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暴力处理方式范文
时间:2023-11-14 17:40: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校园暴力处理方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日前,教育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意见》强调,对屡教不改、多次实施欺凌和暴力的学生,应登记在案并将其表现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必要时将其转入专门学校就读。对实施欺凌和暴力的学生,必须依法依规采取适当矫治措施予以教育惩戒。对犯罪性质和情节恶劣、手段残忍、后果严重的,必须坚决依法惩处。
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可谓频发。校园内的暴力和欺凌问题经常见诸网络、报端等媒体,有些还造成了严重后果。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一份统计资料表明,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总数已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成以上,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成以上。
校园暴力事件发生后,从公开报道的对暴力事件的处置结果来看,因恶性犯罪最终承担刑事责任的案件占比不到3成。而校园暴力事件的实施者,往往因为其未成年人特殊身份的保护,加之一些执法部门错误理解针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从轻、减轻处罚的法律规定,和稀泥般地理解为“等于不处罚”,造成了许多校园暴力事件的施暴者,往往以受到简单教育了事,最后不了了之,而其O护人也顶多担负一些民事赔偿责任。这样的处置结果,造成社会上形成了一种错误短视的认识:未成年人犯罪成本低,法律也奈何不了他们。
此次9部门联合综合整治校园暴力问题,区别不同情形,依法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尤其对于构成违法犯罪的学生,提出予以收容教养等行政、刑事处罚;对犯罪性质和情节恶劣、手段残忍、后果严重的,坚决依法惩处。上述措施从法律上进一步强化了惩戒力度,建立起责任制,改变了过往对于校园暴力犯罪案件“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对未成年人“宽大无边”的不当处理方式,让施暴者得到应有的惩罚,使未成年人对法律心存敬畏,彰显了整治校园暴力的力度与决心。
现代社会是文明社会,更是法治社会。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不仅严重危害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严重破坏学校教学秩序,影响学校的教学进度及学习氛围,而且会使青少年产生错误的法律认识,沾染上不良社会风气,最终走向犯罪,危害社会。只有依法严惩校园暴力肇事者,才能让施暴者及其家长对触犯法律的严重后果有足够畏惧,从而有效减少校园暴力的发生;只有法律惩戒不落空,才能让未成年人逐渐树立起“犯法必被惩罚”的规则意识,产生对法律的敬畏,从而促成未成年人从小树立正确的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彻底杜绝校园暴力。
篇2
关键词:校园暴力;调查分析;法律防范;对策
中图分类号:D9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7)01-0069-04
最近几年来全国各地校园暴力事件时有发生,尤其是最近几年中呈现出逐步增多的趋势。有关校园暴力事件不断被媒体曝光,{1}诸如此类的画面令人触目惊心。除此之外,老师殴打学生事件和学生殴打老师事件也在各大新闻媒体上被曝光。频频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已经成为社会聚焦的敏感性话题。
为了充分了解校园暴力的产生原因、真实情况以及处理方式,结合本城市和各旗县的地理分区,笔者采用自编问卷的方式,对赤峰地区的几所学校校园暴力的基本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了420份学生的问卷调查,经过剔除无效问卷和空白卷外,共获得有效卷385份,调查问卷的有效率为91.67%。
本文试从法学角度对校园暴力进行界定,针对保障校园安全问题,提出构建校园暴力的法律防治体系的建议。
一、校园暴力的现状
(一)校园暴力总体发生情况的调查结果
校园暴力总体发生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大中学校的校园暴力的发生率仍然很高。无论是在高中还是大学,校园暴力发生的情况方面,选择“存在,但是少数”选项的学生最多,高中占有66.12%,而大学占有52.97%;其次,选择“不知道”选项的学生,高中和大学分别占有15.30%和26.24%;再次,在高中14.75%的学生认为本学校的校园里“不存在”校园暴力,而在大学13.86%的学生认为本学校的校园里“不存在”校园暴力的现象。无论是大学还是中学,校园暴力发生的情况方面,选择“存在,很普遍”这个项目的学生人数最少,在高中和大学分别占有3.83%和6.93%。虽然选择这个选项的人数最少,但是这依然表明,这种暴力现象在整个校园里依然存在着。
(二)学生对校园暴力的认知情况
通常情况下,学生对校园暴力这一行为持着一种极为反对的态度,而这一行为的认知和看法也能够侧面体现出学生本身的心理状态特征。对校园暴力这一现象,如果学生认为是一种不足为奇的现象或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甚至是一种时尚的现象,这说明学生对这一行为表示及其认可的,而这将会导致校园暴力的行为的无限蔓延和扩张。本次调研关于学生对校园暴力的认知方面,如下:
从表格2中,可以看到,学生对校园暴力的认知方面,占有40.26%的学生选择“其他”选项;占有34.29%的学生认为校园暴力是一种“变态”行为;占有21.04%的学生认为校园暴力事件是一种“正常”行为,甚至有4.42%的学生认为校园暴力是一种“时尚”行为。被调查的全体学生的不足1/2的学生认为校园暴力是一种“变态”行为的。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对校园暴力事件已不足为奇了。
(三)校园暴力发生阶段情况
占有52.99%的学生认为校园暴力多发生在“高中”阶段;占有38.44%的学生认为校园暴力多发生在“初中阶段”。对于青春期阶段的中学生来说,神经系统处于高度敏感期,当他们的感情或观念、想法方面一旦发生了改变,他们就变得及其亢奋、激动、做事盲目冲动,不加以理智认真地思考问题,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青春期阶段是及其敏感又必须要认真理智地对待和解决复杂矛盾问题的阶段,因为又被称之为“危机期”。面对很多复杂多样的事情或矛盾时,他们通常处于紧张又困惑烦恼的情绪当中。在这种情绪的状态下,有会导致情绪失控,无法达到心理上的平衡状态,想发泄一下不满的情绪,这就成为校园暴力发生的一大诱因。占有5.45%的学生认为校园暴力多发生在“小学”阶段;占有3.12%的学生认为校园暴力多发生在“大学”阶段。
(四)个人处理校园暴力的方式
当遭遇校园暴力事件时,学生采取的方式有很多。从上述图表中可以看出,被调查的全体学生的将近一半的学生,即49.87%的学生仍然会选择“告诉老师或家长”;其次就是选择“报警”选项的学生,占22.08%。当学生遇到校园暴力时先告诉老师、家长或是报警,那么对校园暴力发展成为恶性事件而一发不可收拾的局面起到控制或减缓作用。选择“以暴制暴,采取相同的方法或手段”的选项的学生也仍占有一定的比例,即11.95%。当这类学生遇到校园暴力的时候,如同火上浇油,原本是受害者却将自己变成加害者,将校园暴力事件更加成为恶性严重的事件,后果极其可怕,其社会影响也就越恶劣。还有少部分同学,即占9.09%的学生采取其它方式;3.90%的学生选择“忍气吞声,息事宁人”,尽量采取忍耐或妥协的方式;2.86%的学生选择“转学”的方式;这两类学生主要持着一种“惹不起,躲得起”的想法,只要觉得校园暴力跟自己无关,那么就采取漠不关心或逃避的态度。而这种方式却往往使施暴者更加毫无阻力和约束的实施暴力行为,更加嚣张,对校园暴力的无限蔓延无法得到有效控制。0.26%的学生选择了“加入他们的团伙”的方式;这也就成为校园暴力不断扩张的源动力。不过这些被调查的学生里没有一个学生选择“花钱买平安,他要钱就给”的方式。
二、校园暴力的成因分析
(一)法律上的缺失
1.现有法律法规不全面
我国目前校园暴力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仍然处于逐步完善阶段。虽然现在已有防范校园暴力的法律法规,{2}有一些如何对在校学生的人身安全进行保护方面的规定。但它们对校园安全保障方面不具有全面性,只有解Q在校学生的校园安全保护的部分问题,具有片面性,而且仍存在许多空白与漏洞。因此,有必要制定详细又有综合性的《校园安全法》是很有必要的。
2.缺乏专门立法
由于校园安全保护本身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具有行政法、民法和刑法所不能完全包容的特征,为了有效防范各类校园暴力情况的发生,有必要制定防范校园暴力的专门的法律法规。
国外一些国家专门规定了有关校园安全保障方面的法律法规,{3}几乎涵盖了全部内容。比如校园暴力的预防方案和计划、校园暴力发生后的管理措施和具体的法律程序、步骤等等。{4}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这一做法。
虽然我国也有一些保障校园安全方面的法律规定,但这些规定过于笼统,没有形成一个统一、完整的体系。而且从校园安全方面的规定的内容上来看,过于模糊,缺乏可操作性。
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详细的专门的关于防范校园暴力方面的法律法规。除此之外,对未成年人,尤其是未满14周岁的学生违法后,如何进行有效惩处或采取替代性措施方面却没有规定。法律对未成年人没有任何影响,更没有任何足够的威慑力。
(二)其他因素
1.社会不良风气
社会不良风气影响是引起校园暴力的最主要的原因。在当今享乐主义和功利主义等恶性风气盛行的年代里,道德的沦丧,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通过暴力的手段解决问题已习以为常了。而青少年也往往很容易受到这个环境所感染。如今,良好的道德风尚已被这个恶劣的风气严重影响并破坏了。尤其是见义勇为和舍己救人的人也越来越少了。{5}只要发生了施暴事件,无人相救,出面制止的人不多,甚至无人出手相助。
此外,社会上许多小混混和不良青年的负面影响也是极其大的。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一个人的生活习性,价值理念和道德素质,在很大程度上与其所处的周围环境和交往的人群有密切相关。所以,在校学生一旦交友不慎,很容易受到一些不良青少年的影响,一些恶性就由此诞生了。同时,如今的不良影视和媒体对青少年的影响和作用还是很大的。比如报刊杂志、影视广播、网络等。而这些当中都存在暴力倾向的内容,它们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由于这些暴力性电影的主角很少受到惩罚,这些青少年看了这些电影之后误以为不受任何不利约束和后果,因而常常模仿并学习这些行为。
很多参与或实施校园暴力无不与他们自身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以及身心发展情况有关。一般13―24周岁的在校受教育的学生具有自己的独立判断能力,有自己的独特思想,但是他们的心灵发展方面并不成熟,而且很容易冲动,做事比较极端,往往就是错误地判断失误,从而在这一错误的思想的引导下,很容易惹出事端。
心理学家认为,当人们受到一定的不顺心的事或遭到挫折时,很容易产生暴躁的心理状态,在这个心理状态下,为了发泄一下自己内心深处的不满情绪,校园暴力行为就由此而产生了。
2.家庭的教育环境
一个孩子的心理状态和外在行为往往从侧面反映出这个人的家庭教育环境的情况。如今,很多家长对自己的孩子的教育、德育方面还是比较重视的。但仍有些家长的本身的教导孩子的方式存在很多问题。在这些家庭中,这些家长往往采用粗暴的手段教育孩子,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情况,而很少关心孩子的心灵状态和心理发展水平,以及思想上的变化。
3.学校的教育理念
引发校园暴力方面,学校的教育理念错误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学校是培养学生的价值观、道德观和人身观形式的主要场所。而大多数学校只重视学生的学习,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如何提高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而不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和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因而,很多在校学生由于法制观念淡薄和心理承受能力差,因而并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产生的法律后果。
三、校@暴力的法律防范对策
(一)完善防范校园暴力的相关立法
通过校园暴力事件能够真正地反映出学生、学校、家庭和社会问题。只有建立校园暴力的防范体系,确立相应的责任制,建立较为完备的程序救济机制,才能够彻底解决并根除校园暴力这一现象。
为了提高相关法律的可操作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有必要对现行法律进行适当的修改。首先,《刑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对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的不承担刑事责任这一规定,导致处于这一年龄段的未成年人不惧怕法律责任的承担,更不惧怕法律的威慑力。因此,有必要针对这一年龄阶段的孩子,制定一系列的惩罚改造性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比如,政府有关部分将这些未成年人在一定的场所一定的时间内进行观察、监督、改造、教育或对他们的监护人进行罚款,从而挽救并教育这些未成年人,提高他们对法律的一种崇高敬畏感。其次,在《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本身存在一些漏洞和问题。因此,有必要增加相关的法律条款。比如,明确校园安全保护的责任主体以及具体职权范围,违反法律后的惩罚性规定等法律条款。最后,我国可以先借鉴一下,美国的一些做法,先制定一些专门性法律法规。在制定的法律法规已成熟之后,即较为完备阶段后,我们再制定一部专门的《校园安全法》,规范学校的管理行为和明确各项主体(学校、家长、学生、政府)的责任划分,详细规范奖惩规定和法律制裁条款,从而最大范围内降低并减少在校学生人生伤害事件的发生。
(二)普法防范
对学校的要求是,应大量开展法制教育,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青少年的特征,编写不同类型的法律教材,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初中生、高中生)来说,尽量让他们读一些通俗易懂的法律读物,甚至为了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采用些插图的解说形式或漫画书的形式说明基本法律常识,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对于大学生来说,向他们提供的法律教材内容中尽量有现实生活中发生过的活生生的案例,了解相关法律条文,从而提高他们的法制意识,引领他们走向正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采取多种法律教育形式,比如在学校里建立模拟法庭。开设法律讲座,组织法律知识竞赛,带学生去参加法院旁听案件等等。对于青少年来说,不仅要读懂法律条文内容,而且多用法律的思维去解决问题,正确运用法律法规,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增强法制观念,树立法制意识。
(三)执法防范
对于校园暴力的彻底防范防范方面,政府的角色和积极的作为也是不可或缺的。政府部门应当采取积极行为,在学校周边开展专项整治活动,为保障校园周围环境的安全,扫除社会中的毒瘤,应加强治安巡逻,从而防范校外闲杂人员的对在校学生的威胁。同时,还应当不定期检查校园周边环境的网吧、歌舞厅、游戏厅,严禁未成年人随意进入这些娱乐场所,一旦被发现,对这些场所进行严厉处罚,从而净化校园周边环境。
(四)司法防范
为了加大校园暴力案件的惩罚力度,司法机关通过自己本身的震慑作用减少或避免校园暴力行为的发生。{6}对于社会外来闲杂人员对本校学生实施的校园暴力事件,对外来的施暴者尽量从重从快处罚。这对于保护在校学生利益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对未成年人实施的暴力犯罪案件,依据不同情况采取区别处理原则,尽量对这些第一次犯罪或犯罪情节较轻的未成年人罪犯,尽量给他们提供一次改邪归正、悔过自新的机会。但对于整个犯罪团伙中头目型或骨干型的未成年罪犯或累犯、惯犯的分子,必须要严惩。
对不追究刑事责任的未成年人,可以采取对其监护人予以罚款、责令未成年人从事社区改造或劳动、收容教养、工读教育等刑罚替代措施,{7}不能让未成年人以为年龄上的原因就不受任何影响或受到任何法律上的不利后果的错觉。
当然,有效防范校园暴力必须由家庭、学校、社会和政府的齐心协作,全力配合,才能够彻底的解决这一顽固性的问题。我国这一方面的研究仍处于雏形阶段,尚未成熟。因此,借鉴国外的先进有效做法,不断探索符合我国具体国情的校园暴力防范体系,这同时也是我们今后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
――――――――――
注 释:
{1}比如大众熟知的马加爵事件、药家鑫事件、山西弑师案等等,都给学校、社会、家庭都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让人们扼腕叹息。除此之外,网络上也多次出现中学生或大学生被同学施暴的视频,如抓头发、扇耳光、轮番踢打、……等等。
{2}比如《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多部法律法。
{3}比如美国预防校园暴力的教育法规众多,预防法、安全法、午餐法、经费法、校车法、授权法等等。
{4}范琪.校园暴力问题的探究与法律的思考[J].法制博览,2015(12):221~222.
{5}罗小红.高校校园暴力的状况的分析及法律对策[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2):13.
{6}李靖.校园暴力的法律思考[J].东北师大学报,2008(2):157.
{7}宋浩波.犯罪学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105.
参考文献:
〔1〕杨梅.高校暴力犯罪归因及对策[J].时代经贸,2007(7).
〔2〕徐久生.校园暴力研究[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
〔3〕李婧.校园暴力的法律思考[J].东北师大学报,2008(2).
〔4〕朱作鑫.校园暴力之概念、现状与防治对策[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6(6).
篇3
有一次我坐在路边有点伤心留眼泪的时候,好像那个时候儿子两岁左右,我给他买了一个冰琪琳,他还不太会说话,居然使劲地让我吃他的雪糕……小孩子的能量其实有的时候比我们大人能想象的高多了,最近儿子开始对钱感兴趣,我希望能培养他良好的金钱观。电影里面展示的孩子眼里的世界有丑的一面,如何面对那丑的一面,这是我很喜欢的一个视角,回想自己从小到大的一个成长经历,也许因为妈妈从小丧母,只是和外婆相依为命,又处于贫穷的时代,寄养在两个并不善良的舅母家里,很早就看过了太多人性的悲凉的一面,在我的成长中,妈妈展示给我的世界都是世界美好的一面,不美好不平静的一面她都是独自忍受了。所以在我长大后有相当长的时间包括现在有些时候,根本不知道面对暴力,面对背叛,面对欺骗,面对这个世界丑的一面不平衡的一面该如何处理,往往我只是选择忍耐和逃避,这种方式其实在体内积聚了很大的负面的能量,虽然这种处理方式让我学会了一些鸵鸟式的思维方式,我认为这种能量在我的成长中其实抵消了很多前进的动力而形成内耗,我认为家长在处理各种矛盾时的态度和方式能影响到孩子的一生,以前由于我不善于各种人际关系的处理,总是喜欢抱怨老公没有将外面的世界像妈妈那样撑起来,给自已留一个美好的家庭主妇的成长时光,现在看来,这样想是不对的。电影里面小得瑞的妈妈对儿子受伤时的态度让我感到很好——谁要是轻易欺负我的孩子,我会站在孩子的一方。校园暴力其实一直都是存在的,我小的时侯因为上学年龄早和体质比较弱的原因,总是会受到别的小朋友的欺负。哭着回家的时候妈妈总是说我太没有出息,后来这些情绪回想起来都是自己消化了之后才回到家里,因为我不想总是没有面子。慢慢形成的也是我们成人后的价值观,拥有健康的强大的坚定的价值观的孩子经过努力更容易取得成功,这是我的观后感,功夫梦功夫的不是真的武功,而是你拥有怎样的价值观,决定你的路走的有多远,所以我们在教孩子追求美的时候,一定要教会孩子看到丑面对丑的态度,这样孩子的心境才能在现实成长的过程中得到升华,才能控制到自己。
我记住了下面的情节:
1.静和什么都不做是不一样的。(能制的住动的静是需要一个强大能量和非常良好的修养的)
篇4
1.班主任用“心”构架学生自信的桥梁
技工院校学生年龄一般在十四五岁至十七八岁,正值青春期,这也决定了他们的心理问题多发、易发。班主任要以健康、积极、乐观的形象和学生交往,将自己的正能量传递给学生。主动到学生宿舍了解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情况,找重点学生谈心,营造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以生活上的“朋友”,学习上的“伙伴”与学生交往、交流,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对学生的优缺点、工作能力、性格爱好及家庭情况等,做到心中有数,应材施教。
用笔激活学生的自信。坚持每天让学生写一句话,但不强迫。可以摘抄最喜欢的句子,每周交一次,叙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教师通过真心的“批语”,激励学生敢说敢写,想说想写,形成一个良性的交流习惯。老师在批阅时,就似侧耳倾听学生的谈话。当学生失落时,给予鼓励、安慰;有想法和意见时,老师正面对待并及时给予引导,必要时和学生面对面交流;无论学生哪个方面有了积极表现,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激励并提出希望。这种特殊的“书信”的方式沟通了师生感情和心灵,也激活了学生的自信。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被重视感,为建立积极地、互信的师生关系,营造好的氛围打下基础。
2.相信学生“他的地盘,他做主。”
校园是学生的校园,班级是学生的班级,“学生的地盘,学生做主”。
首先,引导学生学会感知自己的价值,健康、诚实地对待自己,勇于展示自己的优势、特长,积极组织参与班级、学校各种活动。班主任可以用活动的形式把兴趣相同的学生组织起来开展兴趣小组,如:篮球、绘画、舞蹈等等。每个小组有一名有相关特长的学生具体负责,定期开展活动展示才艺(老师要及时参与其中以增加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构建施展个人才能的舞台,让每位学生都有一个“表现自己”、“了解自己”的平台和窗口,找到“证明自我”的方法。这既锻炼了学生的胆识,也提升了学生的自信。慢慢地班级各项事务,也交由学生自己筹划、管理、组织,班主任给予指导,而不要让学生感到孤立无援,让学生时时处处感受到爱的力量,多给与学生鼓励、认可。让学生知道,技工院校的学生也能发光,只要努力一定会获得成功、尊重、认可,对自己要有信心,对未来要有信心。
其次,培养学生健康的处事态度,拥有好的交际习惯。许多学生感觉日常生活中不知道如何与同学交往,不懂得交往中尊重原则。出现问题时,往往采取偏激的处理方式。男生用拳头来解决,所以校园暴力时有发生;而有的女生过于随便或过于注重生活小节,导致人际关紧张。班主任可以利用自习课或者团日活动,与学生一起探讨与人相处的技巧。教会学生开诚布公地与人沟通,简单、直接、不做作。遇事不走极端,不要求事事“非赢即输”。也不将万事万物一分为二,好或坏、是或不是,而是以连续、先后有序和逐层分析的方式来思考问题,有能力分辨、觉察情况之异同,并随环境的变动而调整自己,愿意认错和原谅错误、高兴地做力所能及的事。每周班会课,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积极处理班级中的问题,坦诚相待,能公开处理的事情不放到学生背后处理,教师要相信学生,为学生搭建健康、公正处事的平台。让学生成为自己的管理者,合理的、科学的培养学生自我意识、自我约束力;积极培养学生健康的处事态度和交际习惯。
第三、让学生学习处理自己的坏情绪,毋通过恐吓式的愤怒或自怜自哀去“操纵”他人。比如通过主题班会,成功人士的故事,学生自己的故事等学生分享讨论。让学生明白,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是带有能量的,健康、积极、乐观的人带有正能量,和这样人交往能将正能量传递给你,令你感染到那种快乐向上的感觉,让你觉得“生活学习是一件很值得、很有趣的事情”。悲观、绝望的人则刚好相反。所以大家都愿意与乐观、开朗,正面思考问题的人交朋友。谁也不愿意和一个天天愁眉苦脸、老爱发脾气、爱抱怨的人相处、交朋友。用实际案例让学生体会到一个态度乐观、积极、向上的人,充满热心的人是现今职场中最受大家欢迎的人;而一个善于管理情绪的人是很容易获得成功的人。情绪管理也是社会人都需要学习的课题,老师、学生一起学习控制情绪、相互监督,不做好气氛的污染者,教师做好学生的榜样。
3.让学生积蓄正能量,和谐地学习生活
班主任要引导学生:善于交朋友,一生有几个知己是件令人羡慕的事情;学习要活跃,专业技能是我们生活的本领;多培养兴趣爱好,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等等,也可以组织学生定期去敬老院打扫卫生、和老人聊天解闷等做些公益活动,改变社会对学生的偏见和不认同,也让学生明白一个人做人诚实、守信,经常地帮助别人,就会获得好的赞誉和祝福。
面对日益复杂的技工院校学情的状况,要想改造周围较弱的负能量磁场,教师一定不能给学生乱贴标签、对学生乱下断语、将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依据学生的特点,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管理学生,尊重学生的意愿和人格,营造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服务于学生。要相信学生尚未开发的潜能,创造一个负有正能量的学习生活环境。让学生健康、诚实地对待自己,不伤害他人,和谐地学习生活。
篇5
一、学校危机事件的频发急需加强危机管理
所谓学校危机事件,是指由学校内外因素引起的、干扰学校正常运行的、严重损害或可能严重损害学校组织功能及成员利益的突发事件、意外事故或演变趋向。当今社会,是一个充满矛盾与困惑的时代,是一个多事之秋。一方面,社会经济、政治得到了突出的发展,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另一方面,各种灾难和危机事件又频频发生,给人们带来深重苦难。人们己经感受到学校并不永远是一块平静的港湾,而更像是社会海洋中一叶扁平的小舟,其命运与整个社会紧紧相连。寻常时看似安宁和平的校园,在灾难袭来时也难于平静,甚至也无法幸免。同时,近几年一些学校内部发生的事故也不少见,如校舍倒塌、踩踏事件、食品中毒、校园暴力、学生自杀、交通事故、疾病传染等。这些危机事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突发性伤害事件近年来学生意外伤害事故频发,给一些活泼天真的孩子带来了肉体和精神伤害,也给一些家庭带来无尽的痛苦。教育部《2006年全国中小学安全事故总体形势分析报告》统计数字显示:2006年,全国各地上报的各类安全事故中,溺水占31.25%,交通事故占19.64%,斗殴占10.71,校园伤害占14.29%,中毒占2.68%,学生踩踏事故占1.79%.[1]另据有关资料显示,在我国,儿童意外伤害每年导致9万人死亡、75万人伤残。更令人心惊的是,我国中小学在校生意外伤害的发生率正以每年14%的速度递增。
(二)师生心理危机
2007年5月23日某报报道:2002年大学生自杀案是27起,2004年是68起,2005年是116起,2006年是130起,大学生自杀事件有逐年增多的趋势。有数据显示,自杀己成为中国全国人口第5位、15至34岁青少年人口中第一位的死因。[2]济南某高校一名大四学生半年内应聘52次未果,患上了精神分裂症,三次试图自杀。’[3],前不久,研究生杨元元自杀事件引起国人的普遍关注。中小学生自杀的事件也时有发生。在南京,因老师生气地批评了在课堂上开手机的一男生,并找来家长,家长暴怒之下,对孩子拳脚相加,这孩子便从四楼一头跳下;在上海,一初二女生被老师严厉批评之后,回家从11楼一跃而下,瞬间便天人永隔,[4]青春期是人生的十字路口,处于人生的迷惘期,是心理危机的高发期。心理问题导致学生中自残、自杀、杀他与其他攻击行为的人数日渐增多,令人担忧。教师心理危机也时有发生。高考压力、教学失败、智能不足、职称难评、婚姻解体、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子女教育极端不良等对教师的心理都有重大影响,都可能成为危机源。特别是每年中学的高考,每次高考变化都让教师恐慌。“因为不知道会怎么考,因为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新的高考模式,想到学生的期待和自己对高考模式的迷惘,教师的心理压力实在难以言表,有时甚至夜半难寐。[5]而教师心理问题又总会给学生带来影响。鉴于学校内外危机事件频发的严峻现实,我们深感加强学校危机管理的重要性、紧迫性。并认为加强危机管理是现代学校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作为学校领导,应该把关注生命、保障师生的安全作为自己的第一要务而常抓不懈,应该高度重视对各种可能发生或己经发生的危机事件的管理。如果不进行危机管理或者放松对危机的管理,这是一种严重的不作为或失职。需要指出的是,在此我们所说的学校危机管理是一种全员参与的,基于对学校内外环境以及相关因素的认识而进行的危机防范和应对活动,它并非等同于危机干预。危机干预的主要职能在于对危机现场的应对与排除,而危机管理不仅指对危机现场的对付,还包括危机未发时在日常生活中对危机的防范及对危机现场处理后对有关人员的持续关心和帮助,并且着重于日常对可能引起危机发生的各种因素的防微杜渐。因此,学校危机管理具有全程性、全员性和全面性的特点。
二、学校危机管理应凸显生命教育的特色
生命教育是学校危机管理的重要内容,开展生命教育是学校危机管理的内在要求。学校危机管理应该把生命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所谓生命教育,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促进人们认识、理解生命,关心、热爱生命,注重生命质量与发展生命价值的教育。因生命教育有其独特的价值、深邃的涵义、丰富的内容与重要的目的,我校历来重视对全校师生的生命教育,并力图使生命教育成为我校的一种特色教育。同时我们也认为,在广大师生员工中积极地开展生命教育,也应该成为所有学校不同于其他非教育机构进行危机管理的一种特色。
(一)生命教育能更好地体现学校危机管理的本质特征
学校危机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教育人,是保障学生健康成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显然,这与整个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一致的,与生命教育主要在于使人们认识生命现象,感悟生命境界,提升生命质量,凸现生命价值的理念是相通的。确保学生的生命安全是学校一切工作中最重要的,生命不存或生命安全不能得到保障,无论是知识的传授,还是能力的培养,一切都将丧失意义。而要保障学生的生命安全,就必须形成良好的保障机制。一般来说,这种机制的建立必须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建立科学、完善的外部环境保障体系,二是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保护能力。在这里,人是第一位的因素,因为每一个人都是具有自我意识与主观能动性的个体。在应对危机的挑战中,学生是自我保护、自我与危机与灾难抗争的主体。只有通过生命教育,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自身力量,培养起他们自我保护的意识与自我保护的技能,并充分调动他们对危机防范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才能从根本上扭转危机事件频发的状况,并减少那些可能使我们遭受的巨大灾难与痛苦。同时,生命教育也不是教学生一味地求生避死甚至贪生怕死,而是让学生理解与洞悉生与死的真义与价值,让他们懂得既要热爱和保护自己的生命,又能在祖国面临危险的关头,在人民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不畏艰险、勇于牺牲。生命教育与学校安全教育、价值观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人格教育等有着内在的紧密联系。通过生命教育,使学生人格健康、意志坚强、自身强大起来,使他们具备防范与应对危机与灾难的知识、技能、智慧与力量,才能在危机发生时化危险为机遇,在灾难中获得重生与发展。更何况,学校本身就是教育人、培养人的专门机构,是造就那些勇于与自己的不幸命运抗争,善于操握自己的生命之舵的具有健全人格者的地方,是师生追寻人生意义和幸福生活的精神家园。加之一般学校都有着较其他机构更为丰富的教育资源与施教条件,加强对学校师生的生命教育,是学校的优势与强项,能收到更好的教育与管理效果。因此,开展生命教育既是学校的本职工作,也能更好地体现学校危机管理的本质特征。
(二)生命教育的要义、内容与目的
1、生命教育的要义
我们认为,人的生命包括两部分内容:生理生命与精神生命。生理生命是精神生命的基础,而精神生命是生理生命的灵魂。人的生理生命消亡了,他的精神生命还可能长存于世;人的生理生命还存在,他的精神生命也可能早已消亡。这正如著名诗人减克家所说“有的人活着,他己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显然,这里的生理生命与精神生命之说,是赋予了生命更多的哲学睿思与伦理学道义,其“生命教育”的内涵也因此更为丰富与深邃,它不仅包括对人的身体安全教育,而且包括对人的精神生长的促进。因此,生命教育的第一要义是保障师生的生命安全、身体健康,使其免遭各种不良因素对身体的器质性伤害。第二要义是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生命教育可以而且必须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幸福观,使他们对生与死、利与义、是与非、荣与辱、真善美与假恶丑有正确的认知,这也有利于他们健康的情感与良好的意志品质的形成,以及树立起坚定的信念与远大的理想,从而促进其人格的健全发展。因此,学校教师在传授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也应参与学生生命的成长。然而,目前许多学校和教师较少开展生命教育的教学与研究活动,学生对于生命的价值意识多半处于沉睡状态。
2、生命教育的主要内容与目的
“在新形势下,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遇到很多烦恼,迫切需要通过生命教育予以引导,帮助他们正确处理‘生命与自我、生命与他人、生命与社会、生命与自然’的关系,形成健康人格”,[6]这可谓生命教育的主要内容。根据这些内容,学校应开展系列生命教育活动,让学生从中体验生与死的意义,从而理解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这可谓生命教育的基本目的。生命教育不仅要培养人们积极的生命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还要培养人的生存意识与生存能力,这对于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自我防范.与自我发展能力,以及培养他们关爱他人、关注社会、关心自然等的品格,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可见生命教育的基本要求在于使学生珍惜自己和他人生命,避免个体作出危害自己和他人、社会的行为,而最终目的是使生命价值得到充分的展现。开展生命教育,不仅对学生是适应的,对教师来说也是必要的,事实上,对于生命的认知、理解和如何正确对待,不少教师也是一个盲点。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自身也会受到熏陶和教育。这与学校危机管理的目的在于防范危机发生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确保师生生命安全和学校财产安全并提升人的生命品质等是息息相通的。
三、学校危机管理及生命教育的实施
学校危机管理一定要以预防为主,以教育为重。近几年,我校在探索危机管理的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达州特大洪灾抗洪抢险、缓解学生心理危机、"5.12”灾后重建与创伤医治、甲型HIM防治等方面受到上级领导与社会的好评。特别是在甲型HIN1的防治中我们做了大量工作,并多次受到市领导的表彰。对此我们有以下一些认识:
(一)要重视学校危机管理的思想建设与组织建设
1、在思想建设方面,我们首先要消除几种错误观念:第一,在管理时空上,危机管理仅是一种短期对危机现场的干预,‘在平常无须杞人忧天;第二,在管理对象上,危机管理仅是对涉及严重危机事件的事或人进行管理,对一般有问题的情况不予干预;第三,在管理人员上,危机管理仅是学校领导与少数专业人员的工作职责而与己无关;第四,在管理系统中,学校危机管理仅是学校内部的事,与学生家庭和社会的关系不大。事实上,这些传统的管理理念与模式,与新时期危机发生的普通性、复杂性、严重性的特点是不相适应的。学校领导应帮助学校全体人员树立危机意识,除对已发生的危机要将其危害程度控制在最低限度,在平时还要防患未然,加强对危机苗头的及时排查及有关情报的收集与处理工作;在危机后要对相关人员持续关注。
2、在组织建设方面,一是要高度重视专业人员的配备与作用。在构成立体化的管理体系中应以专业人员为核心,以他们科学、规范的管理为重点,并采取措施充分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二是要构建危机管理体系,以形成高效的管理机制。这个体系应包括危机管理工作系统、危机管理制度系统、危机管理宣教系统三个子系统。危机管理工作系统又由危机管理行政系统及相关支持系统(由校领导、学校中层干部等组成)、危机信号发现与预防系统(由专职人员、学校其他教师、心理委员、班级与宿舍的同学等组成)、危机后修复与支持系统(包括家庭的监护、班主任与学生及其家长的交流、专家对危机学生的辅导和治疗等)三个部分组成。危机管理制度系统主要为危机管理提供制度保障。如实施“周末晚点名制度”“、学生问题报告制度”、"24小时危机值班制度”、“危机管理责任签订制度”、“学生信息档案及危机管理跟踪日志的建制”等。危机管理宣教系统主要负责学校危机的宣传教育工作。预防是最有效的危机管理。这种预防性的管理应包括培养人们的危机意识、拟定危机预案、构筑危机预警系统。危机预案应包括危机事件预案(如自然灾害应急预案、食品应急预案、火灾应急预案、传染病应急预案等)与心理危机预案两部分。
(二)创设安全的校园环境
1、创设安全的校园物理环境
学校人口密度很大,一旦遭受突发性自然灾害的侵袭,往往会产生严重后果。但是如果能从已有案例中汲取经验教训并积极研究对策,通过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制订相应的应急预案以及注重防灾设施的修缮等措施,仍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例如,在“5.12”地震发生后,同样在强震冲击下的安县桑枣中学的教学楼却依然矗立、庇护学生安全地逃离险境,这是因为这些教学楼并非“豆腐渣”工程。设计者、建设者除了有灼见之外,归根到底是心中有“以人为本”的理念。所以学校领导者在负责修建校舍楼房时,一定要严把质量关,把学校建成最安全、家长最放心的地方。事实上,学校物理环境安全的保障,需要非常细致的工作,学校管理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如在用电防火方面,为防止电线的老化和短路,要使用高质量的器材,依托专业人员进行安装、检修;教室和办公室的电脑、充电器和其他电器用品不能长时间持续通电,使用后要随时切断电源。学校对煤气、天然气的使用同样要异常小心,一定要让工作人员受到专业的培训,科学正确地使用各种灶具和厨具。抽烟也可能是火灾的巨大隐患,校车使用时间过长而未检修也存在危险,当雨季到来,房屋倒塌、洪涝、山泥倾泻等危害学生安全的现象时有发生,这都应引起我们的高度注意。作为学校领导和教师,要定期、不定期地对校舍、教学设备进行排查,如查看学校阳台防护栏的焊接处是否松动,电线是否有的地方,体育器材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下水道井盖是否破损,楼梯扶手是否光滑,学生上下楼是否排了队,教室内电器是否结实,户外活动的防护措施是否到位,学生饮用水和牛奶是否无毒、清洁或卫生等,这些都是可以做到的。只有这样逐一排查,才能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2、创设安全的校园心理环境
学校危机管理除了对学校物理环境的管理外,还包括对人的心理卫生的管理。因此,在保证物理环境安全的同时,还要加强对良好心理环境的构建,其中包括对师生的生命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通过教育提高人的素质,使每一个学校成员在危机管理中都能成为防微杜渐的主体。对此,管理者首先要有正确的管理观念,要尊重、关心、理解与信任学生及学校其他成员。每个人都渴求肯定和赞扬,渴望铸就一生自信、自尊的基石。尊重师生是学校管理者的必修课,即使对他们的惩戒也需要爱心与技巧。
(三)开设专门的生命教育课或生命教育活动
有必要开设专门的生命教育课或生命教育活动,或将这些课或活动纳入心理健康教育的程序中。通过专门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体验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具体地说,一是引导学生体验生命的神圣,让他们深刻思考“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关于生命的哲学追问,了解生命的历程,认识生命的独特性、有限性、不可再生性、丰富性、创造性等基本特征:二是帮助学生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学会欣赏生命的美丽与可贵;三是激励学生学会在挫折中选择坚强,立足现实,做最好的自己:四是教导学生牢记祖国人民的恩情与嘱托,高扬生命的风帆,让生命放射光芒。学校领导要和教师一起解决青少年成长中可能遇到的具体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学生身心发展不平衡,大部分青少年学生营养摄入过度、生理成熟度明显提高、心理成熟度相对滞后的问题:对生命现象和生命价值认识模糊的问题;面对竞争压力心理素质不强的问题;代际差异日益加大,学生对理解与尊重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的问题;消极亚文化和网络虚拟生活的负面影响,使学生不能正确地认识生命和现实世界的问题。[7]学校特别要对那些高危人群,如对劝其退学的学生、家庭特困生、就业特困生、在“5.12”大地震中亲人伤亡的学生、考试多科不及格的学生、身心有较为严重疾病或障碍的学生、情绪与行为异常改变的学生等进行持续关心与帮助。需要强调的是,在专门的生命教育课或生命教育活动中,要让学生掌握危机发生时求生的基本技能,不要形成纯粹的知识教育和“应试教育”。在危机发生后如何自我拯救和助人自助,学校有必要组织师生开展一些情境模拟演练。如演练火灾发生时如何灵巧地使用身边的消火栓,地震发生时如何在强震的短时间里进行有效的自我防护,从高楼逃生时怎样扎出结实的逃生结,洪水暴发时怎样选择安全的路线逃跑,校园暴力发生时如何应对,在重大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生活水污染发生时怎样急救和处理。同时还应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应对心理危机的方法和救助渠道。如在高恐怖、高焦虑时怎样进行自我放松或脱敏训练,在遭遇重大挫折或失败时怎样正确审视自我,舒解情绪或寻求社会支持。心理学家经过测试证明,一个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的人,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必然产生恐惧和.惊慌,是很难逃过一劫的。
(四)把生命教育渗透于各科教学活动中
- 上一篇:直接融资间接融资优缺点
- 下一篇:企业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