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刻的概念范文

时间:2023-11-14 17:52: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雕刻的概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雕刻的概念

篇1

维果斯基是前概念研究的奠基人物,他开创性地建立了日常概念(前概念)与科学概念的分类体系,为概念教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思路。他使人们认识到,概念学习不只是概念获得,也包含着概念转变,因此,在教学科学概念时不能将学生视为“白纸一张”,应当考虑学生接受教育前已有的前概念。

调查目的

概念是初中学科知识中的系统元素。科学概念的建立是解决教学问题的前提,学生在运用科学概念进行推理、判断过程中要得出正确的结论,首先要正确地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前概念一般是指学生在学习某科学概念之前由长期的日常经验形成的对事物、现象的看法和观念。而中学生考虑问题容易产生表面性,且往往会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而看不到事物本质。所以易形成一些错误的前概念。在初中科学教学中,不能忽视学生大脑中形成的前概念,对正确的应加以利用,对错误的要认真引导消除。

我对衢州市菁才中学初一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初一学生认知冲突策略在科学概念教学中的有关研究。通过调查结果给出关于初中学生关于科学学科前概念教学的相关措施。

调查时间与地点

1. 调查时间:2012.03-2012.04

2. 调查地点:菁才中学

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菁才中学初一全体学生

2.调查方法:本调查主要采用问卷法,用自编问卷发给被试作答

问卷设计从三个方面进行的:

(1)中学生对于科学概念的了解;

(2)初中学生当前适应的科学教师授课方式;

(3)学生对于科学学习的学习方法。

3.问卷结构:选择题、判断题

4.问卷调查人数:645人(男生人数:368;女生人数:277)

5.本项研究发放问卷:645份,回收645份

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结果

1.两栖动物指的是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

A.对(52.1%) B.错(40%) C.不知道(7.9%)

2.无花果树无花而结果

A.对(74%) B.错(30%) C.不知道(6%)

3.白气是指水蒸气

A.对(51%) B.错(49%) C.不知道(0)

4.植物由小苗长成大植株,营养主要来自土壤

A.对(62.7%) B.错(37.3%) C.不知道(0%)

5.物体运动是因为有力,没有力就不能运动

A.对(80%) B.错(18.1%) C.不知道(1.9%)

6.跳伞运动员匀速下落,受到的向下的力大于向上的力

A.对(84.4%) B.错(15.6%) C.不知道(0%)

7.甲队和乙队进行拔河比赛,甲队赢了,是因为甲队的拉力比乙队大

A.对(87.6%) B.错(10.4%) C.不知道(2%)

8.踢出去的足球能继续向前滑行,是因为足球受到向前的冲力

A.对(75.6%) B.错(24,4%) C.不知道(0%)

9.汽车刹车时不会马上停下,就是因为惯性

A.对(90.8%) B.错(9.2%) C.不知道(0%)

10.汽车速度越大,惯性就越大

A.对(70%) B.错 (30%) C.不知道(0%)

11.同一物体离平面镜越近,成的像越大,离平面镜越远,像越小

A.对(43.8%) B.错(54%) C.不知道(2.2%)

12.老师在讲解概念时,你喜欢老师怎样讲解让你容易接受

A.一味灌输(0%) B.通过实验讲解(51.7%)

C.创设一些矛盾情境,引发争议的(48.3%)

13、当你在上课时发现老师讲解的知识和你想的很不一样时,你会_____

A.认为老师是对的,没有必要讨论(27%) B.不理解,算了 (15%)

C.举手失意老师,表达出自己的想法(58%)

14、当你质疑老师时,老师的态度如何

( )

A、态度和蔼 (52.1%) B、态度恶劣(4.3%) C、表扬你(43.6%)

(二)调查结果分析

(1)第1道题有52.1%的学生选择A,第2道题有74%的同学选择A,第3道题有51%的同学选择A。这3道题的出错率这么高,这么多的同学都选择A,这说明我们学生在理解有些科学知识时,单凭自己对一些科学概念的字面意思直接解释,凭自己的直觉推理、对名词、规律、定理进行错误推广。

(2)第4 道题有62.7%的学生选择A,学生认为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主要来自土壤,这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直接相关。在种植植物时,往往要施一些肥料,这个经验使学生认为植物所需营养来自土壤。这能说明我们学生科学概念的形成首先来源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直观感受,以生活常识先入为主。

(3)5、6、7、8这几道题目说明学生理解的力与物理学中的力有差别。第5题说明学生对力和运动的关系的理解是根据经验来判断的,存在很多错误的观点。有80%的同学认为物体运动要受到力的运动。第8题也是说明75.6%的学生认为踢出去的足球能继续在草地上运动是因为受到向前的冲力。也能说明学生在判断有没有受到这个力时,不能将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联系起来。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大多数学生都能够认识到,但是有87.6%的学生认为拔河比赛时是甲队赢了乙队是因为甲队的拉力大于乙对的拉力。

(4)第9题说明学生能用惯性解释一些现象,如90.8%的学生认为“汽车刹车时不会马上停下,就是因为惯性”,等等。但对惯性大小的问题,有70%的学生认为物体的速度越快、惯性越大。

(5)第10、11题对平面镜成像的认识,约43.8%的学生认为同一物体离平面镜越近,成的像越大,离平面镜越远,像越小。这一前科学概念完全是根据生活常识来判断的。

(6)第12、13、14题是关于学生对于教师授课方法的认可。

首先,当老师在讲解概念时,学生比较喜欢通过实验讲解以及教师创设一些相比较好的情境来进行教学的方式;

其次,当学生在上课时发现老师讲解的知识和你想的很不一样时,大家还是很愿意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

最后,当学生质疑老师时,老师的态度一般是表扬和鼓励的时候被大多数同学所认可。

调查结论

人们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发展,都是在不断的质疑中实现的。学生为什么会有疑问,就是老师在讲解时设置了引发学生认知的冲突的问题,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前概念。学生通过不断的解决问题,逐渐建构自己的知识网络,这样才能真正掌握知识,才能灵活运用知识。教师不仅要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好奇心,更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1)在本课题的调查研究中,我们可以很高兴的看到我们身边的老师已经非常重视学生质疑态度的养成。教师在课堂上既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强行纠正,鼓励学生质疑,可以巧妙的让学生在学习中的不断讨论和对话,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允许学生为自己的前概念辩护,使学生间或师生间充分交换对同一事物与概念的不同看法。当学生发现自己所持有的概念、观念与他人不同时,他人的观念比自己的更合理,能更好的解决自己悬而未决的问题时,他们往往会对自己先前所持有的观念提出怀疑。在这种认知冲突中,学生易于接收新的、正确的科学概念。

(2)通过本次的调查、访谈、统计分析、初中生在学习科学前已形成丰富的科学前概念。总体来看,有些核心概念,大部分学生的想法都是正确的;而有些概念几乎没有学生对此有正确的前概念。 科学概念的形成首先来源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直观感受,以生活常识先入为主。其次通过自己单凭直觉的推理、对名词、规律、定理进行错误推广。科学前概念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观察和理解世界得出的结果,但却是学生思维的产物,也是学生理解新事物的基础,有其存在的客观性。教师不能忽视他的存在,更不能总是一味的指责和嘲笑学生的前科学概念,否则将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对学习产生畏惧心理。只有对学生的前科学概念因势利导,有效的加以应用,才能使学生积极的建构自己的知识网络。

建议

现代心理学表明:在课堂教学中设置认知冲突,造成然认知结构的不平衡性,可以调动学生认知的驱动力,促使学生去寻根究底。课堂中教学可通过实验演示,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交流中引发学生认知冲突,促进学生认知顺应,促进学生头脑中的前概念发生转变。如何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我认为可以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

(一)利用个别交谈和小组合作,全面了解学生的前概念

不同学生对同一事件、同一问题有不同的认识,课堂上应提供给学生充分表达的机会,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得以充分表达和讨论。

(二)利用科学实验和实物演示,制造认知冲突,丰富学生感性认识,消除错误前概念

科学实验所展示的神奇变化与直观鲜明的现象是学生对科学产生兴趣的主要来源,能激发学生前后认知冲突。正确的实验结论是最有说服力的,实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理解起来更形象。实验应尽可能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实验前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预测实验结果,先是定性的,然后是定量的把实验结果和自己预测的结果对比,使学生信服科学概念的正确。

(三)创设矛盾情境激发认知冲突

科学教学必须通过创设科学情境把学生引入科学的世界。创设一个适合探究的矛盾情境,就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所以,要充分利用和发掘教材以及学生活动中的矛盾因素,把学生置于矛盾氛围之中,使学生产生解决矛盾的迫切需要,从而激起认知冲突。

(四)强化变式训练,让学生反复运用新的科学概念

概念的练习课要有目的性、针对性,重视相近相似、易错易混的对比练习。新概念要及时练,重点概念反复练,注意概念的巩固。

(五)循序渐进,启发学生思维,通过联系实际分析、对比,确立正确概念

篇2

当一个美丽而优雅的身姿推开雕刻时光的大门,从你身边飘过,或许你还没看清她的面容,或许你并不知道她是浅笑还是忧郁,但你一定会记得,款款衣袂,暖暖衣香,仿若诗人戴望舒《雨巷》里描述的那个丁香一样的姑娘,翩若惊鸿的身影仿佛就是在讲述一个女人生命的风华与流年故事……

雕刻时光总经理赵珂僮就是这样的女性。她相信,咖啡是人感官和内心无言的表达。而眼前的她,面带微笑,语气平和,让人感觉轻松和愉快。于是采访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开始――

努力的工作

《环球生活》:“雕刻时光”的名字是谁给取的?

赵珂僮:雕刻时光是97年庄仔和小猫一手创办的,那一年,他们才从新疆归来,大自然恬静而宏伟壮丽的自然景观让他们心存梦想,萌生了开咖啡馆,过咖啡馆式生活的念头。“雕刻时光”这个名字则源于苏联导演安德烈・塔可夫斯基所写的电影自传的书名。意思是电影这门艺术是借着胶片纪录下时间流逝的过程,时间会在人身上、物质上留下印记,即雕刻时光的意义所在。咖啡的意义也是源于此,让时间、人和感情在此驻留,留下美好的回忆。

《环球生活》:第一家雕刻时光咖啡馆是在?

赵珂僮:第一家店是开在北京大学东门和清华大学西门之间的成府街上,看中的是当地浓厚的人文气息。学术书店万圣书园就在那条小街上,经常有学者、出版商、艺术家和广告人进进出出,相互调侃,辩论,谈天说地,生活气息极其浓厚。后来因城市规划,雕刻时光才迁到了目前的魏公村理工大学南门边上,靠南的窗口外面是成排的杨树,你去魏公村那家店,会发现树影随四季变化而富有一种极美的视野。

《环球生活》:压力会不会特别大?

赵珂僮:压力相当大。为了保持状态,我一直努力学习。

《环球生活》:工作时间特别长?

赵珂僮:那得看上班的概念如何定义了。我会去到每个店看,看店里的营业额怎么样,有时间的话,我也坐下来喝杯咖啡。其实,不管干哪一行,如果不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人,一定会在某个积累阶段为工作付出很多,没有听说谁在工作上有所成绩,依然每天睡8个小时,依然按点上下班、到点睡觉的。在积累的阶段一定会付出更多的时间。

《环球生活》:如此努力工作的目的?

赵珂僮:起初也许是为了生活得更好吧,但当你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后,就是为了家人、公司、社会的期许,为了员工所承担的责任。

《环球生活》:听说你能喊出雕刻时光所有员工的名字?

赵珂僮:哈哈,你听谁说的?在头两年我的确能叫出全部员工的名字,但现在不行了,员工越来越多,我所管理的事务也越来越多了,呵呵。现在讲究“仆人领导”,今天我当总经理,所有员工就是我服务的对象,这样的文化自然会影响到员工,他们会用同样的心情对待每一个走进雕刻时光的人。

追求完美细节

《环球生活》:在雕刻时光,你对员工的要求非常高,而且在工作中要求细节趋于完美。在生活中呢,你也是一个追求细节的人吗?

赵珂僮:追求完美细节,认认真真做好每件小事是雕刻时光成功的核心秘诀。生活中也是一样。可能是生活中的理念影响了工作,也可能是雕刻时光的企业文化影响了生活,完美细节是我一贯的追求。在生活中,我喜欢无限地贴近大自然,在大自然的包围中慢慢沉淀,回顾工作上的得失,接下来再朝着明确的目标一步步踏实前进。闲暇时间我喜欢与家人和朋友一起旅行,阅读和摄影。在特别繁忙的工作告一段落之后,我也喜欢到街上走走看看,在这个过程中,有时候我会去想很多事情,有时候就什么也不想。

《环球生活》:工作之外怎么打发闲暇时光?

赵珂僮:平时也许没有所谓的打发闲暇时光的概念,有时候跟朋友或客户坐在咖啡馆聊天或谈一些工作上的事情,对我而言就是一种休息了。但我会在忙碌工作了相当长一段时间后给自己安排一段旅行,而且旅行时尽可能地给自己安排舒适的住所。在上海灯红酒绿的外滩,我看着酒店窗外美丽的都市夜景,发现物质的丰富在某种程度上真的能够愉悦人的心灵。

《环球生活》:喜欢哪一类的电影?

赵珂僮:比较偏好具有思辨性的,具有历史厚重感的电影。

《环球生活》:喜欢的音乐家呢?

赵珂僮:莫扎特的音乐很不错,典雅秀丽,如同珍珠一样玲珑剔透,又似阳光一般热情温暖,洋溢着青春的生命力,似乎流淌的永远是最美好的。不管他的一生的经历是什么,不管他的内心有多痛苦,他的音乐都没有半点的人生慨叹,始终都会相信“明天会有一个全新的太阳”。

《环球生活》:员工们对你的着装表示好评。

赵珂僮:呵呵,谢谢他们了。其实,我的衣橱里并没有过于女性化和华丽的衣服,我亦不喜欢带有过多花边的修饰,简单又恰到好处的裁剪是我最喜欢的风格。

咖啡,自由放飞的精神

《环球生活》:你现在都喜欢喝什么咖啡呢?

赵珂僮:我喜欢喝拿铁,下午喜欢喝美式咖啡,如果周六、周日的时候,我就喜欢喝焦糖玛奇朵。我会根据不同的心情选择不同口味的咖啡。

《环球生活》:你对咖啡的理念是什么?

赵珂僮:生活在繁忙的都市中,每个人都需要一段时间对自己的内心和所处的世界进行冷静的审视,只是对不同的人来说,在不同的阶段所使用的方式会不尽相同。而我,习惯在咖啡的萦绕中自由放飞我的精神。

《环球生活》:据我所知,除了咖啡,茶也是您的最爱?

赵珂僮:是的。其实不管是品茶,还是喝咖啡,它们在实质上都是提供了一个机会,让我去冷静地审视自己、放松自己,也释放压力。雕刻时光的责任是推广咖啡文化,但并不意味着我们会放弃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只是希望给顾客一种不同的选择。我出门前刚刚喝了一杯茶,但我现在却在喝咖啡,这并不冲突。

篇3

笔者班里一共有7个学习小班,分别有一位班长负责协调本小班的学习活动。在笔者这类学校,班级里面语文学习基础较好、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寥寥无几,一般笔者确定好学习班长后,会有意识地对其进行培养,指导他们有效牵头成员,对照要求开展自主互助学习活动。所以在论述类文本复习的初始阶段,笔者先带领各班一起回眸了江苏近7年高考论述类文本的命题情况,并分小班重点研究了近三年的命题方法及答案表述的基本走向,力求找到命题的突出倾向,做到对考点考情了然于心。

一、指导学生研究命题方法和答案表述的基本走向,把握设题规律

(一)层次思路分析题。这主要考查学生把握段落之间相互联系的能力以及文段内部结构层次的能力。这一题型江苏似乎是年年都考,是相当成熟又具有价值的题型,出题的形式有两种:局部段落论述层次概括和整体文章论述层次概括。

如2014年《乾坤草亭》第17题“请简要分析文章第四段的论述层次(6分)”,答案是“首先,提出人的境界分三层次;其次,阐述了中国画中的小亭或小舟所体现的‘台上玩月’这一境界的心灵特点;最后,指出中国画家都想达到‘高台玩月’的境界。”此段的思路很是清晰,不存在阅读障碍;层次分明,不存在理不清的问题。另外还有2016年《成人不自在》的第17题“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述层次。(6分)”答案是“文章首先以孙悟空的经历为例,提出中心论点‘成人不自在’;接着写孙悟空成长,发觉自己空间险隘、生命有限从而反抗,奋斗,接受约束,戴上‘金箍儿’,阐述‘不自在’的原因;然后写‘西天取经’经历磨难,对自我进行磨砺、修心境,最后成为‘斗战圣佛’,阐述‘不自在’的意义;最后写任何社会中的人都面临着‘自在’和‘成人’的两难处。”

(二)语句含义理解题。这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含义和重要句子含意的能力。

重要概念指准确把握文意时必须理解的概念,要注意这些概念在文中的具体含义。如2014年《乾坤草亭》第16题,“请简要说明第三段中‘个’的含义。(6分)”答案为“‘个’从具体物象到抽象观念,形成了三个层面:竹,点,圆满具足的生命。”此题比较容易,但是此题亦有想不到的地方,即是“从具体物象到抽象观念”,再说,这也不是“个”的含义,如果这句话设分的话,考生就吃亏不小了。

重要句子指对理解文章起重要作用的句子,考点是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富有表现力的句子或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如2015年《罗丹的雕刻》的第18题,“请结合文章,阐释文末‘开向生命的窗子’的内涵。(6分)”答案是“雕刻开启了以生命为表现内容的历史;雕刻成为人们思考生命的载体;雕刻呈现了罗丹对生命的思考与想象;雕刻带给艺术家们以创作的启示。”解答此题,先要弄清这句话的意思。这是一个比喻句,联系上下文完整表述应为:“‘那些青铜和大理石’是‘开向生命的窗子’”。“那些青铜和大理石”代指罗丹的雕刻作品,“窗子”比喻观察外界的通道;同时这一“窗子”是开向“生命”的,则说明我们观察的对象是“生命”。

(三)概括整合内容题。这主要考查辨别、筛选并整合重要信息的能力。重要信息包括文章的基本观点,以及最能表达文章主旨和作者写作意图的语句等。如2015年的《罗丹的雕刻》第17题“罗丹给雕刻带来的‘根本性的变革’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6分)”答案是“在雕刻观念上,罗丹是以雕刻家个人的认识和深切感受为出发点进行创作;在雕刻内容上,罗丹的雕刻体现人的生命全景;在雕刻形式上,突破具体形象的表现手段,大胆改造人体,恣意表现生命,自由表达想象中的诡奇形象。”这也是一道传统题型,通观全文,“根本性的变革”主要在第2至第4段中。分别找出其中的观点句、概括句、评价句、总结句等,如第2段中的“他以雕刻家个人的认识和深切感受作为创造的出发点”,第3段中的“欣赏罗丹毕生的作品,我们也就鸟瞰了人的生命的全景”,第4段中的“在他之后的雕刻家可以更大胆地改造人体,更自由地探索尝试,更痛快地设计想象世界中诡奇的形象”等。我们可以找出这些关键性语句,再将它们分门别类加以整合。难点主要是在“观念”、“内容”、“形式”这三个“类”的关键词的提炼上。

通过各个学习小班的认真研究,大家发现从命题角度看,近年来江苏省对论述类文本的考查,不知不觉中形成了一种套路,文本的选择,甚至每道题的赋分,都有固定的套路。“分析文章思路”与“概括作者观点”是命题的两个基本考点;“理解重要句子含义”与“概括归纳内容要点”是两个基础考点;“分析写作手法”和“语言特色”是容易忽略的潜在考点。同时第1学习小班的周童士同学还发现《考试说明》中“论述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考查能力点“理解(B)”――“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用的是“含义”,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用的是“含意”。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的《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是如此解释的:[含义](词句等)所包含的意义:含义深奥。也作涵义。[含意](诗文、说话等)含有的意思。用“涵意”的句子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而用“含义”的句子,我们能理解其包含的意义就行了,不知这样解释是否合理。

二、通过实战训练,共同分析答题失误类型与原因,内化规范

在这一阶段,我们遵循大家在复习前期总结的命题规律,紧扣训练点,精做了学校备课组选出的10篇结构典范、思路清晰、命题规范的论述类文本阅读题。结合标准答案,我们分小班进行互批细批,并进行辨误归类,引导大家形成规范,举一反三。

各小班归纳出来的答题失误类型主要分为以下三点:

1、概念与文本脱离,答非所问

2、答案繁简失当,要点不全

3、逻辑性不强,表述缺乏连贯性

失误原因主要是:审题不仔细,浮躁盲目,急于求成,分析概括能力薄弱,答题习惯较差。针对以上情况,笔者让各学习小班提出具体的应对策略。

以下是第3学习小班提出的总体解决对策:

1、把握论述类文本的关键词句时,要注意整体把握与局部切入的关系。

2、在归纳文本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观点态度时可以由标题着手,也可以关注文本的开头与结尾,同时还要结合文体特征,从目的、启示处着手。

3、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时要注意文章结构与文章思路的关系。

4、明确论述类文本的考点要求和命题特点,探索适合自己的解题方法。

5、学会仔细审题,规范答题,准确表述。

以下是第4学习小班对“分析归纳中心意思”考点的解决对策。

1、摘句法:寻找中心句(段),有的标题即是中心,有的开头点明中心,有的结尾揭示中心。

2、合并法:ふ腋鞫沃行木洌合并后提炼概括。

3、提炼法,有的文章没有主旨句,须将全文各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提炼。

三、进行小班化合作命题,促进学生对考点的融会贯通

笔者的小班化目前选择的是小班与小班之间定期变换组员,一般是半个学期根据考试成绩重新分班,或者在某一特定语文主题学习时安排学生自由分班,比如高一课本剧表演,高二唐诗宋词、史记选读等资料搜集,高二升高三暑假附加题复习,高三作文专题分享式复习等。

进入论述类文本复习的后期,笔者给7个学习小班分别指定了篇目,让每个小班按照江苏高考要求对此文本命制三道题目,要求考点明确,有清晰的答案解说,小班内所有成员共同参与讨论命制,各学习小班班长负责本班篇目的课上演示说明。因为在前阶段,学生经过实战训练对论述类文本的命题规律和题型已经比较清楚,所以合作命题这一环节还进行得比较顺利。

以下是第5学习小班对朱光潜《诗与直觉》(原文略)命制的题目:

1、请简要概括本文作者的论述思路。

(能力层级为C,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参考答案:首先,引出话题并引起思考:“见”如何才能升华为“诗的境界”;接着通过分析“直觉的知”和“知觉的知”几组概念的区别亮出观点,集中论述诗与直觉的关系;最后,指出思考、联想对于诗的重要性,进一步强调诗的境界是直觉中一个独立自足的“意象”。

2、诗的境界的形成与哪些方面有关?

(能力层级为C,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参考答案:直觉,思考,灵感。诗的境界的形成必须起于直觉,但通过艰苦的思索,会产生灵感,使诗的境界得以突现而出。

3、如何理解第三段中“诗的境界是用‘直觉’见出来的,它是‘直觉的知’的内容而不是‘名理的知’的内容”这句话?

(能力层级为B和C,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理解句子的含意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参考答案:诗的境界是指诗所写的情境,即一种完整的独立自足的境界。直觉的“知”是指通过将全副精神专注于对象本身而见出形象本身在你心中所现的“意象”。名理的“知”是指借助思考、联想而见出事物的意义或事物之间的关系。本句是作者的观点,指出“直觉”与“诗”的关系,并以崔诗为例,表明读诗时必须要聚精会神地专注于对象本身,才能直觉出诗所写的情境(即诗的境界)。

市教研专项课题《以小班化组织形式承载“积极语用”教学的实践研究》论文。

参考文献:

[1]王兆平,胥照方.近年江苏卷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命题格局及应对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a刊,2016,(10).

[2]张振.江苏高考论述类文本教学与答题策略探析[D].烟台:鲁东大学,2013.

篇4

明清作品为拍卖主流

财富堂:象牙雕刻手法都有哪些?

孙皖平:牙雕的技艺是建立在传统雕刻工艺的基础之上的,不过由于象牙材质和形体的特殊性,其形体单纯,雕工在所有雕刻材质中最细腻,具有其他材质所不能达到的精细性。象牙的润度高,虽说黄杨木的润度也很高,但是它不够坚韧。牙雕本身的材质语言决定了其工艺的独特性。

财富堂:牙雕艺术的发展经历了哪些特殊时期?

孙皖平:象牙雕刻一直以来是全世界人们最喜欢的工艺品之一,其洁白的色调、细腻的雕工以及坚韧的质地为众人所青睐。中国在夏商时代就出现了象牙制品,不过从现在收藏市场的狭义概念中,一般指的是明清时期的象牙雕刻。元代及以前的就很少见了,现在拍卖市场一般的是明清时期的象牙雕。

其实,宋元和明清的牙雕并无太大的高低之分,除了时代风貌的差异,工艺应是不相上下的。牙雕在唐代的工艺就已发展到比较成熟的阶段,清中期尤其是民国后期,由于牙雕开始大量出口,品质就下降了一些,虽然工艺更进步了,但艺术性下降了很多。

财富堂:象牙工艺品是否会遇到干裂、霉变、变形等情况,该如何进行妥善保存?

孙皖平:会有类似的情况发生。宋元及以前的牙雕之所以没保存下来很多,很多情况下是保存不力,因为在以前,象牙制品一般都是生活中的实用物件,所以人为的破坏是主要原因。只要不处于高温条件下,保持适当的湿度,牙雕都是会被妥善保存的。

财富堂:一件象牙雕刻的价值应从哪些方面去鉴定?

孙皖平:象牙历来就被视为贵重物品,但作为艺术品的牙雕,最重要的在于雕刻艺术的价值。当然,年代、技艺、品相、雕工以及材质的优劣等,共同影响着一件牙雕的价值,但艺术性和历史性则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之前一直没足够重视

财富堂:目前国内的象牙收藏市场如何?象牙雕刻艺术在近几年拍卖行中发展,有哪些代表性事件?

孙皖平:牙雕在过去的艺术收藏市场中一直没得到足够的重视,它和普通艺术品一样,主要受拍卖大行情影响,呈现平稳走势,并无突出表现。这次古天一秋拍的明代象牙雕观音像以1792万元的天价创下象牙艺术品的拍卖纪录,相当于20多年来优秀牙雕的成交总和。有关牙雕艺术品的收藏,之前一直没引起其作为独立品种的重视,以往拍的最好的纪录也不过100多万。因此,这次的天价是一个信号。

财富堂:象牙雕刻的价值何在?作为一种投资品是否有较好的回报率?

孙皖平:象牙由于其稀缺性,本身就是一种比较贵重的材料,同时,它也具备作为艺术品所有的共性,增值也必然符合艺术品增值的普遍规律,随着年代的久远其价值也会不断增值,这尊观音牙雕15年前拍出去的价格是几十万,到现在的1000多万就说明了这一情况。

财富堂:媒体常有关于象牙制品走私的涉案报道,以至于许多藏家对于象牙制品不敢出手购买,象牙雕刻如何保证它的合法性?

孙皖平:牙雕作为私有财产是没有问题的。1973年之前,牙雕和象牙都是可以公开买卖的;1973年以后,由于国际立法的保护,象牙贸易被禁止,所以牙雕的创制也陷入了停滞状态。现在拍卖市场上交易的都是上世纪70年代之前的牙雕,所以不用担心其非法性。

财富堂:你怎么看象牙雕刻在收藏市场的未来走势?

孙皖平:我觉得随着大家对牙雕的关注越来越多,收藏它的条件和眼光也会越来越苛刻和严格,这就会促进牙雕精品价格的节节升高,一旦出现精美的、具有不可替代性的牙雕艺术品,必将受到热捧。

象牙雕观音

【年代】明代

【尺寸】 高30cm

篇5

雕刻记忆

用“写实”已不足以形容这些木雕作品的逼真程度,当把原件按相同造型摆在旁边,颜色、光泽和纹理都让人“傻傻分不清楚”。“我不喜欢雕刻想象出来的东西,所以直接模仿生活中的现成事物。”杨北辰说。早在台北艺术大学读书时,他就对写实技法情有独钟。先是学习油画,后来转向木雕。为了让木头突破材质和色彩上的限制,他大胆将上色技法和木雕结合,开创了独具一格的超级写实木雕。“这种创作方式对我的耐心和技艺都是挑战。”杨北辰说,就像在雕皮衣的车缝线时,不仅要把线雕刻得粗细均匀,而且车缝洞要大小一样,距离也要相等。木雕是做减法,一个细微处雕刻不到位,就会留下瑕疵,无法修补。好在杨北辰是慢性子,不急不躁,“一天只能雕刻几厘米,加上上色,比蜗牛还慢。”

不过,对于雕刻的困难和不易,杨北辰不愿过多谈及。最让他津津乐道的,是讲述每一件木雕作品背后的故事。他笑言自己是一个很有念旧情怀的人,自己或家人用过的东西必须要扔掉时,就把它们的模样做成木雕,让曾经拥有变成天长地久。于是,留学西班牙时穿过的皮衣、用旧的行李箱、结婚时的新郎鞋,女儿不能穿的童鞋……甚至前女友的高跟鞋都成为他的创作题材。“雕刻时,过往的点滴全都浮现在眼前,就像电影回放一样。”杨北辰感叹道。

随着知名度越来越大,一些社会名流也拿自己的旧物请杨北辰雕刻。“先前一直雕刻自己的记忆,后来发现雕刻别人的记忆也很有意思。”杨北辰曾为台湾寒舍集团创办人蔡辰洋雕刻过一双皮鞋,“第一眼看到这双满是皱褶,鞋底还留着补丁的皮鞋时非常好奇,究竟是什么原因,会让蔡先生舍不得丢掉它呢?”虽然蔡辰洋不肯透露,杨北辰的疑问直到作品完工也没有得到答案,但天马行空的想象为漫长的雕刻增添了不少乐趣。

曾有人将杨北辰的木雕和蜡像画等号,认为有真实性而少了艺术性。“蜡像只是原封不动地复制人或物,在意的是表面形象,而我是以作品为载体刻画回忆,让观众睹物思人,作品背后的东西截然不同。”面对质疑,杨北辰从不竭力反驳,语气平缓温和。

另类艺术家

如今,有许多当代艺术家喜欢玩主义和概念,忘了艺术应该具有直接触动人心的力量。杨北辰希望自己的作品有亲和力,乐见人人都对它们感兴趣。“虽然作品背后是个人的故事和记忆,但艺术不应有界限和门槛。”每次展览,无论是布置会场的工人、清洁阿姨,还是稚气未脱的孩童,都会因好奇而在作品面前驻足良久。“这就是写实的魅力,观众不需要接受专业训练就能看懂,引起心理上的共鸣。”杨北辰还喜欢重复同一个主题的创作,如皮衣系列、皮鞋系列和纸袋系列,每个系列都创作了好几件作品。虽然收藏家提醒他“物以稀为贵”,好事者怀疑他江郎才尽,不敢挑战更多新的题材,但杨北辰对艺术从来都有自己的理解和坚持。在他看来,透过同一主题的多次创作,能够让作品表现出不同的层次,且彼此呼应,体现出纵向的时间维度。“我感觉创作既像写日记,又像抄经,日复一日,不受任何所谓的流行品味干扰,内心始终很宁静。”杨北辰说,这让他彷佛回到许久以前――艺术家们单纯地为触动人们内心的情感,而贡献一己心力的美好年代。

从艺20多年来,虽然杨北辰勤奋创作,但作品总数还不到50件。即使如今作品十分抢手,但他依然遵循自己缓慢的创作步调。在他看来,创作不只是寻找灵感与创意,更是一种严谨的自我实现。“虽然也会请助手,但目的是要作品做得更好,而不是更多。”所以他一旦找到感兴趣的题材,就会安排创作计划,每天要花多久时间、该题材一共要做几件,都有严格的规划,绝不会因为某些主题受到收藏家追捧就做个不停。

“我有些理想主义,不会在意创作的时间和成本,因为一拿起刻刀,缓慢、细腻,又有挑战的雕刻过程让我沉迷,无法自拔。”杨北辰说。

对话杨北辰

为什么会从事木雕创作?

木材的气味多样又迷人,边雕刻边享受木材的气味,是一种很愉快的体验。另一个原因是,木头曾有过生命,是具有温度的载体,我喜爱在曾经活生生的生命上赋予艺术永恒的创意。我对待木材的方式,不是粗暴地奴役,而是谦卑地雕琢。

创作超级写实木雕,对木材有什么要求?

在选木材方面我很挑剔。现在作品用得比较多的是桂楠木,以前用来做木鱼,质地均匀,没有什么色泽,花纹也少,有助于提高作品的表现力。不过,也有雕到一半的时候发现木头内部不好,只好放弃,再找一块重做。

雕刻一件作品要花多长时间?

根据大小、难度的不同,创作的时间也不同。我平均一天工作三四个小时,像皮衣这样的大件作品,雕完一件通常要耗时一整年;像皮鞋、纸袋等较小件的作品,也要五六个月时间。这也是我入行时间很长,但作品不多的原因。

在台湾,吕美丽也是以雕刻仿真木雕闻名。你们的作品有什么区别?

在我看来,吕美丽的作品逼真、精致,而我的作品除了逼真外,还多了一些感性,并且每件作品背后都有打动人心的故事。另外,我的作品全都有上色,通过光影制造出时光的印迹,让观众一看到就觉得那是记忆中的模样。

在雕刻之余,你最喜欢做什么?

磨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准备磨刀石、磨刀过程都是沉淀内心的一种方式,让我准备好温柔、细心去对待每一块木料。

篇6

关键词:雕塑字体;设计方法;产生与发展

在雕塑这个概念尚未广泛运用于字体设计前,雕塑字体已经与人类的生产活动紧密相关,同时又受到各个时代宗教、哲学等社会意识形态的直接影响。在人类还处于旧石器时代时,就出现了原始石雕字体、骨雕字体等。历代的雕塑遗产(包括雕塑字体在内)在一定意义上成为人类形象的历史。传统的观念认为雕塑是静态的、可视的、可触的三维物体,通过雕塑诉诸视觉的空间形象来反映现实,因而被认为是最典型的造型艺术、静态艺术和空间艺术。而将雕塑运用到字体设计中更是丰富了字体设计领域的延展性与空间性。

一,关于语言、文字雕塑设计

雕塑字体艺术是造型艺术的一种,雕、刻通过减少可雕性物质材料,塑则通过堆增可塑物质性材料来达到艺术创造的目的。利用可塑材料(如石膏、树脂、粘土等)或可雕、可刻的硬质材料(如木材、石头、金属、玉块、玛瑙等),运用雕、刻、塑等方法创制实体作品,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其次,也可以通过平面表达立体感觉来创作虚拟雕塑字体作品。这也是目前设计艺术家们更为倾向的方式方法。

二,雕塑字体设计分类

从发展上看,雕塑字体可分为传统雕塑字体和现代雕塑字体。传统雕塑字体是用传统材料塑造的可视、可触、静态的三维艺术形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改变,在现代雕塑字体设计艺术中则用新型材料,利用声、光、电等制作的反传统的四维、五维雕塑字体、声光雕塑字体,软雕塑字体、动态雕塑字体等。

(一)传统雕塑字体

a. 铸铜雕塑字体与石塑雕塑字体

铜材质由于质感、可塑性、规格的不限性、色彩肌理丰富性等原因很适宜做雕塑,无论大型、小型的雕塑字体都可以采用铜来完成,其惊喜的可塑性是广大字体设计爱好者的首选。纽约王燮达作品《子曰》系列便是铸铜雕塑字体,表达了人们逐渐运用毛笔作为书写工具来代替在木头、竹子或是在石头上刻字。摆放在长条平台上的系列铸铜雕塑形成词汇在视觉上的相互呼应,表现了古人通过书法来表现书写语言中大量错综复杂的内容。为了寻求一种当代的表现方法,燮达在保持书法自古日来的精髓的同时,将其书写带入三维空间,极简而优雅且拓宽了语言和文字的表现力。王燮达的雕塑字体作品则是希望通过追溯语言的源头,去理解和传达人类最本源的共同经验。

石雕的制作方法多种多样,根据石料性质和雕刻者的习惯各不相同,大致构思、构图、造型后打石雕刻完成。而大型雕刻要在石料上画好水平线和垂直线,打格子取料,用简易测量定位的方法进行雕刻。

b. 木头塑雕塑字体与树根雕塑字体

木雕是以雕刻材料分类的民间美术品种,常常被称为“民间工艺”。木头塑雕塑字体运用夸张、幻想和抽象等手法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创作方法。具体地说,就是对所选定的根材作全面而细致的观察,进行巧妙构思。借其形态、纹理、节疤、凹凸、曲张、窟窿、等然殊姿异态,进行虚实结合的大胆设想。以多种题材和内容来寻找材料本身的可用价值,并善于从平凡中找非凡,逐步确定创作的整体形象。明确创作思想,大胆地想象,对根世创作是至关重要。

欧美Klotz pe Experiment木头雕刻字母字体作品采用原木色的木头拼接搭建而成的字母,打破了二维与三维空间传统的透视原理,组成了一个新的空间透视关系,半立体半平面式的视觉感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似雕塑非雕塑的设计感,给予字体创意设计注入了新的力量和源泉,是近代字体设计中的新例。

树根雕塑字体作品设计虽不如原木更有塑造力,但是其“三分人工,七分天成”的独特“吸引”,使得许多字体设计艺术家都纷纷为之痴迷,创作出的作品更具自生形态及畸变形态,别有一番特色。

c. 纸张、线、牙、骨、玉等雕塑字体

除开大型材料,一些较为“精致”的材质也能创作出精美的字体艺术作品。如:纸张雕塑字体、牙雕字体、骨雕字体、玉雕字体、漆雕字体、玻璃钢雕塑字体、贝雕字体、冰雕字体等等雕塑字体设计作品。

纽约艺术家Ebon Heath最著名的创作就是利用激光切割以及手工切割的方式完成的“文字雕刻”。他将一些包括英文、日文和中文,甚至是繁体中文的单字及句子切割成长条状,加以装饰并悬吊成为一个可以活动的立体艺术作品。

(二)现代雕塑字体

a. 四维、五维雕塑字体

设计理论中,线是一维的,参数是点;面是二维的,参数是线;体是三维的,参数是面;以体为参数构成的空间就是四维。而在此基础上以时间为参数构成的时空就是五维。

这样的雕塑字体设计采用了一系列科学的手段来进行字体创作设计。比之单一的一、二维雕塑字体,更多了视觉上的神秘感与思维上的探索感,是对于早期雕塑字体设计的创新与突破。

b. 光电雕塑字体

光电雕塑字体是一种新型艺术表现形式,一种是将动态的光电元素(如火光、电光、自然光等)加入到静态的雕塑设计中,一动一静的组合,让古老的雕塑字体艺术焕发出新时代的气息;一种是利用现有的灯光材料排列组合出具有独特风格与特色的创新雕塑字体设计。

c. 软雕塑字体

软雕塑字体是用“软”材料(如帆布、绳、乙烯基、胶乳等)制成的雕塑作品,这些材料由于地心引力的作用而形成各种形状。20世纪60年代开始由克拉斯・奥登堡等波普艺术家制作,但后来在极简抽象艺术家和过程艺术家如罗伯特・莫里斯(Robert Morris)的手中得到了更广泛的发展。

现代软雕塑字体设计抛开传统美术的色彩和造型,运用漫画变形夸张的手法,通过剪、裁、拼、缝、粘等手法做成的极具创意的雕塑字体艺术品。“space for fantasy”作品,作者运用一丝丝线拼绕粘出了空间性,突出了字体的含义――“幻想的空间”。忽上忽下的不规则组合排列,让空间更具有趣味性,悬空的摆放超出科学常理让人一下就能切身感受空间的幻想性,冷色调的字体给人沉稳、神秘的思考的感觉。

d. 动态雕塑字体

动态雕塑起源于20世纪毕加索、勃拉克为代表的立体主义。立体主义雕塑主要目的就是要呈现当代工业社会的一种视觉经验。将雕塑与动态结合并导入“时间”要素的雕塑字体设计。

这种视觉经验不是静态的、单一的、单点透视的,而是动态的、分裂的、多重空间的。演变而来的动态雕塑字体一方面源于塞尚的形式语言,经过发展、调整、创新最终衍化为现代雕塑字体设计乃至整个设计领域的一种主导性风格,也是结构主义的艺术传统创作方法延伸与演化。

三,总结

篇7

关键词:仙游县红木家具;新中式家具;制作工艺

从现阶段的中国传统家具行业的发展情况看来,现在中国传统家具行业正处于不断发展复兴的阶段。清朝时期至国民时期中国家具行业的技艺与文化不断下滑和丢失,重塑中国传统家具的辉煌时代,需要一段较长期的复兴时间。在这一段复兴时期则需要不断的改变进步,打破传统家具的理念,打造一个更加适合在现今社会的全新的中式家具。

中国家具市场近年来不断的变化,对于欧式家具的新鲜感不断下降,开始对于欧式家具产生了审美疲劳,近年来在中国的欧式家具销售额已经有了明显的下降。现今新中式家具异军突起,成为注入中国家具市场的一个兴奋剂。明清时期的传统家具经过重新的设计包装,不单单在设计元素上有延用了传统家具的装饰工艺手法,在材料上也进行了一些细节的修改设计。

传统红木家具厂在小小的仙游县就有上千家,不同传统红木家具厂特色工艺也都不一样。许多仙游县一些小的工厂与作坊都有着上百年的工艺手法,仙游的传统古典家具厂与国内的许多传统古典家具厂做比较,仙游传承着上百年的制作工艺手法与精细的雕刻工艺,这些都是那些工厂不具有的特色优势。仙游县原先就拥有一批具有精湛雕刻手艺的雕刻师傅,所以,在家具的雕刻上面仙游传统中式家具的雕刻工艺与造型是全国传统中式家具中雕刻水平是较为上层。仙游红木家具加工的企业所选购的红木原料都是选购较为优良的红木品种,其中一些中大型的红木家具生产企业会选购进口的红木原料,加工成高档的古典家具,为客户打造高端定制的红木家具。因为高品质的保证,所以仙游的红木家具有着一定的品牌价值。

仙游红木家具最主要的制作工艺就是雕刻,在仙游的红木家具的雕刻中不断创新,加入了现代的家具设计理念也融合中国的传统国画的艺术,再加上仙游的雕刻工艺大师的雕刻工艺,而且,莆田仙游的家具加工工序有着上百年家具工艺的传承,所以被许多家具研究的专家和消费者所喜爱。仙游的大型红木家具生产企业因为国内的高档木材原料稀缺,所以购买进口的高档木材原料如:越南黄花梨、印度小叶紫檀、老挝红酸枝等,仙游的加工世界珍贵木材原料生产成高档家具所闻名于世界。

仙游传统家具在中国家具设计中,许多传统的家具装饰工艺都被很完整的传承下来,仙游传统家具的不断进步发展,它拥有了自己的雕刻艺术特点,逐渐形成了与传统家具不同的纹饰和雕刻工艺。雕刻的图案从飞禽走兽图案、花卉树木的图案、神兽图案等,都进行新的改变,形成了仙游家具中独有的雕刻图案,而其中也有一些传统宗教的图形是不能改变,仙游家具也很好的传承了下去。

目前中式家具行业文化发展存在着许多局限性问题,缺少一些拔尖的世界级家具设计大师,中国的高等教育也存在着家具设计专业的普及性不高的问题,所以如果只靠企业和工厂员工与学徒不可能会有新的设计产生,而这些问题是需要得到政府与社会的支持。中国家具市场还可以依靠家具设计大师自我本身的设计风格,所繁衍出来新中式家具的文化,来推动中式家具文化的不断进步。

明清时期是中国传统家具发展最为巅峰的时期,明清时期的传统家具设计对于现今仙游新中式家具设计有着重大的影响。明清时期的传统家具可以称为新中式家具的设计模板,不管如何重新注入新的设计理念,原有的基本模板造型不能改变。所以仙游的新中式家具不单迎合了现代人对于生活的品味的追求,并且很好的传承了中国古代庄严文雅的韵味。中国传统家具的设计历尽了几百年历史的洗礼之后,它本身就有着历史沉淀所留下的印记。仙游家具新中式的设计理念不单单传承了中国传统家具设计风格,它更多的是把现代家具设计元素融合进入仙游家具新中式家具的设计理念中,由此来扩大仙游家具的客户群。仙游家具现在不单单只面对那些在年长的成功人士,因为仙游新中式家具设计风格的改变,让许多青年人群也开始爱上了仙游新中式家具。仙游新中式家具是对传统中式家具的传承与创新的结合,仙游新中式家具是在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所孕育出的产物,新中式家具不是把中国传统家具照抄,而是,对新时代的重新认识将现代与传统融合到一起,是对于现代社会中人们所需求的家具设计。

仙游新中式家具设计中需要把中国传统的家具元素与现代新中式家具设计更加合理的结合在一起,而中国传统的家具最为主要的元素就是他古典、华丽、文雅的特点,它体现了古代中国传统的中国儒家文化内敛。现如今的仙游传统家具开始又开启另一个新的序章,它开始把许多现流行的设计元素与传统家具的元素重新组合,形成了一种具有仙游传统家具特色的新传统家具的风格,它具有传统中式家具的庄严感,也不失现代家具设计中简约的舒适感。因为中国传统家具设计太过厚重感,所以已经不太适用于大部分住在钢筋混凝土里的我们了,现代人购买家具舒适度占据很大一块的考虑范畴。所以,现在仙游传统家具开始进行了红木家具附属产品的推广与生产,比如靠垫、脚踏等。

新中式家具它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它不当传承了原有中式传统家具的文化与造型,也融入了许多简洁与时尚的元素。自由的设计理念是现代家具设计的新的流行趋势,它不但适用于现代的简约家具,拓宽了中式家具的设计理念,对于用创新的手法从新对于传统家具的诠释。

新中式家具从选材开始,不同品种的木材与家具原材料进行不同的制作工艺的区分,其中红木这种家具原材料是比较特别的,每棵树的种类不同、树木体积大小不同、纹路不同等,红木的市场价格昂贵,所以加工红木家具需要更小心。

篇8

谈到人像柱,必言及古希腊。在古希腊的建筑精神里,人体结构始终贯穿于建筑设计的理念之中。希腊主流文化的精神是以人为本,尊重人、赞美人,柱式在人文主义文化影响下发展和定型,并被赋予了人的形体。把人体艺术同建筑艺术融合为一体是希腊建筑师的伟大创造之一,这一时期颇为盛行的人像柱和人像柱廊更是别出心裁,体现了古希腊建筑师对人体艺术的崇拜和绝妙表现力。其中被称作“苔拉蒙斯”(telamones)的男像柱,将建筑承重构件雕刻以奋力托住重物姿势的男子形象,承受着外檐的重量,并与其身后的建筑形成空间过渡。此外,以雕刻女性形象来替代圆柱而支撑檐部的女像柱在这一时期的神庙建筑中也十分盛行。维特鲁威认为,女像柱一词来源于一位名叫Caryae的妇女,她因支持波斯人而被罚负重为奴;至于男像柱,维特鲁威认为还找不出其它原因。可见,以人像代替柱子是以表示惩罚或象征力量的方式“进入设计问题”的。除了人体形态的具象表现,模仿人体和量化各部分的比例关系在古人看来并不矛盾,因为他们认为,人体的美也是由度量和秩序决定的。源于此,古希腊的三种柱式才打破了古埃及和古印度的森严感,雕塑柱式显得开朗、明快而富于生机,充溢着青春的美与入世的热情。古希腊神庙建筑盛行的三种柱式(多立克、爱奥尼、科林斯),也与人体相似,好似正确分配的肢体,其生命力令人叹服。来源于/

事实上,人像柱并非源于古希腊,而可追溯到史前的非洲。非洲原始部落的住宅中所使用的人像柱表露了雕塑作为一种建筑艺术形式的原始特征。其中女像柱多取跪姿,头顶短柱支撑屋顶;相比之下,男像柱则显得硕大而有力。有些建筑则周匝树以木桩为墙,每根木桩朝外的一面均雕刻成十分夸张的女性形象。这些人像柱有些是祖先形象,有些是其它的神,而其作用主要是保护宅居的安全,并非出于审美的需要。中国汉代的房柱虽非具象的人形,但其柱身、栌斗也均含有人像的意向。虽然说作为柱廊或墙壁的人像柱并非像位于建筑中心的雕塑一样具有统领全局的含义,但它也绝非简单等同于柱子或一般的装饰。从人类历史的角度考证,无论是柱子的纯粹功能概念,抑或雕刻的美化装饰概念似乎都出现较晚,而当时的人像柱可以说既具有力学的支撑功能,又兼备了保护房屋安全的巫术功能。这与我们今天将柱子上的雕刻视作多余的累赘,甚至会破坏其力学性能的看法大相径庭;被雕镂了人像的柱子不但没有削弱柱子的力学功能,反而因其神性而加强了安全防护的整体功能,将“雕刻”与“柱”二者完美结合为一个互补实用的功能系统。而以上种种现象也令人不禁产生疑问,人像柱的起源究竟是在何时呢?

二、从人牲到图像的转化

人像柱与建筑有着明显的互补关系,作为从属于建筑的组成部分,它代替或加强了建筑的局部功能,与之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满的整体结构图式,二者相得益彰。人像柱的出现有着深刻的人类学渊源,人对神的顶礼膜拜,对神庙建造的巨大热情,始终是推动柱式语言发展的原动力之一。这种动力根植于人类心灵深处,并具有普遍性。来源于/

篇9

许海峰(1980-),男,浙江上虞,双硕士,讲师/工程师,主要从事艺术设计、非遗保护、文化创意产业方面的研究。

宋蓉蓉(1983-),女,浙江温州,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学生思想教育方面的研究。

摘 要:东阳木雕是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项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手工艺,目前对其的“非遗性”保护的研究还比较少。因此本文将结合当下的内外部环境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特性,提出对东阳木雕进行生产性保护概念,并对此进行理论研究,为其在当下能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进行必要的探索。

关键词:东阳木雕;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

1、概述

1.1“生产性保护”概述

“生产性保护”的概念最早是由现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先生于2006年在其主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一书中首次提出,直到2009年元宵节举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保护大展系列活动”中,对“生产性保护”的概念也作出了深入的、全面的解释。“‘生产性保护’是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真形态和文化内涵,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性和差异性为前提,借助生产、流通、销售等市场化手段,将具有转化经济资源条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文化生产力和文化产品,产生经济效益;对具备进行产业开发条件的项目,形成相关产业,通过产业化促进其发展。” [1]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与活态性保护、原真性保护等保护方式与手段一起,并列为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的基本方式和原则之一。

1.2东阳木雕历史与现状

东阳木雕是以地处浙中腹地的县级市东阳市地名命名的一项具有千年历史的传统手工艺,具有关文献资料记载,“其起源于商周,滋长于秦汉,形成于唐宋,鼎盛于明清,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主要是应用在建筑及其装饰上的以平面浅浮雕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一种雕刻艺术。” [2]东阳木雕是浙江三大雕刻之一,位于国内四大木雕之首。其在2006年其被录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至此,东阳木雕的保护与传承、创新与发展在新世纪得到了新的发展,如东阳市目前已把东阳木雕・红木家具产业的发展作为市支柱产业之一。

据不完全统计,东阳市现“全市已有木雕企业2733家,专事木雕制作的加工点、家庭作坊2000多家,从业人员达13.4万人,产品涵盖建筑雕饰和建筑装潢木雕、家具和日用品雕饰木雕、陈设欣赏品木雕、宗教用品木雕等四大品类,年产值达145.2亿元。” [3]截止2012年底,“东阳市木雕・红木家具上规模企业95家,经工商注册登记的生产企业1200余家,经营户950余家,从业人数近10万余人。全市木雕・红木家具产业完成产值约120亿元,新增投资约2.4亿元。” [4]其中年产值已超亿元企业10多家,5家企业入中国红木家具30强,拥有自主品牌15个,2012年其产业值约达120亿元,新增投资约2.4亿元。目前,东阳市拥有艺海路、吴宁东路、东阳中国木雕城、东阳红木家具市场、南马镇红木家具市场及横店镇红木家具市场等数个专业性市场,木雕产业已成为东阳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其次,人才方面,目前,东阳木雕现有从业人员13.4万余人 [5],并具有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1名,国家级艺美术大师6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25人,浙江省民族民间艺术家10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传承人3人、省级5人。全市工艺美术专业技术职称人员1168名,其中高级工艺美术师28人、工艺美术师215人,助理工艺美术师631名。 [6]以上人才,绝大部分是从事木雕事业,强大的专业人才优势在全国手工艺行业中视属罕见。综上所述,东阳木雕在产业发展、人才方面都拥有较好的基础,产业化发展红火。因此,我们认为,基于东阳木雕的历史特点以及其自身属性,当下的产业化发展为其的保护与传承、发展与创新方面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实行“生产性保护”符合其保护与传承的特点与要求。

2、“生产性保护”的目的和意义

2.1“生产性保护”的目的

东阳木雕是随着传统传统建筑的发展而来,作为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生产过程中对其器具的设计与制作、装饰与美化一项传统工艺。其不管是在建筑装饰与室内陈设设计与制作中,还是在传统的婚嫁的嫁妆器具中,均是东阳木雕集聚展示的区域与载体。其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始终以适合百姓的日常生活而存在并以此连绵不断地发展至今。确切地讲,东阳木雕至今还能具有如此强的生命力与良好的发展势头,主要是因为其适应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所需物品的设计与制作、装饰与美化,符合了区域百姓的审美要求与心理需求。因此,对其提出进行“生产性保护”是符合东阳木雕作为传统手工艺的自身基本属性、特点与要求。

2.2“生产性保护”的意义

东阳木雕作为传统手工艺,其具有固有的雕刻技法、传承模式、传承特点与要求等,在历史上东阳木雕与其他传统手工艺一样,主要是通过传统的“拜师学艺”模式进行。行内形象地概括了其学习的历程,即“三年学徒,四年半作,十年出师。”这说明了东阳木雕这样技能学习的难度与时间的跨度,“这基本上是一个东阳木雕师傅的成长时间表,古时如此,现今亦然。跟中国其他传统技艺一样,东阳木雕以家族传承和师徒传承为主要传承方式,拜师学艺,练得十年功,方可有所成。” [7]东阳木雕能发展至今,该种保护与传承模式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依据非遗传承的基本模式与特点,即通过师傅的“口传心授”模式与学徒自身的“偷学”加实际项目的实践,并在与师傅的实践和指导中习得东阳木雕的“核心技艺”。因此,东阳木雕的传承实质上是在实际的项目生产过程中加以传承与发展的。鉴于此,当下我们提出的“生产性保护”概念是适合东阳木雕这门传统技艺的传承实质和属性要求的。

3、东阳木雕“生产性保护”的路径与策略

东阳木雕的发展始终是扎根于传统建筑、百姓日常生活器具的设计与制作以及符合百姓审美要求的基础上,当下提出对其进行“生产性保护”保护,在遵循非遗产本质属性与参考和借鉴国内外对非遗保护成功案例与经验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对东阳木雕进行“生产性保护”应遵循的路径与策略有以下几点:

其一、坚持工艺精品的纯手工制作的路径与策略。

东阳木雕作品中的精品工艺,其代表着东阳木雕的历史、工艺水平和艺术品位。同时,其核心的价值就在于木雕艺人在雕刻过程中对材料本性、设计内容的定位、设计意图的表达等多方面的综合思考,加之在雕刻过程中对雕刻灵活多变的处理,是艺术性、独特性、灵活性、不可复制性等特性的集中体现,这也是雕刻艺人的设计思想、文化底蕴、个人喜好、艺术修养等综合体现。鉴于此,我们认为,这也是东阳木雕核心技艺难以传授的难点之处。

东阳木雕的“核心技艺”是从设计、打胚到装配等二十多道程序,而在当下的工业时代,传统工艺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工业技术的渗透从而导致其“核心技艺”的丢失。因为,我们认为,只要其“核心技艺”不在社会的进步与变迁中流失,东阳木雕这门千年传统工艺也就不会流失。而依据东阳木雕实际,我们认为具有各级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的艺人们,鼓励其坚持纯手工制作,主要生产传统的木雕作品为主,重点突出作品的原创性、独特性、收藏性、观赏性、艺术性等属性为主,从而实现东阳木雕较高的经济价值、收藏价值、艺术价值等价值属性,以打造东阳木雕精品为主,以此促进大师们的收入,从而改善他们的创作环境,并反哺于东阳木雕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其二、走现代工业与流线型生产制造的路径与策略

东阳木雕的产生与发展根植于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器具的设计与制造、装饰与美化过程中,鉴于其较强的日用性特征,加之当下东阳市大力发展东阳木雕・红木家具产业。我们也认为,对于东阳木雕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在基于其核心技艺不丢失的情况下,鼓励其面向市场进行产业化发展。但在发展中我们认为可以依据以下方式进行:(1)流水线式人工操作模式。把其作为工业产品在对其进行生产的过程中,可参照现代企业的流水线式生产模式,分解东阳木雕生产过程步骤,各个步骤均以熟练的木雕工人进行实施,把握其总体质量的同时,也提高了产品的生产速度。同时,也可以此对东阳木雕的雕刻技艺的提升与精化。(2)“精雕机”应用的适度化生产模式。在当下产业化发展过程中,精雕机的使用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其可促进生产的快速化、标准化、统一化,也是工业化生产所需的设备之一。我们尊重合理利用现代化工业生产形式与方式对东阳木雕进行生产,并以此形成规模效应,促使产业化发展,提升东阳木雕品牌效应,并以此反哺于东阳木雕的更好传承与发展。但是我们认为,精雕机的应用是一把双刃剑,利用好能促使东阳木雕的快速发展,从而促进并反哺其更好的传承与发展;如利用的不好,则会更快的促使东阳木雕“核心技艺”的流逝。因此,笔者认为,精雕机只能适用在如现代东阳红木家具等工产产品上或只能应用在其辅助工序上,绝不能应在其雕刻的核心技艺上。确保其核心技艺的不流失。

4、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东阳木雕的“生产性保护”应该坚持以两条腿走路,即一方面坚持以各级工艺美术大师为主,设计制作以原创新、独特性、欣赏性、收藏性、艺术性为主的纯手工作品,保护其“核心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另一方面坚持走产业化发展道路,并建议流水线式人工操作模式和精雕机”应用的适度化生产模式,从而确保其核心技艺的不流失。本文以此抛砖引玉,对东阳木雕的“生产性保护”进行必要的思考与探讨,从而为这门具有1300多年历史的传统手工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下能取得更好、更全面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尽绵薄之力。(作者单位: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项目来源:2013年浙江省大学生创新项目《东阳木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3R466005

参考文献

[1] 汪欣.对非物质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理念的认识[J].艺苑,11(2).

篇10

这座庙宇的形制和它的象征意义同这些雕像的意义紧密结合,寺庙的正中心,是集中表现原始神性的场所。这个地方,在整个印度,都被设计为一个质朴无华的,没有窗口的,并且十分完美的正方形房间,人们只能从一个门进入其中。它在梵语(印度教的神圣语言)中被称为“garbhagrha”,意为“子宫之屋”或者“萌芽之屋”。“garbhagrha”中有一个至高无上的神的形象,这个“萌芽之屋”从概念上来说它暗示了一种会给整个庙宇带来生机的力量。这座建筑的陈设,它的平面图和海拔尺寸,还有这些用来装饰的雕像都表达了一种孕育和盛开的含义。所有的元素都是用来强调这座寺庙是孕育神的场所,神在这里变得清晰化了,并且在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中呈现,因此,信徒们能够祭拜它并且和这种抽象的精神进行互动。

许多庙宇和装饰细节都同印度教相关,现在,印度教在该地区是拥有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印度教徒信仰一些最为基本的信条,但是它却没有一种核心的宗教权威。印度教徒通常信仰许多种类的信条和惯例。在宗庙崇拜中,人们将毗湿奴(Vishnu),湿婆(Shiva)和女神作为神灵的始祖加以崇拜祭祀,事实上,这些相似的建筑与雕塑形式,是由同样的神职建筑师和同样的工匠团体设计制作的,它们不仅仅是作为祭祀所有印度教神灵的庙宇,还用于祭祀其他印度本土宗教中的神灵。

现在的印度教教义依旧延续了一种传统,当一个信徒走近庙宇的时候,他们一定会先在庙宇的外部进行顺时针的行走,并观摩那些形态各异的众神像,护法神像和侍从像,还有那些神圣故事的场景和这些神的身世与经历。这些雕像就像是用人体塑造的纪念碑一样,设计者遵循了这样一种理念:要在有限的建筑空间之内,强调深化这座庙宇的特殊意义。每个雕像都表现出了这座庙宇的广阔的具有神圣意蕴的视觉效果,每一个人像作为建筑二维空间的组成部分,它们同另一个有支撑作用的雕像相互垂直,而且每一组像都作为建筑的三维空间的组成部分,形象的表现是在一定的位置之中被限定住的,它们的功能在于支撑建筑的内外轴与神圣密室的内部结构。例如:关于神龛主体的雕刻被安置在每一个墙体的中心的位置,起到一个支柱的作用,它们与庙宇内室的中心位置相互垂直。

信徒们在完成环绕庙宇行走的仪式之后,随后就进入了庙宇的内部,或者从一条走廊里穿过,或者从一排排精巧的建筑之间穿过,这些建筑大都以生动鲜活的石雕莲花、舞者和乐师,还有大量的繁复的花叶纹样为装饰。观者如果从一个充满着繁荣和纯净世界的景象的门廊边经过,最终就会看到这座庙宇内的最为至高无上的核心神殿,人们的心灵会顿时从纷乱的现实世界中解脱出来,进入到达纯净的而又神圣的世界里。

8至10世纪之间,庙宇的形制从狭小的简洁的结构变化成这种拥有复杂结构的并且在其表面装饰着丰富的雕像的形式。这些雕像的形式是为宗教服务的,它们都是抽象的和夸张的,它们从那些相对的具有现实主义风格的雕塑中分化演变,成为一种抽象的样式,以此来作为体现建筑结构风格的元素。雕塑家们常常将人体结构进行扭曲或者简化,以此来强调它们具有韵律美的结构线,并且他们还补充了人们视觉上的需求,使他们的雕刻从每一个角度都可以明确的被观者欣赏,无论是从低处还是从尖锐的斜角处。雕塑家们还将每个雕像的肢体和面孔中的最为显著的特质进行了再表现与夸张。当我们将这些雕刻与那些在印度中心地带的宏伟的卡朱拉霍(khajuraho)神庙之上的雕像上所拥有的简洁的外部装饰,夸张的特征,和雕刻的纹路(而且这些简洁的雕像通常有着柔软的肉体和具有一定角度的动势,这种雕像同位于拉贾斯坦邦[rajasthan]的庙宇中的中等尺寸的雕像很相似)相互比较之后,它们的复杂的艺术表现特征就变得十分明显了。

庙宇的最为基本的功能是创造神圣的氛围。雕刻家创造了许多表现繁荣和多产的景像,比如以葡萄和盛开的莲花为衬托,展现出那些体态丰满的女性和充满的人们的形象,这些元素是作为强调建筑结构和视觉效果的最为贴切的雕刻作品。一些天国的神女出现在庙宇的多个部分,特别是在信徒们膜拜神像的最为中心的地点。这些神女的动态主要有拔除脚趾的尖刺、缠绕脚镯、或者同顽皮的猴子们嬉闹。这些都是用来表现她们丰满柔润肌肤的最为生动的形态。由于印度地区的主导经济产业一直是农业,关于成熟丰满的女性形象和盛开的植被相互交织的主题一直贯穿在印度的文化之中。在庙宇外部的天国神女被一种似乎是从墙体本身生发出来的盛开的莲花环绕着,呈现出细腻柔媚的抒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