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的精髓范文
时间:2023-11-14 17:52: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民族文化的精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传统文化;现代企业文化;传承;借鉴;创新
企业文化并不是完全自然而然形成的,它要通过企业有意识地塑造才能建立起来。在企业文化的创建过程中,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根本,借鉴西方现代企业文化的优秀成果是依托,在融合东西方文化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是关键。继承借鉴和改革创新相并重,是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
一、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
中国企业文化发展的最根本的问题是企业文化的中国化。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只有根植于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吸取其中的精髓,使之成为企业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才能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以保证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可以传承的精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天下为公、忧国忧民的爱国思想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以“忠”、“孝”著称于世,不仅忠于君臣、孝敬父母,而且忠于祖国、忠于民族、忠于人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先人看来,当一个人的生命价值与国家利益、民族利益或人民利益发生矛盾或冲突的时候,就应该“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传统文化的整体观念、社群原则是国民人生价值取向的标杆,是“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产生的思想基础。“苟利国家,不求富贵”,“苟利社稷,则不顾其身”,它通过精神感召和意识形态激励,使公民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主动放弃自我利益,成就集体利益,使个人的利益与象征性的集体利益获得一致性,进一步达到社群的共识。热爱、忠诚、报效自己的祖国一直是中华民族深厚的思想感情和历久弥坚的精神支柱。所以,中国企业要把“以产业报国,以民族昌盛为己任”作为自己的经营宗旨,并能把企业利益、社会利益、民族和国家利益统一起来。
(二)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中华民族素来有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周易》中就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宝贵箴言。天道刚健,自然界生生不息地运行变化,人们当效法自然,养成奋发有为、不断进取的品格,在厄运和挫折面前不低头气馁,积极奋起抗争。“进德修业”,应与时偕行,顺应时代潮流,勤奋刻苦,务求有所作为,以立德、立言、立功。孔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孟子说:“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为大丈夫。”道家庄子从一种自然主义的思想出发,提倡:“至人神矣!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冱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飘风振海而不能惊”,并主张“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这里所说的匹夫之志、丈夫行为与至人神举,就是对中华民族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精神的集中概括和生动写照。发扬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将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整个组织充满活力,不断地向前发展。
(三)厚德载物、和而不同的宽容精神
“厚德载物”是指要像大地那样以宽厚的胸怀包容万物。“和而不同”是主张建立在事物相互区别和多样性基础上的统一,是不同事物的和谐一致,反对抹杀事物的特点和个性,强求事物单纯的、没有生命力的“一致”。和而不同是整体和谐的思想,是敬业乐群的团队意识。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体现在待人接物上为“和气”,体现在人际关系上为“和睦”,体现在国际环境上为“和平”,体现在价值取向上为“和谐”。这种“和”不是无原则的迁就,而是要宽容大度,,善于与人合作;建设我国现代企业文化,就要继承和发扬厚德载物、和而不同的宽容精神,允许差异、允许创新、允许多元,和平共处,,着力构建一个尊重个体独立性和个体利益需求的民主和谐的企业集团。
(四)崇德重义、修身为本的重德精神
我们的祖先在几千年前就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古训。儒家十分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认为齐家、治国、平天下均要从修身开始,意思是做事先做人,要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义”是人们应该遵循的道德规范或道义所要求维护的公共利益。传统文化非常重视义利规则,提倡舍己为人,克己奉公,主张“见利思义”、“义以为上”。海尔集团的宗旨――“真诚服务到永远”,就反映出德、义的传统精神在企业文化中的延续。
(五)中庸和谐的思想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儒家思想一直占据着根深蒂固的统治地位。中国人的处世经典,便是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作为行为的基本准则。“中”是儒家追求的理想境界,中庸思想,主张为人处事要合乎时宜,把握节度,恰到好处,既无过分、又无不足,在一定的道德原则下达到和谐的境界和目的。基本点是要求人们为人立身要正,处事要坚持正确的原则和道理,力避发生过与不及的片面、偏激行为,使人际关系和整个社会保持协调和谐。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质就是正确处理企业发展中出现的公正与效率、财富与精神、增长与发展、资源与环境、道德与法律、竞争与和谐、对内与对外以及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各个方面的矛盾和问题,在企业内外部建立一个稳定的、宽松的、良好的合作关系与发展环境,增强组织凝聚力,提升企业发展力。
以上传统文化所包含的精神和思想,经过科学扬弃和批判继承之后都可以也应该作为企业文化塑造的精神源泉。
二、借鉴西方现代企业文化的优秀成果
企业文化应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应具有兼容性的特点,需要在各种文化的交流与交融中吸取营养,获得生机,在继承人类社会一切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国外文化中同样包含可以补我所缺、为我所用的积极成果。其内容主要包括:
(一)科学理性精神
科学理性精神是西方文化的本质特征,是一种崇尚真理和正义、求实和尊重实践的精神。它认为客观世界的运行和发展都有其客观规律,人类可以依靠知识和理性思维、逻辑认识和把握客观世界,人们必须把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置于科学的基础之上。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充分认识和肯定科学技术和科学理性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的巨大推动作用。
(二)现代人文精神和科学的人道主义
这是指的人道主义,它主张从现实的人出发,从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人们的社会关系出发,去关注和研究人的问题,从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中去看待人性。它强调要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实现个性解放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三)现代市场经济理论
西方现代市场经济理论经过两百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较完整和成熟的理论体系。我国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中运行,特别是在开放的国际市场大环境下运作,需要全面了解并适应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如市场体系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市场机制理论;现代企业制度的构建及协调机制;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和市场主体利益驱动规律等。这些理论成果反映了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原则和要求,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四)现代管理科学理论
西方现代管理科学理论,是适应现代化大规模工业生产的需要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三个主要发展阶段――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和当代管理理论的成果,均对我国工业化进程中企业管理的发展具有积极地启迪和借鉴意义,特别是西方现代管理理论,它较少政治意识形态的色彩,主要是对现代生产活动以及企业、经济和社会管理活动的客观规律的认识和理论抽象,以及管理活动具体操作的程序、方法、规则等,完全可以为我国企业和经济、社会管理所用。
(五)创新精神
现代的“创新”概念是由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来的。熊彼特在其代表作《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把社会经济活动区分为两种类型:一是静态的“经济循环”,二是动态的“经济发展”。他认为经济活动从本质上说是动态的和不断发展的,而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作为经济主体的企业家不断地实现创新,即进行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目前,对创新的理解也不断发展,并将其分为技术创新、知识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等多方面。因而,创新不仅是企业发展,更是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不竭力量源泉。除此之外,国外的现代化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也可以为我国企业文化塑造提供借鉴和启迪。
三、在东西方文化融合基础上进行创新
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都有其存在的历史环境、地域环境和人文环境。我们在现阶段整理、继承民族传统文化,必须做历史的、具体的、科学的分析,无论是继承还是抛弃,都不是简单地、笼统地肯定或否定,而是要善于运用历史的、辨证的观点,立足于我国企业经营和发展的国情和历史任务,正确把握人类文明进步的方向和潮流,用科学的态度清理和扬弃,以剥离其封建的和小农经济的杂质,提炼出与现代文明相适应的、体现优良思想道德传统的成分。即使是对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也需根据时代的要求加以改造,赋予其符合时代精神的新内涵。对于西方文化的借鉴,要注意结合我国国情,改造吸收其体现人类文明进步方向的精华,特别是现代以来与人类文明进步方向和现代化进程相一致、体现人类共同智慧和精神财富的文化成果。同时,还要自觉防范和抵制其腐朽因素和精神垃圾。对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要在科学扬弃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整合工作。这种整合是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的精神原则和价值标准,去改造并统摄引进的外来文化,使之适应中国现时代的国情和要求,并与民族文化相融合,使两者优势互补,共同成为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素材。这种中外文化的融合就是文化创新的一个方面,文化创新的另一个方面就是在对中外文化进行交流融合、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实现超越,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孕育出新的文化内涵。企业文化的创新来自于其内在的创造性,在信息化背景下,创新的作用得到空前强化,并升华成一种社会主题。创新成为企业的生命源泉,创造性和灵活性成为最突出的资源。在工业文明中,是用过去的确定性来对付未来的不确定性,而在信息文明中,则是通过主体创新的确定性来对付未来的不确定性。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循序渐进地探索建设的方法和途径。企业文化本身就是在动态中不断升华的人类价值理念体系。企业文化一方面要跟上社会主流文化的发展,要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进步,另一方面,也要与企业的经营活动和管理创新紧密结合,随着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不断地改进与重塑。因此,企业文化建设要由浅入深,并把其纳入企业的总体战略当中。
企业文化的塑造过程要整合古今伦理观念,融合中西文化,以成为企业运营、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并会产生多层次的社会经济效应。
参考文献:
1、刘光明.现代企业文化[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2、万顺福.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
3、刘承华.文化与人格: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一次比较[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篇2
1.1提高艺术欣赏水平,增强民族凝聚力舞蹈艺术的发展是一个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体现。本土文化与舞蹈艺术创作相结合,能够帮助提高人们的艺术欣赏水平,发扬民族精神。例如,在古代,壮族文化有一定的代表性,在壮族人们的生活中,到处可以看到在壁画上刻有丰富的图案,热烈的舞蹈场面等,这些都反映出这个时期壮族人们比较热爱劳动,对美有一定的追求,生活有滋有味的。通过这些舞蹈作品展现出壮族浓厚的民族风情,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该民族的民族凝聚力,传承了该民族的民族精神。将本土文化元素与舞蹈艺术创作融入一起,让舞蹈作品变得更加有人情味,提高了舞蹈的质量。
1.2继承了本土文化的精髓一个民族地区人们的居住环境、风俗习惯、以及日常活动等传统文化就是该民族本土文化的体现。舞蹈艺术文化的发展,就是民族文化的发展。不同的民族拥有不同的民族文化,就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舞蹈艺术。在进行舞蹈艺术创作时,要将本土文化元素充分地展现出来,突出本土文化的特色,从而继承了本土文化的精髓,在传承传统的优秀文化中,让舞蹈艺术文化得到发展和继承。例如,在广东广场舞中的舞龙,就是将当地传统的民间舞蹈与广场舞结合到一起,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乐趣,而且也对继承传统的文化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在人们娱乐休闲的同时,对当地的本土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发扬了民族精神。
2本土文化在舞蹈艺术创作中的表现
在舞蹈艺术创作中,将人们的精神需求和整理集合到一起,形成多种文化形式,通过将这些文化形式与肢体语言形态进行融合,并采用自身独特的方式进行保存。在民族的发展壮大中,使当地的本土文化通过舞蹈得到继承和发展。在舞蹈艺术作品中充分的展示各个民族的不同的文化特点,为舞蹈作品添加了一层风土人情,给舞蹈作品本身赋予了深刻的含义。
舞蹈创作的灵感来源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构想。舞蹈艺术文化的发展不仅促进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继承和发扬了该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从而增强了民族凝聚力。通过准确的舞蹈形象生动地展示出一个民族文化发展的精髓。例如,在蒙古舞艺术创作的过程中,由于受当地浓厚的民族气息影响,在创作上表现出草原人民对大自然的热爱,展示了草原民族的民族风情,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本土文化在任何一个舞蹈艺术创作中,都有着其独特的影响。只有在舞蹈创作中融入本土文化的艺术本质、精神以及品格等元素,才能形成一个巨大的文化交流空间,在多元化的艺术舞台上拥有一席之地。在舞蹈艺术创作中,继承和创新浓厚的本土文化上,发扬民族的本土精神,这样才能在舞蹈艺术创作达到更高层次的境界,从而带动舞蹈艺术走向世界。
3培养在舞蹈艺术创作中本土文化元素培养的有效措施
3.1在继承传统的文化上,进行创新面对舞蹈艺术领域竞争的日益激烈,如何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成为现阶段舞蹈艺术创作比较关注的问题。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在舞蹈艺术创作中,不仅要继承传统优秀的本土文化,还要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汲取外来文化的精髓,充分地发挥出本土文化在舞蹈艺术创作中的作用,在发展中进行创新,让现阶段的舞蹈艺术作品更加的富有内涵,拥有一定的风土民情,达到一定的艺术创作境界。
3.2对民族的舞蹈文化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在我国拥有非常丰富的舞蹈文化遗产,各个民族都有着自身独特的民族文化,民族文化不同,所形成的舞蹈艺术形式就不同。在舞蹈艺术创作中,通过对这些民族的舞蹈文化进行深入的了解,在优秀的传统文化上加以发展和继承,从而为之后的舞蹈艺术创作提供更加新颖的想法,提高舞蹈创作作品的质量。
3.3提高学校的舞蹈教学水平在学校舞蹈教学中,要加强本土文化在舞蹈艺术创作中的应用,促进舞蹈艺术文化的快速发展。在舞蹈艺术文化发展的道路上,拥有了很多优秀的舞蹈演员,给舞蹈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地方院校舞蹈教学中,要结合当地自身的优势,来进行本土舞蹈文化的传承。例如,在学生课外活动的时候,可以去田野进行采风调查,深入的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为舞蹈艺术创作提供丰富的资料;也可以去请当地的老艺术家,来进行授课,让学生更加直接的学习到老艺术加创作的方法和观念。
4总结
篇3
1.将民族文化背景渗透舞蹈教学中
民族民间舞蹈是每个民族独有的民风民俗和族人智慧的结晶,不同的民族舞蹈风格迥异,同一个民族的民族民间舞蹈由于体现的文化内涵不同,其风格也会大不一样[2]。我国拥有56个民族,如果在了解民族民间舞蹈民族文化背景的教学上会更有利于学生理解舞蹈中相应动作的内涵。在进行舞蹈教学前,教师在课前该节民族民间舞蹈相关的民族文化知识,比如在讲授腰鼓舞时,教师在开始教学前可以通过多媒体将事先收集的文字、图像以或者视频资料展示出来,让学生对朝鲜族的地域特点、、风土人情等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了解腰鼓舞的形成和发展,从中品味到舞蹈动作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和情感。经过了解民族文化背景后,学生在学习舞蹈动作时就不在是单纯地复制教师的动作,单纯地极易动作要领,而是将情感带入,享受舞蹈韵律中所体现的浓厚的民族文化,主动地通过自身的肢体语言将别具特色的民族民间舞蹈、民族文化以及内心的丰富情感体现出来,整个舞蹈就不会显得僵硬。
2.将各民族风格渗透到舞蹈动作中
每支民族民间舞蹈都是由一些列的舞蹈动作组成的,从舞蹈动作就可以看出这只舞的风格,然后透过舞蹈风格了解民族的风格[3]。在舞蹈教学中,要将民族风格渗透到舞蹈动作的讲解中,尤其是具有代表性的经典动作,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并掌握舞蹈精髓和舞姿要领的关键。比如蒙古族是一个热情、豪迈、能歌善舞的民族,该民族的民间舞蹈就充分体现了蒙古族的民风,翻腕、抖肩等动作洋溢着热情、欢快的氛围,具有纷独特的风格。蒙古舞蹈韵律特点是肩部运动要收放自如,即要有力度,又要有弹性、韧性和灵活性,表现出强烈的情感起伏,这是蒙古族人民果敢、豪放、胸襟宽广等蒙古族风格决定的。在教授舞蹈动作时,要重点讲解该项动作所体现的民族风格,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加顺畅记忆动作要领,还能够将民族风格的精髓融入舞姿中。
3.通过民族服饰渗透民族文化
民族服饰同动作和音乐一样是民族舞蹈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具有体现民族精神、承载舞蹈表现力、民族文化等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影响舞蹈风格形成的一大重要因素[4]。民族服饰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可以传递出很多信息,比如可以反映人物的社会角色和地位、性格特征、审美等。教师在展开舞蹈教学时,可以配合民族服饰,通过民族服饰渗透民族文化,提高教学的教学的效率。比如在学习藏族舞蹈时,该民族服饰具有长袖、大襟、宽腰的特点,且在衣襟、衣袖和边饰等方面十分讲究,藏族服饰是在当地气候特征影响下形成的。除了衣物外,哈达也是体现藏族人民服饰特点以及民风的一种物品,在学习藏族舞蹈时可以配合藏族服饰和哈达,增强学生对藏族文化的认同感,提高学生学习舞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积极创新,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篇4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培育具有时代精神、深入人心的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如此,才能从根本上铲除滋生唯利是图、坑蒙拐骗、贪赃枉法等丑恶腐败行为的土壤。道德重建需要中国传统文化,建设和谐社会需要中国传统文化。追求社会关系的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精神之一。建立国际新秩序需要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具有5000多年非常灿烂的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上至今没有割断过的古代文明。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中具有非常独特的文化特征。其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体系之庞大,持续期之长,生命力之强,影响面之广,举世罕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助于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在千百年的历史进程中逐渐积淀形成的优秀道德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等诸方面的总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作为社会意识的重要内容,是一种以维护祖国民族利益为标志的精神,是我们民族文明和觉悟的集中表现,也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精神支柱。如古代的为社会、为民族、为国家的爱国主义美德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就产生了强大的、催人奋进的精神动力作用。
2将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通过视觉艺术形式表现出来
近期,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我们的传统文化倍受冷漠,社会人情冷淡,对于先前的优秀传统文化逐渐淡忘,所以,我们有必要唤醒年青一代人的思想意识,对于本民族的文化价值予以肯定。这样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播。在这样的大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在以科技为必要前提下,采取了运用专业技术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表现方式传播弘扬传统文化,即传统文化精髓在视觉艺术中的推广。首先,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将民族传统文化精髓渗入到当代视觉艺术中,为艺术的表现形式和理念注入新鲜的血液。我们通过对现实社会中存在的道德缺失进行调查整理,通过自己的理解,搜集各方面的信息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结合电脑软件进行动画制作,结合现代的科技手段,融合传统的元素进行设计,根据现代社会的道德需求,弘扬道德精神,总结出个人美德,家庭美德,处事美德;个人美德体现在志向高远,诚实守信,刚正不阿,自强不息,重德贵义,律己修身;家庭体现在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兄友弟恭,勤俭持家,邻里团结;处事美德体现在精忠报国,勤政爱民,秉公执法,见义勇为,助人为乐,讲求公正,礼貌谦让,公平交易,尊师重教,勤劳敬业,救死扶伤等。这些优良的传统美德都是需要弘扬的,在当今社会有许多的人们忽视了道德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在运用现代人们能接受的方式宣传和弘扬传统美德,在现代社会所提倡的价值观的基础上做到找出榜样事例,予以弘扬,结合动画效果进行故事编排,再以感动中国的人物为主要宣传内容,做出大家都认可的道德模范形象,以动画短片的方式进行宣传。通过不同的视角去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全方位的感受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魅力。将传统文化精髓与现代艺术相结合,是技术与艺术的完美演绎,更是对现代艺术的全新展示。通过这种方式宣传统文化,是一种创新实践。在视觉创意表现,弘扬民族文化。
3中国传统元素在视觉艺术作品中建立本民族特色
要想创造出有本民族特色的、中国传统元素有国际水准的视觉艺术设计作品,需要继承和发扬本民族优秀的传统,认真研究、挖掘、重新解读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结合现代思维方式,运用独到的审美观点和看法提升艺术设计品格,丰富现代视觉艺术设计的创作语言,创造出具有新文化形态的艺术语言表达方式。运用中国传统的元素与现代科技网络软件相结合,现在中国传统的元素,例如图案,色彩,书法等都在平面设计方面得到了完美的结合,并创造出一种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作品风格,在这种趋势下,民族文化精神也同样需要贯彻到当代视觉艺术中,以动态的方式呈现给人们不一样的视觉体验,同时又让人们在精神道的方面得到熏陶和启发。通过这种符合于现代人们的观赏方式,因为当代的网络视频、城市大屏幕播放十分盛行,所以要采用这种视频动画制作的方法宣传和弘扬中国传统的文化精髓,使人们对于民族文化更加热爱,更加亲切。当今世界是一个高度现代化、信息化的社会,随之而来的是新文化、新思潮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巨大冲击。传统文化显现出的独特魅力,正是现代视觉传达艺术所需要寻找的源头,不管外来的文化有多诱人,作为一个中国人,不能忘了我们本国的优良传统,这是民族的根,更是民族的魂。然而这些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还要通过视觉传达的方式传播给大众,这使我们更加认识到中国的现代视觉艺术应立足于本国传统,面对设计全球化的浪潮,每一位现代视觉设计师都应发挥自己的力量,使我国现代平面设计艺术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语言相结合,推动其走向国际化,是历史交给我们新一代设计师的伟大使命。
4运用视觉艺术传承民族文化的现实意义
篇5
民族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缺少了民族文化,一个国家就缺少了灵魂,但我国传统民族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呈现出日渐衰退的局面,因此,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渗透民族文化教育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是实现民族文化美学价值的关键,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是美术教师的重要任务,是提高美术课程文化艺术水平的方法。本文分析了我国民族文化发展及传承的现状,指出了民族文化对于美术教学的意义,针对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弘扬传统民族文化提出了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
小学美术教学;民族文化;渗透与传承
引言:
我国有着几千年的民族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作为我国文化的精髓,民族文化对于各个领域的影响都很大,尤其是美学教育方面,美术作为民族文化传播的一种重要手段,对于民族文化起到传承和弘扬的作用。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推进,小学美术教学作为提高小学生鉴赏能力和艺术素质的重要课程,在小学教育整体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民族文化元素,巧妙融合民族文化,是小学美术教育工作者的思考的重要的课题。
1我国民族文化发展现状
随着市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较大,在西方文化渊源流入中国的过程中,难免对我国的传统民族文化带来一定的冲击,一些定力不强的人多少有些崇洋,对本国的民族文化不够重视,认为民族文化历史太过久远,已经不符合时代潮流,已经过时了,这种论调一度制约着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其次,学校教育针对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做的不到位。学校作为教育学生和培养人才的摇篮,在传承传统文化的作用可谓是举足轻重,一些民族文化就是靠教育才得以发展下去,但由于一些教育机构和相关部门对于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视程度不够,缺少民族文化意识,导致学生对于民族文化知之甚少,自然对于文化传承与弘扬没有确切的认识,也不清楚民族文化对于其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导致民族文化的传承面临一定的困境。
2民族文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价值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艺术表达方式的综合,是随着历史积淀下来的,具有民族特色,区别于其他民族或国家的文化特征,民族文化是不同民族的人们智慧的积淀,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和集体标识。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巧妙融合民族文化的元素,可以使学生认识到不同民族之间的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深入感知民族美术艺术作品中蕴含的独特魅力,进而激发学生关爱民族文化,保护美术遗产的积极性和热情。我国近些年提倡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要求学生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基础理论,还要注重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小学生处于教育启蒙阶段,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现在小学学校及教师的不可忽视的责任。发扬民族精神、传承传统文化也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因此,小学美术教师要加强在教学中渗透民族文化的内容,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提升学生智力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美术教学可以使小学生学会观察美、感受美,进而提高创造美的能力,民族文化作为美术艺术的土壤和泉源,它为美术创作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素材,一些画家们都是在民族文化感受中找到了创作的灵感,历代美术大师都将民族文化作为一种基础表达,蕴藏在自己的画作中,我国悠久的艺术发展史验证了民族文化在美术传承中的重要价值,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民族文化是继承和发扬传统民族文化的关键。
3小学美术教学中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策略分析
3.1提高美术教师专业素质,转变其传统教育观念:
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目前,部分小学美术教师的专业水平较低,对于美术教学的文化属性不够重视,对于传统民族文化在美术中的应用理解不透彻,加之学校在美术教学上投入的资金与政策支持相对于其他学科相差很多,导致美术教学效果不佳。首先,学校和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提升对民族文化的重视程度,学校要组织美术教师进行民族文化学习和深造,掌握民族文化精髓,进而提高美术教学的文化性。其次,教师要在美术教学课堂中引入民族文化的教学内容,以民族文化为基点,强化美术教学,加深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知,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当地一些民族文化博物馆,带领学生欣赏一些美术遗产,深入了解民族文化对于美学的价值和意义。
3.2注重艺术欣赏,提高学生审美素养:
美术教学的基础方式是模仿,教师在教授学生绘画线条及绘画基础理论知识时,将一些线条的使用,和一些简单静物的绘画做好演示,学生以模仿为主,但要想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就要强化美术方面的积累,具体可以采用的办法就是加强艺术欣赏。首先,教师要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例如运用多媒体课件将一些各民族不同的美术作品形象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然后讲解不同民族绘画风格,作者画作要表达的意思和情感。例如,山西剪纸也是民族艺术的一种,一些节日运用红纸剪出很多寓意吉祥的动物。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绘画展览,为学生订购画册,为学生创造民族艺术欣赏的机会,进而提高学生观察美、感受美的能力,提高小学生民族艺术审美素养。
3.3注重美术实践,提高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小学美术教学最终要落到学生的实践作品上,美术教学不单单教授绘画,还有一些剪纸、叠纸、手工等课程,美术理论知识必须经过实践才能发挥其价值和意义,因此,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是美术教学的关键。例如三年级第五册有一节美术课程名为《红色的画》,红色是我国传统艺术中运用较多的颜色,我们经常称之为“中国红”,代表着丰收、喜庆的含义,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极为广泛,例如红灯笼、红对联、红剪纸、红蜡烛等等。教师就可以根据这一特点,让学生以红色为主题,可以绘画,也可以做剪纸、手工作品等,既可以锻炼小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也能够加深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理解,有效传承传统文化。
结语:
由于素质教育理念的日益加深,小学美术教学在小学整体教育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小学美术中渗透民族文化,对于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姜影 单位:吉林省德惠市万宝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篇6
上下五千年的民族文化,是古人留给我们的艺术瑰宝,更是其他文化所不可取代的一种文明的体现。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可以说艺术设计能够带领我们走向对美的探究,然而当代艺术设计的发展离不开对于民族性的探究,这不仅标志着人们对于物质水平的提高与科技发展水平的肯定,还代表着人们对社会文化精神发展、个性发展的殷切希望。由此可见,只有汲取民族文化,才能展现艺术设计的文化魅力,为艺术设计开展一片新天地。
一、发展民族性艺术设计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与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艺术设计受到了新的挑战。尤其是计算机的的迅速介入,让传统手工式的劳动被逐渐取代,大量的国际化图形和符号、众多的素材库被运用。在这样的背景下,造成了国际主义艺术设计趋向同一性现象,设计师们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个性化艺术设计,而这极其不利已我国艺术设计的发展。民族的传统文化是这个民族千百年来智慧的结晶,是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
二、民族元素在艺术设计中的价值。
艺术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体现着世界的时代性、民族的人文性、社会的艺术性、甚至人类的创造性。除此之外,它还表现出了设计者的创新意识和民族情感,传递着时代性、民族性的特点。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创造史中的精髓,涵盖着极其丰富的人文内涵。无论是民族服饰还是风土人情都为艺术创作提供了个性、独特的素材。现阶段,人们把艺术设计与人文内涵融合在了一起。换句话讲,就是在艺术设计中吸收民族文化中的特色元素,以此来寻找设计的精神源泉,增加发展艺术设计的原动力。
三、如何在艺术设计中把握民族性
(一)要掌握民族性的动态发展特征
艺术设计的民族性,主要体现在民族色彩的个性化中。笔者将就艺术设计中对于民族色彩的把握来阐述出艺术设计中对于民族性的把握。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色彩的感受也在不断的发生着改变。现如今黑白两色被我们普遍接受,认为这是稳重、大方的体现,是百搭的颜色。但是在古代,仅有文人对它们较为喜爱,百姓们却是颇为忌讳,认为它们是丧葬礼仪的颜色,是不吉利的代表。又例如对于纯色与间色的喜爱,古人喜爱纯色而轻视间色,但是现如今,间色却被大家所追捧,认为是高档、文艺的颜色。
(二)要处理好民族性与设计本身的功能的关系
民族性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而对于设计本身又因为自然属性的缘故表现出自然性。所以对于设计者而言,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处理好民族性与设计本身功能的关系。例如在一些国际上通行的色彩具有一定的风格功能。就红绿灯而言,绿色就代表着前进、动力,红色代表停止。黄色代表警示。色彩所反应出的情感联系,就赋予了设计作品的直观特点。所以我们在融入民族性设计的同时还要尊重设计本身的功能。
四、民族性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随着艺术设计的不断发展,艺术理念的不断创新,当今设计领域面临着如何继承,如何发展、如何创新民族性这一严峻问题。对于民族文化的形式、内容都有了新的理念,体现形式也趋向多样化发展,例如对于传统书法、民族色彩的应用。同时,民族文化的色彩搭配、创作理念、表现手法都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体系。例如我国民间剪纸艺术,它的构图、造型甚至视觉思维都值得现今艺术设计发展的借鉴与发扬。
(一)民族性传统书法在当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书法贯穿华夏五千年的历史,从甲骨文到软笔书法,再到硬笔书法的创新与转变,它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文字或语言的表达方式,更是我国民族文化的核心的体现。正是由于人们对于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喜爱与尊敬之情,才使得传统书法艺术在当代艺术设计中得到应用。我国2008年申办的奥运会会徽中国印,就是该应用的代表作品之一。将民族性传统书法艺术作为创作主体,结合印章的形式,汲取汉字的民族特色与古典人文艺术,将华夏儿女对于奥运的喜爱、祝福之情融入在简单的笔画中。
(二)民族性传统图案在当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民族性传统图案是指我国民间艺术中象征着吉祥的图案,是劳动者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是经过历史的洗礼与传承的,更是我国民间艺术的精髓。民族性传统图案大都依靠谐音或是象征含义传递出幸福安康、吉祥如意的寓意,例如蝙蝠象征着福梅花鹿象征着禄桃子象征着寿。我们将民族性传统图案融入当代艺术设计中,增加了浓郁的民族特色。
(三)民族性艺术在当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民族性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间艺术,它具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包含着丰富的设计元素。例如:陶瓷艺术、是我国的国粹之一。无论是白瓷还是青花瓷都是我国民间艺术精髓的具体体现。将其融入到当代艺术设计中,涵盖着对民族性艺术的认可和对于民族情结的喜爱。同时,在民族性艺术与当代艺术设计的融合过程中,碰撞出了新的思想和新的流行元素。
篇7
关键字:民族性;文化元素;动画设计;应用
民族性文化元素是是具有国家和民族特色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元素,它通过地域性、区域性,根植于国家和民族的特色,将文化进行特殊的文化表达。那么我国的民族文化就具有鲜明的特色,除了与西方国家相比具有自身的中华民族特色之外,我国内部不同地区的文化也有着不同的脉络集成。动画设计是一种较为现代的影视艺术,通过将多种绘画元素以视觉影视再现的方式得以呈现,通过现代技术进行充分表达。将民族性文化元素在动画设计进行融合应用,以现代表达技术进行表达。
1民族文化元素在动画设计中的现状分析
当前民族文化元素在我国得到了较多的应用,其中在动画设计中已经得到了一些具体的应用。可以体现在以下两个主要方面。
1.1动画发展应重视对民族文化的应用
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步动画片,《大闹天宫》可谓是家喻户晓,它在我国动画片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在这部动画片中,也体现了很强的民族文化元素表达特征,将美猴王这一我国传统文化体现的淋漓尽致。除了《大闹天宫》这部影片,国内还有很多的动画片重视对民族文化的应用。如最近特热播的动画片《大鱼海棠》,就蕴含了中国民族文化元素深厚的底蕴,将民俗人情、国画、剪纸、皮影戏等一系列的元素运用其中,将中国民族文化发扬光大。
1.2动画设计中民族文化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索
我国动画片在一路发展的过程中,也是进行了持续的探索。早期刚开始国内以为动画片都只是让孩子进行观看,所以内容上也是以幼儿教育为主,然而等孩子长大以后,对这些动画片也就没有了兴趣,这也就导致了很多国产动画片的观看对象大多为儿童,而且并没有起到宣传民族文化的意义。后来在持续的探索中,国内许多动画制作者开始将很多深刻的道理意义和民族元素运用其中,观看对象除了少儿之外还有许多青少年和老年人,这些动画片依托于中国博大精神的文化,也是逐渐有了更为丰富的文化素材。
2民族文化在动画设计中的应用策略
那么民族性文化元素具体在动画设计中如何运用,提出了具体以下三方面的运用策略。
2.1发挥民族文化在动画设计观念转型中的作用
民族性元素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它根植于我国上下五千年以来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生活中最质朴的艺术色彩,在带着民间真实和乐观感彩的同时又不受时间和空间的约束,得以一脉继承下来。这是我国民族性元素最显著的特征,也是最真实的内涵。动画设计讲究观赏性和美学性,很多东西的表达在注重真实性的前提下,还要注意能够浅显易懂的被观众所理解,在动画设计中,人物角色的造型是最重要的因素,抓住了人物角色的特征,才能对任务进行深刻的刻画。所以说,要紧紧抓住民族性文化元素和动画设计中各自的特点,发挥民族性文化在动画设计观念转型中的重要作用。
2.2加强民族文化题材动画作品的创新
技术内生的不断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同样,在动画设计中不断地创新更能够提升民族文化题材的深度和广度。在动画创作的时候首先要明晰,许多传统的民间艺术在动画中进行运用都是以通俗文化的方式进行展现,我们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有流传着很多美好的神话传说和脍炙人口的故事,而这些就恰恰是动画创作最明显和悠久的素材,在教育和审美相结合的视角下,通过动画设计这一现代化的陈述手法进行表述,让观众充分理解和认识文化的精髓,更好的了解人们的精神需求和审美的文化观念。创新不仅体现在形式上的多元表达,更体现在内容上的推陈出新,继承较好的文化元素,同时在此基础上进行新元素的创新。
2.3民族文化元素在动画设计中的融入
民族性文化元素与动画设计两者不是单方向的关系,不能简单的理解为民族性文化元素在动画设计中得以表达,这是最基本的要求。然而,同时还要求民族性文化元素与动画设计两者不断地加以结合和融入。对于动画设计来说,在设计中融入民族文化元素的精髓将会赋予动画设计更深刻的内涵;而对民族文化元素来说,将动画设计这一现代化的表现手法将民族文化元素进行表达,也给民族文化元素注入了新的活力。
3结语
民族性文化元素在动画设计的应用已经成为现代动画产品的一个主要趋势,在动画产品这一现代化的表现方式的引导下,民族性文化元素被更多人所熟知,并逐渐的开始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让人们的审美观念和风俗习惯都能够体会到中国民族独有的文化魅力。
参考文献
[1]翁华江.传统文化元素在动画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艺术科技,2014(12):15-18
[2]何志方.浅谈民族传统文化元素在影视动画创作中的应用[J].艺术品鉴,2016(2):24-26
篇8
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既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又体现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有机统一,对于内蒙古这样的民族地区,具有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要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起来。近年来,党委、政府在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同时,少数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泛滥,不明是非、不知荣辱、不辨善恶、不分美丑、金钱至上、道德缺失的现象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损人利己、见利忘义,甚至坑蒙拐骗的事件在我们的身边时有发生。因此,我们要结合民族地区的实际,广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打牢人们的思想道德基础,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促进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为构建和谐内蒙古、实现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又快又好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要与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民族观紧密结合起来。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与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民族观结合起来,就是要把个人荣辱与民族荣辱统一起来,牢固树立各族人民“谁也离不开谁”的思想观念,巩固和发展各族人民团结友爱、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休戚与共的民族关系,共同推动中华民族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进步。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重点,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任务落实到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全过程,落实到社会主义民族观教育的全过程,倡导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祖国统一、人心凝聚的思想和精神,倡导一切有利于国家富强、社会进步、人民幸福和民族团结的思想和精神,倡导一切用诚实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推动民族地区的团结进步和繁荣发展。
要与推进民族文化大区建设结合起来。为了更好地弘扬民族文化精髓,近年来,我们明确提出并实施了建设民族文化大区的战略。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无疑为我们建设民族文化大区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推进民族文化大区建设,就是要深入挖掘和利用传统文化中的道德精髓,弘扬民族地区优秀的传统美德,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高民族地区人口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要依托民族和地区特色的人文资源优势,不断推进内蒙古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为构建和谐内蒙古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要与推进内蒙古的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深化新形势下的精神文明建设,就是要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与推进内蒙古的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道德实践活动,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渗透到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之中,使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要坚持知行统一、学做结合,广泛开展以“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为主题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具体落实到农村牧区、党政机关、企业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通过多种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形成人人身体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良好风尚。
篇9
艺术设计重点是以艺术设计创新及艺术修养为主,同样在这基础上也不能够忽略传统工艺美术的价值。虽然现代艺术设计已经逐渐失去了传统美术的主导地位,但是传统工艺美术的灵感、文化内涵依旧对现代艺术设计起到启迪作用。所以,我们要重视现代艺术设计与传统工艺美术的结合,加强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对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与保护,来彰显现代艺术设计中的传统民族特色。
艺术设计对传统工艺美术传承与保护的重要性
现代艺术设计与传统工艺美术实现现代与历史的衔接传统工艺美术是我国传统的文化、历史、宗教演变而来的,并且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我国各个民族之间存在着不同的传统工艺美术形式。例如北京的景泰蓝、江西景德镇的瓷器、新疆的石膏雕花以及各个民族的服饰文化等,这一系列的传统工艺美术都具有浓郁的传统文化色彩,是历史文化的产物。现代艺术设计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艺术设计相互碰撞的结晶,它在融合中西方艺术设计的过程中,要与我国民族文化为特色,同样也是彰显历史与现代相衔接的重要契机。艺术设计要借鉴传统工艺美术艺术设计与传统工艺美术都是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产物,二者都是以工艺技术与手法表现为基础,根据不同时代的需求展现出不同的审美风尚。受现代社会的影响,如今的艺术设计大多都是呈现出工业化、机械化的设计形式,缺乏了传统工艺美术的复杂性和生动性,传统工艺美术涵盖了多种手工工艺,例如编扎、雕刻、锻冶等技术,其能够明显的突出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蕴含丰富的民族文化精髓。所以,艺术设计要更多的借鉴传统工艺美术,在设计中融入传统工艺美术元素,彰显出现代艺术设计工艺与传统工艺美术元素相融合的特征。
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与保护能够弘扬民族精神
流传到如今的传统工艺美术蕴含着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其在归真、朴实的表现形式之下,富含了我国人民的崇尚和平、喜爱自然的人生观,同时能够凸显出我国传统文化的和谐、儒雅、内敛的特点。随着国际竞争愈演愈烈,将艺术设计融入传统工艺美术因素能够生成全新的设计体系,提高我国艺术设计在国际中的竞争力,并且能够承载起弘扬中国文化的重大使命。
艺术设计对传统工艺美术传承与保护的实践
(1)艺术设计能够开发出传统工艺美术的文化价值无论现在艺术设计有多少种表现形式,其根本依旧来源于基础图案设计,然而基础图案设计是由不同民族文化理解而成。艺术设计中融入传统工艺美术,使其成为艺术设计的重要部分,就必须培养设计师人文态度,加强对传统民族文化的理解,进而提高艺术设计的文化素养,让传统工艺美术成为艺术设计中不可估量的重要力量。在现如今的艺术设计中,设计人员可以通过采取写生的手段,并借鉴本土的传统工艺美术中的材料与载体,在艺术设计中引入传统工艺美术元素,利用传统工艺美术的表现形式和材料选择,在作品中彰显出传统工艺美术的审美价值,进而完成艺术设计的实践开发,最终完成艺术设计的创新与传承。
艺术设计能够开发出传统工艺美术的实践价值
现代艺术的形成是对于传统工艺美术的文化价值进行借鉴和开发,能够在拓展民族设计技术的同时彰显民族特色。在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通过整合民族工艺美术资源进行艺术设计,让学生学会对传统工艺美术资源的开发、实践,并且加深学生的对传统工艺美术的理解,让学生形成现代化艺术设计新思路,并结合现代市场需求,让传统工艺美术因素的艺术设计走进大众眼帘,实现对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让更多的人群了解传统工艺美术的价值。艺术设计能够开发出传统工艺美术的生态价值传统工艺美术更多的是追求自然、和谐、人文,其生态价值是不容我们忽略的。现在艺术设计通过引入传统工艺美术的生态理念,能够让艺术设计突出“人与自然”的生态理念,并且将艺术设计通过生态、仿生、和谐等因素作为重要的价值取向,用传统工艺美术中的生态价值来掀起艺术设计的新。例如在现代包装的艺术设计中,将传统工艺美术中的生态价值引入到包装设计,在实现审美价值的基础上,更能够体现出生态观、自然观、和谐观,让包装设计更能够凸显出自身的价值。另外,还可以将传统工艺美术造物形式与包装相结合,生成更加新颖的艺术设计思路,例如利用甘蔗渣制造的生态包装、竹编工艺制成的包装模型等。
结束语
篇10
【关键词】学科建设;少数民族;舞蹈文化
在学科建设的视野下,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教育可以给学习者创建一个立体空间,让学习者可以更好的理解少数民族的舞蹈文化,提高少数民族的舞蹈文化传承效果和质量。此外,通过舞蹈文化的教育,可从多个角度剖析少数民族的舞蹈文化,使人们深入了解舞蹈文化内涵,挖掘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精髓,从而促进民族文化的发扬与传承。
一、学科建设下舞蹈文化的教育传承重要性
(一)学科建设视野下舞蹈文化的教育传承
在国内少数民族的舞蹈文化传承教育内容不断丰富与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我国少数民族的舞蹈教育逐渐形成特殊文化结构的层次,已经变成学科建设下新型文化的体系。少数民族的学科建设一般包含以下两个方面:国内少数民族的舞蹈教育一般是为了让人们充分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内涵,使人们重视少数民族的文化弘扬与传承,提高少数民族的舞蹈文化水平;国内少数民族舞蹈的文化发扬需从基础舞蹈着手,加强少数名族文化的适应性,提高说少数民族舞蹈文化和当下社会建设间的适应性[1]。
(二)舞蹈文化的教育舞蹈文化间的联系
文化和文化传承间有着互相支持的关系,两者息息相关。在文化与文化传承的转变、发展与融汇过程中,渐渐形成舞蹈文化的教育内容与舞蹈文化。少数民族舞蹈文化与舞蹈文化的教育之间的文化特点与文化性质比较一致,两者有独特文化底蕴与外部的环境因素,从某种程度上折射出民族文化的内涵与价值。目前,少数民族舞蹈教育内容与舞蹈文化具有特定的情感空间、区域与文化环境,其是一种文化的凝聚物,也是少数民族的文化灵魂,两者共同形成少数民族的舞蹈文化体系,而且推动少数民族的文化发展,对文化传承质量有着改善作用。此外,在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教育与舞蹈文化中,其中,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教育是目前传承民族文化的一种方式,而舞蹈文化的教育主要是通过口传身教方式来弘扬少数民族的文化。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教育既可以加强学习者舞蹈姿态的娴熟度,又可以帮助学习者理解舞蹈文化的内涵,对于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发扬至关重要。
二、学科建设下少数民族的舞蹈文化传承策略
(一)对舞蹈文化的教育内容进行拓展
我国少数民族比较多,民族的基数也比较大,各个民族间因为经济发展、地理环境与生活习性等存在差异,各少数民族舞蹈文化业各有特色。在少数民族的文化舞蹈传承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应该合理分析舞蹈文化习俗信仰、文化背景与文化习俗,充分分析与控制舞蹈形态与肢体语言对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提高少数民族文化的表现力与内涵。在传统的教育过程中,教育任务比较重、学习人数比较多,导致少数民族的舞蹈文化教学不能全面进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可选取优秀学习者,让这些优秀学习者指导基础较差的学生学习,通过这种互相学习、互相监督的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少数民族的舞蹈文化教育水平。另外,学习者还要主动地对所学知识进行拓展,全方面了解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相关内容,促进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弘扬[2]。
(二)稳固舞蹈文化的教育平台
国内教育可以蓬勃发展,主要原因是在教育建设过程中,具有稳定教育的平台。教育平台也是教育措施与教育方法实施基础,其不仅会影响到教育实施的质量,而且会影响到教育体系的发展,逐渐变成教育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在进行少数民族的舞蹈文化拓展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应该全方面分析舞蹈文化的教育系统性、稳定性与规范性,同时针对舞蹈内容与民族文化教育内容、教育结构进行设计,进而形成教育框架。此外,教育者还要提高自身舞蹈文化的教育技能与水平,强化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教育技巧,贯彻落实舞蹈文化的教育评估与教育重点,促进少数民族的舞蹈文化发展与传承。
(三)强化少数民族的舞蹈文化教育原则和教育理念
1.教育的内容应该典型、鲜明
在少数民舞蹈文化教育内容选择过程中,教育者需要严格的进行筛选,同时不断地丰富教育内容,确保舞蹈文化教育风格与文化传承的要求相符合,保证学习者可以真正参与教学体系的建设。
2.育价值和文化教育内容
教育者应用将少数民族的舞蹈文化独特魅力充分发挥出来,不断拓展少数民族的舞蹈文化传承教育整合性与创新性,提高学习者学习舞蹈文化的兴趣,在教育中充分应用“即兴创作、发散思维”的理念,提高学习者主体意识,从而提高舞蹈文化教学效果。
3.把学习者作为教育的核心
教育者在少数民族的舞蹈文化教育传承体系建设过程中,要以学习者为教育核心,充分应用人文主义的精神,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提高少数民族舞蹈文化传承教育效果。
三、结语
我国少数民族的舞蹈文化有着上千年的历史,民族舞蹈文化经久不衰、历久弥新,在开放性与民族性方面达到高度统一。少数民族的舞蹈文化会受社会发展影响,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促进了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发展,而且少数民族舞蹈文化不会被大众潮流所同化,其一直秉持着自身与众不同的特色,保留着少数民族特有的文化内涵。因此,在少数民族的舞蹈教学中,教育者应该充分掌握民族文化精髓,帮助学习者理解民族文化底蕴,从而推动民族文化发展与传承。
参考文献
[1]葛媛.民族舞蹈与现代舞的结合——浅析文化转型期民族舞蹈的生存和发展[J].戏剧之家,2015,23(04):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