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措施范文
时间:2023-11-14 17:52: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中小企业占据了较大的比例,同时也贡献了较多的经济发展力量,遍布在各个行业中。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状态下,中小企业的发展面临着诸多的问题。为了追求更大的企业利益,在财务管理上较为疏忽,其财务管理理念也相对滞后,甚至引发较大的财务风险。
一、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基本状况
企业财务管理主要是企业的总体目标,包括投资、融资、营运资金与利润分配多项内容。财务管理属于企业管理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依照金融与经济有关法律法规执行,同时要遵循企业财务活动、财务管理、金融与经济管理的对应原则。财务管理是企业自身运用专业针对性的措施、程序与办法来达到标准化的控制、监督企业的财务活动运作状态,最终实现企业财务目标。企业财务管理属于整个财务管理系统中的中心部分,在一定程度会指导企业所运作的经济活动,达到企业活动的监督、调控功效。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犹豫期规模相对更小,企业能力有一定局限性,从而导致企业发展中筹资与融资工作开展困难,同时由于管理体系相对滞后,整体的信用体系也缺乏完善性。对于中小企业发展而言,其中资金充沛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自身的发展状态与速度。甚至只有赚到的利润才是企业最实在的盈利成果,而多数中小企业由于更注重眼前利益的获得,从而在发展中更多的注重数量的提升,而缺乏质量的关注。财务工作中的监督与管理缺乏实在的作用,从而引发中小企业贷款存在更大的阻碍,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风险尤为敏感,从而让中小企业成为银行的高风险客户。由于财务管理没有发挥作用,从而导致企业无法获取真正的有价值的财务信息,导致企业发展决策受到影响。
二、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支持不足
中小企业在发展中如果能够得到政府支持将会很大程度的帮助企业渡过发展困境与难关,获得发展机遇。但是我国政府对中小企业普遍存在支持力度不足。政策法律支持不足,更多的政策法律支持是依照大企?I法发展所需而设定,从而导致中小企业在竞争中无法获得优势地位;其次,在税收、融资、土地使用等政策上也更多向大企业倾斜。虽然中小企业占据了我国国民经济中的较大比例,但是贷款比例严重偏低,也可以说明政府政策支持力度不足。其三,对于中小企业造成的摊派费用较多,税费压力过高。
(二)中小企业融资法规缺乏科学完善性
中小企业在发展中一直存在融资困难问题,其中与有关政策法律法规不科学不完善有密切联系。信用担保机构的缺乏,以及融资服务体系缺乏完善性,从而导致中小企业获取长期可持续性的融资有较大的阻力。中小企业的贷款成本要显著高于大型企业,银行在贷款提供商的跟踪监控成本也相应提升,从而导致银行更愿意贷款给大型企业来保证银行自身的利益。
(三)融资难与资金周转困难
中小企业融资较难,较多存在资金运转紧张问题。我国政府方面对信贷与土地所开展的宏观调控工作看对严谨,存款准备金率提升情况明显。在相关背景条件下,中小企业资金申贷情况相对更难。而资本市场不断推进,资金紧张与融资困难问题会日益凸显,较大的遏制中小企业的发展运作。
(四)会计控制缺乏
中小企业中会计控制制度相对滞后,缺乏审计工作的重视,从而导致会计控制工作缺乏。容易引发固定资金管理不当,固定资产增减信息缺乏有效记账,导致账实不符。另一方面会因为资金回收速度慢,容易导致资金周转不灵。而成本控制的缺位,导致资金大量的呆滞与流失。
三、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措施
(一)加大政策扶持
要注重政府政策扶持,鼓励小银行的发展,为中小企业融资带来便捷。同时提供中小企业融资的优惠措施,通过援助贷款与补贴的方式提供中小企业一定政策支持。注重对低碳、创新、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支持,提供发展资金。同时构建金融服务平台,有效的扩展信贷范围,减少贷款设限,积极辅助小银行发展,为企业提供更多的金融产品。
(二)建立健全财务监督与审计机制
在企业内部,要积极的做好财务监督与审计工作,对财务活动做全面掌控检查,科学分析研究财务状况,让财务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优化对经营活动的支持,做好企业内控管理。各部门都要充分认识到审计与监督工作的重要性,积极配合相关工作开展,从而有效的保持整体秩序控制的有效性,调整整体工作效率与质量。要设立企业内部专业的财务团队,避免非专业人员导致财务管理工作的滞后或者差错。
(三)注重资金管理与扩大投资
要做好现金管理,避免现金的缺乏与闲置,充分利用现金的价值。同时要做好合理的投资来帮助企业稳定发展提供条件。对企业运营状况做深入分析,灵活调整企业资金投资方向,注重内部投资,控制对外投资,从而降低财务管理风险,强化企业资金运作能力,有效的优化资金运用与管理,让其管理步入到正常运作,提升企业自身竞争力,有效发挥企业运作优势,从而有效的保证可持续稳定发展。
篇2
领导用的时候,也是在年终的职工大会上、总结会上用上几个。反映了什么,背后有什么问题?“哼哼,别怪我,我不懂财务,不知道”一句话就搪塞过去了。真正的财务分析是什么呢?
笔者认为,用最简短的东西,告诉公司决策层你所知道和你要告知的情报,要决策层在未来做出反应,而非会计报表,反映过去的事实(有些还是歪曲的事实),而要在分析过去的基础上体现未来的管理决策。财务分析是为了促进集团企业及下属各控股产业子集团围绕经营目标,挖掘现有潜力,找出差距和存在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公司总体经营目标的实现。 财务分析的个性化相当强,包括不同的领导个性和知识结构,要求的报告各不相同。本文从一个相对普及的报告模式来说,适用集团企业以及所属各控股产业子集团。
一、编制的时间要求
财务分析报告编制,各产业子集团财务部门应于年度终了、季度终了、月度终了,按照集团企业财务中心统一部署编制年、季、月财务会计报表,收集其他部门提供的分析资料,将各项分析指标进行对比,对其差异进行分析,找出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和加强管理的建议。各产业子集团的财务分析报告应按规定时间报送,季度财务分析报告于季末次月十五天内报送集团企业财务中心,年度财务分析报告于年后二十天内报送。
二、遵循的原则和要求
财务分析报告以财务报表和其他资料为依据和起点,统一采用对比分析法,如与计划、与上年同期实际比,系统分析和评价公司的过去和现在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其变动,财务分析要遵循“差异——原因分析——建议措施”的原则,最终形成财务分析报告。
财务分析报告的框架:报告目录——重要提示——报告摘要——具体分析——问题重点综述及相应的改进措施建议。
问题重点综述及相应的改进措施一方面是对上期报告中问题执行情况的跟踪汇报,同时对本期报告“具体分析”部分中揭示出的重点问题进行集中阐述,旨在将零散的分析集中化,再一次给领导留下深刻印象。
三、财务分析报告运用
财务分析报告可以为公司领导层的经营决策提供有力的财务支持,是各公司内部报表,属于公司内部财务信息,只能由公司高层领导全面把握。
产业子集团的财务分析报告,原则上只由产业子集团财务部门负责人、分管副总、总经理及集团企业财务中心经理、审计部经理、分管副总经理、总经理、董事长查询并掌握。若产业子集团职能部门有查询财务分析报告信息的需求,应由产业子集团总经理审批。
财务分析报告作为财务分析例会重要的书面材料,各产业子集团必须定期召开财务分析例会,每季一次,于季末次月中旬召开。会议由总经理主持,各部门领导和有关人员参加。分析以财务部门为主分析,其他有关部门补充。发言人应对有关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分析,找出主要原因和关键环节,提出整改措施。
集团企业财务中心根据下属产业子集团报来的财务分析报告应于十日内完成汇总整理,并由总经理主持召开集团企业的财务分析会,对各产业子集团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措施、建议形成会议纪要下发执行。半年和年度财务分析应向集团企业董事会汇报。
四、行业分析的条框举例
·行业发展状况·客户的状况
·供应商状况
·竞争者状况
·潜在的市场进入者
·替代品的威胁
·机会与威胁
·公司财务对竞争策略和主要措施支持的分析
五、财务分析的条框举例
基本分析框架采用传统杜邦分析法,如果财务人员成熟,可以采用改进的杜邦分析法,将金融资产与经营资产分开。
·资本收益率·销售利润率分析 根据损益表分析公司各项成本费用占销售收入比率的历史比较和与竞争对手的比较:销售成本(原材料、工资、制造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税收、利润相对上期增减变化情况,及其占销售收入比例的变化,对变化原因做出分析说明,并提出改进建议。
·资产周转率分析·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金周转率
六、各个部门财务分析建议
·对市场部门的建议
·对生产部门的建议
·对技术开发部门的建议
七、财务预测
·销售量与销售额预测
·销售成本预测
篇3
摘 要 目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事业单位的财务分析逐步走向一个全新 的轨道。财务分析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作用日渐突出,有助于反映财务运营状况,科学、精确地评估当前经营的成效。本文主要从事业单位开展财务分析的意义和措施等角度论述财务分析的重要性。
关键词 财务分析 事业单位 重要性 存在的问题 解决策略
毋庸置疑,财务分析能更好地促使事业单位掌握自身发展态势,也能审核当前单位内部预算执行的实际状况,搞好财务分析对事业单位发展和经营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本文首先介绍事业单位搞好财务分析工作的重要意义和存在的问题,接着阐明强化财务分析的方法与对策。
一、事业单位进行财务分析工作的意义
1.有助于把控财务预算执行的动态,为单位决策提供翔实的财务依据
现如今,财务分析的内容包括财务收支情形、资产运用及控管状况和收支预算的具体执行等,并采用比照分析与要素分析的方法,经由一系列的分析,充分反映事业单位日常的业务活动与经营动态,把得到的结果第一时间告知事业单位高管及上级部门机构,为其开展细致化的决策提供更加合理、精准、可行的依据。
2.通过运用若干科学分析方法,保障决策的公正准确性
财务分析是一个“系统分析”的过程,这便要建立在科学、准确的基础之上,财务分析依靠定性、定量以及两种方法相结合的办法。由此表明,财务分析正逐步构筑起一套全面、科学、合理的系统架构,最大限度的减少主观要素对制定决策的妨碍与干扰,使最终的决策不失公正与客观。
3.为事业单位的管理层提供第一手的数据材料
财务分析牵涉到多项领域的工作,比如资产的负债、收入的开销、运营状况和预算的控制等,这为定期管理预算资金提供了极大地便利,方便职员统计预算资金的使用。此外,也利于对资产、员工的具体情况加以了解,全方位掌控单位的财务资源,进而为决策管理供应基础性数据。
二、事业单位在财务分析中存在的问题
1.财务分析的指标不尽完善
现今完整的财务分析指标包括公共、职员支出所占事业支出的比例、资产负债率和经费自给率等项目。其中,资产负债率和经费自给率这两大项目对于自收自支以及差额划拨款项的事业单位更加符合。然而,全额划拨款项的事业单位,其分析的关键点是事业支出的结构科学与否、预算执行情形和支出项目的准确程度,现有的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指标并未体现这部分内容。
2.参与财务分析的职员管理能力有待提高
在事业单位,为数不少的财务分析职员对单位的业务程序及发展趋向缺少必要地了解,所制定的财务分析报告也有明显地漏洞。负责财务分析的员工热衷于做报表或者报账,实际并未投身于到管理状态中,对本单位财务现状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知之甚少,此现象在基层预算部门单位比较常见。财务职员在分析时,仅凭已出现的经济性业务对财务收支状况加以判断,这既无法为决策人员提供准确的财务信息资源,也不能找到财务分析所存在的问题根源,不利于决策的科学化和精确化。
3.事业单位未能足够重视财务分析工作
当前,作为履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事业单位,其资金来源于国家财政的扶持,直接致使事业单位较为看重会计核算,无视财务分析工作。与此同时,事业单位尚未构筑起一套符合实际的财务分析体制,财务分析报告的制定缺乏主动性和完整性,不能及时获知单位财务收支的具体情况,阻碍财务分析报告效能的有序化发挥。
三、事业单位加强财务分析的有效方法
1.在财务管理实践中建立一套完善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近年来,为顺应市场经济完善的新趋势,我国不失时机地推行财务管理体制的变革,并在前几年正式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具体而言,自收自支、差额划拨款项和全额划拨款项的三类事业单位在财务控制上已有显著地差异,尤为注重对单位预算执行状况的评估,强调刚性。
2.强化财务分析常识的研究,更新理财理念
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通过实行构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推进政府采购和改进预算编制等有力措施,进一步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随着财务控管方式的转变和更新,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人员便要跟上改革步伐、及时更新观念、认清形势,以便于精确地认知财务分析和会计核算所存在的内在关联,从过往单一化的“财务会计”转变为如今“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同等重要。经由自身专业素质和业务素养的持续提高,以更饱满的热情投身到财务分析工作中。
3.健全财务分析的体制机制,提高财务分析的重视度
事业单位的财务职员要将财务分析摆到更加关键的位置,并建构合理的、全面的财务分析机制。除此以外,事业单位财务部门高管要立足于单位财务运营的实际,妥善地出台符合自身生存与发展的财务分析制度,并捋顺财务分析的流程,明确财务分析的部门职能,将各项职责细分到每一位职员,形成一套联动协作机制,防范各机构、部门人员的扯皮、推诿,依托完善的制度优势为财务分析工作保驾护航。
结语:综上所述,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新时期,事业单位及其财务部门应充分意识到财务分析的重大意义,在日常工作实践中及时认清和发现本单位内部的财务分析问题,结合单位财务管理、运行的实际状况,采取行之有效地措施弥补财务分析的各项缺陷,为事业单位创造更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王振亚.如何对事业单位进行财务分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06).
篇4
关键词:财务分析
整个烟草行业发展形势日益复杂严峻,依然面临控烟履约的艰巨任务,潜在的市场风险、法律风险、政策风险也不断增多。A烟草工业企业作为烟草行业中的一员,也突出面临结构提升困难的严峻形势、突出面临成本费用上升尤其是烟叶价格上升的严峻形势。面对这诸多的压力和挑战,要求我们从内部挖潜,向管理要效益。而好的财务分析就像是企业的透视镜,通过优化财务分析体系,坚持问题导向,用创新的思路、务实的举措,挖掘新潜力、培育增长点,从而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和企业的经济效益。财务分析是指通过收集、整理财务数据,并结合其他相关信息,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等进行综合比较和评价,为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管理决策和控制依据的一项管理工作。
一、A烟草工业企业财务分析现状
近年来,A烟草工业企业较为重视财务分析,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烟草工业企业间的竞争压力也不断增大,现有的财务分析还存在很多局限性,影响了财务分析在提升A烟草工业企业综合竞争实力的高效性,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优化财务分析体系。1.重财务指标,轻非财务指标。目前,A烟草工业企业的财务分析主要是以财务数据分析为主,比较重视税利、成本费用方面的“财务指标”分析,不太重视“非财务指标”分析。比如,在对经营成果进行分析时,一般从利润构成、降低成本费用等方面去查找原因,却缺少对盈利能力高的创收卷烟进行详细分析,如有什么产品研发的亮点、采取了什么样的营销手段、实施了什么样的经营管理措施等方面去分析,这样不利于公司领导和相关业务部门全面了解企业的优势和劣势,不清楚哪些方面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加强。2.财务分析与业务工作融合不够。财务工作相对来说专业性较强,大多财务人员对公司的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等环节了解较少,造成财务分析与实际业务相脱节,分析工作也就大多停留在“就数字论数字”,未对数字背后的真正原因进行深入分析,不能对业务开展做出客观公正地评价,从而影响财务分析工作对业务决策的支持作用。3.财务分析工作流程有待完善。从财务分析目前运行情况来看,财务分析的选题、基础数据尤其是非财务数据的收集、业务部门的共同参与和互动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的细化和完善。
二、优化财务分析体系的设想
1.强化制度建设。结合公司实际,开展多种形式的调研活动,广泛征求各部门对财务分析标准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完善财务分析管理标准,实现财务分析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2.建立健全基础数据的采集。按照财务分析目的有针对性地收集相关基础数据,除了收集行业和公司财务报表之外,还要加强部门间的协作沟通,及时收集和掌握生产经营、销售情况、物资价格、投资动向等信息,尽可能扩大信息来源渠道,建立财务大数据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同时也为财务分析提供数据支持。3.加强财务与业务的有效融合。财务分析工作离不开业务,我们要加强与业务部门间的沟通协调,做到“走出去、沉下去”,熟悉和了解业务部门的业务需求和业务动向,必要时将业务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转为专项分析主题,通过对比分析,准确反映和深刻揭示企业深层次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帮助业务部门更有效地开展工作。4.固化财务分析工作流程。为了增强财务分析的有效性,需要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也就是要按照选题———开展调研———收集数据———整理分析———编写报告———部门内评审报告———报送公司领导或相关业务部门,必要时还需针对报告中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落实反馈的工作流程。5.持续优化常规财务分析。主要是对现有月度总经理办公会分析、月度财务分析、成本费用对标分析、卷烟厂成本费用分析、预算执行分析等分析模式以及数据进行规整、完善、提升。6.强化专题分析。围绕公司发展战略目标,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重点环节和薄弱环节等入手,如日常分析所反映出的问题,调研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公司领导或业务部门提出分析需求来开展专题分析,更有效地发现管理中的漏洞,从财务角度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三、结束语
通过财务分析体系的优化和推广,加强财务分析与业务的融合,提升财务分析的质量,增强财务分析的针对性、有效性,为业务决策提供专业的财务支持,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支持,从而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实力。
参考文献:
[1]周君.关于建立有效企业财务分析体系的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6,(1):162.
[2]李艳燕.企业财务分析中存在问题及策略[J].商场现代化,2016,(1):192~193.
篇5
企业财务诊断,西方也称之为“企业财务咨询”。他们一般将其定义为:由财务诊断人员调查并指出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并帮助企业实施改善活动的一种服务性事业。我国自八十年代初重建注册会计师制度以来,诊断咨询业务也得到了迅速发展,1998年仅注册会计师进行的财务会计诊断咨询就达78万余户。但是,企业财务诊断的理论研究在我国却并未引起应有的重视。
一、企业财务诊断不同于一般的财务工作,它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1.相对独立性所谓相对独立性,是指企业财务诊断机构的人员,与企业财务部门处于平等地位,行政上不受企业的制约和干预,以保证财务诊断结论客观公正。即使是企业自我诊断人员,也必须摆脱行政干预和传统习惯势力的约束,处于超然地位,独立地行使诊断职能。财务诊断人员的独立性是确保客观公正和有效的前提。财务诊断人员只有建议权而无决策权和执行权,所提出的诊断结论和措施须经企业批准后方能实施。
2.自主性与自愿性,企业是否进行财务诊断,如何进行财务诊断,聘请何人进行财务诊断,这是企业的自主权,任何单位不得强制企业进行。同时,财务诊断机构和人员是否接受诊断课题,也有其自主权而不受其它单位干预。也就是说财务诊断能否进行,取决于诊断者和被诊断者双方自愿。财务诊断结论和措施方案,不是指令性提案,企业是否采纳实施,取决于企业对措施方案的评价,因而财务诊断结论和措施方案对双方没有严格的约束力和承担责任的义务。
3.客观性和科学性,财务诊断有一套严格科学的程序与方法,诊断过程中必须始终按科学程序和方法进行。财务诊断的客观性是科学性的前提,而财务诊断的科学性则是诊断措施有效性的保证。财务诊断失去针对性和有效性,企业就不可能接受,因而也就谈不上诊断成果。
4.保密性,企业财务诊断过程中,涉及到企业大量的财务信息和资料,财务诊断人员对企业优势和存在的问题了如指掌。因此,保密性是财务诊断的重要特征,也是财务诊断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商品经济中,如果财务诊断人员不讲职业道德,随意透露企业财务秘密,将给企业带来损失。因此,财务诊断是一项保密性极强的工作。
5.重要性和艰巨性,企业财务诊断不同于一般的诊断,因为企业各方面存在的问题都会在财务资料中得到反映,也就是说,企业财务“症状”与原因不是单一的因果关系,而是呈现多元的复杂关系。同时,企业财务诊断没有固定的标准可供参照,同样的病症但治疗措施和方案却可以不同,必须因地因时因行业而异。因此,财务诊断十分复杂,需要经过艰苦努力才能予以正确诊断和治疗。
6.服务性,企业财务诊断的目的是为了发现和解决企业财务系统和财务活动存在的问题。其主要作用是为企业当好顾问和参谋。由于财务诊断人员只有建议权而无决策权和执行权,因而,从本质上说,财务诊断工作是一种服务性工作。作为服务性工作,财务诊断人员自然应取得报酬,这在企业外来诊断活动中就表现得十分明显。
二、与企业财务诊断接近的有企业会计咨询、企业财务管理、企业财务分析、企业财务检查等范畴。了解企业财务诊断与这些范畴有何联系与区别,分析财务诊断与这些范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加深对财务诊断含义的了解。
1.财务诊断与财务咨询。财务咨询是我国法律规定的注册会计师业务之一。人们一般认为,财务诊断与财务咨询在含义上并无明显差别,都包含对企业财务的评价和建议,只是词语不同,我认为,两者是有区别的。首先,在我国财务咨询显然包含“财务”与会计,而财务诊断则仅限于财务状况,它一般不在会计活动上下过多功夫。其次,财务诊断多用于诊断者亲临企业现场收集资料,提出诊断结论、措施和方案,所用资料既有直接资料,又有间接资料,而会计咨询多指接受企业资料,提出改善的建议、措施,所用资料大都是间接的。再次,财务诊断既可由企业自我进行,也可聘请外来诊断人员进行,而财务咨询往往局限于企业外来人员。最后,财务诊断必须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和分析推理,将诊断结论和措施形成书面诊断报告,并指导企业实施。而会计咨询往往不必深入企业调查,咨询建议也不一定形成书面报告,更不会指导企业实施,往往仅限于口头咨询。因此,笔者认为应统一使用财务诊断而不用财务咨询这个提法。
2.财务诊断与财务分析。财务诊断离不开财务分析,没有财务分析便无所谓财务诊断。但财务诊断与财务分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首先,财务分析只是财务诊断的工具,且不是唯一的工具。财务诊断除使用财务分析方法之外,还要使用财务诊断特有的方法。其次,财务分析的目的一般是为了查明企业财务存在问题的原因,而财力诊断必须在财务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方案,并指导企业实施改善方案。再次,财务分析的内容一般限于企业财务活动,即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资金消耗、资金收回和资金分配,而财务诊断的内容不仅包括财务活动,还包括财务目标、财务体制等各个方面。最后,财务分析一般由企业内部人员进行,而财务诊断较多是由企业外部诊断人员进行的工作。
3.财务诊断与财务检查。财务检查是指在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的基础上对企业财务的评价,它包括调查和检验两重含义;财务诊断则是在调查和评价的基础上提出改善意见,两者不完全相同。首先,财务检查是由企业外部的经济监督机构进行的,而财务诊断是由财务诊断人员进行的,不包含财力监督的含义。其次,财务检查的主要任务是评价企业计划完成情况,财经纪律执行情况和企业经营的合法性,而财务诊断一般不涉及财经纪律和合法性问题。再次,财务检查运用的方法与财务诊断方法截然不同,财务诊断不使用详查法、顺查法或逆查法等。最后,财务检查的结果是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活动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具有一定的公证作用,而财务诊断的结果是提出诊断结论和改善的措施方案,其结论无法律的约束力。
综上所述,企业财务诊断是生产社会化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产物,加强对企业财务诊断的研究,促进企业财务诊断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财务诊断的作用,对促使企业改进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胡玉明.西方财务会计[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1998.
2.陈浪南.西方企业财务管理[M].北京:中国对外贸易出版社,1997.
篇6
(一)企业财务报表基础存在逻辑问题
通过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对比分析存在明显的逻辑联系问题。资产负债表中的科目混用,由于财务软件技术问题或者实际核算需要月末不做重分类调整,使报表使用者产生误读。整体的报表体现的资产与负债结构与实际存在明显偏差。企业的期间费用的分类核算缺乏统一标准,存在一定的随意性。结账时间与实际业务发生有差异,失去了对比不同会计期间的意义。收入、成本不能及时确认,使企业的报表表现的现金流明显背离实际交易。坏账准备的确认标准存在一定的主观性,缺乏客观标准,主要是因为财务与业务两部门的沟通不够及时存在信息差异,导致财务产生片面认识。随意使用会计差错更正,对以前年度会计业务的调整不够客观真实,大多是由于管理者的特定需要、或者为粉饰报表。关联交易不能正确认识,为资金使用方便在集团内随意调拨,忽略潜在的财务隐患,同时影响了管理者对报表的资产、负债、及现金流的真实理解。
(二)财务人员对财务分析的指标和方法认识不足
财务人员对于财务指标认识不够,源于财务人员对财务报表的解读能力存在差异,导致对各项财务指标不能真实反映实际价值。在运用财务指标时无法真正理解各项指标之间的关系,只是从计算的结果上去分析,就很难理解各项指标所要表达的经济涵义。不会理论结合实际,对业务经营和企业的管理缺乏足够认识,这样根本无法真正的分析出本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在做财务分之前不能对财务报表相关科目的核算有清晰正确的理解,对相关的报表结构缺乏逻辑认识,对特殊事项不能做出专项解释,财务分析缺少主次层级,财务人员对分析的方法不能灵活运用,分析不够全面客观,分析的结果无法体现实际内涵。
(三)财务分析报告严重滞后
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繁荣或活跃,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科技生产力的飞速提高,企业生产周期的在逐步缩短,对产品的质量要求精益求精,所以经济活动风险的加剧以及社会上充斥的各种信息都会有可能让企业瞬息万变,由此看来财务分析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对企业的发展影响至关重要。由于受会计分期和企业管理的影响,向使用者提供的财务分析报告的时间不能够满足投资者对信息的及时需求。变幻莫测的市场信息使投资者需要及时了解企业投资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结果,以便随时调整决策计划,这种基于会计分期假设定期编制的报表具有一定滞后性,影响了信息的及时性。
(四)对风险和不确定信息的披露不足
由于估计和判断的客观存在,风险和不确定性影响着整个会计处理过程。在目前的资产负债表中,各项资产、负债乃至企业的期间利润都是非常确定的单一数字体现的。常见的会计工作确认的利润就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只有将来真正收回或付出货款时才能最后确定业务利润。同时,应收款或应付款的不确定必影响资产或负债的不真实。金融工具的受市场影响对其价值的确认不够充分。会计差错更正及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会受主观意识的影响。在财务报告体系中,历史信息会占绝大的比重,许多能反映企业未来前景,对使用者非常有用的预测性信息被忽略在财务报表之外。
二、提高财务分析能力的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财务分析制度
企业以运用科学合理的财务分析制度来规范财务分析工作,是提高财务分析的有效举措。大多企业的财务分析制度,都存在一定的缺陷,使财务分析缺失考量的标准。所以,企业建立科学的财务分析制度十分必要。财务部门可以设立专门的财务分析岗位,选聘专业的财务分析专员,明确岗位的基本责任和目的,制定财务分析工作的标准。提高财务指标和分析方法的运用,确保财务分析能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二)事前预测规划财务分析的框架
企业内部财务分析应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及附注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情况和使用者需求建立框架:可以具体如下:报告目录、重要提示、报告摘要、具体分析、问题重点综述及相应的改进措施。对本期需要报告内容的高度浓缩,一定要言简意赅,通俗易懂。针对本期报告在新增的内容或须加以重大关注的问题做出说明,旨在引起领导高度重视,让领导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对报告的整体性认识以及本期报告中将告知的重大事项。
(三)紧密结合公司业务分析
企业内部财务分析报告一定要与公司经营业务紧密结合,财务人员要领会财务数据背后的业务背景,切实揭示业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财务分析不能就数据论数据,让缺乏专业知识的使用者感觉生涩难懂,财务分析不只是各种财务数据简单的汇总。让枯燥的专业术语和庞大的数字以生动、浅显易懂的手法表现出来。财务分析人员通过对业务的了解和明察,并具备对财务数据敏感性的职业判断,即可判断经济业务发生的合理性、合规性,由此写出来的分析报告也就能真正为业务部门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
(四)要突出重点,深入浅出进行分析
财务状况分析重在解决问题,查找原因,提出建议。所以分析内容应当突出当期财务情况的重点,抓住问题的本质,找出影响当期指标变动的主要因素,重点剖析变化较大指标的主、客观原因。这样才能客观、正确地评价、分析企业的当期财务情况,预测企业发展走势,从而有针对性的提出整改建议和措施。财务数据有时会有良好的指标背后隐藏着个别严重的缺点、漏洞和隐患,这就要求我们既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又不能就事论事,而要善于深入调查研究,善于捕捉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中偶然现象中的必然规律,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克服“先入为主”的思想。通过对现有大量详细资料的反复推敲、印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以得出对企业财务状况客观、公正的评价。如,仅指标的对比口径上,就要深入调查核实,换算其计价、标准、时间、构成、内容等是否具有可比性,没有可比性的指标之间的对比只能扭曲事物的本来面目,甚至会误导报告使用者。
(五)要坚持报表分析与专题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篇7
【关键词】高校;财务分析;思考
近年来,随着国家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并不断从各个方面逐步改善教育经费构成问题,高校的资金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此形势下,对高校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更大效率地使用资金,如何更好的进行资金使用中的各种分析,优化资金管理成为高校财务新形势下需要破解的难题。
一、高校财务分析的含义及作用
高校财务分析,指的是根据高校经济活动相关数据资料,采用专门方法,对高校一定时间内资金运动的变化过程进行全面系统地分析,是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手段。通过财务分析,可以发现学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从而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财务分析可以帮助财政部门、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把握学校的财务状况和发展趋势,了解宏观信息和财务风险,为科学经济决策提供依据。
二、目前高校财务分析中存在的问题
1.财务分析的实用性不强。随着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高校财务分析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和接受,但是在实际使用中,大多高校所提供的经费的支出明细及效益分析都只是为了给上级主管部门编制年终财政决、预算提供数据,或是为拨款提供参考,使得其会计信息的最终意义不是很大。
2.财务分析指标不全面。现行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中只列举了经费自给率、预算收支完成率、人员支出与公用支出分别占事业支出的比率等几个财务分析指标。这给高校财务分析工作的全面展开带来一定的制约性。高校应根据不同层次的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健全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对高校财务分析的风险起到很好的预警作用。
3.重视“量”上分析,忽视“质”上分析。我国高校的财务分析长期以来一直仅靠会计报表所反映的信息进行“量”上的分析,对实际情况进行取证分析很少。另外,我国高校的财务分析一直停留在今年收入多少,收入预算完成多少,支出多少,支出经费组成中各部分所占的比重是多少等总体“量”上的财务分析,而对影响学校收入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支出结构是否合理、配置是否科学等“质”上进行的财务分析很少。
4.重视事后分析,忽视事前和事中分析。长期以来,高校的财务分析只是会计报表的事后分析。而对于事前分析和事中分析几乎没有做。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事后分析已不能满足高校发展的需要,它要求分析能为高校的生存发展预先提供高质量的指标信息,能为事中执行起到监督作用,才能使高校在市场上求得生存。
三、完善高校财务分析的措施
1.完善财务管理,增强财务分析实用性。为了提高高校财务分析的实用性,需要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把财务分析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是财务人员做好财务分析的基本前提。其次,财务工作渗透到学校的各方面,需要学校各职能部门的配合,各部门都对掌控的经费使用与自身业务结合分析,以适应不断发展的财务分析工作的需要,为学校的各方面的决策提供科学有效的数据。
2.不断完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由于高校各职能部门管理者所需要的数据不尽相同,一般有决算分析、阶段性分析和专项分析等,要求财务分析人员做出各方面的分析,这就需要不断完善已有的财务分析体系。将高校办学效益有效地与高校成本、风险相结合,并通过合理有效的方法管理和控制好现金流,以避免现金短缺现象产生,这样才能从总体把握高校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以便提供给高校各部门管理者有用的管理信息。
3.选择合适的财务分析方法。目前高校财务分析方法主要有因素分析法、比较分析法、趋势分析法等。为了客观评价学校的财务状况,高校财务人员应尽其所能的收集相关的资料,在面对多种分析方法时,根据分析目标要求,选择合理的分析方法。同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运用动态分析法、专项分析法等,综合运用几种分析方法,再运用财务管理手段进行控制和调整,提高资金的利用率,使有限的资金投入获取最佳的效益。
参考文献
[1]黄海兰.高校财务分析体系的构建[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12)
篇8
[关键词]企业 财务分析 思考
一、现行的财务分析存在问题
1、数据来源方面的问题。财务报表是会计的产物,而会计有假设的特定前提,并且要执行统一的规范。所以,我们只能在规定意义上使用财务报表数据。一方面以历史成本报告资产,假设币值不变,不代表其现行成本或变现价值。另一方面,忽略非财务信息的披露使财务报表反映的信息不够全面。许多非财务信息与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密切相关,但财务报表上并无反映,如:法规信息、国家经济政策信息、市场环境信息、行业信息、人力资源信息等。
2、时间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财务报告信息时间的滞后。现行财务报告主要是提供以历史数据为主的财务信息,这使得财务报表只反映已实现的收入和已发生的费用等历史性信息。这种事后分析,对于分析中发现的问题,无论企业采取任何对策都无法对过去加以补救。而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不确定因素比以前更多、更突出,而报表却无法及时跟踪披露。大量新型的金融创新工具不断出现,对传统会计体系带来了较大的影响,目前尚没有一种恰当的方法对其计量,这导致相关信息在财务报表中披露不充分或不能披露。另一方面是缺乏前瞻信息和预测信息。财务报告主要提供以历史数据为主的财务信息,无法反映企业未来的经营成果及财务状况,故普遍缺乏前瞻信息和预测信息,而这些方面也恰恰是报表信息使用者最需要的。
3、认识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对财务分析的作用认识不够,分析的目的不明确。目前,我国一些企业的领导只重视生产管理、营销管理,而忽视财务管理,没有认识到财务分析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方法,从而不善于通过财务分析来全面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影响了财务分析的开展及其作用的发挥。在财务分析的目的上,往往强调满足领导需要或满足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另一方面是对财务分析本身的认识片面。仅仅把财务分析作为财务管理的一个环节。实际上财务分析贯穿于财务管理的全过程,且财务分析绝不单纯是财务部门的事情,而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应由财务部门同企业生产经营各部门,对各生产经营部门在经营中的各种情况进行分析。
4、技术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财务分析人员所依赖的资料具有局限性,使财务分析失去可靠的基础。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企业以会计报表为核心的会计资料常常被人为包装,其中既包括会计人员在不违反会计规范下对会计报表进行的修正,也包括一些企业为自身利益无视会计法规而提供的虚假信息,由此为依据作出的分析结果较大程度上与客观实际不符,从而使财务分析失去意义。
另一方面试财务分析人员在分析过程中,过于片面,分析的对象过于狭隘,往往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财务分析没有深入实际,处于公式化、表面化的状态。
5、实际运用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财务分析的结果与实际运用相脱节。财务分析的目的是找出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决策提供依据。但许多企业并没有将分析的结果用于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既浪费了企业的有关资源,也使财务分析人员产生失落感,进而影响了员工参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是在利用财务分析结果时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一些企业在将财务分析结果用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时,往往只重视分析结果的一个方面,而较少重视和考虑另外一个方面。
二、改进现行财务分析的对策和措施
1、提高对财务分析重要性的认识。首先,企业领导要把财务分析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来认识,在企业中建立科学的财务分析制度,并通过分析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其次,财务管理人员要认识到搞好财务分析是发挥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作用的最好途径,要努力搞好财务分析,不断提高分析质量,为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
2、企业应建立科学的财务分析制度。以制度来规范企业财务分析工作不失为一种较好的举措。首先,在企业中应设立专门的财务分析岗位,配备专门的财务分析人员;其次,应在制度中明确财务分析的目的、任务,明确财务分析人员的目标和责任;再次,应在制度中明确对分析工作质量的要求。不论是方法的选择,还是指标的确定,企业应有科学和统一的规范。
3、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财务分析要在报表资料齐全和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编写。企业财务人员要充分运用多种科学分析方法,要经常深入实际、经过调查、发现经营中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为企业提供有理有据,富有说明力和建设性的财务分析报告。
4、加强事前预测分析,提高资金使用效果。企业会计要从以往的事后反映和监督的旧框框中解脱出来,开展事前预测,当好企业的参谋。
5、提高财务人员素质,不断适应财务分析工作的要求。如前所述,企业应设立专门的财务分析岗位,培养专门的财务分析人员,注重培养其基本的财务分析能力,以及对内及对外报表等财务分析数据来源合理修正的能力,同时培养其综合分析能力,充分发挥财务分析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篇9
摘要:财务分析是财会类专业开设的一门核心课程,就目前而言,高校开设的财务分析课程在教学中存在课程内容体系不完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考核过于片面以及教材选用陈旧等问题,导致学习本课程的学生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基于此,本文通过研究财务分析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以及教材选用等方面提出了详细的改革措施,以期能够提升高校财务分析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更好地培养学生在进行财务分析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关键词:财务分析 存在问题 改革措施
一、引言
财务分析课程是针对高校财会类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和核心课,是一门集理论、实践与技能于一身的综合性学科。随着我国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的理财意识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在理财活动中开始重视并学习财务分析这一专业知识和技能。但就目前高校开设财务分析课的现状而言,无论是课程内容设置,还是教学与考核方法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问题,难以满足人们想要“理好财”的这一目标。因此,作为在高校多年从事财务分析教学的一线教师,本文将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就财务分析教学现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深入而详细的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以期能够为从事相关工作的教育界同仁提供借鉴和指导。
二、财务分析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内容体系不完善
目前高校财务分析课程内容体系的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不同院校的内容体系存在较大的差异,而且很多情况下其课程内容体系较为片面,具有代表性的内容体系有以下两大类:一类是以 张先治和陈友邦教授的财务分析为代表的内容体系,该体系主要由四大部分组成,分别是财务分析概论、财务报告分析、财务效率分析和财务综合分析与评价。具体来看,财务分析概论的内容又包括财务分析理论(财务分析是什么)、财务分析信息基础(分析什么)与财务分析程序与方法(怎样分析);财务报告分析的内容主要是针对四大报表,即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和现金流量表进行逐一单个分析;财务效率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分析;最后是财务综合分析与评价,其内容主要包括综合分析(杜邦分析和帕利普分析)与业绩评价、趋势与预测分析以及价值评估;另一类是以张新民和钱爱民教授的财务报表分析为代表的内容体系,该内容体系由财务报表分析概论(理论框架结构)、分析基础、项目质量分析(资产、资本、利润、现金流项目的质量)、合并报表分析以及综合分析方法等组成。
以上两大类课程内容体系在不同的高校都有采用,虽然这两大类课程内容体系各有特点且不尽相同,但是它们却有着共同的不足:第一,过分强调对报表的分析,忽视报表附注以及对数据质量的分析;第二,过分关注财务信息,忽视非财务信息。上述缺陷的存在导致目前高校财务分析课程内容体系的不完善,使财务分析成为一种重形式、轻实质的“数字游戏”课程。
(二)教学方法单一,案例教学形同虚设
财务分析作为一门集理论、实践和技能于一身的综合性课程,其课堂教学必须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来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就目前而言,国内许多高校在讲述该门课程时仍是采用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只能是被动接受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参与财务分析的积极性不高,学习的财务分析知识很难运用于实践。并且很多高校在讲述财务分析的具体计算方法时,往往忽略对于相关财务软件(Excel、STATA等)以及财务函数应用的讲解,导致学生针对大数据进行财务分析时感到无从下手。即便是有些高校在讲授财务分析课程时引入案例教学,但是选取的案例大多过于陈旧,不具有代表性,学生虽然成立了研讨小组,但是在对案例进行分析时,小组成员中往往出现“搭便车”的现象,最终还是未能达到案例教学的目的,导致案例教学形同虚设。
(三)课程考核不合理
大部分高校财务分析课程的考核方式就是“期末闭卷考试+平时成绩”,其中平时成绩所占比例最多为30%,普遍都在20%左右,而期末考试成绩所占总成绩的比例往往在70%以上。一方面,就期末闭卷考试而言,其试卷的题型主要包括单选、多选、判断、简答和计算分析题,只是对一些财务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进行考核,很难从实质上考察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另一方面,平时成绩考核主要考察学生的出勤率、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就课堂表现而言,一般学生能够直接回答问题的机会并不多,所以通过课堂表现来获得较高的平时成绩对学生而言缺乏吸引力;财务分析的作业往往是让学生组成研讨小组对某个案例进行财务分析,而最终小组的成绩只占到总成绩的10%左右,导致学生花费较大的精力撰写的分析报告与获得的实际分数不匹配,导致整个研讨小组进行案例分析时的积极性不高,分析出来的研究报告质量较差,存在应付平时作业的问题,未能达到真正考核学生运用财务分析理论解决实务问题能力的目标。
(四)教材内容滞后,更新不及时
目前,一些高校自主编制的财务分析教材及配套资料内容严重滞后,对财务分析的前沿理论的发展缺乏了解,难以及时进行修订和更新,大大降低了教学效果;同时,财务分析教材所选用的案例略显陈旧,与授课当前的市场环境相脱节,造成学生虽学却难以致用。举例来讲,近年来,由于互联网经济的高速发展,资本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电商企业,而国内的教材并没有及时跟进对电商企业应该如何进行财务分析进行讲解,所举的案例仍然是实体企业,由于这两类企业无论是经营业务还是财务状况等都存在较大的差异,从而导致学生在实践中对电商企业进行财务分析时很困惑,采用的分析方法得出的结论很可能与真实情况“南辕北辙”。
三、财务分析课程教学的改革措施
(一)完善课程内容体系
本文将基于哈佛大学提出的财务分析理论框架来完善该课程的内容体系,具体而言,财务分析的理论框架要素包括战略分析、会计分析(四大报表分析)、财务效率分析和前景分析,就目前而言,实务界已将战略分析纳入到财务分析的内容体系之中。而在设置财务分析课程的内容体系时,只将会计分析、财务效率分析和前景分析纳入到财务分析的内容体系中,同时考虑到战略分析本身包含的内容较为复杂和丰富,所以将战略分析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在财务分析课程之前开设。在具体的讲授过程中,将会计分析作为授课的重点,分配较多的课时,在重点讲授四大报表中各个构成项目的解读与质量分析的同时,也要向学生着重讲授财务报表附注中的相关重要信息,使学生在解读和分析过程中能够有效识别企业提供的财务数据的质量(真实性和可靠性)。财务效率分析的部分,主要包括针对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等指标的计算与分析,考虑到该部分内容相对简单,并且在财务管理课程中已经学习过相关指标的计算,因此对于该部分内容所分配的课时应该适当减少,授课的重点放在对于各个指标以及指标之间关系的深层次分析,同时分配一定的课时向学生们讲授一些非财务信息对于企业财务分析的重要性,从而丰富和完善财务效率的分析。前景分析的内容借鉴张先治教授的财务分析综合分析部分,具体包括综合评价、预测和企业价值评估等。
(二)教学方法多样化,案例教学贯穿始终
在设置高校财务分析课程的教学方法时,应采用“教师讲授+案例分析+学生小组讨论”的教学模式。教师讲授主要是指向学生讲解财务分析的基本理论以及分析方法的运用,同时包括相关财务软件和财务函数的应用及操作;案例分析主要是选取一些经典案例和新近发生的“热点”案例,教师通过深入的分析和讲解,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为了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可以将学生们分成小组,要求每一小组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家上市公司,对其进行财务分析,并且根据课程进度,分配一定的课时,让每个小组在课下对自己感兴趣的上市公司进行财务分析得出研究结论以PPT的形式,在课堂上进行展示。特别要强调的是,在展示环节中每个小组的发言人数不局限于1人,可以多人汇报,同时当某一小组展示研究成果时,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对其分析进行点评,主讲教师主要是对整个展示过程严格把控时间,并最终对每个小组的分析进行总结性点评并给予排名。这样做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们的参与积极性,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学期末时要求每组同学针对其分析的上市公司提交最终的财务分析报告,并要求详细注明小组成员的项目分工,从而对于小组个别成员“搭便车”的行为进行有效杜绝。
(三)课程考核多元化
鉴于财务分析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和技术性较强的专业课,其课程考核方式就不能过于片面,应该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具体做法是采用“5+4+1”模式,即期末闭卷考试的成绩占总成绩的50%,学习小组分析报告占总成绩的40%,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10%。这种考核模式能够较为全面地考核学生将学到的财务分析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具体而言,期末闭卷考试的题型除了单选、多选和判断之外,应该加入案例分析题,即给出一个企业的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让学生对其进行财务分析,并且将案例分析题的分值比例设定为占卷面成绩的50%,目的在于考核学生的灵活分析能力。学习小组分析报告的评分标准主要包括:报告格式的规范程度、分析内容的合理性、论述观点的充分性、小组分工及参与程度等,并且每个方面均赋予一定的权重,保证评分的客观公正性。之所以将小组分析报告的成绩比例提高到40%,其目的也是为了调动学生参与财务分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达到财务分析课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四)及时更新教材内容
对于学校自编的教材体系不能一成不变,在吸收国内外先进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应结合我国资本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企业的变化,及时更新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财务分析学科体系。教材所选取的案例应该选择最具有代表性的实际案例或者是具有热点效应的案例,通俗地讲,教材中选取的案例要“接地气”,所以这也要求学校自编的教材要及时更新,从而有助于学生学以致用。
四、结束语
本文结合自身在高校从事财务分析课程教学的一些工作经验,对目前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在内容设置、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以及教材选取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而详细的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以期能够为从事相关工作的教育界同仁提供借鉴和指导,从而更好地达到财务分析课程人才培养的目标。J
参考文献:
1.张先治,陈友邦.财务分析[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4.
2.张新民,钱爱民.财务报表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3.张先治.财务分析教学资源系统建设的尝试[J].中国大学教育,2007,(6):47-51.
4.王丽艳.财务分析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讨[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1,(12):153-154.
篇10
【关键词】企业财务分析效用
企业财务分析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但是,目前我国企业财务分析普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导致财务分析的效用大打折扣,并进而减弱了企业对财务分析的重要性认识。这种状况所形成的恶性循环,不利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为此,认真审视企业财务分析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科学的解决方法以强化财务分析效用,在当前形势下十分必要。
一、当前企业财务分析存在四个普遍问题
(一)时滞性过强,无法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常情况下,企业开展财务分析的时间往往在财务报告出具之后,而出具财务报告的时间相对其所反映的经济活动已经存在一定的时滞性。特别是大部分企业仅对半年或年度数据进行分析,其时滞性更强。此外,多数企业尚未形成定期开展财务分析的制度规范,开展财务分析与否完全决定于领导的主观认识,这必然影响到财务分析的时效性。
(二)缺乏科学的分析评价体系,无法有效反映存在的问题。由于缺乏科学的分析评价体系,开展财务分析时往往受制于经验(凭经验判断)、时间(时间充裕与否)和资料(真实性、获取的难易程度)等主客观因素,容易导致财务分析出现偏差(判断偏差、措施偏差)或缺失(分析不完整、主要问题被忽略等)。
(三)仅有现状分析,无预见性判断或缺少改进措施。分析人员在分析方法上仅局限于对过去发生的经济活动结果的分析,而对目前或者未来企业将面对的各种变化因素不作深入研究,分析完全停留于“过去”与“现在”,缺乏对“未来”的指导与建议。导致这一局限的主要原因是,客观上分析人员受其职责权限限制,其所能获取的资料、接收的信息过于狭窄;主观上分析人员的能力及水平不够高,对财务分析的认识不全面等。
(四)停留于纸面,未能充分运用于企业管理。财务分析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而很多财务分析往往被束之高阁,不能发挥出应有的功效。主要原因有三:一是财务分析过于理论化,分析本身就缺乏对实践的指导性、应用性;二是管理者对财务分析的重视不够;三是财务分析运用于实践的途径不畅通,没有明确的、规范有序的财务分析办法。
二、强化财务分析效用的五个重点环节
(一)建立两个体系,推进财务分析工作制度化、系统化。一要建立起财务分析的组织管理体系。建立由企业负责人牵头、财务负责人具体组织实施、财务主管级别以上的专业人员共同组成的财务分析组织体系,制定具体的分析工作规程,对分析工作的时间与质量保证、财务分析的运用、相关资料的收集与保管等做出规范。二要建立财务分析评价体系。结合企业历史数据、行业特征及现实状况等多方面因素,确定适合企业的财务分析与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财务分析与评价指标的选取。至少应当包括以下指标:(1)反映企业经营业绩的指标(总资产利润率、销售利润率、净资产报酬率等);(2)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自有资本比率、资产负债率、速动比率等);(3)反映企业发展能力的指标(销售增长率、净利增长率、人均净利增长率等)。二是确定可用于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衡量评判的标准,即“值区间”,以确定各指标值对应的评价。比如在对总资产利润率确定评价标准时,可采用本企业历史水平数据及行业数据为标准值,并参考国外数据,给予一定的权重及评分,从而形成对总体情况的判断。为便利工作,应将评价体系纳入电算化内容,由计算机系统自动取数、自动生成评价初步结果。
(二)遵循三个标准,收集所需资料。资料收集是财务分析的基础性环节,应当遵循三个基本标准,即真实、可比、全面。“真实”即资料的真实性,虚假的资料只能导致错误的判断或误导,此为资料收集的最根本标准。“可比”即所收集的资料应当具备可比性,要确保相关资料的统计范围、内容及内涵具备相同口径,对于不可比的资料,应当进行修正。“全面”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收集的资料应当覆盖本企业的每一个子系统(如部门、子公司、分公司),对于难以实现总体覆盖的资料获取,应当在选取样本子系统时考虑其代表性。二是在需收集资料的设计方面,应当围绕“汇集所有与本企业相关的信息”的目标展开,确保“应到俱到”。
(三)把握两个原则,分析相关资料。资料分析是财务分析的关键性环节,在资料分析过程中应当把握两个原则:一是抓住主要矛盾、深入推进的原则。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企业财务管理策略将会不同,这要求财务分析要结合企业所处的宏观、中观、微观环境形势以及自身的发展情况,拟定分析重点,抓住主要矛盾,并对引起这一矛盾的主要原因进行研究。比如:对于一家以门票收入为主营业务收入的企业,如果发现门票收入出现非常态变化,在财务分析过程中就应该将其界定为重点分析对象,并从多个方面深入分析其原因,确定门票收入增减是否受假期、气候等因素影响,或是由于管理方式变化、服务行为变化等人为因素影响,最后甚至需要落实到部门、个人进行分析。二是纵横交错、全面客观的原则。具体有两个含义:其一,财务分析方法有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差额计算法和现金流量分析法等,在实际分析时应当针对不同的目标,采用不同方法或者几种方法同时交错运用;其二,全面客观地进行财务分析,要杜绝以偏概全、虚假浮夸,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促进企业发展的工作目标,做到客观评价、全面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