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1-14 17:52: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拥有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拥有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性

篇1

(1)良好心理素质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基础,是优秀空乘人员的必备基础。人与人之间关系是否和谐,关键是能不能形成心理相容的气氛。空乘人员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对单调工作的适应问题,面对危机的处理能力问题,面对特殊顾客的服务问题,以及自己的耐心、恒心、爱心、包容心以及意志的坚韧和稳定是空乘人员必需的,也是其人格特征的一部分。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空乘人员,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名空乘人员综合素质的基础。

(2)良好心理素质是培养良好人际关系的需要。空乘人员要面对世界各地、各行各业,拥有不同习惯、文化背景、等形色各异的人群。面对这些乘客,要在服务中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这就需要空乘人员具有乐观、开朗、负责、豁达宽容、自尊尊人、言行一致、乐于交往等品质。这就要求空乘人员在复杂变化的工作环境中必须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3)良好心理素质是面对自我和挫折感的需要。空乘人员每天都在从事单调、复杂且具有一定危险性的服务工作。乘客对服务的苛刻要求以及公司的严格要求,使空乘人员面临巨大的工作压力。面对生活与工作中的各种挫折,需要空乘人员具备良好的自我心理素质;个人行为同组织行为和公众利益能协调一致并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和交际能力。来调节自己,以饱满的情绪去面对每一天的工作。

2.空乘人员应具备的心理素质

(1)作为空乘人员首先要真诚。空乘服务人员只有真诚地去关心别人,时刻为乘客的利益着想。每个人都想被人重视,但要想让别人重视你,必须让别人感受到被你重视。作为乘务人员,应时刻为旅客着想,为旅客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为旅客生命财产安全着想。让旅客时时感受到来自空乘人员的关心,使旅客下次出行还会选择这家公司,从而为公司挽留客户,也有利于空乘人员自身的晋升。

(2)作为空乘人员还应具备其他心理素质。作为空乘人员仅有真诚是不够的,还要具备其他各种能力。首先,要具备情绪控制能力,就是不能把生活中的情绪带到工作中去,要对自己的失误有正确认识,面对工作问题时情绪要稳定、平静,不骄不躁、镇定自若。其次,要具备沟通协调能力和应变创造能力。要开朗无私、大度坦诚、注重与人的沟通与协作。最后,要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协调离不开语言的表达。

3.如何培养空乘人员的良好心理素质

(1)树立良好品格是培养空乘人员责任心的基础。空乘人员的良好品格包括爱心,包容心,同情心。首先,作为乘务人员要富有爱心,乘务工作是一种比较枯燥无味的工作,这就要求乘务人员必须热爱这项工作,对这项工作富有热情。其次,要培养乘务人员的包容心,作为乘务人员对自己的要求要高于旅客,要能包容旅客的过失与鲁莽,用真诚去打动他们,把工作做到旅客的心坎里。最后,要培养乘务人员的同情心,乘客在外不小心生了病,急需人照顾,老人在外手脚不便,需要帮助,这都需要乘务人员在乘客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

(2)要在教学中注重完善空乘人员的心理素质。空乘人员除了具备良好的品格以外,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例如,自觉性、坚持性、果断性、自制力、自信心。自觉性是空乘人员比较重要的心理素质,一个人具备了自觉性,他就能在工作中投入自己的热情和力量。在遇到困难时就会主动想方设法地解决困难,调节自己在工作中的负面情绪。坚持性和自制力也非常关键,坚持性能让一个人克服困难,百折不挠。以顽强的毅力投入到工作中去。自制力,就是能善于调控自己的情绪与行动能力,为自己做好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2

在目前的职业教育理念下,除职业能力外,高职院校还应注重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心理素质。本文基于高职生职业素质培养的视角指出了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

高职教育;职业素质;心理健康教育

【基金项目】

本文为2016年度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高职生职业心理素质培养的研究与实践”(编号:16YB192)阶段性成果。

高职院校担负着为社会输送专业人才的重要使命,以专业知识教学和职业技能训练见长,旨在为国家培养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其专业教育与德育教育、心理教育等都是缺一不可的。当今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大量的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的综合素质决定了行业企业的发展,而心理健康素质作为人才的基础素质必须得到重视,因此,高职院校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是促进其顺利就业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要基于职业素质培养的目标制定心理健康教育计划,要开辟校企合作、因地制宜的学生心理素质培养路径,深化心理健康教育改革,树立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显著提高。

一、高职院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我国高职院校进行了全面的教育改革,高职院校不仅要加强专业教学与实践训练,还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尤其是心理素质。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观念,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学生以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以不屈的精神面对人生中的种种考验。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学生的职业素质决定了其能否顺利实现就业。因此,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要以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构建完善的心理教育体系,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坚韧、勇于担当的精神,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其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心理教育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内容不容忽视,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开创校园特色,有助于校园文化建设及提升办学声誉,促进高职院校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高职院校要以职业素质培养为大方向,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流,做好心理课程教学、心理活动及普查管理、心理咨询与危机干预等工作,进而促进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二、当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度不够。高职院校相对比较重视专业教学和实践教学,对于心理教育不够重视,没有将学生的人格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上。高职院校管理层和有关部门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较低,且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特点没有进行系统的研究。部分高职院校建立了心理咨询中心,重视对部分已经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与辅导,但对普及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与预防工作却有所忽视。即使一些高职院校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但其具体的教育工作不够规范,心理教育机构设制、人员配备、经费使用、场所建立等还缺乏一定的保障,因此,心理健康教育难以顺利开展。

(二)高职院校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落实不到位。尽管目前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保障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一些大学和高职院校已经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在实际工作中对于有关政策和制度贯彻落实不到位,导致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堪忧。有实际调查数据显示,在全国设立心理健康课程的高职院校中定期对心理工作进行考核的仅占约70%。说明高职院校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落实情况不够重视。

(三)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素质有待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素质决定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和效果。目前,部分高职院校缺乏较为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甚至有的院校没有配备专职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而由其他专业教师兼任,课程内容安排不够合理,教学方式方法较为单一,制约了课程教育效果。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培训的欠缺也会导致其专业水平和咨询技能得不到有效提高,影响心理健康健康的实际效果。

(四)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路径不畅通。一是部分高职院校将心理健康教育设置为选修课,课时安排不够合理,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路径不畅通。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和宣传不到位,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够,为了修学分不得不上心理健康课,教育效果受到一定影响。二是部分高职院校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混为一谈,但实际上二者在教育目标和工作方法上是有区别的。三是有的高职院校尚未建立班级心理保健员制度,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缺乏了解,反馈渠道不畅通。

三、基于职业素质培养视角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一)完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机制。要构建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一是高职院校应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体系,成立专门的心理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订工作规划和相关制度,对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统筹领导和管理把关。二是健全校、院(系)、学生班级三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体系,明确职责分工,建立协调机制。如建立校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开展“普测建档、课程教学、咨询辅导、专题活动”等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在班级设立心理委员和在宿舍设置心理信息员,及时向教师反馈学生的心理动态。这种心理教育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为将来顺利就业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要全面提高我国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使之成为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与行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就必须转变以往“重职业技能、轻职业素养”的育人观念,培养出既拥有精湛职业技能又兼具良好职业素养的现代高职人才。职业素质是高职生顺利实现就业和未来职业发展的保障,学生心理素质是职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除了重视专业知识教学和职业生涯规划,还应重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及其职业心理素质的培养。职业心理素质的内容广泛,包括职业态度、职业兴趣、竞争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包括智能要素和心理要素。因此,高职院校应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帮助其适应未来岗位工作需求。

(三)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教师的素质决定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高职院校一是要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心理健康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教学水平,要运用多种教学资源,采用多种形式提高心理教育的质量和效果。要增加心理健康教师的数量,在招聘人才时要进行严格考核,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化程度。二是建立心理健康教师考核机制,针对教师的心理素质、教学水平、实践操作能力进行考核,确保教师专业素养的有效提升。

(四)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结合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必须协调配合,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一是学校要积极整合校内资源,构建心理健康教学与咨询体系,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构建学院—院系—班级—宿舍四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二是家长要重视良好家庭氛围的营造,注重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协助学校做好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三是政府及社会团体协助高职院校做好心理健康教育,例如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帮助学生了解企业真实岗位环境中的职业素质要求,结合学生专业有针对性地培养其职业心理素养,为提高其职业素质奠定基础。

四、结语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职院校的一项重要教育内容不容忽视,高职院校要结合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情况,积极开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路径,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进而提高其职业素质。

作者:王美娟 单位:江西财经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应金萍,徐竞,庄朝霞.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趋势及对策[J].职教论坛,2010,15:67~73

篇3

概念: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智力、性格健全正常,面对各方面的压力和刺激能进行自我控制,具有良好的承受能力,能较好的处理各方面的问题。意义:心理健康是社会极度重视的问题,拥有良好的心理健康,对维护身心将有着重要的意义,对青少年学生而言更为重要,一旦心理出现不健康表现,就可能导致成绩下降、和外界脱离,不利于健康成长。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任务

学生心理健康是思想道德和文化修养以及生理素质等因素的综合表现。学生心理健康的形成在学校、家庭乃至社会教育基础上是经过长期磨砺、培养而成的。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主要是教师通过讲解正确的心理健康知识、对不健康心理案例同学生们共同分析等来全面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的正确认识和全面发展,开导心理不健康学生,帮助他们克服心理弱点,积极面对学习和未来。教师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主要是:(1)传导正确的心理健康知识,全面提高学生身体和心理素质,让学生以健康的身心应对身边的人和事。(2)讲解心理卫生常识,传授心理锻炼的方法,比如运用适当自我调节、找人叙述等来消除心理障碍。(3)结合心理不健康案例,给学生讲解心理不健康的起因和不良后果,教学生如何正确看待日常生活中的每件事。(4)从心理健康教育入手,教育学生德、智、育全面健康发展。总之作为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工作者,首先需要具备充足的知识和丰富经验,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点不是治疗而是识别,对存在不健康心理的学生及时发现和教育以保证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三、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因素很多,概况起来主要是和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丹方面相关,其中社会环境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十分重要。

1家庭因素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父母的任何行为都有可能影响孩子的心理,他们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终身老师,因此家庭环境对孩子心理愉悦、压抑,乐观、忧郁;开朗、恐惧等表现有着直接的影响。例如:父母爱好赌博,成天无所事事,脾气也不好,稍有不适就会吵架、打架等,这样家庭的孩子对生活、学习的信息就会逐渐下降,心里也会产生压抑,表现十分犹豫等。

2学校因素

除了家庭学生在学校和同学之间的互动关系也是学生心理素质的一个方面,因为同学之间他们的年龄接近、学习范围以及兴趣爱好等都很接近,他们容易交流并相互影响,所以构建良好的同学关系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有着很大的帮助

3社会环境因素

社会是一个大染缸,社会风气给人们思想和心理产生间接影响,良好的社会风气会促使学生爱劳动、爱学习、善解人意、意志坚强等反之不良社会风气会阻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因此社会流行文化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不容忽视。

4采取适当的教育措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是要把知识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关键问题是让学生理解和认识正确的心理健康知识,例如:开设心理健康知识课;开办心理健康专家讲座;设立心理咨询室;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等,为学生心理素质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让他们在学校和家庭拥有安全感和信任感、快乐学习、和同学之间和睦相处,这样既能减少和消除各种不健康心理和行为现象的发生,重要的是能进一步提高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1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

学校和家庭对学生的教育和辅导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同时社会环境的熏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有着间接的影响,俗话说环境育人,不良的社会风气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为此社会各界和社区应积极支持和配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并促进其发展,为青少年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湖北某县有一个中学生因看到过多的社会阴暗面心理承受不了而自杀身亡。由此可见我们的社会必须加强措施,减少不良思想和文化对青少年的腐蚀和渗透,杜绝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事件发生,培养和造就新世界心理健康的创新人才,促进社会的进步。

2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不同学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使用,注意发挥各种方式和途径的综合作用,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比如带领学生心活动,关心贫困生、社会孤寡老人等等,让他们学会关心他人;还可以以游戏为主,促进学生之间的友谊,让他们互帮互助,营造和谐的氛围;另外也可以适当结合实验,培养学生在做好心理品质教育的同时,突出品格修养的教育。

3对个别学生心理不健康行为展开辅导

开设或心理辅导室,对学生开展个别辅导,促进师生关系,为他们排解心理困扰并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例如:有一个学生,由于他父亲就单传,到他这辈好几个大爷,叔叔,就他一个男孩,爷爷,奶奶十分疼爱,不容他人说。平时学习成绩不错,但有错误不让人说,老师批评几句,就在下面骂老师。有一次他不好好做操,老师说几句,就不回班级上课,非得老师亲自去请才回来,老师亲自去叫他,他还和老师玩捉迷藏。还有一个男生,十分不容人,和同学之间发生点矛盾,就不依不饶,受点委屈必须找补回来,今天找不回来明天也要找回来。有一次别人在玩耍时打了他一下,上课了,他就把人家的文具盒藏起来,害得人家课上无法写作业。最后老师从他怀里找到文具盒。对此教师不要立即就批评他,先对事情了解清楚,对其进行开导和指出不对之处,分析他的心理行为,让他明白自己的过错,如何去尊重同学和同学处好关系,最后可以让他写检讨铭记自己的错误行为。

4配合父母全面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在教育学生的同时,教师应该正确指导家长教子观念,让他们重视孩子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性,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用家长的和行来影响孩子,教育还在健康成长。

篇4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1

我有幸参加了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对我来说,这次的培训意义重大,对我今后的工作具有很大的帮助。本次培训我很认真的听了李慧君专家的理论课,最让我受益的是这句话找回职业生活的勇气和幸福感,需要获得对工作的投入感和掌控感。这会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但自我的努力与调节更加重要。以下就是我在这次培训活动后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所想。积极的自我认同寻找自我价值感,建立社会支持系统,用探究打败无聊,积极的自我调节。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通过本次学习,更加深刻地意识到在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与迫切性。调查表明,学生中存在心理异常的约占30%,患有心理疾病的约占15%。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与考试焦虑、心理承受力脆弱、人际交往障碍、性格孤僻抑郁、自卑心理严重、对新环境不适应等等,并且在近几年呈上升趋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被重视。可是,不正确的关注,反而引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更严重的后果。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预防为主的,面向的是全体学生,不应该只针对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应该是有他们的各自作用的;不应把心理健康教育简单地理解为一门增加学生负担的学科,而应该具有促进学生各方面健康成长的独特功能;心理健康教育不是要你生搬硬套理论,不要我们教师诚惶诚恐,而应该是讲究艺术,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式应该是形式多样,时时处处注意的问题。

二、心理教育培训对于教师自身的重要性

俗话说,“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老师也有烦心的事,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压力和苦恼。但如果要做一名受欢迎的老师,就无论如何也不能将自己的不良情绪带入课堂,更不能因此而在课堂上随意发怒,挖苦打击学生。而是要学会良好的情绪控制,在走进教室的前一刻,告诉自己,“一定要微笑”,要把自己最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展现给学生,并以此来感染学生的学习情绪。没有一个学生愿意看到一个怒气冲天,动不动就发火的老师的。教师乐观积极地稳定地情绪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形成有积极地促进作用。

三、提高心理健康的时效性

在新形势下,小学生不同阶段表现出各自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这就要求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一是新生入学的适应期。这一阶段应用心理评价系统建立小学生的心理档案,目的是通过分析评价,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气质、性格类型、兴趣爱好、情绪意向等基本心理素质和个体心理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树立健康的新形象。同时有助于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的角色转换,为他们身心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学习生活的困惑期。这一阶段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这一阶段,第二信号系统活动日益发展并初步占主导地位,口头言语,内部言语能力不断完善,但学习生活中往往表现出自制力差,社会道德是非判断力以近期、自我为主的特点。通过心理咨询、心理训练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方式解决学生学习焦虑、人际关系不良、多动症和学的心理问题。同时通过心理健康指导,开发学生潜能,建立心理健康新观念,塑造正确健康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推进整体素质教育的贯彻实施。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2

我有幸参加了教师心理健康培训,虽然时间不长,但是对我个人而言,收获确是丰富且充实的。这次培训不仅仅是一次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培训,也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更是一次精神的盛宴,每个讲座都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在此期间,我自学了网络课程,对心理健康有了初步的了解,使我意识到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重要性,意识到育人的重要性,意识到教师健康的心理对学生以及自身的重要性。在这次培训中,我有了很大的收获,感受颇多。

一、通过培训,我认识到: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做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每次看到一些有关学生因品行障碍或人格障碍做出违法事情的时候,我的心情便很沉重。为何有那么多的学生,会无所顾忌地去违法犯罪,为患社会,我想这除了少数客观的原因以外,更多的还在于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不够重视,导致他们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任性、偏激、冷漠、孤独、自私、嫉妒、自卑等。造成小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是学习压力、社会影响、家庭环境和教师的教育方法等。如我班有个小男孩,长的活泼可爱,但是上课总是喜欢打断老师讲话,跟同学玩时又喜欢动手动脚去搞别人,因此经常遭到同学的打骂,还有,作业老是慢别人一拍,就此,我将情况向家长反映了几次,但家长却不重视,一段时间后其成绩及下降。后来我只好再次找来了家长,先教育家长要从小重视培养小孩的良好习惯,并告诉他其孩子智力很好,很有发展前途,应该用鼓励的方法让他改掉坏习惯。接下来我也找学生交谈了几次,跟他聊聊学习上的优点与缺点,让他要有信心地改掉坏习惯。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现在基本上能改掉上课不随便插嘴的坏习惯,对学习也有了更浓的兴趣,也变的更细心了。由此可见,只有了解学生存在问题的成因,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在教育教学中有意识地去避免它,学生才能更好地学习各科文化知识,养成良好的习惯,得到全面发展。。

二、通过培训,我体会到:

没有良好心理素质的教师,就不能培养出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

教学活动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教师教学的对象是学生,要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就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存在的问题以及掌握如何使学生保持心理健康的措施。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造就身心健康的学生;反过来说,教师人格不健全、心理不健康,将对学生的人格成长、个性形成和心理健康状况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当我们心理健康时,做事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心理素质良好的教师,会凭借自己的语言、行为和情绪,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感召下,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体验到愉悦的情感,并流露出对教师的尊敬和爱戴。作为一个社会个体,我们应该正确对待自身的工作压力,学会自我调节,努力克服不良情绪的困扰,让自己在不断提高知识素养的基础上,做一个自信乐观、豁达开朗的健康心理的人。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掘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才干,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提高教育教学的整体效益。

三、通过培训,我学会了:

1、自我调节心理,保持乐观的心态。人不可能永远处在好情绪之中,生活中既然有挫折、有烦恼,就会有消极的情绪。一个心理成熟的人,不是没有消极情绪的人,而是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情绪的人。作为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更要学会自我调节心理,保持乐观的心态,才能以积极的一面去影响你的学生。

2、准确客观的自我定位,情绪不佳,很大程度上是对自己的定位不够合理,定位越高,越难以实现,给自己带来的失望也越大,从而导致心绪不佳。

3、工作之余多参加体育锻炼,体育锻炼能使人忘却烦恼,愉悦身心。教师必须劳逸结合,适量参加体育锻炼以缓解工作的压力,释放工作中的不快心情,同时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4、用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圈。

5、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

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这一次培训虽然结束了,但思考没有结束,行动更是没有结束。我会将所学所感用于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之中,带着收获、带着感悟,在自己的教学岗位上锐意创新,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让自己这颗种子能在教育教学的沃土中茁壮成长!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3

7月17日至7月19日,我非常荣幸的参加了宁县教育体育局组织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分别聆听了西北师大心理学院彭霞老师《心育有行、育心无痕》、丁艳芬老师《做阳光智慧的教师》、赵国军教授《中学生人际交往问题及其辅导》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杨晓莉教授《中学生典型学习问题及其辅导》、姜艳斐博士《放松心情,迎接挑战》的精彩报告,通过三天的学习我受益匪浅, 感受颇多。

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时代的要求。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我们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促使教师更新教育理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形成完善的人格;有利于学生心理障碍的排除、心理健康的维护。因此说,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班主任的职责来看,班主任要当好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促使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这是因为心理健康是班级德育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班主任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够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全面素质。心理健康内涵的核心是自尊。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结合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特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一个学生要能与周围人保持一种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归属感和自信心。因此,我们要积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应该把工作重点放在平时维持其心理平和、积极、顺畅等上面,营造好孩子们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长环境,为孩子们建设和谐平等的集体,尽量让每一个孩子能够在充满关爱、温暖、上进的学习环境之中,避免对于孩子们成长不利因素的出现。

教师本身也要注重自己的心理健康。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我也加深了对学生的认识,善于读懂学生的心:1、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2、懂得学生的情绪表达;3、判断学生的行为异常。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只有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齐抓共管,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水平一定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教师只有在了解学生心理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地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力图营造宽松的心理环境,并允许个性的张扬,允许权利的捍卫,允许爱好的发展,允许孩子自主的选择,使孩子的自尊自信得到充分发展。并在教育中积极地挖掘教育思想,在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遇到困难时,才能主动关心帮助引导他们。

篇5

关键词: 篮球运动员 快攻意识 培养策略

一、前言

现代篮球运动正朝着高速度、高空间、高技巧的方向发展,其中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速度越打越快,即进攻速度加快,回防速度加快,攻防转化速度加快。快攻作为篮球运动有效的进攻手段之一,它的成功率对球队的最后取胜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其成功与否,关键在于篮球运动员是否具备强烈的快攻意识。它需要运动员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是技术水平、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应变能力的综合体现。

二、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根据本课题研究的需要,我们利用学校图书馆及网络查阅了关于篮球运动员快攻意识方面的相关资料,并阅读了有关篮球运动员快攻意识方面的相关书籍及前人研究的理论成果(论文),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比较科学、合理的参考,找出有价值的线索,进行相关研究。

三、结果与分析

(一)快攻及运动员快攻意识在篮球比赛中的重要性

1.快攻是进攻的战术之一,它是指由防守转入进攻时,趁对方阵脚未稳,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争取人数上、位置上的优势,抓住战机,果断而合理地进行快速进攻的一种战术。快攻是篮球比赛中进攻战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众多进攻战术中最锐利的和运用最多的进攻战术之一。

2.快攻发动应具备以下两个特点:突发性和一传的准确性。快攻的突发性就是在比赛中一旦获得球权,所有运动员就第一时间快速移动,随时准备参与快攻,使对方防不胜防。快攻一传的准确性主要取决于一传运动员的快攻意识能力、应变能力、反应速度、自身的技术水平,以及一传接应的及时性和质量。

3.篮球意识表现为人的一种心理活动,也表现为人的一种能力,即篮球运动员在比赛中根据赛场上的具体情况,经过心理思维而采取合理有效的技战术的一种能力,是篮球运动员技战术水平得以有效体现的保证。篮球快攻意识是运动员在紧张激烈的比赛中,通过观察和分析场上的客观情况,快速地选择战术和合理运用技术的一种能力。

4.快节奏是篮球比赛的基本特征之一,快攻是最快捷的篮球进攻手段,高速度、高质量的快攻是争取得分的重要保障,对最后的比赛的胜利起着重要的作用。快攻是一个球队整体实力的重要表现,在比赛中获胜的球队,它的快攻成功率往往较高。要想提高快攻的成功率,关键是运动员要在紧张的比赛中根据具体情况和自身的技术水平,准确地分析并做出正确的判断,把握好发动快攻的时机,利用快攻战术发动进攻。如果时机选择不当,就很有可能造成快攻战术的失败。这就需要运动员进行比赛时时刻具备强烈的快攻意识,以极大的毅力和拼搏精神争取并抓住快攻的机会,提高快攻的成功率。如果运动员不具备良好的快攻意识,那么想要在比赛中完成一次良好的快攻而得分是不现实的。所以,篮球运动员是否具备强烈的快攻意识是影响篮球比赛胜负的关键因素之一。

(二)篮球运动员快攻意识的特点及形成

1.篮球运动员快攻意识的形成

(1)篮球意识表现为人的一种心理活动,它的形成需要经过一个长期的过程,即篮球运动员经过长期刻苦的训练和篮球运动实践积累起来的心理行动的总和。篮球运动员的快攻意识是指防守转换成进攻的一瞬间,运动员做出快速反击的一种愿望和能力,这是完成快攻战术的基础条件。

(2)篮球运动员快攻意识的形成是运动员在比赛场上紧张而复杂的环境下做出的正确战术选择的一种心理活动,它是运动员在长期的专项技术训练和比赛运动实战中积累起来的专门的素质,其和运动员的知识文化水平和心理素质有着重要的关系。

2.篮球运动员快攻意识的影响因素

篮球运动员快攻意识是人的一个长期的认识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动员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应变能力、知识水平、技术水平和身体素质等。具体而言,篮球运动员快攻意识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理论知识水平

篮球理论知识是运动员篮球技战术在比赛中得以充分运用的基础,是影响运动员快攻意识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掌握一定的篮球理论知识对运动员快攻意识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从篮球快攻意识的形成过程来看,运动员思维越敏捷,反应越迅速,篮球快攻意识就越强,这就需要在培养篮球运动员快攻意识的过程中,加强运动员篮球理论知识(比如:运动心理学、运动训练学、生理学、裁判法等)的学习,并学以致用,将理论知识贯穿到比赛和训练中。

(2)基本技术水平

全面而熟练的基本技术是快攻成功的重要基础条件,要发动快攻得分,运动员就必须具备与快攻战术相应的各项基本技术(比如:长距离传球、间接传球、快速运球、急停跳投、突破分球、中投技术等),这对运动员快攻意识的形成有很大的帮助。篮球运动员具备全面而熟练的基本技术,并能在比赛中应用自如,才能很好地应用快攻战术达到得分的目的。

(3)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对篮球运动员形成正确的篮球意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篮球快攻意识的形成,更需要篮球运动员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对于稍纵即逝的快攻机会,要准确地把握,离不开篮球运动员敏锐的观察能力。比如:及时观察到对方防守的漏洞而传球,及时观察到对方出现的失误而迅速抢断,及时观察到我方防守的漏人而补防,等等。可以说,运动员拥有敏锐的观察能力是形成快攻意识的必备条件,所以要注重运动员观察能力的培养,让运动员在激烈的比赛中通过正确的观察寻找快攻的机会,并及时把握时机,合理地采取快攻战术。

(4)分析判断能力

正确的分析判断是篮球比赛场上运动员正确运用各种技术动作的前提条件,是快攻意识形成的重要方面。篮球运动员在比赛中做出的各种技术动作都应建立在正确的分析判断的基础上,如果没有准备的分析和正确的判断,盲目地采取行动,不分时机地发动快攻,就会导致快攻战术的失败。

(5)身体素质

现代篮球运动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运动员的高大化和力量化,篮球运动员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是比赛最后取胜的关键。任何一种篮球战术的成功实施,都要求临场运动员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充沛的体力(比如:对抗能力强,跑动速度快,可以打满全场而保持状态良好,等等)。因此,篮球运动员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充沛的体力,是在比赛中成功完成快攻战术的关键。

(6)心理素质

篮球比赛是一项激烈性强、对抗性强、胜负转换频繁的运动项目,对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要求很高。一些高水平的比赛,特别是在比赛最后的关键时刻,往往是运动员心理因素起着决定胜负的作用,谁具备过硬的心理素质,谁就是最后的胜利者。所以,运动员的心理状态是篮球比赛取得最后胜利的重要保证,比如:运动员拥有必胜的信心、顽强的拼搏精神、默契配合的团队精神等是在比赛中成功利用快攻战术,获得比赛胜利的关键。

3.培养篮球运动员快攻意识的策略

意识是行动的指南,快攻意识的培养离不开平时的刻苦训练,我们在平时训练和比赛中要加以贯彻和强化,使全体队员在脑海中形成强烈的快攻意识。在比赛中全队必须树立以快为主的战术思想,一旦获得球权,则不论在多么紧张的情况下,都首先想到的是快攻战术,每一个队员都能立刻行动起来,成功组织快攻。培养篮球运动员的快攻意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加强运动员理论知识的学习

快攻意识的培养离不开实践,但是理论知识很重要,篮球运动员对篮球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否,理论知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对篮球快攻意识的形成与否。如果运动员对快攻战术的发动、特点和重要性在理论上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就会更好地理解和贯彻教练的快攻战术意图,很好地完成快攻战术配合。

所以,一定要注意加强运动员对文化理论知识的学习,使他们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篮球理论知识及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用理论知识武装运动员的头脑,加深他们对篮球技战术的理解,提高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应变能力,使他们对篮球快攻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还可以采用写训练心得、做比赛分析、队员间相互交流、开总结会等方法,提高运动员的文化水平和篮球理论水平。这样既能提高运动员的理论知识水平,又能加深对快攻战术的理解,有助于运动员在比赛中时刻牢固树立快攻意识,并抓住时机有效地加以实施和运用。

(2)加强运动员观察能力的培养

篮球运动员拥有敏锐的观察能力是其快攻意识的形成的重要条件。篮球运动员临场发挥源于对周围环境的细心观察,只要有快攻的机会,就要迅速做出快攻抉择,这就需要运动员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所以,培养篮球运动员的快攻意识首先要培养观察能力,在篮球运动员技术训练中,必须重视观察能力的培养,多练有助于扩大视野的技术动作,特别要加强利用眼睛余光观察能力的培养。

(3)加强运动员分析判断能力的培养

在比赛场上只有分析判断准确才能做出正确的技术动作,特别是快攻技术,是运动员在一瞬间做出的,这就更加需要准确的分析判断。在培养篮球运动员的快攻意识中,提高运动员对场上情况的分析判断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加强篮球运动员分析判断能力的培养,一是要培养运动员正确掌握对方的技术特点及战术规律,准确分析判断对手的真实进攻意图并在正确的时机下采取快攻战术的能力。二是培养篮球运动员对比赛形势的分析判断能力,提高运动员正确把握比赛的能力,及时准确抓住时机发动快攻。要求篮球运动员清楚快攻战术的特点及变化规律,以便针对快攻的各个环节,准确把握时机,及时发动快攻。

(4)加强运动员身体素质的训练

任何篮球技术都不可能独立于运动员的身体基础之外,良好的身体素质是运动员在比赛场上充分发挥的基础,只有具备强壮的身体,才能在对抗激烈的比赛中取得优势。特别是到了比赛的后半段,良好的身体素质显得更加重要。良好的身体素质是保证快攻成功完成的重要条件。所以,加强运动员身体素质的训练,就要加大体能训练的比重和强度,特别要加强高大队员的速度、耐力和灵敏性的训练。比如:以长跑训练加强动员的耐力,以短跑训练加强运动员的速度,以举杠铃训练加强运动员的上肢力量,等等,让运动员打好良好的身体基础,才能更好地在比赛中灵活地运用快攻战术。

(5)加强运动员心理素质的训练

在篮球比赛中,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并不能完全决定比赛的胜负,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对篮球比赛的胜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说,篮球比赛除了比运动员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外,还比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运动员过硬的心理素质是比赛最后取胜的关键因素。一名合格的篮球运动员应具备顽强的拼搏精神和过硬的心理素质。现代篮球比赛的突出特点是攻防转换越来越快,快攻更是要求篮球运动员作风强硬、积极拼抢、反应敏捷。所以,我们要加强运动员心理素质的训练,注意在平时的比赛和训练中培养运动员积极拼抢的作风,胜不骄败不馁的良好心态,等等,促使快攻意识的形成和快攻战术的成功完成。

(6)加强运动员基本技术的训练

扎实的篮球基本技术是成功实现各种技战术的重要保证,更是发动快攻战术,最后达到快攻得分目的的重要条件。篮球运动员快攻意识的形成离不开扎实的基本技术水平,培养运动员的快攻意识要加强运动员的基本技术的训练,在基本技术训练中应注重与快攻战术密切相关的技术动作的训练。只有在运动员具备全面而扎实的篮球基本技术的基础上,才能更好更有效地培养篮球运动员的快攻意识。

(7)加强运动员快攻战术的训练

运动员要熟练掌握和合理运用快攻战术,就必须加强快攻战术训练,把快攻战术训练和培养快攻意识有机结合起来,具体技术要求和细节是运动员勤于动脑,把想和练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发动全体运动员展开讨论、集思广益、相互学习,不断提高运动员的思维能力和快攻战术的运用能力,有助于加速快攻战术意识的培养。此外,要培养运动员合理地掌握和控制快攻的节奏,快慢结合,灵活运用的能力,否则,只会适得其反,最终导致快攻战术的失败。

(8)加强运动员防守能力的训练及防守意识的培养

快攻战术的成功完成,其实并不是进攻的问题,防守也是决定快攻次数和成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只有运动员的防守能力强,才能争抢到更多的防守篮板球和形成更多的抢断,为发动快攻做好准备。比如,任何队员一旦抢得后场篮板球,就要迅速形成发动快攻的一传,其他所有队员则快速向前场跑动,组成快攻配合,最终完成快攻并达到得分的目的。所以说,要想培养运动员具备良好的快攻意识,就必须加强运动员防守能力的训练和防守意识的培养,在提高个人防守能力的同时,加强整体防守的配合,为快攻战术的发动并达到得分目的做好充分的准备。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快攻是篮球比赛中进攻战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众多进攻战术中最锐利的进攻战术之一,是指由防守转入进攻时,趁对方阵脚未稳之前,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争取人数上、位置上的优势,抓住战机,果断而合理地进行快速进攻的一种战术,其成功与否,关键在于篮球运动员是否具有强烈的快攻意识。

2.篮球运动员快攻意识是指由防守转换成进攻的一瞬间,运动员做出快速反击的一种愿望和能力,这是完成快攻战术的基础条件。快攻意识的形成是运动员在比赛场上紧张而复杂的环境下做出的正确战术选择的一种心理活动,是运动员在长期的专项技术训练和比赛运动实战中积累起来的专门的素质。

3.篮球运动员快攻意识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运动员的理论知识水平、基本技术水平、观察能力、分析判断能力、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二)建议

培养篮球运动员的快攻意识可以从以下八个方面着手。

1.加强运动员理论知识的学习。

2.加强运动员观察能力的培养。

3.加强运动员分析判断能力的培养。

4.加强运动员身体素质的训练。

5.加强运动员心理素质的训练。

6.加强运动员基本技术的训练。

7.加强运动员快攻战术的训练。

8.加强运动员防守能力的训练及防守意识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孙民治.21世纪世界篮球竞技运动发展趋势[J].体育科学,2001,(1):44-46.

[2]赵红梅.篮球训练中快攻意识的培养[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9):90.

篇6

(聊城大学音乐学院山东聊城252000)

摘要:演唱表演是听觉艺术也是视觉艺术。演唱表演是融声乐技能和表演为一体的一门特殊的艺术形式。它以声乐技能为主,表演形式为辅,两者相辅相成,自然融合,缺一不可。只有两者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才能声情并茂的演唱出动人的歌曲。

关键词:歌词;手势;眼神;心理素质;表演

演唱表演,顾名思义,既要演唱又要表演。一个优秀的歌唱者不仅要有良好的艺术修养,轻熟的歌唱技巧也要有大方得体的舞台表演才能精彩的完成一场演出。对于成熟的演唱者来说,即使没有华丽的演出服装,只要有扎实的演唱功底和神形兼备的舞台表演依然能成为舞台上璀璨的明星。

一、声情并茂的朗诵歌词

歌唱原本就是语言和音乐相结合的艺术。歌曲唱的有没有感情,主要看你对歌词的理解程度。要怎么理解呢?

1、首先我认为要仔细反复的阅读歌词,细细品味歌词的意思和这首歌曲背后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反复阅读,带有感情的,声情并茂的朗诵。细细品味作者写这首歌曲时的心境,体会他当时的情感。如果不管歌词的内容,只是一味的追求歌唱技巧和音色的优美那么这种演唱就毫无表现力,它是空洞的,不具有思想感情和感染力的。

2、其次,对歌词的发音要准确的把握。如果歌唱者在演唱时歌词都演唱不清楚,那就更谈不上以声传情,感染观众了。因此,在演唱表演中对歌词发音的准确掌握也是十分重要的。

细心分析过歌词的意思,掌握作者写这首歌曲真正的意义,当然歌词也要吐字清晰,感情自然流露,要体味歌词的轻重缓急,严格纠正演唱中的地方发音。这就为歌唱奠定了一个良好的语言基础。

二、手势是人类无声的语音

说起演唱表演,必然要说到手势。站在舞台上,演员不可能呆如木鸡的演唱,自然要加些手势,这样更有助于情绪的表达。我国著名哑剧演员-王德顺老师说过,“在舞台上,有些情节如果只用动作表演,省略语言,观众仍能明白。这说明动作不仅能真实的表达演员真实的意图,也能更好的表达情感。”所以,在舞台上如果能巧妙的运用肢体语言来完善歌曲情感的表达,让它成为辅助歌唱的“无声的语音”,使歌声、手势、感情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我想比单纯的用歌声更能打动人。

那么,在平时的训练中怎么加强对手势的训练呢?

1、首先要注意,手势强弱起伏一定要符合音乐的律动,一般要在强拍上小起。在弱起的小结进入时一定要轻柔,手势的落点应该放在强拍上。手势的起、落运动还要考虑到 “换气”注意到它与呼吸的关系,手势的运动应该和呼吸相结合,不能和呼吸分割,没有带着呼吸的手势是僵硬的,不自然的。这样也会导致歌唱气息的僵硬,不流动,大大影响歌唱者演唱的质量。让手势参与到呼吸的运动中,这样更有利于声乐表演者的歌唱发声时气息的流动和控制以及发声的整体状态。

2、平时我们可以对着镜子练习手势。我们可以根据歌曲的内容,灵活自如,真情流露的做一些手势。不可盲目的,生硬的,过多的加一些不必要的手势。否则就失去了手势辅助演唱的意义。通过反复练习,让手势成为感情的一种自然表达。 所谓“熟能生巧” 课下经常练习,把手势和歌曲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当登台时才能让手势自然,协调才能真实的表达歌曲的艺术情感。

三、眼神是心灵的窗口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作为一名优秀的歌唱者,要有一双会说话的眼睛。

赵本山老师的小品《红高粱模特队》大家一定印象很深刻吧。小品中小辣椒的扮演者王晓燕老师用“扑闪闪”“瞪”“望’”“盼”“寻觅”等活灵活现的眼神,时而妩媚,时而俏皮,时而羞涩,把少女怀春的心理活动表现得层次分明,惟妙惟肖,好像有一双会说话的眼睛。让大家一下就记住了她,这就是眼神的巨大作用。

眼睛,是心灵之窗,能最有效的表达内心真实的情感。所以平时一定要加强眼神的训练。让眼神成为我们向观众传达情感的桥梁。演唱中,眼神应该随着歌曲的情感变化也随之变化。让观众通过我们的眼神来体会歌曲的喜怒哀乐,发挥眼睛的传神作用。切忌在演唱中眼神空洞,没有感情。

四、心理素质的培养

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一个歌唱者来说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演唱中,手势、眼神都有了,演唱的技巧音色也十分完美了,但没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在舞台上心速加快,表情僵化,拥有再好的音色也是枉然。因此,声乐训练中,要在歌唱训练的同时,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

首先,对于声乐作品要有正确的掌握,演唱时歌词能烂熟于心。每个技巧都能灵活掌握,每句演唱都能游刃有余。这样,才能在演唱时胸有成竹不加重心理的负担。

其次,加强舞台实践,培养自信心。要明白歌唱是必须要和观众见面的艺术。可以多参加一些演出活动,积累一些演出经验。每次演出都要认真对待,在演唱时,可以培养高涨的情绪这样演唱时会有意想不到好的效果,但是一定要放松心态,要把注意力放在演唱上,不要担心自己唱的不好,或者害怕观众批评,这样会加重心理的负担,无法正常的发挥演唱水平。要把歌唱当作一种感情的倾诉,传达一种艺术境界,这样心情就会自然的放松下来。对于演出中的意外事故,不要不知所措,一定提前做好心理准备。比如观众的突然离席,伴奏的突然失误,这些问题要提前想到,遇到这些问题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调整状态,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到歌唱的状态中去。

结语

以上论述了表演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作用,总而言之,声乐的舞台表演艺术不仅要靠专业技能,演员的表现力、心理素质也很重要。 要充分认识到表演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性。良好的音乐修养、扎实的演唱技法,为演唱者提供了发展艺术才华的基础,而生动的艺术表现只有通过广博的艺术底蕴才能得到完善。一首歌曲要达到感人的境界,和产生沁人心脾的艺术效果,只有不断探索和研究表演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作用,才可使声乐演唱得到不断升华。

参考文献:

[1]杜宇.《浅谈呼吸在歌唱中的重要性》[J].《大众文艺》2014.01

篇7

为此,本文以问卷调查与个别访谈的形式,对当代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实际情况开展调查,调查内容主要以大学生就业心理中的创业动机、理念和品质等为中心展开,共25个问题,共发放问卷2500份,回收有效问卷2104份(问卷中各项所填无遗漏),回收有效率为84%。

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调查结果与分析

在校大学生创业动机分析 创业动机的理性化。在2104名调查者中,有40%的学生决定“毕业后直接创业”,有41%的学生想“先就业再创业”,其中有“创业冲动”的因素在影响着他们的决定,比如说年级和年纪越小,他的创业冲动就越明显。经调查显示,选择创业的专科生有58%,而本科生仅有49%,研究生是50%。以上数据表明,现在的大学生对创业的认识是审慎而又具一定理性的。

功利化明显的创业动机。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逐渐功利化。经调查,大学生毕业后创业的目的“以赚钱为主”的为35%;认为创业是“体现自己价值,证明自己成功”的不到19%。这种功利化明显的创业动机与当前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价值观的多元化等密不可分。而这种“拜金主义”的思想已经影响到了大学生的价值观和择业观。当然,不可否认,大多数大学生还是选择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所以大学生创业并不盲目,而是带着自己的价值观去衡量、去明确自己的所想所需。

家庭、学校和社会对创业动机的影响。有30%的学生的创业动机“受身边人的影响”,27%的大学生创业动机“受到家庭、传媒的影响”,选择“受到学校影响”的只有8%。从调查可以看出,大学生毕业后创业情况受到社会与家庭的影响相对较大,而学校教育对毕业生创业的影响力明显不足。可见,学校对毕业生创业教育指导还不够,不利于大学生良好创业心理素质的养成,不利于大学生毕业后开展创业实践。

在校大学生创业观念分析 创业观念的现代化、理性化与多种渠道的选择。大学生创业的选择虽在各个领域占据一定的比例,但让我们惊喜的是,有接近20%的人愿意“从事第三产业”,服务于民。可见,当代大学生的自主选择领域宽泛,从高级IT行业到传统的服务行业,都有大学生愿意发挥自己才智的一片天地。当今信息时代,大学生高精度的知识与信息敏感度的灵活掌控,还有风险资本、天使基金对信息业的资金支持,帮助大学生在IT、网络等高端信息产业方面崭露头角,国内外在信息领域都有了这样成功的先例。同时,对餐饮、家政等市场需求量大的传统领域和行业,大学生也同样有兴趣,并且愿意作为和积极创新。这充分证明大学生有创新的理念,不管在新兴领域和传统行业都有较为深入的认识,愿意在这些领域中开拓创新,寻找适合自身的生长点。

区域性对大学生创业观念的影响。我国当前经济发展在区域性上呈现不平衡状态,这也影响到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地点选择。在调查中可以发现,创业的地区选择中,东北三省占到9%,西部地区占总比的19%,而长三角有31%的比例,珠三角则达到33%。这充分证明,大学生创业较多考虑经济比较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毕竟这里有良好的政策环境、服务理念、资金支持和发展机会,创业相对容易,当然也存在劳动力成本、管理成本相对较高等问题。反观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也成为部分大学生的创业选择。因为这里有国家的政策扶持、劳动力成本低和竞争压力小等创业优势。不过,中西部地区在政府服务效率、资金支持和发展机会等方面存在不足。所以大学生在创业区域选择上,也应考虑全面,综合衡量。

创业中的创新观念和强烈的自我意识。调查中,选择“创业领域和自己兴趣相投”的占到了45%,“和自己专业相符”的占到了25%,“周围人建议”的占到5%。可见,自身知识的运用并不是绝对的,可在自己兴趣爱好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进而占据市场,一味地迎合和追随市场,其结果很可能最终被市场抛弃。这种创业心理往往可以让大学毕业生在创业中更能够承受挫折与困难,对于创业的成功是很有意义的。

在校大学生创业品质的调查分析 创业中体现出的合作品质与独立意识。合伙创业占68%,独立创业占29%,家庭创业占7%,这个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已经意识到竞争的激烈与巨大的压力,由此衍生出强烈的合作意识。学会合作是当今创业竞争中站稳脚跟的一项重要人格品质。现代社会创业成功的案例已经充分证明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个人创业,合作才能获得双赢甚至多赢。独立创业体现出大学毕业生的充分自信与独特能力,但家庭创业被大部分毕业生否定。

创业中体现出的意志品质和灵活性问题。有76%的学生选择在“创业失败后总结经验,从头再来”;25%的毕业生选择“重筹资金,二次创业”;还有5%的毕业生选择“放弃”。创业不是简单的事情,尤其是自主创业,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和困难。大学生阅历少、社会经验尚浅,因此,应付起来有困难。但坚定的信心、恒心和灵活的应变能力是能否创业成功的关键性因素,高校需要提醒大学毕业生,创业仅仅有强烈的创业热情和适应性是远远不够的。

创业中社会责任品质的养成。创业者不仅要具备坚定的意志品质、合作意识和灵活的应变能力,同时还需要社会责任感的存在,这是创业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从调查中可以发现,认为创业需要“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的占59%,认为需要“具有高素质的管理能力”的占50%,认为需要“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占到了38%,还有就是大学毕业生对自身创业能力和创新水平的认可程度,也预见了当代大学生创业的美好前景。可见,责任与信心并存是当代大学生的优秀品格。

提升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的思考

综上所述,大学生在自主创业方面既有部分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在创业动机、创业观念和创业品质上还存在缺陷和不足。而且,在调查中发现,大学生的创业观念受学校的影响并不大,学校并未在大学生自主创业心理素质的培养上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由此,作为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重要指导者,高校需要做得更多,并从以下方面来提升大学生的创业心理素质:

激发大学生的创业动机 创业动机主要体现在创业者在创业实践活动中积极向上的内部因素和动力。创业者在创业之前应明确自己的创业动机和目标,拥有强烈的创业欲望、实现目标的远大抱负和一定程度的压力与动力,所有这一切的综合作用积压到一定程度,才会将创业意识转变成创业行动。对创业教育的实施应在高校创业教育中不断涌现,其中以下工作应作为侧重点:一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创业价值观;二是在专业学习中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三是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四是营造创业光荣的校园文化氛围。

塑造大学生健全的创业人格 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学校教育对创业人格和素质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应该不遗余力地将其教育的功能发挥到最大化,可通过形式各异、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从心理上影响大学生在创业方面的人格素质,比如乐观、自信、坚毅、果断、阳光等创业者应具备的人格素质与行为习惯,以便其适应并非一帆风顺的创业之路。

锻炼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创业心理素质中必不可少的就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形成。创新能力具有社会实践的属性,学校要充分提供各种校内机会,让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并从中得以锻炼。据研究,大学生的薄弱能力往往和某一方面品质的欠缺有关,学校可组织开展专题性活动进行团体辅导和素质拓展,训练大学生的领导能力、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等,苦练内功,增强实力。

同时,学校可以充分挖掘校友资源、联系社会各界,建立校外社会实践、社会实习基地,使大学生通过实习活动,锻炼语言表达、团队协作、人际沟通和组织管理等各方面能力,让他们在社会实践中增智慧、长才干,更深入地了解和认识自己、认识社会,以便形成将来自主创业需要的心理素质。

丰富大学生创业知识 通过调查还可发现,当代大学生所拥有的创业专业知识相对薄弱,这主要是因为我国教育体制相对封闭,同时社会实践活动少造成的。学校可运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通过各种方式丰富大学生的创业知识。

首先,利用其校内优秀的师资和专家,设计专业的大学生自主创业大纲,编写专门的自主创业教材,向大学生传授自主创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挖掘校外的各种资源,选择自主创业的校友或成功人士现身说法,从其自身的经历中,让大学生充分感悟到创业的艰辛和不易,为其自主创业提供经验和借鉴。

篇8

关键词:初中体育;综合素质;自主参与

当代教育赋予体育教学的任务已经不仅仅是单纯地教授学生体育技巧,还有帮助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任务,这两者相比较后者的实现难度更大,后者同时也是我们这些身处一线的体育教育工作者一直努力奋斗的工作目标。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承认这个目标不太容易实现,那么我们怎么做才能实现它呢?笔者认为要达到在初中体育课堂上借助体育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目的,就必须提高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参与度。因为只有学生全身心地投入体育课堂,才能高质量地完成初中体育教学任务,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目标。接下来,笔者将对如何在体育课堂上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提出几点看法。

一、促使学生体会体育教学的意义

不少学生并没有意识到初中体育课对他们发展的重要性,体育与其他文化科目相比一直处在一个不受人重视的地位,这直接导致在学生的潜意识里认为体育是可有可无的课程,以至于他们经常在上体育课时选择敷衍了事,学生这样的学习状态使体育教学无法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素质的教学目标。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与他们进行认真的沟通与交流,让他们认识到体育课的重要性,明白认真对待体育课将对他们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要让他们知道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是将来学习和工作的重要资本。如果没有健康的身体,这将成为他们以后求学乃至工作的阻碍,会降低他们学习和生活的质量及丧失平等竞争的机会,因为他们的身体素质低下。任课教师在让学生意识到体育的重要性后,他们就会自发地参与到体育课堂中,这是达到初中体育教学目标的基础。

二、建立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体育课堂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要明确地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课程教育理念,让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体育老师则成为他们学习体育知识的引导者和答疑人。现如今,大量的教学实践说明了一个道理,即只有在倡导以学生为本的课堂上,初中体育教学才可以更好地达到培养学生良好品格的教学目标和完成初中体育的教学任务。这是因为学生成为每一节体育课堂的“主人翁”时,他们会成为推动体育课程开展的动力,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主动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提升初中体育课堂的教学效率,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素质的体育教学目标。同时当任课的体育教师把学生当作体育课堂的主体时,对教学大有裨益,它能够使体育教师更清晰地了解学生体育技能的掌握情况,从而根据学生需求对课堂教学的各部分内容进行细微改变,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体育训练,逐步提升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以及把控好学生的运动量,确保不会出现运动过量的情况。

三、借助多种方式丰富课堂教学,唤起学生的热情

每个教师应该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己的体育教学方法和模式,争取每节课都有新鲜的知识和技巧激发学生学习各种体育技能和体育常识的热情,让学生由衷地喜欢上体育课,积极参与到体育课教学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单一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所以运用丰富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爱上体育课并且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教学中,所以在初中体育课堂上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比如在体育课堂上使用游戏教学法,本人在教导学生学习排球技巧时就使用了一种排球接力赛的游戏教学方法: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每组进行垫球接力,速度快的小组获胜。通过这种竞赛的游戏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强大的好胜心,因为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年少气盛并且有很强的求胜欲望。求胜心会促使他们在体育课堂上专心学习垫球的技巧并积极地进行垫球练习,以赢得这场排球接力比赛,显而易见,体育教师可以通过这样的游戏教学方式使全班的学生都积极并且快乐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四、强化教师自身的教学本领

为了增强体育课对学生的吸引力,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体育课堂中,体育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体育教学水平和体育专业水平。一个教师有着很高的体育教学水平和专业水准,他的课堂定会充满魅力,使学生不自觉地跟着教师的指导投入课堂学习中。所以教师应该为自己有宝贵的实践机会而高兴,不断地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体育教学中,在每节课进行体育教学经验的总结,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从而逐步摸索出属于自己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初中学生的体育课堂参与度,达到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素质的教学目标。

可以这么说,学生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课堂参与度,对能否有效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效率以及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要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灵活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等多个方面着手激发学生对体育知识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自发并且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变成初中体育课堂真正的主人。

参考文献:

篇9

   教师心理健康心得体会1

   这次参加了学校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受益匪浅,感想颇多。我想就此问题谈谈自己从这次培训中获得的体会。

   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没有严格的界限,由于内外因素的影响,使人的心理功能受到阻碍的情况是经常发生的,所以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有可能出现某些不够健康的心理状态。许多天才人物或多或少地具有心理不健康症状。例如荷兰画家凡高生前是一个画坛无名小卒,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孤独中生活,是一个躁狂症患者,曾割下自己的耳朵作为礼物送给自己钟爱的女人,最后不能忍受贫困和疾病的折磨,开枪自杀;苏联著名诗人马雅柯夫斯基具有癔病性人格,情感多变,易激动,感情用事,好幻想,缺乏理智,缺乏自制力,由于他的恋人急着要去上班,没有听从他的意愿留下来陪他谈话而开枪自杀;美国作家海明威晚年患有躁郁症,由于不堪忍受疾病和心理上的重压也是开枪自杀的。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这充分说明常态心理与变态心理之间没有绝对的鸿沟。每一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具有一些心理障碍,只是严重程度和影响学习生活的程度不同而己。教师也不例外。尤其是现代高速发展的充满竞争的社会,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教师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更可能产生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一个尽职的教师是非常辛苦的,需要休息和放松。充当"无所不能"的教育者形象的确使人精疲力尽。因此,教师可以试着在假期给自己充电,例如:学习做旅行家,用胶片记录生活中的美景美事;学习做美食家,在品评佳肴的同时自己也做一次大厨。新的工作体验不仅能使教师得到放松,而且可以开阔教师的视野,增加教师的知识面。教师可以把从其他工作体验中获得的经验、积极情绪带到教育工作中来,更好的促进教育工作。

   教师心理健康心得体会2

   教学以来,我一直明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及严峻性,而全方位、多角度、近距离地触摸到心理健康辅导工作。这次培训既有专家讲座,又有同行的互动交流,让我在观念上、理论上都有很大地提升,可以说感触颇多。

   现代社会纷纭复杂的社会现象,多元化的价值观,带来升学、就业、竞争等多方面的压力,引发了学生心理疾患的上升。我们的老师也时常抱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从低效而劳神的教育工作中可以看出,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了当代学校教育面前的一个非常严峻的话题。在培训中,聆听专家们列举的真实而又撼人的当今青少年中存在的心理健康疾病,我深深地意识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迫在眉睫,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要身体力行,尽快地加入到这项工作中来。

   第一次接触心理健康活动课,我脑中不禁浮现出这样的疑问:心理健康活动课与思想品德课不是如出一辙吗?通过培训,让我走出了这个误区,那就是心理健康教育课和思想品德有很大的不同,说教和辅导有很大的不同。我明白了心理健康课不同于传统意义的学科课程,它是学生进行自我探索的过程,认识自我、调节自我、完善(自我并解决自己成长中的各种问题,以互助和自助为机制,通过学生自己的体验和感悟,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成长。

   通过培训,我认识到学生自己是心理发展的主体,教育的影响只有通过学生主体心理的自我矛盾运动,才能起作用。因此,教师在心理活动课中,必须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思想、言行、需要、情感等因素,尽量满足各类学生的心理需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处理自身面临的各种困惑。在设计活动时,要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组织互动时,要提供舞台让学生唱主角,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能说、有话敢说,能理直气壮地倾述自己的心声、宣泄情绪、发表观点;教师以引导着、协助者的姿态出现,这正如杜威说的:“教师是一个引导者,他掌着舵,学生用力把船划向前方。”

   学习了这些知识之后,我突然发现自己在不经意中自觉地应用着现在所学的心理健康知识。虽然整个培训只有短短几天,但我从中学到了心理健康知识和技巧,为以后的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感到受益匪浅。它填充了知识的盲点,在将来的工作中,我一定将学来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工作中,让学生们能够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教师心理健康心得体会3    我有幸参加了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对我来说,这次的培训意义重大,对我今后的工作具有很大的帮助。本次培训我很认真的听了李慧君专家的理论课,最让我受益的是这句话找回职业生活的勇气和幸福感,需要获得对工作的投入感和掌控感。这会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但自我的努力与调节更加重要。以下就是我在这次培训活动后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所想。积极的自我认同寻找自我价值感,建立社会支持系统,用探究打败无聊,积极的自我调节。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通过本次学习,更加深刻地意识到在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与迫切性。调查表明,学生中存在心理异常的约占30%,患有心理疾病的约占15%。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与考试焦虑、心理承受力脆弱、人际交往障碍、性格孤僻抑郁、自卑心理严重、对新环境不适应等等,并且在近几年呈上升趋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被重视。可是,不正确的关注,反而引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更严重的后果。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预防为主的,面向的是全体学生,不应该只针对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应该是有他们的各自作用的;不应把心理健康教育简单地理解为一门增加学生负担的学科,而应该具有促进学生各方面健康成长的独特功能;心理健康教育不是要你生搬硬套理论,不要我们教师诚惶诚恐,而应该是讲究艺术,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式应该是形式多样,时时处处注意的问题。

   二、心理教育培训对于教师自身的重要性

   俗话说,“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老师也有烦心的事,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压力和苦恼。但如果要做一名受欢迎的老师,就无论如何也不能将自己的不良情绪带入课堂,更不能因此而在课堂上随意发怒,挖苦打击学生。而是要学会良好的情绪控制,在走进教室的前一刻,告诉自己,“一定要微笑”,要把自己最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展现给学生,并以此来感染学生的学习情绪。没有一个学生愿意看到一个怒气冲天,动不动就发火的老师的。教师乐观积极地稳定地情绪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形成有积极地促进作用。

   三、提高心理健康的时效性

   在新形势下,小学生不同阶段表现出各自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这就要求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一是新生入学的适应期。这一阶段应用心理评价系统建立小学生的心理档案,目的是通过分析评价,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气质、性格类型、兴趣爱好、情绪意向等基本心理素质和个体心理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树立健康的新形象。同时有助于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的角色转换,为他们身心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是学习生活的困惑期。这一阶段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这一阶段,第二信号系统活动日益发展并初步占主导地位,口头言语,内部言语能力不断完善,但学习生活中往往表现出自制力差,社会道德是非判断力以近期、自我为主的特点。

   通过心理咨询、心理训练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方式解决学生学习焦虑、人际关系不良、多动症和学的心理问题。同时通过心理健康指导,开发学生潜能,建立心理健康新观念,塑造正确健康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推进整体素质教育的贯彻实施。

最新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个人心得感悟    我有幸参加了教师心理健康培训,虽然时间不长,但是对我个人而言,收获确是丰富且充实的。这次培训不仅仅是一次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培训,也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更是一次精神的盛宴,每个讲座都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在此期间,我自学了网络课程,对心理健康有了初步的了解,使我意识到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重要性,意识到育人的重要性,意识到教师健康的心理对学生以及自身的重要性。在这次培训中,我有了很大的收获,感受颇多。

   一、通过培训,我认识到: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做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每次看到一些有关学生因品行障碍或人格障碍做出违法事情的时候,我的心情便很沉重。为何有那么多的学生,会无所顾忌地去违法犯罪,为患社会,我想这除了少数客观的原因以外,更多的还在于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不够重视,导致他们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任性、偏激、冷漠、孤独、自私、嫉妒、自卑等。造成小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是学习压力、社会影响、家庭环境和教师的教育方法等。如我班有个小男孩,长的活泼可爱,但是上课总是喜欢打断老师讲话,跟同学玩时又喜欢动手动脚去搞别人,因此经常遭到同学的打骂,还有,作业老是慢别人一拍,就此,我将情况向家长反映了几次,但家长却不重视,一段时间后其成绩及下降。后来我只好再次找来了家长,先教育家长要从小重视培养小孩的良好习惯,并告诉他其孩子智力很好,很有发展前途,应该用鼓励的方法让他改掉坏习惯。接下来我也找学生交谈了几次,跟他聊聊学习上的优点与缺点,让他要有信心地改掉坏习惯。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现在基本上能改掉上课不随便插嘴的坏习惯,对学习也有了更浓的兴趣,也变的更细心了。由此可见,只有了解学生存在问题的成因,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在教育教学中有意识地去避免它,学生才能更好地学习各科文化知识,养成良好的习惯,得到全面发展。

   二、通过培训,我体会到:

   没有良好心理素质的教师,就不能培养出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

   教学活动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教师教学的对象是学生,要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就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存在的问题以及掌握如何使学生保持心理健康的措施。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造就身心健康的学生;反过来说,教师人格不健全、心理不健康,将对学生的人格成长、个性形成和心理健康状况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当我们心理健康时,做事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心理素质良好的教师,会凭借自己的语言、行为和情绪,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感召下,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体验到愉悦的情感,并流露出对教师的尊敬和爱戴。作为一个社会个体,我们应该正确对待自身的工作压力,学会自我调节,努力克服不良情绪的困扰,让自己在不断提高知识素养的基础上,做一个自信乐观、豁达开朗的健康心理的人。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掘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才干,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提高教育教学的整体效益。

   三、通过培训,我学会了:

   1、自我调节心理,保持乐观的心态。人不可能永远处在好情绪之中,生活中既然有挫折、有烦恼,就会有消极的情绪。一个心理成熟的人,不是没有消极情绪的人,而是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情绪的人。作为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更要学会自我调节心理,保持乐观的心态,才能以积极的一面去影响你的学生。

   2、准确客观的自我定位,情绪不佳,很大程度上是对自己的定位不够合理,定位越高,越难以实现,给自己带来的失望也越大,从而导致心绪不佳。

   3、工作之余多参加体育锻炼,体育锻炼能使人忘却烦恼,愉悦身心。教师必须劳逸结合,适量参加体育锻炼以缓解工作的压力,释放工作中的不快心情,同时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4、用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圈

   5、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

篇10

关键词:学风建设;心理素质;作用

近些年,我国高等教育不断在深入改革,很多大学也频频扩招,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拥有了上大学的资格。不过由于当前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使得很多大学生能感受到很强的压力,不仅在学业、就业以及感情上都能感受到前所有为的压力,同时在同周边环境相处中,也能时时感受到压力,这就使得很多独生子女学生心理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有的学生甚至不堪重负,选择在网上逃避现实,最终导致学业荒废,严重的耗费了时间。针对这些问题,就很有必要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工作,努力提升当前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可以说,一个高校是否拥有良好的学风,最直接的体现就是看高校学生面对压力的处理能力。

一、学风建设对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能起到促进作用

大学生学风建设是每个高校都在做的事情,良好的学风建设对于高校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升帮助很大,能有效改善高校学生的学习气氛和健康积极的人生观,能够帮助那些整天躲在寝室足不出户的”宅男“积极走进社会,良好的融入到大学生活中,更为重要的是,大学生学风建设对于培养学生努力进取以及奋发图强的精神有很大帮助。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由于学生在经历了九年寒窗苦读,终于走到大学,很多学生就认为可以暂时放下紧张的学习,好好享受下人生。但是大学是提升大学生专业素养、培养健全人格的场所。因此高校学风建设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建立良好的自信心,并帮助学生建立充足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通过自我努力,就能很快发现高校学习的乐趣,从而使得学习兴趣越来越浓。

(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大学生上大学最重要的目的是继续接受教育,强化自身专业能力。大学生学风建设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狐学生树立坚定的学习动力和方向。通过帮助学生树立目标,鼓励学生不断突破自我,从而逐渐走向人生巅峰,使得大学生能够具有较强的学习动力和社会责使命感。学风建设还体现在能够通过兴趣吸引到一批志同道合的学生,并通过相互鼓励、相互竞争从而达到强化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三)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能够考上大学的学生在中学时代都是学习上的佼佼者,但是到了大学,就会发现到处都是”高手“,就是难免使得有些学生优越感荡然无存,甚至变得自卑孤僻。而大学生学风建设就能较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在教育中,不仅要教授专业知识,同时也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激励和鼓励,并积极培养学生之间成立兴趣小组,通过小组互助的方式来达到学业的提升。由于大学生处于年轻气盛、不服输的阶段,通过志同道合的同学的鼓励和激励,能够很快刺激学生奋发图强、迎面赶上。而且 通过学习小组能够较好的加强学生融入大学生活,从而在人际沟通中加强自身的社交能力,并逐渐完善自身的性格。

(四)减少学生考试压力

由于当前大学考试十分频繁,这对很多偏科的学生是一件十分头疼的事情,尤其是在考英语四、六级中,很多学生就会出现考前抑郁症,很多学生担心考试过不了,会影响学位。这种焦躁、不安的情绪会一段时间伴随学生,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考试正常发挥。针对这种情况,大学生学风建设就要积极搭建良好的学习平台,通过在日常学习中的不断的演练和知识巩固,从而强化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从而在考试前,就达到了”城中有粮、心里不慌“的良好心态。

(五)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大学生在进入大学时,有很多学生虽然学业很好,但是其性格却并不健全,有的甚至比较情绪化,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就变得焦躁和不安,甚至还有攻击性倾向。真对这一点,高校学风建设就针对学生具体的情况,通过各种方式缓解学生不安的兴趣,并努力让学生逐渐融入到正常的大学生活中,逐渐和身边同学展开良好沟通,从自闭、孤僻中脱离出来。此外,学风建设还通过开展各项社团活动培养学生各种兴趣,学生在参与各种大学社团中逐渐找到更多的兴趣志向,并逐渐完善自身的人格。

(六)帮助学生避免网络的诱惑

由于当前处于信息时代,学生可以通过手机、电脑很轻易连接到网络。这就导致了很多学生长时间沉溺于网络世界,甚至不能自拔。因此,就需要紧抓学风建设,对学生的上课考勤进行严格的检查,同时在学生上课时,使用科技手段屏蔽课堂信号,使得学生无法在上课时玩游戏,这样就会降低学生的沉溺度。

二、加强学生建设提升学生心理素质的策略

学风建设是高校的长期任务,也是十分艰巨的任务,因此只有长期不懈的努力,才能有所回报。

(一)开展各种思想教育活动

高校学风建设需要采用各种的手段和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由于高校学生都是具有独立思想的人格,因此并不能像对待中小学生采用课堂教育的方式进行。而是要通过组织各种社交活动、课外活动来进行。并通过”传帮带“的方式,让思想品德、”三观正“的学生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和感召力影响和感染其他学生,使其能够明白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自身今后发展的重要性和意义。同时也要通过积极的一对一沟通,将学生一些独特的”见解“进行合理解释和纠正,从而完成对学生的”三观“教育。

(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很多高校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学习兴趣普遍下降。针对这一情况,高校学风建设就需要在大一时期将本专业优秀的企业的人力资源专员请进学校,并以企业的角度来讲述专业知识对于今后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告知学生如果不能在大学时期掌握扎实的知识体系,就无法在今后的职业生涯获得较好的发展,收入会直接体现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这种”现身说法“的教育,从而给学生震撼,帮助学生提升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三)开展各种奖惩措施,提升学生的竞争力

由于高校学生都是年轻气盛的青年,拥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并不会轻易服输。因此高校学风建设就要积极开展学习互助小组,帮助学习兴趣差的学生提升成绩。通过各种奖惩措施来不断激励学生,这样就能较好的利用学生的进取心从而帮助学生有效的提升学习动力。

(四)帮助学生树立成就感

学习是一种不断接受挫折和成就的过程,不论是多么优秀的学生,都会经历各种学习上的挫折,但是也能收获更多的成就感。但对于学习较差的学生,收获更多的只是挫折感,这就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这一情况,学校学风建设就要适当的根据这些学生的长处增设不同的竞赛。例如有些学生擅长跑步,就可以通过班级比赛发扬学生的长处,并提升学生的成就感,通过不断鼓励和激励学生,让学生获得充足的信心和动力,进而将这种信心带入到专业学习中,再通过学习小组的努力,从而逐渐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作者单位:长春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刘玉玲.依据学风形成发展的心理规律抓好学风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