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方式范文
时间:2023-11-14 17:40: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方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社会保障;财政责任;财务风险
引言:社会保障的主要提供者是来自政府的,它是一种外部性非常强的产品,因而不可能由私人来提供。由于失业、养老以及医疗保险中国不少问题的出现,这就要求政府需要通过社会保障充分展现国家的宏观调控职能,确保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但是,政府在借助社会保障进行调控的时候,就必须以一定的财政作为社会保障的基础。而社会保障的成败与社会保障的财政对策的正确与否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政府需要加强社会保障的财政责任与财务风险的考虑,从而维护社会的稳定。
一、财政与社会保障的关系
若究其社会保障的财政本质,它实际上是国民收入的分配以及再分配的具体表现。具体来说,就是国家为了保障社会事业的顺利进行,满足社会保障事业的吸金需求,而参与到国民收入的分配以及再分配的过程。社会保障作为国家财政分配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财政分配的一部分,属于财政分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主要包括了市场经济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宏观调控体系、现代企业制度以及收入分配体系等五大组成部分,而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则是市场经济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在履行社会保障职能的过程中,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资金的问题。因此,这就决定了专门负责国民收入分配与再分配的财政与社会保障之间的不可分割的关系。第二,财政加大对社会保障的资金管理力度,有利于实现社会保障事业更加稳定有效地发展;为了更加有效地对财务制度以及中央财政的社会保障支出进行管理,国家财政部设置了相应的设置社会保障财务司对其进行专门的管理。就当前的社会保障过程中就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比如:管理混乱、资金方面筹集困难、使用不得当、政出多门、分配不合理以及供需矛盾等多方面的问题。因此,财政有义务加强社会保障资金的管理,确保社会保障自己在筹集、分配以及使用的过程中能够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机制。第三,国家财政支出是由社会保障支出作为其重要的构成部分组成的;国家预算需要对社会救助、行政事业单位的离退休费、社会福利、医疗保险、社会优抚和安置以及社会保险基金入不敷出等方面进行规划。
二、当前我国社会保障的财政风险与对策建议
(一)我国社会保障的财政风险分析
对于当前我国社会保障而言,存在的财政风险来自多方面,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关于养老社会保险的筹资模式问题;个人账户与社会统筹相结合的筹资方式是当前社会所实行的筹资方式,具体是通过现收现付的方式来完成资金的筹集工作的。但是一开始设立个人账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建立一定的养老基金储备的,但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效果并不理想,社会筹集的资金根本不能满足养老金的开支。因此,为了确保养老金的准时发放,许多地区都只能把个人账户中的缴费收入也归入养老金的开支中去。但是,随着老龄化的加剧,这仍然满足不了当前的养老金的资金筹集,因而导致严重的隐性负债问题。第二,关于开征社会保险税的问题;根据国家颁布的相关条例,税务部门或是劳动保障部门可以对社会保险费进行征收工作,但是社会保障费毕竟不是税,因而不能按照税收管理法进行强制性的执行或处罚,这样就容易导致社会保障费的欠费情况。因此,加强社会保险税的开征工作有利于社会保障制度的更加有效地推行。第三,关于广大农村人口的社会保障支出问题;就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而言,采取的是更注重城镇的保障方式,对农村的社会保障关注力度却不是很够。但是我国的国情是农村人口占据着全国人口的60%以上,农村人口尤其需要政府的社会保障,特别是针对老年人的养老保障问题。
(二)预防社会保障财政风险发生的对策分析
针对社会保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加强社会保障财政风险的预防已是当务之急,这就要求我们:第一,建立相应的社会保障支出的制度体系,确保财政对社会保障的责任更加清晰明了的展现出来。这种方式有利于加强政府对社会保障资金的预算以及监管力度,实现社会保障资金更加有效地操作。此外,还需要加强单独编制预算、社会保障收支的管理,在制度上对其支出规范、标准统一、用向准确以及范围确定进行规范与确定。第二,挖掘多元化的筹集资金的方式和渠道;具体可以通过建立经常性的财政收入机制、使用费加税的复合筹集资金的形式以及变现国有资产等多种形式,来实现社会保障资金的有效筹集。具体来说,就是政府需要通过财政支出以及税收等形式,将消费税以及个人所得税等方面的税收归入到社会保障中。同时,还需要借助减持国有股的方式,以“认可债券”、“用资产券”的方式来改善社会保障中关于欠账的问题。
结语:通过本文关于社会保障的财政责任与财务风险的分析,我们了解到社会保障与财政是不可分割的关系。要想加强社会保障中财务风险的预防,就需要建立相应的社会保障支出的制度体系以及通过挖掘多元化的筹集资金的方式来对其财政风险进行预防。
参考文献:
[1]郎大鹏.我国社会保障的财政责任[J].学术论坛,2012,05: 114-118.
[2]郎大鹏.基于公共服务视角的社会保障财政责任分析框架研究[J].求索,2012,07:23-25.
[3]陈婷,陈夏婷.析我国政府对社会保障的财政责任[J].经济体制改革,2007,06:151-153.
[4]杜晓楠,王蒙.我国政府社会保障财政责任与财政能力研究[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12:214-215.
[5]靳瑞,黄秋风.社会保障的财政责任[J].现代商业,2013,33:197.
[6]韩月.建立社会保障财政制度的可能性与必然性[J].科技视界,2014,08:288-289.
篇2
关键词:财政;社会保障资金;难点
中图分类号:D632.1;F8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0-0140-02
社会保障资金的管控内容涵盖了各类社会保障资金的所有运动环节与过程,也就是包括从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到社会保障资金的使用再到社会保障资金的投资与结余等。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社会保障资金管理,为社会公众提供适应我国发展状况的社会保障,不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也是促进我国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保证。从理论上来讲,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与使用是我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与二次分配的重要途径,所以说,社会保障资金管控是财政的一项重要职能。从实践上来讲,一个国家的社会保障工作如果出现支付困难,国家财政肯定要承担最后的支付责任。所以说,财政必须加强对社会保障资金的管理与控制。基于此,本文从财政角度分析社会保障资金管控中的难点,并针对性地提出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资金管控的对策。
一、当前社会保障资金管控中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保障资金不足,个人空账现象严重
自1995年之后,我国的养老保险逐渐由现收现付方式转向统账结合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因为事先没有对转化成本做出明晰的度量,为了保证养老保险金能够足额、按时地发放,所以把发放的养老保险金实际打入了员工个人的账户中去,导致员工个人账户的资金常常被用于补充社会统筹的资金,从而造成员工个人账户空账运转的问题。同时还要支付个人空账账户的利息,导致社会统筹的资金和个人账户由于统账结合出现职责不清晰,最终致使社会统筹资金账户从个人资金账户中透支。因此,可以说,我国社会保障资金个人账户从初期就形成了严重的“空账”问题,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加,最终形成了一个很大的规模。据东方早报资料显示,截至2010年末,我国社会保障资金个人账户的记账金额达到1.9万亿元,其中,实有金额为2 039亿元,所以说有1.7万亿元的空账存在。世界银行更是公布了一份预测报告,指出“按照当今的模式与制度,到2075年,中国养老保险资金个人账户的空账将达到9.15万亿元。”
(二)社会保障资金使用不透明,资金占用问题严重
对社会公众来说,社会保障资金的使用是一项备受关注的问题,依据国务院的有关要求,下岗职工的养老保险金、生活补贴资金、失业保险金的发放、领取等各项社会保障资金的管理都应该透明化、公开化,但是,从现实状况来看,社会公众普遍对社会保障资金的收支适用了解不多。尽管国务院很早就明确规定“社会保障资金实施专款专用专项储存的制度,任何单位与个人都无权擅自使用”,但是,在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运营与管理等过程中存在不公开、不透明的问题,地方政府与有关部门非法套取、占用与挪用社会保障资金的现象时常发生,甚至一些资金管理者将社会保障资金用于赌博。较为经典的案例是上海社会保障资金案,牵涉到高达34.5亿元社保资金相似的案例还有很多,社会保障资金的管控存在很大的进步空间,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三)社会保障资金投资方式单一,保值增值困难
我国社会保障资金的管理控制把资金安全性放在首要位置,再加上我国资本市场不健全、金融工具不完善等因素的制约,社会保障资金的投资方式较为单一,除了留存保障正常开支的资金以外,其余的部分都用于购买国债或是存入固定的银行之中。近年来,随着银行存款利率与国债利率的持续下降,社会保障资金的收益率持续下降,社会保障资金的投资效益愈来愈差,再考虑到当前的通货膨胀因素,可以说,社会保障资金的保值都很困难,更不用说增值了。
(四)社会保险费管理不规范,未实现收支两条线管理
依据国务院的《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我国社会保险费的征缴、检查、监督与管控工作统一由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主管;缴费单位应当每月向社会保障经办部门申报应该缴纳的金额。”条例也对社会保险费的征收部门做了规定,统一由省、自治区与直辖市的人民政府负责,也可以由税务机关或是社会保障经办部门征收。所以说,按照条例规定,社会保险费的征收由社保机构负责,缴入财政专户之后,社会保险费的发放也由社保机构主管,这导致社会保险费的管理并未真正实现收支两条线管理。
(五)地区社会保障水平不均,转移支付力度不够
我国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地区社会保障水平也不均衡。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已经覆盖国有企业、三资企业、集体企业以及个体工商户,但是,对非公企业参与社会保障的强制力度不够,那么企业往往考虑到参保成本与回报率的问题而不去主动参保。同时,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个体工商户与自由职业人员的参保意识不高,占据中国大多数人口的农民,权益理应受到保障,但是因为行业有别、城乡割据、身份限制以及统筹层次较低等,导致社会保障制度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有较大差别,制约着社会保障范围的进一步扩大。依据瓦格纳法则,随着国民人均收入的逐渐提高,公共支出的金额也会增加。因此,要提升社会社会保障水平,就应该提高公共财政的支付能力,要实现各地区社会保障的均衡发展,就应该增加财政转移支付的能力,增加对落后地区的财政转移,特别是对社会保障的转移支付。
二、加强社会保障资金管控的思考
篇3
【关键词】社会保障税 税法 保障税
一、构建社会保障税法的实际意义
社会保障税法在经济法的范畴之内,是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实际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保障资金的征收取决于社会保障制度的规范性,但由于缴费和征收缺乏法制规范,使得保障资金征收工作没有强有力的法律保障,而社会保障税法的构建,有利于增强资金筹集的强制性,同时有效控制资金筹集成本,也便于追究违法者法律责任,减轻财政社会保障的负担,提高社会保障资金征收率。(2)公民的社会保障权体现于社会保障税法,与《宪法》第45条规定的全国公民保障权如出一辙,传统的社会保障法适用对象仅仅为城市居民,而社会保障税法突破了地域、征税标准和身份等的差别,无论是征税对象、征税标准,还是征税实现等税制要素,都体现了人人平等的适应性原则,有利于促进劳动力在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合理流动和配置,这也是劳动力市场资源配置和优化的有效方式。(3)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企业承担社会保障机构的职能,独立承担社会保障的开支,影响企业的资金运转和公平性竞争,而社会保障税体系的构建,规定社会保障管理职责由专门的机构承担,要求国家、企业和个人合理出资社会保障资金,既规定了企业的义务履行,也保障了企业员工的合法权利,引导企业走向良性的竞争氛围。(4)社会保障税法通过法律途径调整了企业制度改革、产权结构改造、体制转换等造成的社会保障问题,譬如劳动者下岗失业和进城务工等,提高了社会保障资金筹集的强制性和有效性,营造了良好的就业氛围,缓解了经济压力,促进了社会和经济的稳定发展。(5)社会保障税法的统一立法,使得社会保障社会化程度得以进一步扩大,有利于我国与其他经济国家社会保障税的交流和合作,促进国际市场经济的协调发展,使得我国的社会保障税法的构建得到更好的借鉴,增强了抵抗风险的能力。
二、构建社会保障税法的建议
(一)社会保障税法构建的立法借鉴
世界各国社会保障税法主要由以下几种模式:(1)项目型的模式,法国、瑞典、荷兰和德国等都采用了这种模式,这种模式是根据老年人养老保险、疾病保险、工商保险、事业保险等保险项目的不同支出需求,按照一定的比例从工资和薪资中提取,所征保障税与相对应的项目存在专款专用的关系,如果哪个项目的财力需求量大,该项目的社会保障税率就高。(2)对象型的模式,以英国为主,这种社会保障税的模式带有强制性特征,以“募捐”为名义,建立起雇员征收国民保险税、个体商业者征收国民保险税、自愿投保国民保险税、自营者征收国民保险税,针对不同的就业人员,采用不同的税率制度和起征点,根据收入水平兼顾了征收的公平性。(3)混合型的模式,以美国为例,以承保对象和项目设置的社会保障税模式,包括薪工税、员工退职税、失业税、个体业主税,这种模式的适用性比较强,针对特定的行业征收,属于加强型的社会保险。
(二)社会保障税法的构建原则
社会保障税法的基本原则是社会保障税法构建的前提条件,体现了社会保障税法的价值,是立法、执法和守法的指导性原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公平与效率相结合的原则,社会保障法以社会公平为基本原则,而社会保障税法以社会保障法为依据之一,必须在制定和执行过程中也体现出社会公平性原则。另一方面,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保障资金中国家支出的比例过高,带来企业和劳动者依赖性的负面影响,很有可能导致劳动力资源的限制,社会保障的效率自然也不能够提高,因此社会保障税法除了要考虑公平性原则,还要将公平性原则和效率性原则结合起来,增强社会保障税法的社会效益。(2)社会保障税法规定社会保障资金由国家、企业和个人共同承担,因此需要体现共同负担的原则。国家安排一部分的资金作为社会保障金,以企业单位为主要保障税负担主体,个人适当出资,均衡各方的资金筹集压力,也强化了国家对社会保障事业的公共责任,为创建和谐文明社会奠定基础。(3)社会保障税法的适用对象是企事业单位员工、个体户、农民和自由职业者,这些主体只有在缴纳社会保障税之后,才能够享有国家提供的社会保障权利,公民在缴纳社会保障税之后,由国家再分配到福利性和救济性的事业上,因此可以体现出自我保障和群体调剂相结合的原则。(4)社会保障税以社会整体利益为导向,体现了社会主义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社会保障税法要求为每一个社会成员提供失业、工伤、医疗等正常生活保障,在此基础上,方可带动社会的整体性发展,使得社会经济水平实现可持续性的提高,并且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社会保障税法将往更高水平的生活保障税过渡,以此磨合经济增长与保障水平同步提高的关系,保证社会经济的和谐稳定发展。
(三)社会保障税法的构建内容
社会保障税法的构建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保障税的收入归属。由于社会保障税的征收属于国家宏观调控行为,有利于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因此社会保障税应该归属于中央税体系,以便全国范围内规划和调节资金,充分发挥社会保障金的分配功能。但由于管理水平和统筹层次的差别性,社会保障税的征收要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因此社会保障税法也属于地方税体系的范畴。由此可见,社会保障税收入应该归属于中央税体系和地方税体系的共享范畴,中央参与分享一定的比例,以平衡地区和行业之间的差别性,而大部分可用于地方的社会保障支出。(2)社会保障税法的执行,要与国民经济发展需求同步,随着经济情况的变化,社会保障税的征收可调节经济供求关系,抑制国民经济过冷或过热发展,促进经济的良性循环。在长期的积累过程中,社会保障税收将形成庞大的资产,成为融资的资金来源之一,因此社会保障税法的构建要发挥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实现税收的保值和增值。(3)调整相应的所得税法律制度。社会保障税法属于所得税的一种,我们要通过加强所得税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加强其征收和管理。一方面,要综合企业和个人所得税的税负水平,从总体税负上综合考虑企业和个人的承受水平,从而对税率进行适当的调整,另一方面要做好社会保障税法的配套工作,强化个人所得收入的现金管理。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社会保障税相比于其他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方式,更加有利于社会和经济的稳定发展。我们要通过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保障税法的立法模式,汲取其先进之处,提出适合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社会保障税法构建原则,同时明确构建的主要内容,在法律层面上为社会保障税提供支持和保证,以把握社会保障税的征收目的、征收对象和税率等,促进社会保障资金征管和使用等工作的科学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林益.浅谈税法上的生存权保障[J].商业现代化,2010(15):94-95.
[2]曾礼.试论社会保障资金筹集和营运机制的完善[J].社会科学研究,2001(03):108-111.
[3]吴学红.社会保障费改税是社会发展趋势[J].北方经贸,2004(01):20-21.
篇4
关键词:社会保障税;筹资模式;费改税
Abstract:ThecurrentSocialSecurityfinancingchannelsforfund-raisingmodethereisasingle,rigid,lackoflegislativeprotection,lowdegreeofsocialproblems,inordertofundamentallysolvetheaboveproblem,wemustvigorouslypromotesocialinsurancebechangedtotheprocessofsocialsecuritytax.Forthisreason,acomprehensiveanalysisofthearticlesofChina''''ssocialsecurityfund-raisingmodelofthesocialsecurityreform,taxreformandtheneedandfeasibilityoftheintroductionofChina''''ssocialsecuritytaxpolicyrecommendations.
Keywords:SocialSecuritytaxes;patternoffinancing;taxreform
前言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支撑,而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在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之上。因此,建立起适应我国社会保障要求的稳定、可靠、有效的社会保障资金筹集机制,不但是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需要,而且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一、现行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筹资模式的弊端
(一)筹资渠道单一、资金缺口大
社会保障基金筹资渠道应实现多样化,而目前我国的筹资渠道相对较为单一,当前只有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实行较低比例的收缴制度,医疗保险只在个别城市实行试点个人收缴制度,生育保险尚在酝酿之中。各项保障费用基本来源于职工就职的单位,而个人对于基金的支出很少,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受阻,资金缺口日益增大。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基金已经出现支付危机,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2004年底,全国范围内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帐规模累计已达7400亿元,而且每年还会以1000多亿元的速度增加。
(二)刚性不足、缺乏立法保护
社会保障基金收缴办法由地方政府自行制定,靠行政手段推向社会,缺乏严格有效的法律依据和强制有力的硬性约束,对于未能按照规定上缴的企业或者个人缺乏法律惩治措施,这导致了社会保障基金缺口的进一步增大。此外以“费”的形式征缴资金不像以“税”的形式那样具有强制性、固定性等特性。
(三)参保面窄、社会化程度低
目前我国社会保险覆盖面仅限于城镇、工矿区的企事业单位,即使在这些已参保的企业中,实际缴费人数与应缴费人数也存有巨大的差距。而我国农村的社会保障基金才刚刚展开,农民还未能充分享受到城市居民的社会福利,加上农民负担过重,造成城乡差距的进一步加大,这严重阻碍了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宗旨。因此,社会保障基金筹资模式改变势在必行。
(四)部门职能不清、管理机制混乱
我国目前参与到社会保障基金征缴的部门众多,这些部门囊括了地税、人事、劳动、民政、保险、卫生等单位,它们都在经办和社会保障基金。然而这些部门之间缺乏明确的分工,各自为政,各行其道,这造成了管理成本高,而效率低下的恶劣状况,严重阻碍了社保基金的征缴和统筹。
二、各国社保基金筹资模式比较分析
(一)世界各国社会保障基金筹资模式
目前,全世界已有172个国家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基金筹资方式主要有三种方式:第一,征收社会保障税,即政府通过税收形式筹集社会保障金,直接构成政府的财政收入,并通过专门的社会保障预算进行管理。第二,征缴社会保险费,即通过雇主和雇员缴费形式筹集社会保障基金,不直接构成政府的财政收入,但由政府专门部门进行管理和运营。第三,强制储蓄制,即将雇主为雇员缴纳的保障基金及雇员按规定缴纳的保障基金,都统一存入个人专门的社会保障账户,其本金及相应利息收入均归个人所有,政府通常只保留少部门的税收调节权。
(二)各种筹资模式比较分析对我国的启示
三种社会保障基金的筹资模式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和地区都曾起到良好的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征收社会保障税这一形式越来越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社会保障税的实施使得社会保障基金的征收和管理有了严密的法律依据,并且,“以纳税筹集社会保障基金无疑更有利于体现社会保险的强制性,提高社会保障基金的征缴力度和统筹层级,有利于不同地区间企业的公平竞争,也有利于增强公民的纳税意识。”对于社会保障统筹缴款方式而言,它所依据的是部门性、地方性的法规,法律层次低,缺乏约束力,管理分散,不便于社会保障基金的征收和管理;而采取储蓄制形式,虽然考虑了收入与支出的对应关系,但是这种社保基金筹资模式对于账户管理要求较高,只适用于人口少,且地区发展水平差距不大的国家,特别是在经济发展不景气或企业经营亏损时难以保证社保基金的筹措时期。
通过以上三种筹资模式比较分析,结合我国目前社保基金筹资模式的现状,建议我国尽快开征社会保障税,充分利用税收三性的特征,依法征收社保基金,利用人们不断增强的纳税意识,提高我国社保基金征缴的到位率。
三、我国社保基金筹资模式必然选择——费改税
(一)社保费改税的优越性
1.广开税源,保障基金充沛。开征社会保障税可以广开税源,彻底改变现存由于自愿参保或者动员参保带来的导致社保基金征收不足的弊端。依据税法强制全部企事业单位及有关团体、个人等依法上缴社保税,保证社保基金筹集渠道的畅通,保障社保基金的充足率、到位率,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广大劳动者的基本权益,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
2.加强社保基金征收管理,保障基金安全。社保税的实施,显示了税收的“刚性”原则,能够减少征管过程中的不缴、少缴、欠缴现象的发生,充分实现社会保险的强制性。社会保险费改税后,形成了“税务机关征收,财政部门管理,社保部门发放,审计部门监督”的管理新模式。将社保基金的征收、管理、发放分别由相应部门负责,协调了部门的职能分工,社保基金实现“收支两条线”的运作,有效遏制了现存社保基金筹资和发放过程中腐败行为的发生,保障了社保基金的安全。
3.利于社会统筹安排与调度。社会保障税是国家为筹集社会保障基金,以工资薪金所得作为征税对象而征收的一种特定的税目,其既有一般税收的强制性,但又缺乏税收的无偿性。在全社会范围为以“税”的形式征收社保基金,克服了不同地区、不同部门间不公平现象的发生,避免因缴费率不同造成的企业负担不均,有利于社保基金在整个社会范围为统筹安排。社保税的开展在宏观和微观上保证了基金的征缴,推进了社会的公平进程;社会保障税的开征解决了原来劳动力因流动造成社保基金不能进行相应转移的问题,社保基金不会因为人员工作地变更而中断。
(二)社保费改税的可行性
我国目前基本已经具备了开征社会保障税的基本条件,开征社会保障税是切实可行的。这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当前对于社会保障费改税的征收模式已基本达成了社会共识,近些年社会各界对于要求开征社会保障税的呼声不断高涨,学术界对于开征社会保障税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甚至提出了具体方案,这些研究和探索为开征社会保障税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和理论基础。
2.从国际比较结果看,缴税制理应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社会保障筹资模式的首要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保障筹资模式的选择,开征社会保障税是我国市场经济下社会保障筹资模式的最佳选择。
3.我国已经具备了开征社会保障税的组织基础与经济基础。从组织基础看:税务机关经过多年的税收征管实践,拥有一只强大且素质较高的征收队伍、积累了大量和丰富的税收征管经验,作风过硬、业务精熟;具备功能齐全的征收设施和健全的报税网络,可以为缴费户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有较严密的税源监控制度,熟悉和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工资水平、人员变化、财务收支等情况。从经济基础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力以及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高,我国已经具备开征社会保障税的经济基础,我国的企业单位与职工个人也具有相应的承受能力。
(三)实施社会保障税的政策建议
1.加快《社会保障税》立法进程。原有的社会保障费主要是以行政政策为主要管理手段,给社保基金的筹集带来了大量问题,随着社保费改税的实施,配套的法律必需加快制定,为社会保障税提供法律上的依据。依据法律条款明确社会保障各个主体的权利义务关系,保证社会保障体系合法、有序运行。
2.加强农村社保筹集渠道建设。目前我国社保基金筹集中面临较为严重的问题之一便是社保基金覆盖面窄,特别是广大农民还主要依靠自我保障,这严重阻碍了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了最大限度的保障农村劳动人民的安居乐业,必须借助于社会保障税的特性,开拓农村社保基金的筹资渠道,扩大农村参保面。
3.社会保障项目、范围、标准的确定,必须遵循循序渐进与低水平的原则。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过程表明,社会保障范围与程度是与一国经济发展水平及具体国情密切相关的。总的来说,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保障的范围是逐步扩大的,层次是逐步提高的。由于我国尚处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较低层次,而人员基数过大,因此,我国应特别注意社会保障项目、范围、标准的确定,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且低水平保障应成为我国长期坚持的原则。
4.明确社会保障功能的定位是保障而不是公平。社会保障一直强调社会公平的原则,一百余年来,税和税收规则作为福利国家的工具,被大多数福利国家用来影响收入分配,试图通过合理的收入再分配政策调节市场经济发展而导致的贫富悬殊,但实际的情况是,几乎每一个政策评价都表明再分配的效果不好,即使在福利国家也不例外。对于中国而言,在开征社会保障税之初,强调并明确社会保障的功能是保障而非公平,是一个真正需要引起我们普遍关注的至关重要的问题。
5.实现社会保障税收收入统筹调剂。由于各个地区的社会保障收入能力和社会保障支出需要在不同时间段进行,因此,有必要建立起一个在全社会范围内的社保基金余缺统一调剂机制,减轻国家财政负担,协调地区平衡。
6.新旧筹资模式的衔接与转换。社保费改税是社会保障基金筹资模式的重大变革,因此,以税务部门为主导的征收管理体系与现行征收办法存在着诸多矛盾,社会保障费改税的实行必须做好两种新旧筹资模式的平稳过渡。这可以通过部门间职能的再分工来实现,对于原有社会统筹基金的处理,在社会保障税开征后要逐步由原来劳动部门统筹与管理的社保基金交由财政部门管理,列入国家预算,由现社会机构代为保管,按照国家财政保障预算项目规定予以使用,审计部门监督社保基金的使用和发放。
【参考文献】
[1]郑猛.空帐不断增加,如何“做实”养老金个人账户?[N].中国税务报,2005-11-16.
[2]刘永禄,刘永新.社会保障税:筹集社会保障基金的理想方式[J].中国财政,2005,(6).
[3]于秀丽.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模式选择理论述评[J].社会保障制度,2005,(6).
篇5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实行的“老”农保存在诸多问题,使得部分农民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参保积极性有一定负面影响,持观望态度。由于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发展还有着较大的差别,不同地方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差距较大较难测算。许多地方对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坚持“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其中“集体补助”几乎不可能。
二、完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对策
1、强化政府责任,明确基本保障
按照构建“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理念,政府有承担保障公民基本生活和福利需求的积极义务。为公民提供基本生活保障是现代政府的一个基本职责。另一方面,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的本质优越性也明确要求社会主义国家政府必须承担起公民基本福利的责任。党的十六大提出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十七大提出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目标,因此,在未来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中,政府应该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政策引导、制度建设、资金筹集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当前情况下,政府要在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社会救助的制度建设中承担主要责任。
2、统筹城乡发展,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城乡二元结构的形成有其特定的历史原因,但是它的存在已经严重影响了城乡社会政治经济的均衡发展,损害了社会公正的价值理念。城乡分割的社会保障模式也使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水平存在巨大差距。这种状况在工业化的起步阶段出现固然有客观的原因,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不能使广大农民享受现代社会养老保障,已日渐显得不合理与不公平,这与社会保障制度演变的趋势也是背道而驰的。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应当将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城乡统筹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内容,打破社会保障体系城乡分割的固有格局,实现社会保障制度的城乡衔接。
3、明确各级财政职责,强化政府主导意识
,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3.31倍。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在财政状况允许的情况下,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的投入,改变目前政府财政在农村社会养老扶持不作为的现状。为此,应明确各级财政职责,形成良性有序的投入机制。
4、建立多层次全覆盖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贯彻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加快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维护广大农村老年居民的基本生活条件,使其老有所养,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必然要求。为确保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障顺利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必须同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同农村实际情况相适应,同农民的承受能力相适应。根据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不同人群的农村养老方式,不同区域农村养老保障水平的现状,来进行分类设计和分步实施。同时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要与其他养老保障措施相配套,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不能完全脱离家庭养老、土地保障和其他保障措施的实际情况,要使之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达到保障老年生活的目的。首先要做到基本社会养老保障制度设计的统一。目前,农村养老保险的实质是个人强制性储蓄,缺乏社会统筹的互助共济性质。农村养老保险应实行个人帐户和社会统筹帐户相结合的模式,在缴费标准的计算方法、给付办法等具体的细节设计上要做到尽可能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相互衔接。其次,要做到有序差别。在制度设计上实现统一,并不意味着缴费标准及待遇给付标准的统一。由于现有的城乡差距较大,在缴费和给付方法上可以实现基本的统一,但在具体的缴费和待遇给付标准设计方面必须跟据地区、城乡生活水平差异以及个人缴费能力的实际而有所不同。此外,在筹资方式上可以呈现出多样性。根据各地的经济发展现实状况以及政府财力状况,在筹资主体和方式上可以有所不同,但必须确保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例如:
(1)被征地农民实施“农民个人缴费+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集体补助+政府土地出让金”的资金筹集方式;
(2)计划生育对象(独生子女户、二女绝育户)实施“计划生育对象个人缴费+计划生育奖励资金”的资金筹集方式;
(3)农民工和小城镇农转非居民实施“农民个人缴费+单位(企业)缴费+政府补贴”的资金筹集方式;
(4)村居干部实施“干部个人缴费+政府财政补贴”的资金筹集方式;
(5)城郊地区和富裕地方采用“农民个人+地方财政+社区集体经济组织”的筹集方式;
(6)务农农民采用“农民个人+县、市、省或中央财政”的筹集方式;
(7)贫困地区困难人群养老保险应以非缴费为主,直接由国家财政为农民建立基本养老保险。
农村低保保障人群根本无能力履行“个人缴费”义务。为了体现“广覆盖、保基本”的原则,建议直接由国家财政为农村低保保障人群建立基本养老保险。
5、妥善解决与其他社保政策的接续转移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居民的流动性日益频繁,农民选择参加城镇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转换到新农保、返乡农民工参加新农保等势所难免。因此,新农保制度与其他社保政策之间必须可以相互接续转移。一是要预留制度接口,制定与其他社保政策转换的详细办法。在省级范围内制定统一、规范和切实可行的操作流程,规范转换、接续的操作办法,解决不同社保政策间、不同地区间的基金结算问题。二是改进养老保险金的计发办法,将农村居民在各个不同时期形成的养老保障权益予以归集。在参保人员达到可以领取养老金的年龄时,对养老保险权益进行分段累积计算,并在养老金待遇中予以体现。三是加快信息化建设,整合各类信息资源,建立五险合一的资源共享数据库,实施统一的管理。
6、加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宣传工作,坚持自愿参保的原则,不要用“参保率”作为考核基层工作的指标
农民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知识的了解程度、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有关政策的态度、对当地政府的信任度及其年龄、文化程度、子女数、所在村的经济实力等,均会影响其是否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我们应加大宣传力度,加快试点,让群众看到实惠,提高参保积极性。
篇6
论文关键词:费改税;社会保障税;社会保障制度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相应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的实质是一种对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对维护社会公平与调节社会经济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社会保障费与社会保障税是世界各国范围内筹措社会保障资金的两种主要方式。社会保障税是为解决社会保障财源问题而专门设立的一种税,建立社会保障税制度,是规范社会保障基金筹措方式的根本出路,也是国际通行的做法。从长远来看,实行社会保障“费”改“税”,为社会保障提供稳定可靠的资金来源,是从根本上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应对社会保障基金缺口的必然要求。
1 我国社会保障费的现状以及弊端
随着我国社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发展,社会保障问题也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人们希望社会保障制度提高生活的安全系数,政府则希望借此制度实现社会的更加稳定。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保障体系正在逐步形成。但在看到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积极推进,进行全方位的改革与创新的同时,也应看到我国现行征收社会保障费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1 社会保障资金收支缺口大,对经济的支撑能力较弱
以“费”的形式征收社保费,不可避免地导致征收缺乏刚性,执法也难以到位,从而加剧社保资金缺口。从五项保险基金收支情况看,养老保险基金的问题最为突出。据劳动保障部预计,到2033年人口老龄化高峰时,当期的养老金支付缺口将达到4500多亿元,空账更是高达1.4万亿元。
1.2 社会保险的缴费范围狭窄,覆盖面小
我国目前大多数省市的社会保险统筹范围只覆盖了国有企业,非国有经济主体几乎没有覆盖到。即使是已经参保的企业,缴费人数与实际人数也有很大的差别。而且以费的形式筹集资金不具有强制性,狭窄的社保覆盖面以及过于灵活的社会保险费筹集方式难以发挥其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1.3 社保费缴费政策不统一,统筹层次低
社保费依然属于税务机关代征行为,其征收主体地位不明确,也没有赋予地税部门相应的征收管理权和措施,在征缴过程中很难做到依法征收。社会保障法规建设滞后,使社会保险基金征缴工作缺乏必要的强制手段。而且由于目前各省的社会保险费缴费政策不统一,统筹层次过低,不仅会造成不同地区间企业的保险费负担悬殊,而且使得社会保险基金的抗风险能力差、基金调剂功能弱,导致离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不能按时足额发放,劳动力人才无法合理流动与配置。
2 开征社会保障税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分析 1 开征社会保障税可以强化征收,加大筹集资金力度
社会保险税比社会保险费具有更强的强制性和统一性。社会保障税是由税务部门对所有纳税人征收的用于社会保障支出,并纳入国家财政预算管理的社会保障基金。社保税的征收管理和支付有严密的法律规定,比社保费更具有法律约束力和法律规范性,促使社会保障基金有稳定及时足额的收入保证。从国民经济的角度说,社会保障税作为中国政府财政收入来源的一部分,也是国家用以加强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杠杆,对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2 开征社会保障税可实现全国范围内社会保障的公平与效率目标
公平性是社会保险追求的主要目标。但由于由于各地在缴费方面存在差异以及社会保险普遍性原则不能很好的落实,导致基本保险待遇标准也存在很大不同。通过开征社会保障税,全国普遍统一征收,不同单位和个人面对着相同的税收制度,保险金发放实行统一政策,而且中央财政可集中一定财力进行地区间、行业间的资金余缺调剂,从而可以有效实现社会保障的公平性目标。企业也能够建立起合理而灵活的用人制度,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招揽人才,人力资源的配置也将更合理,全国范围内的生产效率也会有进一步的提高。
2.3 开征社会保障税有利于规范收入来源渠道,降低筹资成本,化解财政风险
开征社会保险税,可以提高社会保险的覆盖面,促进规范、稳定的社保资金收入来源渠道和灵活的资金调剂机制形成,从而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的安定。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税务机构和预决算管理机制和税务部门在人员素质、征管经验和硬件设施方面的优势,提高社会保障资金的筹资效率,降低社会保障基金的征收成本。以税收形式筹集社会保险基金,便于建立收支两条线式规范的预算管理,增加专款专用的透明度,可以有效阻止滥用和挪用社会保险资金行为的存在,赢得纳税人的广泛支持,也有利于广大国民的监督。
3 社会保障费改税的路径选择 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增强社会保障费用征缴力度,奠定社会保险的法律基础
税收的强制性能够保证社会保险基金足额征缴,有效地杜绝拖欠、少缴、逃缴现象,对社会保险制度而言,征费与征税均应当是依法进行的,强制性是否强,并不决定于“费”与“税”的名称,而是取决于法律的规范、执法的力度和当时当地的经济发展状态。目前,国务院已制定失业保险条例、工伤保险条例、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但一直没有一部统一基础性立法,社会保险制度作为国家重要支柱性制度,制定社会保险法已刻不容缓。 2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设计,改善征缴困难的局面,奠定社会保险的制度基础
制度设计是否合理、科学直接影响着制度的实施。目前社会保障费征缴困难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制度设计不合理造成的。目前缴纳费率太高,企业和个人负担过重,企业千方百计少缴、逃缴,缺乏必要的惩处手段等问题突出。城乡和地区,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社保制度缺乏衔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不能转移接续,跨地区就业劳动者的缴费年限不能累计计算,致使很多劳动者不能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参保积极性不高。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大量农民工退保的情况,造成劳动力无法合理流动,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社会保险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如何增强社保基金的监管力度和透明度,增强其公信力。只有制度设计符合科学、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才能真正具有吸引力,使强制参保变为主动参保,整个制度才有持续发展的可能。 3 加快社保信息系统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现企业个人财务资料共享,奠定社会保险制度的技术基础
篇7
论文摘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主要由政府、集体及个人三方来承担。由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才刚刚起步,财政资金保障能力水平呈下降趋势,集体补助缺失,农民的个人收入微薄,因此不足以负担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必须通过改变政府扶持方式,以国有股转持充实社会保障基金,以税收支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筹集,用实物换保障来构建多渠道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筹集方式。
目前全国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开始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资金筹集方式的大胆创新。探讨构建多渠道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使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方式多元化,完善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有利于充分调动农民参保的积极性,有效的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中指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主要由国家、集体和个人三方来承担。国家、集体和个人亦是基金来源的主体。
一、我国现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筹集的渠道
(一)个人缴纳为主
个人是社会养老保险的受益者,是社会保险费用的承担者和义务人。明确社会成员的缴费义务有利于减轻财政负担,增加社会保险基金,使社会保险基金给付得到落实;有利于增强社会成员个人责任心和自我保障意识。国家财政支持力度不够,集体补助难以到位,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筹集上完全由个人承担,这对收人普遍偏低的农民家庭来说是一笔较大的支出,再加上农村养老的传统观念,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难以在农村地区普遍覆盖。农民收入偏低,社会养老保险缴费方式仅限于现金形式,使得保障水平偏低,难以满足农民的需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社会化程度低。一些贫困地区农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成了纯粹的个人储蓄积累保险,微薄的养老保险金根本无法提供必要的养老保障,无法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农民参保积极性不高。
(二)集体补助为辅
集体补助主要从乡镇企业利润和集体积累中支付。集体经济与农民有着紧密的联系,有义务为农民承担一部分的养老保险基金的缴纳,这样可以减轻个人的负担。目前,虽然我国要求集体补助一点,很多地方也开始实行补助计划,但是发展缓慢、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地区,集体无力或不愿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给予补助,特别是在乡镇企业不发达的地区,集体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投入能力下降。
(三)国家补贴为补充
《基本方案》是我国1992年颁布的关于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方案,其中规定了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筹集方式。国家通过对乡镇企业支付基本补助予以税前列支给予政策扶持。但国家在基金筹集上没有财政责任,即不承担直接的出资责任。我国目前的财政收人增长很快,2008年达到61 316. 9亿元,我国的经济承受能力在不断加强。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我国有能力承担起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注入资金的责任。
二、我国现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筹集渠道存在的问题
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方式来看,一般是国家、集体和个人承担。因此,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与国家的财政支持力度、乡镇政府的财政状况和农民的收入水平有着紧密的联系。目前,由于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不够完善,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方式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物价水平的上涨,削弱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保障能力
近年来,中央财政对“三农”的支持,财政转移资金逐年增多,财政支持力度加大,照理农民的个人负担应会减轻。但是由于物价水平,特别是食品价格的上涨,导致社会保障结余基金贬值,社会保障基金支出增加,使国家所提供的财政资金保障能力水平呈下降趋势。政府在物价上涨的压力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保障能力有所削弱。
(二)乡镇财政无力补助,制约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筹集水平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筹资模式中的“集体补助为辅”的原则与乡镇财政的补助有着紧密的联系。乡镇财政满足农村公共需求是其基本职能,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财政支持是其基本职能的体现。但乡镇的财政收人主要是来自农业和乡镇企业的税收,尤其是一些乡镇企业发展缓慢的落后地区,致使农业税成为财政收人的主要来源。随着我国农业税的全面取消,乡镇财政收人减少,乡镇财政无力承担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的补助,制约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水平。
(三)农民个人收入水平低,导致农民的筹资能力较弱
农民的收人普遍偏低,农民的收人水平增长速度缓慢,相对于城市居民来说,收人差距过大,只能维持基本的生活水平,对于承担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显得有点心有余而力不足。2008年全国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的人数为5595万人,仅占全国参加养老保险人数21891万人的25. 6%,这比2006年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的比例28. 6%降低了3. 6个百分点。这说明只有小部分人用仅有的“富余”的钱参加了养老保险,还有很多农民没有参加养老保险基金。如果我国坚持现有的以“个人缴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给予政策扶持”的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筹集原则,那么在以后实施过程中,部分农民会因为缺乏投保信心,缺少投保的资金而放弃投保,这就对我国全面推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广覆盖产生了阻力。
三、我国现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筹集渠道的完善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必须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政府和社会提供的资金不充裕的前提下,合理、可行的基金筹集方式是农村实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关键。通过借鉴以前的丰富经验,结合我国农民的实际情况,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需要构建多渠道的基金筹集方式。
(一)改变政府扶持方式
政府除了给予政策支持外,还应加大财政扶持,按照农民缴费标准,坚持多交多补,少交少补,不交不补的补助原则,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另外农民收人低且不稳定,制约了农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积极性,这就要想方设法提高农民的收人。(1>建立农村劳动力市场,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增加农民收人;(2)建立农业保险制度,转移农民的灾害风险,通过保险补偿减少损失,减轻农民负担。帮助农民提高抗灾自救的能力和信心,保障农业生产和农村社会的稳定;(3)在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基础上,结合农业产业化发展,根据不同的人群,在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安排上给予不同的优惠政策;(4)引入市场机制,利用土地资源要素,对农村上地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二)国有股转持充实社会保障基金
2009年我国颁布了《境内证券市场转持部分国有股充实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实施办法》。本办法转持国有股以及转持股份在社保基金各账户之间转账,免征过户费。转让股份目前只是按照10%的股份收取红利,并不是让社保基金机构去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国有股转持缓解了减持的压力,同时也缓解了社保基金的压力,使社会保障基金有了稳定的来源,同时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拓宽了渠道,使筹集资金的来源增加。
(三)以税收支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筹集
我国税制改革以来,税收保持了较快的增长,2008年我国征税54 219. 62亿元,同比增长18. 8%。目前我国的税收征收工作存在着很大的潜力,可以开征新税种,或者从其中划出一定比例来补充养老保险基金特别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另外,可以开征社会保障税,对高收人、高消费阶层开征包括遗产税、赠与税等新税种。
篇8
1.1有利于减缓中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的步伐
据有关数据表明,国家给企业和国家财政带来的巨大的养老金负担,至2010年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比重将达到12%,超过国际老龄化社会10%的临界点,只有开征社会保障税才能够逐步缩小社保资金缺口,促进社会保障制度的正常运行和可持续发展。走出社保支付的困境。
1.2有利于增强社会筹资的强制性。加强社会保障费的征收力度
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透露,个人账户“空账”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养老保险的心腹之患。做实个人账户,从现收现付式过渡到部分积累式以及实现做实个人账户的养老保险基金最大程度的保值增值,需要落实一系列的财政与金融政策。社会保障费的征收、管理和支付都需要严密的法律规定。税比费更具有法律约束力和法律规范性,促使社会保障费有稳定、及时、足额的收入保证,有利于增强社会筹资的强制性,加强社会保障费的征收力度。
1.3有利于实行全国统筹制度
国际经验表明,只有全国性的社会保障费才便于政府在更大的空间内调剂余缺,平衡地区差距。目前的省级统筹只能是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过渡形式,全国统筹才是终极目标,毫无疑问,社会保障税的开征将为全国统筹创造有利条件。
1.4对社会保障税实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更具科学性
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有利于社会保障税的健康运行和廉政建设,有利于建立社会保障费管理的监督机制,增强保障资金的安全性,形成社会保障的收入、支出、管理分别独立的科学管理系统。
1.5有利于与国际的税制惯例接轨。促进我国加入WTO后对外开放进程的发展
目前。社会保障税在国际税制中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经济杠杆作用,成为了各国除所得税外的第二大税种,我国依国际惯例开征社会保障税,在国际税收协议中可以相互抵免,有利于协调国家之间社会保障支出的负担,有利于维护国家及本国居民的权益,促进国际间的开发与交流。
2社会保障税与现行社会保障基金筹资模式相配合的问题
我们知道社会保障基金积累的模式可分为现收现付、完全积累和部分积累这三种模式。就这三种模式的选择,我们要将社会保障税与现行的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征缴模式相结合,考虑在开征社保税后,在主要的几个税目上。养老保险税、医疗保险税、工伤保险税中(当然还应包括生育险和失业险,就主险分析可概括其他),只有基本养老保险税目涉及累积模式的选择问题(医疗和工伤基本采取现收现付的形式),因为养老保险是具有长期稳定积累期的保险,只有此项保险才会面临未来人口老龄化的支付危机。目前我们必须在养老保险上采取部分积累制,这是由其目前所面临的严峻形式所决定的:一方面,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另一方面,由于体制性原因,国家对“老人”和“中人”欠下的巨额养老金缺口隐性债务需要偿还,而财政拮据对缺口弥补显得力不从心,于是只好依靠“新人”即目前的在职职工承担一部分责任。
那么就统帐结合的这种征缴模式来看,我们应在社会保险预算内建立两个帐户:社会统筹帐户与个人帐户。在资金问题上。个人纳税全部进入个人帐户,统筹税金则按一定比例分别缴入两个帐户。各项基金分开管理,独立核算。
3社会保障税的设计要与相关税种相协调,避免重复课税
(1)社会保障税与个人所得税的搭配。这两种税同属于对收益所得客税,劳动者的劳动所得是两税的共同基本税基,这就必然存在重复征税问题。借鉴国外实践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我国可采用社会保障收支税务处理的办法,即纳税人享受到的社会保障受益收入不纳入个人所得税的税基。同时,还可以采用“税收递延”优惠,既将纳税人缴纳的社会保障税列入个人工资支出范围,允许在缴纳个人所得税时进行税前扣除,以保证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要,这样做也符合我国职工工薪收入普遍偏低的实际情况。
(z)社会保障税与企业所得税的配套。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缴纳的社会保障实质上是一种对必要劳动的补偿,是为劳动者“生产”的一种未来保障产品,企业在这种“生产”中,即使不求盈利,也必须讲求等价补偿,才能使再生产过程周而复始地进行。因此,应允许企业把社会保障税计入生产成本,允许企业在缴纳所得税前扣除。
4积极开拓杜保基金的筹集渠道
(1)减持国有股。首先,国有股减持仅仅是补充社保基金的多种途径之一,而且在开始的几年,我们完全可以控制国有股减持的数量,等资本市场规模扩大、市场承受能力增强后,再逐步增加减持的数量;其次,政府可以规定将国有股减持的所得大部分转为社保基金,再逐步放宽社保基金入市的限制,这样从股市套现的资金将重新回流到股市。因此只要我们政策操作得当,完全可以将国有股减持对股市的不利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与此同时,社保基金的实力则会不断壮大。
(2)变现部分国有资产。根据财政部统计,1999年我国全部国有资产总量为90964.2亿元,其中经营性国有资产总额为66748.4亿元,总量显然十分可观。
(3)调整国家财政支出结构。该方法操作简单,但由于我国长期实行赤字财政,财政平衡压力很大。因此,这种方式只能作为转制成本消化的补充方式,而不能作为主要方式。在具体操作方面,我们可考虑对每年新增财政收入统一切块,如10%,永久性地纳入社保基金。
(4)发行特种长期国债。这种债券期限可定长一些-以便能将债务负担分散在今后二三十年中,避免对政府造成太集中的赎回压力。但须注意的是,这种特种国债的年发行数量及期限必须经过权威机构的严密测算,即要考虑养老金欠账的多少,又要考虑政府未来的偿还能力。
(5)征收特种税,将税收所得用于消化部分转制成本,补充社保基金。政府可考虑征收遗产税、奢侈消费税(娱乐、美容等),以及从已征收的个人所得税、利息税等税收划出一定比例,用于补充社保基金。
(6)通过发行福利彩票筹集资金来消化部分转制成本,补充社保基金。福利彩票具有强大的社会集资功能,1994年以来,全国福利彩票共发行销售343亿元,筹集福利资金101亿元。因此,通过发行福利彩票来筹资金,只要运作得当,也完全可以成为消化转制成本的一种方式。
5加强“社保”的宣传教育工作
社会保障税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关系到社会各个阶层和各种不同境遇居民的切身利益,与社会安定、经济正常运行息息相关。因此,开征前一定要把工作落到实处,利用各种媒体和手段,积极广泛宣扬社会保障的深远意义,实行有关的纳税教育,提高公民的现代社会保障意识。
篇9
住房社会保障是对市场化住房分配机制的必要补充,也是整个社会保障制度的组成部分。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造成收入差距的拉大,甚至出现少数人基本生活困难等问题,因此,需要政府建立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低收人者的基本生活,以维护社会安定。所以,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安全网和稳定器,其中,住房社会保障就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部分。
社会保障制度有两种形式种一种是带有普遍性的社会福利一种是针对特殊对象实施的社会救济,像养老保障、医疗保障等属于前者,工伤救济、失业救济、贫困救济属于后者。
住房社会保障是属于社会福利性质还是社会救质,目前存在不同意见。有的人认为住房保障应属于普遍性的社会福利,人人都应当享受认为;有的人认为住房对中低收入者来说难以承受,因此应该是中低收人者享受的福利;有的人认为住房保障应该是对低收人者实施的带有社会救济性社会保障。
笔者认为,住房是个人消费,属劳动力再生产费用,住房的分配应体现按劳分配原则,包含在职工工资之中。从本质上看,住房是商品而不是普遍享受的福利品。因此,住房既具有商品性,又有一定的社会保障性。
二、住房保障与其他社会保障的关系
社会保障是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需要,住房社会保障自然应该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论界对社会保障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新型社会保障体制构建的探索也已经进行了相当长的时间,但无论是社会保障的理论研究,还是社会保障的实践探索,基本上都将住房社会保障抛开了。这既与住房社会保障的重要性不相称,也对实现住房社会保障不利,应该说这是社会保障理论和实践探索的缺憾。
住房社会保障与社会保障的其他组成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实现了住房保障,可以促进养老保障、医疗保障、失业保障等,有利于减轻政府在其他保障方面的负担。从这个角度来看,政府应该高度重视住房社会保障的发展;在社会保障资源一定的条件下,住房社会保障与社会保障的其他组成部分之间的确存在着竞争关系,因此需要考虑它们之间的关系的协调,但不能是以忽视或者放弃住房社会保障为条件。
三、住房社会保障的三种模式
世界各国都实行一定的住房社会保障制度,依据保障范围和保障方式的不同,大体上可分为三种模式。
第一种模式是广泛的福利型住房社会保障制度。瑞典等福利主义国家是典型的代表。其特点是,以市场配置住房资源为主体,实施比较广泛的住房社会保障政策。政府为住房建设筹集资金,提供贷款,并通过优惠利率和补贴使资金费用和房量成本保持合理的水平,同时,提供长期住房信货,建立抵押贷款机构支持居民买房。
第二种模式救济型住房社会保障制度。美国等国是典型的代表。其主要特点是,政府只对贫困线以下的低收人户提供住房补贴。美国政府的住房政策体现多极化的政策目标,包括效率目标、经济增长和社会公平目标;多样化的政策手段,包括金融手段、税收和财政补贴,组成一个较完整的体系。
第三种模式是纯福利型住房社会保障制度。以前苏联为代表的计划经济体制国家为代表。其主要特点是,国家统包住宅建设投资,无偿分配,低租金使用。我国原有的城镇住房制度基本上照般了前苏联的模式,完全是一种纯福利型的住房保障制度。
四、构建我国住房保障体系的设想
(一)构建住房保障体系的原则
住房保障体系的建设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主要是:
1、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原则
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根本方向,是住房商品化、货币工资化、社会化,住房资源的配置市场化。住房保障制度应该是弥补市场的缺陷,对市场竞争中弱者和低收人者提供帮助和救济,既立足于市场配置住房资源的高效率,又能体现人道主义精神。住房保障制度的建设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2、保障水平的适度性原则
住房社会保障水平的适度性原则是指住房社会保障水平应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保障水平可定得过高,也不宜定得过低。社会保障支出要与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相适度。它应保障公民基本经济生活又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住房保障制度的运行具有可持续性,那么就必须与我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必须考虑政府的财政支付能力能否有足够的支持能力。
3、保障机制的社会化原则
社会住房保障机制的社会化特征是指将住房社会保障作为整个社会都来参与的事业,实现住房社会保障资金筹集及运营机制的社会化、住房社会保障管理和监管机制的社会化。
(二)构建住房社会保障体系的设想
1、明确住房社会保障对象
如果把范围定在低收人者,那么,政府就应当定出收人划分线,通过统计测算,每年公布贫困线,以便对贫困线以下者提供住房补贴和救济。在贫困线划定以后,需要住房补贴者由个人提出申请,政府住房委员会调查核实后,发放住房补助金。并且,要每年核实一次,以便在补贴对象家庭收人状况发生变化时,作出相应调整。
2、建立住房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渠道
可以通过一下方式:政府财政安排专项的住房社会保障资;在政府的社会保障资金中设置统筹资金;作为住房社会保障的机动和补充资金;政府的住房储蓄机制或者机构;住房租金收入和出卖收入。有了住房保障基金,对低收人者的住房补也就有了物质保证。
3、建立多层次的住房供应体系
对于高收人家庭,供应市场价商品房,一次性购房资金不足,可以通过商业银行提供住房抵押贷款,政府给予贷款利息冲减个人收人所得税纳税基数的优惠。对于购买商品房支付能力不足的中等收人家庭,在符合政府规定的住房平均面积标准的前提下,供应政府出面组织建造的成本价商品房,给予更多的优惠政策。同时,对中等收人户购房,提供低于商业银行利率的公积金住房抵押贷款,减轻利息负担。对于无力购买或租赁住房的低收人家庭,纳人社会保障的范围,由政府通过多种形式提供帮助和救济,运用社会住房保障基金支付,使其获得维持生活所必需的基本住房保障。
篇10
关键词:社会保险基金;筹集;法律制度;安排;完善;创新
社会保险基金筹集是指由法定的社会保险管理机构按照法律规定的比例和计征对象征收社会保险费(税)的法律行为。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直接关系到能否建立充足和稳定的社会保险基金,是社会保险制度的基本内容和首要运行环节。我国的社会保险由基本社会保险、补充社会保险和个人储蓄性保险构成,与此相对应,我国的社会保险基金也可分为基本社会保险基金、补充社会保险基金和个人储蓄性社会保险基金。本文仅就基本社会保险基金筹集法律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筹集法律制度安排现状
从立法角度看,社会保险基金筹集涉及到政府、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个人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分配,涉及到经济利益的衡平与再分配,关系到社会保险制度能否顺利地推行,并最终影响到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近些年来,我国加大了社会保险筹集立法的步伐,除了在宪法中明文规定社会成员享有社会保障权利外,还在相关法规、规章里明确规定了政府、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个人在承担社会保障费用方面的义务。从社会保险基金筹集制度的内容来看,该制度主要由资金筹措渠道、计征比例、筹资方式等基本要素构成。
(一)养老保险基金筹集制度安排现状
主要体现在(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实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和行业统筹移交地方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中。基本内容包括:(1)征缴范围:包括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和其他城镇企业及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及其职工。此外,省、自治区、直辖市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将城镇个体工商户纳入其基本保险的范围;(2)缴纳比例:企业一般不得超过工资总额的20%(包括划入个人账户的部分),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比例,1997年不得低于本人缴费工资的46,1998年起每两年提高1个百分点,最终达到本人缴费工资的86;(3)筹资方式:按照以支定收、略有结余、留有部分积累的原则统一筹集。目前是要求按本人缴费工资11%的数额为职工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个人缴费全部记人个人账户,其余部分从企业缴费的比例中划入。随着个人缴费比例的提高,企业划入的部分要逐步降至3%;(4)筹资渠道:实行国家、企业、个人三方共同负担的筹措原则,除了上述企业和个人负担的费用以外,国家也要从财政收入中予以补贴,其支持方式有:让税、让利和补贴三种方式。
(二)医疗保险基金筹集制度安排现状
主要体现在(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中。基本内容如下:征缴范围:包括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和其他城镇企业及其职工,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事业单位及其职工,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其职工,社会团体及其专职人员。省、自治区、直辖市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将城镇个体工商户纳入基本医疗保险的范围;(2)缴纳比例:用人单位缴费率应控制在职工工资总额的仍左右,职工缴费率一般为本人工资收入的2%;(3)筹资方式: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相结合。职工个人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全部计人个人账户。用人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建立统筹基金,一部分划入个人账户。划入个人账户的比例一般为用人单位缴费的30%左右。基本医疗保险原则上以地级以上行政区为统筹单位,也可以县(市)为统筹单位;(4)筹资渠道:基本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双方共同负担。国家不负担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财政性补贴责任,但也有与养老保险一样的让税、让利性支持措施。
(三)失业保险基金筹集制度安排现状
主要体现于(失业保险条例)中。基本内容包括:(1)征缴范围:包括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和其他城镇企业及其职工,事业单位及其职工。省、自治区、直辖市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将社会团体及其专职人员、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其职工以及有雇工的城镇个体工商户及其雇工纳入失业保险的范围;(2)缴纳比例:城镇企业事业单位按照本单位工资总额的26缴纳,其职工按照本人工资的1%缴纳。城镇企业事业单位招用的农民合同制工人本人不缴纳失业保险费;(3)筹资方式:失业保险基金在直辖市和设区的市实行全市统筹,其他地区的统筹层次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规定;(4)筹资渠道:失业保险基金由下列收入构成:城镇企业事业单位及其职工缴纳的失业保险费;失业保险基金的利息;财政补贴;依法纳入失业保险基金的其他资金。
就上述三项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来看,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面最窄,失业保险次之,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面最宽。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实现了城镇职工保险制度设计的统一,为其他保险制度的统一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和范式。这三项保险制度改革是当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重点和核心。
(四)工伤保险基金筹集制度安排现状
主要体现于(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和(工伤保险条例)中。基本内容包括:(1)征缴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类企业、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应当依照本条例规定参加工伤保险,为本单位全部职工或者雇工缴纳工伤保险费。职工个人不缴纳工伤保险费;(2)缴纳比例:由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缴纳。国家根据不同行业的工伤风险程度确定行业的差别费率,并根据工伤保险费使用、工伤发生率等情况在每个行业内确定若干费率档次。行业差别费率每五年调整一次。企业工伤保险费率的调整幅度为本行业标准费率的5%至40%;(3)筹资方式:工伤保险基金按以支定收、收支基本平衡的原则统—筹集,实行社会统筹;(4)筹集渠道:工伤保险基金由下列项目构成:企业缴纳的工伤保险费;工伤保险费滞纳金;工伤保险基金的利息;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资金。工伤保险基金主要由企业缴费构成,不足时由同级政府临时垫支。国家除了让利、让税性支持措施外,并不直接承担该基金不足时的补贴责任。
(五)生育保险基金筹集制度安排现状
主要体现于(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试行办法)中。基本内容包括:(1)征缴范围:包括所有城镇企业。即包括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和其他城镇企业。劳动者个人不缴纳生育保险费;(2)缴纳比例:生育保险费的提取比例由当地人民政府根据计划内生育人数和生育津贴、生育医疗费等项费用确定,并可根据费用支出情况适时调整,但最高不得超过工资总额的1%;(3)筹集方式:生育保险费按属地原则实行社会统筹,根据“以支定收,收支基本平衡”的原则筹集资金;(4)筹集渠道:主要由企业缴费构成,其他还包括生育保险费的滞纳金、生育保险基金的利息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资金。国家除了让利、让税性支持措施以外,不直接承担该基金不足时的补贴责任。
二、对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筹集法律制度的一般评价
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目前我国各项社会保险基金筹集制度已初步确立,并在实践中得到了不断完善,制度设计也日趋合理和科学。但从基本社会保险发展对基金筹集法律制度的要求看,现行相关法律制度除存在立法层次低,制度稳定性较差,计划体制痕迹明显等缺陷外,在制度的具体安排上还存在诸多不足。
(一)征收范围狭窄
我国现行社会保险制度设计还是没有考虑占中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险需要,适用对象仍是城市居民。就具体制度设计看,主要针对的还是城镇企业职工,城镇非企业职工的各项社会保险资金的筹集仍延续着传统的“社会保险的城镇内部制度性分割及其对公平的侵蚀”,的制度安排。这种价值取向和制度安排不仅大大缩小了社会保险基金的征收范围,大大降低了社会保险的制度效率,还会带来其他社会问题。根据奥尔森的观点,我国现有的社会保险制度是一种选择性激励机制,它在社会中形成了一个只有少数人才享有共同利益的“特权群体”。这些强有力的职业群体或“特权群体”有强烈的动机保护那些给他们带来特殊“公共利益”的制度安排,从而导致所谓既得利益者阶层的固化和制度受害者的强烈不满。同时,由于现行社会保险制度的社会化程度较低,覆盖面较小,制度性差别大,限制了劳动力在不同产业的自由流动。这既不利于劳动力市场形成和劳动力资源的有效配置,也不利于社会保险基金来源的扩大和赡养比的降低。
(二)用人单位社会保险负担偏大,劳动者个人和政府负担偏轻
从总体上看,在我国用人单位承担的社会保险负担比例为收入的35%左右,而个人仅为个人收入的11%。与国际社会相比,除少数福利国家,我国用人单位的社会保险负担明显偏重,如美国、德国、日本社会保障的负担比例均为雇主和雇员各负担50%,特殊项目由政府财政补助;新加坡公积金的缴费事尽管会随经济的增长和职工工资水平的提高而作相应的调整,但从总体上看雇员的缴费率明显高于雇主的缴费率,目前,雇主的缴费率为12%,而雇员适用的缴费率却为24%。用人单位社会保险负担过重,个人负担过轻不仅会降低企业的再生产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也不利于增强个人的社会保险意识和社会保险责任。此外,与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政府财政承担的社会保险负担既偏轻又不确定。
(三)筹集方式有待改进
目前,除少数地区开始试行由地税部门通过税收征收渠道筹集社会保险费外,社会保险费的征收一般由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下设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征收。实践证明,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征收社会保险费的做法存在明显弊端:首先,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是社会保障行政机关下设的事业单位,这为社会保证行政机关违法动用社会保险费创造了体制上的可能;其次,要完成社会保险费的征收,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必须建立一个庞大的征收体系,这无疑将增加社会保险费的征收成本;最后,这种征收方式在制度设计上缺乏激励内涵,无法有效地调动征收者的积极性。
(四)筹资渠道有待拓展和规范
首先,劳动者个人缴费的险种有限。我国只有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实行个人缴费制度,医疗保险只是在试点城市实行个人缴费,生育保险和工伤保险尚未实行个人缴费。而其他—些国家,如英国、意大利、荷兰等,劳动者应就疾病生育保险承担一定的缴费责任。其次,来源于政府的财政拨款非常有限且不确定。目前,国家只承诺在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基金出现缺口的时候以财政补贴的方式进行经济支持,对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国家并不直接承担财政补贴责任。再次,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收益有限。根据原有相关规定,社会保险基金只能投资于国债,尽管国债几乎不存在风险,但国债的收益率却比较低,这严重地影响了基金的增值。根据《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2001年12月13日实施)的规定,由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负责管理的由国有股减持划入资金及股权资产、中央财政拔入资金、经国务院批准以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及其投资收益形成的由中央政府集中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可以有限制地进入资本市场。但是由各省、市、自治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掌握的社会保险基金仍然不能进入资本市场。最后,基金的非法流失影响了社会保险基金的筹资效率。截止1998年底,全国仅养老保险基金被挪用、占用就达55.6亿元。
三、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筹集法律制度的完善与创新
(一)尽可能扩大社会保险基金征收对象的范围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能力、保障能力和调剂能力直接受制于保障对象的范围和数量。因此,完善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筹集制度的首要措施是尽可能地扩大社会保险的覆盖面。
首先,将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纳入所有社会保险项目基金的征收范围。根据现有社会保险的有关规定,在我国国家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只缴纳医疗保险费,其他社会保险费一概不缴。这不仅有失公平,而且严重影响了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因此,为了有效增强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能力,应将国家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纳入所有社会保险项目基金的征收范围。
其次,将城镇各种性质的企业劳动者全部纳入所有社会保险项目的基金征收范围。尽管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险制度是以城镇劳动者作为适用对象的,但现实的情况是还有相当一部分城镇劳动者未被纳入社会保险之中,即使有些劳动者被纳入到了社会保险范围,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项目。因此,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的另一个重要措施是将城镇各种性质的企业劳动者,包括各种所有制性质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机关的工勤人员,民办非企业单位,城镇个体户及其职工全部纳入全部社会保险《至少养老、失业、医疗和工伤保险》范围。
再次,尽快全面征收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根据《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第二条的规定,我国目前全面征收基金的社会保险项目只有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还没有正式全面统一征收。因此,在进一步拓展养老保险基金、医疗保险基金和失业保险基金征收范围的基础上应尽快全面统一征收工伤保险基金和生育保险基金。
最后,有条件的地区应将农民纳入养老和医疗保险范围。一些经济相对发达和城镇化水平比较高的地区,应逐渐将农民纳入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范围,从而为社会保险基金开辟新的渠道。如江苏苏州就已把农民纳入到了医疗保险范围。
(三)进一步完善国家、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社会保险税(费)负担的比例
根据我国目前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确定社会保险负担的基本原则应是合理减少企业的社会保险负担比例,适当增加个人的负担比例,适度调高国家所补贴保险项目的负担比例。保险费率的界定要体现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从而对三方形成适当的制度激励和制度约束机制,增强各方对社会保险基金的责任感,保证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效率和使用效率。首先,应逐渐提高劳动者个人社会保险费的缴费比例,降低用人单位的缴费比例,最终达到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个人的社会保险负担基本一致。从世界范围看,增加劳动者个人在社会保险上的负担是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重要发展趋势。其次,在体制转轨期间国家应承担由转轨而产生的隐形债务。据推算,社会保险由“现收现付”制改为“基金”制所产生的转制成本将高达2~3万亿元人民币。这部分费用应由国家来承担。最后,在转制完成后,国家在有些社会保险项目上的负担应有所增加,如失业保险等。
(三)进一步改革筹集方式
首先,以开征特种税作为社会保险基金的基本筹集方式。纵观世界各国,社会保险基金的基本筹资方式有以下三种:一是以社会保险税的方式由政府税务部门统一征收和筹集,目前世界上有80多个国家开征了社会保险税;二是由政府审批同意的私营组织和机构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征收和筹集,如智利等;三是由政府设立的专门机构征收和筹集,我国目前采取的就是这种筹集模式。综合分析以上三种筹资方式的利弊,笔者认为,我国应采取主要依靠社会保险税来取得社会保险资金的基金筹集方式。结合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城乡差别较大,加之户籍管理较为严格的实际,我国的社会保险税应以混合型社会保险税模式为宜。即对于城镇劳动者,根据不同保险项目支出的需要,按承保项目分项设置社会保险税,分别确定一定的比率从工资或薪金中提取。
其次,调整社会保险费的计征原则。目前,社会保险费基本上按人头计征。这种计征原则对高新技术产业是有利的,因为他们用人少,但对于利润空间本来就不大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则很不利,因为职工越多则意味着企业要缴纳更多的社会保险费。从这个意义上说,按人头收费的方法事实上已经造成了新旧企业间的不公平。如果不能改变按人头收费的社会保险收费制度,许多劳动密集型企业,尤其是小企业逃避缴费的现状将很难得到改变。这也是近年来我国社会保险费收缴困难和扩面受阻的制度原因。因此,应对原有的社会保险费的计征方法进行改革,变按“人头”收费为按“收入”(利润)缴费(税),即个人直接按工资收入的一定比例向社会保险机构缴纳社会保险费,企业则按其利润的一定比例由税务部门收取社会保险税。
最后,改革社会保险费的计算方法。目前所实行的以“单位工资总额”作为缴费基数来计算社会保险费的方法漏洞很多,不少工资外收入并没有计算在内。因为,“工资总额”并不等于“收入总额”,实际缴费基数往往明显低于职工实际收入水平。因此,应将保险基金的征缴基数由“工资总额”改为“收入总额”,把职工从单位得到的各种“正常收入”作为缴纳保险费的基数。
(四)进一步拓展基金筹资渠道
目前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的基本筹资渠道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费以及政府的财政拨款,社会保险基金筹资渠道过于单一,全国已普遍出现社会保险基金收不抵支现象。因此,在积极拓宽原有筹资渠道的基础上应努力开辟新的筹资渠道。
首先,通过国有资产变现或国有股减持筹集社会保险基金。具体的做法是在中央政府向各级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划拨国有资产之前,首先切出足够的国有资产(包括国家在国有控股公司中的股东权益)过户到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会,用以偿还国家对国有企业老职工的社会保险隐性负债。这种特殊的社会保险基金的营运应委托给基金管理公司,由基金管理公司选择合适的时机对基金持有的国有股、法人股进行变现流通,满足迫在眉睫的养老保险金和医疗费给付需要,解决应该由国家负担的“老人”全部社会保险负担和“中人”的部分社会保险负担,并将挪用的养老金个人账户填平补齐,解决个人账户空账问题。
其次,通过社会保险基金资本化筹集社会保险基金。根据一些国家的成功经验和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和运营的改革趋势,社会保险基金资本化增值是社会保险基金的一个重要来源。如平均实际回报率最高的瑞典已高达13.5%,最低的日本也有4.9%。我国的社会保险基金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有条件、有步骤、有限度地进人证券市场实现保值增值是非常必要的。为此,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于2002年12月13日颁布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允许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进入资本市场。这为我国社会保险基金提供了新的筹资渠道。当然,仅仅允许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进人资本市场是很不够的。因为,相对于由省、市、自治区社会保障机构掌握的社会保险基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规模要小得多。如果只允许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人市”,而不允许地方社会保险基金“入市”,那么,通过资本化来增加社会保险基金的设想将成为一句空话,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因此,国家应采取有效措施尽快允许地方社会保险基金进入资本市场。实际上已经有一些地方社会保险基金在“吃螃蟹”了。如金融街的第三大股东就是。北京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办公室;而天津港的第二大股东也是“社保局”,第五大股东是“蛇口社保”;金丰投资的第七大股东为“社保基金”;东方热电第六大股东为上海市社会保险事业基金结算中心。这些均为地方社会保险基金。
再次,发行社会保险福利彩票。从中国目前的情况看,发行社会保险福利彩票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应急措施。有关机关可以根据社会保险基金的缺口情况,结合其他筹资渠道的筹资能力和现状,分次发行一定数额的社会保险福利彩票,筹集到的资金可用于支付由于社会保险体制转轨所增加的成本和因调整社会保险待遇所产生的基金缺口。
最后,发行社会保险长期国债。如果通过其他渠道仍然无法筹集到足够的社会保险资金,还可以根据国力的承受能力,发行社会保险长期国债。
参考文献:
[1]覃有土,樊启荣。社会保障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146.
[2]宋晓梧主笔。中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与发展报告[R].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5.
[3]郑秉文,和春雷。社会保障分析导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54.
[4)[芬兰]欧利。肯戈斯。社会保障筹资模式的国际比较研究[J].社会保障制度,2001,(7):47——48.
[5]穆怀中。社会保障国际比较[M].北京: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
[6]邓大松。社会保险[N].北京: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71,
[7]耿志民。养老保险基金进入资本市场;可行性及政策策略[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1,(3):20.
- 上一篇:篮球战术教学与训练
- 下一篇:生物医学工程就业去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