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想象力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1-14 17:52: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孩子的想象力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我们都知道想象力对于一个人是否有所成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自己的宝贝具有非凡的想象力,该是一件多么让人欣慰的事情!那么什么是想象?“想”是动词。意思是要求我们努力去思考。“象”是形象、图像或画画的意思。简单地讲,想象力就是开动脑筋,在头脑中进行形象思维的能力。幼儿期是大脑想象力开始形成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孩子最容易形成大脑的思维模式,并可永久保持,所以是孩子智力形成的最关键的阶段。
做好儿童早期智力开发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然而智力开发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千万不能急于求成,把一些成人的知识和观点过早地灌输给天真的孩子。从生理上讲,儿童时期孩子的左大脑还未发育起来,也就是逻辑思维能力还比较差,过多过深的知识是他们无法理解也不能接受的,自然不会感兴趣。让孩子去做一件他不喜欢,也不明白的事情将是多么愚蠢的教育方法!孩子的右大脑发展比较快,儿童形象思维能力比较强,他们的头脑中天生就充满了各种幻想,如果在这一时期对孩子的右大脑进行及时地开发,恰恰符合了儿童智力发展的需要,也是每个孩子最喜欢、最感兴趣的活动,这种智力开发更能使孩子的右大脑与左大脑形成融会贯通的状态,使他的思维更加活跃,头脑更加灵活,也就是越来越聪明,这将为孩子长大以后的成才提供一种智力方面的有利基础。
开发右脑,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想象本身。而且只有美术教育才能很快地将孩子引入创作的空间,让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因为这里永远有新的课题、新的内容、新的方法,永远需要不断去尝试、不断去感受、不断寻求自己的观念和与众不同的表现方法……这是其他学科(音乐、英语、书法等)的训练所无法比拟的!孩子在了解了一定技法以后,就能很快地进行独立的自由创作了——不受任何时间、空间和内容、或是固定规则的限制。或许他还能创作出“大师级”的作品来,而儿童画最大的魅力就在于无拘无束,想象丰富。其实艺术领域最重要的本领,就是想象。从某种意思上来讲,儿童最具艺术价值。
篇2
第二准则:改变固有思路。想象力最大的敌人是接受现实,一成不变。为开导学生,美国教师采用了几种非常简单训练方法,帮助孩子动脑筋。比如,启发学生寻找去某个商店的新路线,用双手写字等。父母也可以参考,这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迫使孩子开动思维。
第三准则:从小事入手,脚踏实地。艾伦认为,孩子不应为重新设计一种新餐刀而大伤脑筋,也不要为重新发明轮子而想入非非。要点点滴滴滴从小事入手,脚踏实地。引导他们从木制刀具想到双面刀具的转变,然后联想到为增加多用性而大胆创新。
第四准则:多接触新事物。注意观察是开发智力和想象力的最佳途径。一个没有接触到新鲜事物的人免不了因循守旧,缺乏独特的思维和见解。让想象力在幼小的心田里驰骋,必须有广博的知识作基础;积累的经验越多,解决问题的思路就越广。
第五准则:别对孩子最初的想象力品头论足。动不动就告诉孩子什么是好主意什么是坏主意,不是一种积极培养他们独立思维的好方式。青少年的好主意并不能仅以常人眼光来看待,家长要懂得好事多磨的道理,给孩子们时间,他们的想象有一定的空间和时间。不然有伤他们的自尊。
第六准则:对孩子的作品多提问题。我们经常看到家里的墙上贴满了孩子们的作品。但除了夸奖外,很少有人对这些作品提出疑问,但提问可以激发想象力,给他们的想象发出必要的挑战。比如,问孩子为什么要那样画树,也许就会暴露出他们从来没有真正观察过树。他们以后就会画出有细小枝条的树。
第七准则:玩新玩具不如创造新玩法。创造新事物固然重要,但有时创造一些已存在的东西,也可以刺激他们的想象力。很多时候,孩子玩玩具盒比玩玩具更起劲。他们在玩盒子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如果大人用新玩具转移他的注意力,结果就是孩子接连不断地要新玩具,而不是创造新的玩法。
第八准则:不要吹捧孩子的进步。避免对孩子的想象夸大其词,把小小的改进说成天才的变革。在鼓励青少年时,最重要的是鼓励他们的进步,而不是对他们吹捧。如果在课堂上老师过于夸奖某一个学生的进取,满足一两个学生的虚荣心,一定会不自然地伤害其他学生的自尊,无助于孩子们之间的合作。
篇3
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游乐场
宜家在2009年10月和11月期间针对全球25个国家11,000个家长和孩子做了关于“玩耍对孩子成长重要性”的访问研究。研究报告中指出,玩耍是件重要的事,是孩子们了解自己和周围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尽情玩耍中,孩子们的创造力被不断地激发。
陈列师Fredrik说“你会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其实在0-7岁时就已经决定了。玩耍是件严肃的事,并不是消磨时间,它是孩子们学习和发展的基础,它会决定孩子将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Fredrik在讲座上为我们展示研究报告成果。他指出:欧美和中国家长几乎普遍(91%)认同游戏可以发展、促进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中国,几乎半数父母觉得孩子花费了太多时间在看电视和玩电脑游戏,应该创造更多他们自己的玩乐方式。而相对应的是,当被要求在看电视和与父母朋友玩耍之间进行选择时,世界各地绝大多数儿童也选择与父母或者朋友玩耍,而只有极少比例选择看电视来替代社交活动。
所以,结论是“其实孩子和家长只是想有更多的时间在一起。问题是他们想一起进行怎样的活动。这就是宜家一直致力于实现的目标:为孩子在家里创造一个真正适合于玩耍的环境,让孩子与父母能拥有高质量的亲子时间。
玩耍其实很简单
创意,从哪里来?涂鸦,玩家家,跳上跳下――孩子们的创造力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被开发出来了。
设计师ADna举了几个简单的例子,说明了“童年自由的玩耍时间就是人们的创意之源”。她曾观察到,一个两岁的小孩趴在地上聚精会神不知道看什么?突然,孩子站起来了,跑到了篱笆旁,原来,他在观察一只蚂蚱。接着,他蹲下来,一跃,跳出去。Anna发现,孩子在学蚂蚱跳跃的动作,因为孩子能从自然中获得知识,提升自身的认知能力和创造力。“所以,没有必要告诉孩子怎么画画,只要告诉他画什么就好了,孩子的认知能力远远超乎大人的想象。”Anna还拿出了一罐有上百年历史的纽扣,原来那是她童年“重要的玩具”。那些童年时她奶奶给她的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纽扣,让她在当时获得了无限乐趣,那些乐趣现在成为了她创作的重要灵感来源。
“当你的小孩在玩游戏,而你想让他吃东西,怎么办呢?”请不要强制孩子吃东西,打断孩子的玩耍远比迟吃一顿饭要严重。Eva和Anna现场给我们演示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一那就是扮演孩子游戏中的人物,与孩子一起融入游戏中,以游戏的方式询问孩子是否愿意吃饭。因为,家长要尊重孩子的想象力,给孩子提供足够的想象空间。“在家里,给孩子营造一片创意和想象的空间吧。”Eva说,“孩子的创意与生俱来,配上适合的‘工具’,孩子的创意就将进发!”
Anna和Eva希望所有家长都“Have fun with yourkids!”
篇4
【关键词】想象力;小学生;创新人才
小学学生正处在天神活泼,身体心理快速发育阶段,小学生对外界认知程度较低,对很多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有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2015年以来国家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提倡社会各界积极进行创新创业,希望通过创新驱动社会发展。创新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21世纪需要创新性人才。创新性人才最重要的是有着创造精神,有着比较活跃的想象力,但是想象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创造性和想象力要养成爱思考的习惯。小学是人逐渐开始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在心理学上小学正处于儿童成长的敏感期,在这个时期人的相关行为能力在受到外界适当刺激时可以快速提高,人的思维敏捷性、触觉、想象力等会在儿童的某个时期得到快速发展。
一、想象力的重要性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由此可见想象力对社会进步的巨大促进作用。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想象,鼓励学生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想象力是通过几位,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经验等去创造新价值的活动。
想象力是人类思考的过程,幼儿时期孩子的大脑和思维发展较快,这个阶段正是提高儿童想象力的关键时期,对于儿童通过适当的方式去挖掘想象力可以快速提高想象力水平。通过发展想象力,可以促进孩子长大后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一些想象力极度贫乏的儿童,对于社会竞争难以适应。小学教师在进行教育过程中要重视通过适当方式刺激学生想象力的提高,通过适当的方式提高儿童的想象力。
二、培养幼儿想象力的前提和基础便是更好的感悟生活
通过对知识的学习可以提高想象力发展水平,很多想象力是基于知识学习的基础之上。科学研究表明,知识量越丰富,在社会生活中同城想象力更加丰富,抽象思维能力就越好。因此在对小学生进行教育过程中,要通过采取适当的措施对儿童的想象力进行诱导,让幼儿的想象力进入一个新的高度。通过对儿童诱导发展想象力的方法可以很大程度上促进儿童想象力的提高。当时在课堂教学中强迫学生进行想象往往收不到理想的效果,常常事倍功半。主要原因是小学生缺少生活的经验,没有将想象力提升到更高的层次,这就要求教师和家长丰富孩子的视野,让孩子去了解自然、社会,在了解自然的过程中,去欣赏自然美景,去发挥想象力。通过对蓝天、白云、河流的了解,掌握自然知识的同时,可以发回儿童的想象力。在平时生活中,家长和教师以怕孩子弄坏东西为由,拒绝孩子接触新鲜事物,这其实对孩子想象力的发展来说是不利的。儿童由于缺少接触新鲜事物的机会,造成想象力缺乏,造成接触新鲜事物时反映迟钝。想象力的发展,与儿童对生活的积累和知识的存储有直接关系,在儿童教育过程中要重视对想象力的培养。
三、在各科教育中对儿童想象力进行培养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小学教育过程中要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进行培养,语文、数学、音乐、美术等必修课程都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适当的手段对小学生的想象力进行启发,通过情景教学,拓展儿童想象的空间。比如在音乐教学中,小学音乐教材里很多音乐是经典歌曲目,并且轻快、优美,教师对学生创造合适的音乐场景,可以让学生在心目中形成丰富的联想,借助多媒体技术,能够营造身临其境般的氛围。《赛马》是一支比较经典的二胡独奏,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现草原上马儿奔跑的画面,可以让学生边欣赏音乐,边感受赛马的情景,既可以加深音乐的学习效果,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通过音乐加表演的形式可以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在进行音乐欣赏时,对乐曲中人物形象进行模仿,能够让学生感受到音乐所发生的背景,对音乐内感情的把握更加准确。譬如,《卖报歌》展现的是风雨中一个小男孩不畏困难卖报的形象。在语文教学中,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想象力启发。古诗词文字常常经过仔细斟酌,短短的几个字包含着丰富的意境和情感,这些唯美的意境和情感又能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在实际学习中往往对这些诗词的解读不够优美,唯美的情景通过老师生硬的讲述后失去了自己独特的魅力,学生自然找不到学习的兴趣。老师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意境。比如王勃的《滕王阁序》,别有风格的骈体写成的诗序,笔力明快、风格清新、又气势恢宏,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技术,把每个画面一一呈现出来,使学生更身身临其境般的感受作者的情感,也能提高老师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黄t.放飞孩子想象的翅膀――小学美术课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6,03:60.
[2]嵇明.平凡之路的不平凡――浅谈新人教师建设文学社团的实践与收获[A].江苏省教育学会.2015江苏省教育学会学术年会报告文集[C].江苏省教育学会:,2015:7.
[3]杨惠婷.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作思维能力[A]..新教育时代(2015年10月总第3辑)[C].:,2015:1.
[4]王亚萍.《心的翅膀》[A].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16年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第四届优秀教学案例论坛论文集[C].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15:9.
篇5
【关键词】歌唱;孩子;音乐;能动性
自古以来,歌唱是人类表情达意的一种手段。无论年长年幼,歌唱这一艺术形式,能够比较直接的带给不同的人有丰富的情感体验。而孩子对歌唱的理解与表现也是值得探讨的话题,本文试图将从孩子天性的表达,与孩子的无障碍交流,发挥孩子想象力等方面,从教师,学生,家长的关系入手,谈谈如何以歌唱带动孩子的音乐能动性。
一、尊重孩子天性的表达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性,从遗传学的角度来讲,一部分是来自于父母的遗传基因,另一部分则来自于后天的培养。笔者在教孩子歌唱时会发现,有的孩子会很积极地投入状态,很自觉地将老师教授的知识,反复实践,甚至会将自己的感悟与体会传达给老师,老师会在一堂课中很容易完成自己的教学计划。而有的学生,就缺乏主动,在陌生环境中很容易与老师产生距离感,丧失了自己天性的表达,在这样一堂课中,表现的是一个不真实的学生,老师就会在教唱过程中遇到瓶颈。笔者认为,这两种现象的差别在于,除了孩子自身的天性之外,跟家长后天的教育是分不开的,笔者认为,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培养方案若形成了错误的培养观念,对孩子的成长都会造成严重影响。尊重孩子天性的表达,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二、如何才能做到与孩子无障碍交流
1.发觉孩子身上的特质
笔者在给孩子上课之前,会先跟孩子家长交流,包括孩子有什么特殊的兴趣,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会持续多久,性格方面的特点,在家有什么特殊的表现等等。通过这些谈话交流,对孩子进行细致的了解,并规划教学模式,与操作方法。同时,家长会在与笔者的交流中,潜移默化地注意到平时他们没有发现的孩子身上的某些特点,并意识到发觉孩子身上存在特质的重要性,并做一些培养观念的思考。
2.建立充分的信任感
孩子与老师之间,建立充分的信任感是至关重要的。学会换位思考,教师应从孩子的角度,思考歌唱的实际意义,歌唱的本质,对待孩子的特殊条件,怎样让孩子在最好的状态下歌唱等,并适当培养孩子从老师的角度,将自身与歌唱这一艺术形式产生关联。
3.将课堂交给老师
家长对孩子过重的期望,容易使孩子产生压力,对一对一的教学模式,难免产生排斥与抵触。在课堂学习时就会容易分散注意力,效率不高。有的孩子上课时不希望有家长陪同,能够独立配合老师,完成整堂课的学习内容。而有些家长担心孩子学的不好,或不认真学,有时会陪同学生上课,这样,自觉性比较差的同学就会在老师与家长之间做权衡,依赖家长的庇护,无法专心学习,产生盲目性。笔者建议,家长应将课堂交给老师,让老师与学生之间存在宽泛的交流空间,
三、发挥孩子歌唱想象力
1.歌唱与故事情节结合
教师在教唱时,不能为了唱而唱,完美的歌唱离不开故事情节的表达。例如《小白船》这首歌,笔者在教孩子学唱之前,会先以朗读的形式将作品读给学生听,通过不同的语调,语速等,制造生动的画面,让孩子能够通过联想,逐渐接受歌曲所要表达的意境。待对歌曲段落有了一定的熟识度之后,再学习旋律,这样,旋律与歌词结合,歌唱与故事情节结合,孩子很容易就能进入歌唱的状态。有的孩子在学唱时定性不强,经常会在课堂上提出与歌唱无关的问题。例如,孩子喜欢看动画片,经常会跟老师分享动画片里的故事情节与主人公,这时候,教师硬是让学生回到歌唱状态是不可取的,笔者经常会顺应孩子的思维,与他讨论,并选取时机,将动画片里的故事情节或主人公与歌唱结合,“你觉得她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如果她会唱歌会是怎样?”,“你觉得她会得到别人的认可吗?”等等这些问题,考验的是老师的耐心与想象力,孩子未必不会将思维转弯过来。
2.歌唱与形体结合
有些孩子在学习歌唱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将舞蹈动作投入到歌唱中,这时候笔者会鼓励孩子发挥自己的形体优势,并适当调整其动作的协调性。有些未有舞蹈功底的老师在教孩子歌唱时,会反对孩子有形体方面的表现,这样,自然就压制了孩子的音乐能动性,缺乏对音乐的领悟能力,使得歌唱状态僵硬,紧张,渐渐使孩子丧失自信心。
歌唱状态离不开想象力,想象力是调动音乐能动性的基础,在老师与孩子的交流过程之中,切勿刻意打断孩子的想象意识,而是应该采取有效的解决方案,将教师与孩子调整到最佳的教习轨道上来。
四、尊重孩子创作意识
在孩子学习歌唱的过程中除了基本的音乐理论基础知识要掌握之外,最主要的就是培养孩子音乐方面基本素养的提高,包括视唱练耳能力,即兴演唱能力等。孩子的创作意识也是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凸显的一个能力,家长与老师应该在孩子学习过程中注意观察孩子对待歌曲的反应,是否有即兴改编的倾向。有的老师会为了完成一堂课的教学任务,而忽略了孩子其他方面的潜力,若家长不及时发现,有可能会直接性地抛弃了孩子潜力。孩子创作的作品必定是有孩子的能动性的。所以,在对孩子的创作意识的培养中,笔者会本着支持与鼓励的原则,辅助学生完善创作思路。
五、结语
21世纪的今天,众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风。多数家长本着“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原则,对孩子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由此各地的培训机构,早教机构,家教机构已屡见不鲜,各种机构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面向各地招收学员,聘请专业教师,设置不同的艺术专业。其中歌唱专业是其中比较受孩子们喜欢的一门专业,歌唱能够有效带动孩子的音乐能动性,对其身心健康更起着弥足珍贵的作用。笔者认为,众家长应该在尊重孩子意愿的基础上,来学习歌唱,对孩子做过充分的了解,找到适合其身心发展的教学方法,与老师共同探讨,如何以歌唱带动孩子的音乐能动性。
参考文献:
[1]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8月
[2]张前.音乐学教程 [M].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57
[3]秦德祥著.《吟诵音乐》.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年10月
篇6
绘本口才
绘本口才最适合3至4岁的孩子,通过观察发现、理解讲述、角色扮演、创造和想象等教学方式,让孩子会阅读、会讲述,会表演!
语言的输入以读图和听故事为主,语言的输出则以口语表达为主。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认为,孩子认知图形的能力从很小就开始慢慢养成。虽然那时的孩子不识字,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读图能力,如果这时,家长能有意识的和孩子一起阅读绘本,营造温馨的环境,给他们读文字,和他们一起看图讲故事。那孩子从刚开始接触到的就是高水准的图与文,他们将在听故事中品味绘画艺术,将在欣赏图画中认识文字、理解文学。比起那些一闪而过、只带来一时的快餐文化,欣赏绘本无疑是一种让眼睛享受、让心灵愉悦、让精神提升的美妙体验。
体系
1、 观察与描述:着重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让孩子通过读图能够把故事讲述出来,规避语言表达问题。
2、 理解与复述:锻炼孩子的语言输出能力,让孩子在理解的基础上复述出来,敢于当众讲话。
3、 交流与扮演:解放孩子语言天性,锻炼孩子的胆量。
4、 想象与创造:想象力、创造力训练。
特点
1、要激起幼儿阅读的欲望和兴趣;
2、要关注自主阅读的培养,重视对孩子读图、看图、阅读图的技能;
3、绘本是文化传承的通道,要培养孩子的智慧。
目标
1、培养孩子善良、有爱、真诚、正义的品格;
2、提高孩子口语表达能力;
3、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篇7
要成功的弹奏一个作品,把它的内容完美的表现出来,首先要对作品有深刻的理解,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和他的创作意图。一首音乐作品往往是作曲家内心体验的再现,只有理解和掌握了作品所内含的感情,并用熟练的技巧来表现,这样弹奏出来的音乐才有生命力和感染力。作为一名钢琴教师当你面对的学生只有4、5岁时,在教课的过程中,如果用教成人的语言和方法教孩子,即使费九牛二虎之力也未必有成效。在心理学中,再造想象是指根据别人的语言描述或图形、符号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新形象的过程。
在幼儿的钢琴教学中,再造想象更是学生理解作品,掌握知识难点必不可少的条件。当老师用幼儿的语言、动作、歌唱的声音把复杂、抽象的乐曲生动、形象地讲解出来时,再造想象能使孩子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形象,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掌握一些对他们这个年龄阶段来说抽象的音符所要表达的艺术意境。所以教师在教琴的过程中应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善于“变化”自己的年龄,特别是面对幼儿琴童,教师要“变成”一个“孩子”,用孩子的语言和形象思维方式结合乐曲来启发、引导、丰富幼儿的想象力。通过特性不同的音乐所表现的内容和情感的不同,借助音乐丰富的表现功能,帮助孩子发挥想象,把乐曲所要表达的内容带到演奏的音乐中去,使之刻画形象、表达意境、描绘自然景色、抒感……让每一位学琴的孩子更加贴近深入音乐,让音乐来表现自己的内心感觉,让音乐和孩子产生共鸣。
现代出版的一些儿童钢琴教材常常辅以一些形象生动的图画来启发孩子,结合每首乐曲的标题及乐曲中的音乐术语、符号标记,教师在讲授中要突出趣味性,运用生动的语言、形象的动作和准确的示范演奏启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唤起、激发他们的音乐想象力和理解力。在课堂上创造出一种无拘无束的愉快气氛,使幼儿始终保持一种“玩耍”的情绪,这样孩子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接受音乐的教学和陶冶。
例如:《青蛙合唱》•汤普森 曲
教师在弹奏之前,先让孩子想象一片池塘,绿绿的荷叶上有青蛙在“呱呱呱”地唱歌,然后让孩子带着问题去听教师的演奏:①根据不同的音区判断有几只青蛙在唱歌。②这首乐曲叫《青蛙合唱》,哪儿是小青蛙唱的,哪儿又是老青蛙唱的呢?什么地方又是老青蛙和小青蛙在一起合唱呢?
教师在弹奏过程中可以用清脆和低沉的声音模仿青蛙的叫声,启发孩子通过键盘音区高低的转换、力度的变化对比、乐句的模仿、乐曲三拍子的节奏,表现出老青蛙和小青蛙在“唱歌”的音乐形象,示范结束后让孩子根据老师的弹奏回答问题。如果孩子在试奏的情况下弹错节奏、音符或错误的表现力度变化时,老师可以问他:“是不是小青蛙今天嗓子痛,没办法好好唱歌呀?”这时老师如果再去按乐谱节奏模仿小青蛙在叫的过程中加入“咳咳咳”的声音,孩子们听后往往会哈哈大笑,但下一遍的弹奏就基本不会出现错节奏等一系列问题了。
又如,在讲解断奏中声音的控制时,有的老师会反复纠正孩子的抬手臂、手腕、手指等一系列的动作,在松呀、紧呀这样肌肉动作上兜圈子,以期望学生弹奏出好的声音来。但是往往这样令有些孩子更加不知所措,领悟不到老师讲解的动作要领,弹不出好听的声音。这时如果老师换一种讲解的方式,暂时先不纠正其弹奏动作和方法,也不用“不要过于紧张,不要过分用力”或者“不要什么……”等语言纠正孩子弹琴过程中出现的种种不尽人意的地方,而是用启发教学,发动孩子的想象力和听觉。举例说明:教师模仿三种不同力度,速度的敲门声:①愤怒急促地;②柔和速度适中地;③很弱、极慢地。针对三种敲门声音加以讲解:
第一种由于力度过强、动作过大,好像要把门都敲坏了,是一种极不礼貌的行为。这样的客人,主人是不欢迎的。第三种由于过于控制力度而弹得太轻,教师可以同样形象地指出,主人听不见敲门声是不会来开门的。
通过这样一种方法,可以把孩子的注意力引向倾听,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会根据我们的启发、引导,结合他们自身的体验,用听觉判别和比较来做出自然的机体适应调整,从而轻松地解决力度大小、紧张、放松等弹奏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篇8
摘要: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拥有尽可能多的美德――节制、宽容、勤奋、公正、节俭、整洁、秩序、谦逊......是的,这些美好的品德会让我们的孩子最终走向成功,并成为一个令人尊敬的人,对孩子如何进行培养,成为社会主义有用的人,这将是每个家庭乃至是一个社会关注的话题。未来社会日益纷繁复杂,竞争日趋激烈,如何在社会上立足,如何成就一番事业,都有关系到对孩子如何进行培养的问题,本文通过学习和生活进行分析和解决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学习生活习惯的问题。
关键词:教育;兴趣;习惯
习惯决定人生,好习惯主宰孩子的一生。对于孩子来说,要成就学业,事业,要拥有美好的人生必须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在当代,最重要的学习莫过于学会学习:如何教孩子学会学习,归纳如下:
(1)培养学习兴趣,要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先要使孩子尝到成功的滋味,如果孩子一旦灰心失望就永远不会有进步。要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父母要避免急躁情绪,不能操之过急,不能强迫孩子学习。要多鼓励。对于孩子的好表现和好成绩,父母不要吝啬使用赞美之词。要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就要不断地刺激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勤于思考,奠定思维能力。要引导孩子们自己去思考,给孩子出一些思考问题,无论是看书,看电视,都启发孩子进行思考,并且全家参与,对问题要全面思考,善于归纳,举一反三,形成习惯后孩子就会对所看到事物进行独立思考。学会归纳。
(3)认清事物,善于观察,张开想象的翅膀。让孩子多参加活动,指导孩子观察时,认清事物,注意启发将观察与想象紧密结合,创造条件为孩子提供观察自然和观察社会的机会。培养孩子绘画,音乐等方面的素质。让孩子脑手密切配合,多种心智积累同时参加的智力活动,它可激发孩子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
(4)打破常规,积极创造条件。专心学习,珍惜时间,勤于动笔,平时读课外书时让孩子拿一只笔,外出时,及时把所见所闻和感想记录下来,那怕非常粗略、简单;养成写日记,记随笔的习惯让孩子随身携带纸笔,把自己脑中闪过的灵感捕捉下来。启发孩子自己提问题,和孩子交谈,激发孩子的思考
(5)喜欢阅读,通过阅读训练,激发儿童对书籍、报刊产生浓厚的兴趣,增强儿童求知的各个愿望,养成喜欢读书的好习惯,一切书籍和文章都是大自然和社会生活的再现,并给孩子创建一个舒适的读书环境。
(6)读写姿势,正确的读写姿势,一开始读书就要严格训练,坚持两三年,正确的习惯就养成了,保护好孩子的心灵之窗――眼睛,耳聪目明是学生用途学习的最基本的身体条件,通过训练让孩子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养成科学用眼的好习惯,以保护视力,促进脊椎健康发育
(7)认真书写。正确书写姿势正确,包括笔姿和握笔姿势,折顺正确,包括笔顺规划和基本笔画书写,架结构正确,书写格式规范,文面整洁美观,作为父母要帮助孩子认识到写好字的重要性,进而培养孩子正确书写的习惯
(8)不动笔墨不读书,培养孩子,读课上籍需要动笔,读课本要动笔,写读书笔记不要局限照抄上面,还可认写读后感。如抄录生字、新词。精彩句子,摘录名言,警句,日积月累会使你的生活和定出的文章很有说服力。
(9)预习,复习。预习做为课堂学习的准备环节,它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前事先对老师要讲的内容有所了解,在头脑中建立一个大致的认识,记忆的方法很多,要教会孩子正确的记忆方法,
(10)善于记忆、写日记、刻苦钻研、科学视听,安全上网收集信息。训练孩子掌握一些科学的记忆方法,并付诸实践,提高学习成绩,日记是人内心的独白,写日记是自己和自己的灵魂,这种交流帮助人感悟生活和促使人成长,许多文学家和科学家都有坚持写日记的习惯,刻苦钻研的好习惯使孩子在学习上能发扬不怕困难,迎难而上,顽强拼搏的精神。培养孩子科学视听、安全上网的好习惯。
除了培养孩子好的学习习惯,还要对孩子进行审美,爱美教育。
(1)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养成保护大自然的好习惯,让他们在大自然的美景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并自觉地投身于保护自然环境,建设美好家园的行列,常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寻找快乐,让美丽的大自然陶冶孩子的情操,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广泛的兴趣和爱好,能为孩子活泼开朗的性格提供一种精神动力,使孩子长期保持饱满的精神和充沛的精力,对人对事较乐观,积极、热情永远,保持逢过细向上的精神状态。
(2)爱音乐、常唱歌,听歌曲,爱美术爱画画,音乐的作用很多,它可以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可以振奋人的精神,鼓舞人们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要以愉悦人的身心,增进健康,帮助人们排除被动,忘却痛苦,提高人的生活质量,音乐可以治病,也可鼓舞人的士气,也可涣散军心等益处很多。养成勤画画的习惯,能培养和发展儿童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思维能力,使儿童在画画中体验美,欣赏美、创造美。
(3)爱名著勤习作,通过训练,使儿童养成爱名著勤习作的好习惯,让儿童在文学名著的艺术殿堂里陶冶情操,提高精神境界,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增长才干,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想象力,提高审美力,
(4)赞美他人,使儿童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人,养成赞美他人的良好习惯,保持积极乐观的健康心态,在快乐中健康成长。
(5)完善自我,改正错误行为,使儿童懂得不良习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做父母的要想帮助孩子进步,必须先沟通和了解,多抽点时间陪孩子说说话,针对孩子的不良习惯,及早帮助改正,常言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要帮助他们提高自觉意识,逐步实现自我完善。自觉积极改正以往不良习惯,逐步实现完善自我的目的。
总之,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多么重要啊!
篇9
【关键词】剪纸 幼儿园 创造力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206-01
剪纸教学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利于个性发展,符合幼儿教学的规律。结合幼儿教育的特点,探索出一套创造性的剪纸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孩子的想象力、独创能力以及动手、动脑的能力,对于孩子的成长起着十分重要的引导作用。现针对如何进行剪纸的创新教学做出以下讨论。
一、收集剪纸作品提高对于美的捕捉能力
1.民间剪纸的收集
我国民间剪纸艺术可谓精湛绝伦,各地剪纸艺术也独具特色。如苗族刺绣、泥塑,山西剪纸等,都是我国剪纸艺术上的典型代表[1]。了解和收集这些民间剪纸作品,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日常生活中注意收集剪纸的图片、实物作品或者照片,如一些报刊杂志、图书教材、物件包装上的剪纸图形等。同时,鼓励幼儿参与收集剪纸作品的活动,有利于提高剪纸教学的效果。教师将自身和幼儿收集到的剪纸作品通过多种形式展示给幼儿,如实物展示、多媒体放映等,在展示过程中通过引导式的提问引起孩子对于剪纸的好奇心,对于孩子的欣赏能力进行指引,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在收集和展示剪纸作品的过程中,教师和幼儿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都得到了提升,同时也让孩子感受到了民间剪纸的独特美感。
2.收集剪纸材料培养动手能力
收集剪纸材料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同时也是加强师生互动的重要环节。这个环节可以鼓励家长朋友参与进来,教师与家长集思广益,鼓励幼儿选择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材料作为剪纸材料,如食品、服饰、糖果、鲜花、工具等的包装纸,一些广告海报、墙纸、报纸、杂志、废旧纸等。另外,塑料制品,如布匹、毛绒线、皮革、果皮、菜叶、花草、树叶等也都可以作为剪纸材料。在收集这些材料的过程中,幼儿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收集的过程也让幼儿体会到利用废旧品的乐趣,无形中向其灌输了绿色环保的意识。
收集后,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剪贴,老师可安排家长带领幼儿组队进行自由剪贴活动,使用剪刀和胶水剪贴成各种动物、花草树木、蔬菜水果等;部分有颜色的材料,如果皮、鲜花、菜叶、树叶等可对剪贴作品进行装饰和润色。剪贴的过程最大限度地展现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但激起了孩子对剪纸活动的兴趣,而且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二、在环境创设中培养感受美的能力
环境氛围的创设对于人的成长有很大影响,这同样适用于幼儿教育。营造剪纸艺术的氛围,对培养幼儿感受美的能力和提升审美能力均有很大帮助。为了营造剪纸的艺术氛围,教师可在教室的墙壁和楼层的墙壁上粘贴各种剪纸作品,可以是幼儿和教师的剪纸作品,也可以是收集到的民间各种剪纸艺术作品。
创设剪纸艺术氛围不只是粘贴剪纸作品这么简单,还必须懂得如何更有效更生动地创设这种氛围。如在幼儿园的走廊上,选择一根或几根柱子,选用棕黄色的纸质或塑料类材料包裹成树干的模样,再将收集到的树叶粘贴在“树干”上,“一棵大树”就完成了。然后再发挥孩子的想象,为“这棵树”做一些装饰。如小鸟、松鼠、毛毛虫、蝴蝶、树洞、水果等巧妙地粘贴或悬挂在“树上”,一棵完整且充满生机的“树”就完成了。装饰好的走廊焕然一新,如同进入了大自然,点燃了幼儿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热情。
另外还可在幼儿活动区进行布置。活动区的墙壁是布置的重点,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将墙壁布置成一片“海洋”。幼儿的剪纸作品,如大小不一的鱼儿、乌龟、珊瑚海、水草、海星、虾类、贝类等,教师引导幼儿将这些“海洋生物”贴在墙壁上,再用一些绿色的彩带剪成波浪型的线条张贴在墙上作为水波。
三、从创造性的剪纸活动中培养创造能力
1.剪纸作品的创新
传统的剪纸内容大多为人物、动物、植物等,随着时代的发展,更多新鲜的事物如雨后春笋般涌出。剪纸艺术也应跟随时代的潮流,加入新的元素,才会有更多的生机和发展。教师可抓住这一规律,在剪纸内容上有所创新。在剪纸内容中加入幼儿喜爱的卡通人物,如蜡笔小新、葫芦娃、中华小当家等,卡通动物如孙悟空、喜洋洋、灰太狼等,这些内容题材新颖独特,足够吸引幼儿的眼球。创新的题材内容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而兴趣又是最好的老师[2]。当亲手剪出喜爱的事物时,带给幼儿的是前所未有的快乐满足感和成就感。
2.剪纸内涵的延伸
剪纸作品的创新是培养幼儿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3]。若在作品中赋予某些含义,那么作品就更具价值和意义了。教师应注重幼儿的心灵成长,在剪纸活动中同样可以达到教育的目的,也就是说教师应引导幼儿注重作品的内涵。教师可选择一份剪纸作品做示范,提问作品的特殊之处,在肯定幼儿的回答后,说出作品潜在的内容,引出剪纸作品也需要有内涵的话题。然后鼓励幼儿亲手制作一份有内涵的剪纸作品。如制作一份剪纸礼物送给母亲,表达对母亲的爱,这不但拉近了亲子关系,还教会了幼儿感恩的重要性。
3.剪纸的巧妙组合
将单个的剪纸作品或剪纸材料进行巧妙组合,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联系日常生活,选择幼儿熟悉的事物作为创作的参考题材,鼓励幼儿多观察,多思考,可以将日常所看到的的事物通过剪纸的巧妙组合表现出来,这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有效途径。如日常使用过的包装纸、彩带、皮革,常见的树叶、花草等,都可以拿来进行创造性组合,在教师指导下,剪成各种大自然的组成元素,将这些元素进行组合搭配,可以组合成“大森林”“田园山色”“美丽花园”“动物乐园”等。这些剪纸的巧妙组合,对于开发幼儿的创造力有很大的帮助。
剪纸是集动脑、动手、想象和创新力于一体的艺术,而剪纸教学的创新更是一门艺术,教师根据幼儿的成长规律制定切实可行的创新教学,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审美能力以及思维创新能力等,对于幼儿综合能力的培养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任兰珍.浅谈幼儿园剪纸教育教学活动的方法[J].快乐阅读(上旬刊),2013(03):122-122.
篇10
关键词:少儿古筝;音乐教学;兴趣;培养
前言
古筝已有2000多年历史,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既能柔美细腻,又能宏伟磅礴。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创作突破了传统的五声音阶结构型,进一步扩展了筝的表现力,如今,很多家长希望把孩子从小培养的多才多艺,所以越来越多的孩子从四五岁就开始习筝。但学习古筝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大部分少年儿童学筝时断时续,兴趣不持久。重要的是,他们缺乏兴趣,或兴趣不持久。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动力,当我们面对某件事情或某项活动时,会很投入,而且印象深刻时,就产生了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成功的秘诀。
一、如何培养学习兴趣
(一)激发学琴原动力
以琴激趣,点燃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由于我们面对的教学对象年龄较小,他们对古筝有很强的好奇心,但缺乏耐性,思想不集中。所以在感情上就要和他们亲近,让孩子在心理上接受和喜欢自己。作为教师,还要抓住儿童爱玩好动的特点,他们一般把注意力都集中在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上,所以要使无意识变为有意识,完成从好奇心到产生兴趣的转变。在少儿刚接触古筝时,要从基本功抓起,因为基本功的好坏对能否弹好古筝至关的重要。但是练习基本功时的单一和枯燥会使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慢慢产生厌倦,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一些措施,来激发孩子的兴趣。比如把基本功和熟悉的儿歌小曲子结合起来,当他们听见熟悉的儿歌后,就会合着拍子轻声哼唱。通过这种技巧与乐曲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以美的旋律,来激发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
(二)提高审美感知力
音乐是一门抽象的艺术,因此在古筝作品中想要把节奏、音色、力度、速度表现出来的话,一定要从技巧开始抓起。把勾、托、抹、劈、滑、揉等技巧教学同审美教育联系在一起,只有当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感知能力,才能在演奏古筝时,把作品表现的淋漓尽致。因此,在儿童古筝教学中,一定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对古筝音乐的审美感知力,通过结合典型的乐曲,去启发学生感知不同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不同作用。从技能教学中让学生感知什么是筝乐美以及如何达到这种美,从而唤起学生对美得向往和追求,所以教师在范奏中要注意古筝技巧的正确方法。古筝音乐的表现力是由诸多要素结合而产生的,相同的音乐要素,不同的学生演奏出来也会有不同的表现,重要的是学生凭自己的感受去体会与理解。
(三)增强音乐想象力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则是无限的,所以音乐想象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在古筝教学中一定要不断的引导学生提高对音乐的领悟能力,而音乐想象力又是审美领悟能力提升的关键。如《渔舟唱晚》是一首优美、典雅而富有情趣的曲子,它引用了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为题,描绘了夕阳西下,小船轻轻荡漾,辛苦的渔民忘却一天的疲劳,悠闲自得,满载而归的画面。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在脑中去想象画面,置身其中。在学生充分理解曲目的内容后,再去识谱演奏,这样就会显得轻松愉快。在古筝教学中要不断的引导学生提高对音乐的领悟能力。
二、培养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凡是儿童感兴趣的事物或活动,才会作出更多的投入并使能力得到更多的锻炼,兴趣一经形成,就会吸引儿童去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兴趣是一种心理特征,它不是生来固有的,--是后天培养形成的,是生活所需激发而发展起来的。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自身”。在这个入门阶段,老师担负着正确引导学生兴趣的责任。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学琴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都将自己的老师视为榜样,视为偶像。假如,一个老师对于古筝事业执着追求,那他的学生也会对古筝产生浓厚的兴趣。反之,若老师没有全身心地投入教学,那他学生的兴趣也会大大打折。所以,老师的兴趣和学生的兴趣很大程度是成正比的。
三、培养学习兴趣的几个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