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商业模式发展报告范文
时间:2023-11-14 17:52: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文化产业商业模式发展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作为北京大学哲学系的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少峰的主要研究领域为伦理学、管理哲学,著述颇丰,已经发表了《中国伦理学史》、《伦理学的意蕴》、《正义的公平》等著作。
作为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文化部一北京大学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副主任,近年来着重研究社会正义与政府管理、企业家管理哲学和企业文化,以及文化产业的商业模式等专题。发表了《文化产业战略与商业模式》、《企业家的管理哲学》、《文化产业读本》等多部专著,并主持和合著《中国文化企业年度报告(2012)》。
在陈少峰的研究中,认为文化产业主要由三大部分构成,即文化内容、传播与平台、延伸产品与文化制造业。其中,文化内容最强调知识产权的创造。他指出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陷入了“重平台轻内容”的怪圈,需借鉴国外的内容为王的经验和做去,超越文化的桎梏,真正做出超越民族的东西,才能实现文化产业真正的发展。
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出真知。在文化产业的学术研究和理论指导之外,陈教授还是文化产业的先锋和切实的身体力行者。由他发起的中国文化产业30人论坛,现在被誉为“中国文化产业的达沃斯论坛”,迄今为止已举办四届。这场致力于推动国家文化产业理论创新和学术引领作用的文化产业领军者理论年会,成为了每年中国文化产业界最权威、最知名的智库盛会。在今年的文化产业30人高端峰会上,围绕本次会议主题就如何引导文化科技融合,陈教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作为召集人的陈少峰教授在会议上同时提出政府在引导科技文化企业发展时,应尽量给企业更大的空间,同时做好“铺路人”的角色,为文化科技企业的发展扫清障碍,提供更大的平台。
篇2
(一)文化产业依然保持了平稳快速增长,成为国民经济中当前不多的亮点之一
2008年全国文化产业年报尚未编制,我们只能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推算总体发展形势。从供给面看,根据本年度文化产业蓝皮书行业报告提供的主要行业数据,2008年我国文化产业总体发展态势平稳,一些领域还出现了高增长。基于此,我们假定2008年文化产业的发展维持了以往3年的增速,则全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将达到近7600亿元。从需求面看,根据国家统计局已经的数据,2008年我国城、乡消费品零售额分别增长22.1%和20.7%,设定2008年全国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文化娱乐服务消费支出增长速度与上述速度持平,可计算出2008年全国城乡居民家庭文化娱乐服务消费支出总量约6931亿元左右。如果再加上公共部门文化需求,以及出口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数据,估计会与供给面数字很接近。
梳理20世纪以来文化产业的发展历史,不难发现文化产业的发展与繁荣往往与经济危机或萧条时期有负相关性。失业将人们逐出了工作场所,但舒缓压力和调适心情的动机却将人们导向电影院和剧场。当传统经济领域一片狼藉、前景黯淡的时候,文化产业领域往往率先进行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走出危机的阴影,成为新经济范式的试验者和示范者。
(二)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是体制性的而非市场性的
通过分析我们认为,金融危机对我国文化产业的影响有限。
从供给面看,文化产业在中国还是一个有限开放的产业,与国际资本市场的关联度不高,很多领域限制准入。从需求面看,受到我国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长期失调的影响,文化消费市场多年来一直启动不足,即使遭遇经济危机也没有什么下行空间。从出口面看,我国的文化产业虽然近年来融入全球化的速度大大加快,但是总体上还不是一个出口依赖型产业,受国际市场波动影响较小。此外,我国文化产业与出口相关部分主要还是制造业性质的外包订单,国际经济危机甚至有可能使国际外包订单向中国进一步转移。
据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影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因素更重要的是体制环境。我国的人均文化消费水平远远低于相同发展阶段国家,消费潜力远未释放出来。中国的服务业整体发展程度也低于相同发达国家约10个百分点以上,以文化产业为代表的“新兴服务业”远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三)文化体制改革持续推进,新闻出版领域表现突出,媒体产业化进程加速
2008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印发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和支持文化企业发展两个规定的通知》,标志着文化体制改革的配套政策日益完善,以及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在面上的顺利推开。
在文化产业存量诸领域中,新闻出版领域已成为文化体制改革的“突出部”和“试验区”。2003年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启动,2005年试点结束后,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明确了出版发行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出台政策,就转企改制、企事分开、职能转变、上市融资等改革难点问题进行重点攻坚。2008年以来,在继续推动上市和相关投融资体制创新(如文化产业基金的酝酿)的同时,在资本市场助力之下,跨地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组进入常态化和多样化时代。年底,辽宁出版传媒公司更名为北方联合出版传媒公司,将简单的跨地区兼并重组提升到了区域性整合的高度。
(四)新技术发展迅速,广电和通讯日益融合,越来越接近“引爆点”,并承担起保增长、调结构、促发展的重要职责
从2008年到2009年初,广播、通讯、网络等现代传媒产业均有长足的发展,酝酿多年的“三网合一”在第三代移动通讯(3G)和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CMMB)壮观的终端汇流中变得触手可及。与此同时,消费类电子技术产品的新发展还引发了阅读习惯的大变化和出版产业数字化进程的提速。数字技术的大融合正在启动新一轮基础设施投资浪潮,并适时地承担起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保增长、调结构、促发展的重要责任。
(五)在经济危机压力下,文化产业与传统产业关联作用加强,生产功能开始发挥作用
2008年12月深圳成为中国第一个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的“设计之都”。近年来,为了推动发展方式转变,扭转中国制造业过于低端的弊病,设计产业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上海已将设计产业作为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重心。经济危机来袭,文化产业助力传统制造业升级的作用被高度关注,文化产业与传统产业关联作用开始成为决策层关注重点。
2008年9月,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长三角“努力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这一指导意见受到长三角地区各地政府的积极响应,他们不约而同地把发展服务业作为推动经济转型、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重要方向。2009年初,《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出台,它标志着文化产业与传统产业的重大联姻。
二、前景预测:国际金融危机将推动我国发展方式转变,文化产业将进入一个新的增长周期
(一)中国经济将进入一个投资与消费、外贸和内需更为平衡发展的时代,文化产业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根据国际经验,一定的人均GDP发展水平与一定的恩格尔系数,以及一定的文化消费支出存在相关性。2008年,我国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按照国际标准计算,文化消费支出总量应该达到40000亿元以上,而我国目前统计只有不到8000亿元。
2009年将是中国经济大变化的拐点,转型的方向有利于文化产业的发展。因为,启动内需将直接扩展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而指向民生的各种措施无疑将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极大地改善老百姓的消费预期,释放被压抑的消费潜力。中国的文化产业在今后5―10年的发展阶段里,将有更好的宏观经济环境。
(二)经济危机将推动中国经济结构战略调整,新兴服务业将开始唱主角,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开辟新的战略方向
文化产业在本来意义上就既是消费服务业,又是生产服务业。但由于概念理解上的狭隘、行业管理上的分割,以及市场发育的不成熟,使文化产业对其他经济部门的服务作用得不到很好发挥。这次金融危机无疑将洗牌低端制造业,那些靠劳动力密集和低成本竞争的中小企业,会有相当一部分退出市场,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的企业将获得绝好的发展机会,进一步向高技术和高文化附加值的新兴工业化方向发展。这为文化创意企业提供设计、咨询服务,以及服务于传统制造业升级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经济危机将会加速推动技术创新和进步,文化产业将进入一个业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时期
历史已经多次证明,经济危机是技术进步的催化剂。技术进步总是创造出新的生产力,新的消费形式,并以前所未有的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支撑新的经济增长。根据有关研究,从目前开始的5到10年时间,由于数字技术走向成熟,文化产业发展将进入第三个长波周期的上升阶段。此次经济危机孕育过程,正是数字和网络技术不断成熟的过程,而经济危机的爆发,正好推动本轮技术发展周期从创新走向应用。
2008年伴随着3G和CMMB的同时推出,平民百姓参与文化表达和文化创造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我们已经看到,传统文化产业赖以发展的“大规模复制与传播技术”已经“个人化”,一个大众文化创造潜力充分涌流的时代已经来临。我们还将看到,经济危机将进一步缩小传统产业的发展空间,加速推进业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并最终重新塑造消费环境和产业发展环境。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新兴文化产业加速发展的时代。
“山寨文化”现象是新一轮发展的最重要特点。即所有的人既是消费者又是生产和创造者,一切经济和社会活动都与创意和创新活动有关。根据最新研究,目前发达国家的所谓“文化产业”不仅是提供直接满足最终消费的产品和服务(我们通常所说的文化产业),甚至不仅是将文化创意活动“投入”到其他产品和服务中,在这些产品和服务出售后获得高附加值收入(通常所谓“创意产业”),而是通过数字互动技术把非职业人员和普通消费者吸引到创新和创意活动中来。
(四)经济危机将推动全球文化产业格局变化,全球文化贸易将从产品服务竞争进入资本博弈时代,中国在国际文化产业分工体系中低端位置将会改变
全球金融危机将改变中国文化产业在全球文化产业分工格局中的低端位置。以好莱坞为中心的发达国家文化产业为降低成本、度过经济低谷,会将全球性文化产业制造中心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进一步转移,甚至将原创和研发中心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发展中国家(特别如中国),将迎来文化资本参与全球文化产业兼并、重组的机会。
联合国贸发会议《2008创意经济报告》提供的数据显示,在全球文化贸易格局中,发展中国家近10年以来表现突出,其中最突出的是中国已经成长为国际文化产品最大的出口国。根据传统的“以物理形态计算”的文化产品贸易(无法计算其内容的产地),2005年中国的文化创意产品的出口量占全球市场总额的19%。
文化产业不仅在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在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优化产业结构、创造就业机会、带动现代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等方面的作用也将日益凸显。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是应对经济危机挑战、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在下一个五年计划
期间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举措。
三、对策建议:抓住经济转型机会,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实现新的跨越
(一)重新梳理文化产业概念,将发展文化产业提高到“发展范式”转型的高度认识
当今世界,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引领发展潮流的主导产业,文化和经济在数字技术推动下正在出现全面汇流。2008年4月,联合国《2008创意经济报告》,第一次对全球范围内正在兴起的创意经济进行了评估。报告指出:“一种新的发展范式正在全球兴起,它连接了经济和文化,在宏观与微观层面上涵盖了经济、文化、科技和社会的发展。这一新发展范式的核心就是――创意、知识与信息逐渐被人们认识到是全球化的世界中推动经济增长、促进发展的强大动力。”报告认为,“创意经济表现出创意、文化、经济与技术之间的复杂的交互作用,拥有创造收入、增加就业和出口收益的潜力,同时也促进社会包容、文化多元性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因此,“新兴的创意经济不仅成为最发达经济体中推动经济增长、就业、贸易、技术革新与社会凝聚力的最重要的经济部门,同时也为发展中国家一跃成为世界经济中的新兴快速成长地区提供了新的机会。”
在全球经济步入危机,我国经济发展方式面临转型的时候,该报告的这一核心见解具有不容忽视的参考价值。
(二)以新的发展思路研究制订“国家文化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为新的增长周期的到来早做准备
我们认为,有必要在制定《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的基础上前进一步,制定我国第一个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划,即:《国家“十二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这个规划应该全面研究国际经济发展的最新趋势,充分估计我国城乡居民潜力巨大并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统筹考虑国民经济战略性转型中制造业的“服务化”趋势,以及国民经济各行业对文化产业的创意需求,全面评估新型数字化信息技术在推动产业融合、创造新型业态和商业模式上的巨大能量,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切实可行的战略措施。
鉴于文化产业发展的特殊规律和长周期性,也有必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借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的做法,制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国家战略相衔接,即到2020年的《国家中长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三)解放思想,凝聚共识,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除束缚国民创造精神的一切枷锁
2009年推动改革,有两大有利条件。一是由于国际金融危机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开辟了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新空间;另一个是数字技术的进步推动新兴文化产业发展,降低了体制内文化资源的稀缺性。总之,出现了更为宽松的市场环境,为文化体制改革也创造了新机遇。释放“原创能力”应该成为新时期解放思想、改革文化体制的着力点。我们要总结30年经济体制改革成功经验,正视新一轮全球化时期文化和经济日益融合、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重新审视在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意识形态监管体制,以深化改革的实际行动解除束缚国民创造精神的一切枷锁。
在新形势下,改革要有新举措,对传统的意识形态监管体制应该以改革精神重新加以审视。
出版产业改革近年来通过转企改制、上市融资、兼并重组等,已经在“退出”机制上取得了重大进展。现在的关键是进一步开放市场,扩大“准入”。我们认为,新闻出版领域改革,不仅应该是体制内的存量改革和调整,而且应该是出版市场的开放和民营资本的进入;不仅是3―5年内通过已有的出版发行机构之间的兼并重组打造6―7家超过双百亿的大型出版企业,而要涌现出600―700家、甚至6000―7000家创新型的中小出版机构。我们期望一个全新的出版产业的健康成长,而不是从一个传统的行政垄断行业,变成另一个新的经济垄断行业。对于文化产业价值链中一个最接近原创环节的领域的制度建设而言,出版制度改革的成功与否最终不是看出现了多少个大体量的出版集团,而是要看原创内容是不是得到有效激励,人民群众中蕴藏的巨大的创造精神是不是得到充分释放,中国这样一个文化大国版权贸易逆差是不是得到根本扭转,国家文化软实力是不是得到有效增强。
(四)以“创意经济”的大视野,创新产业政策,推动文化产业与传统产业结盟,在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篇3
并购促进资源整合
长期以来,我国文化产业的一大顽疾就是市场集中度差、整体实力弱。
为改变这一现状,最近四年来,国家推动文化体制改革的文件有15个左右,近期,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三定方案公布,取消20项审批职责,文化创意产业行政审批将进一步简化。“这些无疑都在传递着文化产业正在释放其真正的活力。”新元文智集团总经理刘德良说。
放眼2013年的并购潮,特征很明显:首先,电影院线、网络视频、影视剧相关产业、广告传媒等领域的深度整合向快速提升行业集中度方向发展,这些领域整合并购以用户和经营规模为核心;第二,游戏企业成为被整合并购较为集中的细分领域,而被众多已上市的文化产业相关企业看中;第三,产业链整合和互联网产业并购成为两大特色。通过一系列的并购,这些企业既可扩大既有优势,也可直接杀入自己尚未开展的业务,对于改变我国文化企业业务单一、抗风险能力差的弱点,可谓对症下药、立竿见影。
“文化企业单一的商业模式正在改变,通过并购整合资源,才能适应新的发展。”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说。
国企状态相对低迷
虽然2013年并购潮风起云涌,其中却鲜有国有文化企业的身影。这究竟是何故?
业界专家认为,当前国有文化企业在内部机制上存在三个影响并购扩张步伐的问题:国有资本出资人制度不完善导致企业内部并购动力不足;投资决策程序相对复杂且惧怕承担投资风险;现代企业管理运营机制尚不健全。“归根结底,其实就是大多数国有文化企业刚刚改企转制,尚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竞争。”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说。
篇4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成都东区
“文化创意产业”这一称谓是对我国文化、政治、历史、经济的一种高度的融合,文化创意产业是创意产业的重要内容组成之一,它是以创意为核心,向大众提供文化、艺术、精神、心理、娱乐产品的新兴产业,也是文化产业中最具创造性和先导性的核心组成部分。
“成都东村”即东部新城文化创意产业综合功能区,被定位为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主要特征,将文化产业与城市形态完美结合,融合智能化和低碳环保理念,具有独特的城市风貌和文化韵味,充分展示创意设计的“城市中的城市”。面积约41平方公里。其采用了国际领先的设计策略,在城市形态上总体规划了“一环、两轴、三岛、一中心”的整体空间格局。目前已规划设计了传媒大厦、智慧岛、博物馆岛、创意娱乐岛、十陵生态区、当代艺术谷地、城市商业副中心等重要区域和节点。
1. 发展思路分析
1.1 凸显传媒优势。东区音乐公园的“传媒优势”主要体现在“一种资源多种利用”的运营思路中。此处的“多种运用”表现为“在场、在播、在衍”;所谓 “在场”,表现为在东区音乐公园现场制作节目,举办活动等。所谓 “在播”,表现为传媒集团旗下平面、广电和网络媒体将东区音乐公园举办的创意活动作为内容资源,通过媒体平台进行传播。所谓“在衍”,表现为东区音乐公园的品牌获得衍生价值空间,这种空间会表现在地产价值的提升也会表现在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上。
1.2 聚集人气效应。文化产业园区的成功运作离不开人气的集聚。首先,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内容就是以发展的机会关键在于能否拥有持续的受众关注。其次,文化创意产业企业要摆脱事业体制下忽略市场的痼疾,就必须从明确的市场定位做起。因此,结合文化传播的根本要义和文化企业市场化的必然要求解读为“人气效应”。可以从两方面入手:其一是“人”,即目标受众是谁;其二是“气”,即关注的人有多少。
1.3 挖掘产业链价值。成都东区音乐公园通过围绕音乐主题构造多层次业态来挖掘产业链价值,从园区商户的整体情况来看,目前入住的商户涵盖音乐文化生产、音乐文化传播、音乐文化产品体验和销售以及主题酒吧、餐饮、酒店这五大类业态,其中前三类业态还可以分别根据参与者、传播方式或与音乐文化的关联的来进行细分。
兼营音乐文化生产和传播的商户包括演播中心、紫水古LIVE、MINI LIVE音乐现场、MINI LIVE音乐沙龙、音乐直播间书吧、胡晓会客厅、琴画绵绵古琴会馆和碎蝶音乐沙龙8家。这些商户依靠专业或大众的表演者资源,他们通过观赏性或学习性的艺术活动实现音乐文化的传播。
2. 发展模式分析
2.1 创新运作模式。成都东区音乐公园总投资超过35亿元,是成都市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由成都传媒集团全额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是成都市唯一的城市工业用地更新与工业旧址保护项目,是西部唯一的音乐互动体验和数字音乐产业聚集园区,是全球唯一的以音乐、艺术消费为主题的娱乐目的地。成都东区音乐公园是国内首个集生产、体验、消费、结算等音乐全产业链于一体的音乐主题商业街区,由东郊老工业区中的原成都红光电子管厂旧址改造而成。音乐资源集聚、衍生产业接入、多元文化互动和新媒体产业发展。成都东区音乐公园首创国内全新文化商业模式。对于成都东区音乐公园的未来,有评论称,成都东区音乐公园是国内唯一、比肩世界的音乐产业集聚和体验区。
2.2 互动体验模式。作为成都城市新名片,成都东区音乐公园强化了市民和游客的互动参与消费体验功能。 一是将音乐有关的所有产品、包括音乐创作、制作、音乐展演、明星、音乐经纪、音乐版权、传媒等产业链上各优势品牌集聚东区,进而形成上下游产业链的完整,让消费者在东区感受到各种音乐种类,并通过现场体验、参与、互动娱乐等方式全方位感受音乐的魅力。比如在MINILIVE音乐沙龙,市民朋友可以打造自己的个人演唱会;在1899个人电影工厂,可以亲自参与电影的拍摄,甚至可以自导自演,制作自己的电影;在朋克(PK)音乐书吧,可以参加音乐沙龙,与畅销书作者面对面交流;在记录车间,可以与新闻媒体的记者编辑一起分享媒体观点,掌握时政信息;在聚集了各种音乐创意零售产品的中央大道,市民可以找到最全的正版唱片,最经典的黑胶唱片,还可以免费体验到最顶级的发烧音响。
2.3 产业共融模式。成都东区音乐公园不仅能全方位体验音乐的魅力,还能近距离感受城市的变迁。“修旧如旧,旧房新用”是成都东区音乐公园建筑的主要特色,它结合了计划经济时代工业美学与现代商业建筑功能,兼容并蓄了上个世纪50年代苏联援建的办公楼、本世纪初的办公楼、多层厂房和工业感十足的烟囱管道,营造了东区兼具怀旧和时尚气息的艺术氛围,通过实用性、体验性改造,使市民可以亲身感受工业建筑的魅力。
总结
成都东区音乐公园是在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产业背景下,由地方政府委托具有文化产业实践经验和资本实力的成都传媒集团,在改造工业遗址的基础上建成的数字音乐产业集聚区,音乐新媒体发展基地和创意文化体验园。在成都发展音乐主题公园可谓天时地利人和兼备。在此,成都东区音乐公园又将“园区经济”专业化、规模化和多元化的—般经验与成都传媒集团的文化产业实践经验相结合,探索出文化产业园区经营的三条主要思路——凸显传媒运营优势;聚集人气效应;挖掘产业链价值。展望未来,成都传媒集团将联手中国移动无线音乐基地为核的各家园区商户,共同将园区打造为国家级数字音乐聚集区、国家级音乐文化旅游消费街区。
参考文献:
[1]科学技术部发展计划司.科技统计报告[R].2009.
篇5
[关键词]精神产业 民营文化企业 文化资源 文化产业链
一、从四维文明视野看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这一术语产生于上世纪初。它最初出现在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合著的《启蒙辩证法》一书之中。它的英语名称为Culture Industry,汉语可以译为文化工业,也可以译为文化产业。文化产业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和特殊的经济形态,影响了人民对文化产业的本质把握,不同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看文化产业,完全有不同的理解。本论文从四维文明划分的角度认识文化产业的精神属性,以区别于认为文化产业只是文化艺术产业或创意产业的狭隘认识。
自从梁启超提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区分以来,关于两个文明建设的论述越来越多。但是仅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二维文明不足以概括人类文明全貌,一些人为了弥补这一缺陷,曾经提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分野,也有人把人类文明区分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三个层面,最为流行的是就人类文明的主干部分简单分为政治、经济和文化三大板块。其实,人类始终生存于自然与社会、物质与精神的对立统一体系之中,人类文明可以大而化之地分为自然文明与社会文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四个区域。自然文明是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文明是处理人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物质文明是处理人与物质的关系;精神文明是处理人与精神的关系。
四维文明之间互相贯通彼此渗透,相互依存相互作用,融为人类文明整体。在上述划分之中,四维文明之间也是互相交错,彼此交融的,并没有一条截然分明的界线,但是各自的主干是相对明晰的,大致说来,政治属于社会文明,经济属于物质文明,文化属于精神文明。
而现代经济已经早已突破了物质经济的狭隘概念,走向“大经济”的广阔天地,涵盖了自然经济、物质经济、社会经济和精神经济等多个领域。在经济中心时代,从经济视角透视人类文明的一切方面,所有的活动均可以经济尺度加以衡量。国民生产总值(GDP)可以相应分解为自然生产总值、物质生产总值、社会生产总值和精神生产总值四个基本方面,各自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成为衡量一个经济体系内部结构的重要指标,进而自然生活消费、物质生活消费、社会生活消费和精神生活消费在人们生活总消费中所占比例也成为衡量人们消费结构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尺度。从这个角度出发,满足人们自然需要,扩展人们自然自由的产业群落为自然产业;满足人们社会需要,扩展人们社会自由的产业群落为社会产业;满足人们物质需要,扩展人们物质自由的产业群落为物质产业;满足人们精神需要,扩展人们精神自由的产业群落为精神产业。
从四维文明视野看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属于精神产业。
二、浙江民营文化企业投资文化产业特点分析
浙江是民营经济大省,民营企业的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民营企业撑起了浙江经济的大半江山,在生产总值(GDP)中超过国有经济成分。国家工商联公布的数据表明,全国民营企业综合实力500强中,浙江总量居全国第一。
浙江省还按照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的思路,搭建产业平台,以基地园区的形式吸引民营文化企业集聚发展。广厦集团、宋城集团及宁波文体用品、德清钢琴制造、富阳古籍影印等一批民营文化企业和特色文化产业区块迅速崛起,浙江正成为全国文化产品的制造基地和集散中心。杭州国家动画产业基地、杭州数字娱乐产业园和LOFT49创意产业基地,在较短时间内吸纳了70多家民营文化企业……集聚效应正在转化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优势。
归纳浙江民营文化产业主题文化企业发展有以下特点:
1.民营文化企业发展迅猛,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总量急速增长。宋城集团、横店集团、广厦集团等一批龙头民营文化企业已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
2.民营文化企业形成文化产业集群,表现为区域块状经济结构。如德清钢琴制造中心。
3.民营文化企业家素质不断提高。一是民营文化企业主素质有了明显地提高。在早期,浙江民营企业主体是乡镇企业,经营者绝大部分是刚刚从田地里上岸的农民,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在20多年的发展中,相当一部分乡镇企业的经营者通过各种途径的学习,文化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已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有着扩大再生产欲望和能力的企业,产生了希望提升素质的自发要求,开始加强自身的学习。二是注重引进专业人才,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民营文化企业普遍认识到人才的重要地位,因此千方百计吸引各类人才。
4.注重文化创新,品牌意识不断提高。如:横店影视城的全国品牌推广。
5.民营文化企业国际化迅速提升。浙江义乌文化商品国际贸易覆盖世界各国,宋城集团筹办2006世界休闲博览会。
6.民营文化企业已融入市场,面对竞争找市场不找政府,形成开发文化资源、整合文化产业链、打造文化产业集群的独特运营模式。
三、结语
近期,国务院颁发的《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对于民营资本而言,无疑是一大利好和政策的强心针。这既拓宽了民营资本的投资渠道,又能对文化产业起到很重要的推进作用,能充分调动全社会资源参与文化建设。
浙江民营文化产业的发展在全国是具有典型意义的。各省市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民营文化产业在促进和谐文化、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民营企业及民营资本的进入。政府通过规划引导、技术创新、法制保障、人才支撑、品牌引领、产业集聚、开放带动、政策扶持等各个方面来加快民营文化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惠林.文化产业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8,(1).
[2]柳士发.从经济学看文化产业.文化市场信息,1999,(2).
[3]“浙江省私营经济发展前景的思考”课题组.当前浙江民营企业发展的特点――浙江民营企业的抽样调查报告.
[4]李思屈.文化产业概论.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1.
篇6
一、2012年中国文化企业进入并购整合活跃期
近年来,中国并购市场迅速膨胀,行业内部整合动力十足。根据投中集团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至2012年,中国企业并购交易规模及案例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交易完成规模由2007年780.28亿美元增至2012年1397.94亿美元,累计增幅达78%。
自2012年开始,中国文化企业并购无论从数量还是规模都呈现出交易活跃度不断上升的趋势。根据文资网《2013中国文化产业并购研究报告》资料统计,2012年,文化产业领域共发生并购事件96起,其中公布金额的并购事件为74起,并购涉及金额规模折合为5194658.42万元人民币。(详见文后表格1)
2012年文化产业并购事件主要分布在传统媒体、动漫及影视、网络新媒体及网络游戏等几大领域,其中以网络新媒体领域的并购事件数最多,为33起,占事件总数的34.38%;以动漫影视领域和网络游戏领域的事件数最少,为6起,占事件总数的6.25%。
如果从2000-2012年期间考察,我们发现网络新媒体以及传统媒体领域的并购事件数量占文化产业并购事件总量的72%;涉及金额规模占总规模的70%。
二、互联网科技企业成为本轮文化产业并购浪潮的主力军
根据全球著名咨询公司罗兰贝格的《2012年罗兰贝格全球文化产业50大企业报告》,我国的万达集团和腾讯公司分别以约30亿美元的文化产业收入和约25亿美元的网游收入而位列37位和46位;此外美国KPCB风险投资公司的《2013互联网趋势报告》显示,根据美国时间2013年5月20日收盘价格计算,包括苹果、谷歌、雅虎、eBay等在内的全球市值前25名的互联网企业,在2013年整体市值为17350亿美元,2012年总营收为3450亿美元。腾讯、百度和网易分别以740亿美元、330亿美元和80亿美元位列该榜单第5位、第8和第19位。阿里巴巴2012年第四季度的净利润为6.4亿美元,超过腾讯公司的5.5亿美元,成为我国最赚钱的互联网公司。从以上报告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我国互联网科技企业强大的竞争实力,同时这些著名互联网企业又是本轮文化产业并购浪潮的主力军。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上半年,中国文化产业特别是互联网领域并购交易完成案例数量就达55起,交易完成规模83.5亿美元。(详见文后表格2)
当前互联网与文化产业存在着行业整合机会,已引起众多投资者的关注。这种行业整合一般建立在行业进入繁荣周期的背景上,跨界融合已经成为互联网与文化类公司的一种主要发展潮流,在文化与互联网产业链上下游的跨界布局过程中,产业资本正寻求通过跨界打通产业链,从而在相关行业建立更大的市场影响力。
由此可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普及,通过网络科技与文化产业的跨界融合,文化产业正在经历一次“科技进化”的过程。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基础架构下的文化产业链,通过并购重组、产业升级以及商业模式创新,正在形成新的商业生态系统。
三、文化类上市企业通过并购交易整合资源获取更高估值
目前文化产业正处于产业整合初期阶段,许多上市公司通过战略性并购这一资本运作方式,迅速提升自身公司业绩并获取更高的市场估值。
近期,百度公司表示,将出资3.7亿美元收购网络视频运营商PPS视频业务,并将PPS视频业务与百度旗下的爱奇艺公司进行合并。
另一则案例是,国内A股上市公司大唐电信发出公告称,计划购买上海三七玩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和北京无限讯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全部或部分股权。收购可能通过发行股份和支付现金的方式完成,同时采用非公开发行的方式募集配套资金。三七玩网络是一家网页游戏运营公司,旗下网站包括“37Wan游戏”、“6711网页游戏”和“95K游戏平台”。与其他的一些互联网与文化企业不同的是,大唐电信此前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或文化类企业,但A股当前市场越来越多地给予互联网、文化类公司以更高的估值溢价后,尤其是互联网与文化类企业在当前经济背景下的财富效应,也因此吸引着行业以外的企业通过并购的方式进入互联网与文化领域。
从资本市场的角度看,近年来,中国文化企业上市数量不断增加。中国的文化上市企业由于上市融资,拥有了较强的资金实力,在并购层面上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由于一、二级市场对文化企业存在较大的估值差,以及对市场和资源整合的战略需求,上市公司已成为文化产业战略性并购的主体。随着更多的优质文化企业尤其是新媒体企业走向资本市场,行业内部的整合布局持续加速,并为资本市场带来较多的投资机遇。
从2012年文化企业并购交易案例来看,另一重要特征就是,境外文化传媒资产出现回归A股的趋势。国内与海外市场投资者对于国内传媒公司估值存在显著的差异。A股市场传媒行业平均估值水平在26倍左右,而同期海外上市中国传媒公司估值中枢仅为15倍左右。典型的例子如游戏行业中的畅游、完美、巨人PE仅有4―6倍,而国内游戏公司如掌趣科技12年估值还有40倍左右。在对高估值的追求以及中概股不断的负面消息打击下,部分海外上市文化传媒公司或将通过私有化退市的方式回归A股市场;或者A股上市公司直接收购海外上市公司部分资产(如顺网科技收购盛大吉胜、博瑞传播收购腾讯漫游谷、浙报传媒收购盛大边锋和浩方等);或者直接收购拟海外上市资产,如顺网科技、蓝色光标曾分别计划收购新浩艺、分时传媒。
通过对近期上市公司收购交易案例分析,我们发现,更多的上市公司,其收购行为较少为横向的同行收购,而更多是上下游的纵向收购,收购对象也大多分布在互联网、网游及其他文化产业链。这种战略性的并购整合,将加速产业资本在文化产业链的布局。
四、投资基金成为文化产业并购的重要资本力量之一
目前国内的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主要分为三类:一是由国有文化传媒集团利用自身的行业资源联合地方政府出资,并市场化募资设立的投资基金;二是由投资机构或金融机构设立的投资基金;三是文化企业集团设立的细分领域或某一产业链的投资基金。“2010-2012年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快速兴起,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成为中国文化产业投资的重要力量。
根据清科数据库资料显示,2011年,已经成立的中国文化创意产业专项基金数量为13只,同年的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投资事件为35起。其中,近超过5只专项基金已展开投资,尤以华映文化产业基金及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表现最为突出。而2012年上半年,从数据层面呈现出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中国新近成立的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基金数量已经达到15只,而同期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披露的投资事件仅为8起。(备注:本文的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包括影视制作与发行、动漫、出版、演出、文化旅游等与传统意义文化创意产业强相关的行业,并未包括各种呈现形式的广告行业。)2012年成立的中国文化产业专项基金,呈现两大特点:首先,大部分文化创业产业专项基金背后LP实力雄厚,不乏大型国企、地方政府,甚至还有国家财政部的身影。(详见表格3)
从文化产业基金的投资策略来看,由于中国资本市场目前正处于低迷期,企业IPO通道暂停,导致大量基金所投项目无法通过上市来套现。越来越多的基金开始通过并购市场交易来获取投资收益。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可以通过寻找潜在优质文化企业,发起并购、转让被并购企业或将被并购企业整合上市。从国际成熟市场的私募基金运作模式来看,并购交易一直是大部分投资基金最主要的投资策略。但与国外以杠杆收购为主的并购基金不同,中国并购基金囊括了控股、参股与协助买方产业整合等不同投资策略。
从政策导向来看,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转型升级”战略实施的关键时期,产业并购与重组是完成这一经济战略的重要手段。除了产业资本参与并购交易之外,各类金融资本也可以以投资基金、并购基金的形式参与其中,这一点也是国家大力支持的。
2013年7月1日,国务院《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其中第七条,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明确提出,要探索发展并购投资基金、鼓励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产品创新,促进创新型、创业型中小企业融资发展。
未来,随着我国PE行业不断发展壮大、投资退出方式更多元化、国内并购交易市场规模不断放大、产业整合力度不断加强等,我国并购基金群体将进一步丰富。文化产业并购基金作为文化产业领域重要的资本力量之一,未来对文化产业发展的作用也将越来越明显。
阿里巴巴收购虾米网
2013年1月,阿里巴巴集团以期权加少量现金的形式收购音乐网站虾米网。阿里巴巴旗下淘宝网将和虾米网推出专门的数字音乐类目。淘宝的搜索将不但具有简单的商品和店家的搜索功能,也同时和虾米网合作提供歌曲或者艺人搜索服务,进行播放试听。随着淘宝网和虾米网的深度合作,淘宝已经不单只是一个购物类的网站,更是一个多媒体的生活化平台,向更多领域拓展,提升用户的购物体验,满足用户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阿里巴巴收购新浪微博18%的股份
2013年5月,阿里巴巴用5.86亿美元收购新浪微博18%的股份,而且可能在未来提高至30%。双方将在用户账户互通、数据交换、在线支付、网络营销等领域进行深入合作,并探索基于数亿的微博用户与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平台的数亿消费者有效互动的社会化电子商务模式。
百度收购PPS
2013年5月,百度以3.7亿美元收购PPS视频业务,并将PPS视频业务与其旗下视频网站爱奇艺进行合并。双方业务合并后,全平台用户时长和移动用户量将达到行业第一,爱奇艺将成为中国最大的网络视频平台,PPS将作为爱奇艺的子品牌继续为用户服务。
三五互联收购中金在线
2013年5月,厦门首家创业板上市公司三五互联公告称,将以2.1亿元收购中金在线100%股权。三五互联的传统业务主要由网站建设、企业邮箱和网络域名构成。中金在线是一家致力于运营财经网站的平台,并利用渠道优势推广互联网广告服务和付费的金融信息增值服务。收购将丰富三五互联的产品内容和盈利模式,拓展公司客户资源。
华策影视收购海宁华凡60%股权
2013年3月,国内目前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民营影视企业之一浙江华策影视股份有限公司以1800万元收购海宁华凡星之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60%股权,表明在以电视剧为主营业务的同时,开始进军艺人经纪业务。
掌趣科技收购动网先锋
篇7
中投顾问《2015-2019年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指出,文化产业是目前投资回报最好的行业之一。其中既有政策因素和市场因素的作用,文化产业自身的资本盈利率也较高,文化产品是与日俱增的消费热点,因此该领域的投资热将会长期存在。
2014同样也是互联网公司开始大举进入文化产业的一年。作为三巨头BAT之一,阿里巴巴之前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布局自不必多提,其今年在影视产业方面的一系列动作也堪称“大手笔”,例如收购文化中国、投资优酷土豆和华谊兄弟,马云所在的云峰基金还入股了华数传媒。
相比上述资本层面的运作,娱乐宝的推出或许更能体现阿里对跨界的熟稔以及“以小搏大”的创新互联网思维。“马总(马云)曾经说过,集团未来的两大战略是投资‘健康’和‘快乐’。娱乐宝当初的构想就是让最普通的老百姓,能够分享到文化产业最好的内容,这也是阿里的梦想。”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巴巴数字娱乐事业群总裁刘春宁这样告诉《综艺》。
无论外界有何质疑,不可否认的是娱乐宝确实降低了普通老百姓利用移动互联网的便利参与文化产品的门槛。但其带给影视业的影响却远非“参与”那么简单。
“搅局”
3月26日,阿里巴巴在上海宣布娱乐宝正式上线。首期在该平台上线的是一款名为“国华华瑞1号终身寿险A款”的投资连结型保险产品,投资方向是阿里参与的4部电影――《小时代3》《小时代4》《狼图腾》《非法操作》和游戏《魔范学院》。这几个项目的总投资额为7300万元。其中,电影项目投资额为100元/份,游戏项目投资额为50元/份,每个项目每人限购两份,也就是每人的购买金额都在1000元以内。投资期限约为一年,预期年化收益7%,不承诺保本保底,一年内领取或退保收取3%的手续费,一年后自动全部领取。
消息一出,引起互联网、金融、法律、影视文化等领域的热烈讨论,有关娱乐宝、众筹的沙龙和讲座数不胜数。大家讨论的话题多聚焦于“阿里的意图”“娱乐宝到底是什么”“如何利用娱乐宝的创新思维为我所用”以及“它的出现对影视行业的震动”等等。
如今,结论已经明了:娱乐宝名为保险理财产品,实则跟众筹大同小异。只因中间多了保险公司这一环,娱乐宝或有意或无意地规避了股权众筹可能存在的非法集资法律风险(股权众筹股东不能超过200人)。不过,上限1000元的投资额度、不保本不保底的微小“回报”或曰“风险”、模糊的信息披露均非平民投资者关心的重点。重要的是:投资者能够得到娱乐宝赠送的多项娱乐权益,如剧组探班、主创见面会、电影点映会门票、独家授权发行的电子杂志、明星签名照、电影票等等。这对于时下年轻的粉丝群体尤其具有吸引力,其也正是娱乐宝的主攻人群。
刘春宁表示,娱乐宝是阿里和国内最好的金融机构合作,让用户通过购买保险产品来参与和获得更多影视内容娱乐权益的一个平台,帮助用户更多参与到内容制作和分享过程,包括各类“好玩的生活方式”中去。
3月31日10时,娱乐宝首期产品正式售卖。4月3日下午17时,首期7300万元目标金额全部售罄。6月10日,娱乐宝二期上线,总投资额提高到9200万元,二期的5个项目为《露水红颜》《绝命逃亡》《边缘线》《老男孩》以及动漫电影《魁拔Ⅲ》,同样在不到100小时内售罄,用户的附加权益增加了国外探班、参观电影制作的专业幕后公司等活动。9月15日,东方卫视旗下《中国梦之声》第二季正式入驻娱乐宝三期。该项目通过“娱乐宝”平台开放了1亿元的总投资额度,创下娱乐宝单个项目的额度之最。
上线至今,已有多家国内电影公司前来寻求合作,娱乐宝显然也有选择合作对象的标准。刘春宁表示,阿里内部有一个基于大数据的分析模型,项目判断的核心维度包括题材、内容、主创和主演阵容、影响力、是否适合商业化、受众规模及用户权益等,最终的判断则是综合打分的结果。“比如跟《老男孩》的合作,一是因为创作阵容的评分,第二个是因为讲普通人的梦想容易引起共鸣,另外《老男孩》是优酷制作的,大家都是互联网公司,思维方面比较容易形成默契。”
目前,娱乐宝已推出的三期项目都还没有结项,承诺投资人的各项娱乐权益正在按计划发放中。据了解,在今年的“双十二”,娱乐宝将推出第四期产品。
潜力
娱乐宝似乎是为颠覆而来。未来,这种互联网金融嫁接文化产品的方式很可能会成为影视产业机制创新的一个突破点。有人甚至预言:众筹、娱乐宝等模式持续发展下去,会改变电影投资、制作、放映模式,形成一个新的闭环,甚至最终取代电影发行。
在刘春宁看来,娱乐宝是阿里巴巴用互联网思维做的娱乐文化产品。传统的内容制作行业基本是B2C模式,即“有了好创意,再找资本和制作团队来运作。”但通过娱乐宝平台,项目可以直接向大众筹资、筹智,从而将B2C模式颠覆成C2B模式,产生广义上的“粉丝经济”。
今后,只要有广大娱乐宝“出品人”的支持,影视剧就不再是影视机构的专利。普通网民同样具有造梦造星的权利:娱乐宝可以征集网民的剧本创意、用户可以投票决定哪部吸引人的剧本应该投拍;用户可以通过该平台表达对某个影视项目主创的喜好程度,未来大众投资人甚至可以通过投票来决定一部电影的导演和男一号、女一号。“这些第一手的用户数据,将成为影视娱乐行业新的风向标,从投资制作环节就对内容产生影响。”
在刘春宁看来,这样的“大数据创作”会创造新的未来。网民们通过娱乐宝平台参与投资,影视项目在开拍初期就可以获得一大批忠实观众,开拍后,还能通过“来往”等平台和粉丝时时互动。到影片最终上映时,参与投资的网民们又会直接拉动票房成绩或收视率,为项目带来正向的收益循环。此外,娱乐宝平台还能进一步为中国内容产业开发新的商业模式,“整个好莱坞经济有60%的收入是靠影视内容的衍生品、游戏等等会员增值服务获得”,刘春宁表示,娱乐宝平台能够帮助片方找到其最终用户群,并通过为用户提供相关增值服务获得回报,“更重要的是能够借助阿里巴巴强大的电商平台,在粉丝经济的基础上,开发出各种各样创新的商业模式。”
这样的“吸粉”能力对于目前国内的各影视片方来说也极具吸引力,正如首批项目参与方、《非法操作》执行制片人Anson所说:“我们的项目本身并不缺钱。”“娱乐宝最大的价值是营销,其营销价值已经显现。” 二期项目参与者、《绝命逃亡》出品人张伦也表示,通过娱乐宝的销售情况了解到有这么多观众关注和喜爱这部电影,让片方更有信心。
虽然对娱乐宝蕴含的巨大营销价值已有普遍共识,但在目前记者接触到的多数影视行业人士眼中,娱乐宝依然难以触及到高门槛的内容创作。博纳影业董事长于冬就表示,未来互联网会颠覆一切,包括电影投资、电影票售卖等等,但唯一不可颠覆的是“电影故事好不好看”。原北京天画画天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导演杨城也认为,电影的内容甚至包括选角的运作都比较复杂,大众投资人参与这些环节不太可能成为未来影视运作的主流。
不过,娱乐宝这种互联网金融嫁接文化产品的方式作为影视产业机制创新的一个突破点,依然值得观察。凡道资本创始合伙人王义之乐观表示,虽然娱乐宝当下的价值在于营销,但不代表不能影响影视产业的生态。刘春宁对此也有类似看法,他强调推出尚不到一年的娱乐宝仍是一个新生事物,“我们还是有很多可能性和尝试潜力的”,“阿里的目标是希望通过娱乐宝这样的平台打通电影投资制作、数字发行、粉丝经济以及跟粉丝相关商业模式的拓展。”
制胜之道
模仿易,创新难。娱乐宝无疑做到了创新,但在其之后也不乏同类竞争者,例如百度上线的“百发有戏”众筹平台,京东的众筹业务“凑份子”目前也已正式亮相。面对势必日益密集的同业竞争,娱乐宝未来如何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对此,刘春宁强调了电子商务中的“生态”概念,“阿里巴巴用15年时间打造了包括物流、支付、ISV(独立软件开发商)等各行业在内的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的生态系统,其实对阿里来说,我们关注的从来不是如何击败竞争对手,而是我们是否能为产业提供一种新的生态,让我们的合作伙伴赢、我们的消费者获得价值。”
今年以来,在BAT三家当中,阿里巴巴进军文化产业的步伐可谓迈得最快也最坚定。通过各类资本联接,集团已打造了一个从投资到内容制作,再到视频播放为一体的文化娱乐生态系统,未来不同的板块之间也在寻求更多的联动效应。
例如不久前阿里又以8.08%的比例成为华谊兄弟的二股东。根据公告,阿里将调动娱乐宝、电商平台、新媒体平台等资源与华谊开展深度合作。就娱乐宝项目来说,在未来3年之内,双方将挑选10部华谊电影作品进行业务合作。
篇8
【关键词】 文化产业;产业集群;长株潭
集群化是现代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引导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已经成为各地区提升区域文化产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实践需要探索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文化产业集群具有显著的技术扩散、资源共享、效益辐射及产业协作等特点,符合“两型社会”建设要求。加快长株潭文化产业集群建设不仅有利于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还有利于推进“两型社会”建设。
一、发展现状
长株潭文化产业集群初具规模,2008年,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324亿元,占GDP的7.1%,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56.9%。拥有30万从业人员。文化产业区位商达到2.21,具有较高的产业集聚度。形成了广电、出版、动漫游戏、演艺等产业集群,打造了“广电湘军”、“出版湘军”、“动漫湘军”等一批知名文化品牌。
1、以“快乐中国·湖南卫视”核心品牌为依托的广电产业集群。集群龙头湖南省广播电视台以“传统媒体整合做、新老媒体融合做、内容渠道捆绑做、引进伙伴双赢做”为方针,建立全新“商业模式”,扩充电视平台,整合资源,延伸产业链。与盛大联手建新影视公司,开展资本和资源层面上的合作。把金鹰网旗下的芒果网络电视孵化成为“芒果TV”视频网站,汇聚优质视频内容,建立辐射互联网、手机电视、数字电视三大领域的综合运营体。与青海卫视和淘宝网分别组建合资公司。湖南卫视收视率位居全国省级卫视第一。
2、以“湘版图书”核心品牌为依托的出版产业集群。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业区位商达到2.6。集群龙头湖南出版集团不断拓展产业空间,与拓维信息共同投资成立北京掌上红网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与日本角川集团组建战略天闻角川动漫公司。目前,集群正在大力发展数字出版业。
3、以长沙国家动漫产业振兴基地为依托的动漫游戏产业集群,集中了全国1/10的动漫企业,具有研发、制作、播出、发行、教育培训、衍生产品开发功能,以金鹰卡通和蓝猫、虹猫、山猫为重点。动漫旅戏产业实施转型发展,并取得实效。宏梦卡通公司推出了首部动漫电影《虹猫蓝兔火凤凰》,金鹰卡通原创3D动画电影《超蛙战士》于2010年5月全球首映,国内票房收入超过520万元。动漫产业在转型中开始融入其他领域,催生新业态,如与金融保险业结合,推出动画片《保险西游》;与动漫文化及旅游结合,推出原创电视剧《金鹿游中华》。动漫产品衍生产品发展态势较好,原创精品《蓝猫龙骑团》半年时间衍生产品销售达到6000万元,山猫卡通作品和衍生产品远销欧美、中东市场,2010年上半年创汇150万美元。
4、以红太阳、琴岛、金色年华为龙头的演艺产业集群。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业区位商达到4.9。以金色年华为典型的酒吧、歌厅文化,以大剧院、琴岛歌厅为典型的演艺文化已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知名品牌。
长株潭文化产业集群发展取得一些成效,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文化产业人才短缺。缺乏创作者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高端设计人才,缺乏通晓文化创意又擅长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二是产业链不长,产业资源整合不够,核心创意产业发展不突出。三是集群创新能力较弱,现代科技手段支撑不够,技术含量不高,缺乏对核心技术的掌握和控制。四是文化产业集群的国际化程度不高,缺乏国际化发展战略,没有将国际化作为产业集群发展的重点,也没有明确国际化发展路径,缺乏引导文化企业进行国际化发展的系统性政策,产品出口规模小。
二、发展形势
当前,国家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着力提升文化软实力。湖南正在实施“文化强省”战略,长株潭正在推进“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长株潭文化产业集群发展正面临较好的形势,面临较好的机遇,但同时也面临挑战。
1、十七大关于文化建设精神的贯彻落实。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贯彻落实报告中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精神,要以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带动文化产业发展,要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建设,要加快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要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要培育新的文化业态,要增强国际竞争力。这给长株潭文化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一方面,依托项目建设和基地建设,推动产业集群建设;
另一方面,立足本土,以国际视野寻求文化产业发展,提升文化产业集群国际竞争力。
2、湖南“文化强省”战略的大力实施。湖南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文化强省”战略,要把湖南建设成为社会文明程度高、文化事业和产业走在前列、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文化强省。省委、省政府出台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全省文化建设全面推进,文化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文化产业发展环境逐步优化。随着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文化产业发展潜能将进一步得到释放。“文化强省”战略的实施给长株潭文化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了诸多良好机遇,长株潭应该把握机遇发展文化产业集群,把文化产业做大做强。
3、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强力推进。长株潭获批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文化产业占地少、污染少、能耗低、附加值高,具有规模化、集约化特征,文化产业集群具有显著的技术扩散、资源共享、效益辐射及产业协作的特点,加快文化产业集群建设是长株潭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内在要求。作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长株潭推进“两型”社会建设,要走在前列,要率先破除在发展方面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将给文化产业集群建设提供诸多机遇。
4、城市群文化产业竞争的全面展开。当今城市呈现出集群化发展趋势,区域之间的竞争日益表现为城市群之间的竞争。文化产业竞争不仅仅发生在单个城市之间,而且正在发展成为城市群竞争的重要内容。
伴随着日益激烈的城市群竞争,城市群文化产业竞争全面展开。在产业集群化发展背景下,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往往表现为文化产业集群的竞争力。能否充分整合湖湘文化资源、培育核心竞争力、做大做强文化产业集群,决定长株潭能否在城市群文化产业竞争中获胜。
5、社会文化产品需求的持续增加。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达到1000—3000美元、恩格尔系数下降到30%—40%的时候,社会文化消费快速增长,文化产品需求快速增加。目前,全国人均GDP已经突破3000美元,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降至35.8%、43%。湖南省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降至34.9%、48.6%。长株潭三市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均已降至35.8%以下,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降至43.6%以下。由此可见,文化消费进入快速增长期,文化产品需求持续增加。长株潭文化产业集群发展正面临着有需求、有市场的良好机遇。
三、对策措施
抓住文化产业发展的各种有利机遇,充分发挥长株潭文化产业集群已经形成的优势,针对存在的问题,建议采取以下对策措施加强文化产业集群建设。
1、促进文化产业创新,促进集约化生产。借“三网融合”之力,积极推进文化产业与信息产业融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产业,把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与文化产业广泛深入地结合起来,积极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标准,运用高新科技创造时代艺术精品,增强文化产业的活力。利用互联网,推介长株潭的影视文化、出版文化、报业文化、动漫文化和演艺文化,鼓励文化企业在产品设计、生产制造、企业管理等环节采用先进信息技术。
2、创办各类培训学校,加快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离不开复合型人才的支撑。要充分利用科技和教育优势,在有条件的高校设立专门的文化产业学院,办好艺术、设计和媒体等专业,建立媒体实验室,鼓励专业人士相互合作并加强和国外专家交流合作,加强与创意产业各个领域中海内外顶尖学校和研究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复合型的创意产业设计、策划和制作人才。可借鉴一些国家发展创意产业的经验,将设计、媒体、艺术等融入到各个阶段的教育中,注重培育创意能力,孵化更多的创意产业人才。
3、依托大中小企业协作,延伸产业链。以大企业为重点,促进产业链横向融合、纵向延伸、高端提升,提升企业群体集聚优势,形成专业化分工、上下游产品衔接配套的产业体系。要积极发展大企业。增强龙头企业对文化产业集群的带动作用。将文化项目、文化企业与工业项目、工业企业同等对待。打破地区分割和行业壁垒,鼓励和支持产业集团通过跨地区、跨行业经营、联合、重组与兼并的“聚变”方式,组建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与特色化相结合的文化产业集团。通过企业改制、资本嫁接、品牌打造等“质变”方式,提高产业集中度,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增强竞争力。引导并扶持中小企业围绕大企业,实现文化产业链延伸形式的突破。以优惠政策扶持中小文化企业,引导科技含量高、竞争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的民营中小文化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主动配套文化大企业,形成大中小文化企业专业协作的格局。
4、依托三张“文化名片”,引导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集群品牌。国内外的经验证明,文化产业要做大做强,形成集群化的产业优势,关键是要把有特色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进而形成有影响的文化品牌。在国外,比如英国政府文化管理主要通过中介机构来进行,不采取直接资助文化机构和活动。而韩国政府则制定全国性的文化发展战略,设立专要资源的制度供给和利益分配科学规划,正确引导,有利于改变当前城乡发展失衡、城乡居住者待遇不公的局面,有利于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目标。
1、大力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基本前提步入工业化的门槛,更意味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进入“以工哺农”阶段。要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长远目标,需依靠国内市场的扩大,提升内需,尤其是提高8亿农民的收入水平,激发他们的消费能力。
2、大力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内在要求合理调整公共资源配置,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大力推广科技兴农,是提高农业生产力进而提高农村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的关键。全面提高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社会事业建设水平,是激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在需要。
3、科学规划支农资金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根本保障多年来,通过税费负担、价格“剪刀差”、存贷差等各种或明或暗的手段掠夺农业发展资金,已经严重损害了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潜力。单纯的税费减免已完全不能适应当前大力提高农业生产力和农民生活水平的要求,只有大力扶持、科学扶持农业生产,解决其资金瓶颈约束才能真正实现这一目标。这一渠道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科学规划各项支农资金政策,二是支农资金的项目规划和扶持。
4、合理开发和使用劳动力资源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主要内容提高“三农”发展水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归根结底还是要靠8亿农民自身的发展,要靠提高青壮年劳动力的科学文化水平,转移农村劳动力,推进城市化进程。
(二)城乡产业结构调整及其意义
产业结构协调是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经济增长过程中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的要求。由于生产对于消费、分配、交换和生产关系对于其他社会关系的决定作用,尤其产业作为生产的载体。因此,城乡产业结构的优化在统筹城乡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处于核心的地位。
1、城乡产业结构分析
从城市产业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来看,目前城市产业结构大部分以第二产业为主,大部分处于工业化阶段,个别大城市已进入后工业化时期。农村产业结构三类产业之间、第一、第二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第三产业基础和机制不完善、不健全,制约了农村市场的流通和经济的发展。
200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300670亿元,比上年增长9.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4000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146183亿元,增长9.3%;
第三产业增加值120487亿元,增长9.5%。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3%,比上年上升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8.6%,上升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0.1%,下降0.3个百分点。
表:1978-2008年我国三次产业增加值(亿元)数据来源:1978─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
以上资料可以看出,30多年来,第一产业产值一直上升速度缓慢;2003年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后,才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了第一产业的发展,第二、三产业增加值上升较快,第一产业与第二、三产业的差距逐渐扩大。在这种大的格局下,农业产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亦不合理。
2、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大意义
(1)产业结构调整是实现城乡资源合理配置的有效途径。要消除城乡劳动力、资金、人才等资源配置的不平衡,必须调整三类产业结构,进一步提高第三产业尤其是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只有紧紧围绕农业生产、农业经济和农民生活,合理调整产业政策,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服务业,才能提高“三农”发展对资源的吸引力。
(2)产业结构调整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必要手段。城乡统筹发展并非减缓城市发展速度,而是要加快农村发展速度,实现城乡一体化。要实现这一目标,只有全面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缓解农产品有效供需不足的矛盾,提高农业自身效益,才能发挥农业比较优势,扩展农民就业增收领域,实现我国农业经济和农村社会的科学发展。
(3)产业结构调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在动力。没有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生产、生活长期维持在较低水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会丧失物质基础。因此,大力推进民主建设,公序良俗建设,改善村容村貌,首要的还是积极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提高群众生活水平。
(4)产业结构调整是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无论工业还是农业,单纯依靠简单的扩大再生产,不仅资源环境难以支撑,而且不能满足日益发达的市场需求。因此,必须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传统产业组合,大力发展新兴环保低碳产业,才能实现科学发展。
(三)城乡资源配置调整的策略分析
1、合理调整财政政策
截止目前,我国的财政支农对合理配置资金,统筹城乡发展,缩小二者差距的成效还不明显。其原因一方面在于补贴政策在短时间内很难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的落后状况;另一方面,在政策制订和制度完善上仍需要系统深入的探索。要解决支农财政的流失,使其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需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调节作用:解决好农村资金非农化问题;财政支持商业金融机构发放农业贷款,扩大农村金融服务范围,对支农信贷业务制定统一、普惠的保护与鼓励政策,用经济手段调动各类金融机构信贷支农的积极性;建立多元化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按照灵活、方便、安全的原则,修改完善对农民贷款的制度。尤其是要积极探索农村“小额信贷”的商业模式等。
2、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
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就要协调好农村产业结构,规范调整城市产业结构,城乡产业结构合理分配,城市产业发展带动农村发展,实现城乡产业统筹发展。
(1)城乡产业转移。城乡产业转移规律有其特殊性,要素价格的上涨和产业对于要素价格的敏感程度决定了产业转移和转移的程度。在城市规模扩大和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城市经济聚集不断增大,促使土地、劳动力、环保等要素价格上涨。因此,要合理引导,科学规划,使产业实行梯度转移,充分利用转移带来的各种资源和机遇拉动农村经济发展。
(2)城市产业重组。统筹城乡发展的前提是在不减缓城市发展速度和质量的条件下,加快农村发展。城乡产业转移必然带来城市产业的重组。产业转移的结果,将有利于实现城区内部分工,为各产业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3)农村产业调整和集聚。一是合理调整种植业结构,发展优质品牌产品;二是农林牧渔因地制宜,多业并举,走多元化、差异化发展道路;三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四是大力发展农村服务业,提高贸易、科技等服务水平;五是积极承接城市产业转移,提高工业化水平。
参考文献
[1]翟振元,李小云,王秀清,《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篇9
近年来甘肃文化产业表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产业附加值不高。提升甘肃文化产业的发展质量,推动甘肃文化产业升级,政府应当通过高端规划、发展公共服务平台、创新支持模式、促进科技与文化融合、发展版权产业引导甘肃文化产业升级。
关键词:
甘肃文化产业;升级;政府引导;策略;路径
基金项目:
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政府管引作用研究》(14YD085);甘肃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甘肃文化产业价值链高端攀升路径研究》(1305ZCRA151)
近年来全国文化产业发展迅猛,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逐年上升。各地政府都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出台各类政策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一些发达地区政府利用财政优势、人才优势、管理优势引导当地文化产业向高端发展,大力促进当地文化产业升级。对于欠发达地区而言同样面临文化产业升级的问题,但是欠发达地区在财政资金、人才储备、管理水平方面与发达地区存在不小差距,不可能照搬发达地区政府经验。欠发达地区政府如何引导当地文化产业升级需要深入探索寻找适合自身的路径。产业升级实际上是同一价值链中各环节和不同价值链间互动产生的复杂动态结果,是产业在价值链中朝高附加值环节不断攀升的过程[1]。近几年来甘肃文化产业发展迅猛,但是文化产业增加值绝对量还较低,文化产业附加值不高,甘肃文化产业基本处于价值链低端,提高甘肃文化产业发展质量,提高甘肃文化产业附加值,升级甘肃文化产业成为发展的必然。
一、甘肃文化产业升级的必要性
甘肃文化产业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是文化产业发展质量不高、效益还比较低。
(一)发展质量不高
经过几年的发展,甘肃文化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但是产业规模与发展效益仍然偏低。从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与GDP的比值来看,2012年全国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与GDP的比值为3.48%,甘肃省的这一比值仅为1.16%。2013年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2013年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为21351亿元,与GDP的比值为3.63%。其中,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为20081亿元,比上年增加2010亿元,增长11.1%,比同期GDP现价增速高1个百分点。2013年甘肃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1.69%,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202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及以上,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同期,陕西文化产业完成增加值643.4亿元,增长27.4%,占GDP比重为4%,较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2013年贵州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209.72亿元,比上年增加57.69亿元,增长37.95%;占GDP的比重为2.62%,比去年上升0.4个百分点,增长18.02%,从产业规模、GDP增速来看,甘肃文化产业与西部地区省份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与全国发展水平相比差距明显,文化产业发展质量不高。
(二)以低附加价值产业为主
通过对甘肃发展年鉴(2014)中文化产业数据的整理,可以发现甘肃文化产业中从事初级文化产品生产、制作的企业数量较多,从事文化创意、版权交易、影视发行、工业设计的企业寥寥无几。特别是在具有较高附加值的版权交易、文化资本运作方面发展严重不足。近年来,甘肃省虽然在电影、动漫产业进行了努力尝试,2014年“双联”题材影片《腊月的春》亮相央视电影;2012金鸡百花电影节期间,甘肃有多部影片进入展映环节,甘肃獒声文化有限公司拍摄的《阿米走步》、甘肃籍知名电影人陈逸恒执导的《腊月的春》、青年导演张忠拍摄的《小西天狄道传奇》分别进入民族电影、新片展播单元。此外,还有以兰州“最美新娘”李成环的故事为原型拍摄的微电影《飘去的白丝巾》及省公安厅出品的微电影《儿子别逃》。然而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电影、动漫产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高附加值的广播电视电影服务实现的增加值占文化服务产业增加值比重不足14.58%(剔除新闻出版发行服务),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产值为6.13亿元,占比9.31%,与全国平均水平有明显差距。高附加值文化业态发展迟缓,甘肃文化产业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低端[2]。
(三)产业竞争力较弱
各国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表明,文化产业具有十分明显的规模经济效应。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取决于是否具备一大批具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而文化产品具有非常明显的边际效益,文化企业规模越大,效益越好,竞争力也就越强。尽管2014年甘肃省文化产业法人单位达到了10088家,但具备竞争实力的企业还不多,规模都偏小,缺乏能够带动甘肃文化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特别是在全国具备影响力、品牌和实力突出大型文化企业集团缺乏。作为甘肃省最具实力的读者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营业收入为8.71亿元,营业利润为1.25亿元。与国内主要传媒企业还有较大的差距,竞争力不强,难以发挥对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总体来看,甘肃文化产业及企业规模都较小、文化产业链不长、产业之间的有机联结不密切、产业集群没有较好地形成,主要文化产品科技含量不高、产品质量亟待提升、整个产业竞争力不足。因此通过文化产业升级,提高甘肃文化产业的发展质量、效益,促进甘肃文化产业从价值链低端向价值链高端攀升、提高甘肃文化产业竞争力是甘肃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甘肃文化产业升级中的政府引导策略
近几年甘肃文化产业取得了良好发展增速较高,但甘肃文化产业整体规模较小、有竞争力的企业不多、发展中还存在盲动现象、从业人员素质不高[3]。加上甘肃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文化产业市场尚未发育完善,各个地区(州)文化产业的发展不足,且大多数还处在低级阶段,通过产业自身市场化发展向高端演进难度较大,因此政府引导必不可少。对于甘肃文化产业而言,政府应当重点采取以下策略引导文化产业升级发展。
(一)放松规制
各国发展文化产业的经验表明,放松规制对文化产业的发展有着积极意义[4]。就甘肃省实际情况而言,首先,应当着重放松准入规制。根据文化产业不同行业的产业结构、公共程度,确立进入规制改革的阶段性目标。对文化产业中的自然垄断行业,要逐步地引入竞争规制,通过竞争不断提高文化企业的生存能力,通过市场倒逼企业向高附加值区域转移,带动文化产业升级[5]。其次,放松融资规制。放松融资准入规制、建立多元化的文化投融资体制,调整文化所有制结构。从文化产业的特殊性和发展规律特点出发,积极借鉴一切有利于发展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在国家现行政策允许范围内建立多渠道筹资机制。可以通过股份制改造,发展混合所有制,促进文化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
(二)培育企业价值链意识
文化产业价值链构成符合典型的“微笑曲线”特征,处于微笑曲线两头的业态附加值高,处于微笑曲线中间位置的业态附加价值较低。初级文化产品生产都处于微笑曲线中间位置,由于对资本、技术、管理的要求相对较低,进入门槛很低竞争激烈,而且在面对上下游业态的挤压下,缺乏议价能力,在整个产业附加值的分配中只能获得较低的附加值,处于价值链的低端。而文化创意、技术开发、技术创新、文化产品周边开发、品牌运作、资本运营、形象授权等业态处于微笑曲线两头,由于资本、技术、管理的优势,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能够在整个产业附加值的分配中获得较多,处于价值链高端。因而在文化产业的发展应当树立价值链意识,在发展文化产业时,政府要积极培育企业的价值链意识,提高各类文化企业对价值链的认识,让各类企业尽可能发展处于高价值链环节的文化业态。要摒弃简单文化产品生产理念,向价值链曲线两端移动,向创意、营销、品牌化方向努力[6]。
(三)引导文化企业“走出去”
甘肃文化产业升级不能闭门造车,需要“走出去”参与全球产业链分工。通过实施“走出去”战略,引导甘肃文化企业参与全国乃至全球文化市场竞争,在竞争中学习提高。甘肃政府应当结合甘肃实际,采取具体措施,制定与甘肃发展相配套的文化企业“走出去”发展规划,研究制定和完善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推出配套的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投融资政策、财政税费优惠政策、对外开放政策。培育核心产业链,壮大骨干龙头企业,打造文化产业“航母”,推进文化产业资源整合和结构调整,提高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市场化程度,促进文化甘肃文化企业“走出去”[3]。通过“走出去”学习成功企业的运作经验、商业模式、管理技术促进甘肃文化产业升级发展。
三、甘肃文化产业升级中的政府引导路径
从国内外发展文化产业的经验来看,政府、市场都起了重要作用,不同之处在于政府、市场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中作用大小,政府和市场谁更主导[7]。对甘肃政府而言应当做好以下工作引导甘肃文化产业升级发展。
(一)高质量规划引领
甘肃文化企业由于自身能力限制,规划意识缺乏,不仅很难把握国家对文化产业发展的要求和指向,也缺乏对自身发展做出规划的能力,地方政府应当通过规划加以引领。甘肃政府应当发挥文化产业研究者的作用,借助省内外专家的知识、经验,充分理解把握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向,尊重文化产业发展规律,提炼出甘肃文化产业升级发展目标与方向,为甘肃文化企业的发展指明道路和目标[8]。以高质量、高水平的规划为指导引领甘肃文化产业升级发展。抓住文化产业发展规律,找准切入点,以点带面,以大项目、大投资规划为核心,带动甘肃文化产业价值链的重构,推动甘肃文化产业升级发展。
(二)发展文化产业服务平台
文化产品、资本交易是否通畅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9]。地方政府应当为文化企业打造孵化、产权交易、产权登记托管、产业投融资合作平台。利用区域内改造的文化产业街区、现有场馆实现文化产品展示交易。积极建设专业的文化产品展示馆,满易、会展、电子商务、拍卖等功能。以甘肃文化产权交易中心为核心,联系国内外交易平台,拓展服务功能,为甘肃文化企业提供政策咨询、产业交易、投资引导、资金融通、商务咨询、产权交易等服务为文化企业提供展示交易的平台。搭建文化产业信息资源交流平台,聚合产业、高校、政府、国内外文化资源信息,为各文化产业参与者提供文化信息、行业政策信息浏览、市场营销、资源贡献、项目合作便利[10]。搭建文化产业参与者互动平台,让各个文化企业、资金需求供给者、文化产业研究者能够及时了解甘肃文化产业的现状、政策、规划和发展趋势。通过搭建公共服务平台解决甘肃文化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的问题,引导甘肃文化产业升级发展。
(三)创新支持模式
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地方政府的支持,但对于甘肃而言,政府财政能力有限,传统的财税减免、奖励补贴等文化产业扶持政策实施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文化产业的支持中,应当解放思想,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创新文化产业升级支持模式。一是设立文化众筹平台。众筹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模式,已经逐步得到政府的认可和支持。甘肃政府应当积极引导社会力量设立文化产业众筹平台,引入文化产业投资担保公司进行担保,为小微文化企业筹措资金提供有益的帮助。二是设立文化融资租赁公司。影视剧、动漫制作往往需要专用软件、设备。而这些专用软件、设备价格高昂,一般的小微文化企业缺乏承受能力。对此,甘肃政府可以通过政策扶持积极引导有实力的企业设立文化设备融资租赁公司,由文化设备融资租赁公司购买设备、软件租赁给企业使用,降低小微文化企业成本。
(四)促进科技与文化融合
促进科技与文化融合是欠发达地区文化产业结构升级的必由之路,是实现欠发达地区文化产业加速发展的最佳选择[11]。一方面,科技创新为文化产品发展的表现力、传播力、创作力提供了新的发展动力。另一方面,文化产业的发展反过来促进了科技创新的发展速度。在文化与高新技术结合的时期,文化企业要注重发展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文化业态,带动文化产业发展。甘肃政府应当着力推动高新技术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利用高科技推动甘肃传统文化产业,如促进演艺、报刊、出版、印刷产业与科技相融合,大力发展数字出版、有声读物、微电影等新兴业态。
(五)发展创意版权产业
推动甘肃文化产业升级,大力发展创意版权产业是最为有效也是最为可行的路径。一方面,文化产业的发展经验表明,内容创意是文化产业的灵魂,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在文化产业价值链条中,创意版权产业处于价值链高端,能够带来很高的附加值[12],另一方面,创意版权产业发展所依靠的核心资源是人。甘肃相较于其他发达地区,在资金、科技方面具有较大的差距,但是在吸引人才、培养人才方面投入门槛相对较低。甘肃应当借助于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历史机遇,大力发展以创意版权文化业态。通过合理的机制吸引、培养人才,利用新技术、专业化服务,重点发展工业设计、影视文学作品、动漫创作等业态。
四、结语
甘肃文化产业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产业竞争力、带动力正在逐步提升。但是与全国平均水平,以及西部地区一些省份相比,产业发展水平层次仍然较低,2015年甘肃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要加快甘肃文化产业升级,但在地方政府财力、物力有限的情况下,仅仅凭借地方政府的力量推动全省文化产业升级发展难度较大。政府应该通过规划引导、搭建服务平台、创新支持模式、促进科技与文化融合、发展创意版权产业引导地方文化企业升级发展,通过促进地方文化企业升级带动甘肃文化产业升级。
作者:杨齐 单位:甘肃政法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朱卫平,陈林.产业升级的内涵与模式研究———以广东产业升级为例[J].经济学家,2011(2):60-66.
[2]刘伟平.政府工作报告(2014)[3]安文华,周小华.甘肃文化发展分析与预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47-48,92-93.
[4]马佳男.中国“兰西格经济区”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52-53.
[5]欧阳坚.文化产业政策与文化产业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78-79.
[6]连辑.在甘肃省一季度文化产业调度会的讲话
[7]王福生,周小华.甘肃文化发展分析与预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18-18.
[8]刘进军,周小华.甘肃文化发展分析与预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67-68.
[9]胡惠林.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理论文献研究综述[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102-103.
[10]祁述裕.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前沿—十二五展望[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132-133.
篇10
于是,一系列问题油然而生,以至从泰国回来这些问题也始终挥之不去,令我不得不继续思考追问下来:我们国家的海滩不需要这样的类似形式的旅游体验活动吗?我们那些海滩业主如果知道有这种形式的活动,一定乐不可支地等着数钱了。可是我们能搞这个吗?我们怎么才能把它搞起来呢?我们怎么才能把它搞好迅速实现这么大的规模呢?
“产业链”、“商业模式”这些词是我国改革开放最近几年才学会使用的经济管理学术语。没想到,在泰国一个小岛上,一个世界各国的上万青年人的夜间狂野的派对活动,让我又想起了这些词语。这究竟可能是怎么样的一个过程,让这个地方的企业主们苦心经营,形成了世界著名的旅游品牌?时间太短暂,我不仅被它神秘的商业模式吸引,也被它热烈的活动现场震撼。几公里长的沙滩上上万个年轻人彻夜狂欢、啤酒、歌声、舞蹈,这是所有人可以任意纵情自己,享受这个难得的宣泄心情的机会。据说这里被誉为是一趟“电音朝圣之旅”,何谓电音?虽然时间短暂,我还是了解了点皮毛,巨大的声响虽然现在的我不喜欢,但是我知道,如果倒退30-40年,我一定会喜欢,一定会和这里的人们一起狂欢,欣赏这个静闹同在的海滩夜间景色。它太远离我们熟悉的现实生活了。
回想起来,有几个印象深刻的场景细节,似乎终生难忘了:快艇有三十个座位,管理人员反复数着人数,从头到尾反复梳理着队伍形状,生怕队伍凌乱,自己数错了人数。人数这么重要吗?想想真的重要,万一在海上出现了状况,必许有人掌握所有顾客的资讯。每个人一定安排一个座位、给一个救生衣,不许穿鞋上船(好像是为了船上的卫生)。快艇速度很快,上下颠簸,水花飞溅,船后留下深深的水沟,白色水花远远伸展开,久久不能平复。夜幕中一座小岛在船头远方渐渐出现。灯光远近迷离,码头人头攒动。上岸后,每个人买了门票,给一个印花塑胶带,系在手腕上,上边彩色的满月节的英文字样,这是我觉得大家可以回家炫耀的小物品。不远有各种临街商店,门口各种小商品摊贩,销售各种首饰、衣服、饮品、食物和礼品。走出码头,来到小岛的街道上,喧闹的音乐逐渐充斥耳鼓。操着各种不同语言的各国青年人已经乘着各个方向的小船陆续来到这里,街道上越来越拥挤。第一次看到这么多不同语言的世界各族青年,彼此虽未谋面,只要击节起舞立刻成为最好的朋友,音乐舞蹈是大家最好的共同语言。尤其临时化妆,无论男女,交流不需要翻译,一看打扮做派,就知道是来狂欢、唱歌、跳舞的。其他一切都是多余。让我感到新奇的是,有人专门为游客在身上绘画。我以为没人喜欢这个,没想到几乎所有的人都喜欢被画上各式图案,完全别成了另一个人。倒是我这个不喜欢被画的人似乎成了令人奇怪的另类。“你干什么来了?”,人们眼光中充溢出来这样的疑问。每个人都把自己画得千奇百怪。提供服务的人将各种图案样子画在一块巨大的黑色方布上,客人可以自选。颜色大多艳丽、醒目,有点灯光就能显得格外耀眼。一个啤酒小桶,几瓶饮料,价钱低廉。注定了富二代一般不来参加这个活动,至少中国富二代看不上这么低廉的消费价格和艰苦的旅途过程。来到沙滩上才知道,音乐声音来自巨大的高高垒架起来的黑色音箱,我不知道是谁购置的这些东西。一般是放在某一家酒吧门口,或许就是这家酒吧投资购置的音响设备。长长的海滩上每大约一百米放一组音箱,千米海滩上深夜中灯光音乐此起彼伏。每次走到一组音箱旁边,巨大的音响声音震得我内脏都要吐翻出来了,什么叫狂野派对,这回是从生理上彻头彻尾地了解了。
但是吸引我的仍然是那一堆问题,这么一个体验性产业,大家是怎么联合起来的?似乎又没有联合,只是各干各的,互不搅扰。但是给顾客生产的产品确实是:共同体验到的欢乐、舒适、随性、新锐、激情和时尚。地方政府在这里的角色是什么,具体干了什么,不得而知。我看见沙滩上偶尔有全副武装的警察,或许因为有警察,或许因为大家都是异国的陌生人,大家都很规矩;或许时间太短,我没有遇见打架的情景;偶尔有人特别动作,形似威胁,文化不同理解不同,大家也都尽量克制包容,不起冲突;每走不远,沙滩上都有一个个相同式样的垃圾桶,深夜时已经装满了废瓶子、烂罐子等各种垃圾。除此之外什么也没有再看见。哦!不,看见了不少青年人站在海水里,冲着大海撒尿,不管身后是否有女士,显示着顾客素质参差不齐,主办方厕所的设置似乎不够多。
我试着猜想,他们如何在几十年间逐渐实现现在的规模?必须经历哪些过程?每家企业可能经历了哪样的发展故事?我知道了这样一些常识,必须每家企业都善待所有的顾客,如果有一家和顾客发生争执都会影响小岛整体形象。这应该是大家的共识。必须适应消费者所有的合理消费要求,要为消费者设计好适应他们消费的商品,廉价的啤酒、饮料食物、纹身材料、各种式样的玩具等等所有细节。音箱大概是酒吧的投资,音乐的时尚和逐年的重复,实现了回头客的温馨体验,其他娱乐项目或许也是这样,在谁家门前谁家就负责请人维持,比如跳火绳,点火、摇绳子,摆案子,都要有专人负责,要支付人家的工资。那是这个企业不可多得的价值链,需要企业主精心呵护。
不难想象,这样的节日我们的海滩业主肯定是坚决支持的。问题是如何启动,如何合理安排分工、合作的方法。在帕岸岛形成这个规模局面人家是经历了20多年呀。上万人消费,每人十块钱一夜就是十万块。一小桶啤酒泰铢大约50块钱,一晚上那就是50多万元呀。还有汗衫、帽子、纹身、烤肉、首饰等等各种消费品。我们能不能也坚持这么长时间,每年坚持不懈扩大业务,保证每年客流不断。归纳起来似乎有三个问题:一是地方政府如何支持,如何管理,必须坚持扶持产业链的成长,而且有针对性的制订税收法律,以鼓励投资发展,还有建设起专门的执法队伍,在需要的最关键时刻,及时出现制止冲突,不需要的时候,警察先生们就悄悄隐蔽在那里,不出现,以免扫了大家的兴致。二是企业自身的价值链建设。体验经济企业产品的边界模糊,因消费者文化不同标准有异,必须提前学习、熟悉和掌握。每种产品特性不同,价值链构成不同。企业主不能轻视某些价值的存在,必须正视那些看起来傻的人和傻事,必须从企业价值链来平衡发展企业。比如必须像对待自己的朋友一样对待顾客,采用视客为友的营销方法。对待上帝的方法过时了。三是体验经济,包括艺术体验,比如音乐戏剧舞蹈话剧这些专业团体的演出。也有人文体验,比如天津的五大道、北京的小胡同,各种展览馆、博物馆。以及自然景观体验,比如黄山、泰山、九寨沟、张家界等等。如何放大正常的用户消费体验,因为这是一种体验别人生活的经历,有现实的,也有超现实的。作为经营者熟悉自己的生活,却可能难以了解不熟悉这个生活的人的兴致,企业的价值链建设必须围绕放大消费者体验实现管理。帕岸岛满月节是超现实的体验,经营者似乎格外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到处都让人觉得这是一个梦幻的夜晚。
体验经济产业属于文化产业,众所周知,任何产业都是诞生于相应文化氛围中的。农村文化中诞生了农业,城市文化中诞生了工业商业。那么文化产业的产业文化是什么呢?听起来像是绕口令,实际上任何产业的发展都会有相应的文化,我们不仅要从概念到实物要深入了解,而且还要从社会文化的成长和塑造维护好全新的产业成长的土壤。什么是文化产业的产业文化,我斗胆说点谬论,诚实守信是肯定的不能少的,保证商业信誉、发展流行时尚、创造酣畅激情,保护个味,提供超前新锐,形成口口相传。这是一种文化,一种产业的文化。没有这种文化产生不了这种产业。地方政府也好,各级行政主管也好,必须清晰明确:产业发展需要产业链和价值链相互作用,必须在相应的产业文化的匹配的土壤中才会产生相应的文化果实。
我国改革开放,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是国家的重要国策了。但是政府部门好象还不知道产业链如何建设。尤其我们的产业结构脱胎于计划体制,很多产业还没得来及健康发展,比如大家都知道,经营任何产品都要根据产品的市场真实价值构成来策划市场营销方案,但是我们的市场经济已经建设了将近30年,我们有了产品市场价值信息的生产企业了吗?我们过去有国家统计局,几年前有外国数据生产企业和中央电视台合作,调查消费市场的经营活动,但是今天文化产业的产业链的价值信息产品有人生产了吗?我们的剧本市场、演员市场、编剧市场甚至导演市场形成了吗?“冯小刚们”抱怨找不到好剧本,难道我们真的没有剧本吗?不是。是我们没有形成剧本产业。日本卡通为什么能横行世界?因为他们的卡通剧本产业非常发达。韩国明星这么多,因为他们有专门的造星产业,这些产业都依靠产品价值信息市场的发达,令他们可以多层次、多角度地了解文化产品的价值真实市场构成,可以针对性投入资本,可以把无法定价的艺术体验变成有清晰金钱价值可以衡量的事物。银行贷款需要可行性研究报告、需要投入产出数据计算,我们的文化产业难道可以不计算吗?当然文化产业商品的精神物质双重性也是客观存在的,但是毕竟物质性的一面也不能否认呀。是物质就是可以计算的。艺术无价,市场可是有价的。只能从有价开始科学经营,来实现无价的成长和保护。美国家庭肥皂剧《成长的烦恼》依靠前几季的市场效果分析,确定了后边人物演员的调整,编剧的重新组合,使这个电视剧成为了十几年久盛不衰的吸金工具。专业的规模化市场价值产业产品是这种企业经营的不可或缺的价值链。李连杰到美国打拼,我们只知道他最终成功了,不知道其中数据的生产让这个亚洲明星很快成为西方文化经纪人不能小觑的市场价值潜值者。可叹的是,我们国家改革开放至今几十年也没有形成这种文化产品市场价值信息生产经营的企业和专业产业。不仅是体验经济中的艺术体验部分。类似满月节这类的产品呢?我们更没有形成适应这个经济需要的产品价值信息生产企业,我们的产业结构真的还很不合理。
- 上一篇:动物医学的专业技能
- 下一篇:动力管道安装施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