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风险控制案例范文
时间:2023-11-14 17:38: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风险控制案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王会计通过私刻银行印鉴,编造虚假银行对账单,蒙骗了内审和外审机构。王会计沉迷于股市权证交易,因其自身资金有限,故只能少量参与。期间,王会计陆续挪用公款用作炒作权证,由于不懂权证规则,加上未及时止损,造成巨额亏损难以弥补公款。最后迫于无奈,王会计向当地检查院投案自首。
内部控制制度是单位治理层、管理层及其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是合理保证单位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完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益和效果,促进单位实现发展战略。从上述事实案件可以看出,正是A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善,所以发生该类经济犯罪案件。
首先,资金管理上过于松懈。B公司是贸易公司,通过商品买卖赚取差价获利,其注册资金和流动资金都来源于母公司A公司。母公司――A公司理应加强资金管理上的监管,从帐面上可以看出,B公司货币资金一直非常充裕,但未及时解交A公司。
其次,违反了岗位分工控制,不相容岗位混岗。名义上B公司设置出纳与会计岗位,工作了彼此分工,但由于出纳与会计之间经常替对方做一些工作,银行票证和财务印鉴经常共管共用,实质上不相容岗位处于混岗状态。就B公司而言,财务印鉴实际上由王某一个人掌握和使用。根据《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规定,单位应当加强对银行预留印鉴的管理。财务专用章由专人保管,个人印鉴必须由本人或其授权人员保管,严禁一个人保管支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鉴。
第三,授权审批控制显属不当。王会计在二年期间,陆续挪用公款1100多万元,而该单位领导居然一直未察觉,这与单位未就货币资金业务制定严格的授权审批制度有关。且支付复核未尽到职责,王会计一人安排支付,未有专人审核,其权限、程序未有任何制约。
第四,银行帐户管理松懈。首先,未有专人管理,银行对账单由王会计自行收取。由此,王会计通过私刻银行印鉴,伪造银行余额对账单,借此蒙骗单位领导及内外审机构。其次,单位未建立与银行定期对账制度,未指定专人定期核对银行账户。
就B公司出现内控制度系列问题,A集团公司作出加强内控制度建设的相关举措。
首先,资金集中管理。A集团公司要求各分子公司开通的网上银行查询、划款统一授权给A集团公司,借此A集团公司可以监控各分子公司的银行余额。并根据企业生产经营需要限制银行余额,一般以3――5天流动资金为限,超额部分划至A集团公司。既保证了银行余额的真实性,又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率。
其次,不相容职务相分离。会计与出纳岗位的分离,支付与审核岗位的分离,同时银行预留印鉴分别由专人保管,指定专人定期与银行对账。
第三,授权审批制度的完善。对货币资金业务建立严格的授权批准制度,明确审批人对货币资金业务的授权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规定经办人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
第四、确保银行对账单的真实性。企业通常每月与银行对账一次,并编制银行余额调节表,及时查明与银行余额不符的原因。内审部门和外审会计师事务所要求对银行对账单的收取,或直接寄到内审部门和外审会计师事务所,或要求被审计单位不得私拆银行所寄信件,交由内外审单位拆封。
通过上述措施,以加强A集团公司下属分子公司的内部控制,防范经济案件的发生。
该案中,王会计因挪用公款给B公司造成巨大的损失,对于类似贪污、挪用公款等腐败行为给公司造成的损失能否在税前列支。有二种不同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贪污、挪用公款等造成损失不得在税前列支,应在会计利润基础上调增当年度应纳税所得。理由是挪用公款造成的损失是个人行为,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没有直接的联系。所造成损失,税收上不得列支,企业应自行消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12号)第三十二条规定“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所称损失,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固定资产和存货的盘亏、毁损、报废损失,转让财产损失,呆账损失,坏账损失,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损失以及其他损失。企业发生的损失,减除责任人赔偿和保险赔款后的余额,依照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的规定扣除。”第三十三条“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所称其他支出,是指除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外,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合理的支出。”贪污、挪用公款等不应归纳至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合理的支出。该观点认为,企业内部管理不善,就应该由企业自行承担该事件的成本。如果允许税前列支,企业又将损失的成本部分转嫁至国家,国家因此将为贪污、挪用公款等腐败行为流失税款。持此观点的人员认为,国家不该为腐败行为买单。国家各级政府对国有企业经营班子都有相应的考核指标,对于贪污、挪用公款等腐败行为一旦造成的损失,经营者及经营班子在管理上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应当为此付出代价,增加完成业绩的难度。故持观点的人员不赞成腐败行为在税前列支。
另一种观点认为,贪污、挪用公款等造成损失可以在税前列支。各种腐败行为虽然与企业生产经营非直接相关,是在企业内部各项制度的不完善以及管理中的漏洞前提下,致使犯罪行为的发生,给国家财产、企业财产造成的损失。
在此,理解贪污公款的概念对我们确认其损失是否可以税前扣除有很大帮助。
贪污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利用职务之便,侵占公司财产,公司的性质属于国有,贪污;非国有,职务侵占。贪污主要侵犯的是职务行为的廉洁性,主体必须是国家工作人员以及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对象只能是公共财物,其中主要是国有财物。
构成贪污罪应具备以下条件:1、犯罪主体必须是国家工作人员。2、侵犯的是公共财物,所谓公共财产是指国有财产、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和用于扶贫和其他公益事业的社会捐助或者专项基金的财产。3、主观方面具有犯罪的故意。4、行为上主要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
公款,既包括国家、集体所有的货币资金,也包括由国家管理、使用、运输、汇兑与储存过程中的私人所有的货币。
A集团公司为国有企业,因贪污、挪用公款等造成损失,受到损失的国家,流失的财产是国家财产。国税发[2009]88号第十四条规定:企业清查出的现金短缺扣除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确认为现金损失。现金损失确认应提供以下证据:涉及刑事犯罪的,应提供司法机关的涉案材料等。对于贪污公款的损失,由于其发生有国有企业,受到损失的是国家,其弥补损失的途径只有尽力追查、责任人赔偿,如果扣除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而且司法机关有证据表明无财产可供执行,则应允许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篇2
杠杆收购中的财务风险是指企业为了取得财务杠杆利益而利用负债资金时,增加了破产机会或普通股盈余大幅变动而带来的风险。债务增加时,一旦企业息税前盈余下降,不足以弥补高额的固定利息支出时,企业每股盈余下降得更快,甚至会引起企业破产,这就是财务风险所在。如何防控杠杆收购融资带来的风险是决策的关键问题。
杠杆收购融资研究研究综述
对于融资方案,陈亚萍(2008)总结了KKR公司融资方案。王祥木、王英(2006)、李明昌、孙震(1998)等人将杠杆收购融资财务模式分为以下几种:典型的杠杆收购融资模式、杠杆收购资本结构调整模式、杠杆收购控股公司模式和策略性杠杆收购模式。对于财务风险来源,戈俏梅(2002)对杠杆收购高负债的弊端进行了分析,还指出杠杆收购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企业能否有丰厚的回报去弥补巨额成本;朱殿柱(2003)认为收购时机、收购策略、高息债券和高负债都是财务风险高的因素。对于财务风险控制,很多学者对财务风险提出优化控制,其中被普遍认同的是“标准静态控制-动态模型优化控制体系”。该方法是对收购引起的丧失偿债能力的风险设立一组风险大小测定指标,作为控制公司举债的标准,将公司丧失偿债能力的风险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文献中案例分析较为浅显,理论分析主要集中在财务风险控制,又无实证分析,用财务风险控制分析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的几乎没有。本文从此角度切入,选取了著名的 KKR收购RJR NABISCO案例,搜集财务数据,对其融资风险进行财务分析。把理论和实证相结合。
KKR收购RJR NABISCO融资风险分析
一、KKR收购RJR NABISCO财务风险分析
第一,财务风险分析。
一是经营杠杆分析。经营杠杆(DOL)指息税前利润(EBIT)变动率相当于业务量(S)变动率的倍数。
DOL=(ΔEBIT/EBIT)/(ΔS/S)=Tcm/EBIT
Tcm是贡献毛收益总额。因为Tcm=EBIT+a(a指固定成本总额),只要企业有盈利,DOL就大于1。DOL越高说明其息税前利润随销售变化的程度越高,销售增长,EBIT以DOL倍增长;如果销售下降,EBIT以DOL倍下降。所以DOL越大,企业经营风险越大。
经计算可得,收购之后1989、1990年的DOL分别为-2和2.2,息税前利润在1990和1991年分别较上一年上涨12.9%和17.0%。可以看出不论是息税前利润的变化幅度还是DOL在1990年到1991年都有一个明显的上升,从1992年后又趋于平稳。这说明收购后,企业在1990、1991年的经营风险很大。企业在1990年遇到了财务困境,这也证明了这一点。
二是财务杠杆(DFL)分析。杠杆收购企业的融资风险主要体现在财务杠杆(DFL)上,是指每股盈余(EPS)随息税前利润(EBIT)的变动而变动的幅度。
DFL=(ΔEPS/EPS)/(ΔEBIT/EBIT)=EBIT/(EBIT-I)
其中I是债务利息总额, DFL越大,对权益资本变动的影响越大,融资风险越高。
根据融资时候指定的还款安排和未来盈利预测,可以计算出KKR收购RJR NABISCO后的DFL值。从中可以知,在收购后的1990、1991年融资风险较大(DFL分别为10.84和3.07),之后随着利息的偿付慢慢降低,从1992年的2.5下降到1998年的1.0。所以公司应在1990、1991年加强风险防范。而且这是基于公司可以实现预期收益。如果收益没有达到预计,那融资风险就会加大。1990年的财务困境证实了这一点.
第二,财务风险控制分析。
本文用标准静态控制法,用几个不同的指标分析KKR收购RJR NABISCO后偿债风险的控制程度:
一是利息所得倍数。利息所得倍数=付息及纳税前收益/债务利息。此指标衡量了公司对其债务有多大的偿付能力,一般该指标宜大于1小于3。KKR收购RJR NABISCO后,根据预测,1989到1993年的指标符合要求,而1994年之后的利息所得倍数超过3。从此来看,公司前几年债务偿付能力较好,而后几年摘取的伸缩性很小。况且前几年的支付能力是在预计收益都能实现的前提下。如果预期收益没有实现,那还是有利息偿付的风险。
二是最大现金支付率。最大现金支付率=可获得最大现金净流量/债务本息支付额。如果小于1,公司丧失偿债能力,陷入偿债危机。可公司把自由现金流量设定为预计偿还的本金额。所以很容易陷入偿债危机。
二、财务困境与KKR杠杆收购关系分析
导致KKR收购RJR NABISCO之后的财务困境的因素很多,那么财务困境究竟和杠杆收购这种收购方式之间的关系有多大呢?下图反映了KKR杠杆融资的过程以及导致财务困境的途径。
从图可看出,KKR收购RJR NABISCO融资分为两阶段:一是完成对RJR NABISCO75%的股权收购,二是后续融资。但融资之间的依赖关系导致了现金流的脆弱性。此案例中,第二阶段公开发行新债券受挫,导致1991年2月到期的一笔过桥贷款面临无法偿还的风险。
另一方面,为了利用RJR NABISCO良好融资信誉降低融资成本,获得较低的债券利率,KKR在收购协议中预设了一个垃圾债券重设条款。垃圾债券市场崩盘也使得本来就紧张的现金流趋于崩盘。
为什么RJR NABISCO的现金流如此不堪一击?公司把自由现金流量设定为预计偿还的本金额,这降低了现金流的灵活性。那紧张的现金流与杠杆收购融资又有什么关系呢?本文认为导致现金流紧张以及最终崩溃的原因可以归为三个:高昂收购价、过高杠杆率、变化无常经营环境。如下图:
财务危机的深层原因来自KKR高昂的收购价格和畸形的融资结构。上世纪80年代后期美国杠杆收购市场上,很多急功近利LBO资金涌入,专门经营LBO机构筹集的资金超过可行需求,导致激烈竞争,价格节节攀升。KKR收购RJR NABISCO从最初的94美元提升到109美元。这使得KKR不得不依赖于债务融资来完成收购。高度的杠杆大大缩小了计划现金流量和债务设施之间变动范围,几乎没有给公司留下什么缓解不利环境压力的空间。这导致了最终现金流的崩溃。
结论与建议
一、杠杆收购融资这种收购方式确实增加了财务风险,这些可以通过DOL、DFL、最大现金支付倍数、最大现金支付率等指标显示出来。所以杠杆收购企业在收购之前应该进行融资风险分析,运用金融技术加强财务风险控制,,规避融资风险。
二、当高昂的收购价格由债务融资且赶上了不利的经营环境时,杠杆收购后的现金流将面临危机。这是杠杆收购导致财务危机的根本原因。所以,在竞购时候,如果发现因为竞争导致交易价格虚高,应果断放弃,避免过度竞争。
三、高度的杠杆大大缩小了计划现金流量和债务设施之间变动范围,几乎没有给公司留下缓解不利环境压力的空间。这导致了最终现金流的崩溃。所以收购企业应避免杠杆过高,应给现金流留出一定变动空间。
篇3
论文摘要:近年来,国内外大型企业纷纷提出实行全面风险管理及内控建设的理念,这是适应时展的必然要求,已经成为全球企业管理变革的大趋势。自美国《萨班斯法案》生效之后,中国移动、电信、网通和联通作为我国在美国本土上市的四大电信运营企业,将接受近乎残酷的萨式考验。
企业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企业的财务决策几乎是在风险和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做出的,尤其是在中国市场经济发育不健全的条件下更是不可避免。虽然风险无处不在,但是我们可以利用科学的手段去预测风险,并且实施一定手段来避免,或尽量减少财务危机所带来的损失。加强企业财务内部风险控制与预警,可以有效防止企业出现重大经营风险与财务危机。
本文首先阐述了企业防止财务风险的重要性,紧接着对网通公司开展全面内部控制工作,防止财务风险的工作过程予以概述和分析,从而,由点到面,提出了防范与化解企业财务风险的对策与措施。意在警示:风险与利益同在,成功与危机相随。因此,办企业必须充分考虑不利因素,尤其是隐含的财务风险与危机,建立有效机制,防患于未然,防患于事前,防患于事情的全过程—即企业内控。
1.引言
在全球日益激烈竞争的市场中,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越来越多,由此引发的损失规模也越来越大,从而促使了企业对财务风险管理方面给予高度的关注[1]。近年来,国内外大型企业纷纷提出实行全面风险管理及内控建设的理念,这是适应时展的必然要求,已经成为全球企业管理变革的大趋势。近年来,我国有不少企业学习国际企业先进管理经验,在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以及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方面有许多成功优化的案例,我在下文中将要进行案例分析的中国网通集团公司在风险管理中的成功也是其中之一。当然也不乏因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不完善而导致企业巨亏的公司。本文通过介绍我所在的实习单位网通公司建立风险控制体系的过程,把理论知识联系到实际案例中去深度理解。然后再结合该单位财务风险管理现状,结合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公司面临的风险,给予较为客观的分析,以及提出相应的对策与措施。本章首先对财务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做一简述。
2. 财务风险的含义
2.1财务风险的定义、类型及危害
一般说来财务风险是指在财务管理活动中,客观存在的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无法控制的因素作用,使企业实现财务收益和预期的财务收益背离,因而有蒙受损失的机会或可能性[2]。主要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流动资金运作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这些风险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甚至造成企业关门倒闭。
筹资风险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由于企业负债经营带来的风险;二是由于利率、汇率的大幅度变动,使企业的资金成本大幅度变化,从而影响了企业预期的财务收益。
. 投资风险及危害主要指在长期投资中,由于投资额、投资回收率、投资项目的使用期限大幅度变动,使投资报酬达不到预期的财务目标而发生的风险。
流动资金运作中的风险及危害指在短期投资中,由于各项流动资金的结构不合理等而产生的风险。流动资金风险的产生,影响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影响企业偿债能力,进而导致企业破产的可能。
收益分配风险及危害指由于收益分配可能给企业今后的生产过程产生不利影响。不合理提高人工成本以及给投资者分配过多利润,使企业承担过高的生产成本和资金成本,并由此无法保证在预计的经营期间内持续经营,从而引发财务风险。
大部分企业由于内部基础管理薄弱和国家对上市公司严格的法律要求,往往也还存在着资金流动性风险、资金安全性风险、财务报告失真风险等等[3]。总之,企业财务风险按分类不同,可以有很多种类,这里不再一一详述。下面案例中将要提到的网通公司所涉及的风险,主要表现在日常财务管理中资金管理风险和报表风险等等。
2.2财务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含义
财务风险管理是指企业通过对风险的确认和评估,采用合理的经济和技术手段对风险加以控制,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的一种管理活动。风险管理学源于保险学,风险管理通过控制对策处理损失风险,如果在实施控制对策后损失仍然可能发生,则可运用财务对策。财务对策是将损失转移。但在财务独立经营的资本财务时代,风险管理应当成为财务管理的基本职能。
财务风险管理关注企业的价值损失,通过管理价值风险来管理物质要素[4]。现实中,我国企业集团对风险的识别、管理,无论是在主观意识方面,还是在风险管理机制建设方面,都显得远远不够。因此,必须注重企业风险控制体系的建设。
企业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变革、经济环境的变化、竞争的加剧和内部管理需要而不断变化[5]。从发展的历史来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与企业内部控制之间有着与生俱来的关联,是相互协调发展并逐步走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最终融合
2.3加强财务风险控制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我国加入WTO组织,我国企业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多。2004年以来,中航油、中储棉等公司相继发生重大财务危机事件,充分暴露了我国企业风险内控工作的薄弱和企业领导在财务风险管理上的意识淡薄[6]。此事引起了国家高度重视。2006年6月,国资委专门下发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从而对国有企业提出了非常严格的内控管理要求。另外,从国际方面讲,美国由于安然审计公司等一系列作弊案件,引起了美国监管机构的重视,从而出台了《萨班斯法案》,此法案对上市公司开展内控及风险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更具体、更严格的要求。总之,随着企业环境的不确定性因素的增加及竞争的加剧,客观上要求企业具备较强的识别、预知和处理风险的能力。因此,财务风险的预警和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它能在风险凸显前就察觉,并能够及时将风险影响的范围和程度及应采取的对策、措施传递给利益相关者,以减少风险发生时对企业或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冲击程度,增强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从而保持企业的可持续盈利能力[7]。
财务管理观念是指导财务管理实践的价值观,是思考财务管理问题的出发点[8]。面对变换不定的理财环境,传统的财务管理思想显然已经不能满足需要,那种漠视风险的想法和做法,只会使企业陷入更为复杂的风险境地,必将难以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因此,财务管理者必须更新财务管理观念,树立风险防范意识,从思想到行为上对风险有个客观、正确的认识和对待。一方面需要充分认识到风险的客观存在性,风险对企业影响的严重性甚至毁灭性;但另一方面也应该认识到风险与机会并存、风险与收益并存这样一种特殊的内在逻辑关系。
3.中国网通集团内部风险控制工作概述与分析
3.1网通公司简介
中国网通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网通)是我们国家为了打破行业垄断,实施电信行业市场化经营,于2002年5月16日,根据国务院《电信体制改革方案》,将原有全国独家垄断的巨无霸企业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按地域一分为二,将北方10省(区、市)电信公司分离出去、和中国网络通信(控股)有限公司、吉通通信有限责任公司三家基础上合并组建而成。该公司合并后,形成的局面是北强南弱,南方21省区基本是重新组建公司,因此南方各公司网络基础、管理基础都比较薄弱。因此存在的经营风险、财务风险都比较大。
新组建的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是中国特大型电信企业, 由中央直接管理,在国家财政及相关计划中实行单列。中国网通注册资本为600亿元人民币,资产总额近3000亿元。是国内外知名的电信运营商。 2004年11月,中国网通在纽约、香港成功上市。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固定通信服务合作伙伴。
中国网通拥有覆盖全国、通达世界、结构合理、技术先进、功能齐全的现代通信网络,主要经营国内、国际各类固定电信网络设施及相关电信服务。截至2005年底,中国网通的各类用户总数已达到1.35亿户。 中国网通将通过实施“宽带”、“奥运”、“国际化”这三大战略来逐步推进企业的战略转型,把中国网通建设成为业务种类齐全、服务质量优良、网络运行稳定、基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宽带通信和多媒体服务提供商。中国网通正在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建设“电信强国”战略目标。
3.2网通公司经营环境
当前,随着通讯技术的迅速演进及市场形式的变化,全球电信业正在进入一个历史性的创新转型期。作为传统的固网运营商。中国网通面临严峻的外部市场竞争环境和自身经营管理上的困难。
2007年以来,集团业务收入增幅连续下降,在国内四家主要运营企业当中收入增幅最低。目前,中国移动所占市场份额是46.68%,中国电信24.69%,中国联通13.39%,中国网通为12.87%,市场占有率比去年下降了1.11%,下降速度高于主要竞争对手中国电信。
面对这种严峻的形势,既要发挥网通百年老店的传统优势,尽最大努力抑制传统固话业务的下滑,依靠其现金流收益维持企业的持续发展;同时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创新转型战略,加快创新型业务的发展,尽快形成规模效应,推动企业向宽带通信和多媒体服务提供商的转变。
篇4
关键词:制药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对策;原因
风险本是一个中性词,是指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有可能带来正面效应,也有可能带来负面效应。制药企业在生产经营的发展过程中,也随时面临着来自方方面面的风险,而这其中最重要的当属财务风险,也即是财务的变化给企业发展带来的不确定性,从广义上理解,这种不确定性也应当是有两面性的,但本文在此只取其负面含义,即制药企业出现财务恶化,从而导致企业偿债能力的丧失或者预期收益下降的可能性。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对制药企业而言财务恶化无疑是一种致命的打击,面对来自企业内在的、外在的各种因素,财务恶化的原因有很多,作为制药企业必须提高自身的应对能力,时刻做好防范措施,避免企业陷入财务困境。
一、 制药企业财务风险的种类及原因
(一) 融资成本恶化,企业丧失偿债能力风险
融资是任何企业在发展壮大,扩大生产经营所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充分的发挥财务杠杆效应,合理利用外部资金可有效解决企业自身资金不足而限制生产规模的难题。但融资同样会给企业发展带来一定风险,如本币急剧贬值多带来的偿债成本上升,或者借款利率的急剧提高带来的偿债成本上升等,这些都是外在因素的变动都严重影响着制药企业的稳定发展,如若管理不善,随时会成为企业出现财务危机的导火索。此外,高成本的短期融资也是制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大风险之一,短期融资具有紧迫性和高成本性,偿还期限较短,对制药企业而言是一种风险较大的融资方式,如果在偿还期内无法获得充足的资金回流或者经营收入,企业就有可能丧失偿债能力,最终破产倒闭。
(二) 投资收益恶化,企业丧失投资收益风险
我国制药行业在整体经济环境中属于高回报行业,所以制药企业大多盈利能力较强,拥有较为雄厚的盈余资金,在满足自身发展需求的同时也常常投资其他公司,但凡投资都是收益与风险并存的。制药企业在以自有资金投资其他公司的时候也便开始承担投资亏损的风险。当所投资的企业出现经营恶化,资不抵债破产倒闭的时候,作为投资方的制药企业就可能出现血本无归的情况,若这种损失严重超出了制药企业财务可承受能力,便产生了投资风险。
(三) 经营环境恶化,企业丧失经营收入风险
我国制药企业由于起步较低,研发能力有限,多注重产品销售而对研发的投入远远不够,在研发能力上也远落后于国外企业,因此在产品的竞争上国内企业受制于国外企业,在企业生存发展上国内企业受制于销售。当市场出现异动,而且也不能及时有效的做出变化或者应对是,制药企业销售就将面临挑战,随时面临着市场的急剧收缩,而结果必然是营业收入的下降,财务收支的恶化。经营风险是许多企业面临的共同难题,值得企业关注并切实加以防范。
(四) 存货管理恶化,企业丧失销售机会风险
制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通过对市场的预测,可能对某种或者某几种药品,或者原材料进行战略性储备,并根据市场价格变动情况进行销售控制,这是制药企业在药品紧缺时增加营业收入,提高利润率的一种经营手段。但如果存货量过大,制药企业就存在着财务风险,一旦行情急转直下,而战略性储备又无法及时变现,企业就会出现严重损失,最终丧失债务偿还能力。
二、 制药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对策
在市场活动中,无论是制药企业还是其他类型的企业,财务管理都面临着来自企业内外的双重风险,外在风险是客观的,无法避免的,而内在风险则完全是企业内部可控,可变的。制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应当趋利避害,在财务建设上强化风险意识管理,通过建立健全财务预警制度,将财务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再出现外在不利因素时,方能从容应对,避免企业陷入绝境。
(一) 强化制药企业风险掌控意识,避免企业财务陷入高风险境地
风险意识对制药企业财务风险控制而言永远是第一位的,没有强烈的风险意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就不会注重风险控制,往往是在风险发生后才去考虑应对,缺乏事前风险控制。强化企业风险意识就是要求企业经营者,在财务管理上要时刻关注企业资金的使用情况,将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各方面风险把握在一个可控制可承受的范围内,避免盲目经营,这样一旦内部外部环境出现恶化情况,企业也有足够的资金去应对,可有效避免出现财务危机,以致影响到企业健康发展的情况出现。
(二) 强化企业研发能力,提升内在竞争力
研发能力不足是我国制药企业的通病,新药的开发往往都是国外企业在做,中国制药企业常常是通过国外购买专利技术,国内生产、国内销售的方式获得利润,在经营上更多的依靠市场销售而非产品研发。这样的发展模式可以是企业在短时间内以低成本获得较快发展,但就长远发展而言却是严重缺乏动力和内生活力的,同时就整个国家行业发展而言也是致命的。一旦国外企业的药品占领市场,其深厚的研发能力必然成为国内企业无法企及的竞争壁垒,最终只能在竞争中失去市场,丧失营业收入。任何制药企业在市场中都应当而且必须拥有强劲的研发能力,才能够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同时研发能力的提高必然带来产品的更新换代,企业可通过专利技术转让获取更高的利润,扩展制药企业赢利点,避免财务收入严重依赖市场销售,以有效避免因市场恶化而引起财务风险。
(三) 强化财务预警制度,建立健全制药企业财务预警
制药企业出现种种财务风险的根本原因,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对财务风险的处置不当或者不及时。建立健全全方位的财务预警,就是通过量化风险指标,为制药企业财务管理提供一定依据和参考,让企业经营者能够及时发现财务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规避财务风险。根据广东医学院潘绮文的观点,从制药企业经营发展的角度,财务预警可分为“获利能力财务风险预警”“偿债能力财务风险预警”“成长性财务风险预警”以及“周转性财务风险预警”这四种,每种预警措施都有各自的指标表示,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就要以这些指标作为参照依据,及时妥当的处理好财务风险管理,避免企业陷入财务危机。
三、 结语
财务风险一旦发生,对制药企业而言是一种无法承受的灾难。我国众多制药企,在与国内外同类企业进行竞争中,一定要提高对财务风险控制的重视程度,通过提高企业研发能力,提升盈利空间和市场占有,以及建立健全方面的财务管理预警机制,保障财务运行在可控的范围内,最终达到全方位控制财务风险的目的和能力。(作者单位:西安利君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刘长玉. 基于ERP的制药企业应收款风险管理及案例研究[D].首都经贸大学,2010(05)
篇5
随着中国经济不断深化发展,企业经营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企业在生存发展的过程当中,如何在进行价值创造的同时控制风险,这是企业经营的一个永恒的话题。财务是企业进行价值创造中最集中的职能领域,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是外界对这个企业最为关注的内容,财务业绩也体现了企业整体的经营效果。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使企业经常不能实现预期的财务收益,也劲儿可能产生最终的财务风险。可以讲,财务控制已经成为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主线和方向,风险识别重要,而对风险控制和预防更重要,风险是蕴含在业务流程之中的,所以如何建立企业风险控制体系,运用内控的有力工具,无疑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二、企业财务风险产生和发展的四大规律
企业风险的产生和发展有一定的规律。笔者对搜集到的企业风险案例进行了深入解剖和科学归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风险产生和发展的五大规律,无疑是对企业有效防范风险的产生和有效控制风险造成的损失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1.规律一:风险产生符合“木桶效应”
“木桶效应”的本义是一个木桶成水量的多少,是由最短的那块木板决定的。无论风险点的出现还是风险的出现,都符合此原则。即企业在运作过程中,风险点或者风险一定实在最薄弱的环节中出现的。根据研究显示,企业作为一个系统可以分为九个子系统。
在这九个子系统中,不同的企业薄弱环节表现不一样,绝大部分企业是资金方面的问题;有的企业是市场方面的问题;有的企业是技术方面的问题;有的企业是团队方面的问题。因此,企业风险管理的重点应该从企业最薄弱的环节开始。
2.规律二:小细节产生大风险
在《细节决定成败》一书中,汪中求先生提到了多个因为小细节导致大失败的例子,这与规律基本一致。这个规律的得出,任何企业风险的发生,其风险爆发都有一个促成爆发的“临界点”,就是这样的细节决定了事情的成败。
但需要提出的是,并不是所有的细节都能决定成败,只有关键细节才能决定成败。比如,某建材厂生产企业破产了,一个关键的细节是因为一个预期中的信用证由于圣诞节的原因没有及时开过来,导致该企业资金链条的最终断裂。
所以,引起企业产生大风险的小细节,其发展演化也是有规律的。
3.规律三:小规模企业容易产生风险
从媒体上公布的信息来看,中小企业的生命周期大约为3-4年。也就是说,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在成立之日起3-4年内就消失了。这个比例如果按50%计算,那么每年消亡的企业家数在20%左右。但是,规模较大的企业尤其是规模以上(注册资本500万元以上)的企业,其经营的稳定性就高得多,产生风险的机会也小得多。
三、企业财务管理的首要风险分析及案例
1.资金断裂风险的提出
在我们见到的企业出现的所有风险中,无论是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80%以上的风险表现为资金断裂,资金断裂就像人患了“心肌梗塞”或“脑血栓”,如果不及时疏通极易出现“风险”,导致生命危险。这是企业在风险防范和风险管理过程中需要防范的第一风险。
2.案例是证分析
南京盘龙金陵建设开发有限公司资金断链,其原因就是该公司董事长的资金运作模式引起的。
民营企业一般的运作模式是以小博大。本案例中非常明显,企业自有资金太少,由于资金运作成本太高加上房地产运作的周期太长,很多运作环节企业不可控,因此,这类规模较小的中小房企非常容易资金断链。
四、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建设的重要作用
1.企业财务控制体系建设是企业战略目标顺利实施的必要保障
当前,企业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中,面临的内部和外部的各种风险不断扩大,企业对加强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内部控制雨风险管理逐渐成为国际和国内企业管理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一个完善的财务控制体系有利于企业将自身的成长和风险管控相联系,从而在企业战略目标实施过程中讲奉献控制在合理水平上,从而保障企业能够持续增长,最终的表现则是企业的三维现金流量平稳提升。
篇6
关键词:财务管理;风险管理;内部控制
The Study of Enterprise Financial Risk Based on Internal Control
Abstract: This paper comb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nal control and financial risk management and is based on the enterprise financial risk in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nal control. After analyz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enterprise internal financial control in China and its causes, it puts forward the effective countermeasure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 financial risk management in our country and provides reference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 financial risk management.
Keywords: financial management; risk management; internal control
在当今全球经济和社会一体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之下,企业面临的经营管理内外部环境呈现出不断复杂化的发展趋势。环境的变化不断改变着企业的经营策略和管理方法,因为在外部环境不断变化并且控制外部环境的难度越来越大的情况下,企业只有不断改变自身去适应新的环境才能生存和发展。其中,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是企业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
我国企业进行风险管理的起步较晚,很多企业的风险管理意识相对较差,企业经营管理的各领域风险管理制度或者措施并未建立和实施,尤其是数量比例很高的中小企业的风险管理状况较差。在企业整体风险管理发展落后的环境之下,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发展也是不容乐观。迫于风险因素增多对于企业生存和应对复杂环境产生的压力,国家和企业认识到风险管理对于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驱动影响越来越大,并提倡风型的内部控制。因此,积极探索和研究内部控制视角下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对企业有效应对财务风险,高速、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实际应用意义。
1.内部控制和财务风险管理研究现状
财务风险的内容方面。陈小鲁认为集团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的内容是筹资风险控制、投资风险控制、运营风险控制和分配风险控制。而占松涛认为凡能影响企业财务状况和资金周转,可能使企业在当前或未来某一时期发生财务危机的风险因素都应纳入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范畴,财务风险的内涵已经扩大到企业资金运动的方方面面。
对于风险管理现实状况的研究。胡小红认为安然、中航油等企业因财务原因倒闭破产案例的主要原因是风险意识淡薄和没有有效的防范企业财务风险。郑涵少则认为现阶段经济环境下,企业进入了集团化的成长发展阶段,跨地域经营使得母子公司或者总分公司之间的财务会计信息沟通和交流受阻,企业必须在扩大经营范围和规模的同时加强财务会计信息化建设,以此来规避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
关于内部控制和财务风险管理两者相融合的研究。刘印平等,高秀兰所持观点大致相同,即企业的内部控制向风险管理靠拢的趋势正不断加强,两者的融合越来越深入,以风险管理为主导、适应企业风险管理内部控制新制度正在迅速发展。财务风险管理作为风险管理的一个核心内容,必须要加强与内部控制的联系,要借助内部控制的功能进一步加强风险管理,使控制和风险管理在财务风险管理方面发挥综合性的作用。
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我国企业现有内部控制下存在的财务风险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并进一步提出了内部控制下财务风险防范体系构建的几点建议,以为企业完善内部控制,更大程度地规避财务风险提供借鉴。
2.内部控制和财务风险管理相关理论
2.1财务风险内涵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致使企业的实际收益偏离预期的收益的可能性以及偏离程度。财务风险从不同的角度可以进行不同的划分。从影响因素的来源上来看,可以分为外部财务风险和内部财务风险。外部的财务风险主要由于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引起的财务问题,包括政治风险、经济风险、社会文化风险等,这些因素往往是企业难以自我控制的。内部风险是由于自身存在的因素引起的,存在企业内部,是企业主要控制的风险因素。从可控性的角度来看,财务风险也可以分为可控财务风险和不可控财务风险。由于不可控性风险因素对于企业来说很难加以控制,或者说控制成本远远大于控制收益,从经济角度上将并不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同时,企业可以通过一定的手段和措施来控制那些可控性因素,通过较少的或者是合适的资源投入来控制和改善可控性财务风险。因此,对可控性内部财务风险进行研究能更大限度地促进企业发展。
2.2财务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关系
内部控制和财务风险管理的密切关系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完善内部控制是防范企业内部财务风险的主要途径;(2)目前企业风险管理水平普遍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因此内部控制不仅是提高风险管理的有效途径,而且还是其主要的影响因素;(3)因为内部控制中包含了风险管理这一内容,而财务风险管理又是风险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所以财务风险管理也自然是内部控制所涉及的一个方面;(4)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驱动力之一就是防范企业可能面临的各类风险,而财务风险管理主要是防范企业的财务风险,由此可以得出财务风险管理也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一个主要驱动力量。因此,从两者的紧密关系可以看出,研究内部控制视角下财务风险管理理论和实践对企业生存和发展意义重大。
3.内部控制视角下的财务风险管理
3.1我国内部控制视角下财务风险管理现状
(1)内部控制存在的弊端导致财务风险。一种情况是企业内部控制系统涉及内容不完整、系统设计不合理,企业只有简单的、基本的内部控制相关操作,内部控制系统没有完全形成,使得企业财务管理,尤其是财务风险管理不能有效实施,使企业承担了相应的财务风险损失。另一种情况是企业缺乏防范和约束机制,只重视事后控制,没有发挥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的作用,而且内部财务控制职责划分、奖惩标准不够明确,从而影响了内部财务控制的风险防范和有效执行。
(2)内部控制具体执行实施失效引发财务风险。企业不仅要制定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和规范,更重要的是要有效地去实施内部控制,倘若只是制定了完善的财务控制制度和操作规程而执行力度不够,则会形成“印在纸上、挂在墙上”的企业内部控制松垮状况。只说不干造成了财务信息失真、企业资产流失等严重后果。
(3)高层管理者对财务风险防范重视不够。企业的领导层没能给予财务风险管理足够的重视是目前财务风险比较容易发生的一个主要原因,财务风险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地位还有待提高。上层组织的充分认识和高度重视是企业各层级重视并高效地管理财务风险的前提。而且,在项目前期不注重财务风险的分析,导致了许多重大项目因财务问题而失败。另外决策者不能获得真实有效的信息,加之决策者业务水平有限等原因,增加了管理层的决策结果中主观因素的影响作用,决策质量也相对较差,只有提高决策者的财务风险管理水平和综合素质使企业更好地应对可能遇到的财务风险。
(4)管理者越权导致财务风险。由于现有的经济体制和企业组织形式等因素的制约,企业中难免存在“一股独大”的股权组织结构,非常容易导致“内部人控制”现象的发生。企业高层管理着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实施越权干预的现象比较严重,对企业内部的岗位设置、审批程序等重要控制环节施加个人影响,使之与企业财务控制相背离,导致财务控制失效,风险防范漏洞增加。
3.2财务风险管理弊端原因分析
风险管理问题产生原因有:(1)企业中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还不能满足企业发展过程中对于财务风险管理的要求,人才的缺失和能力不足是导致现实发展落后的重要原因。(2)企业组织内部缺乏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相关的制衡机制,存在较重的内部人控制问题。现阶段我国企业中存在的法人治理结构多数属于“形备而实不至”,没有形成权力制衡局面和效果。(3)企业信息系统发展落后,不能适应企业外无风险管理的发展。企业中存在的信息无法达到在企业中真实有效的传递的要求,信息沟通系统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4)内部审计职能弱化。内部控制环境下的财务风险管理离不开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没有监督执行动力就不足,因此要对内部审计的组织结构、人员素质、工作设置进行永华,以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对财务风险监督职能。
3.3如何促进内部导向的财务风险管理发展
改善内部控制导向财务风险防范的外部环境。(1)重视政府对企业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推动作用,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一方面要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机制,提高对内部控制的使命的认识,制定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建设规划,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一方面要结合我国实际吸取外国的先进经验,探寻适合我国企业的财务风险制度和规则;(2)注重全过程的监督。必须积极促进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的建立,并制定有效的监管机制,对企业进行财务风险管理全过程的指导与监督,是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要做到事前充分筹划、事中彻底执行、事后总结和改进。
改善内部控制导向财务风险防范的内部环境。(1)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与创新。内部控制薄弱的企业经常存在许多管理问题和漏洞,企业应针对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着重加强这部分内控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构建多层次的严密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此外,还应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将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有效手段,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以及相关配套体系建设,通过计划、执行、检查、处置(PDCA)四个阶段对有关问题进行动态控制,使控制体系逐步完善,企业的生产效益逐渐提升。(2)加强信息的流动与沟通。良好的信息管理可以使员工正确地履行职责、管理者及时掌握企业的营运状况,减少企业内外的信息不对称和流通不畅,有助于提高内部财务控制的效率和效果。(3)提高企业决策者的财务风险意识。思想决定行动,树立的财务理念是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的先决条件。我们应该全面提升企业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水平,杜绝只看眼前利益、好大喜功的短缺思想和行为,使人们能用发展的长远的眼光看待问题。(4)加强预算管理。编制合理的成本预算,实行预算控制制度是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预算管理能够较早地对企业财务问题做出预警,使人们能够尽快采取行动,避免问题的严重和扩大,是防范财务风险的重要举措。(5)促进经理人市场发展。通过建立经理人市场,完善经理责任制度,让具备一定知识管理能力和技能的专业管理者从事企业的生产和运营管理,不仅能够提高经营管理效率,而且有助于及时发现和解决不良的财务运行问题,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因此,要促进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要从企业内部控制这一视角进行理论和实践探索,从多方面综合性的进行研究。在借鉴以往经验的同时放宽眼界,用发展的思维指导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合我国企业发展实际的、能够有效应对复杂风险环境的财务风险管理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陈小鲁.论集团公司财务风险控制[J].西部财会,2011(09):29-32.
[2]占松涛.企业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防范实践[J].现代企业,2011(06):63-64.
[3]胡小红.试论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J].炼钢科技与理论,2009(06):49-52.
[4]郑涵少.对我国集团公司财务信息化的新思考[J].现代营销,2011(06):109.
篇7
关键词: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现金流量风险;利率及汇率风险
1企业财务风险的产生原因及类型
1.1企业财务风险的产生原因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风险贯穿于企业各个财务环节,是各种风险因素在企业财务上的集中体现。一般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现金流量风险、利率风险以及汇率风险。
1.2企业财务风险的类型
1.1.1筹资风险
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在筹资活动中由于资金供需市场、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或筹资来源结构、币种结构、期限结构等因素来给企业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
1.1.2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是指企业在投资活动中,由于受到某种难以预计或控制的因素的影响,给企业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致使投资收益率达不到预期目标而产生的风险。
1.1.3现金流量风险
现金流量风险是指企业现金流出与现金流入在时间上不一致所形成的风险。当企业的现金净流量出现问题,可能会导致企业生产经营陷入困境、收益下降,也可能给企业带来信用危机,使企业的形象和声誉遭受严重损失,最终陷入财务困境,甚至导致破产。
1.1.4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由于利率水平的不确定变动而导致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率是资金的价格,是调节货币市场资金供求的杠杆。
2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对策
企业常见财务风险的规避方法不外乎三种:风险回避、损失控制、风险转嫁。
2.1筹资风险防范对策
2.1.1筹资风险的风险回避方法
筹资风险的回避方法主要是指在各种可供选择筹资方案中进行风险分析,选择风险小的筹资方案,设法回避一些风险较大而且很难把握的筹资活动。
2.1.2筹资风险的损失控制方法
筹资风险的损失控制方法就企业筹资来看,要合理进行筹资风险的控制,需要采用多元化的筹资策略,合理安排负债比率与结构,实现风险分散化,降低整体筹资方案的风险程度。这是控制筹资风险的关键。这里要强调的是,尽管债务资金越多,企业筹资风险也越大,但那种为避免筹资风险的而拒绝举债的做法也是不恰当的。
2.1.3筹资风险的风险转嫁方法
风险转嫁的目的是将可能由自己承担的风险损失转由其他人来承担。在企业筹资活动中主要通过保险、寻找借款担保人等方法将部分财务风险转嫁给他人。也可考虑在企业因负债经营失败而陷入财务困境时,通过实施债务重组,将部分债权转换为股权,或通过其他企业优质资产的注入,挽救企业经营不力的局面,从而避免因资不抵债而导致的破产风险。
2.2企业的投资风险
2.2.1风险回避
风险回避是风险控制最彻底的方式,采取有效的风险回避措施能够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前完全消除某一特定风险来避免损失,而其他风险控制手段仅能通过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程度来减轻风险发生的潜在影响。
2.2.2损失控制
损失控制是指采取各种措施减少风险发生的概率,或在风险发生后减轻损失的程度。损失控制是一种积极的风险控制手段,它可以克服风险回避的种种局限性。根据损失控制的目的区分,损失控制可以区分为损失预防和损失减轻两种。损失预防是通过强化风险管理,在事先采取措施,阻止风险的发生,这就要求企业在投资决策阶段加强决策的科学性,采取多元化投资策略,来减轻或消除风险发生的机会。而损失减轻则是指在损失发生时或损失发生后,为减轻损失程度而采取的各种措施。
2.2.3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是指企业将自己不能承担或不愿承担的以及超过自身承担能力的风险损失,通过若干技术和经济手段转嫁给他人承担的一种措施。这类风险转移方法与风险回避、损失控制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并非放弃或中止风险机会,也不是对风险所致的损失采取措施加以改善,而是将损失的责任转移给他人,从而间接降低自身的损失。风险转移分为保险转移和非保险转移两种。保险转移是指投资者向保险公司投保,以缴纳保险费为条件,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承担。非保险转移是指不向保险公司投保,而是用其他途径将风险转移给别人。2.3企业的现金流量风险防范
.现金使用中风险的防范。企业在流动资金运作中往往会出现现金流量缺口。为了防范现金流量缺口的出现给企业带来的临时财务风险,企业应做出现金流量预测,企业的现金预算是财务预算的核心。通过现金预算可以使企业保持较高的盈利水平,同时保持一定的流动性,并根据企业资产的运用水平决定负债的种类结构和期限结构。
2.4企业的利率风险规避方法
利率风险的回避主要是要选择对企业自身有利的利率:固定利率或浮动利率。例如企业如果根据现行经济形势判断未来市场利率将上涨,则应该选择固定利率的方法来筹集资金以便锁定成本,在投资活动中在应选择浮动利率债券以便分享未来利率上涨所带来投资收益的增加。反之,如果预期市场利率下跌,则在企业投资活动中应选择浮动利率的债务筹资方式,在投资活动中则应选择固定利率债券,来保证投资收益不受损失。
2.4.1利率风险的损失控制方法
企业在投融资活动中要采用损失控制方法来规避利率,主要就是在企业投融资活动中,尽量实现多元化的投融资组合策略。如为避免因企业预期利率失误而造成的利率风险,安排一部分资金通过固定利率方法筹集,另一部分资金浮动利率通过筹集。同样地,在企业投资活动中,一部分资金用于固定利率债券投资,一部分资金用于浮动利率债券投资。这样,无论是市场利率上涨还是下跌,总有一部分增加的投资收益可以弥补投资损失。
2.4.2利率风险的风险转嫁方法
篇8
关键词:电力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
新形势下的市场经济存在着强烈的竞争,电力企业之间的角逐也越发激烈,若要在市场中站稳脚跟,首要任务就是保证企业的平稳、持续运营,而企业的顺利运营需要靠多方面条件来保证,其中财务管理就是重点内容,为了防范财务风险,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就显得极为重要,结合实际来看,很多电力企业在财务风险内部控制上还存在着较多突出性问题,主要表现为财务管理人员风险意识薄弱,对内部控制工作缺乏重视,对资金管理不够细致,领导者也忽略了监管;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员工职责没有明确的划分,工作成果也没有明确的考核,员工工作责任意识较弱;监督管理体系不够健全,没有特定的监管部门,领导者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情况缺乏检查,同时财务部门对资金的管理和企业预算的制定都不够细致。这些原因导致企业财务风险得不到很好的把控,限制了企业的良好发展,甚至会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若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对症下药,一对一的针对性处理,这是个循序渐进的漫长过程,还需要各电力企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作出合理安排。
一、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的内涵
电力企业作为我国公有制组织的重要组成,对国家的经济命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的内部控制必不可少。企业财务风险指的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进行的资金流动、财务数据、财务人员管理等多项财务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企业财务风险通常是从财务的角度出发来探究,因为企业财务风险是企业所有可能出现的风险中概率最大的,是企业风险的货币化集中体现,它与企业的资金管理、资金使用以及金融活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并贯穿于企业的整体经营过程,对企业的生存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财务风险属于企业潜在的危机,需要采取高度的重视并且有效管理。而电力企业财务风险指的是电力企业由于内部结构设置不合理、决策有误、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疏漏或是与其他部门衔接不当而导致财务管理偏离正常运作方向的现象。对电力企业的财务风险管控时,需要倚靠相关辅助程序来进行,首先要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科学的预测,因为财务风险处于潜在状态,只有通过提前对其分析,才能为财务风险的管理提供有效数据。其次还应该提前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评估,目的在于更好的分析风险类型以及可能带来的结果,从而为财务风险的防范提供基础保障。最后要对财务风险进行化解及控制,处理财务风险的最好办法是将其化解,但若是无法对风险进行全面的解决,就需要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将风险降到最低或让其处在合理范围之内[1]。
二、电力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
(一)电力企业的重要地位
电力企业是我国国有经济的主要构成之一,国有经济又对国民经济起着主导性的作用,并且还关乎着社会的发展全局,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重点体现在其强大的控制力,也引领和支撑着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而电力企业作为国有经济的一份子,就需要保证自身的持续、平稳发展,才能为国有经济贡献更多的力量。电力企业的高效运转就需要财务工作的顺利进行加以保证,而财务风险是企业运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因此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至关重要且必不可少,良好的内部控制不仅是企业运营的夯实基础,也是促进企业更好发展的有效方法[2]。
(二)电力企业与生活紧密相连
随着高科技时代的高速发展,生活中的多种设备都离不开电的支持,不管是人类的衣食住行还是企业的生产经营,可以说没有了电,人们生活就会瘫痪,电力企业就需要采取多项措施来保障电力的持续供应,所以电的重要作用就决定了电力企业的重要地位,电力企业的平稳、持续发展直接关乎着国民的基本生活,因此企业内部需要重视对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从而保障自身的运作来更好的为人们提供服务。
三、电力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风险防范意识薄弱
电力企业的国有性质造成了很多电力部门认为自身的首要任务就是为社会提供源源不断的生产用电和生活用电,只要保证电力输出的安全和持续就可以,企业的财务收支都是由国家进行宏观调控,不需要财务部门进行内部管理,这种错误的观念就导致了电力企业相关部门对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薄弱,没有意识到财务风险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从而缺少对财务风险控制的策略和规避手段,在真正发生风险的时候使企业处于较被动的位置。结合电力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企业都存在着这种问题,员工自身的财务风险防范意识不强,企业内部又缺少对此方面工作的重视,没有对员工进行相关培训,也没有将防范财务风险作为重点落实到工作中,员工对于自身工作中需要关注的内容也很模糊,从而导致财务风险的防范工作不能很好的实现[3]。
(二)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
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指的是:企业通过内部行为把财务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并达到企业正常运营和发展的目的。企业财务风险的内部控制则需要一套完善的制度来管理和制约,相关部门要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合理的分析,对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和评估,根据评估的结果制定最优和次优的解决措施,对于可防范的风险采取最强化的规避手段。而多数电力企业在实际运营中缺乏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对内部控制的工作内容也没有明确的划分,员工分工不清晰、责任界定模糊,发生问题的时候找不到直接负责人,甚至出现相互推诿的现象[4]。另外企业对员工的工作效率和成果没有标准化要求,某些自制力较弱的员工对于自身工作易形成惰性,就会影响工作的效率,最终影响的则是企业的整体进程。所以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是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前提,也是保障企业内部工作有序进行的基础,对企业整体的平稳发展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监督管理体系不健全
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的内部控制不仅需要完善的制度作为基础,更需要健全的监督管理体系来保证制度的顺利实施。电力企业的中心工作即是经济的发展,而经济发展需要财务工作的平稳进行作为保证,财务工作又需要监督管理体系来制约,所以要想从根本上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把控,就需要对财务工作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不给财务风险留有可乘之机[5]。很多电力企业只关注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和完善,而忽略了对其的监管,进而影响了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效果,工作效率也就大打折扣。电力企业在全国范围内分布极为广泛,属于资金密集型的企业,对企业内部的资金管理工作也是重中之重,合理的资金管理对于企业财务风险起着高效的防范作用,从而保证企业的持续、平稳运营。然而目前我国很多电力企业对资金的管理都存在着不规范的现象,首先,对资金的流动缺乏精准的控制,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资金的安全意识也较为淡薄,对每笔资金流出的记录也不够仔细,员工之间职责划分不明确,存在着互相推诿的现象,管理者对于资金没有定期检查或是抽查,员工责任意识也不够强,就导致某些员工,形成不良风气,影响工作氛围和效率,让企业经济效益受到损失。其次,很多企业对财务预算不够重视,财务预算往往含糊不清,没有细致规划,没有结合企业实际运营情况进行科学分析,导致预算过高或是预算不足,预算过高可能就让某些员工钻了空子,而预算不足就会产生新一轮预算,对企业的资金管理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若是管理稍有不当,就会影响了整个企业的运作,这些现象都会导致企业产生财务风险,在人力、物力上都会受到损失[6]。
四、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的应对措施
(一)提高风险意识,加强防范
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应该是在管理人员的基础风险意识上加以实施的,要树立全员风险管理的理念,要加强对员工财务风险意识的教育,细化到岗位风险管理。还应该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能够拥有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用更专业的角度减少财务风险的发生。电力企业若想要从根本上提高财务风险的管理水平,最基础的就是要在风险意识上加强重视,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增强对财务风险控制工作的细化和落实,让每个员工都认识到财务风险控制的必要性以及与自身的关系,能够尽职尽责的完成每一项工作,这样才能保证财务风险的有效规避。企业应该组织员工进行财务风险意识的培训,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实际案例和新闻报道,对电力企业的财务风险及其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进行简单介绍,员工对财务风险有了相应的了解就会自觉的重视起来,对自己的工作也能更加严谨,财务风险内部控制是一项多环节的工作,需要企业上下所有人的积极配合,当每个人都意识到自身工作对整个企业的影响,并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时,就能让企业更有凝聚力,从而带动整体的快速发展。另外需要重点强调的是,企业应该打破员工对国有企业财务结构的传统意识,不要推卸职责,要不断强化自身的管理能力,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效益从而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7]。
(二)完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是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它是各项工作有效进行的基础,需要企业结合自身引入更有力的措施,对于内部控制出现问题的方面采取针对性的解决。还要将内部控制制度内容充分的渗透到各个层次,贯穿在单位的每一项工作中,合理的设定部门和岗位,并将职责和权力明确划分,保证各项工作都在限定的范围内高效的执行。它使各项工作都有了标准化的参考,避免了出现问题时找不处理方法或负责人的现象,确保了企业整体工作有秩序的进行。首先,电力企业应该设立特定的风险评估机制,引入专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人员,针对企业目前的财务情况和财务发展方向进行细致分析,总结出潜在的财务风险类型及其风险级别。其次要建立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组织机制,电力企业的财务风险需要靠人为来管理和控制,因此需要将相关人员进行合理的组织,并准确的划分职责,让每个人都将自己的价值最大化的体现,保证财务风险的内部控制有序、规范的进行[8]。另外,企业财务人员应对财务风险的能力还要进一步提升,企业应该重视对其专业技能的培养,帮助财务人员更全面的掌握风险控制的相关知识从而更好的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同时还应该对其工作成果进行标准化的考核,对于能力过硬的员工给予奖励或提拔,对于能力稍差的员工要加大培养力度,还可以设立绩效考核机制,让员工了解个人工资与工作考核结果息息相关,激励员工更积极主动的面对工作,也防止了员工工作中出现懈怠,这样能够改善员工的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确保财务风险控制工作高效的运行[9]。再一方面,企业可以积极聘用在财务风险控制和评估方面的权威人才,为自身企业做一个系统化的评定,找出财务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方案,并对企业未来的财务发展指出正确的方向,从根本上避免财务风险或是尽最大可能降低财务风险。
(三)建立健全的监督管理体系
在保证了员工拥有财务风险意识的前提之下,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健全对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和管理体系,才是电力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强有力保障。企业管理者可以在企业内部设立专门的监督管理机制,并指定负责人,用以确保企业各项工作的高效运行。首先,该机制应该对企业的整体生产和运营作出精准的统计和预算,当预知到某项工作可能会导致财务风险的时候及时上报给企业管理人员,最快的找到处理方法,杜绝财务风险的发生,其次,该机制还应该认真总结企业过去的发展经验,并结合当前的经济趋势,对企业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设性的目标和战略,以免走错方向而为企业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甚至财务风险。另外,电力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主要是靠财务部门来完成,企业要对财务部门的各项工作进行严格把关。第一点,对于电力企业内部资金流动的控制。首先需要财务人员有极强的资金安全意识,对资金的流出要有明确的要求和记录,而且资金管理人员的权力也要合理分配,避免权力分配不均造成工作不和谐,员工之间也要互相监督,强化内部控制,争取单位内部形成“以身作则,相互制约”的良好风气。同时管理者应该对资金管理情况进行抽查,让资金管理人员保持高度警惕,避免某些不该有的行为,也能帮助财务部门及时发现问题并改正,保证企业资金的精准,规避风险发生。当代企业的资金早已实现计算机化的管理,电力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优势开发一套独有的资金管理系统,让资金流动情况实时展现,更方便管理者掌握资金情况,也让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大大提升,同时这种方式错误率较低,对财务风险的控制也有着积极作用[10]。第二点,对于企业财务预算的控制。企业合理的财务预算能够为企业的运营提供更明确的目标,避免盲目经营为企业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财务预算通常是根据企业上一期的经营情况来制定下一期的预算,在这个过程中能反映出企业运营所存在的不足,并通过对盈利和亏损情况进行总结来调整企业的发展策略,避免同样的问题再次发生。一个企业的成本预算非常杂乱,所以需要财务人员用科学的方法对成本费用进行管理,还要对整体预算目标进行细分,细分到各个阶层,各段时间,通过完成阶段目标来完成整体目标,还要紧跟企业的发展及时调整预算,保证企业运营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有资金支持。并且做到公开透明化,避免产生过高预算导致资金浪费,进而让企业蒙受损失,也避免某些员工谋取不义之财。管理人员则要加强财务预算工作的推进,并要对财务预算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考察,保证财务预算起到了实质性的作用,对企业的发展有正向作用,而不是只停留于表面,管理者自身也要起到指引的作用,对预算及时作出决策,免去员工对预算方案的犹豫,保障企业财务工作的有序、高效、高质量的开展,进而规避财务风险的产生。
五、结论
总结来说,企业是否产生财务风险是不受人为控制的,但是通过企业客观的看待,制定有效措施,还是能够很大程度的对财务风险进行防范和控制。很多电力企业对于财务风险的内部控制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企业管理者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处理。对于员工财务风险意识淡薄的现象,就要对其进行引导和培训,让员工从心底认识到财务风险的意义以及自身工作的职责。而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和监管体系的建立还需要领导者和员工共同努力实现,员工自身要尽职尽责,管理者也要加强监督,才能保证企业内部环境的和谐,为企业生产运营提供坚实的基础,从而提升企业经济效益,避免财务风险。电力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关键影响因素,其良好发展也关乎着每个人的利益,所以电力企业应该意识到自身的责任,在财务风险的内部控制上多多加以关注,确保企业可持续性发展,更好的满足人们生活中的用电需求。
参考文献:
[1]盖虹霞,胡秋红.电力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的问题及对策[J].新经济,2014,05(08):97-98.
[2]滕璟兰.电力企业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管理研究[J].当代经济,2014,04(16):64-65.
[3]庹明玉.电力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现存问题及改进对策[J].现代国企研究,2017,08(02):55-56.
[4]程诚.电力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的问题及对策[J].商,2015,06(44):9.
[5]崔德忠.电力企业内部财务管理问题与对策探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6,08(03):155-156.
[6]赵野.电力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的问题及对策[J].经贸实践,2015,07(14):125.
[7]陶湘,罗婷.电力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中存在的弊端及改进措施[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04(18):127.
[8]殷海.电力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07(20):143.
[9]王磊.论电力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基于风险管理视角的分析[J].企业导报,2014,06(20):8-9.
篇9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策略
企业财务活动是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环节,一旦出现问题,对企业来说都是致命危害。目前企业并购、合资的事情是屡见不鲜,有些是追求规模经济,有的是想借机开拓国际国内市场,但是在这中间存在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企业的投资风险和运营风险的控制问题,最终都归结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问题。
一、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概述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概念
“风险”顾名思义就是有风带来的危险,因为风是不可预知和不可控制的,所以带来的危险就是可怕的。做任何事情都有我们不可预料的事情发生,所以任何事都有风险。古语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如果我们能事先预见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而防范和处理,也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企业财务风险是指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控制的因素影响,财务状况具有不确定性,从而使企业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分类
按财务活动的主要环节,可以分为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筹资风险、投资风险;按可控程度分类,可分为可控风险和不可控风险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的重要性
财务风险就像是看不见的障碍,可能把公司撞得粉碎。企业经营,是开拓市场重要,还是风险控制重要?一般而言,高风险对应高收益、低风险对应低收益。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往往会采取赊销政策来扩大经营业绩,如何控制好经营风险,事前的控制重要还是事后的控制来得重要?
企业财务活动的组织和管理过程中的某一个方面和某个环节中出现问题,都可能促使这种风险转变为损失,导致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降低。企业财务活动一般分为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资金回收和收益分配活动四个方面,相应的也就会产生各种不同的财务风险需要企业去面对。筹资风险即借入资金而增加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投资风险即由于不确定性因素导致的投资报酬率达不到预期的目标而发生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即产品销售出去,其货币资金收回的时间和金额的不确定性;收益分配风险即由于收益分配可能给企业今后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不利影响而带来的风险。财务风险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密切相关,一个正常进行生产经营的企业,财务风险必然是企业所不可避免的。
财务风险是资本流通过程中的产物。从资本运动的角度看,在资本运动过程中,资本流通实际上是货币本金的垫支,终极是得到价值量增加的货币本金收回,财务是为了重新获得货币而垫支货币所进行的运动。所以财务的风险萌芽于本金垫支之时,只要筹集货币并把货币作为资本来使用,资本就具有无法得到价值增值的风险。资本的流通过程,既是财务风险的转移过程又是财务风险的积聚过程,某一资本形态的风险不仅接纳了上一资本形态的风险,同时又吸收了本形态新的风险,最终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影响。企业经营活动状况和财务活动的组织与管理业绩如何,必然会体现在企业资金运动的状况和结果上。因此,企业的财务风险包括财务状况风险和财务成果风险。即财务状况的变好或者变坏,财务成果的增加或减少。企业的财务风险既是财务结构不合理而可能面临的偿债压力,也是企业利润的不确定性。于是财务结构作为财务运动的起点和终点,是财务的静态表现;财务成果则是财务运动的过程表现,两者共同构成财务风险。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因素
(一)企业的资产结构中债务比例过高
企业的资产结构中债务比例过高导致企业无法偿还到期债务,从而使企业陷入财务困境之中。这种过高的负债比率不但使企业有利息负担而且到期要偿还高额债务本金,在企业经营状况较差的情况下还会导致企业资不抵债,面临破产清算的危险。
(二)企业的资产流动性弱
企业在债务融资后必须保证有足够的现金以偿还到期的债务和利息,如果企业的资金流动状况较差、变现能力不强而无法保证足够的现金,这些都会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由潜在变成现实,从而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最终导致企业经营的失败。
(三)企业的财务决策失误导致企业经营管理不善
由于企业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投资决策失误导致企业投资收益率低于企业的筹资成本,使得企业的财务状况恶化,威胁到企业到期债务的偿还,增大了企业静态财务风险产生的可能性,最终导致财务风险的产生。通常财务决策失误导致企业经营不善是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
(四)外部环境的复杂多变导致各种不同财务风险的产生
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环境包括国家宏观经济、法律以及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是企业所无法控制的,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产生重大影响。这些因素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增大了企业风险产生的可能性。
总之,上述前两个原因是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直接原因,它们的出现会直接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后面两个原因虽然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间接原因,但是一旦发生,将会给企业带来致命的打击。
三、防范和规避财务风险的策略
(一)管理策略
1.要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体系
一是要抓好企业内控制度建设,确保财务风险预警和监控制度健全有效,筑起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的第一道防线。二是要明确企业财务风险监管职责,落实好分级负责制。三是要建立和规范企业财务风险报表分析制度,搞好月份流动性分析、季度资产质量和负债率分析及年度会计、审计报告制度,完善风险预警系统。四是要充分发挥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以及资产评估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在财务风险监管中的积极作用。
2.企业需建立实时、全面、动态的财务预警系统,对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潜在风险进行实时监控
财务预警系统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及其他相关的财务资料为依据,利用财会、金融、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理论,采用比例分析、数学模型等方法,发现企业存在的风险,并向经营者示警。该系统不仅应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等财务指标,还应包括企业经营中诸如产品合格率、市场占有率等指标,一旦发现某种异兆,及时采取应变措施,以避免和减少风险损失。
3.制定合理的风险政策、保持良好的财务状况
由于企业某项投资活动,如:扩大再生产、固定资产更新改造等项目周期长、成本高,虽然企业实现的经营成果比较好,但是资金却紧张,从而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这种情况的恶化最终会导致财务危机。因此,企业经营管理者应该实时监控企业财务状况,及时制定合理的风险防范政策,及时收回各种款项,同时制定合理的资金使用计划,保证企业正常运转对资金的需要。
(二)具体方法
1.坚固法
即建立合理的资本结构,创造良好的筹资环境 ,打造坚固的企业财务环境。财务风险本质是由于负债比例过高导致的,因此企业不但应该设计合理的资金结构,保持适当的负债、降低资金成本,而且还要控制负债的规模,保证谨慎的负债比率,避免到期无力偿债或资不抵债,从而有效防范财务风险。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吸引各方投资。
2.分散法
即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对于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企业可以与其他企业共同投资,以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避免企业独家承担投资而产生的财务风险。在多种经营方式下,某些产品因滞销而产生的损失,会被其他产品带来的收益所抵消,从而可避免单一经营产生的无法实现预期收益的风险。另外,将企业筹集来的资金投放于多个项目,这样就能使各个盈利和亏损程度不同的投资项目互相弥补,减少风险。这种分散风险的思想体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但是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这种防范方法还需要企业领导者的谨慎行事。
3.回避法
即企业在选择理财方式时,应综合评价各种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的前提下,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达到回避财务风险的目的。一般来讲,长期投资的风险大于短期投资风险,股权投资风险大于债权投资风险,所以,企业选择投资方式时,尽可能采用风险低的债权投资和短期投资。
4.转移法
企业在遵循合法、合理、公平、公正原则的基础上,可以采取措施转嫁风险。它包括保险转移和非保险转移。保险转移是指企业通过购买财务保险将财产损失的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承担;非保险转移是将某种特定风险转移给专门机构或部门。如对企业闲置的资产,采用出租或立即售出的处理方式,将资产损失的风险转移给承租方或购买方。
5.降低法
即企业面对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努力采取措施降低财务风险的方法。如企业可在保证资金需要的前提下,适当降低负债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可以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改进产品设计、开发新产品及开拓新市场等手段,降低因产品滞销、市场占有率下降而产生的不能实现预期收益的财务风险。另外,也可以按照稳健原则建立风险基金,以此降低风险损失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
四、总结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企业风险管理的作用日渐突出,而我国企业集团的风险管理相对落后,随着竞争的加剧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也越来越复杂和多变。而现实中对财务风险的认识仍有分歧,由此本文提出了财务风险的新定义,分析了财务风险的成因,阐述了风险控制的原则,提出了防范和化解企业财务风险的对策,并以房地产企业为例,提出了化解企业财务风险的措施,从而达到指导实践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孙光国,郑文婧,杨金凤.财务报告质量评价及其理论框架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11年年会暨第二十四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
[2]宋伟斌,杨鲁.“短融长投”企业饮鸩止渴之举——基于长期信用的短期信用案例理财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11年年会暨第二十四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
[3]金峰州.浅谈企业的内部控制与财务管理[J].价值工程,2011.22
[4]严虹.论加强企业内部财会控制[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1.2
[5]王利.强化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思考[J].会计之友(下旬刊),2010.7
[6]王巍.中国并购报告2006[M].北京:中国邮电出版社,2006
[7]陈力.财务工程在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的应用[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
篇10
【关键词】 民营上市公司;财务风险;财务风险管理
一、我国民营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财务风险管理是公司治理的重要内容,财务风险管理水平影响公司治理效率,财务风险控制机制是公司治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民营上市公司规模及影响的扩大,一些民营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频频暴露。归纳起来,我国民营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成因包括以下几种。
(一)公司治理结构失衡,财务决策失控
公司治理结构的有效性是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的基本前提。而我国多数民营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失衡,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导致董事会权利的董事长化,监事会形同虚设,独立董事不独立,为数众多的中小股东丧失了监督权和管理权,企业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决策屈从于最终控制人的利益,最终控制人集财务决策权、财务执行权于一身。最终控制人由于受观念、知识、经验和能力的局限,在缺乏完善的治理结构条件下必然造成财务控制失灵,财务风险膨胀。
ST啤酒花公司正是由于公司治理结构的弊端而引发财务风险的。ST啤酒花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新疆恒源投资公司和第二大股东新疆轻工业有限公司共持有ST啤酒花46.01%的股份,而第一大股东和第二大股东的实际控制人都是自然人艾克拉木。除第一、第二大股东外,其他股东的最高持股额只有2%,形成了家族个人绝对控股,一股独大的格局(何陟峰、张培娟,2004)。公司的大小事务都由最终控制人说了算,董事会、监事会形同虚设,股东没有了解公司事务的任何可能。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财务活动突出体现了最终控制人的意志和愿望,企业的投资、筹资和财务分配由个人决断,最终使企业陷入财务困境。
(二)融资渠道单一,资金结构不合理
负债根据偿还期限的不同,可以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一般来说,流动资金短缺,需要通过短期借款、发行短期债券、商业信用等流动负债方式来筹集,而且流动资金一般只能用于短期项目的投资。企业的长期资金应采取长期贷款、发行长期债券等长期负债方式去筹集,而且固定资产投资、收购兼并等长期投资项目所需要的资金来源应该用长期负债加以解决。
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由于受到融资条件限制,造成资金来源单一,财务杠杆功能运用不够,往往用短期融资来进行长期投资,以“短融长投”支撑起资本结构和资金结构;而且由于融资手段存在较多的违规和一定程度的违法,这是导致我国民营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重要原因。例如,2004年,用友软件公司中期财务报告显示,公司资产负债率为8%,没有银行贷款和长期负债;又如前身为太太药业的健康元2004年的中期报告显示,公司资产负债率为27.84%,但是流动负债率为100%,没有一分钱的长期负债,公司资金来源渠道单一,
资本结构极为不合理(省略/chinese/zhuanti/2004ssnb)。
(三)违规担保严重,导致财务危机
评估企业的财务风险不仅要看其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等财务指标,更要关注其担保项目,因为若被担保的公司不能按时偿债,上市公司将要承担连带责任,这样就会形成担保公司的或有负债。因此,应该关注我国民营上市公司对外担保,以防止因违规担保而带来的财务风险。
我国民营上市公司为其母公司及其关联方进行违规担保的现象非常严重。民营上市公司的控制性股东往往通过构造企业系,采用金字塔结构控制一系列上市公司,形成复杂的内部资本市场,把上市公司当作“提款机”,迫使上市公司为满足控股股东的资金需求进行违规担保和抵押,致使上市公司资不抵债,形成巨额的债务黑洞,陷入财务困境。
例如,鸿仪集团旗下的国光瓷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嘉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因为违规担保而陷入财务危机的。鸿仪集团是由一系列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构成的一个庞大的民营企业集团,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主要有湖南国光瓷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湖南嘉瑞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为了满足鸿仪集团的资金需求,控股股东强迫旗下的上市公司进行违规担保。截至2004年末,鸿仪集团及其关联方迫使国光瓷业为其提供2.90亿元的巨额担保,占2004年末国光瓷业净资产的8.32倍,导致国光瓷业2004年净利润以及净资产收益率急剧下降。采用同样的手段,鸿仪集团迫使旗下另一家上市公司嘉瑞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其提供贷款担保4.61亿元,导致嘉瑞新材资产负债率和银行借款节节攀升,净利润和净资产收益率急剧跳水,使其陷入财务困境(黎来芳, 2005)。
(四)盲目投资理财,放大财务风险
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由于受到母公司的控制和影响,投资活动缺乏科学的决策机制和合理的约束机制,导致投资决策失误,投资活动失控,投资风险膨胀,财务资源流失。
由于盲目投资导致财务风险的典型案例有托普软件公司。2003年8月,托普软件公司受母公司的支配,改变了原定募集资金的投向,以总计2.7亿元的价格收购成都托普教育投资管理有限公司9000万股股权。每股净资产仅为1元的托普教育竟然被托普软件公司以每股3元的买价收购,这次投资行动极大地损害了托普软件公司的利益,造成了大量资金流失。据2003年年报显示,托普软件公司从股市中募集到的9亿多元资金,已全部花光用完(http://newsl.省略/news/2004-07-05)。
二、加强我国民营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的对策
(一)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改善财务风险管理内部环境
首先,优化股权结构,实现股权结构的多元化和外部化,从而形成有效的财务制衡和财务决策机制。其次,进一步完善独立董事制度,摆脱民营上市公司大股东对独立董事的束缚,增强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发挥独立董事对企业财务活动过程的监督和评价作用,营造良好的财务风险控制环境。
(二)构建财务风险管理组织系统
我国民营上市公司应设置专门的财务风险管理部门。财务风险管理部门可以分为最高管理层、中间管理层和具体操作层三个层面。在董事会下设最高层次的财务风险管理部门,其职责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负责财务风险管理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传递、报告和反馈等工作;二是负责捕捉和监视各种风险迹象,识别和发现各种风险,进行风险预警,履行财务风险管理预警职责;三是对风险动态进行跟踪监督与控制,向董事会提出财务风险对策。企业各业务部门是财务风险的中间管理层和具体操作层,可以根据各部门业务特点和需要建立财务风险管理小组,对本部门所涉及的财务风险进行识别和监督,并向企业最高层次的风险管理部门报告(徐旭,曾玉春,2006),最终使风险管理的目标和功能逐级具体化,在业务活动和财务活动中实现财务风险管理的目的。
(三)强化财务风险意识,确立财务风险管理的核心地位
我国民营上市公司战略目标模糊,盲目多元化投资。针对这一现象,民营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应树立风险意识,进行投资环境分析和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评价,将资金投放于企业的核心产业和拳头产品,提高投资回报率,避免盲目投资带来的风险和损失,提高资产的流动性与收益性。此外,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由于违规担保而导致的财务风险较为严重,因此应严格控制对外担保产生的债务风险,尽量避免因或有负债形成的债务黑洞。
(四)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我国民营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财务控制机制不健全,潜在的财务风险大,因此应加强对风险的识别、预测和监控,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防范和化解财务危机,确保公司经营安全。
企业财务预警分析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单变量模式,即运用个别财务比率来预测财务危机。另一种是多变量模式,即建立多元线性函数公式,运用多种财务指标加权汇总产生的数值来预测财务危机(王芳云、吴广山,2006)。我国民营上市公司可借用美国纽约大学商学院教授Altman提出的Z计分模型来预测财务风险。Z计分模型的表达式是Z=1.2X1+1.4X2+3.3X3+0.6X4+1X5,其中,X1=营运资本/总资产;X2=留存收益/总资产;X3=息税前利润/总资产;X4=股本市价/负债总额;X5=销售收入/总资产。Z值越大说明公司财务状况越好;反之,Z值越小说明公司财务状况越差。可以根据Z计分模型的破产临界值来预测企业的财务风险状态。当Z<1.81时,企业存在很大的破产危险;1. 81<Z<2.675时,企业财务状况不稳定;Z>2. 675时,企业财务状况良好,破产可能性极小。由于Z计分模型没有考虑现金流量因素,故在使用时企业应编制现金流量预算来配合使用。
【参考文献】
[1] 黎来芳.商业伦理、诚信义务与不道德控制――鸿仪系“掏空”上市公司的案例研究[J].会计研究,2005,(11): 8-14.
[2] 王芳云,吴广山.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成因及预警[J].山东轻工业学院学报,2006,(3):50-51.
[3] 徐旭,玉春.民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组织系统的建构[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6,(4):43-46.
[4] 王连娟,龙成凤,孙琦.民营企业上市实务与案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257-305.
[5] 魏国雄.银行公司治理与风险管理[J].银行家,2007,(7):35-36.
[6] 易畅,张一驰.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研究与分析[J].财会通讯,2006,(12):20-22.