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间体育活动方案范文
时间:2023-11-14 17:52: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课间体育活动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为适应新形势下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更好的贯彻落实《兴山县教育局关于深入开展中小学“阳光大课间”活动》的文件精神,把大课间活动纳入日常教育教学计划之中,将活动与体育课、课间操、体育中考项目结合,充分利用场地条件,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特制定此方案。
一、指导思想
开展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旨在全面贯彻落实“健康第一”指导思想,落实学生每天体育活动一小时,促进我校学生“五项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真正为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奠基。
二、实施原则
1、全体性原则。大课间活动的开展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参与活动,个个都有喜爱项目。达到全体健身、全员愉悦的目的。
2、科学性原则。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我校从实际出发,合理安排大课间活动的计划和内容。
3、因地制宜原则。根据我校场地的特点,为达到锻炼的效果,大课间活动开设了阳光跑步、舞动青春广播操(以班级为单位自编的校本体育),三大球基本功练习、蛙跳、俯卧撑、仰卧起坐、推小车等高效性体育活动。
4、安全的原则。在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加强安全教育和管理,制定出必要的安全措施、应急措施,避免和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三、组织领导
(一)领导小组
组
长:舒
武
成
员:王代润
钟红卫
张
华
龚明亮
万盛知
职
责:负责对“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实施、指导和检查,保证“大课间体育活动”正常有序开展。
(二)工作小组
组
长:张
华
组
员:龚明亮
万盛知
龚红卫
唐蒋林
庞广鸿
其他班主任
职
责:负责“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具体实施,包括拟定方案、制作音乐、组织训练等。
四、活动内容和流程
现阶段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包括眼保健操、广播体操和体育活动三个部分,在作息时间表上规定的40+35+15分钟内进行。
(一)“大课间活动”设置三个时段:
第一时段安排在在每天上午第二节课后进行,时间为40分钟。采用广播操、各种体育活动相结合的形式,以音乐为背景串联活动过程。各班以班级为单位参加大课间活动,班主任要组织好学生有序地参加各项活动。由于学校场地有限,为方便组织和保障学生安全,所以在内容安排上依次开展以下四个部分练习:
第一部分
阳光体育跑步练习(8分钟):
出操音乐响起,各班学生迅速在室外走廊站成一路纵队,随音乐依次有序下楼,到达操场指定位置站好,活动音乐一起,开始跑步;
第二部分
舞动青春广播操(7分钟):各班学生伴着音乐,统一做放松操;
第三部分
三大球基本功练习(15分钟):学校统一安排,分年级布置训练项目;
第四部分
身体素质“日日练”活动,时间约3分钟。
(二)眼保健操在每天下午第二节课后和晚自习第一节课(课后整理)后进行,各10分钟。
(三)若遇雨雪等异常天气,由各班班主任带领学生在教室内和教室走廊上进行一些基本的身体素质练习,体育老师负责安排练习内容和指挥练习。
五、场地规划布置图
六、活动实施办法
(一)明确职责
大课间活动管理与组织由德育处、教务处、班主任和体育教师,实行责任制管理。
1、学校大课间活动由教务主任具体负责,积极参与大课间活动,了解活动情况检查活动质量,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班主任要教育和鼓励全班学生积极参与大课间活动,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确保学生活动的安全。
3、倡导全体老师,特别是搭班教师积极参与班级的大课间活动,协助班主任了解、监督、管理本班大课间活动情况。
4、体育老师具体负责大课间活动的组织和实施,负责指挥和示范。
(二)检查评比
为了保证大课间活动质量,大课间负责人将组织和领导学生会体育正副部长定期检查,实行量化评分,报德育处备案和考核(评比表由负责人酌情设计)。
(三)成果展示
学校将定期开展校园趣味运动会等比赛,全面检验大课间活动的开展质量。
七、活动要求
1、注意有序开展活动,安全第一。德育处、教处处、班主任必须强调大课间活动纪律与安全,并协助体育教师指导学生安全活动。
2、各项活动必须在规定的活动区域进行,各班学生必须在指定活动范围内活动,防止出现学生乱串、乱跑的混乱现象。
3、值日教师、大课间活动负责人、学生会要认真做好巡查和当天记录。
4、班主任要及时到位进行现场指导,督促学生安全活动。
昭君中学大课间活动安全应急预案
为更好的贯彻落实《兴山县教育局关于深入开展中小学“阳光大课间”活动》文件,加强对学生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安全管理,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确保阳光大课间活动在我校安全有序开展,根据我校的安全工作制度,特制订大课间活动的安全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
师生全员参加,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全体健身的目的。落实工作领导小组、德育处、教务处、体育教师、班主任的管理职责,强化活动过程的安全管理,加强安全教育,消除安全隐患,全方位贯彻“安全第一”原则,确保阳光大课间活动在我校安全有序开展。
二、安全职责
大课间活动管理与组织由德育处、教务处、班主任和体育教师,实行责任制管理。对不认真履行职责造成的安全事故,学校将追究责任人相应责任。
1、学校大课间活动由教务主任具体负责,积极参与大课间活动,了解活动情况检查活动质量,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班主任要教育和鼓励全班学生积极参与大课间活动,同时加强学生大课间活动的安全教育,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和安全自护能力。班主任要每天参与班级的大课间活动,及时检查、了解、监督、管理本班大课间活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大课间活动质量,同时负责活动安全工作。
3、大课间负责人具体负责大课间活动的组织和实施,全体体育老师要协助班主任工作,确保学生活动的安全。进行体育活动之前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要说明进行体育活动的纪律,教给学生正确防护伤害的办法。
4、引导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大课间活动,协助班主任和体育教师开展大课间活动。
三、活动安全注意事项
1、穿运动鞋参加活动,衣着宽松,尽可能穿运动服装,不能装、带各类坚硬、锋利的物品。
2、按照德育处有关上下楼梯的规定,由班主任带领本班学生到活动场地集合和安全有序离开活动场地,严防因上下楼梯造成的安全事故。
3、在指定位置进行规定项目活动,不能擅自进行其他项目活动,更不能乱窜乱跑。
4、班主任要提醒学生要根据自己身体情况开展活动,如有身体不适或受伤应立即告知活动负责人和值日领导;
5、活动时,同学间要互相协作、谦让,互相帮助,共同做好安全保护工作,不能互相吵闹、推搡、争执甚至打架。
6、上下楼梯和跑步过程中,如果鞋带松散和鞋子被踩掉不得就地系扣应迅速到路边系扣,以免踩踏事故发生。
四、突发性伤害事件处理办法
1、活动锻炼中,凡出现受伤情况,在场教师必须第一时间对伤者进行处理,了解伤者情况、判断伤情,及时向值日领导或活动负责人汇报,如需要治疗,及时组织人员(值日老师)送医院。
2、及时通知家长或监护人,妥善做好沟通、安慰工作。
3、保护现场,了解事故发生经过,调查事故原因,作好有关记录并保护现场,采集有关证据,以利于对事故做到事实清楚,责任明确。
4、重大的伤害事故要及时上报教育局和保险公司。
五、本安全应急预案从2021年9月6日开始执行。
篇2
关键词:大课间体育活动;德育因素;立德树人: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G807.0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5.05.011
1 研究的目的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学校以参与广州市中小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评比为契机,开发适合本校(即:广州市增城区派潭中学,简称:派中)实际情况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探索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方式,优化活动的时间、空间、形式、内容和结构,提高活动的有效性,进一步推动和丰富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和手段。结合本校“德能兼修,体艺见长”的办学特色,促进学生积极参与锻炼,增强体质健康,更有效地融合德育因素,充分发挥学校育人育体、立德树人功能,让学校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可持续地健康发展。
2 研究的时间、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时间:2013年9月――2014年6月
2.2 研究对象:以广州市增城区市派潭中学高一、高二、高三年级,共31个教学班1560人(其中男生796人,女生764人)和学校教师108人(其中体育教师8人)为研究对象。
2.3 研究方法
2.3.1 文献资料法
2.3.2 调查法: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研究,发出学生调查问卷1560份,收回问卷1560份,有效问卷1535份,有效率98.4%;发出教师调查问卷108份,收回问卷108份,有效问卷108份,有效率100%。了解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认识和基本情况。
2.3.3 对比实验法:以调查的结果为依据,分析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学生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认识,以及学校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前后学生的体质的变化进行比较,论证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方案的可行性。
2.3.4 分析法:以学校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实践,从不同角度分析研究出现的问题,从中找出解决的方法,探索如何更有效地开展农村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
3 活动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3.1 指导思想
为更好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以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为基本要求,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根本目的,开展丰富多彩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加强领导,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实施进度,务求活动实效。
3.2 实施理念
3.2.1 全体性。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要面向全体师生,要做到人人参与活动,个个都有喜爱项目。达到全体健身、全员愉悦的目的。
3.2.2 科学性。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从学校的实际出发,采用大课间与放学后的文体活动相结合的形式,合理的安排大课间和文体活动的计划和内容。
3.2.3 创新性。根据学校场地的特点,为达到锻炼的效果,大课间体育活动开设了学生广播操、教师工间操、跳绳、阳光慢跑、舞蹈等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3.2.4 安全性。在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要加强安全教育和管理,要制定出必要的安全措施、应急措施,避免和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3.3 活动内容与时间安排
3.3.1 大课间体育活动在每天上午第二节课后进行,时间为30分钟。采用分组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和广播操相结合的形式,以音乐为背景串联活动全过程。以班级为单位轮流参加广播操(教师工间操)、跳绳、阳光慢跑、舞蹈,自创活动、爱我中华集体舞、国家手语操等项目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班主任要组织好学生有序进入场地参加各项活动。
3.3.2 阳光体育冬季长跑(由11月至下一年的4月)在每天上午第二节课后进行,时间为30分钟。
3.3.3 遇雨水等异常天气,由各班班主任统一安排学生在教室内健康教育。
3.4 活动组织形式(见表1)
3.5 组织管理
将年级教师分散到各组,体育教师巡回指导,各组学生设立正副组长2-3名,大的组有分成若干小组,设立小组长。组长协助指导老师组织练习,安排小组长任务。
3.5 项目选择
大课间体育活动项目相对固定,一个月后,允许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更换项目。
3.6评比奖励
每学期中,期末评比出若干“优秀小组”,“大课间之星”等优秀小组和个人,给予奖状和纪念品的奖励。
4 结果与分析
4.1 学生的调查与测试结果分析
自2013年9月实施新方案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以来,学校积极探索,规范管理,常抓不懈,随着大课间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学生对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认识、学校的纪律作风,以及学生体能素质、养成良好锻炼习惯和促进良好品行等方面,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见表2、3)
从表2、3的问卷调查和测试结果可以看到,实施大课间体育活动新方案后学生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认识,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以及在体能素质、养成良好锻炼习惯和促进良好品行方面都有很好的作用,实践证明,将体育与艺术,健身与娱乐,传统与时尚,体育与德育融汇一体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改变原有课间操单一化、枯燥性和质效差的局面,激发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保证了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多学科的教学因素,多元化的育人功能,多层次的活动形式,将“快乐教育”、“养成教育”、“健康教育”、“艺术教育”、“品德教育”等现代教育理念有效整合,体现了“以人为本,注重个性,协调发展”的素质教育思想,对促进学校形成良好的学风、校风,建设“立德树人”的校园文化氛围,推进学校的改革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学校先后被评为广州市中小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评比一等奖和最佳设计奖;是广州市德育示范学校,《校园体育的德育因素融合研究》系列科研成果获广州市德育创新成果评比一等奖。
4.2 教师的调查结果分析
2.2.1体育教师对开展大课间活动的认识和分析
“中学体育大课间活动,体育教师负责活动计划、方案设计、活动组织、过程辅导、活动评价,起到主导作用。因此,体育教师的工作态度直接影响大课间的开展的效果。”
调查发现,100%的中学体育教师认为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对促进学生健康、保障学生每天一小时有积极的意义;在操作性方面,87.5%的体育教师认为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施方案可行,容易操作;87.5%%体育教师认为学生能坚持认真参与学校安排的体育项目;87.5%的体育教师认为指导大课间体育活动没多大工作压力。可见,实施方案最大限度调动了本校体育教师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工作热情。
2.2.2非体育教师对开展大课间活动的认识和分析
“大课间体育活动一方面需要师生共同参与,一方面又需要班主任、其它科任老师的协助。所以,非体育教师应该是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调查中发现:96%的中学非体育教师赞成“锻炼有益学生健康成长”;有88%的教师愿意长期参加大课间体育活动。然而,同样有26%的中学老师认为活动过程仓促,比如要穿着运动服装,活动后有的需要更换;22%的认为给学生前准备(下课后)和后准备(活动结束后上洗手间等)需花费大量的时间,影响接下来的课程学习。可见,非体育教师普遍能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同时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和形式也还需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
5 结论与建议
5.1落实到位
体育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学校落实“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实学生每天锻炼一个小时的一种新型的学校体育活动组织形式,它具内容丰富,组织形式灵活,练习强度适宜, 不强求正规的场地和器材的特点,非常适宜体育场地不充裕的这一类农村学校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运动需求,能有效地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及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很有必要大力提倡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到位。
5.2符合实际
自学校有序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激发了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增强了体质,提高了学习效率和体育成绩,促进良好的校风校纪的建设。实践证明,学校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全体性、科学性、创新性、安全性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实施理念,以及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内容选择、时间安排完全适合农村学校,能有效地发挥大课间体育活动育人育体、立德树人的作用。
5.3形成特色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户外活动,必然要受场地、器材、学生人数等客观条件的制约,不能要求统一的模式,要不断地实践、探索、研究,找出适合于本校实际、适合于学生发展的方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和取向,运用学生感兴趣的各种手段,变化形式、丰富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地制宜,一切从本校实际出发,从实效出发,力求形成自己的特色。
5.4加强投入
大课间体育活动既然是一种学校课程,是一种校园文化,就应该不断地加强投入,这种投入是多方面的,关健是教师培训和经费方面的投入,大课间体育活动需要全体老师参与,缺乏老师的指导会流于形式,缺乏对老师的培训,有些项目难以开展;而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经费亦十分重要,不断更新、补充经费是开展大课间各项活动的基本保证,因此,重视投入经费和培训教师是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可持续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要加以足够重视。
5.5可持续发展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建立一个自上而下合理、科学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管理网络和管理机构,协调和评估,形成校长挂帅、体育教师牵头、班主任主抓、任课教师辅助、学生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层层落实,齐抓共管。才能使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更加完善,更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基金项目:广州市名教师工作室资金项目“校园体育的德育因素融合研究”(编号:201506092173)的阶段成果)
参考文献:
[1] 范晓红.阳光体育活动为学生的生命奠基――大课间活动实践研究的思考与探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08,(05):26.
[2] 李桂玲.“健康第一”教育理念与学校体育改革[J].体育学刊,2004,(06):75-77.
[3] 邱伯聪.大课间体育活动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探析[J].青少年体育,2013,(03):131-132,96.
[4] 张小巍.大课间的设计及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 (16):20.
[5] 罗伟强,杨汉奇,高惠玲.大课间――享受运动乐趣的大课堂[J].教育导刊,2005,(10):63.
[6] 邱伯聪.农村中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实施主体的影响因素分析[J].运动,2013,(15):77-78.
[7] 严赛君.试论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J].,浙江体育科学,2000,( 04):51-52.
[8] 陈武.影响大课间体育活动有效开展的原因及策略[J].教学与管理,2009,(28):14.
篇3
一、快乐体育产生的背景
1.快乐体育的产生
“快乐体育”教学思想相继产生于德国和日本.而“快乐体育”一词的最早出现是1979年在东京召开的第24届“全国体育学习研究协议会”上.受德、日两国“快乐体育”思想的影响,我国自80年代中期,伴随着经济的改革和开放,学校体育教育也不断学习吸收国外的新思想,“快乐体育”的思想开始影响我国.我国体育教育工作者也充分认识到寓教于乐的重要性.经过多年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形成从学生兴趣入手,发展学生身体,健全学生运动人格,丰富学生体育情感,固化学生体育爱好,养成学生稳定的体育行为习惯的快乐体育教育思想.
2.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发展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近几年在传统课间操基础上蓬勃发展起来的一种学校新的体育活动组织形式.与传统课间操相比,体育大课间活动时间长,活动内容多,形式活,练习强度加大,它不仅可以对学生紧张的学习起调剂作用,而且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身心健康有着明显的实效.
二、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功能
1.师生乐在其中,享受幸福校园
大课间活动以师生选择一个主体性活动项目为导向,并设置了多种辅助项目供其选择,还可以根据自身的爱好去开发项目,尊重了师生的运动选择,关注了师生的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让每一位教师、学生都体验到运动的乐趣.
2.拉近了师生距离,提高了学习效率
大课间让师生走得更近,老师参与活动,多了平等交往,既起到了言传身教的作用,又融洽了师生感情,相互沟通,促使师生间的和谐共处,更调动了老师与学生的积极性,在角色的互换和平等的接触中,师生真正实现了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相互爱护、共同成长.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听课更加认真,对活动更加自觉,自然提高了学习效率.
3.增强了师生体质,协调了教育发展
“生命在于运动,艺术陶冶情操.”有关专家指出,教师这个职业群体的大多数人都处于“亚健康”状态,由于工作的压力过大,工作时间过长,形式单一,大多数教师都没有时间去锻炼、健身;而小学生在现代家庭教育中过分溺爱的环境下成长,缺乏参加锻炼的机会,体质现状令人担忧.体艺大课间活动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身体锻炼与艺术熏陶的绝佳舞台.
三、农村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施
1.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创新
(1)形式上的创新.近几年我校将大课间活动时间调整为40分钟,保证了学生充分的活动时间,活动内容由体育老师精心研究,确立了大课间的基本流程:队列有序进场以广播操、武术操、佳木斯健康舞步健身操为主的集体活动(每周轮换)各班分散活动有序退场;学校还制定了“大课间标兵班”评比方案作为评价机制.多管齐下之下,既保证了大课间的运动质量,又使学生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2)内容上的创新/各班分散活动的内容的选择主要由学生决定,之前我们花了大量的时间,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学生的爱好,统计后确定了各班活动的内容.之后,我们体育组的老师通过创新教法,简化规则,降低难度,改造场地等方式,解决农村学校场地、器材不足的缺陷,打造出农村学校“小场地,大内容”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特色.
2.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意义
(1)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参加自己喜欢的活动,发展身体素质,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动手制作活动器材,既充实了活动内容,又节约了经费,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提高学校场地、器材的利用率.大多数农村学校都存在场地偏小,器材欠缺的现象,在大课间活动中,通过老师的指导,提高场地和器材的利用率就显得尤为重要.(3)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农村学校中存在的一些客观问题,需要教师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适当地改造器材,适合学生的活动的要求.当然更要发挥自己的特长和能力,开展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使学生的活动和身心健康最优化.
2.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施方法
(1)大课间活动在上午第二节、下午第一节课后,时间不少于30分钟
(2)合理分工,责任到人.“大课间”体育活动管理工作的直接参与者是校领导、班主任和体育教师,实行责任制管理.
领导负责制:大课间体育活动要建立校长负责制,至少有一名分管校长挂帅,亲自参与,了解情况检查质量,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班主任负责制:(1)认真组织本班学生准时出操,保证出勤率.(2)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亲自参与正确引导,鼓励积极参与大课间体育活动,为班集体争光,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集体主义精神.(3)检查、了解、监督、管理本班大课间体育活动情况,考勤人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大课间体育活动质量.
体育老师负责制:(1)负责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安排和乐曲选择.(2)内容要考虑地方、季节的特点,乐曲要适合学生和内容的特点.(3)负责活动地点、场所及退场安排.(4)负责组织大课间全过程,负责指挥和示范,协助班主任工作.(5)负责大课间活动的检查评比工作.
(3)学校经常开展检查评比工作,保证“大课间活动”质量.为了保证和提高质量,让大课间活动的开展经久不衰,成立大课间体育活动检查评比小组,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检查评比细则,对大课间体育活动进行常年不间断的检查与评比,定期公布,及时表彰,确保大课间活动长期顺利地开展下去.
(4)改变课间体育活动的管理和指导只依赖班主任和体育教师的现象.凡有一技之长的领导、教师、学生、退休人员,都可以成为课间体育活动的管理者和指导教师,使“大课间体育活动”真正成为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思想情感交流、身心健康发展的阵地.
四、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施要求
1.学校全面实施大课间体育活动
学校要高度重视,制定详细活动方案,切实组织开展好大课间体育活动.要更新管理观念,把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与推动新课程改革、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工作结合起来,把“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落到实处,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
2.充分发挥“体育卫生领导小组”的职能作用
制定开展大课间活动实施方案,广泛宣传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意义和作用,将“大课间”体育活动列入学校工作计划,排入学校作息时间表,科学安排作息时间,选择适当的运动项目,灵活把握活动内容.增加经费投入,改善活动场地和器械,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精心谋划、认真组织、确保安全,体现特色.
3.积极鼓励学生自编、自创活动内容
篇4
2研究对象和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中职学校开展体育大课间的可行性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2.2.2数理统计法
2.2.3逻辑分析法
2.2.4走访观察法
3结果与分析
3.1影响中职学校开展体育大课间的因素
3.1.1学生自身因素
学生既是学校教育活动过程中的主体,也是影响体育大课间开展最重要的因素。影响学生参与大课间活动的因素主要有性别、兴趣爱好、运动能力、个人体育行为习惯、认知能力等。不同的性别对各种体育运动项目的选择不尽相同,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他们选择体育运动项目时绝大多数都是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来。体育行为习惯和认知能力也对體育项目的选择和参与情况具有重要的影响。再加上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好动难管的特点,从而影响到大课间活动的组织管理和开展。
3.1.2社会环境因素
学校不是一个单独存在的个体,它时时刻刻受到外在社会环境的不断影响,它不仅能够影响学校的校园文化和生活,而且对我们体育大课间的开展也有深远的影响。如佛山市顺德区陈登职业技术学校是顺德区乐从镇的一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乐从镇其他中小学的体育大课间都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同时也取得了较好的反馈效果,在这种形势下,陈登职中开展体育大课间也就是势在必行的了。再加上教育局领导的高度重视和乐从镇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这些都在不断的影响学校开展体育大课间项目。
3.1.3体育教师因素
体育教师是一所学校体育活动开展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也是体育大课间活动开展的客体。在组织和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学校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大课间活动开展的好坏。同时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工作量较大,体育教师的工作量会明显增多。开展活动中的各种困难都影响着体育教师的积极性。
3.1.4班级建设团队因素
随着学校班级管理的不断发展和深化,现在很多学校班级的管理不再仅仅局限于班主任一个人的职责,很多学校都形成了班主任、副班主任、下班老师、下班行政的班级管理队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过程的管理难度较大,因此班级建设团队的积极配合和参与也是影响体育大课间开展的重要因素。
3.1.5场地器材及资金因素
场地器材是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必备的基础条件,场地器材的匮乏自然成为制约体育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的直接因素。目前很多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场地器材设施和资金都是困扰其开展体育大课间的严重问题,许多学校在体育方面投入不足,经费严重紧张,人均场地器材有限,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体育大课间的开展。如在国家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陈登职业技术学校,校内只有一个两百米的塑胶跑道、五个两球场,器材也是严重不足,这就导致了开展体育大课间有一定的难度。
3.1.6学校行政领导因素
现行的学校都是实行党总支领导下的校长负责管理体制,学校各行政领导的决策和对体育大课间的态度关系着体育大课间的开展情况。
3.2中职学校开展体育大课间的干预对策
3.2.1提高学生对体育大课间的认识与再认识,不断提高活动质量,积极培养体育各个项目的运动骨干,建立以骨干为中心的小集体模式
学校应该通过举办专题讲座,知识竞赛,观看录像视频,实际演练等方法提升学生的认识和再认识,不断提高活动的质量。每一个学校都有自己的训练队骨干和各种体育方面的人才,在开展体育大课间的活动中应该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同时教师也应该不断的培养各种体育人才,这样在活动开展过程中通过这些骨干的积极带动作用,使他们周围的一个小集体都喜欢并爱上这项体育运动。这种学生间以点带面,以面扩大的方法肯定能够将学校的体育运动项目不断的开展起来。
3.2.2借助外来力量并积极利用各种有利的社会环境
体育大课间的开展是统筹社会,家庭,学校等各方面的力量综合起来的,仅仅依靠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这时候我们需要借助外在的力量帮助自己。如在编排全校性的动作时,依靠这方面的专家来帮助解决,在音乐的选择和运用上也可以借助于其他的力量。同时有的地区在中小学都广泛的开展了大课间,但是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还没有开展,这时可以充分利用其它学校开展体育大课间的一些经验为自身服务。
3.2.3组织观摩,加强学习,重视科研;合理利用体育教师资源同时制定和完善体育大课间活动方案
中职学校开展体育大课间也应该组织相应的领导和老师走进其他大课间开展情况较好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去仔细观
摩,同时,请相关的专家学家进行知识讲座,帮助自己学校较好的开展体育大课间。科学研究可以看到本学科,本专业最前沿的动态,在开展体育大课间的过程中也应该不断的加强科研,并且能够在科研的引领下进行体育大课间的开展,这样应该能够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一个学校的体育教师是有限的,而班级却远远大于体育教师的数目,体育大课间开展过程中体育教师的资源如何合理的运用到所有的班级中去,这需要统筹学校领导,体育教师,班级的各种资源,合理利用。任何一项活动都是在活动方案的引领下完成的,体育大课间的活动应该明确具体,不能泛泛而谈,应该切中要害,符合实际。
3.2.4充分利用班级建设团队,加强班级建设团队对班级大课间开展的重视和管理
班级建设团队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特色的班级管理制度,它是集中了班主任、副班主任、下班老师、下班行政的力量来进行班级管理和建设的。在学校体育大课间的开展过程中应该强调班级建设团队的积极参与,不断完善体育大课间的制度,同时应该积极的展开各项体育活动,重视体育大课间的开展,同时,制定相关的班级管理和考核制度对体育大课间进行评价和管理,最后使每一个班级都能融入到学校体育大课间的活动中来。
3.2.5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有的场地器材设施,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每一个学校的场地器材设施都有自己的限制条件,那么如何使自己学校的场地设施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和利用呢?这是需要按照各个班级所处教学楼的不同,同时结合消防安全演练的要求,综合各方面因素反复斟酌后制定《学生体育大课间活动场地示意图》。另一方面,学校领导应争取相关政府部门和社会机构进行资金投入,不断优化运动场地设施和建设和管理,提高其使用率;通过购置不同的器材来满足学校大课间开展的需要;同时鼓励教师和学生自己亲自动手制作适合体育大课间活动开展的器材和工具。
3.2.6提升领导认识,加大重视力度;制定安全管理措施,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任何学校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学校领导的关注和重视,在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也是如此,体育大课间是一项全校性了集体活动,各个不同的重点职业技术学校领导都应该积极重视,把体育大课间活动提升到学校重大的议程,积极推进体育大课间的开展。学生是学生所有活动的主体,在活动过程中应该将学生的生命安全放到首要的地位,因此在体育大课间活动开展过程中应该不断的强调安全,经常强调反复说,同时也应该制定相应的《安全方案》和《大课间活动安全管理办法》。
4结论和建议
4.1结论
体育大課间活动目前在中小学得到很好的开展,通过综合不同方面的因素和要求,只要我们积极的统筹各个方面的有利条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开展体育大课间必然有一片广阔的空间,同时这是也是时代赋予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一项重要的使命,它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4.2建议
4.2.1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人
学生是体育大课间活动的主体,在体育大课间开展过程中应该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人,不断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4.2.2教师跟踪,多元评价
教师应该在整个体育大课间活动开展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观察和指导,积极的参与到体育大课间的活动中来,同时学校和教师应该制定不同的评价体系,从不同的方面对学生参与体育大课间的活动进行评价。
4.2.3丰富活动内容和形式,开发校本体育活动项目
大课间体育活动需要长期持续开展,这就需从活动的内容上不断推陈出新,丰富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是大课间的生存之本。同时应该依据各个学校的特色、传统和实际情况开发和发展校本体育活动项目。
4.2.4建立班级活动日或活动周
班级是学校体制中最小的单元,每一个班级都有自己的团队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开展班级活动日或活动月不仅能使班级学生开发出适合班级活动的项目,同时又能够发挥班级小集体、班级团队的积极作用,便于组织和管理,提升班级凝聚力。
篇5
一、定时定物,保驾护航, 提高实效性
为克服课间时间短,浪费多、锻炼时间与强度无法保障等现状,我校采取整合优化的措施,在上午第二和第三节课之间挤出30分钟作为大课间时间,开展有计划、有组织的体育活动,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制定了活动方案和安排表。明确了以年级分组、班级为单位的组织形式及体育组牵头、年段长负总责、全体教师齐抓共管的机制。制定了班班一特色项目,定点定人看管指导的管理模式。
确保学生达到“五个一”,即每生一个毽子、一个沙包、一个呼拉圈、一根跳绳、一个球拍。建立大课间活动考勤薄,定期对教师学生进行考核,比赛、评比、总结,设立若干奖项,将此项工作纳入学校奖罚之中,落实兑现。活动时间长、活动内容多、组织形式活、练习强度适宜的大课间体育不仅对学生紧张的学习起到调剂作用,而且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有明显的实效。
二、精心设计、定期更换、 增加趣味性
我校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的设置充分考虑到活动的健身性和娱乐性。积极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让学生享受运动的乐趣,满足身心发展的需要。引导学生为追求终身的享受,主动积极地学习掌握身体娱乐的知识与技能。以跳绳和呼啦圈这两项常见的活动入手,在活动中开拓思路,勇于创新,使每名学生都有一两手绝活,从简单中出花样,在平常中显特色。班班编、月月换,全员参与,面向全体、体现创新。由于器材简单,所需场地较小,不仅便于学生在校内与同伴锻炼,还适宜学生与家长一起运动,慢慢地养成一种课外锻炼的习惯。
体育组根据健身性和娱乐性的要求,广泛征集学生和老师的意见,对各班活动内容作出调整和更换,力求一月一更换,使学生保持广泛的运动兴趣,接触更多的锻炼方法,掌握更多的活动技能,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学校还倡导各班学生、任课教师、班主任自主开发、精心设计各种活动项目,许多有趣的活动应运而生。如,六一班的呼啦圈已玩出了花样,有单摇、双摇、脖子摇、脚摇、静摇、动摇等十几种花样,二一班的跳格子、六三班的跳绳也是各显神通、各具特色。体育组根据难易程度编制了几套健美操,定期更换,让学生一直保有新鲜与兴趣,让健美热情伴随每一个大课间,为终身体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阶段测试,精彩展现, 保持延续性
学校在活动中积极发现优秀的苗子,积累有新意的做法,积累工作开展中的体会,并联系教育教学规律搞好总结升华。在创新上下功夫,在“新颖”二字上做文章,不断拓展、延伸大课间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体育老师在课堂中设计大课间活动内容,以此来检验大课间时学生的练习情况。这样既可以对学生作出技术指导,使学生掌握正确的锻炼方法,也可以起到监督反馈的作用,使学生在大课间时自觉自愿地练习,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同时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阶段测试,既有班级内部之间的比赛,也有年段中班级之间的竞争。校运会上组织开展全校跳绳擂台赛、三年级开展男女混合接力赛。赏识促学的理念,各式各样的展示舞台,给学生提供了一次次锻炼的机会,树立了一个个鲜活的榜样。
四、多元互动,育人为本, 挖掘功能性
篇6
为认真贯彻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和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精神,也为深入实施我校课外文体活动工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切实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落到实处,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的意识、习惯和能力,同时增强组织纪律性,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公平竞争意识、团队精神及拼搏进取精神,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利用课间活动,以期让学生在拥有强健体魄的同时,塑造健康的人格和美丽的心灵。
二、组织机构
校长、德育副校长:组织、协调全面工作
少先队大队部:制定整体活动方案
体育组:课间活动指导,体育节的策划
各班主任:班级活动设计
宣传:活动花絮采编
三、活动主题:强健体魄、健康人格、美丽心灵
四、活动要求:人人有项目 班班有活动 学校有评比
五、活动程序:
1、组织召开动员大会
时间:XX年9月10日
地点:学校操场
参加对象:校长、全校教师及学生
2、创编多彩课间活动方案
3、9月20日召开***小学多彩课间行政启动会
4、9月25日召开***小学多彩课间班主任动员会
5、10月8日向全体师生宣传多彩课间活动的意义及相关活动内容。
6、根据活动方案,进一步开展“强健体魄、健康人格、美丽心灵”多彩课间活动。
7、组织首届体育节活动
六、活动方案
分阶段进行,确定每个阶段的主体项目,分段推进运动的普及,培养全体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本年度活动安排如下:
(一)第一阶段:
1、以学生兴趣爱好入手,每个班级创编课间活动。(体育运动内容丰富多彩,蕴涵有众多思想品德教育因素,学生绝大多数都有要求上进、好奇、活泼好动等特征,活动中如果能结合各种运动项目的特点和要求,就能较全面地对青少年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个性培养。)
2、选择两操中的任意一套与本班的创新活动项目,以年级为组别进行两操和创编游戏比赛。(体育能有效地锻炼人的意志品质、不论是体育的学习、训练或比赛,参与者必须以最大的努力克服个人生理、心理上的困难及障碍,胜利也往往取决于一再坚持的努力之中,从而培养学生自强不息,不畏艰险、顽强奋斗的思想品质。)
3、举办“我的游戏,我作主”多彩课间活动展示。(体育的竞争性能激发,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体育的渐成性,又能教会学生放弃急功近利的价值观,而趋向于走其不懈追求的价值观;体育的协作性、整体性可促使学生认识个人在集体中的价值,客观地评价自己,摆正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提高组织纪律性和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
(二)第二阶段
1、由体育组安排好每天的课间活动:立定跳远、跳短绳、溜旱冰、25m×20迎面接力,短绳50m×10迎面接力、健美操、韵律操、武术操。
2、以“我是奥运小使者,我为奥运做贡献”为主题开展中队会。
3、完善各班创编活动,进一步巩固课间游戏,开发新的活动内容。(参与年级:1—6年级)
(三)第三阶段:
1、由体育组安排好每天的课间活动:50m×20迎面接力、丢沙包、踢毽子、打羽毛球、打乒乓球、丢手绢、木头人、跳皮筋、跳高、跳远、兔子舞。
2、巩固“我的游戏,我作主”活动内容,迎接体育节比赛。(参与年级:1—6年级)
3、以“ 我心中的奥运会”为主题开展中队会
4、通过广播站宣传奥运知识,让学生更加了解奥运会(全校参与)
(四)第四阶段
1、总结汇报此次活动的感受
2、体育节展示活动,把阳光体育运动推向。
(在集体项目的比赛中,要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鼓励人人都成为集体中的积极一员,自觉维护集体利益,关心爱护自己的集体,促进“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优秀品质的形成。)
七、体育节活动流程安排及说明
1、组织机构:组织委员会、裁判组、宣传组、安全保卫组、场地器材组
2、活动安排:
序号
活动流程
活动内容
具体时间
活动形式
音乐编配
1
集合
学校内操场集合
5′(9:50开始)
全校集体活动
铃声
2
进场
楼梯口到主席台
6′11′
表演队及
运动员代表
进场音乐
3
开幕式
内操场指定位置
4′16′
全校集体活动
进场音乐
4
体艺表演
武术操
3′15′
班级表演
《男儿当自强》
电子琴、手风琴、小提琴
4′17′
独奏
《童谣》、《三套车》、《八月桂花遍地开》
舞蹈
3′50′
群舞
《大树与小鸟的开心对话》
健美操
2′58′
班级表演
劲舞
5
退场
就地解散
有秩序走回教室
10:45以后
有比赛的年级到场地比赛
《运动员进行曲》
3、活动安排:
比赛项目:500m跑、200m跑、立定跳远、跳短绳、踢毽子、25m×20迎面接力、50m×20迎面接力、短绳50×10迎面接力、拔沙。
4、对活动流程及安排的具体说明如下:
我校体育节开幕式综合体艺特色进行展示,注重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开幕式用武术操《男儿当自强》培养学生机智灵活、勇于进取的优秀品质,同时还能发扬民族自尊心、自豪感。这些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将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产生积极的影响。
举世瞩目的2011年北京奥运会,随着“绿色奥运”理念的不断深入,生态、资源、环境成为越来越多民众关心的话题。绿色,成为现在最出众的色彩。舞蹈《大树与小鸟的开心对话》,抒写了我们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期盼,培养了学生的环何意识。
在大力提高素质教育的今天,河背街小学不仅是一座知识的宝库,更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大花园,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群芳争艳。健身操向同学们展示了“强健体魄、健康人格、美丽心灵”的体育节主题思想,表演中同学们精神抖擞,队列整齐,动作划一,培养了学生“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优秀品质。
5、实施要求:
(1)加强对体育节活动意义和作用的宣传和教育,引导全校师生高度重视该项活动。
(2)相关教师要根据活动内容加强组织和指导,努力提高比赛质量。
(3)比赛过程必须密切关注安全问题,努力排除各种安全隐患。
八、“强健体魄,健康人格,美丽心灵”阳光体育活动总结
此次活动的开展,受到了全校师生与家长的欢迎,得到了教育局领导及兄弟学校的好评与关注。瑞金市电视台进行了采访、报道,《赣南教育教学研究》2011—5期杨杏元校长的《让师生共享成长快乐》和刘小平副校长的《绘就多彩课间 丰富校园文化》也登载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和社会反响,总结起来我校的“强健体魄,健康人格,美丽心灵”阳光体育活动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学校重视,群策群力,点子多。
本次活动得到了领导的高度重视,形成了校长带头,少先队,教导处,体育组,班主任全员参与,体现了科学性、创造性和可操作性。活动形式,灵活多校。***小学充分挖掘校内人力资源,将学校有特长的老师调动起来,指导学生创编多彩课间活动,让学生体验“我的游戏,我作主”的快乐。
(二)活动内容,丰富多彩,主题鲜明,育人为本
活动内容既有传统项目,也有时尚运动,还有各种游戏活动。包括立定跳远,跳短绳,25m×20迎面接力,短绳50m×10迎面接力,50m×20迎面接力,丢沙包,踢毽子,打羽毛球,打乒乓球,丢手绢,木头人,跳皮筋,跳高,跳远,健美操,武术操,溜旱冰,兔子舞。活动主题鲜明,既有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主体的集体舞,又有培养团队精神的健美操、韵律操。
(三)师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交往意识、合作意识明显增强。
通过这次阳光体育活动,我们学校把德育与体育融为一体,加强了阳光体育活动的教育意义,丰富了学校的文化内涵,改变了以往课间活动单调的模式,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组织纪律性、集体主义精神,而且还帮助他们形成了互相激励,互相帮助的良好习惯,各种优良的意志品质正在潜移默化的形成。
(四)多彩课间成为孩子们学习的乐园、锻炼的天堂。
篇7
关键词:农村中学生;体育活动现状;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2-0252-01
在我国,大部分学校位于农村,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尽管国家三令五申要求学校实施推行素质教育、一直呼吁要保证学生每天要有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但是,农村中学存在基础设施薄弱,场地器材严重缺乏,师资力量不足等条件差的实际情况,客观制约着学生体育活动的开展,另外在主观方面,存在重智轻体的应试教育求学思想,也在束缚学生的健康锻炼和运动乐趣自由。但最主要的主观困扰因素还是社会的人为主观现状--文化成绩论,成绩大于一切,上级部门直接把教学文化成绩与教师的职称、奖金挂钩,使得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方案落实得不到班主任、任课老师、甚至是学校领导的支持。农村中学行政领导没有推行素质教育理念,不按政策方针办学兴教,教师难懂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调研策划和活动内容设计安排,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方案徒有虚名、纸上谈兵,体育教师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样就使得阳光体育工程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难以落实到位,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存在普遍下降的趋势,这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影响到整个国家民族的素质。下面本文就婺源县农村中学落实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现状进行分析
1."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号召提出的原因
早在1951年,国务院就通过了《关于改善各级学校学生健康状况的决定》,要求"学生每日体育、娱乐活动或生产劳动时间,除体育课及晨操或课间活动外,一小时至一小时半为原则"。
2002年国家教育部在四川南部县召开了"中国西部农村学校体育工作会议",提出了"让农村每个学生享受体育"的响亮口号2005年8月教育部再次下发了《教育部关于落实保证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中小学必须开齐并上好体育课,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工作落到实处。同年十月,在辽宁省鞍山市召开的现场研讨会上,国家教育部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司司长杨贵仁重申中小学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方案。
2.器材场地与师资的现状分析
虽然我县体育工作虽然与时俱进地全面推开,但是我县地处老少边界的三省交界处,山区农村学校由于师资、场地、器材、经费、观念等固来的困扰,体育场地设施与省内外其它县市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体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体育场地器材设施更加紧,这对开展大课间活动,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方面形成很多制约因素,还有相当部分的学生没有获得阳光体育锻炼的专利,享受不到运动带来的乐趣。为此,笔者走访了我县21所中学,经过调查发现只有4所学校有400m田径场,2所学校有200m田径场,剩下的18所学校都没有田径场,每年的运动会都是在马路上或者草地上召开,体育锻炼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农村中学许多学校除一个篮球场,一两副单双杠外就没有其他的器材和场地,这使得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场地和器材得不到保证,而这22所中学只有23名体育教师,有的学校根本就没有专业的体育教师,学生锻炼得不到专业教师的指导,每天锻炼一小时几乎就是一句空话。
3.体育课和两操实施的现状分析
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最基本形式。按照2008年8月,江西省省委、江西人民政府结合我省实际,颁布的《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实施意见》规定,初中为每周3课时,任何地方、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挤占、挪用体育课。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全县21所农村初中都是各年级开设2节体育课,而生源占全县一半的城区中学初三年级只开设1节体育课;通过走访还了解到,有18所初中学校都存在着体育课被其他老师占用,尤其是学年快结束的末尾一、两个月,体育课被挤占的现象更加严重。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文化课老师认为体育课不重要,挤占一、两节没什么问题,再者体育教师无需上课,还可以使学生的文化成绩得到提高,何乐而不为呢!
经过调查,笔者发现只有5所学校有早操,但也只是让学生跑2圈就算完事。至于大课间基本上都是做广播体操,剩余时间学生们进行自由活动,学生做完操后,不是买东西吃,就是回教室去"闭目养神"或做作业课件活动无人组织管理和督促评比根本没有起到效果。当然也有学校做得比较好,比如农村初中学校许村中学大课间开设民间体育游戏。高中学校,天佑中学每年举行冬季长跑、紫阳中学建立了快乐体育园地。
4.课外活动的现状分析
篇8
体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我校以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为目标,以“健康第一”为核心,大力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全面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计划。
1.加强对“阳光体育”活动的组织领导
为了更好地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学校明确校长是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第一责任人,成立“阳光体育”活动领导小组和“阳光体育”活动实施小组。班主任对本班学生参加阳光体育活动负全责,学校各部门及广大教师积极支持和配合。同时,学校根据体育课程标准的要求开足开齐课程,在常规教学实践中逐渐明确了体育课程的本质属性,把身体练习作为体育课程教学的主要手段,合理地安排运动负荷。开展了“一帮一”的师徒结对活动,并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相互的听评课以及体育教学改革的讨论研究和经验交流。常态课中我们始终秉承“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的理念,实施合理的分组(分层)教学,尊重个性发展,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因材施教。
2.积极营造“阳光体育,健康人生”的舆论氛围
通过编印“阳光体育”宣传册子,开辟“阳光体育”宣传专题走廊等多种形式,广泛传播健康理念。
3.丰富活动载体,提高参与热情
为了提高全体师生参与“阳光体育”的热情,我们在全校师生中开展了“阳光体育”格言征集活动;相关主题班会的评比;展示了师生积极参与阳光体育的精神风貌;“阳光体育”书画展、手抄报评比,更是把全体师生的心连在了一起。
二、让“阳光体育”活动充满激情和魅力,使每个师生在活动中强身健体、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壮美人生
1.特色推进,让每个学生都投入到阳光体育中
为了保障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学校在每学年伊始都要组织全校师生军训。通过军训,不仅增强了师生的国防意识,还培养了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团结协作精神。
2.抓好大课间活动工程
大课间活动是我校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特色工程,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上午第二节课后30分钟,第二部分是下午第二节课后30分钟。这两部分时间是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硬性时间,学校任何工作不得占用。我校根据季节特点及实际情况统筹安排活动内容。上半年:上午以固定的体育活动为主——广播体操、自编操(身体素质操、军体拳等);下午以年级为单位根据学生的特点自选项目。下半年:由于气候原因我校制定了一月围绕一个主题进行锻炼的活动方案。几年来,我校学生体质得到增强,并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因感冒等疾病请假缺课的现象明显减少,在国家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中我校及格率达到93%以上、优秀率40%,成绩在我区名列前茅。
3.完善和健全体育竞赛制度
学校每年都举行春季田径运动会和秋季体育节,来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同时,还开展各单项体育比赛活动,做到月月都有单项比赛。从2009年起,我们对学校运动会进行了改革,增加了一些趣味性强、易普及的群体项目。广大学生在参与中体会到了乐趣,培养了团队精神、竞争意识,提高了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4.充分利用基地校、山鹰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等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学校依托基地校、山鹰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利用每周一、三、五第七、八节课,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丰富了学生的选择,给予了学生发展自身特长的更大空间。在活动中我校聘专业教师进行辅导、陪练,教师与学生一起活动,成为队友、朋友。
三、让“阳光体育”的精神得以升华,让“和谐校园”的轨迹得以延伸
1.通过阳光体育锻炼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学生的体育锻炼欲望,并为师生之间提供了更好的沟通交流的机会,巩固了良好的团队精神。
2.健康的体魄是学习和生活的基础,大课间体育活动不仅仅是锻炼学生的体能,更重要的是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思想,体现了体育教育的功能和价值,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
我校中考体育成绩稳中有升,由建校初及格率90﹪、优秀率80﹪提高到现在的及格率100﹪、优秀率98.8﹪,成为我区的体育强校。
篇9
工作汇报
近年来,***县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省、市关于深入实施中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工程的要求,切实开展中小学课外文体活动,进一步推动全县中小学体育和艺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推进学校文体工作和学生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现将我县开展课外文体活动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结合全县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工作的实际,我们把开展课外文体活动、阳光体育运动、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活动与全面实施《学生健康体质标准》、体育教学、艺术综合实践活动等结合起来,组织学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艺术教育、阳光体育活动,进一步推进了全县中小学艺术教育和体育工作的改革与发展,素质教育得以深入实施。
二、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一)思想重视,组织健全,切实保障课外文体活动开展
我县十分重视学校文化、体育工作,把它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把开展文体活动纳入学校办学水平考核内容之中。三年来共投入近2500万元专门用于学校体艺设施建设,基本满足了学校开展课外文体活动的需求。另外,通过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工程、优美校园建设工程、义务段校舍维修工程、学校迁扩建工程等,促进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合理配置体育、艺术教育资源,努力改善体育锻炼和艺术活动环境,全县各校音、体、美器材基本达到省一类标准。
县教育局、县体育局、团县委联合成立了学生阳光体育运动领导小组,加强对全县学生体育运动的领导,对县级及以上的体育活动,在人力、财力、物力、时间上给予支持和保证。县教育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文体活动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县中小学文体活动的领导、规划、指导和评估;学区也成立领导小组,对辖区内中小学文体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督促、指导;各中小学也成立相应组织,具体负责学校课外文体活动的组织和实施,并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全县形成“县教育局—学区—学校”三级组织体系,为全县中小学课外文体活动开展提供组织保证。
同时,制定了《***县中小学生文体活动工程实施方案》,开展文体示范校评选,实施文体工程年度考核和奖励,召开全县实施课外文体活动工程动员会,定期召开工作交流会和推进会,举行大型文体展示活动,扩大宣传,优化开展课外文体活动的整体环境。
(二)多措并举,创造条件,深入推进课外文体活动实施
为了进一步贯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推动新课程改革,深化素质教育,我们把推进课外文体活动工程,与学生终身体育、终身艺术教育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理念、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多措并举,深入推进课外文体活动的实施。
1.开齐开足体艺课程。各校认真执行省定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并上好体育、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不断提高体艺教育教学质量。县教育局在每学期初对所有学校课程计划执行情况和体艺专职教师任课情况进行督查,发现问题立即要求整改。
2.保证每天锻炼一小时。各学校制订文体活动方案,根据学生兴趣、年龄特点和学校实际,分年段制定每周“体育艺术2+1”活动安排表,大力实施大课间体育活动和下午课外文体活动。课外文体活动做到时间、地点、项目、内容、学生、辅导师“六落实”。认真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使每位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提高综合素质。
3.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认真做好学生体质标准测试工作,重视学生体育健康情况,测试数据及时录入国家数据库。我们逐步完善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工作督查、评先和公告制度,将体质测试结果作为升学、毕业、评优的重要依据,并对测试数据进行全面公示。三年来,全县学生体质平均合格率逐年提升,数据入库率达到100%。
4.认真做好“2+1项目”测试。根据《“2+1项目”体育与艺术技能标准》和测试要求,各校成立由体育教师、音乐教师、美术教师、各兴趣小组负责教师和班主任联合组成的“体育、艺术2+1项目”认定小组,依据《标准》和学校实际,在每年的5月和11月组织测评认定。学生可以采取参加竞赛、课外考级、现场表演、创作和测试等方法获得项目认定,并将认定结果记入学生成长档案。以此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外文体活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5.广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一是定期开展“四节”活动。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办好每年一届的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读书节活动。要求各校做到班班发动、人人参与、校校开展;比赛项目要大众化、群体化,让每个学生至少能参加一项体艺活动,达到普及与提高的统一。二是不定期开展体艺活动。结合主题活动或节庆日,举办社团文化节、校园吉尼斯、汇报展演、趣味竞技等小型多样的体艺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体艺技能的舞台,丰富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内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6.积极创建特色学校。出台《***县中小学特色品牌学校创建工作的实施方案》,积极开展特色品牌学校创建。各校结合学校实际,挖掘校园文化,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和设施,因地制宜创设特色项目,打造学校文体“金名片”,推进文体工程纵深发展。如昆阳一小的课本剧、***职教中心的音乐、***县小的书法、***中学的健身操、县实验中学的篮球、***小学的乒乓球、***十小的排球等,逐步成为我县文体特色教育的品牌。
7.探索教体结合新模式。借助学校体育资源,走教体结合路子,把业余训练项目有选择性地设置在各中小学校,实行资源共享。三年来,我县中小学校引进专职教练员3人,在各中小学校设11个训练基地,从小学到中学形成比较完善的业余训练网络体系。目前,全县在训适龄运动员达到284名,已有省级体育特色学校5所、市级体育特色学校6所。
8.加强文体师资队伍建设。积极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全面提高中小学体育、艺术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为核心,加强对专职教师的业务培训和兼职教师的上岗培训,重视专业成长,提高文体师资业务水平。目前,一支以体艺专职教师为核心、全体教师为主体,校外体艺专业人士为辅助的,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文体师资队伍已形成,并发挥着积极作用,促进整体工作的开展。三年来,共落实县级以上课题10余项,市级以上获奖课题5项,多篇论文获得市一、二等奖。
(三)体艺并进,打造品牌,全面彰显课外文体活动实效
三年来,通过创建省中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工程示范县,特别是把实施“学校体育、艺术2+1项目”与学校体育、艺术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与广泛深入开展课外文体活动结合起来,有力促进了全县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工作的发展,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目前,全县中小学生每天课外文体活动不少于一小时达标率为96%,学生参加文体活动普及率达94%,全县中小学生“体育、艺术2+1项目”的合格率达85%以上、优秀率达24%以上。全县现有省级艺术特色学校6所、体育特色学校5所、阳光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学校1所,市级素质教育示范学校8所、现代化教育学校4所、体育特色学校6所、艺术特色学校5所、科技特色学校2所、阳光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学校2所、德育特色学校11所、寄宿制达标学校13所,省、市示范校共32所。
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全县共有600多人次在市级以上文体赛事中获奖。其中,2009年,获得省艺术节一等奖4项、二等奖1项;2010年,获省中小学生美术比赛一等奖1项,课本剧《掩耳盗铃新传》获全国中小学艺术节比赛一等奖,4支合唱队参加省中小学生合唱节比赛均获一等奖,1队获全国中学生健身操比赛二等奖;今年,5个节目参加省舞蹈节比赛,获4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学生艺术节目《萧江大鼓》登上了2008年上海世博会和2011年第八届全国残运会的舞台,***县职教中心荣获全国中小学生艺术教育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县教育局已连续多年被省市教育行政部门授予艺术节优秀组织奖,2010年被教育部授予艺术节展演优秀组织奖。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实施中小学课外文体活动工程以来,我县学校整体面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也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活动开展不平衡、文体活动纵深发展不够、工作连续性还有待加强、文体科研工作不够深入等问题。接下来,我们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进一步推动文体工程全面均衡、优质和谐发展。
1. 加大财政投入。建立学校体艺专项经费并纳入年度经费预算,确保专项经费按时、足额到位,做到专款专用,切实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加强体艺设施配备,争取两年内全县各中小学体艺设施配备率完全达省定标准。
2. 加强文体工程科研工作。在已有实践基础上,加强理论研究和经验交流,及时推广各校的先进经验,全面提升我县中小学文体活动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推动我县文体活动向纵深发展,努力打造***文体特色品牌。
3. 建立文体工程长效机制。文体活动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在阶段性实践和总结的基础上,必须要建立长效机制,加强督导评估,以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做到组织机构责任明确、实施方案科学有效、活动内容丰富多彩,使学校课外文体活动在制度化、规范化的基础上精细化、科学化、个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