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经济的概念范文
时间:2023-11-14 17:52: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虚拟经济的概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规模为25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9.%④,远远超过电影、电视、音乐这三大传统娱乐产业。对虚拟世界经济的研究正在逐渐地深入和规范,但是我国学界对于虚拟世界经济的相关概念的使用还未达成共识,特别是与国外学术界的细微认识差别将加大我国学者之间的分歧。
如果这一点不明确,那么模型的假设将建立在不规范的前提下,从而影响研究的意义和模型的适用性。因此,本文将从经济研究的角度,就相关概念进行考察和综合,进而将内涵不同的经济变量进行比较,使得后续研究能够在共同的基础上进行。
一、虚拟世界经济的前置概念虚拟世界经济的两个前置概念是网络游戏与虚拟世界。
因此,从经济学角度定义二者是后续研究的基本前提。
一)网络游戏的概念在理论缺失的情况下,研究机构对网络游戏的定义却具有相当程度的规范性。目前,在这一领域较有影响力的两个机构分别是中国互联网络中心(China Internet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以下简称CNNIC)和艾瑞咨询集团(iResearch,以下简称艾瑞咨询)。二者给出的定义在目前的理论研究中多为产业经济学领域)引用率较高。根据它们的定义和分类来提炼概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现实需求并满足理论研究的需要。
将网络游戏定义为以电脑为客户端,互联网络为数据传输介质,必须通过TcP/IP协议实现多个用户同时参与的游戏产品,用户可以通过对游戏中人物角色或者场景的操作实现娱乐、交流的目的。艾瑞咨询将网络游戏定义为依托于互联网进行、可以多人同时参与的电脑游戏,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达到交流、娱乐和休闲的目的。二者从市场角度进行的定义在考察市场规模进行定量研究时比较符合实际情况,但是缺乏准确的界定以及理论概念所需要的普遍性和前瞻性。
它们关于网络游戏概念的内涵都局限于电脑游戏。事实上,在目前的阶段,还存在通过电视网络、通信网络等来进行游戏的情况。而且,通过手机迸行网络游戏还是重要趋势之一。随着各种网络的融合,未来网络游戏通过何种媒介进行并不确定。它们唯一的共性是联系人与人的网络,至于以何种形式来体现则不影响理论研究。
因此,从经济角度对这一概念的界定只需保留两个要素,即“网络”和“游戏”,可以表达为“通过网络进行的游戏”。在进行理论研究时,这一表述是有效和清晰的。其中网络隐含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游戏是其目的和表现形式。
“网络”的界定随着技术的发展会在外延上发生变化,而“游戏”更多体现的是经济学中。博弈”的含义,而不是用来娱乐的游戏。明确这一点至关重要。其他的限定条件都无助于改善最终结果,反而会使概念不具备普遍性。随着后续研究的开展,对“网络”和“游戏”的界定将更加准确。
虚拟世界的概念在现阶段,网络游戏是虚拟世界存在的基础和主要表现形式。事实上,虚拟世界的发展正在逐渐改变网络游戏的“游戏”性质。它不仅是游戏,而且具有社会性。当通过货币将两个层次的世界联系起来时,这一特征更加明显。因此,在其发展初期,虚拟世界总是作为网络游戏的一个产物,但是如今的虚拟世界渐渐具备相对独立性。虚拟世界的“虚拟”会给人虚幻的错觉,因此也有很多学者称虚拟世界为“synthetic world”,即人工世界或者合成世界,此种表述更符合其本质。在中文里,二者都被译为虚拟世界。
早期的学者认为虚拟世界是一个供大量参与者以化身形式存在的、持续性的虚拟环境。这一定义界定了虚拟世界的部分关键要素,但是并未指出虚拟世界存在的手段和形式。而Bell认为虚拟世界是指通过计算机系统建立的供人们以化身形式存在的网络空间,它具有同步性与持续性的特点[1]。在欧美学者的研究中,这是认可程度较高的定义。
计算机系统是其建立的工具,包括因特网和移动终端等各种网络系统。每个单独运营的网络游戏都是独立的次级虚拟世界,它们的总和就是虚拟世界的整体。网络游戏是现阶段虚拟世界的主要载体。分析虚拟世界与网络游戏的关系是进行相关研究的出发点。
在Bell的定义中有四个关键词:Synchronous、Persistent、和Represented as avatars。其中,同步性强调的是空间和时间的一致性,这是虚拟世界稳定的基础;持续性是虚拟世界存在的前提;关系网强调的是虚拟世界的本质;以化身为表现是虚拟世界中人们的存在形式。
狭义的虚拟世界主要指大型多人在线游戏MMOG(Massire Multiplayer Online Game)所构成的虚拟空闻。而广义的虚拟世界则包括所有类别的网络游戏及类似属性的存在(即通过某种网络使人们进行交流,例如论坛及社交网站)所构造的虚拟空间。广义的虚拟世界是一种动态的网络社会生活空间。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认为虚拟世界是一个不同于现实世界的由人工高科技技术如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所创造的一个人工世界,它包含了信息技术系统、信息交往平台、新型经济模式和社会文化生活空间等方面的广泛内容及其特征。
虚拟世界和虚拟现实是不同的。虚拟现实是由人工智能、计算机图形学、人机接口技术、传感器技术和高度并行的实时计算技术等集成起来所生成的一种交互式人工现实,是一种能够高度逼真地模拟人在现实世界中的视、听、触等行为的高级人机界面。也有学者将虚拟现实视为狭义的虚拟世界。
虚拟世界的类别有很多,但大多是以游戏类型进行的分类。从经济研究的角度来看,最有意义的分类是根据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是否能发生直接的经济联系来进行,分为虚拟现实世界和虚拟主题世界。虚拟现实世界的代表有简称SL)和Entropia Universe(简称EU),通常运营商会规定游戏货币与美元能够直接兑换。虚拟主题世界通常具有明确的目的和主题,更接近于一种娱乐而不是一种生活,其代表是World of Warcraft(简称WOW)和永恒之塔。无论是虚拟现实世界还是虚拟主题世界,通过第三方交易平台都可以和现实世界发生经济联系Ⅲ。
二、虚拟世界经济的界定与解析虚拟世界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概念。不论在信息、管理以至于法律和哲学领域都是相同的。在经济学领域也是如此。在此基础上的虚拟世界经济概念比较明确。
一)虚拟世界经济的概念虚拟世界经济是指和虚拟世界相关联的经济现象和活动的总称。考虑到经济联系,除了传统意义上的虚拟世界,还有三类情况也符合虚拟世界的特征。第一,根据Bell对虚拟世界的定义。我们通常所说的局域网游戏④最初并不是虚拟世界的组成部分,但是当第三方利用互联网平台提供长期稳定的服务和空间,那么也应将其视为虚拟世界。第二,类即时聊天软件最初仅是沟通工具,但是基于此的人们之间的网络也构成了虚拟世界的基础。特别是QQ农场之类游戏的开通,使其虚拟世界的特征更加明显。这类形式的典型代表是Facebook。第三,论坛类网站增加服务内容后,例如提供游戏类和下载类增值服务,并需要支付“论坛币”,这种情况下,以论坛为基础的人们之间的联系也成为虚拟世界的构成要素。
虽然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经济联系在不断加深和多样化,但是基于网络游戏的虚拟世界还是主体。与虚拟世界相关的经济现象和经济活动非常多,但其基本模式是通过现实世界中的资金交易,带来虚拟世界中的改变,达到双方的目的。从行为上分析,一端发生服务或者虚拟物品的交易,另一端对应的是资金的流动。正是这种资金的流动,成为联系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媒介,也使对虚拟世界的分析越来越重要。通过这种媒介,虚拟世界的经济变化会传递到现实世界中。
虚拟世界经济的解析虚拟世界经济包括虚拟世界内部经济和虚拟世界关联经济。前者存在于虚拟世界内部,通过虚拟世界货币与现实货币的兑换对现实世界产生影响。后者则是依托虚拟世界所产生的衍生经济,主要包括Real MoneyTrade(简称与代练服务。
虚拟世界内部经济是现实经济的反映和模拟。Jesus Di.犯计算出WOW北美服务器的货币供应量超过90亿“gold”,折算为1.92亿美元。假设全球WOW玩家的货币持有量是相等的,那么WOW总的货币供应量是7.47亿美元。这意味着运营WOW的暴雪公司成为一家可以发行多国货币的国际银行啪。同时,他验证了在虚拟世界中。货币供给量增加同样导致货币贬值。或者至少说明二者是相关的。虚拟世界货币的价格从2007年9月到2008年12月一直是下降的,它失去了2/3的价值。这期间,货币供给量持续上升至3倍。如果虚拟世界的规模持续扩大,那么其间的货币贬值将对现实世界产生影响吲。
通常指虚拟物品的现实货币交易。在虚拟现实世界中,因为虚拟世界货币与现实货币是直接挂钩的,因此,虚拟世界内部的交易会产生和现实货币交易等价的效果。而在虚拟主题世界中,RMT多通过第三方的交易市场来实现。
现实中,RMT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第一,在sL之类的虚拟现实世界中,玩家需要先将美元兑换成Linden Dollar(简称LD,中国用户可以通过或者部分外币信用卡来兑换),然后用LD来购买虚拟世界中的物品及服务。运营商主要出售“土地”,而其他物品的生产与交易则会于用户之间实现。如果用户来自不同国家,那么他们之间的交易便是国际经济研究的范畴。虚拟世界的内部经济和关联经济是密切相连的。虽然SL运营商提供即时交易数据。但是由于没有统一的国际机构进行协调和管理,因此虚拟世界内部交易的整体规模难以进行准确统计。
在不严格的情况下,业内人士倾向于按RMT数字的lO倍来近似估计虚拟世界的内部交易。
第二,在WOW之类的虚拟主题世界中,运营商通常是禁止RMT交易的。然而,“虚拟经济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活动,也是围绕着一定的经济利益运行的”[23,由于无法监管,且RMT交易行为不违反法律,因此在现实社会中并未受到限制o。RMT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多样的。当一个用户在网络游戏中获得一种虚拟物品(可能是武器、装备或者其他道具),他可以通过虚拟物品交易网站将其出售,获得人民币。
也可能某个用户具备某种特殊的技能(例如可以强化武器或装备,这种服务是游戏内部服务,与代练之类的游戏外部服务不同),那么也可以通过出售这种服务来获得现实货币。
如果某个网络游戏规模非常大,并且游戏中的货币对现实中货币的汇率较为稳定,那么这种交易也会体现为通过交易获取游戏货币,然后再统一出售以获取现实货币的行为。在这种特殊情况下,即虚拟主题世界发展到比较高级的阶段,交易的实现形式与在现实世界中是极为相似的。游戏货币被当做一般等价物,成为交易的媒介。当这种交易发展到极限,便会产生一批专业用户,他们通过各种游戏技巧获取游戏货币,之后直接出售给玩家或者通过虚拟物品交易网站出售。在墨西哥和中国等国家,基于这种行为的工作室数量非常多。
第三,在低端虚拟主题世界中运营商直接向玩家出售虚拟物品。这种情况下,由用户提供的虚拟物品非常少。这种运营模式会加快虚拟世界鲍折旧,造成恶性“通货膨胀”,缩短运营时间,因此主要存在于低端虚拟主题世界,在中国网络游戏产业中较常见。与现实世界不同的是,这里的“通货膨胀”不仅指虚拟世界中流通的货币增加了,也包括虚拟物品的增加。因为在这类虚拟世界中,游戏内部货币不一定是一般等价物,或许只能购买低端产品。很多物品是不能通过游戏货币购买的,因此某些道具和虚拟物品的发放成为和货币发行并列的行为。运营商相当于现实世界的政府,其发行游戏货币与虚拟物品的成本都接近零,具有纸币的某些特点,过量发行便会导致“通货膨胀”。
代练在某种意义上属于“微型”服务外包。在虚拟世界中,用户希望实现各种个人目标,这些目标的实现需要投入时间,并且可能需要一定的技巧和能力。无论时间的投入或是技能的提升都存在机会成本。当用户认为将这些任务交给专业服务提供者完成能够使自身利益最大化时,便会采取将任务外包的做法来达到目的。最初代练之所以能够产生是为了规避运营商设定的规则。在大型虚拟主题世界中,运营商通常规定一部分高端物品是不能够交易的,但通过代练服务可以获得这类非交易产品。’代练通常是通过专业的中介及担保机构进行的。
在网络游戏多国同时运营的情况下,发展中国家的用户通过登录发达国家的服务器进入游戏,完成客户指定的要求,获取收益。个别情况下,即使网络游戏仅在发达国家运营,这一过程理论上也可以实现。但是,由于运营范围小,发展中国家的用户缺乏对这一网络游戏的理缌与掌握,因此不具备用户基础及基数,从而使发展中国家用户关注这一市场的可能性大大下降。这种活动属于服务贸易的研究范畴。
虽然物品的转移是在虚拟世界中,但是资金的流动却是在现实世界中。如果把虚拟世界看做一个“黑盒子”,我们所观察到的只是资金从中国转移到美国,但是并不了解它流动的原因和决定其资金量的因素。
在现阶段,虚拟世界的关联经济以“金币”采购与交易为主,而作为将来最适合中国国情的“代练”,却并没有成为主流。平台的缺乏是其主要原因之一。
三、虚拟世界经济理论研究的相关问题分析由于虚拟世界经济的发展时间较短,并且直到2001年才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1),因此理论研究的历史并不长。很多基本问题至今未被明确梳理过,从而导致很多错误的解读。这种状况在中国更加明显。
一)虚拟世界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很多不同的相关或相近概念在中国都被译为虚拟经济。
第一是Fictitious Economy,主要指的是虚拟资本,比如证券、期货等交易活动。第二是Virtual Economy,是指以信息技术为工具进行的经济活动,比如外包、资源共享、电子商务等。
第三是Visual Economy,即用计算机模拟的、可视化的经济活动。在中国,通常所说的虚拟经济一般指第一种。
虚拟世界经济在西方的文献中称为virtual economy,直译过来应该是虚拟经济。但是在我国“虚拟经济”这个词组已经成为和实体经济对应的概念,并广为接受。因此,为避免混淆,我们的研究将virtual economy称为虚拟世界经济。
当然,也有学者提出重新规范概念.将“虚拟经济”的名称“归还”给基于网络游戏的虚拟世界经济,但社会重置成本太高,有待商榷。
因此,我们将与实体经济对应的称为虚拟经济,而将与现实世界经济对应的称为虚拟世界经济。虚拟经济是在实体经济基础上产生的衍生经济,而虚拟世界经济则是围绕虚拟世界产生的直接和衍生经济行为的总和。现阶段,虚拟世界的主要载体是网络游戏。虚拟经济是各国经济学家讨论和研究的热点,而虚拟世界经济在现阶段主要体现为与网络游戏产业相关的经济行为。
成思危认为虚拟经济是指与虚拟资本以金融系统为主要依托的循环运动有关的经济活动,简单地说就是直接以钱生钱的活动[3]。这是相对狭义的虚拟经济定义。刘骏民认为如果从广义上来为虚拟经济定义,那么它是观念支撑的价格体系,而不是成本与技术支撑的价格体系[4]。从这个角度分析,虚拟世界经济属于广义虚拟经济的一种。
虚拟经济是在实体经济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而虚拟世界经济的交易规模则受虚拟世界内部经济发展的影响。
当然,虚拟世界同样受现实世界经济状况的影响,但是其影响和传导机制不同。它主要是通过影响用户的经济状况来改变虚拟世界中的经济形势。
二)虚拟物品的价值和价格问题关于虚拟物品交易的问题在法律界讨论较多,但是从经济角度进行的研究并不多。有种观点认为虚拟物品不具有实体,不能在现实世界中使用,因此不具有价值,不应该进行交易。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虚拟物品的所有者付出了金钱和劳动,从这一角度分析,虚拟物品是具有价值的。在中国的虚拟物品交易中,偶然获得的装备可以以数万人民币甚至更高的金额成交。那么,价值规律是否还起作用呢?事实上,这一虚拟物品的获得对个体来讲是偶然的,对群体来说却是必然的。衡量价值的不是个体劳动时间,而是社会平均劳动时间。考虑对裸钻的定价和彩票业的类似特点,理解虚拟物品的价值会更加简单。在此基础上,供求则成为重要影响因素。当然,主流经济学只考虑供求决定价格,其结论更加明确。价格问题是进行经济理论研究的出发点,这一问题明确之后才能使用经济学的研究工具②。
三)效用的有效性及负面效应问题在关于虚拟世界的研究中,不同国家的研究重心差别很大。欧美学者更多关注虚拟世界内部经济问题和对现实世界的经济影响;韩国则更多关注于如何发展网络游戏产业并使其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中国则在法律角度和产业角度进行研究。虽然作为政策主导型的中国和韩国都关fLM络游戏产业问题,但是韩国侧重于促进产业发展,中国侧重于规范和管理,更多从中性角度进行研究。从逻辑角度推断,当虚拟世界进一步发展时,对其内部经济和与现实世界的相关影响会成为经济研究的主体,这也是目前欧美学者从事的工作。在研究个体时间分配、投入和收益时,效用是基本工具。
然而,如果网络游戏真地是瘾类物品,那么用效用来进行分析是存在缺陷的。“网瘾”在韩国、中国等亚洲国家已经成为社会问题。特别是中国的青少年网瘾问题非常严重,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同样存在网瘾问题,但是社会环境不同和良好的疏导机制,使其并未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在西方国家的观念中,网瘾与电视剧成瘾具有类似影响。
“网瘾”也称互联网成瘾综合症、网络成瘾症(IAD),学名叫做病理性网络使用(PIU)。我们一般叫做“网络成瘾综合征”,目前已经把它作为一种正式界定的疾病纳入到了诊断体系当中。Ivan Goldberg定立了理论化病态并且正式承认其研究价值。可以说,它是对网络的一种过度依赖,表现为对现实生活失去兴趣。当网络依赖失控,对人产生负面影响的时候,我们就把它当作心理上的一种障碍来看待。在中国,网络游戏经常被称为“精神”,将其与“毒瘾”相比较。
从嗜好行为的经济分析看,一定物品如果其过去消耗量的增加导致现在该物品消耗量的增加即可称之为瘾癖。网络游戏属于瘾癖类商品是没有争议的,但是如果将其归入“毒瘾”,那么利用效用和需求函数来分析是不合理的,并且作为经济学理论基础的经济人假设的条件也不能满足。事实上,从病理角度看,和网瘾更加接近的是烟瘾和赌瘾。这类瘾癖的外部成本(对他人的效用的降低)和被忽略的内部成本(对自身效用的降低)使政府的干预成为常态。幸运的是,无论从病理角度还是从经济学角度分析,网瘾并不是极端的瘾癣,网络游戏和虚拟世界的相关问题是可以用效用来分析并且可以纳入经济学的分析框架的。
林登实验室和IBM已经联合宣布,将牵头建立一套崭新的标准体系,打通所有的虚拟世界平台,让真实用户可以同一个虚拟身份登录不同的虚拟世界④。一旦这一平台搭建完毕,中国作为标准接受者将面临两难处境。或者支付高额成本重新建立标准,或者被动接受既定平台和规则,默许中国的资源通过这一虚拟世界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主导国家中。
篇2
[关键词]虚拟经济;实体经济;协调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23-0114-03
1 国内对虚拟经济的理论讨论
国内对虚拟经济(Fictitious Economy)的定义往往是基于马克思的“虚拟资本”这个概念。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中提出了“虚拟资本”的概念,英文是“fictitious capital”,德文是“fiktiveskapital”。在马克思理论中,“虚拟资本”是指在资本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基础上,资本的所有者以股权(或股票)形式所持有的资本,本质上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中信用制度和货币资本化的产物,信用化的过程即是虚拟化的过程。在《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词典》中,“虚拟资本是指通过信用手段为生产性活动融通资金”(第二卷,第340页)。由此来看,虚拟经济不仅包括证券业、资本市场,也包括货币市场,还包括银行业、外汇市场等,是一个涵盖金融业的概念。
国内关于虚拟经济的定义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指与虚拟资本有关的、以金融系统为主要依托的循环运动的经济活动;通俗地讲,就是以钱生钱的活动,虚拟经济的产品就是各种金融工具,包括各种衍生工具(成思危,2001)。在这种定义中,整个经济活动被划分为两部分: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实体经济是指物质产品、精神产品的生产、销售及提供相关服务的经济活动,不仅包括农业、能源、交通运输、邮电、建筑等物质生产活动,也包括了商业、教育、文化、艺术、体育等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而虚拟经济则是指相对独立于实体经济之外的虚拟资本的持有和交易活动。虚拟资本是市场经济中信用制度和货币资本化的产物,包括银行信贷信用如期票和汇票,有价证券如股票和债券、产权、物权及各种金融衍生品等(李晓西,2001)。而另一种关于虚拟经济的定义则与上述定义略有不同:虚拟经济的内涵是信用制度膨胀下金融活动与实体经济偏离的那一部分形态,并没有将建立在信用化制度下的全部金融活动视为虚拟经济;而实体经济指人类的生产、服务、流通和消费活动。其中的“生产”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不仅包括物质生产,也包括精神产品的生产,如教育、文化、艺术、体育等(秦晓,2000)。
在下面的文章中,我们只针对第一种定义进行讨论和辨析,而对于第二种定义不再作讨论。
2 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作用机制
2.1 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货币循环模型
如果把货币资金看做是经济系统的血液,那么货币循环流就可视为经济体系的血液循环系统。通过分析该系统中各部门的资金流量大小和波动幅度,就可以知道货币资金在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之间是如何循环的(见下图)。
在模型中,整个经济系统分成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两大经济系统,其中前者包括家庭部门和企业部门,后者按照金融资产的虚拟化程度大致分为四类:第一类:股票和公司债券;第二类:政府债券;第三类:证券化和ABS(包括住房抵押贷款、汽车抵押贷款和信用卡贷款等的收入流都被证券化了);第四类:金融衍生物(外汇期货、利率期货、股指期货、物价指数期货等)(刘骏民,1998)。
金融部门包括金融机构和非金融中介机构(金融体系不仅主要包括银行也包括实行不同资产组合政策的各种各样非银行性金融机构),其中银行一方面吸收存款,另一方面又通过货币创造功能将款项不断放大贷放给经济实体,同时又将资本金以外的一部分投入虚拟系统。金融部门处于模型中心,体现了金融是现代经济核心的思想。
模型中的参数变量含义分别为:收入(Yt),消费(Ct),储蓄(St=S1+S2+S3),政府预算赤字(GDt),国外净资本流入与进出口之和(NFt+(X-M)),金融部门净货币供给(Mt),投资虚拟经济净资金量(Ft=S′1+S′2 +S′3+S′4; S1′、S′2、S3’、S′4,分别代表家庭、企业、政府、银行投资虚拟资金量)。
模型中投入实体资金的量(It)是虚拟资金的基础。投入实体资金的最大量将满足以下约束条件:mSt+Mt+Ft+NFt+(X-M)=It+GDt
模型中投入到虚拟经济系统的净资金流量Ft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变量,它分别来自实体经济系统、金融部门以及国外部门,并以独立的形式游离于实体经济系统之外,根据资产收益率的大小在虚拟经济系统四类市场中循环运转,谋取投资收益最大化。Ft变量可正可负、可大可小,这取决于同时期实物资本收益率和虚拟资产收益率的大小。根据资产选择理论,金融机构和人会根据风险―收益组合不断地调整其资产组合,当虚拟资产收益率相对于实物资产收益率较高时,各部门的经济人会增加虚拟资产的持有,Ft就会增加。流入虚拟经济系统的货币资金会同样根据风险―收益组合在股市、债市、期货市场和房地产等市场中运转,致使货币供应量增加,资产价格不断膨胀。当Ft背离实体经济达到一定程度时,虚拟经济的泡沫便破灭了。
2.2 虚拟经济(Ft)对实体经济作用机制
一般认为,消费和投资是影响总需求最主要的两个因素,所以,以下我们对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作用机制的研究也将从消费和投资两个方面来展开。
2.2.1 虚拟经济对消费的作用机制分析
虚拟经济通过影响消费决策从而最终影响实体经济的传导机制主要有以下两个渠道:
(1)财富效应
财富效应是指资产价格的上升使得资产持有者财富增加从而导致消费支出增长和推动经济增长的现象,“财富效应”主要从以下三个渠道影响消费:
① 虚拟资产价格上升使得居民部门的财富增加,在边际消费倾向MPC不变时,从而使居民增加当期和未来的消费支出,提高总需求和产出。即金融资产价格居民财富消费Y。
②在任何给定的期间,消费都是人们对未来收入预期的函数。当金融市场中的虚拟资产交易发出未来经济增长加快或放慢的信号时,就会影响人们关于实际收入的预期,从而影响人们当期的消费。此外,资本市场的发展,还会通过改善企业经营状况、扩大就业等间接的影响居民的收入,从供给的方面来刺激消费需求的增长。即金融资产价格收入预期消费Y。
③财富效应能够通过提升企业效益来拉动消费。
(2)流动性效应
当金融资产价格上涨时,使得消费者持有的流动性资产量扩大,消费者持有的金融资产与其债务相比为数很多,消费者预计发生财务困难的可能性就会降低,因而较为乐意去购买耐用消费品,从而使耐用消费品的支出增加。
虚拟经济通过消费作用实体经济的流动性效应渠道:金融资产居民财富贷款的可获得性增加财务困难的可能性耐用品和住房支出增加Y。
2.2.2 虚拟经济对投资的作用机制分析
虚拟经济通过影响投资决策从而最终影响实体经济的传导机制主要表现在以下渠道:
(1)托宾q值效应
托宾的q理论明确地指出了股票价格与投资之间的关系,他认为股票价格的变动能够影响资本成本,从而对投资产生影响。托宾的q理论对于研究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微观传导过程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
托宾把q值定义为企业的市场价值除以资本的重置成本,而企业的市场价值是股票价格与总股本的乘积。q值的高低决定了企业投资的意愿。如果股票价格上升,企业的市场价值与资本的重置成本的比值就会提高,即托宾q值上升,那么企业购置新厂房和设备的资本就会低于企业的市场价值,即企业进行新厂房和设备等实物投资就变得相对便宜。这种情况下,公司可通过发行股票,从股票发行上得到一个比他们购买的新厂房和设备要高一些的价格,从而通过发行较少的股票筹得更多的资金,用于购买更多新的厂房和设备。这样,企业的投资支出就会增加,从而导致投资的扩张,经济呈现景气态势。由此可见,股价的变化会改变企业的q值,从而影响企业的投资支出,由此作用于实体经济,即股票价值托宾q值投资Y。
(2)非对称信息效应
该理论通过研究发现,通过间接融资市场融资,因信息不对称会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从而会降低银行的贷款意愿,影响企业的投资支出,进而会影响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非对称信息理论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办法就是提高企业净值或贷款担保的价值,从而减少企业借款时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具体而言,当公司股价上升时,企业净值就会提高。一方面,净值的增加减轻了逆向选择问题;另一方面,企业较高的净值意味着所有者在企业投入较多股本,股本投入越多,所有者从事风险投资项目的意愿就越低,也不大会将公司的资金投资于个人有利但不能增加公司利润的项目,而更愿意从事风险较低投资项目,较少为个人利益而支出,这样就减轻了道德风险问题,使得企业破产的风险减小。同时,较高的净值意味着借款人的贷款实际上有较多的担保品,风险选择的损失就会减少,贷款收回更有保障。所以,股票价格水平的上升减轻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强化了银行信贷渠道,从而使得企业融资更容易,进而通过企业的投资支出增加带动实体经济的增长。
其传导过程可表述为:
(3)资产负债表效应
资产负债表效应是指金融资产价格的变动会影响到企业和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从而对投资活动产生影响。如果金融资产的价格大幅上扬都会使企业和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好转,一方面会使企业的担保价值、净资产上升,企业的还款能力增强;另一方面也使得银行的不良资产降低,使得银行对债务人的信贷约束相应放松,更愿意放贷,从而使得企业的外部资金筹措成本会降低。两者的行为都会在金融资产的价格上扬的驱动下趋于乐观,从而形成信贷扩张,投资活动随之活跃,从而推动实体经济的增长。
其传导过程可表述为:
3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过度背离与金融危机爆发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当虚拟资产价格上升或Ft值增加时,将有效地促进需求的提高和经济的增长。但是,由于虚拟经济具有相对独立性,并且不与实体经济同步发展,一旦虚拟经济脱离了实体经济的现实需要而单独大规模扩张时,某些虚拟资产的市价严重脱离其实际的预期收益,经济泡沫的成分就会不断增加。当经济泡沫累积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泡沫经济。泡沫经济表现为经济的虚假繁荣,它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矛盾冲突的极端形式。这一矛盾的释放会严重影响实体经济的发展,使金融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大大加大,加剧金融危机爆发的可能性。
第一,虚拟经济的过度发展,会大大挤压实体经济的发展。
从总体上来说,虚拟经济的适度和正常发展,是有助于为实体经济动员储蓄和提供融资支持的。但是,当虚拟经济发展到过度膨胀时,其作用就会走向反面。这是因为,在虚拟经济过度膨胀阶段,金融投资收益大大高于实体经济投资收益。在高投资回报预期下,大量资金从实体经济领域流向虚拟经济领域,造成经济虚假繁荣和经济泡沫的不断累积。如果流入虚拟经济领域的资金过多,就会造成实体经济部门资金不足,发展乏力,形成生产性投资的挤出效应。另外,资金供求失衡又会引致利率大幅上升,使实体经济部门的发展因融资成本过高而萎缩甚至停滞,严重损害一国的综合经济实力。
第二,虚拟货币的过量发行和银行信贷呆坏账的大幅增多,会动摇实体经济正常的运行秩序和信用基础。
虚拟货币的出现虽然使货币的供应具有足够的适应实体经济发展需要的弹性,但也使货币的过量发行和通货膨胀成为可能。尤其是当具有信用创造功能的现代商业银行脱离实体经济的实际需要大量通过创造存款提供信用时,整个实体经济将不可避免地遭受通货膨胀。如果银行发放的大量贷款难以收回并形成大幅度增多的呆坏账,不仅会使银行的金融资产因实际价值大大低于账面价值而产生金融泡沫,而且会使正常信用关系遭受破坏,动摇实体经济稳定运行的信用基础。
第三,虚拟经济过度发展使金融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加大。
虚拟经济的急剧变动会通过利率、汇率或资产价格变动迅速传播到实体经济中去,挤压实体经济的发展,导致实体经济的萎缩甚至停滞。当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过度背离而达到或接近其临界状态时,这种没有真实价值增值支撑的虚拟资本就可能由于实体经济中泡沫的破灭,使得金融机构陷入流动性危机,引起金融市场的波动,市场波动再反作用于机构,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将导致全球的金融危机。因此,虚拟经济过度发展必然使金融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加大。就拿美国的金融危机来说,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国虚拟经济过度偏离实体经济的发展。一方面,由于美国劳动力成本高起,导致美国实体产业尤其是制造业逐步弱化;另一方面,华尔街创造出大量的纷繁复杂的金融衍生产品,由于这些产品普遍具有高杠杆、廉价信用的特点,并且能够实现快进快出、大进大出的操作规程,使一批“玩资本”的人能够快速地高额获利。同时,美联储放出大量美元货币,这又进一步吸引更多的投资人进入以大量金融衍生产品为主体的虚拟经济,结果造成全球虚拟经济的整体交易规模远远超过了实体经济的交易规模,因而造成了虚拟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偏离实体经济,走过了头。
以上的分析表明,虚拟经济是一把“双刃剑”,在对实体经济作出贡献的同时,也可能会对实体经济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甚至是破坏性的损害,使国民经济发生动荡和危机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因此我们要注重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孔祥毅.百年金融制度变迁与金融协调[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2]成思危,刘骏民.虚拟经济理论与实践[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3]刘骏民,伍超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模型――对我国当前股市与实体经济关系的一种解释[J].经济研究,2004(4):60-69.
[4]奥村洋彦.日本“泡沫经济”与金融改革[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
[5]张晓晶.符号经济与实体经济――金融全球化时代的经济分析[M].北京:上海三联出版社,2002.
篇3
十六大报告中提出“正确处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论断之后,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展开了对虚拟经济的深入研究,出现了不同的观点,不同的学派。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当属成思危先生的“以钱生钱说”。该学说认为虚拟经济是指与虚拟资本以金融系统为主要依托的循环运动有关的经济活动。这时,货币资本不经过实体经济循环就可以取得赢利,是以钱生钱的活动(成思危,2000)。但是,“以钱生钱说”在解释实物信用时出现了问题,即实物信用和货币信用都是借贷的形式,何以将以钱生钱的货币信用归为虚拟经济,而将以物生钱的实物信用归为实体经济呢?(易纲,2001)
在“以钱生钱说”的基础上,刘骏民(2002)提出“信念支撑说”,认为整个经济是由资产价格体系和物价体系两部分构成的一套价值系统,虚拟经济揭示的是资产价格体系的运动规律,是以观念为支撑,以资本化定价方式为基础的一套价值关系。与此相对应,实体经济则是由成本和技术支撑的价值关系。吴晓求和宋逢明(2002)更加深入解释了资产价格体系,提出虚拟经济的“定价体系和证券市场说”。该学说认为,虚拟经济是与实体经济相对立的一个独立经济体系,衡量它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它是否具有独立的定价体系,因此,狭义的虚拟经济仅是指股市,并且,资本市场产生之前的金融不是虚拟经济。李晓西等观察到票券交易的虚拟特点,提出了“权益交易说”, 认为虚拟经济是以金融市场为依托,并借助票券方式交易权益所形成的经济形态。虚拟经济的权益交易行为涵盖整个金融范畴,不仅包括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也包括银行业、证券业等各个金融部门。
当然,对于虚拟经济的认识并不都局限于“与实体经济对应”。秦晓在2000年提出虚拟经济的“金融的实体经济偏离说”,认为虚拟经济就是信用制度膨胀下金融活动与实体经济偏离的那一部分形态,而非建立在信用化制度下的全部金融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还存在一些“非虚拟经济”的提法。比如,张晓晶认为,“虚拟经济”的提法容易与“网络经济”等概念混淆,而“金融经济”没有反映出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容易导致金融发展走向误区。他援引德鲁克的符号经济(symbol economy),提出了符号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的研究领域。该学说定义符号经济是由经济符号的创造(即发行)、流通所形成的与实体经济相对的经济体系。所谓经济符号是指能够变现的对未来收入的索取权凭证。符号经济有三个特征:(1)它是一种索取权证书,凭借它,人们可以索取未来的现金流;(2)这一现金流是可以变现的,可以用于交换;(3)它一般都有一个符号化的载体,纸制符号、电子符号或其他。
二、信用进化与信用深化
上述几种学说从不同的侧面阐述了虚拟经济的内涵,各有各的特点。我们认为,虚拟资本的概念虽然早见于马克思的《资本论》,但虚拟经济(fictitious economy)却是一个国外学术界很少涉足的崭新的研究领域。因此,对于虚拟经济的解释应当遵循三个原则。第一,继承性,即对于虚拟经济的描述应该在继承前人虚拟资本等研究的基础上,揭示虚拟经济独特的运动规律和与实体经济的关系。第二,有用性,十六大报告中“正确处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论断是基于中国国情提出的,是中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因此对虚拟经济的解释不应该是咬文嚼字的,或者舞弄外文字母的游戏,而应有益于中国经济的发展。第三,指导性,即揭示出虚拟经济的普遍规律,作为指导宏观经济政策制定和正确处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的依据。
在充分理解经济学经典论述和成思危等虚拟经济专家思想,研究不同学者代表性学说的基础上,本文尝试根据上述三个原则提出对虚拟经济的注解。我们认为,虚拟经济是在信用进化和信用深化基础上产生的,以金融体系为依托,以预期收益为驱动的实体经济的价值运动形态,实体经济信用化的过程就是虚拟化的过程。虚拟经济的范围包括在信用化制度下实体经济的价值运动所涉及的所有机构、市场与工具。
虚拟资本的信用解释思想早见于《资本论》,其中虽然未给出虚拟资本明确的定义,但是,对《资本论》第三卷和恩格斯的相关著述通读可以发现,政治经济学提出的虚拟资本,其范围不仅限于生息的有价证券,而是包括借贷资本、票据等在内的信用基础上产生的几乎所有非现实资本。《资本论》的相关论述还暗示了信用的进化和深化。《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中也将虚拟资本描述成“通过信用手段为生产性活动融通资金”。信用之于虚拟经济就像基因之于生命体一样。如果说生命体是基因的幻影,那么虚拟资本和虚拟经济则是信用的幻影。对于虚拟经济的把握应当从信用及其相关制度的分析入手。
基于上述对虚拟经济的注解,我们认为,虚拟经济研究应当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实体经济的虚拟化,即信用是如何催化虚拟资本的产生;二是如何从信用角度解释虚拟经济的运行规律和与实体经济的互动关系。本文尝试就上述两个层面做一个初步的分析。
1.实体经济的虚拟化
1) 实体经济虚拟化的产生和分析模型
实体经济的虚拟化是实物价值可衡量的条件下在信用催化的基础上产生的。随着一般等价物的出现,实物的价值变得可以衡量,进而,以偿还为条件的借贷(信用)使得价值与实物开始分离,从而呈现出实体经济虚拟化的端倪。货币的产生是实体经济虚拟化的标志,货币使实物信用的一部分演化为货币信用。信用在历时性和共时性两个维度上催化实体经济的虚拟化,历时性表现为信用主体的进化,共时性表现为信用制度渗透和信用主体叠加。
2)基于信用进化的虚拟化
分为信用制度的进化和信用环境的进化。信用进化是指在减少交易成本的方向上,信用主体不断演进并产生相应虚拟资本的过程。最早是基于对物的信任而产生的以物易物交易;而后银行等中介机构承担起信用主体职责,基于货币存量发行了的银行券,作为信用中介经营货币产生了借贷资本;随着社会信用体系的不断完善,企业、政府等主体开始以自己的信用为基础,直接向公众进行债务融资,于是产生了债券、股票等虚拟资本,以商品和自身信用为担保,在上下游企业间进行融资从而产生了票据等虚拟资本,此时的信用主体是企业和政府等实体机构。而后,自身信用欠佳,但具有优良资产的企业若以自身信用为基础进行融资成本过高,于是企业优良资产便替代企业整体成为信用主体,从而产生了资产证券化。信用制度的进化不同于一般制度进化的特点在于,一般的制度变迁是在原有制度基础上的演变,其结果主要表现为新的制度对旧制度的替代。而信用制度进化表现为新旧制度的共存,且互为信用制度环境的一部分。
信用制度的进化与信用环境的进化是相互促进,相互联系,共同进化的。信用环境是指与信用制度配套的征信体系、信息披露、激励约束等制度环境和相关技术环境。信用环境的进化为信用制度的进化奠定了基础,信用制度的进化对信用环境提出了要求。需要指出的是,信用环境的进化并不仅是单方向的。信用环境的变化受经济体制、道德、法律、技术等多种因素制约,在某些情况下会产生信用环境退化。退化的信用环境和现存信用制度之间矛盾是诱发信用危机的重要原因。
我们对信用演化的过程进行深入研究,从而发现,信用在进化过程中初步显示出螺旋式上升的规律。信用的进化从实物信用经过中介信用、主体信用进化到资产的信用,实物信用与资产信用在某些方面具有共性,均是基于对物的信用,螺距在于实物信用是实物的本身为信用主体,而资产信用是以资产的未来的现金流为信用主体的。
3) 基于信用深化的虚拟化
信用深化是指在信用进化的同一个阶段,既存的信用制度的形式和范围不断扩展,从而形成新的虚拟资本的过程。信用制度的深化主要有两种方式,信用渗透和信用叠加。信用渗透是指既存的信用原则渗透至新的领域从而创造新的虚拟资本的过程。比如,随着信用市场的出现,信用的有限责任原则渗透到投资领域从而产生股份制和普通股票,进而,信用原则渗透到普通股票,产生了优先股等金融工具。信用卡则是企业间的信用制度渗透到消费领域而产生的。
信用叠加是说,不同信用主体的信用进行叠加,形成信用的复合形式,从而创造出新的虚拟资本的过程。比如,融资租赁是实物信用与中介信用的叠加,金融衍生工具是主体信用与中介信用的叠加等等。
2.虚拟经济运行的特征
虚拟资本脱离实体经济进入流通领域后,就会以不同于实体经济的方式进行循环运动。国内外专家学者从不同的侧面对虚拟经济的运动规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不再赘述。从信用和信用进化角度看,虚拟经济运行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预期收益驱动性。从虚拟经济的微观层面看,虚拟资本的运动是以预期收益为驱动的,而预期收益则是以对未来的预测和信心为基础的,因而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预期收益的不确定性导致了虚拟经济的复杂性、高风险性和周期性。
相对稳定性。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介稳性”。从信用角度看,信用制度与信用环境相适应的时候,表现为虚拟经济的有条件稳定,而信用制度变迁或信用环境变化导致二者不相匹配是造成虚拟经济的波动或周期性变化重要原因。
对实体经济的依赖性,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寄生性”。信用是虚拟资本的基础,而信用又来自信用主体,这就决定了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依赖关系,即实体经济是第一位的,虚拟经济是第二位的,实体经济的变化和周期通过信用制度作用于虚拟经济并决定虚拟经济的运行状况。
与实体经济的互动性。信用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传动装置,从微观层面看,信用主体在实体经济的运行状况通过信用纽带,影响其虚拟资本的预期收益和价值变动,进而影响其在虚拟经济领域的资源配置,这种资源配置的变动反过来又会对信用主体在实体经济的运行产生影响。
三、信用进化和信用深化解释的意义
虚拟经济的信用进化解释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从信用进化角度解释虚拟经济可以基本囊括脱离实物和实体的价值运行的各个方面,从而进一步揭示虚拟经济的内涵和运动规律。银行、融资租赁、证券市场等在运行过程中存在很强的相关性,将虚拟经济解释为股票市场并将其它虚拟资本作为外生变量将会导致分析和研究的复杂化。
第二,有利于金融危机的分析与防范。解释金融危机的理论有三代模型,第一代是货币危机模型,认为货币危机根源于国内经济政策和固定汇率之间的矛盾;第二代模型基本理论与第一代模型相似,但侧重于货币政策;第三代模型是由麦金农和克鲁格曼提出的,他们认为危机爆发的原因在于经济泡沫的破裂,而经济泡沫来源于经济中普遍存在的道德风险,在于企业和金融机构肆无忌弹地大量举债而引起的信用危机,信用危机与金融危机如影随形。因此,从信用角度分析虚拟经济对于深入了解和防范金融危机具有一定的意义。
第三,有助于我国信用体系建设。市场经济的实质是信用经济。我国在经济转轨过程中,诚信体系建设的滞后性越来越成为信用制度演化的桎梏,直接或通过影响虚拟经济的运行阻碍实体经济的发展。从信用进化角度研究虚拟经济有助于从宏观上把握诚信体系的定位,使其更具有目标性和可操作性。
四、对我国虚拟经济发展的启示
对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的实证研究表明,我国的虚拟经济发展远远滞后于实体经济。就现阶段我国虚拟经济发展问题,本文提出建议如下:
第一,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市场经济是交换的经济,交换的前提是产权的归属。以借贷为基本形式的信用,同样以私有产权为基础。马克思和以科斯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家都给予了产权制度相当多的关注。中国正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如果忽视了产权变革,信用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第二,以诚信体系建设和信用制度设计为核心。信用制度和信用体系是在既定的制度结构下的互补制度体系。推进信用制度,引进和设计新的虚拟资本,发展虚拟经济的同时,一定要关注并完善包括道德、法律、征信和披露制度等在内的信用体系。
第三,对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问题,应当本着尊重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边研究边实践。马克思提出虚拟资本概念不过百余年的时间,在这百余年的时间里,虚拟经济一直以加速度向前发展,虚拟经济正在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调整经济结构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迄今的经济学和金融学研究尚不能全面揭示其运动规律。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市场化进程的加快,虚拟经济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影响也在迅速增强。时不我待,我们只有在理论和十六大报告的指引下,边研究,边实践,才能切实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
本文作者:
篇4
The Business Model Theory Refactoring in the Era of Generalized Virtual Economy
JI Jian-Yue LI Wan-Ying
(School of Economics,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Shandong Qingdao 266100,China)
Abstract: With the advent of the generalized virtual economy, 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 play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more fields during the process of social production. Enterprises will confront with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acing these changes, it become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to establish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business model in the era of generalized virtual economy. Based on the existing researches and features of the era of generalized virtual econom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ncept of business model and its constituent elements on the perspective of stakeholders and transaction system.
Keywords: generalized virtual economy, business model, stakeholder theory, transaction system
一、引 言
21世纪以来,科技的巨大进步、知识经济的兴起及社会文明的发展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需求以及满足需求的方式。在物质财富不断丰富的时代,人们越来越注重心理需求的满足。在此背景下,企业既关注着人们需求的变化,也调整着满足人们各类需求的方式。例如可口可乐公司所推出的“昵称瓶”、“歌词瓶”,它利用饮料包装上所传达的信息吸引着年轻的消费者,同时满足了相应人群的心理需求。正如林左鸣(2010)所指出的,随着人的需求由物质需求转向精神需求,建立在满足人的全面需求(生理和心理的)基础上的经济活动必然出现,建立在人们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丰富性基础上的广义虚拟经济学说必然产生。他将广义虚拟经济定义为将同时满足人的物质需求和心理需求(并且往往是以心理需求为主导的经济),以及只满足人的心理需求的经济的总和,它是一种基于生活价值论的以人为本的经济[1]。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知识、概念、品牌等信息态的力量逐渐在更广泛的领域更深层次上融入经济社会生产活动中,广义虚拟经济的发展趋势将进一步得到强化。林左鸣(2010)认为,没有微观层面上经济活动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就没有广义虚拟经济的发展壮大。一方面是来自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一方面是广义虚拟经济发展壮大的需要。这都对企业在广义虚拟经济发展中创新经营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2]。
面临新的外部经济社会环境,需要企业采用新的竞争战略进行应对。Schumpeter(1939)指出:“价格和产出的竞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来自新商业、新技术、新供应源和新的商业模式竞争[3]。”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认为: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在国外,苹果公司凭借苹果手机等电子产品,通过商业模式的创新成功实现了其实物价值和虚拟价值的有机组合,大大增强了其客户的忠诚度,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为公司带来了巨大的价值。在国内,小米公司凭借其 “硬件+软件+互联网服务”的“铁人三项”的商业模式打造了最优性价比的手机,采用“为发烧而生”的饥饿营销赢得了大量用户。这些企业的成功表明,商业模式对于企业的成长至关重要,并且,随着广义虚拟经济的发展,其重要性将更加突出。
然而,学术界正式研究商业模式的时间并不长,理论研究远远滞后于商业实践。原磊(2007)研究指出,虽然商业模式一词最早于1957年出现在论文中,但正式作为一个独立领域引起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却是1999年以后的事情[4]。迄今为止,商业模式概念仍未形成广为接受的理论框架。商业模式研究仍处于百家争鸣的状态,对广义虚拟经济背景下企业商业模式的系统深入研究也处于起步阶段。在这一背景下,本文拟对广义虚拟经济的时代背景下企业商业模式的含义、构成等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文章后续内容安排如下:第二部分研究广义虚拟经济背景下企业商业模式的含义;第三部分研究广义虚拟经济下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及框架;最后是研究的结论与展望。
二、广义虚拟经济时代商业模式的定义
商业模式目前的研究还处于早期阶段,各种定义并存、莫衷一是。通过对已有文献进行回顾,根据所涉及的因素的多寡及其研究角度,本文将已有商业模式的定义分为两类,即单一维度类和整合类。在商业模式理论产生初期,多种新型的企业经营形态开始出现,学者们多从单一维度对商业模式的含义进行界定。可以分为以运营为核心的定义、以盈利为核心的定义、以战略定位为核心的定义等。此类观点认为商业模式的本质是企业获得利润的方式,更多地涉及到成本和收入的问题。随着企业竞争的加剧及经济形势的变化,从单一维度研究商业模式已经难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学者们开始从多要素整合角度对商业模式进行界定。整合类定义分为简单要素整合和系统整合两类。简单要素整合类是指将几个要素简单组合在一起构成商业模式的定义。系统整合类在简单要素整合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它基于某一视角将多种要素协同整合成一个系统,比如基于制度视角、价值视角、利益相关者视角等。相关分类的典型观点汇总见下表。
从单一维度及简单整合的维度去描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的路径逐渐暴露其片面性,研究者更多地选择从企业整个商业系统上去考察企业商业模式,将企业运行中的多个要素进行协同整合,这种系统整合性质的概念越来越成为主流。
在广义虚拟经济时代,随着人们的需求由物质需求转向包含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全面需求,客户需求的易变性不断增强,为了尽快提供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企业必然快速识别客户的需求,并且快速与不同利益主体协作,这使得在商业模式研究中利益相关者的重要性日益凸显。Freeman(1984)指出利益相关者是能影响企业目标实现、或能被企业目标实现过程所影响的所有个人和群体[18]。早在2000年就有学者在研究商业模式时关注到了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如Boulton(2000)认为商业模式就是企业用资产杠杆来为利益相关者产生价值的方式[15]。AMIT等(2012)将商业模式定义为描述企业如同顾客、合作伙伴和供应商交易的经营活动体系,这一模型清晰反映了企业与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超越了企业的运营边界,在整体的视角上同时关注了企业内部经营活动和企业与外部界面的价值创造与传递的过程[16]。魏炜和朱武祥(2012)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对商业模式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其中的利益相关者指的是具有独立利益诉求、有相对独立的资源能力、与焦点企业存在交易关系的行为主体,它包括外部利益相关者和内部利益相关者,外部利益相关者是指企业的顾客、供应商和其他各种合作伙伴等,内部利益相关者指企业的股东、企业家以及员工等。商业模式要解决的是企业战略制定前的问题,同时也是连接客户价值和企业价值的桥梁。他们指出,利益相关者的视角打破了传统的企业边界,拓展了企业发现、创造价值的空间和渠道[17]。利益相关者视角有利于指导企业如何去更新和升级资源能力禀赋,企业的价值来源可以不受其内部资源能力禀赋的约束,更多决定于企业通过交易结构设计,能够撬动、调配多少利益相关者的资源能力禀赋,是否能够集约地、高效率地跨越多少利益相关者所在领域。赵洪江(2013)借用魏炜和朱武祥发展的商业模式模型,对我国广义虚拟经济商业模式的特点和类型进行理论和实证研究[19]。
无论是在传统经济中还是在广义虚拟经济中,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的协作活动都可以看作是交易活动,魏炜和朱武祥(2012)指出商业即交易,商业活动都是由一系列的交易组成。而企业在与其利益相关者的交易过程中,必然伴随着价值的实现与分配。创造价值是企业一切行为的最终目的,这也是商业模式存在的意义。随着广义虚拟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越来越关注利益相关者,这使得企业与市场上其他利益主体的联系日益复杂化,企业发展的范围和视角越来越宽广。企业的活动范围不再局限于一条价值链中,而是逐渐置身于一个灵活多变的价值网络中,尽管商业交易活动日渐复杂,但是其本质没有变化,企业进行商业活动的目的是与价值网络中的利益相关者共同创造价值、分享价值。
通过对已有的研究进行回顾,我们可以发现广义虚拟经济背景下商业模式的含义研究具有以下特征:(1)单一维度类的定义逐渐被整合类概念所取代,商业模式的定义越来越强调系统性。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广义虚拟经济时代的到来,单一维度类的定义难以对现实进行很好解释,需要从系统整合的角度对商业模式的定义进行归纳和总结。(2)商业模式的定义越来越注重其核心内涵,强调从交易视角把握商业模式。已有的对商业模式概念的研究,通常是将战略、运营、制度等各种不同的概念进行组合后得到。魏炜和朱武祥(2012)指出,一个定义是否科学,其内涵和外延应该有别于已有管理学范畴的概念,而不是简单对原有概念体系的堆砌[17]。因此,涉及到客户(营销)、战略等的内容应该归属于原有的学科而非商业模式,商业模式从其核心内涵而言,应从商业即交易视角进行把握。在广义虚拟经济中,由于信息态的融入,企业的交易不再只局限于“资金―产品”的交易形式,交易内容、交易方式等方面都表现出灵活性、多样性的特点。这大大丰富了广义虚拟经济中企业交易的内涵与表现形式,使其成为一种更广义的交易系统。(3)商业模式的定义越来越强调与组织外部的互动,需要将利益相关者的概念引入。战略、运营等维度的研究焦点集中在企业内部,而商业模式的研究强调从价值网络及利益相关者等视角将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看作一个整体与环境进行互动,强调整体性与外部性。在广义虚拟经济的背景中,由于企业之间更加复杂多变的联系以及虚拟价值形态的千变万化,将企业置于它与利益相关者构成的价值网中,建立商业模式的理论系统符合现代经济发展变化的趋势,同时它可以突破企业传统边界、建立全面的研究视角,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4)商业模式的概念要强调价值的创造与分享。同战略、运营、营销等管理学概念一样,商业模式的目的是创造价值。但与这些概念不同的是,商业模式不但强调创造价值,还强调与利益相关者共同创造价值的基础上进行价值的分享,只有这样,在面对不确定性的环境中,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才会体现其整体性,才会有生命力。
(4)产品/服务等。即交易内容,企业为消费者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它体现了企业的价值主张,是企业价值定位的具体实现。与传统实体经济注重商品质量、价格不同,广义虚拟经济中的交易内容方面更加突出品牌、题材等信息态的虚拟价值的重要地位及巨大作用,交易内容的形式更加多样,其中平台构建与交易越来越广泛。交易内容包括产品、服务、整体解决方案、赚钱工具、交易平台等。企业交易的内容会随着企业交易目的、交易定位的改变而进行调整,这在企业转型前后表现最为明显。以苹果公司为例,在苹果公司转型前后,其交易内容由以单纯的苹果手机等电子产品为主转为以平台建设及以产品品牌服务为主。在交易内容方面,同为电商的淘宝与京东、亚马逊也各有不同,淘宝主要通过搭建平台获得收入,向商家出售的是用户注意力;京东和亚马逊则不仅提供平台出售用户注意力,还与购货商及客户直接进行产品的交易。
(5)业务系统。即交易方式,指企业如何与其利益相关者进行交易,是企业利用其核心优势与交易伙伴进行交易的具体操作的方式,这是企业整个交易系统运转的框架。企业通过业务系统确认各方角色,与利益相关者联系起来,这个过程伴随着企业价值的创造与分享。交易系统和交易内容没有明确的对应关系,不同的交易内容既可以采用同样的业务系统,也可以采用不同的业务系统,相同的交易内容也可以采用不同的业务系统。渠道、伙伴关系是业务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广义虚拟经济中,由于各种类型的信息态的存在,业务系统也变得更加灵活。同样是为顾客提供食物而获得收入,有的企业选择顾客根据菜单自行点餐的形式,有的企业选择自助餐的形式,有餐馆这种实体店的形式,也有通过网上外卖平台提供食物的形式。同样是销售空调,格力选择通过建立自己的品牌及专营店铺销售空调,属于所有权交易;而其他诸如海尔等企业的空调则大多通过国美所建立的平台进行销售,属于市场方式交易。国美也存在着两种不同的销售渠道,一种是通过传统渠道即实体店铺进行销售,另一种是通过电子渠道即国美的网上商城进行销售。由此可见,业务系统灵活多变,是企业交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6)盈利模式。即交易计价,从利益相关者角度看,交易计价涉及到成本和收入两个方向,即交易的成本控制和交易的收入来源。成本控制就是企业控制成本的方式,收入来源是指企业如何获得收入。成本支付及收入来源的主体和方式不同,企业的盈利模式也不同。传统的盈利模式多为直线型,即企业销售获得收入,同时支付成本,如图2中A图所示。
在广义虚拟经济中,企业交易方式、交易内容等有多样的表现形式,企业的盈利模式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直线型,形式更加灵活、复杂。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有一种三角型的盈利模式应用越来越广泛。在这种盈利模式中,企业并不直接向服务的直接使用者收取费用,而是通过向需要利用企业平台的第三方企业收取费用获得收入,但原企业成本的支出多是为了向使用者提供服务以吸引更多的关注,以百度为例,如图2中B图所示。焦点企业、使用者、第三方企业三者之间互相依赖、创造和分享价值。开放多变的盈利模式会为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构建一个互利共赢、持续发展的价值网络。
(7)关键资源与能力。即交易支撑,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之间交易系统的构建、企业交易目的的实现需要某些因素的支撑,这些因素就是企业的关键资源与能力。魏炜和朱武祥(2009)指出,企业的资源包括企业生产经营需要的金融资源、实物资源、人力资源、无形资源、客户关系、信息、公司网络、战略不动产等;企业的能力包括企业的组织能力、物资能力、交易能力、知识能力等。在广义虚拟经济中,企业在关键资源能力的形成中会更加重视信息、客户关系、品牌等信息态的虚拟价值。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所拥有的关键资源能力构建业务系统,同时也可以根据已建立的业务系统等找到所需要的关键资源与能力,这时所需要的关键资源与能力随着企业交易定位、交易方式、交易内容等要素的变化而变化,它们相互影响、相辅相成。企业在确认了交易系统各要素的形式后,考虑支撑以上交易所需要的关键资源和能力是什么以及如何形成、获取所需要的关键资源和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步骤。如家在连锁经营中利用其业务的可复制性及能力不可复制性将其竞争对手远远抛在后面,它的关键资源能力是它的服务质量及管理的高度标准化及统一化。
篇5
总理曾在2017年第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对“虚实之争”进行了解读:“实体经济”是一个相对于“虚拟经济”的概念,不仅包含制造业,而是涵盖着一二三产业。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克强总理特别强调“实体经济从来都是我国发展的根基”,并“以创新引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列为2017年政府的重点工作之一。
片面排斥或全盘否定虚拟经济,映射出一部分实体经济的从业者们对近年来社会资本“脱实向虚”和企业“弃实投虚”加剧的担忧,也凸显出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脱节已成为我国经济最突出的结构性矛盾之一:金融领域和房地产领域出现了资产泡沫现象,非实体经济聚集了过多的发展资源,严重削弱了增长新动力赖以形成的基础。
在传统企业盈利能力下滑的当前,广大互联网企业则由于处于“风口”且盈利能力不俗而被一些传统企业家贴上了“虚拟经济”的标签。
与实体经济相比,虚拟经济主要表现为高度流动性、不稳定性、高风险性和高投机性等4个方面,但并不等同于虚假经济、泡沫经济和互联网经济。
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并非截然对立、相互排斥,两者相互依存、共生共荣。发达的虚拟经济非但不会对实体经济产生遏制作用,相反能够促进其发展。
篇6
与此同时,西方的行为经济学家把心理学纳入以证券投资为代表的经济主体的行为分析中。通过对理论研究与观察实践进行对比,他们对主流金融学的投资者“理性”这一假设提出了挑战。例如其代表性的“期望理论”:通过坐标轴内建立的s线,将投资者在面对风险与收益时的实际行动所表现出的凹函数与凸函数进行分析,把投资者的“感受”与“情绪”纳入到投资者的行为分析中,构成了行为金融学的重要基础。
因此,虚拟经济中的“观念”与行为金融学中的“感受与情绪”都是经济行为人“心理”要素的反映。虚拟资本的发散价格波动体系与行为金融学对金融产品的研究中引入“从众心理”等命题所得出的定价结果有相通之处,所以,在虚拟经济的研究中,行为金融学的与之结合是有空间的,二者有共同作用的平台。
一、虚拟经济研究的理论框架简介
遵循虚拟经济的研究线索,其内容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从狭义上讲,主要是指以金融业与房地产业作为突破重点,沿着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的“虚拟资本”的概念进行研究;广义地看,利用虚拟资本,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进行交易活动(如信贷、股票、债券、商业票据、房地产市场、邮票、收藏品市场无形资产等)所引起的各种经济形态,以及经济中的名义变量与实际变量之间的差距(如货币)等内容均可被纳入虚拟经济的研究框架中。可以这样讲,整个虚拟经济的研究框架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其发展沿着“资本化定价”的经济范式。凡具有这一特点的经济活动均可视为虚拟经济的具体表现。我们将经济发展中这些虚拟的部分统称为“虚拟经济”而将虚拟经济的膨胀速度超过实体经济的增长速度的现象称为“经济的虚拟化”。主要体现在货币的虚拟化与价值增殖的虚拟化。
虚拟经济是与实体经济既对立又密切联系的,虚拟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同的形态,而各种形态都有实体经济的发展阶段与之相对应。从二者的关系上看,虚拟经济脱生于实体经济,但随着经济发展的深化,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将产生深刻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虚拟经济可以为实体经济动员储蓄,提供融资支持;虚拟经济有助于分散经营风险,降低交易成本;更好地揭示和传递实体经济的信息,提高实体经济运行的效率;有利于促进资源的优化效率,提高实体经济的效益;通过财富效应刺激消费和投资需求,拉动实体经济的增长。同时,虚拟经济的发展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实体经济产生负面影响,例如减少进入实体经济的资金,降低金融资源的有效利用效率,出现经济泡沫,增加实体经济的运行不稳定性和投机风险等。
二、行为金融学的研究评述
作为一门新兴的经济学科,行为金融学的兴起为传统金融学在解释现实的经济世界中所遇到的难题提供了新的分析思路。行为金融学基于心理学的原则,把金融投资过程视为一个心理过程,包括对市场的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他的研究对象集中体现在对资本市场产生的系统性风险的研究中,这与虚拟经济的研究领域有重合之处。众所周知,主流金融学建立在马柯维兹资产组合理论、米勒和莫迪利安尼套利定价理论、夏普一林特纳一布莱克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以及布莱克一斯科尔斯一默顿期权定价理论(opt)的理论基石之上的。主流金融学之所以至今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因为它以最少的工具建立了一个似乎能够解决所有金融问题的理论体系。在capm中,所有投资者均被假设为只关心投资回报和投资组合的协方差(风险),二者的均衡便导出结论。行为金融研究的目的就是要改变capm的假设,使其更接近现实。和主流金融学一样,行为金融学也由许多有用的工具构成。这些工具有些为主流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共有,有些则是行为金融学独有,如人类行为的易感性(susceptibility)、认知缺陷(cognitiveerrors)、风险偏好的变动(varyingattitudestowardrisk)、遗憾厌恶(aversiontoregret)、自控缺陷(imperfectself-control)以及同时将理性趋利特性和投资者情绪等价值感受作为自变量纳入分析框架,等等。一些人认为:行为金融学不过是将心理学引入了金融学。但是,心理学从来没有离开过金融学。尽管行为模型不一样,但所有的行为都没有超越心理学。主流金融学又何尝不对投资者的行为(指导行为的是心理)做出假设呢?只不过主流金融投资者的行为被理性(rational)所模型化,行为金融投资者的行为则被置于正常(normal)的模型之中。
行为金融学基于心理学的原则,把金融投资过程视为一个心理过程,包括对市场的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认知过程往往会产生系统性的认知偏差;情绪过程可能会导致系统性或非系统性的情绪偏差;意志过程可能既可能受到认知偏差的影响,又可能受到情绪偏差的影响,这些个体偏差加上金融市场上可能的群体偏差或羊群效应,可能导致投资或投资组合中的决策偏差。投资决策偏差就会使资产价格偏离其内在价值,导致资产定价的偏差。而资产定价偏差往往会反过来影响投资者对资产价值的判断,进一步产生认知偏差与情绪偏差,这就形成一种反馈机制。如果这种反馈机制受到市场其他因素的激励或强化,就会形成一种不断放大的效应,形成泡沫或者破裂。下图描述了这一过程:(图略)
在相应的金融理论中,典型的投资者应被称为“行为投资者”——而非“理性投资者”:理性投资者的效用依赖于财富或消费的绝对水平;行为投资者的“效用”则反映在预期理论的价值函数中,是一条中间有一拐点的s形曲线(横轴的正半轴表示盈利,负半轴表示损失)——在盈利范围内通常是凹的、在损失范围内通常是凸的,且曲线的斜度在损失范围内比在盈利范围内要陡。
均方差组合投资者将资产组合看成一个整体,他们在构建资产组合时只考虑不同证券之间的协方差,并且他们都是对风险的态度不变的风险厌恶者。由于风险投资者的个性差异,经历的不同等原因。行为金融组合者则具有金字塔型层状结构的资产组合。资产组合金字塔的每一层都对应着投资者特定的投资目的和风险特性(方差)。一些资金投资于最底层防止变得不名一文,一些资金则被投资于更高层次用来争取变得更富有。
作为主流金融学中capm的对应物。bapm将投资者分为信息交易者(informationtraders)和噪声交易者(noisetraders)两种类型。信息交易者即capm下的投资者,他们从不犯认知错误,而且不同个体之间表现有良好的统计均方差性;噪声交易者则是那些处于capm框架之外的投资者,他们时常犯认知错误,不同个体之间具有显著的异方差性。将信息交易者和噪声交易者以及两者在市场上的交互作用同时纳入资产定价框架是bapm的一大创举。在行为金融学的分析中,由于证券市场中噪音交易者,因此bapm的证券预期收益中存在行为β,即正切均方差效率资产组合的贝塔。这与市场组合是有区别的,因为存在着噪音交易者对证券价格的影响。行为β比传统的β值估计更为困难。原因是正切均方差效率资产组合随时都在变化,就好比虚拟经济研究中的“观念”变化一样,这一期还在起重要作用的行为因素到了下一期可能微乎其微,在精确进行定量分析方面具有相当的难度。bapm涵盖了包括理性价值特性在内的价值特性的诸多因素,例如,人们的观念中对具有较好声誉的公司有明显的偏好,在进行投资选择中,他们的这种观念中的“偏爱”已经明显超越了理性预期回报的解释能力。所以,经过事实证明:受“观念”支撑的价值感受理应成为与理性趋利的假设一样,应该成为决定预期收益的参数。
三、虚拟经济的理念与行为金融学研究的互动效应分析
虚拟经济的研究与行为金融学一样,都对资产定价模型进行了重新地审视。二者都对传统的模型中的“资产价格由供需双方决定”、“信息的充分性”、“理性的经济人”等前提假设发起了挑战。在虚拟经济的研究中,“观念”定价被视为资本化定价的基础;在行为金融学的研究中,假定了投资者对资产有不同的“期望”,存在信息交易者与噪音交易者,因此在确定资产的定价时存在差异。“观念”与“期望”是同一出发点的不同表述。“观念”的差异导致了投资者不同的“行为规范”,即投资者意向的“规则”,并以此来约束自己的投资行为。行为金融学研究中投资者的“避害心理”、“从众心理”、“减少后悔”等心理因素都对投资决策产生影响,这些心理特征都被虚拟经济研究中的“观念”二字所涵化。
在以证券市场为代表的虚拟资本市场中,旧有的“理性价格”是指风险与收益对称时的价格,主要由预期收益模型确定。但是,一直以来的各种预期收益模型均无法验证其完全的有效性。在资本化定价中,不是仅对投资者所耗成本进行定价,关键是对所有者的投入的赢利能力定价,这种赢利能力的定价是资本化定价的关键。在虚拟资产的定价过程中,这种赢利能力体现在虚拟资产带来的预期收益,这种预期收益集中了各种影响要素,直接内化于人的“观念”与“心理”之中,影响着经济主体对可选择项目的主观评价,从而进一步影响资产的价格与收益。但是,在目前对虚拟资本的各相关领域,定价模型还缺乏行为金融学所提出的“偏好”、“认知偏差”、等有限理性的解释变量。所以在行为金融学中认为不存在纯粹的“理性”价格。
以股票市场为例,传统的金融理论认为股票的价格取决于公司的账面价值,但随着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有关学者对股市的暴跌进行了反思,提出了:“股票的价格会由各种非理性因素的影响而偏离价值。”给予经验的观察,凯恩斯更是提出了投资的需求受“资本的边际效率”的影响;“股票的价格是代表证券市场的平均预期”,而这种“预期”就由人们的“心理”因素的所决定。在他看来:股票价格=资本的边际效率+风险补偿。随后的各种资产定价模型都试图对影响资产价格的各种因素作出准确预测,从而正确定价啊,以减少投资中的不确定性。但事实证明,这些将现时条件进行简化的模型所得出的结果仅仅是理论上的结果,而以股票为代表的虚拟资产的价格变动往往是非线形的,实际的虚拟资产市场受多种因素的影。这些“不确定性”集中反映在人的“心理”上,促使投资者以“观念”要素对投资品进行定价,这使虚拟资产逐渐脱离实体经济的运行方式,这种定价关系充分反映了市场经济的“价值关系”的本质。
再看货币。在传统的经济学中,货币只是为了简化交易,而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货币是至关重要,货币作为一种信用关系,与资本构成了竞争性市场经济的核心。这在实体经济的研究中是重点,在虚拟经济的研究中更是重中之重。在经济虚拟化的过程中,货币的虚拟化伴随着黄金的非货币化与货币的非金属化过程,货币的符号化最终实现。货币的出现主要解决了资源的跨期配置的问题,导致了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分离。由于货币的供应与货币的需求经常性地不相一致,通货紧缩与通货膨胀经常性地发生。随着经济虚拟化程度的加深,人们的心理因素就会对经济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凯恩斯将人们对货币持有的需求分为“消费性需求”与“投资性需求”,从而使货币的需求直接受货币持有者“投资需求”的影响,而投资需求与资产价格密切相关,而从上文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投资的需求直接受“心理”因素的影响,在对股票、期货等虚拟资产投资的研究中,人们“观念”中的预期利率至关重要,由于以货币供应量为重点的货币政策密切关注货币需求,所以投资者的“心理”因素也会通过“集群”效应影响对资产的“投资性需求”进而影响货币需求。从现实看,许多政府中的专家已经意识到货币的供应量与资产价格密切相关。近年来,许多国家的央行都将稳定以股票市场为代表的金融市场作为重要的政策目标之一。以持币者手中的货币流向为基础,在货币政策的制定中,其关注的目标不仅有实际资本,而且必须关注虚拟资产,例如将股票价格等作为重要参数引入货币政策的目标函数,这首先要考虑股票等虚拟资产价格的评估,虚拟资产的价格受“观念”定价的影响,因此,在制定货币政策中考虑虚拟资产对货币流的吸收效应时,必须注意对投资主体“心理”因素的关注,正如格林斯潘的观点:货币政策必须迎接大量的“观念资产”的挑战。行为金融学发展为我们研究这一实际问题提供了思路。
四、总结
经济的发展,呈现斑驳的繁荣。在每一个经济转型的时代,习惯性因袭的力量需要破坏与重建,新生的未加控制的力量需要质疑与纠正。通过对虚拟经济与行为金融学研究的共生性进行的一系列分析中,我们可得出以下结论:对虚拟经济的研究而言,其理念的提出为资本市场的发展扫清了理论的障碍。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向纵深发展,其“价值系统”的特性越来越明显。以资产“观念”定价为研究范式的虚拟资产对经济生活的影响作用以令人惊叹的速度加大。在这一大背景下,一些经济理论的前提假设已经不适应新形式的需要,许多固有的经济问题需要重新进行定义与解释。在具体的研究中,行为金融学研究资产定价过程中对人的“心理因素”的重视无疑与为我们提供了思路,其理论框架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这不仅是我们理论研究的突破口,也对我们相应的微观投资行为,中观生产计划,以及宏观的政策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书目:
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中译本,525-670页,人民出版社,1975年
米什金著,李扬等译:货币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
成思危刘骏民:虚拟经济的理论与实践,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
刘骏民:从虚拟资本到虚拟经济,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
柳欣:资本理论争论,经济学动态2003年
林兆木张昌彩:论虚拟经济及其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宏观经济研究2002年
刘晓欣:虚拟经济运行的行为基础——资本化定价,南开经济研究2003年
李大勇贺京同:虚拟资本的扩张与货币政策的困境,南开经济研究2002年
kahneman,d.,anda.tversky.1979,“prospecttheory:ananalysisofdecisionmakingunderrisk.”econometrica,vol.47,no.2(march):263-291.
kahneman,d.,p.slovic,anda.tversky,1982,judgmentunderuncertainty:heuristicsandbiases.newyork:cambridgeuniversitypress.
thaler,r.,1999,“theendofbehavioralfinance.”financialanalystsjournal,vol.55,nov/dec1999.
篇7
[关键词] 知识经济 虚拟企业 电子商务
一、市场经济的竞争特性要求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
从20世纪80年代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市场经济虽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我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同时也是一个极具潜力的广阔市场。加入世贸组织后,非关税壁垒的正常贸易机制,既为我国厂商进入国际市场打开了通道,也撤除了为保护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还十分落后的国内厂商而设的屏障,使国内厂商面临着更为激烈的竞争。
竞争是市场经济得以发展的根本机制。市场竞争要求厂商能在竞争中获得先机。所谓先机,就是厂商要在第一时间里,获得信息、提品、提供包括财务会计在内的各种优质服务。从获得信息到提供优质服务的过程中,获取和甄别信息――制定财务计划――组织生产经营――售后服务――财务结算等各个环节,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商业行为链。这个链中的任何一个环节较为薄弱,或者出现失误,都会导致某一经营活动失败。企业的财务管理要渗透到这个商业链的各个环节,如在信息收集阶段,不仅要了解市场需求,还要收集同类产品的价格信息及其提供这些产品的企业的财务信息等等;又如在生产经营阶段,财务管理要加强生产成本控制和库存原材料、产成品的控制等。
总而言之,市场经济与市场竞争,向传统的财务会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它深入到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参与管理、控制和决策。因此,财务会计必须向管理会计转型,这是市场经济竞争机制的需要。
二、经济一体化使财务会计的空间变得更大
近十几年来,在世贸组织的自由贸易机制作用下,各国相继推行了不同程度的开放政策,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规模不断扩大,跨国公司所占有的市场份额也在不断增加,生产经营和消费日益具有全球性,如电讯业、银行和保险业、运输业等服务业的全球性特征尤为明显。
全球经济一体化是21世纪全球经济发展的主流。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全球经济一体化将呈现如下特征:国际金融网络使国际商务在时间上连续,价格上联动,随着交易手段和方式的不断创新,交易额会迅速增长,竞争更加激烈,风险也加大。
全球经济一体化对传统的财务会计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它使财务会计工作的空间变得更大,常常出现跨地区,甚至是跨国的会计计算;而且,由于风险的增加,特别是在金融工具不断创新的今天,财务管理工作的难度增大,需要把如何规避风险作为财务管理的重要课题来抓。
三、知识经济的兴起使会计核算重点由单一的有形资产向多元转移
知识经济是知识和经验在生产经营中的应用,它一方面是指知识和技术向传统产业的渗透,增加传统产业的技术含量,全面提高传统产业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是高新技术本身的快速发展,增加其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知识经济可以全面提升国民经济的质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知识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力要素改变了企业的资源结构,它和货币资本一样,是一种能为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无形资本。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传统的以厂房、机器、货币资本为主要内容的资源配置结构发生了变化,知识资本包括知识产权、专有技术、商誉、信息资产以及与此相关的人力资本等无形资产都成为企业的重要资源,出现了以知识资本为主的资源配置结构。企业的新的资源配置结构,使如何对知识资本的价值进行计量和管理成为财务管理工作的新课题,会计的核算重点也要由单一的有形资产向有形和无形资产等多元化转移。
四、虚拟企业和虚拟经济使会计主体由传统意义上的“实”的企业扩展为暂时的“经济相关的联合体”
20世纪90年代后期,虚拟企业作为一种新的经济组织形式开始出现在经济生活中。所谓虚拟企业,德国斯图加特大学教授H.J.Bulliger认为虚拟企业是一种网络组织:通过网络,应用通讯技术和信息技术进行分散的互利互惠的合作,一旦合作的目的达到,这种合作的关系也就解除了。这是一种暂时的,空间跨度很大的合作,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已突破了传统的长期固定的合作关系,如合资企业、跨国公司等。虚拟企业的出现也就产生了所谓的虚拟经济。由于虚拟企业充分地利用了网络技术,所以也有人把虚拟企业叫做网络企业,实际上虚拟企业的概念要比网络企业更为宽泛,网络企业只是虚拟企业的一种形式。
虚拟企业的出现,使得会计主体假设下的“企业”的概念变得模糊,会计主体的概念也就变得不那么确定,既实也虚。传统意义上的会计主体是由以下两个条件来确定:一是能控制资源,承担义务并进行经济活动的经济单位,二是特定的个人、集团或机构的经济利益范围。这两个条件中有一个共同之点是实际边界清楚的“单位、个人、集团或机构”,而虚拟企业的内涵和外延都是变化的。也就是说,能够用来确定会计主体的传统意义上的依据已有些不适应了。现在的会计主体不仅仅是实实在在的传统意义上的企业,而且也是由某一共同利益结合起来的“经济相关的联合体”。美国会计学者瓦尔曼指出:“虚拟企业使企业的空间能够根据迅速变化的市场灵活地重构和分合,从而使会计主体具有可变性,并使传统的会计主体具有新的意义。” 这里所说的虚拟企业和虚拟经济的“虚”是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企业的“实”而言的,并不是绝对的。
虚拟企业也是企业的一种更新潮的重构形式。企业重构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兴起,当时还只限于企业内部的重构,如精简和调整机构、剥离企业的非核心业务等,其目的是使管理更为灵活,竞争力更强。到90年代又出现了企业之间的并构和重组。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重组是一种长期的稳定的企业重构,而虚拟企业则是一种暂时的企业重构。企业重构目前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经济活动。不管是那种形式的企业重构,都给会计主体增加了不确定因素。
五、会计核算期变得多样化,即时核算与实时报告将是会计核算期的主要形式
会计核算期是指将持续不断的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人为地划分为前后连续,时间相等的会计期间,定期地向有关方面提供财务信息。财务年度报告是我国长期以来最常见的一种报告形式。我国股票市场兴起以后,股市管理规定要求上市企业定期年报和中报,即年度财务报告和半年期财务报告。近年来又酝酿要求季报。就上市企业而言,它从股市募集的资金所投向的重大项目的进展情况,也就是重大项目的财务状况也要及时向股东进行报告。
持续经营是传统意义上的企业的基本特征,会计主体都将持续地,无限期地正常经营下去,而不会终止结算。虚拟企业是一种暂时的经济相关的联合体,有利则合,无利则分,也许会较长时间地延续下去,也许会很快解散,而更多的可能是根据实际需要增加或减少合作方。有时即使合作方没有增减或解散,但没有持续的经营活动,这就使得持续经营的假设变得较为模糊。因此,它对会计核算期的要求也变得模糊,一般是某项经济合作一旦完成就要立即提供会计核算报告,根本不需要等到某一个固定的核算期如年、季、月的结束。一般情况下,虚拟企业也无须对社会提供财务报表,只须对虚拟企业内部各成员提供财务报告即可。
随着市场经济的高度发达,特别是虚拟企业和虚拟经济的兴起,会计核算期变得更加多样化。当会计信息成为一种重要资源而使经济活动增加附加值的时候,即时核算和实时财务报告将是主要形式,它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
六、电子商务的发展弱化了本位币和币值不变假设
随着网上银行的出现,企业(包括实体企业和虚拟企业)间的的商务活动不再使用物理意义上的货币和单据作交易媒体,而是使用“电子货币”和“电子单据”在网上完成交易。电子货币引发了一场真正意义上的货币革命和商务支付革命,使资金以货币信息的形式在企业和银行间高速流转。这种非物质易位的信息流动,一方面,货币变为信息,极大地弱化了会计记账本位币的假设;另一方面,电子货币加剧了货币需求的不稳定性,使一个国家和企业对货币需求量的掌握和调控变得更加困难。
篇8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经济;概念;特征;发展策略
网络经济当前已经受到了我国社会各界的热议,其在发展一段时间后,其发展态势与概念都广泛得到我国广大专家与学者的大力研究。与传统经济对比,网络经济的优势在哪里?网络经济的发展能力如何?如何促进网络经济发展?这都是值得公众普遍研究的问题。网络经济的诞生与发展,不但为传统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冲击,而且也给社会制度、政府机制、法律法规等带来了很多挑战,特别是对企业竞争对策与运作机制有着新的要求。在网络经济形势下,各大企业如何取得实质性的发展,这是我国各大企业急需要探讨的话题。
一、概述网络经济
所谓的网络经济,就是在网络基础上,借助互联网力量产生的经济总和。它是一种信息时代新的经济形象,表现为经济主体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如生产活动、消费活动等等,同时也包括政府职能部门、金融机构等经济行为,越多地借助于信息网络,既需要从网络中获取更多的信息,也需要借助于网络实施决策,并且在网络上进行更多的交易行为。网络经济是以信息产业为主的经济,这种经济形式以网络信息为主,利用最直接、便捷的方法拉近了服务目标与服务者之间的距离。在网络经济新的形式下,以前经济行为网络化越发凸显,网络已经成为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场所。
二、计算机网络经济的特征
1.具有较高的渗透性能。无论是信息技术,还是网络技术,其都有着较强的渗透性。在网络经济快速发展下,使得信息服务业快速扩张,尤其是向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中扩张,实现了信息服务业、第一以及第二产业的迅速融合。对于以前的传媒行业与制造行业而言,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下实现了升级与改造产业内部。同时,在信息技术发展下,还诞生了很多边缘产业,如汽车电子产业、医疗机械产业等,在信息技术促进下,各大产业之间快速融合。2.具有一定的便捷性。在计算机网络作用下,可以有效地将企业组织与经济主体有效联系,促使整个网络行业形成一种经济型系统,并对连接各大行业的方式实时创新,进而使整个网络经济系统形成了有些复杂、错综的系统。网络经济活动在时间的限制下,体现出即时性、便捷性等特征。在网络经济体系下实施交流,可以打破地域、时间等约束,并且也能降低经济活动彼此间的影响,并突破了空间的限制,网上成为了开展经济活动新的场所,扩展市场活动空间特别便捷和高效。在计算机网络作用下,构造出很多新型资源基础,可有效进行共享信息,使新时代下可以利用的信息资源特别广泛和普遍,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3.边际效益递增性特征。边际效应递增性通常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是网络经济具备增值性累积作用。在网络经济体系中,投资信息能够获得很多的增值与投资报酬,信息网络可以对加工处理信息后,形成质量高、互享性强的信息源,进而提高报酬。二是递减网络经济边际成本。信息网络成本通常包括三个方面,即建设网络成本、传递信息成本、收集和处理信息成本。在建设与传递信息成本这方面上,不会涉及到边际成本,但会递减平均成本。在入网人数越来越多的情况下,收集与处理信息成本会不断增多,但平均与边际成本会出现下降情况。所以,信息网络平均成本会在增加入网人数下,而出现显著递减情况,而边际成本会慢慢递减,但在扩大网络规模下,其总体效益也会不断扩大。4.自我膨胀性特征。所谓的网络经济自我膨胀性突出体现在四大定律上,即马太效应、摩尔定律、吉尔德定律、梅特卡夫法则。所讲的马太效应,就是在网络经济体系中,在人们行为与心理反应下,并随着市场的发展,呈现出“强者愈强”的局面。这样的特性与网络经济时代下的主流化特征不谋而合。摩尔定律,摩尔是首位预测到单片硅芯片可以有较强的处理预算能力,每20个月就会提高1倍,并且价格相对降低。吉尔德定律,由乔治•吉尔德提出,即在互联网时代,通信网络系统总宽带将会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梅特卡夫法则,遵循此法则,网络带来的经济效益将会在增加网络用户形式下而不断增长。有关实践结果表明,这些预测都是非常准确、合理的。网络经济四大定律体现了网络经济具有自我膨胀性,也深入揭示出网络经济的发展特征。5.稳定发展特征。网络经济作为一种特定的信息网络经济学,其与信息经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一关系可以算是前整体与布局的关系,从这个层面上而言,网络经济可以称之为知识经济的具体形态,为促进网络经济发展起到一种支撑作用。信息与知识二者具有分享性的特征,这一特征与实物有很大不同。通常在交易实物商品之后,买者就会获得实物,而在交易知识与信息后,买者获得了信息和知识,而出售人也没有失去信息与知识,而是形成了二者互享知识与信息的格局。在一定程度上,网络经济可以杜绝以前的工业生产过度消耗有形能源,导致出现了生态恶化、污染环境等危害,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
三、网络经济发展态势
1.参与共享经济。所谓的共享经济,就是与他人共享自身闲置资源,强化利用资源效率,并在利用中获取更多的回报,所谓的共享经济理念就是一起拥有,但是小程度的占有,这是基于陌生人并在暂时转移使用物品权的一种商业模式。共享经济平台是在互联网时代的一大产物,在应用移动LBS、构建双方互评机制等,使得在共享经济平台中供给方与需求方实施交易。以凹凸租车为主的共享租车模式,这一模式不但达到了很多消费者“求而小得”的消费需求,而且也提高了汽车资源利用率。共享租车这一新型事物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前国民用车难这一问题。凹凸租车等共享租车平台整介是在对闲置私家车资源充分利用,可以提供出更为有弹性车源供给量,可以满足小同时期下出行高峰的多样化需求。虽然汽车共享行业是新诞生的行业,但在我国有着可观的发展前景,其通过调查结果表明,不但在我国汽车共享行业发展前景可观,在其他国家这一行业也会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2.虚拟购物。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下,为广大电商创造了新场景,促进了电商逐渐向精细化趋势发展。以云计算、虚拟现实等技术势必会促进电商行业的发展,创新出新的电商发展模式。为强化消费者的购物体验,虚拟购物模式积极诞生。虚拟购物是利用虚拟现实这一新型科学技术,让广大消费者在网络上体验到如实体店一般的服务和待遇。消费者在虚拟购物中,可以不用出门就能买到称心的商品,还可以享受到实体店购物所不具有的体验和乐趣。但目前虚拟购物还有很多发展不足,体验效果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虚拟购物平台中的商品需要逐个建模,不但消耗体力,而且还非常耗费时间。与电商平台中各类商品而言,虚拟购物中的商品不值一提,可以供消费者选择的类型与形式并不多。在虚拟试穿这方面上,网上模拟的穿衣样式、身材、肤色等,都无法与消费者真实状况对比,有着一定的差距,从整体上而言,参考性有待于提高。
四、促进网络经济健康发展的建议
1.大力培育新型网络经济主体。积极转型以前龙头企业,加大力度培育本土优势企业,扶持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强化网信企业的责任感,形成发展网络经济的聚集效用。要大力支持企业成为“三大主体”,即产业主体、创新主体、研发主体,支持企业布局各项前沿技术,自主创新核心技术,把握住更多的发展机遇,勇于参与到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主动拓展发展空间和提高发展能力。2.大力建设基础设施。对网信基础设备的支撑作用与产品属性有着正确的认知,将建设网信基础设备强化到与一些先导性设备同等位置中,快速建设新型信息基础设备,为促进网络经济大力发展,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3.打造新型网络经济人才队伍。在21世纪的今天,其人才竞争尤为激烈。对于特殊行业应该有着特殊的要求,也要有着特殊政策,应构建出具备一定竞争力的人才制度结构体系,打造出集高素质、高水平于一身的信息技术人才,唯有塑造一支专业的信息人才队伍,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才能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4.大力创新投资基金融资形式。在促进“互联网+”产业迅猛发展下,应对财政资金杠杆效用充分发挥,促使社会积极投资,培育新型“互联网+”创新领军行业,构建起层次多、覆盖面广的资本市场体系,促进产学研用的作用。在配置资源中,充分发挥市场与政府的作用,促进技术要素、资金要素积极聚中在信息行业中,明确提出加强引导资金、创新创业、研发技术、人才支撑等方面的政策举措。5.优化和整合网络经济环境。要以大力改革为主,构建起新型网络经济生态结构。在这个过程中,政府部门需要充分发挥自身作用,提出强化统筹协调、促进共享资源数据、强化考核监测、完善法律规制、强化宣传引导等措施,真正在网络经济发展环境优化与整合中,积极发挥自身主体作用,为网络经济环境的安全、高效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在促进经济与社会快速发展中,科学技术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的诞生,变革和发展了经济,并且经济的发展对网络有着新的要求。我们应重视网络技术,使其促进经济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邓仲华,宋秀芬.基于知识图谱的国内外大数据研究对比分析[J].信息资源管理学报,2015,(4):89-97.
[2]吴关龙,冯潇洒.全球国家网络安全战略的变革[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5):50-58.
篇9
关键词:金融创新;虚拟经济;启示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01
一、前言
随着时展和社会进步,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深,信息化时代给经济发展带来了更多便利条件,其中虚拟经济就是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背景下依托于金融系统而产生的新型经济类型。作为一种独立存在的新生经济力量,虚拟经济自产生之日起就与金融创新有着血肉联系,金融手段的创新使资本从实体经济中解放出来。
金融创新指的是通过重新组合金融领域中的各要素以实现金融发展的创造性变革。金融创新是与经济货币化紧密相连的,经济货币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为金融创新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资本证券化和金融衍生工具逐渐成为了金融创新的主要特征。金融创新对于虚拟经济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当前虚拟经济的总体规模已经超过了实体经济,在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发展虚拟经济对于不断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和总体质量有强大促进作用,但是由于虚拟经济的特殊性,其高产出高回报的特点也决定了其具有高度风险性和虚拟性。因此,虚拟经济相对于实体经济而言更容易出现不稳定性,给经济发展带来风险和威胁。不断完善金融创新体系和手段对于提高虚拟经济发展的稳定性,促进虚拟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发挥有着重要意义,探究在我国如何进一步加快虚拟经济发展步伐,保证虚拟经济安全不仅有着极强的理论意义,更有着高度的实践价值。
二、金融创新与虚拟经济发展的关系
1.金融创新推动虚拟经济发展。金融创新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不仅包括货币和信用形式的创新,还包括金融机构组织和管理方面的创新以及交易方式、操作技术等技术方面的创新。前文已述,虚拟经济的发展是以金融业发展为基础的,其产生和发展与金融因素货币、信用等密切相关,因此,金融创新和金融深化是虚拟经济能够获得长足发展和不断深化的主要依托。
金融创新在1970年代的西方先进资本主义国家达到全盛,不仅改变了传统的经济运行方式,同时也更新了传统业务的经营管理方式,将金融业发展的国家界限打破,促使世界经济发展关系更加紧密。虚拟经济的发展同样革新了经济发展结构,使经济结构有了全面深刻的变化,对金融业的发展也起到了相当的反作用。
2.虚拟经济反作用于金融创新发展。虚拟经济对于提高经济发展效率起着重要作用,能够促进信用创造功能在金融业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发挥更加重要的功能,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金融机构的发展效益。金融创新在为金融业发展提供大量个性化、现代化服务的同时也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了资本的运营速度和使用效率,大量减少了实际货币需求,节省了一大批流通费用。虚拟经济发展效率的增加进一步提高了资金流量和资产存量,使金融机构的经营规模得以扩大,经营成本得以下降,经营利润得到提高。从宏观角度来看,虚拟经济同时也提高了金融市场的运行效率。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进程中促进了各国金融发展的相互交流和融合,提高了各国应对金融风险的能力。虚拟经济的发展促使金融制度和组织方式不断变革,而这些方面的创新能够进一步开拓金融新业务,提高金融创新发展速度和效益。
虚拟经济的发展促进金融创新的发展,但是过度发展的虚拟经济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金融业的稳定,给金融创新带来不利影响。信息时代飞速发展的现代信息技术为虚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虚拟经济的发展突飞猛进,股票市场、金融衍生工具市场发展迅速,金融资本流通越来越替代商品流通,国际分工进一步分化,资本流通速度不断加快。虚拟经济的发展超出了正常的速度,也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了不稳定因素。2008年从美国次贷危机开始的金融危机蔓延全球,其影响一直持续至今。因此,虚拟经济的发展要遵循正常市场规律,以防出现经济波动带来金融震荡。
三、金融创新在虚拟经济发展中的策略
1.速度与效率相结合。我国虚拟经济的发展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此要始终坚持速度与效率相结合的原则。既要保持较高的发展效率又要遵循适度的原则,合理利用国内国外的金融资源。针对我国国情,更大力度地发展实体经济,为我国虚拟经济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撑和保障。提高虚拟经济风险意识,不断完善金融创新体系,避免虚拟经济发展的过度膨胀,打击金融投机行为,平衡实体经济的内在结构。
2.培养金融衍生市场。自1978年我国确立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特别是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经济发展与世界经济有了更多的交集与融合,受世界经济的影响也越来越大。金融市场改革后,我国正逐步实现银行商业化、资本商业化、利率自由化和货币国际化,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所产生的金融风险也随之加大,培养中国的金融衍生市场是规避风险、建立完善风险转移机制的必然要求。发展我国的金融衍生市场必须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从发展投资基金和建立二板市场开始,适时推出金融衍生品,将国债期货和股指期货作为发展重点,稳定宏观调控手段,提高我国虚拟经济发展和金融业发展的稳定性,更加平稳地实现我国经济与世界的接轨,保障我国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
除此之外,作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要加强对金融业的监管力度,采取有效手段防治金融泡沫膨胀,确保金融安全和虚拟经济不过度发展,从而为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提供更大助力。
参考文献:
[1]刘蓓华,刘爱东.基于金融创新的我国虚拟经济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1(01):48-50.
篇10
关键词:虚拟经济;实体经济;泡沫经济;资产膨胀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8-0046-01
20世纪80年代开始,虚拟资本在全球范围内膨胀,世界经济出现虚拟化趋势。世界平均每年增长约为3%左右,国际贸易平均每年增长约为5%左右,但国际资本流动增加了25%,全球股票总额增加250%。世界经济的这种发展趋势构成了一个倒置的金融金字塔。金字塔从上向下依次为金融衍生工具之类纯粹的虚拟资本;债券、股票、货币、商品期货等等;贸易、商业、服务业;实物经济。那么到底什么是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虚拟经济又是怎样发展的等一些问题在本文中进行阐述。
1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含义
马克思认为虚拟资本是在借贷资本(生息资本)和银行信用制度的基础上产生的,包括股票、债券、不动产抵押单等。虚拟资本本身并不具有价值,但却可以通过循环运动产生利润。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金融创新快速发展,交易方式多样化,有价证券无纸化日益明显,使得马克思年代提出的虚拟资本不能涵盖具有虚拟资本特征的各种资本凭证。
成思危教授指出,虚拟经济的存在是由存在资本的收益性决定的,如果没有社会允许并保护的资本的收益性,那就永远不会有虚拟经济。指出所谓“虚拟经济”是相对独立于实体经济之外的股票、债券、期货、期权等虚拟资本的交易活动,简单地说,就是以钱生钱的活动。刘俊民教授认为资产定价行为方式的差异性是区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标准。广义范畴的虚拟经济是观念支撑的价格体系,而不是成本和技术支撑的价格体系,是除物质生产活动及其有关的一切劳务以外的所有的经济活动,包括体育、文艺、银行、保险、其他金融机构的活动、房地产(除去建筑业创造的产值)、郊野、广告业等等。狭义范畴的虚拟经济是以资本化定价行为为基础的价格系统,仅指所有的金融活动和房地产。这样定义使得即使发生在实物领域但以资本化定价方式来定价的经济活动仍是虚拟经济理论要研究的内容。虚拟经济在当今国际上有三种概念,分别指:证券、期货、期权等虚拟资本的交易活动;以信息技术为工具所进行的经济;用计算机模拟活动的可视化经济活动。
马克思对把各种以有形的,或具有刚性的要素禀赋的资本称为实体资本。也就是指物质资料生产、销售以及直接为此提供劳务所形成的经济活动,其主要构成部分包括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业等产业部门。
2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李宝伟、梁志欣和程晶蓉提出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之间关联的重要途径是通过资产定价的微观基础进行分析;彭卫民和任啸认为虚拟经济以实体经济为基础、虚拟经济独立于实体经济之外有自己独特的运动规律、虚拟经济中的长期资本又会以某种方式与产业资本融合三方面体现了虚实经济的关系;刘东认为实体经济的良性运转将对虚拟经济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虚拟资本最终转化为真实的社会财富是其最终目的,其发展必须和实体经济的发展保持协调关系;王爱俭从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作用和影响进行分析,指出虚拟经济的发展可以带动服务业发展、可以创造货币、具有财富效应以及推动全球金融一体化和自由化发展等;伍超明用货币循环流模型对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进行分析;刘金全对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出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具有显著地“溢出效应”,实体经济对虚拟经济也具有显著的反馈影响;王谢勇对虚拟经济的发展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出我国虚拟经济发展缓慢应该加快虚拟经济的发展;何宜庆分析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互动发展的边际溢出效应。
虚拟经济以实体经济为根基,虚拟经济不可能独立存在,它发展的全部意义是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发展,只有实体经济才能满足人类社会消费的最终需要。虚拟经济的发展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无非是正面和负面两个方面;正面作用包括促进资本集中,为社会化大生产筹集资金;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完善企业制度,规范股份制的现代化企业。负面作用包括过度投机,很容易形成资产膨胀;虚拟经济的过度膨胀会扭曲资源的配置并形成泡沫经济;过度投机和泡沫经济会催生金融危机。
既然虚拟经济可能产生这么大的负面影响,我们应该遏制它的发展吗?答案是否定的,除了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有促进作用之外,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贡献是非常大的。从构成GDP来说,在虚拟经济领域的工作人员和实体经济领域的劳动者是一样的,他们对经济的增长贡献都要被统计到国民经济中,构成国民经济的一部分。尤其到当今时代,虚拟经济在总量上正日益超过实体经济,在维持经
济稳定的重要程度上也不次于实体经济。即使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如此重要作用,我们也不能对其发展完全自由化。虚拟经济过度膨胀会挤占实体经济的资金供给。比如对某类期货实物存在需求泡沫会使此类物资价格暴涨。放大对此类物资需求的假象大量资金投入扩产。当泡沫达到一定程度时,“热钱”就会套现撤离致使需求泡沫破灭,使得投入无法收回又无法进行正常的生产,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同理,当大量资金涌入房市、股市等推动资产价格膨胀,资产价格膨胀很容易导致资产泡沫的形成,泡沫达到相当的程度时金融危机随时都能爆发。
3 虚拟经济资产膨胀泡沫经济
资产泡沫是指资产的市场价格高于其价值,当资产膨胀到一定程度时,这种虚拟经济下投机导致资产的市场价格高于内在价值时就会有资产泡沫的产生。一个经济体内股票资产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可表明该经济证券化的程度。当股票资产的上升远远超过实物经济时便称作资产膨胀,而资产膨胀的结果就是经济中的“泡沫”增加。很多研究指出虚拟经济不能过度膨胀否则会脱离实体经济发展形成泡沫经济。
从以上小标题中可以看出虚拟经济≠泡沫经济。
刘骏民指出虚拟经济与泡沫经济存在密切关系,但不能将二者等同起来,泡沫经济只是由于过度炒作虚拟经济引起资产价格膨胀形成的。陈文玲指出虚拟经济与实物经济有时是若即若离的,当虚拟经济脱离实物经济过度膨胀时,就形成了虚拟经济的经济泡沫但把虚拟经济等同于泡沫经济是很不确切的,只是过度虚拟部分才形成经济泡沫,绝不能抑制虚拟经济的发展。李晓西和杨琳在分析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联的过程中,引入了泡沫经济形态的中介作用,指出由于泡沫经济主要体现为产品名义价格与基础价格的严重偏离,是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和与实体经济严重脱离的结果。虚拟经济上文中已经很详细的介绍了各种含义。泡沫经济是由于资产价格大幅度、持续上升造成“虚假经济繁荣”的过程。当资产价格越高,那么担心其下降的投资者就会越多,价格膨胀到一定程度速度就会减慢,只要存在诱使投资者离开的事件发生,泡沫就会破灭,银行呆坏账上升,银根紧缩直到经济衰退甚至长期萧条就是典型的“泡沫经济”。这就是三者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成思危.虚拟经济与金融危机[J].管理评论,2003,(1).
[2]伍超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研究――基于货币循环流模型的分析[J].财经研究,2004,(8).
[3]李勇昭.虚拟经济的负面影响及防范[J].学术,2009,(8).
[4]彭卫民,任啸.虚拟经济在我国的发展及影响[J].经济体制改革.
[5]刘东.论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J].理论前沿.
[6]刘骏民.从虚拟资本到虚拟经济[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 上一篇:精神文化的建设
- 下一篇:九年级化学教学方法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