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护理措施范文

时间:2023-11-14 17:52: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内科护理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内科护理措施

篇1

【关键词】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应急护理;干预措施

近几年,随着我国环境破坏程度的逐渐加大,空气质量逐年下降,虽然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干预措施,但是,呼吸类疾病的发病率依然居高不下,这也成了全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人群范围相对广泛,幼儿、中老年人均有机会发病,此类疾病不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的患者还会因此而失去生命。在合理选择治疗手段的基础之上,高质量的护理也能全面促进患者的康复,文章就对此进行了具体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照组42例患者,男性25例,女性17例,患者年龄9岁至71岁,平均年龄为(48.2±5.4)岁;观察组42例患者,男性24例,女性18例,患者年龄10岁至73岁,平均年龄值为(47.1±5.6)岁。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护理,护理内容主要包括健康宣教以及吸氧。观察组患者采用应急护理干预方式进行护理,具体护理方式如下:首先,在针对重症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需要从患者入院开始直至患者出院,全程进行护理干预[1]。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突发性死亡的概率整体较高,因此,为了有效避免患者治疗时间被延误的情况出现,护理人员需要随时观察患者的症状,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有效处理措施。其次,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来说,他们病情的严重程度同样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临床症状也普遍存在较大的差异,对此,护理人员在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的过程中,也需要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有针对性的进行干预,急性发作患者需要第一时间接受呼吸道疏通,痰液较多患者需要定期对呼吸道内的痰液进行清理。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需要保证病房内部环境卫生,定期对病房内部设施进行消毒,保持病房内空气清新,有效降低患者细菌感染问题的发生概率。对于患者来说,在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也要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如果患者的疾病处于急性发作期或是慢性迁延期,在这两个阶段,护理的要点应该为祛痰、镇痰以及控制感染,如果患者自身存在呼吸困难的问题,则需要将患者的调整到半坐,如果患者同时伴有喘息的问题,则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之下对患者用药,对患者使用一些具有解痉平喘作用的药物,使患者的咳嗽以及呼吸不畅的症状能够得到有效缓解。除此之外,护理工作的实际开展过程中,还需要实时监测患者的脉搏、血压以及呼吸等相关指标,由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普遍具有病情变化快的特点,因此要能够准备好应急药物,随时对患者实施急救。患者在用药后要注意观察其是否存在不良反应,尽量避免患者接触过敏原或是受到污染的大气。如果患者的疾病处于缓解期,护理人员在与患者接触的过程中则需要尽量建议其戒酒以及戒烟,不仅要保持生活环境整洁干净,同时也要加强对于个人卫生问题的关注,降低感染问题的发生概率。要求患者随着天气的变化适当增减衣物,避免出现感染的问题。除此之外,还需要对患者实施必要的康复训练,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引导其进行身体锻炼以及呼吸训练,使患者的通气量能够真正得到有效提升,促进患者膈肌运动能力的整体提升。由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病情都比较严重,因此,很多患者都存在情绪紧张以及焦虑的问题,还需要做好针对患者的心理护理。针对部分患者的失眠问题,护理人员要能够在充分了解情况的基础之上,对患者实施人性化管理,有针对性地解答患者的疑问,使患者能够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来对待自身所患的疾病。

1.3临床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的康复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见表1。

3讨论

临床上,呼吸道系统类疾病的发病率整体较高,尤其是最近几年伴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环境破坏问题日益严重,大气污染的问题已经开始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此类疾病的发病率涨幅也在逐年增加,患者一旦出现呼吸道疾病问题,不仅正常的呼吸会受到影响,同时,自身的情绪也会相应的受到影响[2]。由于呼吸系统疾病不仅有着较高的治疗难度,同时,此类疾病也有着较长的治疗周期,患者病情容易反复,则非常容易导致患者产生焦虑、紧张等方面的负性情绪,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脾气暴躁的问题。因此,在治疗此类疾病的过程中,除了选择合理有效的治疗方式之外,护理干预也是影响患者后期康复的一个重要因素。实际开展护理工作的过程中,护理人员一方面要辅助患者调节心理状态,另一方面要帮助患者建立康复的信心,促使患者能够主动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而对于重症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来说,由于此类患者的病情相对于普通患者来说更加严重,患者的生命随时可能受到威胁,因此,在实际开展治疗工作的过程中,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可能出现的意外进行预判,在此基础上,提前做好应急准备,避免紧急情况发生时由于准备工作没有做全而影响抢救,在此基础上,最大限度的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实现护理工作整体开展质量的提升[3]。应急护理干预措施大体可以分成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在患者疾病急性发作期以及慢性迁延期的护理措施,第二个部分是在患者疾病缓解期的护理措施,同时,心理护理要能够伴随着患者接受治疗的全过程,通过采取一系列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一方面能够使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的负面情绪能够得到有效消解,另一方面也能促使患者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对待疾病,帮助患者建立治疗的信心,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进而达到降低患者病死率的治疗目的,为整体治疗效果的保证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患者来说,应急护理干预措施越有效,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的安全度就越高,因此,呼吸内科护理人员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应急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完善,避免患者在接受护理的过程中发生危险。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后,对照组患者的整体有效率要低于观察组患者,这也间接验证了应急护理干预措施在护理呼吸内科重症患者过程中的积极作用。综上所述,在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应急护理干预措施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对于患者后期康复质量的提升有着十分积极的推动意义。

参考文献

[1]焦然,韩世范,曹妍,任红霞,朱瑞芳.呼吸系统和抗微生物药物护士处方权内容的探讨[J].护理研究,2019,33(17):2940-2944.

篇2

内科是医院救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是病人意外的高发科室,在护理的过程中如果出现处置不当等问题不仅对治疗效果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甚至会造成病患的意外伤亡。希望通过本管理体系的构建能够有效的提高本院内科临床护理的水平。

1.内科护理中常见的安全隐患分析

1. 1护理人员方面

在内科护理工作中,由于护理人员服务态度不好 , 缺少与患者有效的沟通 , 并且在护理中不细心 ,出现了护理差错 , 延误了患者的最佳治疗时间等 , 都是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导致的安全隐患 ;由于护理人员操作的不规范存在的安全隐患。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 , 护理人员操作不规范 , 容易加重患者的病情 , 严重的还容易造成患者生命的危险;一些护理人员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 , 不按照相关的护理流程进行护理 , 进而导致了很多的安全隐患。很多护理人员将护理的程序进行简化 , 如 :简化了消毒步骤 , 进而使患者受到细菌的感染等 , 由于护理人员不按照流程进行护理 , 严重的影响着患者健康与疾病的恢复。

1. 2患者方面

内科护理工作中除了护理人员自身操作上的不规范导致安全隐患之外 , 患者的配合与否也容易存在安全隐患。在内科护理中 , 只有患者积极的配合 , 才能够顺利的完成护理工作。由于一些患者的心理素质较差 , 并且由于疾病的影响 , 无法接受自己所患的疾病 , 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的心理 , 进而对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产生怀疑 , 不配合护理 ,最终耽误病情 , 影响了治疗的效果。但是患者认为是医院的护理不到位 , 对护理人员抱怨 , 引起护患纠纷 , 导致安全隐患的发生。

1.3其他方面

主要是在工作过程中对安全意识的不重视以及对病人护理的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不到位而造成。具体分为如下几个方面:首先,给药的错误,在实际的护理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药物以及注射药品的给药错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住院的患者较多,在较大的工作压力下导致部分药品摆放混乱、床号标记不清、单据字迹潦草等问题;另一方面则主要是由于护理人员在交接的过程中没有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进行交接,导致接班护士出现发放错误或者混乱的情况。其次,在输液的过程中由于部分患者丧失了自我行动能力,由于照顾人员的疏忽等问题,容易出现输液的渗漏对周围肌肉组织造成一定的损伤甚至是局部坏死。最后,其他人为原因造成的损害。这方面损害主要是由于护理人员的疏忽与患者的自我行动而造成的。主要可以分为病患的跌倒、坠床、窒息以及烫伤等问题。内科病患部分丧失了行动能力,或者存在一定的行为偏差。在其自主活动或者无人监护的情况下容易产生由于行动不便而出现的意外。

2.护理措施分析

2. 1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

通过不断的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 , 能够进一步防范安全隐患的发生。在护理工作中 , 护理人员应该明确自身工作所承担的责任 , 进而在护理工作中 , 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 与患者进行交流的时候运用礼貌性的语言 , 护理动作要轻柔 , 本着患者的事情无小事的态度进行护理 , 进而可以使护理中的风险发生率降到最低 , 促进患者康复。另外 , 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 , 应该不断地规范护理人员的操作 , 以减少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可以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进行监督,如果护理人员有操作不规范的地方应该及时的进行纠正 , 以确保在护理中的正确操作。针对护理人员的操作 , 应该有专门的人员进行规范性的操作培训 , 并定期进行考核以进一步提高护理的质量 , 保证护理的安全。对于新聘用的护理人员 ,应该组织进行专业的培训 , 考核合格后上岗。对护理中容易出现安全隐患的地方进行详细的解说 , 并要求护理人员不断的加强记忆 , 在发生危急情况的时候 , 能够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最后 , 还应该规范护理人员的护理流程,对护理的步骤固定化 , 要求护理人员在进行某项内科护理工作的时候 , 一定要按照所要求的护理步骤进行护理 , 一步都不能省略。另外,还应该对护理人员的护理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 , 对于护理过程不规范的护理人员,应该进行相应的处罚,以起到警示的目的。而对于一些护理工作流程掌握非常规范全面的护理人员 , 应该进行适当的奖励 , 树立榜样。

2. 2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正确处理好与患者的关系能够有效的防范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因此 , 在护理工作中 , 护理人员首先应该学会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护理人员应该转变护理观念 , 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 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对于不同层次、不同素质的患者应该采用不同的沟通方式 , 对于病程较长的患者 , 护理人员应该给予患者充分的理解和关怀 , 要站在患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 ,处处为患者着想 , 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篇3

【关键词】优质护理;急诊内科;护理纠纷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034-02

急诊内科是患者生命抢救的阵地,在急诊内科中的患者大多病情危急,导致急诊内科成为护理纠纷发生率最高的科室[1]。对急诊内科的护理措施进行强化,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是目前十分紧迫的护理改革措施。本次研究主要探讨急诊内科患者使用优质护理对护理纠纷发生率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的100例急诊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74例,女性26例,年龄23~62岁,平均年龄(41.2±3.7)岁。患者文化程度,小学13例,中学42例,高中以上45例。排除有严重外伤患者、语言障碍患者、精神疾病患者。将本次研究中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两组患者年龄、文化程度、性别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措施,对照组行优质护理措施。接诊:护理人员实施微笑服务,为患者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护理人员以热情的服务态度,让患者提高满意率,从而达到提高服务水平的效果。在显眼处设立分诊台,可让患者避免出现扎堆现象[2]。尽快带领患者进入诊室,提高就诊效率。

就诊:急诊科为特殊性科室,在急诊科得患者有病情危急、且病情变化较快的特点,因此,应当较少就诊程序,可将部分检查、挂号等时间省略[3]。面对危重患者,可开通抢救通道,在进行患者抢救的同时,家属可办理相关手续,以治病救人为第一原则。在对病人做抢救时,可根据先急后缓的原则对患者就诊规律进行处理。若是患者有疑惑,可由护理人员对患者、家属进行疑难解答,缘由说明后,让患者、家属能对医院做法进行理解。

救治:医护配合流程需再次强化,对不同的急救措施应当做细化分析,如创伤救治配合、心脏骤停救治配合等[4]。在平时可开展培训、演练课程,医务人员行不同抢救措施的模拟训练配合,从而增加医护间的配合程度。对于仪器的使用,也需要护士熟练进行,从而缩短抢救准备时间。可采取层次、排班方法,新老搭配形式,将有经验护士的作用发挥出来,无经验护士也可避免在实际操作中手足无措。在抢救过程中,需设置护理组长,对护理工作负责。训练护理人员责任心,在救治过程中,应当临危不乱,有随机应变的能力,熟练药物放置、抢救设备、仪器使用熟练等都是直接关系到抢救结果的关键。

文书环节: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以表格的方式记录,根据患者情况,行心理护理措施,对患者不良情绪进行缓解,提高治疗依从性。

1.3 观察指标

将两组患者对心理护理、护士态度、健康教育等护理措施的满意度进行调查。护理纠纷的发生情况,以及两组患者的护理纠纷发生率做统计。

1.4 统计学分析

将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录入SPSS19.0软件中做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X2检验,以P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满意率为98%,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率为76%,(P

3 讨论

急诊内科为医院护理纠纷易发区,急诊内科护士在做护理操作时,应当对患者的心理情况做及时了解,与患者之间交谈,做心理疏导[5]。患者入院后的每个缓解都给予优质护理,可有效降低护理纠纷发生率,从而达到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

从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观察组患者满意率达98%,对照组为76%,差异显著(P

参考文献

[1]周蓓.小儿骨科护理纠纷的原因分析和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2):76-77.

[2]刘平,何少斌.优质护理对门诊分诊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8):152-153.

[3]罗静.优质护理中的护理安全管理与风险防范[J].西南国防医药,2012,22(8):885-886.

篇4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10月收治的心内科住院患者48例,所有患者均排除精神病史、严重脏器障碍及活动障碍等,符合心内科相关疾病的诊断标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24例,其中男14例,女10例;年龄42~83岁,平均年龄(62.3±2.1)岁。观察组24例,其中男12例,女12例;年龄45~84岁,平均年龄(63.1±1.9)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正确分析患者常见跌倒原因,并给予针对性护理,具体如下。

1.2.1跌倒原因分析

(1)药物因素:大部分药物能对患者精神、血压及视觉等产生影响,增加跌倒的发生情况,如强心药、镇静催眠药及降糖药等。

(2)疾病因素:心内科患者一般心律较为缓慢,且心、脑等器官的供血不足,会出现短暂性晕厥症状;若患有高血压,则易出现头晕或头昏等症状。

(3)环境因素:地面潮湿,病床过高,鞋底或地面湿滑,卫生间没有扶手,走廊障碍物过多等。

(4)护理因素:管理人员对安全管理重视不够,尤其是防跌倒方面落实不到位。同时护理人员人力不足,一般晨晚间患者最容易发生意外,但当班的护理人员通常较少,不能全面的给予患者提供护理。

1.2.2相应护理对策

(1)病情监测:护理人员应加强巡视,在患者服用降糖药、泻药及降压药等候,应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及心电图变化等,并注意观察用药后反应,若发现患者在用药后出现心率缓慢,血压波动较大或生命体征不稳定等情况,应进行重点监护。

(2)提供舒适的住院环境:在患者入院时向患者详细介绍病房环境和设置等,采用柔和地灯及床头灯,增加夜间照明。保持地面清洁干燥,按时打扫开水间,在浴室及卫生间铺放防滑地毯等,在走廊设置扶手。

(3)健康教育:对于易发生跌倒的人群,尤其是老年患者,护理人员应向其讲解跌倒的后果,指导患者及家属采用合理的活动方式,如改变时动作应慢,如厕之前应先坐一会,再慢慢起身等,提高护理依从性。

(4)生活护理:晨晚间可增加多名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的巡视工作,并协助患者进行进食、洗漱及改变等方式,夜晚间可采用床栏等措施,还可让家属在旁协助等,减少跌倒发生。

1.3观察指标

护理结束后,统计所有患者的跌倒次数,并计算、比较两组患者的跌倒发生率;调查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比较满意及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比较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采用SPSS15.0软件来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跌倒情况比较

所有患者经护理后,观察组药物副作用因素引起跌倒1(4.2%)例,疾病因素1(4.2%)例,跌倒发生率为8.3%;对照组药物副作用因素引起跌倒2(8.3%)例,疾病因素2(8.3%)例,护理因素3(12.5%)例,跌倒发生率为29.2%,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护理满意度比较

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非常满意8(33.3%)例,基本满意9(37.5%)例,比较满意6(25.0%)例,不满意1(4.2%)例,护理满意度为95.8%;对照组非常满意6(25.0%)例,基本满意7(29.2%)例,比较满意4(16.7%)例,不满意7(29.2%)例,护理满意度为71.8%,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篇5

消化内科患者的病情比较复杂,有的疾病存在一定的传染性,因而在护理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定的风险[1]。而这些护理风险的影响因素也是多样化的,本文主要对消化内科护士护理风险因素进行阐述,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6年5月(参照组)以及2016年6月―2016年10月(研究组)两个时间段作为研究对象,参照组5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0,年龄15―69岁,平均(40.5±3.6)岁;研究组5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各25例,年龄12―70岁,平均(38.6±10.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参照组不行特殊措施,研究组分析护理风险,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护理风险因素:(1)护理人员风险因素:直接接触患者的分泌物以及血液;被锐器刺伤;工作强度大缺少休息时间[2]。(2)患者风险因素:护理人员的专业护理知识不够强,在具体的护理过程中简化护理流程;与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不够;安全健康教育宣传不到位等。预防措施:(1)加强对护理人员安全护理意识的宣传,可以定期的开展宣教活动,向护理人员灌输安全护理的工作理念[3]。(2)护理人员在行护理时须严格的遵守护理章程,全面掌握各种防护用品的使用方法;为了减少针刺的风险避免徒手操作,将分离针头放入利器盒内保存。(3)与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增强患者的信任度,从而减少医疗纠纷。(4)完善护理制度,制定紧急的护理方案,避免在突况下处理不规范。

1.3 观察指标 对两个时间段的护理误差发生情况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记录与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进行文本数据分析与处理,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P

2.结果

2.1 护理误差发生率比较 50例研究组中出现2例护理安全误差,发生几率为4%,50例研究组中出现10例护理安全误差,发生几率为20%,就护理误差发生率而言,研究组显著低于参照组,P

2.2 护理满意度 研究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的有48例,不满意2例,护理满意度为96%;参照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的有35例,不满意15例,护理满意度为70%;就护理满意度而言,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P

3.讨论

通过研究显示,在消化内科的护理工作中,造成护理风险的影响因子比较多,既有护理工作人员的疏漏同时也有患者自身的原因。本次研究对护理风险进行识别并且针对不同的护理风险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对提高消化内科的临床护理质量与水平意义重大。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护理误差发生率4%显著低于参照组的20%,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6%显著高于参照组70%,P

参考文献:

[1]符美芳,戴莉,彭梅琼,郑红梅,关国琼.PDCA循环在防范消化内科患者排泄相关性跌倒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6,(02):15-19.

篇6

【关键词】 神经内科;危重患者;护理措施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472-02

神经内科危重患者大多病情严重,出现紧急情况的概率高,不仅抢救工作量很大,而且护理程序复杂,是一个具有很高危险性的科室。危重患者护理任务十分重要,提前观察、发现患者的病情异常并妥善处理有助于促进患者病情转归,挽救他们的生命。护理风险事件出现的原因很多,如护理人员自身素养、医疗内外环境、患者自身病情变化程度和医疗器械的精密程度等。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归类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加强护理安全,减少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树立在职护理人员的责任和风险意识,提升了业务素养和护理质量,降低了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

1 神经内科危重患者安全隐患原因

1.1 神经内科危重患者大多高龄、活动无耐力,站立及迈步困难,视力减退;脑血管病后遗症导致患者步行不稳、瘫痪、突发晕厥,引发跌倒。如遇地面湿滑、鞋底打滑、床脚移动,穿较宽大的衣服,灯光昏暗等防护措施不到位时,患者很容易跌倒。

1.2 神经内科危重患者对生命威胁程度较高,如脑梗死、脑出血、颅内感染等疾病,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躁动不安等症状,很容易导致坠床。护士健康教育落实不到位,对患者病情不熟悉,没有及时给予使用床栏,就会导致坠床;同时患者陪护不清楚床栏、约束带的重要性,擅自取下床栏或解开约束带也易造成坠床。

1.3 神经内科危重患者疾病较复杂,症状较广泛,加上疾病的严重性,常有感觉异常,如麻木、冷热感,对痛温觉感觉障碍。护理人员要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进行健康教育,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进行护理操作,若家属不重视宣教,甚至对患者漠不关心,患者使用热水袋时易发生烫伤。

1.4 神经内科危重患者常伴有意识、吞咽障碍,导致营养不良,皮肤软组织新陈代谢更新较慢,同时由于长期卧床、瘫痪致活动翻身不便、大小便失禁等因素,如果没有时常护理或护理没有到位,如未定时给予翻身拍背擦洗、保持床单及患者衣服清洁及擦身保持卫生等,极易发生压疮。如患者压疮长期不愈合,可导致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增加。

2 针对神经内科危重患者护理安全隐患的防范对策

2.1 制定护理工作的核心制度,增强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医院要随时检查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成果,对那些不负责任的护理人员进行批评指正。特别是护理人员自身要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严格实行护理操作制度,对患者进行正确的护理,防止因自己的操作错误而引发的安全隐患。

2.2 保证护理资源,提高护理人员的福利待遇水平对于神经内科的护理工作而言,有更大的难度和复杂程度需要护理人员来承受,所以他们面对更大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为此,一定要保证充足的护理人数流动,避免护理人员担子过重,排班没有动性,休息不及时,出现护理疲劳。要认真做好护理的排班工作,根据各时段的护理强度和各科室的护理要求,制定动态护理计划,争取以最少的护理人力投入,做出最有效的护理。另外,医院要重视护理人员的地位,根据他们的工作强度给与相应的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以此增强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2.3 阶段性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技术,由于护理人员是和患者直接接触的,所以他们的护理技术是安全护理的根本保障。医院要定期对所聘请护理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知识更新,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了解医学发展特别是神经内科的发展现状,紧跟医学发展步伐,用最强硬的技术,服务于我们的患者。另外,由于神经内科危重患者的复杂性,在遇到紧急问题时要冷静思考,寻找解决的方法或是将危害降到最小。

3 神经内科危重患者的特殊护理措施

3.1 构建完善的护理章程 对于病情特殊的患者要有完整的护理施行方案,如消毒责任制度、排班制度、药品和器械保管制度等,要求所有护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相关制度。改善病房环境,危重患者应该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中接受治疗,保持室内通风、清洁,对轮椅等特殊护理设施须定期检查维修,预防安全隐患。

3.2 营造护理安全文化,加强健康教育,增强法律意识 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法律的培训,增强其责任心。掌握专科知识,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医护人员必须按照规章制度来进行各项操作,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时发现、有效处理潜在的危险因素,减少护理安全隐患。

3.3 由于神经内科危重患者常有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在临床实践中只有形成完善的护理安全隐患防护措施、理念,对于出现的不安全因素才能做出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从而减少死亡,防患于未然。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应随时作好防止意外发生的准备。如癫痫疾病患者会突然出现抽搐,应及时用毛巾或压舌板放入其口中,以保护患者的舌部;脑出血患者,必须要强调并告知患者及家属绝对卧床的重要性,以防再次出血。

3.4 对病情观察细致,护理到位且能准确及时识别危险因素,认真评估患者病情,采取应急性防护措施,避免事故。这需要所有护理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护理技能,提高自身整体素质,进行规范化操作;同时要有护理责任心,做好护理记录,有护理安全防范意识。如向患者及家属讲解住院期间注意事项;认真评估患者病情及可能的危险因素,减少院内意外事故。对于危重及老年患者,以书面形式告知家属注意事项。

4 结 语

由于神经内科疾病的复杂性、症状的广泛性、疾病的严重性及难治性,护理事故时有发生,导致了很多意外伤亡。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强神经内科专业护理知识学习,不断改进临床护理,提高预防能力,从安全角度正确评估护理患者,采取预见性的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消除护理隐患。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 护理纠纷; 因素分析; 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 R248.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2)-01-226-01

随着我国医疗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举证倒置的实施,人们的法律意识逐渐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断提高,各种类型的纠纷逐渐增多。特别是就诊过程中,稍有疏忽,或处理不慎,就容易导致纠纷发生,这些纠纷的发生,影响医院正常工作秩序,也加大了医护人员的心理压力。因此,正确处理护理纠纷,是保证门诊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内容。我们结合内科门诊工作的特点,对发生护理纠纷的因素进行分析,包括:护理人员的因素、患者的因素、社会因素、法律意识等多个方面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防范措施,收到良好效果。

1 护理纠纷发生的因素

1.1 护理人员的因素

1.1.1 服务态度 护理纠纷的发生大比例源于护理人员服务态度冷淡。内科门诊工作的特点是专科多,病人流量大,人员复杂,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比较敏感,由于工作的特殊性,护理人员终日面对不同层次的病人,整天回答同样的问题,情绪容易受环境影响而造成波动。在接诊时,缺乏主动性、热心,态度生硬、冷淡,说话的语言和方式简单,特别是在病人多,工作人员少的情况下,沟通信息量大,速度快,急于求成,更不能耐心细致回答病人提出的问题,从而导致护患纠纷。据中国医生协会调查显示:80%的医疗纠纷源于服务态度、语言沟通和医德医风问题[1]。

1.1.2 业务素质 专业知识不扎实,知识面不广,对病人问诊不仔细,观察不到位,导致分诊错误,延误病人就诊时间,从而发生护理纠纷。例如,一位发热多日的病人来就诊,由于问诊不够仔细,分错科室,耽误其就诊时间,引起患者及家属对护理人员产生不满情绪,从而引发护患纠纷。

1.2 患者因素

1.2.1 患者对医疗护理的期望过高,存有不健康的就医心态 内科门诊病人流量大,家属陪伴多,拥挤,环境吵杂,多数病人能排队等候,按顺序就诊。个别病人及家属因候诊时间长,心情烦闷,心态偏激,就诊心切,认为用钱就可买到服务,拿钱挂号看病,不管忙闲就应先给我看,把不良情绪发泄给护理人员,从而产生护理纠纷。

1.2.2 病人及家属因对医生工作的不满,而引起对护理人员的不满 由于医生工作不妥,病人未能达到预期治疗效果,病人及家属缺乏相关的医学知识,从表面上找原因,护理人员与病人接触密切,很容易被病人当成发泄工具,而造成纠纷。例如,一位消化科病人看完病回家遵医嘱服药,两天后,全身出现荨麻疹,来到医院没找到当时就诊医生,冲分诊护士大喊大吵,任凭护士怎样解释,就是不听,把对医生的不满发泄给护士,间接转化成护患矛盾,影响就诊秩序。

1.3 社会因素 护理人员平时只注重业务学习,法律意识薄弱,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新的《医疗事故条例》实施后,一件平凡的小事可以成为纠纷的导火线。另外,一些新闻媒体不客观的报道发生在医患之间的矛盾,使公众形成了一种“现在医院只是为挣钱,医院不可信”的错误认识,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激化了医患关系,间接地促使了护患纠纷的发生。

2 防范措施

2.1 转变观念,增强服务意识 提高服务质量是医院走出纠纷困惑的第一步。护理人员应以病人为中心,切切实实把病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热情关心体贴病人,对护理人员进行礼仪培训,通过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水平。接待就诊病人时,要起立,面对病人,态度和蔼,文明用语,主动询问病人,并快速做出分诊,协助选择医生,耐心、细致、科学地解释病人提出的问题,虚心接受病人提出的意见,保护病人的隐私。用真诚、善良之心,尊重、同情、理解、关爱病人,真正做到急病人之急,想病人之所想,帮病人之所帮,以此建立良好和谐的护患关系,在病人及家属心中树立起护理人员圣洁的形象,防止和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2.2 提高业务素质 出现护患矛盾如何应对和解决往往与护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有直接关系[2]。内科门诊护士仅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不够,还要定期组织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掌握多学科知识,具备全科护士的综合能力,提高整体素质。要熟悉医院的最新动态,及时了解各科的新技术,新业务,以便向病人介绍,力求分诊准确,病人候诊时间短,并安排急、老、弱病人提前就诊,遇到病情危重者,迅速送急诊室抢救,为病人提供高效优质的护理服务。对有抱怨的病人,讲究语言艺术,避免与其正面冲突,尽量避免纠纷的发生。

2.3 营造以人为本的就诊环境 诊区定时通风,紫外线消毒,夏天有空调,冬天有暖气,候诊室有电视,定时播放相关的医疗保健节目,提供健康知识材料阅读,并免费提供饮用水。护士加强巡视,主动了解病人的需求,随时为病人排忧解难,强调人文关怀,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正确做好疏导工作,按序就医。温馨的就诊氛围,有利于稳定病人的情绪,减少护患纠纷。

2.4 实施自动排队叫号机 避免拥挤吵闹现象发生,实施电话、网上预约挂号,按预约时间就诊,方便病人,病人放心,大大降低护患纠纷。

2.5 学习法律知识,强化安全意识 护理人员必须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法律意识,特别是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管理办法》等与护理人员关系密切的法律知识要有一定的了解,从细微处做起,有自我保护意识,对工作高度负责,才能确保护理工作的安全,有效地预防护理纠纷的发生。

3 内科门诊护理人员,本着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做到“三心三点”“六个一”服务 接待热心,解释耐心,征求意见虚心;动作快一点,微笑多一点,关爱多一点;一声问候,一个微笑,一杯热水,一个良好的环境,一张便于咨询的连心卡,一次详细的介绍。及时化解矛盾和纠纷,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强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和对护理人员的充分了解,有效地避免了护患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篇8

河北省盐山县人民医院 河北省盐山县 061300

【摘 要】目的:本文主要研究了心血管内科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安全用药以及护理的相关措施。方法:选取了2013年5 月到2014 年5 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50 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相关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用用状况以及接受的具体护理措施进行分析,从根本上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顺利发展。结果:在对150 例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共发生15 例不规范的护理事件,占总人数的10%,因为所用药物、护理人员、院方以及患者本身因素造成的不规范事件数分别为4 项、7 项、1 项、3 项。结论:心血管内科患者在临床护理过程中与用药安全以及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存在较为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 心血管内科;用药安全;护理措施

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大都年龄较大,病情表现较为复杂,因此,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受到护理工作人员主观因素以及用药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出现不规范现象。[1]采用怎样的护理措施和用药方法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患者以及家属的满意度,改进整个护理工作的服务质量,是当今各大医院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本文选取了2013 年5 月到2014 年5 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相关资料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科学分析并回顾患者的护理质量以及用药情况,现将分析所得的资料和数据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本文选用的研究对象来自于2013 年5月到2014 年5 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50 心血管疾病患者,其年龄分布在43-77 岁之间,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0.5 岁,其中男性患者有76 例,女性患者有74 例。其中有55 例冠心病患者、59 例高血压患者、36例心肌梗死患者。患者的年龄、身体素质、营养状况不存在太大的差异,不会对本的研究工作造成影响,P<0.05,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1.2 治疗方法

本文主要对患者的护理措施以及用药安全进行资料总结和回顾,从根本上发现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规范因素,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几条改进方法和改进措施。通过对资料的回顾和分析,造成护理过程中出现不规范现象的主要原因可总结为如下:1、护理人员引起的不规范,主要是由于护理过程中很多护士不能及时准确的对患者出现的细微变化进行判断,从根本上耽误患者接受系统的治疗,部分护理工作人员缺乏工作责任感,导致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受到伤害。[2]2、药物,患者在身体状况以及年龄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临床护理过程中,一定要结合患者的病情以及实际身体状况决定用药方式以及用药剂量。 [3]4、院方,患者对医疗费用很容易与患者以及家属产生纠纷,

1.3 统计学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spss17.0 软件对所得的相关数据进行系统的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通过系统的总结和分析,150 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共存在15 例不规范的临床护理事项,现将相关结果绘制如表1。

3 讨论

通过对相关资料的分析和研究,我们不难发现患者的护理质量以及用药安全主要受到药物、患者、护理工作人员以及院方等因素的影响,只有结合实际状况,从这四方方面做好相关的改进工作,才能保证心血管疾病患者内科护理以及用药安全。

在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护理工作时,要设置一定的责任护士,对患者的相关病例资料进行整理,并制定相关的护理工作计划。[5] 护理工作人员要能够及时了解病人的需要,采取饮食治疗以及药物治疗的方式对患者出现的正常疼痛进行干预,医务工作人员还要加强自我学习,对患者所出现的生命体征变化进行科学准确的判断,引导患者及其家属树立信心,调整心态,积极面对治疗。

患者要多参与有氧的、缓慢的体育锻炼,从根本上提升自身免疫力,减少焦虑以及紧张的负面情绪。患者在日常饮食过程中要避免食用生硬、过热、辛辣的食物,当病情出现好转时,依然要积极接受治疗,按时服药,出现不适或者疼痛时,要积极与义务工作人员进行交流,做好治疗配合工作。

心血管疾病患者在资料过程中将会耗费大量的费用,所以,护理工作人员要将具体的收费名录以及收费单据转告给患者以及家属,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从根本避免各种医疗纠纷的出现。

参考文献

[1] 韩国枝. 浅谈临床心血管内科用药的观察及护理[J]. 医药前沿,2013(10).

[2] 齐银芝, 李小玲. 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与用药安全管理[J]. 中国医药导刊,2012(01).

[3] 廖宝芳. 心血管内科用药安全管理及护理质量管理探析[J]. 中国美容医学,2012(18).

篇9

黑龙江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 154002

【摘 要】目的:分析探讨神经内科护理中常见的安全隐患及其解决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住院神经内科患者120 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 例。分析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常见安全隐患,并据此而制定相应的神经内科安全护理措施。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神经内科安全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根据统计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神经内科护理中常见的安全隐患较多,临床护理工作应对此加以重视,采取积极的安全防范措施,以提高护理工作的安全性。

关键词 神经内科;护理;安全隐患

神经内科是医院中收治脑血管疾病、脑部炎症性疾病、神经系统变性病等疾病患者的科室,患者具有病情变化快且病情严重的特点。而这些特点给神经内科的护理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护理工作中存在着较多的安全隐患[1]。我院为提高神经内科护理的安全性,特选取了相关病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专项研究,总结其常见的安全隐患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有男患者33 例,女患者27 例;年龄为20-83 岁,平均年龄(61±4.6)岁;病程2-20 年;平均住院时间(14.3±3.5)天。对照组有男患者31 例,女患者29 例;年龄为21-85 岁,平均年龄(62±4.2)岁;病程2-22 年;平均住院时间(14.1±3.7)天。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性(P>0.05)。

1.2 方法

1.2.1 护理安全隐患分析

第一,患者自身的不安全因素。首先,神经内科患者多为老年人,体质较差,表现为体力、视力等方面具有缺陷,所以容易发生如坠床、跌倒等意外事件。其次,神经内科患者大多数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表现为神经敏感度下降,典型的表现即为对冷热的感知异常,所以容易发生烧伤、烫伤、压疮等不良事件。其他的则还有记忆力下降,因而出现患者走失的情况。最后,神经内科患者因为长期受疾病的折磨,而出现了特殊的心理环境,表现为悲观失望、焦虑、暴躁易怒等,所以自残、自杀以及伤他行为比较容易发生[2]。

第二,医院的不安全因素。医院的部分护理人员存在着责任心不强、对待工作不认真的问题,这直接导致了护理工作容易出现差错,比如对患者的病情评估错误,没有及时将患者的危险情况上报给主治医生等。此外,医院值班安排不合理也会给护理工作带来安全隐患,当安排的值班护士人数较少或者只安排一个值班护士时,危重患者的抢救工作可能会因此而被耽误。1.2.2 护理安全隐患的解决措施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手段,而观察组患者采取以下安全护理措施。

第一,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安全教育。医院的医务人员要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针对性的安全教育,根据患者及其家属的年龄、患者的病情、患者的性别等展开个性化安全教育工作,从而使患者得到保护,有效避免各种意外事故的发生。

第二,对护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是提高其护理行为的安全性的先决条件。对此,医院要督促护理人员学习医院的安全管理制度,并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做到尽职尽责,正确、细致地做好每一项护理工作[3]。

第三,实行弹性排班制度。鉴于排班制度不完善给护理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医院可以实施弹性排班制度,即晚上值班人员分为前、后半夜两班,白天则安排一个人完整值一个白班。在高峰段7-11 点适当增加值班人数[4]。

1.3 统计学分析

患者数据采用spss13.0 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t 检验;率的比较采用X2 检验,P<0.05 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根据统计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5.0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33%, 比较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见表1。

3 讨论

护理安全性是患者及医务人员所共同关心的问题,护理安全隐患是护理工作中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神经内科中,护理人员往往面临着工作强度大、风险高的局面,因此有必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其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加以解决。通过本次研究的结果可知,神经内科的护理安全隐患主要来自于患者及医院两个方面,所以其解决措施也从这两个方面延伸开来。因为患者的体质问题、病情等在短时期无法改变,所以针对患者的解决措施主要集中在提高患者的安全意识方面。而针对医院方面的安全护理措施则分为两种,一种是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职业素养,另一种是优化医院的排班制度,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研究结果表明,这种解决措施的实践性强,且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体现为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综上,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较多,而通过实施相应的解决措施可以提高护理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李勇珍. 浅谈神经内科护理中常见的安全隐患与解决措施[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25(10):251-252.

[2] 郑佳, 王新艳等. 浅谈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常见的安全隐患与解决措施[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10(07):188-189.

[3] 贾亚娟. 浅谈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常见的安全隐患与解决措施[J]. 中国医药指南,2013,3(10):16-17.

[4] 李开美. 试论神经内科护理中存在的隐患及解决措施[J]. 中国医药指南,2015,18(02):230-231.

篇10

【关键词】心内科住院患者;食欲下降;原因;护理

食欲是指在进食前或进食中对某些食物产生的一种愉快的感觉,它建立在条件反射的基础上,身体和精神的任何不适都会引起食欲改变。食欲下降主要是指机体失去正常的进餐欲望,从而导致其进食量的不断减少,经常伴有不同程度的体重减轻、营养不良等并发症[1]。为了分析我院心内科住院患者食欲下降的原因,并提出个性化的护理措施,我院开展本研究,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9年10月1日至2012年10月1日期间,我院心内科共收治了患者459例,其中,男284例,女175例,其年龄为17~88岁之间,平均(615±28)岁。本组的459例心内科患者中,食欲下降患者134例,占所有患者的2919%。其中,高血压患者23例,扩张性心肌病患者33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13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4例,加抗性心脏病患者4例,冠心病患28例。

12治疗方法患者住院期间出现的食欲下降分为3个主要等级,即轻度、中度以及重度食欲下降,并对其住院期间的身体状况进行评估。分析导致患者出现食欲下降的主要原因,并为其制定个性化的临床护理方案。

13食欲下降程度划分将患者食欲下降的程度进行划分,即轻度:食欲轻微下降,患者的进食量下降20%左右,且持续时间不超过1周,未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中度:患者的食欲明显下降,其进食量下降50%左右,且持续时间较长,约为1~2周,并伴有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重度:患者的食欲下降严重,进食量下降超过70%,且同时伴有恶心、呕吐以及腹胀等症状,甚至出现营养不良和精神不振等并发症。

14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 120数据处理软件分析并处理本组研究数据,当P

2结果

观察组67例患者中,食欲改善例数为60例,临床护理满意度为9553%,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

3讨论

31导致患者食欲下降的主要原因其一,年龄因素。心内科的住院患者大多数均是老年人,其自身的机能退化会导致其出现生理改变,例如味觉衰退、消化液减少、胃肠蠕动减慢等均是导致其出现食欲下降的重要原因。其二,疾病因素。心内科患者往往伴有肠系膜动脉硬化等并发症,消化系统不适极易导致患者出现腹胀、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进而影响食欲。其三,治疗因素。心内科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部分口服药物可能造成患者的胃粘膜损伤、恶心以及胃肠胀气等不良反应,从而导致患者食欲下降。此外,有些患者需要同时服用强心剂、降压药、抗凝药以及降糖药等药物,致使其出现药物不良反应,降低食欲。其四,心理因素。部分患者对自身所患疾病并不了解,其通常担忧疾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这种不良的心理状况和消极的情绪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患者食欲下降。

32护理措施首先,心理护理。大多数的心内科住院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和抑郁、恐惧等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应该多与其进行沟通,开导患者、鼓励患者,并告知其良好饮食的重要性。指导患者欣赏自己喜爱的音乐、观看自己喜爱的电视节目,使其保持健康、积极、乐观的心态,以改善其抑郁情绪,增加患者的食欲[2]。此外,护理人员还可以带领患者到其他病房进行参观,向其介绍成功治疗的案例,告知健康饮食对于疾病治疗的重要意义,增强其治疗疾病的信心,进而改善负面情绪,增加食欲。

其次,治疗护理。心内科患者在治疗期间均需要服用大量药物,对于将引起患者胃肠道不良反应的药物,则叮嘱其半小时后服用,对于头孢类和喹诺酮类抗生素等药物则尽量避免空腹服用,以减轻其胃肠道的不良反应;对于合并慢性胃炎的患者,治疗期间给予其适当的保护胃黏膜药物,以降低其食欲下降的发生率;对于已经出现明显食欲下降的患者而言,则应该及时给予其抑酸、促进胃肠动力等药物,以改善其食欲下降症状;对于食欲下降程度严重、且持续时间较长的患者,则可以给予其适量的补钾液或果汁等,以维持其水电解质平衡,改善其食欲下降等症状[3]。

第三,饮食指导。告知患者保持口腔的干净、整洁;指导患者家属有针对性的为其提供食物,不仅要干净、卫生,还要荤素搭配、营养丰富;针对每位患者的不同情况为其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即以清淡食物为主、避免油腻和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松软、易吸收的食物为主,避免坚硬和不易消化等食物,遵循少时多餐的原则进食。

总而言之,对心内科住院期间出现食欲下降的患者而言,给予其系统、科学的评估,并针对导致其出现食欲下降的原因进行全面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食欲下降,对其恢复健康饮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张俊梅,王丽,谢赫男 心内科住院患者食欲下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7):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