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心理素质的方法范文

时间:2023-11-14 17:52: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加强心理素质的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加强心理素质的方法

篇1

[关键词]身体素质 心理素质 提高措施

中图分类号:C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1-0310-01

一 、心理活动将直接影响管制员处理应急事故的能力

飞机在飞行过程中很有可能遇到突发事故,这就要求管制员有较快的反应能力和现场处理能力,因此管制员必须有较高的心理素质,在心理能力训练中有很多方法,但总体上可归纳为、集体训练与个体训练相结合训练法和模拟训练法,下面有几点具体的做法来提高管制员的心理能力:

在进行心理训练时,要随时进行心理测评,可以进行心理教学,并且对不同阶段的管制员进行持续的心理测评[1],通过横向比较与纵向深入探讨发现管制员的共同的心理问题和重要问题。并开展以解决问题为主体的讲座,并针对不同性质的问题进行系统的解答,可以向管制员提供自我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使管制员能够自行的进行心理调控与心理能力训练,因为管制员在心理能力方面所存在的较大差异,所以不同的管制员之间心理训练重点不同,要从从根本上提高空中管制员的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循序渐进与持续的提高,并且经过研究某种心理品质获得后,若不进行经常性的稳定和强化则有可能会消退甚至消失。空中管制员良好的心理素质不是通过简单的培训就一劳永逸的,他需要通过多次练习的潜移默化,并缓慢的提高,而且需要经过很长时间的积累后才能显现出来。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的形成,需要进行长期科学的训练,是一项长期持续的工作,因此,对于空中管制员有必要从入校起就开始开始进行心理素质训练,这里面包括进行管制工作训练前、训练期间以及训练结束后,直到进入民航单位都进行持续的心理素质训练。按照从轻到重、从易到难的顺序逐步增加训练强度,并且及时测试训练结果,帮助空管员了解训练效果和还应加强的地方,提高管制员的心理素质,可以为其打下良好的职业素养基础,这可以减少由于心理因素导致的工作上的失误和训练中安全隐患,提高训练过程中的效率和安全水平。

在心理训练过程中,可以事先在训练学员不知情的情况下,模拟飞行中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这样不仅锻炼了管制员的处理事故能力,同时可以加强管制员的心理素质。在解决问题上要采取个人解决和集体解决两种方式,在集体解决中要让空管员认清自己的定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二、飞行员既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又必须具备强健的身体素质

在实际飞行过程中,心理要求和生理要求是并存的,因此,在训练时也要将其共同发展[2],心理能力训练的主要目的是获得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共同发展,生理训练在某种角度是是心理训练的一种补充方式,通过科学的体育锻炼,不但可以增强体质,而且可以提高心理运动能力、反应能力和坚强的意志品质。这样在锻炼中可以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增强注意力和加强情绪的控制,加强心理素质。

(1)有氧运动中的跑步

发展身体素质最常用的方法就是跑步,通过持续地跑,加强耐力和锻炼意志力。比如越野跑、楼梯跑等都可以提高空管员的身体素质,而且跑步训练时综合性的提高身体素质,对提高心脑血管系统运行、呼吸系统功能是显而易见的。跑步很经济 , 不需要过多的设施,可以围绕飞机场的进行锻炼,不受场地、时间的限制,是什么有效的方法。

(2)进行体育竞赛

在民航单位的内部可以举行种不同的比赛项目[3],比如篮球、竞走等运动项目,也可以运用运动会的比赛方式来进行各项比赛。这不仅会提高空管员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更能加强空管员队伍之间的相互交流,增强空管员队伍的凝聚力和自信心,对于表现优秀的适当的给予嘉奖,让空管员拥有坚持体育锻炼的一个外在动力,这样可以养成一种锻炼习惯,从而实现终身锻炼。

(3)水中锻炼

游泳训练是提高身体素质的正要手段,其能有效的促进人体的综合发展,增强体质,培养顽强、吃苦耐劳的良好作风,在水中还以锻炼肺活量并且适应缺氧的环境,水下的气压比水上的大,这样与空中的高压环境向适应,并且水下活动更加锻炼人的心态.

(4)分层次锻炼

训练时要根据不同地域、不同部门的具体情况采取适宜方法。在身体素质训练时我们要充分的做到区别对待的原则,这不能挂在口头,需要我们在实际行动中落实。首先不同位置的工作人员要有不同的训练方法,比如眩晕练习、重力练习等。其次身体素质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对练习负荷与强度做充分的准备和准确的安排[4]。练习的强度应由小到大,在身体适应了现有的强度后,逐步加强力度,使身体再次产生不适应但是能够承受的现象,身体素质的提高就是一个从不适应到适应,再到不适应的一个循环过程。在训练过程中,安全是首要的原则,一切训练的项目必须要保证训练人员的安全,身体素质训练过程中有许多危险的因素存在,比如器械的不合理运用,高密度、高强度等,这可能会造成肌肉的拉伤和对身体造成损伤,因此训练要符合科学规律,避免非常规的受伤。

三、总结

空管员的素质训练应从全面出发,不仅发展身体素质还要加强心理能力,科学的训练计划、完善的训练体制是提高空管员的身体和心理素质的必备条件,在条件允许的地方,可以引进一些身体素质训练和心理能力训练的相关专业人员,在提高的过程中要注意负面影响的产生,无论在什么时候安全是放在首位的。空管员的工作不仅是飞行过程中的核心,更是航空系统安全有序运行的枢纽,所以空中管制员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应该时刻关注的重点。

参考文献

[1]杜毅.空中交通管制员心理素质探讨[J].中国民航学院学报,2003,S1:71-73.

[2]郭育森.空中交通管制员的心理素质培养[J].科技创业家,2012,18:245.

[3]李姝,庆锋,杜醒.面向职业需求的飞行心理学教学改革初探[J].知识经济,2013,04:140-141.

篇2

1.1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需要对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对大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使其具有良好的个性心理和较强的心理调适能力,能够自尊、自爱、自律、自强,这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要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对大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1.2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需要对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学习专业知识、技能的关键时期,也是个性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为实现大学生全面、健康、均衡的发展就需要在大学阶段对大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从社会角度来看,社会发展越来越快,所以大学生也要承担越来越复杂、繁重的学习任务和社会责任;从个人角度来看,在大学阶段,大学生逐渐走向成熟、走向独立,还要掌握专业知识,优化个性品质,开发智能潜力,为就业做好准备。这个阶段,或者由于大学生对自己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位或者家庭、社会对他们期望过大、过高而产生心理压力,从而导致心理失衡。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心理健康和谐发展的需要。

1.3为适应社会进步和时展需要对大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社会在不断发展,科技也在日益更新,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竞争的不断加剧导致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各种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也就随之而来,并由此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心理问题巳经成为严重影响人们包括大学生在内的社会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就更显得尤为重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社会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而良好心理素质的基本要求就是心理健康。

2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及对策

2.1转变观念,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过去那种认为心理健康教育需要由专门的教师采取特定的活动形式来完成的观念是片面的,这种认识的片面性就必然导致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被低估。实际上,心理健康教育与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教育同等重要。心理健康教育是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前提,心理健康教育也是素质教育中不可替代的有机组成部分。为此,学校所有教育工作者要调整自己的工作行为和工作态度,用心理健康教育思想作为自己教育行为的指导思想。同时,学校也要积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身心发展的校园环境,并调整教育工作,使教学活动、管理活动都符合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

2.2切实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从业素质

心理健康教育者的从业素质的高低也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心理教育教育者不仅要具备心理学、教育学等知识,还要具备与大学生所学知识相关的各科知识,同时还要具备心理诊断、心理咨询、个别教学以及语言沟通方面的技能。但是具备这些素质的专业人才极为缺乏,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为此需要培养大量的心理教育工作者,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者的从业素质。而要实现这样的目的,首先就需要在课程设置上开设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专业来实现培养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才的目的。其次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基地的建设,提高培训的质量,从而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的专业化。第三,针对目前心理教育工作者其水平和技能良莠不齐的现状,为其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开展分类培训,切实提高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者的职业素质和专业素质。

2.3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渗透于其它学科的教学活动中

在其它学科的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学校不仅要强调德智体等健康发展的重要性,也要强调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为取得最佳的整体效应,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其它学科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各门学科对心理健康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实现功能互补。这样,在改变了各科教学现状的同时又塑造了大学生健康的心理,推动了大学生身心素质全面和谐发展。

3结束语

篇3

[关键词] 心理素质 方法和途径 必要性和重要性 辅导员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际交往越来越频繁,活动范围越来越广,而心灵的距离似乎越来越大。面对学习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关系以及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不少大学生出现抑郁孤僻、网瘾成癖、心理障碍等心理疾病。在学校,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的一线工作者,是和学生接触最多、交流最多、产生影响最大的教育者,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直接引导者,要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辅导员本身应具备基本的职业心理素质,因此,对高校辅导员应具备的职业心理素质及其培养进行探讨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辅导员职业心理素质现状

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心理素质总体上是比较好的,大部分能够端正工作态度,能够正确处理学生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默默地工作,以无私奉献的精神投身到学生工作中去。同时,由于所学专业因素、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和个人因素等,导致部分辅导员心理素质偏低,和辅导员应具备的基本职业心理素质还有差距,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极为不利,主要表现在:1.专业知识、心理学和教育学等学科知识的欠缺。不少辅导员大学时所学的专业和所管理的班级专业不同,在知识结构上存在很大差异,当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难以结合专业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另外,不少辅导员是非师范学校毕业,没有系统学习过心理学和教育学,缺乏心理学和教育学方面的知识,当学生发生心理问题时难以很好地运用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知识进行辅导;2.对学生心里问题研究不多,能力不强。不可否认的是,辅导员平时忙于日常管理事务,对学生心理问题的研究少之又少,即使有研究,研究的能力也不够强,导致缺乏对新时期学生心理方面的认知,使得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欠缺必要的现实依据;3.自我调节能力不高。学生工作繁重而又繁琐,工作中出现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和帮助时,容易产生厌烦、焦虑、困惑和挫败的心理,长期如此,如果没有很好的自我调节能力,就容易对辅导员工作失去信心。而辅导员队伍中绝大部分是年轻人,比较心浮气躁,自我调节能力不高,从而产生辅导员工作没有意义的心理,出现高校辅导员流动性大的现象;4.职业倦怠。辅导员的工作压力是不言而喻的,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如这种状态不能得到及时地缓解和调适,其对辅导员心理健康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二、高职辅导员应具备的职业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从心理学角度讲包括人的认识能力、情绪和情感品质、意志品质、气质和性格等个性品质诸方面,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经过后天的环境与教育的影响而逐步形成的。辅导员是学生学习、生活、人格、心理健康发展的组织者、教育者、引导者和服务者,是贯彻、落实、实施国家和学校教育方针政策的重要实施者,又是协调学校、家庭、社会、教师(任课教师)等对学生进行综合性培养教育的桥梁,实践证明,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辅导员, 不仅能科学地、准确地把握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还能对有心理疾患的学生作出正确地引导,而且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并且还有利于辅导员自身的全面发展。那么,辅导员应具备哪些职业心理素质呢?

(一)坚定的信念和使命感。首先,辅导员工作是一个需要奉献精神的岗位,必须具备职业道德精神和爱业、乐业、敬业的信念,树立职业崇高感和事业成就感。其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党、对国家、对民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辅导员的价值观对学生的发展也起着导向作用,其人格力量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产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成为学生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现实参照。因此,从事辅导员工作首先要树立坚定的信念和自豪的使命感。

(二)积极的心态。很明显,积极的心态能更加顺利有效地完成工作任务。辅导员工作中临时任务和突发事件较多,这就要求辅导员积极及时地去完成和处理,不能拖泥带水,特别是发现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如不积极及时地处理,就有可能引发严重的后果。同时,辅导员积极的心态也会对学的心态产生巨大的影响,事实证明,心态积极的辅导员带领出来的学生整体心态也是积极的。

(三)广泛的兴趣。不言而喻,知识广博的辅导员更受学生的欢迎。熟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辅导员具有广泛的兴趣才会更主动更多地去学习和了解各个领域的知识。90后的学生思想活跃,接受新思想新事物快,辅导员具有广阔的知识面,在工作中才能更好地树立威信,让学生更加地钦佩。

(四)坚强的意志。繁琐沉重的教育工作要求辅导员具有坚强的意志,包括献身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坚定信念、知难而进的顽强性及沉着冷静的自我控制力等,否则,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就容易产生退缩和放弃的念头。

(五)宽广的胸怀。辅导员的工作繁琐、细腻、不分昼夜,从事的事业是保证社会主义高校办学方向非常重要的大事业,辅导员首先应该有一种宽阔、宽广的胸怀,才不会在狭隘中感到一种前途无望的失落感,也只有具有了“猝然临之不惊,无加之而不怒”的胸怀,才能以豁达的心胸包容学生的错误,以乐观的情绪和幽默的语言改善师生关系。

(六)自我调节力。辅导员由于其工作性质和工作对象的特殊性,经常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容易产生挫折感和困惑,长期如此就会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为了保持乐观积极、热情开朗的情绪面对每天的工作,具备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缓解压力是非常重要的。

三、高职辅导员职业心理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教育部在2001年3月颁布的《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阐明了在高校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而辅导员本身的心理素质水平是否符合新时期的工作要求呢?国际国内政治和经济等环境随时都在发生变化,90后大部分高职生是独生子女,独具个性,喜欢时尚和跟风,禁不住诱惑,而作为社会敏感地带的高校,辅导员也是其安全稳定的根本保障,因此,高职辅导员工作的职责、环境、内容和任务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面对繁重的日常管理事务的同时,无形中又给他们增加了一重压力,而辅导员的出路问题又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同时,他们还面临着经济压力、家庭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等等,这些压力的持续作用时刻威胁着他们的心理健康,而人的综合素质又是以心理素质为核心,辅导员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是其自身工作和生活的必要保证,也是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培养的必要前提,结合辅导员心理素质现状的分析可知,辅导员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的双重性质。

四、高职辅导员职业心理素质培养的方法和途径

职业心理素质培养应作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应纳入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中去,培养的方法和途径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提高自我调节能力。辅导员平时应学会一些缓解压力和自我调节的技能和方法,比如阅读一些心理健康及如何缓解心理压力等方面的书籍,找到适合自身特点的调节方式,在面对压力时,才能宣泄出来,有效地进行自我缓解调节,始终保持乐观的情绪。

(二)岗前加强心理学培训。新任辅导员一般是刚毕业的大学生,需要从学生到老师角色的转变,除了师范院校毕业的外,其他绝大部分毕业生没有接触过心理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在面对心理问题时束手无策,感到非常困惑和迷茫。因此,学校应该把心理学知识培养作为上岗培训的主要内容,使辅导员通过培训学习到有关认知、情感、意志、个性、道德品质等方面的心理学知识,增强心理上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修养、自我保健、自我调控的意识和能力。

(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把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来抓,不仅岗前要做好教育和疏导,岗中也应经常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举行座谈,邀请心理咨询专家做讲座等。此外,还应建立个人心理健康档案,对咨询记录、心理测试结果等材料做好分析和保存,以便及时发现和主动干预心理健康问题,防患于未然。

(四)明确岗位职责。长期以来,辅导员的岗位职责和定位一直模糊不清,其工作处于重管理和服务,轻引导和思想教育的状态,严重影响了辅导员职能的发挥,在心理上使辅导员经常感到困惑和迷茫,所以,当务之急是明确辅导员的岗位职责和科学地定位,才能彻底摆脱“全职保姆”的称号,才能充分调动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增强职业价值感和幸福感。教育“德”为先,辅导员从事的是祖国未来建设者思想道德教育的伟大工作,是塑造杰出青年和社会精英的灵魂、净化其心灵的伟大事业,关系国家、社会、民族的未来和希望,一个没有“德”的青年人的国家其未来是无法想象的。因此,学校应帮助辅导员对这一职业的伟大价值做充分的认识,以增强辅导员的职业价值感和幸福感。

辅导员是高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其心理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成效,因此,新时期的辅导员应具备优良的职业心理素质,学校应加强其职业心理素质的培养,以适应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杨晓菊.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问题现状与对策[J].科技教育创新,2011(4):13-15.

[2] 黄权标.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压力及调适[J].新视野,2010(7):28-29.

[3] 吴茜.浅析独立学院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J].经济生活,2010(11):67-68.

[4] 杨之毛.论高校辅导员的心理素质管理[J].教育管理,2009(1):85-87.

篇4

【关键词】排球;发球技术;心理因素

发球作为排球比赛的开始,强劲而有威胁的发球是取得比赛胜利的重要手段,具杀伤力的发球不仅可以破坏对手的战术组合,而且可以创造直接得分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对方防守反击的能力,不允许拦发球增加了发球的攻击力和主动性。特别是每球得分制的新规则,发球也就从单纯的得分手段转化为得、失分兼备的技术。国际排联关于"发球触及球网上沿进入对方场区为好球"的规则修定,为发球的技术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发球失误即失分,使得唯一由个人独立完成的发球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对发球队员的心理素质的要求也更加突出。在过去为追求破一攻或发球直接得分采用的"拼发球"等策略,需要按规则的变化而相对调整,运动员在发球时为了减少失误,也会在发球时求稳而相对发把握球,从而降低发球的难度和攻击性。发有把握球可以使队员得到一定的心理安慰,但会给防反增加难度,给全队增加防守心理压力。由此可见,每球得分制要求运动员发球既不能"死拼"失误多,也不能为"保险"而无攻击性,有效的对策是加强发球训练,提高发球质量的同时增加攻击性,需要指出这里的发球成功率,不仅仅是要求球过网并控制落点在对方场区内,更要有一定攻击性,不能是"菜球"。此时心理素质的好坏就会直接影响发球的质量甚至影响得失分。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现对西北民族大学06级体育教育班进行抽样调查,发放问卷50份.收回50份.有效问卷50份. 有效率为100%

2.研究方法

①问卷调查法。

根据调查问题发放问卷。

②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需要查阅相关的体育文献进行分析研究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对学生排球比赛中的心理问卷统计结果如下:

由上表得出结果如下:

1.据调查数据(上表)显示学生可能比赛经验少、心理素质不稳定等在比赛中往往会出现过度紧张等不良反应。学生有40%以上在正规比赛中会有明显紧张情绪,当他们遇到激烈比赛气氛因心理就紧张而造成肌肉僵硬,影响技术动作发挥.这种由于心理因素而影响到技术动作的情况在问卷中有80%的人表示认同,可见学生还要在平时注重和加强心理训练.特别是在关键场次,关键分,发球队员面对压力很可能发出的球不但没威胁力,还可能造成发球失误.这就要求教练要充分利用每次比赛机会锻炼队伍,在有压力的情况下要求学生能发,敢发、并减少失误,提高队员士气.

2.造成发球失误的原因分析

比赛中的各种干扰,不良性刺激容易使学生注意力分散。如啦啦队的叫喊,教练员的喊话不当的指责,裁判员的漏判或偏向对方等。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学生在不熟悉的环境,外界干扰,比赛经验少,心理不稳定等因素的情况下会影响他们的发球效果.约有50%(由上表可知)的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此类不适应的感觉.另外受同伴的影响。如连续发球失误或不适当的语言提示,也会影响他们发球的效果。 在排球比赛中,局间或一局结束前,两队比分接近时,由于队员心理紧张、情绪波动从而引起发球失误;或两个比赛队的实力相当,个别队员急于求胜,由于情绪急躁,使发球失误增多。

由于比赛气氛紧张,能量消耗较大,体力下降等原因使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都过于疲劳,心理承受能力降低。比赛中,激烈的对抗、使队员的精神高度集中.队员身心负荷大,易产生疲劳.就会导致队员动作变形,无法较高质量地完成发球及其他技术动作。

发球者的气质类型影响排球比赛中发球及各项技术的发挥.在每个球队中队员们有的人活泼、好动、敏捷、迅速、喜欢交际;有的人直率、热情、精力旺盛、情绪易冲动;有的人安静、稳重、反应缓慢、沉默寡言、情绪不外漏、善于忍耐;有的人孤僻、行动迟缓、体验深刻、处理仔细等。这些现象在生理学上称为气质类型差异,即心理活动不同的心理过程的速度,强度和倾向性的动力特征表现。根据希波克拉底体液分类,气质可分为四种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在体育教学中应针对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因"质"施教。不同气质的人有不同的情感体验, 同时表现出不同的行为特征。由于外界干扰, 再加上排球本身的特点, 特别是每球得分规则的执行以来, 加大发球者的心理压力, 不同气质的球员对待不同条件下的发球也就有所不同。人的气质在生活和活动条件影响下可以发生改变, 以所受影响为转移, 消极的气质表现可以变为积极的气质个性, 因此平时训练中多设置心理障碍, 在各种消极条件和环境下培养学生勇敢果断、坚毅顽强、大胆仔细的气质个性, 在不断提高技术水平, 加强发球基本技术训练的同时努力培养良好的发球气质,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及心里素质, 不为比分落后而气馁、不为领先而麻痹、不为相持而急躁, 能集中注意力发好球赢得比赛胜利。

三.结论与建议:

在训练和比赛中培养运动员良好的心理素质来保证各项技术的稳定发挥。只有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运动员才不会有心理压力,在各项比赛以及场次中放开的打,敢打敢拼,发挥自己和球队高水平竞技能力。由于每个学生队员有其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他们的身心正处在生长和发展完善过程中,由于心理不稳定容易造成失误,也容易受外界环境干扰.总之,学生自身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完成技战术过程中还存在不足。所以,在平时训练中,老师就需要对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进行科学的指导和训练,使运动员在各种情况下都能稳定发挥球队和队员的技战术。使学生队员身心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为取得比赛的胜利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季浏.体育心理学 高级教育出版社 2006.5

[2]黄汉升.排球 高级教育出版社 2005.7

[3]朱荣辉 排球比赛中心理因素对发球成功率的影响及训练方法研究 2006.9

篇5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 教育 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5.047

1 前言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由此导致了一系列心理问题。并发生了许多因为心理健康问题而导致的恶性事件。大学生作为社会群体的一部分,自然也受到了这种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问题之一。所以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迫切而需要。

2 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述

2.1 心理健康的含义

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的生理、心理能够与社会相互协调,处于一个和谐的状态。如果一个人能够很好的适应所处的环境,其生命具有活力,其身心潜能能够充分发挥,那么这个人就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不过心理健康是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其判断的标准也是多维度的。一般而言,心理健康可分为三个等级:一是表现为心情愉快,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调节情绪的能力的一般常态心理;二是表现为与他人相处有些困难,生活自理有些吃力但经过调节、调整可恢复常态的轻度心理失调;三是适应严重失调的严重病态心理。

2.2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①有正常的智力,对学习有比较浓厚的兴趣。

②对环境有较好的适应能力。

③能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接纳。

④对情绪具有较强的调节与控制能力,具有健全的意志。

⑤人格品质完整统一。

⑥善于与人交往,能与人和谐相处,人际关系和谐。

⑦心理行为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性别特征。

3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3.1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需要对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对大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使其具有良好的个性心理和较强的心理调适能力,能够自尊、自爱、自律、自强,这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要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对大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3.2 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需要对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学习专业知识、技能的关键时期,也是个性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为实现大学生全面、健康、均衡的发展就需要在大学阶段对大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从社会角度来看,社会发展越来越快,所以大学生也要承担越来越复杂、繁重的学习任务和社会责任;从个人角度来看,在大学阶段,大学生逐渐走向成熟、走向独立,还要掌握专业知识,优化个性品质,开发智能潜力,为就业做好准备。这个阶段,或者由于大学生对自己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位或者家庭、社会对他们期望过大、过高而产生心理压力,从而导致心理失衡。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心理健康和谐发展的需要。

3.3 为适应社会进步和时展需要对大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社会在不断发展,科技也在日益更新,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竞争的不断加剧导致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各种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也就随之而来,并由此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心理问题已经成为严重影响人们包括大学生在内的社会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就更显得尤为重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社会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而良好心理素质的基本要求就是心理健康。

4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及对策

4.1 转变观念,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过去那种认为心理健康教育需要由专门的教师采取特定的活动形式来完成的观念是片面的,这种认识的片面性就必然导致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被低估。实际上,心理健康教育与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教育同等重要。心理健康教育是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前提,心理健康教育也是素质教育中不可替代的有机组成部分。为此,学校所有教育工作者要调整自己的工作行为和工作态度,用心理健康教育思想作为自己教育行为的指导思想。同时,学校也要积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身心发展的校园环境,并调整教育工作,使教学活动、管理活动都符合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

4.2 切实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从业素质

心理健康教育者的从业素质的高低也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心理教育教育者不仅要具备心理学、教育学等知识,还要具备与大学生所学知识相关的各科知识,同时还要具备心理诊断、心理咨询、个别教学以及语言沟通方面的技能。但是具备这些素质的专业人才极为缺乏,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为此需要培养大量的心理教育工作者,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者的从业素质。而要实现这样的目的,首先就需要在课程设置上开设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专业来实现培养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才的目的。其次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基地的建设,提高培训的质量,从而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的专业化。第三,针对目前心理教育工作者其水平和技能良莠不齐的现状,为其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开展分类培训,切实提高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者的职业素质和专业素质。

4.3 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渗透于其它学科的教学活动中

在其它学科的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学校不仅要强调德智体等健康发展的重要性,也要强调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为取得最佳的整体效应,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其它学科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各门学科对心理健康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实现功能互补。这样,在改变了各科教学现状的同时又塑造了大学生健康的心理,推动了大学生身心素质全面和谐发展。

5 结束语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很多,既有内在因素也有外在因素。我们要针对这些影响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个人、教师、学校通力合作,优化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实现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

参考文献:

[1]滕易伊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

[2]李阳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

[3]王涛.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教育体系构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06.

篇6

[关键词]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4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808(2015)S2-0354-02

高等教育中的素质教育包含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心理素质教育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和意志品质,增强心理适应和承受能力,健全学生健康个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综观当前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现状,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管理仍存在诸多问题,如心理素质教育观念滞后、心理素质教育体制不健全、心理素质教育方法单一、从事心理素质教育的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等,从而致使心理素质教育水平不高,学生无法获得解决心理问题与障碍的有效方法,抑制了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才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管理水平的提升被广泛关注。所以,作为人才培养摇篮的职业技术学院,要加强自身对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管理,结合学生心理问题,采取行之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和优化,从而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为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一、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首先,心理素质的形成与发展是受生活环境、成长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影响的。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生在校时间较长,所面临的生活环境也较以往复杂一些。因此,如果学生不具备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就会受到长时间的压抑,而引起心理疾病,使其情感世界处在一种失重、失衡状态,进而陷入失败中不可自拔,不利于未来的发展。因此,职业技术学院要重视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管理,采取有效方法和措施抚平学生在不同时期产生的心理“伤痕”,塑造一个人格健全的高素质大学生。其次,学生在进入大学校园后,意味着已经进入成人教育阶段,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模式与方法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要更加依靠自己进行自主性学习。而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学生不能良好的适应大学生活、学习节奏,就会产生心理落差等问题。因此职业技术学院应重视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自觉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进行学习,使其快速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减少心理问题的产生。最后,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管理是职业技术学院要构建的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要将心理素质教育课程作为工程建设基础,把心理咨询机构建设当作前提,把学生服务工作队伍建设作为主体,并将学生自发组织的心理社团作为补充。进而实现高校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管理工作体系有效建立,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素质教育氛围,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职业学院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现状

(一)成才意识较强

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都是怀着满满的信心进入校园中进行学习的,他们相信通过自己在大学中的学习与努力,一定会学有所成,并在未来的社会大环境中可以施展自己的远大抱负。他们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并且在老师与家长的呵护下成长起来的,还没有面对过社会的现实与残酷。在他们心中,在社会中获得成功的机会并不难,因此成才意识极强。同时,受现今社会经济价值观的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更加的物质化、现实化、目的化,许多学生在校园中从事活动时,不是优先考虑兴趣和文化含量,而是从与未来职业发展的相关程度去考量,因此奖学金、学生会和入党便成为学生们的重点追求目标。

(二)缺乏集体意识

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与物质水平得到极大满足。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生,都是在新时期成长起来的一代,家庭基本都能为他们提供较为富足的生活。同时,作为90后的一代,他们多是独生子女。因此在个性上表现得极为张扬,通常喜欢表现自我,不喜欢去干涉别人的生活,也不允许别人干涉他的生活,独来独往、特立独行。在日常的生活中过于强调自我空间与自我感受,做事情较为自私,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及他人感受。同时爱自由,不喜欢被班规、校规束缚,集体活动能逃就逃,集体荣誉感极差。

(三)攀比成风,缺乏独立

职业技术院校学生还处于思想意识的养成时期,因此受社会上不正确价值观念的影响,出现了攀比、拜金等不良心理问题。并且多数学生还依靠于家长进行生活,没有完全的实现生活与经济的独立。在这种虚荣心理无法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学生就极易受到不良行为的诱惑,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习生活,甚至影响他们的未来发展。

三、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职业技术学院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诸多问题也都随之而来,其中包括大学生心理素质问题,而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很多,急待相关教育工作者进行分析与解决。

(一)心理素质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不完善

职业技术学院从事心理素质教育工作的教师,多是学校委派的思想素质教育工作者、行政管理工作者,甚至是校园医务室的工作人员。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员具有极强的专业知识,但是对于心理素质教育知识了解得并不深入。他们没有受过专门的心理素质方法与知识的培训,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与心理辅导时,不能及时发现和总结问题,达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二)心理素质教育体制构建不完全

职业技术学院中没有专门对心理教育机构和心理咨询机构进行管理的部门,许多院校直接将相关的人员与机构安置在校园学工处、团委以及与心理学有关联的部门。同时,在教学资源的配置上也极度缺失,心理咨询、办公场所极为有限和分散,从而导致各部门无法进行交流与沟通,不利于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管理。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职业技术学院中无法形成一个完全的心理素质教育体制,严重制约着心理素质管理水平的提升。

(三)心理素质教育观念落后

当前,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与相关领导,受时展的影响,与学生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心理代沟,因此无法完全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以及心理构成。在教育教学中极易出现与学生意见相左或是伤害学生心理的行为出现,使学生无法对心理素质教育工作者产生信任感与亲密感,严重影响心理素质教学工作的开展。

四、加强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管理的对策措施

(一)加强心理素质教育管理认识,保障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

当前,许多职业技术学院过多地重视学生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忽略了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致使学生在环境适应、人际关系交往、就业等方面的抗挫能力偏离,学生自残、自杀的案例时有发生。因此,为了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职业技术学院要给予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管理工作高度重视。一是要加强校领导对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在进行日常管理工作中,必须将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管理纳入其中,明确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在社会、学校以及学生自身的重要性。二是要注重教师以及学生对于心理素质教育认识的提高。教师是育人的执行者,教师思想认识的提高,有助于推动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

(二)优化心理素质教育课程,提高心理素质教育质量

从当前职业技术学校心理素质教育方面的教材来看,教育内容实用性不强,缺乏针对性,内容过于呆板陈旧,难以真正达到育人的目的。因此,职业技术学院在开展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管理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心理素质教育课程的优化,针对学生的不同专业和年级层次,开展分层教育。比如,对于大一学生,可以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程,并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从而不断丰富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对于大二学生,可以在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程的基础上,适当地增加一些诸如“心理学与生活“”女性心理学”“人际交往”“情绪管理”“礼仪与品格修养”等多门选修课,满足不同学生的心理诉求,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心理调节方法,增加他们的心理素质。对于大三学生,除了上述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外,还可以增加“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必修课程,增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健康乐观的求业、择业、乐业的职业心态。

(三)加大心理素质教育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除了开设有关心理素质教育的课程外,职业技术学院还要借助校园网络、广播、院报、校刊、板报等多种多媒体渠道扩大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宣传范围。还可以开展多样的心理素质教育活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不定期组织学生对学习问题、交友问题、恋爱问题以及择业问题等热点问题进行讨论,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比如,职业技术学院可以每年定期开展“心理健康周”、“心理健康节”“新生适应月”“趣味运动会”“心理专题讲座“等活动,加大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宣传力度。或举办有关心理主题的征文比赛、演讲比赛、心理情景剧比赛、心理知识竞答赛等竞赛活动,或组织大学生心理游戏活动、“优秀心灵使者”评选等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活动中强化认知,启迪学生思想,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四)健全心理素质教育体制,有效防范和应对学生心理危机

首先,要健全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心理问题排查机制。定期组织专业心理教育人员对学生心理进行全面检查,以便清晰掌握学生的心理需求。同时,还要不断对在心理咨询中存在问题的学生群体进行记录跟踪,并将总结出的问题倾向及时的反映给负责学生工作的相关部门,以便学校领导与各院系教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心理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对问题学生的心理开导与素质教育。职业技术院校还要积极宣传学生心理危机等相关心理知识,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防范。每学期定期对学生干部、教导主任以及相关心理素质教育人员进行学生心理危机意识的发现与预防教育,使他们可以具备处理学生心理危机与危机行为的能力,还可以协助心理素质教育部门在全校范围内,建立起一个以防范学生自杀为重点的危机防范与宣传机制。

(五)建立完善的心理咨询服务机构,优化心理素质教育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心理咨询模块,它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校园生活,建立健全人格。当前在职业技术学院中,相应的心理咨询机构建立较为滞后,学生无处进行心理问题的排解与解决,不利于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学校应依据现代大学生的心理结构与发展特点,建立健全校园心理咨询机构,并要求相关心理教育人员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进行研究,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不同时期的心理问题。并且可积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到心理咨询机构中,使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相关咨询、讲座和职业生涯的辅导等,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

(六)优化心理素质教育教师队伍

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工作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工作,必须要有较强的专业素质与问题处理能力,才具备从事这项工作的资格。因此高校可以依据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需求,建立起一支理论知识能力与实践能力较强的综合性教师队伍。职业技术学校要将心理素质教育水平纳入到专职教师的职称评定中,促进其加强自身心理知识的提升与学习。同时,还可以在经费允许下,向外界聘用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员,负责学生的心理问题辅导与心理素质教育。优化心理素质教育教师队伍,是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管理的基础。总之,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管理已刻不容缓,各大院校要高度重视,要及时转变教育理念,不断优化教育课程,提高心理素质教育质量,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加强心理素质教育体制建设,有效防范和应对学生危机,建立完善的心理咨询服务机构,促进大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乔治林.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途径及探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8(02).

[2]王磊,黄盛.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模式究[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0(05).

[3]姚恩菊.浅论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河南教育:中旬,2012(09).

[4]袁萌.浅析新时期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6).

篇7

1. 心理素质的涵义

所谓心理素质,也就是指个性心理品质,它是以人的自我意识为核心,由积极地与社会发展相统一的价值观所导向的,它包括人的认知能力(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需要、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有机结合的复杂整体。

心理素质有能动性、中介性、稳定性、独特性等特点。

2. 心理素质对青少年足球成长的作用

古今中外,大凡有作为和有成就的人才无一不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所以,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从容面对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对心理素质在新世纪青少年人才的作用赋予了更重要的意义:①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实现青少年足球成长目标的基础;②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青少年足球的动力;③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青少年足球事业成功的保障。

3.心理素质在素质中的地位

从各种素质发生顺序和重要程度看,心理素质是第一素质。当一个人进入社会以后,除了先天俱来的遗传素质以外,最先出现和形成的是心理素质,其他各种各样的素质都是伴随着心理素质的发展而形成和发展的。素质总水平=心理素质(遗传素质+基本素质+专门素质)

4.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掌握足球运动心理训练意义及训练内容

训练意义:①增强抗外界环境的干扰的能力。比赛的胜利与失败,不仅仅受运动员自身条件制约,同时还受外界环境的干扰,如天气,场地,观众和裁判员等。这些外界环境的干扰,不同程度上的影响到运动员的心理活动。②促进自身的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质。加强心理教育,提高运动员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运动员健康人格水平。③加强赛前的心理控制。良好的赛前心理状态,能使运动员充分发挥自己的体力,形成最佳的比赛心理状态,全力以赴参加训练和比赛,并取得优异基础。④进行自我暗示,形成良好的比赛心理状态。通过自我暗示,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摆正自己的位置,树立坚强的信心,更好地进行比赛。

青少年足球运动心理训练的内容:①提高和完善运动员的运动心理能力。主要有肌肉运动感觉的绝对感受性和差别感受性,视野,时空知觉,动作反应速度,动作准确性,注意特性,运动记忆,运动表现和念动能力,运动思维,感觉的自我监控能力等。②提高运动员的一般智力水平。这是因为现代心理学强调特殊能力,是在一般能力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即在智力基础上发展起来的。③改善运动员的个性心理特征。主要指运动员的性格、气质、兴趣、动机等方面,心理学家对优秀运动员的个性特征的研究表明,他们的个性特点是:情感高度稳定,性格坚强自信,善于自我监督和自我控制,在训练和比赛复杂形势下,意志坚强,作风顽强,勇敢而有主动精神。

5.青少年足球心理素质培养应注意的问题

明确训练比赛动机。培养和激励运动员正确的比赛动机,淡化比赛名次,减轻心理负担。正确分析比赛中对手的情况,找出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才会调节他们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平时的训练中,作为教练员不仅仅要注意到训练中的心理因素训练,还要加强赛前的心理控制,有目的地、长期系统地进行心理因素训练,并贯彻于训练的始终。这对于提高青少年运动员的竞赛意识,形成最佳的心理状态,发挥良好的技战术水平,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6.小结

篇8

关键词:心理素质;警察工作;积极;主动

一个人积极地工作和生活是其幸福的源泉,也是决定其能否做好本职工作的根本,警察也不例外。因为警察肩负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秩序,保护公民和人身安全和人身自由,预防和惩治罪犯的重任,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其更为重要。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对警察执法的最基本的要求,直接影响着警察执法的公平、公正和效率,它是提高人民警察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基础条件。同时,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培养警察积极的工作品质,缓解工作和生活的压力,最大程度地激发潜能,更好地完成警察工作。

人民警察的心理素质是人民警察通过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和气质、性格、能力等个性心理特征,反映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带有警察职业特点的心理发展和整体健康水平。它包括,要有成熟的自我意识,要有积极的情感和坚强的意志等等。心理素质是一种长期训练、积淀的过程,不是一时学习的结果。而且心理素质并不只是心理活动,其能动性决定了思想行动上的表现,决定了警察在执法处理突发事件的协调能力、控制能力、把握全局的能力。

一、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警察履行警察职责的保证

警察是一项高风险、高压力的职业。其职业特性决定了警察的心理承受能力要高于普通群众。警察在其职业生涯中磨练出来的职业素养是不容忽视的,但是警察也是人,也是一个普通的人,他也有能承受的极限。警察的压力一般包括社会的压力、工作的压力、身体的压力等。这些压力很大程度上损害了警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同时,警察因为大量接触社会阴暗面,在思维、性格、情绪等方面容易产生焦虑、忧郁的表现。病态的身体和消极的心理反过来表现在工作上,就是粗暴工作、态度冷漠,最大程度损害了警察的积极形象,影响了警察在人民心中的地位。为此,加强警察心理素质训练,增加警察抗击打能力是避免反面事件发生,建设警察良好心理素质的有效方法。与此同时,运用科学的方法对警察进行心理疏导、心理咨询,排解焦虑,矫正其行为,从而使警察具有健康的心理,为履职提供保障。

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警察缓解压力、快乐工作的良药

警察用积极的思想观念认识所有事物,保持乐观豁达的心理活动状态、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是激发工作动力、实现自身价值、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一剂良药。警察工作要求警察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熟练的业务素质、全面的文化素质、健康的身体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是警察心理素质的综合体现。它要求警察有正确的自我意识、乐观稳定的情绪、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控制力。有关专家曾对警察和民众就接触社会阴暗面方面进行了比较,发现警察工作虽然接触罪恶比普通群众多,但也并不是数量巨大。首先美好的事物不是百分百存在的,其次,警察工作换来的群众的理解、致谢、价值的体现远比黑暗、罪恶带来的影响大得多。高尔基曾经说过:“工作是一种乐趣时,生活是一种享受!工作是一种义务时,生活则是一种苦役。”所以,特殊职业的警察更应该加强心理素质建设,树立正确的乐观主义认识、肯定已有的成就,对工作后果具有一定的心理承受力,用积极地态度塑造积极地人生,用积极的心理健康减轻压力和负担,在快乐中工作,在快乐中享受点点滴滴,岂不是美哉?

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挖掘警察职业潜能的利剑

潜能是指潜在的能力,潜藏在内部没有被发掘出来的能力。美国学者詹姆斯研究证明,普通人只是开发了他蕴藏能力的1/10。人的潜能犹如一个待开发的金矿,蕴藏无穷,价值无比。但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我们的个人潜能、职业潜能未能淋漓尽致地发挥。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在他的“冰山理论”中提出,根据人的个体素质的不同,人的素质分为外在表现的“水上部分”和潜藏的“水下部分”。“水上部分”包括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我们称为显性素质;“水下部分”包括社会角色、自我概念、特质和动机,即为隐性素质。八分之七比例的隐形素质才是职业素质的核心,它支撑着八分之一的显性素质,影响着人的深层次发展,人的职业潜能就在这八分之七中。

新时期新阶段,警察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适应情况,警察应充分挖掘自身潜能,加强教育和培训,以迎接更加难度的挑战。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发挥潜能的基础。试想一个整日混日如年,没有上进心、得过起过,四处补漏洞的警察怎么还会有职业潜能可开发。警察虽然面对的压力、责任巨大,但是本身练就的抗压、解压能力已经 使大部分人能很好地处理工作和生活。在心理健康具备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上激发职业兴趣、恪守职业道德、建立诚信意识、服务意识、团队意识、法律意识,创造性的开展警察职业工作,岂不是更好?

四、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警察提升生活幸福度的保障

警察的心理压力来自工作、社会、生活。作为生活保障的家庭是警察永远的后方,家庭的稳定决定了工作的全心全意。如果警察家庭中经济条件不尽人意、夫妻关系紧张、子女存在各种问题往往会影响工作,会使警察幸福度降低,会使警察在满足愿望、达到目标、实现价值方面大打折扣。在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上,明确指出“幸福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工作辛苦、纪律严明、责任重大、待遇偏低的人民警察同样也要享受幸福。追求幸福与快乐同样也是警察同志们完成任务的源动力。有钱不等于幸福,地位高不代表快乐,每名警察都有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生活事件的影响,比如夫妻离异、事业挫折、不得升迁等应激事件,如果警察不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不能通过自己的应激方式加以排解,就会产生悲哀、抑郁、孤独等负面的心理反应,就会很大影响工作效果。所以警察不仅仅只有工作,还有婚姻、友谊、收入、健康,积极定位自身、改变认知,提高我们的主观幸福感,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人生观。同时锻炼身体,以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踏踏实实地工作生活,在失败与成功、快乐和失望、得到与失去中都尽量往好的方向努力,提高生活幸福度。

参考文献:

[1]张振生.警察心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

篇9

一、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概述和分类

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是指运动员为完成专项运动所需要的心理因素得到稳定地加强和提高。并学会调节心理状态的各种方法,以便在训练和比赛中促进身体和技术水平得到正常地发挥。主要包括一般心理训练法和加强心理训练法。

(一)一般心理训练

准备具体比赛的心理训练,是针对既定的比赛任务进行的,其目的是使运动员能在较短时间内学会自我调节的心理状态方法,以便形成最佳的竞技状态,也称短期的心理训练。

1.暗示法

有时运动员在比赛中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运用想象的手段使自己达到最佳的状态。在这时,可以运用一些能够产生能力的信号,可以是运动员的一个字、一句话、如“加油,干的漂亮、就这么干”,也可以是教练员在训练中安排比赛战术的一个特定的手势,运动员会立刻感到精神振奋,浑身充满力量。

2.认可法

运动员表现好的时候,需要得到认可,尤其是教练员和队友。如果能得到观众的赞叹那样会起到更好的效果。在比赛中,我们会看到运动员投中球后会非常兴奋和队友击掌、欢呼以示庆祝;一个漂亮的盖帽后运动员会兴奋呐喊;有的教练员还会大声叫喊以鼓舞气势。还有观众的掌声,这些都是对运动员成功的认可,对运动员的表现有促进的作用。

(二)加强心理过程训练

以心理过程来看,这需要运动员充分发挥智力、体力,才能合理的掌握运动技术和战术,这样就需要在训练中不断强化心理素质的练习,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运动技术和战术水平。

1.发展意志品质

意志是有意识的支配、调节行动,经过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意志某些比较稳定的方面,就是人的意志品质。在训练中培养运动员的独立性、主动性和顽强性。如培养运动员敢于承担责任,对在比赛中所担任的职责抱创造态度。

2.发展情绪

在训练比赛中,运动员随时都会受到挫折,但并不都对心理和行动产生消极的影响。相反,它能对自己锻炼坚强的意志、创造性的解决问题,提高技战术水平有着积极的影响。因而要在多参加比赛的同时,适度的把握情绪向有利的方面稳定发展。

二、培养适应赛场变化规律的能力

教练员要清醒的认识到“练人”才是真正的目的和归宿。教练员有责任帮助每个队员树立积极、认真的训练和比赛态度,学会正确地对待成功和失败,荣誉和责任,充满信心地向既定目标努力!努力做到领先时充满信心,落后能沉着,冷静对待,关键时候成功率高,甚至超水平发挥。

(一)念动训练法

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前,要将即将进行的技、战术动作过程,包括个人的单个技术和局部配合技术动作等要做一系列简单的回忆。回忆时要着重留意教练员经常反复指出的技术动作要点;强化正确的技术动作,不断完善提高,力求做到“心练”与“身练”相接近。创造出更真实的比赛情况,在比赛中能够更好的发挥出技、战术的水平。

(二)发展注意力

比赛的胜负不仅受运动员自身条件的制约,同时还受外界环境干扰,如气候、场地、观众、裁判等,这些因素都从不同程度的影响着运动员的心理,所以离目标越近时,越是不能分心,这就需要运动员在平时的训练中发展注意力抵抗外界的干扰。

三、结论与建议

正确认识自己的对手,不受外界干扰和影响,有明确的目的,独立完成份内任务的能力;在紧急情况下,虽然内心也复杂、剧烈斗争,但是,在需要行动的时候抓住时机,毫不犹豫;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行动和语言,不因周围环境和气氛的变化而产生心理和情绪的波动;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始至终保持充沛的精力、坚韧的毅力,顽强地克服各种困难,直至最终完成任务,达到目的。综合以上几点,教练员在平时的训练和比赛中应不断完善和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

基金项目:渭南师范学院研究生专项基金12YKZ032。

参考文献

[1] 马启伟等.体育运动心理学[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2] 杨承红.教师如何排除学生情绪障碍[J].中国学校体育.2005(4):63.

篇10

[关键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个民族的崛起需要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如此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大学生需要努力使自己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還要有过硬的文化素质与全的心智。在新的形势下,大学生成长的特点有很大的改变,所以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由于心理健康教育本身是一个很复杂的工程,会受到经济、文化、地理环境等因素的限制,很难达到一个规范统一的要求,这使得心理健康教育这项工作面临很大的挑战。

1.当代大学生中存在的心理扭曲现象

自从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以来,大学生就有了人们难以想象的犯罪症状,而且这个比率不断增高,这种不正常的现象在高校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针对已经存在的事实,必定会有一些原因导致部分大学生心理出现扭曲,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

1.1享乐被摆在了人生中的主要位置

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并走上犯罪道路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由于他们把享乐摆在了人生中的重要位置。在一些调查中显示,大学生盗窃犯罪几乎占了犯罪总数的50%,是大学生犯罪的最主要手段。这类犯罪的原因就是大学生追求享乐的心理。虽然他们的家庭条件不比周围其他同学差,但他们往往寻求新刺激,追求享乐,为了长期保持这种虚荣的优势,通常会出现经济拮据的状况,这时他们可能会产生盗窃动机。

1.2扭曲的心理往往以报复的手段表现

打架斗殴、故意伤害、等罪名位于大学生犯罪类型的第二位,他们的危害程度很大,甚至高于大学生犯罪中的任何一种,在社会中引起了最为强烈的反响。但是这类案件主要是由于大学生存在报复心理。像是有的大学生没有谈成恋爱,就因爱而生恨,想找机会进行报复;或是有的大学生为了一句玩笑话或鸡毛蒜皮的小事就大动干戈,更为严重的是伤害他人的生命,这些都是典型的报复心理。

1.3寻求刺激以满足畸变的心理需要

在当今的社会中,有很大的一部分大学生還是有很强的求知欲,他们的心态是积极向上的,但如果这种求知欲被一些低级的情绪所控制,他们就会寻求新的刺激来满足心理的需求。他们或许会选择一些较劣质的思想来满足自我畸变的心理,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这类大学生的社会认知存在很大的问题,他们以自我为中心,不能正确对待自己与别人的关系,在处理问题时,往往只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却不能站在对方或是社会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种自我中心认知观就阻碍了自己与社会规范的洽接点,导致大学生走上犯罪的道路。

1.4自我意识混乱

所谓自我意识,指个体对自身的认知程度,主要分为自我概念、自我评价和自我理想。大学生的状态位于人生的第二次“断乳期”,在生理和心理都有很大的变化,在这个阶段,自我意识也会迅速发展,他们会明确认识自己和理解自己的方法。这一时期会影响到大学生能否建立一个健全的人格,如果没有处理得当,就会引起不可忽视的社会危机。青年期会使大学生的自我矛盾加剧,并且对自己充满否定,这种斗争的结果就是激化问题,让大学生无法确立自身形象和自我概念,会导致情感出现波动,最终导致许多心理问题的出现。

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途径

2.1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自觉性

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就是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要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做出贡献,所以要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的工作。人才素质主要包含四个方面: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以及身体心理素质。这些素质中的基础就是心理素质,如果大学生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就没有办法完成学业,在未来更没有办法承担建设祖国的重任。所以说心理素质关系着大学生的全面素质,关系着高校能否完成为祖国培养人才的重任。我们应把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看作是新形势下工作重心,不断的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2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面对新的形势,高校的德育工作有新的范围,主要包括思想政治、品德教育、纪律、法制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是重中之重,面对全新的形势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变革,社会的情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使高校面临着很大的任务和工作量。但高校要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培养全素质人才奠定基础。

2.3综合考虑大学生全面成长的需求

由于大学生的成长环境不一,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很大的要求,让大学生能够全面的发展,健全他们的心理素质。当前大学生面对着不同的社会、家庭和成长环境,在遇到问题的过程中,会导致学生出现很大的压力和误区。近年来,大学生由于一些心理问题而出现休学或是退学的状况,导致突发事件和恶性事件不断突显。一些学生的健康成长有上升的趋势,这就会促进大学生的发展,而这种工作使亟待解决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着很大的要求。

2.4开展业余活动,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广泛开展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咨询活动,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出现的心理问题及障碍,充分发挥学校的心理咨询作用。作为增进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心理咨询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咨询可以帮助大学生减轻内心的矛盾和冲突,解决心中的难题,還能帮助学生正确了解、认识自己,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最近几年,心理咨询的机构不断完善,增添了许多新形式的服务,已经成为调节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最有效的途径。

2.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能够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也与良好的校园文化息息相关。校风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品质,像是团结友爱、群体凝聚力以及荣誉感等等,良好的校风能够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让大家相互帮助,共同发展。因此,学校要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这样的一个健康向上的、宽松的环境可以帮助大学生进行自我了解,充分发展个性,改变自己的适应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是一项“希望工作”,需要付出很大的心血,只有通过多方的齐心协力,坚持不懈才能造就大学生优良的心理素质,有效地预防大学生出现犯罪或是自残行为,为他们走进21世纪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