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自身心理素质范文

时间:2023-11-14 17:52: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提高自身心理素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提高自身心理素质

篇1

【关键词】 新课标 教学理念 教学方法 教师素质

《新课标》是我国基础英语教育与国际接轨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我国基础教育英语课程开始飞速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新课标体现了现代教育和英语教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它立意新颖,定位准确,要求明确,为当前的中小学英语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因此,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新课标内容,仔细体会新课标精神,认真实施新课标举措,努力实现新课标宗旨,从而更好地顺应英语课程改革的要求。

1. 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

新课标把情感态度价值观列入教学内容与目标,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这里的以人为本就是指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基准,以持续发展为目标,充分考虑全体学生的发展需求,真正使学生学有所用,为他们今后的继续学习以及未来职业的选择创造更好地条件。而不是单纯着眼于掌握了多少个单词和句型。因此,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要明确我们的教学是为学生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打基础,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不仅能学习语言知识,更能发展语言技能,在学习中不断拓展视野,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教学中,教师不可忽视学生的情感因素,应尊重理解学生,摒弃过去那种居高临下的师道尊严,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动机,调整学习态度,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锻炼学生的意志力。时刻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不断发现他们取得的进步。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不能一味地以期中、期末考试为依据,而应采取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鼓励和支持,使之成为学生学习持久性的保证。

2. 要采用高效的教学手段

2.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目前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采用较多的仍然是任务型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设定一系列的任务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这里的任务是指教师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重难点所设计的,为达到课时教学目标而创设的教学情境和学生活动,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合作等各种语言活动完成任务,达到学习语言和掌握语言的目的。活动的设计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尽量贴近生活实际,难易适度,要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最终真正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活动的设计也要有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协作和创新精神。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及学习者现有的知识水平,设计不同层次的任务,让所有学生在任务中都有所作为,最大可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并发挥每位学生的内在潜能,使他们通过相互合作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种教学形式也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和以学生的持续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2.2教师还应注重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为其终身学习创造条件

学习策略,简单地说,就是指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为了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而采取的各种方式、方法。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指出,当今社会真正的文盲不再是一字不识的人,而是那些不知道该如何去学习的人。因此,教学中教师在设立教学目标时,其中之一就是学习策略。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及心理活动,选择适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学习方式,让他们自主对学习内容加以观察分析,同时与伙伴进行交流讨论,并在不断体验中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学生的学习策略加以指导或引导,帮助他们找到更有效的策略。这样不仅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还能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能为他们的继续学习以及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 要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

3.1教师应当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高尚的职业情操

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是教师人格魅力的重要内涵,它是教师知识水平与职业道德的完美结合,是教师思想素质和行为习惯的体现。“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学识,更应有一颗善良的爱心,有诚实、勇敢、积极向上的品质。教师的一言一行,时刻影响着学生们的行为习惯,影响着他们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取向。因此,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应将学生的发展、学校的发展作为自己个人发展的目标。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自始至终树立高尚的人格形象,必然能感染每一位学生。

3.2英语教师也要有多元化的知识结构

不难发现,大部分初中英语教师,尤其是有了几年教龄的教师,知识结构越来越单一,所教授知识仅仅局限于课本学科知识,对书外知识全然不顾。因此,时代迫切需要英语教师知识结构多元化,除了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外,还要有渊博的知识面,除熟练掌握所教学科的知识外,还应具备计算机、普通话和天文地理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并善于把自己的知识与生活自然科技社会和自己的环境结合起来。这也是提升教师魅力的需求之一,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是适应英语教学改革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培养全面型人才的必要保证。

3.3时刻关注教学行为艺术

教学行为艺术要在富有生命力的教学活动中生成和表现。英语教师要能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研究语言教学的规律。根据实际情境,提高课堂教学的调控和组织能力,在教学中积极转换自己的角色,作为一个组织者引导者,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不断总结教学经验,通过不断揣摩,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艺术和风格;讲课要具有感染力,催人兴奋,让学生从知之者、好之者变为乐之者,以提高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是师生行为的互动连动,师生互动的一个重要形式是教师参与学、学生参与教的相互参与。或者说,教师是以诱学为目的进行教学,学生是以自教为目的进行学习。如果教学已经化为一种“不教而教”的诱学和助学之力了,学生的学习已经变成一种自我教育、自我成长之力了,教学活动就趋近于一种理想境界了。要提高教学效益,无疑在教学行为上,要大力倡导学生参与教,教师参与学的行为艺术。

3.4不断提高教学科研能力

有些教师存在“教学硬,科研软;教学主,科研次”的想法,也有些教师虽然有教科研的愿望,但不知如何选题,如何研究。我觉得有这样的想法并不奇怪,关键要积极引导,在全校上下努力营造一种重视教科研的浓烈氛围。善于学习,敏于思考,勤于动笔,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是提升教科研能力的一种重要方法。可以说,一开始谁都不会,但为什么有的人能坚持下来,而有的人有半途而废了呢?课题从哪里来?怎么研究?教研论文怎么写?一系列的疑问一直困扰着身边的教师,事实上,只要我们坚持不断学习,脑子中有了研究的意识,课题也就自然而然地有了。例如,围绕课程改革、有效教学、高效教学、生态课堂、任务驱动、教学方式与策略的优化、教材处理、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等方面,就可以写出一系列高质量的文章来。只有广大教师把教科研看作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科研才能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行为,才能更好地指导我们的教学,而不是一种额外的负担。

综上所述,新时代的英语教师应具有全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篇2

关键词:教师;心理健康;问题;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7-107-01

教师需要健康的心理,教育更需要健康的教师,只有心理健康、素质良好的教师才能担当“解惑”的重任。影响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最主要的是:工作繁重,心理压力大。缺乏心理健康的保健知识,自我调节能力差。教师虽学过普通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但只凭那点知识远远不够用。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和载体,心理健康又是身体健康的条件和保证。

能影响教师最重要的是心理因素和生活方式。要让自己健康、快乐、幸福、长寿,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及时调节心态,保持情绪稳定,愉快地面对学生,自觉维护心理健康,运用正确的思维方式,学会快乐地生活,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干一行,爱一行”。对于教师来说,要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首先一定要接受“自己”是教师,也就是心理学常说的进入角色,并且能够在教学、辅导学生中获得乐趣。

2、放下权威身份,能和学生积极地沟通交流。“现在的学生比过去难教”,这是许多老师的切身体会,可在我们天天面对学生时,如果无法和学生沟通交流,就难免会出现学生不尊重你,你拿学生没办法的状况。作为一种职业,在教学工作中我们与学生相处的时间甚至超过了家人,要在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真实地感受情绪并恰如其分地控制情绪,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3、学会弹性工作。一个会休息的人才能更好地工作,为此,在安排工作时,千万别忘了安排自己的休息时间。不管工作多忙,尝试着去户外运动一下,爬爬山、朋友聚会、喝喝茶等,能够让自己的身心很好地放松,就会更有利于精神抖擞地去应付繁重的教学工作。

4、保持充实、和睦的家庭生活。工作上尽心尽责,但在家里却时常冲突不断,这种状况的教师总有自己的说法,但其实家庭问题常常是引起教师心理压力的一大根源。

教师的工作是个性和创造性极强的工作,它需要旺盛的体力,良好的心态。密切关注教师的身心健康,其着眼点还应该放在作息时间、工作量、工作状态等一些具体实在的内容上。

一、热爱学生,是教师提高自身心理素质的“情感”因素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对学生真诚的爱,既是教师良好心理素质的一种表现,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亲其师,方能信其道。要深入了解学生,是爱学生的起点,真心实意地关心学生,是爱学生的主要内容。关心学生要从生活上、学习上、思想上各个方面无微不至地去关心他们,爱护他们。要充分尊重、信任学生,尊重和信任是沟通情感的桥梁。尊重学生就是容许学生有独立性,给他们提供更大的独立活动的余地。信任学生就是相信学生都有要成为“好人”的愿望,即使他们有这样那样的缺点错误,也是可以教育好的。严格要求学生是爱学生的尺度和表现。教师爱学生主要是从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着眼,爱学生不等于迁就学生、放任学生,也不是溺爱学生。要有宽容的心态,特别是对待有过错的学生,要克制自己,稳定情绪,不要说过头话。要了解学生的痛苦、苦闷和孤独,少抱怨、急躁,多宽容、耐心。用文明、规范的语言去说服他们,用真诚、执著的情感来打动他们,用呵护、引导、健康、包容的态度来帮助他们,从而创建一个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的整体,让师生都感受到在一起的幸福和快乐!因此,对教育工作、对学生、对所讲授学科的热爱以及深刻的道德感、强烈的理智感、正确的审美感,都是教师必须具备的情感素质。其中热爱学生则是教师情感生活的核心。

二、磨砺意志,是教师提高自身心理素质的“意志”因素

教学是一种精神消耗,教师的劳动特点是周期长,见效慢,教师若没有坚韧的意志和优良的性格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教师的意志品质和性格还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意志品质和性格的形成,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也是其个性品质形成时期,教师通过一定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以及教师本人的人格特征、言行举止等对学生施加影响。教师的这种意志素质表现在工作上是持之以恒、善始善终。要充分认识到自己所肩负工作的伟大意义,坚信自己的工作是光荣而崇高的。要善于保持清醒的头脑,能够明辨是非,要有善于支配自我和节制自我的能力,以耐心说服的态度对待学生。应学会悦纳学生,悦纳教学工作,抛弃那种用显微镜寻找学生缺点、用有色眼镜观察学生优点的观念,抛弃那种因工作不顺而产生的烦恼和痛苦,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行为、能够约束自己的动作、语言、抑制无益的激情和冲动,这既是职业修养不可缺少的心理素质,也是教育技巧高度的尺度。因此,教师应该自觉地磨砺意志,矫正不良性格,提高自身心理素质。这样在教学中,才能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知识和基本技能,并积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智力,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爱好和独立吸取新知识的能力。

三、细心观察,是教师提高自身心理素质的“观察”因素

观察是一种直接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最有效的方法。观察力是教师搞好教育工作不可缺少的心理素质,也是教师做好工作的基本功。教师在提高自身心理素质时要做到:一要细致而深入。见微知著,能体察反映学生内心变化的细微表现,并透过这些细微表现,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和智力发展的水平,掌握他们的心理状态和思想动向。能深入到学生的意识中去了解学生的自我观念,这是教师良好的观察力的基本品质。二要迅速而准确。能迅速地进行观察,善于抓住最能表现内心活动的主要表现,又不为假象所迷惑,要善于在瞬间捕捉学生表现和行为的细微变化,迅速掌握学生的特点,真实地判断所发生的情况或学生的心理活动,及时处理问题。三要全面而客观。全面观察,从时间和空间等各个方面进行观察,要善于利用各种场合,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观察和了解。

四、善于表达,是教师提高自身心理素质的“表达”因素

篇3

20世纪末以来,由于对外开放,不同国家之间的来往增多,形成了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体系。护理专业同样面临着如何适应多元文化社会的发展及提供多元文化护理的巨大挑战。涉外门、急诊护士顾名思义,服务对象是来自世界各地的门诊病人和急诊病人。由于服务对象多数受过良好的教育或是曾经感受过国外的服务;或是使馆人员或是成功人士,故患者在国际医疗门诊就诊时,无论是在语言能力方面还是在服务质量上都有较高的要求。

压力又称紧张或应激,是某种事物对人的心理或生理造成的一系列紧张反应状态。涉外护士应具备知识面广、应变能力强、流利的外语、涉外服务纪律等,这正是涉外护士的压力源,如何采取适当的措施,减轻压力是保持涉外护士身心健康和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

1 涉外门、急诊护士压力源

涉外护士不仅要具备较普通科室护士更高的护理技能、医疗知识、急诊急救水平,而且还要具备流利的外语(英、日),了解世界各国的风俗习惯及更加耐心细致的服务。尤其是对使馆人员的服务更需细之又细。此外国际医疗门诊集内、外、妇、儿、耳、眼、骨等十几个科室为一身,要求护士不仅要熟知各科的护理知识还要熟练掌握各科的护理技能,因此对涉外护士的心理素质要求很高。环境要求涉外护士应具备知识面广、应变能力强、流利的外语、涉外服务纪律等,这正是涉外护士的压力源,如何采取适当的措施,减轻压力是保持涉外护士身心健康和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

1.1 高度紧张的工作环境。

涉外护士无论是在语言能力方面还是在服务质量上都有较高的要求,应具备知识面广、应变能力强、流利的外语、涉外服务纪律等,这正是涉外护士的压力源。而在急诊时又会遇到集体食物中毒;酒精、药物中毒;心梗病人;外伤病人;昏迷病人;自杀未遂病人;急产;宫外孕;消化道大出血;小儿高热惊厥;脑出血、脑梗患者等危重病人,病人病情复杂、变化快,涉外护士能用熟练的外语了解病情,掌握多学科的抢救知识,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敏捷的思维能力。稍不慎将导致无可挽回的损失,引起差错事故的发生。无论是体力消耗,还是精神上高度紧张都会使涉外护士身心疲惫,加重心理负担。

1.2知识缺乏。

国际医疗门诊集内、外、妇、儿、耳、眼、骨等十几个科室为一身,要求护士不仅要熟知各科的护理知识还要熟练掌握各科的护理技能。从小儿头皮针到成人静脉注射;从内科病人到外伤缝合病人以及不断发展的护理理念、技术;而且还要具备流利的外语(英、日);了解世界各国的风俗习惯及更加耐心细致的服务使涉外护士存在对自身不满足及期望过高而产生忧虑的心理。

1.3 成就感缺乏。

国际医疗门诊服务对象是来自世界各地的门诊病人和急诊病人。由于服务对象多数受过良好的教育或是曾经感受过国外的服务;或是使馆人员或是成功人士,故患者在国际医疗门诊就诊时,无论是在语言能力方面还是在服务质量上都有较高的要求。加之诊疗费较普通门诊贵,病人在心理上不易满足,更容易被病人指责,并且护士的社会地位较低,直接导致护士自感前途渺茫而产生消极的心理。

1.4 节律紊乱,生理机能下降。

涉外门、急诊护士工作量大,四天一次夜班,白班夜班轮值,饮食、睡眠无规律,造成易怒、易躁、生理机能下降。

2 减压措施

减压措施是指人们通过意识和行为的努力及评估个人能力而缓解内外压力的一种需求,是压力释放的过程。

2.1 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参加院内、外的各种护士继续教育讲座;科内的特殊病历讨论;基础护理操作培训;每周一次外语学习等培养学习兴趣。积极参加护理专科或本科教育,不断更新知识。工作中严格遵守查对制度,熟练掌握抢救的各种仪器、技术及程序,提高应急能力。

2.2 放松心情。

倾听音乐、看电影、朋友聚会、聊天、卡拉OK、瑜伽静坐、健身、购物、集体活动、多看一些有益的书籍等均可减轻精神负担。放飞心情、放松精神、放松肌肉缓解紧张情绪。必要时可借助心理医生的帮助。例如参加过SARS战役的护士多因事发突然,态势严重,工作危险导致护士压力过大,造成心理障碍需心理疏导。

2.3 加强团队合作,创造有序的工作环境。

熟知医护配合流程、药品的应用、各种医疗仪器的使用,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提倡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与病人及其亲属的沟通技巧,争取病人及家属的理解与配合。

2.4 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涉外护士除了具备丰富的护理知识和精湛的技术,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乐观面对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5 心理素质。

多读一些有益的书籍、名人传记,提高自身的意志力,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有助于稳定情绪,加强自控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最大限度的发挥主观能动性,更好的为病人服务,提高安全的工作效率。

2.6 合理排班。

篇4

关键词:声乐表演;不良心理素质;成因;矫正方法

声乐是一种广受欢迎的表演形式,不仅可以愉悦听者的心情,同时也可以熏染听者的情感。但是,如果声乐表演者不能调整不良心理状态,则将严重影响声乐表演的效果,也就不能达到以上作用。因此,在声乐表演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注重对学生声乐表演技能的训练之外,还需要加强对学生不良心理素质的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有效的矫正方法,促使学生能够自信地进行声乐表演,以提高声乐表演的效果。

一、声乐表演中不良心理素质的成因

在声乐表演中,不良的心理素质主要表现为:(1)高音表现不好:声乐表演技能中,高音是一项较难掌握的技能。一些学生过度看中高音技能,在自身基础条件不成熟的前提下进行高音训练,造成高音技巧迟迟掌握不好的问题出现,影响声乐表演的效果,也影响学生学习声乐表演的信心,出现高音表现不好的现象;(2)现场表演“恐惧感”:一些学生自身心理素质较弱,他们对临场表演往往存在着莫名的“恐惧感”, 对自身表演技能不自信,导致其不能发挥正常的声乐表演水平,进一步影响学生的心理素质;(3)盲目追求表演技巧:声乐表演的技巧是每个学生都应该掌握的,但是有些学生在表演过程中,对表演技巧的追求带有严重的盲目性,将注意力过多地放在技巧的表现上,从而造成情绪紧张,影响发挥。

声乐表演中,不良心理素质的成因:(1)技能不够: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声乐表演技能,才能够较好地提高声乐表演效果。但是一些学生本身对声乐表演技能掌握不够,或者难以突破自身的技能极限,出现临场不安、紧张等情绪,导致声乐表演达不到理想效果;(2)信心不足:导致信心不足的因素有很多,如,之前有过表演失败的例子,使学生产生害怕再次失败的心理;从未登台表演,对舞台存在过高的重视,使自身的心理包袱过重,影响声乐表演信心的建立,等。学生在声乐表演中,信心不足既是不良心理素质的表现也是成因,因此,必须克服这点,才能提高声乐表演效果;(3)期望值过高:除了自卑、自信心低等负面心理素质之外,对自身的期望值过高,也将影响学生的正常发挥。通常,这样的学生会不断给自己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身技能,在达不到要求时产生极大的压力,使其在声乐表演中频繁出错,从而影响表演效果。

二、矫正声乐表演中不良心理素质的方法

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声乐表演中起到情感激发、调动导向、持久坚持、排他暗示等作用,因此,在声乐表演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对不良心理素质的矫正,以充分发挥良好心理素质在提高声乐表演效果的重要作用。

第一,引导学生自我心理调控。学生不良心理素质的矫正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同时也需要学生自身提高认识,有意识地进行自我的心理调控,这样才能提高心理素质培养的效率。如,正视失败,告诉自己“失败并不可怕,我还可以再次重来”;心理暗示,对自己说“你一定行”、“没问题”、“一点都不难”等,以调节自身的情绪,提高信心。

第二,增加表演实践经验。很多学生在平时训练中表现很好,在实际登台时却出现“舞台恐惧”、“怯场”等问题,这与学生现场实践经验不足有直接关系。因此,在平时训练中,教师可以模拟现场,对学生的表演技能、心理表现等进行全方位的指导,从而促使学生在强化表演技能训练的基础上,不断增加现场实践经验,使其能够更好地应付突发状况,保证良好的心态。

第三,加强意志品质训练。意志品质也是心理素质的一个组成部分,良好的意志品质可以提高学生的韧性,促使学生坚持决定、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积极向上。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强化训练的手段以提高学生的意志品质,使学生在主观上认识到自我心理调节的重要性,并能够主动调整心态,保证自己处于最佳心理状态。

第四,强化个人心理素质训练。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不良心理素质表现,因此,教师需要针对不同情况,因材施教,强化个人的心理素质训练。如,对于容易怯场的学生可以采用增加临场经验的方法,促使学生客服胆怯心理;对于自信心不足的学生可以采用多加鼓励的方法,提高其信心;对于期望值过高的学生则可以采用观念引导的方法,使其能够集中意念表演,以保证心理素质的提高。

结语:

综上所述,在声乐表演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对学生声乐表演技能进行训练,同时还需要提高对心理素质培养的重视,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最大化地发挥声乐表演技能,提高声乐表演效果。现阶段,我国声乐表演教学中多是以技能教学为主,心理素质培养依然有一定的提升空间,这需要所有的声乐表演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积极分析不良心理素质的成因,并提出科学有效的矫正方法,以促进我国声乐表演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 曲永新. 学生在声乐演唱及考试中的心理恐惧原因分析及其解决方法[J].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 2006,(01) .

[2] 张贺香. 浅论声乐表演中紧张心理的产生与克服[D]. 南京艺术学院, 2008 .

篇5

1.具有良好思想政治素质

教育是通过对人的培养来促进社会发展的,而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教师要按照社会的教育目的和要求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在诸多教育影响中,对学生产生最深刻、最持久作用的则是教师本身的政思想治素质。同时,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特殊本质及规律,决定了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对于一名合格政治教师的不容置疑的重要性。

1.1 政治素质

社会主义教育是具有强烈的阶级性,是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是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的。故此,从我国的教育方针和当前我国教育战略位置出发,决定思想政治教师更要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自觉拥护和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要有政治理论素养。

1.2 思想素质

教师思想素质是人生观,价值观在教师职业中的体现。政治教师应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具有科学的教育思想观念,表现为:要具有乐于奉献的精神、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要具有良好的人格形象。

1.3 职业道德方面,要求政治教师更要做到

要热爱祖国,献身教育,把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放在首位;要爱护学生,教书育人;要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要遵纪守法,言传身教,做学生的楷模;要刻苦钻研,求实创新。

2.具有精深广博的科学文化素质

2.1 政治教师应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

政治教师作为文科老师,本身对现代教学技术了解不够,动手操作能力更不能与理科教师相比。所以,政治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学习,逐渐掌握投影仪、幻灯机、录像机特别是计算机的操作方法,有条件的地方,还应掌握一些简单的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方法。

2.2 政治教师应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

从一般意义上讲,每门学科的教师都应该透彻理解任教学科的知识、方法,对知识的运用达到得心应手;不仅掌握教科书上的知识,还应当了解本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把握知识的内在规律。

3.具有综合能力素质

教师的能力素质是教师素质的重要内容,是教师有效地完成教学工作的需要条件。教师是人力资源的开发者,教师的能力提高了,才能培养出富有创新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作为新世纪思想政治教师,除具有从事教师职业所必须具备的最起码的带根本性质能力,即基础能力,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抽象能力、记忆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体语表达能力、)外,还应具有以下方面能力:一是善补教材能力,即教师在正确把握和处理教材的基础上,要善于采集新信息、新知识,去补充、扩张教材,把积累的材料综合运用于教材之中。二是善于了解和引导学生的能力。了解学生就是了解教学对象,是确定教学方法,成功教学的前提。同时,只有教师善于引导学生的教学才能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才能激发学生自己思维。三是自我学习和教育科研能力。教师要有教育科研能力,在不断自我学习,自我完善和发展基础上,善于研究教学上的遇到的新问题,探索出解决新问题的方法,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教学活动真正成为活跃学生思维,启发学生思维和激发学生创新的过程。四是熟练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具备较高的信息素质。政治教师要突破单纯考虑媒体的狭隘的教育技术观念,依托网络和多媒体,树立系统的教育技术设计思想,运用系统的方法设计教学目标、内容、策略、资源和环境以及各教学要素之间的关系,以便迅速地、形象地、开放地、交互地呈现知识,沟通信息,形成多种形式共存的现代教学模式,做到合理组织,整体优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认知主体的作用,让他们获取更多的知识和信息,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4.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是指人的各种心理品质的综合状况,主要包括思维、想象、意志、情感、气质、性格、兴趣等方面的品质。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现代健康人的必备条件,也是思想政治教师不可缺少的条件。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教师素质的基础,也是培养心理健康的学生的前提。当前,人们处于高节奏、高效率、高技术和竞争激烈的社会生活中,身心承受着来自许多方面的冲击和动力,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这更需要政治课教师自觉增加心理素质,以良好的心理素质去搞好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去影响、感染、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帮组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我国学校心理教育落后的现状的要求。

5.具有法律素质

篇6

关键词:自身实力;道德修养;心理素质;教学功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8-016-01

新的历史条件下,人民教师肩负着培养创新人才的光荣使命,任务非常艰巨。因此,要做一名恪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必须不断地努力提升自身实力,力争做人民满意、学生爱戴的老师。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坚持“以德育德”

教师的良好道德品质,不仅是社会对我们的基本要求,更是教师作用于学生的重要教育手段。在具体的教育实践活动当中,教师的思想观念、道德观念,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有很强的陶冶和熏染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及发展。因此,作为教师,尤其是我们这些青年教师,要不断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无私奉献、谦虚谨慎、诲人不倦;要团结协作、学会宽容,对学生的错误争取宽大处理;要有宏大的志向和气质,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要敢于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不断开拓、锐意进取,率先垂范,努力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和为人处事,真正做到为人师表,以达到“以德育德”的目的。

二、不断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做到“以知育才”

为人师者,必须要有渊博的知识,尤其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生活在这个时期的学生,视野开阔、思维敏锐、求知欲强、需求广泛。这对我们青年教师的学识水平、知识结构、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只有不断的学习和充电,注重调整和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逐步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具备各学科的广博知识,同时要有一定的学术专长,熟练掌握所教学科知识的结构,勤于学习和钻研,运用现代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不断创新,勇于实施教学改革。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时期教育的要求,使学生对教师充满信任和尊敬,进而诱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学识水平,才能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示范者和领路人,达到“以知育才”的目的。

三、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坚持“以情动情”

作为教师,应具备高尚的情操、稳定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压力,社会上的各种负面影响以及教学中的种种困难,我们必须磨练出能够承受各种重任和压力的健康心理素质。要坚定信念、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关爱学生。尤其要面对当前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常有“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如果一味的严加管教,只会导致他们产生逆反心理,教育效果适得其反。因此作为教师要充满爱心,对学生满腔热情,能够善于发现学生情感、行为表现的细微变化,并以足够的耐心去做学生的各项工作,做到“四心”。师生之间要经常保持愉快活泼、和谐融洽的气氛,相互尊重、相互理解与信任、团结合作,那么学生自然会“亲其师,信其道,校其行”。总之,教师自身心理健康、心理素质的提高,必然会达到“以情动情”的教育目的。

四、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功底,达到“以质求质”

教师教学功底的高低,是衡量教师优劣的一个重要尺度,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必须在提高教学功底上下功夫,以达到“以质求质”的目的,应从以下几方面不断得高:

1、文字表达能力

文字表达能力是有声的语言表达能力,它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所以教师要努力加强文学素养,提高语言表达的科学性、准确性和艺术性,力求做到准确简明、通俗易懂、生动幽默、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同时能熟练地运用文字表达情意和教学研究。另外,板书及体态语言是上述两个能力的补充,如果能恰当的运用,必将起到更好的效果。

2、课堂驾驭能力

课堂驾驭能力,要有其科学性、艺术性。所谓科学性,就是安排知识传授要点要合理,目标明确、主次分明、层次清楚、重点突出、难易有度、教学线条清晰。所谓艺术性,就是教学要有感染力,有兴趣、有激情、善于应变、引导学生思考、开阔学生思维空间。要不断地达到上述能力,这就要求不断地学习与钻研,善于探索和总结。从而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与人协作共事的能力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经常与同行、学生及家长交流。这就要求我们学会与人协作,加强交流,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与学生之间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相互尊重,平等相处;与家长要多进行沟通,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培养工作。在和他人交往中要学会宽容大度、心胸宽广、宽以待人、识大体、顾大局。只有提高与人共事的能力,才能较好地完成培养学生的目的。

4、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就是要求教师不能满足于“传道、受业、解惑”传统的功能和作用上。而必须以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即创新能力去感染带动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要不断地探索和提高这方面的能力,在教育教学中自觉地将知识传授与创新思维相结合。善于发现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5、掌握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能力

篇7

关键词:医护人员;心理素质

【中图分类号】R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9-0427-01

社会的文明进步,护理科学的文明发展,要求当代护士在具备一定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必须具备健康的心理。然而由于护理职业的性质和特点、特殊工作环境压力、长期超负荷的工作、相关社会因素及护士本身内在性格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许多护士在紧张繁重的护理工作中承受着很大的精神心理压力,直接影响这护士的身心健康、护士队伍的稳定、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患者的治疗康复,因此,有针对性地加强护士心理素质的培养和锻炼,让护士以积极、乐观、健康的心态全身心投入到护理工作中,为患者提供更全面、更优质的护理服务吗,探讨影响护士心理健康的因素,对提高护士的整体健康水平护士里工作质量都是十分必要的。是提高护理水平和质量,增强医院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促进“以患者为中心’整体护理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

1 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

1.1 缺乏心理的平衡能力:由于多数护士受过心理健康的专门教育和训练,心理知缺乏,一旦在工作中、生活中受挫,则不会运用心理学知识科学的进行自我心理的平衡、细节的完善,造成护患冲突,人际障碍。

1.2 社会心理支持不足:社会上仍有部分人对护理工作持有偏见、护士为患者、社会付出的艰辛劳动,有时得不到社会的公平认可,再加上职称晋升、进修深造、福利待遇等问题上的不尽合理和商品经历的冲击,使忽视的心里失去平衡,产生“失落感”。

1.3 缺乏适应职业压力的优良心理品质:护理工作中有大量平凡、琐碎、繁重的基础护理内容专业知识发展、知识更新、事业竞争带来的紧迫感以及“三班倒”的轮换工作制打乱了护士身体的生物钟节律。

1.4 工作压力大,情感脆弱,易焦虑:部分忽视对此缺乏充分的心理准备,但事与愿违时, 便感到难以适应,表现为心理压力大、情感脆弱、焦虑。

2 护士树立健康心理措施

2.1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客观合理的自我评价,保持心理平衡:护士要确立自己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自尊、自爱、自强、从自己的职责出发, 客观合理的评价自我及在社会生活中的位置,形成合理的心理支点,是心理处于平衡。护士优良的心理素质并非生来就有的,要通过临床实践,不断刻苦磨练,才慢慢发展和培养起来的,护理实践是培养护士良好心理素质的主要途径。因此,作为一名护士,要培养优良的心理素质,必须在临床实践中有意识努力的去锻炼。在护理过程中,要自觉遵守各项护理工作制度,严格按照规程操作。以端庄的仪态,饱满的精神,热情、和蔼、耐心的态度对待每一位患者,认真听取患者的评价和意见。虚心向他人学习,经常以优秀护士熟练的技能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来衡量自己,不断找差距,巩固成绩,克服工作中的不足,通过不断加强学习和磨练、逐步提高自身心理承受和控制能力。

2.2 调整心理需要,注意培养自身对挫折的承受能力:人的心理需要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它是强的职业角色意识,并以此作为知我实现的心理需要,从而自觉地为此勤奋努力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在“心理失落”时,正确的对待自己和周围的一切。

篇8

关键词:体育教师;素质教育;职业素养

在当前新形势下,“素质教育”越来越彰显其主体地位,中小学体育正在努力寻求学校体育的发展方向,这就要求我们广大体育同仁应尽快适应这种体育变革,不仅要树立新的教育思想,更要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进而使自己尽快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专业教育”的教育模式,努力发展自己的“素质教育”能力。

据调查,当今体育教师所接受的专业教育仍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传授体育专业知识;传授体育技术和技能;共同了解与体育相关的理论知识。与当今的教育环境相比,这种传授知识的结构在素质教育中具有一定的狭隘性,因为上述内容基本上都属于竞技运动类项目,是与教育理论的一种简单结合,使教师很难亲身体验到“素质教育”的真实含义,自然也不能为适应中小学体育素质教育实际打好基础。因此,中小学体育教师面临着极大的考验,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要不断加强自身专业体育素质教育的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努力提高职业素养。本人通过长期的实地考察,亲身体验、实践与经验借鉴,总结出以下几点,与广大体育同仁共同探讨。

一、升华思想素质。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体育教师承担着“人类灵魂工程师”和“青年健美设计师”的双重使命,这就要求体育工作者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坚决贯彻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把握教育规律,面向全体学生,把社会上广泛存在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主要标准及思想观念转变过来。应冲破传统观念,彻底扭转体育应试教育倾向,在思想观念上应该有深刻的变革。这就要求体育教育工作者必须全面丰富自己包括工科类学科知识、教育类学科知识和专业类学科知识在内的系统知识结构,忠诚教育事业,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对每一个学生都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以自己高尚的情操去影响学生、教育学生,以身作则。另外,培养人才是集体的事业,因而体育教师要处理好同事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将互勉共进作为工作中的行为准则。因此,体育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教育观。

二、教学目标的内容要全面。实施要彻底

每节体育课中的教学目标,内容设计要全面合理,有效结合教材内容,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使之能够真正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体育目标经历了多次变革,由单一目标演变为三维目标,而如今又实施了新的多维目标,即认知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和负荷目标等。然而,教学目标增多,必然对教学课程的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目标的实施也会越来越难。这就要求我们广大体育工作者,真正做到以学生的身体健康为起点,有效开发教材内容,合理设计教学目标,合理利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去实现目标,最终能够真正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三、因材施教培养兴趣

“教”与“学”中“学”是主体。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体育工作者应从学生的性别、年龄、性格、爱好、心理特点以及家庭背景、社会环境人手与学生打成一片,充分了解学生的各个方面,这样才能因材施教。由于当今社会与家庭环境越来越复杂化,长期受这种环境的影响,使得个别学生性格变得内向、孤僻,脱离了社会群体,对体育活动毫无兴趣。体育工作者可以通过游戏的教学形式,寓“教”于“乐”中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乐”学,进而成为学习活动中的主要角色。

四、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紧密结合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怕“苦”思想严重,意志力薄弱,而体育课教学、运动队训练、比赛都能够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品质,并且促进意志发展。面对复杂的技术动作,应启发学生内在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在运动前有跃跃欲试的情绪和克服内外困难的决心、意志和战胜对手的勇气,在日益激烈的运动环境中培养学生敏捷的判断力、长期坚持刻苦锻炼的意志力和为了集体利益而克服个人欲望的自制力。所以,体育工作者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把“育体”(即增强学生的体质)和“育心”(即在体育课中结合不同的内容和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素质的培养)两者有机、和谐地结合起来。

五、提高自身业务素养。力求做到完美型教师

体育教师要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形象,首先外形上要以阳光、开朗、清新、干净的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其次,自身修养上必须达到健康,每天把一种乐观的、积极向上的姿态传播给同学们,久而久之,完美的体育教师的形象就会使学生对锻炼身体产生兴趣,对体育产生兴趣,从而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中不忘运动,力争使每位学生都能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六、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体育教师素质分为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身体素质是与生俱来加上后天加以锻炼形成的,但是心理素质则更侧重于后天的形成,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就不会完全地教育好各类学生,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更不会完成教育改革,特别是在新一轮的体育教学改革浪潮中,众说纷纭,如果没有一定的心理定位,很可能与改革的新思想脱轨,从而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因此,每位体育工作者都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此基础上寻求发展,不要急于求成,更不要盲目地倾向于各种争论。

此外,广泛的兴趣爱好、活泼开朗的情绪、奋发向上的进取心、坚强的性格等,是适应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环境,求得工作和生活成功的必要条件,是促成和改善人的社会文化素质的基础,这些方面我们也应该适当培养。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健康的身体是成材的前提和保障,如何围绕素质教育进行体育教学改革,使学生的身心真正得到全面的发展,还需要全体体育工作者以及社会各界同仁继续共同努力!

篇9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良好的心理或者精神状态,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时代的要求。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心理课学习心得范文,供大家参考。

心理课学习心得范文1在科学技术飞速进步,知识爆炸的今天,人类也随之进入了情绪负重的年代。大学生作为现代社会的组成部分,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自然就十分敏感。但是,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本身存在着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

种种心理压力积压在一起,久而久之,会造成心理上的障碍。作为天子娇子,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因此,在大学校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件迫在眉急的事,具有预防精神疾患和身心疾病的发生,及时为学生疏通心里,排解压力,指引方向的作用。

那么作为一个非专业人员,我们如何来判断自己或者是周围人的心理是否正常呢,以下有三项基本原则:其一,心理与社会环境是否趋于一致。其二,心理与行为行动是否趋于一致。其三、人的情绪在一个阶段内是否稳定。

如果一个人出现了与以上违背较大的情绪,那么他就可能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那么什么叫心理障碍呢?它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它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如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以上的情绪状态,显然不利于大学生的发展,因此大学生有必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做到心理健康。我们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入手:

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3、主动与学校的心理咨询师沟通。

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甚至中学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所以当我们心中感到压抑时,就应该及时主动的与心理咨询师进行沟通。

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全面提高自己的身心素质,才能迎合二十一世纪这个竞争激烈的世界,才能在其中搏击翱翔,走向成熟,迎接挑战。

心理课学习心得范文2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既能了解自己,又接受自己,有自知之明,即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缺点都能作出恰当的、客观的评价;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的、非份的期望与要求;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实际,因而对自己总是满意的;同时,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处之。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则缺乏自知之明,并且总是对自己不满意;由于所定目标和理想不切实际,主观和客观的距离相差太远而总是自责、自怨、自卑;由于总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而自己却又总是无法做到完美无缺,于是就总是同自己过不去;结果是使自己的心理状态永远无法平衡,也无法摆脱自己感到将已面临的心理危机。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

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

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

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

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

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能力差的冲突、竟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

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竟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凡此种种,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素质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

所以大学生在学生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做到心理健康:

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情绪状态、正确的自我观念、恰当的自我评价、完整的个性结构、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择业心理,应该符合社会的要求,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对环境有适应能力。倘若具备了以上素质,则我们的心理健康不成问题,则一定能在学业和事业上取得一定的成功。

心理课学习心得范文3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没有严格的界限,由于内外因素的影响,使人的心理功能受到阻碍的情况是经常发生的,所以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有可能出现某些不够健康的心理状态。许多天才人物或多或少地具有心理不健康症状。

例如荷兰画家凡高生前是一个画坛无名小卒,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孤独中生活,是一个躁狂症患者,曾割下自己的耳朵作为礼物送给自己钟爱的女人,最后不能忍受贫困和疾病的折磨,开枪自杀;苏联著名诗人马雅柯夫斯基具有癔病性人格,情感多变,易激动,感情用事,好幻想,缺乏理智,缺乏自制力,由于他的恋人急着要去上班,没有听从他的意愿留下来陪他谈话而开枪自杀;美国作家海明威晚年患有躁郁症,由于不堪忍受疾病和心理上的重压也是开枪自杀的。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这充分说明常态心理与变态心理之间没有绝对的鸿沟。每一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具有一些心理障碍,只是严重程度和影响学习生活的程度不同而己。教师也不例外。尤其是现代高速发展的充满竞争的社会,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教师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更可能产生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

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

一个尽职的教师是非常辛苦的,需要休息和放松。充当"无所不能"的教育者形象的确使人精疲力尽。因此,教师可以试着在假期给自己充电,例如:学习做旅行家,用胶片记录生活中的美景美事;学习做美食家,在品评佳肴的同时自己也做一次大厨。新的工作体验不仅能使教师得到放松,而且可以开阔教师的视野,增加教师的知识面。教师可以把从其他工作体验中获得的经验、积极情绪带到教育工作中来,更好的促进教育工作。

心理课学习心得范文4带着一份憧憬,带着一份喜悦,带着一份期待与责任,我有幸参加了--来宾市心理健康教师培训,不仅有理论的学习,充实我们的大脑,同时还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参观学习和调研,作为为数不多的心理专业毕业的学员,使我在思想理念和工作能力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真是感受颇深,受益匪浅

。 感受一:认识心理健康重要,促发展。

通过本次的学习,我认识到了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我认为,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教师的衣着举止,言谈风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师,只能在课堂上造成一种紧张或恐怖的气氛,使学生如坐针毡,惶惑不安。所以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从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感受二:提高自身素质,助成长

通过培训,自身有了提高。我对心理调适的技能,提供维护心理健康和提高心理素质的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对个别典型的案例的分析学习,对认识与识别心理异常现象有了认识,而且有了一定的辅导思路。教学活动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心理素质良好的教师,会凭借自己的语言、行为和情绪,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感召下,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体验到愉悦、满足的情感,并流露出对教师的尊敬和爱戴。要努力克服不良情绪的困扰,在不断提高知识素养的基础上,培养自信乐观、豁达开朗的健康心理。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掘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才干,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提高教育教学的整体效益。

总之,在这次的培训的锻炼中,我增长了知识,扩大了视野,在业务水平上有了一定的提高,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在原有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努力,将所见、所学根据实际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为学校工作尽己所能!

心理课学习心得范文5通过网上培训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真实感受颇深!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可能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因此,我们教师在引导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更应该责无旁贷地担当起孩子的“心理健康医生”。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我认为,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教师的衣着举止,言谈风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师,只能在课堂上造成一种紧张或恐怖的气氛,使学生如坐针毡,惶惑不安。所以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从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篇10

一 作为教师首先要提升自身的心理素养

对于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与锻炼的前提是教师本身也必须具备健全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道德品质。作为教师应当在业余时间加强对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切实提高自身的心理学素养。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强的引导作用,只有教师具备了健全的心理素养,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出现的分歧与胆怯等症状,才能在教师的宽容、谅解、引导下受到感染并得到教师的言传身教。教师通过自身的心理素养引导学生不断克服和战胜自己的弱点,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增强自信

由于中学生身体还没有发育完全,体育水平也参差不齐,一些体育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往往因为害怕动作不标准而不敢参与体育练习,或者只是敷衍了事。面对这种状况,教师要设置有针对性的方案激发学生参与体育练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首先,作为教师要努力营造出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使师生处于平等的地位,两者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使学生在训练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发挥学生的个性,从其兴趣点出发,对体育技术进行训练,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展示自己的特长,发现自己的闪光点,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应当降低难度,对其进行个别辅导,提升学生的技术掌握能力,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同时,适当的鼓励也能提升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有效克服学生的心理障碍,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调动学生的情绪,实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目的。对于学生的评价要坚持过程评价,应当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等具体情况,对其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和学习进步幅度给予适当的肯定和鼓励,不能简单地以终结性评价一概而论。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同程度的进步都要给予及时充分的肯定,这样能够较好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三 适当的挫折教育能够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

挫折教育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抗挫能力和受到挫折后的恢复能力,其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其对生活和环境的适应能力。体育教学的主要形式是训练,为了熟练掌握一项技术要领可能需要反复进行练习,这个过程中必然会伴随着失败与挫折,教师需要在教导和训练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关注,尽可能地让学生在挫折的环境中提高自身素质,磨炼意志品质。可以在恶劣的天气环境下坚持训练,锻炼学生的意志。体育活动大部分情况都是在户外,这就避免不了碰到恶劣的天气,一般情况下,教师考虑到天气情况的变化会改变已经制定好的教学计划,实行室内授课。但恶劣的天气恰恰为挫折教育创造了合适的环境。如在下雪天进行训练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御寒能力,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的抗挫折能力。还可以创设比赛情境来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在体育教学中多进行一些比赛活动,让学生投入其中,锻炼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提升他们的心理素质。同时,在进行抗挫折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也应考虑到运动的负荷量,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差异适当进行调整,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体质,也培养了学生的意志力。

四 通过分组比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协作能力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合作精神,通过多种形式的竞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通过体育课训练中集体性的活动,使学生学会理解,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适应能力。而且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能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体会到集体的力量,有助于帮助学生摆脱消极、焦虑等不良心态,克服这些狭隘的思想,积极主动地融入到集体中。而且,合理组织合作学习,也能够为学生提供进行协调配合和竞争的机会,使不同基础的学生在进行合作和竞争的过程中都能够得到锻炼与提升。有的体育活动一般一个人是无法进行的,必须需要多人协作。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然后再进行对抗竞争,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在竞争之中更加注重小组内的协作配合,锻炼每个学生的协作能力,而且在协作基础上的竞争,也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好胜心,能够有效地对学生的竞争意识进行培养。

总之,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状况出发,积极改进教学形式和自身的心理素养,对学生进行引导,逐步扫清学生的心理障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培养他们的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为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全面的提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