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的认识和体会范文

时间:2023-11-14 17:52: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预防医学的认识和体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预防医学的认识和体会

篇1

【关键词】预防医学教学;重要性;实用性;趣味性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260-01

预防医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在医学领域中有着较特殊的地位。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及现代医学的发展,预防医学在医学教育中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性,而学生往往对预防医学有片面的认识,认为这一学科不重要,没有临床学科实用。因此,为了使这门课真正让学生掌握而充分发挥它的作用,本人总结了多年从事预防医学教学的经验,谈几点体会,供同道讨论。

1 在教学中突出预防医学的重要性

针对医学生普遍存在重视临床医学的学习而忽视预防医学学习的情况,应自始至终反复强调此学科的重要性,尤其应高度重视第1次《绪论》课的教学。教学中,可通过一些例子强调预防医学在现代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所起的巨大作用,例如强调如果没有预防医学这门学科及其不断的发展,恐怕我们的卫生工作到现在还处在与传染病作斗争的第1次卫生革命运动中[1],“反应停”(Grippex)这种致畸率很高的药物还会被孕妇滥用,特别是曾威胁全球的“SARS”也就不可能得到有效的控制等等,从而引起学生对预防医学这门学科的高度重视。同时应让学生看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老龄化趋势,人们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加强预防卫生工作,要求医务工作者必需掌握疾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社区保健调查研究的方法和疾病预防控制的策略措施等预防医学的理论知识,做到不仅会治病,更要会防病。启发学生要想适应新形势下卫生工作的需要,成为高素质的卫生工作者,不仅要学好临床医学,更需要学好预防医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

2 在教学中体现出预防医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突出预防医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新学期开始,就让学生充分认识预防医学是一门涉及面相当广泛的综合性学科,就业并非一般人理解的只有防疫站,其他像环保部门、城乡建设、建筑行业、饮水管理、食品卫生管理、气象局、职业病防治所、学校卫生管理等行业都需要用到预防医学的专业知识,就业途径相当广泛,从而意识到学好预防医学大有作为。在教学中突出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的知识就在身边,很实用。例如,讲到三级预防的内容时,就可以结合国情适当举例。比方说,在我国“SARS”流行期间,便可结合当时“SARS”疫情,给学生讲明,造成“SARS”疫情的病源是人群普遍易感的,一旦有传染源存在,极易造成大范围的传播和流行。因此,为了控制疫情,必须做好“SARS”的三级预防工作,特别是重在防止疾病发生的第一级预防措施,如室内定期消毒、通风、注意个人卫生、适时戴口罩、适当体育锻炼、改善饮食等,以及重在早发现以控制疾病发展的第二级预防措施,如每天组织学生监测体温等。这样将学校制定实施的“SARS”防治具体措施用三级预防的思路一一列举、讲明,理论联系实际,学生不仅学到了相关的理论知识,而且能够自觉主动地做好“SARS”的预防工作。在授课中也可以适当运用一些趣味性的表达和例子以调节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介绍自我保健的内容时,就可以夸张地介绍说:“等大家都有了很好的自我保健能力,咱们医务人员就该失业了,各家都有齐全的诊疗设施,所有的健康问题在家就解决了,这多好啊!”学生一听就笑了:这不太可能吧?这时就可以接着点出,自我保健是一种有局限性的非专业性的卫生保健活动,要求“多依靠自己,少依赖医生”,强调的是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通过积极主动的自我保健来有效地防止疾病的发生,控制疾病的发展,将健康掌握在自己手里,而并非“全依靠自己,不要医生”,对于这样的小知识点使大家在笑声中掌握会更加牢固。

3 将素质教育贯穿到预防医学教学过程的始终

医学生的素质决定着未来医务工作者的医疗服务质量与水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注重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素质教育,注重对学生的全面培养。如预防医学的一个重点内容就是环境与健康,在授课过程中,就可以从各方面培养学生的环境、群体意识及爱国思想。结合现在环境污染的状况,让大家观察身边那些不环保、不文明的行为和现象,如随地吐痰、自来水管一开就没人关、食堂里剩饭剩菜到处可见、一下课教室里粉笔头乱飞等等,体会自己身上有哪些可能增加环境负担的不良行为,教育学生环保行为要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意识到热爱环境就是热爱生命。另外,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相关理论内容又恰恰在预防医学中有所涉及。那么在课堂上除了进行相应理论知识的讲解,也可以结合不同篇章对学生实施适当的健康教育。如在饮食与健康中教会学生如何制定自己的食谱而做到合理膳食;在心理、社会因素与健康中,教会学生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以稳定情绪,才有利于健康,以及如何控制身心疾病在自己身上出现等等各方面自我保健的知识[1]。总之素质教育不是经过一时一事就能提高的,必须从小做起,而且确实可通过教师在传授专业技能知识的过程中进行,这种点滴的渗透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可起到巨大的作用。总之,在当前社会和医学发展的大趋势中,预防医学肩负着重要的使命,作为预防医学的专业教师更应认清形势,在教学中注意突出预防医学的重要性,体现出预防医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将素质教育贯穿于预防医学教学过程的始终,随时总结经验,不断进取,才能培养出具有健全身心、高素质的实用型卫生技术人才。

篇2

[关键词] 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2(a)-085-02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医学的进步,人们的健康观发生了巨大的转变,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已经成为现代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传染病仍是现今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且社会转型期增加了流行病暴发的可能性。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是未来与疾病战斗的第一线的医务人员,出于有效控制和消灭流行病的需要,必须加强临床医学生的预防医学教育。

1 加强临床医学生预防医学教育的必要性

1.1 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确立,人们的健康观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健康的范围由个体健康扩大到群体健康,健康的内涵也逐步由生物健康的领域扩展到社会健康的领域。临床医生作为卫生事业的一线人员,要贯彻执行国家的卫生策略,参与防病治病的各种活动,如果能掌握和了解预防医学的知识和方法,对培养医学生预防为主的大卫生观念和以促进全民健康为己任的预防战略意识是十分必要的,对加强疾病预防和控制也是很有帮助的。

1.2 培养群体观点

群体观点是预防医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一个显著特点。到21世纪,我国的卫生服务将属于卫生保健型体制,突出预防为主和群众性的自我保健。因此,未来的临床医生,不可能单纯地从事对临床个体的医疗保健工作,还应掌握从人群角度去观察、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这样才能扩大视野,拓宽思路,有利于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从根本上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1.3 培养临床医学生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提高其控制和消灭流行病的能力

传染病仍是现今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且社会转型期增加了流行病暴发的可能性。SARS的暴发和肆虐让我们又一次感受到了传染病的威胁与恐怖,同时也暴露出我国在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时所表现出的不足和缺陷,特别是医护人员的预防意识欠缺、应急处理不当以及很高的感染率,迫使我们对过去的预防医学教育进行认真地全面地反思。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是未来与疾病战斗的第一线的医务人员,一旦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他们的应对能力是关键性的第一步,因此应该把临床医学生培养成适应时代要求的有着更高业务素质的防治结合型医学人才[1]。所以加强临床医学生的预防医学知识和对传染病的认识已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1.4 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

有些疾病症状极其相似,临床难以鉴别,但是如果结合其流行的特点,就不难作出判断。临床医生如果掌握了预防医学的知识,尤其是掌握其主干课程――流行病学的相关知识,就可以增进对病因和疾病自然史的理解,从而找到更有效和更安全的筛查、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方法和技术,为病人提供更好的医疗保健措施[2]。

2 临床医学生忽视预防医学学习的原因分析

临床医学生在学习预防医学课程时缺乏主动性,思想上不重视,学习的热情也不高。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①长期以来重治轻防的观念使得某些决策者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预防医学的重要性,也直接导致了临床医学生对预防医学的不重视。预防医学不是临床医学生的主干课程,学生一般只注重医学基础和临床学科的学习,对预防医学缺乏足够的认识,通常只为应付考试。②预防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学生没有社会实践的经验或体会,因此感到理论学习的枯燥和乏味,从而降低了对预防医学的学习兴趣。③课程设置不合理,预防医学学时数较少,各学科间缺乏有机联系,且与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严重脱节。④学习的思维差异也是导致临床医学生学习预防医学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预防医学是从宏观角度观察、分析问题,对思维和分析的能力要求较高,大多数学生感到医学统计学和流行病学部分概念较多,内容抽象、难懂,计算公式多且复杂难记。而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课程大多是以知识点的记忆为出发点,因此,在学习重点和思维方法之间的差异也导致临床医学生对学习预防医学的排斥与不接纳,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效果。

3 加强临床医学生预防医学教育的对策

3.1 将预防战略贯穿医学教育始终

要始终将预防战略贯穿于医学教育的整个过程之中。基础医学各科知识与预防医学密切相关,例如微生物与寄生虫学、遗传学等。在这些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将预防医学知识巧妙地与基础医学知识相联系,这样有利于学生认识到疾病预防的重要性,树立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的观念(三级预防的观念)。在临床各学科的教学中,教师应在各个病种的教学中加强预防工作的实例教学,强化学生对三级预防在临床实际工作中作用的认识,使学生认识到三级预防是针对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而采取的措施,培养学生树立预防医学战略思想。

3.2 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相联系

预防医学(特别是医学统计学与流行病学部分)抽象的理论知识较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围绕生活或社会中发生的真实事例探讨医学统计学和流行病学的问题,将抽象的理论与实践相融合,这样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启动学生的思维。例如在“诊断试验的评价”这个章节的教学中,可以与临床实践很紧密地结合起来。例如在讲到“选择诊断标准时一般要遵循的原则”时,可以这样讲述:(1)为尽可能发现可疑病人,应选择高灵敏度诊断试验。如某种疾病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将使病人获得有效治疗和康复,漏诊或延误诊断将会造成严重后果时就该选择高灵敏度诊断试验。(2)为避免误诊,应选择高特异度诊断试验。主要应用于以下两种情况:①误诊将会对病人造成严重的心理、生理和经济上的影响;②对某种疾病的诊断持怀疑态度,需确定诊断。③如果某种疾病漏诊和误诊同等重要,应选择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的诊断试验,应将诊断试验阳性界值定在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的位置。这样就把预防医学的教学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提高其日后诊断疾病的技术。

3.3 调整预防医学的课程设置,改变预防医学的教学方式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中国城市化社会转型对公共卫生的需求,应改变长期以来重治轻防的观念,改变非预防医学专业的预防医学学时数较少的现状,适当增加学时数,同时减少课程之间的重复,加强课程之间的联系。此外,还应加强预防医学课程、基础医学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的联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辟学生更为宏观的新的思维视角。同时可考虑对预防医学的课程内容进行适当的拆分,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开设,以便更好地与基础医学教育和临床医学教育融合[3]。

针对大多数学生感到医学统计学和流行病学部分概念较多、内容抽象、计算公式多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统计学和流行病学的信心;其次通过生动有趣的生活实例将群体的观点、生物变异的观点和概率论的观点传授给学生;此外,统计课的教学不应把过多的时间花费在数据的计算上,而应重点讲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原理、统计分析方法的适用范围、应用条件、注意事项以及各种方法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注重逻辑思维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谢娟,王建华.SARS危机后临床医学专业流行病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4(6):37-39.

[2]吴敏,陈清.临床医学生的流行病学教学[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4,6(6):582-584.

篇3

1摄制实践教学录像,拓展多媒体教学

培养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相当重要。传统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为此,我们运用多媒体播放本校学生社区实践的教学录像,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模仿案例现场,开展启发式教学

开展预防医学的经典案例和新发案例讨论,模仿案例现场,分组讨论。通过实例讲解和启发思考,强调学生“精讲多练”,注重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充分的认识到疾病的病因是如何探索的过程和预防医学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卫生学部分实践教学,我们开展了经典的细菌性食物中毒、饮酒导致的铅中毒和职业性接触导致的苯中毒的案例分析。

3走出课堂,开展实践教学

预防医学强调现场教学,为学生提供运用书本知识和接触社会人群、了解公共卫生现状的机会和场所。传统教学着重强调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训练,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对某些理论易掌握,但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差,在一定程度上压抑和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预防医学的应用性无法得到充分体现,不利于培养适应新形势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所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我们每年带领各专业学生参观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参观结束写学习心得体会。到市区幼儿园调查儿童传染病,到学校周边地区开展血吸虫病预防知识宣传教育,到农村乡镇卫生院开展简单的医疗救助等,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医学生了解将来他们面临的服务主体,能更好的执行“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的卫生工作方针。

4建立课外兴趣小组,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具有严密的逻辑思维特性,因此又被喻为“医学中的哲学”。由此,在学校指导建立环境保护协会,艾滋病关爱协会和开展妇幼保健学、健康教育学选修课程等,指导学生如何开展科研设计,带领学生到流行病学现场开展科研,指导本科学生资料如何进行统计学分析和科研论文的写作。

篇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2003年“非典”后,人们对健康和疾病预防给予了更多的关注,这对公共卫生专业队伍建设和公共卫生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适应我国新的公共卫生体系,以及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需要,培养预防医学实用型人才,已成为公共卫生本科教育中急需解决的问题[1-2]。实用型人才,首先要求具有深厚的基础理论知识,即专业素质高;同时,又要了解现状,具有解决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要有较高的非专业素质,包括思想道德、心理、身体、人文素质等。

当前的预防医学高等教育处于封闭半封闭状态,预防医学的专业课教师一般是由没有疾控控制、卫生监督等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担任,他们脱离卫生防病一线工作,缺乏预防医学实际工作经验,即使有,也只是通过一些研究课题,一般现场工作实际很少;加之在预防医学专业教学中,往往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在教学过程中较少培养学生进行现场调查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使学生毕业后,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工作环境,不能将学到的书本知识很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造成预防医学教育与预防医学实际工作相脱节。特别是SARS的暴发流行,更突出反映了我国现行预防医学教育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应该考虑结合高校教学改革把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培养模式从知识型教育向知识、能力和素质型教育转变。预防医学专业的教育应该走出学校,与卫生监督和疾病控制机构密切合作,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培养的人才能尽快地适应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实际工作的需要。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1 聘用卫生防病一线专业骨干担任教学任务

借鉴临床医学专业的课程一般由有临床实践经验的中级以上医师担任的模式,聘任实践经验丰富、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兼职教师,从担任预防医学的实习开始,带领学生到企业、医院、学校、公共场所等各种现场实习,根据公共卫生实际工作的需要,教学调查、现场监督和检测、实验室检验等训练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并通过有偿聘用机制,要求聘用教师参加学院的理论教学工作,开展与预防实践有关的讲座等,通过兼职教师能不断提高学生对预防医学专业的认识,巩固理论知识,提高教学适应卫生防病的需要。

2 派送预防医学教师参与一线卫生防病工作

为增加预防医学教师的卫生防病实际工作经验,学院选派具有3~5年以上预防医学教学实践,基本熟悉预防医学教学基本情况的中青年教师,到疾病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相应的科室参与卫生防病的日常实际工作,尤其是参与疾病控制部门的一些国际、国家、省、市、县的疾病控制项目工作,并进行一些基础的科研活动。通过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使中青年教师熟悉卫生防病一线的基本内容和方法,了解所从事专业的实际工作的基本任务,开拓视野,培养他们的专业实用意识和创新能力,使他们的教学思路融入浓厚的卫生防病实践意识,能结合卫生防病一线的实际需要组织教学,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意识增强。

3 紧密预防医学教学单位与卫生防病部门的联系

大专院校预防医学教学部门应与疾病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建立紧密的联系,相应专业部门结成对子,建立友好联系,彼此介绍专业情况,通过举办两单位联谊会、学院的专题报告会及卫生防病一线的经验交流会等活动。一是要求学院的教授定期在疾病控制部门作学术报告,目的是让卫生防病的一线的工作人员了解学科的新进展、新技术、新方法,一线卫生防病工作者了解所从事专业的发展方向,巩固提高专业理论水平;二是请疾病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医院等单位的专家为学院的教师举办讲座,内容主要为疾病控制和卫生监督实际工作体会、工作流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等。目的主要是为教师和学生在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之间架设桥梁,提高教师对专业实际工作的了解,提高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能让他们毕业后能够尽快适应工作。

另外,通过学院教师与卫生防病一线工作人员的交流,通过双向选择,彼此感兴趣的内容可进行科研和实际工作的合作。如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学生也可随时随地了解其应急处理过程,参与调查、预防和控制工作。学生通过接触实践、接触社会和接触人群,培养了他们的组织协调、人际沟通能力和吃苦耐劳精神,巩固理论知识,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同时也让他们了解了国情、民情,激发了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增强了他们对所学专业的热爱。这样可充分利用疾病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的现场、实践、人群优势,学院的知识、人力、优势,克服彼此的弱势,达到预防医学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最优、最经济模式。

参考文献

[1] 孙要武,祁艳波,董艳梅,等.创建实践平台培养预防医学应用型人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16):2017-2018.

篇5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2409(2009)06-1109- 03

科研就是探讨未知,而求证 未知是人类伟大的禀性,只有人类才有思维和创新。同志曾讲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 步的灵魂”。高等学校就是培养这种灵魂的场所。作为医科院校的大学生应及早了解科研、 接触科研和参与科研,使自己具备新世纪学子应具备的学识和眼光。医学院校开设医学科研 导论课程,向学生介绍最新的医学发展趋势、研究进展和基本的研究方法,使学生扩大眼界 ,拓宽思路,受到科研思维的教育和启迪,为以后的医学学习和科研以及临床实践打下一定 基础。笔者从医学科研的定义、方法及医学研究的进展几个方面来阐述医学院校开设医学科 研导论的必要性。

1 医学生首先应了解医学科研的概念及分类

科学是知识和学 问之意,是在一定社会环境中对知识的探求,而医学是科学的分支,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医 学作为一种认识现象,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是关于人体正常和异常的生命过程以及 同疾病作斗争和增进健康的科学知识体系,是人类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实践经验的总结。医 学研究是一种自然现象,它研究对象是人,它主要研究人体生命过程及其与外界环境的相互 关系规律,研究人体疾病的发生、发展、痊愈及其防治的规律,研究增进人类健康、延长人 类寿命和提高劳动能力的有效措施。根据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的不同,把医学科学分为基 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基础医学是研究人体的生命活动和作用于人体的致病因子、 药物、毒物以及疾病发生发展的本质和普遍规律的科学体系,是整个医学发展的基础和先导 。临床医学是研究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科学体系,是医学中的技术科学和应用科学的庞大 体系。预防医学是研究预防和消除病害、讲究卫生、增强体质、改善和创造有利于健康的生 产环境和生活条件的科学体系。以上的分类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将随着医学的发展而发展。 传统的医学分类已经不能充分地概括医学领域各分支学科的现状和全貌。基础医学、临床医 学、预防医学三者相对独立的传统界线会日益模糊,三者之间相互渗透,渐趋融合,各种新 的学科分支不断产生。

2 医学科学研究促进了医学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在社会中地位越来越重要,医学作为科学一个分支也如此。20世纪以 来,现代医学以空前的速度向前发展,为保障人类的生命和健康作出了重大贡献。未来医学 发展前景如何?人类将遇到哪些困扰?将采取何种对策去迎接未来的挑战。这就需要医学院 校的学生打下扎实的科研基础去面对。

2.1 近代医学研究的发展

医学的产生已有4000多年,早在文艺复兴时代,比利时医生维萨里就明确宣言:“我要以人 体本身上的解剖来阐明人体的构造。”他还认为科学不应该盲从,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此不 顾教会不准解剖尸体的禁令,夜间从刑场偷回尸体,从事人体解剖的研究。1543年,维萨里 发表了《人体的构造》,奠定了人体解剖学的基础。1628年,英国医生哈维在活体实验的直 接观察的基础上,发表了《论动物的心脏运动与血液运动》,把生理学确立为科学。自此人 们由认识人体的结构形态进而认识活体的生理功能,开始了近代医学的新时代。

18、19世纪,近代医学取得了巨大进展,主要标志为实验生理学的发展,细胞病理学的 建立,科学的微生物学说的兴起。近代医学研究均以实验观察为基础,用实验中观察到的事 实来做结论。它们的特点为:分门别类,各自孤立的研究,由于分门别类的研究,积累了许 多新的事实,引起了近代医学进一步分化。例如比较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病理解剖学、胚 胎学、微生物学等,都形成了独立的学科。

2.2 新世纪当代医学研究的发展

二十世纪当代医学发展的特点是人们的认识向微观的深入和宏观上的扩展,自然科学分科的 进一步发展,互相错综,形成一个网络式的整体系统。医学科学也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重大 成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而形成了新的历史特点。当代医学科学发展具有既高度分化又 高度综合的新特点,有力地表明了医学研究既是多样的,又是统一的。马克思早就指出了科 学统一的前景,他说:“自然科学往后将包括关于人的科学,正像关于人的科学将包括自然 科学一样,这将是一门科学”[1]。

医学的分化趋势与整体化趋势:①新技术提供现代化研究手段,对人体和疾病的研究达到分 子水平,正向量子水平前进。这就促进了学科的高度分化,例如,当今的遗传学就发展了许 多分支,诸如:毒理遗传、免疫、生态、行为遗传学等。传统外科也出现了许多分支,例如 :普外、胸外、脑外、显微外、移植外、整形外等。②整体化趋势主要表现为临床与基础的 统一,预防与临床、基础的统一,例如:环境医学、人体力学,生物材料学等。大生物学的 诞生就是当代医学高度整体化的重要标志,它是把地球上所有以生物为研究对象或研究材料 的学科集合起来,对比它们的特性、相互关系及其地球环境对它们的影响。如地球温室效应 、厄尔尼诺现象等。此外,中西医理论上的结合也变成可能。西方医学的成功是分析方法和 手段的胜利。而它的缺点主要是缺少整体观与系统论造成的。西医向更高层次的发展,将是 在实证科学的基础上,吸收系统与整体论的观点,走向生命现象的复杂系统论。这就是生物 模式向“环境-社会-心理-生物”模式转变的基础,也为中国传统医学与西方现代医学在更 高层次的结合、创立“统一医学”提供了可能性[2]。

总之,新世纪的医学科研正向两极方向高度发展,一方面向细胞分子、量子、纳米生物学深 入。另一方面,则向有关种群生态及生物圈的研究领域展开。学生必须从这些医学科研导论 中理解这些前瞻性知识对将来医学临床和科研的重要性,增加对医学的兴趣和作为医生的责 任感。新世纪医学的任务将从以防病治病为主逐步转向以维护和增强健康,提高人的生命质 量为主,未来寻求医学服务的不仅是患者,还有相当数量的正常人。寻医问诊的不仅是身体 缺欠,更多的是得到生活指导和心理咨询,医生开出的不仅是药方还有生活处方。

3 研究方法

科学研究是以研究自然界物质运动规律为直接目的的,在实验中,人们可以根据科学研究的 目的和要求,借助一些特定的仪器和设备,造成在研究中某些对象所需要的特殊条件,控制 某些因素或排除一些不利因素,把要研究的问题进行精细地、反复地观察和研究,最后得出 科学结论。科学研究史的无数事例说明,科学研究已经成为科学知识新的源泉。医学院校学 生需要掌握以下几方面科研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

3.1 医学研究的特点

医学研究是认识疾病,掌握它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提示健康与疾病的转化规律。因研究的对 象为人体本身,故在形态学、生理学具有生物学属性外,在语言、思维和社会生活上又具有 社会属性,因此人体现象不能笼统用一般生物学规律来解释。另外,许多医学实验和观察不 允许按研究者的意愿在人体上直接试验。

3.2 掌握医学科研的基本程序

①问题提出: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 决一个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巧。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 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可见,提出科学问题,尤 其是提出概念清晰的难题,更能对科学进步起到真正的推动作用。因此,学生应培养善于观 察、发现问题的好习惯。②假说建立与验证:根据经验和知识,包括文献、大体分析对象的 内部联系,提出对该问题的可能答案或解释,这种预先答案叫假说。进行医学基础或临床实 验均需先提出假说,然后通过实验设计、观察、统计等来对假说进行验证。③结论与资料解 释:此为科研中更深刻、更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部分。对在实验和临床研究过程中收集的大 量资料和数据进行科学的整理和处理,也就是对临床观察的素材进行科学加工,对大量数据 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便为分析判断,得出科学的结论做好准备。④形成:医学论 文是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完备的医学论文应具有学术性、科学性和创新性。

3.3 需掌握科研课题的选定

3.3.1 掌握选题的基本要求 ①要有科学性:表现为科研设计是否严密、合理 ,研究方法是否正确、完善等。②要有创新性:科研忌无意义重复前人的工作。选题的创新 表现在研究方法、设计是否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改进、提高和创新。③具体明确:医学研究 的选题必须经过严格的核对、分析,真实明确地反映客观存在的事实。对题目的选定要明确 ,不能含糊不清。④适当实施手段:慎重考虑本人技术水平和所在单位的设备状况,不能脱 离本人和单位具体情况。

3.3.2 需掌握选题的种类 医学科研选题分为:①调查研究:流行病学、卫生 学。②实验观察:生理学、药理学,需要实验条件和观察手段。③资料分析:需要既往的医 疗卫生资料,统计分析,如死因分析等。④经验体会:在自己的研究基础上着重对某一问题 进行探讨。总之,科学研究是医学工作者的重要工作之一,然而,有关的科研方法在医学院校教育中较 少涉及,仅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作为一般内容简要介绍。因此,许多医学本科生毕业后不知 怎样进行科学研究。2000年《中华外科学杂志》的退稿率为74.49%,退稿稿件中科研方法不 正确者占76.25%[3]。表明在医学科研工作中,科研方法的不合理应用已成为一种 普遍现象。要弥补医学工作者的这一缺陷,必须加强在校医学生的医学科研能力的培养。开 设医学科研导论课程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应引起各类医学院校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经济学哲学手稿[M].1844,42:128.

[2] 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编写组,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M].长春:吉林人 民出版社,1998:648.

篇6

调查对象为本校临床医学专业四年级某班学生,共调查46名。在以社区为导向的全科医学知识教育课程结束后,以无记名自填式问卷调查方法,收集学生对在本科阶段开展全科医学知识教育的必要性、及时性的态度,以及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资料输入计算机以Epi建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调查结束后组织授课教师就开展全科医学教育的体会以及学生问卷调查结果进行专题讨论。

2结果

2.1学生对目前全科医学知识教育体验学生对在本科阶段进行全科医学知识教育的必要性认识上,28.3%的人认为非常必要,52.2%认为有必要,15.2%认为没有必要,另有4.3%的人认为无所谓。对目前开展全科医学知识教育时机选择态度,有43.5%的学生认为正是时候,19.6%认为落后,30.4%认为超前,有6.5%未表明观点。在对教学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认识上,教学设施与方法、教材、师资、教学基地问题分别占30.4%、23.9%、23.9%、21.7%。其中有73.9%的学生认为我们的教学设施与方法一般,10.9%感到满意,15.3%感到不满意;对教材的满意度调查显示,54.4%对选用的教材不太满意或不满意,43.5%的学生认为选用的教材一般,1人(2.2%)对选用的教材满意;对目前教学师资满意度的调查显示,78.3%的学生认为较满意或满意,21.7%的学生不满意;52.2%的学生认为开设实验课很有必要,45.7%的学生认为有必要,有1人认为没有必要。

93.5%的学生认为实验课内容应增加社区参观或见习。尽管教学中存在上述种种问题,教学效果总体评价中73.9%的学生认为基本达到或部分达到了使学生了解全科医学的思想、观念、原则及其核心知识与技能,培养对全科医学兴趣的目的,但有26.1%的学生认为目前教学尚难以达到该目的。87.0%的学生认为影响教学效果的主要原因是教学过程中理论脱离实际,其次为教学工具落后等,占13.0%。

2.2授课教师对实施全科医学知识教育的体验在专题讨论会上教师就目前全科医学知识教育形势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交流,认为全科医学作为一门新的综合性临床医学专业学科已经得到认可,本科阶段是医学教育的启蒙阶段,此时开展全科医学知识教育对启发学生对全科医学的兴趣、引导更多的医学毕业生将来从事全科医疗服务意义重大。就目前全科医学知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他们的体会是:教学中理论脱离实践问题表现较为突出,尽管备课很认真课前收集了大量资料并增加案例教学等内容,仍难以避免内容枯燥之嫌。虽然不少学生认为教学中主要问题是教学设施与方法问题,但教学设施与方法和教材、师资、社区教学基地之间密切相关,因此他们认为后三者是导致教学中理论脱离实践的主要原因。

首先,教材内容较为空泛不够深入,一些内容与相关学科尤其是临床其他专业学科之间存在较多的重复,这与学生的体会相似。其次,授课的师资主要从事理论教学,即使通过短期进修、不定期社区见习等形式来增加临床方面的知识和经验,但目前尚难以做到教学中与临床有机结合。第三,本地区社区教学基地建设处于刚刚起步阶段,现有全科医疗从业人员的服务资格、服务理念和态度、服务模式等与合格社区教学基地师资的要求之间还有相当的距离。尽管学校也认为教学中应安排社区实习和见习内容,基于上述现实,增加此项实验教学内容还需要时间。

3讨论

全科医学作为一个医学专业学科,其建立(1968年)至今不到40年,而我国全科医学教育的历史更短,直到1999年卫生部召开了全科医学教育会议,才正式确立了全科医学教育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1]。当前,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全科医生都明显不能满足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需要,无法满足人们群众对卫生服务的需求[2],因此,发展全科医学教育,培养全科医生是当务之急。从师生对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认识来看,教学设施与方法、教材、师资、社区教学基地建设问题都具重要性。

篇7

关键词:医用基础化学;绪论课;教学方法

Abstract:As the outline of the course,the introduction lesson was an important start for medical students to learn the Basic Chemistry course.This article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ive lecturing method in order to provide a good teaching effect and inspire the students.

Keywords:Basic Chemistry,introduction lesson,lecturing method

《医用基础化学》是我校临床医学、麻醉学、卫生检验与检疫学、影像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以及护理学等很多专业一年级学生必修的重要基础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包括:绪论、溶液的组成标度、稀溶液的依数性、酸碱解离平衡和缓冲溶液、氧化还原反应和电极电势等基础知识。教学内容较多,课时相对较少(理论课42学时,实验课28学时)。学生反映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有些学生甚至认为化学与所学专业无关,从而对该课程失去兴趣。针对这些问题,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上好第一堂课――绪论课非常重要。好的绪论课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也对良好学习方法的养成具有促进作用。本文从丰富的教学经验出发,就如何讲好医用基础化学绪论课,粗浅的谈几点体会。

1精心备课,突出学科趣味性,调动学生积极性

任何精彩的课堂教学都离不开用心的备课。绪论是一门学科的精华和概貌,囊括了学科的诞生和发展过程,是学科魅力最好的体现。因此,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给予更多的重视,仔细查阅文献资料,做好备课记录。绪论课不可只泛泛而谈,也不可一味照本宣科,应在讲述中穿插一些趣味点,激发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比如,在绪论中,谈到化学与生命科学的关系时,讲到了硫胺素的发现,只有几句简洁的介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并不能很好的感受到医用基础化学与生命活动的密切关系。于是,备课时,我查阅了相关资料,对硫胺素的发现过程作了详细的了解,在授课过程中,向同学们作了具体介绍。科学家设计的充满趣味的实验,为硫胺素的发现和提取做出的不懈努力,很容易将学生带入学习情境,激发学习热情,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精心备课,是讲好绪论课的关键环节。

2强调学科实用性与重要性,帮助基础薄弱的学生树立信心

兴趣是引领学生走进化学世界的向导,而坚定的学习信念、对学科的充分重视是学好医用基础化学的保障。化学与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医学、农业、工业、国防、科学技术的发展都离不开这一基础学科。大一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了解很少,未能深刻认识到该学科的重要性,常会有疑问,t用基础化学与所学的专业有什么关系?因而,在绪论课上教师应重点介绍学科的实用性,强调对该学科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会直接影响到以后多门专业课的学习,进而影响就业。比如,在给预防医学专业学生讲绪论课之前,我仔细了分析专业培养目标,了解到学生后续要学到生物化学、卫生毒理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环境卫生学等专业课程,而这些课程的学习都离不开基础化学这个基础。基础打不好,楼房就盖不高。在绪论课开始,我就有理有据的指出,预防医学的学生学好医用基础化学的重要性。另外,学校部分专业(麻醉学、护理学等)招收文科生,这些学生化学基础非常薄弱,对学习缺乏信心。作为教师,要从绪论课开始,就多讲一些文科生成功掌握该学科知识和技能的案例,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3合理运用教学方法,突出绪论课教学重点

出色的课堂教学讲究详略得当,重难点突出。绪论课可采取启发法、提问法、举例法、讨论法、对分课堂等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比如,可以在绪论课时设置难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和疑惑开启医用基础化学的学习,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在以后的学习中独立寻求答案。也可以提出一些有争议、没有定论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和辩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最后教师对问题进行解答,对双方学生给出的论点进行评定和补充,加深学生对医用基础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另外,在绪论课上,我还会采用当堂对分(对方课堂教学方法)的形式,讲到某个知识点停下来,一分钟让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刚才在讲什么,一分钟同桌讨论刚才讲的重难点有哪些,疑问点有哪些,一分钟教师就刚才所讲的内容向学生进行提问。各种教学方法的恰当结合、综合运用可以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

内容充实、形式新颖的绪论课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自学能力的养成、课程的顺利推进等方面有重要的积极作用。上好绪论课,上好每一堂课,高校教师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杨先炯.探讨如何讲好医学院校《有机化学》绪论课[J].科学大众,2016(3):118.

[2]徐茂蓉.如何讲好无机及分析化学的绪论课[J].科技视界,2016(6):107.

[3]张艺,雷艳红.绪论课对大学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性[J].保山师专学报:自然科学,2006(25):29-30.

篇8

关键词 毒理学基础 教学过程 反思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7.01.052

Reflection on the Teaching of the Theory of the “Basis of Toxicology”

ZHU Junjie, WANG Jinyong, HE Zuoshun

(Department of Occupa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Health Department of Public Health College,

Dali University, Dali, Yunnan 671000)

Abstract Toxicology is an important basic course in the field of preventive medicine,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understanding the toxicity and mechanism of chemicals. As a young teacher, the author from their own teaching process, curriculum content and teaching methods of "toxicology foundation" for reflection,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promote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improve.

Keywords Basis of Toxicology; teaching process; reflection

“毒理学基础”是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主干学科,也是现代医学和药学重要的基础学科,这门课程理论性强,知识面广、基础知识多,对于初学者来说,比较晦涩难懂。在我校,本课程仅针对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专业和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的同学开设,该门课程总共64学时(依据大理大学2014版人才培养方案),其中理论教学42学时,主要涉及绪论、毒理学基本概念、化学物在体内的生物转运与生物转化、毒作用机制、毒作用影响因素、外源化学物一般毒性、外源化学物致突变作用致癌作用、发育毒性与生殖毒性;实践教学22学时。笔者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承担本科教学任务刚满一年,本学期承担了“毒理学基础”课程中“外源化学物致突变作用、致癌作用、发育毒性与生殖毒性”三个章节的教学内容,共12个课时,现以自己的教学为例,就整个教学过程和与学生的交流中遇到的一些情况或问题作如下反思。

1 对教学内容的思考――构建源于生活、贴近生活的知识结构

笔者刚入职时,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新入职教师的培训,聆听了很多前辈们的教导,了解到备课不仅要备教学内容,还要备学生、备教学方法、备教学方式,第一次意识到讲课是一门艺术,需要讲求方法和技巧。

毒理学基础这门课程,对于学生而言是比较难以掌握的一门课程,往年挂科的学生较多。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他们都认为这门课程非常枯燥难懂,而且课程的实用性不强,而本校该专业的大部分本科学生毕业即就业,就业单位往往是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基层医疗单位等。作为一名新入职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就产生了疑惑:他们就业后能否用到这门课程的知识?整本书的内容确实单调枯燥,教授给他们这些知识的意义到底有多大?针对简单的内容,学生通过自学能够理解,无需老师讲解;而针对复杂的内容,即便通过讲解,学生仍不理解或者学生认为这些知识不实用。这些疑惑让我反复琢磨了很长一段时间,慢慢地,通过不断的学习交流和探索,让我明确了一点:大学教授给学生专业知识,不在乎这个知识点讲得有多深入,研究得有多透彻,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搭建完善的知识结构,明白这门课程的重要性,明白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毒理学知识无处不在。带着这种思绪,笔者对该门课程教学内容有了更好的理解和把握,更加明确毒理学基础的教学目的,寓教于乐,每次都带着乐观的、积极向上的心态展现在学生面前,相信学生也能耳濡目染,感受到这门课程的实用性和重要性。

2 对教学方式的思考――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该门课程教学内容单调枯燥,需要恰当地改变教学方法,使得课堂教学有一定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1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就是根据教学目标,采取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具体案例进行讲解及组织学生进行研讨,从实际案例中学习、理解、分析和掌握案例的一些规律、原则、方法及操作技能,从而帮助学生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学生的自主参与,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笔者在讲授《外源性化学物致突变作用》这一章节时,以外源性化学物无处不在为引言,它出现在空气、水、土壤中,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以切尔诺贝利事故30周年为切入点,当时在讲授的过程中询问同学们有没有关注当天的腾讯新闻,恰好报道了“那些被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改变的人:45万儿童患病”,通过这一案例来阐述外源性化学物致突变作用的类型和机制及后果。在这一案例讨论过程中,学生们表现得比较积极,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课堂教学效果较好,让学生理解原来如此晦涩的知识能与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也能将现象与理论融合在一起,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当然作为一名教学经验不够丰富的青年教师,教学过程中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是有很大难度的。要求青年教师除了掌握专业知识之外,要有很好的引导能力,同时还应该虚心接受前辈们的教导和指点,才能更好地掌握该种教学方式,并真正贯穿于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

2.2 PBL教学法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医学教育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医学生为主体,以小组讨论为形式,在辅导教师的参与下,围绕某一医学专题或具体病例的诊治等问题进行研究的学习过程,目前国内外愈来愈多的医学院校对此法予以高度认同并进行了实践,且广泛用于“毒理学基础”课程教学。任锐等人研究发现96.3%的学生愿意接受PBL,且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得到了显著提高,能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促进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但是,PBL的教学方式的实施过程并不是那么容易,要求教师必须有较好的专业知识和沟通技巧,既要完成充分的案例准备,又要具有很好的引导能力;对于学生来说必须针对该问题搜集很多的资料,才能在课堂上展开有效的讨论。此外更有研究者提出将PBL教学法和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 based learning,CBL)相结合,按照“选取教学案例并设计问题、案例讨论的实施、课堂分组讨论和教师点评归纳总结”的程序来实施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这对于一个青年教师来说,如何灵活掌握这样的教学方法也同样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目前笔者未能将它应用到教学当中,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通过不断的摸索探究,能尝试着使用这种教学方法,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3 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方法,通过老师和学生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闫立成等在探究“毒理学基础”教学方法时,应用了项目教学法,结果表明该教学法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用“毒理学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提高了学生们的科学思维能力。该法不仅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同时推动着师资队伍和课程整合的发展,实际上对教师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有着更高的要求。对于一个新教师来说,亟需学习各方面的专业知识,若能将相关学科(比如有机化学、药理学、卫生统计学、流行病学、临床医学学科、分子生物学实验技能)加以很好的整合,才能较好地运用项目教学法。

2.4 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学理念的具体体现,这种方法的实施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在讲解《发育毒性与致畸作用》这个章节时,针对历史上出现的“反应停事件”,将患儿图片与幻灯片完美结合,道出现象,引起学生对这些问题的关注,接着阐述发育毒理学的历史由来,结合公共卫生领域的专业特点,逐步引导学生,强化他们对专业的认同,进一步引入发育毒性与致畸性的基本概念、发育毒性作用的特点和影响因素等,以引起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兴趣,带着一种自主学习的态度探究“毒理学基础”这门课程的知识。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了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理念,也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当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笔者也存在着诸多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必须加强对课程的总体把握、对学生学习心理的把握,只有这样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3 小结

综上所述,在不断探索适合课程内容的教学方法的过程中,任何一种教学方法的改进都与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储备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作为一名青年教师,笔者目前只能粗略地应用一两种教学方式,但是在以后的工作中,笔者会不断努力,只有自己对专业知识掌握非常到位,能融会贯通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总结经验,虚心向前辈们学习,才能更好地提高教W质量,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才能培养出公共卫生领域中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心如,孙志伟,陈雯等.毒理学基础(第6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3.

[2] 张增利.案例教学在毒理学基础教学中的运用体会[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2:96.

[3] 谢惠波,郑立舸,雷章恒,等.改革预防医学课程体系,强化医学生以预防为主的意识[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6):1130-1132.

[4] 魏俊妮,张雪军,郑金梅,等.PBL教学法在预防医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1):35-36.

[5] 任淑萍,吴运涛,王欣,等.PBL教学模式及其在卫生毒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1):22-24.

[6] 任锐,张D,高淑英,等.PBL教学法在毒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2.14(9):666-669.

[7] 赵英政,徐光翠,赵香梅.PBL教学法在毒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3.25(2):211-213.

[8] 齐宝宁,孟娟娟,杨媛,等.PBL结合CBL教学法在《毒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3.42(22):2683-2684.

[9] 闫立成,蒋守芳,张艳淑.项目教学法在毒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实践[J].教法研究,2015.15:57.

[10] 吴翊.启发式教学再认识[J].中国大学教育,2011.1:67-68.

篇9

  医院医生实习心得感悟

  经过近一个月时间的全科医生的理论培训班的学习,本人对全科医学知识有了一定的认知和了解,悉知全科医学的含义,将原有的各科相关知识有机的融合。

  做为全科医生将在全科医疗中充当重要角色,全科医生是对个人、家庭和社区提供优质、方便、经济有效的一体化的基层医疗保健服务,进行生命、健康与疾病的全过程、全方位负责式的管理的医生。

  在这一个月的学习时间里,老师给我们传授了全科医学基础、社区保健与康复、人际沟通学、医学心理学、社区预防医学五门课程,使我从中了解了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熟悉了全科医学的特点和全科医学基本知识理论。虽然课程多、时间紧,与同学之间面对面的交流、研讨的机会也不多,但是通过这有限时间的学习与交流,拓宽了知识面,提高了认识。认识到自身的不足,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通过学习,让我深刻的认识到全科医疗与专科医疗的区别和联系,充分显示出全科医疗在现今社会中社区居民的需求中所处的重要地位。更进一步认识到做全科医生,社区医生在社区职责的重要性。

  总之,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深刻的体会到全科医生在社区卫生工作中的重要性——全科医生肩负着在新的历史时期中社区广大居民身体健康的重要责任。这就要求我在今后学习和工作和工作中端正态度,更加努力的学习,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从而全面提高自己在新的全科医师岗位上的工作能力。

  由于从事社区卫生医疗工作时间不长,工作还不深入,对全科医学和社区医学认识还不够全面,很多理念还停留在专科医疗的模式之中,在应对患者的过程中还存留着以医疗为主、以疾病为中心、以医生为中心的就诊模式,对社区常见的健康问题、康复医学、中医药照顾等全科医学知识还缺乏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所以在今后的实践学习中要充分利用现阶段的有利条件更新观念,继续学习,为今后的全科医疗工作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争取圆满、合格的完成此次转岗培训。

  医院医生实习心得感悟

  一转眼,一个月的呼吸内科实习生涯已告一段落,带教老师们和导师对我很好,她们的鼓励和耐心的教受让我树立了信心。在这里也学习到了很多很多的知识,很多专科知识都是在其他科学不到的,所以很感谢这段时间以来各位老师的教学和照顾,衷心的说一声谢谢你们,可爱的天使们!

  刚到科里时候很无措、很陌生,后来在老师的带领下渐渐的熟悉了这个环境熟悉了工作流程,就开始仔细观看老师的操作,在王老师带领下我学会了静脉输液、肌肉注射、皮试、抽取动脉血气等操作,还学会了使用输液泵、微泵、心电图机等仪器,这些让我受益匪浅,真正把书本的知识应用于临床,还掌握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开始实习的第一个星期,遇见一个褥疮组织坏死期的患者,坏死面积非常大而且很深,深达骨面,每天王老师带着我一起去换药,看着王老师认真仔细的将坏死组织清除消毒上药,看着患者的伤口一天天长好,那时候真的能到护理工作的重要,面对患者家属的感激,一股成就感自豪感油然而生。俗谚道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我对今后从事护理这一行业的信心更加坚定!我希望自己以后能做到像王老师那样无私,真正站到病人的角度为他们考虑,为他们减轻病痛,给他们送去一个微笑,一片温暖!也只有你真心为患者,患者才会给你一颗真心,护患关系才会更融洽!将护理服务作为一个理念进行到底是我对自己最高的要求,更是今后自己努力的方向!

  我在呼吸内科的这一个月不是科里最忙的时候,所以老师有机会耐心的传授她们的经验给我,手把手的教我,这是很重要的。在这里特别感谢王玲老师和汪蒙老师,手把手的教作要点并说出我的不足之处,给我改正的机会。有一次给病人肌肉注射胃复安,自己的手法错的很厉害给病人增加了疼痛,王老师十分生气,回来时狠狠的批评了我,让我回去好好练一练。这样的操作上的不足还有很多,今后会努力改正,提高操作水平,这是做好一个护士最基本的功课。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也可以向王老师那样对什么样的血管都可以打上,而且一针见血不增加病人第二针的痛苦。真的好崇拜王老师啊!

  在呼吸科也是第一次见过病人过世的科室,实习第三周时候我们的一个病人去世了,是个晚期肺癌广泛转移患者,我刚休假完上班时看见空空的30床,心情很莫名的低落。第四周周一的下班时候,31床突然心衰过世了,我和老师一起为他临终后的护理,为他穿上寿衣,送他最后一程。我还是感觉很难过,下班前还去看了他一眼,没多久人就没了,毕竟是自己刚刚接触的病人真有点难受。同时感觉对患者的一种怜悯,他们是最脆弱的,在生命左后的时段,真的需要温暖,家人的,医生的,护士的,一个问候,微笑,一个细微的动作都可以给她们安慰。更感受到生命的脆弱,生命的凋逝如此迅速,不敢浪费时间,更督促我们好好规划,好好学习工作,好好生活!

  在呼吸科感受最深的感受是老师们团结协作,相互帮助的团结精神,老师们无私奉献的精神需要我们去学习继承,科室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和谐,氛围也很好,为我们实习生考虑了很多,谢谢护士长、朱慧老师为我们的学习创造提供的机会,所有的一切都是十分感谢!

  医院医生实习心得感悟

  医学是一门高度专业化的学科,是一门不确定的学科,是一切皆有可能的艺术。需要扎实的医学知识,更重要的是需要责任心。一年的实习时间在病房的进出之间即将结束。今年的感觉是;苦黄在身,甘草在心。一年实习是从医学生到医生最重要的过渡。

  实习生的工作是开一张粘性的检验单,写一份病历,检查病房。内容看似简单,但过程繁琐冗长。当你忙完这一切,一天就结束了。时间稀缺,只有晚上的时间是自己的。面对一天的工作,总结很重要。你的脑子里显示的是你管理的床位的大致情况,相关的检查,下一步的治疗,以及今天查房时主任考虑的问题。第一个病人来的时候,我去收集病史,收集病史

  既是一份技术,也是一份艺术,当一个急性腹痛的患者在你的脑海中应该有这些印象:急性胰腺炎、急性心肌梗死、胃肠穿孔、胆道病变,急性阑尾炎、宫外孕、肠梗阻。

篇10

[关键词] 教学;临床流行病学;病因学;研究生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2.0;R1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5(b)-0144-03

临床流行病学是临床医学的方法学课程,通过探讨疾病的病因、发生、发展、诊断、防治和预后的规律,为临床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医学的许多学科领域[1]。随着现代医学模式改变及循证医学的临床应用,临床流行病学在临床科研工作中更加显现其重要性,它是临床医学重要的基础课程和科学研究必需的方法学科,是临床医学生特别是研究生等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必修科目。临床流行病学因基本概念多、授课时间有限[2],目前教学上仍存在需要解决的问题。现为了适应教学发展需求,寻找不同层次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本研究对某军校2008级研究生临床流行病学病因学大课的授课效果进行了初步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某军校2008级修临床流行病学学分的全体研究生进行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166份,完整有效143份,有效率为86.1%;其中,博士研究生126名,男84名,女42名,统招生89名,在职生37名,内科学专业44名,外科专业35名,眼、耳鼻喉、中医、护理等专业26名,辅诊专业21名;硕士研究生17名,其中,男10名,女7名,统招生13名,在职生4名,内科学专业9名,其他专业8名。

1.2 方法

授课前后采用统一的答卷对调查对象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姓名、专业、学号及10道判断题,错误判0分,正确判1分,记录总分。双人核查,对比查错。10个问题分别为:①病例对照研究属于描述性研究;②RR值又叫暴露比值比,是关联强度指标之一;③病例对照研究属回顾性研究,按暴露与否分为两组;④混杂因素与研究因素和疾病都有关联;⑤配比因素越多,研究越容易进行;⑥只要OR值>1,就可认为暴露因素与疾病有关联强度;⑦病例对照研究回忆偏倚不能避免;⑧队列研究可确定病因;⑨队列研究论证强度在流行病学研究设计中最高;⑩队列研究论按暴露与否分为两组,可计算暴露人年数。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近年来,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和经济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招生规模年年扩大。据统计,2008年研究生招生人数为446 422人,2009年计划招生人数为510 953人。2010年研究生在校人数为1 538 416人,其中,硕士生1 279 466人,博士生258 950人[3]。研究生是各高校、研究机构和医疗单位科研的科研力量的主力军,他们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了科研从申报、立项、研究和结题的全过程,是科研项目主要参与者或完成人。因此,在校研究生的科研理念、科研素质和科研能力将直接影响各科研单位的科研水平,也直接影响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水平。有研究调查了某高校医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中常见的方法学问题发现,仅有1.8%的学位论文没有统计学错误[4]。即使已经正式发表的科研论文也存在着许多科研方法及统计学的错误。由此可见,提高研究生临床流行病学教学的有效性,提高研究生医学科研资料收集的质量和应用恰当统计学方法处理科研资料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掌握临床科研的基本方法,是当前研究生教学改革需要探讨的问题之一,对促进我国医学科研发展水平也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医学模式已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传统的治疗模式也将向群体、预防、保健和主动参与的模式转变。现代社会对医学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医生不但要具有广博的医学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还要具有较高的科研素质和科研能力。在临床工作中发现问题,应用恰当的科研方法设计课题,收集临床资料,然后应用合适的统计学方法处理资料,最终科学地说明临床医学现象和解决提出的医学问题。临床流行病学作为一门新型的临床医学基础学科和方法学科已为医学界所重视,并愈来愈显示出其在科研和临床中的重要的作用。学习临床流行病学使研究生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能用临床流行病学的方法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对于提高研究生科研素质和科研能力无疑是非常有益的。

临床研究生开设临床流行病学课程的总学时为40学时,学时较少,但从2012级研究生开始,学校将该课程设定为研究生(包括硕士和博士)学位必修课,授课对象主要为临床型和部分科研型研究生,每年约600人。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门科研方法学,结合临床研究生实际工作的特点,笔者从2008级研究生开始对课程内容实行逐步教学评估和改革。由于临床流行病学学时有限,为了在有限的学时内使学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笔者通过教学前后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哪些是学生容易理解的问题,哪些是其较难理解的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将重点放在学生较难理解的问题上,对提高临床流行病学的教学效果将具有实际的意义。

本调查显示,博士研究生对第4、5、8题的理解授课前后差异不显著(P > 0.05)。第4题考查的是“混杂”的概念,说明在授课后学员对该概念理解仍有待加强。第5题考查的是“配比”的作用和实施方法,是对“混杂因素”的消除方法,仍是对“混杂”这个概念不清造成错误,该部分应加强。第8题错误原因可能是由于学员对病因学研究的作用理解不够全面。在今后研究生的授课中,需对这几个概念进一步加以阐述。笔者提一些设想:首先可提出一些问题,如什么是“混杂”、“病因学研究”的方法有哪些,采取以问题引导的教学模式――PBL[5],让学生自己在书中找答案并展开讨论,教师与学生交流互动[6]等均可以借鉴,进一步调动学生自学和参与的积极性,可能更容易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7-8]。

硕士生第5、7、10题授课前后正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且第6、8题授课后正确率较授课前下降。第5题博士、硕士错误率均较高,说明“混杂”这个概念较难理解,硕士虽对考查其基本概念的题目完成得较好,但对其概念的延展和引申仍有待加强。第7题错误说明其对“回忆偏倚”概念不清。第10题说明硕士研究生对队列研究的分组方法及暴露人年数的概念还没有完全理解。第6题错误说明硕士研究生对OR值的理解仍有待加强。第9题硕士学员回答的正确率较授课前下降,一方面可能与例数较少有关,一方面也说明病因学研究方法今后应加强授课。

本调查发现,博士授课效果较好,硕士授课后存在问题相对较多。说明博士在经历了硕士的学习阶段后,对科研的方法和过程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而硕士缺乏科研锻炼。对此,可以尝试运用病案举例[9-10]的教学方法,例如对霍乱的研究、吸烟与肺癌、人状瘤病毒与宫颈癌的关系等,引导学生应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去探索病因,了解各相关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这样可能会缩短理论内容与临床实践的差距,让原本枯燥的流行病学规律变得生动起来,形成以科研训练为经、以教学内容为纬的兼容性教学形态及情境[11],更好地锻炼学生对临床课题进行科研设计、测量和评价的能力。

综上所述,研究生教学应针对硕士、博士对临床流行病学不同的理解程度,制定有层次的培养方式[9]。对已经掌握了一定流行病学基础的博士生,授课重点放在其容易混淆的概念和科研中用到的实际方法进行讲解。对硕士生,授课重点放在基本概念的讲述,可以尝试让学生选取不同的科研题目进行实验设计[12],使其对科研整体思路和过程有所了解,形成完整、清晰的科研体系。突出因材施教[13-14]开展更深层次的教学,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方向性和目的性将成为今后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黄悦勤.临床流行病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0.

[2] 郭立燕.非预防医学专业流行病学教学体会[J].医学教育探索,2008, 7(2):144-146.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8-2010年教育统计数据报告[EB/OL].http:///publicfiles.

[4] 邢晓辉,耿景海,何美蓉.医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统计学方法应用状况的调查分析[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3):486-488.

[4] 胡庆芳,程可拉.美国项目研究模式的学习概论[J].外国教育研究,2003,30(8):18-21.

[5] 王月丹,张燕,徐兰.中美两校教师对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教学中八个问题不同解决方法的比较与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2007,27(5):97-99.

[6] 崔贯勋.基于任务驱动的实践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6(27):164-166.

[7] 彭志行,马红霞,赵杨,等.随机过程模型在预防医学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35):120-124.

[8] 郭燕萍.案例教学中的信息素质过程性评价应用实践[J].情报杂志,2011,6(30):249-250.

[9] 施学忠,杨永利,李琳琳,等.“基于问题和学生参与教学模式”在医学统计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统计,2009,26(5):533-534.

[10] 练玉银,王家骥,雷毅雄.网络式PBL教学方式在全科医学概论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3):135-136.

[11] 余小滢.创新人才培养与实践教学改革[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 5(27):554-555.

[12] 钟秋安,余红平,张志勇.流行病学的设计性实验教学实践[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8,9(25):257-258.

[13] 戴迎春,聂军,陈清.因材施教《流行病学》的探索与实践[J].医学教育探索,2010,4(9):524-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