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辅导方法范文
时间:2023-11-14 17:38: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历史辅导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历史教学;教学技能
学生通过历史学习,可以有效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增强对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可以有效引导学生对历史进行思考和探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正确认识历史,提升多种能力和素养。在新课改的前提下,对历史的学习就不再简单的对过去发生的事情进行简单的回忆,而是学习怎样看历史,从而显现出历史认识上重要的教育意义,体现学习历史的价值。
一、教学设计技能
教学设计是进行整个课堂教学的基础。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通过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提高学习历史的能力,培养学生能够自主的学习历史的方法和良好的探究态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认真把握和控制历史教学的模块,根据最新版本的教科书采用最为权威和最有影响力的学术观点。为了更好的把握教学重点,要对历史教材中的标题、图画、专题以及注释等等方面把握“题眼”,由“题眼”定位三维目标和课堂教学,从“题眼”出发,要确定每一章每一节的难点与核心,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便于学生能够把握教学重点。
二、课堂教学技能
教师要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进修和培训以及函授,不断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接受新的教学理念、了解新的历史前沿成果,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提高自己“论从史出和史论结合”的能力,在课堂中,除了要对学生进行最基本的教材教学外,要努力提高学生能够灵活掌握和运用历史资料的能力,适当扩展学生原始史料的阅读量,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能力,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独特的观点和见解,不能仅仅把重点放在历史课本上;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历史资料的探究,做到“史论结合”,注重理论分析,而不是对学生进行机械的灌输。另外,高中历史要掌握大量的历史资料,不断扩展知识面,努力提高自身历史教学水平和质量,同时要结合学生和教材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和方法。
三、课后辅导技能
为了保证学生能够有效的掌握所学的知识,要做好课后的辅导工作。课外辅导作为课堂的延伸,要尽量保证在课堂上就能完成,不能让学生成为课堂作业的奴隶,避免出现题海战术,要有效提高课下作业的趣味性和可操作性,适当减少作业量,激发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提高思考题的开放性,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同时,不能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盲目的选购辅导资料,高中历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保证辅导资料少而精。为了做好课下辅导工作,在每一个单元结束后,要在课堂上进行适当的检测考试,增加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反馈。在进行设置中等和较难两档,让后让学生自己选择试卷,考试安排的时间为40分钟左右,然后再把阅卷的权力交个学生自己,在完成后,由老师进行最后点评,有效的解决存在的问题,对课堂教学起到很好的反馈作用,才能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减轻学生学习历史的负担,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能有效的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
四、教学评价技能
对于高中历史教学评价的方法,要遵循科学性、可行性和灵活性的原则,可以采用调查、访谈、讨论、考试、评议以及自我评价的方式,同时要适当的把评价的结果进行有效的分析,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档案袋对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作品、真实表现、平时考试最好的成绩、对待历史课程的看法、对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的评论以及获得教师或者学校的奖励等,进行有效的搜集,使用这些材料代替考试成绩报告单,这样才能更为合理和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帮助学生看到自己的不足,激励学生不断进步;另一方面,还可以采用除了分数以外的方法,比如星级和评语等进行评价,这可以有效避免因为分数单一性和片面性产生弊端,从更多的角度和方面真是客观的评价学生,教师要根据学生平时的表现和考试结果判断学生水平能力的强弱,从而制定不能等级的星级;教师可以采用对学生的更为理性的评语,作为其他评价方式的补充和说明,让学生家长能够全面客观的了解学生的学习考试情况。
五、教学研究技能
为了更高提高教师的历史教学水平,要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不断适应现代素质教育的发展,保证历史教学的质量。
教师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创作叙事的研究方式,不断形成教师自我参与和教学发展的动力,对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反思、领悟,提升教学智慧,拓宽教学视角,创作出个人独特的教学理论。教师在利用案例,诠释理念,就是把教学过程中的事件采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处理啊,和学生一起进行探讨和分析。教师要把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难题作为研究课题,进行“行动研究”,提升教师对历史问题的研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高中历史教师向研究型和专家型的转变。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中,为了提高历史教学水平,保证教学质量,作为高中历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实际教学技能,不断提高科研创新水平,促进高中历史教学理论的上升到更高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齐贵香.高中历史教学中法制意识的培养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 2013
篇2
关键词:高中历史;历史教学;教学方法;过程式教学
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学任务与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信息的要求并不矛盾。如果在新课程的教学中忽视了学生对于历史基本信息的掌握,且单方面地追求现代教学,那么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分析与综合能力都会成为一句空话。
一、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中,教师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这样往往会造成学生全面素质的缺失。所以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来说,有必要更新一下我们的教学观念,把重点放在学生身上,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不能一味地将知识灌输给学生,那样只会适得其反。在历史的教学中,既要指导和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又能从中让学生陶冶情操,提高学习能力,与此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正确的价值观。
历史的课堂教学不仅是为了让学生记住历史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还要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并从中得到素质的全面提升。通过日常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激发内心深处对优秀历史人物的崇敬之情,从而感受到历史人物的优良品质,并从这种崇敬之情中得到感染和熏陶,进而提高思想素质修养,获取良好的价值观。
学校的教学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需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长,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在教学上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综合地运用传统的集体授课与活动、分组讨论、小组交流,让学生课前自学,经过小组讨论后再进行辅导,学生们在通过自行查找搜集相关资料的同时历史相关信息也得到了掌握,再由每个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小组进行讨论后,讨论所产生的信息将会是学生们自我吸取知识的一个途径,经过讨论和教师的辅导,学生将会对历史的学习获得一个良好的参与感与认同感。
二、利用科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在学校的历史课程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趣味课堂把历史的知识融入进来,利用讲故事的方式传递知识。总之,如何采用合理的方式提升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是学校正在面临的一大难题。在课余时间,教师可带孩子们去参观当地的历史博物馆,感受当地的历史文化,教师可以在参观的过程中与孩子们畅聊,并让他们在下节课上能用讲故事的形式把看到的知识以及感受到的历史复述出来,这样不仅能提高孩子们的优越感和自信心,也对培养孩子学习历史的兴趣有很大的引导作用。
对于高中历史的教学,同样需要教师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每堂课前教师要设计教学内容和学习方法,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认真分析学生的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学习潜能,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借以提高历史课堂的效率。
总而言之,新的教学改革势必会让高中历史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历史教师可以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形成自己新的教学方式,顺应时代的要求,从而不断发展,提升课堂效率。
三、改变结果式教学,注重过程式教学
一直以来传统的教学方式都是重视结果而忽略了过程。与此同时,大部分的学生面临着学业压力,这也是教学的一大弊端。高中历史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完成的一门基础学科。在大部分学生的眼中,所学的历史学科就是所谓的“副科”,在课堂上,学生们从思想上就不重视这门学科,很多学生会因为之前的历史基础较差,所以在听课时就会感到非常吃力,这样将很大程度地影响学习的效率。由于历史学科的知识是具有过去性的,学生在学习时可能会缺乏兴趣感,甚至产生厌学的心理。然而这些问题的出现相当一部分的原因是结果式的教学方式。
篇3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情景创设应用
高中历史教学承担着传授历史知识和培养学生正确历史观念的艰巨任务,并且新时代下的素质教育和新课改进程也为高中历史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此时,创设情境教学法为高中历史教学带来了更多的生机。情境教学法既是: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重视学生的自身特点,将教学经验和教材内容相结合创设出多种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的情境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提高课堂效率的教学方法。下文将对高中情境教学创设的相关问题进行简要的探析。
一、高中历史教学应用情境教学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
历史是一门考察和解释人类过往发展进程的学科,鉴于其研究对象不具备时效性这一特点,学生不能直观的了解和接触教材中描写的情节,导致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受阻。此时,利用情境教学法将历史内容中的事件相应的创设情境就会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另一方面,高中阶段的学生处于身心快速发展和想象能力加强的时期,他们对于历史的学习要求也更高。传统的历史教学法已不再满足学生抽象思维的延展,只有情境教学才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原始知识和无限的想象空间以便激发学生的思考。现行的情境教学法存在的问题: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历史教学仍就以历史知识的讲解和考察为主,教师缺乏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虽然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涌现了许多先进的教育手段为高中历史教学带来新的曙光,如: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但是,多媒体教学手段应用在情景设计中时,许多一线教师为了追求课堂氛围的活跃,只是生搬硬套别人的设计好的课堂案例,忽视实际教学中学生们的课堂反映。这就导致了学生不能有效的得到所需的知识,课堂效率低下,以及学生不能进行独立自主的思考,难以形成历史思维模式,严重影响课堂质量。
二、情境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的创设途径
未了有效的解决高中历史教学中情景创设存在的实际问题,以及激发学生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以迎合高中历史教学任务。本文作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以下几点情景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的创设途径:
1.应用多种教学手段。
(1)角色体验法。角色体验是指:教师结合教育需要,以一段历史为出发点创设出相应的情节,让学生能够以历史人物的角度,重新演绎这段历史,使学生在情感上得到共鸣。从心理角度上讲,使学生处于情境之中,更容易消除与陌生历史的隔阂,感染到历史的氛围。最终,更好的理解历史内容,主动的探索历史的发生规律以及发展变化,形成完整的历史概念。
(2)多媒体法。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情景教学中的优点是:具有强大的集成功能,能够为学生提供多层次的视觉和听觉的体验,并能以能加直观、具体的形式展现历史资料。在实际情景教学的创设过程应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应该注重以下两点:首先,以学生为教学主体,重视学生的课堂反映,不能不顾课堂反映,一味的生搬硬套已成型的教学模式。其次,多媒体教学中可适当应用影视剧、历史记录片和历史资料片等形式,但在这类题材的选取和讲解过程中教师应秉持着客观的态度,完全的尊重历史,对影视剧中出现的违背历史的内容,应予以指出并在课堂上重点讲解,避免错误地引导学生历史知识的形成。
2.情境的创设手段。
(1)情感熏陶。情感是教师感染学生最好的途径,教师可以通过自身的形象、语言和声调来感染学生。以下两点为教师的注意事项:一方面,教师应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有强烈的爱国精神和民族英雄崇拜感。在历史内容的讲解过程中适当的融入自己的感彩,唤起学生的强烈情感。另一方面,教师应懂得语言的魅力,把握好语调。例如:在讲解“”时,教师就可以高昂、激动的声调来表达先进知识分子对破除孔庙,迎接新思想的迫切程度。
(2)设定实物情境。通过实物的展示,如:艺术品、古玩、字画等,使学生对历史能有直面的感知,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热情。例如:教师在讲解宋朝因战乱人口由北向南迁移过程中,农具的使用变化,就可以借助相应的模型来展示,有利于学生对当时南北方农民生活的增强了解。另一方面,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创设课外情境,带领学生参观名胜古迹,为学生提供一个直观的平台,在巩固学生历史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总之,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是启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最好途径之一,是激发学生形成历史概念和历史思维的有效途径。希望通过本文提出的一些观点,能够为情境创设提供有效建议,为祖国培养出更多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黄子祥.新课标高中历史情境式教学的模式分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32.
[2]于耀洲,于宁宁.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情境式教学的几点思考[D].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
篇4
首先从高中学生非智力因素和认知结构两方面对高中历史课程学困生的成因进行分析,然后提出了“参与教学”和“激励机制”的教学策略,旨在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
学困生;高中历史;课程教学;转化策略
一、高中历史课程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高中历史课程学困生的形成,往往不是单一因素的作用,而是在家庭、社会、学校以及自身等诸多因素的相互影响下形成的。文章主要从高中学生非智力因素以及认知结构两方面进行分析。1.在非智力因素方面(1)历史课程学习动机不足。“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的内部动力”,而自发形成的情况不多,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培养和激发。而调查表明,大部分学困生被问及为何学习时,回答大多是“为了名次”“为了家长或老师的表扬”“为了自尊”等等,鲜有对历史知识体系与结构特点的关注与探索兴趣。这种表面化太强的学习动机难以取得显著成效,学生的学习也常常困难重重。尤其是在遭遇学习措施时,在得不到所谓的名词、表扬、自尊时,他们不能明白学习的其他意义,很容易导致学习动机不足。(2)缺乏历史课程学习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无独有偶,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布鲁姆曾经说过,“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可见,在历史课程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调查表明,很多学生不喜欢历史课程,在当前物质文化日益发达的背景下,很多高中学生以社会的需求、舆论来衡量学习的价值,而历史课程的学习难以在短期收到显著成效,很容易失去历史课程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式、历史知识枯燥无味、识记琐碎而繁重等等,也是造成学生缺乏历史课程学习兴趣的因素。2.在认知结构方面(1)难以掌握历史概念的结构。在高中历史课程学习中,需要识记大量的历史概念,而不同类型的历史概念都有一些共同的内部结构以及各自的特殊要素,学会并掌握这些概念结构的要素和特征,有助于学生对不同概念的理解、比较与运用。调查表明,很多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学习能力较低,难以掌握这些历史概念的结构。(2)不能把握历史史实的本质。与初中历史课程学习相比,高中更侧重于对复杂历史事物共性的抽象概括,进而把握历史史实的本质。从一定程度上而言,高中历史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在大量历史同类事物的不同例证中发现历史史实的本质的过程,也是一种发现的过程。在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中,经常遇到一些学生只能对大量的同类历史史实做出单独判断,而难以从中概括出这些史实的共同本质,导致历史学习困难。
二、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教育策略
1.参与教学的策略
参与教学一般是指学生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通过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来实现知识的获取、能力与情感态度的提升的过程。参与教学强调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这与新课程改革所要求的“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不谋而合。而要运用好参与教学策略,应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要营造良好的参与氛围。通过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尊重每一位学生,尤其更多关注学困生,了解学困生的心理特点,关心他们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努力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加以鼓励,逐步树立其学习的信心。构建协作、友好的生生关系,让学生养成“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虚心学习美德,及时发现并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加强心理疏导,让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愉快地投入到历史课程的学习中来。其次,要充分挖掘各种教学资源。发现高中历史教材与教辅中的资源,如地图、历史人物肖像、历史漫画、事件场景图等,将其引入课堂教学,有效吸引学困生的注意力,增强其学习兴趣。关注大众传媒资源与历史的结合点,在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中,适当地引入当今时政大事,赋予历史课程教学新活力。
2.激励机制的策略
研究表明,有效的激励能够促使一个人产生趋向目标的内在动力,自觉地创造条件,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去实现目标。将其运用于高中历史课程学困生的转化教育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发挥教师的“赏识”作用。教师的积极赏识,犹如一剂“催化剂”,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与求知欲。它要求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发现学困生在学习上的点滴进步,使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获得成就感,逐步树立学习的自信。其次,通过教师的赏识,促进学生自我激励的实现。在日常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当给予学困生肯定的话语和信任的目光,使学生认识到自身拥有无限的可能,让他们在平等、自由、亲和的师生关系中发现自我,树立自强、自信的心态。同时,教师还要持续关注学困生的发展,尤其是关注学习波动性的问题,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及时了解他们在知识与能力上的不足,并进行适当的课外辅导与学习方法的讲解,巩固已有的学习成果,并及时解决当前所遇到的困难,逐步实现学困生的转化。高中历史课程学困生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文中所分析的仅是其中之一,如落后的家长教育观念、偏颇的社会价值观、封闭的个性特征等等。而要真正实现学困生的转化,不仅需要参与教学和激励机制的策略,还需要学校、家庭与社会的全面关注,探索一套科学的、完善的、集“学校、家庭、社会、学生”于一体的学困生转化教育策略,帮助其找回自我,最终实现学困生的转化。
作者:郭强 单位:山西省灵石县第一职业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张小兵.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与学习动机培养[J].考试周刊,2012(33):125-126.
[2]乌兰其其格.探究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2014(08):89.
篇5
前言:
新课改下的历史教学有益于在学习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要求学生被动学习向倡导学生主动学习转变,在当前很多高中的历史课程中,也开发出了多元化的学习环境,这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对培养他们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态度有很大的提高。在历史教学改革上使教师改变了陈旧的教学模式,创新了课程理念,对构建新形势下的高中历史教学取得宝贵经验,因此,在当今的历史教学本文由收集整理中应努力构建新课改下的现代历史教学模式。
1. 改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法
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中重视的是对知识的传授,从而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在新课改下的教学观念,则是要求教师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从将学生视为灌输知识的容器转变为学生主动要求学习的方向上来,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又要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能力,从历史课程中陶冶情操,培养出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品德;在更新教学方法上可以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又开发学生的潜能,通过展开教学活动使学生不光掌握基础知识,又能让学生对优秀历史人物从内心激发出崇敬感,让他们从优秀的历史人物中得到感染和熏陶。高中的历史课程在教学方法上应注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不仅让学生记住历史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发生、发展情况,还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重视传授为主,将发展学生能力作为重点的教育方向。
2. 建立以学为主,教为辅的教学理念
传统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中,学生总是被老师牵着走,学生被老师教课的指挥棒引领着学习,这是被动的学习,让学生被动学习的后果就是自主学习能力会彻底丧失。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建立学为主,教为辅的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让学生做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比如在具体的历史事件发生原因和影响上,教师可以经过引入,让学生来进行评价,充分发挥他们的发散性思维;新课改中的主体是学生,因此,在教师上课时更应注重学生的反应,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改变全程讲课的策略,在课程学习上应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辅导,并设置分组讨论时间,认真研究如何引导和启发学生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学成果向教学过程的转变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有一个很明显的弊端就是看重教学成果,忽略教学过程。这就是传统的让学生死背历史知识点,将学生逼向死角里,这样的教学模式也就无从谈起学生的思维能力了。因此,我们要重视教学过程,让学生明确学习历史的目的和意义,注重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要让学生通过学习历史,能亲身经历或体验历史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如果强调重学习历史的结果,只会把学生的思维引向一个共同的标准答案的方向,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而重视教学过程,则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揭示历史知识的发生过程,也就是历史的思维过程,让学生在思维中得到训练,既长知识,又能增进才干。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会有两个过程式的飞跃,第一次飞跃,“感知——概括”,让学生的认识活动,在具体感知的基础上,通过抽象概括,才能得到历史的结论。第二次飞跃,“概括——应用”,就是把掌握的历史知识的结论,应用于实际的过程。
4. 通过改进教学方法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高中历史教学都是以素质教育基准点出发的,因此若想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就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能按照统一规模进行教育,既不利于人才的培养,也不符合时展对教育的要求。因此,要求教师在教学形式上,可以综合运用集体授课与活动、分组讨论或互相交流、自学与辅导,搜集历史资料与独立研究等多种学习形式,实行不拘一格的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在每堂历史课都应按照实际的需要,设计教学内容与方法,以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要,要认真了解分析学生的差异性,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措施和方法,做到因材施教,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展学生的各种各样的潜能,以提高历史教学效果。
5. 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增加教学的生动性
历史教师在讲课时多可采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历史重现,或播放历史影片片段来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由于历史过去性的特点,生动的历史场景,活生生的历史人物,仅靠语言难以表述。例如在历史中的战争画面,如果不采用辅助效果进行片段还原重现,很难达到吸引学生学习热情的效果。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远胜于单纯的讲述。当然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作为一种现代教育技术,它的作用只能是“辅助”,它的价值也只能是作为一种为人所用的教育手段而存在。并非历史教材中每一章节均适合使用电脑软件进行演示。
篇6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 高中历史 学科素养
至今为止,新课程改革对于提高我国人才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高中历史教学在新课程改革日益深入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发展人本身。对学生进行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逐渐成为教学研究的焦点。本文首先介绍了新课程改革深入对高中历史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并从情景教学法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角度出发,对加强高中历史学科素养培养的方法进行探讨。
一、新课程改革深入对高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新要求
(一)新课程改革对教学目标设计的要求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历史教学目标发生转变:①促使学生获得知识与能力的双面成长。新课程改革要求将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思考,逐渐强化历史思维能力;②教师注重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不是进行知识灌输。教师充分发挥客体作用,引导学生提高学习技能,并逐渐培养合作精神等。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还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提高了学习兴趣,为终身学习奠定良好基础;③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对历史知识的学习与探讨,弘扬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精神,能够在生活中尊重生命并积极进取,对人类文明产生认同感和崇拜感。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教师设计教学目标时要体现历史意识、自主学习、合作精神、终身学习、民族精神、爱国精神及尊重人类文明等教学目标,从而体现高中历史教学的意义。
(二)新课程改革对教学内容达成的要求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史实性知识要点时,新课程改革要求高中历史教师转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历史比较、情境创设、史论结合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梳理时空、因果等基本史实要素。教师通过不断创新教法而呈现的教学内容,不仅加强了学生的历史知识记忆,在今后的学习中有助于建构全面的知识框架,而且为进一步深入挖掘历史意义[1]打下基础。历史意义是历史与现实的联结点,学生学会感悟这一联结点,才能以史为鉴、指引未来,才能提高高中历史学科素养。
例如,教学“秦朝统一与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时,依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看,学生需要掌握基础史实性知识:秦朝统一;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中央集权的形成与影响。教师创设历史情境,并引入相关史料进行实证,引导学生分析对比,旨在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使学生认识到秦朝的统一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和人民的愿望,进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爱国主义精神及维护和平与国家统一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高中历史学科素养培养的措施
人的发展是历史教育追寻的目标。在新形势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转变要求高中历史教师有效利用科学的教学模式,逐渐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高中历史学科素养。
(一)情景教学法是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有效途径
历史知识的习得与理解有限制性――时空限制。要想引导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充分理解,并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可以积极应用情景教学法,对历史事件进行还原。这种教学法首先要求教师有较强的历史移“情”能力,再将这种情感观融入教学过程中,同时创设基于事实基础的历史情境,从而帮助学生理清时空观念,透过历史现象看本质,增强历史洞察力,提高历史学科素养。
例如,在进行《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一课的讲解中,本课要培养的历史学科素养主要体现在雅典公民对自由、平等的政治追求上,教师可以创设以下情境:主人公为雅典公民,拥有参加每十天一次的公民大会的权利,尽管会耽误家中的事情,但是参加这一会议可以得到工资。在大会现场,工作人员对今天讨论的主题进行了描述,每个人都可以在纸上写下自己的意见等。
古代希腊的历史具有较强的时空限制,教师在尊重公民大会这一史实的基础上,通过合理构建场景,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同时对古希腊人民、轮番而治的民主政治的特点有了初步理解。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对照书本史实和课前查找的相关资料,自主学习,相互合作探究,对历史资料进行论证辨伪,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并感悟到民主、平等对人类文明的重要作用。因此,情景教学法是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有效途径。
(二)理论联系实际是提高历史学科素养的关键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促使学生提高历史学科素养的关键因素。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可以达到以史为鉴、指引未来的教育目的。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应充分发挥历史的育人作用,引导学生将理论联系实际,从而培养德、智、体兼备的人才。
例如,在讲解“百家争鸣与儒家思想”时,对于儒家“以德治国、以人为本”的思想、法家“以法治国”的思想,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感悟先秦时期传承下来思想在当今社会中的应用价值,可以让学生大胆地论述这些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应用意义[2]。教师可以提供论点:如“传统的思想同现代社会时隔上千年,二者严重脱轨,已经不适用”,再如“儒家以人为本等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发展是十分有益的”。二种观点各执一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结合社会实际,让学生在相互讨论、倾听中学会辩证地看待历史问题。由此看来,理论联系实际可以加强对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
三、结语
高中历史教学有助于提高高中生对历史的洞察力,提高民族自豪感,利用历史思维指引未来。积极加强高中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文化素养,还可以逐渐形成稳定的心理,以更加健康的思想面对社会和人生。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加强学科素养的培养是我国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产物,因此应继续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为促进人才的全面成长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 对话教学模式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051-01
一、高中历史对话教学的现状
1.学校落实速度比较慢
新的课程改革理念已经推行了比较长的时间,相关学校也采取了许多转变传统教学方式的措施,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对话教学方式也得到了广泛的落实,但由于传统教学理念根深蒂固的影响,减缓了对话教学应用的进程,从而致使高中教学中,对话教学的优势并没有突显出来。
2.学生无法适应新的教学模式
针对学生而言,长期在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下,已经养成了比较固定的课堂习惯,从而一时间不能较快的适应历史课堂中老师新的对话教学方式,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从而导致在互动性强的对话教学中手足无策,因而影响了课堂效率。
3.教学配套设施不完备
许多学校在采用对话式教学方案时,并没有考虑到其配套设施的建设,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要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必须要有一定的技术支撑,因而,在高中历史课堂的对话教学中也需要应用到相关的诸如多媒体等辅助教学工具,但由于许多学校设施建设不完备,从而减缓了高中历史课中对话教学方式的推行。
二、构建高效有序的历史对话教学的策略
1.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建设新型的师生关系
高中历史课堂对话教学的重点对象是学生,创建对话的引导者是老师。因此,为了构建高效有序的对话教学方式,首先必须转变传统课堂中老师权威、学生被动的地位特征。老师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需求,为学生学习历史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密切师生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从心底产生愿意和老师沟通的意愿,在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后,再进行高效的对话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特别注重去鼓励、去肯定学生,让学生能够持续保持热情,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其次,高中历史课堂对话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方式是课堂提问,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老师必须在讲课前,进行精巧的提问设计。
例如:在讲述《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这一单元中《音乐与影视艺术》这课时,为了让学生了解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特点,熟悉电影、电视艺术起源与发展进程,懂得影视艺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在进行课程设计时,首先需要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程中来,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与课程相关的影视及音乐作品,进而对学生提出问题,听了该音乐后,谈谈你听后的感受,你觉得它反映了什么样的时代背景,这些音乐和视频是为了表达怎样的主旨。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研究课本,去进入音乐的情境,加深对音乐意境的理解并形成对不同类型音乐的进一步认识。
2.在情境教学中融入对话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历史是对过去的记录,是一种久远的情境再现,因此,为了提高对话教学的效率,有必要将课堂教学情境生动化,引起学生的情绪反应,从而能够更好地融入课堂对话教学过程中来。
例如:在讲述《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这一单元中的时期的问题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深刻地感受到当时中国紧张的氛围,让学生观看相关的图片,看到一些有志青年、知识分子,无辜被抓,甚至冤死时,激起学生内心的爱国热情、理性情感,这时老师通过对课程内容讲解,让学生感受到当时严峻的社会形势,然后根据情境向学生提出问题,了解学生对这些现象的看法,感知学生对于我国政治建设的思考。让学生能够开拓思维,进行独立的思考与研究,养成良好的解决问题的习惯,提高对话教学的效率。
3.将历史对话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历史是对过去社会形势的反映,同时我们现在的生活也即将会成为过去、成为历史,历史与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历史教训的吸取,更是为了更好地指导我们现在的生活。因此,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对话教学必须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老师需要从学生的日常生活情况出发,寻找对话的切入口,展开有效的对话教学。如在讲授《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这一单元中《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这一课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与父母进行沟通,了解到父母、爷爷奶奶那一时代的主要交通工具是什么,同时对比我们现代社会谈谈交通方式的进步,进而在课堂上与老师共同讨论,明白科技发展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历史对话教学的效率。
三、结束语
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不断推行与落实,不仅有效改善了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一些缺陷,也促使了许多教育工作者展开了对教学方式的研究与创新。对话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已经在很多学校的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教学优势体现得也越来越明显,但随着应用的深入推进,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为了有效利用对话教学的优势,构建高校有序的高中历史课堂,必须根据教育现状采取一定的措施,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李勇生.历史课堂有效教学初探――如何实现历史与生活的对话[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1(03)
篇8
一、信息技术与高中历史课程资源整合,对自主探究很有效
历史自主探究活动作为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与发展。历史因其不可复原性,其特点比较适合自主探究活动。历史教学的自主探究,就是把历史教学中一些历史疑点、焦点、热点等问题,以较多小主题的任务和形式提前一周布置给学生,让学生3―5人自由组合成各个小组,并根据本小组成员的兴趣、爱好选择一个探究主题,选题尽量避免重复。让学生自主利用课余时间在网上搜集相关主题资料,并要求各小组将自己研究的成果制成专题网页或多媒体课件。当课程教学内容涉及某小组研究的相关问题时,就让选择这个主题的小组学生代表来当主讲人,用自己做的课件,给学生讲解,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事前教师把学生感兴趣的、有不同争议的历史话题适时抛向学生,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并引导学生查阅相关的知识,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怎样做,通过事前设计好的评价表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活动过程中,以“学生学习为主,教师辅导为辅”,评价贯穿于活动的始终,实现融教学、学习和评价于一体的新课程评价体系。
二、信息技术与高中历史课程资源整合,对评价反馈很有效
评价是考核教育效果的重要环节。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就要创新评价的方法,调整传统课各栏目评分细则,增删评价的内容,评价后的信息反馈、课后辅导也要跟踪到位。历史教学有效性评价一般分两个层次,一是学生对历史老师有效性教学的评价。对历史教师有效性教学的评价,是调动学生主体性的有效机制,能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热情,使其兴趣和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二是老师对学生有效性学习的情况评价。历史老师对学生有效性学习情况的评价,主要是通过定期的历史考试来获得的。针对河南历史高考,我们历史教师加重了历史选择题的训练,对于历史选择题的答题分析与反馈,我们一般采用阅读器OMR,它数据分析功能强大,可输出普通教师所需要的平均分、得分率、学生错误情况排行榜、各小题区分度等一系列测试结果信息,对一线教师非常有用,可对错误较多的选择试题加以关注和考情分析,能极大地提高历史试卷讲评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阅卷结束后,历史老师能立马得知本学校的历史均分、与兄弟学校的差距、主观题每一大题和每一小题的得分情况,本校内各班历史主观题的得分情况,让历史老师明白自己所授班级历史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是哪一本历史教材复习掌握不扎实,需要补救,哪一部分、哪一种题型需要引起今后教学的重视。
篇9
关键词:高中历史 自主阅读能力 培养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会学生正确的进行自主阅读对于提升教学质量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在高中的历史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的提出,要让学生充分阅读,才能促使学生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度,从而提升应变能力。因此,在这样的环境下,教师一定要结合实践来开展自主阅读教学,提升教学的效果。下面将对高中历史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进行详细分析。
一、自主学习意义
自主学习从字面上来讲主要就是自我进行学习。主要包含了三个方面分别是:自我监控、自我指挥和自我强化。自主学习是学生的主动性学习,学生根据自身的需求和兴趣爱好等进行主动的知识寻求过程就是自我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并主动参与其中,这与其他人是没有关系的,是一种学习责任的重要表现。其次,学生拥有自主学习的内在从而学习,这是一种独立的思考和提升的过程。自主学习是学生认知监控的学习。学生在学习之前能够清晰的认识并制定学习计划,同时能在发现问题的时候及时的进行修改和调整,从而保持一个长时间的学习习惯,这对于学习的目标实现和效果提升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对于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学来说,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培养将是学生所要具备的关键能力,只有学生能够真正的领悟到了阅读中的精髓,才能更好的进行进一步学习,从而提升学习质量。
二、高中历史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
(一)有目的的进行自主阅读
阅读的整体原则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同步性,实现阅读教学的三步性。首先,第一轮阅读时间需要长达三个月――五个月,这段时间主要是帮助学生奠定稳定的基础。在这段时间内教师需要根据考纲内容来进行阅读的内容选择,并且制定出全面的教学目标,促使学生的基础能够真正的牢靠。这轮阅读的时间比较长,它是取得理想成绩的最佳方式,也是提升高考成绩的一种重要措施。在第二轮的阅读学习中,时间大概为两到三个月。这儿段时间主要是根据专题复习内容进行阅读学习,同时要融合课本内容进行完善,从而达到跳跃性的阅读。在第三轮的阅读当中,主要为一个月的时间。最后的一个月时间中,目的就是查漏补缺,将基础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回顾,从而找到当中的缺陷所在,并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达到弥补的效果。此外,在阅读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多看目录,将每个不同的章节之间联系起来,从而在整体上把握历史知识的时间发展特征。
(二)给予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
在进行历史教材的阅读过程中,教师应当保证将学生放在首要位置上,并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阅读的时间。但教师要注意,时间把握的度,不宜过长,内容也不宜过多,最好要达到教师教学内容与阅读之间的同步性。在教师进行正式讲解之前,首先要让学生对文章进行一次通透的阅读,然后经过讲解以后再进行第二次阅读。这次阅读应当要达到两遍或者两遍以上,达到知识巩固的作用。在学生进行课后练习的过程中再进行一次阅读,这次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加深印象,减少问题的出现,从而将已经学习过的知识牢牢把握。只有教师给予学生更多的阅读机会,让他们在充足的时间内进行阅读,那么学生的阅读效果和学习能力自然能够得到提升。
(三)正确发挥教师引导作用
教师对于学生所产生的引导作用是多个方面的。当中既包含了引导学生的正确人生轨迹,也包含了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和阅读习惯等等。在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过程中,也需要适当的将学生所存在的问题指出来,并帮助他们积极的进行改正。在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知道学生使用正确的阅读方法,也就是从每一章节的阅读引言开始,因为在引言当中虽然看似不起眼,但当中却总结了整个章节所涵盖的内容,说明了其重要性。通过对引言的阅读,能够基本上了解到盖章节的知识结构和内容,从而根据自身的理解能力来进行接下来的阅读和学习,从而达到提升自主阅读能力的作用。
(四)从整体角度进行知识联系
历史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中,教师需要认识到一点,那就是重视起历史知识之间的结构性。知识结构中包含了历史事件发生的联系,是提升学生综合理解能力的关键所在。通过广泛的阅读方式能够总结出每个时期每个阶段的不同特点。从政治到经济再到社会发展都能体现出不同时代的气息。因此,教师需要从历史知识的结构上出发,让学生先对框架有所了解,然后再进行接下来的阅读,能提升知识之间纵横交错的联系性,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阅读内容。
(五)养成边读边记的好习惯
让学生养成不动笔不阅读的习惯,这是提升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重要策略之一。在历史的自主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阅读内容当中的一些重点内容进行标记和加工,将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进行查阅,并标记出来,从而方便在二次阅读中进行理解。同时也可以使用笔记本将当中的重点词汇提炼出来,词汇应当少而精,能够达到看到词汇就能联想阅读内容的作用。这种方式十分容易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滚动性的知识记忆体系,从而保持对知识记忆的流畅性和长期性。此外,通过动笔记录的方式也能达到提升学生注意力的目的,长时间以来能促使阅读的效率得到明显的提升,帮助学生逐渐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三、结语
总之,对高中学生培养历史的自主阅读能力,并不是仅仅要满足于教学的需求和高考的需要,同时也要从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和全面提升的角度出发,从而进行阅读能力培养方式的选择。对此,教师还需要加以重视,从学生角度出发,结合教材和学生特点来实施教学模式,从而加强学生的自主阅x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庄树国.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5,(19).
[2]郑有秀.培养自主阅读能力 提高历史教学效果[J].语文天地,2015,(32).
[3]丁奕聪.高中生的历史教学中阅读能力培养[J].考试与评价,2015,(11).
篇10
我们了解了高中历史个性化培养的必要性,下面就谈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发扬学生个性的可能性,具体有哪些方面的有利因素,为我们的个性化培养服务。
我认真解读了新课程标准,并在教学实践中努力贯彻新课程标准的精神。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我深深感到,高中历史教学是发扬学生个性的最为重要的阶段,这个阶段对培养学生个性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首先,高中生对于历史课的学习有着浓厚兴趣,有着旺盛的求知欲,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历史教师可以抓住有利的时机,针对学生特点采用多种形式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形成,就会转化为求知欲,进而充分发挥其学习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形成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这样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就会得到充分的发扬。
其次,高一历史教学有着教材的优势。历史的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安排以后内容更加丰富,它与我国的国情紧密结合,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更贴近学生,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教师的正确引导,可以使之转化为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从而进一步发展为学习的动力。这对于学生个性的发扬能够起到因势利导的作用。对于人生观、世界观尚未形成,叛逆心理较为强烈的高中学生来讲引导其个性向正确的方向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最后,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改革带动了高中历史考试内容发生了变化这利于在高一历史教学中有效开展教学改革,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考试中不仅注重考察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设置了一些开发性的试题,进一步考察学生的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学习历史的兴趣和主动性。这种考试形式必然会推动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发掘学生的思维潜能,学生在主观上也会愿意接受历史学习方法的改变,从而在历史学习中真正促进个性的发展和完善。
教育改革的春风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契机和新的希望,良好的教育环境给我们创造了培养的肥沃土壤,那我们应该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个性?经过我长期的教学经验总结为以下几点:
第一,尊重学生,创设开放的课堂教学情境。尊重学生的自和主动性是开放的课堂的重要特征。教师应经常引证和发挥由学生提出的观点,对于学生提出的创意和设想给予足够的关注、认同甚至欣赏,不能轻易的否定学生的思维。当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理解出现偏差时,不能以教师的权威性压服学生。不论学生的问题多么幼稚,见解多么荒唐,教师都应当理性地、心平气和地对待,并将之作为重要的教育契机,引导学生有条理、有根据和有主见地思考,从而使其个性得到健康发展。
第二,尊重学生异质,依据学生的不同基础进行分层教学。正视学生的异质,首先要研究学生差异的内涵,个性应当被看作是教学的宝贵资源。而事实上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并不喜欢有个性的学生。因此我们有必要认真分析学生的不同知识基础、不同的智商水平以及"情商"(兴趣、性格、智慧、感受等)的差异,并将其作为教学的基点和起点。尊重学生的差异,就意味着不歧视任何学生,允许学生不同时达到同样的教学目标。在真正了解学生不同特点、不同爱好、不同需求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进行"量身定做"的分层次教学,做到扬长补短,把不同类型的学生培养成各类创新人才。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尝试讨论课、辩论课、历史沙龙、历史情境课、历史阅读等多种课堂组织形式,让学生在各类活动中发扬自己的个性,获得全面发展。在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堂教学中应当分层设问,分层作业。分层提问就是注意设计问题的难度梯度;分层作业就是布置若干组难度要求各异的作业,允许学生自主选择。
- 上一篇:关于学校的规章制度
- 下一篇:企业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