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资源范文

时间:2023-11-14 17:52: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文化艺术资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文化艺术资源

篇1

(一)档案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

文化艺术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是档案工作信息化,这是“十五”期间一项战略性任务。档案信息化设包括硬件设施、软件建设、标准规范建设,特别是档案数字库建设,需要把传统载体的海量档案电子化,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不可低估,很多单位因为在资金方面欠缺,只能暂缓档案工作信息化进程,而这无疑也影响了档案资源的开发再利用。

(二)编研课题经费不足。

文化艺术档案编研工作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方法,文化部门承担着本地区史志、地方志、三集成、名人档案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整理任务,每项编研课题都要经历选材、加工、编排、撰写等一系列工作程序,有时候需要组建一个专门的编写委员会,花上很长一段时间,期间却往往因为经费不足而陷入停滞甚至流产。

(三)数字档案室建设经费不足。

当前我们提出加快档案信息“三大体系”建设(档案信息资源体系、档案信息服务体系、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而这必然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投入,做好文件接收归档、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数字档案资源整理、数字档案资源库建设都需要大量资金,网站建设、软件外包,队伍建设更是长期投资,而这些明显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具备的,需要长期规划实施。

二、解决艺术档案资源开发工作资金问题的途径

(一)依法申请档案事业经费。

在正常“人头经费”的基础上,依法申请档案资源开发经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有关经费保障问题的规定,在每年度单位经费预算中充分考虑档案工作各项经费需求,包括硬件、软件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报请财政部门同意拨款。

(二)争取信息化项目建设经费。

统筹规划艺档信息化项目建设,争取档案信息化建设经费。把档案信息化工作纳入单位工作长期目标,分阶段实施项目安排,逐步建立健全档案信息化标准规范建设,每年初确立档案工作信息化进程,做好经费预算保障以及专项经费申报,协同各部门有条不紊开展工作。

(三)积极争取专项课题资金。

在免费开放的背景下,在建设公共文化示范区的过程中,要努力做好艺档为人民服务的工作,积极争取专项课题资金;在城市重大文化项目建设上,要把档案建设经费考虑进去;在社科联课题研究中,前期确定艺术档案创研项目,争取专项课题资金。

(四)用编研成果换取经费。

根据艺档工作的实际情况可知不可能完全靠行政部门出钱补贴,艺档的作用和地位很容易被领导“轻视”,大家应该转变思路,用编研成果去引得领导重视,让编研成果换取奖励经费,促进艺术档案的开发利用。成果可以是图书,可以是音像制品,也可以是带有档案特色的文化产品,让这样的成果发挥商品价值,满足特殊人群的文化需求,进而收获创研投入资金。

(五)创特色品牌争取财政支持。

文化部门仅靠自身很难大规模开发档案资源信息化项目,如果创立自己的文化特色品牌,就有可能得到地方财政的鼎力支持。譬如2011年,慈溪市文化馆就依靠地方特色项目“慈溪农民画”,争取到宣传部的专项资金,31幅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作品在波兰华沙维斯瓦大学展出并被收藏,这也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范例。

(六)市场化运作寻求合作资金。

档案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发展前景,呈现社会化多方合作的趋势。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艺档的开发利用也要尝试走市场化路线,寻求各馆之间、不同行业、多部门的纵横联合,开发丰富的系统文化产品,把档案信息资源转化为有形的特色文化产品,在市场化背景下形成产业链,获取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三、结语

篇2

甘肃是我国历史上农耕和古代文化发展较早、东西方文明最早大规模交流融合的地区,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自古以来,我们的祖先在这片热土上生息繁衍、辛勤劳作,以卓越的智慧和创造力,书写了一部辉煌灿烂的文明史,留下了丰富、厚重的文化遗产:传说中陇上人文始祖伏羲、女娲、五帝之首;大地弯世界最早的彩陶文明;马家窑锻造的青铜刀;横跨亚欧大陆,历时1000多年,纵贯3000里,连接古代世界文明的丝绸之路。

自古以来有史可查的中原文化和西域文化也是数不胜数,很多岩画文化、自然奇石文化和风土民情都沉浸在悠远绵长的丝路文化积淀中。石画艺术是我国民族艺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世界艺术的一朵奇葩。

作为华夏文明创新区和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的嘉峪关,蕴藏丰富多彩的祁连玉,色彩鲜明、图像清晰的画面奇石,印证人类足迹的黑山摩崖石刻和戈壁石画等奇石资源,为原有的长城文化和丝路文化的交汇,中原文化和西域文化的融合,边塞文化和创业文化的拓展,移民文化和城市文化的包容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一、印证人类足迹的岩画

岩画属于石刻文化,是人类祖先以石器和金属工具用粗犷、古朴、自然的方法描绘,记录生产方式和社会生活的过程中产生的艺术形式,是一种古代文化现象。其遍布世界各地,内容丰富,形象生动,文化积淀十分厚重。它是古代先民在长期劳动实践中创造出的艺术珍品,表现了远古社会面貌,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人类的起源及其生产方式,文字起源,经济发展,社会生活的变迁。我国是世界上岩画较多的国家,其广泛分布于16个省(区),岩画表现各种动物、人物、狩猎、放牧、采集、房屋、村落、宗教仪式及各种符号。

二、嘉峪关黑山岩画

嘉峪关黑山岩画发现于上个世纪70年代,是我国岩画宝库中的一颗明珠。位于河西走廊北侧,在嘉峪关关城西北7.5公里处,属马鬃山的支脉,形成于古生代寒武纪至二迭纪,黑山山势陡峭,与南面的祁连山遥相对峙。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时期时代早期,就有人类在此活动。古代游牧民族西羌、乌孙、月氏、回鹘、党项等先后在这块土地上辛勤劳动,生息繁衍,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古代文化。黑山峡谷中的岩画,就是古代猎人和游牧人生产方式和生活内容的真实记录。

黑山岩画中将人物的动态、虎的凶猛、野牛的剽悍刻画的淋漓尽致。最引人注目的舞蹈画面,规模之大,形式之多,在其他地区岩画中是少见的。

三、黑山岩画蕴含的黑山文化

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早期就有人类在此活动。古代游猎民族,诸如西羌、月氏、乌孙、匈奴,鲜卑、吐谷浑、吐蕃、回鹘、党项、藏族、蒙古族等都曾经在此游牧。正是有了先人们的活动,也就是有了浑厚悠久的黑山文化,他们便成为黑山文化的创作者们。

黑山文化通俗讲就是今天遗存在黑山古人们用石头及其它硬物凿刻、敲刻于崖壁之上的写实抽象图案。它反映的时限跨度大,时空关系复杂,涉及部族较多,涉及社会学、历史学、考古学、美学、宗教学、民族学、语言学等多种学科。对我们研究古代黑山地区的历史、部族迁徙、游牧、畜牧的发展提供了非常珍贵的历史资料。岩画内容多为牛、羊和其它动物图案,此外,还有舞蹈、射猎、狩猎场面,这些特征正符合当时西羌、月氏、乌孙、匈奴等民族的生活特性。在古代西域占地广阔,人口众多,曾为开发西域,创造中国民族文化作出过突出历史贡献。

四、黑山岩画诉说着先人们的辉煌与历史

黑山岩画表现了羌人在此活动的场面为数众多,众多的岩画表明羌族是生活在黑山的一个重要部落,羌人们在黑山的生活繁衍,为黑山文化写下了重重的一笔。

在古代,飘忽不定的狩猎者或游牧者通常是没有文字的,岩画在一定程度上就成为他们彼此传达思想、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之一。很早以前,黑山地区具有丰厚的自然环境,有森林、草原、河流,众多野兽在此栖息生活,黑山便成为理想的狩猎场所。远古的游猎民族居无定所,长期在四处游牧,黑山地区具备很好的游猎、畜牧条件,无疑成为各游牧部落的理想去处。周秦时期月氏、乌孙、匈奴和诸羌居住在中国西部、北部地区,对这一地区的开拓起到了很大作用。

羌、乌孙、月氏、匈奴等游猎民族都有或多或少再黑山地区生活过的痕迹。到唐代中期再黑山地区又有藏、蒙等民族,他们也都在当时游牧资源丰厚的黑山生活过。岩画在某种意义上,代表着一个部落生活的标志。正是有了先人们在黑山的生存繁衍,并创造了丰厚的黑山文化。

五、共享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弘扬和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

篇3

北京的西区是中国知识经济的策源地,这里高新技术产业发达、文化底蕴深厚,具有发展创意经济,打造创意产业的良好基础。也正因为此,在国家鼓励创意产业发展的良好政策背景下,各种艺术园区悄现海淀。

近两年,在海淀区杏石口路沿线,自西向东,中间建筑艺术区、坦博艺苑、马奈草地、元艺术中心、和园国际艺术城等已悄然浮出水面。还有已获得政府立项、总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的“创意北京”项目,正在加紧做前期工作。由海淀区文联、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管委会、海淀区创意产业协会等大力支持和倡导的杏石口路-----西区艺术A大道,已呼之欲出。

这些以创意和艺术为主题的园区,正在尝试将国内外高端艺术机构和人才吸引到北京西区。海淀区这片以高等教育、高科技创新为代表的沃土,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会注入崭新的文化艺术养份,得以更加健康和谐发展。

记者了解到,在这其中,30万平方米的中间建筑位于这个大道的最西端,最靠近西山,也是这个大道上最早面向市场的项目。

采访一开始,中间建筑的开发商―北京西山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晓华没有惯常的寒暄和客气,而是直接地进入了主题。

中间建筑董事长黄晓华介绍说,过去两年的北京房地产市场,既有高端的住宅、写字楼,也有在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大力发展的廉租房、有两限房、经济适用房;从产品序列上,有城区的紧凑型集合产品,也有城乡结合部和远郊区县的一些低密度产品;而中间建筑,是在政府着手打造创意产业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下,专门为一些特定创意人群打造的特殊产品,这也是真正市场细分的产物。

黄晓华坦言,作为一个项目的经营决策者,在与崔凯等有影响力的一批中国建筑师的合作中,我也深刻感受到,作为城市化建设参与度最高的行业之一,房地产开发商责任很大。无论是什么样的企业,无论大小,只要你在参与这项工作,我们都应该审慎对待所拥有的土地资源,尽力避免建筑对环境的冲击影响,尽可能精细的做产品,诚信的对待客户,做有市场需求、质量过硬的好房子,做好自己,也许这才是一个真正负责任的开发者。

“而中间建筑就是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经过我们经营团队对项目资源的审慎考量后的产物,从项目立项之初,我们就希望能在北京风景最好的西山区域为国内外的艺术家、各界的创意人士量身打造一个符合艺术创作需求、属于他们自己的建筑群落。在这个理念的指引下,我们参考了大量国内外艺术园区的先进成熟经验,并在清华美院等艺术家朋友和很多国内一流建筑师的大力支持下,形成了现在的产品形态。”

黄晓华紧接着说,未来完整的中间建筑创意园不仅有适合于艺术家个人的工作室,还将有长期用于艺术展览、展示、交流的场所和各种配套设施。未来建设好的中间建筑将是一个能够满足艺术工作者们创作、交流、展示等多种功能的复合创意园区,我们希望生活在西区的朋友们不仅能够体会到浓郁的艺术文化氛围,更能够感受到创意带给我们生活的改变!”

关于京城艺术部落

关于京城艺术部落,黄晓华董事长坦言:“城市总有它自己的文化空间。这种空间或是文化机构,或是文化设施,甚至是一个公园或一片绿地。因为是一种必需,文化空间数量、种类的多少及其所能发挥出来的实际作用,都是考量一座城市文化生态与文化肌理的基本因素。城市文化空间的出现,有两个基本途径,一个是人为催生,一个是自发形成。政府建设属于前者,东边的798等艺术区、草场地艺术东区、北京艺术车间、宋庄画家村、观音堂文化大道等则属于后者。前者关乎政府对城市文化的认识水准和推进力度,后者则关乎一个城市的民间文化活力。而中间建筑则属于第三种情况,即在政府的政策支持和鼓励下,为广大创意人士及小型创意机构量身打造的适合其创作、生活的聚集区。”

“对城市文化空间的解读,建筑本身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更有意思的是其作为文化空间的存在形态:中间建筑期待用适合于创意艺术类需要的产品吸引并汇聚相关人才,形成了一个包括绘画、雕塑、影像、装置和设计等各种门类的城市艺术文化群落。而且,群落内部的交往也会在日后园区全部建成后日渐活跃起来,08年我们在中间艺术馆举办的各种艺术展览就是例证。这使得中间建筑在作为创意园区之外,在相当意义上具备了文化空间和文化地标的性质:也许它不同于一般的工业园区是全面对外开放的,即使我们拥有的是不对一般的市民全面开放的相对私密的个人工作室,但对于入驻的艺术家之间的交往本身也使这一文化空间获得了某种开放性。”

黄晓华董事长顺着作为一个开发商的责任又说到了北京艺术园区的发展,直至落到我们今天采访的主题,创意园区在西区的发展以及中间建筑在其中承担的角色。中间建筑艺术区在做什么?

谈到项目本身,黄晓华董事长着重为我们介绍了中间建筑在未来一年内要进行的一系列艺术创意活动,“2009年,我们将以此为依托,推出面向国内外高端艺术机构和个人的“国际文化艺术交流中心”,意在促进中外创意艺术机构和人才的交流,为北京西区引入更多艺术资源和艺术创意人才。”

艺彩芬呈:芬兰设计艺术展

黄晓华董事长介绍说,由芬兰艺术交流基金会、奥卢市政府、芬兰艺术理事会、奥卢地区理事会共同发起,由芬兰艺术家,产品设计师,建筑设计师和摄影师共同参加的以环保为题材的大型展览将于2009年4月25日-2009年5月25日在中间艺术馆举办。

据了解,在世界享有盛名的艺术设计师Päivi Mikola作为芬兰设计艺术展的首席设计师和艺术总监,将率领以Sirpa Kivilompolo、Päivi Mikola、Kimmo Nissinen、Satu Pisilä为代表的设计师组;以 Sakari Matinlauri、 Moosa Myllykangas、Lauri Rankka、Anni Rapinoja、Riikka Soininen、Veikko Törmänen、Petri Yrjölä为代表的艺术家组;以Anni Kinnunen、Antti Laitinen、 Vesa Ranta为代表的摄影师组;以 Ari Järvinen、 Ansi Lasila、Jukka Laurila、 Lauri Louekari为代表的建筑设计师组倾心加盟本次芬兰设计艺术展。

芬兰在全世界设计领处于领先地位,但却因为种种原因国内艺术界熟悉认知程度还不高。这是芬兰在北京举办的第一次大规模,涉及面广的主题展览;此次活动会借用媒体资源平台全方位立体多角度的宣传推广设计艺术展。

始于未始:空白展诠释想象

2007-2008年,由北青传媒打造的第一届和第二届空白艺术展分别在上海和北京两地举办,并取得了轰动的社会效应。

黄晓华董事长告诉记者,2009年,我们将继续与北青传媒合作举办第三届《空白展》,今年的空白展将延续2008年的国际性,参展艺术家人数更多,跨越了中国,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几大国度,完全不同的文化、教育背景,生活经验,将带来更加激荡的灵感碰撞;创作手法更丰富,作品包括了绘画,装置,雕塑,影像,观念,平面设计,陶瓷,家具设计,漫画,景观设计等等更丰富的创作手法。

展览预计从十月中旬启动,持续两个月。

“中间艺术馆之所以连续两年和空白展合作,正是看中空白展所宣扬的人文内涵和中间建筑的不谋而合,希望两者相得益彰,在推行新锐的观念艺术的同时,也能将空白展打造成中间建筑的艺术营销品牌。”黄晓华董事长说,除了以上两个比较大型的展览外,我们今年还将引进一些在国内设计界还尚属空白的设计艺术展览,比如北欧的‘照明设计展’等等。

篇4

关键词:地方资源文化;美术素养;价值意义

一、立足教学生命的厚土,传承本土资源文化

连云港是全国最丰富的美术遗存圣地之一。自古以来,我们的祖先在这片热土上生息繁衍、辛勤劳作,以卓越的智慧和创造力,书写了一部辉煌灿烂的文明史,留下了丰富、厚重的美术文化资源。如藤花落龙山文化城址(古城市遗址)、大伊山(船刻、石棺)遗址文化、将军崖原始岩画(原始农业)文化、孔望山(佛教造像摩崖)石刻文化、花果山石刻与佛教塑像文化、市博物馆设有著名版画大家彦涵美术馆、市美术馆设有名家画廊并定期举办各类美术作品展览等,这些都是可以有效利用的地方美术文化资源。

通过有效地组织和利用地方美术文化资源,建立系列教材、配套数据库、网络资源平台引导学生学习、了解、研究连云港的地方美术文化艺术,进而理解地方传统文化,体会港城人民勤劳与智慧,引导学生珍惜、继承地方文化遗产,在学生时代造就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铺垫好民族和地方文化基因,让我们的青年学子全面健康、富有个性地发展。

二、开拓地方美术资源,培养本土文化的认同感

连云港地方美术文化资源是连云港地域内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生产、劳作以及社会历史演进过程中长期积淀形成的富有特色的代表性的美术文化。每位教师和每位学生同时也都作为该地方的一分子,与其地方独特的传统、习俗、经济、社会以及和价值观念等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影响着地方每个成员的审美及行为模式。把以上连云港美术文化资源作为高中美术教学系列模块的选修内容,或作为连云港地方中小学特色课程进行开发与应用,丰富各个阶段审美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久而久之,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亲和力自然会增强。

三、助推校园特色文化的形成,形成独特的价值观

校园文化是学校办学理念、精神面貌、心理状态、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和价值取向的总和。它不仅代表一个学校的特点,也反映了所在地方的文化特色。地方文化是校园文化的背景和根基,地方美术文化作为地方文化的一部分,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汲取地方文化基因,丰富、助推、提升校园文化多样性,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四、增强文化遗产与环保意识,发展创新能力与个性

将地方美术文化融入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以后,通过参观、采风、考察、鉴赏、体验等方式,鼓励学生参与地方文化建设和地方美术文化融入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应用研究实践,激励学生提出适合他们学习和传承地方美术文化的建议和意见。这样,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地方美术文化现象和遗产保护、民间美术的传承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求知欲,而且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健康情感的形成。

五、促进地方美术体系的形成,构建区域美术教育的发展

连云港地方美术文化资源始终以“美术遗址文化”“山海文化”“西游记文化”为主线,而它的内涵的是当地历史与神话,传统与现代的融合。连云港地方美术文化资源这种特定的地理、历史环境造就了连云港地方美术文化的久远性、神话性、兼容性、互补性、开放性等特征,而通过系统研究与开发可以丰富、深入挖掘其中内涵,为连云港地方美术体系的形成与应用做好铺垫,也为构建区域美术教育的发展奠定基础。

六、促进教师素质的不断提升,加快新课程的改革进程

课程资源的开发对教师提出了新的专业能力要求,即课程开发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教师不再仅仅利用教材、教学参考资料进行教学的教书匠,而是成长为研究学生、研究教学资源、研究教学成果、研究自身学识优势与劣势的研究者、探索者,成为帮助学生开发、利用美术文化资源的引导者、开发者。教师必须具备根据具体的教学目的和内容开发与选择课程资源的能力,充分挖掘各种资源的潜力和深层次价值的能力。较以往传统教学而言,教师要付出百倍的心血和努力,客观上促进了教师的不断发展。所以,通过对地方文化资源的研究和开发、实践和探索,可以达到培养一批研究型和实践型教师群体的目的,直接为当前的美术课程改革服务。

篇5

一、中国动漫产业中的“民族化”

(一)“魁拔”现象

2011年7月8日,由王川导演的中国系列玄幻动画《魁拔之十万火急》在中国院线上映,虽然这部电影上映三周票房只有317万,但却在网络上赢得了极大的口碑。其宏大缜密的世界观和高质量高精度的制作工艺曾一度震撼市场,被推向国产动画电影的话题中心,随后,制作方在2013年推出了第二部电影――《魁拔之大战元泱界》,其首周票房就突破2000万,在国内上映10天累计票房约2520万元。近两年来,《魁拔》还推出了自己的同名漫画、游戏、图书和电视版动画。可见,《魁拔1》留下的良好口碑和整合品牌营销策略在这部续作推出时已转化为真金白银的票房,也为《魁拔》系列培养了一大批的影迷。2014年10月1日,《魁拔之战神崛起》上映3周,票房总额约达2420万元。但是相比前两部,这部电影中增加了大规模海战的场面,视听效果极其震撼,然而,《魁拔3》却由于排片低、宣传等因素没有达到预期的票房。图1是《魁拔》三部电影在4年里的总票房收益图表,我们可以看出后两部电影票房虽然呈现递增趋势,但影片投资与票房收益的比例不容乐观,这也是导致《魁拔4》无限期延后的主要因素。图2是百度指数中“国产动画片”的相关排行情况,《魁拔》超过早期中国经典动画人参果、黑猫警长等居于搜索榜的第一。由此可见,《魁拔》已经成为几年来国内颇为典型的,并且是针对12岁以上观众群体的中国动画电影。

(二)《魁拔》系列日式画风惹争议

《魁拔》自上映以来,在好口碑的背后也存在着许多争议,一部分人认为,《魁拔》作为中国人自己的原创动画片,人物角色和影片风格都有日系动漫的影子,质疑其原创力不强。说到原创力,近年来“学习说”“抄袭说”“模仿说”等评论对于中国动漫而言,可谓是不绝于耳,归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其一,由于国家目前正进行多项扶持政策,有些企业为了“政策盈利”“产量盈利”,出现了凑足产量领取补贴的动机,利用网络的便捷进行数字化的拼贴,因为这样抄袭比原创来得快。其次,数字化时代的动漫作品容易过分追求视听感官体验,而忽视人文精神。最典型的例子是国产动画《魔比斯环》,打着“我国首部拥有‘百分百自主版权’的全3D动画电影,“全亚洲最重量级的3D史诗巨片”等等,观众们还没有看到电影,就已经被笼罩在影片之上的这些光环弄花了眼。可事实上,电影既不叫好也不叫座。影片投资高达1.3亿元,票房却以34075元惨淡收尾。其原因不外乎是明显的“”倾向,中国人制作了一部完全西方题材的动画,成为了彻头彻尾的四不像。

面对《魁拔》影片的“仿日”质疑,制片方并不否认《魁拔》存在一定的“日系”风格,他们正是希望采用这种更适合大众银幕的日漫风格来打造中国的动漫。但是,通过仔细对比日本画风,不难发现《魁拔》中的人物角色还是有自身特色的,其在内涵上完全是中国式的表达,也并没有像以往一样直接拿传统的东西说教,而是有了不少的创新,世界观和人物设定中融合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二、《魁拔》系列的中国文化元素

(一)世界体系构架下的中国文化

在抛开外在的表现形式、回归到动画影片最重要的世界观设定上,《魁拔》这个架空的世界体系中具有非常鲜明的中国玄幻元素。电影构造了一个极为庞大的玄幻世界,被誉为“中国最严谨的玄幻动画”之一。影片讲诉在元泱境界,由于天地的错误,宇宙的漏洞,导致每隔333年会出现一种可怕的生物――魁拔,摧毁魁拔是天、地两界勇士每隔333年浴血奋战的重任和无上的荣耀。而影片描述的就是第六代魁拔――蛮吉的故事。

首先,从“元涣境界”和人物的命名中,可以看到非常明显的中国文化元素。影片中所谓的天界没有国家,只有五个大系,其中每个角色都各尽其责。五大主神分属“镜、朴、涣、焰、尘”,分别对应中国古汉民族朴素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中的“五行学说”――金、木、水、火、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五种物象作为生命的起源相互资生,相互制约。通过生、克、制、化的矛盾和统一,平衡和不平衡,便可以产生天地万物,产生吉、凶、祸、福。由此看出,《魁拔》的创作者利用“五行学说”来进行“元涣境界”的架构,是极赋有深意的。其次,《魁拔》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元素“脉”。在中国传统医学里,“奇经八脉”是人体经络走向的一个类别,中医认为:人的穴位与经脉联系在一起,起到运行气血、濡养全身、沟通表里的作用。而《魁拔》中的“脉”,即这个世界的能量源,不同频率的脉,构成了不同的物质,各种脉的循环转换,构成世界的存在。据《魁拔之书》记载:“仑泉玄骨朝迎风,昆海幻血暮还松。临缺承暗身破虚,比圆启明心断空。”这一首极具美感的七言绝句,其中就包含了影片人物所具备十二种脉门名称。此外,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太极与武术特别重视发挥人的精神作用,即人的感悟与认识。而《魁拔》中强调要发挥出脉术的技能,必须要穿过事物的表象,调整人体脉场与空间脉场之间的关系,用身体去感受空间中无所不在的脉,利用人体脉场的振动,去引发空间脉场的振动,形成脉术。由此可见,《魁拔》在无形之中巧妙将中国传统的八卦五行、天人合一、阴阳学说融合在整个构架的世界体系中。

(二)“中国式”的人物塑造

《魁拔》是国内并不多见的写实派动画,其角色造型设计赋有冲击力,画面精细。每个人物都具有相当高的辨识度。比如,主角蛮吉的服饰设计(如图3),采用明亮的橙色系,利用服装的暖色调,表达的是主人公热情、积极、向上的性格。而酷似“美猴王”的造型也具有一定的暗示作用,因为孙悟空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典型的反抗者形象。

另外,还有一位人物窝窝村的村长(如图4),也留给了观众深刻的印象。在第一部《魁拔之十万火急》的开篇,村长无奈地要顺应民意将蛮吉和养父赶出村子时,碍于情面的他便采取含蓄委婉的表达方式,他说“应该让你们去完成更大的事业,不能让这个小山村耽误了你们”,从他的为人处世原则反映出中国特有的思维和行为习惯。再比如,《魁拔3》中海问香与蛮吉交战前,要先做一天的朋友,这是源自于中国古老的交战礼仪。像这类中国式的语境还有很多,都是国内十分熟悉的处事风格。《魁拔》中对人物的塑造,打破了此前国产动画惯有的单一化和脸谱化倾向。主人公蛮吉是一位有梦想的热血少年,他身上有着顽强、绝不认输的精神品质。创作者要传达出这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并没有采取一味说教的方式,而是将重点放在在如何讲好故事上,将“仁、义、礼、智、信”的精神内涵通过影片叙事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出来,使观众在潜移默化中被感染。

三、数字技术对中国元素的再创造

(一)现代观众审美趣味的转向

随着电脑科技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视觉文化利用大众传媒成为当下最典型的文化商品,与此同时,大众的审美趣味也发生了剧烈的变化,“感性,愉快,当下”是大众文化审美的特征。“文化从传统的神性体悟到现代的世俗消费,从经典艺术的灵魂净化与精神陶冶到关注身体感觉和生理欲念的美学。”特别是由于技术和市场在文化领域的强力介入,文化工业借助现代传播媒介提供身体幻象,制造游戏化的心理体验,使文化消费者满足当下视觉享受的。其次,现代社会人们的精神压力普遍增加,在文化消费上容易被神奇的、奇幻的、赋有新鲜感的元素吸引。而动画艺术具有高度的假定性,它能借助现代数字虚拟技术,描绘出宏大的世界观、虚拟的人物形象、超现实的场景设计,能有足够的发挥空间把虚构的人物角色做到更大层次上的丰富。《魁拔》利用数字技术制作“超真实”的打斗场景,整部影片的空间效果更加立体,人物表现更加有层次感,音乐效果更加震撼。激发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又结合了现代观众的审美趣味,用技术的理性营造了一个充满幻想、感性的虚拟世界,这种梦幻般的意境与数字技术的营造密不可分。由此可见,观众的审美趣味在当下呈现出的是一种文化泛化和审美平民化的趋势,人们普遍追求“大众情人”式的动画角色、童话般的动画世界、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再加上“奇观化”的数字艺术表现,动画成为了一种老少皆宜、喜闻乐见的数字娱乐内容产品。

(二)设计手段的虚拟化与数字化

动画的本源是一种高度假定性的艺术形式,其动画角色造型往往有自己的特色,它的表现素材,多取自空想的虚构世界而不是现实的人生和自然。这使得动画从诞生之初,就与技术的进步密不可分,俗话说的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制作技术的提高能够满足创作者的表现欲望,给人无限的遐想。伴随着互联网技术与CG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现代的动画早已用电脑软件进行合成,flash、TV painter、Flipbook、Maya、3Dmax、AE、nuke、pr等等,软件数不胜数。就连如今纯手工动画也是在电脑上用手绘板绘图制作完成,计算机能仿真成千上万种真实的笔刷效果,更能轻松的完成现实中无法达到的绚丽场景和特效动作。《魁拔》具有专业的动画制作团队(如图5),影片采用2D和3D结合的方式制作,人物是二维写实的手绘风格,在中期阶段主要是平面的纸张手绘动作和人物,后期则是将原画进行数字化处理,通过扫描、着色将人物进行2D角色立体还原,再加上特效和背景叠加合成、配合剪辑和音效等工作,最终完成大家所看到的成片。在特效中,影片采用多层次叠加,通过“绘制特效”和“纯电脑特效”的结合,并且参考现实中气流运动的规律,制造出炫酷的“脉术”,这种尊重实际运动规律的“自然感官”和“虚拟再造”相结合,给观众留下了极强的冲击力(如图6)。在2014年10月1日上映的魁拔系列第三部《魁拔之战神崛起》,与前两部相比,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震撼的3D战斗场面,影片中绚丽多彩的海底奇观、新颖奇特的机关设计、精心动魄的脉兽大战、气势磅礴的海陆场景,甚至让观众感叹“这部真是国产3D动画吗?”其中以3D立体仿真技术和VR虚拟现实技术运用最为抢眼。

1.3D仿生技术

魁拔第三部《魁拔之战神崛起》采用了3D立体仿生技术,使得画面的层次感增强,立体化视觉效果更加震撼。创作者在对脉兽和曲境的设计中,加入仿生学概念来模拟动物和植物的形态结构,同时利用3D技术将他们视觉化呈现,这样使得影片中的虚拟角色更加的逼真,能让观众在电影院里产生身临其境的“超真实感”,仿佛自己置身于这场惊心动魄的战役之中。如此高水准的制作,奠定了《魁拔》在国内动画电影的大片风范和良好口碑。可见,震撼的感官效果是现代观众进入影院享受动画乐趣的前提,数字技术不仅将天马行空的幻想和想象变成现实,而且以虚拟替代现实的满足感将观众的欲望得以释放。

2.VR的互动

《魁拔之战神崛起》的另一个亮点,是利用VK虚拟现实技术加强与观众的互动沟通。所谓的VR就是利用计算机图形系统在电脑中生成一个可交互的三维环境,这些虚构的“三维影像”与物理空间的“真实存在”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在《魁拔3》的会上有四位魁拔的cosplay玩家进行VR互动演示。VR通过各种传感设备使玩家沉浸到魁拔世界中,玩家通过做出相应的动作就可与电脑中虚拟的人物产生互动,例如做某个手势,他对面屏幕上的角色就能自动地换装并且可以开始使用技能与敌人对抗。这套以魁拔为主题的互动设备在北京万达影城放置了一个月,让影迷们免费体验魁拔的玄幻世界。

四、《魁拔》带来的创作启示

《魁拔》系列动画电影作为近年来中国新兴文化创意产业的一则典型案例,它带给动漫产业的影响和启示无疑是多方面的,本文就针对《魁拔》动画创作方面对中国动漫产业今后的发展谈两点看法。

篇6

展览整体作品以架上绘画及摄影为多,作品主题各异,虽然企图以“眼睛与思想”这种常规的宏观定义概括所有的作品,但是观看过后,会发现关于印度现代艺术与西方现当代艺术的纠结与演进成为了展览中另一条重要的线索。其实这并不是刻意为之,但是关于这段历史又似乎不能避而不谈。

印度现代艺术的发展脉络与国家的民族觉醒和政治变革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像其他亚洲文明古国一样,印度有着长远的宗教及历史传统文化。19世纪,西欧与北美因为工业革命而全面革新之际,这些工业国家透过强大的生产力和武器,以殖民的方式迫使许多文明古国,如中国、印度、土耳其等原有的社会及经济体系破灭,进而被动地进入“现代化”。在这个时候,西方艺术也随着枪炮、玫瑰、病菌一起传入,在一片怨怒中植根入本地。

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印度产生了最重要的艺术流派之一“孟加拉画派”(the Bengal School),强调复兴印度传统美术,与西方殖民者传入的西方美术分庭抗礼。可以说印度现代艺术是随着自身经济的进步和民族独立运动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当时的艺术家们开始对传统文化进行反思,并且不断寻求绘画语言的变化和突破。他们开始探索印度古代壁画和细密画,从神话或者历史题材中寻找灵感,风格复古、雅致。

篇7

一、要高度重视文书档案自动化管理工作

(一)能够提高办公效率。随着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以及无纸化办公的出现,使得档案管理模式从手工操作转化为计算机操作,使得文书档案的存储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特别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传统的管理工作,工作人员的劳动负荷很大,纯手工的管理工作,使档案管理工作复杂化。从纸质形式转变为电子形式。现代网络系统提供了快速便捷的管理手段,这不但为归档提供了快捷的管理手段,而且提供了信息利用的快速途径,免除立卷归档、检索查找的繁难,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归档质量。

(二)能够有效的提高文书档案管理的运行和使用效率。传统医院文书档案管理过多依赖于纯手工操作,对工作人员的要求比较高,但极易发生各种错误。而计算机拥有强大的处理信息能力,使得文件收集储存和统计分类变得更加有序、便捷,文件起草、传递等各环节都变得更加简单方便,办公效率得到了有效提升。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及目前正在进行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也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如何提高文书档案管理水平,及时、准确、系统、完整地提供档案信息,以满足医院各方面的需求,适应日趋发展的新形势,是医院文书档案工作的新课题。

(三)能够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医院档案记载着医院历史发展的过程,它就像一部历史记录片反映着医院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不同背景条件下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重要工作等,是医院发展历程的见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子信息科学地不断进步,医院文书管理也需要更系统化、程序化、具有科学性地进行管理,档案工作更为突出信息化管理。医院文书档案实施信息化管理后,使管理由单途径发展到体系化管理,实现了档案目录与内容的合并管理。档案信息同载体分离,实现了同其它医疗机构档案信息的互联互通,提高了档案资源的利用效率,所调阅的信息能够及时脱机处理和适时响应,查准率和查全率都得到了保证。

二、提升医院文书档案自动化管理与利用效果

(一)规范文书档案管理与利用的基本体系。加强和规范文书档案信息资源,是适应医院发展和社会信息化建设的必然势趋。过去我们没有足够意识到档案信息资料的重要性,对随时产生各种门类和载体的档案资料,比如医疗、护理、科研、财务、荣誉、声像等,认为存放在档案室就完成历史使命,其实不然,正是那些被束之高搁、无人问津的档案资料,对医院各部门及医院的可持性发展都有着非常积极的借签作用。因此,医院要采用文书档案管理软件必须符合多种文件存储格式,具备内联网和互联网两大检索功能,支持信息的实时浏览,实现良好的数据存储、收集整理、权限控制一体化管理。

(二)做好文书档案是收集和整理。在当今电子文件中,文件的形式特征和内容特征均已发生了变化,电子文件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迅速、多角度、有效的整序,而不再需要对它进行象纸质文件那样的分类整理,不同的用户根据不同的需要,利用办公自动化系统对电子文件进行自由的组合与分类。收集工作是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收集质量决定文书档案管理的质量。因此,文书档案的收集和整理要按照及时、齐全、完整的原则,确保档案收集渠道的畅通和信息灵敏。建立归档资料目录,便于检索使用。随着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更需要配备专业的电脑科技人才,及时收录归档资料,实现无纸化办公,充分做好档案信息电子化的技术处理、保存、发展、演变和提取利用工作。

(三)提高档案人员的综合素质。首先,应该安心本职工作,热爱档案事业,有较强的事业心,懂得文书学、档案管理学、档案文献编纂学、档案保护技术学、中外档案史等档案专业基本知识,熟悉党和国家有关档案工作的各项法规和方针政策。其次,必须具有档案工作人员的有关理论、业务、纪律、技能等方面的修养,做一名合格的档案管理工作者。对在岗的专业人员应定期地进行教育培训,使他们在品德、业务、技能等方面有不断提高,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第三,采取“自学为主,培训为辅”模式,逐步形成终身教育机制,保障档案人员素质随时展而不断提高。通过不断学习获取知识是提高素质的根本途径,要对本单位的档案人员建立学习激励机制,把档案业务学习成绩作为业绩考核的一部分。

篇8

仙桃市毛嘴二中一(4)班陆苗433008

你总是在不经意间吹乱我的头发;你总是在转瞬间消失在我的脸庞;你总是在天地间任意的遨游,就是这清风,不知多少回拨动了我的心弦。

天空上的云朵是你的化身吗?你是否本身就是如此的洁而白,但云有形而你无形?当你走过水塘,留下花一般的水纹是否就是人的倒影? 但水可触可感,而你最多只是给我轻轻一碰,让我不停的暇思,如何才能揭开你神秘的面纱。

你是这个世界的精灵,飘扬的红旗,纷飞的落叶都是你对世界的表达,你可以划过太阳身边,向这万物的母亲致敬,你可以满披星星的光彩,轻轻哼唱动听的夜曲. 清晨的小道上,露珠的颤动是你对黎明的致敬;正午的田地里,农民伯伯额头上晶莹的汗珠是你对生命的贡献. 傍晚的树林里,树叶沙沙的响声,是你在挥手告别这一日的光景;明朗的月光下,你带动着花草树木们为这个世界制造氧气,那浮动的倒影是我知道你存在的最好证明,你总是在夜以继日的工作,那从天而降的雨滴莫非就是你的汗水?你勤奋,但你却又是可以逍遥地在苍翠的山顶上穿梭,在幽谷里荡漾。

你是我仰目的天使,如果可以,我愿洗去一身的尘埃,化作清风一束,在天地间畅游,用最纯洁的心灵去领略这个世界里的一切。

篇9

【关键词】数字资源整合;文化产品;文化服务;数字化展现

一、引言

经济的发展伴随而来的必然是文化的兴盛,近年来的统计数据已经表明世界文化经济和文化贸易都在蓬勃发展,国际文化贸易在国际贸易交往中所占的比重不断提升,同时又带动了整个国家国际贸易水平的提高,因此国际文化贸易正在获得各国政府越来越多的重视[1]。

国际文化贸易的复杂性导致了其概念在国际上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里我们选取其中一个阐述,即国际文化贸易是指国际间文化产品与服务的输入和输出贸易方式的统称,是国际服务贸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从前面的阐述中可以看出国际文化贸易由国际文化产品贸易和国际文化服务贸易两部分组成,其中的文化产品可以是图书、杂志、影视、戏曲、艺术设计、手工艺品等,主要特征是具有实物消费品的基本属性,而文化服务则是实现和满足人们文化需要的过程,通常贸易主体不是实物或不具备一般商品属性[3]。

近些年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移动应用等技术的涌现,数字技术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表现出了更加亲民的一面,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通过数字技术紧密地衔接到一起。国际文化贸易中无论是以货物为主的文化产品,还是以虚拟经济为主的文化服务,也应该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带来的种种便利,下面就详细介绍一下数字技术在与国际文化贸易整合过程中的具体表现。

二、文化产品的数字化表现形式

文化贸易不仅承载着带动经济增长的重任,同时也肩负着繁荣本国文化和历史的重任,是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和地位的重要途径,其中文化产品是文化贸易开展的核心,文化服务是文化贸易开展的推动力量。

作者单位:100024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国际文化贸易中的文化产品通常是以实物形式存在的,而在数字时代文化产品则具备了更多的虚拟化特征,传统的文化产品转变成为使用计算机、数字播放器等泛用型设备作为载体,文化产品的核心内容以数字形式来存储、展现和传播的形式。文化产品的生产者除了传统的文化企业外,也涌现出了大量基于个人或工作室的作品,随着而来的是数字化的贸易平台的大量出现[4]。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间的贸易界定变得模糊,总体而言文化产品涉及文化贸易的核心内容,文化服务则是在文化产品的基础上拓展而来的服务贸易。根据文化产品内涵与数字技术间的关系,可以将文化产品的数字表现形式分为如下几类。

1.完全数字化的文化产品

数字技术的发展,不仅仅带来运算速度和存储能力的飞速发展,同时也在虚拟时空中拓展了人类的思维。在计算机平台中,就已经出现了大量具备传统实物类文化产品特征的数字化虚拟文化产品,这类文化产品具备更新节奏快、传播范围广、对实体环境依赖度低等特点。

完全数字化的文化产品指的是文化产品从最初的设计开发,到后期的推广营销都依靠数字技术实现,无需传统的实物类文化产品即可完成整个文化产品贸易全部过程的现象。比较典型的完全数字化文化产品例如有网络游戏、网络动漫、网络小说等,这类文化产品的贸易过程只需要拥有计算机或移动显示设备,并通过互联网交换数字信息即可。

2.从传统文化产品转变为数字化的文化产品

在有人类贸易活动以来,其实也一直伴随着文化贸易,进入到数字媒体时代后,部分传统文化产业可以吸收和采纳数字技术的优势,并将传统文化产品慢慢转变为数字化的产品。这类文化产品的核心内容并未改变,但是由于数字技术的出现,一方面使得文化产品的展现形式有了提升的空间,另一方面也改变了文化产品贸易的交易过程。最为典型的从传统文化产业转变为数字文化产业的例子就是电影电视、音乐曲艺、平面影像等,传统的胶片电影和有线电视业如今正在快速的转变为数字电影和数字电视,并出现了网络视频这样的新形态,音乐产业则经历了从胶片和磁带到数字音乐的转变。

3.利用数字媒体作为辅助展现或传播的文化产品

尽管数字技术在国际文化贸易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大,但是文化产品本身取悦于人的核心特性并未发生改变,并非所有的文化产品都可以被数字技术所改变或替代,对于这类文化产品而言,数字媒体的出现只是增加了辅的展现和传播形式。利用数字媒体作为辅助展现或传播的文化产品,具有的典型特征是这类文化产品比较依赖传统的手工技艺,比较注重实物的工艺价值,例如文化产品中的民间手工艺品等。

数字技术本身无论如何发展,都无法替代实际的工艺品实物所带给人们的感受,因此数字媒体更多地是作为这类文化产品的辅助展现形式,将产品的内容以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形式存储并显示在电脑设备中,近些年也出现了更加复杂的展现形式,如将虚拟现实、增强现实、3D打印等技术与文化产品相结合,实现了更加真实和有交互感的展现形式,使得普通个人了解和制作手工艺品成为可能。例如基于虚拟现实技术开发的手工艺品制作游戏,基于增强现实技术开发的京剧换装体验,基于3D打印技术实现的数字化工艺品个性化模型打印等。

实际上,大部分传统的手工艺品都面临着市场容量萎缩、大众认知度低的问题,网络化的数字媒体正好是推广这类文化产品最为有效、成本最为低廉的一种形式,这里说的网络化的数字媒体既包括早期出现的彩信、网站等形式,也有近些年比较流行的移动应用这样的形式。网络数字媒体的应用,对文化产品的传播以及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三、数字资源与文化服务贸易的整合

与文化产品贸易注重利用实物来承载文化内涵的形式不同,文化服务贸易是更加注重满足人们文化需求的活动,包括各类演出、展览、视听传播等[5]。数字技术拥有的如交互性、虚拟化、泛媒体化等典型特征,与以非实物化交易为主要特征的文化服务贸易更加吻合,也更加能够提升文化服务贸易的层次和水平。区别于传统的文化服务贸易,数字资源在与文化服务贸易整合过程中,表现出如下几个特征。

1. 文化服务贸易形式统一化

文化服务贸易一直以来缺乏统一的划分标准,其基本特征是文化贸易交易对象的非货物化,因此我们通常将文化演出、视听影像、图书档案、博物馆服务、体育娱乐、专利版权等交易内容都划归文化服务贸易的范畴。传统的文化服务贸易过程中,这些交易内容可以会以多种形式出现,在数字媒体时代,数字技术可以成为文化服务贸易交易过程的主要载体,以此来实现贸易形式的统一化。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在线付费购买演出票,并将电子票根下载在手机中作为入场凭证;可以在统一的交易平台中购买数字音乐或电影,而不再需要除了数字终端设备以外的其他媒体;也可以在线预览图书的部分章节,并在付费后直接下载电子书到终端阅读设备;版权及专利交易也可以通过统一的数字平成,并通过数字验证和数字签名技术保证交易的有效性。

2. 更加高效、安全的服务贸易交易平台

数字资源平台在贸易活动中曾经最令人们担心的就是交易平台运行的效率和信息安全,互联网和移动应用的普及使得服务贸易信息的获取更加便捷,信息沟通的障碍得以打破,更多的人可以通过数字平台得到他所需要的文化服务内容。作为网络数字媒体的另一大主要特征,信息的双向交互也使得人们在获取文化服务的同时,可以更为直接地将自己的感受、建议、想法等分享给其他观众或文化服务的提供者,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大大促进了文化服务内容的改进和提升。例如,以前电视台想要获取电视节目的收视率信息,主要依靠随机抽样拨打电话访问的形式进行,而在数字电视环境下,不仅电视节目的终端收视率可以精确的获取到,甚至对于每台电视机的收视习惯数据都可以采集到。再比如在数字音乐交易平台中,用户在试听音乐的部分章节后就可以马上选择是否在线购买整张数字专辑,同时还可以在平台中看到其他用户的购买心得并发表自己的感受,这在传统的贸易形式下是难以实现的。

在网络数字环境下,交易的安全性曾经是数字交易推广过程中的主要阻碍。随着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如近些年普及率非常高的数字证书、DRM签名、非对称加密等技术的出现,使得无论是交易过程中的资金安全,还是防止数字内容不被随意复制等,都得以实现,数字交易过程已经能够与传统交易形式一样令人信赖。

3. 更加多样的文化服务贸易量化指标

文化服务贸易在国际文化贸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文化贸易由于有独特的文化内涵,使得仅仅考虑国际贸易额并不能很全面地衡量一个国家文化贸易的实际水平,对于不以货物贸易为主的文化服务贸易活动,这样的衡量标准就显得更加偏颇。对于文化服务贸易水平的衡量指标,实际上应该是一个动态考虑的体系,既要通过多种指标的建立来衡量当前贸易水平与其他国家间的比较,同时也要考虑不同时间周期内贸易指标的变化情况,来综合考量文化服务贸易的实际发展水平。

数字资源与文化贸易平台整合的同时,所有的文化服务交易信息都将以数字形式存储和表现,规范化的贸易数字信息在大数据处理的时代背景下,可以从更多侧面反映文化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以视听产业为例,传统的衡量贸易水平的指标包括:票房收入、上座率等。而在基于网络付费点播的视听贸易平台中,不仅可以随时看到点播收入和点播次数,还可以收集例如:点播时段、重复播放次数、评价好坏、评论情况、IP来源等数据,同时这些数据的采集也是基于时间线和用户等级的,因此还可以将这些量化指标拓展到更加立体的评价指标体系中。

四、结束语

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网络数字媒体技术早已融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其中也包括了文化产业这一领域。作为国际文化贸易核心组成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在数字时代下也正在悄然发生着改变,文化产品的展现形式,文化服务的贸易方式都已与数字时代无法分离,而更好地与数字技术整合也是国际文化贸易发展的必经途径。

数字技术与文化内涵之间并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国际文化贸易的核心永远是文化本身,数字技术是文化内涵更好的展现和传播途径。在数字资源与文化贸易整合的过程中,也要时刻注意数字技术的选取与实现形式,让数字技术成为促进文化贸易发展的推动力,而不是成为文化本身的替代品。

参考文献

[1]李怀亮, 闫玉刚. 当代国际文化贸易综论(上) [J]. 河北学刊, 2005,25(6): 113\|119.

[2]李小牧, 李嘉珊. 国际文化贸易: 关于概念的综述和辨析[J]. 国际贸易, 2007,(2): 41\|44.

[3]张蹇. 国际服务贸易与国际文化服务贸易之辨析[J].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10(2): 70\|76,86.

篇10

一、图书馆文明服务的内涵

1、图书馆文明服务是一种理念。图书馆文明服务活动的关键是引导图书馆员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使他们牢固树立“馆兴我荣,馆荣我荣”和“服务是一个全过程”的理念,坚守以信誉第一、优质服务和廉洁守法为职业道德规范的标准,确立和完善员工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行为。

2、图书馆文明服务是一种文化。图书馆服务文化体系构建包括:热爱图书馆事业,有爱岗敬业精神,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以服务为本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有无私奉献、团结奋进、互帮互助和艰苦奋斗的务实精神。

3、图书馆文明服务是一门管理科学。优质文明服务水平的提高必须依赖于严格规范科学的管理,严格规范科学的管理又能促进优质文明服务水平的提高。优质文明服务的好坏体现着图书馆管理水平的高低。图书馆文明服务应严格管理制度,统一岗位着装、仪表举止、文明用语和电话用语等规范,这些都必须形成制度,成为员工的行为准则,严格执行。

4、图书馆文明服务要强化与读者的关系。图书馆要以读者为中心,调整自身,不仅重视满足读者的需求,而且要研究读者需求背后各种复杂因素。图书馆只有抓住强化与读者关系这一核心,以读者需求为导向,提供高质量、多样化和特色服务,以满足读者多层次需要,才能获得自身发展的持续动力。

二、强化图书馆员文明服务的自觉意识

1、要全面动员宣传图书馆文明服务。文明服务关系到图书馆的形象。图书馆必须做到全面发动,全员参与,对内通过集中培训、考试、突击检查、专业测验和岗位练兵等形式,使员工熟练掌握运用文明服务的内容,对外通过报刊、电台、电视台和网络等媒介进行广泛宣传,扩大社会影响。

2、对文明服务工作进行总体规划。图书馆要制定文明服务工作阶段性目标,并将其纳入工作决策的总体规划,要成立以馆长为组长的文明服务工作领导小组。馆内各部门、各窗口要层层签订文明服务责任书,对工作目标进行层层分解,责任到人,做到人员定岗、用具定位、操作定型和服务定时,努力实现井然有序的工作秩序。

3、完善严格考核机制。图书馆要不断完善规章制度,建立严格的奖励和惩罚制度,制定和实施严格的岗位规范,使全体员工做到每天工作的各个环节都要有统一、详细、明确的标准,每位员工接待读者有礼、有节、有度,处理业务规范、快速、准确,让读者感到和谐、友爱、温馨。

4、文明服务要同心同德。图书馆各科室、各部门和各员工都要相互支持、配合,顾全大局,发挥整体功能,增强服务意识,努力提高全馆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要建立“一个中心、四个层次”的服务大格局,即以读者为中心,一线窗口、部门为读者提供优质的图书信息服务;二线各管理、技术和后勤部门要想方设法为一线搞好服务保障;领导干部要服务员工,关心员工的工作和生活,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上级为下级服务,对下级的工作积极给予支持和协调。

三、加强图书馆文明服务的策略

1、加强馆员的职业道德培训。图书馆通过教育培训和强化管理,提高员工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使他们忠于职守、奉献社会和服务读者,使他们明白,我的行为代表着图书馆的形象,没有读者就没有图书馆业务的发展,自觉维护全馆的形象和荣誉,使文明服务加强。

2、强化礼仪规范培训。图书馆要开办文明服务礼仪培训班,对员工的服务措施、方法、坐姿、站姿等方面进行培训,组织员工对礼仪知识、文明用语和举止仪表等方面进行学习训练,使他们掌握文明服务礼仪规范。

3、加强业务技能培训。图书馆要对员工开展上岗培训、业务技能培训和岗位练兵,定期开展专业技术比赛,使员工学会业务操作技能,熟练、准确地操作各种业务。还要开展图书情报专业知识、计算机培训、相关规章制度培训,以提高员工的服务效率。

4、创新完善服务品种。为适应读者意识不断增强的需求,图书馆应设立新业务开发部门,加强对读者的调查,了解读者需求,推出诸如个性化服务、学科馆员服务等多种服务。不断完善服务品种:延长服务时间,微笑服务,挂牌上岗服务,对特殊读者上门服务,为系部提供新书荐购服务,为科研人员提供个性化、定题和查新服务,推行首问服务责任制,为医院医疗、科研、管理提供信息和知识服务等。图书馆通过创新完善服务品种,以达到提高服务质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