开展社会生活基本常识和安全教育从小学阶段德育的内容来看,教育部确定的六个方面的教育内容,是从宏观上对小学阶段德育内容的规定,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需要加以细化,使之具有可操作性。而这些内容,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都或多或少有所体现,并且更为具体化、直观化。同时,小学语文教材中还有一部分内容,虽然不属于小学阶段德育内容的范畴,但可以对小学生的德育起到强化作用。因此,加强小学语文教育,有助于完善小学德育内容。另外,通过小学语文教学实现对小学生的道德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小学德育手段,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加强小学语文教育有助于充实小学德育手段。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必不可少的。我们知道思想品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它可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磨练道德意志,匡正道德行为,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净化心灵,完善人格、激励意志,并对学生潜力和创造力起着导向、动力作用,可推进语文教学工作,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五、结语

语文学科有着极强的人文性,而这些人文性因素则能纠正物质世界的偏差,使人文性与科学性相互补充,使人类社会得到均衡发展、持续发展、协调发展。“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小学教育是为高一级学校的教育作铺石垫路的准备教育,因此,我们更应把基础教育搞好,然而,小学语文教育正是这基础中的基础。当前正是一个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全新世纪,在这个新时代的教学空间里,小学语文教育课程改革正以全新的理念推动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健康的发展。对此,新的教育语文教育除要培养学生的识字、认知等基本能力之外,还需注重培养学生的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以及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这是当前语文教育的任务,也是语文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最好体现。

篇6

【关键词】英语教学 合作 学习模式

伴随着针对小学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英语在小学义务教育过程中将会发挥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而小学英语课堂教育的基本质量和效果更是教师所关注的重点性话题。作为一种极为有效的教学方式,合作学习模式将会在小学英语教学质量提升过程中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当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基本情况

受到传统教学思想和观念的直接影响,部分英语教师在教学工作的实际开展过程中通常会直接使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教学进度也基本直接由教师主导完成,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具有的主体地位严重忽视。另外,采取该种方式的教师通常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对所涉及到的内容进行讲解,学生更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单词和短语以及句型的记忆。但是,英语作为一种需要学生深入理解的重要学科,倘若仅仅机械式的进行记忆,不但会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造成巨大影响,更会使得学生学习英语的基本兴趣受到巨大影响。采取该种教学方式将会使得学生完全按照教师的模式开展英语学习,长期如此将会使得学生失去独立思考的基本能力,最终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直接负面影响。

二、合作学习应用具有的基本优势

1.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基本兴趣。学生学习的第一教师便是兴趣,在英语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应当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升学生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其后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而通过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能够确保小组内的所有成员相互之间不断进行交流,在此过程中确保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问题分析研究,使得自身的求知欲不断增强。在该种教学方式影响下,不但能够极大地拓展学生的思维模式,更能够对其创新意识形成培养。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采取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不断培养自身的交流能力,增加学生相互之间的感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终实现学习质量的大幅提升。

2.提升小学英语教学工作的基本效率。通常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使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不但能够为全体学生提供参与课堂知识学习的机会,教师为学生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的同时,能够确保学生充分融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而确保学生在课堂中能够集中学习注意力。另外,在师生之间采取合作学习的基本方式,对于促进师生之间感情交流,为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创造有利条件,进而推动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最终确保小学英语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

三、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对于合作学习模式的使用

1.确保分组方式的科学性。在小学英语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确保合作学习模式有效开展的基础便是确保分组的科学性。对于班级中的所有学生进行分组,进而通过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相互之间的有效沟通确保英语教学的基本效率。此外,为了确保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教师必须对分组的基本方式进行科学设计,并根据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更加科学有效的制定学生分组。譬如,在实际分组过程中应当利用座位分组法,在小组划分过程中应当确保每组两到三个人,从而确保课堂合作学习的正常开展。同时,教师在提问时,应当确保学生进行短时间的对话练习,从而节省教学时间,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够得到练习的机会。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多种自由组合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2.确保小组活动内容的合理性。通过小组之间的活动和充分交流完成合作学习,完成合作学习的基本学习任务,基于此,在活动内容选择过程中教师应当对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和设计,确保设计内容能够完全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譬如,在内容设置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在课堂上展开英语对话表演。另外,教师应当制作相应卡片,并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分类,从而吸引学生对于学习的关注。

四、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必须规避的问题

1.确保合作学习模式能够落实到所有学生身上。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方式,虽然其具有良好的一面,但其将会不可避免的使得学习较好、性格外向的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占据优势,反之,部分学习基础薄弱和内向的学生则会受到较大影响,最终使得合作学习难以有效开展。基于此,教师必须及时准确的保证合作学习都落实到所有学生身上,并对处于劣势的学生予以重点关注,从而班级整体水准得到提升。

2.确保合作学习的合理性。推动合作学习模式的最终目的在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的基本质量。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当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降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基本作用。由于是小学课堂,小学生尚未形成较强的课堂纪律,因此小学生的自律性差必然会对课堂教学工作的开展形成巨大影响,进而增加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难度。

五、结束语

受到课程改革的直接影响,在当前的小学英语教学实践过程中应当不断推动合作学习教学的基本方式,该种学习模式为学生相互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合作机会,进而极大地增加了小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最终解决小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多种问题。

参考文献:

篇7

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是懂情感的,需要老师全面了解他们,关心他们,渴望老师生活在他们之中。因此,作为当代小学教育工作者——教师,对学生的爱绝不是肤浅的微笑和无原则的迁就,而是要渗透教育内容的,包含着崇高的责任感和理智感的关心,爱护和严格要求相统一的爱。要运用激励的方法,能刺激学生的心理欲望,激发学生的目标追求,适当的激励会给班上工作带来插翅而飞的效应。人总是有感情的,在教育工作中,要十分重视对学生感情的培养,力争做到以情动人,以情激发学生。对于调皮学生,教师尤其要有温暖的爱心,暖化他们失衡的心灵,在他们心里教师就是榜样。

进行情感教育,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下面谈谈我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教学内容方面

小学的1至12册语文课本中,几乎篇篇文章涉及到情感教育。这些课文归纳起来,大致有这样几种:第一类,表达对祖国、故土、人民的热爱之情。如《世纪宝鼎》、《梅花魂》、《三峡之秋》等。第二类,表现一种至爱亲情。如《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等。还有其它的如表现气节的等就不一一列举了。

对第一类篇目,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流于疏漏,只照本宣科讲一些应该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大道理。依据学生这时期的心理特征,对说教式的大道理是很容易反感的,常常把这类课的学习与一些政治思想品德教育等同起来。作为教师,应抓住他们这一心理,讲述一些古今典型事例。如:现阶段留学归来报效祖国的年轻学子,名人回报祖国的具体行动、言语及落叶归根的想法等。讲清楚作为一个公民为什么应热爱祖国,热爱故土和人民的道理,切忌只讲大话。这样,再结合读、讲、写,学生接受起来是不会有抵触情绪的。

对第二类篇目,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除了紧扣课文的内容,仍要辅以大量的古今中外名人的典型事例。可抓住现阶段中学生的逆反思想和心理,他们同父母的所谓隔膜、代沟问题,把中华民族瞻养父母的传统思想,父母养育孩子的艰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殷殷之情贯穿于教学之中。让学生通过对这类课文的学习,树立一种美好的、正确的人际关系思想。

二、教学方法方面

篇8

【关键词】班主任;思想品德;作用

小学教育主要是养成教育,学生良好的思想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过每一项活动、每一件事、每一节课、每一个细节,和风细雨、潜滋暗长,长期的感染和熏陶形成的。班主任的工作是千头万绪的,他面对的是几十颗纯真、无瑕的心灵,面对的是几十个复杂多变的内心世界。班主任如何才能深入学生,了解学生,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和生活的情况呢?长期的班主任工作感受最深的是尽可能支持和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实践,逐步形成道德需要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机制,学生的道德行为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一、因材施教,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作为一名班主任,如何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如何正确地进行心理上的辅导与疏引,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能否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成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每个学生的素质、才能、知识、个性和兴趣等都是有差异的。由于受不同的自然环境的影响,对某一具体问题、具体事物也有着不同的看法,这就要求班主任老师深入学生中间,与学生交朋友,熟悉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及时了解学生中间存在的问题,区别不同的对象,选择不同的形式,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做思想教育工作。班主任抓德育工作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握学生思想脉搏,对症下药,把“心理医生”工作做好、做活、做细,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和效果。

实际生活中,由于部分学生心理素质脆弱,导致了各种心理障碍的存在,表现在学习上的紧张、焦虑乃至恐惧;表现在人际关系上的怀疑、孤僻、嫉妒;表现在社会关系上的自卑、失落、冷漠乃至失去生活乐趣,学习、生活等遇到挫折时,就心灰意冷,苦闷不安甚至消极态度等等。这就要班主任在课外活动和平时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竞争意识,培养开拓精神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社交能力、创新能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使他们在集体交往中保持一种融洽、正常的心境,促进学生个性心理的健康发展。

二、尊重人格,提高自我教育能力

每个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独立主体,独立自主性是其基本的行为特征。教育者必须注意维护和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提高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这就要求班主任在德育过程中始终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学生独立自主地行使、支配自己的权利,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首先是自愿选择,教师把选择活动的权利交给学生,指导但不指令,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活动内容,可以多项多次选择,直到自己满意为止;其次是独立自主,教师把开展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诱导而不包办,学生在活动中可以根据现有的条件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再次是实践锻炼,教师要为学生实践锻炼积极创造条件,引导而不代替,帮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刻苦锻炼自己的毅力,想方设法使自己的爱好形成个性特长;最后是积极探索,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机会,使学生在活动中积极思考,主动发现问题,及时提出问题,自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而使其创新意识得到增强,创造才干得以提高。

三、身先垂范,持之以恒抓常规教育

规范学生的行为,首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这样才能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和训练,严格要求,一抓到底。长期以来,我针对班上学生实际,利用一切有利时间加强了学习习惯的培养。通过训练学生正确读书和写字的姿势,每天提醒他们注意习惯的培养。读书时要求全班同学都拿起书做到手到、眼到、口到、心到。只要做作业,就不停地提醒纠正不良姿势。当学生起来发言时,则要求他们站端正,两眼平视前方,态度自然大方,并且说话时声音要响亮,吐词要清楚。在听的能力方面,则要求他们注意听别人说话,听清楚说话的内容,记在心中,要说得出来。这些办法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现在学生在课堂上读写、坐站听说的正确姿势逐步得到了养成,增强了自控能力,课堂秩序有明显好转。

四、耐心教育,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篇9

关键词: “快乐参与” 小学低年级 音乐教学

做任何事情方法最重要,方法得当就做得快,做得好,教学、学习也是一样。如何用一个好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快乐、健康地学习,对于小学音乐教师来说至关重要,因此正确指导学生学习、正确运用教学方式就显得十分必要。小学教育属于学生的初级阶段,也是学生期间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有关小学教学的学习方法,可以从小学教育的整体出发,也可以对其基本的、具体的进行教学,而中外教育家、学者大多提出要多阅读、多观察、多练习和多思考的学习方法,看起来似乎是老生常谈,却是搞好小学教育的前提。小学教师运用正确快乐的方法,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音乐,让他们欣赏,从而使他们在生命最初对音乐产生好奇,并使这种爱好具有更深、更有智慧的一种力量,由好奇变成兴趣。

在具体的小学教育中,为让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更好地接受知识,教师需要用更好的方法方式来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好奇,并使这种爱好具有更深、更有智慧的力量,由好奇变成兴趣,让他们觉得快乐是一件多么重要和愉悦的事情。应通过对“寓教于乐”小学教育方案的探究,找出一个让教师快乐教学、学生快乐学习的方案,让学生从内心感到快乐。

一、“寓教于乐”理念在小学低年级教育中开展的现状。

1.提高兴趣,培养学生的联想力和想象力。

小学音乐教育的要求,并不是要学校培养出大批的音乐家,不是让他们非要精通某些乐器,也不是让学生知道某些音乐知识,而是让学生开始有对音乐欣赏的意识,并产生兴趣与爱好,慢慢地音乐文化素养及审美能力得到提高,视听能力和对音乐的记忆力随之增强,从而,培养对于音乐的联想力和想象力,对于生活体验的感受也能很自然地通过音乐欣赏表现出来,开阔音乐视野,丰富情感世界,最终从内心得到快乐。学生的审美体验和参与、表现意识,通过对音乐的情感、丰富的想象音乐形象或意境,用各种形式表达出来。

2.快乐教学,注重学生的情感表现和音乐感受。

小学教育就是以多种音乐表现形式,教育学生快乐地表现自己。现实生活并非如此,在传统的小学音乐教育中,教师简单地打开音乐教材,把各种类型的,比如抒情、欢快、悲伤的音乐放给学生听,然后让大家分析不同类型的区别,便草草了事,一节课上完,学生依然很茫然,不清楚上了些什么,同时也没有感受到任何乐趣。而课本里,大都以管弦乐、大家作品为主,独唱合唱曲为辅,这对刚刚接触音乐的小孩来说,理解起来难度很大,更不用说通过它来表现自己的情感,延伸它的内涵了。引导小孩对音乐产生兴趣爱好,引导他们用最纯真的心,快乐地感受、表现和享受音乐的美的过程,成为小学音乐教育的重大难题。教师要做好音乐和学生之间的桥梁,运用快乐的教学方法快乐教学,让小孩集中精力,用愉悦的心情学会听音乐,用纯真的心去感受音乐的美好,所以快乐教学就显得更加重要。

二、“寓教于乐”,鼓励学生大胆地与同学间相互交流看法。

1.平等交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小学教育的要求,并不是要学校培养出大批的教育家,也不是让他们都成为著名的作家学者,而是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有自己的感悟。小学教学中基本的教学方式就是信息的传递,它能充分体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形式,一个好的教学形式特征是可以体现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平等,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都可以畅通无阻地相互学习交流。

2.提出质疑,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在小学课堂上应该放下老师的架子,以学生是主角,老师是配角的形式,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疑问,质疑书本的内容,同时老师也应该进行有效的指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散学生的思维,通过课堂讨论、争辩,课下组织各种辩论活动的形式,使学生在相互交流的时候,提出有价值的观点。教师应该及时归纳学生的发言,并进行讲解、引导,引导学生向更深层次的方向探讨,最后找出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解决问题的快乐。并不是所有的问题老师都可以解决,并不是书本上所有的都是正确的,要让学生养成质疑的习惯,养成不懂就问的习惯。同时,这样的课堂辩论,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交流信息,更能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让学生通过这种形式记下的知识是最牢固的。这样的引导方式,使学生对音乐的感受比文字更丰富,比图画更鲜活。

三、“寓教于乐”,给孩子空间,好听的音乐尽情地想象出来。

1.言为心声,音为心语。

有想象的音乐才是最美的,音乐之所以美妙、变化无穷,就是因为有无限的想象存在。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时要像以前教学生写字一样,带有童真的想象,站在孩子的角度,用美丽可爱的语言,引导孩子丰富想象,并鼓励他们说出来,对音乐产生最初的兴趣。孩子都有极强的模仿力,教师的激情会影响孩子,把孩子的兴趣引到音乐中来,让孩子有兴趣听,引导孩子听一段音乐作品,然后问他们对音乐的感受。通过想象力的语言,把无形的音乐转化为世间有形的物体。如欣赏《高山流水》,我们可以询问孩子听到的感受,尽可能引导孩子讲出听到的各种想象,他们不说我们就可能无法发现他们有着不同凡响的思维,到那个时候,学生的潜能也有可能被挖掘出来。

2.自主发展,自主创造。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进行创造美的尝试。教师要为孩子们创造一种民主、热情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将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用音乐巧妙地表达出来。从小学音乐教学现状看,学生被端正于课堂,老师威严地站在讲台上。所以教师正确的指导,强调学生的自主发展、自主创造就显得非常重要,完全放开,让他们把好听的音乐尽情地想象出来,然后快乐地通过自己的方式描述出来。这样,他们也会从心里感觉到音乐的美妙和内心的快乐。

四、“寓教于乐”,将课文内容,以学生自己的想法演出来。

1.结合课文,锻炼学生的胆量和表演能力。

小学生都喜欢表现自己,从而获得奖励、赞美,好奇心重,让他们表演将会引起他们极大的兴趣,而小学课本的文章大多是有趣、好玩的故事类型的文章,甚至是童话色彩比较浓厚的文章,如《小蝌蚪找妈妈》,这样的文章比较好玩、简单,教师在讲解的时候不宜详细讲解,那样会禁锢学生的想象思维,让学生感受不到童话的童真思想。教师让学生演出来,既可以感受文章中那种童真班孩子的天真,又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还可以在老师之前的讲解下,更深入地了解文章的意义,锻炼胆量和表演才能。

2.给予自由,通过欣赏大声唱出喜欢的音乐。

音乐专业是一门极其重视情感教育的学科。音乐作品中往往蕴含着创作者的情感,只有深刻感受理解其中的感情,才有可能真正欣赏音乐之美,这样才能被称之为有效的音乐欣赏。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时应该注重快乐教学,带领学生走入音乐的殿堂,真正理解音乐。当孩子们理解了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然后感觉到了快乐,就要大声地唱出来,而不是单一地倾听。音乐是很美妙的,作为小学音乐教育的引导者,教师应该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美妙,然后从内心感受到快乐,而不是表面的好玩。比如音乐教材里有关于春天的音乐,教学之前,带学生出去踏青、认识春天,途中教学生唱有关春天的歌曲。让学生就春天展开想象,然后说说自己的理解,说说有关春天的词语,编写歌词,唱出自己心里的春天。经过前面的体验,小朋友很自然地进入角色,歌曲唱得异常动听感人,这是他们自己找到的春天的声音。

五、“寓教于乐”,通过音乐,随着动人的旋律跳起来。

1.音乐舞蹈相结合,创造完美的视听效果。

音乐和舞蹈是擅长抒情的艺术,舞蹈是离不开音乐的,二者完美地融合,创造出完美的视听效果。如果把音乐形象化,说成是听得见的舞蹈,那么舞蹈就像看得见的音乐。教师应该发挥引导作用,启发学生随着音乐而起舞,让学生自由地流露自己对乐曲的感受,尽情地抒发自己的感情,从而体现音乐美。这不仅能让她们从舞蹈中得到更多的乐趣,而且能增进孩子间的友情。舞蹈具有可视性,它通过动作来表现音乐的形象、情绪、旋律,能更直观地被人感知,这一切使得它更容易被感受,进而去体验它,从而理解它。

2.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对音乐的领悟力。

动是孩子们表达对音乐感受和理解的方式,这无疑是最直接的表达方式。通过欣赏乐曲,让孩子们在欣赏的同时创造动的机会,自由地发挥。充分利用孩子好动的特点,通过动作来激发他们欣赏音乐的兴趣,通过引导他们对音乐的联想和理解使他们在参与中获得愉悦和美感。此外,我们还可以结合故事来欣赏音乐,结合音乐来表演。比如,我们在欣赏《龟兔赛跑》时,让两个孩子根据各自的想象来自由发挥音乐的主题,你会发现孩子们随着音乐的节奏和故事情节动起来。她们不仅表现出龟兔的形象,还把跑途中的各种情况都形象地表现出来。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孩子们可以在有着鲜明的音乐形象、有趣的故事情节中自觉感受音乐,和音乐融为一体。乐器上手,动听的音乐动起来。

孩子在动手的时候是最快乐的,把根木棒给他,他绝对能即兴敲出不同的节奏、声响、音色。这是他的潜能、兴趣,他在探索,他要表现,他在自我肯定,当然快乐就显现出来了。小学音乐教育中,我们给他们一个指挥棒,或者吉他、鼓,让学生跟着音乐的节拍,根据自己听到的感受演奏出来,敲打出来,感受音乐的魅力,这样的敲敲打打可以增进孩子对音乐的感受,了解音乐表达的感情,从而对音乐由衷地感兴趣。这样即使是由教师组织的活动,他们也会很开心地参加,不会当作完成任务,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又培养了对音乐督导的领悟力,快乐就是这么简单。

六、结语

在小学教育中,教学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在快乐的氛围里,应教给学生快乐的方法。教师如何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让孩子们更快地体验文字的美丽,发挥想象的空间,这样便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专长,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真正成为了课堂主角。发展是快乐的根本目的,而快乐是音乐教育中必不可少的条件。那么,教师如何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孩子们融入音乐,自由地发挥想象,尽情说唱,忘情舞奏――这是发挥幼儿专长,张扬幼儿个性,培养幼儿音乐兴趣的最好方法――作为小学教育者,这确实是需要我们进行深入探讨的课题。

参考文献:

[1]齐放主编.小学素质教育概论.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10,(2).

[2]吴中杰.文艺学导论[M].小学语文教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潘利斐.识字教学也可以如此美丽――听朱柏峰老师上《词串识字》有感[J].吉林教育,2010,2.

篇10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育阶段 基础性作用 学习兴趣

1.小学语文教育的作用及重要影响

小学教育是教育阶段的初始阶段,主要是对于学生们学习习惯和知识基础的培养,在这时期所受到的教育将会对学生们产生深远的影响。小学语文是学生们最先开始接受的语文知识教育,通过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们更扎实的掌握写作能力、阅读能力以及相应的理解能力,使学生对自己的母语具备更明确的认知。而且借助阅读能力以及理解能力等方面的提升,对于学生们其他科目的学习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并且对于学生们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来说,就应该从小学做起,深化小学语文的重要性及其影响。

2.目前我国在小学语文教育上存在的问题

2.1过多的注重英语的教学,忽视了语文教育的重要性

尽管我国的教育事业近年来已得到极大地提高和进步,但在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依然存在许多不足。首先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际通行语言英语越来越得到大多数人的追捧和学习;许多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将其送进各种外语补习班,这不仅加重了学生们的学习压力,过分的注重外语的学习很可能导致对自己母语的忽视。这种情况在教育的体现上尤为明显,许多学校和教师都认为语文就是对自己母语的学习不需占用过多的时间,而英语作为一门外来语种应该注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因此造成了小学语文教育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的局面。

2.2没有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做到有机的结合

与此同时,在小学语文教学的手段上来看也存在相应的缺陷。语文是阅读、写作以及诵读等多方面的综合性学习,阅读和写作是语文学习过程中重要的两部分;当前我国的教育模式主要是针对于应试教育的,因此学校在教学规划以及教学内容的制定上通常都主要是以提高学生们的成绩为目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国教育不合理的现象。其中,语文教学中比较明显的问题就是阅读教学和写作应用的严重分离,这对于学生们语文知识的培养具有很大阻碍作用。由于小学语文的相关题型划分明确,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所分离,对于学生们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很大的阻碍作用,特别是对于即将升入初级中学的学生们来说,不具备相应综合能力,将在以后的语文学习中遇到许多困难。

2.3在教育过程中重视教育的结果忽视了实际能力的提高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只重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所取得的成果,而并未对学习的过程进行更多的关注。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过程不重视,甚至在没有进行相应学习的情况下提交学习中取得的成果。这严重违背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初衷。不仅对于学习语文毫无益处,甚至会起着诸多的反面作用。教师只有更加重视语文学习的过程才能给学生们争取的价值导向,使学生了解到重要的不仅仅是学习中的成果更应该是语文学习过程的这种方法。

3.如何更好地发挥小学语文在教育阶段中的基础性作用

3.1在教育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们语文学习方法的培养

为了更好地发挥小学语文在教育阶段中的基础性作用,必须从多方面共同入手。首先,在小学的教学规划中一定要给予小学语文以更多的重视和关注,将小学语文的教育作为教学内容体系中重要的一环。

3.2将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做到有机的结合

其次,在小学语文的教学手段中,也一定要加以改善和补充;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先让学生们认真的学习阅读知识及技巧,并在阅读学习之后通过自身的领悟来对文章进行相应的扩充和改写。学生们在阅读期间一定要认真揣摩作者的意图及想要表达的想法,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过程中也要适当的添加写作方面的训练和指导,让学生们在获得阅读能力的提高时,写作能力也能得到相应的提升,使学生们在阅读过程中也学习到相应的写作技巧。

3.3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更加注重学习的过程以及学生真实能力的提高

在某种意义下,语文学习的过程甚至远比学习所得到的结果重要。因为有时小学语文学习更多的是培养学生们的一种学习方法,教会学生们如何进行学习,因此只有充分的掌握了语文学习的这种方法,学生才会知道应该如何学习,进而找到学习的结果。因此,相关的领导以及部门一定要严格要求教师重视对小学语文学习过程的监督以及管理。切实落实好小学语文的相关教学活动,注重对学生们真是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结束语: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省市在高考上进行相应的改革,北京等地已决定大幅的提升了语文的分值,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语文的重视和肯定。因此,在小学语文教育中一定要为学生们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充分发挥出小学语文教育在教育阶段的基础性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