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校园创建规划范文

时间:2023-11-14 17:52: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文化校园创建规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文化校园创建规划

篇1

依照《xx县申报、考核、命名省、市、县级文明单位实施细则》和《xx市示范中小学评估标准》的整体要求,现结合我校实际,特拟定近期创建规划

一、总体目标

1、2005至2006学年度。学校各项工作将得到进一步发展,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实验实践课建设,注重课堂教学研究,抓好新教材培训工作,建成具有一定特色和规模化的学校,实现省级文明校园的创建。完成普九达标任务。

2、2006至2007学年度。进一步改革学校管理体制和教育质量的评价体系,促进学校的各项工作走上正规化、制度化、科学化轨道。努力建成省级文明校园。

3、2007至2008学年度。积极创造条件增强教育资源配置,努力引入现代教育手段,坚持远程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建成学校局域网,增高办公自动化程度。形成课堂、网络、图书、多媒体等协同发展的教育教学新格局。

二、总体特色

办学宗旨: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树文明校风

校    训:求实、创新、开拓、进取

办学特色:管理严、质量高、素质强

办学理念:以人为本、以德治校、民主理校,教研强校

三、主要措施

1、组织与管理

积极探索和实施学校内部管理创新,加强民主监管,充分发挥教代会的作用。以集体智慧和能量,推动学校在管理、质量、声誉、效益等各方面的进步。以人为本,挖掘教师潜能,调动一切可能因素服务全局工作。实现学校管理模式,管理制度及评价系统等的革新与创新,向合理、科学、高效、序列化程度上的深度转换。

2、课程实施

首先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开足开齐规定的必修课程。同时,结合学校的实际,使教育能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必然要求,可适时适地开设有关农业生产上的技术课程,体现农村中学应依附的农业性,形成具有浓郁地方性质的鲜明办学特色。创造条件地开展一些具有一定实用性,针对性的地方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并尽可能推出成果,分步实施。

3、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素质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最活跃并起决定性因素。因此,建立促进教师发展的评价制度和建立以校为本的培训制度及教学研究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近三年学校依然把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做为校本培训的核心任务。大力实行“135”工程,即对刚毕业师范生及青年教师采取一年入格,三年合格,五年成风格培养模式。加wenmi.net快骨干教师培训和稳固工作,为学校长期发展和质量的提升强基固本。同时,努力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学校一来采取严把进人学历关,调进教师必须达到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

二来鼓励教师在职进修,拓展和创造进修渠道,制定必要的优惠激励政策。预计2007学年度学校教师队伍基本消除中师学历层次。本科学历教师达30%。

4、学生的发展

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新的教育形势下,要充分分析当前学生的心理发展的特点,调整教育教学方法,认识学生的个性差异,承认学生多元化思想的存在和应做出的积极应对措施。既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又要创造条件给不同爱好的学生。使他们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特别关注学生综合素质和生存能力的培育和引导。同时还应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社会交往、生活生存等能力在学生成长中的渗入。

5、学校环境与办学条件

近三年来将借“普九”东风,抢抓机遇,继续加快学校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建设步伐。创造条件完成“普九”首批达标的任务。着力做好以下事情。(1)2005年完成学校校门、围墙的兴建任务。(2)2007年前完成学校操场、篮球场的规划并动工兴建。(3)开通学校微机室的上网功能,拓展信息渠道。(4)师生图书室报刊和藏书册数要逐年增加,开设阅览室。(5)加大学校整体绿化、硬化步伐,加强校园文化建设。(6)档案的规范和完善工作。

6、学校与社会

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的知名度,拓展学校的生存空间将成为近三年学校建设和发展的主流导向和一切工作的落脚点。这也是学校大发展的先决条件。为此,学校把科学规划,严格管理,分步提高作为今后至始至终的追求目标。通过努力,到2008年学校升入重点高中的绝对人数突破50人。综合质量位次力争跃居全县中学行列的中偏上水平。与此同时,加强农业技术课程的开设,使大部分毕业生能够掌握一定的农业生产技术理论方面知识,造就一批合格劳动者,提高学生生存能力,以促进并服务当地的经济建设。

 

篇2

关键词:人文校园;校园环境;人性化管理;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9-0011-01

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使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人”的重要性。“以人为本”已成为全球关注并倡导的目标。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创建以人为本的学校文化,构建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机制,形成民主和谐的校园氛围和融洽宽容的人际关系,使全校师生得到主动、积极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学校自身也得到发展,并形气息浓郁的学校文化特色,这就是人文校园。

一 加强校园环境建设,为人文校园营造外部氛围

1.校园硬环境建设应以提升人文素质为基点

(1)优美高雅的校园环境是文明品行的培育基地。美观高雅、整洁大方、富于人文氛围的教室和楼道,先进高档的多媒体综合教室和多功能教室,干净的学生宿舍所营造的生活学习环境,能让学生体会文明环境对个人素质的要求与约束,让学生从现在、从身边点滴小事做起,培养文明的行为习惯,陶冶情操,增强学生为社会文明发展负责的责任意识。

(2)人文化的校园环境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实习基地。文化建设是学生人格发展的教育载体,形成了校园环境鲜明的人文景观。学校应更加重视艺术教育和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让校园环境最大限度地提供文化土壤和实践活动的机会,成为展示学生才华的阵地,用艺术教育提升人的外在气质和内在品位。

2.校园软环境建设应以人文化为基本目标

校风与人文的环境无时不在影响学生的成才,它们构成了另一个校园环境系统,它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影响着教育环境的优劣和教育质量的高低。首先是自觉意识的培养和锻炼。学生从学习良好的礼仪习惯开始,自觉维护校园环境,自觉读书,自觉规范言行。其次是以自强教育激发学生行为的内在动力。自强教育是德育教育的落脚点。从大处着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最后是以自立、自律教育完善学生独立人格。强调学生独立意识的培养。从学习上到生活上,要求他们能为自己担负起责任;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和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让学生能够通过自我教育实现进步。

二 实行人性化管理,为制度化管理增添人文关怀

人性化管理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实现人性化管理就要有人性化的观念,有人性化的表现,其中最简单和最根本的就是要尊重教师的私人身份,把教师当作一个社会人来管理。

1.以人为本,营造和谐的人际氛围

(1)尊重人格,平等互助。每个人都有人格和自尊心,管理者必须高度重视,加以保护。管理者在工作落实检查中,也要注意方法,要从关心的角度去了解,把教师当作服务的对象。将自己置于与教师完全平等的位置上,对教师实施柔性的、具有人情味的管理,拉近与教师的距离。管理者在评价教师时,切忌极端,要么全面肯定要么彻底否定,不能以牺牲一部分人的积极性为代价来换取另一部分人的积极性。

(2) 情感交流,服务管理。管理者要善于与教师进行情感交流,让教师知道管理者想做什么,做了什么。另外,教师之间的交流也很重要,要让教师了解彼此的工作性质、特点、成绩、困难等,这样有利于消除教师因工作性质不同而产生的误解和隔膜。所以,管理者要努力营造一个学校关心教师,教师热爱学生,学生尊敬教师,教师支持领导的环境。管理就是服务,为教职工和学生的发展服务是教育管理的根本目的。这是人文主义的基本理念,必须渗透于学校的管理活动之中。

2.刚柔相济,创建有序的工作环境

人性化管理与制度化管理是相辅相成的,这是一种感性与理性的结晶,以“发展人”为根本目的,既符合人性又符合理性。因此,要实现学校管理与运行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依法保障各方的合法权益,形成学校依法自主办学、依法接受监督的格局。规范制度化管理,有利于运用制度来调整、规范和解决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构建法治、文明、和谐的校园。

三 增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创建人文校园提供精神支撑

良好的校园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吸引力,能较好地调节和激励师生员工的思想行为,较好地培养和激发师生员工的群体意识和集体精神。因此,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也是创建人文校园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

1.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树立全员共建意识

校园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需要长期、艰苦地努力才能收到一定的成效,必须科学规划、全面统筹和系统安排,把它纳入学校长远发展规划,树立全员共建校园文化的意识,形成人人都是校园文化的建设者,人人都是校园文化的享受者,努力形成浓郁健康的校园文化,不断提高校园人的生活质量。

2.在统筹建设的同时,着力创建校园精神文化

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组织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五者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必须全面协调、统筹进行。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目的,在协调建设校园物质文化、组织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的同时要着力创建校园精神文化。

3.努力培育校园文化新的增长点

社会在进步,校园文化也必然要随之发展。在新世纪,知识经济已显端倪,以多媒体技术及软件技术为代表的信息化社会的到来,数字化学校的建设,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一股发展势头强劲的网络文化占据了校园文化的强势增长点,必须加以认真研究、积极引导;终身教育的提出和学习型社会的逐步建立,使校园主体的结构发生了变化,校园的内涵和外延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

4.挖掘学校文化特色

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重视学校的优良传统。传统是历史赋予校园文化建设的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应在积淀学校发展历史的基础上,继承优良传统,凸现其特色。(2)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出发,确定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各类学校培养人才的规格不一,只有在立足于这种特殊要求的基础上,才能有利于学生成才。(3)特色创新。既要以现有校园文化状态为基础,又要根据时展的需要规划校园文化发展的前景。在规划时,要着力以特色立校,以特色确定学校在人才培养中的定位,体现校园文化特色。

5.不断优化校园文化活动过程

校园文化活动从计划、组织、实施到完成是一个系统过程,要想获得最佳的效果,必须重视其过程的优化。学校在组织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时,首先,要明确活动目的。其次,要优化主题。主题要鲜明,应把活动的思想性、趣味性、知识性融为一体,主题应详实、可行。第三,时机优化。时机优化要充分把握重大纪念日和校内外发生的具有影响的重大事件所提供的活动机遇。第四,方式和方法优化。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方式和方法没有定式,以条件允许、师生欢迎、效果最佳为选择的标准。特别是要不断地创新,只有创新才有吸引力。

总之,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以社会文化为主导,以师生文化为主体,以校园精神为底蕴,从营造和优化素质教育的育人环境和提高教育氛围的高度来研究和建设校园文化,充分发挥校园文化不可低估的育人功能,构建人文校园。

参考文献

[1] 刘力,罗新钢.创建人文校园环境 塑造学员健全人格[J].武警指挥学院学报,2005,3:25-31

[2] 钱国安.实行人性化管理 创建和谐人文校园[J].文教资料,2009,6:240-242

篇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总体战略”部分明确指出:“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由此可见,学校“办出特色”是贯彻教育科学发展观,促进教育内涵发展,培养优秀人才的前提条件。“特色学校不仅是教育管理发展的时代呼唤和学校管理现代化的迫切需要,也是学校适应教育竞争,谋求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发展的需要。”可见,创建特色学校不仅是教育外在环境的客观要求,而且是教育内在本质的主观需求,是大势所趋,国运所系,民心所向。

特色学校的创建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抓住重点,以建设学校特色为突破口,又要统筹规划,以建设特色学校为终极目标。究其本质,特色学校属于一种独特的校本文化模式,其中“学校的物质文化制约着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和学校特色的形成。物质文化是学校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外在表现。学校只有具备了一定的物质文化,才会考虑在现有文化的基础上确定创建什么样的学校特色。”实践证明,学校物质文化的形成,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而且能够有效拓展学生现在和未来的生活空间,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营造独具学校特色的物质文化,必然要求注重特色校园景观的科学规划与积极创建。

要认识创建特色校园景观的重要意义,首先需要深入理解“景观”一词的内在意蕴。“景观”这个词语最早的文献记载是在希伯来文本《圣经》旧约全书中,用于描述圣城耶路撒冷的美景。“景观”的最初含义类似于“风景”“景致”、“景色”,属于视觉美学意义上的概念。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景观”的内在本质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有学者认为,“景观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体所构成的综合体。它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在大地上的烙印。景观是多种功能(过程)的载体,因而可被理解和表现为:风景:视觉审美过程的对象;栖居地:人类生活其中的空间和环境;生态系统:一个具有结构和功能、具有内在和外在联系的有机系统;符号:一种记载人类过去、表达希望与理想,赖以认同和寄托的语言和精神空间。”概而言之,“景观”具有自然生态属性、社会生活属性以及精神文化属性等多维属性。

作为景观的下位概念,校园景观除了具有其上位概念的普遍特征之外,还具有其独特个性。从特殊功能上讲,作为一种以校园物质空间为范围,依据自然生态、人文美学、社会行为等科学原理,为实现校园育人目标而合理配置空间资源的设计活动,校园景观具有学习、休闲、交通、心理、文化等功能。而特色校园景观又是校园景观的下位概念,是指校园在布局和空间形态方面不同于其他学校的形象特征,主要体现在自然环境、地域文化、校园文化及办学理念等方面,其表现形态包括物理形态、生物形态和文化形态等三个方面。

建设校园景观,必须把特色作为基本的价值取向,“特色从大范围来讲是多样性,就小范围来讲是独特性。特色景观的形成,源于对地域环境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特色是景观设计研究的灵魂,没有特色的景观设计是失败的设计。景观设计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对景观的特性和特色所构成的因素进行解析,让人们正确地认识景观,并加以合理地利用和开发,以及如何传承和发展这些地域、人文特色,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出具有连续性、持续性的新的景观,从而使我们的生活空间形态、实体形态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特色,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景观空间形态保持多样性。也就是说,景观设计的核心就是以研究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构成为基础,以实现我们所生活的城市、乡村以及所有的景观环境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个性。”创建特色校园景观具有多方面的现实和长远意义,对于学校管理者来说,只有将特色校园景观的建设提升到学校发展规划的战略高度予以重视,才能形成独具学校特色的景观文化,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首先,特色校园景观可以辅助学校充分发挥育人功能。特色校园景观不仅是传授学生知识技能的教育场所,也是陶冶学生性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生活环境。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的教育应当使每一堵墙都说话。”校园文化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有机融合,其对于提高中学生文化品味与精神境界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良好的校园景观对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会产生无形而积极的引导作用,加深学生对自然造化、社会生活以及生存方式的正确理解。优美的景观环境还是一种重要的审美教育资源,可以开阔学生的审美视野,丰富学生的审美感知,孕育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其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其次,特色校园景观可以树立学校独特的外在形象。中学校园是传播知识、思想,培育优秀人才的场所,环境优美、个性鲜明的校园是隐形的课程,情境的教育不仅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师生的行为,还能够激发师生心灵层面的乐观之气,使师生对于学校产生强烈的自豪感、认同感和皈依感,最终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使一代代学生无论人在何处,对于母校的一草一木都终生难忘。特色校园景观还可能成为学校乃至社区的标志性场所或者地区名片,发挥无形的宣传功效,从而给学校带来可观的社会效益和良好的外在形象。

最后,特色校园景观可以促进学校适应未来教育素质化和人本化发展的客观需要。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并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创建特色校园景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无论是自然景观、生态景观还是文化景观,都可以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让校园成为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资源,让学生从中感受自然之美、生活之美、知识之美和文化之美。以人为本体现在教育理念上,即关注人的行为模式、注重人的行为心理、尊重人的精神世界。特色校园景观强调让学生在校园生活中感受到自然的亲和与人文的魅力。校园景观建设应从校园自然环境、地域文化、校园文化及办学理念等角度出发,挖掘其中若干因素的内在潜质来营造校园特色景观,才能促进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创建特色校园景观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是因为各种主客观的因素,与创建特色校园景观的重要意义很不相符的是,我国在该领域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有研究者指出,我国校园景观设计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景观环境同质化,缺乏独特性。有一部分校园的景观环境建设,就是仅仅停留在建筑周边的简单绿化上,或者照搬城市景观环境和大学景观环境的做法,或者仅仅只对绿化空间进行简单的划分。受传统教育的影响,传统教学方式以“教”为主,重视课堂教育,忽视环境对人的影响,对“环境育人”重视不够,室外环境建设长期受到冷落,在进行校园景观环境设计时,对校园人文精神的体现不足,即对于校园自身的地域、文化和时代特征,对于中学生特殊的心理、行为需求等考虑不够,导致现在许多中学都面临着校园景观环境同质化,缺乏独特性的现状。

2.景观环境散乱,整体性不足。首先是校园建筑与周围环境的联系不紧密。目前我国城市中学的校园建设普遍偏重于建筑的建设,将建筑群体作为校园空间的骨架,且只重视校园建筑本身的功能和造型,仅仅把建筑周边环境作为建筑的背景和衬托,而忽视了建筑周边空间环境本身的使用功能以及使用者在其中的活动和感受。其次是整个校园环境散乱,各个景观空间“各自为政”,不能形成一个整体,忽视了使用者在户外活动的连续性。校园绿化等多以“见缝插针”的形式分布。

3.景观环境配套设施不足,利用率低。一些中学校园景观环境的建设往往停留在绿化的阶段,外部空间中的配套设施不足,比如地面铺装缺少变化,仅仅在校园入口或者办公楼旁的一些区域考虑地面铺装设计,其余大面积的还是以水泥地为主,在视觉上缺少趣味性和吸引力;桌椅等休息设施缺乏,使外部空间多为路过式空间,不能吸引学生在其中逗留。还有,由于中学校园的建筑是以教学楼为主,中学生下课休息的时间一般只有十分钟,因此使学生在下课的十分钟内很难到室外去活动。高高的楼房阻隔了学生课间出去放松的机会,再加上景观环境本身的吸引力不够,导致景观空间的使用率很低,景观的效益难以实现。除了上述的个性特色不明显、整体功能不协调、利用效率不理想等问题之外,我国校园景观建设还存在人文关怀不突出、文化气氛不浓郁、生态建设不科学等突出问题,比较而言,后者才是亟待突破的重点问题。

篇4

[关键词]生态校园;园林式单位;创建

中图分类号:X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1)10-056-02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新校区2007年落户合川,高度重视园林绿化工作,按照“园林、生态、和谐、人文”校园的创建理念,先后投入园林绿化专项资金1200余万元,通过精心规划设计,科学合理布局,选择名贵及适宜植物品种180余种,重点打造校园内的园林绿化景观建设,使学院育人环境优美静雅,景色怡人,树木葱郁,四季花香。目前,校园内绿地面积32.47公顷,绿地率达到36.08%,绿化覆盖率达到40.6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24.05平方米。

通过近年来全院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移通学院已经形成了“春绿、夏花、秋景、冬香”的园林绿化建设效果,达到重庆市“园林式单位”创建标准并通过验收,实现了人居环境和绿色校园。

一、大手笔运作,创建工作措施得力

学院领导十分重视重庆市级“园林式单位”的创建工作,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院办、后勤处、工程部、学生处、团委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细分为园林绿化建设、宣传教育、园林管理三个工作小组,分工负责组织“园林式单位”的创建工作。学院把创建“园林式单位”纳入学校日常工作计划,制定了创建“园林式单位”活动方案。通过签订“园林式单位”创建工作责任书,将学院的环境、卫生、绿化等管理工作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使创建工作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管理的轨道。学院制定有绿化人员岗位职责和绩效考核标准对绿环队伍实行严格考核和奖惩。在组织机构、人员配置、专项资金和政策方面给予充分保障,从而保证了创建工作和日常环境建设工作的落实。

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校园绿化建设,认真学习市政园林部门有关“园林式单位”创建工作的通知精神和评估细则;实地指导学院园林绿化建设情况,研究问题,部署工作。各部门齐心协力、齐抓共管,分工负责,工作有计划、有目标、有考核。全员统一认识,措施到位,创建工作顺利开展。

二、宣传到位,全员参与

(一)增强园林环境素养和创建意识

以创建工作为契机,学院发挥信息技术特色和优势,构建了校园园林建设网络专栏和相关论坛;通过宣传标语、工作专栏、校园广播、广场LED大屏幕进行广泛宣传,把校园园林环境建设作为高校建设的重要方面;在学生工作中,通过主题班会、社团活动、校园风景图片展等形式大范围、多渠道宣传创建工作和具体措施。增强广大师生员工的环境素养和创建意嘲识。

(二)坚持以人为本环境育人

在加强园林绿化建设的同时,学院也把提高师生的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建设作为创建“园林式单位”工作重点来抓。注意把环境教育与养成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在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中,渗透环保教育,引导学生爱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围绕“以人为本、环境育人”生态园林校园建设塑造校园文化,把整个校园建成环境教育的大课堂,使师生耳濡目染,受到园林式单位创建工作的启迪和教育。实现园林环境的美化和教育化,充分挖掘园林环境的教育功能,达到园林与教育的和谐。

(三)全员参与建设园林校园

学院领导干部积极参加植树造林和创建宣传活动;学院工会俱乐部组织广大教师进行办公室、住宅等室内绿化布景;广大同学通过公益劳动、社会实践、重庆市大学生“六个一”活动建设“大学林”,美化校园;工程部、后勤处在做好园林日常管理工作的同时,结合合川区“五城联创”工作安排,定期开展校园周边环境保护活动。学院团委还成立了“园林式单位创建志愿者”,维护校园环境。全员参与,有力推动了学院的创建工作。

二、高起点规划设计,建管并重取得大突破

(一)高标准设计与施工

新校区建设以来,学院坚持高标准规划、景观式建设、快节奏运作、规范化管理,把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绿化贯穿到整体的规划设计、建设施工和日常管理之中,始终坚持规划、景观、建筑三位一体的校园设计目标。校园总体建设规划由国际知名的德国HLD建筑设计公司设计,园林景观施工由重庆市吉澳园林景观有限公司负责,绿化由具有重庆园林施工二级资质的重庆何家园林景观有限公司实施。

(二)树种多样四季花香

学院园林环境在设计中,充分体现山水园林景观,保护原生态的自然景观,形与景观的和谐统一。在建设实施中,充分结合学院的地形地貌和原有的植物资源,兼顾园林建设和植物造景,配置品种丰富的乔木、灌木、花草及盆景,广选樱花、红枫、银杏、桂花、铁树、桃树、棕树、爬山虎等植物品种科学栽种,绿色满目,层次分明,点面结合,呈现出校园的绿化和美化,突出了鲜明的园林特色。

(三)提升园林绿化建设品味

学院加大资金投入,根据校园地势,从整个校园生态环境到单体建筑内部,营造多层次的园林空间。五年来,按照以点带面、分布实施的原则,学院绿化和景观建设四年问投入1200万元。种植银杏、香樟、小叶榕、黄桷树、红梅、黄葛兰等常绿、落叶乔灌木180余种,摆放盆花1200余盆,有效地提升了校园内园林绿化景观建设和档次。

(四)功能分区合理,建成“一园一湖立体多带”园林景观

校园绿化布局合理,整个校园分为生态公园区、休闲区、行政办公区、教学实验区、学生生活区、运动区。各区的功能不同,绿化也因地制宜。在不同功能区的绿化中,利用植物创造环境,以点串线,.以线带面,打造“绿线串珍珠”的校园绿化格局,做到绿与美的合理结合,凸显校区植物配置的新意,形成心旷神怡的校园景观长廊。

1.花果山公园保持原生态

花果山生态公园,位于校园南区西侧,占地20亩,学院在基本保持花果山自然风貌的基础上,铺设了林间小道,修建了亭榭,增添了座椅,补种了桃树、樱花等乔木。山脉绿地与校园绿地紧密相连,散步其中,山林葱翠浓郁,曲径通幽,凉风习习,鸟语花香,花团锦簇,自然清新。花果山公园在自然的基础上加之人工专业化的点缀构建校园绿化的亮点,为师生员工提供了接触自然感受自然的天然氧吧。

2.镜湖雅园相映生辉

休闲区由镜湖和雅园组成,位于图书馆南侧,占地32亩。镜湖是因势而建的人工湖,水荷相依,波光粼粼,湖光月影,垂柳堤岸,风景秀美。

雅园引进主题苗木,设立景观区域,环境优雅,亭台、喷泉、流水、竹林小景搭配羊蹄甲、草皮、杜鹃、紫薇等绿植,鲜花草地中依地形点缀以小径、石凳、景观灯。镜湖雅园因地制宜匹配环境造物的意境,为师生创造了晨练、读书、休闲、交流谈心的心旷神怡之地。

3.教学生活园林和谐统一

行政办公区、教学实验区、生活区、运动区、校园广场等通过四条校园主干道联通,道路两侧种植了小叶榕、黄桷树等绿荫植物,建筑物周边分层次种植了珊瑚、杜鹃、黄桷兰、樱花、垂枝榆、桂花树、棕树等植物,室内摆放了盆景,图书馆顶楼建设成了空中花园。通过以上布局,基本实现了平台公园化、室内盆景化、地面树、草、花、建筑园林化。林木成行,植物群落层次错落、色彩丰富,园林空间疏密相间,校园环境和建筑错落有致,相得益彰。

三、建立园林管理长效机制,不断呈现新亮点

篇5

进一步绿化、美化校园,为师生创建优美的工作学习环境,营造出浓厚的校园宁静气氛,合理分配校园绿化美化分布,环境育人,关心师生身心健康,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二、目标

全力将可绿化面积进行绿化,将精力放到新开辟出的新可绿化地带。新增绿化带要和原有的绿化格调一致,注重基础工作就是长期工作,抓基础要思长远,注重品种搭配,合理栽种,增加垂直绿化面积,建立完整的绿化体系。将学校可利用的一切条件都挖掘出来,逐步发展、实施,完成规划任务与内容。

三、工作重点

1、从我校的实际出发,结合上级文件精神的要求进行工作。

2、紧紧以创建标准为依据工作,工作中合理调理调工作重点,将绿化工作的规划任务得以完善。

四、规划设计原则

发挥校园面积小的特点,分块布局绿化,加强领导,高度重视,体现分布均衡,突出重点,尽可能的增加绿地面积,加大覆盖率,没有死角。教学楼的前面可绿化,东西厕所美化墙体加种植矮棵草花;操场四周植树;法桐旁和花池下栽培草坪。

五、我校绿化工作的要点

我校校园面积相对小,可绿化面积不大。校园可绿化的地点是几处带状的花池,分布在校园的左侧。所以在今年,要继续发挥校园占地面积小的特点进行合理的规划与实施,将小块的未绿化地带绿化,使可绿化地带达到100%。利用一切可利用的空间进行绿化,加大了绿视率,扩大了可绿化的空间,突出学校绿化的特点。

六、管理养护

适时种植是保证植物成活的关键,后期管理是保证植物生长好的关键,二个环节都不可忽视。特别是中期管理更是保证绿化效果的过程,修剪、浇水、防治病虫害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工作。要落实到人,及时检查,及时调整工作重点,这样才能保证植物长得好。

工作过程中,要动员全体教师、学生积极参与的次数,增强学生爱护花草树木的责任心。

今年绿化虽有一定的困难,但工作还是要做的。要年年搞,年年出新。我校要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在今年继续将绿化工作做得有声有色。

一、规划的指导思想:

本规划以改善校园生态环境与校园的对外形象为出发点,以绿化美化为主要手段,将校园创建成为一个集文化、生态、休息、娱乐为一体的绿化空间,创造自然景观,使人与自然相辅相成,体现出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环境幽雅的校园环境氛围。

二、规划的具体工程项目:

2、主楼前的花坛,缺乏层次感,色彩也比较单调,拟增加增加花色、品种,体现校园的绚丽多彩,给人以美感。

3、周围的绿化带,应布置艳丽多姿的露地草花,还可选用多年生宿根草本和球根植物,这样既可以节省绿化管护费,而且一年四季可以观赏。

4、增加孤植树与造型树(雪松、花灌木)。

5、绿化主要以草坪、花灌木、休息台为主,栽植常青树与花灌木,以大面积缀花草坪为基调,几条曲径分割成几个部分,丛植不同花色、花期、观果、观叶的花灌木,构建绚丽多彩、轻松、活泼的绿化环境,周围略点缀几株乔木或常青树,做到立体与平面感统一协调。

6、现需绿化面积较大,宜设计成学生休息、娱乐活动的场所,拟增加凉亭、雕塑、园林小品。

7、有的地方不存在遮挡光线的问题,可以考虑种植杨树林或经济林:银杏林、香樟林,这样既可以节约绿化管护费,又可以增加校园的园林氛围,改善校园生态环境。。

8、骨干道路的改造:道路作为连接校园各个区域的纽带,其绿化效果对体现校园特色及绿化美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拟以载植香樟树并尽量考虑各个道路的风格各异,特色显明。

三、完成规划的措施:

1、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创建状况、人文景观、经济能力等各个条件,将自然、人文景观组织成一个有机体,注重历史和时代特征的结合,构成独具特色的风貌,努力创造舒适、方便、优美的学习生活环境。

校园绿化应以林荫、绿地为主体,适当配备亭台、雕塑园林等景观。造林绿化要适地适树,实行乔灌草混植的立体种植结构。因此,在搞绿化工程的设计上要科学地规划、合理布局,改善植物的空间分布状况,形成多层次的点、线、面相结合的完整的绿地系统。

2、优化绿地结构,丰富植物材料、种类与配置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积极引进多种优良适生的乔、灌草及花卉植物物种(品种),增加校园园林绿化的物种资源,提高绿化水平,优化绿化结构,强化校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坚持以乡土绿化植物种为主,积极引种观赏性强生长表现好的驯化品种,丰富生物种类,注重使用具有绿化、美化、香化、经济、适用的植物材料,采用抗性强、耐污染、造型美、观赏品位高的优良品种。

篇6

【关键词】创建;特色学校;结合

根据上级要求,学校于2011年在原有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上,结合学校与瓦子街相邻的特点,提出了建“传承客家文化,打造书香校园”特色学校的目标,我们是这样探索和实践的。

一、明确目标,创建活动与学校内涵发展相结合

如何从特色项目建设到形成学校特色,再从学校特色提升到特色学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根据我校是城区唯一与瓦子街毗邻相连的学校优势,我们确定了创建特色学校的办学目标――传承客家文化,打造书香校园,我们注重抓好“三项建设”。

(1)做好规划建设。我们把创建特色学校活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精心安排,系统规划。学校制定了《上杭县城东小学创建特色学校实施方案》,就创建主题、创建背景、创建目标、创建原则、创建策略与措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2)做好组织建设。学校特色建设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创建活动的具体工作,并明确了各处室的责任,形成了组长亲自抓,副组长具体抓、各部门配合抓,形成了积极协作、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

(3)做好制度建设。做好制度建设,认真对照创建要求,健全和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把创建工作与各部门工作、各项活动、教师的评优评先挂钩,激发师生参与创建工作的积极性,各项创建工作有序、持续开展。

二、美化校园,创建活动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瓦子街的民居建筑、牌坊碑记无不透露出浓浓的客家风情,为了让学校的教学楼能融入客家文化元素,彰显客家文化风采,和瓦子街的人文景观融为一体。学校先后对楼道、走廊、墙壁进行装饰与布置,形成了宣传客家谚语、客家童谣、客家风情民俗画、客家名人画像、客家名人诗画的宣传阵地,将上杭素有的“诗画之乡、山歌之乡、将军之乡、建筑之乡、体育之乡”美称的元素与校园物质文化巧妙结合,形成了踏进校园随处可见、随时感受客家风情的校园墙壁文化。

(1)走廊文化凸显客家风情。在走廊文化建设中,我们精心设计,使走廊、砖壁、楼道等处处显现客家文化特色,成为陶冶学生情操“主体的画,无声的诗”。一号楼楼道墙壁张贴客家谚语;二号楼楼道墙壁书写客家童谣;三号楼楼道墙壁装饰客家风情民俗画;四号楼楼道墙壁悬挂客家名人画像;五号楼楼道墙壁展示客家名人诗画。

(2)教室文化彰显客家风采。我们在教室文化的建设中注重教室环境布置的艺术性、针对性和科学性。如:班训、班级口号、师生合影、班主任寄语、名人名言、图书角、荣誉栏、作品展评栏等布置,适当增加文化的含量,借古今中外文人之口告诉学生读书的意义和方法。同时又结合实际,恰当融入客家文化元素,彰显客家文化风采。这样,学生走进教室如同走进了知识的海洋,感受浓郁的文化气息。

(3)宣传文化展现客家风韵。为提升学校、班级品味,充分展示学生特长,我们充分发挥宣传阵地的育人功能,以学校宣传橱窗为平台,介绍客家名人名家爱国爱家、报效桑梓的高尚情怀,开展各种宣传活动,展现了多彩上杭的客家风韵。

三、搭建平台,创建活动与社区牵手共建相结合

瓦子街就像是一幅具有浓郁客家风情的画卷,如何让小学生了解和汲取这些广袤和深邃的客家文化呢?学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共建结对活动。

(1)了解客家源远流长的历史。学校与座居瓦子街的客家族谱博物馆签订了共建协议,每学期分批组织师生前往参观学习,听取馆长、馆员对瓦子街文化、文庙及客家族谱、姓氏源流、客家名人等方面的介绍。在活动中,师生们对记载姓氏起源、生存、延续、迁徙、定居、发展的客家族谱及客家文化有了进一步了解,深切感受到了从客家文化、客家民俗、客家精神中透射出的深厚的文化韵味,接受客家文化熏陶。

(2)参观客家特色文化场所。上杭县孔庙、邱氏宗祠等坐落于城区东门学坪,与城东小学仅一街之隔,百米之遥。我们带领高年级学生走进孔庙,听取导游对孔子和古建筑的介绍,不仅让学生领略了古建筑之美,还初步了解了孔子的一些思想学说,并且让孩子们在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像前寄寓美好的希望,表达努力学习的决心,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四、课程驱动,创建活动与校本文化建设相结合

客家文化思想博大精深,如何才能更有效地让小学生予以传承?我们努力寻找现代教育与传统文化的最佳结合点,组织有关人员精心编辑《客家文化读本》,作为校本课程予以开发和利用。

(1)校本教材编撰有特色。学校分年级编撰了一至六年级共6册校本教材。每册教材均由“客家常识、客家风情、客家名人、客家传说”等几个专题组成。教材做到了图文并茂、浅显易懂,贴近学生实际,符合学生年龄特点,注重知识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2)校本教材教学有保证。各年级每周均开设了一节客家文化校本课程阅读课,要求相关科任教师以《客家文化读本》为蓝本,结合本县实际和学生情况进行备课和教学,经过多年的实践,学生不仅对客家常识、风情、名人、习俗耳熟能详,还从内心激发了热爱与探究客家文化的精神。

五、活动助推,创建活动与书香校园活动相结合

为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优秀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熏陶,学校开展创建书香校园活动,全校师生与知识为友,与大师为侣,与好书为伴。将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和客家文化经典诵读有机结合。

(1)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每学期初,各年级语文备课组为学生推荐每月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为每个学生下发了推荐书目清单,利用好每班的小书架,定期更换图书供给学生午间阅读;同时,学校图书馆建立各年段“书吧”,学生自主借阅,同伴交互阅读,班级内好书漂流阅读,每班每月进行一次阅读积累竞赛,评选出阅读之星在年段集会上予以表彰,并将获奖名单和照片张贴在学校的宣传橱窗里,让同学们感受到身边榜样的力量,努力争做读书小明星,在全校形成了较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

(2)开展“传承客家文化,了解客家习俗”汉字听写大赛。学校定期开展“传承客家文化精神,感悟汉字深厚底蕴”汉字书写、听写竞赛系列活动,我们要求学生除了掌握课本中要求积累的词语外,还增加了与上杭客家文化、历史、人文、地理、名人、农活、农具、风景名胜等相关的字、词。

六、实践创新,创建活动与师生发展相结合

(1)快乐实践,创建活动与学生社团活动相结合。创建活动以社团和兴趣小组活动为抓手,学校整合各类资源,开展内容充实、形式多样、格调高雅的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如客家山歌、客家舞蹈、客家小导游、客家风景风俗绘画等各类兴趣小组活动,活动做到“三定”(即定内容、定地点、定人员),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活动。通过五年来的建设,初步显示出具有地方特色和个性化的校园特色文化。

篇7

红寺堡开发区南川中心小学是一所六年制完全小学。现有教职工17 名,7个教学班,学生329名。一年来,学校不断加大“和谐平安校园”的创建力度,坚持“综合治理常抓不懈”和“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的方针,按照“全面规划,整体推进、突出重点、强化建设、注重时效”的思路,紧紧围绕教育教学这个中心,牢固树立“安全第一”和“安全工作无小事”的思想,以培育“四有”新人为宗旨,以加强师生思想道德建设为核心,以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和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为重点,以热点、难点问题的治理为突破口,扎实开展 “和谐平安校园”的创建活动,推动了学校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下面将所做的具体工作向各位领导作以汇报:

一、抓重点工作,夯实“和谐平安校园”创建活动的基础

1、抓组织建设,为 “和谐平安校园”的创建活动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一是健全组织机构,成立了以校长任组长,法制副校长任副组长,所有老师为成员的“和谐平安校园”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加强对“和谐平安校园”创建活动的领导;二是进一步理顺学校各方面方面的关系,建立“和谐平安校园”创建活动的层级管理系统,建立了相应的治安、防火、调解、帮教、法制教育、学困生转化、环境整治等小组,加强整体系统的协调控制,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局面;三是明确各方面的工作职责,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目标一致,互相协调,分工不分家,上下一盘棋,确保“和谐平安校园”创建活动的有序发展;四是把“和谐平安校园”创建活动列入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和教育工作一同布置、一同检查、一同考核验收、一同总结表彰,使“和谐平安校园”创建活动常抓不懈、常抓常新。

2、抓制度建设,为“和谐平安校园”创建活动提供有力的制度保证。一是先后制订了“和谐平安校园”创建活动的长远规划和近期计划,对“和谐平安校园”创建活动进行全面安排和精心部署;二是根据学校实际,制定了《法制教育制度》、《值周教师工作制度》、《预防学生伤害事故暂行规定》、《安全保卫制度》、《学困生帮教制度》、《校委会议制度》、《事故报告制度》、《安全检查监督制度》、《安全责任追究制度》、《一票否决制度》、《重大外出活动审批》等几十余项安全制度,以严格的制度要求人,以严格的制度约束人;三是结合“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制定了“文明学生”、“文明教师”、“文明班级”评审表彰奖励制度、师生上下课、校园礼仪、家庭礼仪等相关的文明礼仪制度,每年“六一”期间,都要对文明教师、文明学生、文明班级进行表彰奖励,每天都对师生常规礼仪进行检查,并纳入对班级、对师生的考核之中;四是分别制定和完善了小学生“楼道管理十不准”要求、落实公民道德教育20字规范,严格督察,严肃纪律,确保“和谐平安校园”创建活动的规范化发展;五是把综治工作细化,责任到人,本着“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与各教师、班级层层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对确定的指标任务和标准实行量化管理,加强检查考核奖励。对综治工作落实不好的根据情况处罚,做到奖罚分明。由于建立了较强的制约机制,全校都能自觉地承担起“和谐平安校园”的建设责任。

3、抓阵地建设,为“平安和谐校园”建设活动提供优良的环境氛围。一是加强安全管理,各功能室、教室安装了防盗窗,配备了3个探头的电子防盗监控设施,加强“和谐平安校园”的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充分发挥学校“小喇叭广播站”的作用,经常性地对学生进行法制、安全、卫生、心理健康教育等宣传教育;三是办好学校安全宣传橱窗,利用文字、图片、宣传画等资料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四是发挥班级图书角和学校图书室的作用,向学生提供有关“和谐平安校园”方面的图书,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了解和掌握有关的法律、安全知识;五是定期更换班级黑板报,期期要求涉及有关创建“和谐平安校园”活动方面的内容,做到“安全教育,警钟长鸣”;六是发挥学校现代媒体等电教手段,组织学生观看有关防盗防交通事故方面的科普宣传教育片,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

4、抓队伍建设,为“和谐平安校园”创建活动提供强有力的人力保障。一是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不断提高班子成员的整体素质。第一,认真学习,提高认识,将“和谐平安校园”创建活动与党的十七大精神结合起来,与加快教育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牢固树立“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学生服务”的办学宗旨。第二,加强行风建设,认真执行领导工作作风“八个一”和“八个不”的要求,严格实行“三包”教育管理,深入到教师中间,深入到学生中间,深入到家庭中间,深入到活动中间,倾听师生意见,征询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并深入到实地进行检查、监督、指导,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及时予以解决,不能解决的,学校都及时通过书面的形式上报中心学校。二是抓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学校“和谐平安校园”创建活动的进程。第一、将教育行风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突出地位,通过开展学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先进典型等教育活动,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素质,坚决查处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以及利用职务之便向家长索取好处等严重违纪事件,保证学生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第二、通过写自查自纠报告和心得体会等活动,用自己身边的事,用自己的亲身感受畅谈作一名人民教师的光荣,激发爱岗敬业的热情。第三,结合民主评议党风、政风、行风,在学校开展教师评领导、学生评教师、家长评学校活动,把民主评议党风、政风和行风同学校的“和谐平安校园”创建活动结合起来,同提高广大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结合起来,不断强化领导服务教师、教师服务学生、学校服务家长的意识。三是学校重视治安保卫工作。将母全智老师定为学校专职保卫人员,具体负责学校的安全保卫工作,并对其工作职责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实行严格的奖罚制度,确保安全工作不出差错,不出事故。四是加强了社会、家庭、学校的三维网络联系,充分利用教育管理资源,聘请南川派出所所长张晓锋同志作为学校的法制副校长,法制副校长定期或不定期地来到学校,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加上事实案例分析,对学生进行生动的安全、法律知识教育,提高了广大学生遵章守法和安全防范意识。目前,学校教师中无违法犯罪案件发生,无黄、赌、毒现象发生。

二、抓载体工作,增强“和谐平安校园”创建活动的活力

1、以校园文化建设为重点,广泛开展“和谐平安校园”创建活动。坚持以“文化品位,现代信息,人文精神”为理念,探寻和思考学校可持续健康发展的结合点,着眼于环境文化氛围对师生的熏陶和感染,制作了十块宣传展板,重新修订了校风、教风、学风、办学目标、办学理念和办学宗旨,使师生时时处处都感受着学校文化的魅力,促进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的形成。一是致力于构建优美的校园物质文化,确立以“健康向上,整洁优美,和谐发展”为理想形象,对校园环境布局、建筑物的粉刷、教学设施的配置管理、树木花草的种植培育、教室办公室内部的陈设布置,进行整体设计。充分利用橱窗、板报、标语、书画以及各种建筑物的外显形象和内部设置等多种形式来表现学校的办学宗旨、教育方针和校风,使之在育人过程中充分发挥正确的导向与约束功能,从而为师生员工提供一个和谐发展的校园环境,使师生在赏心悦目之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升华思想;二是致力于构建校园精神文化,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演讲比赛、书法展览、体育竞赛、技能竞赛等活动,不断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三是构建美的校园制度文化,塑造有效的管理机制,注重校长、教师、学生的和谐发展,在提倡谅解与宽容、促进公平与公正的和谐氛围中,增强竞争实力,获得效益的整体提升。要求学校领导要在学校的制度建设上出谋划策,在制度建设上下功夫,要用自己的优良业绩、良好的精神面貌和人格魅力去影响全体教职员工,从而形成共识的价值观、群体意识、行为规范等等;要求全体教师规范学校的制度管理,以严格的要求规范学生,以优良的校风影响学生,以高尚的师德感染学生,以优美的环境陶冶学生,以扎实的课程发展学生,以丰富的活动提高学生,以现代的观念武装学生,高标独立,迎风卓立,使学校更高雅纯洁,更温馨快乐。

2、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和艺术教育工作。一是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开展经常性的阳光体育活动为延伸,以现有的体育设施为依托,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抓好校园集体舞和体育大课间活动;二是加强卫生管理工作,各班严格执行一日“三扫两洒”卫生管理制度,通过开展深化“每天节约一分钱,爱心救助小伙伴”、“好习惯伴我快乐成长”、“评选文明班集体、文明学生”等活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确保校园内、班内卫生的干净整洁;加强了食品卫生管理,开展创建“无零食班级”活动,坚决杜绝各种不卫生食品进入校园,严防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严防各种传染病在校园内流行;三是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年级发生的一些学生违纪违规等问题及时和学生谈心,少先大队设立了心理咨询信箱,及时接收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为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三、抓措施,确保“和谐平安校园”创建工作扎实有效

篇8

关键词:高校;校园软文化;环境;思考

作者简介:向绪伟(1972-),男,河南光山人,江西服装学院副教授,南昌大学学院博士,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34-0070-04

文化软实力是一个民族“现在”的根本,创建校园文化软实力是高职院校健康发展的核心诉求。从内容上看,校园软文化环境是以塑造校园人文精神为特质、着眼于校园群体内在的精神涵养建设、侧重于发挥文化自身潜移默化熏陶作用的特殊文化环境,它的建设质量必然会对培育师生健全人格产生内在的、根本性的德育影响。因而,高职院校在整体发挥校园软文化环境德育功能的过程中,必须营造出独居特色的校园软文化环境才能充分展示其应有的德育功能,在构筑校园软文化环境的过程中,其形式上必须与外在的校园硬文化环境建设相配套,内容上必须与高职院校的长远发展规划、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相吻合。唯有如此,高职院校才能真正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来增强其核心竞争力,进而在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中获得比较优势。

一、校园软文化环境建设与校园硬文化环境建设相配套

校园软文化环境与硬文化环境作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系统的两个不同层面,在内容与形式上有着明显的区别:校园软文化环境作为校园文化建设运行机制的核心,主要反馈在高校的教育理念、制度文化、活动文化的建设与优化上;而校园硬文化环境则是具体实施校园文化建设的表现载体,其建设主要定位在高校地理区位的选取、建筑物风格特征、校园整体布局、图书设施与师资配备上。但就两者属于同一文化系统的子系统而言,两者又存在着内在的必然联系。

一方面,校园硬文化环境建设是落实校园软文化环境建设的有效载体,承载着校园软文化环境建设的必然信息和基本要求。也就是说,高职院校在布局校园硬文化环境时,必须体现以下三个方面的诉求:一是校址选取的社会可对接性。高职院校校址选取必须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实践,与大学生社会生活的现实感知度相对接,否则就不利于高职院校自身的良性发展。其缘由在于:地理位置优越的学校可使大学生更好地领悟社会生活的现实变化,能够使大学生们更加从容地面对未来的人生选择;而校址区位条件一般的学校其学生则会因过于封闭、“远离”真实的社会生活实际而造成大学生们社会生活能力的相对局限性,进而影响到大学生们的市场地位并有损高校的长远发展。二是校园建筑结构与布局的自我特色。通过蕴含特色鲜明的校园建筑结构和布局,高职院校既可以明确其地理区位的优越性和高校自身的雅致,提升大学生的人格素养,又能够对社会全面展示学校人才培养的独特之处,从而吸引社会的关注,增进市场影响力。三是专业设置、师资配备与人才培养上的社会竞争性。专业设置是高校内涵发展的基础,师资配备精干、合理是高校内涵发展的关键,人才培养则是高校内涵发展的核心,它们共同决定了一所高校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此三项特征在客观上不仅明确了学校硬文化环境建设的质量,同时又为校园软文化环境建设提供了重要物质基础,进而使得学校的教育理念更加明确、发展思路更加明晰。显而易见,精心选取校址、建筑结构优美、专业设置合理的校园硬文化环境不仅美化了生活其间的大学生们的视界,而且这种外在的视觉之美更能够净化大学生们的唯美心灵,继而促进高校各种有益的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从而不断优化大学生的价值追求,推进高职院校软文化环境建设高效运转。

另一方面,校园软文化环境建设对校园硬文化环境建设发挥着重要的实践指导作用。校园硬文化环境建设的核心是通过布局者和建造者的唯美构造、创建出和谐的校园生态美,并使之显现出校园物质结构所蕴含的景观美,最终达到校园空间范围内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美。因此,高职院校在构建校园硬文化环境的过程中,必须有明确的实践指导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其硬文化环境建设的德育功能。创建和谐的校园软文化环境之所以能够发挥这样的实践指导作用,其原因在于:首先,作为校园软文化环境核心内容的教育理念指引着学校特色专业设置和师资配备的建设。没有科学的教育理念就不会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专业设置和合理的师资配备。近几年,一些高职院校的社会竞争力不断下滑的根本原因就在于:首先,功利性较强的教育理念指引下其专业设置不严谨、师资结构不合理,进而导致人才培养质量不断下降。其次,人性化的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全面优化了校园内部的人际关系。通过人性化的制度文化环境建设可以使校园主体之间形成平等的人文关系,它既有利于校园主体间关系的和谐,又能充分发挥全体师生的创造力去优化和创新校园硬文化环境建设。再次,通过积极开展主题鲜明、内容健康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引导校园景观布局趋于完善和检验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是否满足当代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因而,校园软文化环境的建设实践对硬文化环境建设起着理论统领、价值引导、活动规范和力量汇聚的积极作用,没有校园软文化环境的实践指导,校园硬文化环境建设就无法保证其建设的根本方向和既定目标的最终实现。

二、校园软文化环境建设与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相衔接

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的主要目标在于通过特色专业的教育实践为社会发展培养有核心竞争力的劳动者,价值取向上必然以市场评价的优劣为标准。因而,高职院校只有具备自身的特色专业并形成品牌效应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获得比较优势地位,也才能获得长期的健康发展。因此,校园软文化环境建设必须与特色专业建设相互衔接。

校园软文化环境建设服务于特色专业建设的具体实践。内涵发展是当前高职院校普遍关注、并践行的重要战略,而具体特色专业建设则是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因此,高职院校在建设校园软文化环境的实践中必须服务于特色专业建设这个核心竞争力。首先,校园软文化环境建设的目标定位必须服务于特色专业选取的实践需要。校园软文化环境建设只有在明确的专业背景指引下,才能体现其社会竞争中的特色性和发展的可比较优势,赢得较好的社会效益。故在校园软文化环境建设的目标定位上,学校的教育理念、校园精神文化、三风建设、师资配备都要围绕特色专业选取的实践需要来展开,否则就会因目标定位缺乏特色性而失去竞争优势和发展的正确方向。客观上说,当前一些高职院校发展出现滞后性的根源就是其校园软文化环境建设不能更好地服务于特色专业建设的实践。其次,校园软文化环境建设的内容必须服务于特色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培养目标明确了各高职院校在一定时期内专业培养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一个包含众多环节、具有内在组织结构的系统工程,要使得各个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发挥整体效用也必须依赖于校园软文化环境建设。校园软文化环境建设只有在专业培养目标的贯穿下才能顺利进行。再次,校园软文化环境建设的形式必须服务于特色专业的教育教学实践。专业教育的目标依赖于特定的教育教学实践来反馈。专业教育教学实践是保证各项培养目标得以落实的根本所在,而这个过程需要各种因素的相互联动。校园软文化环境建设通过塑造群体受益的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氛围,营造出群体共有的成长环境,从而把各个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优化专业教育教学实践,这就必然要求校园软文化环境建设的各种形式必须有利于专业教学活动的实施,推进各种教育目标的实现。

特色专业建设的实践可以不断完善校园软文化环境建设。首先,加强特色专业建设可以促使高职院校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更加准确。在实践中,建设特色专业的过程强调的是人才培养的专业特殊性、时效性和实践性,突出人才社会衡量的价值标准,表现的是人才培养的社会位次,其结果必然要求高职院校的教育理念做到与时俱进,不断用崭新的时念来审视专业人才培养的各层次目标定位,从而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修正培养目标。其次,加强特色专业建设可以使学校的管理活动更加人性、民主、科学、规范。特色专业建设的结果是以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具有竞争力的社会人才为目标,以提升大学生的能力层次为基础,以促进大学生的人格健全发展为归宿。特色专业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是如何调动广大师生参与其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发挥师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前提就在于学校的管理文化能够体现“以人为本、民主高效、科学规范”的管理理念。因此,随着特色专业建设的不断深入,必将会使学校的管理质量得到显著提高,进而真正体现管理活动的人性、民主、科学、规范,以此调动各方参与校园软文化环境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次,加强特色专业建设可以促使学校各项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具有明确的专业特色,以此增加其社会影响力。校园文化活动被称为学校育人教育的第二课堂,是对课堂教育教学内容的必要补充。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仅是丰富大学生日常生活、增强其审美能力的现实需要,同时还是全面展示高校专业特色的社会需要。而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部分高职院校(特别是市属地方高校)明显缺乏主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热情,或者即使开展相应的校园文化活动也没有把特色专业教育内容要求贯穿其中,其结果是大学生参与兴趣普遍不高,教育教学效果也就无法得到正向反馈,直接导致人才培养质量不断下滑,社会评价每况愈下。因此,把专业特色教育教学内容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之中,既能激发大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同时又能引起其他社会主体对校园文化活动的关注,进而增强高职院校的社会影响力。

三、校园软文化环境建设与高职院校长远发展规划相融合

校园软文化环境是一定的校园精神特质凝练的结果,它既通过文化自有的维护功能对高职院校当前的发展状况进行正向调节,也会因其文化自身的传承属性而对高校未来的发展产生影响,引导着高职院校发展方向的选取和培养目标的制定。

校园软文化环境建设为高职院校制定科学的长远发展规划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就高职院校的发展目标而言,空间上存在着多维性和层次性,时间上存在着顺序性和阶段性,内部诸要素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性。因此,高职院校的长远发展规划只有以当前的基本状况为历史起点、遵循自身专业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以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为逻辑线索,才能得到最终实现。而高职院校在制定长远发展规划的实践中,校园软文化环境建设必然要发挥重要的作用。首先,只有通过校园软文化环境建设,才能够及时地把高职院校长远发展规划的主旨渗透到师生的日常活动中,以此赢得大家对规划的广泛认可,进而形成共有的发展观念,加速长远目标的实现。其次,只有通过校园软文化环境建设,才能够不断引导高职院校更新教育理念、创新管理方式、构筑健全有效的规章制度,切实把长远发展规划的各项目标细分到学校的具体实践中,从而使师生更容易明确学校的发展战略定位。再次,只有通过校园软文化环境建设,才可以在师生群体中形成与学校发展目标和谐共生的实践思维,从而深化大家推动学校长远发展的主体意识,切实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到学校发展的实践中。另外,通过校园软文化环境建设,还可以帮助高职院校形成具备自身特色的精神文化氛围,为全体师生认识和理解学校发展规划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并通过群体智慧来推进学校发展规划的实现。

高职院校长远发展规划为校园软文化环境建设指明了方向。校园软文化环境建设是把高校精神文化的内在品质通过塑造相应的环境氛围的方式显现出来,并力求为群体普遍接受的实践过程。因而,明确的长远发展规划是保证整个校园软文化环境建设过程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首先,长远发展规划以其未来性特征为校园软文化环境建设分阶段进行指明思路。学校长远展规划是基于现实基础上未来一定时期学校发展所要达到的目标,安排未来所要从事的活动,未来性就成为高校发展规划的根本特征。而正是这个未来性特征,使得校园软文化环境建设必须遵循长远发展规划所提出的阶段性要求,按照一定的时间划分逐层进行。其次,长远发展规划以其目的性特征为校园软文化环境建设修正方向。任何一个发展规划必须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也正是由于存在这种明确的最终结果才能使在不同层次中进行的各项活动不会偏离预先设定的正确方向。校园软文化环境建设的各个层面是彼此独立但又互相联系的统一体,只有依赖长远发展规划在每一阶段上的积极修正才能确保统一体的相对稳定。再次,长远发展规划以其主导性特征为校园软文化环境建设指明方向。长远发展规划事关学校未来存在的总体走向,它必须对学校当前的各项活动发挥主导性的调控作用,否则就不能保证各项既定目标的最终实现。而校园软文化环境建设是整个学校发展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只有围绕学校长远发展规划来定向,才能使各项建设的成果得到巩固。

四、校园软文化环境建设与高职院校特色区位环境优势相映村

高职院校的创办(或设立)是各方权衡当地人文氛围、经济发展和政治影响的必然结果。因此,创办者(或设立者)在校址区位的选择上,既要考虑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的历史传统,又要考虑学校的创办对推进当地经济文化发展和政治民主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地域性是高职院校存在和发展中的一个普遍性特征,学校的各项建设也一定要在这个前提下展开。因而,高职院校的校园软文化环境建设只有遵循地域性特征,才能真正得到当地社会的广泛支持并获得不断超越自身现状的动力之源。

高职院校特色区位环境优势为其推进校园软文化环境建设提供积极引导。高职院校所在地区的区位环境以其自身的文化底蕴、经济发展水平和政治生活氛围对身处其中的高校师生身心发展发挥着导向和感化功能。通过这种对建设主体的导向进而影响到校园软文化环境的建设。首先,区位环境固有的文化底蕴引领着高职院校高雅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文化底蕴是一个地区历经多年的文化观念积累的结晶,对当地共有的社会观念的形成发挥着积极的凝聚作用,并使个体在社会交往中以浓厚的地方特质反映出来。高职院校在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只有与当地的文化特质相融合,才能形成自有的特色活动文化,不断增强其文化向心力。其次,区位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的实际状况对校园制度文化、管理文化发挥着重大影响。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对接着社会的管理档次和制度的可操作性。相对而言,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社会管理档次也较高、制度也更具社会可操作性,这种社会效果必然对高职院校落实管理、完善制度发挥着直接影响。再次,区位环境的政治生活氛围对高职院校的民主意识、人文关怀发挥着重大影响。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社会建设合格人才的重大使命,而合格人才定位必须是与社会发展的整体方向保持一致的。高职院校德育的一个重要角色就是不断强化广大师生的民主政治意识和人际平等观念,德育活动能否最大程度地发挥效果,一个最重要因素就是周边社会政治活动的实际状况。高职院校所在地理区位所表现的廉洁清明、民主和谐的政治氛围无疑增添了其德育教育的实际效果,强化了学校主体不断增进校园软文化环境建设的内在需要。

校园软文化环境建设也可以进一步增强高职院校所在区位环境的社会影响力。高职院校校园软文化环境建设的实践可以为当地社会传递高等学校的人文特色和价值追求,潜移默化地影响当地民众的价值观念、知识观念和认识观念,提升普通民众的文化层次、知识视野和理性情感,较大程度地增强学校所在区位环境地社会影响力。首先,通过校园软文化环境建设,高职院校在巩固校园人文精神的同时,也会对区域文化的进步产生积极影响,增强当地社会的文化吸引力、凝集力。其次,通过校园软文化环境建设,高职院校在优化制度、创新管理的过程中,把现代管理理念和高效的制度文化及时地传递给当地社会,能够加快当地社会各项管理更加规范、高效,社会管理效益更加显著。再次,通过校园软文化环境建设,高职院校追求不断超越的价值理念可以促使当地社会形成“不畏困难、敢于挑战”主流社会观念,从而激发当地社会个体的工作热情,不断加快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另外,学校严谨、和谐、求真的生活作风也可以推进当地社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追求真、善、美,不断优化区域发展环境和经济结构,增加发展的持续动力。

总之,高职院校的校园软文化环境建设在推进高职院校调整办学层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内涵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大的推动作用,其建设质量的效果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并最终影响着高职院校的社会竞争力。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切实结合自身发展定位的实际状况,精心建设校园软文化环境,为学校的内涵发展和落实人才培养目标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程祥国,詹世友等.荣辱观与和谐文化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

[2]张耀灿,郑永廷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

[3]向绪伟.试论创建高职院校校园软文化环境的新思路[J].北京:山东文学,2009(06):169-170.

[4]张秋良.校园文化与大学发展[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3(05):33-35.

篇9

撰写人:___________

期:___________

2021年十星学校创建总结范文

章田寺小学“十星级文明学校”创建

实施方案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公安县教育局引发的关于《公安县十星文明学校创建工作的实施方案》__通知精神,进一步加强学校制度建设,强化学校内部管理,奖励长效工作机制,结合我校工作实际,特制订章田寺小学“十星文明学校”创建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___理论和“___”重要思想和党的___中、四中、__中全会及___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创优发展教育环境,提升广大师生文明素质为目标,按照“创评结合、以创为主、以评促创”的方针,推进我校均衡、协调、规范、创新发展,使我校教育教学更富有时代生机与创新活力。

二、创建内容

“十星文明学校”创建内容由校务管理星、德育教育星、教改创新星、美育教育星、体育活动星、校园文化星、团结和谐星、校园环境星、师德建设星、平安校园星组成。

三、创建标准

1.校务管理星。(校办)遵循以人为本,依法治校的原则,坚持___领导、民主集中、科学决策的管理机制,建立灵活高效务实的校务工作运转机制,学校各处室、部门权责明晰,分工负责,强化制度管理,形成良好畅通的联动工作机制;党___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均有专项工作制度,注重发挥教代会作用,强化学校民主管理与监督,实行校务政务公开;建立家长委员会,切实发挥社会监督力量,校务管理公开透明。

2.德育教育星。(政教处)(范本)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理念,强化立德树人工程;注重德育队伍建设,加强德育骨干队伍培养,深化德育课题研究,建构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___核心价值观教育、行为习惯教育、文明礼仪教育、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法纪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和社会实践教育等形成学校德育教育体系并显现特色,公益广告宣传美观、大气、浓厚;建立健全学生德育活动阵地,注重发挥德育阵地对学生道德引领作用;普及志愿服务理念,健全志愿服务___,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活动有记载、有实效。

3.教改创新星。(教导处)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加强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过程、教学研究、教学评价、教学资源和教学___等教学工作要素的管理,建立正常、稳定的教学秩序,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积极开发校本课程;积极探索和推广构建有效课堂的典型经验,推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落实“一科一辅“的要求,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强化教学常规管理,学校“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的晒课率达到规定的标准,提升教科研工作水平,学校教研课题、教师科研成果在各级评比结题中成绩显著。

4.美育教育星。(政教处、教导处)全面贯彻《国务___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美育工作的意见》,落实体艺“2+1工程”,按照课程设置方案和课程标准、教学指导纲要,逐步开齐开足上好美育课程;将美育贯穿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各方面,渗透在各个学科之中;加强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创新教育相融合,与各学科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采取有力措施配齐美育教师,通过多种途径提高美育师资整体素质,加强美育教研科研工作;每年坚持开展艺术节活动,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美育协同育人机制,推进美育协同创新。

5.体育活动星。(政教处、教导处)加强学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体育教师培养体系,保障体育教师的进修与研训;注重学校体育设施建设,学校体育设施和器材逐步达到国家标准,合理保证公用经费中用于体育的支出;推进阳光体育活动,落实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时间,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注重“两操”、中小学大课间活动落实,建立健全学生体育活动工作机制,科学开展课余体育训练和竞赛活动;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有效发挥其对增强学生体质的引导作用。

6.校园文化星。(总务处、校办)总结提炼本校优良传统和文化品质,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办学理念、管理理念、教学理念和育人理念;有本校特色的校训、校歌、校徽,营造团结和谐、开拓进取、求实创新的学校精神;挖掘学校文化底蕴,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建设民主平等的校风,形成严谨务实的教风,培养积极向上的学风;建立健全学生学习建设阵地、教师培训提升阵地和文娱活动阵地,在学校文化理念的引导下,师生精神状态佳、民主氛围浓、社会评价高。

7.团结和谐星。(校办、党务)学校管理以师为本、以生为本,切实将师生的身心健康、切身利益放在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学校管理班子民主意识强,团结务实,干群关系融洽,师生关系和谐;建有校长信箱、社会沟通渠道畅通;发挥干部、党员、团员教师的先进引领作用,提升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逐步形成团结、务实、凝聚、齐心、向上的校园文化精神内核。

8.校园环境星。(总务处)结合本校实际,整体布局规划校园,体现精品意识和时代特色,规划区域分明,文化主线清晰,整体布局和谐;注重对校园硬件建设的投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把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其它设施建设和学校布局调整结合起来,统筹实施,提升学校整体建设水平;加强学校卫生管理,层层设立卫生环境责任区,校园干净整洁;科学合理规划建设绿化带,最大限度地利用校园空间进行绿化;主体建筑物、校园生活设施均能体现美化、亮化特点。

9.师德建设星。(政教处)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发挥师德典型引领作用,建立健全违反师德师风的处理机制,无不良社会反响;建立校园师德建设标准,健全师德提升工作机制,硬化教师师德行为准则,将师德作为教师绩效评估考核中的重要内容;注重课堂教学巡查,动态(范本)掌握教师教学状态,切实掌握教师心理动态(范本),建立学校领导与教师沟通谈心工作机制;建立教师师德素养提升工作机制和评先评优工作机制,将教师师德素养与教师业务提升放到同等重要位置。

___平安校园星。(校办、政教处)健全安全工作管理制度,完善安全防范体系,推进校园安全工作主体责任落实,强化分级负责、依次响应;细化落实人防建设“五落实”、物防建设“八到位”、技防建设“全覆盖”、工作重点“六突出”为主要内容的校园安全标准;开展校园安全隐患大排查和整治活动,实行“挂牌”督办;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和“校园周边环境整治月专项行动”,营造平安和谐的育人环境;加强与有关部门协同整治校园周边环境,确保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强化校园安全教育,创新安全教育活动载体,注重师生安全意识的提升与加强。

四、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薛宏义

副组长:祝方科孙盛法

办公室主任:宋家清

成员:黄波朱红梅杨晓玲文莉

杨姗姗张红梅黄银魏敏

五、工作专班

祝方科。负责“德育教育星、校园文化星、校园环境星”创建。文莉、杨晓玲、张红梅等同志负责具体实施工作。

孙盛法。负责“教改创新星、美育教育星、体育活动星、师德建设星”创建,并负责宣传发动、新闻报道等工作。黄波、朱红梅、杨姗姗、等同志负责具体实施工作。

宋家清。

篇10

(20__年9月)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下午好!

在这金风送爽,桂子飘香的日子里,开发区中学又迎来了一个收获的时刻,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党总支、校长室,代表开发区中学20__多名师生员工对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感谢你们的莅临和指导!

盐城经济开发区中学是一所年轻而又充满生机的学校,她始创于1993年,20__年迁至现址。新校园建设工程总投资1.1亿元,占地面积200亩,建筑面积68000平方米,绿化面积64000平方米,绿化总投资450多万元,校园绿化覆盖率达48.5%,人均绿化面积30.48平方米,生均绿化面积33.33平方米。20__年我校被确定为“市级绿色学校”以后,我们就迅速启动了省级绿色学校的创建工作。

三年来,随着创建工作的不断深入,新校园基础设施和功能建设不断完善,绿化、美化、文化工程的逐步推进,学校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教育环境和办学品位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我们在省级绿色学校的创建中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建立健全组织领导

上级主管部门领导和学校领导班子重视绿色学校的创建工作,坚决贯彻落实《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精神,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省级绿色学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从人力、物力、财力多方面予以保证。

2、建设一流校园环境

20__年以来,我们抓住三校合并的有利时机,以创建市级绿色学校为契机,整体规划,以净化、美化、绿化、文化为原则,使校园基本建设与绿化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在学校财力相对紧张的情况下,仅07年一年我们用于绿化的总投资就达40多万元。我们在校园内添置了分类回收垃圾箱,设置了节约粮食、节约水电、不攀折花木、不践踏草坪等宣传标志。漫步校园,小桥流水,绿树成荫,环境幽雅,空气清新,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3、注重学科教育渗透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在各学科教学中,我们要求老师们根据各自的学科特点,融入绿色教育理念,使绿色教育同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对环境科学的原理和意义也有了认识和了解,形成人人参与绿色学校创建的良好局面。

4、丰富绿色教育形式

自创建工作启动以来,我们在广大学生中开展了国旗下的讲话、校园文化艺术节、校园文学社、主题班会、主题板报、社会调查、劳动实践、征集环保宣传用语等活动,让绿色意识在每个人心中扎根,增强学生关注大自然、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和自觉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提高了学生自主参与环保的积极性,受到了良好的效果。

授牌仪式,既是对我们过去工作的充分肯定,更是对未来工作的一种鞭策和强劲的动力,我们在深感荣幸的同时,更感到绿色教育工作意义的深远,责任的重大。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辜负各级领导的厚望,继续推进绿色学校建设,让绿色从有形的生态走进无形的心灵,进一步激发广大教师对绿色教育的兴趣和崇高的责任感,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和基地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